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信息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30 14:58: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的信息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业的信息化

篇(1)

Abstract: Generally speaking, our country farm labor efficiency level is still somewhat low,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still held the great proportion in our country, compared the disparity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y 3% about primary industry population ratio to be very still big. But after joining W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will face the bigger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how to raise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level, strengthen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is suspends in front of us the important question.

key wor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traditional farming information system

前 言

改革开放也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使我们能够迎头赶上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潮流,由于信息的广延性和通用性,使信息化发展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去武装我国传统农业,就可以为我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使我国传统农业得到超常的发展。

一、信息化是传统农业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产业,只有和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信息技术与农业结合也同样能够起到倍增作用。

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如农产品交易信息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立农业信息和市场服务网络。有着粮仓称号的俄亥俄州的农场主,一个人经营几千公顷的土地,全靠电脑管理控制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而在我国目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公顷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使之在有限的土地上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所以发展农业信息将给我国农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传统农业绝大部分尚处于低质低效水平,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劳动力人员素质也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也同样不高。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农业生产不得不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用当今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无疑会极大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使我国传统农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把农业信息当做产业来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把农业信息当做一项产业来发展。众所周知,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科技含量最高、利润率最高的产业之一。发达国家50%以上产值来源于信息业,信息产业在农业上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本身也可以被当做产业来发展。所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决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它还可以带动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还可以拉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科教育、网上农产品交易、网上结算、定单农业、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既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又可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在农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农业通过信息化可以获得倍增效益,信息业可以通过对农业的信息软硬件服务形成农业信息产业,最终形成农业与信息业双赢的良好局面。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已经涉及到了农业生产、流通的方方面面,加之信息本身的增效作用,使得农业信息服务的各环节都会有效益产生,在这里由于农业信息效益市场价值的体现,起到了促进农业信息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得将农业信息化被当做产业来发展成为了可能。

三、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

在我国总人口中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在我们对浙江农村的考察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的渴望。绍兴市所属嵊州市1998年专门提出了“必须像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一样重视农业信息”的要求,嵊州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110”及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会等多种农业信息形式,开拓了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确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的甜头。如嵊州农业信息网,短短几个月就有200多个农户、企业在网上交易,涉及200多种农产品,吸引了美、日、香港客商洽谈生意,成交额已突破300万元。又如绍兴“中国轻纺城”这一大型纺织品专业市场,去年成交额167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这个市场建成了100兆的网络线,所有商户都可以进入因特网,网址点击率已达3.5万次以上。这说明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农民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发展农业信息产业本身也是一项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就必须用市场手段去做,用市场方法做市场的事,不宜用行政方式做市场的事,政府最好是去为农业信息产业业搭台,唱戏还应让企业去唱,政府不宜包办。但在发展农业信息产业过程中,政府要扶持,要给予优惠、引导,最终要按市场规律以企业运作方式来完成。只有真正按市场方式运作,才能真正发展农业信息产业。

一般来讲,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优于落后地区,城市优于农村。虽然浙江省和全国相比,农业属于较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仍显不足,农业信息流通仍显闭塞。比如,绍兴日报报道对在诸暨市的抽样调查表明,10个种粮大户中有7户不了解粮食购销改革,反映出农民目前大多数还是处在信息不灵状态,说明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如果农民、农业工作者、小城镇居民都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或即使仅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仅有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农

业人口来参与这个市场,按全国人口比率而论这个市场该有多么巨大。

四、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在谈到现代化指标时,往往把信息化程度作为一项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来看待。信息化指数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该地区、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也就不能不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信息量: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通话次数、E-mail数、信函数、报刊数、网上信息数、因特网点数等。

信息装备: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电话机数、电视机数、计算机数、上网微机数等。

信息主体水平:如单位面积内人口中的第三产业人口数、大学生数、信息从业人员数、上网人数等。

篇(2)

2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促进措施

2.1实现集成创新,满足整体化和个性化需求构建国家级的大型农业信息化数据处理中心,对当前海量的农业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借助多类应用服务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2.2构建标准化协议,推动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根据服务资源数量、类型、质量等,建立农业信息服务资源有偿交换协议,包括信息服务资源的分类标准、资源定价、交换规则等,建成全国范围内农业数据与服务资源有序、高效的交易模式,实现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3构建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决策围绕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信息获取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可靠、廉价、实时、大规模土壤肥力获取传感器,高通量、高集成和高自动化的植物形态特征与生长参数测量装置,作物病虫草害自动识别与智能监测诊断系统,围绕我国科学施肥、精准施药、选种与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等实际生产决策需求,重点突破土壤肥力感知,病虫草害感知,农作物、动物本体感知技术及大规模系统集成问题,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决策“专业化”问题,也同时为我国农业物联网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2.4普及信息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农民作为农业信息化的最终受益者,其应该是信息技术普及的重点对象。因为,只有让农民成为了“有技术、有文化,懂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真正使得农业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大面积地推广。农村地区开设的中小学,理应成为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的重要场所。有关的推广人员应该将其作为培养新型信息化农民的教育基地,并且,结合国家推行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力争促使每一个村小学都能够实现联网,从而为农业信息化构建重要的基础设备,使得农业信息化在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例如,借助各怀孕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将接踵而至。任何形式的流产方式都会不同程度的对女性身体造成损害,特别是流产后的护理治疗,许多农村女性为了不扣奖金、不扣工资,一般手术后没有适当休息就从事体力劳动,由此导致的女性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33个案三

受访者:王某,29岁,湖南省沅江市黄茅洲镇洞庭滨村人,中专毕业,单身,目前在镇江某服装加工厂上班。访谈记录:“像我这么大的,在农村小孩都能打酱油了。家里也一直催我快点结婚,慢慢的年纪大了,也不想凑合过,总觉得应该找一个志趣相投的人。主要是上班时间长,认识的异性太少。在农村还有亲戚朋友什么的介绍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在进城务工女性中,未婚者占总数43.6%。困扰新生代女民工情感,使她们目前处于单身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几方面。其一,不愿和男性农民工交往。许多务工女性来到城市打工的目的除了赚钱外,更多的是想脱离农村,在城市能永久的生活。在可选择的交往对象中,男性农民工是最后的选择。大部分适婚女性的想法是“嫁不出去了再考虑嫁给农村人”;其二,担心在打工地的恋爱没结果。农村务工男女来自全国各地,因方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多,且异地恋成本高,许多跨地恋结束的原因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和家人的反对;其三,与本地人谈恋爱压力大。调查数据显示,52.0%的人不愿意和本地人谈恋爱,只有10.0%的人愿意试一试。愿意和本地人谈恋爱的只有18.0%。一般来说,打工地的经济条件明显好于务工女性来源地。她们怀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在本地人面前“低人一等”,心理压力大[4]。此外,进城务工女性还担心自身的地域性无法与当地传统观念和习俗相融洽。“大龄愁嫁“日渐成为困扰单身外来务工女性的首要心理问题之一。

篇(3)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农业技术;效率

1实现农业信息化的过程

实现农业信息化的过程如下:

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该过程中,要建设信息网络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并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

2)对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系统进行开发和应用。主要包括构建农业信息系统模型、集成信息系统开发以及实现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化等;

3)信息农业阶段。实现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和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化。

2农业信息化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

2.1提高农业市场信息传播范围及速度

可将农业市场信息细化为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对各农产品信息具备清晰地认识和了解,明确市场需求,继而依据潜在需求,进行农产品生产及开发,避免生产销售过程中过于盲目。在该过程中,实现农业产值增加,使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不断提高。对各类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具备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之后,有助于农户和企业优选性价比高的农资产品,实现农业生产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对我国农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1]。

2.2有助于政府政策信息推广

传统农业发展背景下,农户一般通过村广播或村集体会议,对国家农业政策具备初步认识,信息传播速度慢,甚至出现失真情况。近年来,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可将国家最新农业政策传达到农村,使每个农户都能够对其具备清晰的认知,无论是信息传播速度,还是准确率,都有所提升。而农业生产者依据具体政策,结合区域性因素及市场需求等,对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等进行科学调整,使农业生产更加合理,实现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为区域性农业发展提供助力。

2.3提高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采用现代生产技术,使病虫害防治及灌溉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使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得到根本性提高。传统生产观念的制约,及信息手段落后,增加了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及应用难度。而受制于发展水平,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难以满足农业信息化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在农村实现农业技术信息传递,从根本上提升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速度,使我国整体农业技术生产效率及水平不断提高。

2.4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背景的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墒情监测系统和遥感系统等数字农业技术,能实时监测农作物和土壤,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病虫害问题、水肥状况及外部环境信息等具备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使信息系统更具动态性和空间性,以有效模拟农业生产现象及过程。在农业生产中,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生产成本控制,并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为人们供应高质量农产品。数字农业技术有助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朝向集约化方向发展[2]。

2.5提高农业人员科技文化水平

农业工作人员和农民的素质及技术水平,直接关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加大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力度,对农民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及农业生产水平。并确保农业工作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水平,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3]。采用该种方式,能够使他们对信息和市场进行更好地把握和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以其独特的优势,促进了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农业信息化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作用受区域因素影响,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依据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背景及要求,对其进行合理应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粮食产量,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业生产效益,为我国农业发展及农产品开发提供广阔的市场竞争空间。

参考文献:

[1]何锋,李俊杰.我国农业信息化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8):5-11.

篇(4)

在时代不断发展下的世界各国面临着国际竞争环境不断提升的压力,特别是农业领域的竞争力度呈现出快速提升的趋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推动农业更好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自然与其他国家一样需要面对竞争压力,积极引入了信息化技术,在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现代化农业需要不断引入诞生的先进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化农业能够更稳定、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可见,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全新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作用的同时,能够让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标准更加突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以下内容针对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1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在时代不断发展下的农业需要不断改革生产模式,因为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当下的农业需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因为全球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领域已经引入了信息技术,并实现了快速的成长。如果我国农业未及时引入信息化技术,会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产生较大的距离,进一步影响我国在国际中的发展。因此,我国农业领域中需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达到农业信息化的目的。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产前、产中、产后三个过程的生产质量与效率大幅度提升,并且能够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农业生产信息,能够让三者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快速解决问题保证生产质量与效率。在世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领域中的信息化速度需要不断提升,因为信息化技术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元素,可以说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中后能够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促进结构良好升级。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创建出新的时代,为我国农业经济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时机。进入到新世纪后的我国农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时机,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技术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等方向发展,而这些发展方向全部依托于信息化平台。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与优化的过程中、农业增长模式从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力度较大,只有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辅助才能达到有效的调整、优化、转型。在我国农业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让农民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推动农业生产过程技术化、信息化,可有效改变我国传统农业模式并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2农业信息化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是农业生产系统中的辅助工具,可以改革劳动工具、促进生产者与劳动者掌握先进的技术,进而推动农村经济达到快速增长的目的。信息化技术属于软技术,应用于农业中后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渐地提升,具体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

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较重,劳动模式仍然以人工为主,与信息化技术所体现出来的效率相比较,具有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特点,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农村农业生产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可以丰富自身的农业知识,保证种田的过程达到科学化的效果,可显著降低化肥与农药的应用量,能够利用科学的手段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另外,农民在掌握信息化技术后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了解外界所需的各类信息,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生产理念与方法,并落实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后,显著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走入市场化新型道路模式后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的发展。

2.2农业生产要素的整合过程进行有效优化

我国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各环节提供准确的所需信息,特别是可以根据规模经济与边际收益理论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能够让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项生产要素,比如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本投入等元素达到紧密协作的效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投入成本并提升收益,可显著增加总体收入与边际收入,降低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我国传统农业要进行改革,朝向规模化经营模式、股份制、农业集团化、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原则、进军国际市场等方向发展,需要掌握大量准确的数据信息作为改革的依据。另外,农业生产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后,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达到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如果农业引入的信息化技术发挥的功能越多,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进而促进决策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促进生产力有效提升。

2.3促进农业实现网上招商引资的目的

农村经济较为落后的原因是缺乏充足的资金,如果能够招商引资可以有效解决农村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要实现招商引资的目标,需要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了解农村的需求,引入信息技术后,能够让更多经济发达的区域了解农村招商引资的需求,并进入到农村了解实际情况。农业经营者、管理者将此区域农业所具有的优势进行阐述,能够成功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并且经济发达地区还可以派遣人才进入到农村指导农业生产,在解决招商引资问题的同时,也获取了人才,一举两得。22.4提高农业生产企业知名度农业的发展需要开拓出更多的销售市场,而要实现销售市场的扩展,要有效提高农业生产企业的知名度。在此入信息技术后,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向各个区域宣传农业生产企业,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认同企业经营理念,在提升农业生产企业知识度的同时实现更稳定、更快速的发展。

2.5可有效调整农村结构

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以农产品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农业生产企业需要掌握农产品的市场信息,通过掌握的信息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能够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需求相符合,进而达到调整成功的目的。在农业引入信息化技术后,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农户及农业企业提供各种所需的市场信息,农户与农业企业根据掌握的信息科学地选择生产对象与生产模式,在调整农业结构时避免发生走弯路的问题。

3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村信息化运用策略

篇(5)

(一)农业信息化的定义

农业信息化即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去。我们一般从不同的细分角度来理解农业信息化。从具体的农业经济活动相关的流程来看,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将农业生产流程、农产品销售流程、农业宏观决策流程、农业科技研发与管理等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综合;从农业生产的各个产业部门来看,农业信息化是指将林业信息化管理、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水产业信息化管理以及种植业信息化管理等综合起来实现信息化的全面管理;从农业经济具体运用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指的是将农业资源管理、农业生态管理、农业生产培训管理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管理。

(二)农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1.农业生产所需原材料与农业产成品的市场信息化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市场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矛盾,主要指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作物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购买上不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生产资料的质量、价格和品种等信息,导致其在购买过程中增加了时间成本与财力成本的耗用,并且很多情况下买来的生产资料可能与实际生产所需的资料要求不符,延迟了生产的进行。反过来,对于生产资料的供应者而言,他们也没有合理的渠道去有关生产资料价格、规格等的信息。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了交易的效率。所以,农业信息化在这一块的运用能够很好地解决生产资料的销售与购买问题。同理,就农产品销售的角度来说,使用了信息化技术,农业生产者们就能够及时地将产品的销售信息出去,尤其是农产品这类保质期不长、注重产品新鲜程度的产成品,更是需要及时的销售。农产品得到及时、合理的销售,能够明显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甚至会关系到某一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能够使得农业信息的市场化建设覆盖面更加广泛,有必要投入完善以计算机联网的基础性建设。

2.农业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农业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的信息化,顾名思义,是将信息化融入到农业生产与管理活动中去。农业生产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包括天气、虫灾等。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农业信息化网络能够使农业经济生产者提前获知可能发生的灾害,并且在灾害发生后,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管理。信息化的融入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与管理的工作效率,促使农业经济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3.农业资源开发的信息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极其不均衡,每一个地方所分布的农业资源都差异巨大。地方与地方之间由于生态污染、资源耗费等原因,其农业资源都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发生了较为巨大的变化,所以,农业资源开发中引入信息化能够更好地帮助农业生产者及时地掌握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情况,从而更为有效地制定生产计划作出更为有效的决策。

二、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1.农业信息化能够帮助调整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通常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所以是否能够充分掌握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决定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目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还不够完善,道路交通不便、信息沟闭塞等问题较为严重,所以,农业生产者很难准确地掌握市场的相关信息,对于市场的需求不能够及时地察觉,导致农产品出现滞销的同时另一地区同种农产品却供不应求。所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让农业生产者们更好、更便捷、更准确地了解到市场的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以免出现生产与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2.信息化能够促使农业经济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全球化趋势也深入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要面对国内同类产品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农产品的竞争。为了应对无法预测的市场频繁的变化,农业生产者必须充分掌握信息,并且以信息为基础来分析农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以便及时地作出反应。农业信息化的引入,将有助于农业生产者更高地审时夺度,生产出更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供更为受欢迎的服务模式。政府则可以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及时地对农产品的提供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产品与服务的提供符合质量要求。同时,对整个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使农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更加的顺畅与高效。

3.农业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现代农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基于市场经济,通过发达的市场经济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所以现代农业要发展必须要每个经济环节的相关信息都得到参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闭塞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将传统农业中的各个经济要素如资本、劳动力、耕地资源等等都通过信息化的渠道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各种农业资源的有效挖掘与使用。

4.农业信息化促使农业经济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科技进步及普及是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的有效保障。而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生产中的普及与传播,使得更多的农业生产人员可以接触到农业科学技术,普遍提高农民的生产知识水平,从而高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信息化能够产生的效用体现在现代农业经济生产的每一个可见或者不可见的环节之上,比如农业技术的更新与推广、农业市场的开拓、农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农业生产人员的管理等等。详细地比如在农业生产开始之前,需要根据市场目前的供求状况、市场预期需求能力的变化情况等等,来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制订生产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在农业生产阶段,要根据出苗率、有效结穗率、种植量等等来对各个环节的生产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达到计划的总产量;在农业生产结束后,根据生产过程中记录的物资消耗等信息来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此来完善物资的使用,提高各个阶段的技术水平,最终降低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促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以此作为信息化活动展开与普及的基础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据的原则是:政府主导、联合建设、统一建设、彼此联通、资源共享,同时要求坚持公用和专用相结合。从以上原则,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农业信息赖以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在国家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进行,以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为前提,调动各方面的建设积极性,共同做好联合建设工作。在联合建设中,实现“有线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的联合十分关键。要综合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将传统的电网运营机制,开发转型成为企业化经营模式,使得各部门的专用电信网和公用电信网之间可以相互连通,实现规模效应,提高成本效益率;要加快普及农村的有线电视网,并且将互联网引入到电视网络中去,加强互联网融入农村生活和生产的程度。

2.利用信息技术高度开发农业经济中的信息资源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对信息加以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处理,比如去伪存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使得保存的信息之间更具有逻辑性等。其次,要对已经经过初步处理的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往往是构建计量模型或者是对比分析等。然后,根据已经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结合实际经验,总结规律,预测未来,以此来指导以后期间的农业生产决策的制定与工作的进行。信息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质量和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使信息的价值得到成倍的增加。

篇(6)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1农业信息化概论

第一,农业信息化的定义;农业信息化一般指的是农村生产生活等方面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包括对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及农民信息化意识的提升。第二,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作业信息化、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科技活动信息化、农业基础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农业环境资源信息化、农业产品市场信息化四方面的内容。第三,农业信息化依赖的关键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主要依赖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第四,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具有地域广散性、内容复杂性、发展长期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特点。我们之所以要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因为农业信息化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很重要作用。

2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业信息化可以优化生产结构;农业生产一旦使用了互联网络,农民就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最新的农产品需求变化信息,并且依据专业的农业生产软件决定生产哪一类产品,某类产品应该生产多少,预期的生产价格多少,从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同时,网络软件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二,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现代农业生产主要由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要素有机整合构成,而信息的加入将会高度整合三大要素,让农业生产达到最佳效率。农业信息网络可以让农民通过网络数据同步动态监控市场信息,并且依据农业市场决策软件系统决定到底是扩大土地生产面积、投入劳动力和加大资本投入,还是减小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通过对信息的利用,增加农产品的市场效率。第三,农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生产可以通过网络对农产品进行宣传,扩大国内乃至于国际的销售渠道,甚至农产品可以进行通过电子商务来展开交易和结算,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第四,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信息化可以通过网络将农业部、各个地方的农业署、农业生产企业、个体农户的计算机终端相连从而建构成一个庞大的农业网络,国家最新的农业生产信息、生产技术和农业政策可以通过网络同步传达,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第五,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农民素质;最新的农业科技和技术可以通过网络最快地普及到各个农户计算机终端,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效率,并且通过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知识素养。总而言之,农业信息化可以将信息直接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一大要素,有效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对策

3.1加快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应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第一,完善农业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实现对农业信息的同步采集和处理加工。第二,加快农作物生产估算软件的研发,实现农业决策系统对农作物产量、生长面积、长势和病虫害等参数的分析评估和决策。第三,加快农业仿真生产模型软件的研发,能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的气温、湿度、雨量和土壤性质等参数逼真模拟农业生产环境并提供农业生产参考。第四,加快农业生产信息控制系统的研发,实现对农业生产参数的有效监控,如对实现温室温度、天气变化的监控。第五,加快农业生产精准系统的研发。

3.2推动数据资源和网络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要有丰富的网络数据资源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数据资源需要依靠政府的主导工作。政府必须主导建立相应的农业信息网站、科研信息网站和农业生产机构网站,地方各部门和涉农企业依据自己需要和实际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或农业信息网,满足农业信息化对农业数据资源的需求。截止到2013年我国涉农网站依据达到了389210个,发展迅猛,并且农村网民已经从2006年的50余万人发展到2013年约2亿人,这是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市场基础。最后,农业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目前的网络建设还处于只能满足城镇需求的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强满足从中央到村镇的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促进信息的流通,让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化服务。

4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将信息纳入农业生产要素体系,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条件,以数据资源为基础,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为硬件支撑。我国需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研发,丰富农业信息数据,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从而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7)

1高校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优势

1.1高校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化,高校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方面加大了经济投入,特别是“211”工程的实施,更进一步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其它服务设施的优势,也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奠定了基础[4]。比如:高校的各种服务设施日臻完善,设备的先进、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检索的快捷方便、现代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为农业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1.2高校科技人才队伍为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贮备了人才资源高校面向农村服务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更需要一批业务素质高、专业化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来进行技术服务与指导。多年来,各高校非常重视教师科技素质的培养。随着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的展开,计算机专家和网络工程师在高校也大有人在,为高校实现网络信息服务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5]。

2高校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发挥高校教育职能,开展农业信息科技人才培训农民是农业信息的主要利用者,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利用信息能力的关键。高校应发挥教育职能作用,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服务。一方面,高校应与地方农牧部门联手,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以数据库信息和图文信息为利用对象,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联机检索、光盘远程检索等方式,进行农业信息相关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例如:微博、微信、贴吧等,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6];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各种农业建设活动,组织相关人员下乡活动,真正参与到农业建设当中,学习农业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服务。同时,应增加相应的培训内容,提高相应人员的农业实用技术,掌握信息工具的操作与运用。高校还应进一步注重将农业知识讲座与实际操作能力结合起来,建立一支将农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队伍。2.2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与政府联合搭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与政府联合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提业指导、商情分析、科技推广、成果展示、农民培训等综合服务,以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基础,搭建跨校、跨地区的资源、信息整合与共享平台,构建高校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化体系:一是建立农业专家咨询服务平台。通过在线咨询、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等多元化方式,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7]。二是建立农业信息传递平台。与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将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价格走向、品种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和预测等信息,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各农业合作社。三是建立科普周活动延伸服务平台。将每年举办的社科普及周活动向农村延伸、扩展,重点在农民中普及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懂得利用信息资源,掌握网络操作技术。总之,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信息的共同优势,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树立社会化服务的全新理念,从“无农不稳”的大局出发,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结合本地域的环境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为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贡献力量。

作者:杨丽君 赵莹 单位:唐山市土壤肥料站 河北联合大学

篇(8)

1农业信息化概述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相关领域里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的过程。农业的各个环节及各个层面都包括在其中,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消费和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通过对智能工具及信息技术的全面运用,使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消费更加科学。其不单单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是电子信息技术、光电遥感技术等诸多技术共同、普遍作用在农业系统中的过程。此外,农业信息化能够促进新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

2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农业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从起步至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建立了多个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及若干个农业子网络;此外,农业部还在全国共设置超过1万的信息、数据搜集站,建立关于农产品供求信息的平台系统;为更好、更方便地服务于农民,国家还开发了“金农网”等一些重要的农业信息网站。2.1.1农业信息体系逐渐形成经过不断的探索、示范、试验及推广应用,我国的农业信息化体系逐步建立,累计投入资金数亿元,开发了多个“863”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研发了几百个实用型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全国95%的地市和82%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立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可以直接向农民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已发展到18万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组织体系。2.1.2数据库建设初显成效近几年,我国已初步建成一批专业性较强的数据库。如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农副产品深加工题录数据库、植物检疫病虫草害名录数据库、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畜牧业综合数据库及全国农业经济统计资料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的运行和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农业信息资源和科学技术,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得到了加强,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已在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和农机等领域形成近40个比较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建立了内部信息共享机制。

2.2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各地差距较大,没有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真正懂信息化技术的农村人才很少,政府的支持程度还远远不够,农民缺少法规约束、意识薄弱。当前,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来约束不良行为,农业信息存在传输缓慢、停滞、不顺畅等问题,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不能充分发挥足够能力来支持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缺少足够类型的成果,并且我国的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普遍的农业信息化认识;落后的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市场服务体系不够完备和健全,以及服务水平不高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发展。

3农业信息化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3.1农业信息化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促进农民增收

在传统农业中,由于粮食及其他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致使农民收入不高,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实施农业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等都大大降低,进而促进农民增收。例如,通过互联网,农民不但可以与提供化肥、农药等一些生产资料的供应商有直接联系,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降低这些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还可以直接和农产品的买方沟通,将农产品卖出去,这样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使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3.2农业信息化使农民掌握最新市场需求信息,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要增收,就要销售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农产品。他们的农产品能否卖出好价钱,不仅和市场上提供农产品的农户拥有数有关,很大程度上在于这种农产品是否恰巧是市场需要的,需求的程度有多大,这样才能使农民的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在我国推进农业信息化,能够准确、及时、精准地向农民提供农产品需求信息,使农产品生产不盲目、不跟风,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促进农民增收。

篇(9)

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开展和深入,信息化在农村及农业领域中的影响日益加大,首当其冲的是增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和水平上。不过,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负责的系统性工程,在明确了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后,必须要采取高效、科学的手段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去作用。

一、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

1.农村信息化能有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信息化能很好的给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引导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农产品的供给一般都是受市场所决定的,这样一来只有充分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水平才能有效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进而促进现有的生产结构能适应市场发展规律。不过,在推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也要引入和投入大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2.农村信息化能快速增加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而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是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完善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科学信息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技术等方面都有决定性作用,因信息技术的独特数据处理和传播能力能从根本上影响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此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这对提升生产关系的作用极其显著。互联网产业在农业中的应用,能很好的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模式,影响甚至改变农业现有的商业格局,具体体现在互联网技术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优质的特定服务,并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减少传统交易的成本,扩大交易范围,加快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3.农村信息化能推动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科技的进步不仅是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因素,还能有效巩固农业的信息、技术化发展[3]。农业信息化能很好的促进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帮助农业从业者更好的完成技术上的指导和教育,增强农业工作者的个人素养和农业技能,最终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同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能帮助农业从业者更快的找到生产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到相关人员和部门,尤其是一些科学性问题,不仅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4.农村信息化能科学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的作用显著。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手段虽然能提高农业经济增长,但时间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凸显,而使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在市场经济中农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效的信息参与,而信息化也能将传统农业中的土地、资本和劳动三个基本要素有效集合起来,增强经济效益。同时,传统农业中的小规模农业合作、个体农户等生产模式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生产模式下的市场反应较慢、生产盲目性较大,不能及时实现资源共享,而农业信息化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从农业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领域都能很好的协调共享。5.农村信息化能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能有效建立高效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进而完善现有的农业服务体系,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对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作用显著,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垫脚石,作用明显。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能有效增强农业的市场话水平。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加强,有助于农户审时度势,把握农业市场方向,帮助农户能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市场[4]。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政府在互联网上及时最新农业市场情况,将全国、乃至全市个农业生产经营最新的情况发送给农户及农业部门,以确保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正常运行。同时这也能很好、及时的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指导,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二、充分发挥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有效策略

首先,需要强化农村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和布局,这是首要策略。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存在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所造成的。因此,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要明确正确的建设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采取高效的手段来确保农村信息化的快速建设,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其次,需要不断完善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这是关键策略。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还很落后,这主要是因为农村资金缺乏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必须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构建的资金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种有效的力量。最后,需要构建一只高素质的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这是保障性策略。人才是农村信息化构建的核心力量,必须要确保其有高素质和技能。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一些高素质、有经验、有技能的信息化人才,甚至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补助来提高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三、结语

总之,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事业中,必须要发挥农村信息化的作用。农业信息化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对增加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的影响显著。在实际操作红,必须要强化农村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和布局,不断完善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构建一只高素质的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周冉,李玉鹏,马吉坡.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6,15(01):39-40.

[2]石志恒,许克元.农户对农业农村信息化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甘肃地区农户的样本调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23(09):19-20.

[3]王艾敏.中国农村信息化存在“生产率悖论”吗?——基于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的检验[J].中国软科学,2015,28(07):16-17.

篇(10)

多年来,经过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各环节中的应用逐步深入,特别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以及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养大户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意识越来越强,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精准农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精准农业的涵义

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管理和变异分析的现代农业管理策略和农业操作技术体系。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精准农业能真正让农民群众受益,农产品持续提质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我国基于农业信息化的精准农业的发展现状

1.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正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应用过渡。

基于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要求,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正向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以及信息化管理转变。从生产、经营、管理到服务涉及到诸多环节,依靠单一的信息技术很难实现,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正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单项应用向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过渡。自动灌溉系统、精准的农业技术的推送、病虫害诊断系统,种植养殖环境监控系统等,都会产生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2.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性应用。

农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农业在信息化智能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的处理和挖掘,需要大数据技术。目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滴灌自动控制系统在北京、上海、黑龙江、河南、山东、新疆等地开始试点性应用。

3. 解决农业信息化海量数据处理和精准服务的问题亟须创建精准农业信息系统。

农村是我国信息化建设最薄弱的区域。海量数据处理和精准服务一直是农业信息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整合相关部门的农业信息资源构建大数据精准农业信息系统工程,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精准农业信息系统把有线与无线网络、通信服务与信息服务,终端产品的高中低档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整合在一起,真正解决了农业信息化海量数据处理和精准服务的问题。

三、农业信息化下,精准农业发展实施策略

1. 突破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瓶颈。

目前精准农业信息获取、决策和实施三个环节均有技术瓶颈的制约,如:在农业信息快速获取方面,要加强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力学和光学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突破农作物形态、营养、水分和土壤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无损快速测试传感技术,病虫草害信息的定性定量识别技术;在精准农业决策方面,要研究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与土壤、气象、管理措施的定量关系,为不同尺度的变量处方生成提供理论依据;在精准作业环节,重点解决适合小规模田块和复杂地形的光机电一体化精准农业智能机械。

2.降低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的门槛。

国外精准农业经过近20多年的研究,形成了很多商品化的技术产品,但主要是面向大规模农场作业需要,且产品价格昂贵,不适合中国目前的农业经济水平和生产作业规模,要实现精准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必须降低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的门槛。

3. 与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紧密结合。

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是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是当地产业经济的支柱,也是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农民关心的焦点,能够解决当地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技术,必将成为其优先考虑的技术选择。因此,精准农业技术必须与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突出解决主导产业发展的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精准农业技术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大规模应用,彰显其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4.采取高效灵活的技术推广模式。

根据用户需求,可采取不同的技术推广模式,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服务,通过驻地工程设计实施,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转,形成“交钥匙工程的技术推广模式”。

5.制定统一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精准农业的相关技术产品很多,但不同企业软硬件产品自成体系。在开展精准农业研究应用过程中,难于构建可运行的精准农业系统。在这样情况下,我国必须建立精准农业技术标准,与国际主流产品标准接轨的同时,也是争夺精准农业技术制高点的重要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宣锴,孟未来 路明祥浅析国内外农业信息化进展 农业网络信息 2010年02期

上一篇: 网络空间安全的定义 下一篇: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