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1 16:30: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4-0090-02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炎患者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解除病人的腹胀症状。方法 对30例阑尾炎患者术后腹胀实行科学护理与指导。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密切观察和护理,30例阑尾炎术后腹胀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术后腹胀及早康复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腹胀早日康复。
关键词 外科 术后腹胀 护理
手术后腹胀多因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受抑制,使存留或咽下的空气滞留在胃肠道内而引起,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引起焦虑,恐惧,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本文对30例术后腹胀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6年7月收治住院的外科患者中,30例阑尾炎术后腹胀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10~60岁之间,经过认真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焦虑表示理解,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其讲解腹胀的原因,有效护理措施,以取得患者合作,解除其紧张心情。
2.2 术后早期活动 早期活动可维持肌肉的张力,促进肠道蠕动,指导病人术后6小时开始在床上适当翻身及活动四肢,并协助下床活动,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2~3次/d,15~20min/次,以增加肠蠕动,具体为小型手术(如阑尾炎)术后第一天便可下床活动,中大型手术(如肠梗阻)术后第2~4天视病情允许下床活动,对于体质较差不能下床活动者,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1]。
2.3 腹部按摩和腹部热敷 患者一手按切口,另一手按摩切口对侧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3min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摩2~3min,于术后3d进行,早晚各1次,20min/次[1],腹部热敷可使肠管发热增加血运,吴茱萸20g,山萘20g捣碎用纱布包裹湿敷脐部,一般于术后24h热敷20~30min后,仍腹胀,冷却1h后继续热敷20~30min,如此反复进行。
2.4 肛管排气 将肛管从插入直肠,以排除腔内积气,减轻腹胀,无禁忌时可用少量温盐水灌肠,使结肠内积气或粪便排出,可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2.5 胃肠减压 腹胀较重时,可行插胃管减压,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减压,经常通过胃管抽吸胃肠内积液积气,解除或缓解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肠管张力水肿,减轻腹胀,肠鸣音恢复前禁饮食,注意补液调整水与电解质平衡,作好口腔护理,腹部膨胀消除,肠蠕动恢复,即可考虑拔管。
2.6 必要时可试用促进肠蠕动恢复的药物新斯的明肌肉注射 [2]。
3 护理体会
采用护理措施为患者解除术后腹胀,避免术后腹胀带来的诸多并发症,促进了手术后病人的康复,密切了护患关系,也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士应加强这方面相关知识的宣教,掌握较多的健康教育知识,使之受益于患者。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07-01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尤其是青壮年,其发生率大约是占到外科住院病例的10%到15%。大多数情况下都认为阑尾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但是研究显示阑尾炎的炎性渗出物质以及切除手术的操作都有可能诱导并发症的产生,因此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是必要的[1]。为了获取对护理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我院对收治的阑尾炎患者进行了分组护理,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15~42岁,平均年龄(28±5.73)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1)突出的症状为下腹疼痛;(2)诊断确认是急性阑尾炎;(3)阑尾经手术切除者。
1.3 护理方法:两组都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适当的护理干预。
1.3.1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忧虑,使患者得到鼓舞,心态保持良好。
1.3.2 :患者回至病房应依据其麻醉方式保持相应的。一般,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可以采取低枕或去枕平卧,而腰椎麻醉患者可以使用去枕平卧位持续6h至12h,以避免发生脑脊液外漏的情况。
1.3.3 饮食:患者术后6小时可以饮用流质食物,一两天后便可以使用一般食物。
1.3.4 腹胀的处理:患者术后的第1天,可在床上坐起进行适量活动,第2天则能够下床适量活动,来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1.3.5 并发症的护理: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大多是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等。若切口感染则应该处理好切口,保持切口处的干净以及干燥。若是发生腹腔脓肿就应该趁早进行引流手术,否则可能发生严重的腔内感染。若是有轻度的肠粘连发生则可以帮助患者按摩腹部来促进其胃肠的蠕动,但若是粘连较重,则需要及时地通知主治医师来处理。
1.4 观察指标:(1)并发症发生情况;(2)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3)患者住院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使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中只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是2.5%,而对照组的患者中有7例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是18.9%,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5.3±2.3)天,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则是(9.8±2.5)天。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的病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阑尾发生了阻塞[3]。对于其的治疗通常使用阑尾切除术来达到目的。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手术时间较短,且过程较为简单[4]。但是有研究表明阑尾炎的炎性的渗出物质以及切除手术的操作过程都有可能诱导并发症的产生,因此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是必要的。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5.3±2.3)天,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则是(9.8±2.5)天。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术后护理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小云.急性阑尾炎病人术后护理体会[J].河南中医,2010,30(6):623.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共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1 420例,其中4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手术病人的0.03%,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
阑尾炎手术病人1 420例,其中男性患者510例,女性患者910例,患者年龄6~78岁,平均42岁。术后出现阑尾类癌1例,占0.000 7%;出血再次手术1例,占0.000 7%;伤口感染28例,占0.020 0%;粘连性肠梗阻6例,占0.004 0%。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时麻醉、手术或手术后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2.1.2严密观察患者腹痛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
2.1.3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嘱病人禁饮禁食,完善术前检查等工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4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在出现并发症时,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宣传手术前后一些相关检查的重要性,防止遗漏某些疾病。
2.2术后护理
2.2.1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12 h,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
2.2.2观察生命体征,每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连续测3次,直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
2.2.3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 h,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有置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位或低姿卧位,以利于引流。
2.2.4置腹腔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至床边,患者下床活动时,嘱其将引流袋置于膝关节以下,以防引流液返流引起逆行感染。
2.2.5严密观察腹腔引流的颜色、量、性质及腹部情况,发现腹部膨胀明显,引流液渗血较多时,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协助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注意稳定患者情绪。
2.2.6指导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发生肠粘连。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2.2.7肠蠕动恢复后,及时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豆制品、甜食等,防止发生腹胀。
2.2.8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个人卫生,经常更换清洁、柔软衣裤,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2.2.9切口感染因手术操作时污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术后3~5 d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病人感觉伤口疼痛,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则提示有切口感染,做好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2.2.10对特殊人群的阑尾炎患者,如小儿、老年人、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应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3讨论
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的一个细管状器官,末端为盲端,多位于右下腹部。它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属于中枢免疫器官,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阑尾的黏膜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基础。同时,阑尾在化脓和穿孔时,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而术后发生出血甚至休克,患者则会出现面色苍白、脉速、出冷汗、腹胀痛、血压下降、引流液出血迅速等情况。粘连性肠梗阻多与局部炎症重、损伤、术后缺乏活动等因素有关。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几年来,通过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一个手术患者,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在护理过程中都要把他们作为危重病人来看待,消除麻痹思想。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动口,加强巡视,善于发现异常情况,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006-08~2010-10我们分别对两组阑尾炎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力求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后抗感染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阑尾炎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年龄15~54岁。入选标准:(1)以下腹疼痛为突出症状者;(2)经诊断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3)须尽快手术切除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6~52岁;B组43例,其中男26,女17例,年龄15~54岁。按住院先后次序入组。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性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准备和阑尾炎术后常规护理,术前1d下腹部及会备皮,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增加护患沟通,减轻患者焦虑,使患者充分休息,术后去枕平卧位6~12h,禁食水6h,给予营养液静脉滴注,切口换药,术后1d鼓励、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刀口愈合。
1.2.2 特殊治疗及术后护理 A组患者术后不禁止探视和陪护,病房做好一般清洁工作;常规联合使用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甲硝唑液1周,广谱杀菌。B组术后2d谢绝探视,病房平均1~2例/间,由护工作好病室清洁工作,每日晨开窗通风换气,并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空气1次/d;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仅使用甲硝唑液静滴。
1.2.3 观察记录 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天数、切口感染例数,拆线天数和住院总天数。体温测量方法:术后3d测体温每8h一次,即:8:00~16:00~20:00。3d后测体温1次/d,即:16:00。切口感染判断标准:术后2~3d体温升高,切口肿胀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1]。
2 结果
A、B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x±s)
3 讨论
3.1 良好的病室环境对于手术患者恢复的重要性 清洁整齐是必须条件。(1)空气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有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2)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采用湿式清洁法,并且所有情节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干燥。其次,安静清洁的环境能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时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本身即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应激源,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术后如加上不加任何限制的躁声,即会给患者增添新的应激因素,使其产生多种潜在性危害或不良的生理,心理影响[2]。所以严格控制探视、陪护的人数和时间,不仅可以避免空气污浊而引起伤口感染,还可以大大减少躁声的来源,使患者充分休息,促进康复。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过度,会增加医院内微生物生态压力,加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危险性[3]。因此,要扭转这种现象,应在查清病因或进行细菌检测和药敏实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性杆菌和厌氧菌)而使用甲硝唑液静滴,这种用药方法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医院感染率为2.33%,和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感染率(2.27%)无显著性差异,既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养活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3.3 其他因素 此外,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加强营养等对手术后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作用。术后切口换药的质量与切口恢复有直接关系。由于此项操作直接接触易感部位,稍有不慎即可使细菌直接侵入切口处而引起感染。所以严格无菌操作是关键,只有从根源处养活易感因素,才能使控制感染达到最好的效果。手术后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为手术后第1天。早期活动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被称为阑尾炎,它是一种常见疾病,它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护理的方法,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所有腹腔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的疾病,尤其是阑尾化脓、坏疽及穿孔的患者,其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据统计达到20%以上,切口感染一旦发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为患者的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因此降低阑尾炎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是外科工作的重点[1],本文对于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自2008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岁,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手术前一天,会及腹部备皮,禁食12h,禁水6h,手术后枕头暂时不用,保持6-12h的平卧状态,同期进行营养静脉滴注禁食禁水,及时更换切口用药等;实验组的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但是要加强预防感染护理,术后实验组患者2天内谢绝探视,平均一间病房1-2人,全面清洁病室,每天开窗通风换气,引进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对病室进行空气消毒,病原为致病菌的阑尾炎患者,用药仅为甲硝哩液,行静脉滴注,手术人员行无菌操作,切口缝合的过程中,止血应彻底,不能留下死腔,避免产生形成血肿或者切口渗血,若患者肥胖,缝合切口时应使用胶片进行引流,减少皮下积血,减少切口感染机率。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应用双氧水冲洗切口以及周围,有效的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等[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30例均无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0%,对照组患者有3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余27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10%,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本文说明良好的预防感染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良好的病室环境对于手术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病室要清洁整齐,要做好空气消毒,物体表面以及地面的清洁,保持病室安静,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烦躁情绪,使其身心闲适,可以充分休息,要严格控制探视以及陪护的人数和时间,不仅避免空气污浊而引起伤口感染,还可以避免噪声的来源,促进患者康复[3]。
合理科学的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用来预防手术感染,降低感染率,但是若抗生素用量过度,会带来负效应,因此使用要慎重科学,其它影响阑尾炎患者的相关因素为:高水平的护理,病人自身的活动,营养水平的跟进、术后切口的换药等。由于手术的操作部位敏感,易产生细菌外侵,所以必须保证无菌操作的进行,总之,外部治疗环境对患者的恢复效应更佳[4]。
参考文献
[1] 陈艺清,梁芳.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及术后护理措施[J].医药前沿,临床护理,2012,2:225-226.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炎症性肠梗阻;护理
术后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ileus,EPII)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它常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14天左右)[1],若处理不当易造成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是密切观察病情和护理,而成人这方面已有较多的经验报道[2,3],但在小儿这方面的报道较少,因此收集我院5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EPII病例,采用非手术治疗,52例痊愈,中转手术7例,无肠坏死,最终也治愈出院,现将本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2年3月~2012年7月的5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EPII病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4~8岁,平均年龄(3.34±1.44)岁,EPII发生时间为手术后6~12d,平均(7.23±2.14)d。
1.2临床表现59例患儿术后肠蠕动均已恢复,并有排便,术后6~12d后所有病例均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其中严重腹胀32例,轻度腹胀27例,28例有恶心,呕吐表现。查体:腹部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有轻度压痛28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8例,有气过水声13例,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腹部X片可见小肠积气及气液平面。
1.3治疗与结果本组病例中5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镇静解痉、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及抗生素等。其中经上述治疗后有52例痊愈,表现为腹痛腹胀消失,无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出现排便,排气,腹部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腹平片无小肠积气及气液平面。1周内治愈15例,1~2周为28例,2~3周为3例,3~4周为6例。7例经非手术治疗15天,病情加重行手术治疗,最终治愈。
2护理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发热10小时,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WBC 20×109/L。诊断:急性阑尾炎。于当日下午4时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两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39.7℃),心慌(心率131次/分),烦躁。诊断为术后并发甲亢危象。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将病人置于抢救室,备好各种抢救物品,迅速组织抢救小组,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心电图等变化。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鼻导管或面罩吸氧6~8 L/min,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加强人工气道护理,确保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及窒息等并发症。
2.2 用药:及时建立静脉通路,遵照医嘱静脉内使用大剂量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400 mg/d或地塞米松10 mg。降低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碳氧嘧啶口服从胃管注入,从而抑制碘化物氧化,阻止酪氨酸碘化,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应用碘剂,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紧急时可静脉输入。用?茁-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
2.3 迅速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多采用乙醇擦浴,擦浴时密切观察皮肤色泽,必要时可采用人工冬眠疗法并注意血压变化。
2.4 并发症的观察:每半小时测T、P、R、BP各1次,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保持内环境平衡,及时测血压,电解质,防止酸中毒及代谢性高血糖等并发症,密切观察引流管情况,注意胃肠道出血反应,因大剂应用激素可导致应激性溃疡发生,及时准确应用抗甲状腺制剂药物,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为患者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2.5 心理护理:甲亢危象患者常伴恐惧、紧张不安心理,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对稳定患者病情,促进疾病转归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不可惊慌失措,动作要敏捷,沉着冷静,操作准确无误,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对过度紧张者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以稳定其情绪。
化脓性阑尾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腹部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化脓性大肠杆菌合并厌氧菌感染,导致患者的阑尾出化脓或者穿孔,容易导致患者腹腔或者切口感染,因此该疾病的主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切口的长度和形状、手术时间等。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够愈合,且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即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又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如何预防患者切口感染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成为了医院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行阑尾炎手术患者200例,将所有入选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治疗组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18.5~67.5岁,平均(42.3±6.5)岁;对照组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19.2~68.4岁,平均(41.9±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而治疗组在手术后采用大量的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者的腹腔,然后利用吸引器将冲洗液吸引干净,经过3次左有的反复冲洗后,缝合腹膜,然后采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切口细菌的密度,手术后放置引流管,将切口缝合。手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方法:①向患者讲解宣传化脓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不良情绪滋生;③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下运动,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④时刻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情况,是否愈合、是否出现红肿、波动等,定时对切口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⑤定时观察患者的体温以及血象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再次治疗。对于治疗组患者手术后的护理,除了进行和对照组一样的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对患者切口引流的护理,主要包括:①观察患者的引流管是否畅通,是否发生异常,例如阻塞、扭曲、脱出等现象;②对于敷料渗出液体的颜色、多少以及性质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发现引流不正常后立即进行处理,在特殊的情况下需要对引流管进行更换,如果引流发生不畅,容易导致血液和组织液发生积聚,从而增加了细菌生长繁殖的可能性,最后导致患者发生切口的感染;③要根据患者引流液的多少以及性质等,确定引流管的拔管时间,一般患者拔管时间在手术后5d左右,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引流管需要延长l周后拔出。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的愈合状况,主要包括I期愈合、轻度感染以化脓;两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统计学方法:本次试验主要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对比:经过手术治疗后,治疗组切口I期愈合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发生轻度感染和化脓的例数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切口感染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对比: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06-02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占住院患者的20%左右[1],发病对象大多为青壮年,其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手术治疗作为阑尾炎的临床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在手术治疗中,由于肠胃刺激以及物作用的影响,从而对患者胃肠道蠕动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患者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胃肠功能下降症状,最终延长患者机体恢复时间,难以改善预后情况[2]。因此,需要在阑尾炎术后必须采取合适的护理干预,才能促进术后肠胃功能恢复,使患者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46例行阑尾炎手术患者采取假进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行阑尾炎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为(37.44±2.44)岁。发病时间在1~11 h,平均发病时间为(5.33±1.33)h。病理类型:单纯性阑尾炎22例,化脓性阑尾炎18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为(36.97±2.78)岁。发病时间在1~12 h,平均发病时间为(6.77±1.87)h。病理类型:单纯性阑尾炎21例,化脓性阑尾炎17例,坏疽性阑尾炎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术后抗感染、病情观察、切口炎性反应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假进食、开塞露等护理干预,护理方法主要体现如下:第一,术后每隔4小时,听诊患者肠鸣音1次,在术后6 h给予患者咀嚼无糖口香糖,1片/次,3次/d,每次咀嚼时间为20 min。在肠胃恢复蠕动功能后,食欲恢复即可停止。第二,在完成输液后,应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鼓励其进行下床活动,同时,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休息,轻轻按摩患者腹部,以促进患者胃肠蠕动,降低肠粘连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排气功能。在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过程中,指导其进行适量的四肢活动,逐渐增强患者运动量。第三,每日早晚给予患者注入40 ml开塞露,对直肠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起到良好的排便效果。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胃肠恢复标准: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恢复排气功能、正常排便、肠鸣音3~5次/min等[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胃肠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44例,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38例,满意率为82.61%;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病情变化紧急,随着病情的进展,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根治阑尾炎的关键方法是采取手术切除术。由于阑尾炎切除术操作比较简单方便,人们普遍认为阑尾切除术属于外科的小手术,并且部分医务人员往往不够重视手术的护理,提高了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盲肠壁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方法虽然治疗效果比较好,但受到麻醉及手术视野的影响,难以清除肠及盆腔内的积液,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延长患者恢复时间。同时,由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理想,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机体恢复。因此,为了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生理状态恢复,必须对阑尾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郭柒莲等[5]将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咀嚼无糖口香糖等特殊护理干预,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咀嚼无糖口香糖主要是基于假饲原理,有效促进正常的肠蠕动的恢复,即使食物没有直接进入胃部,但是也能导致胃部产生液体,并且不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咀嚼吞咽行为作为神经系统反馈过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复杂性,通过神经系统,动作会传达到人体的大脑,并传至后颈肌肉群神经末梢,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调节口腔的生理机能。在反射性作用下,会产生胃、胰、肝、胆活动,从而增加胃液素的分泌量,从而增强肠蠕动功能。另一方面,咀嚼口香糖可对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产生刺激作用,在增强味觉的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口腔内细菌的繁殖与生长,保持口腔的清洁。同时,咀嚼口香糖方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简单性,副作用不明显,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较高。
开塞露作为一种常用的通便药物,其成分主要包括甘油、山梨醇等,此药物具有良好的润便作用,在药液进入直肠后,会局部高渗刺激直肠,从而增加直肠蠕动,引起排便。同时,开塞露可对直肠内感受器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有效促进直肠收缩等,在内扩约肌舒张的作用下,将会使患者产生排便意识。药理研究表明,开塞露为甘油制剂,可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李艳妍[2]采取开塞露塞肛护理阑尾炎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效果较为显著,缩短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胃肠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盲肠壁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护理满意程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谢冬辉,佐品,林瑶.阑尾炎术前情志护理对患者术后焦虑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3(14):1007-1008.
[2]李艳妍.开塞露塞肛用于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20):129-130.
[3]黄清萍.急性阑尾炎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5(27):314-315.
[4]李伙兰.阑尾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8):147-148.
[5]郭柒莲,傅宗光. 假进食对阑尾炎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7(15):156-157.
[6]千艳红.不同防粘连措施预防阑尾炎术后肠粘连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3,20(22):153-154.
[7]邹小霞,罗永丹,吴育娟.腹腔镜逆行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70-71.
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在青壮年群体中比较多发,是由常见的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成的。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相对严重,易发严重的阑尾穿孔和腹腔感染[1],临床治疗化脓性阑尾炎的主要方式是外科手术,但是好发切口感染,如何加强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是当前临床医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化脓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术后伤口感染的临床防治和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化脓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14-72岁,平均(39.52±20.35)岁;患者临床表现为隐性钝痛、呕吐、恶心、右下腹疼痛、压痛、中毒性休克等。所有患者均行阑尾炎切除手术治疗,按照患者术后所接受的防治和护理方式不同,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其中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预防与护理
1.2.1预防方法
完成各项检查、常规消毒、硬膜外麻醉后采用常规化脓性阑尾切除治疗[2]。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观察组采用100毫升3%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切口30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在使用500毫升1%的聚维酮碘溶液反复冲洗切口。治疗后给予两组患者同样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和真经治疗,分析患者的愈合情况,将切除的病变阑尾送病理检查。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术后选择患者的舒适;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变化,每小时测量一次脉搏、血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设有引流管的患者保持伴卧,便于引流和避免炎性液体流入腹腔;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术后第一天进食流质食物,第二天使用软食,术后3-4天后尝试使用普食[3];术后一周内严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对便秘患者给予轻泄剂治疗,保证患者大便通畅;术后24小时尝试起床活动,增加肠蠕动和血液循环;
如术后患者由伤口疼痛、切口周围皮肤触痛、红肿提示切口感染,应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对于出现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应保持平卧,给予吸氧、镇静、输液治疗,准备行止血手术;对腹腔参与脓肿的患者采取半卧位引流,假期那个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粪瘘患者行抗生素治疗。
1.3疗效评定
采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中的相关规定评定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符合以下标准为脂肪液化:术后3-7天内患者切口部位有黄液渗出,无疼痛;经常规检查表示敷料中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后皮下渗液较多;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有脂肪滴;经涂片镜检查能见较多脂肪滴,经3次细菌培养物细菌生长。
1.4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3.讨论
阑尾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引流、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均对术后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处理和护理干预在阑尾炎切除术后之分重要。
本组研究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并采用不同的溶液进行术后的切口冲洗,观察组采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1%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切口,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贺亮,田伟军,王鹏志.术前应用抗生素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2(0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