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影响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20 10:39: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低碳生活的影响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低碳生活的影响

篇(1)

低碳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家于新春在2009年底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主要是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和“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理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化学学科,中学化学教育还承担着加强环保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与环保的意识。目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将“低碳理念”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中学生学习化学后低碳意识是否增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对中学师生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给中学化学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化学新教材的改编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形式

本次调查以粤北地区8所城乡中学九年级、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2所省、市重点中学,2所区重点中学和4所普通乡镇中学,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以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为主,个别交谈采访为辅。现场调查向中学领导和教师发放问卷41份,全部回收;向九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向高一、高二的学生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网络调查回收中学领导和教师问卷64份,学生问卷121份。此调查在不记名的方式下由师生独立完成,不对调查对象作任何提示,只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回答,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内容与结果

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1、表2。

3.调查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高达93.9%的学生表示对“低碳生活”这一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低碳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23.0%的初中学生是通过化学课堂了解低碳生活,而高中学生只占11.9%,说明化学课堂上的低碳生活教育还相当缺乏。仅有66.4%的中学生对提倡“低碳生活”的做法表示会积极响应,随大流和与我无关态度的学生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学生认为考试更重要的观念有关。91.5%的学生表示学习化学对低碳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有关“碳足迹”、“碳汇”等具体的低碳知识却不了解。只有9.2%的学生表示不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低碳问题,觉得学不学习化学,对践行低碳生活没有影响。有12.9%的高中生表示化学知识对解决家庭低碳生活没有帮助,而初中生只占4.3%,66.9%的学生表示,只有当试卷上出现了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时,老师才会对“低碳”知识进行讲解,这种现象在高中更为明显。84.1%的学生表示化学教学中一般不会主动讨论低碳,只有谈及环境保护时老师才会讨论,还有16.2%的学生认为从没有讨论,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对低碳生活的讨论次数越来越少。当问及“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辩论赛”等对低碳生活的影响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践行低碳生活。91.6%的学生表示对有关低碳生活的新闻越来越关心,说明低碳环保教育成效初步显现。

从表2可知,购买衣服时首选化纤的只有10.7%,说明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比较享受生活。选购食品和用品包装时首选简易包装的只占22.1%,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外表,具体到自己践行低碳生活时缺乏行动。还有13.8%的学生从没使用过淘米水等近天然清洁剂;主动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也只占50.9%;从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的只占14.6%;循环利用处理派发传单的只占37.7%;每次都能随手关灯、电脑、水龙头等的只占46.4%;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只占53.4%;在生活中重复使用塑料袋等再生资源的也只占59.3%,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今的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具体践行还远远不够,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低碳环保生活知识,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如何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3.2中学化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3可知,所有的化学教师都对低碳生活等环保政策表示赞同,同时认为化学教学与践行低碳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掌握化学知识对实际践行低碳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这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65.4%的教师认为低碳生活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这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只有6.6%的教师表示没有好好把握有关环保活动进行低碳教育。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都会结合如节能降耗、微型实验、循环利用等进行低碳教育。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的形式方面,高中教师多采取辩论赛、模拟实验、课外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而初中教师选择模拟实验的高达75.0%。有33.3%的高中教师认为有关“低碳生活”试题与教材的知识匹配不合理,说明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与教材的结合还有差距。只有44.9%的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适合,而71.4%的高中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太少,这为教育部门改编新教材提供了参考。还有不少老教师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平时极少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学生很难真正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4.几点建议

4.1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建议

当今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让低碳环保教育形同虚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在高考和中考等重要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重视低碳环保教育。建议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使低碳教育内容更明确和系统化,开发出更多更好有低碳特色的化学教材。建议建立新的低碳教育考核评比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同时加强教师低碳环保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自身具有科学的低碳生活理念。加强低碳教育先进教师的培养,推广低碳教育先进典范的经验和做法,使低碳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必须营造浓厚的校园低碳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低碳教育活动,开展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意识;组织学生举行低碳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4.2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建议

篇(2)

收稿日期:2011-06-21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项目“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编号:101042122)资助

作者简介:陈淑娟(1989―),女,广东广州人,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学生。

0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201-06

1 引言

由于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人类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城市提出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概念。“低碳生活”倡导人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尽量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这是目前大力提倡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降低碳排放以及保护环境有着战略性的意义。南昌作为一个被列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市民低碳生活的现状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关注。南昌居民的日常行为是低碳政策实施效果的体现和依据。因此,市民低碳生活现状是评价低碳政策推行效果的重要指标。

推行低碳生活以来,南昌市市民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有了一些变化。本文通过对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找出了影响市民低碳意识和低碳生活的主要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构建了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图。

2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分析

荣彩芳认为,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CO2的排放[1]。曹海英认为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CO2的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2]。陈艳认为,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3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3]。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笔者认为,低碳生活是在保证较高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从节电、节气、节水、节油、回收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减少CO2的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健康绿色生活。

在全球低碳和我国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的浪潮中,许多城市都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南昌市也投入到了低碳的行列中。现在南昌在积极推行免费自行车租赁,2009年也正式启动了地铁的修建,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居民购买家电,考虑节能环保;超市购物自觉带购物袋的意识也增强;外出点餐浪费现象有所减少等。这些都是可喜的现状。

尽管如此,在通过调查和分析后,仍然发现影响低碳生活践行方面也存在有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这与南昌市市民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国家因素,城市发展因素等方面都有关,理清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对进一步培养市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提高低碳政策的影响力有很大帮助。

3 构建解释结构模型的步骤

3.1 解释结构模型简介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 Method,ISM)是美国J.Warfield教授于1973年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问题而开发的一种结构分析方法。其方法主要是找出有关研究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手段把各要素之间的直接联系通过计算机技术计算,逐步提取出各要素之间的间接关系,最终把复杂的要素系统分解成一个层次清晰的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它能把模糊不清的关系整理成一个直观的结构关系图,帮助我们分析出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和重要性。

3.2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的步骤

(1)步骤一。提出问题,找出相关的构成要素。采用专家研讨、问卷调查等方法搜集和整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得到系统要素集S,记为S{Sii1,2,…,N },针对讨论的问题设定要素间的二元关系,形成知识模型。

(2)步骤二。根据要素间的二元关系,构建邻接矩阵。判断要素集中每2个要素间是否存在二元关系,构建邻接矩阵A(aij)N×N。邻接矩阵A的元素aij定义为:

aij1 当Si对Sj有影响时,

0 当Si对Sj无影响时。(1)

邻接矩阵的矩阵元素只能是1和0,它属于布尔矩阵。布尔矩阵的运算主要有逻辑和运算以及逻辑乘运算,即:

0+00,0+11,1+11

1×00,0×10,1×11

(3)步骤三。通过矩阵运算求出该系统的可达矩阵M。根据推移律特性计算可达矩阵R,计算公式为:

(A+I)≠(A+I)2≠…≠(A+I)r(A+I)r+1 (r≤N-1)(2)

R(A+I)r。(3)

式(2)、(3)中矩阵乘法满足布尔代数运算法则(I为单位矩阵)。这一算法的本质是把A加上I后按布尔代数运算法则进行自乘,直到某一幂次后所有乘积都相等为止,相等的乘积成为可达矩阵。

(4)步骤四。对可达矩阵进行层级分解,并得出解释结构模型。

(5)步骤五。根据系统涉及的理论和经验等知识,对多级递阶有向图进行解释,得到解释结构模型,根据模型对系统要素进行多级层次分析。将解释结构模型、多级层次分析结果与己有的意识模型进行比较,若不符,返回步骤1对有关要素及其二元关系和ISM进行修正。

4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南昌市市民进行大量问卷调查的同时,又使用德尔菲法对影响低碳生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从个人,政府,媒体,企业,城市等方面,选择出了构成问题的关键要素。本文将影响南昌市市民低碳生活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总结为个人生活习惯、技术革新、政策扶持和引导、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个人学历、个人收入、居民素质、个人消费观、个人低碳意识、能源消费结构、城市经济水平、城市发展方向与定位这14个方面。

4.1 个人生活习惯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王宪恩说“据测算,1999年到2002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CO2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4]。因此,居民的个人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对碳的排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要想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就必须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生活中有许多力所能及的小事,只要自觉做到就能为低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个人的生活习惯能以小见大,体现了个人的低碳素质。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觉悟,即从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的点滴细节做起,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就是在践行低碳生活,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有助于整个城市和社会的低碳事业的发展和低碳生活的推行。

4.2 技术革新

为了响应低碳,许多企业会通过自身的技术革新推出一些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低碳产品。若企业研发的节能产品是居民购买节能家电的前提。只有鼓励企业多研发新的低碳产品技术,并达到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才有利于达到低碳的消费模式。

4.3 政策扶持和引导

政策具有引导作用,能有效督促人们,保障低碳方式的进行。积极的低碳政策可以有效引导市民的低碳消费理念,提高市民的低碳生活意识。本课题调查主要考虑的政策有:政府给予的节能产品的补贴,对低碳企业的优惠政策,推行免费自行车租赁,使用节能环保低排放的产品。

4.4 法律法规

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市民自觉做到低碳并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加强与完善低碳的相关法律法规是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限塑令、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等。

4.5 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提高居民低碳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力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能从居民的思想根源方面改变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自觉加入到低碳行列中并影响周围的人,并且影响范围广,效果比较显著,适合普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宣传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媒体,学校,政府,社会团体与组织,亲友等方面。

4.6 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热点理念,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到能源供应系统、交通系统、垃圾处理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努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各方面的建设和管理,这是影响低碳生活推行的因素之一。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比如建设低碳小区、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产业,这都对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5]。

4.7 个人学历

学历高低代表了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的高低,导致了市民对低碳生活的的不同理解和认同程度的不一,对个人低碳生活的践行也有一定的影响,是分析低碳意识的影响因素之一。

4.8 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情况决定了个人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个人的消费观,导致了不同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差别。这些都将从居民的生活行为中予以反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个人低碳意识程度的差异。

4.9 居民素质

要想倡导低碳生活,必须提高个人素质,这个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否切身自觉的加入到低碳环保的行列中来,就是看个人的道德原则和自我约束能力,还有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推行低碳最终也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因此个人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居民的低碳生活情况。

4.10 个人消费观

个人消费观包括个人的消费价值观、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不同的消费观就会导致不同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引导不同的发展模式。面子消费和奢侈消费导致了高碳消费行为[6]。目前,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都特别注重生活上的享受,这无可厚非。但是,很多的高中低消费都夹杂着一些奢侈和浪费。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再是求实求美,而是更多的追求时尚,追求名利。为了这些不纯正的动机,被抛弃和闲置的物品越来越多,给有限的社会能源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耗。要增强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首先要走出节约消费降低了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误区[7]。建立以节能低碳为核心的科学消费观,让低碳观念深入人心,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低碳意识,才能在生活中做到真正的低碳。

4.11 个人低碳意识

意识是比较深层面的东西,人的行为被它左右着。正确的意识推动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行为。在低碳生活方面,居民的低碳意识能提高个人的低碳素质,影响个人的生活习惯,影响城市的低碳发展,这是很重要的因素。

4.12 能源消费结构

人类社会活动排放CO2同人们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相关,眼下能源的重要来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8]。而这些化石能源的燃烧会放出大量的CO2。因此说,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费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CO2的排放量。例如,我国实行的以电代煤、以气代炭的消费模式,就能减少对煤炭的开采量,降低碳素燃料排放的SO2和CO2,这不仅维护了当代人的大气环境安全,还为后人保留了有限的资源,维系了代际公平[9]。

4.13 城市经济结构与经济水平

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一个重要的指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决定能源的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10]。从宏观方面讲,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低碳事业的投入力度和政策决策等问题。从微观上面讲,影响了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等方面,这对于低碳问题的研究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4.14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定位

南昌市被列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这是南昌市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定位于生态环保的花园英雄城市。有了这个政策的引导,南昌市民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入到低碳的队伍中,并且南昌市也努力寻求发展低碳经济的方法,力求把南昌打造南昌市民成低碳环保的绿色家园。良好的发展导向,也直接影响了低碳的发展。

5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5.1 进行系统化调查和分析,提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经过向南昌市居民发放大量的调查问卷以及与相关的专业老师的深入探讨,确定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与以下14个因素相关,分别是居民的生活习惯、企业的技术革新、政策扶持与引导、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个人学历、个人收入、居民素质、消费观念、居民的低碳意识、南昌市能源消费结构、南昌市经济水平、城市定位于发展方向。

5.2 列举各因素相关性,建立邻接矩阵

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得到9个导致因素,然后经过多次统计、分析、讨论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按照下面的影响关系式填写因素示意关系图。通过对各个因素间的影晌关系的分析,得到因素关系图,见表1。

表1 影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因素示意关系图

判断要素之间的关系,若行要素对列要素有影响的话,则标为1,否则标为0。根据要素之间二元关系建立邻接矩阵A,见表2。

表2 邻接矩阵

求得MA+I,并对M求幂,经计算,n3时可算出可达矩阵,见表3。

表3 可达矩阵

5.3 对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划分

可达集合为与要素SI 有关的要素集合定义为要素SI 的可达集,用R(SI)表示,由可达矩阵中第SI 行中所有矩阵元素为1 的列所对应的要素集合。先行集合为将要素SI 的前因要素集合定义为要素SI 的前因集,用Q(SI)表示,由可达矩阵中第SI 列中的所有矩阵元素为1 的行所对应的要素组成。最高级要素集为一个多级递阶结构的最高级要素集,是指没有比它再高级别的要素可以到达。其可达集R(SI)中只包含它本身的要素集,而前因集中,除包含要素SI本身外,还包括可以到达它下一级的要素。若R(SI)R(SI)∩Q(SI),则R(SI)即为最高级要素集。

找出最高级要素集后,即可将其从可达矩阵中划去相应的行和列,接着,再从剩下的可达矩阵中继续寻找新的最高级要素。依此类推,可以找出各级所包含的最高要素集(表4)。

表4 第一级的可达集合与先行集合

由表4知,满足R(Si)∩Q(Si) R(Si)的,有{1,9,10},故S1、S9、S10为最高要素。找出最高级元素后,把它从可达矩阵中划去S1、S9、S10相应的行与列,从剩下的矩阵中不难发现,满足R(Si)∩Q(Si) R(Si)的是{3,4,5,6,8,11},故{3,4,5,6,8,11}为第二级元素。这时,又把含有S3,S4、S5、S6、S11的行与列从可达矩阵中划去,从剩下的矩阵中继续寻找最高级要素。依此类推,直到找出各级所包含的最高要素集。

通过该方法,我们找出各级所包含的元素:{2,7,12 }为第三极要素;{13}为第四级元素;{14}为第五级元素。

5.4 绘制多级阶梯有向图,得到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级次划分排列,最终做出的有向图,描述了影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5.5 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具有五级的多层次阶梯结构,这个解释结构模型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又向递阶关系。从这5个层级中,结合南昌市的现状,由深到浅的解释一下影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1)第1级影响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居民低碳素质、消费观念。这是最表层的影响因素,说明对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起到了最直接的影响作用。要想实现低碳的目标,最根本是从个人开始抓起,只有居民自身有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较高的低碳素质,合理节约的消费观念,才能落实到生活当中,自觉做到低碳。但这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有效,不能超过其他深层次影响因素的影响地位。

(2)第2个级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扶持及引导、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个人收入、居民低碳意识,构成了浅层的影响因素。要想将低碳扩大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必须借助许多必要手段和措施,政府、媒体、法制力量、基础设施都能积极提高低碳的影响力度和践行程度。居民低碳意识也直接决定居民个人能否自觉做到低碳。收入因素对居民有极强的限制性与影响力。

(3)第3级的影响因素包括包括城市能源消费结构、技术革新、个人学历。这些是比较中层的影响因素,相互没有链接关系,都共同间接影响其他浅层因素。由于江西拥有的高碳能源并不是主要的资源,这为其发展低碳城市提供了一个自然环境。而注重技术创新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效能,减少碳排放。学历对居民的低碳素质有一定影响。

(4)第4级的影响因素就是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的发达城市相比,南昌算是比较欠发达的城市。城市经济水平直接影响南昌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企业技术革新,新能源开发,低碳产品的应用是否跟得上发展的步伐,还影响居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最后都会作用到居民身上,间接的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居民的低碳意识。

(5)第5级的影响因素是城市的定位与发展方向,这个是影响南昌市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最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南昌作为一个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其发展方向必然是朝着低碳化,生态化前进的,把南昌定位于“森林城乡,花园南昌”这个目标,告诉了南昌市的人们作为这个低碳城市的居民应该有领先的低碳意识,应该自觉从生活出发做到低碳,共同为南昌朝着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而努力。同时也会更好的从低碳环保的方面,监督企业努力做到低碳工作,推动产业的绿色发展,并且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6 结语

要改善居民的低碳生活现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提高居民的低碳素质。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法规,促进技术革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低碳意识等途径进一步间接改善低碳生活的现状,同时还应考虑到居民的学历和收入状况。最深层的原因就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由此可提出针对性对策,引导和鼓励居民加入到低碳生活中,提高低碳的实行广度和效果。

ISM法只能从定性的角度运用经验和知识分析影响居民低碳生活现状的影响因素,其在客观的定性上是科学的,可是在定量上确实有不足。要想得到影响因素对其低碳生活的精确的影响程度,还应进行定量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荣彩芳.低碳生活 应然与实现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9(12):160.

[2] 曹海英.“低碳生活”崇尚简单自然[J].工会博览,2010(6):32.

[3] 陈 艳.低碳风下我们该如何生活?[N].山西日报,2010-3-19(7).

[4] 范素平.过低碳生活 做绿色公民[J].商场现代化,2009,8(5):53.

[5] 孙智萍,牟志云.低碳经济呼唤低碳生活方式[J].低碳经济与社会,2010(4):29~30.

[6] 沈金菊.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J].企业导报,2010(11):285.

[7] 刘 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25(5):61.

[8] 陈凌霄.培养低碳生活习惯促进低碳社会建设[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4):119.

[9] 吴铀生.低碳生活是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行为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21):101.

[10] 冯周卓,袁宝龙.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化的困境与政策引领[J].城市管理,2010(5):71~72.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ents' Low-carbon Life by Using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Taking NanChang City as a Case Study

Chen Shujuan,Yin Qianliang,Li Qian

(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 Manage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66-02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理应是践行低碳理念、传播低碳文化的生力军。但目前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现状不容乐观,孙震的研究显示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呈现“知易行难”;宋兴怡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相关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且总体偏低、低碳生活态度积极与对当前生活环境评价程度较低并存、低碳生活参与行动力严重不足等;吴志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低碳概念准确认知度不高、低碳生活实践度不高。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实践与低碳教育深入密不可分。麻东峰认为高校必然成为低碳教育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应在课程设置、学生生活实践及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贯彻低碳教育理念。这些研究都集中在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传播低碳生活理念,并且多为定性研究。然而对于大学生的低碳教育还可以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来进行,本研究即选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主要教育路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提取主因子,多管齐下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态度的形成。

一、研究概况

1.问卷设计。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第二部分为低碳生活态度测度,通过6个李克特五级量表问题进行测度,每个问题设计了“非常同意”“同意”“一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分别对应“5分”“4分”“3分”“2分”“1分”五个评分等级;第三部分为多维教育路径对低碳生活态度形成影响测度。综合已有研究本文将多维教育路径概括为三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设计了20个李克特五级量表问题进行测度。

2.数据搜集。本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5所高校(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中支持低碳生活的本科学生作为研究总体,在每所高校发放10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500份,问卷回收率100%。数据录入SPSS软件后,整理发现低碳生活态度测度均值≤3分的有38份,这些被调查者不属于研究对象被剔除,最终有效样本数据462份,有效问卷率92.4%。

3.量表信度分析。信度是指测量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只根据一次的测验结果来估计信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Cronbach Alpha系数,该系数越大(α≥0.7),该测量的信度就越高。通过SPSS软件计算第二部分低碳生活态度测量量表的信度系数Cronbach Alpha=0.751,第三部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总信度值Cronbach Alpha=0.886,信度水平达到了社会科学研究中公认的量表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低碳生活态度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1.数据主成分分析可行性检验。KMO(Kaiser-Meyer-Olkin)值和Bartleet球体检验可以用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一般认为KMO值应不小于0.6,Bartleet球体检验统计量数值大,相应概率小则可以拒绝无效假设,从而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Spss软件输出结果为KMO值=0.798>0.6,Bartleet球体检验统计量=1369.329,且概率=0,可见本问卷所搜集的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提取。利用SPSS软件做主成分提取,结果显示:保留主成分为2个,且第一个主成分能解释57.147%的方差,第二个主成分能解释29.029%的方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86.176%,该累计贡献率大于85%。一般认为,负载大于0.6属于高负载,而小于0.4则是低负载。利用SPSS软件做主成分矩阵分析,输出的主成分负载显示:第一主成分与低碳生活氛围塑造(0.754)、课堂教育(0.712)、校内媒介宣传教育(0.780)、低碳活动教育(0.720)呈显出较强的正相关,这几个变量则综合反映学校教育情况,第二主成分与父母的教育(0.605)和父母的榜样作用(0.697)呈显出较强的正相关,这几个变量则综合反映家庭教育情况。即第一主成分为学校教育,第二主成分为家庭教育。

三、结论建议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低碳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态度形成首要的路径,这也是对已有研究的肯定。具体来分析四个方面的学校教育负载值,校内媒介宣传教育(负载值=0.780)的影响最大,校内媒介包括宣传栏、学校网站等,而课堂教育(负载值=0.712)的影响最小,课堂教育包括专业课程、专题讲座等。这说明大学生喜欢主动获取低碳信息,而不愿被动强制灌输低碳信息,这与当代大学生独立、有个性、不愿死读书、不愿被强制的特点是相符的。因此学校低碳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然而然融入学生的生活理念中。家庭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态度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大学生大多已离开父母的怀抱在外求学,但父母的榜样作用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教育也会因假期的相聚或在校期间的电话交流得以持续。这也给青少年及更年轻一代低碳生活态度形成以启示,作为父母如果有低碳生活的习惯是能影响到后代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的大学生如果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对他们后代的低碳生活方式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以校园作为主要社会环境,受制于客观条件,而使得本研究中社会教育并没有成为影响大学生低碳生活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社会教育的作用,相反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公共媒介和发挥环保机构的作用深入大学校园,使社会教育的影响力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晨.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J].世界环境,2008,(2):1-2.

[2]孙震,吴晓兵,等.大学生低碳生活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2,(17):125-126.

[3]宋兴怡,等,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以太原市四所高校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8-120.

[4]吴志鹏,徐新宿,等.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与策略调研[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81-83.

[5]麻东峰.关于高等学校引入低碳教育的思考[J].北方环境,2010,(4):5-8.

篇(4)

中图分类号:S158.5;S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0-4903-05

Effects of Planting Years on Soil Microbial Carbon, Nitrogen and Enzyme Activity of Vegetable Fields

HUANG Rong,WAN Yi-lin,GAO M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vegetable fields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1,5,10,15 years) in the vegetable base of Baishiyi town,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The soil microorganism quantity,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SMBC) and nitrogen(SMBN), and soil enzyme activit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organism quantity and enzyme activity, SMBC and SMBN content of surface soil (0 to 20 cm)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subsurface soil(20 to 40 cm). In 0~20 cm vegetable soil the maximum amount of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were in the vegetable soil planted for 10 years, while the maximum amount of fungi was in the vegetable soil planted for 5 years. SMBC content in 0~20 cm vegetable soil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years. SMBN content in 0~20 cm vegetable soil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was relatively stable. SMBC and SMBN contents in both surface or subsurface soil planted for 10 years were high.Enzyme activity in vegetable soil was differed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Catalase activity in soil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was relatively stable and maintained at 1.22~1.62 mL/g. Urease and invertase activity was fluctuated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 Urease activity could be high up to 1.80 mg/g with the minimum of 0.15 mg/g. The invertase activity was ranged from 0.91 mg/g to 3.40 mg/g.

Key words: soil microorganism; microbial biomass; soil enzyme activity; planting years; vegetable field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仅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转化与循环的动力, 还是土壤中植物有效养分的储备库,能直观地反映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状况[1]。土壤酶参与了腐殖质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土壤中一切生物化学的过程,是一个反映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免耕最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2]。在相同的耕作方式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宇万太等[3]研究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裸地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最低。近几十年来,化学肥料施用已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但是,长期施用化肥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酶活性的变化[5]。

近年来,国内外对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施肥量及施肥种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5-8]。长期施肥对土壤中微生物、微生物生物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种植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等)的土壤上,对于菜地土壤的研究较少。由于菜地土壤复种指数高,施肥量相当于粮食土壤的几倍,种植蔬菜的年限不同,施入土壤中的化肥量差异较大,种植蔬菜年限越久,施入土壤的化肥就越多。因此,本研究就不同蔬菜种植年限下,不同化肥施用量对菜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化肥施用量对菜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为菜地合理、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土壤

试验所采集的土壤是来自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的蔬菜基地。1997年之前,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在1997年之后,该地区慢慢地向蔬菜种植方向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蔬菜基地。该区土壤为灰棕紫泥土。由于该地区的土壤主要用于种植蔬菜,蔬菜一年种植3~6季,复种指数一般为400%~600%,远高于粮食的复种指数。蔬菜基地具有高复种指数和一年多季的特点,因此投入到土壤中的化肥量也相应的高,肥料品种也相应的多。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植年限下(即不同施肥年限下)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本试验在同一区域分别采集了种植1、5、10和15年的蔬菜地的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具体采样方法为:分别选取种植了1年、5年、10年和15年的蔬菜地,每个种植年限各选3个地块,每个地块皆采用梅花式多点采样法,分别采集0~20 cm表层和20~40 cm亚表层的土壤,采用四分法留取5 kg的土壤,然后将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分别装袋并做好记录。采集完之后带回实验室,一部分在自然状况下风干,用于常规的养分分析;另一部分保存在4 ℃的冰箱内,用于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酶活性的测定。其采样点的基本情况及土壤的理化性质见表1和表2。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细菌采用牛肉汁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混菌法培养测定;真菌采用马丁氏琼脂培养基平板混菌法培养测定;放线菌采用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平板混菌法培养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采用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采用熏蒸提取-纳式试剂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脲酶活性采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蔗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

上述试验结果的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进行数据处理;图形利用Excel软件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年限的菜地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种植年限下,无论是在表层(0~20 cm)还是在亚表层(20~40 cm)的土壤中,微生物三大类菌的种群数量分布趋势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真菌,放线菌数量最少。这是因为土壤微生物对施肥方式的敏感性不一样造成的。随着施用化肥年限的增加,真菌数量有较大的变化,最高可达11.26×105个/g,最低仅2.68×105个/g。无论是在表层还是亚表层土壤中,放线菌的种群数量都比较少。在不同的施肥年限下,表层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的最高峰出现在种植10年的菜地土壤中,亚表层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的最高峰出现在种植5年的菜地土壤中。

从表3还可以看出,种植15年蔬菜的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不高。有研究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土壤中盐分增加, 土壤酸化与养分失调造成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9]。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三大微生物菌群数量除表层土壤细菌外,其余最高值都出现在种植5年或10年的菜地土壤中,可能原因在于种植5年和10年的土壤都是采用一年五季的种植制度,就会使用更多的肥料。由于施肥量的增加,引入了更多的营养物质,为微生物积累更多的养分,这样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黄玉霞等[10]的研究也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土壤中的养分有所积累,使微生物有一个有利于繁殖的物质环境,土壤微生物三大类菌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2.2 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2.2.1 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中的活性营养库, 调控着土壤养分的转化循环及有效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环境、施肥及作物生长有密切关系。由表4可知,对于SMBC来说,除了种植10年的菜地表层土壤中SMBC含量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相差不大以外,种植1、5和15年的菜地表层土壤中SMBC含量是亚表层土壤中的16.8、4.2和1.6倍,这与徐阳春等[1]研究结果相似。可能原因在于植物残体及连年施入的有机肥主要积累在表土层中, 相应地可供微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充足,从而导致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高。但总体来说,SMBC的含量都比较低,这是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尤其是无机氮肥,虽然增加了植物根茬等的残留, 但由于土壤的碳、氮比(C/N)下降, 加速了土壤中原有有机碳分解, 导致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碳总量较少[10]。

2.2.2 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 除了种植5年的菜地表层土壤SMBN含量比亚表层中的高了29.9%外,其余种植年限的表层土壤中SMBN含量都比亚表层中的高了48%以上。总的来说,在不同的种植年限下,表层土壤中的SMBN都高于亚表层土壤中的SMBN含量。可能原因在于表层土壤的透气性比亚表层的好,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从而表层土壤中的SMBN含量也相应的高。巨晓棠等[11]对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变化监测结果表明, 其含量在不同土层顺序为0~20 cm>20~40 cm>40~60 cm, 这主要是因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 微生物活动旺盛。对亚表层土壤而言,SMBN的含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最高峰出现在种植10年的土壤中,可能原因在于鸡粪肥的使用使得土壤中的C/N较高。仇少君等[1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及其在氮素循环中作用研究表明,C/N愈高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影响持续时间愈长。

SMBN含量随施肥年限的变化趋势与SMBC有所不同,且SMBN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高于SMBC含量。徐阳春等[1]研究发现化肥与秸秆、绿肥、猪粪等有机肥配合施用后, 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 从而固持了一部分氮素。被微生物固持氮素中的一部分被矿化释放出来, 供作物吸收;另一部分就转化为稳定的有机氮, 最终使土壤氮素含量增加。此外还可能是菜地土壤中均使用了鸡粪肥,由于鸡粪肥具有固氮的功能而且C/N较高,所以施用的氮肥容易被固定,从而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形成。黄玉霞等[10]研究表明将C/N较高的有机物料与化学氮肥一同施入土壤, 肥料氮先固定到微生物体内, 被固定的无机氮肥避免了挥发、淋洗和反硝化的损失,对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样就有更多的SMBN积累。

2.3 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酶是来自于微生物、动植物活体或残体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它可以催化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本试验根据具体情况主要测定了不同种植年限下土壤0~20 cm表层和20~40 cm亚表层中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蔗糖酶的含量。由表5可以看出,该采样地点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稳定,而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在不同的种植年限以及不同的土层间浮动都比较大。

2.3.1 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酶不仅参与了生物的呼吸代谢活动,而且还可以解除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对活细胞有害的过氧化氢[4]。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好氧微生物数量、土壤肥力有密切的联系[13]。从表5可以看出,对表层土壤来说,除了种植10年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1.62 mL/g)外,其余种植年限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大,维持在1.23~1.30 mL/g。对亚表层土壤来说,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表层土壤中的稳定,在不同种植年限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差不大。表层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亚表层的略强,但是并没有很大差异,可能是由于表层土壤的透气性比亚表层的好,这样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增长, 因而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略强。总的来说,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不同的种植年限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并不大。这与贺婧等[14]研究结果相一致。

2.3.2 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脲酶对尿素的转化起到重要作用[15]。从表5可以看出,在表层土壤中,除了种植15年的土壤脲酶活性较强以外,其余表层土壤中的脲酶活性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减弱的趋势,平均为0.66~1.06 mg/g。在亚表层土壤中,除了种植5年的土壤脲酶活性较弱以外,其余种植年限的脲酶活性为0.36~0.95 mg/g。在各种植年限下,表层土壤的脲酶活性多数比亚表层土壤的高的多,可能是由于表层土壤的透气性比亚表层的好,这样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增长, 因而表层土壤脲酶活性明显增强。将同土层中的土壤脲酶活性平均值与施肥年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土壤脲酶活性与施肥年限呈正相关,但是相关关系并不显著(r=0.562,P=0.439>0.05);亚表层土壤脲酶活性与施肥年限也呈正相关,相关关系也不显著(r=0.440,P=0.956>0.05)。总的来说,土壤脲酶活性与施肥年限存在正相关关系,该结论与贺婧等[14]研究结果相一致。

2.3.3 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蔗糖酶是土壤中的另一种酶,它能促进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对增加土壤易溶性营养有着重要的作用[16]。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蔗糖酶活性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变化,在种植10年的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出现最高峰值,为3.27 mg/g。将表层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与不同种植年限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种植年限呈负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并不显著(r=-0.314,P=0.686>0.05)。在种植1~10年的亚表层土壤中,蔗糖酶活性为0.91~3.40 mg/g,种植15年的亚表层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最低。将亚表层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与不同种植年限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亚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种植年限呈负相关,但是相关关系并不显著(r=-0.528,P=0.472>0.05)。黄玉霞等[10]研究表明,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 蔗糖酶的活性降低。但是本试验结果显示,土壤表层和亚表层的蔗糖酶活性浮动比较大,可能原因在于农户采用的施肥方式与栽培管理措施不同。

3 小结与讨论

袁玲等[8]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必然会影响土壤环境, 影响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从而影响到来源于这三者的土壤酶的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由于土壤酶、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敏感性, 以及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壤每年必须投入大量的肥料特别是化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随着土壤被用于农业的时间增加,肥料的使用量也会随之增加。所以不同种植年限必然会对土壤酶、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生物量产生一定的影响[14]。本试验研究表明:

1)长期施肥对土壤中三大微生物类群是有一定影响的,不同种植年限下,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的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真菌,放线菌数量最少,其中种植了15年的菜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数量最少,这与黄玉霞等[10]的研究结果是大体一致的。

2)长期施肥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由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土壤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随着施肥年限的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也会随之而改变。对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来说,0~20 cm土壤中的SMBC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递减;对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来说,0~20 cm的SMBN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其含量比较稳定。同时,长期施肥对不同土层间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要比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大些。

3)土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长期施肥也必然会引起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因为施肥引入营养物质,改善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分布,从而改变了土壤酶活性。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稳定,而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在不同的施肥年限以及不同的土层间浮动都比较大。一般情况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以及脲酶的活性相对减弱,这是因为表层土壤透气性较好,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且农户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也较大。

参考文献:

[1] 徐阳春,沈其荣,冉 炜.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2,39(1):89-96.

[2] 王晓凌,陈明灿,张 雷.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2):28-30.

[3] 宇万太,姜子绍,柳 敏,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39(2):283-286.

[4] 邱现奎,董元杰,万勇善,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2010,42(2):249-255.

[5] 马宁宁,李天来,武春成,等.长期施肥对设施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66-1771.

[6] 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等.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J].江苏农业学报,2003,19(1):33-36.

[7] 刘恩科,梅旭荣,赵秉强,等.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3):63-68.

[8] 袁 玲,杨邦俊.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氮磷养分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4):300-306.

[9] 张乃明,董 艳.施肥与设施栽培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4,13(1):61-62.

[10] 黄玉霞,李俊华,褚贵新,等.施肥对菜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5):552-557.

[11] 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冬小麦生长期土壤固定态铵与微生物氮的动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90-91.

[12] 仇少君,彭佩钦, 刘 强,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及其在氮素循环中作用[J].生态学杂志,2006,25(4):443-448.

[13] 樊 军,郝明德.黄土高原旱地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Ⅳ.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1):9-13.

篇(5)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b)-012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curity analysis and life quality effect of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Carvedilol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Methods 118 case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was 59 cases.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Valsartan based on conventional therapy.Resear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Carvedilol based on conventional therapy.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as measured by SF-36 scale.The life quality,ST-segment depression,NYHA and adverse reactions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8 weeks treatment,the SF-36 scale score of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0.36±0.05)mV vs (0.50±0.09)mV;(2.31±0.23)levels vs (2.87±0.49)levels,P

[Key words] Valsartan;Carvedilol;Chronic heart failure;Life quality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原因造成心肌损伤,使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耐力下降、呼吸困难、乏力,部分患者有腹部或腿部水肿等症状[1-2]。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关系,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5年的死亡率为30%~50%[3]。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卡维地洛、依那普利等。为探讨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笔者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研究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42~78岁,平均(62.8±8.6)岁;病程2~6年,平均(3.8±1.2)年;心功能分级Ⅲ级31例,Ⅳ级28例;合并心肌病、冠心病各9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19例。对照组男33例,女26例;年龄43~81岁,平均(63.5±9.1)岁;病程1~6年,平均(3.4±1.1)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9例,Ⅳ级30例;合并心肌病10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13例,高血压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已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按纽约心脏病分级标准(NYHA)为Ⅲ、Ⅳ级;②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及扩血管等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片)治疗,剂量:1片/次,1次/d,晚饭后温开水吞服。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片)联合卡维地洛(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100,规格10 mg/片)治疗,剂量:缬沙坦胶囊1片/次,1次/d,晚饭后温开水吞服;卡维地洛2片/次,2次/d,早、晚餐后用温开水吞服。

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对比。

1.3评价指标

使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每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强,生活质量越好。其中SF-36量表共分为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治疗8周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升高(P

2.2两组心电图ST段下移及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情况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心电图ST段下移及NYHA心功能分级分别为(0.36±0.05)mV、(2.31±0.23)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耐受性好。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心脏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5]。在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在35岁以上的成人中发病率为0.9%[6]。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肾上腺素能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另外激活的两大系统相互作用,引起肾素过度分泌,使病情进入恶性循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抑制被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构[7],临床的常用疗法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及扩血管等。缬沙坦属于非肽类、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Ⅱ(AT)受体拮抗剂,能有效竞争性拮抗1型受体(AT1)[8]。研究表明,缬沙坦在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的同时不会抑制因钾导致的释放,其对心收缩功能及心率无明显影响[9]。缬沙坦的作用包括:①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儿茶酚胺释放;②抑制心肌间质的合成,逆转心肌细胞肥大;③阻断AT1作用,避免心血管重构的异常生理改变;④降低三酰甘油水平,改善心肌和动脉的顺应性;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作用,保护心肌[9]。卡维地洛是一种新型的β-受体阻滞剂,对心率失常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卡维地洛通过抑制心脏交感神经系统从而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10]。卡维地洛还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增殖作用,能抑制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儿茶酚胺的过度分泌,从而降低心脏兴奋度,减少心肌细胞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值得指出的是,使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必须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切不可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卡维地洛治疗[11]。另外,对于使用利尿药和静脉强心药的患者也不可使用卡维地洛治疗。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使用能有效抑制心脏的兴奋状态,减缓心率,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心脏耗氧量,保护心肌。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一使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不够理想。卡维地洛是一种α、β-受体阻滞剂,具有疏通血管的作用。该药从1988年开始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疗效被众多研究证实。贾海莲[12]在其研究中表明,卡维地洛能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并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卡维地洛还能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减缓心率、降低心肌细胞耗氧,保护心肌[13-14]。值得注意的是,停止治疗时不能突然停止卡维地洛用药,需要在1~2周内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更加彻底地抑制肾上腺素能系统,两者与缓激肽共同作用,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

本研究中选取11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一缬沙坦和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旨在探讨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治疗8周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突出,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澍,黄德嘉,华伟,等.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2013年修订版)[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3, 17(4):247-261.

[2] 王正,沈娟,宋庆桥.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216-219.

[3] 余耀鸣,陈瑶.常规治疗+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6):79-80.

[4] 杜惠莲,李晓萍.卡维地洛与缬沙坦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8):93.

[5] 张文亮.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235-236.

[6] 王秀梅,张波,边翠霞.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75-76.

[7] McMurray JV,Adamopoulos S,Anker SD,et al.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 Heart Fail,2012,14(8):803-869.

[8] 赵志坚,李芹.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21-22.

[9] 贺志伟,王湘富,杨翰文,等.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心肌肌钙蛋白I及其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2, 28(8):841-844.

[10] 贺志伟,王湘富,杨翰文,等.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4):316.

[11] 刘振,王鹏飞,刘玲玲,等.卡维地洛与曲美他嗪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79-181.

[12] 贾海莲.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 14(2):248-249.

[13] 李卫红.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34-136.

[14] 莫逆,陈海坚,黎奇才.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5):444-445.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97-0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趋严峻,如何实施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1]。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2]。低碳生活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积极关注的重要议题,是促进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力量,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3]。践行低碳生活要求整个社会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开发节能减排的科技,同时要引导人们了解和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浪费、污染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践行低碳理念、传播低碳文化的重要力量,是未来建设低碳社会的主力军与领导者。他们是否具备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低碳社会的发展。

本文对广州某高校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对低碳理念的认知度与践行度,并分析大学生参与低碳生活的意愿及其日常生活的低碳行椤1疚闹荚诮一步推动“低碳生活”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倡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影响低碳社会的进程,推动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合理设计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调研问卷,进行问卷派发与收集;对问卷进行整理,用Office Excel进行数据分析。后期在该大学随机抽取50名本科生进行访谈调查,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以及提出建议。

(二)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低碳概念的了解、参与低碳生活的态度和践行低碳生活的情况三大部分,通过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了解他们低碳生活的情况。

(三)调查样本构成

此次调研采用了对广州某高校本科生进行随机问卷的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803份问卷,回收率为89.2%。经过检查筛选,剩下75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3.67%。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低碳意识情况分析

1.低碳内涵的了解度分析。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影响其低碳的践行情况。倡导当代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首先要知道他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本次调研首先调查大学生对“低碳”这个名词的了解,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知道“低碳”的含义和大概内容,了解程度仅仅限于表面,没有进行过深入地了解。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低碳”教育,低碳生活意识较为薄弱。通过采访部分同学,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不去深入学习“低碳”,是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工作繁忙,只能通过身边的宣传初步了解,而没有时间去深入学习。

2.低碳对经济生活影响态度分析。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4]。在收回的753份问卷中,71.85%的同学认为低碳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他们认为低碳就是节能减排,需要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有16.07%的同学认为低碳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走低碳的道路需要高成本,12.08%的同学认为低碳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这两部分大学生可能没有对低碳经济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如何实现低碳生活的问题,66.8%的同学认为在于个人低碳生活习惯,26.83%的同学认为在于低碳科学技术的提高,只有6.37%的同学认为在于法律的约束。可见,大学生非常认可个人生活习惯和科学技术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

关于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45.42%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尽量做到低碳生活,这部分同学低碳意识较高,有利于今后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的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教育。47.14%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但认为很难做到低碳生活。可以推测,当条件成熟使得参与低碳相对便利时,他们很可能参与其中。6.11%的同学没考虑过,但想了解低碳,因此低碳宣传对这部分同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仅有1.33%的同学表示不考虑,不想了解。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随口说说的口号。大学生应长期学习低碳知识,践行低碳生活,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3.了解低碳途径分析。为获取大学生了解低碳的途径,笔者设置了“你是从哪些方面了解低碳环保”的题目,具体见表3。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环保的知识;从家人朋友口中了解的较少,商家广告涉及的低碳环保知识也不多。环保志愿者和相关低碳宣传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也是十分明显的。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途径具有多元化特征。由于大学生接触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时间较多,媒体宣传“低碳环保”的效果最为有效。本次调查显示,关于如何看待宣传低碳对践行低碳生活的影响,29.22%的同学认为宣传低碳生活对保护环境有很大的作用,52.06%认为会有一定的作用;17.93%认为会有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有0.8%认为不会有作用。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在高校大力宣传低碳是非常有必要的。

4.参与低碳意愿分析。在此次问卷中,笔者进行了大学生低碳意愿调查。从表4得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倡导并开始低碳生活,并认为要从自己做起。由此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

调查发现,有80.08%的同学愿意坚持低碳生活,仅有3.72%的同学不愿意坚持低碳生活和有16.2%表示无所谓。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参与低碳生活有着积极地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参与低碳生活意愿较高。因此,在校园倡导低碳生活是有较好基础。

(二)大学生参与低碳行为情况

直接体现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情况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以下具体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探讨。

1.大学生参与“衣”的低碳行动情况,具体如表5所示。

表5显示,73.31%的同学做到合理购买衣服,73.31%的同学对衣物进行二次使用,31.34%的同学了解低碳面料,20.19%的同学做到手洗衣服。说明大学生不会根据喜恶随性地购买衣服,而是根据需求来买衣服。同时大部分同学的旧衣物会被再次使用,或者通过捐赠渠道来进行处理。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学校有相关部门定期对旧衣物进行回收,所以同学们养成了捐赠旧衣物的低碳习惯。只有少数同学了解低碳面料,反映了现代大学生对低碳材料的认知缺乏。手洗衣服的同学较少,大学生基本上是使用洗衣机来洗衣服,可能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较为繁忙有关。

2.大学生参与“食”的低碳行动情况。

据数据显示,62.82%的同学做到多吃蔬菜少吃肉,原因是为了身体健康,并未考虑到饮食结构对减少排碳量的作用。18.86%的同学经常订外卖,原因是学生学习繁忙,订外卖节约时间。做到光盘和打包带走的同学说明他们在饮食方面注意到了低碳环保,但仅占30.51%和41.44%。近一半的学生做不到少用一次性餐具,原因与个人的低碳意识不高以及学校低碳宣传不够有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低碳饮食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同学习惯自己的生活模式。

3.大学生参与“住”的低碳行为情况。低碳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在居住方面,具体见表7。

选取10种与住有关的低碳行为作为判断标准。在回收的问卷中,96.68%的同学做到二次使用塑料袋和89.64%的学生有随手关灯的习惯。一半左右的同学做到常开窗通风,减少使用空调、使用双面纸张打印或复印。30%左右的同学做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夏天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自备环保袋逛街、选用节能环保产品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仅有17.8%的同学做到垃圾分类。

大学生的低碳生活习惯与方便、舒适、是否经济实惠等因素密切相关。随手关灯对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塑料袋二次使用经济实惠,因而接近90%的同学都能做到。校园内打印纸张的价格十分便宜亲民,再加上老师或者活动对学生上交纸张材料的要求,因此多数学生习惯单面打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自备环保袋逛街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的低碳习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带来不方便和浪费时间,因而只有30%左右的同学能够做到。同时,因节能环保产品价格稍微偏高,只有33.07%的同学选用,可见大学生对节能产品的购买度不高。仅有17.80%的同学进行垃圾分类,原因可能是同学们没有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学校没有配备完善的垃圾分类箱。

4.大学生参与“行”的低碳行为情况。表8列出了大学生出行的方式。问卷设置该选项为多项选择。由表8可知,大部分同学出行选择走路和坐公交、校巴,56.04%同学出行选择自行车,只有小部分选择开小和开电动摩托。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出行方式主要依据是否方便快捷和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并没有考虑低碳出行。

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5]。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不够,能对低碳进行深入了解的学生较少,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教育与宣传。

2.大学生缺乏低碳生活实践,高校需要广泛、长期开展低碳生活实践的活动。

(二)建议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和低碳生活的践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低碳的进程。为使更多大学生提高低碳生活的意识和形成践行低碳生活的习惯,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低碳生活”的教育宣传。马晓旭认为,大学生的环境责任意识越强、环境影响与低碳关注度越高、规章制度越健全、公益宣传越到位,他们的低碳消费意愿就越强烈。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媒体应成为宣传低碳的主导。可以把低碳引入到综艺节目中,让观众在享受娱乐的时候对低碳进一步了解。环保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展览宣传活动对加深大学生的低碳意识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各大高校可以对相关组织进行培训和举办宣传低碳生活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广低碳成果。同时,低碳教育会对低碳生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接受低碳教育、树立低碳意识、加上良好的低碳技能会指导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的方式,扩大和加强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减少专业年级间低碳的认知和实践差异。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有关低碳主题的电影和纪录片,加强学生的低碳教育和低碳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普及,激发他们践行低碳生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举办低碳生活的实践活动。学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积极性,实现建设低碳校园的目标,推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高校可以开展低碳生活的活动与竞赛,例如节能宿舍大赛、物资回收活动、节能产品发明大赛等。

3.倡导低碳生活的方式。高校要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最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实现。可以在校园内增加低碳生活的提示语,例如在水龙头旁边提示节约用水,在电源旁边提示随手关灯,在打印机旁边提示双面打印等。大学生应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倡导以节约简朴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生活理念,在社会“低碳或零碳排放”的活动中起模范先锋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细节,践行低碳从小事做起、改变不良生活陋习,过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4.建设低碳校园。大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为了让大学生积极进行低碳生活,校园的公共设备应当是节能减排的设备,例如为学生提供太阳能热水器、分类垃圾桶、节能环保的出行工具等。为了将低碳建设行动落到实处,高校应首先建立管理机制,量化相关碳排放标准,为改进高校建筑和相关设施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低碳校园管理机构,把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把这种绿色生活方式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陈小连,胡孝平.大学生低碳旅游感知价值、参照群体及参与意愿之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2,(3):87-91.

[2]张林,王珍义.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的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查问卷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68-270.

[3]宋兴怡,苏天照,姜峰等.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以太原市四所高校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8-120.

篇(7)

昆明滇池中学在全员参加低碳生活校园活动的高一年级开展了评选“低碳生活形象大使”活动,通过各班级参赛小队推荐,层层选拔,对最终选出的12名学生进行了笔试和面试,就有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学生的相关调查研究能力进行了考查,对低碳生活理念的推广宣传,对中英文口语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测试。最终评选出5名学生成为“低碳生活形象大使”。

昆明滇池中学还在开展校园低碳生活黑板报宣传和校园讲座的基础上,在高一年级开展了校园低碳生活科技创新活动。各班由4~5名同学组成一个小队开展相关低碳生活活动研究,经过学校认真评选,评出12个创新课题作为校级课题,由相关学科老师指导研究,将在2010年6~11月分阶段完成相关研究工作和推广工作。在此期间,学校还将组织校园低碳生活漫画展览,在学生中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培养学生的低碳生活习惯和宣传低碳生活的能力。

(昆明滇池中学)

低碳生活进校园 节能减排入人心

为了响应我国政府提出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号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养成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昆明市第三中学从2009年开始逐步推开校园低碳生活活动。

学校组织聆听了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教授在昆明举行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科技讲座;安排老师参加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组织的校园低碳生活培训;地理教研组进行了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专题学习;校园中张贴了低碳生活的宣传海报;部分班级开展了主题班会……这些学习活动提高了教师、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让“低碳”不仅是生活方式,更要变为生活态度。

学生会发出校园低碳生活的动员倡议,倡导学校教师和学生节约使用能源,减少碳排放;同学们号召大家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关灯一小时”,感受能源的重要,倡导对能源的合理利用,提倡人们过低碳生活;同学们还到校外进行宣传,呼吁市民也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把科技创新活动与低碳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设计节能减排方案,学生参与面大,活动组织有效,课题涉及面广、有深度、有研究价值。

从意识到行动,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段时间的活动中,昆明市第三中学通过学习、活动。让师生了解了低碳生活,认识了低碳生活,但只有把“低碳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低碳行为”,大家的努力才真正有效。让我们继续为“低碳”而努力吧!

走近“普洱贡茶”探寻环保低碳生活

为了持之以恒地开展“我的低碳生活――2010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暑假刚开始,思茅四中就于7月16日组织学生到宁洱进行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喝普洱茶、普洱茶加工制作等科学、环保、低碳吗?带着这些问题,在普洱市科协、宁洱县科协和宁洱“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等的支持帮助下,思茅四中的同学们走进了“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用DV记录了制茶的工艺过程,对“普洱贡茶”制作技艺进行了探究。

在传习所,同学们认识了普洱贡茶的第八代传人李兴昌,他向同学们讲述了传统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古老的手工技艺、生态的普洱贡茶,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秘密。

篇(8)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129-02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剧,几乎历届世界气候大会都在呼吁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而不是能力[1]。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树立低碳生活意识,这既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责任,也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应尽的义务。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理念是党关于政治生态、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文化和绿色社会“五位一体”的全面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绿水青山既是生产力,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动力;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三是绿色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四是不仅当前甚至今后任何一个时期都将坚持绿色发展,因为这是为适应未来发展方式转变而提出的;五是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人化自然”的思想,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将生态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的新的发展理念。

新时期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但由于其自身认识水平、实践能力的局限,应在大学阶段就树立低碳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观念,立足眼下,展望未来。低碳生活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前提,更是未来坚持和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调查和研究新时期大学生低碳生活观念就显得非要重要而且必要。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2017年3月中旬对成都大学在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放问卷350分,回收问卷312分,回收率89.14%;对24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程度,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低碳生活以及低碳意识应如何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听取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1.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意识有较强的认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低碳生活非常了解,48.96%的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了解不够深,1.04%的大学生不了解低碳生活。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认知度较高。

2.低碳生活对生活有利。从问卷调查结果看,100%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利。显然,当代大学生认为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生活更加有利。

3.低碳生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你认为低碳生活在哪些方面可以采取行动”结果中,85.42%的学生认为从交通工具的选择入手,53.13%认为应注重家庭用水用电,42.71%认为应从餐饮方面着手,41.67%认为要采购环保的家庭用品,30.21%要注重废弃物的排放。总而言之,低碳生活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4.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践行有待提高。问卷结果显示,96.88%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未完全做到低碳生活,1.04%的学生完全做到低碳生活,只有2.08%的学生从未做到低碳生活。所以,低碳生活还需要加以行动和落实。

5.低碳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倡导。结合调查数据,71.88%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需要政府积极引导、社会积极倡导、个人自觉履行结合起来,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应从单方面来落实。

三、低碳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含义的理解。宣扬低碳生活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绿色低碳的认识,增强节约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从意识上影响大学生,让正确的意识去指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

2.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不仅能使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标准提高,更能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生应坚持低碳理念,践行“3R”[3](即削减碳排放Reduce、物品再利用Reuse、废品回收再利用Recycle)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践行低碳生活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觀、价值观和世界观。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节约资源、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在大学生中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打造绿色低碳社会积极奋斗,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自己。

5.低碳生活方式能减轻大学生经济压力。低碳生活和节约有莫大的联系,在很多方面,低碳生活和节约几乎可以画等号,节俭的生活方式能降低大学生生活成本。总而言之,大学生坚持低碳生活理念,能减轻经济压力。

(二)负面影响

当然,低碳生活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给出行带来不便;低碳生活的践行对自身的日常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会提高生活的成本;对低碳生活的要求使得许多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减小规模,导致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可能会造成资源的闲置等。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负面影响都是可以克服和转化的。

四、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困境

第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参与度不高。学校、班级和社团经常有举行低碳生活倡议、团日活动等,但大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学生有低碳环保的意识,但没有与切身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消息等关注较少,通过课堂和新闻被动了解较多,主动了解低碳环保知识较少。

第二,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践行力度不够。当前的大学生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嘴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应该说,大学生都知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但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现“两张皮”,比如使用电脑后不立即关机,用水后不关水龙头,离开教室后不关灯,甚至少数同学完全没有节约意识。

第三,就餐依赖外卖,不仅造成精神颓废,更是低碳意识淡薄。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依赖“外卖”送货上门,不仅缺乏运动而造成精神愈发颓废,而且也增加了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这些都是白色垃圾大量产生的源头。在食堂就餐也未做到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在平常人际交往中,聚餐聚会奢侈浪费,少有打包行为。

第四,当代大学生喜欢购物,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缺乏低碳意识。一是喜欢网购。根据2016年天猫对双11网购的全国高校统计报告显示,武汉6所高校的大学生总花费达1.1亿元,其中武汉大学达到3374万元[3]。网购会产生大量塑料袋和纸箱等垃圾。二是实体店购物。大学生购物总会购买一次性塑料口袋,少有同学自带环保购物布袋。三是促销活动购买大量不必要的商品,造成闲置浪费。

第五,交通工具的选择,缺乏环保意识。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滴滴、优步或出租车出行,只有部分低碳意识较强的同学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校内上下课会选择校园巴士,少有学生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对教学楼有电梯的,很多同学倾向于乘坐电梯。

五、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校应帮助和教育大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低碳生活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而普及低碳知识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和教育大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1.大力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宣传党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我国环保的成就;举办低碳生活知识讲座,介绍低碳知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以及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认清当今世界环保的严峻形势;举行团日活动、“光盘行动”等,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树立正确的低碳生活理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低碳生活宣传教育活動,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校园文化构成中的一个隐性成分,建立低碳绿色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前提。高校环境育人的最高境界是悄然无息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应注重低碳绿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形成低碳、绿色、生态等多方面理念,从而使大学生在高校低碳绿色文化的氛围中养成低碳意识。

3.丰富大学生低碳生活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低碳生活理念的主要手段。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要倾向于实际操作。比如培养自觉节能习惯,提倡简约生活,做到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低碳生活的好处,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在低碳生活上的主动性,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最终使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二)学生应主动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1.交通出行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绿色出行并不是难事。但随着中国家庭的收入也随之增长,大多数家庭拥有私家车,家长接送变得普遍。同时,随着滴滴、优步等新型行业的发展,大学生对这类工具的使用量也陡然增加。这些交通工具不仅造成污染废气的排放、路况的拥堵,也增加大学生出行成本。现在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内交通工具,共享单车也进入了校园,自行车的使用变得格外简单。大学生应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即使选择滴滴、优步等打车软件时,也可以选择顺风车或者拼车降低污染。

2.生活方面。对电器的使用。大学生应做到随时关闭电源,并拔掉插头。因为插头依旧会浪费电能,同时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对垃圾处理而言,应将垃圾分类处理,一是减少环卫工人工作难度;二是能减少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风险;三是废物回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用餐而言,当前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铺张浪费问题,应尽量在食堂就餐,并减少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以及塑料袋的使用,同时做到光盘行动。在用水方面,我国水资源极不丰富,且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受季节、地域的影响很大。大学生应该节约用水,必要情况下应进行水的多次利用。

3.购物方面。近年来,由于低碳经济的兴起,低碳之风在各大商家、商场兴起。作为消费的重要群体,大学生应当选择环保用品、低碳食品、绿色饮料、节能电器等物件,养成自备购物袋、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习惯。如今电商与网购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一个重要的购物方式。大学生在网购时应注意包装袋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美梅. “低碳生活”是一种责任和态度[N].通辽日报,2010-05-01.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篇(9)

一、地理教育和低碳生活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更多的环境在遭到污染和毁坏,土地沙漠化加速,人口增长过快等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地理科目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帮助中学生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近些年以来,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也在极速进步,所以我们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比以前更多量的二氧化碳,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而全球变暖则会严重影响我们人类的生态平衡,比如有科学家表明,因为全球持续变暖,会使全球出现更多的降水,这就会造成全球水循环的变化,如果地球表面的温度继续持续升高,在2050年的时候,地球两极的冰山会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会大大升高,直接会导致近海城市的消失,比如我国的上海,美国的纽约,日本岛等等。另外,温度的上升,有可能会导致人类男女的比例失衡,高温环境更容易创造男宝宝,低温环境更容易创造女宝宝,所以不仅是研究人员担心,我们一样担心,在若干年后的一天,人类会出现男女的严重失衡。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中学生是我们的未来。对于让他们明白低碳环保这一概念更有实际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运用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下的时候要努力培养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成为今后实行低碳环保的先行者。

二、对于地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低碳环保的具体方法

1 在地理教学中认识低碳环保的意义。因为平时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所以很多中学生对于低碳环保是没有清晰的概念。地理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中学生讲解推行实行低碳环保生活的意义。在教学的时候,要让中学生明白持续变暖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增加。然后对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进行讲解。让中学生明白我们现在推广低碳环保生活的必要性,只有真正认识了低碳环保,学生们才能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的习惯。

篇(10)

引言

低碳生活是一种绿色、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编制并批准了《中国21世纪日程》,在日程中环境教育被列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是绿化明天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并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党的十报告更是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学生是一个青春活跃的群体,他们追求个性的自我,同时又关注集体和国家的动向和命运。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种观念形成和巩固的重要阶段。他们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为此,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情况。

一、研究方法

2012年9月,我们调查小组在衡水学院分院教室及校园内,随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3份,有效回收率98.25%。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低碳生活调查参与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共393人回复有效问卷,其中男生约占5.1%,女生约占94.9%;生源来自城市的约为27%,来自农村的约为73%。在校月平均支出400元以下的为24%,400-600元为53%,600-800元为15%,800元以上为8%。我校为师范类院校,女生比例较高,农村生源较多,在校月平均支出较为稳定。

2.低碳生活了解程度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发放问卷之前,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并不多,其中有10%没有听说过,说明宣传还有盲区,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低碳生活的宣传度;有84%的调查者仅仅是听说过,比例占了被调查者的五分之四以上,这种现象说明对低碳的宣传不够广泛,我们应把宣传面扩大,面向各层人群;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仅有6%对低碳生活比较了解,因此我们更应普及低碳生活知识。尽管有大多数的人听说过低碳,但是仅有40%的人知道其内涵。

在了解途径方面,60%的人是通过媒体得到有关环保低碳的信息,22%的人通过环保机构的宣传得到信息,8%的人通过身边人介绍了解信息,9%的人通过其他渠道知晓。这说明媒体是宣传信息的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多开拓其他的途径,比如在校园里开办讲座、办社团、组织主题晚会等等,让学生们多渠道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3.低碳与我们的关系

通过调查,79%的学生认为低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5%的学生认为在某些方面有点关系,1%的学生认为低碳跟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那是政府的事情,还有6%的学生不清楚二者是否有关系。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知道低碳是与生活相关的。64%的学生认为低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18%的人认为低碳肯定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仅有2%的学生认为肯定不会影响自己,另有16%的学生不确定是否会对自己的正常生活有影响。调查时发现,尽管有多数学生认为低碳生活与大学生活相关密切,但是她们对低碳的认识处于不知甚解的状态,不确定低碳到底会给我们带来哪方面的影响和改变。

因此环保教育要从基层做起,加大宣传力度,让低碳生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意识到低碳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

4.低碳与日常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习惯调查,挑选了使用空调、购物袋、交通工具、餐具、手机充电、垃圾分类、用餐等6个方面的情况。

现在家庭中空调已经很普及了,尤其夏季的使用更是必不可少。调查中发现,夏季使用空调制冷时,仅有20%的学生会把温度调至25-27度,(国家提倡26度或以上),大部分人会因贪图凉快,让空调尽快制冷,把温度调的很低(18度以下9%,19-21度39%,22-24度32%)。

自2007年12月31日起,国务院办公厅颁布“限塑令”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调查发现,学生买东西时习惯自带购物袋的仅占18%,从来不自带购物袋的也占18%。其他64%有时带有时不带。跟学生交流后发现,限塑令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明显的感觉是去大型的超市买东西需要购买袋子,没有免费的塑料袋使用,但是菜市场或者路边摊还是免费给袋子的,所以尽管限塑令了好几年了,学生们知晓度不高,使用塑料袋的习惯也没有多大变化,购物就自带购物袋的意识仍然很低。

学生日常在学校的时间较多,外出时间较少,以公共交通为主,其中自行车37%,公交车27%,步行34%,出租车2%。

现在手机的使用在学生中很普遍,手机充电时,62%的学生会及时拔掉电源,4%表示拔电源不及时,18%的表示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拔,15%的表示偶尔会及时拔电源。这表示在电的使用上面,学生们的节约意识还不够。

能做到垃圾分类的仅有28%,5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如何做到垃圾分类,还有18%的学生从未分类就处理掉垃圾。这与我们的国情是相符合的,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已全面展开,但是处理方式粗放,回收利用率低,垃圾回收的设施分类简单,居民垃圾分类知识比较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因此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很有必要。

外出就餐方面,63%的学生会使用外面提供的消毒餐具,33%的学生会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带餐具的仅占4%。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率较高。大多数情况下能做到用餐“光盘”的占55%,有时可以“光盘”的有31%,每次都能吃干净的仅占13%,1%的学生表示每次用餐都会剩下。调查表明,食物的浪费还是很严重的。

5.对于低碳生活的态度与策略

在调查低碳生活和消费方式会带来哪些影响时,70%的学生认为可以使人们享受到自然舒适的健康新生活,20%的学生认为会促进城市化发展与时俱进,仍有10%的学生不确定有什么影响。访谈时发现,尽管大部分人认同低碳会引领我们的生活走上自然健康的方向,但是,很多人有顾虑,低碳会降低生活质量。从节约资源能源、环保以及减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实现低碳生活不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从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比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多购置衣物或购置高档衣物,这些显然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我认为,这跟没有真正了解低碳生活的本质有很大关系。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与提高生活水平并不冲突,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关键是要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高耗能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上一篇: 全民健身的作用 下一篇: 中医养生学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