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的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26 14:38: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篇(1)

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物流效率的重要策略。其通过运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来集成、处理、分析物流数据,以减少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但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且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本文就当前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1.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

1.1物流信息化建设意义

首先,物流信息化建设为现代物流的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奠定了技术基础,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特征。

其次,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现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理念。现代物流核心理念即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加强企业销售、生产、运输、供应等部门内部或外部利益合作伙伴、供给链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整合资源、信息来实现各物资流通活动的经济性与目的性的最优。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整个物流网络汇集了企业的每一物流点。企业可根据每一物流节点上属性、区域以及服务对象的不同选择性地集成不同的物资,并准时输送至目标节点,从而实现配送与集成过程中的最大经济效益。

第三,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构建企业物流平台的基础。物流信息平台是指在物流信息系统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实现平台内部物流信息数据的收集、整合、处理、分析以及共享,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pos系统、条形码、GPS系统、EDI系统等应用技术,为企业物流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1.2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物流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虽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突破,但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2.1物流标准化平台建设落后

我国诸多企业物流标准化平台建设落后。所谓物流标准化平台,即要求充分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流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前提。但由于国内企业缺乏相应的建设物流标准信息平台的技术与标准,阻碍了平台的发展。例如,我国部分大型企业采取的仍是相对传统、落后的包括EDI数据交换工具在内的信息管理技术。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物流标准化信息平台,还需先解决平台建设相关技术问题。

1.2.2物流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实施能力不足

物流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实施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缺乏发展战略。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建设过程,但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难以提出具有长期性、远瞻性的战略发展规划。这不仅减缓了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还导致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技术投入上出现缺口,物流信息化科技发展后劲不足;(2)缺乏物流信息化的统一标准。统一标准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流程缺乏信息化统一标准,难以形成成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从而使得物流信息化中的每一个环节之间很难系统地、有效地衔接与协调,同时也不利于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

1.2.3物流信息化使用率与层次落后

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运用率和层次较低。根据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只有百分之三十九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大概百分之六十九的企业还处于物流基础信息化阶段,只有不到百分之四点七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化供应链的运用模式。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我国物流信息化使用率与层次的落后。且在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是物流自动化技术的落后。高水平的物流自动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与基本走向。根据国外经验,真正意义上的物流自动化不仅仅是装备多样化的物流机械设备,还要将这些机械设备与大规模的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来发挥物流自动化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协同作用。然而,与国外的自动化水平相比较,我国物流自动化水平、层次较低。例如,在点货、包装、搬运、分拣以及数据处理等作业环节中仍以手工操作方式为主导。而这也导致物流信息化使用率与层次偏低。

1.2.4物流信息化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缺乏

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为珍贵、稀缺的资源。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发展还远远滞后于高速发展的物流信息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二方面:(1)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队伍整体缺乏研究创新思维意识,不具备行业发展的长远眼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管理与服务人才以及物流、企业管理、经济贸易、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大多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由缺乏对物流信息化建设普遍认识的物流人员和计算机人员协作完成,不利于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2)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目前,企业还不够注重对物流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育,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导致创新型技术、设备和方法因得不到有效操作而使得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大打折扣。

2.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2.1加大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

企业应当加大对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引入和运用。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各种高性能、高水平的物流信息化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逐步应用于实践。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开发为物流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契机,大大提高了物流信息标准化平台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提升了物资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加速对先进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能与工作效率。

2.2加快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企业应当加快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首先,企业应当加速互联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今后物流信息建设的主流,其实现了行业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信息便捷、快速地共享与交流,能够将分布于不同地域的物流信息相衔接,并通过平台来对物资加以调控。其次,企业应当加速协同间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协同间的物流信息化平台是一项不容小觑的系统性工程,也是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关键。它具备系统接口、交易处理、数据抽取、信息、用户权限以及信息咨讯等功能,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提高物流效率。

2.3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信息化长远规划

企业应当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以及物流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一方面,制定物流信息化长远规划十分必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建设需要企业内外部各参与方的相互配合、沟通,因而若缺乏切实可行的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与方案,则很可能导致各参与方各自为政,从而减缓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规划的制定要求企业具备长远的行业眼光,制定出符合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发展规划。这方面可适当借鉴国外相关经验。

2.4建立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

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队伍来推动,以满足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因而,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兴建,建立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首先,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积极引进国外高素质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对于处于初期发展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而言,国外的技术水平与人才优势更为明显,人才的技术经验更为丰富。其次,应当注重对国内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强大后方,应当积极响应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加强大学物流信息化教育,为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奠定理论基础,输送优秀人才。

3.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企业加强物流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当前物流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信息化使用率较低、层次落后,人才匮乏,物流标准化平台建设落后,整体规划实施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而,为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循序有效地进行,企业应不断加大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加快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信息化长远规划,大力培育高素质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作者单位: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初建. 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9(10):96-97.

[2]王涛. 我国物流信息平台分析[J]. 中国商贸. 2009(19):119-120

篇(2)

物流信息化是指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分析、控制物流信息和信息流来管理和控制物流、商流和资金流,提高物流运作的自动化程度,达到合理配置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有较快发,90年代进入普及及应用阶段,到目前为止发展迅速,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很远。因此我们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美国、日本和欧盟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1)美国。美国的物流企业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发达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做法有:第一,条形码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被广泛应用,提高了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第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实现订单录入、跟踪和结算等业务的无纸化处理;第三,广泛采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以提高运输和仓储效率,降低了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其竞争力。(2)日本。第一,物流领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日本的物流领域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第二,日本政府着手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升级。日本政府为了确保综合物流信息化政策得到实施,建立了一套政策推进体制,确保地方政府、物流企业、货主都能合作实施信息化政策。日本政府推出的政策有:一是物流系统信息化:进出港口都采用EDI实现手续的无纸化;二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化:集装箱和托盘的信息化整合;三是改善其他信息技术开发惯例。第三,注重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日本实施物流标准化实现了企业间的无纸化沟通,避免了操作失误,有助于构建畅通高效的供应链。(3)欧盟。欧洲各国在物流信息技术方面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标准化,还实现了欧洲市场的标准化。欧盟各国采用了一些协调政策来推进共享化和通用化。具体做法有:第一,对物流设施和装备制定通用性标准,如车辆承载标准、安全标准、统一托盘标准等;第二,对环境和安全制定强制性标准,如综合环境责任法等;第三,承认行业协会制定的物流服务行业标准,如物流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物流用语标准等。

二、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1)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大。美国和日本的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都投入巨资,打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将EDI、条形码、GPS、GIS、无线射频技术等全面应用到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去。这样做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使物流企业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于有利位置。物流企业大都采用了面向客户的自主开发模式,不但降低成本还满足了客户需求。(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我国企业大都没有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往往以满足企业内部需要为出发点,忽视了客户服务的建设。我们必须围绕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服务为核心不断完善物流信息化建设。(3)要将物流信息化应用到物流业务中去。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有效地将信息化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去。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提高企业间信息沟通,降低信息化成本。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差距还比较大。由于企业缺少可靠的标准化物流软件,不敢大力投入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就存在自主开发起点低和周期长的问题。创造物流信息化环境,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将物流信息化应用到物流业务中去。(4)标准化建设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物流活动涉及了铁路、航空、公路等多种运输模式,服务于电子、汽车、消费品等众多行业,因此在文件格式、编码、资料接口等方面实现标准化才能消除不同企业间的沟通信息障碍。美国行业歇会在条形码、信息交换接口等方面建立比较实用的标准,物流软件也融入了格式、流程等行业标准,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信息基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对接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步伐必须首先推进统一的物流标准建设。

参考文献

篇(3)

1 株洲地区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株洲服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初、中期的迅速发展阶段;以及90年代后期出现萎缩,面临危机和挑战的阶段。芦淞服装批发大市场是株洲经营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市场,经过对芦淞服装批发市场的调研和考察笔者发现:目前,株洲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信息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是通过人工单据流转程序,来实现信息流对商品流的跟踪,通过财务库存资金账来控制进销过程,通过仓库账来核查物流过程,通过定期盘点对账来调整账目和商品的损益。由此造成物流、款流、票据流分离,财务信息滞后实际业务,往往需要通过盘点才能较准确地了解经营情况。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先进的技术广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株洲服装市场一般通过专卖店销售、商场代销、客户经销等方式销售,所以物流管理相当重要,其应根据商场、专卖店的销售、库存情况,及时进行配货、补货、退货、调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通过物流环节的信息化,不但可以降低营运、销售和物流成本,还可以帮助缩短商品循环周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以加快企业的发展。

2 株洲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2.1 认识瓶颈

通过对株洲服装市场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什么是完整的信息化的概念不清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决策的快速响应,通过集成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贯通企业的整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和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先进管理思想的顺利执行。服装产品的“鲜活”性,要求服装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实现敏捷制造和销售。消费观念的变革使人们在选择服装商品时更注重时尚化和个性化,因此服装企业必须向多品种、小批量和柔性加工的生产模式发展,些都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帮助实现智能化管理。

2.2 人才瓶颈

在株洲从事服装行业的员工,普遍文化素质偏低,物流网络和管理理念欠缺,习惯于人工操作及经验管理方式,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抵触心理。有非常多的服装生产、流通企业以及服装从业人员,但大部分企业和管理者都还不了解物流,没有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在服装行业中的作用。目前很多服装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么只是精通信息,要么就是只对业务流程有所了解,这就造成了服装企业的业务需求与信息化系统难以有效对接的矛盾。

2.3 技术瓶颈

由于生产设备与技术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给株洲服装市场物流信息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精确的预测、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销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服装产品的特殊性,应该有专门的物流设施与设备以及技术,在目前还比较缺少这些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比如,服装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服装专用运输车、服装自动化仓库以及服装产品的分拣设备与技术等。服装物流设备与专业经验方面的差距,导致了作业效率低下,产品破损率高,成本居高不下。

3 打破瓶颈的方法和途径

3.1 引进信息化管理

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建立起株洲服装企业的快速信息反馈体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企业运作风险和成本,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完整准确的生产管理数据,各业务环节也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业务统计分析完全实现自动化。

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生产流程各环节的制造信息、库存信息,减少了主、辅料库存积压和浪费,降低了安全库存指数,实现了对订单的及时跟踪,订单需求也可及时地反馈到各个环节。对订单的跟踪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完全可以根据产能估计订单的接受范围,可以细化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确立订单的准确交货日期。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辅助,服装生产加工加工企业可以严格控制制造费用,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单据流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对物料往来账款的控制能力大大提高,能够有效管理领料,保证合理的用料,减少生产流水不必要的耗料。

3.2 培养技术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迅速提高株洲服装行业的整体素质也成为当务之急。企业的决策层、服装设计师应科学及时地掌握消费心理及市场发展趋势,而且应具备收集分析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服装销售、技术、生产等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信息网络知识,同时富有创新意识,及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并注意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一方面需要国家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企业重视物流工作,在现有的人才中选择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服装物流人才。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又有服装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3 应用物流信息技术

3.3.1 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通过对株洲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竞争的需要。

3.3.2 应用快速响应(QR)。快速响应是美国纺织与服装行业发展起来的一项供应链管理策略,后来在其它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物流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QR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两个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问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B

Our country third party flows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qu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Chen Song Huang Xiaowei

(School of Software, Harbin Industrial University;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Industrial University)

Abstract: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stage, has not be able to meet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Specialized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 network decid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onstruction must b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 the core.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exist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China's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uld not meet the demand.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s weak, a serious shortage of personnel issues, address these issues befor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party logistics;information integration

当今,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化己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作为现代物流的主要形式第三方物流因其专业化、网络化的特点,正好符合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要求,因此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据麦肯锡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调查显示:物流总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美国是10%左右,中国是20%;中国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2次,商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3次,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次以上;这说明我国的物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进行铺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发展阶段。对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

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

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极为罕见。由于信息化建设层次比较低,造成信息不畅、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现代物流管理意识薄弱、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缺乏物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3、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走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信息化之路。具有代表性的是宝供物流,从1997年开始的信息化进程,它花了五年时间使信息化建设上了六个台阶。

4、企业间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落后。

二、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国有物流企业如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集团等已经认识到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的许多问题。

1、现有系统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进行全球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需要。现代物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当前单独某个企业所能及的。由于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等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形成服务效率低下,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反映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上,都是以单项应用为主,原来以运输业为主要业务的信息系统只限于运输业务,以仓储业为主要业务的信息系统也仅限于仓储,不仅数据共享存在问题,而且集成化程度低,形成不了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管理,与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要求的实现货物全过程的信息跟踪与信息反馈相差甚远。

2、信息系统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由于物流信息系统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其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都很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物流服务企业业务存在很大的迥异性,国际上找不到一套完全适应各企业的通用软件。所以,如何使以开发信息系统与不同平台的物流信息系统部分集成,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扩大物流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3、信息基础建设薄弱,缺少规范系统的信息结构。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做得并不理想,这也为企业后期的信息化建设制造了巨大困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不仅包括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编码,而且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规范、通畅、稳定;同时,还要研究对信息进行科学、合理、深入的加工处理流程方式。业务管理人员不要对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可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应用自然而然地实现。经验和教训证明,许多信息系统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信息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而在于信息管理本身的基础工作。

4、缺少信息化人才储备。基础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先决条件,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数据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设备、程序和数据问题,还要以人为本。企业应用计算机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即人们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都蕴涵着管理的创新,可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而在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现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学校的老师或计算机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企业的物流管理业务缺乏感性认识,如果企业人员不予配合,他们很难对整个系统流程做出合理的功能需求分析,“闭门造车”所开发出来的系统跟企业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往往不能令企业管理人员满意。

三、 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据《来华跨国公司物流服务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受调查的近百家来华外商投资企业中,高达80%的企业对目前物流服务商的满意度的评价为“一般”,受访企业认为物流服务商需要改进的方面,依次为信息传递效率、运作成本、满足需求的波动能力、作业速度、服务态度等 [2]。要加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主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设信息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对于信息的依赖可能是其他行业难以相比的,而信息技术毫无疑问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信息技术只有在存在需求的时候才有可能起到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在进行信息化的全过程中、应注意人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态度。这就要求物流提供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跟客户的需求要保持同步增长。要真正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就必须紧紧抓住需求这根主线,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却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2、结合企业特点,注重信息化的实效性。针对中国第三方企业的特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在基本实现日常核心业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下强调:(1)企业对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利于企业在低成本运营下的快速扩张;(2)市场开发能力,以增加客源和业务强度。我们的人工成本相对而言较为低廉,所以在系统设计规划时应该避免机械地追求国外先进的信息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指标,采用适当的人机互动式的信息化业务操作管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并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处理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避免企业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出现休克现象。

3、让软件开发商深入企业调研,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实用的管理软件。管理软件只有与企业实际相符合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多且杂,所以没有一套万能的软件能够适合各个企业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与软件开发商展开良好的合作,让软件开发商进入企业展开实际调研,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流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软件。

作者单位:陈松,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黄晓伟,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篇(5)

互联网思维与物流信息化

1.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技术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影响着市场的商业贸易,进而影响着企业的运行。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的管理者对产品或服务、顾客、营销方式、运行机制的创新等方面,甚至对整个商业的价值链在互联网时代采用了新的思维方式。[1]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并不局限于互联网的产品、互联网的企业。

2.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实现物流信息化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基础环境的建设。基础环境是指实现物流信息化所依靠的环境,包括物流信息化规划、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物流重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信和网络等设施。[2]二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高效使用,在网络上建立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整合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等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化,要考虑两个重要的方面:物流信息的收集、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1.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低下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现代物流行业都在进行着物流信息化的转型,这是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建设处于初始阶段,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信息化的程度还不均衡。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核心技术,现在国内的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因为物流信息系统不普及、不成熟。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没有能力使用现代的物流信息。而且在大部分有物流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系统与系统之间没有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还不成熟,没有足够的能力收集和整合物流信息。[3]物流信息化的程度与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是相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事实。

2.条形码等物品识别标志和设备不普及

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以条形码为代表的识别设备还未在物流行业中普及使用。虽然这些识别设备在物流企业中应用的很早,但是普及的程度很低。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将近80%的物流企业运输的物品和储藏的物品没有条形码等识别标志。条形码等识别标志应用程度低,严重影响物流系统的正常物流信息的收集等处理活动,降低了物流信息的录入、更新的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企业仓库的自动化管理。而且条形码等识别标志的普及程度低,还阻碍了物流活动中信息的处理,减缓了物流企业与工商业之间信息的共享速度。[4]

3.电子数据交换和全球定位系

统应用率不高电子数据交换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国际标准,用来进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国际之间的贸易通常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来进行采购订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现在信息化的进行依靠着电子数据交换与国际互联网的结合应用,物流信息交换等信息处理活动效率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使得库存的信息得到大幅度的增加,信息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这也就使得物流活动变得越来越完善和快捷。但是这种新型高效的信息管理方式,并未在物流企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甚至准确意义上的电子数据交换还未开始进行。有很多因素形成了这种现象:一是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够,导致没有技术能力应用这种系统;二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自主开发成本较高,很多物流企业没有能力支付。[5]更重要的是,物流企业之间在对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上未形成同样的认知,阻碍了其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另外,物流企业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程度不高,而国外很多物流企业都应用了这种系统,使得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通过率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

4.物流企业的网络应用水平较低

国外物流行业对互联网等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与水平都很高,而且技术很成熟,然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却与国际水平差得很远。近些年,我国物流企业才刚开始应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不但水平不高,而且普及程度很低,仅仅使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来处理一些初级的物流信息,远远未实现对物流企业内外各种物流信息的有效使用的目的。

互联网思维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要想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发展,管理者就必须以互联网思维,制定企业的运行方式和发展策略。

1.提高了物流信息的收集、共享和交换的效率

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一是物流信息的收集;二是物流信息的共享与交换。但是现在物流企业大量的物流信息还是使用手工录入,这就大大降低了物流信息使用的效率,而且手工录入的物流信息还存在着较高的错误率的问题,以这种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录入并不能使物流信息得到及时有效地更新,也就使得以后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交换与共享,导致物流企业不能充分地利用物流信息。这些原因也是目前物流企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之一。[6]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用互联网思维,思考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就会使用互联网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替代手工录入完成物流信息的录入和物流信息及时有效地更新,而且对条形码等标记标志与设备的大力推广与应用,使得物流中的物品可得到快速的识别,这样就提高了物流信息的收集的效率,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信息收集的出错率,增强了物流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互联网技术中的通信技术可快速地传播物流信息,可提高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的效率。

2.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

物流信息化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这是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环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指的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但是国内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使用还处于刚起步的时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设备只有约十分之一的大型物流企业在使用,并没有小中型物流企业使用定位系统设备来对物品进行适时有效准确地定位与监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参考来进行物流方式的合理选择。根据国家制定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我国将大力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国内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将不再是局限于外贸物流和空中物流,而且覆盖了铁路、水路、搬家、快递等其他物流方式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互联网思维下,利用互联网时代下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络上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广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实现物流信息化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3.培养物流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水平

现在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够,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仍然处于探索时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相对来说程度很低,而且较分散,缺少一个全局性的规划,更别说详尽的运行计划和方略。很多企业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人员,导致一些先进的信息系统不能被企业引进和应用,以提高物流信息使用的效率。[7]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用互联网思维思考物流信息化,就会对物流信息化形成正确的认知,在管理过程中用物流信息化意识,思考和解决物流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注重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对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所需的资金投入;培养企业信息化文化,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升民,刘珊“.互联网思维”之思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2):1-6.

[2]季航.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朱,屈军锁.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6):55-58.

[4]刘万强,王博.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06(8):49-50.

[5]宾厚,肖军,张伟.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市场,2007(23):52-54.

篇(6)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53-02

1引言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物流行业在经济产业链中的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对物流企业而言,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其成功运营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使企业的物流系统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关键。

物流信息是伴随着企业物流活动而产生的,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物流活动,就必须及时而准确地掌握物流信息。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物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物流市场一体化的要求,必须改变我国物流产业科技含量低、物流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低下,物流人员业务水平低下的现状。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手段,转变物流企业固有的经营方式,使其加速物流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2物流信息化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2.1物流信息化的概念

我国物流发展已进入到现代物流时代,现代物流的重要核心就是信息化,现代物流需要大量丰富而准确的信息,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进而达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需求的目标。

物流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2.1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成本降低

对物流企业而言,优化自身物流资源,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其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物流主要包括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和流通加工六个要素,而物流信息化能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到物流的各个过程中,对物流作业活动实时分析,给出最佳实施方案。达到提高物资采购、存储、销售、运输等物流活动中的决策效率的目的,例如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计划与销售计划的制订等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物流数据来实现,通过实施物流信息化可以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2.2物流信息化能够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物流的信息化,能够将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各企业、各部门信息数据的充分共享,同时,通过对物流活动中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处理与整合,管理者能够了解更多的市场信息辅助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2.2.3物流信息化能够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水平

传统企业由于物流信息滞后,企业不能及时对顾客的意见做出及时的反馈,致使顾客流失,对企业利润产生很大影响。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后,实现了物流作业的电子化处理,可以随时了解顾客需求动态,缩短客户订单处理的时间,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减少发货及配送的差错率的发生,有助于提供及时的物流服务和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3.1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低

目前,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已经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各类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及专业化信息系统的开发。由此可见,信息对物流企业的重要作用已普遍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但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来自不同部门的物流信息的整体规划的能力,已使用相关物流管理软件的企业,其软件功能简单,仅仅是物流环节的一部分,已经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的企业所占比例很小。由于物流企业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导致物流信息不能充分实现各部门的共享,阻碍了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3.2信息管理方面技术人才匮乏

物流企业属于人才密集型企业,而且物流作业环节多且复杂,因此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多数企业从事物流信息化的多是企业的内部老员工,这部分员工尽管对物流业务工作较熟悉,但在物流信息化的工作时在长期的慢慢摸索中完成的,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企业缺乏既熟悉物流管理又熟悉物流信息化运作的专业人才。

3.3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通过应用信息系统来改善企业现有经营状况,部分企业也引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但由于外购现成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和本企业物流作业流程不符等情况,不仅物流效率得不到提高,而且导致资源浪费。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作业流程开发适合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国际上的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的研发能力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想成统一、规范的物流信息系统标准,这是阻碍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因素,由于物流信息的不透明,企业间合作难度增加,信息孤岛现象在企业间普遍存在。同时,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不够也是阻碍自主开发信心系统的问题之一。

4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4.1重视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规范物流信息化标准,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行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为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使物流企业同工商企业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对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系统开发的企业,政府可加大扶持力度,并予以一定物质奖励,从而提高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和关注度。

其次,企业内部要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部门,设有专人负责,要从信息化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和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转变。企业之间要多进行企业信息化技术、物流信息化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间的协同运作,使企业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进一步认识。

4.2建设多功能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虚拟的物流网络平台,可将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随着客户企业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可以凭借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企业、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与客户企业的合作,为物流服务需求方提供成本低、速度快的物流服务,从而企业的物流绩效能够获得新的突破,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4.3培养急需的物流信息化人才

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是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保障,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紧密联合企业实际,使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现实岗位相对接。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培养科技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既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有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人才,同时,企业应该为优秀的物流人才建立良好的晋升与奖励机制,为物流人才才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平台。

5结论

我国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高层领导者对实施物流信息化的重视与支持,构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注重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等途径逐步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陆春涛.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1).

[2]任天舒.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J].物流技术,2005,(6).

篇(7)

1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1.1物流的基本内涵

物流一词对于中国百姓而言,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词汇,而他的起源我们却可以追溯到1915年。物流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主要指的就是物质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的附加价值,而实物供给(PhysicalSupply)则是流通中的一个重要活动。而在我国,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由此可见,不同国家对物流一词的理解和定义都不相同,结合这些学者所说,我们可以将物流理解为,就是让物品流动起来,通过分析两地的供求关系,以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等手段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1.2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内涵

不同国家对物流一词的理解和定义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将物流理解为:让物品流动起来,通过分析两地的供求关系,以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等手段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物流管理就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还要降低物流成本,以不断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统称。

1.3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而且进一步成为了物流技术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所谓的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指导下,对人类信息功能进行扩展的一项技术,整体来讲,信息技术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相关的技术,当前,我们对信息技术还没有明确而规范的定义,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统称。

2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研究

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如果物流少了信息化,那么许多物流现代化的设想也就无疾而终,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物流的面貌。物流信息技术尽管更新速度快,但归根到底,其核心还是离不开通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者三大板块。其中包括了在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GPS技术、GIS技术、仓库管理技术、智能贴标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端科技。

3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3.1研究现状

物流信息化如今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正逐渐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是彻底改变物流面貌的根本和核心,如果物流过程中不能依靠信息化,那么许多物流现代化的设想也就无疾而终。鉴于此,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在时代需求的强力拉动下将会飞速发展,诸如条码技术等在内的新兴技术应运而生,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重用。

3.2应用现状

物流信息技术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随之更新换代,归根到底,其核心还是离不开通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者三大板块。在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GIS技术、GPS技术、智能贴标技术、仓库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端科技均包括在内。合理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物流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现在企业大多使用网络对企业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综合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长久健康地发展。

4.1物流配送的信息化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连接物流企业、物流节点、顾客以及消费者的信息纽带,物流配送企业能借助公共物流配送信息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整合相关的物流信息,提高配送的可靠性、准时性和顾客的配合度,提高服务效率。政府要加强对物流信息平台的扶持力度,加速完成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大力度开发物流信息服务系统,促进物流配送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还要主动开展物流市场预测,积极开发跟服务贸易相关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提升物流信息管理与经营的科技含量。

4.2条码技术技术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以长三角地区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分析研究常见条码技术应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繁重的生产任务中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规范工作行为?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重阻碍,缓慢了企业发展脚步。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该公司在企业的各个业务区域建立一个高效、全方位的无线网络,便于各项数据能够实时、准确的进行业务流转引入条码应用技术;根据企业现状建立条码应用管理系统,以使用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采集条码获取数据的方式代替原有的手工记录并贯穿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条码技术给该公司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5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问题的措施

我国若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掌握一定的主导权,就必须努力解决现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5.1培养专业人才

在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一支专业的物流管理队伍是企业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市场经济变化加速,一支专业的物流管理队伍能够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让企业能够快速发展。缺乏专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经济中寸步难行。

5.2提高物流技术

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经验,改进现有物流设备,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缩短与国外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差距。

5.3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

篇(8)

(二)我国物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的初级应用水平当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公司能够实现借助互联网与局域网运营物流产业链。尚有大多数的企业停留在初级水平仅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与使用,而加工后的集成信息并未实现有效利用。

(三)物流的信息化进程缓慢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物流企业以及货物的集散中心等多方面信息水平同步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借助多方信息从而共同搭建信息化平台,并对该平台进行维护。因此,有关的政府部门、物流公司对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及其工作效率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综上,从整体上看来,物流业的长期发展是受该行业信息技术水平限制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参考目前的物流发展状况与形势需求,充分考虑国情,进而找到符合发展具体要求的物流信息化关键途径及方法。

二、新时期我国物流经济信息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物流信息化要求信息流动快速、及时准确,而物流的工作流程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产生和流动过程。物流信息化的关键目标是通过重组物流流程来开发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物流信息资源。重组物流流程可重新配置物流系统资源,重新规划物流系统,大幅提升服务层次,进而发挥物流的积极作用。具体在进行物流流程重组时,应着重改造现有不合理、不流畅的业务部分,挖掘物流信息,完善整个物流系统。整个物流系统可以看作是由物流各个作业部门组成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联系就是一个物流网络,只有通过线的信息化、点的信息化,才能实现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因此物流信息化除了以上所涉及的各个部门间的网络化、信息化之外,另外重要的就是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化。物流系统的物流结点中,不管是传统的仓库,还是现代流行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流通中心,流程重组是一切的重中之重。在流程重组改造实现物流结点的信息化中要注意,必须保持与整个物流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系统各种流程和信息网络的统一,如信息的格式、信息的传输等,方便与整个互联网的连接。总之,物流作业水平的提高在于物流的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必然要求进行物流流程重组,物流信息化成为物流流程重组的有效途径。

(二)推动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1、采用新技术,搭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方向,是要实现革新化与标准化。扩展性标识语言的成熟发展,为物流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能够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这种扩展标识语言作为与因特网相关的功能较强大的数据库与编程工具的加速器,也是数据格式上比较通用的一种表示法,能够保留数据内容及结构的完整性,并将其中的商业元素从这些数据当中分离出来。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灵活地将自己的商业规则融入其中,为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便捷途径,同时将扩展标识语言应用到电子商务的物流过程中,能够统一在企业内部及企业间进行交易的标准,从而使物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软件实现有机集成;通过点对点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而实现商业应用与数据统计的分离。将互联网、扩展标识语言与数据库等技术手段相互融合,也就形成了面向物流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完整方案。若能够将以上这些技术手段应用到物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上来,一定会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借助政府支持,积极推动物流信息化进程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制定针对物流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行业规划,搭建并完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第一,加快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制定有关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方针,在整体上推动社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而为物流业高效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普及并推广物流信息网络技术,为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此,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安排及行业建设发展规划,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加快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最后,加强对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物流业体系的培育和发展,不断完善信息政策法规等保障体系,来更好地为物流经济信息化建设服务。

(三)加快培育物流信息化发展需求人才建议政府积极拓宽培训与教育多方渠道,鼓励企业公司、行业协会及大专院校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的物流人才培养系统,多渠道培养物流信息化高级人才。可以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督与保护,同时在政策上鼓励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鼓励高等院校结合市场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科学有序地对在职人员开展职业培训,积极引导企业员工、高校学者与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及资本上的合作,促进物流行业产、学、研密切联系,共同推进物流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篇(9)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信息化标准混乱、一体化水平低

从现行的物流体系来看,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在以往优势活动和业务的基础上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是,缺乏一定的物流流程管理标准和信息化规范。与此同时,由于受现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制约,大部分企业的物流活动都是由内部部门执行和完成的,使物流活动的专业性和信息时效性都达不到相应标准,限制了企业物流的发展。从我国目前的物流活动质量和水平来看,其存在规模较小,涉及领域有局限性,管理力度不够、经济成本高等等不足,原因就在于信息化标准混乱,一体化水平低下,没有联合意识和互补意识,而且管理手段不能适应物流经济发展现状。

(二)物流信息化进程缓慢

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诸多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实施并没有解决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中信息整合和数据分析等问题,导致系统的信息储备量不足,进而影响了整个企业的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除此之外,部分企业不重视信息资源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规划,以至于企业生产信息、运行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便利性和时效性较低,无法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因此,虽然企业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投资,但是并没有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阻碍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脚步。

(三)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清

大多数物流企业都不清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什么,片面的以为信息化其实就是计算机化,在原有物流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入计算机管理就是实现了企业物流信息化。而且企业即使应用了计算机,最多也只局限于办公室和日常业务办理方面。有的企业则认为,信息化是万能的,可以处理一切事务,以为信息化建设可以马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四)物流信息人才紧缺

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型和全面性物流人才,他们不但要掌握大量的物流专业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而且还要有熟练操作的本领和实践技术。近些年,国内许多大专院校和本科院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培养了很多专业性物流人才,但是因为物流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以至于很多应届毕业生都无法适应岗位职能,最终脱离物流行业,而且技术操作、理论知识、商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等都比较优秀的综合型物流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我国物流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物流信息化创新发展与整合的对策

(一)支持和鼓励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于信息应用软件和机械设备的开发和利用,而这一方面恰好是我国物流研究发展较慢的环节,所以,国家和社会应当支持和鼓励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应软件设备以及技术设备的研发和使用。首先,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应当适当增加对信息技术优化物流管理和运行方式的研究。其次,支持和鼓励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加强物流管理建设。例如,利用国家技术资金支持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体系建设,引进各种现代化物流管理软件和设备等;最后,帮助经济效益和企业规模差距较大的企业之间管理经营和信息交流体系的建设,强化物流信息应用的必要性和内在意义。我国目前已经存在一些物流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也存在一些发展速度较快的一流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优化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其他企业应当认真总结和借鉴,进一步带动更多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当考虑先进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推广问题,建立一些示范基地,实行共享机制,实现下游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加快现代信息化企业建设的进程。

(二)强化培训和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物流企业信息化体系的完善,物流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学历都有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具有熟悉业务对象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服务意识、运输流程、统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物流信息系统研发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所以,企业应当创建物流人才培训机构和培训机制,吸引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进入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强化信息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物流人员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善物流信息技术水平落后这一现状。政府部门适当拓展培训和教育渠道,鼓励大专院校,对企业对员工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并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

(三)国家应当制定推进我国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或纲要

加快我国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现行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创建满足物流服务需求和技术环境的管理机制。信息化水平较低不但限制物流行业的发展,而且还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所以,政府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实现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经验,总结和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的规划方案,最终促进国内的信息化发展建设。信息化的推进将会使物流企业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实现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互通有无。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正因为信息的变化而变化,现代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运行。在现代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在加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使物理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空间的发展和重视。而物流信息化以及相关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全面应用,是现代物流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已然成为现代管理企业的重点应用对象。

参考文献

[1]魏二有.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网络与信息化,2011.

篇(10)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一、物流与物流信息化

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现代物流主要指第三方物流,而在第三方物流中,物流信息化极其重要。物流信息化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信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一种载体的功能。首先,信息成为物流业务中商流、物流、资金流的载体;其次,通过信息交换实现物流业务,反映物流资源的信息成为信息资源,并且信息资源己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种财富,物流信息是伴随物流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对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1.对物流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的准确性差。由于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的认识不足,所以导致对信息化的投入不足,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各单位、各企业都是通过经营者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的条条框框来制定采购计划、销售计划、存储计划等各种决策计划,往往不重视客户不断动态变化的需求,造成信息准确性差,市场竞争力很小。

2.物流信息资源之间不能共享。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对各种数据的采集还停留在原始阶段,造成数据不能通用,不准确,因此影响了各物流企业的相互联系与合作。由于供货单位与需求单位地域性的差异,人们对物资采购和消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再加上人员素质问题,在物流活动中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进而产生盲目的采购和存储消耗。

当前,因为供应链成员在制度、技术、组织等各方面的差别以及所存在的利益冲突、信息失真和延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物流供应链存在信息不能充分共享、需求不能准确传递、反应不能及时等问题,最终导致物流运作不能够达到高度的统一与协调,从而减弱了物流服务效果。

3.物流集成度低导致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小、范围窄、管理差,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分散、单一的功能严重的阻碍了物流一体化需求,使得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很低。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阻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症结就是没有实现充分有效地物流信息之间共享与处理,缺少对采购、运输、储存、保管、配送、服务等物流各个环节进行信息标准化采集和交换的手段,缺少将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配送方、储存方进行实时沟通与联合作业的信息交流平台,缺少能够提炼各种信息实现宏微观决策支持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等,用一句话说就是信息化的成熟与否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只有加快对我国物流的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才是当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对我国发展物流信息化的政策建议

1.发挥行业协会在物流信息化中的作用。依靠物流业行业协会的行业规定来规范物流的经营行为。物流业行业协会必须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协调物流各个企业之间的利益。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关键是物流信息化,在物流信息化过程中,各个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只能选择最利于本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策略,只追求个体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这有可能会影响到行业中其他物流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物流行业协会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协调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各企业与行业发展的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使物流信息化在给各企业带来短期效益的同时,朝着有利于行业长远的方向发展。由于物流业行业协会所代表的是该行业内最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因此可以由它制定一个物流业的行业标准来规范物流企业的行为。

2.政府应该加大在物流信息化发展上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抓紧制定符合现代物流信息化要求的发展规划,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协调国家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物流信息方面的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立统一的政策法规体系,打破地方部门封锁;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同时,努力创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避免和减少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其次,促进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基础设施、装备的通用性标准,环境和物流安全的强制性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行业的标准,物流信息用语标准以及从事物流方面人员资格标准等,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为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要实现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的有效结合。企业必须要建立自己的ECR和JIT系统。ECR,即有效客户信息反馈,是指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高利益,以提高商品供应效率为目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沟通工具,在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相互协作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流通体制。有没有它,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它,企业就可做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出东西等顾客来买。JIT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结合条形码技术把商品贴上对应的条形码标签,利用扫描设备,将条形码读入计算机,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可以动态的查询各商品的销售情况,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出现在那个环节,并作出相应的决策。通过JIT系统,企业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

4.建立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立足于一个区域整体的物流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通用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各行业可以通过通用的信息指导互相沟通,从而得到低价而优质的服务,也可以加速企业物流活动能够与政府的信息进行交换,从而降低成本。由于它不需要太多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优先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我国目前发展物流信息化比较现实的选择。

作者单位:袁振权,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陈秀梅,山东交通学院

上一篇: 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下一篇: 区域发展理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