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24 17:01: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

篇(1)

关键词:

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

在这个外包服务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重点对于场地中的这几种要素和关系进行协调和梳理:首先分为两大因素,即景观因素和生态环境;其次,从大众对于城市景观开放空间的精神角度去分析,则可以划分为景观的艺术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还有生态型与可持续发展性相结合的复层多因素城市绿地功能。场地所处的地域背景:关中腹地,古城西安;园区企业的文化背景:现代企业的“孵化器”、创新与发展;景观因素:艺术美与人文美交融,在强调视觉效果的同时,更强调符合人的心理、行为特点,从美学维度的高度强调景观美;生态因素:植物绿化改善空气质量与高科技低碳节能技术并用。综合以上因素,站在美学的维度和绿色低碳的角度对园区景观带进行设计,在布局形式上采用与园区文化——现代企业的“孵化器”相应的“孕育”这一主题,是对园区“创新与发展”的呼应,也是对园区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前瞻性的探索。打造出一个大气而精致、流动而理性、自然而现代的现代产业园区景观带。城市带状线性景观开放空间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文脉与地脉,力求做到最小化干预,相对最大化生态效益的因地制宜的都市现代化景观绿地开放空间。在地块周边信息相对复杂的情况下,必须按照地块功能的重要性和服务半径对于不同空间进行功能的配置和划分,力求打造出一个具有当地特色且符合当代都市产业园高效功能的新景观。以追求人的使用方便和城市生态功能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用城市森林疗法去营造适宜于使用者的林下绿色空间,用景观学和生态学的视角去观察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方式,力求打造出最契合使用者内心深处所渴望的都市开放空间设计。外包服务产业园存在着公众不同的生产生活需求,应该尽可能地站在实用性的角度来选取适宜的空间开放尺度,巧妙地融入现代美学对于统一协调、节奏与韵律的处理方式,在不同景观元素层级进行叠加处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找出最佳路径和方案,在景观空间的多个维度径向综合考虑规划布局,形成不同剖立面效果统一变化的景观空间场景。依据现状条件和设计理念,整个景观带以两个长轴进行展开,景观轴线和生态轴线。整体景观环境的规划理念遵从生命这一个主题,通过对于生的不同阶段过程的概念提取来控制和改变线性空间景观的疏密开合,通过“原始细胞—细胞分裂—有机体蜕变—机体成熟”这样依次铺陈展开,使整个景观带成为一个完整的景观序列,“蜕变”也自然成为我们整个景观区域的中心。通过对生命的力量、生命的美的展示,与园区文化“企业的孵化器”相呼应。

一、格式塔视觉心理学的应用

格式塔视觉心理学中,为了设计理念的绝对化和纯粹化,人的大脑会对于复杂的信息进行梳理和简化概括,因此在景观空间的布局规划设计中,所有的具象元素都要通过与设计师的思想进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而这种火花就是化繁为简的最基本的道理,越是深刻的视觉符号,越能给使用者留下准确而又清晰的印象,环境空间的文脉表达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不同人群体间个人空间尺度不用0-0.45m为亲密距离,0.45-1.3m为个人距离,1.3-3.75m为社会距离,3.75m以上为公共距离。因此,我们在休息设施的安排时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满足不同人群间的使用。主要使用多转角式和s形,可使人自动调节个人距离。

(二)视觉生理特征仰角18°——全貌及周围环境;仰角27°——基本能看清景物的整体;仰角45°——只能看清局部或细部。因此,在每个节点的主景区进行场地划分时,场地的大小介于主景高度的一倍到二倍,满足人们的观赏甚至是拍照的需求,而避免对周围景物和草地的破坏。

篇(2)

1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四川东北部巴中市,该市在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西部四大名城――成都、西安、重庆、武汉交汇辐射的腹心地带。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为川东北中心城市。全市辖区面积12301平方公里,辖巴州区、恩阳区、通江、南江、平昌二区三县。

该项目规划属于南龛文化产业园的小连山片区。南龛片区是整体解决巴中城市经济转型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极佳区位,是巴中市发展第三产业带动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布局。小连山片区作为该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定位是康体养生。项目主打特色为生态文化产业功能,用地面积12kO。项目规划结合区位及景观地形条件,将规划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商业片区、酒店片区、住宅组团和大景观公园。本设计场地属于该项目的商业片区展览展示区,是整个项目初期展示的重要场所,本次设计范围为该区展览展示中心前广场区域,总用地面积为7329平方米。

2“以山赋形,以水生动”的设计理念

(1)场地现状。设计场地现状视野开阔,视线良好,但因为整区属于回填地段,所以在设计中应重视后期挡土墙修建之后所产生的高差变化。在景观设计方案中重点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创造区域内的良好视线通道,并注意挡土墙地平线与天际线接壤处的处理。场地区域视线开阔,市政道路较宽,造成内部空间过于空旷,无法形成较为集中明显的整体景观。因此,在场地上应设计一个在高度上由平地向三层展示中心建筑过渡的空间,并且该空间应必须具有一定主题及标志性。

(2)设计理念。我们的景观设计理念――“以山赋形,以水生动”。展示中心景观设计来自于创造一个从地面空间和展示中心建筑都能清晰可见的主题三角空间和流动的景观韵律。广场空间通过三角形平面及立面的设计,波浪形铺装图案和趣味空间的设计,使整个景观犹如旋律般有规律的变化。通过色彩和材质的对比,以及对景观的有规律的安排,既强调了各个功能和空间的个性,又为展示中心赋予了鲜活的个性。

(3)设计原则。每个空间都有属于自己无可取代的本质,而设计应充分考量空间的原生性,发掘每个空间的本质,避免制式化。在如此快速又不真实的年代,量身订制的故乡精神卷土重来,反映了你我心底的渴求,也勾勒出了一个新的,高品位的产业轮廓。本次方案强调景观设计与场地、建筑的一致性,通过解读建筑规划和空间合理设计景观,使之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在地势上设计一定高差变化使景观层次更加丰富,结合微地形,达到山水流动的效果。对不同主题的大小场地配以相应的空间形式,满足不同年龄人的不同审美需求和活动场所。

3功能分区及景观设计

住宅项目展示区销售中心是房地产企业开发企业品牌、市场研究、产品设计等各方面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对房地产住宅项目开发尤其对于销售环节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个项目的景观设计无论是从人口到销售中心,还是从销售中心到各个观赏主题空间中的每个细节,都是通过以山水为主题设计理念的多层次展开,其中软景、硬景的结合设计,给了客户全新的、良好的体验感和心理预期。

场地根据功能及空间划分为以下九个区:主入口空间、主题广场空间、生态停车空间、趣味活动空间、主题休闲空间、展示中心入口空间、静水观赏空间、台地休憩空间、亲水空间。其中,水体面积为1091O、绿地面积为2286O、道路及广场面积为3952O、设计地面停车位22个。

(1)主入口及主题广场空间。主入口及主题广场空间是本次方案重点,也是整个项目展示的核心。所以这个区域中的景观设计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手法,加上各类景观元素的夸张和拼贴,在较集中的空间内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主入口采用人行和车行分开设置的设计,保证了整个展示中心在销售旺季的主要时间段内也能交通顺畅。广场是以“栖影”主题构架为核心而展开的硬质为主的空间,并采用灯光、雾喷相结合的设计方式,在较小的尺度内提供了最丰富的景观感受。“栖影”主题构架是本次方案的一个创新,也是整个展示中心的亮点所在。整个构架采用钢结构,表面喷红色氟碳漆,构架顶面使用三角形铝板切割,并在铝板打孔,形成较好的光影效果,“栖影”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意为栖息在光影斑驳之中。广场中铺装也是这个空间内重要的景观构成元素,采用花岗岩和锈蚀钢板作为主要铺装材料,并采用灵活的铺装方式,通过材料交接形成的线条,不仅使人群在户外空间有明确的导向性,并赋予中心空间丰富的变化与线条感。

(2)趣味活动和主题休闲空间。整个项目旨在创造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展示区。通过开放的规划结构、开敞的组团公共空间和室内外空间融合的方式,为各群体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平台和可能。趣味活动空间设计有波浪造型的绿篱和木平台,配合沙池和景墙为儿童提供室外娱乐场所。主题休闲空间以多棱锥造型的立体结构为核心,并搭配林荫坐凳广场,为成人群体提供休闲和观赏的场所。水景、铺地、植物相互结合,运用材料、颜色、质感等细节来丰富区域内的视觉体验。“以山赋形”是设计理念的一部分,将山的形式抽象为多棱锥,而在平面及立面上则抽象为三角几何形式。如此,丰富了空间中的情趣与气质,并能与场地内建筑密切衔接,使观众获得深刻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意象。

篇(3)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居住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住宅布局整体上逐渐趋于规划性和有序性,这将会在未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方便,为人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目前,小区的景观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小区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还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一个获得良好销售量的发展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地产开发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城市小区的景观设计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而后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具体实施以及居民的购房意愿。

一、后现代化的概念以及特征

1、后现代化的概念

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后现代认为,每个人都是在局部的知识背景中形成世界观,对于初始的社会生活方式,他们却充满了怀念之情,是对现代文明生活的迷思。

2、后现代化的特征

后现代化是立足于现代文明发展的,强调要对现代化的理论、价值、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所有具有结构或本质特征的东西进行全方位的、反向的质疑和挑战。它主要的特征表现在(1)后现代化具有不确定性。(2)具有开放性。后现代化是和现代化相矛盾的一种思潮,现代化要结合科学技术进行改造,而后现代化则是开放性的发挥,不局限于某一方面。(3)具有复杂性。后现代化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内容分类的复杂性,包括否定性(解构性)的后现代性,建设性(建构性)的后现代性,虚假(迪斯尼式)的后现代性。(4)具有多元性,后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它可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可以作为一种“政治或思想的游戏策略”,可以作为一种“阅读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也可以作为一种审美趣味等等。在这个意义上,后现代性展现了与现代性完全不同的“文明图景”,文明不再是结构性而是平面化的,不再是有序性、齐一性而是纷繁复杂乃至混沌的。 可以说后现代性的特色包括了全球化、消费主义、权威的瓦解以及知识的商品化。

二、我国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小区建设使人们对城市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城市小区集中规模绿化。90年代,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人们开始重视城市小区景观环境,景观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和城市建设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要求尚有差距,如“千城一面”、景观单一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城市小区景观设计质量,是当今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现代意义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学家及设计理论家文丘里发表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标志着现代主义的日渐式微和后现代的崛起,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创新。70年代,日本针对城市小区设计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此后,景观设计领域呈现出风格多样性的后现代特点。

三、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特点

1、体现城市的自然特色和历史文脉

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以景观作为表达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的载体,能够体现自然特色和历史文脉精神,有效地向人们表达自然和历史文脉的特点。作为景观的设计,首要提倡顺应自然,尊重历史,如广东中山的歧江公园景观设计就是后现代设计的典范。歧江公园景观设计是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设计的,曾获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LI 2009年全球杰出设计与开发全球奖,该景区设计保留了原有的旧造船厂,利用已有的古树,又引入了新的语言和形式,采用路网、装置物等元素,形成了历史与自然、现代结合的新型的景观设计风格。

2、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及人文关怀

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作为表达生活方式的符号,应体现和谐的人与环境关系,体现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贯注以人为本的精神。例如,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共同设计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建筑群,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时尚前卫特色酒店式服务公寓。每栋房子各具特色与生活情趣,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陡峭的山谷里,与环境融为一体。“手提箱”屋后,有蜿蜒小道通向后山,可穿行在树木笼罩的山坡上。三号别墅——“看与被看”,室内室外相通,在主人和邻居、客人之间的“看与被看”的互动往来中享受浓厚的乡村人情。“竹屋”里纤纤细竹隔出的“茶室”,六面皆竹,透过竹缝还可见长城的烽火台,形成一种足不出户就可与景交流的意境。

四、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商业广场的后现代景观设计实际应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空间的主体,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或简洁、或前卫,宗旨是能使消费者清楚地感觉到他的存在,并能对其内部产生兴趣,有前去消费的欲望。广场设计是最关键的“主题”,配合这个商业的营销理念和整体规划理念。比如绿色低碳、科技人文、责任感等,为体现社会责任可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凸显环保低碳理念,在驻足景点处,可增设一些节约减排的宣传看板等。如长沙友阿奥特莱斯商业广场,定位为世界名牌折扣店,集休闲与购物为一体,选址在离闹市有点远的地区。多数来买名品的消费者都是有时间、有车一族,愿意开车去不塞车的地方休闲购物,觉得很合算,市区外的视野开阔,门楼与入口设计很适合高大的造型,这点把握得很好,既迎合了这一阶层消费者的心态,也符合了地理环境。

2、商业街的后现代景观设计实际应用

商业街的建筑外立面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外观立面造型设计可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整体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外观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包括建筑的开窗与实墙面的设计,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跟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感受到的范围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上的设计重点是细部和材料的运用,包括台阶、踏步、扶手、栏杆、灯具、挂画等的材质与色彩等,只有把这三个层次处理好,才能使商业街具有“人情味”。商业街中间的布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的主要元素,如长沙黄兴路步行街景,街景雕塑为集中展现各种街头艺术形态,如卖油翁、修鞋匠、补锅、小孩踢毽子、掏耳、臭干子摊等独特的街区小品与园林造景相映成趣,辅以梦幻造型的灯光,组合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商业环境。步行街建筑线形空间的活动焦点,是步行街游人的共享空间,中庭廊道顶部由玻璃覆盖,透过玻璃顶可直接采纳天光,且室内步行街二楼三楼形成回廊,人们可凭栏俯视街景的精彩纷呈。

3、创意产业园的后现代景观设计实际应用

在后工业高度发达的今日,人类社会呈现出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趋势。同时,艺术和文化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也越来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类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改变和可能,作为其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应运而生,并发展快速。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形成的原动力及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这六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当条件成熟时可能发生模式转换和混合。

后现代的创意产业园的区域规划与设计,要从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方面进行考虑。从而创造出了朴实、布满人文艺术气质的氛围感受。同时,每一处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后现代主义景观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们精神层面,它的存在满足了人们趣味、个性的精神需求。体现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贯注以人为本精神的后现代景观设计,是以场所的符号意义和情感体验为核心思想。后现代主义在审美意向的传达上有着新的追求,首先,为了对抗理性的束缚,后现代审美倾向于原始的、非理性的内在冲动的观感对于现性生活经验的冲击作用。其次,后现代审美是反释义的,引导个性审美体验活动。最后,后现代美学被强调为一种回归视觉的美学观,回归到了一种感性的审美意识中,使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化、感性化,后现代景观设计承载着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加速发展,人口和经济活动日益向城市集聚,这对城市小区景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小区景观设计需要创新。同时社会的发展和创新的需要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去研究探索。就得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后现代化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与人居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1 项目背景

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我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基地由航天科技研发中心、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航天科普基地三大功能区组成。其发展目标是建成研发、产业、科普相结合的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形成以卫星应用、航天技术及应用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以闵行区为核心、辐射长三角的航天产业空间布局和军民互动、产学研结合的航天产业创新体系。项目位于浦江镇中部的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内,东至万方路,西至召楼路,南至沈庄塘,北至江月路。总用地面积为46,46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是80,610.95平方米,容积率为1.35,绿地率为25.4%。

2 建筑解读

园区建筑风格为现代设计风格,外立面以挺拔直线造型为主,现代、简洁、大气。景观设计将其延续建筑特色,并对其进行提炼、吸取其精华元素符号,融入到景观设计构图及小品造型之中,与建筑相互融合,相互呼应。

3 场地分析

园区地块规则方正,骨架清晰。主办公楼位于东北方位,是园区最高建筑,其他厂房建筑呈对称组团式布局。主入口位于东边主干道(万方路)上,次入口位于北面街坊路上(共两个),其中一个货车进出口,另一个作为备用出口;园区四周被市政绿地所包围,西边和南边紧临河道。整个园区划分为几大功能区:(1)入口形象展示区(2)中心花园(3)组团花园(4)厂房周边绿地。

4 设计构思

4.1 总体构思

结合园区建筑布局特点,通过对航天卫星应用产业的理解,景观设计将延续建筑设计风格,使景观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建筑与景观的对话、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对话。真正打造出一个具有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开放合作的交流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4.2 建设原则

4.2.1“三提高”原则

(1)提高园区绿地景观的档次和品质。(2)提高园区绿地使用功能(3)提高园区绿地的综合效益。

4.2.2“三满意”原则

(1)政府 :打造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形象示范点。(2)企业:发挥企业作用和展现企业形象的交流合作平台。(3)员工:创造一个可以释放工作压力,满足休闲交流活动的开放共享、绿意盎然、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

5 景观营造

5.1 主入口形象展示区

位于园区东边,主入口西侧,绿地呈长方形布局。占地约2300平方米,南北长44.5米,东西宽51.7米。这里不仅是职工上下班的密集地,也是外来客人进入园区的第一印象场所,是形象展示的窗口。企业希望打造一个现代、简约、时尚的形象展示空间,以满足职工休憩及进行企业文化交流的需求并能展示企业形象。因此以开阔通透的大草坪结合现代水景为主调,通过园路组织划分为三个主要景点:入口服务区、东面开阔的大草坪休闲活动区,西面的迎宾水景区。

入口服务区在满通管理功能基础上,通过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利用两侧的高大的入口铭牌墙和中间的特色岗亭,形成现代大气的园区入口。铭牌墙设计采用与建筑同样材料和色彩,以呼应建筑设计风格。同时在铭牌墙后设置升旗台和自动伸缩门。

其中大草坪休闲活动区又划分为北面的树阵广场和南部多功能大草坪。进园后,开阔的大草坪上设计一个大型主题雕塑(智慧之树),以体现企业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高科技产业的高度融合,成为园区独特的文化地标。雕塑采用不锈钢材料,里面通过LED灯设计,夜幕下将显得格外璀璨夺目。同时在雕塑右侧设计一个造型简洁的休闲廊架,以供职工或外来客人漫步之余稍作停顿,作为观景休息的好地方。此外,大草坪还可以作为园区重大节日活动开展的场地,满足多种功能活动的需要。北面的树阵广场,为等候或来访者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平台,同时也可为职工提供露天午餐的好场所,有利于员工之间交往、休闲。广场上高大挺拔的美国红枫,在秋天里变成满树红叶,成为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办公楼入口前迎宾水景区,主要利用特色镜面水台,结合灯光和喷泉设计,营造出现代时尚的迎宾大道效果。夜幕下的喷泉灯光交相辉映,炫丽多彩;入口大门前的水帘采用数字水帘技术,用水作为基本元素,在电脑精确操控下,流动的水墙可显示出多种图案和文字信息,以艺术形式完美的展现科技魅力。数字水幕主要有以下功能:(1)跑动功能:水幕随音乐跳动,跑动有几十种变化。(2)图文功能:能打出logo标准图案、文字。 (3)音控功能: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根据音乐节奏表演丰富的效果。(4)互动功能:可人机互动。气势磅礴的水帘设计,大大提升园区的景观品质和档次,体现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特色。

5.2 中心花园

位于2#、3#、4#厂房西侧,长约113米,宽约18.7米,面积约为2113平方米,是整个园区中心带状绿地。设计上延续整体设计特色,通过简洁构图布局,打造一条可供休闲交流的林荫轴线。在绿化配置上进行精心配置:中央大草坪上种植两行高大挺拔的银杏树界定了空间的效果,搭配两旁的春花植物和香花植物的运用,既丰富植物季相变化的同时又能体现园区蒸蒸日上的发展动力。每到春季,两旁樱花盛开,浪漫迷人,形成一道春天的美景;到了秋季,金黄色的银杏、飘香的桂花,走到此处会深深被此刻美景所吸引,忘s工作辛劳。银杏树旁设计林荫休闲木平台及坐凳,为职工工作之余提供休息平台以缓解工作疲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中心花园的中部广场,设计一个抽象航天文化雕塑,使员工在休息的同时,可以感受到科技文化的力量,激励自己,陶冶情操。

5.3 组团花园

整个园区的组团花园一共有5个,分别位于各个生产厂房之间。组团花园的良好的绿化设计对净化空气、消声减噪、调节神经和清洁工作环境,均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厂房建筑间绿地狭长,设计上采用规则色块结合小型花灌木的植物造景方式,景观步道蜿蜒穿插其中,开开合合、有收有放。5个小花园通过五种特色植物形成各自特色,有观花、观叶、闻香等功能,满足多种人体感官需求。其中包括2#、3#、4#厂房之间的玉兰园(寓意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桂花园(寓意默默奉献的精神);5#、6#之间的红枫园(寓意不畏艰难的精神)和梅花园(寓意奋勇开拓的精神);7#、8#之间的海棠园(寓意内敛低调)。各个花园随着季节变换,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大大的丰富园区的特色。使园区景观不会过于单调乏味并具有良好的识别性。各个花园内部园路均采用环保透水砖,颜色以深灰色为主调。透水砖有利于地面排水,体现新型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要求

5.4 厂房周边绿化

由于园区围墙内绿地普遍比较窄小,针对不同位置分别采用不同种植方式。北面靠街坊路的围墙内绿地采用堆坡造景方式,乔灌草相结合,营造“五重”绿化效果;西南角绿地里有两个变电站,变电站北面开阔绿地根据园区功能需要,设置一个篮球场。可供园区职工开展体育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增近彼此间了解与合作。西边及南边围墙内绿地呈狭长带状,种植上均采用规则色块点缀小灌木方式。园区车行干道两边以常绿乔木为行道树,周边搭配带状规则色块,间植花灌木,形成规整而富有韵律的植物效果。东边以地面停车场为主,绿化与围墙间绿地非常窄小,因此采取见缝插绿方式。

6 专项设计

6.1 照明设计

成功的夜景照明设计是体现园区特色和品质的关键所在。园区照明设计主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功能优先:满通照明、指引方向、保证夜间安全。(2)以人为本:强调照明的综合效果,促进人与园区沟通,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效果(3)绿色节能:减少光干扰与光污染;确定合理照明强度;主次分明,分时分段控制。

6.2 铺装设计

根据园区的景观设计风格,分^选用铺装材料,体现生态、环保、节材的设计理念。主干道考虑到日常货车进出以及日后维护管理,采用沥青路面;入口形象展示区为了体现园区的档次和品质,地面主要运用花岗岩石材。以芝麻黑、芝麻灰两种深色系为主,黄锈石为辅;各组团花园的园路铺装采用环保型透水砖。中心花园的休闲平台以防腐木作为铺装材料,体现自然、质朴的效果。东边的停车场,为了减少硬质铺装,停车地面采用了植草砖,既生态又环保。

6.3 植物设计

篇(5)

1.1关注人文关怀

当代的人文主义精神除了人的价值、人格的完整、人的尊严等传统内涵外,又注入了时代精神。尊己尊他尊人人,爱我爱你爱大家。共处于一个大的生态环境,每个人都要有共同家园的概念,树立爱护家园的意识观念。现代化的小区将建筑、道路、绿化、水体与概念、文化、美学等将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多元化的功能小区,以最大化地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居民居住在其中能产生安全、舒适、放心、和谐的感觉,以此实现人性化设计,让人获得最大程度的归属感,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1.2体现城乡格局

城镇化是21世纪以来人们一直热议的一个话题。目前,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55%,相比较改革之初不足20%的城镇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城镇化带来的格局变化也可以通过城镇的景观变化展现出来。城市一方面深化了城镇住房改革,加快了对改革开放以前修建的城镇棚户区和私房、危房的改造,同时也加快了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另一方面大面积修建绿色、低碳、环保的现代化新式小区,并根据布局进行功能化分区建设,比如修建城市的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休闲娱乐区等。这提升了城市的整体规划水平和运作效率。

1.3增添了艺术气息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升华。现如今,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兴起了艺术之风。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办公楼“大裤衩”,不规则的外形彰显了它的个性和不拘一格的风格,还有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的鸟巢、水立方,上海的东方明珠,广州的“小蛮腰”,台北的101大厦,香港的中银大楼,乌鲁木齐的国际大巴扎等。这些名片式的城市建筑都体现了现代化城市的个性,远远看着就觉得美。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领略建筑景观艺术的美,透过艺术,它们更体现了每一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和与众不同的气质。

2如何提升当代景观设计的价值

2.1彰显城市的个性特点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在长期发展变迁过程中形成的独具一格的精神品格,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是城市的灵魂和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这是专家对城市精神的解读。笔者个人认为,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是城市的血脉,比如北京尊卑有序的四合院文化、贵义贱利的皇城文化,广州勤奋务实的的岭南水乡文化,上海中西融合、兼收并蓄的多元港口文化,重庆热情似火的巴蜀文化……每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决定了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

2.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当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破坏。历史的教训要求我们必须直面严峻的现实,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用可持续发展观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要学书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比如武汉的中法生态示范城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规划建设的,其依托后官湖建设,合作共建知音新城,共建产业园,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聚合国际生态、环保、节能技术,促进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并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一体,打造生态之城、文化之城、产业之城。这个生态示范城为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提供了样板,同时也为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提供了国际上多元化的先进设计理念。

2.3提升人文内涵,培养高素质人才

见过美丽的大海边在每次五一、十一过后布满了垃圾吗?听过某某历史文化旅游区文物建筑上写着到此一游的新闻吗?这反映着当下国人文化素质低下的问题。这类事件目前层出不穷,再美丽的风景、景观,再古老的历史遗迹,也经不住人为的污染和破坏。“科教兴国”是国家很早提出来的国策,意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提升了国人的文化素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人们才会有更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珍爱我们家园的一草一木,才能学习到国际更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更好地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3结束语

我们美丽家园的建设离不开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协调处理好人与生态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对景观设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一定要时刻跟紧时代的步伐,由理论到实践,不断地借鉴、学习、创新,这样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加广阔!

作者:刘乔西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P901文献标识码:A

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在对一个场地进行景观设计的最初,要先通过对该场地自身的条件以及人文条件进行完整并客观的分析,一般可以发现场地的主要景观特征和次要景观特征两个方面:主要景观特征指自然、人文景观的格局以及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如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环境色彩、装饰工艺和生活方式等,根据这些限制性的条件进行可行的规划设计,要让建筑物和活动场地跟自然要素进行相互的补充和适应;次要景观特征指的是相对次要的自然、人文景观特征,对它们进行改变,可能会造成某些景观特征消亡,但是不会对其根本的景观特征造成影响,甚至在变化中,这些次要景观特征可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景观的特征是要在城市综合体自身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归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城市综合体内、外相关联

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景观应该联系城市综合体的内外功能以及设计风格。在空间组织上,延伸商业街界面形态及节奏,具有公共性,需要既有街道动态与延续的感觉,又能够为人们提供驻足与停留的具有舒适性的景观空间,还要呈现立体化的表现形式,与城市综合体建筑相互协调。

(2)可以促进和提升空间的交通转换

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发挥了一定“缓冲”的作用,是与城市交接的缓冲空间。舒适、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体景观空间应具备合理的流线设计,满足顾客购物流、后勤服务车流的基础上,应避免人流、车流的交叉干扰。一般的城市综合体景观空间均呈线状,促进提高空间可达性。因城市综合体本身的商业设施务对象较多,因此实现人流、车流的可达性和舒适性是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景观设计的关键。

(3)促进和催化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功能

商业功能是城市综合体中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景观是被当做城市综合体面向城市和人群的直接成果,应该满足城市综合体生活化、多样化的商业活动需求。在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景观设计中,要做到吸引人的视线,激发人进入综合体内部并进行消费的欲望。

(4)可以完善城市综合体自身的复合化功能

首先,多样化的空间能够激发使用者进行一些更有创造性和随机性的社会活动,使使用者能够参与不同形式的交往活动,进而强化空间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活力;其次,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在景观层次方面也具有多样性,在有限空间内,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景观的最大化,要充分利用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的空间层次,引入水体、绿化和阳光来实现更好的立体化景观效果,可以将城市综合体的建筑外立面等部位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创造怡人的环境景观。

(5)具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景观必须具备人性化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打造人性化的景观环境以及良好的城市景观作为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点。人性化设计包含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中文化因素的体现以及无障碍设计;强调其细节的设计,可以为公共空间增添无限生命力。重视空间形态和环境与人的活动心理模式的相似度是提高空间生命力的关键,利用良好的围合界面以及环境设施,促进使用者对空间形成领域感,进一步加强使用者对空间的认知和记忆,同时对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的主要职能进行定位,确定其空间形态。

(6)形成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空间的纽带

在空间组织上,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景观吸收城市商业街界面的形态及节奏;在功能组合上,将购物、娱乐、餐饮等融为一体,将原本和购买并无直接关系的活动与购买活动交织并布置,从而创造更多购买机遇。因此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过渡空间景观应该成为联系城市综合体内部各商业业态的"空间纽带",能够联系并协调各商业业态关系。

3、案例研究—深圳天安“云谷”项目景观规划设计

天安“云谷”构建是及工作、研发、商业、生活、文化、教育、医疗等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它有别于之前的功能较单一的商业综合体,例如深圳万象城、大连万达,这类商业综合体一般采用内向封闭的建筑形态,仅在出入口处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衔接,因此,景观功能也只需满足相对单一的空间环境,起到线通的作用。然而,云谷“云构想”运用于空间构成和服务体系等各个领域。整个产业园的低层部都是连成一片的共享的云空间,云空间是向各个维度开放的共享空间,但不是单纯的开场,而是尺度自由,步移景异的开场空间;在云端工作,从工作空间下降到云空间,散布、与人交流、参观研发结果、午餐、健身,不重复建设。连接云空间的main street,拥有内部和表皮双重动线,表皮构成绿色中央景观休闲平台,内部构成连续动态的圈层空间,确保天安“云谷”所有的终端最大限度的参与天安“云谷”云计划。

4、小结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未来规划的趋势,如何将各个功能区块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高通达性、高密度性、集约性、功能复合性、整体统一性的城市综合体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城市复合体景观的设计进行研究,通过案例深圳天安“云谷”项目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综合体空间景观设计策略,尝试解决目前功能复合性空间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综合体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盖尔著(丹麦)著.LIFE BETWEEN BUILDINGS .何人可译,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国外城市设计丛书)

[2]孙志刚.城市功能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篇(7)

树燕郊南城卓越地标

目前燕郊南城具有大地块开发的空间,正好符合燕郊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政府对南城已经进行了高起点、高标准的整体城市规划,以“主动融入北京,全面对接北京,同京一体,借京发展”的思路,对接CBD中央商务区和通州国际新城,打造北京东部的CLD中央生活区。占地3000亩的燕郊天洋城4代则更是位处燕郊南城核心地段,在燕郊南城的规划版图里占有很大一块“份额”。一座具有国际级水准的新城——“天洋城4代”,就是燕郊南城完美构图中的点睛之笔、地标之作。

燕郊南城聚集了天洋城4代、河北现代服务产业园、港中旅海泉湾、物美集团物流园等超大项目。其中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河北现代服务产业园项目,将建设软件研发企业中心、文化创意等11个子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港中旅海泉湾项目,将建设成为具有温泉度假、高尚住宅等元素在内的高端休闲度假和住宅示范区;总投资36亿元的物美集团物流园项目,主要建设综合办公楼、国际果蔬科技贸易中心、国际景观示范区及其他相关辅助设施。这些超大型项目正在共同打造未来京东CLD(中央居住区)。由此可见,在燕郊南城发展的过程中,燕郊天洋城4代已经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在燕郊天洋城4代总体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由美国蓝克马设计公司设计的“中心主题娱乐岛”。它包含太空之窗、森林世界、水上世界、商务酒店、餐饮娱乐、展览展示中心、大型娱乐设施等多功能的大型综合娱乐场。它不仅服务于天洋城4代,对整个燕郊,乃至京东的整体城市面貌转型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疑将是燕郊南城的卓越地标。

构建区域腾飞起点

燕郊天洋城4代,在2011年就被列入促进燕郊高新区转型的重点工程之一,是“京东新城”核心区中国首席第4代城市综合体,它的落户对燕郊南城开发及燕郊房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首席第4代城市综合体,燕郊天洋城4代已经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社区规划,更是城市、区域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和区域发展新的制高点。

中国第4代城市综合体融入了旅游度假的概念,它不仅是商业中心,更是市民的休闲目的地,具有城市运营的高度。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天洋城4代项目整体划分为三大产品功能区,中心为500亩的主题娱乐岛,北区为高档住宅,南区为商业街及特色创意产品。包括两个娱乐穹顶、太空之窗、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商业广场、高档住宅、MINI别墅、创意SOHO、特色商街,整体规划舒展开放,富有鲜明的现代气息。

建优质生活社区

篇(8)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识码:A

龙口市(原黄县)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是一座新兴的沿海开发港口城市,东临烟台,南接青岛,西与滩坊毗邻,东北与天津、大连、秦皇岛、北戴河等名城以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环渤海经济区中最具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龙口市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滨海平原,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境内年平均气温11.7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犹如镶嵌在渤海湾之滨的一颗明珠。

近年来,龙口市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开发,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度假休闲等多元旅游产品,正在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海滨旅游城市。

龙口市滨海旅游度假区位于胶东半岛北部,北临渤海,南距龙口市区7公里,西邻龙口东海产业园和港栾村,东连蓬莱市西城临港工业园。

一、道路绿化设计的主要任务

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会发现不同的城市生活、生产活动中起作用不同,而又因为城市道路的结构组织与交通运输错综复杂,根据道路在城市活动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将城市道路绿化带绿化作为此次设计的重点,按照“生态绿色”原则,改变现有单一模式,着力打造海景路为紫薇一条路、福苑路为碧桃一条路、锦园路为雪松一条路、福海路为石榴一条路,形成乔、灌、草、藤相互配合,造型、色彩、层次相互协调的道路绿化景观。

二、道路绿化设计的作用

(一)、公路绿化对道路行车安全的作用

1、视线诱导功能

公路绿化是司机和游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以优美、舒适的享受,而且可以提示高速公路路线线形的变化,使行驶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能更安全。

2、防眩光功能

在夜间,对向行驶的车辆之间会因车前灯光造成眩目,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但是在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内栽植一定高度和冠幅的花、灌木,能够有效地起到防眩遮光的作用,保障行车安全。

3、缓冲功能

公路两侧栽植较密的乔、灌木,可以缓和驶离车道汽车的冲击,将事故限制在较小规模,可以减轻事故的危害,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4、遮蔽功能

用于遮蔽不利于行车的不协调的构造物,从而改善公路景观,提高行车安全。遮蔽的对象一般有墓地、垃圾焚烧场、公路外刺眼的建筑物、广告、构造物等。

(二)、公路绿化对行人的作用

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打造融生态、景观、经济于一体可行、可游、可赏的景观大道。

三、选择植物配置作为道路设计的切入点

(一)、植物配置的主要结构

良好的布局是形成优美景观的前提,绿化种植的形式是塑造景观的关键。绿化种植的形式采用规则和自由相结合,变化有秩序、有虚有实、有高有低、有疏有密、有进有退、有浓有淡、有树有花、有草有木、有曲有直…… ,体现出优美的节奏与韵律感,不仅可协调动态交通,而且丰富空间变化,增添美的感染力。

第一层:杨树、水杉、玉兰黄山栾树、榉树、国槐等

第二层:白兰、梅花,金银木、二乔玉兰等

第三层:垂丝海棠、碧桃、红枫、紫叶李等

第四层:紫微、龙爪槐、海滨木槿等

第五层:红叶石楠、金叶女贞、丰花月季、小叶黄杨、瓜子黄杨、铺地柏等

第六层:红花酢浆草、葱兰、鸢尾等

(二)、植物配置的季相特点

绿化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绿色”,使常绿乔灌木始终贯穿所有道路,乔、灌、草相结合,层次丰富,疏密有秩,根据人的心理需求,着重突出春花,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不同季节植物的变化。比如:水杉春夏之季,嫩绿挺拔的水杉是浪尖,浓荫摇曳的杜英波谷,是绿色的大浪。到了秋冬季节,水杉落叶,连续林冠线落到了林下的大灌木如八角金盘、撒金桃叶珊瑚之上,它们成了波谷,而常绿的杜英、金合欢成了这个季节的波峰,是水瘦山寒时的小浪。所以,自然植物是自然生长的,只要稍加匠心组织,便会形成这条独特的波浪风景线,它是源于自然,又变化于自然之中的,给人以流畅乃至流动的感受。

四、草图和创意体会

(一)、设计前的准备

在做道路绿化设计前,我没有接触过道路景观设计,我意味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在设计前期,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然后进行梳理研究。通过认真的研习国内外的一些优秀道路景观设计的案例,使我对将要做的道路的景观设计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尽管只是肤浅的学习,但是,仍然对我十分有帮助。

(二)、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纠正了我的一些错误的设计理念。

首先,道路景观的设计形式过于简单,缺乏特色,创新与活力,设计缺乏整体性,风格不统一,思想模糊不清,景观比较凌乱反应不出时代气息。

其次,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道、架空路线的矛盾。

第三,配置上面只考虑一时的景观作用,而对季节性的景观变化和昼夜变化因素考虑不周。

第四,单纯的注重植物,道路附属设计不够健全

第五,盲目选用外来树种,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

五、总结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进行合理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文历史情况来建设融合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拓展和深化城市道路景观的外延和内涵,最终实现道路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营造出一个符合生态良性循环、空间布局合理、景观和谐的城市环境系统,这不仅是道路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现代人们审美的多重期望与要求。

参考文献

[1] [日]土木学会编.章俊华,陆伟,雷芸译.道路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

[2] CJJ/T 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3]黄光宇,陈勇,1999,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Vol.12(6): 28~30。 [4]刘滨谊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

篇(9)

图1 海淀再生能源发电厂鸟瞰

引言

建筑方案的主题,是景观设计理念的来源。北京海淀再生能源发电厂(以下简称:海淀项目)建筑方案的设计主题是“炼・岩”和“山・石”(见图1),山体的绵延起伏带给建筑设计方案创作的灵感,页岩的构成形式使建筑体态刚健、充满韵律,赋予了建筑更完整的生命。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是紧密的、完整的、和谐的整体。室外环境的设计,也是塑造与建筑环境协调的景观设计。本文结合项目工程设计实践,对海淀项目景观设计予以总结,旨在提出再生能源厂环境景观设计的要点,供同业者参考。

一、场地概况

海淀项目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西六环外侧山区丘陵地段,远离市区。厂区东侧是西六环路和郊区西北环线铁路线,其他三侧为山体绿化隔离带。厂区地坪比六环路高约30米。场地标高在100m~150m,高差较大。

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25公顷,其中绿地面积约6.5万m2。厂区为新征地,建、构筑物三十余项,由主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厂前办公部分组成,包括焚烧中心区、行政生活区、厨余垃圾厌氧处理区、污水处理区、炉渣暂存区以及垃圾预处理发展场地等。

该场地地处山前地带,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在场地处理方面,根据山区坡地高差情况和边界情况,结合使用功能,将场地处理为5块相对平坦的用地。

二、景观设计原则

(1)与场地竖向及功能布置密切结合的原则:充分理解园区建筑布置、交通组织、竖向设计、总平面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室外综合管线等。

(2)整体化总体设计概念:西山风光带的整体化塑造;布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土地。做到引领区域发展,体现环保精神;打造生态园区,塑造企业文化。

(3)生态化设计原则:绿色环境的创造及维护为根本,生态的功能应是本次设计的最基本出发点;采用全方位的生态节能技术,从场地布局、新能源与新系统应用、室内环境控制、节水与水处理、材料、产品选择和利用、能源利用策略、再循环计划的角度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4)结合社会功能的原则:该园区具有环保教育基地的社会功能,景观设计应营造典雅大方、安全便捷、尺度宜人并别具特色的场所空间与可持续发展的园区环境。鼓励身心健康的工作方式和参观教育模式。

三、景观设计思路

1.现状环境条件

海淀项目深入山区丘陵绿化隔离带,厂内交通运输组织采用人、物分流的方式,所有物料运输均集中在工房的南面,生活垃圾直接沿高架桥进入垃圾卸料平台。焚烧中心区是本厂垃圾焚烧发电的主生产部分,位于厂区中心最大的一块平地上,其中焚烧发电工房是本园区中的核心建筑。行政生活区该部分位于焚烧工房北侧,场地位于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坡上,与生产区拉开一定距离,与主厂房有厂区道路和排洪沟相隔,也便于形成厂前区绿化空间。焚烧发电工房参观流线入口处布在建筑南面。

2.景观设计概念

景观设计应尊重焚烧发电工房的“炼・岩”造型方案。“炼・岩”造型设计灵感的双重来源:山与石,山体的绵延起伏和充满韵律的页岩构成形式,结合西端高耸挺拔的烟囱,形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建筑色彩灵感来源:“缘于绿”,作为环保建筑,设计尊重山水大环境,还绿与林,建筑色彩结合中国民居的色彩典范,青山、绿水、白墙在质朴中透着清灵,不做过多材料色彩的结合。同时,而建筑整体布局根据功能、规模、地形灵活布置;“隐于山”,大象无形,从无形到有形,化有形于无形,营造意境,是该设计追求的审美境界。

3.基本思路

(1)规划结构形式:

景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绿色、科技、人文”的时代特点,体现沉稳、庄重、美观的特色。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和特点,结合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总平面布置和参观流线,确定了以“一环”、“一心”为主的规划结构形式。“一环”就是以围绕焚烧发电工房为环,园区步行铺地系统,配套设施等均沿环线布置,使南北形成统一整体。“一心”就是以北段人流主入口开始,延伸至焚烧发电工房与综合楼之间的景观设计为中心。

(2)按绿化景观环境系统进行总体设计:

整个园区的景观系统按照“公共景观-建筑周边绿地-屋顶绿化”立体景观设置。公共景观根据人流集散的特点,主、次景观节点分别设计,本项目主要景观面向城市一侧,由主要人流口可直接进入,同时作为整个园区的入口绿化广场,庭院中通过景观小品结合、乔木绿化的设置,结合车道、人行步道系统,延续到行政生活区与焚烧中心区之间的场地,成为整个园区的的景观休息核心。同时与垃圾焚烧工房参观人流主入口的中心景观节点相呼应,互为对应,其余根据需要在参观流线上设一个或多个次景观节点。

(3)重视局部景观及其细部

焚烧发电工房与综合楼之间及出入口附近是设计的重点局部,应做好“点、线、面”多层次绿化,通过微地形的处理,营造出园区的绿色生态环境。与景观相呼应,夜景装饰灯光也是重要的细部,如庭园灯、草坪灯、地埋灯、光纤、水下灯等。

四、石材在景观中的创意表达

海淀项目方案立意的特殊性,使得“山・石”有着特殊的意义。各种不同的元素有着不同的质感、颜色和含义。石材是表达建筑创意的经典材料。以硬质铺装为主体的广场,在铺装的形式上,可采用整体衬托局部的手法,如大面积的花岗岩块石为底,局部镶嵌石条,形成对比。

充分利用石材本身的纹理和天然色彩,为建筑艺术形象和环境的创造提供多种可能。而不加修饰的,以本体形式存在的石材,更是具有可贵的原生态气质。每当这种石材运用于建筑与景观创意的各个场景中,石头所特有的雄浑和粗犷的气质与建筑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奇思妙想。我国传统园林中利用石头做成了姿态各异,“瘦、透、漏、皱”的假山,它们或峻峭凌厉,或亲切圆润,或浑厚沉着,或奇巧精妙,将我国园林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1〕。海淀项目中石材在景观中的创意表达必将成为提升主题的重要的手法和工具,具有特殊意义。

五、结 语

再生能源发电厂区景观设计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土方,节省投资,结合场地绿化,将使厂区建筑群成为绿色环抱之中的一座“景观之城”,并有机地协调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将成为具有特色的、北京重要的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篇(10)

1项目区概况

冷城村坐落在国家级风景区太姥山东麓妙帽峰下,距福鼎市秦屿镇西北方约8km,沙吕线旁。冷城村南、西、北3面为山,成怀抱之势,东面为东海,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西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南距福州200km,北接温州100km,距福宁高速公路太姥山互通口6km,离已投入使用的温福铁路太姥山火车站5km,交通十分便捷。项目基地总体规划面积约为166.7hm2。冷城村现有经济的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由于近年来太姥山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三产业以配套太姥山旅游产业成为了秦屿镇经济寻找新增长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冷城村不仅拥有绝佳的农业生产环境和自然景观,还保留着唐代的灵峰古寺、宋代朱熹讲学的石湖书院,以及明代的抗倭古城墙遗址等著名的人文景观。笔者依据镇政府发展规划,利用冷城村当地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依托优势,对冷城村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划。除此之外,项目地由村政府负责协调,对田地与居民地进行整改,使冷城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的乡村旅游经济转变;使农村大量的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实现当地环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设计原则

2.1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区的规划建设都应建立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保持自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按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理念,选择优良物种,合理使用土地,科学安排生产,适量施用农药、化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把生态循环与经济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维护旅游区的生态平衡[3]。

2.2体现生态理念原则

观光农业生态园重点在于体现生态理念,传达生态思想。在冷城农业生态园的规划中,生态的内涵从4个方面得以体现。

2.2.1自然式设计自然式设计是相对于人工化设计而提出的理念,通过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格局为出发点进行利用与保护,避免掺杂过多的人工化元素。在设计中,利用植物群落的布局以及地形与水体的处理,表现出自然的形式。对原有的自然环境所表现出的景观片段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取舍,突出生态美学。

2.2.2乡土化设计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尊重当地的立地条件以及环境中的植被种类和自然史,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创造适合当地的景观特色,创造出保护生态最为有利的景观模式。

2.2.3保护性设计通过对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生态学规律以及最新科研成果,使设计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同时维持并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在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通过分析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与价值的大小,进行分类与评价,按照价值等级体系,再进行土地利用模式的划分,实现生态保护作用[4]。

2.2.4恢复性设计许多农林类用地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而成为污染严重的废弃地。在规划过程中,应用生态学原理与科技手段,修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利用创造园林空间,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重新恢复平衡[5]。

2.3生产结合观光原则

经济生产是园区最基本的功能,而在满足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观光项目,是挖掘农业生产副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规范的农业生产布局,利用农业生产所独有的景观效果,鼓励游客参与,结合道路的开辟和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使游客获取生态性与农业性的审美,增强旅游活动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倡导休闲观光农业的理念[6]。

2.4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规划必需体现科普教育的原则,以便游客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应充分体现园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修复生境的功能,普及生态文化。使得冷城村旅游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传递生态知识。

3总体规划

设计总体上把握了冷城村当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与土地利用情况,在不破坏现在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布局,目的在于实现生态农业景观化[7]。并结合当地环境本身的优势———深厚的人文气息底韵,意在实现现代生态农业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

3.1功能分区

规划了6大功能区:迎宾服务区、历史文化区、生态农业区、文化教育区、娱乐休闲区、观景休息区。

3.2景观规划

3.2.1交通组织规划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农业区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农业生态观光园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12~16m,用于汽车通行和游人集散;次干道宽为8~10m,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5~2m。规划道路以道路分割区域主题为出发点,以道路为边界,道路内部所筐定的区域进行农业规划,实现各个生态模式的并存。

3.2.2植物景观配置植物配置原则为力求接近自然,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配置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充分展示四季植物的不同景观,形成植物品种多样、层次丰富、季相特征鲜明的绿化景观效果[8]。①根据植物生态位进行搭配:根据植物的习性进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立体种植,以及从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水平配置,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系列景观。②从季相上进行合理搭配:每一个季节都有几个品种的观赏植物形成整个园区的主格调,成为吸引人气的观赏亮点。③根据园林美学进行搭配:依据植物的高矮、色彩、香味进行配置,同时合理配置落叶和常绿植物,远景和近景,个别突出和整体协调,给人们的感官以最佳的感受。④植物品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充分利用苗圃原有长势较好的苗木及宅旁树木,以原有红豆杉、白茶等为基调树种。#p#分页标题#e#

3.2.3建筑景观配置根据整体规划,分期开发原则,生态园的建筑将按经营目标进行全面规划,然后按实际需要逐步配套,既使全园建筑布局合理、格调一致,避免重复劳动,又减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修养护费用。建筑景观配置原则为:①建筑物格调应与生态园主格调协调一致,即以生态建筑为建筑物设计和建造标准。②在建筑风格上形成生态园自己的特色。③生态园的亭、廊和其他配套设施,可用简单、生态的框架,配上各种藤本植物,形成外观、色彩多样的各种生态建筑。

3.3冷城村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目标

上一篇: 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下一篇: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