植物保护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9 14:46: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植物保护的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植物保护的特点

篇(1)

森林资源不仅是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者,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所在。森林植物为我们提供着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提高了人类的幸福指数,但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准,而且国人还没有完全醒悟,还在肆无忌惮的对森林加以破坏。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首先要做好森林系统的保护保持对,然后在运用科学的手段,合理的对森林植物资源进行开发用,才能够使森林经济发展的最好,同时也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森林植物资源的特点

1.1 地域性

不仅是我国,世界各国的的森林植物的分布都要受到地域不同的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地域差别较大,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因此,使得我国的森林植物物种的分布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是以松树、杨树、桦树等品种为主,而在我国的南端,却多是阔叶树,如油棕、椰子等等。

1.2 多宜性

由于森林植物中的物种具有多样性,不同的物种的用途也各有不同,体现着不同的使用价值,这点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明显的观察到。首先,不同物种间存在着功能的不同,如松籽等是可以食用的坚果,人参等是珍贵的药材等等。此外,同一种植物还可能具有多种功能,如杜仲,它不仅是人们所熟知的中草药,同时也是工业中生产橡胶的原材料。

1.3 可再生性

森林植物资源是具有可再生特性的,植物根植于大地,从大地中吸取养份,同时在阳光和雨露的共同作用下,发芽,长大,最后成为人们所需要的植物,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人工培育等方式使植物资源得到再生。但是由于近年来,人们的肆意采伐,使得很多物种都濒临灭绝,如果人们再不改掉现在生活方式,还是对森林毫无顾忌的索取和破坏,以至于超出了森林的承受范围,那么,可再生的资源也不能再生,许多物种将不复存在,后果十分的严重。

1.4 整体性

森林中的植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了,任何一种物种的消失都会对森林资源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保护森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使保持有机的统一。

1.5 时间性

植物的生长会根据时间自行的安排,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段,植物的生长呈现出各自的不同,我们要充分掌握植物生长的时间特点,在不影响其生长和繁殖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开采。

2 我国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我国育种技术滞后。我国在植物育种技术方面较为落后,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建国初期,我国育种技术就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甚至没有自己的特色技术。虽然经过广大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显现出明显的劣势。

2.2 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理念差。受到巨大经济效益的吸引,我国对森林植物资源的开发长期以为都采取一种掠夺式的开发,这对森林植物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我们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时,要寻求一种开发和保护同时进行的,经济价值和功效价值双赢的方式。例如,对于一些功能相同的植物资源,就要创造经济最大值。

2.3 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引进、消化水平较弱。日本的植物资源有限,可是他们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却是极强的。我国地大物博,可是开发形式过于单调,而且盲目引种,对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缺乏深入的研究,即使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也不能够很好的利用,且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尚不到位。

2.4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整体性。森林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态系统,对它机械的砍树伐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无异于自掘坟墓。

2.5 对于植物资源开发的理念认识不足。植物资源开发不仅利于当代,更会造福于子孙后代,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而许多地方对这种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缺乏长远的眼光,只追求短期的利益或政绩。

3 保护建议

3.1 加强技术交流,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要加强我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在发展我国专业技术的同时,加大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将这些先进技术与我国的基本实际情况相结合,实实在在的落实这些引来技术,使它们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3.2 建立健全资源分类系统。我国的资源数量丰富,种类繁多,但是尚未得到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目前,不论是森林植物还是栽培园林植物资源均由于多种原因有的面临濒于灭绝的威胁。因此,需要我们加强考察、详细分类,建立健全的植物资源分类系统。

3.3 加强保护植物资源。无论是森林植物还是野生动物,造成绝迹的主要原因和人类的破坏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首先需要加强对人的管理。加强法律制裁力度,对于蓄意破坏者一定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而对于管理部门,也要认真负责,做好监察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工作。有必要对一些需要重点保护的野生森林植物制定优先保护方案,对不同程度遭到破坏的物种采取不同的保护对策,建立相应的保护区。

3.4 加强投资力度。对于一些地方,在植物资源开发这一概念似乎还很模糊,导致很多投入的经费没有落实到科研项目上。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在加强对科研项目投资的同时,也一定要做好项目监察工作,专款专用,确保所投资款项真正落实到科研项目上。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森林植物在生态环境中重要性的认识。

3.4 加强立法,制定各种保护法律并严格执行,采取法律手段保护野生森林植物。协调处理好开矿、交通设施、旅游等建设与森林保护的关系。要以保护为前提,因为生态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植物资源本身价值是其它事物无法比拟的,它支撑着我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备条件,同时林业资源也已经不是单纯的自然资源,它承载着更多的经济价值,是能源、经济作物以及生态环境的载体,因此我们要做好森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使它的既得到保护,又能够有较好的经济产出,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共存。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2)

1 进行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根本目标以及主要特点

1.1 进行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园林病虫害的控制也是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绿色植物的保护工作是园林植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实行这项工作后,园林中可以降低农药以及其它有害物质的使用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环境的污染,最终保护了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园林植物保护的相关工作需要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阶段进入到病虫害的可持续性控制的阶段。

1.2 进行园林绿色植物保护根本目标

进行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根本目标就是能够成立以多种园林植物为范围、以多种主要的有害物种为靶标,同时以各种优化措施或者方法为主要途径的自然调控系统,并且利用乔、灌、花、草的科学合理配植,发挥以及加强园林植物自然控制因子对为害的功能以及作用。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各种观赏植物的生态自然调控系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和保养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居住人民的生活环境,使得园林绿地中病虫害的发生以及伤害程度能够维持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以及景观准许的标准上。

1.3 进行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主要特征

1.3.1 园林的绿色植物保护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为出发点,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每一种防治方法都突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并且没有放弃环境的相关利益、出现不良影响以及追求片面的短期行为的情况。将实现大范围的绿化战略的整体优化调控防治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作为着眼点,与此同时将原先的个体防治方式转变为整体优化的调控治理模式。

1.3.2 园林绿色植物保护工作需要一个拥有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工作队伍。要求比较先进的工作装备以及非常严格的工作标准的团队,同时以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为主、以人为本及重视三个效益的共同优化。

2 实现园林绿色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对策研究

2.1 进行园林种植设计的工作是实现园林绿色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以及根本

2.1.1 园林的植物在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将乡土树种作为基础或者基调树种以及主要树种。这样才能够形成本地园林植物的特色或者个性。对于那些外地的树种一定需要通过成功的引种试验之后,才可以将其进行大范围的种植,在进行树木引种的时候必须坚持循序稳妥的原则,主要的注意事项就是不能够将外地的树种代替乡土树种。

2.1.2 进行园林种植设计过程中将因地制宜的原则作为前提。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因地适宜的前提,只有与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相符,才能够将其进行相应的种植。在进行植物种植的时候,需要将种植位置的相关条件全部检查清楚,比如:该位置接受阳光的光度强弱、地势、土壤的酸碱度的具体情况以及围绕物种的具体分类以及附近的污染程度的综合情况等,根据这些具体的条件选择合适的不同树种。假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植物栽植的过程中不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以及生态学习性,那么该栽植物经过移植之后,非常容易出现病虫害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因地制宜进行植物的栽植对于实现园林绿色植物保护来说是极其关键的。

2.2 使用比较优质的苗木是实现园林绿色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

要栽植的苗木质量的优良度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先决条件,所以在进行栽植苗木的时候需要选择无病虫害的苗木,其中已经收到冻害、涝害或者生理干枯的苗木,都不能够被用于新的栽植苗木工作中,同时综合营养不好的小老树也不能够利用到该工作中。

2.3 栽植的综合质量是实现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关键性因素

我们的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栽植程序进行栽植,从而在根本上解除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隐患。在栽植的过程中不能够出现以下的错误行为,包括树坑过小、栽树的时候不修根、栽植的植物深度过大、栽植成功之后就弃之不管等做法。

科学合理对树木进行修剪工作,有助于园林绿色植物保护工作的实行。为了能够维持树木栽植位置处的水分平衡以及树木的外观整洁,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避免病虫害的出现,我们的工作人员需要在苗木栽植之后进行相应的修剪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号称我国第三次“”的林业改革也明确的把植物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目标。此次改革除了是要丰富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扩展和延伸农村发展空间、提高林业竞争力的支持和手段、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外,更是为了提高林业植物的生产、发展力度,减少人为或自然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当前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领导没有加大重视、宣传力度不到位。我国许多的地方领导都没有对植物保护的作用、意义理解到位,他们往往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了植物保护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这就是导致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存在一定问题的关键原因。因为,如果地方的领导没有对植物保护加大重视,那么在植物保护的具体工作过程当中便会出现资金不足,导致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等现象发生;而宣传力度不到位具体体现在社会、农村当中的许多人都只把林改作为发展、改善农村经济的一种措施、手段,没有理解到其对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没有一种植物保护的全民意识。

(二)植物保护建制散步完善、设备基础落后。我国目前仅在县级以上建有植物保护的相关机构,部分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县级也还仍未设建植物保护站。虽说存在由农服中心指导县级以下的城、乡进行植物保护工作这么一项措施,但是现阶段农服中心也没有专业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所以许多城乡、农村的植物保护工作还不能进行技术保障性的实施。还有,当前县级植物保护站所设立的人员编制在5到8人之间,但是这同一个县的平均耕地面积来看,是无法全方位完成植物保护工作的。所以,应该呼吁大众力量,在社会上树立起植物保护的大众意识,以全民的力量来落实好植物保护工作;部分保护站内的基础技术设备如电脑、显微镜、天平、虫情测报灯等不完善,缺少植物保护基本的物质条件,导致植物保护工作不能有效的展开,这也是当前我国植物保护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植物保护站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能力普遍较低,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国内多数植物保护站内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受过专业的植物保护培训,其素质能力普遍偏低。在日常的植物保护工作当中,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先进、科学的技术方法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当植物有发病的症状出现是,大部分人采取的办法都是一味的进行撒药,同时对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现象、时间、规律没有进行科学严谨的记录、分析。这样非但不能有效的对植物进行治疗,更加不能了解到发病原因,以及采取如何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大量喷洒的药剂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污染,这同植物保护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三、植物保护工作改良措施

(一)政府加强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植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所以以政府应该加大重视力度,彻底贯彻专项专管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归属,对农、林以及植物保护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运作提出硬性规定。通过考察、调研制定出一套适合地方的法规、政策。对防治方法、、检疫标准、防治适期等标准进行统一。建立、完善科学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机制以及突发灾害的应对机制,对植物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控制。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相关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植物保护技术能力;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关于植物保护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宣传,在社会上树立起植物保护的大众意识。

篇(4)

所谓可持续,就是以保持自然,使生态良性发展为基础,使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园林树木绿化,具有保护环境与资源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病虫害的防治必须采取IPM策略(综合治理)。在考虑害虫种群动态及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所有适当的方法和技术,相互配合,将害虫种群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IPM要求无论采取什么防治措施,不要“彻底消灭”,只要求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使园林系统内的病虫害种群与植物类群达到生态平衡,城市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对于促进生物物种丰富、营养梯度增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更趋复杂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这样作为城市的园林绿地,真正代表着城市中的一片片“净土”,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欣赏红花绿草、流水潺潺的要求。

2城市园林植物保护新理念

2.1全程监控理念

植物保护工作不仅仅限于农药的使用,还涉及到植物检疫、土壤消毒、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抗病性植物选育、生产管理技术提高等方面。根据欧盟有机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可将其“回溯追踪管理”体制引入我们的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形成全新监控理念。从新型无公害环保药剂的使用到植物保护全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脑傲种参锏募煲叩酵寥老毒都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形成法规,一切按规定办事,从始至终要跟踪管理。哪个环节有差错和纰漏都可通过回溯找到,便于及时修正,使植物保护工作全程科学化、规范化、无害化。

2.2综合治理理念

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应优先考虑生物的、生物技术的、植物育种的、物理的,以及苗木栽植技术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园林植物保护的基本策略。如通过品种选育、科学栽植方式、土肥水合理管理、天敌保护、声光电等物理方法控制病、虫、草害,尽可能综合各种非化学措施,以最优组合,最低成本投入达到最佳保护效果,同时保护生物资源和环境。

2.3善待环境理念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外部各种条件的总和。善待环境的理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1989年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对可持续发展作了定义:这就是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由于化学农药的滥用使环境遭受大面积污染,同时使园林有害生物产生了顽固的抗药性。随着天敌的大量杀伤和死亡,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一旦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形成,会造成病虫害的流行和猖獗。因此,园林植物保护要建立无公害药剂防治示范区。“善待环境,共生共存”,应该成为植物保护的目标。

2.4规范操作理念

植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如药剂配置不按要求浓度、配比不均匀、雾化不好,这样做的后果往往造成药害或防治无效;另外在苗木引进、栽植方面忽视检疫,不对土壤进行消毒,引起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使土壤中发生病虫害而造成苗木死亡,严重影响绿化效果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所以,应该提倡规范操作的理念,在农药使用上必须按国家允许使用的药品名录进行选用,对特殊要求的要在特定范围内使用。喷药技术操作规范,检疫消毒严格,从各个环节把关,规范操作。

3园林植物保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3.1测报防治

植物保护的一条重要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和提倡植物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气象、土壤、植物长势等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报是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的新趋势,这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测报监测设备和一定的数学模式。只要及时病虫害动态,就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在节约资金、人力、物力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使自然界各种生物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3.2农药、药械

引进及开发研制植物保护新产品、新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筛选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新品种、新药械。采用植物源、动物源物质、微生物制剂和新型无公害环保农药,如除虫菊酯。天然除虫菊的提取物作为农药使用,明胶作为杀虫剂,植物油作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防治效果良好。纯活性微生物制品,如Bt病毒、磷酸氢二铵作为诱饵,用于昆虫诱集。新型无公害环保农药,如猎手、30%苦参碱、4.50%氯氰菊酯等。

3.3建档管理

建立园林植物保护的技术、信息档案,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便于在制定工作措施时参考,对养护管理进行技术指导,使管理更加科学。

3.4实验室

建立小型实验室,可对病虫害种类进行鉴定,搞好植物的检疫;对非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生长不良等现象,要进行土壤、肥料及环境因素分析;对无法及时判断的病虫害,要进行室内培养和观察,同时开展课题研究。

3.5病虫检疫

“引种”作为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和先进手段,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但是,国外引进、国内交流的一些新物种已经开始影响到国家和地方的生态安全,形成“生物入侵”,这就要求必须对病虫害检疫提高警惕。古今中外生物入侵危害人类健康和生物安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沉痛的。园林作为生物物种“输入”的主渠道和“引进”的主战场,必须在植物保护上采取严格的措施。监测、控制要着眼于源头防治,切实搞好植物病虫害检疫工作,确保城市的生态安全。

篇(5)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现状

1、盲目引种新品种,缺少驯化,导致部分苗木由于生境不良而爆发病虫害

近年来,由于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部分城市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忽视甚至避而不用乡土树种,转而追求一些不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树种,且不加论证盲目引种。虽然这些树种可能短期内在园林景观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部分新引进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生长不良,容易感染病虫害。

2、园林树种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常年流行

由于园林设计人员知识面的限制,或者考虑不周,在具体的设计中会出现一些相克的植物品种一起栽植,容易产生转主寄生的植物品种一起栽植,怕水的植物栽植在低洼易积水处,喜阳性植物设计栽植在背荫处等。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导致植物白粉病、黄化病、根腐病、蚜虫等病虫害的不断发生,且大部分病虫害由于环境及周围条件限制,很难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常年发生和流行。

3、园林设计模式单一,导致部分园林植物容易产生病虫害

园林设计还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问题。由于设计栽植整齐划一,植物种类、年龄、层级趋向一致,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恶果, 也容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问题。

4、设计栽植密度不合理,导致植物生长环境不良,进而引发病虫害发生

园林绿化设计中,为了体现园林景观的即时效果或短期内的观赏效果,常出现苗木设计栽植密度过大的问题。植物设计栽植密度大,往往会造成绿地内植物的生长空间狭窄,互相之间出现争光、争水、争肥现象,直接影响苗木长势,导致植物出现病虫害的入侵。

二、当前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相关问题

1、当前园林植物保护缺乏统一化的管理

在当前情况下,城市园林保护和管理都是进行分区管理,各个区域的管理工作相对独立,在进行园林植物保护的时候采取的并不是统一的方法,因此也就很难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的植物管理。

2、过分的依赖农药进行园林植物保护

在当前园林植物保护的过程中,采用农药这一化学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比较普遍,虽然这一方式较为经济和便捷,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或者是过分依赖农药也会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严重的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3、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

由于种种的原因,目前在园林系统尚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人们进行植物检疫的意识淡薄,各园林绿化公司在苗木调运方面随意性较大,致使园林苗木在调运过程中,也将病虫害进行了传播,而且此现象具有加重之势。

4、园林植保人员技能参差不齐

园林植保人员的业务知识普遍欠缺,不知道通过栽培、养护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预防,不注意观察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活动规律,只是看到病虫便随意用药,不具备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合理用药的一般常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还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与我们进行城市绿化的初衷相违背。

5、设计建园时缺乏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意识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品种单一,片面追求“洋”树种,是病虫害猖獗的根源。有的设计人员缺乏园林植保的基础知识,将栽植在一起易引发各种病虫害的植物放在一起(如松树与芍药、红杉与云杉、果树与泡桐、贴梗海棠与桧柏等),人为引发病虫害发生。另外规划设计人员多注意植物的景观效果,而忽略栽植植物的立地条件和植物本身的抗病虫能力,也为病虫害发生埋下了隐患。

6、对外来物种的整体认识不够,防治时期不当,影响防治效果

许多人由于缺乏对外来物种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致使在园林植物引种或苗木调运的过程中,传播散布了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主要为病虫),给当地的经济与生态造成较大的损失。该类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区后,往往会因当地缺乏有效的天敌控制,从而打破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灾难。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对病害的防治尤为合适。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对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症状、发生流行规律、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缺乏必要的知识,常常在病虫发生后期或植株接近死亡时才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往往不佳。

三、生物防护措施在园林植物搭配的应用分析

对于生物防治措施来说,它主要的就是遵循了植物的自然规律,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它的危害性较小,对周围的环境污染小,而且在防治害虫的时候不会产生抗性,且有长期抑制和控制的作用。其中,主要方式和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即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病、以菌除草等,这些都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

1、科学合理的进行园林植物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于园林植物的保护来说,在进行园林植物规划之前就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其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植物自身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要求进行有效的安排,这样,植物的生长也就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近年来一些园林在进行植物配置和规划的过程中,由于违背植物生长习性或者自然规律,进而导致植物产生病害,所以进行植物的生物防治就要注意这一问题。同时更要优化园林的结构,改变树种单一的情况,进而通过园林结构的优化提高园林森林的质量。

2、要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实现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来进行园林植物保护,就要注意园林生态系统的构建,也就是说在进行植物保护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中相生相克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植物配合,进而和其他生物系统间形成很好的组合,以达到相互作用的目的。园林植物保护时应注意各类植物之间的巧妙结合和搭配,这样一来也可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珍稀植物的保存。所以,强调园林植物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规划意义重大,我们可以通过引人、增殖与散放外来天敌进行相互制约,以实现生态平衡和防治有害生物的危害。

3、微生物农药在园林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对于园林的植物保护来说,加强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也是重要的生物防治措施之一,并且对园林植物的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生物系统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生物间是相互影响的,其中一些生物菌会对植物的虫害防治产生影响,并且危害较小。在这方面,加强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就会对植物的防治产生重要影响,这也将是未来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趋势之一,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和探讨,进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我们应加强对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研究,找到问题所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好园林植物保护问题,使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

篇(6)

一、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和现状

野生植物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对人类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目前我国一些野生植物物种遭到很大破坏,致使一些种类濒危,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野生植物资源,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健全野生植物法律保障体系,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我国了第一部专门保护野生植物的行政法规》,在濒危物种保护和培育方面做了大量对工作,对野生植物种类进行了全面对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大量对科研工作,先后整理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中国植物红皮书》、《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名录》、《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等大量科研资料。开创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对新纪元。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武器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有效对保护。

二、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

我国现阶段好多种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的危机之中,保护野生植物迫在眉睫,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具有多样性,它的生长能够为空气总提供大量的负氧离子,有保持水土的作用。野生植物的凋谢物在分解后,产生非常丰富的营养元素,为土壤提供大量的养分,在土壤中增加了大量的灰分元素。对野生植物伴生的树木生长十分有利,可使纯林吸收更多更好的养分,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发育;二是野生植物对森林防虫害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野生植物在大自然中自然生长,对气候和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本着优胜劣汰、适应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抗虫害能力也比人工育林的树木强很多,野生植物对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工林具有群落结构简单、种类较少,树种单一等特点,和野生植物在一起生存,非常有利于人工林的生长;三是丰富的野生植物物种,形成了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复杂多样的食物链,使得各个物种群落之间相互制约与依托,从彼此的生存中获得食物和栖息地,使得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天然森林屏障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途径

一是建立就地保护区和就地保护制度。要通过人为抚育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对森林中的土壤环境及时监测,保持土壤肥力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在不同植被地理区域采取不同的手段措施,制定出适合本区域野生植物生长的保护方案,在濒危物种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植物园,采取就地保护的措施。在保护的基础加大对野生植物抚育的科研力度,培育野生植物资源,实施人工集约栽培。人性化地在保护区内严格对本区域内地野生植物珍稀物种进行保护,工作人员要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加强保护和协调工作,积极科研立项,完善各项保护职能,为野生植物的生存和发育提供必备的条件。

二是采取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的必要措施。有些野生植物物种只剩下一株和少数几株,所处的环境不适合自身的生长和发育,又不具备很强的繁殖能力,对于这些濒危物种,仅仅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这就需要采取迁地保护措施。将这些物种改迁到适合其生存的植物园中,进行时时抚育,并建立一整套档案记录,必要时可以采人工授粉、设风障、设置隔离带等人工保护和抚育措施;另外对于一些种类稀有的濒危植物,采取就地或者迁地保护都受到方方面面的原因限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离体保存措施,建立濒危野生物种基因库,这个基因库是离体保存的主要基地,对野生植物的组织、种子、花粉或胚胎等细胞在基因库内进行离体保存。因保存物种、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等因素不因,一定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将这些物种的细胞进行科学保存,并且严格采集数据,做好详实的登记,对不断完善野生植物基因细胞的保存和管理积累必要的经验。

三是要逐步建立健全立野生植物保护法律体系。目前,我国野生植物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相继出台颁布了一些法律和法规,但还能够满足野生植物保护的需要。所以要通过逐步立法加强对野生的,尤其是濒危的植物进行保护。以前只是凭借各种规章制度和保护措施进行保护,不具有法律强制性,对人为破坏坏和盲目开发的打击力度不够。尤其是党的十将保护资源提高到了法制高度,所以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经营也要走依法建设的道路。林管部门要在工作中要加大执法和普法工作,提高法律意识,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徇私枉法,比以言代法,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野生植物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并日益完善,用法律的武器严厉打击肆意破坏野生植物的恶劣行径,使得野生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四是要逐步完善野生植物保护机制,健全保护机构。目前,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都偏低,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尚没有健全完善有效的保护机制,使得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滞后。所以一定要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加紧组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野生植物保护工作者的素质,加大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人员的工作力度,提高其管理水平,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机构队伍建设,积极发挥民间团体的优势,倡导和鼓励建立民间保护团体,发挥他们的巨大活力,树立全民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观念,使野生植物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和必要的科学管理。

五是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的科研力度。提高全民对野生植物的保护意识,呼吁全社会共同保护国家的动物资源。加强调查研究,加大科研力度,杜绝盲目开发和人为破坏,探索野生植物资源群落特点和分布规律,对各个物种野生植物的潜在开发价值,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可以选则在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区域内进行科研立项,深入研究濒危植物的生长规律,同时加强民族植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力度。加大科研立项,对野生植物保护和繁衍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7)

关键词:

园林设计;植物保护;工作要点

正文:

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工作时,要将植物的保护和应用进行强化,而如今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相关影响,对于植物进行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对城市园林工程进行设计以及做好植物的保护工作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更好的调整,为城市中的人民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在对园林设计中,要根据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进行相应配置,对植物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特点进行关注,做好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城市园林工程方方面面的建设,在城市发展中是一道独特的色彩,同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所提升,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于周围环境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影响和破坏,因此加强对城市园林工程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在园林工程设计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植物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满足人们对于植物和园林的观赏需求,同时也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在对园林工程中的植物进行保护中,从整体上出发,对植物中出现的病虫害情况进行重点治理,将其发病机理和时间掌握清楚,提升应对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可以看到城市园林和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几个问题

2.1缺乏对植物多样性的考虑,降低了植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中,不仅要对于人们的需求充分满足,同时保护好植物也是至关重要的找工作内容,当前我国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进行配置中,整体设计结构相对比较单一,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植物如果结构单一,那么在应对病虫害时能力就将有所降低,长此以往,病虫害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出现大面积植物死亡情况,例如在我国贵阳地区,存在着非常多外来病虫害,如如悬铃木网蝽等等,这些病虫害来势汹汹,传播速度和范围非常广。

2.2盲目引进新物种,影响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常常会应用到一些外来新物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园林设计起到了增添色彩的目的,从短期效果上来看,对于能够达到的观赏效果有所帮助,但是从植物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各种植物所能够使用的环境是不同的,受到气候以及温度的影响,很多新型物种发生了大量死亡情况,对于经济以及社会效益都会造成危害,例如,产自委内瑞拉的水葫芦被我国许多城市引进,致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不受控制的疯长,造成了湖泊河道的阻塞,破坏了生态平衡。

3完善城市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工作

3.1利用本地植物,注重多样性

植物类型的不同在对其所需要生长环境也就不同,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资源浪费情况,首先要考虑对本地植物的应用,这样能够对当地环境以及其后进行适应,同时生长速度也将会更快,对于病虫害也将拥有更好的地域能力,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势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将光照以及土壤结构等因素充分考虑与其中,将植物配置实现一个协调、相互制约的圈子,这样植物将会呈现出多样性以及稳定性,从而对于减少病虫害也有所帮助。

3.2提高园林植物的自我保护能力

园林设计中所采用的植物是具备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的,而如何将这种技术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就是需要就对植物进行合理设计和搭配,将植物所体现出来的多样性进行关注,通过植物之间自身存在的特性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相互之间的保护工作,形成稳定的植物群体,同时将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树木根据其特征,确定出最佳的组合方式,实现植物的多样化,例如在进行园林设计中通过乔木以及灌木等组合进行分配,提升园林植物的自我修复功能,并减少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发生。

3.3注重植物配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对园林设计中,相关人员要首先了解植物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关系,对其进行认真考虑和分析,对配置植物时不仅要保证具备观赏价值,同时将植物之间所能够存在着的竞争以及特性充分展示出来,这样对于避免发生病虫害也有所帮助,这是进行设计工作时必须要具备的因素,比如,在园林设计中将龙柏、侧柏、翠柏、桧柏等桧柏类树木设置与其中,但是这种树木容易发生梨锈病和苹果锈病,因此在栽种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间距,一般设置在50cm,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隐患。

3.4做好病虫害预防

病虫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在对预防工作中,如何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完成预防工作,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的对经常发生病虫害的植物进行预防处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消灭,另外采用科学的病虫害处理方式,将人工以及化学方式相互结合,例如在对植物进行搭配种,可以将一些具备驱虫病害的植物应用与其中,降低发生几率,还可以将植物进行分区管理和控制,技术对植物进行修剪和整理,提升提高植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园林工程设计工作需求度不断增加,园林工程设计以及植物保护工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加,通过园林设计中植物所发挥的作用上来看,更好的保证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但是从文章中所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因此必须要对植物保护的措施进行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陈琳.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J].现代园艺,2016,08:125.

篇(8)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农业发展理念也出现了全新的变化,绿色生态农业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这一背景,在生态农业中运用植物保护技术显然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生态农业与植物保护技术的概述和理念

生态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它是指在不损害环境和不影响生态发展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经验,融合生态学等理论知识,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需要进行一定的发展创新,以达到有效防止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农业质量,实现传统农业向绿色、无公害、可持续的方向上发展。从当前植物保护技术的防治角度来看,主要包含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等。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条件,植物保护技术运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植物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植物保护手段。在传统的植物保护方式中,为了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手段来杀菌,而化学农药含有有害物质,存在污染,影响农业生产质量,而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创新应用则避免了传统植物保护方式的弊端。其次,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方面,植物保护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技术本身也对生态环境没有过多的负面影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了农业发展质量,降低了病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

2.1“三诱技术”的运用

所谓的“三诱技术”,具体就是指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和性诱剂。首先,频振式杀虫灯属于一种物理方法,诱杀害虫时主要使用到了光、波、色、味4种方式。该项技术的效果目前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杀虫范围和杀虫量都极大,同时还具有无污染,无毒害等优势,安全性好,有利于降低虫害所带来的威胁,综合效益好,可以在生态农业中推广应用。其次,黄板诱杀技术是一项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害虫趋黄性特点来对趋黄害虫进行诱杀。在传统的叶茎类植物防治中,农药药性大,不符合生态农业理念,而黄板技术的应用则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最后,性诱剂是当前植物保护技术中的一项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它是指在昆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干扰昆虫,控制靶标害虫。性诱剂技术的优势在于无毒无污染,同时易操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植物保护措施上的“三诱技术”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植物保护功能,在病虫害的科学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2.2防虫网阻隔技术的运用

防虫网阻隔技术属于物理手段,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防虫网对害虫进行阻隔,防止其进一步危害和繁殖。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22目防虫网即可。通过在生态农业中运用防虫网阻隔技术,其价值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有效阻隔害虫繁殖,达到植物保护的目的;二是可以适当调节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对炭疽病、软腐病等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因此综合来看,防虫网阻隔技术的运用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

2.3其它植物保护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植物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进步,各种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实际上在实施植物保护过程中,不能单一依靠某一项防治技术,要想提高防治效果,需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多种手段,确保植物保护的效果。首先,要加强对生态农业和植物保护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农业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具体手段有充分了解,为植物保护工作打好基础。其次,各地可以考虑建立病虫害测报系统和监测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植物保护预防工作做好。最后,各地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植物保护工作队,向农民普及介绍相关技术,提供专业服务,打造科学防治体系。

3总结

综上所述,植物保护技术适应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也对提高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对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根据各地生态农业开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植物保护技术,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篇(9)

前言

1. 园林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园林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树冠的截流、地被植物的截流以及死地被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减少或减缓了地表径流量和流速。还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树林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均可降低风速,以背风面降低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植物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受到人们的重视,园林植物在园林中具有遮阳、降热、防尘、净化空气等功能,而园林植物常因病虫害、日灼、冻害等损伤致使园林无法发挥其功能,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不仅会丧失园林植物应有的功能,还会给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园林植物保护现状,并根据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确保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其功能。

2. 园林植物保护现状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宣传力度。领导对园林植物保护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存在问题的关键因素。一旦领导没有对园林植物保护给与足够的重视,就会出现植保资金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此外,对植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大,广大市民没有主人翁意识,无法形成社会来共同解决园林植物的保护问题。缺乏统一管理,我国的园林绿化管养工作大部分都采用全承包管理形式。各承包公司独立进行绿地的维护管养工作,造成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在防治方法、防治适期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从而影响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效果。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我国园林系统普遍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植物检疫意识淡薄。一些园林绿化公司在苗木调运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造成苗木在运输过程中进行了病虫害的传播。树种栽植缺乏合理性,园林设计中对树种的选择缺乏充足的考虑,树种选择时忽略了适应性,树木出现了缓慢的生长,非常容易产生病虫害。同时,一些园林设计为了能够节约绿化需要的资金,对于植物的挑选缺乏多样性,仅选择了单一的树种,病虫害一旦侵犯,园林中的植物很有可能全部被快速波及。园林设计施工缺乏规范性,因为在园林设计施工中缺乏严格的计划方案,所以在起挖苗木过程中破坏了植物的根系,栽植树种时操作不标准,栽植之前对土壤缺乏科学处理,无法施入充足的肥料,造成栽植后的树种生长非常缓慢,不能达到生长的正常需求,为病虫害的侵入创造了条件。绿色植物保护缺乏标准化,园林中植保工作人员对环保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在养护工作中使用了大量农药,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耗损。选择不恰当的农药,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消灭了害虫还有它的天敌,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园林植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是我国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一大关键性问题。在日常管养中,不知道如何通过养护、栽培等方法进行植物病虫害的防止,同时也未对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规律进行记录、分析,而只是在看到病虫害时盲目的进行用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违背了进行环境绿化的初衷。此外,园林植保工作人员大都是聘用的临时工,流动性大,造成了管理和培训的困难。因此,许多植保人员仅仅是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植保工作,造成了园林植保工作成效较低。

3. 加强园林植物保护的对策

强化政府职能,改变“重载轻管”的落后观念。对于园林植物保护工作,政府应加大管养投资力度,彻底贯彻专项专管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归属,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统一防治适期、防治方法、外来物种管理、检疫标准等内容,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保护机制和突发应急机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降低经济损失。此外,应定期组织植保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病虫害检测信息和防治方法。改进更新基础设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就必须提高植保机械的装备水平,更新施药机械,提高农药的使用率,有效降低残留污染。园林植保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防治对象选择合理的施药方案,并大力推广静电喷雾、农药回收等先进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从整体着眼,合理配置植物。园林设计时,设计人员应从整体着眼,从尊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出发,进行植物原生态群落的模拟实验,合理配置花、乔、灌、草,避免转主寄生植物近地设计,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区系分布为主,以乡土树种为重点,选择抗性强、养护管理方便、适应城市环境的树种。必须根据生态体系多样化的物种基因以及共生共存的生态原则,对自然环境实施科学模拟,并使其成为复合层次的植物群落。现代园林的设计基础是植物群落,绿色的重要主体就是景观植物,因此对于各种植物需要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贯彻实施适地适种,既能获得最好的绿化效果、提升抵抗性能、有效地抵抗侵蚀的病虫害,同时节约了资金,自然群落的模拟结构每一个植物的群落应当具有相对应的规模与面积,并且这样的群落结构通过一定的种类层次表现,对树种群落水平与垂直结构实施有效规范,确保了群落稳定的生长培育,当群落与四周环境发生相对稳定的作用时才会产生群落顶级状态。群落形成的组合并不是将灌、乔、地被等简单的排列在一起,而是从原有稳定的自然城市中的植物群落去找寻生长组合,森林生态环境是其中植物长时间选择的最终结果。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实施标准化,绿化工作效果怎样与园林中植物的成活概率产生直接的关联,同时也影响到了今后的养护工作的质量。园林绿化施工规划设计应当尽量利用目前拥有的自然地形生态,规划施工设计过程中应当对特殊物种、地形以及生态特定群落进行有效的保护,禁止出现病虫害,促使园林植物的绿化施工能够科学合理,力争达到因地制宜的目标。对植物实施科学养护。对于园林中的植物加强管理养护,提升植物生长质量,尽量减少发生病虫害现象,其中包含了对施肥工作增加管理力度,科学合理的实施植物修剪,并且增强防护病虫害的措施。关键做到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对于园林植物的保护,应始终以“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相关检疫法规为防治保障,不断提高园林植保水平。改进栽培技术,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处理好温度、湿度、水、肥等关系,通过认真的养护,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采用物理因素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如诱杀法、捕杀法、温度处理以及超声波等的应用;加强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认真研究当地园林病虫害及其天敌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并逐渐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该方法不但科学有效,也不污染环境,应进行大力推广;采取适当的化学防治,当园林植物大面积发生病虫害时,化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治理方法。我们应积极研发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和科学的施药方式,逐步解决化学防治的局限性。

篇(10)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81-02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城市特点,结合园林植物自身的生长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最终规划和建设出城市园林环境。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生长特点,控制好种类和植物密度,有效防止病虫侵害,在设计时要防止植物间相互影响,尽力减少病虫滋生带来的影响。我国的植物种类繁多,很多植物都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在设计城市园林时,应当考虑选择哪些植物,将植物密度保持在恰当的范围内,使植物实现自我保护的功效。

一、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意义

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不少农村人口开始大量涌向城市。工业的大力发展也使得城市环境出现严重恶化,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遭到严重破坏。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性环节,城市园林建设至关重要,它的存在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位,更能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给城市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我们可以⒊鞘性傲挚醋魇且桓錾态圈,有效改善园林生态环境,离不开合理的城市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

二、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一,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在很多城市中,为了突出园林设计的新颖性,他们会引进外来树种,而不适用乡土树种。特别是在未经过深入论证的情况下,便引进新树种,有时新树种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甚至因树种入侵而致使病虫害加重。部分外来树种会因为生长过快,快速实现精冠造型。但是也有很多外来物种,会出现不适应当地环境的情况,最终出现营养不良或病虫害加重等问题。

第二,植物配置不合理。园林树种的生长习性是园林设计者应当深入了解的内容,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不少园林设计者对树种的了解过于片面,在设计整个园林树种时会因为搭配不当,部分物种是相克的,或配置不合理,由此会产生各类问题。例如,松树、苹果树与核桃树不能种植在一起。还有部分树种会出现转寄生的现象,木槿便不适宜于栾树种植在一起,否则会引发蚜虫。而竹子不适宜与红叶小檗种植在一起,否则会诱发锈病。还有的植物喜阴,则不适宜种植在阳光直射的环境里,对于怕谁的植物则不能种植在低洼的积水区。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离不开专业的规划配置,如果园林设计从设计开始就存在缺陷,势必会影响园林生物的正常生长。如果没有合理的配置,加之环境的常年影响,会给园林植物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困扰,而这些情况又是很多城市在园林设计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三,园林设计模式单一。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设计的规划尽管整齐,但物种单一,整体群落结构也相对简单。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外很多园林设计中,一个公园的观赏性植物便多大上千种,但国内一个公园选用的植物只有近200种。我国的物种资源非常丰富,这一状况显然与我国资源不相符。在设计模式单一的前提下,物种缺乏,群落结构过于简单,很多植物间无法控制病虫害破坏的几率。生长环境又不符合植物栽种的密度要求,特别是有的栽种密度过大,必要的生长空间缺乏,很多物种处于缺乏光照、水分、肥料的环境下,严重影响了植物正常生长,这也给病虫害的入侵增加机会。

三、加强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对策

城市园林设计看似与园林植物保护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命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园林设计科学,才能给园林植物的生长带来益处,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园林植物,有助于城市园林设计沿着更加健康的道路发展。但是,结合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改进,具体改进对策如下:

第一,科学合理配置植物类型。城市的园林设计最主要的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环境质量起到改善作用。然而,不同的城市气候条件不同,所处的地势环境也不同,水土质量也有很大差异。城市园林设计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结合地势环境、地貌特征进行设计,将水流、土壤等条件作为重点考察和研究的因素。在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类型中,尽可能结合当地的水土、地质特点。例如,相对干旱的地区,在选择植物时应当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植物;在水土充足的地区,则选择耐水性强的植物更加适合;荒漠地区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则要选择防风固沙类的植物。这样不仅有助于城市园林的美观,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在植物的选择中,要权衡相互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好园林植物。不同种类的植物间存在相对复杂的关系,有的是相互依存,有的则是相互竞争,有的是寄生关系,也有的是共生的关系。作为设计者,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应当充分了解植物间的关系,避免因不当选择而导致植物间相克的情况发生,导致病虫害的加剧,尊重互利共生的原则。

第二,科学合理设置种植密度。植物密度的合理控制即植物与植物间的间距,这在园林设计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种植密度不合理,则会使植物处于不利的生长环境中,更易遭受病虫害侵蚀,也会给接下来的植物保护措施产生不良影响。设计师在对园林植物进行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各类因素,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根据城市园林的总体面积,来规划不同物种间的距离,确定不同物种在园林中所处的位置及面积。之后再根据植物的不同特性,最终确定种植时应当保持的距离,将不同物种所需的数量确定。

设计师切不可为了节省空间,而随意减少种植间距,也不能因为经费紧张等问题,而减少必要的物种种植数量。一次园林设计所涉及的物种较多,每一个物种都有生长特性。因此,每一个物种的生长间距都不相同。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物种最适宜的种植间距,将种植密度规划在最合理的范围内,让植物接受适宜的光照、水分及土壤环境,充分吸收营养,增强生长所需的能量,达到抵御病虫害的功效。

第三,灵活搭配植物种类。设计城市园林时,不仅要考虑生态平衡的问题,更要追求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因此,植物的构造、不同植物间的搭配都是园林设计至关重要的环节。万物间的关系都有着相生相克的影响,植物的生长也不例外。在设计城市园林时,设计师不仅要遵循生态循环的原理,还要熟知不同职务的习性特征。例如,哪类植物与哪类植物是相生的关系,哪类植物与哪类植物是相克的关系,究竟是共生性植物,还是竞争性植物。

在了解这些内容后,再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在选择恰当的生长习性后,还应当寻找相容的植物,将他们的相生优势发挥出来,避免出现植物因相克现象而影响正常生长的情况发生。这样即使选择不同的物种,也能达到共同生长的良好效果。植物的美化环境需求也是设计师所追求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所要达到的效果也应当通过设计实现造型效果等方面的优化。

第四,利用本地植物,注重多有浴2煌种类的植物其生长环境是不同的,为避免环境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可以尽量培育本地植物作为园林设计的主要植物。这是因为本地植物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对土壤、水分等条件也相对吻合,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有助于植物的成活和快速生长,进而有效抵御病虫害的入侵。此外,地势环境不同,还应当选择相应的植物品种。例如,喜阴的植物可选择光照程度较弱的地势,而喜阳的植物则应当选择光照程度较强的环境。品种过于单一还可能带来病虫害的侵袭,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根据物种的特性选择多种类植物的种植方式,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给园林设计带来的危害。一个城市园林便是一个小型的生态圈,需要生态环境维持在协调、复杂,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中。多样化的物种可以维持生态稳定,有助于植物生长。

乡土树种的合理搭配,可以实现尊重本土特色的效果。由于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演变驯化形成的地域性较强的植物,在抗逆性中都能表现出较强的特点,无论是抗旱能力、抗寒能力,还是抗病虫害能力等。对于城市园林来说,选择乡土树种的最大优势便是后期的养护成本大大降低,不仅能营造丰富的园林景观,还为后期的园林植物保护带来很大的益处。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乡土树种应当是首选的园林树种。

第五,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治病虫害入侵。在植物生长中,首要制约的因素便是病虫害的问题。在城市园林中,病虫害频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设计因素、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城市缺乏必要的监管部门,导致植物在遭受病虫害初期未得到及时解决,没能针对情况及时采取喷洒农药等措施,为园林植物带来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城市园林的养护过程中,应当将防止病虫害入侵作为首要重视的内容。日常管理要加强预防措施,不断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建立全面的病虫害应急预案,一旦确定发病原因,要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四、结语

种植植物是城市园林设计的首要任务。作为园林设计的主要对象,植物的种植与养护都是关键工作内容,因此要充分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减少病虫害的侵蚀,保证植物的茁壮生长。本文针对当前在原来设计时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今后我国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能够引以为戒,有效促进城市园林植物的保护功效。

参考文献:

[1] 周远航.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北京农业,2014,(30):89.

[2] 于艺婧,马锦义,袁韵珏.中国园林生态学发展综述[J].生态学报,2013,(9):266-267.

上一篇: 粮食安全的内涵 下一篇: 电子支付的普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