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概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01 15:32: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体育产业概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体育产业概念

篇(1)

1 问题的提出

在西方,自凡勃伦(Veblen,1899)以来,休闲一直被当作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加以研究。在中国,把休闲产业作为一门学问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于光远先生最早提倡要对休闲进行研究。现在,随着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休闲产业进行统计已经开始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已经在着手建立各自的休闲产业统计框架,它们的统计年鉴中已有专门的休闲消费统计分类,英国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每年出版《休闲统计年鉴》。我国也有学者已提出了要建立我国休闲产业统计学的设想。但是,要建立休闲产业统计学,并使所建立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在统计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对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的界定,否则有关休闲消费、供给、产值、就业、投资、贸易等所有统计指标的建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学界定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已成为目前休闲产业研究领域所遇到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休闲产业的不同理解

休闲产业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大的兴趣,迄今为止学术界发表了对休闲产业许多不同的理解,如布朗和威尔(Brown&Veal,1988)认为,休闲产业主要是指那些为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消费而向他们提供物品、服务和设施的组织和个人的集合。杰弗瑞·戈比(2000)曾把休闲业定义为与旅游、疗养、娱乐及游园等休闲行为有关的职业和团体组织。

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休闲产业的定义及范围的界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于光远先生(2004)曾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它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这一定义虽然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这里的“休闲需要”是指直接的休闲需要还是包括了间接的休闲需要?定义的模糊使得休闲产业的外延变得很不明确。实际上,于光远先生也并没有给出休闲产业一个明确的外延。

马惠娣是国内较早研究休闲产业的学者,她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她还认为:“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与渗透,界定不同,称谓不同。如在我国,过去统称第三产业,经合组织称服务业,在美国休闲产业被划定一个范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_她这一关于休闲产业的概念目前为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但很明显,她指的其实只是休闲服务业,而对第一和第二产业中的那些休闲产业部门则没有提及。而且,她将休闲产业等同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还有一部分学者也认为休闲产业只存在于服务业中,他们甚至将教育产业、消费品零售业等一些不属于休闲产业的服务业也纳入了休闲产业的范畴。如李再永(1999)认为,所谓休闲产业是指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而兴起的产业,它主要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美、感、游、创”等心理需求为主,主要包括旅游业、美容业、文化娱乐业、居民服务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等。宋成立(2001)则认为休闲产业是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各种行业和产业的统称,它包括传统的消费品零售业、生活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娱乐及旅游业、文化、体育、继续教育等产业。这类定义将一些因消费者的休闲消费而引发对非休闲服务的需求也纳入了休闲产业的范畴,明显存在外延过大的问题。

3 休闲产业界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目前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有关休闲产业的概念中,存在的一个共同缺陷就是:没有对休闲产业的范围作出一个较为严格的、合理的界定。因此,休闲产业到底应该包括哪些行业或部门?这~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出现对休闲产业的范围无法达成共识的原因有四:

一是人们对休闲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什么是休闲?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休闲的理解至今仍是莫衷一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休闲有不同的理解,而休闲产业概念又是建立在休闲概念基础上的,如果哪些活动属于休闲都不能明确,又如何对休闲产业进行明确界定?

二是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方式和统计方法,我们很难准确划定休闲产业的界限。正如美国学者所认为的,很难对休闲产业的范围有一个全面的统计,因为几乎所有的产业,包括国防,都有一些与休闲相关的工作。加拿大休闲学会在其的休闲白皮书中也指出,休闲活动渗透在包括军队在内的几乎所有部门之中,很难确定其产业边界。

三是大多数学者还没有将休闲产业与休闲服务业区分开来,而将休闲产业等同于休闲服务业。因此在对休闲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时,只列出了那些提供休闲服务的行业或部门,其中主要是旅游业、体育业、文化娱乐业等,而没有将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消费提供有形产品如休闲食品、休闲用品和休闲器械的行业或部门包括其中,但又觉得这样处理不科学,因此在进行具体界定时模棱两可,陷入混乱。

四是对休闲服务业本身的范围也把握不准。有些学者虽然将休闲产业等同于休闲服务业,将休闲产业限定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界定,但对于服务业中到底哪些行业或部门应该归入休闲产业,他们仍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典型的如休闲用品零售服务,是零售服务还是休闲服务?这些棘手的问题,都有可能使我们陷入模糊。

4 界定休闲产业的原则

4.1 从“休闲”的经济学概念出发的原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术界之所以在休闲产业的范围界定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是缘于对“休闲”这一概念理解的多样化。目前学术界对休闲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既有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的定义,又有来自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定义,而且即使是来自同一学科领域的学者,他们所定义的休闲也大多是互不相同的。而我们知道,同一概念,如果内涵不同,那么外延也将不同。

那么,在界定休闲产业的范围时应该从哪一类“休闲”的定义出发?笔者认为,休闲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首先应该遵循经济学的定义方法,从“休闲”的经济学概念出发来对休闲产业进行定义。而在经济学那里,“休闲”被定义为“消费者在闲暇时间里的活动”,它首先是一种消费活动,隐藏在这一活动背后的是消费者对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消费需求。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休闲产业首先应该被定义为国民经济中所有“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部门”。

4.2 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

既然休闲产业是指所有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行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哪些产品属于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定义的难题,那就是:如果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那些为大型游乐场所提供游乐设备的行业将被排除在休闲产业的范围之外,因为这些游乐设施并不是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它们只是游乐服务企业生产休闲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游乐服务企业生产的休闲游乐服务才是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但根据常识,这些生产游乐设施的企业显然应该归入休闲产业。因此,如果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休闲产业的范围将过窄。相反,如果以消费者的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因消费者的休闲引致需求而引发的所有产业活动也都将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如那些为游乐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如钢铁行业、塑料行业、电力行业等,都将属于休闲产业,这样无疑会导致休闲产业的范围宽泛无边。

篇(2)

关键词 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 关系 推动

一、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概念

(一)体育事业的概念

体育事业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事业概念指的就是体育已成为“人们从事的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的活动”。广义的体育事业概念不涉及这些体育单位及其活动的经济性质,不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体育事业单位,或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体育企业单位,都属于广义的体育事业的范畴。

狭义的体育事业就是指由国家财政支出的不进行经济核算的体育事业单位,这是狭义的体育事业概念。狭义的体育事业主要包括:由财政经费支出的国家及地方的专业运动队伍(运动技术学院、体工队等高水平运动队伍及后备队伍的培训机构);由国家财政支出的综合性及单项体育运动设施(包括各类公共体育场馆;也包括供专业运动队伍训练使用的体育运动设施。)以及其他体育事业单位。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体育事业。

(二)体育产业的概念

体育产业的概念也分为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产业就是指从事体育服务“生产、经营的事业”。体育事业是社会的一项文化事业,但从国民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它又是从事体育服务生产和经营的一个经济部门,是大文化产业中的一项产业。广义的体育产业既包括自主经营的体育企业单位,也包括由国家经费支出的事业单位。

狭义的体育产业就是指从事体育服务生产和经营的体育企业的集合。其特征就是企业经营性。狭义的体育产业只是广义的体育产业中具有企业经营性的那一部分,并不包括由国家财政支出的各类公益性、事业性的体育事业机构。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体育产业。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狭义的体育产业概念(体育企业的集合)与狭义的体育事业(体育事业单位的集合)两个概念是互相排斥的、对立的:前者是营利性、企业性单位,后者是非营利性单位;后者是公益性、事业性单位,前者是非公益性、事业性单位,

二、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一)我国体育产业的产生

关于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概念的界定和关系问题存在着争议,主要的不同观点如表1所示。

表1 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关系的争论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关系 含义表述 主要代表学者

体育产业=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鲍明晓(1999)等

的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属于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中可盈利部分 赵炳璞(1997)等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不相容 体育产业是传统体育事业的产业化部 张岩(2001)、丛湖平(2002)等

分,没有产业化的部分为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之间关系的争论可以说是历史的产物。由于我国传统的体育事业和教育、卫生、文化一样是社会服务事业的一部分,政府发展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全民健身,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摆脱“东亚病夫”的时代,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体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进行发展,由政府提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政府对体育事业的财政支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日益多元化的需要;其次是发达国家寻求社会服务事业市场化改革潮流的影响;最后是曾经被认为是公共产品的体育服务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事业内部有些部分已经不再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逐渐具有了准公共产品或私有产品性质。这些变化使得体育事业具有了生产经营的特性,具有了产业的特点。体育产业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体育产业的概念是体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新的条件下对“体育事业”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因为传统的“体育事业”不具有生产经营特性,而“体育产业”则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体现了生产经营的特点。

(二)体育产业化和体育事业化

体育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体育应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行政方式运作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按产业经营方式运作的转变。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产业化实际上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种运营模式,是指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来运营和发展体育产业。产业化离不开市场,但不是一切的体育产业都可以通过市场,完全以市场为取向。体育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主要有两种运营机制,一种是产业化运营机制,一种是事业化运营机制。产业化运营方式主要是针对非公共产品的体育领域,如竞赛表演市场,产业化运营主要是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以企业化、商品化和盈利性为日标。事业化运营主要是针对公共产品领域,如公共设施、学校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等,事业化运营主要是发挥体育的社会性、公益性职能,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体育产业的产业化是有条件、有范围的,不是指全部体育产业都要采用产业化运营方式,而是指体育产业当中适于在市场机制下运作的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联系我们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三、体育产业化是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体育作为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完全由国家拨款承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逐步面向社会,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更加普及,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体育场馆在进行体育训练和竞赛的前提下,积极对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体育科研部门、院校等事业单位在开展体育咨询、康复培训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团体或地区运用体育的魅力和影响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涉足体育市场,兴办各种经营性体育俱乐部、健康城,举办商业性竞赛表演,体育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程度还不高,体育市场仅处于培育阶段,体育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纵观体育产业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甚至是支柱产业。美国体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超过石油化学工业(533亿)、汽车工业(531亿),占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到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意大利无烟工业的经济支柱足球产业产值2O世纪8O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已达到约有500亿美元。1990年,日本体育产业的收人4.2万亿日元,其产值在十大产业中居第六位。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的体育产业也都有相当大的规模。鉴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有4000多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全世界每年因足球而产生的营业额就超过2000亿美元。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称,世界201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少于八亿人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排球活动,每年排球的营业额达65亿美元。

体育产业能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汉城奥运会给韩国创造33.4万个就业岗位,从申办成功到赛事正式开始共增加76万个就业机会。悉尼奥运会在开幕之前就已给当地提供了15万个就业机会。美国有各种职业运动员近百万,相关从业人员达数百万。国际足联一份调研报告说,估计足球运动直接和间接雇佣的人数高达4.5亿人。体育产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契机的例子也不少,特别是通过组织大型比赛,可以带动城市建设、旅游、就业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带来许多潜在的商业机会。从国际经验看,举办一次奥运会或者世界杯足球赛之类的大型赛会,可使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高20年一50年。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分别为当时的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良机,成为经济起飞的标志,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吸引的上百万游客也给澳大利来带来了至少37亿美元的财富。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起步晚,力量薄弱,体制不健全。1994年以足球为突破口开始进行职业化尝试是我国体育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步伐不断加快,路越走越宽。目前,中国体育用品的消费增长是最快的,1999年,我国消费总额达1400亿元。其中城市消费总额为1040亿元。据一份权威体育杂志报道,我国著名体育用品公司――李宁公司1998年的销售总额达到七亿元。过去五年,我国共发行体育彩票22亿元,筹集资金6.6亿元。有人预测,不久后中国体育产业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次良机。

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就使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重要,这也会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岩.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内涵继二者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2).

篇(3)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033-02

引言

美国是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一是体育产业总量巨大,二是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较为均衡。2015年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5千亿美元,占到了世界体育产业总量的1/3,体育产业总值占到了GDP的3%,而我国的只有0.8%。另外,占w育产业主体地位的体育服务产业在美国体育产业总值中占主导地位。

近几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年增加值也很惊人,尽管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产业总量还是非常可观,2015年产业总量达到了1.7万亿人民币。在巨大的产业总量背后我们要看到,我国体育产业主要还是依赖于体育配套产业中体育服装、体育用品、健身器材等行业为主要支撑,作为核心产业的体育服务产业发展还较为滞后。我国核心体育产业商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加快推进核心体育产业商业化运作是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也是今后体育产业发展的难点。

为此,课题组对中美国核心体育产业的构成、发展状况、商业运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美国核心体育产业发展成功的经验,为我国核心体育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借鉴。

一、体育产业及核心体育产业

(一)产业的概念

在认识体育产业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产业”的概念。所谓“产业”,主要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产业内各行各业在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一般都是围绕某一相对具体的事物展开。

社会分工引起了产业的出现和细分,它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体育产业的概念

在了解了产业的概念之后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体育产业的概念了。体育产业其实就是一种产业形式,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是围绕体育展开的各种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比如,同体育有关的生产制造业、销售业、设施业和服务业等多个产业集群。体育产业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体育融入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在行业分类中把体育归类为第三产业。具体可以细分为三类:一是体育主体产业,主要是指旨在发挥体育本体功能和价值的体育服务产业经济活动;二是体育相关产业,指的是与体育有关的其他形式的产业;三是主体体育产业之外的与体育相关的各类产业。

(三)核心体育产业

核心体育产业主要是指狭义上的体育产业,也就是能够从体育的基本功能和价值出发,在最大限度发挥健身、娱乐等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能充分发展经济的产业内容。也就是围绕各种体育项目展开的体育赛事活动,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赛事的门票、赛事媒体版权的转让、赛事赞助商、特许商品的营销等四个方面。

二、中美核心体育产业商业化发展现状的比较

美国是体育商业化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体育产业总量占到了世界的30%,核心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成就如此庞大体育产业帝国的重要因素。与美国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还较为落后,特别是核心体育产业还没能形成有效的引领。学习和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为此,我们就从中美体育赛事门票的销售、赛事媒体版权的转让、赛事赞助商、特许商品的营销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美国核心体育产业的商业化状况

根据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对美国体育产业的调查统计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美国核心体育产业发展状况。2014年,美国体育赛事门票、版权、赞助商、特许商品等核心体育产业的总收入是605亿美元,赛事门票、媒体版权、体育赛事商业赞助、体育特许商品营销等四项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77亿美元、146亿美元、147亿美元、135亿美元。美国核心体育产业收入主要源自于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美国篮球职业联赛(NBA)、国家冰球联盟(NHL)以及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美国五大职业体育联盟的比赛和美国大学体育的比赛。

1.比赛门票。美国2014年各种体育比赛门票收入为177亿美元,占核心产业总收入的29%。巨额的门票收入主要来自五大联赛和大学体育比赛。比如,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中一支球队门票的收入平均约为5 100万美元。NBA每支球队一年的门票收入平均为3 300万美元,三十支球队一年的门票总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

2.媒体版权。2014年,美国各种体育赛事的媒体版权收入约为146亿美元,占核心产业总收入的24%。顶级职业体育联赛和大学生体育联赛是媒体版权转让收入的主体。NFL、MLB、NBA、NHL、MLS 、NCAA、Pac―12等赛事在2014年的媒体收入分别为70亿美元、16亿美元、9.3亿美元、6亿美元、9千万美元、7.8亿美元、2.5亿美元。美国体育赛事媒体版权合同一般较长,但是随着合同的到期,收入还会大幅度的增加,比如NBA在2016―2017年赛季就将履行26亿美元一年的版权转让费合同。

3.体育赞助。体育赞助就是指企业用经费或资源等物化的条件支持体育组织或体育活动以达到企业获利的行为。2014年,全美32支NFL球队总共获得11.5亿美元的商业赞助;30支NBA球队总计获得7个多亿美元的商业赞助费用;全美各个大学体育赛事和大学体育联盟总计获得11亿美元的商业赞助。美国体育赞助收入较为稳定,每年增长的速度大概是4.5%,到2019年总额将达到183亿美元的规模。

4.体育特许商品。2014年,美国体育特许商品的销售额135亿美元,约占核心体育产业总收入的23%。五大联赛和大学体育赛事依然是创收的主体。比如,2014年里仅NFL一年体育特许商品的营销就超过了30亿美元。美国传统体育特许商品的营销已经非常精细,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进一步增长依赖于对新领域的开发。

(二)中国核心体育产业的商业化状况

2015年,我国尽管实现了体育产业1.7f亿人民币的庞大规模,但是核心体育产业的规模还很小,质量也不高。核心体育产业商业化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过程也应该是艰辛的。

1.比赛门票。我国体育赛事的门票收入还不能与美国的相提并论,收入还比较少。中超是我国商业化运作最好的体育赛事之一,2014年的整个联赛所有比赛的门票收入也才有1.2亿人民币,还不及美国NFL联盟中一支球队平均的门票收入。

2.媒体版权。体育赛事的媒体版权转让在我国一直以来都不是核心体育产收入的主要构成,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中央电视台拥有了绝对各种资源。随着地方传媒集团和新兴媒体企业的迅速壮大,这种情况将有所改观。2015年岁末,体奥动力以8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竞购得到中超2016―2020年的媒体版权,这是我国体育赛事媒体转让费用最高的转让。但是,与美国NFL每年70亿美元的媒体转让费用相比还是要低很多。

3.体育赞助。体育赞助一直是我国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重头戏”,占据了收入比重的绝大部分,但是总量也还是十分有限。我国体育赛事的赞助收入较美国的赞助相比,数量和规模还差得很远。近几年,我国在体育赛事商业赞助上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比如,2014年中超的广告赞助收入取得了很大增幅,总额超过了8亿元人民币。

4.体育特许商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的销售模式对我国这一领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让我们较为清晰、全面地认识了什么是特许商品以及特许商品的营销模式,以及特许商品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我国体育特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总量还非常的小,整个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但随着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不断推进,我国体育特许商品的营销也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结语

作为体育产业核心内容的体育赛事门票销售、媒体版权转让、赛事商业赞助、特许商品的营销,在我国的发展还十分的落后,与美国每年超过605亿美元的规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体育赛事的水平、赛事的观赏性、体育运动参与意识、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核心体育产业的发展,在这些方面我们没法与美国相比较,转变还需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从体育赛事的商业运作模式方面学习美国先进的理念和操作方式。

参考文献:

篇(4)

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作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每年为世界带来4000亿美元的收入。蕴藏的巨大商机,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巨大魅力,它已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据业内人士估计,伴随申奥成功到2010年,大体育产业的产值至少可达到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2%增至0.3%,而从消费趋势看,人们用于体育健身消费的支出逐步增加,而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带动GDP增长 0.5%。

一、体育产业概述

1、体育产业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种观点,即鲍明晓、张岩等提出的体育事业说;韩丹、鲍明晓等认为的体育企业集合说;杨年松、丛湖平、陈少宇等提出的体育服务业说。另外,韩国、日本、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产业经营者则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各种形态的体育产品(包括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的部门。目前对各种观点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相互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任何一种观点的评说,不应简单地判断它的正确与否,而需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作者界定时所处的时代(或视角)来分析,并且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体育产业的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才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2、体育产业的分类。体育产业的分类是根据体育产业的性质和范围来定论的。范围不同,对产业的概念理解相应存在很大差距,划分体育产业的标准就不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体育产业的这种划分,都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任步攀等学者认为,从体育运动市场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个视角,对体育产业可以进行动态量性划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这种划分是根据体育相关资源和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规律进行的,为体育产业有重点、分先后、有步骤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等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值得学者们探讨和借鉴。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我国经济结构中,体育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甚微,约占GDP的0.5%。

2、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落后,商业化运作水平较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从事体育经济的院校,只是在个别院校开设了与体育经济相近的专业,远远满足不了体育市场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

3、体育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够。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用品、体育表演、体育设施以及相关精神文化智力方面的服务,其开发力度反映着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从国外知名企业看,阿迪达斯和耐克等世界体育产业巨头在拓展中国市场的同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市场营销。而中国经营体育产业的企业大多还处于来料加工状态,对体育有形资产比较重视,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如各项赛事和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价值等。

4、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不健全。健全和完善的体育产业法规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有效体育产业管理体系的基础,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通过以计划、行政命令,并辅之以适当的经济处罚形式对体育产业进行管理,法律手段极其薄弱。我国体育产业法在某些重要领域还是空白,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体育产业管理体系受到了严峻挑战。

三、对策

1、转换思想,确立体育经济观念。多年来我国在体育方面相对投入大,产出小,这不符合经济规律,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把体育和经济市场挂钩,是观念落后。因此,应加强体育经济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具体措施时,使体育和国际接轨,把我国体育经济搞上去。

2、发展竞技体育主体产业、带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要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就必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重点发展竞技体育主体产业,以此带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如比赛票房、俱乐部经营、运动器材与体育商品销售体育中介、广告、电视传播与频道租用,个人从业以及无形资产(品牌、标识等)交易产业;间接的有来自旅游、交通、传媒出版业、物业、运动医疗业和法律咨询业乃至拍卖业等体育相关产业。使我国体育产业能够成熟地走向市场,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使它焕发出惊人的活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3、大力培养体育市场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培育方面要从开源与节流二个方面入手,进行培养机制的创新。(1)开源:要积极引进吸收各种体育人才,特别是有体育经营能力的市场开发与管理人才。(2)节流:对现有体育人才要加强开发与利用并进行培训,创造各种深造的机会,使得其知识快速更新,技能不断增长,予以广阔的愿景,以减少人才的流失。

4、加快制定规范体育产业市场化方面的政策法规,构建体育产业市场化的道德体系。针对体育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无序状态,我们可以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着手。(1)健全体育法规。目前我国只有一部作为体育领域内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但还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配套的体育法规、条例。面对现在体育市场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如有的人为了赢得比赛,隐瞒运动员年龄中,职业选手参加业余比赛,弄虚作假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以达到维护体育市场秩序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制定体育市场的管理法规,要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国家体育总局与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携手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扭转过去体育市场法规相对滞后的问题,逐步建立健全体育市场法规体系。二是体育市场管理法规的调整范围要面向全社会。市场经济的管理有两大特点:通过立法行使体育行政部门对全社会体育经营活动和体育市场的管理权。三是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法规要防止市场垄断和歧视性政策条款,保证体育经营主体的公平竞争和合法权益,使体育经营主体都能享受国民待遇。(2)加强体育道德建设。在体育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体育运动,尤其是经济体育的特点,把道德要求与体育运动和竞赛的技术性规则具体地结合起来,切忌生搬硬套,把一般的道德原则要求简单地移植到体育道德之中。

5、、要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促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对体育产业经济的投入是有限的,因此在财政投入上应重在调整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重点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大众体育健身场地器材配备和居民体质监测等,并适当增加用于扶持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专项投入。

6、要加大税收政策和融资政策支持的力度。(1)税收是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实现社会资金合理流动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税率对国民经济相关部门发展具有引导和扶持作用。(2)要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的力度。投融资政策是确保体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健全体育产业经济的投融资政策对于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7、注重民族特色体育产业的开发,走有中国自己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更好的走好自己的路,最民族的也是最国际化的。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必须充分挖掘民族体育的内在价值,关注消费对象的文化价值取向,关注消费群体的变迁,使我们的体育产业为绝大多数服务,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

发展体育产业是新时期体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化体育改革,开展试点,积累经验,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牛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产业发展[J].生产力研究, 1997, (06);

[2] 孔丽涵,杨少雄.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 (S1);

篇(5)

城市是人类文明建设的体现,城市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其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因素,一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冰雪天地,而在自然因素下,当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冰雪体育文化与冰雪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发展,冰雪文化逐渐成为东北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并且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也推动着经济不断发展。因此,探寻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文化与冰雪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

1.1体育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结构是从产业结构中所延伸出来的一个理念,可以说是产业结构在体育中具体化表现的一个产物。体育产业结构的发展,反映出的是各个部门在资源配置上以及产值结构上分布的一个情况。从体育产业结构内部来看,各行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体育产业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表现在体育产业之间的各要素、结构、要素以及结构之间的一个连锁与相互的反馈作用。

1.2冰雪文化体育产业的概念

就当前来说,对于冰雪文化体育产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通常来说,冰雪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冰雪体育文化又与一般文化的发展不同。所以,可以将冰雪文化体育产业看作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下,以冰雪体育文化发展为核心的体育产品的制造、销售,以及为冰雪产业发展服务的一切经营性活动。

2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黑龙江依据自身独特的冰雪风光,通过打造冰雪名城与名镇,冰雪景观,举办冰雪节与滑雪节等活动,树立了国际滑雪旅游胜地、旅游名都等品牌文化形象。而黑龙江发展的冰雪体育文化,正在一步一步打造大家心中的黑龙江省的城市印象,推动冰雪文化的发展。因此,对于黑龙江来说,通过大力发展冰雪体育文化,有利于发展旅游产业,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步一步的构建出冰雪产业优势,从而大大提升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加强地区的经济建设。

2.2加强城市的体育设施建设

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涉及到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举办大型体育运动会时,对于城市的建设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催化以及推动作用。而对于政府来说,为了使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就会加强市政设施建设以及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面貌与基础设施建设。从实践来说,黑龙江省以举办体育产业为契机,已经举办过大冬会、亚冬会以及世界大学生冬运会与各类的冰雪比赛,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体育设施,能够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观赏效果,也为冰雪爱好者提供了资源,有利于传播黑龙江省的城市文化。

3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冰雪运动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从宋代到明清十分盛行。黑龙江省由于自身独特的区域特色,地理优势,使其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十分有利。多年来,黑龙江省一直致力于发展冰雪体育文化,多次承办了亚洲冬季运动会等国内外的冰雪项目赛事,推动了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过,在冰雪体育文化上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冰雪赛事的开发与利用上发展步伐较为缓慢,产业化发展还不够成熟,使得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整体较为滞后,品牌赛事不够发达。就近几年来说,冰雪体育竞赛表演逐渐由冰上赛事转化为雪上赛事,从总体上看,承办赛事的级别不高,冰雪产业化的运营程度较低,市场化运作能力不够,再加上观众的欣赏热情也不够,因此无法提高冰雪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冰雪体育产业的产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冰雪体育中介以及其他相关的冰雪体育服务活动。相对于实体的产品来说,这种无形的冰雪体育服务在发展上会存在一定难度,加之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不够成熟,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内部结构不均衡,就会制约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从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产业发展在整体产业化发展中所占比重偏少,使得结构化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此外,由于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化人才的数量较少,质量与水平较低,总体能力良莠不齐,因此也导致冰雪中介与服务的发展与主体产业发展相比较为缓慢,所提供的冰雪服务与质量都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推动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

4黑龙江省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结构的分析

4.1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要素分析

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就是资源因素与区位因素,这既包含了自然因素,又包括了社会经济因素。而要推动冰雪产业快速走向正轨,就需要核心要素的支撑,也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因素。从生产力发展因素、冰雪资源条件、黑龙江省的体育人口等方面来分析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能够发现黑龙江省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具有重要优势,有利于推动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从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分析,生产力是制约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从黑龙江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在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口号及相关政策推动下,GDP实现了15083.7亿元,增长了5.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了5.2%,第二产业增长了1.4%,第三产业增长幅度最大,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为10.4%。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人们就更加关注冰雪体育的发展,从而也会进一步扩大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市场。从黑龙江省冰雪资源条件来看,冰雪资源的供给状况会影响着冰雪体育产业结构的变动发展情况。黑龙江省内各个地区由于冰雪面积、地理位置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冰雪资源分布的不同,就会影响冰雪体育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的状况。冰雪资源条件是由冰雪总产量、质量等构成,而冰雪资源构成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部署。比如说哈尔滨是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地区,对于哈尔滨来说,在冰雪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如降雪总量大、冰期长、冰雪质量好,在加上地区内总体的坡度适中,可以开发高质量的滑雪场,以此来吸引游客。从体育人口结构的因素分析,人是影响产业结构中的主体因素,是产业结构变革的第一要素。从黑龙江省的体育人口结构来看,整体呈现出“马鞍形”图形分布。其中,在16~25岁的年龄比重中,人口比例大约为32.46%,在26~55岁之间比例大概为27.21%,而55岁后的比重为31.23%。从中可以发现,26~55岁这个主要的体育人口主体所占比重较小,会影响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

4.2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内部结构分析

从黑龙江省的自然条件看,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黑龙江地处我国北方,纬度高,冬冷且雪期持续时间较长,冰雪资源十分丰富。从社会经济因素来说,冰雪体育文化的传统积淀十分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冰雪体育消费的水平逐年提升,加之冰雪体育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建设十分齐全,十分有利于冰雪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黑龙江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冰雪体育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旅游业以及冰雪体育场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黑龙江省发展的优势产业。因此,要推动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从这四个方面优先发展,进一步拉动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而对于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就需要加强技术的创新与制度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与推动其发展,并提高相关的冰雪服务质量。

4.3健全相关的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体系

要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其生命力与活力,就需要构建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体系,提高市场运作力与企业的参与程度。比如,著名的马迭尔集团参与的冰雪大世界,太阳岛公司参与的雪博会等就是冰雪体育产业市场化运作以及企业参与的一种尝试。借助于这样的形式,可促进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与资本的整合,壮大自身实力,促进冰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促进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就需要鼓励一批竞争力强、经济实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或者是文化企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行业以及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从而打造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商谷,致力于发展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包括各种工业文化园、创意产业园、数字文化园以及商业文化园等,形成冰雪产业发展规模,从而提升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生产力。

5结语

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借助于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冰雪文化体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既能够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文化氛围,推动城市化进程,又能够促进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升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作者:李博 刘万鹏 白冰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萍,王诚民,倪莎莎,等.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文化的产生及其发展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

篇(6)

体育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共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体育服务业为基础,体育用品制造业和销售业等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居民体育消费会全方位促进体育产业向深层次发展;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会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并逐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一、相关概念理性探析

1.体育产业与体育经济的概念及其关系。体育产业不仅是指和体育运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器材、设备等生产、销售业,而且还包括了体育表演、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经营、体育情报信息等行业。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实现体育的自身价值和意义而进行开发、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体育产业内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体育产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体育经纪人的管理制度;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的确立和体育市场秩序等都有待规范和完善。但是,体育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除具有一般产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体育活动领域的基本属性。

2.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概念及其关系。“事业”一般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那么事业的构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人、财、物构成的专业实体作为依托和稳定可靠的行为主体。二是这一主体为了发展而开展持续性的大规模的专业活动。

体育产业是现阶段我国体育工作中的主体性工作和业务之一。根据体育产业的本质属性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的“本体产业”。例如,各类体育竞赛、各类体育健身活动、运动训练、体育休闲娱乐业、体育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和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等。只要具备了体育市场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内容,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称之为“体育本体产业”。二是“相关产业”,也就是与体育和体育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体育场馆、体育服装、一部分体育装备等。最后一个是体育派生出的“体育派生产业”。这些产业以体育的存在为生存的根基,假若没有了体育运动,他们也就失去了价值。例如,各类体育器材、体育运动装备、体育报刊,还有就是以体育业为特色而派生出的地方体育旅游等等。体育产业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丰富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运动本身的进步,体育产业所包含的内容也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变化。

3.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初探。当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大有成为支柱产业之势。我国尽管没有体育产业产值的官方统计数据,但群众对健身娱乐、竞技观赏和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愈来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法人纷纷投资体育产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

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不仅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起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同时,体育产业是一个上游产业,它既能带动和促进第二产业中的一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一部分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整个国民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改善都有一定作用。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体育产业结构就出现了种种的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呈现出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发展不平衡,彼此间的关联还很少,表现出“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重复投资严重,地区项目布局雷同。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成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专家的首要问题。

二、结论和建议

1.研究的视角应放眼于经济学科。把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所有的体育经济活动、现象、问题作为整个体育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发生过作用,并且还将进一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一种特定社会存在,纳入到经济学科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视野中来进行研究。这样不仅是对体育产业问题研究更深入、更全面,而且从学科理论研究出发,可以将其列入经济学范畴,利用体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现象来揭示、阐释经济学规律和完善体育经济学教材体系。

2.推进体育产业一体化进程。打破体育市场的地区性、封闭性,建立一个全国有机统一的、开放的体育市场体系。创造体育产业运行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目前,体育市场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尽快建立健全各类市场。首先,体育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和人才市场是体育产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体育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离开三大市场,体育经济活动就无法存在。它们应当是体育市场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次,体育技术市场、体育器材市场、体育信息市场、体育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和体育产权市场则是形成上述三大体育市场的服务保证,也应及时配套。

3.加强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培养。人才问题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一个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目前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建立起一条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体育产业日益增长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落后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将成为影响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应将体育产业教育纳入国家国民教育序列,在相关的大专院校,设置体育产业专业,开设体育产业课程。强化对现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体育产业知识,提高整体素质。积极扩大和增进体育产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梁晓龙: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北京体育大学网站

[2]鲍明晓:体育产业.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篇(7)

关键词篮球运动职业体育体育产业产业属性

一、前言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体育事业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把体育推向市场,按市场的需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规范体育事业。这必将导致人们对传统的体育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要求体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第三产业的特性。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培育篮球市场与管理篮球市场并举的方针。逐步完善篮球市场结构,分工明确,功能齐全,形成统一开放的组织体系,以保证篮球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顺利进行,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篮球产业管理的根本目标。

二、相关概念定义解释

(一)产业的解释

产业作为一种概念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生产部门――农业生产,它也是人类早期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其之后,随着人类不断地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又逐渐出现了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产业的英文表示为industry。

(二)体育产业

关于体育产业的概念问题,目前在我国以及国外均无同意的观点。美国学者对体育产业大多持一模糊的大范围的理解,认为只要与体育有关联,就可算作体育产业。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产业的概念总结如下:体育产业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是体育事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称谓[2]。即体育产业不能仅局限于直接的体育服务和相关劳务活动,还包括了第二产业中的体育服装、体育器材等产品的生产经营,同时也包含了体育旅游、体育媒体、体育彩票、体育保险和本文重点研究的体育赛事组织策划与管理等。

(三)体育产业的归属

在产业的划分上,第一产业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的生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制造业;第三产业是指提供劳务的服务业。确定体育产业的范围,从其主体而言应该归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体育产品的需求程度,同时也有赖于社会对体育产业的经济投入。由于体育产业总体上属于第三产业,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体育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体育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对体育功能与作用进一步发挥的要求。

三、我国体育产业的组织结构分析

根据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商业化程度可将其分为企业经营型、事业经营型和公益型。企业经营型:在体育主管部门出台开发的体育产业的鼓励政策――“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后,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兴办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以休闲、娱乐体育项目为经营对象的部门,包括商业性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场地经营、健身娱乐俱乐部、职业体育俱乐部等;事业经营型:是由政府兴办或资助的带有公益性的体育经营活动,包括体育训练基地、体校、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场馆、体育院校、科研所、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体育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承办的国际重大比赛,全国和地区性综合运动会等;公益型:是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出资举办的体育培训、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目的是增进全体公民或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精神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我国体育产业通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经纪业、体育金融保险业、体育用品业等几个为完整的产业结构。

四、我国职业篮球运动的体育产业属性分析

职业篮球运动是以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存在,它是一种经营高水平篮球运动的训练和竞赛,并训练竞赛及其附属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特殊的体育企业。

(一)我国职业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我国职业篮球1994年开始推行篮球全国甲A的主客场制;1996年又推出了全国职业篮球联赛;1997年实行全国俱乐部篮球比赛;1998年又同时举行了甲A、甲B联赛;04年赛制又有了重大改革,把14支球队分为南北两区、借鉴NBA的比赛机制,又推出了全新的篮球超级联赛(CBA)。在我国篮球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之下,CUBA全国大学生联赛自1998年开创以来发展相当迅速,2005年推出的大学生超级联赛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大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的焦点话题。特别是女子篮球职业联赛的推出,又为我国篮球产业涂上了丰富多彩的一笔[5]。篮球是市场潜力较大的项目,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因势利导,推动篮球产业的发展。自1995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改革以来,我国篮球运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篮球俱乐部的成立也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CBA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通过打造球队品牌和明星个人品牌,使得CBA品牌在内容上丰富,品牌联想物增加,品牌个性得以展现,14支职业篮球俱乐部像“广东宏远”、“八一火箭”、“上海东方”、“北京奥神”、“江苏南钢”等等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看到这些俱乐部就知道是CBA的球队。

(二)我国职业篮球运动的体育产业细分

对我国职业篮球运动的体育产业细分,我们可将其分为比赛(体育竞赛表演)、转会(体育经纪)、副产品(体育用品)三个部分,其中比赛的组织者是国家篮管中心,他们在运行职业联赛的同时可以通过门票收入、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权以及体育彩票得到可观收益。而转会和副产品的运作则是由社会团体,企业单位自主运营,它们是伴随篮球运动职业化产生而产生的,也是第三产业兴旺发展的标志。

(三)我国职业篮球运动的体育产业属性分析

我国职业篮球运动的体育产业属于经济发展层次的第三产业,它是由我国篮管中心拥有,并行使经营权。就其运作主体而言,职业篮球运动的体育产业属于体育竞赛表演业,主要依靠门票、广告费、转播权作为收入。细分中还有体育经纪业和体育用品业的存在,其拥有权和经营权为个人、社会团体或企业所有。

五、结束语

美国的体育产业是一项独立自治、利益一体的民间自组织的体育产品;而我国的体育产业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由政府主导的体育事业[7]。本文所研究的职业篮球运动的体育产业的产业属性就其主体而言属于第三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占居较大比例,拥有权和经营权归政府所有。

参考文献:

[1] 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 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2003.

[3] 李荣日.体育产业概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M].2005.4.

[4] 王庆伟.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

篇(8)

一、引言

随着《促进中部崛起规划》的深入实施,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湖北体育产业坚持“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了体育场馆开发开放网络、体育彩票销售网络、体育用品销售网络。体育产业成为湖北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湖北省政府充分利用体育与旅游的有利条件,以构建“湖北体育旅游圈”为重点,对全省体育产业进行深入考察,打造“大武汉都市体育旅游圈”“武当文化体育旅游圈”“神农架神态体育旅游圈”“恩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圈”“大三峡体育旅游圈”五大体育旅游产品,整合湖北体育与旅游资源,引导体育旅游项目服务升级,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本文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以产业融合为视角,结合体育产业自身的产业特性和基本特征,重点探讨湖北省体育产业融合创新成长的实现途径,以期实现产业融合应用研究的创新,也为我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二、研究意义

(一)实现区域体育产业绩效最大化的战略途径

众所周知,随着工业化的深层推进,体育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度,其涵盖经济功能在内的社会、教育、文化等多重功能逐步显现。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亦充分展示了其集聚特性,其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和关联效应的发挥使得体育产业价值的总量并不单一的由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所决定,甚至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区域相关产业的价值增量表现出来。区域体育产业的绩效如何实现最大化,其产业融合化发展是战略途径之一。

(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看,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使原本分立的产业价值链部分或全部实现动态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价值链。新的产业价值链必将改变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大范围实现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其次,从交易成本来看,体育产业融合成长,实现了企业跨体育从事多角度经营管理,注重组织创新将外部市场交易企业内部化,最终降低了相关产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在产品高附加值背后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进而促进产业主导新的消费潮流,最终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稳固提升。

(三)发挥湖北省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效应

“十二五”时期,我省牢牢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和“两圈一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以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重要契机,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应国家体育总局“北雪南展”的构想,全力打造南方竞技滑雪和滑雪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华中地区第一家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高山天然滑雪场――神农架滑雪场的筹建系。我省敢于创新的品牌示范工程,以产业融合为视角,对神农架国家滑雪场的规划、运营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将对我省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国内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借鉴

从国外研究来看,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自身的融合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体育产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其相关产业从业务、市场、管理等方面充分实现了互动和融合。

自1996年体育旅游(Sports Tourism)概念被提出之后(Weed等,2004),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和对接作为研究的重要方向,不仅对体育旅游概念内涵、产品分类、经济社会影响等诸多层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性的建议。Glyptis(1991)提出体育与旅游整合建议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战略规划、服务设施发展、城市规划与营销等内容。在国内,程琳琳(2005)最早提出体育产业融合的概念,他认为体育的产业融合作为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现体育产业化的本质。在经济发展实践中,不管是产业间的延伸还是产业内部的重组最终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资源禀赋。曹亚东(2011)认为,现代大型体育赛事作为构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与传媒产业形成融合。两者的融合既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体育赛事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也有政府政策的引导与鼓励、经济利益的驱使等其他动力机制的影响。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他认为,从业人员素质、规章制度的完善对体育赛事与传媒产业的融合产生重要影响。

现阶段,我国的体育产业整体发展起步较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产值较低。但总体来看发展速度和态势较为乐观,且彰显潜力。特别是2008年奥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而体育产业在近三十年的探索发展中,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广度、关联深度、影响力度和感应程度的研究逐步得到重视,体育产业发展的融合态势昭然若揭,对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发展研究亦逐步深化。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到融合和竞争协同存在,体育产业融合实际上表现为:融合程度加深―竞争成本提高―企业组织创新―节约竞争成本―融合程度加深,这样一个不断循环深化的发展过程。

四、湖北省体育产业融合态势分析

根据资料显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目前并不成熟,存在着产业项目较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体育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及重点市区,如武汉、荆州、襄阳等地,其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发展速度快,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体育消费发达;而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的体育产业效益低下,发展严重滞后,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市场尚未形成。湖北省的体育产业主要是以体育彩票业、健身娱乐业为主,作为体育产业本体产业的竞赛表演业除了在武汉有一定经济效益外,其他地区几乎为零。作为体育产业产业的体育用品业和建筑业也是零星分布,并没有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集聚效应,同时体育中介产业也是严重落后,阻碍了湖北省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管理规范化是产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虽然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配套的有关地方性法规,但仍然有一些不明确之处,如管理权限的进一步明确划分、法律责任界定、执法程序的规范统一等,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地方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体育经营项目管理权限交叉的情况。

五、促进湖北省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一,加大政府宏观扶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体育人才、技术、资金、劳务、信息、中介等要素流通市场的建设,实现对体育产业实体在经营过程中的体育专业性指导成为壮大体育产业竞争实力的第一环节。在政策扶持上,需要出台各类支持政策,不仅要出台和实行引进人才、发展体育产业的固定,同时也要出台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管和保障规定,从而达到鼓励并保障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第二,促进相关资产重组,优化产业链。新的市场发展时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再是原来由政府包办的驱动的发展模式,而改由政府、社会、市场、大众消费组成的“多元驱动”。第三,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实现管理机制创新。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但尽可能少干涉企业的经营,按照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合理的科学规划和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开发,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引导、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四,整合关联资源,突出特色项目。湖北体育产业可做“水文章”,从而整合湖北旅游资源,营造水上体育旅游大省的形象。对于已重复开发的新水项目进行整合,打造水体旅游精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基金项目:2015年湖北经济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XJ201515)。

参考文献:

[1] Weed Mike. Bull. Chris Sport Tourism[M].Oxford: Butter worth-Heinemann Ltd.2004:178-196.

[2] lyptis. S.A. Sport and tourism. In progress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M]. COORER C.(ed).Belhacen: London.1991:165-183.

篇(9)

前言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这种差距不仅制约高校体育整体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加快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是高校体育改革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因此,对拥有较多体育资源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概念认识不清楚

目前我国尚处在“学校体育产业”、“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学校体育教育产业”、“高校体育产业”等术语混用时期。术语使用的不一致影响了人们对术语内涵的界定,从而阻碍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与高校体育自身的特性,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只能是一种特殊产业,它既具有体育产业的某些产业特征,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他同时还具有“福利性为主,商业性为辅”的特点。此外,受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限制,高校体育产业又具有“业余经营性”的特点。关于高校体育产业类型,学者们更是众说纷纭,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2 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和在思想认识上受传统思想的约束和影响太大,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还未做好让高校体育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充分准备。尤其是有关领导思想保守,缺乏产业意识,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而且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闲置,未得以充分利用。其次,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自身全面的认识,不重视自身经济功能的开发,经费筹划主要靠:“等、要、靠”。依附于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 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没有把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议事日程上去考虑,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3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组织混乱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健全的市场法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保证。目前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由谁管、管什么、如何管,都不甚清楚。使其发展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依,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高校自身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部门的权限交叉,造成管理不到位,不能实行有效管理,体育产业开发混乱、无序等现象。高校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均由学校完成,其经营主体却是体育部门,二者关系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由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政策法规不健全,造成了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4 缺乏市场运作环境,发展模式单一

缺乏市场环境仍然是制约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大的市场环境还有待于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须对体育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细分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对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因此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目前的高校体育产业主要局限于出租场馆、设施,收取门票,而且服务对象囿于校园,仅限于师生员工,甚至仅限于学生。所以经营形式单一且范围狭窄,营销手段匮乏。竞技表演、体育健身培训、技术服务、体育信息产品等市场尚未得到开发。

5 高校体育产业的责、权、利模糊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微观主体的所有权由学校控制,不是属于自己的独立法人实体,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作。产权结构不合理,从经济学的产权关系来说,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教学单位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事实上二者关系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不明确,激励作用减弱,约束不到位,科学管理失去条件,致使校企不分,管理体制不科学。高校和体育产业之间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高校对企业仍实行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对企业干预过多,企业在经营上缺乏自,从而造成产业运行不畅,经营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结语

通过对高校体育产业现状的研究与分析,了解和掌握了高校体育产业化内在的发展规律。借鉴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信息、人才、场地的优势,面向社会开展有偿体育服务活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训练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展的良性循环我更新、自我完善,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敦山.加WTO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1).

[2]向征.略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王桂荣,孙克成.试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

[4]胡勇.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2005(13).

[5]梁建勋,张浩,李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职业与教育,2005(12).

篇(1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繁荣和进步,其中,也派生出了一些新兴的产业,例如,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之后,又促进了体育(Sports)与工业(Industry)的结合,形成了新的产业,即体育产业(Sports Industry)。体育产业的概念的提出在我国仅仅有10几年的时间,而其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别的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如今,体育产业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机械制造业、商业、旅游业、娱乐业、纪念品开发业、邮电、餐饮、药物、通讯等领域。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了本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体育产业产值也日益飚升,大有替代传统产业地位的趋势。

一、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体育产业的产生

体育产业的产生,是紧随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而确立的。

早在1100年~1650年间,英国贵族就借助赛马来炫耀自己的权利和财产,赛马不仅是贵族的娱乐形式,它也吸引了社会各阶层前来参加观赛。马的主人为自己的马悬赏,用来炫耀自己的财富;也有人为了取悦前来观赛的国王,支付当天比赛的所有费用,这种现象,虽然包含了体育产业的内容,即为满足自身的需求,以获取一定社会利益为目的的活动,但无法称之为体育产业,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娱乐为目的的阶段,对其产业价值还没有认识。

16、17世纪发生了以哥白尼的日心说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为标志的科学革命,18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和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科学革命,此时大英帝国处于昌盛时期,受科技革命的影响,英国赛马运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贵族们建立起自己的赛马俱乐部,由有经营头脑的专门的人来管理,各俱乐部之间的比赛也不再是免费,并形成了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模式。每个俱乐部从马匹的选种、培训方法,驯马师的专业能力、参赛路径的布置、出场马匹的合理搭配等方面,更加注重符合力学原理和统筹组织。这样的比赛不但没有因为收费而失去观赛的人,反而由于比赛更加激烈,水平更高而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观看。赛马俱乐部的成功带动了其他体育比赛的发展,并从英国发展到世界各地。体育产业从此开始兴起。

2.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

近代西方自然经济社会中以分散、自发、小规模状态存在的“小体育”,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以集中、自觉、大规模状态存在的“大体育”过渡过程中,随着体育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矛盾逐渐展开和逐渐解决,使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的体育产业具有自然发育的性质。也就是说,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从而使从属于上层建筑部分的体育概念、功能、地位和自身价值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体育事业价值观被打破,取而代之是日益崛起的体育产业价值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先驱,为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过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体育产业结构方面看,社会的体育价值取向与体育产业的价值取向相互契合,并推动了体育产业结构的发育成长,它表现为促进体育产业内部分工的发展,促进新的专门化工种逐渐发展成为低一层次的具有独立产业性质的工种或行业,从而体育产业在结构上分化成包括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低一层次体育产业的整体。分工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个新的产业的产生都是其结构进一步成长和趋于完善的过程,而所有这些过程又都是体育产业自身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谋求更大经济收益取得进展的过程。美国职业体育产业在结构上已发展成为包括各种职业体育联盟、体育场馆经营、体育经纪人乃至俱乐部专利产品经营等各种产业或行业的整体。

3.体育科学与体育技术、生产一体化

体育产业和行业的细分使它们各自独立,又增强了他们的紧密联系,使每一个体育产品的诞生,都蕴含了大量的多个子行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从每一个科学设想的产生开始,经过科学论证、分析和技术攻关,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紧密联系,互为一体。例如,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和2005年洛桑世界田径锦标赛110米跨栏比赛中,分别创造出了12秒91的平世界纪录和12.88秒的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这一劳动产品的创造,除了刘翔本人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员的学习能力和临场发挥水平、包含教练员广博的训练理论知识和手段方法、科研队伍的技术攻关、医疗营养保健人员的体质跟踪监督、合理膳食和营养搭配、包括耐克公司根据刘翔脚膜、通过受力试验而专门量身制作的质量只有8克的跑鞋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与体育产业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体育产业知识是多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性产业知识体系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体育产业的范畴不尽统一,所以迄今为止,对于体育产业的概念还不尽相同,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体育事业中可以盈利的那一部分,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就是体育服务业,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是娱乐业的下位概念。在这里,笔者认为,体育产业不仅仅包含在第三产业中,它也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其它产业内容,从而其发展也应该是多学科的、广泛的、综合的多学科知识集合的综合产业,例如,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各种体育器械的制造、运动饮品的生产等等,我们认为其更符合大产业范畴下的工业范畴。在我国,1985年国务院国家统计局在关于三个产业的划分中明确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门类,是依据体育产业的核心价值而划分的,即为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质服务业,体育经纪人、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等均属于此类范畴。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各种知识体系越来越丰富。也使得各个行业之间的依存性越来越高,某一高新产品的生产,包含了多个行业的合作,由多种知识体系结合作为研发基础。体育产业作为一项多行业集合体,对科学技术的依存度也相当高,由于其作为产业所提供的有形或无形产品明显有别于传统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所以,体育产业在借助传统产业知识构建自身产业理论时,其必然又明显有别于传统产业而独具一格,形成自身独特的知识理论。例如,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从设计、建设,到经营管理和维护保养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知识。

三、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典范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早已远不是体育界的盛会,多种科学技术的运用,已经将奥运会装扮成全世界、全人类的盛会。每隔四年一度的盛会吸引了全人类的目光,在16天的日子里,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各个环节。以即将举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并作为基础支撑着“绿色奥运”和 “人文奥运”的实施。“智能交通”技术、食医药科技、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等大量科学技术的的运用,无疑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奥运会的“眼球经济”凸显,各个国家把争办奥运会作为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世界众多知名品牌公司也将奥运会作为广告宣传的必争之地,奥运品牌、标识、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能力等无形资产价值被很好的挖掘。有人推算筹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及就业机会。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0年,奥运会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717.06亿美元,其中直接经济影响419.32亿美元,间接经济影响297.74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656万个就业机会,并将额外261万外国游客,15.55亿国内游客,奥运会当年可吸引77.7万国外游客和2.3亿国内游客。

四、马克思自然科学观下“现代”与“后现代”文化意识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认为,社会的进步是由社会的物质进步决定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进步将现代社会细分为“现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现代”与“后现代”这种说法,通常用于区分不同的现代化阶段。我们可以大致上认为,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后现代(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是指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价值指向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高度发展,致使社会和个别产业的同步发展日趋明显,体育产业借助现代科技得以迅猛发展,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体育用品业在体育产业子行业中优先发展。例如,美国的NIKE、ADIDAS运动服装公司、我国的李宁运动服装等公司日益崛起和壮大。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生产方式转变是文化转型,人们对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发生转变。社会进入“后现代”阶段,“后现代”文化意识在承袭“现代”文化意识转型基础上,又创新了自己的观点。“花钱买健康”、“享受生活”、“表现个性”的观点日益得到更多的人的赞同,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受到更多的人关注,例如,美国人每挣8美元就有1美元用在观看体育比赛上,各种挑战运动如蹦极、攀岩、远足、漂流和张扬个性的运动如轮滑、赛车等日益风靡全球,而且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替代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另外,“后现代”文化意识使人们格外看重信息,一些体育网站、报刊、电视频道等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

很显然,“现代”与“后现代”阶段的区分指明了体育用品业优先于体育产业其它子产业发展的最终根源和发展趋势。受“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体育产业发展中,体育用品业优先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发展的印证。继而受 “后现代”文化意识的影响,在体育用品业的快速发展之后,体育自身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得到社会认同,体育服务类行业开始繁荣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将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主流趋势,体育经纪业、体育旅游与探险、体育保险业等开始悄然兴起。

上一篇: 古代劳动教育思想 下一篇: 简述战略管理的内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