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的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20 10:39: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力学的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力学的前景

篇(1)

摘要:

应用项目管理理论,论述了矿井工程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模式与方法,包括依托专业的工程建设项目公司,依靠高素质项目经理,保证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正确处理设计、采购及施工三者的关系,合理控制工期、质量及投资三大目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措施及各类制度等。

关键词:矿井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管理;管理模式

1 前言

矿井建设是一项以矿建为主,矿建、土建及机电安装三大工程综合的施工工程,工程量大。技术复杂,工期长,所需设备多。消耗材料量大。因此必须认真进行组织并加强管理,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实现。为保证工程建设项目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就应当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项目管理就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综合的科学技术。项目管理是以实现目标为目的,通过有效的计划,合理的组织、协调与科学控制,来保证项目按要求、按设计得到合理解决与完成。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可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下面就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技术等方面谈一下具体管理模式与方法。

2 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专业性

2.1依托专业的工程建设项目公司。

专业的工程公司拥有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及雄厚的技术力量,具有多年的工程建设经验,因而可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地建设各类工程项目。依托专业的工程建设公司。对于业主来说可省去培养技术专家,组建施工队伍等不必要的经济开支和时间花费,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应用于拟建项目的决策上。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托专业工程公司,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与工具进行工程设计、物料采购,按科学合理的程序施工、组织工程的考核与验收等,实行费用、进度、质量的综合控制和协调。可更好地保证工期和质量。

2.2项目管理依靠高素质项目经理来执行。

矿井工程建设是一个专业性要求高,多种工程交叉进行建设的项目。一个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项目经理将会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人物。一个称职的项目经理能够更好地协调关系,能合理编制计划,科学组织施工建设,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及合理决策能力。可驾驭项目全局,有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3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矿井建设工程属于技术密集型工程,矿井建设项目以专业机构为依托.要组织一个临时的、综合性的项目管理机构来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协调关系,负责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工作。专业的项目工程公司是为项目与项目班子服务的,项目班子与专业的施工单位既相互交叉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项目建设。

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的机构更便于人员调配与利用,专业人员各司其职。有明确的目标、职责和权力,任务能够得到系统分解,也便于技术的综合与融合,更便于项目实施,做到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

3 工期和质置及投资三大目标的合理控制

矿井建设项目管理中要做好工期、质量、投资三大目标的控制。工期、质量、投资三大目标的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编制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中。无论是施工方案的优化,还是施工部署的优化,都要解决和协调好三大目标之间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1目标控制的原则

3.1.1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目标规划时,要注意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工期、质量、投资三大目标的标准。其二,要针对整个目标系统实施控制,防止发生盲目追求单一目标而冲击或干扰其他目标的现象。其三。以实现项目日标系统作为衡量目标控制效果的标准,追求目标系统整体效果,做到各目标互补。

3.2目标控制。

目标控制坚持动态的过程控制理论及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控制理论。动态的过程控制就是工程开始实施。按计划要求投入人工、材料、资金等各种资源。计划开始运行。工程得以进展,由此得到实际的工程状况和实际的工期、质量、投资目标。由于各种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实际得到的目标可能偏离计划目标,因此,要将实际目标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偏离了计划。如果计划运行正常,就可按原计划继续运行;反之,如果实际的工期、质量、投资目标偏离了计划目标,或者预计将要偏离,就需要采取纠偏措施,或改变投入,或修改计划,或采取其他纠偏措施,使计划呈一种新的状态,使工期能够在新的计划状态下运行。一个建设项目目标控制的全过程就是由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所组成,定期检查,不断重复这个循环就是动态控制,并一直持续到项目建成投产。

主动控制是一种面对未来的前馈控制,也就是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定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所以。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被动控制是一种形成闭合回路的反馈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发现偏差,分析偏差原因,研究确定纠偏方案,预计纠偏方案的成效,落实并实施方案,产生实际成效,收集实际情况,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将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如此反复循环。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就是在目标控制过程中,既要实施前馈控制又要实施反馈控制,既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又要根据预测的工程信息实施控制,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 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和各类制度

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电脑编制工程计划,依照设定的程序,通过各类参数的采集,对整个工程中各个环节运转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及时反馈各类信息,可将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上传到主管部门,从而有助于决策者对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可使繁杂的项目工作得以科学管理。管理依靠完善的制度,矿井工程建设是一项繁杂的工程,在执行项目管理模式时,操作上要有技术保障,同时还应有严密的制度来保证程序的执行。施工以安全为主,必要的施工措施和规程有助于保障人与设备的安全。

5 结语

我国正在快步前进,各类工程建设的速度也在日益加快,探讨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陆绍凯.项目管理的研究前沿[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

篇(2)

中图分类号:X-019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力学与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理论

工程力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首先提出这一名称并对这个学科做了开创性工作的是中国学者钱学森。

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些极端条件下的工程技术问题,所涉及的温度高达几千度到几百万度,压力达几万到几百万大气压,应变率达百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秒等。在这样的条件下,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很难用实验方法来直接测定。为了减少耗时费钱的实验工作,需要用微观分析的方法阐明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在一些力学问题中,出现了特征尺度与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度可比拟的情况,因而必须从微观结构分析入手处理宏观问题;出现一些远离平衡态的力学问题,必须从微观分析出发,以求了解耗散过程的高阶项;由于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大批新型材料的出现,要求寻找一种从微观理论出发合成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配方”或预见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促使了工程力学的建立。工程力学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迫切要求能有一种有效地手段,预知介质和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及其随状态参量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分子物理和统计力学的建立和发展,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已经比较清楚,为从微观状态推算出宏观特性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总的来说,工程力学具有现代工程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有很大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工程力学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发展

2.1环境与力学的学科特点

工程力学虽然还处在萌芽阶段,很不成熟,而且继承有关老学科的地方较多,但作为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确有一些独具的特点。工程力学着重于分析问题的机理,并借助建立理论模型来解决具体问题。只有在进行机理分析而感到资料不够时,才求助于新的实验。

工程力学注重从微观到宏观,以往的技术科学和绝大多数的基础科学,都是或从宏观到宏观,或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微观,而工程力学则建立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成就之上,运用这些成就,建立起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理论,这也是工程力学建立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虽然工程力学引用了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的许多结果,但它并不完全是统计物理或者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因为无论是近代物理还是近代化学,都不能完全解决工程技术里所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工程力学所面临的问题往往要比基础学科里所提出的问题复杂得多,它不能单靠简单的推演方法或者只借助于某一单一学科的成就,而必须尽可能结合实验和运用多学科的成果。

2.2研究内容和方向

工程力学主要研究平衡现象,如气体、液体、固体的状态方程,各种热力学平衡性质和化学平衡的研究等。对于这类问题,工程力学主要借助统计力学的方法。

工程力学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三个方面:高温气体性质,研究气体在高温下的热力学平衡性质(包括状态方程)、输运性质、辐射性质以及与各种动力学过程有关的弛豫现象;稠密流体性质,主要研究高压气体和各种液体的热力学平衡性质(包括状态方程)、输运性质以及相变行为等;固体材料性质,利用微观理论研究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以及本构关系等。

工程力学研究方向主要有:非线性力学与工程、工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应力与变形测量理论和破坏检测技术、数值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工程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动力学与爆破。

3工程力学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材料力学与环境

材料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到机械中的各种机器,建筑中的各个结构,小到生活中的塑料食品包装,很小的日用品。各种物件都要符合它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才能够安全、正常工作,所以材料力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材料力学中卸载与在加载规律得出冷作硬化现象,工程中常利用其原理以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例如建筑用的钢筋与起重的链条,但冷作硬化使材料变硬、变脆,是加工发生困难,且易产生裂纹,这时应采用退火处理,部分或全部地材料的冷作硬化效应。

3.2固体力学与环境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至天体,小至粒子的固态物体和各种固体力学问题。人所共知的山崩地裂、沧海桑田都与固体力学有关。现代工程中,无论是飞行器、船舶、坦克,还是房屋、桥梁、水坝、原子反应堆以及日用家具,其结构设计都应用了固体力学的原理。

固体力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弹性问题,又有塑性问题;既有线性问题,又有非线性问题。在固体力学的早期研究中,一般多假设物体是均匀连续介质,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它们分别研究非均匀连续体和含有裂纹的非连续体。

固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按照物体形状可分为杆件、板壳、空间体、薄壁杆件四类。薄壁杆件是指长宽厚尺寸都不是同量级的固体物件。在飞行器、船舶和建筑等工程结构中都广泛采用了薄壁杆件。

3.3流体力学与环境

篇(3)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项目经营”和“经营项目”同等重要,而项目经营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业企业搞好成本控制非常重要,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成本目标实现、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司发展的重要途径,高速公路的施工成本控制是对整个施工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搞好工程成本控制,关键在于科学施工、精心管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流程

这一点对于降低成本尤为重要,一个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是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以降低成本为目标。并据此制定实施细则,选择先进的施工方案,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和工艺流程。如便道的选线,弃土场的设置等,要使车辆运距减小;预制场的设置,要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预制方便、运输方便、运距缩短等。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管理费开支,降低成本。

2严密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

①加强计划管理,合理组织人机料,避免出现非正常抢工现象。在开工之前要编制好合理的总体施工计划,在开工后无特殊情况严格按照总体施工计划和由此编制的季度、月度生产计划施工,尽量避免发生随意打乱总体施工计划的现象,有可能造成机械人员的窝工,降低工效,也可能导致后期由于工期原因进行不必要的抢工。这样势必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降低了工效,增加了成本。

②严格质量管理,尽量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出现的返工和缺陷修补。由于质量问题而出现的返工对降低成本相当不利。如路基因质量问题返工,灌注桩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补桩,都会使成本成倍甚至成几倍的增加。

同时加强对成品及半成品的保护,如浇注好的墩柱、盖梁、板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吊车或运输工具撞坏。注意雨季施工,绑扎好的钢筋要采取防雨措施,预防锈蚀;粉煤灰在雨季也要采取措施防雨,避免含水量偏大,影响质量。

③加强技术管理。每个工程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的计算要尽量精确有利于降低成本。比如山体开挖,不得超挖和欠挖。否则超挖不但增加开挖费用,而且还必须进行修补,增加了双向成本。所以就要求开挖边线要计算准确,施工放样也要精确,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控制。

3加强对材料计划、采购供应、消耗过程成本控制

①材料计划控制。根据《采购管理程序》,由项目部生产、施工等部门根据当月生产计划和施工预算编制《产品使用计划表》,由项目部有关领导根据生产计划、任务和产品消耗情况对《产品使用计划表》进行评审、研究,要求计划要有准确性、时间性、严肃性,严格控制材料的数量。

②产品采购控制。供应科根据《产品使用计划表》编制《产品采购计划表》,经项目经理批准的实施,对五大材要按照《比价采购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可能采用招标方式集中采购,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对于地方材料,要广渠道联系货源,在分析质量、价格、运距的基础上确定购货渠道和价格。避免出现一种甚至几种材料由一个供应商供货,导致出现由于垄断而乱抬材料价的现象。

对于采购的材料要严把验收关。要从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上严格控制,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数量,避免出现因材料质量出现的材料退场和二次进场,还要避免出现实际数量与入库数量的不符,而造成的损失。

③材料消耗的控制。严格领料制度,在施工中严格组织管理,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避免使用不当引起的材料浪费。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增强工人的责任感和节约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不合理的材料使用,哪怕是钢筋头、钉子、扎丝这些“小东西”。

4对劳动力消耗的控制

根据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调配劳动力,安排好生产计划,避免窝工现象的发生。对施工人员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5施工机械的控制

①保证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合理调配,减少调遣费。机械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利用率,这一点对于降低成本很重要。同时各种机械的合理搭配有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有一个详细设备调遣计划,这个计划一定要合理,根据施工中的不同阶段,需要调入调出什么设备,在施工现场内要调遣什么设备,必须详细清楚。对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必须吃透,合理编制机械调遣计划,避免出现不合理的二次调遣设备。

②合理组织计划。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机械设备,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机械停、窝工。

6加大索赔和清欠力度

现在高速公路施工基本上按菲迪克条款实施。如果发生索赔事件,施工单位有权根据有关条款按照有关程序对业主进行索赔。索赔款作为直接利润,对于降低施工单位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要提高索赔的成功率,首先必须吃透菲迪克条款、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当索赔事件发生时必须作好现场记录,包括文字、图像、影像资料,尽快找监理或有关人员签字认可,为索赔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第三,要按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索赔工作不单单是哪个人的事,它需要项目部全体人员建立索赔意识,全员参与,善于发现索赔事件,争取最多的索赔事项和最多的索赔款。

7合理处理同当地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系

搞好同当地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系,争取他们对施工的最大支持,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对工程的顺利施工尤为重要。要摸清各类人员的想法和目的,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程施工肯定或多或少的牵扯到当地居民的各种利益,不可避免的同他们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面对这些矛盾,决不可消极地一味回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争取他们为我所用。

篇(4)

二、新时期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

1.传统教学模式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影响

对于理工科大学生而言,学校进行专业英语教学非常必要。对此,教学大纲曾作过明确要求。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相比,有许多属于它本身的特点,而且此阶段学习目的和教学要求均不同于普通英语。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结束后,便直接进入专业文献阅读阶段。而这一阶段被称为专业英语学习阶段,与之相应的专业英语教材实际上则成为专业领域英文文献选读。而专业英语阶段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就包括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脱节、两者需要衔接的问题。由于现有的专业英语教材、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甚至专业英语教学观念中缺乏考虑这个衔接问题,因而尽管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具体谈及应用,便感到无从做起。这一现象与本世纪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实用性人才需求标准是不相称的。因此,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被提出。

2.加强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任瑞认为,上述问题的衔接点便是科技英语(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简称EST)。基础英语之后的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包括科技英语部分(EST)及专用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简称ESP)部分,因此,这客观上要求专业英语教材也应该具有对应内容。EST是英语语言的一个变体它与日常英语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它与普通英语的区别体现在“科技”两个字上,它具有科技文献中带有普遍规律的特点,具体反映在文体、句法结构、语态、词汇等方面。首先,在EST文章中,其明显特点是逻辑性强,表现在句法上具有大量的因果从句。其次,逻辑思维具有严密性,体现在句法上便是长句的使用。另外,在EST文体中,客观事实或客观过程被强调,而一般不强调主体即实施者的作用,这也就使得被动语态成为常用结构,由it作形式主语所引导的句子结构被常用。再者,从词汇组成特点来看,EST词汇的主要成分由技术术语、次技术词汇(指各专业中都出现的通用技术词和非技术词)以及功能词如介词、连词、冠词等组成。ESP除了包括各类科技专业英语外,还包括各类职业如宾馆服务业、旅游业等有特殊用途的英语语言现象。我国大学阶段后期的专业英语是ESP的一个分支,但具有EST特点。这是因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要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此阶段的教学也是以语言为工具而获取专业知识达到专业交流的目的为主,即以传授专业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为主,因此它是ESP的一个分支。然而此阶段的英语教学所涉及的各类科技专业又具有EST的普遍规律和特点,反映在科技文体、句法结构、语态、词汇尤其是构词法等方面的特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不能仅仅定位于专业领域科技文献阅读,而应该考虑基础英语、科技英语(EST)以及专用英语(ESP)三者之间的有机衔接问题,而现有的专业英语教材普遍未考虑此类问题,因此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是其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

3.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内容

(1)根据教学学时数调整教学内容

按照原来的教学大纲规定,专业英语阅读阶段的学时总数为100—120个。但随着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新的教学计划纷纷制定出来,考虑到总教学时数的限制,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学时数一般限定为32个。总的学时数减少,但原先的衔接问题依然存在。为此笔者建议应从32个总学时中拿出8个学时进行基础英语之后和专业英语阅读阶段之前的一种衔接性教学,其内容应该是实用科技英语。

(2)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目前课程设置的学时数大为减少,因此目前的教学方法也应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可以为解决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提供帮助,但笔者认为,更主要的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技词汇的构词特点、熟悉科技英文的文体结构以及文法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区分中西文化差异等。

(3)转变教学观念

此外,专业英语教学还存在教学观念需要改变的问题。这里有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不少人认为专业英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从而忽视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需要一个过渡的问题,更有甚者,由于不够重视专业英语教学,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大学没有开设专业英语教学课程;另一个误区是有人认为双语教学可以取代专业英语教学。根据笔者的分析,这两种观念都是片面的。

三、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关系

1.双语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现行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所谓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就是在向学生讲授专业课时,专业课教师用外语(主要是英语)编写教学讲义、板书,同时用汉语和外语讲解、组织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显然,与双语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全英文教学;二是全中文讲解。

全英文教学法的理论最早源于法国和德国的直接法(DirectMethod)。这种方法主张遵循“直接联系”的原则,让语言形式与所代表的事物“直接”发生联系。然而直接法是以“幼儿学语”理论为基础的,是仿照幼儿习得母语来设计的外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事实上,第二语言的学习与第一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另外,两种语言之间本身也存在差异,因此,不考虑母语,不与母语相比,外语教学必会造成莫大损失。如果采用全中文教学,也未尝不可,但是不便于提高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这与现代信息社会发展趋势有悖。再者,根据教育部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四年“不断线”。因此,要使学生持续得到英语培训,仅仅靠高年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语深深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综上所述,双语教学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灵活应用教学方式的体现,其开设完全必要,而且其开设也不能简单地取代专业英语教学。

2.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从上述分析也可以看出: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不可互相代替。专业英语教学可为专业课双语教学提供基础准备;而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专业词汇,深化应用英语的能力。所以,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关系应该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篇(5)

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和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通过此模式的建立和实践,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同时锻炼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约束、持之以恒等非专业素质。

一、引言

教育部前高教司司长张尧学说过:“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中,听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如果不解决听力问题,我们的学生将很难掌握英语和使用英语。所以英语听力是‘纲’其他都是‘目’,只有抓住了听力,才能纲举目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在纸质题型中占30%,在试行的网考中占70%,其他的写和说都在对所提供的视听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有学者作过调查,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听力是大学生感到最弱,也最难于提高的一项技能。笔者曾在自己所带的学生中做过跟踪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论。基于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及大学生英语听力难于提高的现状,现阶段有许多学者在研究听力教学。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他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听力材料的选取,听力策略的应用(唐建敏,2010),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段方方,2010),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听力教学中(刘晓艳,2010)等。本研究将探讨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及网络环境下的听力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手段等交织成的稳定的听力教学模式,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二、成功素质教育概述

成功素质教育是武昌理工学院率先提出并认真实践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它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要求在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中不光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成功素质,一走入社会就能适应社会,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教育理念。具体说来,基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听力教学,显著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使学生在自然交际状态下,能听懂说话者的语言,以顺利参与交际;同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拼搏精神;使之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进取的心态;使之了解并应用听力策略以及自主练习的方法;具有超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与同学的合作沟通能力等非专业素质。在培养听力专业素质的过程中培养非专业素质。

三、网络环境下的听力教学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听力教学环境——无论是听力应达到的要求,练习时使用的工具,练习方式,还是用于练习的语料以及评价方式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如前所述,时代对于大学生英语听力有了全新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需革新教学理念,进而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建立全新的适应当代先进理念和环境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就是探索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基于国际互联网环境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新模式的建立

(一)新模式的宗旨

此模式的首要任务是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通过实践此模式,学生能听懂一般语速的英语新闻,能理解正常语速的访谈,能听懂正常交际状态下的对话和独白,能欣赏不带母语字幕的影视作品,能听懂影视的对白和独白的60%。能完全听懂四六级英语听力测试的试题。

在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非专业素质,即让学生在接受听力训练任务后能做好规划,妥当计划分配训练时间,长期坚持每天训练,自觉运用教师所教授的听力策略;在训练过程中能经常总结和反思,调整不合理的计划、策略;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同伴和老师的帮助。通过评价手段促使学生长期坚持,使之具有敬业精神和拼搏精神;培养其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在解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简言之,就是前文提到的既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新模式

笔者在此关注的是宏观教学模式,即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课堂内外的听力教学和训练。不涉及微观课堂的具体教学措施。

1.教学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第一学期的听力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让学生接触一些轻松有趣的听力材料和能提供此种材料的网站,在轻松中训练,提高能力;另一方面用强制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长期坚持课外听力训练,直至养成习惯。教给学生必要的听力策略,并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运用听力策略在课堂内外的听力训练中进行实践。通过评价手段让学生学会自己规划课外听力训练,鼓励学生主动与同伴以及老师交流解决困惑。

第二学期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学生应具有主动规划自己的课外听力训练的能力,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和长期坚持训练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用广泛的听力材料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这些听力材料有教师在开学初一次性发给学生将在期末检测的用于课外听力的材料,有每周通过网络传给学生的时事听力材料,有推荐给学生用于泛听的影视作品和故事。也有为了应试的听力训练题。引导学生在开学之初对本学期的听力的长期任务做好规划,每过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和反思,教师评价学生的规划、小结和反思。

第三学期在听力材料中加大四六级备考的题型,提高训练难度。前2个学期让学生欣赏的成分多一些,本学期大学生将面临cet4的考试,为了应考,将加进大量的四六级应考的题型训练。在训练方法上将提高学生的听写分量。本学期将让学生听写篇章,包括一些科普文章。通过篇章听写,学生可听得精准,对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刻。应试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在精听的基础上也通过大量的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新闻方面的音频让学生泛听,一方面训练听力一方面了解信息。

第四学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本学期过后听力的课堂教学将结束,学生的听力训练就只能依靠学生本人的自觉训练,所以本学期将始终强调听力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规划自己的课外听力。教师利用阶段性的评价督促学生主动训练并反思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互联网的听力资源。培养他们的英语听力兴趣。

2.以课内教学和评价引导学生课外听力训练

用于听力训练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听力的提高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外的训练。听力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课外听力起着引导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通过评价等手段促进学生长期坚持课外听力训练。在课堂上布置任务,通过评阅学生完成的任务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评价,包括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听力训练方法和完成任务的态度。教师的评价依据学生的作品和面对面、问卷以及网络调查,尽量客观公正。

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阶段性检测,对于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进步和努力的方向,对于完成任务不好的学生也抓住上课的机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阶段性地在课堂上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的传授,并进行例证性的训练,引导学生利用听力策略于自己的训练活动中。

3.利用网络引导,答疑和指导

本文讨论的是创造性地利用互联网来完成对学生课外听力训练的引导,答疑和指导。

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可利用的网络手段很多,比较简单实用的有QQ群,论坛,网络硬盘,班级博客等等。不管是哪种手段让学生作为群体加入其中,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笔者用得最多的是建立英语学习班级QQ群,让班上每个学生实名加入其中,常规情况下每周将要学生课外完成的听力材料以共享或者群邮件的形式上传,规定任务完成的期限。学生自行下载,学生产品以纸质或者电子的形式上传或者上交,教师在批阅之后,利用网络或者课堂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有疑问随时在网上提问或者留言,教师以群聊或者私聊的方式答疑。对于有个性的学生随时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满足学生独特的要求。每周固定一个常规时间进行集体答疑和辅导。节假日里常常在群里调侃式地出一些好玩的检测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竞赛式地答题,既调节了师生间的交际气氛,也提醒了学生勿忘每天坚持语言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对于不适应自主学习的学生可利用网络长期跟踪、提醒、交流和指导。对于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利用网络弥补了现实的局限,对课堂教学是一个补充,对于学生的课外学习起到了及时指导和监控的作用。 转贴于

4.用网络进行假期的教学和监控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需要长期坚持。所谓“一天不学习自己就感觉出区别,三天不学习别人就能感觉出区别”。学生假期的英语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监控。人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适时的指导和提醒即使有任务,学生也是可以置之不理的。网络环境下,教师也可在假期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监控。笔者尝试着在寒暑假之前将假期要完成的听力任务在假前的最后一次课堂上作一番交代,假期里每周在网络上更新任务,让学生将任务产品以电子形式传给笔者,笔者在网络上进行集体点评。基本原则是每天听15-30分钟。从笔者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是赞成这一做法的。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在练习听力的同时也学会了坚持、学会了规划、学会了克制惰性。其成效笔者将在后文中提到。

5.训练听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成功素质

成功素质教育模式要求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成功素质。具体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就是既要显著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要发展学生的“观念体系、品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方法体系”(赵作斌,2009)。

从开始听力教学就引导学生定好自己在大学阶段听力应该达到的目标。然后通过课堂、课后的面对面和网络交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听力训练作长期的规划。如前所述,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课堂和网络手段监督、引导学生长期坚持。即使在寒暑假也通过网络给学生上传任务规定完成期限,随时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情,以磨练其意志,锻炼其毅力。同时通过阶段性的检测和引导学生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随时调整训练策略。小组轮流在网上搜索适当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合作设计和编辑成听力训练题,引导学生在听力中遇到困惑积极和同伴以及老师沟通,以此培养他们的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克服惰性等消极因子。

五、现实的效果

经过长期不间断的训练,到第二学期时,学生基本养成了每周接受听力任务训练听力的习惯,某个周笔者由于某种原因没能上传课外训练资料,群里就炸开了,纷纷询问为什么本周没有听力资料上传,笔者乘势安排学生小组在网络上搜索、下载、编辑听力资源。然后上传。这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轮流在网上搜索音频和视频材料并设计成训练题,传给老师审阅,合格后再上传给同学们。以此也训练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筛选和编辑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规划自己的时间,自律,长期坚持做某件事情,磨练了自己的毅力。

从第二学期开始,笔者有意识渐渐在课堂上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英文听力训练和检验学生的英文听力能力,在高级班学生反馈良好,能听懂老师的讲解。

第三学期在进行CET4听力训练时,实践此模式的同学听力这一块成绩明显比其他同学要好。在四级真题实战中,高级班的学生有30%的同学的听力总分达到30分以上(听力总分为35分)。而同级别的其他班级鲜有过30分的。(现在实行此模式的同学还没有正式进行CET4的考试,所以还不能用最终的成绩对比――笔者注)

第二学期末,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对于问题“借助网络来练习听力对你的听力的帮助”的回答“大”或者“很大”的同学占收回问卷的93%,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在感性上觉得此模式有利于他们的听力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还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此模式使他们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老师和同学在网络上不断提醒也给他们施加了压力和指导,使他们能长期坚持听力训练,养成了每天听英语的习惯,听力有很大的提高。对于以前最害怕的篇章听力现在能坦然面对,绝大部分也能听懂大意,在选项的帮助下能抓住重要细节。

让笔者感觉效果明显的是复合式听写专题,对照组的学生遇到最后的3个长句子,往往不敢动笔,而此模式训练出的学生30%左右能完全写对,85%左右的学生能写出大意。

综上所述,通过此模式,学生的听力有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此模式培养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律意识,也使他们能坚持长期做好一件事情等等,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将有利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

六、本模式的启示

听力教学不是老师教会的,主要依靠学生的长期坚持课堂内外训练。老师在教学中要侧重运用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在课外进行听力训练。其中落实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老师落实到位,听力水平就有显著提高。笔者曾试行了这样的做法,将2种题型――较简单的多项选择题和高难度的篇章听写同时上传,让学生下载训练,其中高难度的复合式听写强迫性地让学生以纸质形式上交,然后笔者每周公布批阅结果。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复合式听写虽然难度大,学生在测试中有显著进步,而相对容易的多项选择反而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是老师的认真落实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脚踏实地进行训练复合式听写。因而在学生没有养成习惯前,需要教师辛苦工作、认真落实。

网络和课堂教学是互补的。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下载资源、训练等等进行引导,让他们能正确地规划课外听力训练,同时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检测和评价。利用网络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不能单独与学生沟通、不能个性化指导等缺陷,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教师如果从开始进行听力教学时,就对几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整体、长远规划,并且通过课堂和网络,一直跟踪,监督和引导,让学生不间断地训练,特别是在假期也能克服惰性和各种干扰,坚持训练,并能引导学生时时总结和反思、调整,那么学生的听力水平就一定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还将形成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进取心 ,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岑建君.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1).

[2] 段方方. 关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10(3).

篇(6)

【关键词】公共关系基础;教学;医高专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作为医高专院校中的管理学科与医学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殊专业,就业方向为药店营业员、医药公司采购员、保管员、医药企业销售员,企业需求非常大。其中大部分同学未来从事营销工作,也有部分学生走向医药企业的管理岗位。公共关系基础作为管理学类的一门课程,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核心理论是:如何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双向沟通,从而与公众建立合作、支持的良好关系。公关活动能够带动营销活动,公关意识能促进营销工作,公共关系活动还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公共关系基础的知识理论能够指导学生未来在医药企业的相关岗位中,开拓事业,把握发展机遇。然而,在医高专院校中,非医学课程如公共关系基础常常会被认为是副科而不被学生重视,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但事实却证明公共关系基础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扭转医高专院校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几年的授课基础上,针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总结了一些公共关系基础课程的教学心得。

1外塑形象,内修涵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公共关系基础课程中,核心理念是树立良好形象从而获得公众的支持。在课堂上,学生就是公众,要想得到公众的支持,教师要树立好自己的形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第一,外在形象。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课堂礼仪,不穿奇装异服,要穿符合教师年龄、气质、场合的衣着,这不仅是体现教师的为人师表,也是体现公关礼仪的基本要求,向学生们言传身教公关知识。第二,内在涵养。教师必须要有内在涵养,如专业技能强,能够引领学生,亲和力好和包容度广,能够与学生真诚相待,并且善于沟通。外貌礼仪需要授课教师多加重视,内在涵养则需要积累和修炼。

学生作为教师的公众,授课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需求,包括心理需求。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学生中存在首因效应和移情效应等心理定势,学生会因为喜爱一个老师而喜欢他所讲授的课程,也可能会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讨厌他所讲授的课程,这被称为移情效应,要想充分利用这个移情效应,就要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从而带动学生喜爱该门课程。而通常学生受到首因效应的心理定势影响,对于老师的评价常常仅凭第一印象。因此,为了有效利用好学生的首因效应,构建与学生的和谐师生关系,公共关系基础的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堂课不仅要求授课教师要有良好的个人形象,给学生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更要求第一堂课的设计是创新、生动、有趣的,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来设计教学,为学生规划专业发展,使之树立自信。当然教师的形象不仅仅体现在第一堂课,也要贯穿于本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

2以人为本,精心设计,构建学生喜爱的课堂

现代教学中提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因此要想课堂有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挖掘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2.1案例分析法,浅入深处,生动形象公共关系基础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案例分析法,即借助公关案例,采用交互式教学,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深出浅入地引出活动规律,从而提炼理论知识,同时又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形象生动地促使学生达到知行意合一。由于授课学生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因此在案例的选择和使用上,尽可能地寻找医药相关的案例,使得学生更有代入感,由于跟专业相关,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公关策划中,策划公关时机这个知识点,为能够生动形象地阐述策划公关时机的关键之所在,引入了“浙江震元堂药店为树立自己企业的形象,策划了在腊八节熬制特制腊八粥免费发放给市民的活动”的案例,使学生更通俗易懂理解公关时机的策划中,理解利用特殊时间如节假日来策划公关活动的具体内涵,案例的使用比枯燥的讲授更能够使学生接受和识记。同时,学生今后工作中还可以借鉴这些经典案例当中的公关理念和策划方法。

篇(7)

引言

《工程力学》是工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该课程能否学好,对后续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不同于理论力学或是材料力学的单独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工程力学》内容相对较多,课时相对较短,学生在学习初始就感到很困难;第二,《工程力学》是一门与工程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基础课,许多内容有着强烈的工程背景,例如点的合成运动,是解决机构运动中各构件的运动关系,涉及很多后继课程才研究的机构,学生缺少对这些机构的了解和认识,特别在有多个刚体组成的系统运动时,各构件的运动及相互联系难以想像;第三,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公式繁多,并有着独特的思考分析方法,尤其是在材料力学部分的四种基本变形中,涉及很多新的概念,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及分析能力才能很好地理解。笔者结合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践和体会,提出了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电子教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按照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备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而时间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粉笔+黑板+教师讲述”的方式,其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明白逻辑推理的每一个步骤,比较适合人的思维过程。但由于板书、画图、语言说明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效率较低,随着课内教学的计划学时数量的减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课程的教学情况。学生在《工程力学》的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较难,理论力学部分抽象,材料力学部分公式繁多,整体课程单调、枯燥,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在活跃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避免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的认识误区。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是近年来出现的先进教学模式。它集影像、图形、文字、动画、声效于一体,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动态的学习情境,使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论变得直观,使一些无法言传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可节约大量板书的时间,让大量的工程实例轻松走进课堂,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从而加快教学节奏,增强教学效果。

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

在现今的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认为能较好地把重点、难点及教师难以表达的知识点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有助于他们对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目的。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对有关教学重难点分类显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如:约束的种类,力系的分类,点的运动形式,刚体的运动形式,动力学的求解方法,以及材料的基本变形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殊优势将一些平时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静力学部分约束的解除与受力分析,运动学部分中各种构件的运动形式,材料力学中的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以及其中的内力应力分析等等。通过多媒体中的动画模拟,学生能更真实地获得直观经验,解除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之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再有,工程力学课程中的一些常规实验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如:灰口铸铁和低碳钢的拉伸实验,可以清晰地演示出试件在整个过程中的破坏形式及最后的断口形状,绘出相应的σ-ε曲线,标明相应的四个变形阶段,清晰明了;又如铸铁发生扭转变形破坏时的最终断口的螺纹形式,等等。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也填补了力学实验学时少的缺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体会和建议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了大量的可视性、可比性、可听性教学素材,使学生可以很形象地观察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例如在《工程力学》讲解固定铰链约束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用动画的形式将销钉、构件及底座分离开,然后再组合成固定铰链,并演示其运动规律及约束条件。似如这种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表现力强的表现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

对于习惯于满灌式的传统教学的学生来说,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欠缺,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从实物到受力简图、从平面力系到空间力系的延伸,从理想模型的受力分析到变形实物的平衡和运动变形规律的总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工程力学》课一个很大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受力分析能力,而物体的受力分析又受制于空间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突破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突出其空间形象的表达,能够充分展示各种约束的受力特点,清晰表达物体的空间受力,让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画出受力图,为更好地学习后续知识打好基础。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人机界面不等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界面,多媒体技术不等于信息量,信息不等于理解,如何把多媒体技术用好,强化多媒体时代的教师作用,将是现代教师面临的较大的难题。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学人员要知道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它既不能代替教师的教,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仍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结构使其形象、生动地突出重点、难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对教学方式不习惯、视觉易疲劳等问题。在常规教学中,黑板上的文字保留时间相对较长,这为学生自我调节精力集中提供了方便;而多媒体教学则不然,照片、文字一旦放过便不复存在,这就给听课者以压迫感,打乱了学生们头脑的思维惯性。因此,许多学生对多媒体授课存在一些反感情绪。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室都配有厚厚的窗帘,课件中的色彩刺激强烈,学生在教室中容易视觉疲劳。所以在课件的制作上应多采用暗色底纹以尽量减少学生视觉疲劳,并适当地用语言语调、手势等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和沟通。特别是配合黑板这个不可代替的媒体,它营造的教育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氛围,是多媒体做不到的。例如在点的复合运动教学中,通过黑板教学让学生了解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的概念,推导出速度合成定理,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些速度的合成分解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这样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度地联合起来,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须防止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对于内容多,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的部分,不适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这样教学会使教学更加枯燥无味,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深刻。也不要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过多地运用强烈色彩、图片和动画,看起来热热闹闹,使学生被这种综合刺激所吸引,事实上却对学生造成误导,使他们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上,而忽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造成本末倒置,会不知不觉地使学生把精神愉悦当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影响了教学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媒体有它不可抗拒的魅力。面对21世纪高质量工程人才的培养,《工程力学》现代化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可以预见,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前景光明,它的成功运用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求索,勇于创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第6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鸿文.材料力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范钦珊.工程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8)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让我受益匪浅,既增长了知识,又让我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涉及到物理及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大多数的学生觉得抽象难懂,没有学习目标,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向。以下是笔者的教学心得。

一.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做到更专业

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的输入,教师才会有更多的灵感,新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宏观把握教材的前提下,用自己的知识语言引导学生客观具体的去分析这一问题原理和技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这一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和实际运用操作的意义。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

二.引导学生认知基础力学知识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是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强,而且与专业课、工程实际紧密联系,是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结构(或构件)的尺寸、形状、强度校核的理论依据。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学好工程力学,为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和拓展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正确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有关的力学问题提供了知识上的保证,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改进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在工程力学教学当中如何让学生去理解这一意向达到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以身边最接近的与专业知识有关的新闻或者鲜为人知的工程实例首先让学生明确工程力学在本专业中的位置,今后实践的作用以及工作的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该专业知识的主动性。以我们学习的教室为案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并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尊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倾向,以及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师生平等的观念,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灌输者,学生不喜欢这一学科是因为学生对这一知识兴趣不大,作为老师更应该能体会学生时期的心理,多注重感情的投入,和学生多交流,辅导基础差的学生时往往不能提出具体问题,我就主动向他们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真心帮助他们,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五.利用科学成果,辅助教学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多媒体就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了,通过图片动画等实例展示工程力学案例,将抽象的力学案例与实际集合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自己就在其中,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相比,深受学生的喜爱。

比如在讲解时一边利用幻灯片,板书和课件一起进行,不至于学生迷失于幻灯片而忘记了上课的目的何在。比如在讲解教材绘制扭矩时,单纯使用课件,很多学生会一头雾水,改用板书一步一步的讲解之后学生的反映效果会好很多。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有时候抽象的语言学生很难体会,只要恰当灵活的使用这些教学手段,取长补短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考一百分而是能独立的完成分析解决事物的能力,更好的适应自然社会。工程力学的知识点很锁碎,如果单纯的按书上的课题每一章节的思路学生很容易混淆,而且也很难理解中间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结构图的形式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去系统的展示自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引导他们由基础向专业化过渡。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全局观,而且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当中也大有裨益。

总之如何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不是一两天能实现的,也需要从实际出发,需要每一位老师的不断探索总结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4-0032-02

为在工程力学教学中更好地推进与落实突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色人才 培养,本文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特点以及学习要求

工程力学课是一门和工程实际相联系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相关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和 工程实际相联系的课程。工程力学既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又是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对计算速度与计算正确性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学生必 须具备良好的高等数学基础,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动手能力。学生在系统地理 解基 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需要足够的复习时间并完成一定量的作业题,同时还要结合 课程内 容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由于开课时,学生尚未了解现场和参观实际设备,缺乏基本的感性 认识,难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抽象的理论难以理解,因此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育创 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行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是教学改革的 先决条件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 慧的信任,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把教育 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从这个意义 上讲,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教育教学的模式、人才培养标准、质量监控体系以及组成 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服从于人的全面发展”[1]。

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应有利于改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构建新型 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必要的支持。教育思想的更新与创新是 一切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

(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应同时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知 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新首先应该敢于否定,不迷信权威,但创新 必须采取系统分析方法,发现与寻找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与现象。增强创新意识是实 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2]。实践能力包括质疑问题、发现 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然后是创新思想的出现,最后导致 创新行为的产生。首先有了创新意识,创新思想才可能获取,创新行为也才可能发生[ 3]。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动脑、勇于思考、乐于实践。

工程力学实验课是工程力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力学课程与实际结合的纽带。为 上好工程力学实验课,在 实践教学的设计上应适时调整实验内容,使实验尽可能跟上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的要求; 应争取资金,提高实验精度,确保实验质量,使实验技术现代化;还应按照在教学中学生 经常出 现的疑问设计新的实验项目,突出体现工程力学课程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研 发、设计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的实验,如压杆稳定与屈曲实验等。

为了培养个性,因材施教,为学生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可以将实验项目分为基本实验 与自选实验。 基本实验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也是必做实验,例如低碳钢、铸铁的材料特性、弯 曲正应力、弯曲变形试验等;自选实验是我们开发的实验,例如静不定梁试验、压杆稳定试 验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这些实验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 。

实验室对部分有条件的实验应采取开放式管理。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创新环境, 学 生在完成基本实验后,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选的综合实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 趣爱好,结合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率可以增加,由原来的5%提高到10%,以此激励学生重视实验教 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合理选择教材及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选用上,为了配合专业学科的发展,应注重使其内容不断更新调整,达到向学生介 绍 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之目的。同时,在教学中要结合工程实际和新的标准、规范, 适时更新补充教材,并且注意教学内容上的难与易及深度与广度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例 题及习题的选择上,兼顾普通学生与尖子生的程度,既有直观题又有综合性的题;在内容 安排上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到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注 意前期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的知识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学习的能力,我们为学生指定了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 业出版社以及各高等学校出版社最新出版的5种以上的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为学生自主学 习 和研究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还结合本校特点,积极组织自编补充教材,参与各类规划 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 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 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对课程局部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在 相同学时内,学生获得的信息量,接近板书教学的1.5―2倍。而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形 势下,应尽可能地在更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即做到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 ,亦能够保证授课内容不减,且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做到了少学时、多信息,而且可以弥补板书的不足。例如,工程力学授 课 中,因学生没有机会到现场去看看构件的实际变形和破坏的情况,对各种变形理解不够透彻 。但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活生生的工程实例不仅能使学生一目了然,还可把构件的各种受 力及 变形情况形象地绘制在课件中,使之跃然于学生的眼前,这是板书教学无法实现 的。通过引入一些颇有吸引力而又和课程关系密切的工程实例图片、动画、影音资料,多 媒体教学可以大大增加教与学的趣味性,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起到积极作用。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在选材与流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是认 知的主体,在师生交流设计中,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多媒体课件要紧密与教 学 内容相结合,集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意图,切实把握认知过程中人的思维特征。每个人 的讲课方式不同,多媒体课件也不同,最终教学效果可以反映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

当然,在强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需重新认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是帮助学生学 习课程,在课堂讲授中,应注意内容的重点、难点和逻辑关系,注意联系工程实际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应该要求学生记课堂笔记,在记课堂笔记中,使其加深记忆理解,便 于复习。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手段,是一种先进、可行 、大 有前景的教学方法,只要学会创造性地应用,一定能体现出巨大的实用价值。

(五)改革考试及考核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我们尝试对考试模式进行改革。这些改革主要是分解考核项目,加大平时考核力度,以平时作业 、课堂讨论发言 、笔试和面试等形式,增加学生平时上课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大平时 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将实验成绩记入到学生的考试总成绩中,还可以请部分有 兴趣的同学参与教学课件的制做及参与课堂教学工作,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为核心,通过多年的大胆改革和实践,该课程2002年被评为院级优秀课 程,2003年荣获吉林省优秀课程称号,2005年再次被评为院级及省级优秀课程 。

参考文献:

篇(10)

许多人容易混淆物理与工程物理,这里简单阐述,工程物理着重于工程应用,而物理系中的物理偏向于理论研究,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对而言物理系中的物理的理论性较强,一般有严谨的理论推导,学起来难度更大些,学生毕业后更适合搞理论研究,所以本科毕业后多数选择考研深造。工程物理一般讲究实用,学以致用,通常理论上不苛求透彻、严谨,重在实用,因此本科毕业后更能容易找到合适的、实践性的工作。例如:工程力学的侧重点在于工程建筑的受力而不是传统力学上的各种受力情况的笼统的研究,如果学生想要学习纯正的力学的话,可以考虑学习教育类的物理专业,现在工程力学和电机工程之类的专业多,是由于学校考虑到了就业的问题。

一、工程物理专业

工程物理是物理、工程和数学三种学科结合的学科,主要培养有坚实而宽广的工程热物理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熟知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研与应用开发工作,深入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最新发展前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基础物理与要解决的问题及工程技巧相结合,使工程物理有广泛的应用。这门交叉学科是为技术领域内继续发明而设置,和传统的工程学科不同,工程物理不需限定在一个科学或物理的分支,是指某一专门化的科学,如光学、量子物理、材料科学、应用物理学、纳米技术、微型品制造、力学工程、电工程、生物物理、控制理论、空气动力学、能量、固态物理等在应用物理方面提供较彻底的基础训练。它通过加强对数学、科学、统计和工程原理的应用,使解决工程问题更优化和具创造性的学科。这学科侧重研究和发展,设计和分析,具交叉功能,是理论科学和实际工程间的一座桥梁。在许多国家中获得工程物理或工程科学学位是科学学位,许多语言的“工程物理”直接翻成英文的“技术物理”。

工程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以及其他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和利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几乎与所有产业部门及科技领域都密切相关,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此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热力学专论、传热学专论、工程流体力学专论、现代实验技术、现代数学方法概论、非线性动力系y、非定常及不稳定两相流动、高效换热器、计算传热学进展及其应用等。其课程设置面向新技术并具有工偏理的特色,其中有北京市和清华大学精品课。整个学习期间保持外语和计算机方面课程的连续性和不断上层次,并通过众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工程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许多大学,工程科学可包括从学士到博士课程的内容。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是全部课程的基础。选课包括流体动力学、量子物理、等离子物理、相对论、固体力学、运作研究、信息技术和工程、动力学系统、生物工程、计算工程、工程数学和统计力学、材料科学、电磁学、纳米科学、能量和光学等等。

工程物理专业培养近代物理电子学、辐射技术、加速器技术、核能工程、安全技术、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等方面的人才。此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应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工程热物理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熟知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研与应用开发工作,深入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最新发展前沿。此外,还应该拥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某一方面的理论或实践上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工程物理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由于现今此专业市场需要量很少,但是就业率很高,就业前景也不错,毕业生一直深受各行业的雇主欢迎,工程物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电机、品质控制、市场推广、程序编写及教育等行业工作。毕业生亦可进一步在科学或工程学等范畴深造,获取更高的学位。工程物理专业学生从事的岗位为:销售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光学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 管理员、数据库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销售储备干部、技术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

工程物理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能源动力类,其中能源动力类共10个专业,工程物理专业在能源动力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28位。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22514位工程物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005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573元,0-2年工资4253元,10年以上工资1000元,3-5年工资5338元,6-7年工资6816元,8-10年工资7686元。工程物理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盐城。据统计,工程物理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武汉、南京、厦门、成都等,平均薪酬在7000元左右。

近几年工程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中,约有60%的学生直接免试攻读研究生,约有10%~15%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其他的毕业生选择就业。工物系毕业生就业及深造单位分布广泛,例如:包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等在内的著名大型企业;又如:国家环保部、国家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政府机关;再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此外,还包含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在内的金融领域。

三、结语

总的来说,工程物理的特色是“工程”和“物理”密切结合,培养既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又经过较强的工程设计、实验能力训练,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实际,能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程领域,以及其他与近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教学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产业经济学分析方法 下一篇: 全民健身的作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