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3 15:34: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汉字和英语的区别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汉语是方块汉字为基础的单音节语言,而英语是字符化的多音节语言。汉语是以汉字为一个基本单位,即便是词,其音节数比英语的音节少。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的标准就是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一样,语速平均,每个字都咬字清晰,仅仅是一些轻声字读得弱一些。即使在汉语口语中,在一句话中不必咬字清晰的,比如先生、知识、学习、一会儿(这几个词在口语中就包含有弱化、连读),相比英语也不多见。而英语的多音节特性,以及英语的单词是由 Sound 拼读而成的本质,很自然地就会大量发生两个词、三个词甚至更多词中的 Sound 连在一起读,于是就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连读、弱读、省略,而非每个单词都要咬字清晰了。所以,英语的韵律、节奏之一,就包括连读、弱读、省略。这在歌词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第二,重音和节奏
汉语中到底有没有重音,好像还有争论,而英语中的重音则非常非常重要,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别。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每个字、词的音量均等,语速也很平均。汉语的重音主要靠提高音量来表达,再加上一点语调变化,而其目的也仅仅是表达一种感情。而英语的重音则是英语的基本部分,分布在每一个有效的语言交流中。这里说有效的语言交流,是指能够表达一定意思的短语或者句子。而且英语的重音,不仅仅是我们音标中学习的单词中的重音,更重要的是短语、句子。也就是所谓的意群的重音。
所谓意群,一个句子可根据意思和语法结构分成若干小段,每一小段称之为一个意群。意群在句子中具有语义、语法和语调三种特征,比如: After school,/my classmates and I/are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意群是英语口语的基本单位,能够表达一定的意思,其中包括核心词,而核心词就应该是这个意群的重音部分。也就是说,英语口语作为一个语言流(flow), 中间是有停顿的,而这个停顿就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分割的,而不是单词(中式英语的一边翻译中文一边说的一个词一个词地蹦)和句子,这是由英语的发音方法、思维方式、习惯甚至文化决定的。
意群中的核心词也就是重音所在,是在口语中占用最多时长的部分,其他的单词可能快速一带而过。换句话说,英语的重音,不是单词中的某个重读音节,而是口语中的意群――也就是口语中完全不停顿的部分――里面的核心词,而这个重音的表达,也不一定体现在音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语速的区别上。其实,这就补充了前面第一点中关于英语的多音节带来的连读、弱读、省略的问题:什么时候该连读、什么时候该弱读、什么时候该省略?当然是在一个意群之内该进行连读、省略,意群中的非核心词则弱读。我们中国人学英语,包括学英语口语,只背规则,比如前一个单词的尾音和后一个单词的首个音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连读,什么情况下应该省略,偏偏忽略更加关键的语言流的整体性,没有考虑英语语言流的分段特点。
意群概念的引入,比较清晰地解释了英语的节奏。口语的一句话中,分割为多个意群,意群之间有停顿,意群内部连读、省略,核心词占用最多的讲话时间,其他的词弱读,一带而过。
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151-02
自20世纪以来,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间断,但迄今为止,仍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
应该说,作为自源文字之一的汉字,在其产生之后的漫长发展、演进和完善过程中,一直都能很好地记录汉语,二者之间也有着良好的适配性。按理说汉字作为客观存在的符号体系其性质也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之所以对这个问题各家观点莫衷一是,除了汉字本身的复杂性为其定性客观上增加了难度之外,各家在进行讨论时对于界定标准认识的不一致、术语理解和使用的混乱、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不同、个人所依据的理论框架的差异等主观因素也是形成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汉字性质问题讨论时,首先要做的前提工作就是对这些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内涵划定,只有基于此的讨论和判定才有可能达成使众家信服的一致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那就是,既然讨论汉字的性质问题,我们应以客观存在的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的汉字体系的整体状况为依据,即既要排除对汉字性质的分阶段断代分析,也要排除只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汉字体系中的一部分做局部研究。因为无论是隔断古今汉字之间联系的做法,还是切分整体做局部研究的做法,都不能使我们正确地把握具有历史传承性和沿革性的汉字体系的总体和根本特征及其与其他文字体系的本质区别,而这些都会最终抹杀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试图对客观存在的整个汉字体系作综合判断分析,以期从全局角度找出贯穿其发展演变过程的一条“性质”红线。
众所周知,“无论哪种文字,总具有形体、音读和意义这三种要素”,但只有形体是文字本身所独有的,至于字音和字义,却都是由它所记录的语言赋予的。因此,任何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必然既有音又有义,在这点上它们之间并无区别。而讨论某种文字体系性质的过程,却应是从探源的角度去推求字形结构的来源和造字之初的理据,从而说明人们是用什么方法创制出形态各异的符号来记录语言的音和义的过程。可见,这应是一个动态还原回溯的过程,目的是归纳文字创制初始阶段的造字之法。而如何造字与文字的任务密切相关。有史以来文字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都是文字怎样去记录和表达语言——即文字记录语言的主要方式,也称构形原则。语言的外部形式语音及意义内容语义在客观上决定了文字的构形原则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语言的语音来构造文字形体,二是根据意义来构造形体。“文字通过这独有的两种方式中的哪一种来记录语言是文字体系划分的标志,也是区分文字根本性质的基本原则。构形原则相同则属同一文字体系,构形原则不同则属不同体系,构形原则改变构成文字体系的变迁,体系变迁的轨迹就是文字性质变化的历史”。这是我们进行文字体系划分及汉字定性时要一以贯之的根本标准,一旦背离了这个方向,任何结论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
最早将汉字定性为表意体系的文字的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的体系。一是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一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字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二是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下来。”他将汉字定性为表意文字,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依据汉字记录语言音义两要素中的哪一个要素,这种最高层次、穷尽性的、科学的分类,最能体现汉字与其他文字体系之间的本质区别,也最能揭示汉字体系的根本属性。索绪尔所谓的“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这些文字体制概念的逻辑范畴是从造字原则、造字方法的角度来界定的。澄清这一命名术语的内涵,对于我们进一步论证汉字的表意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此,我们可以概括索绪尔所说的“表意体系”的文字是指这样一种文字体系:其将依附于语音的语义在语素、词、词组或句子等各层次上划分出相应的语义单位,然后创制出一定的符号,即意符去记录它们。以意符为单位构成文字的,便是表意文字。而“表音体系”的文字是指这样一种文字体系:它产生的前提是对语音的分析,将语音分析出音素、音节或更大的语音单位,然后创造出一定量的符号,即音符去记录其中某一特定层次的语音单位。音符为字母的,是字母文字;音符为音节的,是音节文字。根据这个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大致对目前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几种文字体系作一个静态的现时分析,来看看此标准在文字体系划分时所体现出来的本质区别作用。
比如,英文被认为是典型的音素文字,因为其用专用音符来记写英语中的语音单位,比如用“b”记录[p]音位,而[p]音位也只能用“b”来记录,排除个别特殊现象,基本上一音一符,一符一音。日语是典型的音节文字,一个假名表示一个音节。在掌握了这两种文字的发音和拼读规则之后,一个人即使不知道某个英语词或日语词的确切意思,也基本能读出来,或者听到一个生词后也基本可以记下它的形体来。汉字则不同,其在整字这个层面和语言的意义发生关系。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和音发生关系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最初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渐渐将“天上的太阳”这个意义用任意约定俗成的“ri”这个音来表示。随后人们产生要将“天上的太阳”这个意义记录下来以便达到超越时空传播的目的这个想法。在这个动机的推动下,人们根据生活经验,画一个象征太阳轮廓的圆圈内加一点“”来表示“天上的太阳”这个意义。这个有了意义的图画形式,进而跟语音“ri”联系起来了。但凡有些生活经验的人,看到这个图画形式第一反应就是其跟实际生活中太阳形象的相似性,也就是说首先联想到的是“天上的太阳”这个意义,而不是“ri”这个语音。如果当时约定“天上的太阳”这个意义为“yang”音,人们也会自然将图画形式“”读为“yang”音,但绝不会看到图画形式“”首先把它跟地里耕作的牛或者其他与之在外形上相似性很小的事物联系起来。这说明,在造字之初,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中的语义的,随后,才按照约定的习惯被人们赋予了各种读音,成为音义结合体。这个阶段可以被称为形符阶段或据意绘形阶段。早期甲骨文、金文大多是以这种直观方式构形的。之后字符的象物性逐渐淡化,由象形转化为表意符号,通过意符的不同组合手段构形,直接把意义信息带进字形,靠字符意义的累积来体现构意,我们称之为形符的意化阶段。六书中的会意字便是义符一次性平面组合所构成的合体字。随后随着汉语表达功能的不断丰富和扩展,文字假借现象、词义引申现象的不断增多,汉字就不可避免地要孳乳以便满足以形别义的需要。而早期的形声字就是顺应这种需要产生的。比如“辟”与“避”、“僻”、“譬”、“嬖”的关系就是这种文字孳乳过程的生动写照。但其所谓的“声符”原是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文字充当的,本质上是地道的义符,只是这些义符由于社会的约定,与语言中某个词语的音有了固定的联系,因而在通过追加义符而造的合体字中,人们对其声音的认识在先,于是才有了示音的作用。但其实质是由源字直接转化成的,其示源功能才是最本质的。可见,形声字中声符的示音功能---“通过它独立成字的语音与由它构成的形声字的语音之间的音同或音近关系来提示形声字的读音”是在其根本示源功能的影响下衍生出来的,是一种辅助标音功能。后来人们在对这类合体字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对其结构进行静态的描写和分析,总结出“义符+声符”的构形机制,并进一步发展为“形声拼合”的造字方法,这成为后期形声字的主要构形原则。但由于受到早期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类推影响,后期形声字的声符也往往会较自觉地选用那些具有示源功能的字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声符在本质上是示源的,其示源功能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示音功能是次要的,是由示源功能派生出来的附带功能,是示源功能造成的一种客观结果。这些“声符”本身与汉语的语音并无必然的联系。有人将现代汉字定性为意音文字或表音文字,显然是流于对形声字声符性质作用认识的表面和模糊。“从形声字的构成分析,正是由于形符和声符各自都有着区别功能,同形符的字用声符来区别,同声符的字用形符来区别,在这双重的区别之中,使汉字实现了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构形系统,这也正是汉字顽强地坚持其表意性的表现所在”。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汉字体系的定型,并未改变汉字的基本性质,只是使表意体系的文字进入一个更高的新阶段。贯通汉字的构形史,我们便不难发现,形声造字法是适应区别意义的需要而产生的,声符是别义的,而不是专门为了表音而创制的;恰恰是形声造字法,瓦解了汉字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表音趋向”。根据某些学者的观点,汉字表音趋向的主要表现是同音假借。但如果从较客观的角度看,假借作为造字之后的用字之法,其本质借的还是表意文字,并非汉字的本源,其的记音性属于文字的使用问题,与汉字的功能无关,并非造字之初的理据。即使按照许慎的观点,将假借归为造字之法,但随后“假借转化为形声,恰恰说明汉字系统对纯粹的音化符号难以接受;而增加义符,正是它坚持自身表意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认为汉字的性质在形声字出现后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纵观汉字构形发展史,其根本构形原则——据意构形、提示语义的造字之法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我们将汉字命名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是大体合理的,能够概括汉字体系与其他文字体系的本质区别特征。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赵伟,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英语教师,从事英语翻译,雅思英语教学等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2
长期以来,我国的汉字教学在整个对外教学工作中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目前汉语教学界通行的汉字教学方法是随文识字、随词识字,把汉字的识认、书写作为课文生词学习的附庸。许多汉语教材常出现难字先出、易字后出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从事汉子教学的教师,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缺乏汉字教学的实践经验。所以说汉字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汉字教学工作亟待提高和完善。
一、汉字教学亟待改进和提高
(一)汉字难学的原因
许多专家就汉字难学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这些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大部分汉语学习者的母语是由记录音素的字母拼写而成的拼音文字书写系统,而汉语是由笔画组成的记录语素的语素文字书写系统,这套书写系统对于外国学生而言是完全陌生的。
很多汉字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据统计,《现代汉语通用字表》5631个形声字中包含246个不同的意符。但表示同一义类的意符往往不止一个。外国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表示同一个义类却用不同的意符去记录它。这就造成了记忆负担。
汉字的基本笔形只有横竖撇点折五种,但还有很多笔画是基本笔形的变形。其中有些变形的区别度非常小,难以区分,外国学生能够分辨这些细微差别已经很困难了,更不要说要把它们都一一记住了。
在汉字体系中,笔画之间的不同关系是区别汉字笔形的手段之一。“己” 和 “已”的差别就在于“横”与“竖折钩”是相接还是有交叉;“八”和“人”的差别在于“撇”和“捺”是相离还是相交。外国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往往记不清楚到底哪里该分开写,哪里相交,稍不留心就写成另外一个字了。
汉字是由部件与部件组合构成的。部件与部件之间就存在一个搭配的问题。费锦昌(1998)举例:“口”与“木”组字:“口”在上“木”在下为“呆”,“木”在上“口”在下为“杏”。对外国学生而言,这些部件间的组合很难找到理解的规律。
(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周健(1998)认为,目前所实施的汉字教学方法大体上与国内教小学生识字的方法是一致的。描红、临摹、抄写和偏旁部首的分析都是常用的手段。事实上,作为汉字初学者,留学生与中国小学生之间有很多区别,小学生上学之前已经习得了很多词和句子,大部分学生对于所学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已经了然于心。但是留学生对于形音义的学习同步进行的。
另外,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汉字教学通常依附于综合课,很少单独开课,教学内容与综合课内容基本一致,一开始便教授“你好、请问、谢谢”这些难写的汉字。此外,在学习汉语的初期,学生需要同时学习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学习负担很重。不少专家都提出应当使用专门的汉字教材,单独开设汉字课。但因为缺乏合适的教材,汉字课目前还在探索当中。
二、汉字教学方法
(一)基本的汉字教学原则
1、赵金铭先生曾提出过“先语后文”的四步教学方法
先进行口语交际,只学口语,不学汉字;初步掌握口语以后,开始识字,只看字不写字;认识300个汉字之后,学习描红;学习写汉字,听说读写同时进行。
2、合理安排识字顺序
有关识字顺序的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吕必松(1999)指出:教授汉字应当遵循如下规律,笔画由少到多,由独体字到合体字,由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先教常用部件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像滚雪球一样扩大认字数量。
(二)汉字教学的基本策略
1、针对初学者的教学策略
(1)新说文解字法
使用一切认知手段: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兼用理性和荒诞,来帮助初学者学习和记忆汉字。
“形象法”:例如“口,日,山”之类的象形字。“描绘法”:如“早”:太阳(日)在教堂上的十字架上升起,预示早晨的到来;“联想法”:如“左右”:“左”下边是“工”字,可以联想成Z,是zuo的首字母;“右”下边是“口”字,人们用右手吃饭,这样便可以形象地区分“左右”二字;“说明法”:如“休”字:人在大树边,表示人在树荫下休息;如“男”字:男人在田里劳动。“谐音法”:“离”与Leave谐音;“哭”与cry谐音。“比较法”,“千”与“干”,“此”与“比”等字应通过比较来鉴别。“组合法”:如“解”字,“角刀牛”即为“解”;“赢”字,“亡口月贝凡”即为“赢”。
2、学生入门后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1)以教学部件为主的教学策略
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学好部件是学好汉字的基础。崔永华(1997)认为,汉字拆分出的部件单位越少,越容易被记住;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的可称谓性越强,越利于识记字;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的有理性越高,越利于识记。跟笔画和整字相比,部件是最理想的。
部件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视独体字的教学。优先考虑构字率高的独体字,在教学中要提早出现,为后面的汉字教学做铺垫。如“人、口、八、木”等字;注重对比分析。一是形似部件的对比。如“牛、午,广、厂,木、禾”;二是结构对比。如“兑、况,呆、杏,部、陪”;注重汉字结构教学。不但要教授一个汉字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还要强调部件的排列方式。
(2)重视声符的表音作用策略
重视现行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这样既能利用汉字表音功能的积极作用,又能充分发挥留学生从小就形成的善于将字形和字音相结合的习惯。柯彼德(1995)认为,在说明形旁所表示的意义之外,在汉字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发挥声旁的潜在优势,应当努力完善从汉字的表音功能出发的汉字教学体系。柯彼德进一步提到了实际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学会“太”和“心字旁、三点水、金字旁、肉月旁”等形旁之后,接下来就可以教授“态、汰、钛、肽”等汉字,为的是使学生学习带有“太”声旁的汉字,了解汉字的声旁与形旁的互补作用,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字义,也不要求其会写会用。
(3)重视意符的表意作用策略
第一,意符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属,有助于分辨形近字。例如:“拥、佣、痈、涌”这四个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都相似。但是通过意符,可以弄懂这四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抱”需要用手,因此成为“拥”;“仆人”亦是人,因此而成“佣”;“恶性脓疮”视为疾病,进而形成“痈”;“水冒出来”形成水的一种运动,是为“涌”。
究竟怎样改革呢?汉字读音改革的总体原则是删繁就简,变模糊难辨到清晰易记。
改革的道理清楚了,改革的办法明白了,要的就是行动。
【关键词】汉字读音;改革;删繁就简;行动
汉语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它不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成果,而且对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的文化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还发展成为世界语言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化已经形成,地球村的时代已经到来,全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国,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在世界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就必须在全世界进一步推广汉语。
“国运盛,汉字兴”,作为记录汉语的汉字毕竟有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而庞大的体系,它的优点是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它具有实用功能,是我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具有文化功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具有审美功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然而它的难学是世界所公认的,要进一步推广汉语,必须对汉字进行改革。汉字的形体已改革多次,而它的读音从1954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来从未改革过,在此专项谈谈汉字读音的改革问题。
汉字读音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音字问题让人难学。汉语中很多字都是多音多义词,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读音不同,并且区别非常微小,有的音还根本没必要存在。比如:“似”有两个读音,一是读“shì”,连词一般是“似的”;二是读“sì”,连词一般是“相似”。两个读音只是翘平舌的差别,而意义谁能说明白它们的差别何在,何必要有两个读音存在呢?再如“着”字,有四个读音:“zhāo zháo zhe zhuó”,其中的第一个读音它的意义与“招”字相同,已经有了“招”字这个音有必要存在吗?第二个读音的意义与第四个读音的意义也有重复的地方,都有“接触”之意,二、四两个音又何必不都读成一个音呢?
韵母中的部分前鼻音与后鼻音差别微小,难以辨听;生母的鼻音和边音,翘舌和平舌难以辨别,在读书或说话中哪个字该读鼻音还是边音,哪个字该读翘舌还是平舌谁能保证读准?在教师中专教中文的语文教师都只能靠长期形成的记忆把多数字读准,而难记的少数字也只能翻字典而已,叫学生,特别是才五、六岁读一年级的小孩子怎么学好?电视主持人是全社会公认读音最准的,然而都时有出现读错音的时候,不改革叫老外怎么学好汉语呢?谁还愿学习汉语呢?
汉字读音改革的另一原因是:
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母语简单化,少浪费时间在无谓的抄写上、反复的朗读、记忆上。让外国人易学、愿学汉语,咱们就不用学英语、日语等或少学其它国家的语言,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基础学科和自然科学上,从而为创新打下基础,多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的科学技术才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那么究竟怎样改革呢?
汉字读音改革的总体原则应是删繁就简,变模糊难辨到清晰易记。其具体意见是:一是改革多音字,将部分三个、四个读音的合并成两个读音,如“着”就可去掉意义不大的两个音,只留“zhe zhuó”两个音;将部分两个音的改成单音字,如“似”两个音就只要平舌音就行了,这样多音字的个数减少、难度减小就便于学习了。二是改革鼻韵母,韵母的部分后鼻音与前鼻音区别微小,难以辨听,将“ing eng”去掉,这些字都读成前鼻音的“in en”就行了。三是改革翘平舌、边鼻音,翘舌、平舌,边音、鼻音是最难读准的,所以也是汉字读音改革的重点。做法很简单,翘舌除“r”外将“zh ch sh”都去掉,这些字相应读成平舌的“z c s”就行了。鼻音“n”的字全部读成边音就可以了。由于翘平舌之间,边鼻音之间本来就区别微小,改革后也不会影响我们的习惯,只能是让学习更为方便,简单。学生欢迎,老师欢迎,国人欢迎,世界欢迎!何乐而不为呢?
改革的道理清楚了,改革的办法明白了,要的就是行动,因为汉字读音的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5、12”抗震救灾,电视报道中“堰塞湖”的“塞”字有的读成“sāi”,有的读成“sè”,到最后都没统一起来,外国人看到都觉得是个笑话,自己国家的字都说不清该读什么,这就是汉字读音亟待改革的最好的例证。
参考资料
[1] 汉语字典.
一、中文信息处理的特点
(一)汉字的特殊性
我们都知道,英语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就是其字母数量有限,因而可以很容易的进行输入输出以及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而中文的汉字则数量庞大,且字形相对复杂,这就给汉字的编码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我们根据汉字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对汉字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编码,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案,即汉字输入编码,汉字标准编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形码。
(二)书面汉语的特殊性
汉语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书面表达中,词语和记号之间没有明显的分隔标记,这就使自动分词在书面汉语分析中成立一个难题。分词需要将连续的字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有序的组合,比较英文我们会发现,英文单词之间都是用空格来做分隔符,而中文则是习惯通过字、整句以及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而这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对词语的划分,我们都知道,英语中也有短语划分的问题,但是由于中文的词语远比英语的数量和范围要庞大,因而处理起来更为困难。
(三)汉语语音的特殊性
在语音方面,汉语的特征是音节结构相对简单,音节划分界限比较清晰,但是声调和变调是中文与英文的显著区别,因而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劣势,但是总体上来说汉语语音的处理比之其他方面来说还是相对容易的。
(四)汉语语法的特殊性
在语法方面,汉语词汇的句法功能相对来说难以判断,这与英语语言上的多变形态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汉语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句法,就特别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汉语语句自动分析这一重要技术是一项难以攻克的技术。
二、中文信息处理的若干技术
(一)n元模型
设wi是文本中的任意一个词,如果已知它在该文本中的前两个词wi-2w-1,便可以用条件概率p(wi|wi-2w-1)来预测wi出现的概率。这就是统计语言模型的概念。一般来说,如果用变量w代表文本中一个任意的词序列,它由顺序排列的n个词组成,即w=w1w2。。。wn,则统计语言模型就是该词序列w在文本中出现的概率p(w)。利用概率的乘积公式,p(w)可展开为:p(w)=p(w1)p(w2|w1)p(w3|w1 w2)。。。p(wn|w1 w2。。。wn-1)不难看出,为了预测词w n的出现概率,必须知道它前面所有词的出现概率。从计算上来看,这种方法太复杂了。如果任意一个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两个词有关,问题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简化。这时的语言模型叫做三元模型(tri-gram):p(w)≈p(w1)p(w2|w1)∏i(i=3,。。。,np(wi|wi-2w-1)
符号∏i i=3,…,n p(…)表示概率的连乘。一般来说,n元模型就是假设当前词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n-1个词有关。重要的是这些概率参数都是可以通过大规模语料库来计算的。比如三元概率有p(wi|wi-2wi-1)≈count(wi-2wi-1wi)/count(wi-2wi-1)式中count(…)表示一个特定词序列在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累计次数。
(二)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类与计算机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交流,使机器听懂人类的语言,并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反馈。语音识别技术包括了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原理和听觉原理、人工智能等主要内容。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和模型训练技术3个方面,另外还涉及到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以音节为识别单元。另外,在特征参数的提取技术方面,由于语音符号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它们通常被称为声学特征。特征参数是决定语音识别质量的关键技术,因此我们应该极可能的采集所要传播语言的语义信息,剔除掉说话人的个人信息干扰,这样才能保证特征参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以汉语的语法特征为分析方法,对句子、段落中的短语结构树进行各个句子成分关系的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句子中所有的单句,每个单句在句法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单句以上更大的语法结构是什么,句子中的短语或词组类型是什么,在句子中起了什么作用,最后,所有这些成分是如何有机组合或附着在整个句子中的,这些就是句法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这叫做线图分析法。值得说明的是,英语语言结构中主语必须置于谓语之前,否则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变化了,当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倒装句结构中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是与汉语有着显著的区别的。
三、结语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语言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旨在对中文的音、形、义等输入计算机,进而进行必要的信息加工与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声学等大量学科的交叉知识。具体来说,语言信息处理是将自然语言的各个部分,包括词语、句子、段落以至篇章进行文本、声音和图像各种方式的信息化加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输入输出、压缩、存储以及检索等等各项处理。我们都知道,自然语言是我们日常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因此语言信息处理这种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专门分析了利用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即汉语信息处理技术,希望本文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启示,还望能够多多交流学习,更好的完善这项技术。
参考文献:
一、中文信息处理的特点
(一)汉字的特殊性
我们都知道,英语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就是其字母数量有限,因而可以很容易的进行输入输出以及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而中文的汉字则数量庞大,且字形相对复杂,这就给汉字的编码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我们根据汉字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对汉字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编码,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案,即汉字输入编码,汉字标准编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形码。
(二)书面汉语的特殊性
汉语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书面表达中,词语和记号之间没有明显的分隔标记,这就使自动分词在书面汉语分析中成立一个难题。分词需要将连续的字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有序的组合,比较英文我们会发现,英文单词之间都是用空格来做分隔符,而中文则是习惯通过字、整句以及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而这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对词语的划分,我们都知道,英语中也有短语划分的问题,但是由于中文的词语远比英语的数量和范围要庞大,因而处理起来更为困难。
(三)汉语语音的特殊性
在语音方面,汉语的特征是音节结构相对简单,音节划分界限比较清晰,但是声调和变调是中文与英文的显著区别,因而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劣势,但是总体上来说汉语语音的处理比之其他方面来说还是相对容易的。
(四)汉语语法的特殊性
在语法方面,汉语词汇的句法功能相对来说难以判断,这与英语语言上的多变形态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汉语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句法,就特别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汉语语句自动分析这一重要技术是一项难以攻克的技术。
二、中文信息处理的若干技术
(一)N元模型
设wi是文本中的任意一个词,如果已知它在该文本中的前两个词wi-2w-1,便可以用条件概率P(wi|wi-2w-1)来预测wi出现的概率。这就 是统计语言模型的概念。一般来说,如果用变量W代表文本中一个任意的词序列,它由顺序排列的n个词组成,即W=w1w2。。。wn,则统计语言模型就是该 词序列W在文本中出现的概率P(W)。利用概率的乘积公式,P(W)可展开为:P(W)=P(w1)P(w2|w1)P(w3|w1 w2)。。。 P(wn|w1 w2。。。wn-1)不难看出,为了预测词w n的出现概率,必须知道它前面所有词的出现概率。从计算上来看,这种方法太复杂了。如果任 意一个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两个词有关,问题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简化。这时的语言模型叫做三元模型(tri- gram):P(W)≈P(w1)P(w2|w1)∏i(i=3,。。。,nP(wi|wi-2w-1)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符号∏i i=3,…,n P(…)表示概率的连乘。一般来说,N元模型就是假设当前词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N-1个词有关。重要的是这些概率参数都是可以通过大规模语料库来计算的。比如三元概率有P(wi|wi-2wi-1)≈count(wi-2wi-1wi)/count(wi-2wi-1)式中count(…)表示一个特定词序列在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累计次数。
(二)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类与计算机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交流,使机器听懂人类的语言,并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反馈。语音识别技术包括了信号处理、模式 识别、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原理和听觉原理、人工智能等主要内容。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和模型训练技术3个方面,另外还涉及 到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以音节为识别单元。另外,在特征参数的提取技术方面,由于语音符号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它们通常被称为 声学特征。特征参数是决定语音识别质量的关键技术,因此我们应该极可能的采集所要传播语言的语义信息,剔除掉说话人的个人信息干扰,这样才能保证特征参数 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以汉语的语法特征为分析方法,对句子、段落中的短语结构树进行各个句子成分 关系的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句子中所有的单句,每个单句在句法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单句以上更大的语法结构是什么,句子中的短语或词组类型是什么,在 句子中起了什么作用,最后,所有这些成分是如何有机组合或附着在整个句子中的,这些就是句法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这叫做线图分析法。值得说明的是,英语语言结构中主语必须置于谓语之前,否则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变化了,当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倒装句结构中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是与汉语有着显著的区别的。
三、结语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语言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旨在对中文的音、形、义等输入计算机,进而进行必要的信息加工与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声学等大量学科的交叉知识。具体来说,语言信息处理是将自然语 言的各个部分,包括词语、句子、段落以至篇章进行文本、声音和图像各种方式的信息化加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输入输出、压缩、存储以及检索等等各项处理。 我们都知道,自然语言是我们日常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因此语言信息处理这种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专门分析 了利用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即汉语信息处理技术,希望本文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启示,还望能够多多交流学习,更好的完善这项技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0-02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学生认识汉字且正确书写汉字,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错别字的出现会影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阻碍小学生各面语文能力的提升。当代小学生都早早地接触到了计算机,因此,在学习与生活中很少用手去写字。小学生对于汉字的书写方面不尽熟悉,经常出现错别字,正确分析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原因,提供正确的汉字书写策略,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汉字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学习中错别字产生原因
1.汉字本身结构复杂
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无论是发音还是语法,都具有很强的复杂性。汉字本身的书写结构也是如此,许多字形相同的汉字,一不小心就会写成错别字。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深度与广度不足,在认字的时候也只认汉字的基本轮廓,没有对汉字的结构、笔画进行深入探究,这是造成错别字产生的重要原因。
2.小学生自身原因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受到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小学生好动,不能长时间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观察事物时比较粗略。小学生不会自主去发现两个相似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这对于他们的汉字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汉字教学方法单一
汉字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的汉字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从拼音、字形与结构入手进行讲解。这样死板的教学模式不能给小学生带来学习的新鲜感,造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枯燥无味,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写字教学力度不足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写字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学习汉字,认识汉字。这样教学方法虽然扩大了小学生的汉字接触面,但没有让学生对看到的汉字具有深刻的印象,容易导致书写错误。
二、小学语文学习中错别字纠正方法
1.加强对第一印象的利用
在汉字学习中,小学生对于汉字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第一印象,让小学生对汉字形成一个有效且正确的记忆,让汉字的正确结构与意义烙在学生的脑海中。如果在第一次接触汉字时,小学生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接触到正确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这一问题,特别是在教一些容易写错的字时,要对学生进行细微之处的提醒,让小学生对汉字有正确的认识。像在教“舞”这个字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中间有四个竖,不是三个。这样,小学生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就会想起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醒,有利于错别字产生机率的下降。
2.结合汉字特点进行教学
与英语相比,汉字的结构特点非常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教学,引导小学生发现规律,并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汉字学习方法。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小学生对形近字加以区别。在小学生年级提高的过程中,他们接触到的汉字越来越多,形近字也越来越多。如果学生对汉字结构掌握得不尽牢固,那么在高年级的学习中,就很容易写出错别字。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形近字进行区别,分析他们的区别,着重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减少形近字的干扰。比如“已”和“己”就是十分容易出现错误的汉字,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出头与不出头的区别,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汉字学习的牢固。
其次,教师要让小学生通过掌握汉字的具体含义去掌握汉字。汉字与其本身的意义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偏旁部首,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汉字的具体含义。像在学习“度”与“渡”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其偏旁部首的意义进行分析,引导小学生正确书写汉字。
3.重视汉字复习与巩固
小学生的分析能力不足,思维发展不尽完善。在学习过程中,许多知识记住了,但很快会忘记。要减小小学生错别字的书写量,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定期复习,将短期记忆发展成为长期记忆,及时巩固汉字学习内容,促进小学生记忆效果的优化。在教授一些新的汉字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新的学习内容,引导小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反复学习与复习,促进汉字学习成果的巩固,减少错别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更要对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进行思考,开发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只有小学语文教师做到教学创新,才能让小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更加正确。汉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语文教学任务,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认字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46
Abstract Linguistics curriculum provision for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hould embody the two important points including foreign and Chinese. Under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sets up a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assisting to underst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 On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 really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the curriculum; linguistics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在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的基础上整合设立的专业。该专业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包括语言、文化、教育、心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专业建设一般涉及师资、教材、课程、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其中课程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该专业培养面向国际传播的汉语教师。根据2012年国家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认为此类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师综合素质。
围绕师资标准,课程应该体现汉语教学基础、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5个板块。①其中语言学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因为这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先决条件。
李泉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首要的和必备的知识是: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字知识。其核心内容应该包括汉语言文字理论与知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学理论与知识。②也就是说该专业语言学课程设置要紧紧抓住“对外”和“汉语”两个关键点,课程体系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汉语国际推广能力服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体化”。
如何达到这个培养目标,首先要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学生获得相关教学技巧的特点。对外汉语学生只有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汉语与所派地区外语差异对比,才能理解与掌握汉语理论知识,把握语言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一特点就要求该专业语言学课程要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明显区别,要加强各国语言与汉语从发音到文字、词汇再到语法的对比教学。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对比分析的课程体系。
1 语言学课程体系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应设置汉语基础课、汉语选修课、外语、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课等语言类课程。“课程的横向结构以课程对于专业的适用性划分,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③我们认为起码应该设置以下必修课和选修课。
1.1 汉语基础课
这一板块为汉语语言学的基础课,核心课程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课。课程主要讲述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知识,并就汉字的规范化与简化等问题做专门讲解。该课程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其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
古代汉语相对于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是工具性课程,但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了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简单发展历程,了解汉字的简单发展历程,以便于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其中常用词教学要放在重要位置,因为古代的单音节词,今天绝大部分成为双音节词的语素,如果能挑选部分常用词讲解其常用意义,一定能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提高他们的词汇认知能力。
语言学概论着重讲授语言学的一些主要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了解语言接触、语言演变等内容,加强学生对语言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1.2 汉语选修课
这一板块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而设,核心课程为:文字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
文字学着重讲授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结构、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使用以及汉字的整理和简化、文字信息化、文字与文化等内容。提高学生书写、分析、运用文字的能力,帮助其理解文字中的文化内涵。
汉语词汇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语言单位词和非词的区别、词和词位的区别、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区别,了解词汇的分类、词汇的类聚、词义类聚,了解义素分析法和语义场理论。重点掌握词义解释方法,为他们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编撰双语词典打下专业基础。
汉语语法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能力为教学出发点,以汉语词法、句法、语法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语法现象的敏感度,以帮助他们观察留学生语言运用中的语法错误。
1.3 外语语言能力课程
核心课程为:英语(含听力、口语、精读、写作)。选修课程为:汉外语言对比。
英语课程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一齐抓的情况,突出英语作为媒介语和交际工具的作用,强调对生活用语的训练,强化用英语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④
学生获得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之后,选修汉外语言对比,运用对比语言学知识分析汉语与英语语法、词汇类型差异,掌握部分外文类语言学术语,以便于在语言教学中,称说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4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课程
核心课程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选修课程为: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系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该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教学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初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付诸研究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打好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法主要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功能等语言要素和综合、听力、口语、阅读及书面语表达等技能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同时讲解语言要素中包涵的文化思想。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过程,主要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习得者为何获得第二语言。涉及中介语研究、语言习得者内部因素研究、语言习得者外部因素研究等内容。
偏误分析着重讲授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和语言学习偏误类型,介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国内外中介语研究情况,使学生学会搜集偏误语料,掌握偏误描写、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偏误分析实践操作。
2 语言学课程内在逻辑依据
课程体系要考虑共同性和时间性。所谓共同性,是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的共同性。在本专业要求培养国际汉语教师宗旨下,语言学课程之间要形成一些互相联系的系统: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英语与汉外语言对比相联系,通过古今对比、汉外对比,强化汉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与教学法相联系,通过分解教学难点,强化学生相关语言学知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本学科的核心课程,与教学法相联系,最终所有这些课程与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为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服务。这个语言学课程体系,突出了“对比分析”的教学理念,能够实现语言学课程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宗旨。
所谓课程体系的时间性,是指课程在时间上的关联。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课程“共同性”围绕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设计,“时间性”围绕着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而设计。大一宜开设现代汉语,使之获得浅显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知识。这一门课程将为语言学概论,为汉外语言对比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古代汉语应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相区别,强调古今汉语的一致与差异。语言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课程,要联系大一现代汉语、大二古代汉语具体实例,以实例讲解带动理论学习。
专业核心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以学生具备语音、词汇、语法相关理论知识为宜,于语言学概论同时或之后开设。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针对语言要素教学中的难点而设。词汇学、文字学宜于分别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之后开设;语法学难度最大,应在高年级开设。汉外对比、第二语言习得等难度较大的课程也应该在高年级开设。各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增加专业选修课,以开阔学生学术视野。
3 语言学课程体系设置最终旨归
语言学体系设置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理解和产生与教材没有直接提示的新思想、新能力或新技能。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应用型专业,所有课程以学生能产生运用能力为归宿。
具体说来,学生应该具备《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所要求的相关能力:“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 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能了解并解释影响语言正负迁移的各种因素, 能分析和解释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这是一种创新能力,没有一所学校能设置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未来面对的非汉语学生学习问题,只能学生自己运用学校所学进行分析归纳。
当学生看到非汉语人员学习汉语所产生的错误,能对错误类型归类、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正确运用汉语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达到了本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这也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是我们下一步深入探索的方向。
注释
①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
关键词:主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文化背景;语言
近年来,全球“汉语热”频频升温。据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介绍,在很多国家,学汉语的人数正以每年5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四千万,共有9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三百多所孔子学院和三百多所孔子课堂,有10g个国家、三千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全球学汉语的热潮成了无法阻挡的势头,全球“汉语热”传达了世界人民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讯息,古老而不再神秘的东方语言焕发出了新的的生机。
“汉语热”的兴起直接导致了对“汉语教师”需求的激增。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预计到2010年底,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一亿人,至少需要五百万名汉语教师。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需要一万名对外汉语教师,而我国仅能派出2000人。而与对外汉语教师紧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外汉语人员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短板”问题,对外汉语人员在自身素质、对外教学实践中还不能完全适应各国的需求。
确实,对外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会说汉语并不一定能教好汉语。对外汉语教师要对教学本身有理性的认识,要有技能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才艺,要有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等。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习者母语的语言特点,了解其在学汉语时最容易犯什么错,以及学习者自身的文化背景等。可以说,除了丰富的汉语知识外,这些都离不开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一、以普通话为标准
《世界汉语教学百科辞典》将汉语定义为汉族的语言,中国各少数民族的通用语言。现代汉语有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等方言,其标准是普通话。而普通话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及其高级形式,指的是目前通行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正式交际领域,由政府提倡和推广的规范化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言规范。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对于一名成年人而言,母语之外,掌握第二语言的难度往往是很大的。特别是汉语,一般认为,外国学生学汉语比中国学生学外语要难得多,这和汉语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试想想,中国的语言如此丰富,方言如此之多,有些我们自身都听不懂,如果不以一种我们自身都能接受、都能听懂的语言作为统一的标准,那还怎么去教外国学生呢?岂不是让他们越学越糊涂,越学越困惑,越学越觉得困难,这对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对于汉语的对外普及都是极为不利的。由于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普通话”,具有极强的交际潜力、社会凝聚力和对其他方言的影响力,因此,普通话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范式,是不容置疑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以普通话为标准,这是顺利完成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引导外国学生进入汉语世界的前提和关键。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地排除地方方言的影响,提高普通话水平,提高日常交际中准确使用普通话的能力,以适应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二、注意汉语语音教学
学习一门语言,发音是基础。汉语拼音对语音教学、听力口语教学、汉字教学以及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汉语和英语分别作为非形态语言和形态语言的典型代表,既具有人类语言语音系统的共同性,又有其各自的特点。由于汉语拼音和英语在拼写上的区别,外国学生学汉语难免会有点洋腔洋调,这就使得汉语的四声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难点,发音失误也常常闹笑话。比如有的学生把“同窗”说成“同床”,就很尴尬。
对外汉语教师面对外国学生,首先就有正音的任务。由于受第一语言的干扰,学习第二语言时很容易产生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即学生用自己母语中的发音来替代目标语言中的发音。语音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发音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汉语学习的效果和水平,影响到他们使用汉语的质量。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可以使学生具有使用普通话的能力,为学习汉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外国学生学习汉语,首先要学好汉语语音。对于汉语中的拼音和英语中的字母,可以用直接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一一对比,认识两者之间的区别,增强记忆。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规律的阶段性,确立教学的侧重点。一般而言,对外汉语教学都是在初级阶段加强声母、韵母的教学,让学生准确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和语音规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分阶段进行:(一)初级阶段: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四声的基本调值发音,初步建立汉语是声调语言的印象,让他们正确掌握不同于其母语的发音方法;而在通过语音关后,应当着重进行声调辨义的相关语言练习,培养学生对声调的敏感,掌握声调在语境中的变异,并加强轻重音、语调的学习和练习,不说“洋腔洋调”,只说地道汉语,向标准普通话的目标努力;初级阶段不能太长,要求不能太高,否则会使学生在初期就丧失学好汉语的信心。(二)提高阶段:随着学生词汇量的扩充、语法知识的丰富,在各种语境中的声调学习以及更高层面上的语音的学习,包括轻重音、语调的学习,则应占据较重要的地位,甚至伴随留学生此后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全部阶段。
三、注意两种语言句式结构上的区别
句子是在语音、字、词、短语等的基础上,形成的表达较完整意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在句式上的表现最为集中、复杂、明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句式上的区别难度相对要大,讲解的难度也要相对大一些。
由于文化和语言习惯上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上形成的主要区别有三点:
汉语句子为意合型或语义型,英语句子为语法型或形合型。也就是说,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在汉语中,衡量一串词语是否成立为句子,要看这串词语能否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思。
相比较而言,英语句子的“主谓结构”为句子主干,其他成分则通过各种连带附加关系附着在这条主干上,犹如树枝与树干的关系。人们把英语句子的这种结构称做“多枝共干”型。与英语相比,汉语句号的位置有弹性,句子标准较宽松。有人形象地把这种句子称为“竹节”式结构,也有人称为“板块”式结构。
由于汉语的“意合”特点,有些汉语句子的内部成分常常一一罗列,呈现并排式结构,外形上没主从之分,层 面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在句子结构上,汉语整体上显得头大尾小,有人将其比做“狮子头”形状。因为其状语总放在谓语或句子主体前边,定语无论长短,都置于中心词之前,形成“左分支”结构。这种结构特点往往使得汉语的状语部分长,主谓部分短;主语部分长,谓语部分短;修饰成分长,中心成分短。而多数英语状语的正常位置在主干成分之后,由此形成了英语的右分支结构;英语的定语成分除单词外,多数都置于中心词之后;另外,英语重视末端重量,凡较长的词语或累赘的成分均需后移,有时甚至须使用假主语来避免句子头重脚轻。
四、注意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及惯用语的区别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中国全面介入国际事务,进入国际市场,展开全球合作交流战略的一项重要国策,被界定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面对不了解汉语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外国学生,对外汉语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并用于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国际汉语教师还要了解所执教国家的基本文化知识,在教学中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
关键词:信息处理 N元模型 语音识别 句法分析
一、中文信息处理的特点
(一)汉字的特殊性
我们都知道,英语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就是其字母数量有限,因而可以很容易的进行输入输出以及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而中文的汉字则数量庞大,且字形相对复杂,这就给汉字的编码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我们根据汉字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对汉字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编码,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案,即汉字输入编码,汉字标准编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形码。
(二)书面汉语的特殊性
汉语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书面表达中,词语和记号之间没有明显的分隔标记,这就使自动分词在书面汉语分析中成立一个难题。分词需要将连续的字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有序的组合,比较英文我们会发现,英文单词之间都是用空格来做分隔符,而中文则是习惯通过字、整句以及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而这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对词语的划分,我们都知道,英语中也有短语划分的问题,但是由于中文的词语远比英语的数量和范围要庞大,因而处理起来更为困难。
(三)汉语语音的特殊性
在语音方面,汉语的特征是音节结构相对简单,音节划分界限比较清晰,但是声调和变调是中文与英文的显著区别,因而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劣势,但是总体上来说汉语语音的处理比之其他方面来说还是相对容易的。
(四)汉语语法的特殊性
在语法方面,汉语词汇的句法功能相对来说难以判断,这与英语语言上的多变形态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汉语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句法,就特别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汉语语句自动分析这一重要技术是一项难以攻克的技术。
二、中文信息处理的若干技术
(一)N元模型
设wi是文本中的任意一个词,如果已知它在该文本中的前两个词wi-2w-1,便可以用条件概率P(wi|wi-2w-1)来预测wi出现的概率。这就是统计语言模型的概念。一般来说,如果用变量W代表文本中一个任意的词序列,它由顺序排列的n个词组成,即W=w1w2。。。wn,则统计语言模型就是该词序列W在文本中出现的概率P(W)。利用概率的乘积公式,P(W)可展开为:P(W)=P(w1)P(w2|w1)P(w3|w1 w2)。。。P(wn|w1 w2。。。wn-1)不难看出,为了预测词w n的出现概率,必须知道它前面所有词的出现概率。从计算上来看,这种方法太复杂了。如果任意一个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两个词有关,问题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简化。这时的语言模型叫做三元模型(tri-gram):P(W)≈P(w1)P(w2|w1)∏i(i=3,。。。,nP(wi|wi-2w-1)
符号∏i i=3,…,n P(…)表示概率的连乘。一般来说,N元模型就是假设当前词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N-1个词有关。重要的是这些概率参数都是可以通过大规模语料库来计算的。比如三元概率有P(wi|wi-2wi-1)≈count(wi-2wi-1wi)/count(wi-2wi-1)式中count(…)表示一个特定词序列在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累计次数。
(二)语音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