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和中药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22 14:53: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药学和中药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药学和中药学

篇(1)

2、药对可加深学生对药物“七情”概念的理解

药物“七情”,是指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间的六种配伍关系类型,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一概念,单从字意上理解,学生好像一听就能明白,但每届考试,总有一些学生把它答成“喜、怒、忧、思、悲、恐、惊”,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从药物配伍关系上来认识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常以深化对药对用药规律的阐述为切入点,并列举一些相差的简单病例。即:在讲药物“七情”概念之前,先以麻黄—桂枝、附子—干姜相须药对导出“相须”含义;以黄芪—茯苓、黄连—木香相使药对导出“相使”含义;以人参—莱菔子、生姜—黄芩相反相成药对导出“相恶”含义等,然后把这些含义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药物“七情”的概念。这样,药物“七情”就清楚地被界定在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当中,使学生听起来也印象深刻,不至于将其混淆为中医学中人的“七情”。

3、药对可增强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中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临床疗效,而中药治病主要是以复方配伍形式。药对配伍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特殊配伍形式,是组成中药复方的核心内容,具有与复方相一致的基本主治功能,也是单味药向方剂过渡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在中药学教学中,深化对药对配伍作用的阐释,可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使中药学顺利从理论走向临床实践。

中医学认为,人体发病不外是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因此,中药治病就是调理脏腑阴阳气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重新恢复脏腑正常的功能活动。教学中,笔者针对疾病病机,归纳出养血滋阴药对(如当归—生地)、补气养血药对(如黄芪—当归)、凉血补血药对(如生地—熟地)、补气健脾药对(如人参—黄芪)、和胃止呕药对(如生姜—半夏)、调和营卫药对(如桂枝—白芍)、清泻相火药对(如知母、黄柏)、清泻胃热药对(如石膏—知母)等等,通过这些药对把“药—证”有机地联结起来,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治疗某证的常用药物和简单配伍,为今后临床遣方用药打好基础。

篇(2)

中药学是中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药标本实训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21世纪,随着大学实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如何借助实验教学这一平台,进一步提高中医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中药标本的辨识能力,摒弃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医药紧密结合,形象直观科学地遣药组方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当前中药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我校中药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做法,探讨开展中药标本实训的具体方法和考核体系的构建。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选择2013级两个中医本科教学班为对照组,学生数88人,实行2014年教学改革方案;选择2014级中医专业三个本科教学班为实验组,学生数111人,实行2015年教学改革方案。

1.2教学方法

我校医学院自1999年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办学,开始招收中医本科生,中药实验课10学时,沿袭以前的教学方法,实验课上教师简单介绍中药标本的基本知识和实验要求,然后学生观看见习。由于学时少,没有考核要求,学生常常走马观花、过目即忘,导致在实习或工作时印象不深或没有印象。2006年组建山西大同大学后,实验教学调整为20学时,教学内容相应做了修改,增加了部分影像资料,丰富了实验课堂教学,但中药标本实验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开始观看标本时兴奋好奇,后来渐趋平淡,没有很好学习掌握认药识药的本领,只是完成实验报告交差了事。鉴于以上情况,笔者从2013年开始尝试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标本实训后完成标本实验报告,并制定评分标准,以百分制计算。2014年教学改革方案增加分组学习讨论,然后进行标本实训,同时观看有关音频视频内容,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和学习体会,同时修订评分标准细则。这种方法促使学生认真观看影像资料,并做笔记加深印象,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标本实训停留在完成实验报告的层面,学生辨认中药饮片的能力提高不大。2014年我校转型为技术应用型大学,增加实验课时到24学时,为适应新形势的教学需要,必须转变观念,大胆改革。2015年实验教学主要是标本实训,应重新制定和修改完善教学改革方案。我们将2014级三个中医本科教学班采用分组讨论、随堂抽查、制作影像标本等方法进行实训。分组讨论以四到五个人自由组合成一组,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然后进行中药标本实训和互训。随堂抽查是在每次标本实训课,实训期间都随机抽查一些学生辨认中药标本。制作影像标本时,选择一些掌握现代数码技术较好的学生,对新购饮片标本摄像、录像,制成影像资料。标本实训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训课上学生分组讨论后到中药标本室进行实训。首先将本次实验标本逐个观看比较记忆,注意观察饮片标本的断面特征,如桔梗的“金井玉栏”、大黄的“星点”、防己的“车轮纹”等;颜色相同的进行鉴别比较,如断面同为白色,山药有维管束散在,白芷有略呈方形的形成层环,天花粉和葛根都有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而葛根纤维性强。每位学生单独观察后两两互训,其中一位抽取标本让另一位同学辨认,随后放回。每次标本实训结束前教师随机抽查5到10位学生到实验办公室认药,一次认药5种左右,经过反复强化加深印象,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1.3考核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考核方法。实验组的考核方法如下:①考前准备:实验课结束前一周,开放实验室,学生在规定上班时间可随时到实验室去观察、识别各种中药饮片;②标本实训认药考核:每组学生在实验课结束前最后4学时进行辨认中药饮片考核,考核时2位教师主考,在两个考场同时进行,每位教师抽查学生10种中药,考场每次进一位学生,考核下一位学生前预留调换中药饮片时间。每位学生辨认20种中药,共计20分;③建立多元实验成绩考核方式[1]:学生实验成绩主要由“标本实训认药成绩+实验报告+实验作风”三部分构成;标本实训认药成绩占实验成绩20%;实验报告以百分制计算,共写5份,以其平均成绩的75%计入实验成绩,实验报告主要考核报告是否书写规范,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讨论等是否齐全,尤其实验内容中对中药饮片的气味、颜色、大小、质地、断面和典型鉴别术语等鉴别特征描述是否详实[3],教师制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以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认真或敷衍了事;实验作风占5%,考核学生课堂出勤、实训是否认真投入等,出勤不够、实验报告不够5份的得2~3分,态度积极及认真负责制作影像标本等得4~5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借助SPSS16.0软件,平均实验成绩分析用u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行2015年教学改革方案学生的实训成绩高于实行2014年教学改革方案学生的实训成绩。

3讨论

3.1实训考核的必要性及优点[2]

3.1.1实训考核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我校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尤其重视实验技能训练和考核,实验成绩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占20%。

3.1.2实训考核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实训考核中每位学生独立考试,减少了作弊机会,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的实际应用能力,更能客观、真实反映教学效果。

3.2实验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中药学》以其学科特点及实践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训教学的必要性。而实验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问卷式调查和实际操作检验,教学改革中进行标本实训考核,有力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室提供的各种药材饮片的辨认掌握程度,课堂出勤率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通过多次反复观察认识,巩固学习所涉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相关知识[4]。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教改举措,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思路更清楚,能更好更全面把握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并在讨论中能提出独到见解和建议。

4结论

我校中药学标本实训实行2015年教学改革方案后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实训成绩比实行2014年教学改革方案提高,中药饮片识记能力明显增强。说明增加实训内容,制作影像标本,引入标本实训认药考试,建立多元实验成绩考核方式的新举措,有力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和顺利进行,中药学实验教学逐步进行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是可行的,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中,以问题为导向[5],分组讨论的方法,有的放矢,互帮互助,事半功倍。随堂抽查和实训认药考核的方式,学中有考,考中有学,以考促学。师生共同制作影像标本,凝聚智慧,激发潜能,自律自强。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潜移默化中学习风气焕然一新,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为教师今后制订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调控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今后仍需不断修改充实。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因材施教激发求知热情,引导其自主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习惯和作风,也是今后教学改革探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侯柏玲,李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构建全新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86.

[2]童家赟.浅议《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及其考核体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8):107-108.

[3]王添敏,张慧,翟延君,等.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基于中药标本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01-1006.

篇(3)

我国的医药产业在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的迅猛发展势头下,近年来也持续保持着高速率增长,特别是在中药产业,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原始创新与知识产权。我国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但还不是一个医药强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医药工业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中药学)高层次人才。以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因而中药学(药学)研究生教育必须适应变化、转变战略,通过调整人才培养布局、完善学位类型结构,积极开展中药学(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应对。外国药学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中药学(药学)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现代社会和市场对药学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的急迫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国际药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几个发达国家为例,在美国,药学教育已呈职业化,设有医院药学硕士学位、医院管理硕士学位、公共卫生硕士学位、Pharm.D.等多种专业学位[2]。2000年开始,美国所有的药学院校实行职业型药学博士(Pharm.D.)学位。据统计,2006年在全境获得Pharm.D.学位的9,500余人中,仅有440余人获得研究型博士学位(Ph.D.)和理学硕士(M.S.)学位[3]。德国高等药学教育培养的也是职业性药学应用型人才,2004年,84.45%的德国药剂师在社会药房工作,其他工作于医院药房、制药企业等,少部分在科研单位工作[4]。英国和日本也越来越注重药学服务、药学监护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5-6]。由此可见,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中药学(药学)高层次人才的模式现已成为国际药学教育的主体。

1.2国、内外药学实践教学和实践技能考核体系

国际先进药学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将临床药学教学设置的课程按学科性质分成4大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药学相关课程”、“医学相关课程”、“临床药学课程”。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药学实践方式为连续实践方式与间断实践方式相结合。在其专业课学习的4年中,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3]。英国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实践大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实践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方式多种多样,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很多学校不但给学生提供去医疗机构临床实践的机会,还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而且很多实践带教老师都是临床工作的药师。例如,曼彻斯特大学M.Pharm.学位的教学实践是由国民健康服务机构中的药师给学生提供临床指导帮助;伦敦大学许多M.Pharm.学生毕业前都有机会花一段时间去其他欧洲国家,甚至是更远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学习;巴斯大学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层次学习,除了临床实践外,学生还有机会和3-4名组员一起,由1名老师监督指导,接受长达1学期的实验研究,培养实验和数据处理能力与技术[5]。日本为提高药学服务型人才的教育质量,不断探索药学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从2006年开始,将药剂师的培养年限延长至6年。在改变学制的同时,也相应调整了课程设置,其中重要的一项变化就是强化6年制的实习教学,将原来2-4周的实习周期延长至24周,实习成为6年制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实习期间主要修习药剂师从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参与医疗的能力、钻研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德国也特别重视药学实践,在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结束后,要参加为期8周的见习,再学习两年专业知识之后,开始一年的实习阶段,前六个月在社会药房实习,后六个月在医院药房、联邦国防军药房、制药企业、药品检验所等处实习[4]。我国学者近年来也相继开展了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的研究,如中国药科大学张永泽教授等开展的关于药学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与可行性研究[7],为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的最终设置奠定了理论基础。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特点并以此作为借鉴,对设置药学专业学位提出若干建议[8];江西中医学院基于教育创新基地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探索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9],这些工作均为中药学专业学位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港澳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贸易和进出口,因此港澳应用型药学人才主要是培养药剂师。在培养过程中,香港更注重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剂执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要求必须参加香港规定的临床实践。香港药剂师专业的课程设置参考了英国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剂执业相关课程,这点与我国国内注重药学专业人才化方面的知识不同。另外,在药剂师职业资格考试中,香港更多要求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10]。

2我国中药学(药学)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从首批高校实际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尤为突出,值得关注。

2.1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认识深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加快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的战略目标,随即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确定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模式上是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较小,比例偏低。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同样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60%的导师、管理干部及学生不了解中药学专业学位的性质与内涵,甚至有20%的导师、管理干部根本不知道中药学专业学位。座谈结果发现,部分导师和企业担心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时间达不到社会要求;而学生中也存在非本人第一志愿报考,但由于未获学术型学位录取而被动调剂到专业学位的现象的存在;另有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位知之甚少或并不感兴趣。

2.2缺乏显著性特点,难以与学术型学位有效区分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由于在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上截然不同,因而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以及导师指导等诸多环节上应体现出显著差异。例如,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具有更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实践教学要更倾向于技能训练和实际操作;考核指标重点围绕实践教学和训练质量设计;导师指导则应根据专业学位的特点不同区别对待。但调查发现,多数高校专业学位教育尚未达标:课程教学教材还沿用以往学术型学位课本,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授课一同进行;考核指标仍以理论考试成绩、论文课题数量、授课讲学时次、实验室经历等科研相关要素为主;对于中药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与内容多数导师与学生还存在着疑虑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中药学专业学位的顺利开展。

2.3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培养模式有待不断完善

由于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加上多数院校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因而对于专业学位的设置考核标准、具体环节的要求知之甚少。且行业内外并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模式的构建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技能培养环节还未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影响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与质量的最大因素。此外,基地的建设与规范也是制约专业学位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生产、流通等领域缺乏教学设施的建设与规范较为突出。

3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指标体系的相关建议

综合以上资料,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并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已成为当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综合改革与实践的迫切需要。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扩大宣传,提高认识

上文提到过由于设置时间尚短目前行业内外均存在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问题,因而,全国中医药院校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从学位设置背景、招生入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式、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评定授予、就业服务范围、社会需求导向等多个角度面向校内、校外,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整体认识。使申请报考人员、在读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干部、二级培养单位、用人机构充分认识到培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规划指导中医药行业领域人才结构的新思路、新布署,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药行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手段,也是实现我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接轨国际、走向世界的根本要求。

3.2分类指导,体现差异

在相关人员逐步提高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认识的同时,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于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药学专门人才的根本目标出发,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导师指导等诸多环节上要贯彻落实分类指导,体现差异的原则。本着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职业技能素养的核心,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创新性的特点,综合不同学科知识,重视人文社科教学,大幅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切实加强技能考核评价;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结合课程讲授、案例讨论、专业实习、技能培训,实行分段管理、循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遵从以学科为中心转为以问题(能力)为中心的划分标准;教学硬件环境采取走出校园、走入企业、早上单位、早下一线,依托联合培养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生产、经营、监管一线单位,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领岗实习、订单培养;坚决实行双导师制,切实增强校外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培养方案制定以校内、外导师为主体,导师组集体讨论设计,校内导师重点负责专业理论积累、学术能力培养、毕业论文写作,校外导师重点负责操作技能训练、项目现场指导、实践环节考核等。

篇(4)

中药包含中成药与中草药,中成药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位置,做到及时清理、在有效期内使用,温度、湿度要适中,温度过高会使中药有效成份丧失,湿度过大,会造成药品吸潮而降低药效;中草药应贮存于清洁、干燥的药屉内,防止发霉、变色、虫蛀,更不能堆放于地上,使药物污染而变质从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定期更新中药信息

药师应定期在医院信息平台上更新中药信息,让医师动态了解中药情况;同时,碰到问题应互相反馈,互动信息,以免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及误会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3积极参与临床查房

为了做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药师应经常下临床参与医疗查房,了解患者病情与需求,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中药学方面知识,提供药学咨询,开展中药学健康教育指导;同时通过医疗查房,可以现场解决重症患者的用药问题,指导医师或患者正确地选择中药剂型,如中药除了传统汤、丸、散、膏等剂型外,近年来也出现了颗粒剂、片在剂、口服液、洗剂、擦剂、注射剂等新剂型,中药的品种也日益增多。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应为医师提供专业化的药剂服务,即根据患者病情和各剂型特点选择能发挥最大疗效的品种和剂型,与医师共同拟定患者的中药治疗计划,只有这样,中药的药学服务才能体现。

4不断加强个人业务知识学习

药师①要掌握各类中药的成分、性质、作用与用法;②要了解中药的加工过程;③要掌握中药之间,中药与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④要要熟悉各医师的用药特点,应掌握处方脚注的含义和特殊处理的方法,在医师未注明炮制规格时,也应按医师的处方意图准确给药[1];⑤掌握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指导与监测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5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已成为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而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流行、暴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医务人员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注意手卫生,不仅可以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可以预防病原菌在自身的定植和感染[2]。中药师在为患者配药与煎药时,应注意手卫生,操作环境要保持清洁,操作台面要定期消毒,煎药机要及时清理,严把质量关。

6重视中药(饮片)炮制后特点,针对病情灵活选用

对某种药功效与应用,临床医师比药师有经验,但对各种炮制品的作用特点,药师却胜一筹。如白术是常用的益气健脾药,生用时益气生血,经用土或麸炒后,甘温之性健脾燥湿作用明显增强。半夏有毒,生品多作外用,经明矾水制后(清半夏),增强了它的燥湿化痰作用;经生姜、明矾水制后(姜半夏),其降逆止呕作用大增;经甘草、石灰水制后(法半夏),多用于中成药;与其它药物混合发酵后所得的半夏曲主要用于痰多食积之证。临床上常用的当归更有全当归、当归尾、当归身、当归头、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之不同,中药师要应用炮制理论,协助医师依据临床所需加以选用,提高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7帮助患者选购质量好的中药饮片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除采收和贮藏外,中药来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品种、产地不同,其质量也有明显差异。有人测定,新疆产甘草含甘草次酸7.2%、甘草甜素11.1%,同一地区所产光果甘草含甘草次酸3.4%、甘草甜素4.02%,另一品种粗毛甘草含甘草次酸仅0.72%[3]。长白山的野生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其人参总皂苷含量不同,皂苷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故历史上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即某一地区生产的某种药材,质量高、疗效好,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四川的黄连、山西的黄芪等都是享有盛名的道地药材。因此,为了提高中药(汤剂)疗效,应选择质量好的中药饮片。

8指导患者正确的煎服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疗效的取得,除了辨证用药准确、选择优良的中药饮片外,还有患者自己能提高疗效的正确煎服法这一关。临床药师应从容器的选择、用水浸泡、火力大小、服药时间方法、饮食禁忌等多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以最大效果发挥中药的作用。

9进行广泛宣传,转变中药无不良反应的错误观念

中药来源于天然,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生姜、大枣、山药及大小茴香、肉桂便是中药,且相对西药来说,药性和缓的中药多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加之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比较困难,于是便产生了中药没有不良反应的概念,甚至有些医务人员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也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事实上,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对中药的"毒"有了认识。如对作用峻烈的砒霜、生马钱子、生川乌等,在功效中表明"有毒";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用药禁忌,如配伍禁忌"十八反"和"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4],都是前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经验总结,做为临床药师应对患者进行广泛的宣传,促使人们改变中药无不良反应的错误观念,正确认识中药的作用,以安全合理地运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中药的自然属性,所具有成分的复杂性,是其区别于西药的根本特点,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寿妙.中医院如何开展中药药学服务[J].中国药业,2010,19(22):78.

篇(5)

3年多来,笔者在《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见表1),突破期末考试单一的终结性考核,采用以传统期末考试为核心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只有走进了《中药学》的教学课堂,才会获得相关的《中药学》知识,所以将学生的出勤情况纳入多元化考核内容。教师关心和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大胆和科学地进行课堂管理,发挥班委在班级中的管理和榜样带头作用,教师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逐渐熟悉每位学生,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应起到表率作用,每次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完成教学准备和清点学生人数的工作,自始至终严谨教学,口碑相传,使学生养成上中药课不迟到、不旷课的良好习惯。

1.2课堂回答问题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回答问题纳入考核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上可以穿插的启发式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教学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使教师有机会熟悉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非常渴望被教师关注,如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杏林药普2008级有3名学生在反馈信息中希望老师能够再多给他们一些被提问到的机会,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杏林医普2008级有一位学生,主动请老师记住她的名字,提问和关注她。

1.3歌诀背诵背诵传统歌诀是《中药学》学习最为基本的学习方法,“十八反”、“十九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所以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十八反”、“十九畏”,达到脱口而出的水平。课堂背诵“十八反”、“十九畏”的考核方式,包括学生主动自愿背诵,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背诵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搭建一个参与课堂教学及展现自我的平台。先背诵的学生感染和带动后背诵的学生,以求全班同学养成背诵传统中医药歌诀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经典,传颂经典。

1.4背记章节功效在《中药学》的学习中,困扰学生的最大问题就是药味多、难背记、易混淆、易遗忘。结合本门课程以功效学习为核心的特点,建立体系化背记功效的学习方法和考核内容。以新世纪规划教材《中药学》大纲为基础,将药物的功效以章节形式归纳到一起编制成册,每位学生人手一册,采取主动自愿背诵与被动点名提问相结合的方式,选定一章(节)药物的功效背记,掌握了这章(节)药物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和掌握药物的个性,使中药学功效背记有章可循。笔者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多种考核方式,方式一,采用所有考生背诵完“十八反”、“十九畏”后,背记章节功效,一位考生背记功效,另一位考生总结本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考生系统地梳理了本章的学习内容。方式二,学习进入各论后,背诵“十八反”、“十九畏”和章节功效并行的方式,每节课课前请一位考生完成相关背记内容,学生背记热情极高,其中以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杏林全科2007学生的表现最为出色,多位考生能够连续背记三章以上章节药物的功效。

1.5闭卷期中考试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学好《中药学》,避免厌学情绪,使学生对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有所总结,在每学期的第10教学周进行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命题工作严格按照《辽宁中医药大学课程结业考试命题规范》要求执行,按照期末考试监考原则进行监考,考试结束后进行标准化阅卷,并细致地用红笔书写批注,认真做好考试分析。教师将考试总体情况及时反馈给考生,并将试卷亲自发放给每位学生,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予以表扬,对于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予以关注。

1.6中药材饮片认知中药材饮片认知是学生学习《中药学》必备的基本技能,为了督促学生认知常用的中药材饮片,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中药材饮片认知纳入多元化考核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药材饮片图谱,丰富教学形式,达到直观的教学目的。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带些中药材饮片、药材照片到课堂上,增加学生对中药材饮片的感性认识。带学生参观中药材饮片实验室,辅以精要的讲解,尝试将中药学课堂教学活动与中药材饮片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式一,在杏林药普2008、杏林制药2008级专业,采用100味中药药材饮片按照章节进行排序分类摆放,如将解表药、清热药等饮片按类别章节顺序摆放,1位考生一套标本,一次考核6组,共计考核12组;4位考生共用一套标本,合作完成,一次考核6组,合计考核12组。方式二,在第16教学周对药院药普2009级探索性地进行面试与笔试相结合,标本认知与功效考核相结合的考试。以新世纪规划教材《中药学》大纲规定的掌握药物为基础,制定《中药材饮片认知和功效考核大纲》,包括100味常用中药材饮片,每位学生人手一份,考前抽取大纲中列出的50味中药材饮片,随机设计100张答题卡,参加考试的考生在备考教室候考,考试时间为每组10min,考生进入考场后随机抽取答题纸,在50味中药材饮片中找出答题卡中所列出的10味中药材饮片,并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卡上,考试满分为10分,6分为及格。方法一,1位考生进入考场,与监考教师面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合计面试8位考生,考生在教师指导下阅卷,上分,对于存在的问题之处予以修正,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讲解每味中药材饮片的性状特点及其相应功效,实施现场教学,考学结合,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方法二,1位考生1套标本,6位考生一组进行考核,合计考核13组,在班委的配合下顺利完成,学生现场阅卷、上分、立即修正错误。考试结束后,教师认真总结和分析考试结果。

篇(6)

2目前药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药学服务主要是保证药品供应,完成药物发放和调配等工作[1]。中药房的药学信息服务往往被忽略、简化,有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药学信息服务的概念。然而在临床上,药学服务其实是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只是其短期效益较低。目前,部分医院的经费难以落实到位,使得药学服务只能针对于药品的发放和调配等工作。由于专业限制等原因,药房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主要涉及药理作用和药物分子结构等方面,对临床知识知之甚少。中西药房合并后,部分药学人员对中药、成药及相关方剂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掌握不充分、不及时,导致用药差错;药学人员和临床医生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药房工作繁忙,工作人员的知识仅限于理论层面,且无暇学习其他专业知识,难以顺利完成临床药学工作。

3中西药房合并对医院好处

中西药房主要包含中成药和西药,因此,需单独配置经验丰富的中药师解答中草药配方情况[2]。中西药房合并前后,程序上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在专业知识和经验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工作人员要多进行学习和交流。医院要对药学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药房人员要为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咨询,使处方配伍更加符合辨证施治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4药学服务改进措施

4.1强化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业务能力

药学人员应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药学人员要善于寻找突破点[3],多与临床医生进行探讨和学习,找出治疗患者的最好方法。在寻找解决办法时,要多与医生进行沟通和研究,多查资料,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扩展,加强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医院方面,应重视培训药学人员,多为其提供实践机会。

4.2药学人员要多深入临床,参与合理用药

临床在救治危急病例时,可以让中药师参与进来,根据本单位中药材的品种、规格、数量等,随时向医师介绍,当好参谋,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医师合理制定用药方案提供参考,也有助于自身积累更多的临床药学知识[4]。药学人员还可以加入查房,对一些典型病例进行观察,对治疗方式和疾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有一例患者,其临床症状为呕吐和眩晕。但对其颈椎和头颅进行CT检查后,显示结果正常,因而不能确定其发病原因。初步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此时,药学人员开始考虑患者是否发生了多发性尿路感染,其眩晕可能是肝风内动而导致的,因肝肾同源,可以采用中成药进行调理。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篇(7)

【摘要】通过分析中药师职能和工作内容,探讨中药师在提高专业能力和临床素养、科学合理的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积极参与临床中药学相关实验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为提高中药师临床药学服务水平提供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发挥中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药师;专业能力;临床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149-01

临床药学服务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2002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医疗机构药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由临床药师组成的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1]。近年来,西药临床药学发展迅速,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则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就中药师如何更好的发挥临床药学服务作用进行探讨。

1提高专业能力和临床素养

为了更好的应对和处理临床突发事件,中药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素养。专业能力的提高在于中药师对药材、中成药、保健品及中药饮片采购、保存、调剂、合理使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此外,对中药饮片的来源、产地、炮制的掌握程度也是专业能力的表现。中药师作为沟通医生和患者的桥梁,严格的审方不仅能够协助医生正确的使用药物、解决影响药物疗效的相关问题,而且能够帮助患者了解处方的用法、使用注意事项等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果专业知识有限,很容易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补骨脂的处方别名是破故纸,而木蝴蝶的处方别名是洋故纸,中药师不了解这些,在调剂药品时,就容易出弄混淆。再比如牛蒡子,处方直接写药名,需调配清炒品,自然铜直接写药名需调配煅制品,而专业知识不牢固的中药师就容易弄错。另外中药师需牢牢掌握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以及有大毒中药如砒石、斑蝥的临床最大用量,避免配伍禁忌和中药毒性事件的发生。

临床工作中,中药师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中成药的使用比例较大,解决中成药在临床使用中的问题也是中药师工作的重点。目前各综合性医院中成药的使用调查表明,临床上80%~90%的中成药处方为西医师开具[2]。有些西医人员在使用中成药时没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如无论风寒还是风热感冒,只要症状相符,都开双黄连口服液[3]。另外,有的中成药用法不明确,患者服用剂量判断不准,导致疗效欠佳[4]。针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中药师有专业的知识与医生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指导。

2科学合理的开展临床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于1990年由美国学者Hepler和Strand,其含义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中药师的药学服务不能单纯的针对疾病症状对症用药,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职业、病史等综合情况。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药学服务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5]。

药学服务的工作内容包括:调配处方,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监测临床用药,研究和评价药物利用情况,检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应,提供药学信息服务,参与健康教育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医患要求的增高,药学服务的主要工作需要以调剂为主向临床转移,从以药品供应向以药学技术服务转移。以往窗口药师的模式不仅不能发挥药师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充分发挥药师的知识和才智。案例分析[6]表明:临床药师只有深入到临床中去,与医生和患者多交流才能切实提高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如何在基层医院开展科学合理的临床中药学服务,笔者根据自己在基层医院多年服务的经验,有以下建议:①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明确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权限和义务,使患者能够明确自己能够享受到哪些药学服务。②医院应开设单独的用药咨询窗口,方便药师为病人提供用药咨询和指导,开展药学服务工作。③定期开展处方分析工作[7],药剂科要定期开展处方分析工作,让各个药师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建立赏罚制度。④基层医院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临床药师学习园地,将工作突出的药师的药学服务经验刊登到上面,这样既能锻炼药师的写作能力,又便于医生和患者加深对临床药学服务的理解。

3积极参与临床中药学相关实验研究

医院的发展要求医院建立自己的药学实验室,药学实验室是药学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是临床药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示范推广中心。专业的药学实验室始终紧密结合临床,以中药临床应用为核心,不断丰富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法和内涵,为中药师提供实践和应用的平台。中药师应积极的参与与临床中药有关的实验研究,对临床中疗效明显的处方进行制剂和最佳配伍比例的研究,充分发挥中药师的专业优势,研发出特色明显、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院内制剂,更好地服务临床。同时,为医院创收,增加经济效益,发挥中药师的综合作用。

中药师在院内制剂的开发研究中应发挥以下作用:①对经临床验证安全有效、具有较良好的应用前景的方剂进行论证;②确定组成方剂、剂量等;③进一步验证、研究,制订制剂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标准、检验、药物毒理试验等工序。

目前,临床中药学服务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临床中药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临床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深入临床,发挥专业优势,切实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的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完善的药学服务,才能更好的履行临床中药师的职责,对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邹红,赵璇,倪修红,等.中药师如何更好的为临床服务[J].中国农村卫生,2014,(z1):111-112.

[2]张碧华,谢沂伯,邵晖,等.临床中药师在综合性医院合理用药中的价值[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5):441-444.

[3]罗茂玉.中成药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海峡药学,2007,19(7):103-104.

[4]李秋云,封南华,刘伟,等.中药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1,24(8):25-27.

[5]何丽霞.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3,(7):93-94.

篇(8)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6〕26号,《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必然要求。实施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是核心,大力培养高职高专中药人才,为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建设探讨会

成立主要由来自中药行业、企业专家、高校骨干教师等成员组成的中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合作单位共30多家。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建设探讨会,凡属于办学重大事项,经过双方协商决定。建立行业与学院的双向教学质量监管系统,多层次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成员单位的深层次合作

结合学院专业建设要求,充分利用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成员单位的资源,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与苏州大学附属一院、苏州中医院、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有限公司,苏州天灵饮片有限公司等医疗单位合作,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聘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与行业共同开发课程,《药品经营与管理》到药业现场教学,《中药信息化服务》《专业发展动态》等中药的课程聘请行业专家授课。

三、建设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创办中药学专业网站,及时国家、省、市有关医药卫生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相关政策。开辟宣传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专栏,及时单位用人信息和毕业生信息,构建成员单位选人用人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通过中药学专业网站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研开发。建设好网上中药科普馆,介绍中药科普知识,中药资源,中药合理应用等,做好社会服务。

四、建立校企人才交流制度,开展理事会内专技人员互访学习

组织院内的教师到医药卫生行(企)业顶岗锻炼,同时积极选聘医药卫生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如中药鉴定、中药药剂等课程)的资源库建设。校企之间通过协商,按照有利于调动双方人才参与双向交流积极性的原则,酝酿建立校企人才交流互访相关制度,使合作单位内专技人员互访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以不断提高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每年对专业教师举办1~2次中药领域研究进展学术报告。

五、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资源优化共享

鼓励院校积极与相关行(企)业洽谈,在引入行(企)业资本或设备参与职业教育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实现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专业服务支柱产业能力建设。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使“中药实习实训基地”这一优质资源成为向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实训场所和向省内其它高校及社会开放的示范。

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实行双向人才培养

本着以学院、行业企业互利原则,确定以“学生”为主体,兼顾“企业员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向人才培养模式。行(企)业可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与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资格鉴定(中药调剂员),逐步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行(企)业也可根据在职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与相关院校开展职后继续教育,不断拓展岗位人才的发展空间。每年不定期组织人才交流招聘会,为成员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

七、提高科研水平,开展全方位技术合作

合作成员单位共建技术中心(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合作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如吴地中药材种植、开发与保护)、产品研发、工艺革新和服务等工作,促进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成果共享,提升学校、企业核心竞争力。

八、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好社会服务

中药学专业利用校企合作团队专业技能高,教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面向社会提供适宜的医药卫生服务项目,为企业员工专业培训,比如开展“中药炮制与配制工培训”和行业技能大赛等。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有关中医养生方法、中药真伪鉴别、中药正确使用等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服务。利用中药学专业的实训平台,构建一个向苏州市社区市民、苏州市中小学生,外地游客开放的宣传吴地医药知识,弘扬中国中医药文化的课外教学基地。开展科普开放日活动,面向苏州市民,在苏州中药科普馆———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博物馆等开展系列贴近实际的科普开放活动。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是学院与相关行(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专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各项工作,为推进全省中药职教事业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中药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聂小忠.大专层次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117.

篇(9)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6〕26号,《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必然要求。实施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是核心,大力培养高职高专中药人才,为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建设探讨会

 

成立主要由来自中药行业、企业专家、高校骨干教师等成员组成的中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合作单位共30多家。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建设探讨会,凡属于办学重大事项,经过双方协商决定。建立行业与学院的双向教学质量监管系统,多层次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成员单位的深层次合作

 

结合学院专业建设要求,充分利用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成员单位的资源,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与苏州大学附属一院、苏州中医院、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有限公司,苏州天灵饮片有限公司等医疗单位合作,加强专业建设。

 

积极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聘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与行业共同开发课程,《药品经营与管理》到药业现场教学,《中药信息化服务》《专业发展动态》等中药的课程聘请行业专家授课。

 

三、建设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创办中药学专业网站,及时国家、省、市有关医药卫生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相关政策。开辟宣传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专栏,及时单位用人信息和毕业生信息,构建成员单位选人用人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通过中药学专业网站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研开发。建设好网上中药科普馆,介绍中药科普知识,中药资源,中药合理应用等,做好社会服务。

 

四、建立校企人才交流制度,开展理事会内专技人员互访学习

 

组织院内的教师到医药卫生行(企)业顶岗锻炼,同时积极选聘医药卫生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如中药鉴定、中药药剂等课程)的资源库建设。校企之间通过协商,按照有利于调动双方人才参与双向交流积极性的原则,酝酿建立校企人才交流互访相关制度,使合作单位内专技人员互访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以不断提高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每年对专业教师举办1~2次中药领域研究进展学术报告。

 

五、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资源优化共享

 

鼓励院校积极与相关行(企)业洽谈,在引入行(企)业资本或设备参与职业教育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实现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专业服务支柱产业能力建设。

 

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使“中药实习实训基地”这一优质资源成为向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实训场所和向省内其它高校及社会开放的示范。

 

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实行双向人才培养

 

本着以学院、行业企业互利原则,确定以“学生”为主体,兼顾“企业员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向人才培养模式。行(企)业可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与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资格鉴定(中药调剂员),逐步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行(企)业也可根据在职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与相关院校开展职后继续教育,不断拓展岗位人才的发展空间。每年不定期组织人才交流招聘会,为成员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

 

七、提高科研水平,开展全方位技术合作

 

合作成员单位共建技术中心(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合作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如吴地中药材种植、开发与保护)、产品研发、工艺革新和服务等工作,促进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成果共享,提升学校、企业核心竞争力。

 

八、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好社会服务

 

中药学专业利用校企合作团队专业技能高,教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面向社会提供适宜的医药卫生服务项目,为企业员工专业培训,比如开展“中药炮制与配制工培训”和行业技能大赛等。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有关中医养生方法、中药真伪鉴别、中药正确使用等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服务。利用中药学专业的实训平台,构建一个向苏州市社区市民、苏州市中小学生,外地游客开放的宣传吴地医药知识,弘扬中国中医药文化的课外教学基地。开展科普开放日活动,面向苏州市民,在苏州中药科普馆——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博物馆等开展系列贴近实际的科普开放活动。

 

篇(10)

2转变教育思想,引入整合教学

广义的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狭义的课程整合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本文谈的主要是狭义的课程整合,即中药学专业的课程整合,是专业内相关课程间的一种整合,主要是通过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来实现课程教学的优化,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常常把每一门所学课程都孤立起来,容易遗忘。通过对不同课程中相同知识点的整合教学,引导学生寻找出不同课程中的同一知识点即不同课程的交汇点,形成一个立体状态的知识点,这种整合能力是终身学习应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

3整合教学的尝试

在经过充分的教学研讨活动后,根据各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优势,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组织、梳理和有效整合,围绕焦点课程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整合体系。

3.1确定焦点课程和课程

比如把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设为焦点课程,设为课程的有: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学基础、中药鉴定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资源学和中药化学技术。

3.2寻找课程之间的交汇点

围绕焦点课程的知识点对课程展开搜索,寻找出课程间的知识交汇点,根据交汇点辐射到每门课程相应的知识点。例如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技术中“细胞、组织、显微镜应用”、与中药学中“来源”、与中药炮制技术中“采收、净选和加工”、与中药资源学中“分类”等内容互相重复。把焦点课程作为一个点,通过每一个知识交汇点与课程连接成线(两门课程)或面(两门以上的课程),根据每门课程教学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通过相应课程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并辐射到相关课程,突出该知识交汇点在相关课程中理论和技能的运用,即把该知识交汇点一次性相对完整、立体地呈现在教学对象面前。

3.3突出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特点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需求,根据对就业学生的调查反馈了解社会所需,结合中药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采集教学信息素材,整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突出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特点。例如中药拉丁语这门课程,总课时40学时,教学10周。根据教学、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把药用植物学和中药拉丁语整合为一门课程,从总学时中划出20学时教授拉丁语发音和命名等内容,取消其他过难过多、不能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节约出的20学时用于其他迫切需要的课程教学。

3.4整合教学的方式

3.4.1一对一的课程整合教学

通过一对一课程整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达到学会、学深、学透的教学效果。例如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技术这两门课程具有广泛的联系性,且学生先学药用植物学,因此植物的细胞、组织的构造、外形描述术语的运用和显微镜的使用等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药用植物学的课程教学完成,并辐射相关课程;而利用后含物的种类不同、组织不同、外形和构造不同、化学成分不同进行中药鉴定,则通过中药鉴定技术的课程教学完成。

3.4.2一对二及一对多的课程教学整合

如药用植物学中药用植物的分类及各科属的特点,涉及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技术和中药学几门课程,尤其需要课程之间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药用部分、药用效果主要通过中药学的课程教学完成,辐射方剂学、中医学基础的课程教学;药用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及药理通过中药化学技术和中药药理学的课程教学完成;药用植物的栽培、采收、净选和加工通过药用植物栽培学和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配合完成;而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过程不再涉及上述内容,节约的时间用于加强相应部分课程的教学。

4整合教学的优势

4.1优化精炼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从目前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来看,必须突出职业性,强化实践教学,这就应该参照相关的职业技术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和精炼教学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课程之间的整合势在必行。就中药学专业而言,所有课程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多的重复和交叉点,尝试将课程之间的同一知识交汇点整合为一个内容,通过一门课程进行立体教学并辐射相关课程,这样可以节省课时,使课程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提高教学效果。

4.2突出特色,培养能力

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并实现其主要功能,必须改变传统以课程体系为依据安排课程内容的方式,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以课程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课程交汇点为支撑来构建课程体系。同时,每一门课程以理论和实践活动项目为主线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整个体系中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一个个整合项目,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相应的素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工作的本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当代人只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整合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整合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农村发展前景 下一篇: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