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4 14:52: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学改革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进入21世纪以后,免疫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已经成为医学领域多个专业的必修课,由于免疫学具有理论抽象、概念深奥等特点,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不足,使免疫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免疫学教学改革显得很有必要。
一、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特别是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社会适应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观念,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十分重要的一种素质,医学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有很大关联,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深入领悟生命的真谛,才能正确地处理护理人员与病人家属、医院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地为医学服务。因此,在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免疫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在免疫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医学本质,树立良好的医学观念,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医学人才。如在免疫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明朝种痘预防天花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医学史,宣传我国优秀的医学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精神及民族自豪感。又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免疫三大功能时,适当地讲解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减少疾病感染,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在毕业后用阳光的心态对待病人,有利于病人的恢复。此外,教师可以在讲解过敏性疾病时,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对此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加强环境保护,共同打造优秀的生活空间。在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免疫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适合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对此,教师要特别注重这一点,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免疫学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面对抽象、复杂的免疫学知识,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这也就会对免疫学教学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教师开展免疫学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免疫学知识探究。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活动的主流方式,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将免疫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听觉对学生感官进行刺激,这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免疫学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其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此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在以往的免疫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唯一的教学主体,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进度,抑或是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就会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问题出发,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在下课前,为学生简单地说一下下节课所讲的内容,并设置一些预见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在下节课上,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如在超敏反应讲解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是不是没有用过青霉素的人,在使用之前都需要做皮试,是不是皮试阴性就可以保证不会出现超敏反应,青霉素是如何引起超敏反应的?”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资料查找、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三、加强实验教学
在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免疫学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是开展枯燥的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不重视,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对此,在新时期下,教师必须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初步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开展免疫学实验,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四、总结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免疫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良好发展,在开展免疫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并加强实验教学,全面深化免疫学教学改革,以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星光,陈祥,侯晋,等.以兴趣为导向的多元化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6):436-438.
中图分类号:G64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28-03
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对人才数量的需求。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逐步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变,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向国际化教育趋势发展。受长期的精英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和教师不适应大众化教育的新理念和现代教学多样性,这一现象在众多的新生本科院校中尤其明显,严重影响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根据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与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多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当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新生本科院校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各院校也出台了众多的措施促进学院发展,尤其在教学质量建设方面推出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促进教学改革,且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2]。我们以《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为载体,结合双主型教学模式[3],整合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探索一种由教师主控、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该教学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物理方法课程
《数学物理方法》是一门以高等代数和普通物理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以讲授古典数学物理中的常用方法为主,为电磁学、量子力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4,5]。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解决数学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处理实际物理问题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较复杂地理论推导和逻辑思维转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有较大难度。因此,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改革,尤其是在现有较少学时内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使数学物理方法成为一门生动的、充满现代气息的课程,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综上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1.科学调整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材。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降低理论难度、增加应用型能力培养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将其变为一门“易教、易学、易懂”的课程。我们将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重点、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同时新增实践教学内容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2.突出重点,增加应用型实例。在教学内容“少而精”的基础上,精心筛选经典内容,合理组织材料,避繁就简,突出重点。突出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等重要内容,而对其他方法进行简洁的概述。选取了一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应用背景的问题,采用高年级学生以毕业设计的形式探索不同的求解途径,得到新的处理办法和技巧,将所得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外实践教学实例,要求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数学物理方法是一门基础性理论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入现代教学手段和现代科技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而数学物理方法需要求解偏微分方程的特点,采用特殊方法求解与传统解析求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思维。因此,我们将完整的课外实践教学项目穿插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应用相结合来提升基础理论的教学价值,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冲击力,激发他们对应用基础学科理论学习的勇气和应用的欲望。
二、数值模拟方法拓展能力培养教学实例
根据我校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改革现状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近几年对“数学物理方法”的教学实践,给出了两个课外自主学习内容实例。
(一)Excel数值求解弦振动模型
例:一根长为1m,张力和密度的比值为1两端固定的弦,用手将其中0.5m处横向拨开距离0.2m处,然后放手让其自由振动。求在4s内的任何时刻各点的位置。根据模型分析可得出方程。
utt-uxx=0, 0≤x≤1,0≤t≤4u(x,0)=0.4x, (0≤x≤0.5)u(x,0)=0.4(1-x), (0.5≤x≤1)u(0,t)=0,u(1,t)=0 0≤t≤4)
1.网络分割。将总长为1m按h=0.1的空间步长为分割,则计算点位置分别为0,0.1,…,1;将求解振幅0.2m按h=0.05的空间步长为分割,则各计算点坐标分别为xi=kh=0.2k,k=0,1,2,...10;将时间4s按τ=0.1的时间步长进行分割,则tj=jτ=0.1j,j=0,1,2,...,40。
2.方程变换。用u(x,t)的中心差分代替微分方程■,■;用u(x,t)的向前差分代替初值条件中的■(x,0)。整理得原方程变换为如下差分形式:
u(k,j+1)=0.52(uk+1,j+uk-1,j)+2(1-0.52)uk,j-uk,j-1 u(k,0)=0.4x,u(k,1)=0.4x (0≤x≤0.5)u(k,0)=0.4(1-x),u(k,1)=0.4-0.4x (0.5≤x≤1)u(0,j)=0,u(N,j)=0
3.Excel表格计算设置。A列的(A2:A22)输入,B列的(B2:B22)输入边界条件u(0,j),L列的(L2:L22)输入u(N,j),第一行(B1:L1)输入xj的值,第二行(C2:K2)输入初始条件u(k,0),第三行(C3:K3)输入u(k,1),在C4输入公式0.52(μk+1,j+μk-1,j)+2(1-0.52)uk,j-uk,j-1,将公式复制到(C5:K22),则在区域(B2:L22)内的数据即为该问题的解。如图1所示。
由图可以直观的显示弦振动的详细过程和各点在任意时刻的振幅,且可以分析出周期为4s,可以定性分析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二)蒙特卡洛方法求解热稳定模型
蒙特卡罗方法又称为随机取样法,统计模拟或统计实验方法,它是一种利用随机数的统计规律来进行计算和模拟的方法[6]。其求解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构造与模型有关的概率数学模型。
2.确定变量的概率分布,将概率分布转换为累计概率分布,以保证与给定的随机数相对应,利用随机数从累计概率分布中采样以确定变量值。
3.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例:某一散热片是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底面以1w的功率向散热片传热,散热片表面为25℃恒温度。沿Y轴在■~■之间,向Z方向开一个深度为■的槽,如图2所示。求散热片内的温度分布。
因为散热体达到平衡后,散热片吸收的热量就等于释放的热量,那么对于散热片来说温度不再随时间改变,即■=0,方程为?荦2u=0。该方程是满足蒙特卡洛随机求解的基本要求,因此可以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散热片内任意一点的温度。
我们以步长Vx=Vy=Vz=h的正方体网格对散热片进行分割,网格点(ix,iy,iz)就简记为(i,j,k),现在要求这一点的解Ui,j,k,将热平衡方程中的微分方程以商差方程替代。
■+■+■
由于Vx=Vy=Vz=h,因此有
Ui,j,k=■(U■-U■+U■+U■+U■+U■)
根据上述思想,我们将沿x,y,z三个方向的六个面,分别记为1,2,3,4,5,6。现在由点P(i,j,k)出发,每得出1~6中的一个随机数,并随机数字按规定移动一步,直到移到边界为止。当点移动到吸热面时,吸热面单位面积吸收的热量Δq1=■,ρ为密度,ε吸热系数,Δv单位体积;当点移动到散热面时,放出热量Δq2,通过大量的随机过程处理,整个系统达到动态平衡,保持考察点能量稳定,根据能量与温度的关系可得出考察点的温度。
u(p)=φ(p)≈■■Δφi(p)■■ΔQi(p)
表1是与图2所示模型处于热平衡时中心轴上一系列点温度的模拟计算与理论计算结果。从表中对比可发现,模拟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且越靠近发热体差异越大。我们认为两者的差异主要是发热源对散热片的热作用过程处理过于粗糙。另外,模拟计算过程中网格划分较大和理论计算过程将边界简化为一类边界条件都将引起差异。虽然该模型中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计算的结果精确度较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但从理论角度来看是科学的,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促进作用。
三、结语
本文开展了适用于自主学习方式的课外实践教学项目探索,并用于数学物理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提出的实践教学项目模型简单,求解思路多元化,通过课外辅助教学项目的实施,拓展了学生学习视野和知识面,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哈焱.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4):103.
[2]恽瑛,张勇,叶兆宁.研究型、互动型的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大学物理,2007,26(6):51.
[3]田丽杰,李清山,徐秀玮,郝志仁.《数学物理方法》多元化双主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44.
[4]周浩森,李超,赵吉祥.结合工程应用的“数学物理方法”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85.
[5]周庆平,李伶利.谈数学思维与物理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17):167.
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的全面推进,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法学专业人才,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加强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司法实务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法学教育进行改革,加强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素能的培养。刑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部门法学课程,是法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无论是从理论教学出发还是从实践教学出发,刑法学的教学必须适应我国现阶段法治建设的需要,必须与我国的法学教育、司法改革的方针、政策相适应。
一、刑法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状况
近年来,刑法学教师在不断探索刑法学教学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刑法学教师从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培养应用型的法律精英人才,提出在司法考试导向下的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有的刑法学教师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有的刑法学教师从刑法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出发,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的良性互动教学法。有的刑法学教师从刑法学课程本身的性质出发,提出改革刑法学教学内容,包括改革总论和分论的教学内容。有的刑法学教师根据刑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目标,提出卷宗案例教学法。这些成果都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笔者认为,上述教师从某一方面提出了刑法学教学的改革,缺乏全面、有机的统一。本文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本科刑法学教学的现状,深入分析我国刑法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提出破解困境的办法和措施。
二、我国高校刑法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1.刑法学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教学目标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课程的合理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精英型的法律职业者,通过本科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主要部门法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具备从事法律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但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效果和司法实务部门反馈的信息来看,法学本科毕业生到司法实务部门工作后,很难胜任司法实务部门的工作,仍然需要司法实务部门的岗前培训和实务工作人员长达两至三年的带教才能慢慢具备独立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其原因在于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实践工作要求脱节。实际上,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号称是从通识教育转变为法律职业教育,从大众教育转变为精英教育,但并未成为真正的法律职业教育,也不是真正的法学专业的学术教育,现有的法学本科教育主要是一种纯书本的理论教育,虽然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因学生忙于准备大学四年级上学期的司法考试,实践教学常常是走过场,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刑法学教学与法律实践是脱节的,其教学目标难以实现。2.课程设置单一。我国的一些普通高校对刑法学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单纯开设刑法总论与刑法分论这两门理论课程,没有开设相应的刑法方面的选修课,如外国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等。同时,没有针对刑法学课程设置相应的实务训练,只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暑假开设模拟审判课程,模拟审判课程又没有专门针对刑事案例。所以,学生的刑事案件实务训练非常有限,学生的刑法实务思维难以形成。因此,现行的刑法课程结构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法律人才培养。3.教学方法僵化。刑法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刑法学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从目前各高校的刑法学教学情况来看,刑法学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和记笔记,学生主要是围绕教材学习,很少涉猎课外读物。这种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被称为“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的基本目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当更加注重塑造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品质。传统的灌输教学法存在以下弊端:(1)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刑法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讲解,偶尔会针对相关理论问题穿插简单案例进行阐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整个上课期间,没有什么机会提供给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长此以往,教师会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刑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都没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那对于将来走上法律实践部门的学生而言其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如此我们的法学教育就培养不出合格的法律人才。(2)课堂氛围沉闷。这种传统的讲授法主要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其中,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氛围沉闷,一部分学生甚至昏昏欲睡,难以实现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刑法学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1.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刑法学教学目标。针对刑法学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高校必须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刑法学教学目标,即刑法学教学目标重点是培养具有法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2.完善刑法学课程体系。为了实现培养具有法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刑法学教学目标,高校必须完善刑法学课程体系。首先,我们必须科学设置刑法课程体系。学生刑法实务思维的养成不单纯是通过学习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这两门课程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我们开设一组围绕着学生刑法实务思维形成的刑法课程,除了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课程外,还需开设刑事政策学、外国刑法学、刑法案例研习,刑事辩护实务专题、模拟刑事审判、刑法学文献选读等一系列刑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次,改革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的课程设置。在整个刑法学教学课程中,教师不能只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而应在合适的章节穿插实务训练,让学生在领会刑法理论体系的完整、刑法理论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感受刑法实务的复杂、细腻和思辨。目前,一些高校没有安排实训课程,少数安排了实训课时的高校实训学时占比较少。笔者认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应有所区别,刑法总论应侧重于理论教学,刑法分论应侧重于实务教学。因此,在刑法总论与刑法分论总课时相同的情况下,与刑法分论相比,刑法总论的理论课时应当适当增加,而实训课时应当适当减少。只有这样的设置,才能扭转当前刑法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3.实施以讲授法为主的多元教学法。针对传统讲授法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沉闷的现状,我们必须大胆创新,采用一种新的讲授法,即启发式的讲授法,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每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疑难问题,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刑法总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讲授法的同时,可以穿插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开展讨论式或者辩论式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讨论式或者辩论式教学的要求和任务;其次,必须分组进行讨论或者辩论,教师将学生分成组,每组人数控制在三人以下;第三,教师确定好讨论或者辩论的时间,讨论或者辩论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一次安排两组学生参加讨论或者辩论,一般一周安排一到两次;第四,教师确定好讨论或者辩论的题目,讨论或者辩论的题目一般可由教师事先提供,让学生抽签选题,学生选好题后,各自利用课后时间去准备;第五,讨论或者辩论以及自由提问、点评依次进行,教师根据上课的进度安排讨论或者辩论,在讨论或者辩论结束后,其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刑法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式讲授法的同时,可以穿插采用案卷审查教学法,即让学生审查案卷材料,撰写审查报告,提出案件处理意见,亲身感受司法实践中对具体犯罪的认定过程和认定方法。
参考文献:
[1]肖乾利.论司法考试语境下的刑法学教学——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2.0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Method of Bio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many years of practice, on the the biostatistics courses bold reform,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means the try. Through reform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nhance the usefulness of the cours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bio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multimedia teaching
生物统计学课程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均有开设,2012年起,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专业也开设了该课程。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是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一直被认为是生物专业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有所谓的“四难”之说,即教师认为难教,学生感到难懂、难记、难用。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是任课教师致力进行的一个课题。笔者从2005年起,一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根据自身及课题组成员多年的教学实践,并以学校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为契机,深入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验改革的尝试,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就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1 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实际需要
本门课的学时数较少,只有30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定要精挑细选,既要涉及面广,又要突出重点,而这恰恰是课程改革最困难的环节。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将授课内容总体分为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大部分,并穿插统计软件介绍,各个小章节各有详略。在内容安排上,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避免与已修的数理统计课程内容重复,同时考虑到计算机的普及和大量统计软件的使用,手工计算过程不再作为重点,并尽可能和实际结合,为学生下一步的毕业论文与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具体教学中,对描述性统计部分,虽然内容相对简单,但实用性强,应用广,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着重是统计图、连续性资料的整理方法,其它内容可自学。涉及理论分布、t检验、检验、F检验等知识,重点放在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对于原理不过深地纠结。统计推断与方差分析也是一个重点,要求掌握不同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并能够利用EXCEL和DPS、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验设计,通过实例操作使学生掌握。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主要介绍简单相关与回归,学会标准曲线的制作,分析方法的统计软件操作即可。再有就是试验设计,主要是讲清试验设计的原则,并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例,讲清设计的基本思想和设计方法。由于所修专业不同,实验设计选择了不同的内容,如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专业,删去完全随机区组部分;而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则增加了交叉设计、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等内容。
2 改善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
生物统计学教材大多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更会使学生一头雾水,失去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十分不利。而且由于教师上完课就走,师生间缺乏沟通,教学质量如何无从知晓,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各章教学内容及要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采用最多的是案例教学,即在授课过程中以实例来辅助教学。分两种情况,一是在讲述原理及方法时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进行。例如再给制药工程专业进行正交分析设计及统计推断的授课时,以制药专业的一个毕业课题为例,从为什么使用正交设计(适用条件),设计的原理、优势入手,然后再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了目的,有的放矢,对理论与应用的掌握程度明显加强。二是在讲述原理及方法时举一些实例来增加趣味性,如在讲解小概率不可能发生原理时,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在讲台放20支枪和100万美元,20支枪中只有一支有子弹,谁敢拿着枪对着自己开一枪,没有子弹就把100万美元给他。通过这个小例子来让学生弄清楚5%显著性水平的含义,并且很难忘记。还有就是把一些历史资料的情况渗透进入课堂,如在讲解t检验时,给学生介绍从酿酒师到统计主管的哥斯特的典故。1899 年,他在英国都柏林一家酿酒公司做酿酒师,在对酒进行小样本质量控制时发现了t 分布的原理,并以Student作为笔名发表了论文,在讲述过程中还提出在普通工作中也能做出大作为的道理,感觉学生的听课效果明显增强。除此之外,在下课前,教师还布置一些预习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探寻解决方法,在下节课中回答,通过这种方法,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就避免了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昏天黑地的局面。
3 改革教学手段,传统现代结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板书为主,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看似落后,但其在生物统计中的地位却并不能被多媒体完全取代。在讲授一些重要的生物统计原理、公式推导和证明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例如在方差分析、回归相关分析原理推断演示时,利用板书,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参与到教师的思路中来,及时理解和消化知识。同时,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设备的普及,也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利用它强大的功能,如容量大,使用方便,可以集图像、音频和视频于一体,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必不可少。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利用Newclass计算机教室,让学生新手操作Excel、DPS、SPSS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并完成分析过程,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在传统的板书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两者互补,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经过教学改革尝试,所授课班级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提高了,考试基本都能顺利通过,而且压力大大减轻。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际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吕敏芝,林树茂,何兰花等.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J].中山大学学报,2007.27(4):223-225.
[3] 李六林.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94-97.
[4] 孙耀中.“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69-72.
[5] 程郁昕. 《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3(3):32-34.
[6] 丁建华. 《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71-172,175.
1现有教学方法分析
数学物理方法是高等院校物理专业的传统必修课,同时也是很多工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作为很多专业的基础课,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为它们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工具,并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锻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物理方法这门课程从内容上讲,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复变函数,主要讲授复数、复变函数的微积分及积分变换;另一部分是数学物理方程及特殊函数,指的是从物理学以及其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中产生的偏微分方程。主要讲如何从实际问题中运用物理定律进行数学建模从而形成定解问题并介绍求解定解问题的各种方法。这门课是公认比较难学的课程,这是由于此门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知识繁杂,学生反映不好学,听不懂,课后习题不会做等等。许多学生对这门课有畏难情绪,上课时不积极,这就往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不佳。以往教学比较沉闷,注重解题过程和公式推导,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缺陷有:(1)上课枯燥,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学的刻板;(2)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地培养,很多学生学完此门课程之后,只会机械的解题,而缺乏创新应用能力;(3)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学习此门课程比较困难,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因此,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改革探索与初步实践
基于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中的教学方法。通过初步的实施,发现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1关于教学内容的改进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教学案例。比如,在讲授平面向量场这一节,对于力学、能动专业的学生,我们准备了平面流速场的例题,这与他们的流体力学专业密切相关;而对于物理、广电专业的学生我们准备了平面静电场的例题,这与他们的静电学专业密切相关。再如,在建立波动方程时,对于力学、能动专业的学生我们以弦振动为例进行建模探讨,而物理专业的学生则以高频传输线作为教学实例。通过确立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明确了此门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
2.2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
(1)对于教学方法改革,我们首先注意此课程强大的应用性,且具有实践背景和深刻的物理意义。因此,在讲授课程时,我们提出对于每一个例题,一定要数学建模、解题方法、编程可视化、分析物理意义一体化。在以往的教学中,过多地重视了解题方法的讲授,而忽视了可视化和分析物理意义这两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例如,对于讨论有限长弦的强迫振动。求解方法有:齐次化原理和按特征函数展开法。通过MATLAB或者MATHEMATICA编程,进行可视化,可以将弦的振动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可以通过调节施加的外力,观察对弦的振动的影响,并且注意到当时间的外力频率与弦的固有频率充分接近的时候,会引起共振,产生大的振荡。因此,在启发我们意识和理解到建设桥梁时为何要避免共振,而在无线电中为何有时又要共振。在要求学生课后作业时,也要做到数学建模、解题方法、编程可视化、分析物理意义这四个过程缺一不可,并且是组织安排学生进行报告。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2)学生的分组共同作业。前面提到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数学建模、解题方法、编程可视化、分析物理意义四个关键步骤。但是有一部分同学的基础不好,独立完成这一切是很困难的,为此,我们提出了分组作业。两三个同学一组,共同作业,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研究、相互提高,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总体成长。(3)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在一学期安排5~6次的学生课堂。给每组学生一周左右的时间准备,上前讲授某种方法或者某个内容。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他们极大的潜能。
2.3初步实施效果
上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已经逐步进行了实施,效果是让我们惊喜的。(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上课学生热情饱满,能够很好地跟教师互动,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当让学生上前讲授内容或者做报告时,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惊喜,学生能够查阅很多相关的资料,并能深入思考问题,呈现出很好的课堂教学。(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每次学生报告时,都能通过小组合作,提出解决方案,利用软件进行编程,实现可视化,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3结语
经过实验,将教学改革方案应用指导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授课中,确实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学生通过软件编程进行可视化,不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演示,很好地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学生课堂和平时的小组协作作业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知识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牟海宁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计算数学系
参考文献:
[1]梁昆淼.数学物理方法[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园林生态学
环境设计专业涉及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园林建设和公共艺术设计等领域,因实用性较为突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传统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缺少实践锻炼、教学方法单一等,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园林建设、室内装潢等行业备受重视,这就对环境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针对以往教学方法太过单一的缺陷,应进行改革,掌握多种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1]。
1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
1.1理念更新
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首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坚持生本理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突显其主体性。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积极主动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要敢于接受新知识,并进行新的尝试。环境设计专业经常需要人工绘图、搭配色彩、提出新创意,并熟练操作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而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性,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兴趣和心理规律,真正地体现以生为本理念。其次,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应用,环境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所以要重视实践。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需要学生掌握辨别装饰材料、熟悉施工流程的能力,若只传输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但若是带领学生在材料市场或施工场地学习,将会取得更好效果。
1.2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同样重要,首先,课程要和专业紧密结合,环境设计的范围其实很广,涉及领域较多,尤其是在基础课上,必须结合专业设计,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2]。如在学习色彩搭配时,不妨增加光与色彩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在今后设计时如何根据光线选择颜色;而在设计素描课上,应增加室内空间、家具结构等写生内容,使学生尽早适应实际生活,而不是仅仅在学习理论。其次,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而加以调整,不可与实际相脱节。例如,环保节约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建筑设计或者室内设计教学上上都要突出绿色生态这一特点。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形成健全的内容体系。
2积极引进新教学方法
具体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方法不能过于单一,而且一定要有效,能够取得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新方法都经受住了考验,应用越来越多,在此主要介绍以下2种方法。
2.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项目,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要求逐步完成。通常要经过项目选择、项目实施、能力转化、能力提高几个阶段,部分高校采取此方法,结合现代化技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个项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合适的项目。接下来的设计、实施工作就要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展示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园林植物景观规划项目,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既是景观,又起着绿色环保的作用[3]。实际中的规划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首先是要对项目进行策划,考虑其可行性和合理性;确定项目后,需初步规划方案,根据其用途、性质以及可能带来的各种效益综合考虑;然后对方案进行修改,直到满意后,开始施工图的设计;最后一步是对施工图进行变更。在此过程中,尽量遵循实际岗位要求,提前熟悉岗位环境,使自己的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2.2实例教学法
上面已经说到,环境设计是针对的具体项目、具体工程,理论知识必然是要用到实际案例中的,而且具体案例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要求等也有差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部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需要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世界上有很多经典的建筑、雕塑、室内格局,都是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也有很多案例值得借鉴,如植物对污水具有净化作用。那么如何净化,具体如何操作,又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此时不妨以石家庄“清源节流行动”为例,通过分析洨河水污染的处理方案和具体措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除了提供实践经验,案例教学还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反映行业最新动态、可以提高学生科学设计的意识、发挥模范作用引导学生进步等。
2.3其他方法
目前,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还有很多优秀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法,试着让学生扮演教师讲课;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其创新意识,集思广益,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创意;实践-理论-实践法,即先通过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理论知识,并主动去总结探究,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再把整个理论知识串起来,加深记忆。课堂结束后,再次应用于实践,操作技能会有很大的提升[4]。
3提高实践实训课比重
为了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增加实践实训课的比重,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创意无比关键,所以实践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主。加大投资,建立起专业的实训室,除了实训中常用的画板、画笔等基础物,还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和整体结构的设计,包括选材、形状和风格等,都要结合专业课程和企业需求考虑,尽量保持一致。除了动手操作区域,实训室内还应有材料存储区、教学示范区、作品展示区、现代化信息技术区等。当确定一个项目后,搜集材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作品展示、最终评价等工作最好都能在实训室内完成,一来可充分利用资源,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部分学生想象力很丰富,经常能想出很新颖的创意,但缺乏平台展示。所以,学校要经常办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给他们一展身手的机会。例如,举办校级技能大赛、原创作品比赛、模拟实践设计活动等,在寒暑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际教学证明,很多优秀设计师都是在此类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而且对市场需求更加了解,所以设计水平要高于一般的学生。
4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师生的努力。教师在新的教育环境中退居幕后,其实责任更重,要真正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就必须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与研讨会,吸收新知识与新理念;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职称评定;有目的的让专业教师进入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技能与经验,确保其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最新、最好、最实际的技能传授给学生;鼓励专业教师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并以实际项目为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教授,在亲身经历项目过程的同时,把实际工作的经验与技能同学生一起分享,达到务实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目的[5]。学生亦是如此,除了深入理解环境设计专业,了解该专业的社会现状,还要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总结的习惯,强化自身创新意识,学习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同时,要完善自身道德素质,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5结语
环境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个专业,在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包括室内设计、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等。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快速吸收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能,需对以往的教学进行科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袁方.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魅力中国,2010,22(27):154-155.
[2]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2012,24(10):170-172.
[3]吴玉琴.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J]绿色科技,2011,20(7):245-246.
一、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存在的问题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环境设计专业考研的专业必考科目[1]。笔者分析烟台大学建筑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近五年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效果,通过横向对比其他二本高校的手绘课程教学内容,发现目前学院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专业针对性不足。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分为室内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和品牌设计方向,学生在完成大一阶段的学习之后,要在大二选择专业方向。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也是采用这种教学设置方式。教学大纲将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设置在大一,但是大一的学生并没有选择专业方向,这就导致任课教师必须兼顾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教学内容趋于笼统,难以针对专业方向进行深入教学。其次,授课方式单一。在学生不确定专业方向的背景下,任课教师往往只能从临摹建筑、景观和室内优秀作品入手进行教学。由于环境设计专业的下设专业方向有很大区别,无论是绘画方式还是绘画技巧的教学,都难以在大一阶段深入展开,这就会导致授课方式难以实现创新,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课程缺乏实践内容。由于教学内容以临摹为主,部分学生缺乏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手绘作品的实践经验。将大量时间花费在临摹上可能会让学生懒于思考,产生学习惰性[2],缺乏实践创新能力。而高年级的设计课内容未与手绘课程相结合,更多的是以电脑制图为主,因此学生在大一基础课中学到的知识难以付诸实践,久而久之就会遗忘或忽视这些知识,不利于其后面的学习。除了课程设置方面,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也是影响教学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各地不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行增设与扩招政策,由于招收的学生专业素养各不相同,其专业水平差距也比较明显。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往往有所局限,教学难度难以提升。
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改革的建议与方法
1.增强专业针对性
要想增强环境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针对性,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问题。国内院校主要分为两类:专业类院校与综合类院校。部分专业类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涵盖了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等方向,但各方向学生必须学习所有方向的专业课程。这促使相关院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必须涵盖不同方向的教学内容,而每学期的课时有限,难以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综合类院校主要指有多个文理工科类专业设置的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只是其中一个院系或学院的下设专业。与专业类院校相比,综合类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更多的是参照文科的专业课程设置标准,专业下开设的设计方向可以保证有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队伍进行教学辅导。但是大部分综合类院校的学生在大二时才能选择专业方向,大一的课程专业方向模糊。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节点经过了几次调整,从大二下学期调整为大一学期末,但是仍然难以解决大一基础课教学方向模糊的问题。要想增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综合类院校可以在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前就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可以由各专业方向的负责人开展专业说明会,内容涵盖专业介绍、专业课程设置、未来就业方向以及考研相关问题等,让学生能直观了解每个专业方向的特色和前景。这样可以避免大一学生在没有学习专业课时盲目选择专业方向,影响其未来的人生规划。而专业类院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分组,以不同方向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保证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都能因材施教,合理利用教师资源,使学生能深入学习感兴趣的专业。
2.创新授课模式
授课模式的创新主要从绘画方式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改革。绘画方式的改革主要是指从纸上作画方式向电子绘图多元化方式转变[3]。现如今,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绘图软件和电子绘图工具,电子绘画方式已在手绘行业占据一席之地。但目前国内部分院校还是以纸上作画为主要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之前的学习方式大同小异。部分学生刚接触手绘,容易遇到画错线条或构图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浪费作画材料、时间等。而使用电子绘画方式可以随时进行删减修改,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作效率。学生在后期上色环节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再受限于马克笔的固定颜色,使画面更加生动、色彩更加丰富。同时,传统的手绘创作需要携带大量绘画工具,而电子手绘具有易携带、易保存、易修改的特点,更加适合当下设计师谈单沟通的需要。教学内容的变革主要是从其他设计课入手,通过加入快题设计内容增加手绘表现的教学时间、增强教学的连贯性。国内高校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大多集中在48课时至64课时之间,对于高中才开始学习美术的一些艺考生来说,这个课时长度难以弥补他们美术基础薄弱的缺陷。因此,笔者建议在大二、大三的设计必修课中加入快题设计的内容,在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种类的设计空间进行实践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将手绘快题设计与电脑制图的方式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和创作兴趣,是对大一手绘课程的升华。这种课程之间的融合具有可行性,可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考研奠定基础。3.增加课程实践机会目前,部分高校的手绘课程教学内容还是以临摹为主,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手绘能力的有效方式。高校的实践活动往往为学科竞赛、实习等形式。由于大一时学生没有学习高年级的设计课,对不同种类的设计空间概念比较模糊,强行让学生通过实习进行场地设计实践并不合理,所以还是应该让其以参加学科竞赛为主。结合上文提到的授课模式创新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手绘快题设计与实际方案设计相结合,把手绘作品转化为实际设计方案,提高学生学科竞赛的竞争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自我肯定[4]。学生参加专业的学科竞赛既可以为其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又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推动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宣传工作。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展览,作为竞赛的辅助支持,分类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和获奖方案,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多学习、借鉴其他院校或手绘大师的作品与绘画过程,开阔视野、开拓思维、汲取新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弥补自己的缺陷,锻炼信息查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有条件的高校来说,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竞赛奖励制度,或者通过学院层面、学生会等寻找赞助商获取经济支持;对于相对缺乏条件的高校来说,也可用奖状、证书等鼓励学生,并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学生作品。此外,领奖方式也可以有所创新,如,根据奖项高低进行奖金划档,通过抽奖、拼手气红包等方式,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结语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是衡量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不断革新和发展,高校教师应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授课方式,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手绘表现技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学校应及时调整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提高必修课之间的融合度,让设计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能够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增强基础课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学生应积极寻找实践机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多参与竞赛,多应用所学技能,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提高手绘表现技法能力。
参考文献:
[1]闫泽千.环境设计专业手绘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观,2020(12):57-58.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数学物理方法一直是物理学专业学生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物理学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也是物理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最基本内容[1-2]。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背景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这就为这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这是讲授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师索要面临的问题。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整理成该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希望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1 要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从学科的承接性上,数学物理方法是基础物理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和专业物理课程(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之间连接的桥梁,数学物理方法所介绍的复变函数概论、偏微分方程等是学习专业物理课程的数学基础或者说是工具,只有学习好了数学物理方法,学习专业物理课程才能事半功倍。
从作为物理专业学生数学知识完备性上,数学物理方法即是一门数学课程,又是一门物理课程,既有数学的严谨性和推理性,又有物理的应用性,这也是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最后一门“准数学”课程,掌握了这门课程以后,物理系本科生的数学知识才算完备。
从实用方面来说,数学物理方法的知识与其他课程的内容紧密联系,比如解析函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代表了物理中的场;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可以将一个信号从时域空间转换频域空间,这种转换对于信号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特殊函数论中勒让德函数等特殊函数在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课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即将进行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很多学校的很多专业都需要考数学物理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可以分为三篇,即复变函数论、数学物理方程和特殊函数论,每一个方面的计算题目都是十分复杂的。其实题目并不难,只是复杂,计算量很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被复杂的计算吓倒,而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或者纠缠与复杂的计算,而忽视计算背后的物理实在,忘记物理的本质。
随着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推广,像Matlab,Mathematica,Maple等数学计算软件可以方便地为我们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3-4]。将这些软件引入到课堂讲学中,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从复杂的数学计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物理图像上的理解中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同学们利用软件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计算软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个人的计算修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定义、定理、定律的讲解应该清晰、透彻,不能含含糊糊,2、知识的应用,要展示一些典型而又简单的例题的解题全过程,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容易计算的题目与复杂题目并举,容易计算的题目作为必做题,复杂计算的题目作为选做题,要求学生借助计算机辅助计算。
3 加强教师间学术交流,增加同行的经验共享
闭门造车,必然会造成思想闭塞。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每年都有固定的年会,这里集结了全国优秀的数学物理方法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年会中,同行之间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各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在网络上共享的资源也是非常全面的,包括视频教学、电子教案、习题集、试题库等。
4 教材使用的几点感想
在教学中作者参考了很多版本的教材,国内的数学物理方法的教材各有优点,下面就本人的对教材的一些理解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观点,敬请同行指正:
(1)在复变函数论中,教材的内容很少与物理事件进行联系,重点放在数学上。然后,事实情况是,从实变函数到复变函数的过度对于本科生来说,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又是如此枯燥的全数学内容,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因为同学们不知道为何要学这个,因此建议在教材的编写中更加注意数学与物理的联系。
(2)物理系的学生学习数学物理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建议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将更多现代的数理技术引入的教材中,将更多的这些数理技术如何应用到物理事件中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物理中的重要性,而且是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如此密切相关,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随着计算软件的发展,建议将更多的计算软件引入的教材中去,用软件代替复杂的计算,解放学生的解题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理解物理实在中去。
5 结语
数学物理方法是物理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很多后续课程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让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一直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上的一些观点只是作者多年的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总结,以供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
[1] 胡嗣柱,倪光炯.数学物理方法(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二)用“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习效果,克服了死记硬背的现象
观察是人的一种基本认识活动,发展形象思维就是要把观察和说、写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训练他们有条理地说话和学习,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弄清事物间的规律性关系,把现实感知的现象与多次观察获得的大量表象结合起来进行分解、组合、类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认识内容具体直观,便于把握。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进而在观察的基础上按照顺序进行思考和表达,以充分训练学生两种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按空间顺序观察。教师将表现人物、地点及环境的任意几幅小图排列成整体画面,指导学生看着自己排列好的图,练习说一段通顺、连贯的短文。学生们兴趣盎然,运用了“在中间”、“在前面”、“在上面”、“靠近”、“从……走出”等前置词和副词,叙述了整体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观察。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界连续发生的事件中。如学习四季的变换时引导学生认识生机勃勃的春天、电闪雷鸣的夏天、果实累累的秋天、大雪纷飞的冬天。如学习昼夜的更替,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的变化。学生在观察和表达中,慢慢积累起了经验,丰富了词汇,发展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指导学生在图内找出地点、人物、事情,通过对图像的感知到概括系统表象系列(说,想象),再到认识(写,分析和概括)和练习巩固,也就是从整体进行观察和表达。这种说话训练会使学生表象清晰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学生完全可以把图在脑中很清楚地再次提取和进行复述,并且提取和复述的成功率很高。事实证明,学生的观察是按照教师所呈现的图表进行感知思考的,思维的结果是把观察的内容用语言表述出来,再根据语言表述的内容分析和概括地用文字表述下来。这种观察、说话、写话的结合,让学生的视觉、图形知觉和言语得到了合理的支配,完成了整个知识的学习过程,做到融汇贯通,化解了死记硬背的现象。
(三)用“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9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材料、化学与物理等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在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方面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培养相关专业大学生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但时至今日,传统材料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发挥其对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因此,改革和优化材料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更好地培养材料类专业大学生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建立一种适合当代科技发展、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学体系,其教学内容要反映当代教育思想、高新技术方法和最新科技发展成果,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而且,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材料分析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分析方法原理和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
1.整合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联系。根据教学中存在的如材料分析方法与材料分析方法实验两门课程缺少配合和相互支撑、教学内容滞后科技发展、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调整、更新和优化理论与实验的教学内容,使它们在内容上一体,教学手段注重各自教学目标而有所区分,使理论与实验的教学符合物理学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材料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2.打破旧有教学模式,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及时更新理论课程及实验内容,采取符合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教学形式,引进、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并更新实验仪器,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3.建设课堂演示实验。材料分析方法是一门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科学,是对测试分析过程、原理及各类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接受并会应用相关知识的前提。因此,课堂内外开展演示实验,对学生学好材料分析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多媒体课件库的建立。这主要包括材料分析方法理论素材库和实验素材库、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完善,如与材料分析方法相关的物理现象、效应、机理等图形和图像库、动画和视频库,以及测试仪器应用原理与方法步骤等,形成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1.教学内容的改革。材料分析方法的教学要更新教育观念,把物理效应概念、机理、应用设想和思维作为教学核心,将分析思维及方法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目的,注意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注重创新与应用思维与方法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努力做到:(1)确保材料分析方法知识系统的完整性,突出核心内容。(2)反映材料分析方法的时代性。科学技术在蓬勃发展,材料分析方法作为专业基础,其教学必须能够让学生跟上时展潮流。(3)突出材料分析方法的实用性。教学不能只强调理论基础,更应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它的应用原理、方法及具体步骤。(4)突出材料分析方法的思想性,让学生有清晰的物理现象、效应、机理的概念和深刻的为我所用的思想,形成整体认识,并理解它的研究方法,这是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最能受益不浅的知识。
2.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材料分析方法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体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想。在课程教学体系方面要努力做到:(1)知识体系的改革。现代知识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既要传授材料分析方法最基本、最经典的知识,又要介绍新知识和新技术,才能满足现代教育要求,让高新技术的材料分析方法进入课堂。(2)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及时交流,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科学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素质,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讲思路、讲方法、引问题、重讨论,将许多通过思考可以自己掌握的内容留给学生去做,提倡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育人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奖励机制的设立。学生平时成绩应由以下方面构成:课堂参与情况、课堂和课外作业与小结等。通过改革,教师可采用灵活的授课方法,注意课程内容的趣味性、课程内容与科技发展的相关性,要将科学技术新进展融入课程内容中。
3.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艺术相结合。由于多媒体教案的信息量大,形象生动,便于活跃课堂气氛,可明显提高信息传授的效率和品质,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例如,在材料分析方法课程与实验教学中,有很多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X射线衍射干涉、光电效应、X射线图谱等,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中的电子波束、电磁透镜等。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无法表现出来的生动性和形象性。(2)根据需要开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和对分课堂”的教学。在材料分析方法课程与实验教学中,可以充分使用这几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将课堂变成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使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对分课堂的主要思路是,把课堂的一半时间分给教师讲授,一半分给学生讨论,师生“对分”课堂,采用“隔堂讨论”,即本堂课讨论上堂课的内容,学生有备而来,讨论效果好,气氛热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显著提升。(3)多媒体网络化和演示实验教学。积极进行材料分析方法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由于网络有教程、动画演示、科普知识、文件下载、习题练习、智能测试、电子教案、大纲计划等栏目,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自我测试。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演示,对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结合学生课外学习需求,实现课堂演示与课外演示教学、教师演示与学生动手自主学习相结合,完成从理论到实验,再从实验到理论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曲明贵,张静武.“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精品课程建设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96-98.
[2]秦国强,付华,司华燕,张光磊,张希清.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9):50-52.
[3]江民红,张潇燕,陈国华,戴培邦,徐华蕊.《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理论课程的教改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9):150-151.
[4]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