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2 14:58: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学研究表明,青年正处于素质优化期和创造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正担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青年群的现实思想又存在着不成熟、懵恫的一面,但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从几个方面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以下浅谈。
1 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科学技术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穷国;但又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向现代化进军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不止一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必须进行改革,若不再进行改革,或者放慢改革的速度,就会使中国再次错过使自己富强起来的机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出现了几次经济发展的时期。现阶段更是一个关键的历史发展时期,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人民币的增值引起经济发展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枢,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年青人必须自信、自立、自强,必须从思想政治观点上充实自己、武装自己、革新自己。
人强则国强,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但是无论是科学技术知识的继承、创造、繁衍、传播,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其最现实最快捷的途径就是从我们年轻人的队伍中来。他们又怎样才能成为人才呢?只有通过教育,知识就像人的身体,而思想是人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青年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才能、技术才能、专业才能,而且更要具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青年们的品德体系构成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并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青年的正确的“三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完成。青年只要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充分发挥,为中国的富强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时代需要青年,中国的发展依靠广大的青年人才,青年人也应义不容辞地要担当起祖国交给的重担。
2 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青年在身体发展方面能得到较好的环境。青年的心智发展,则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青年在身体发展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科学技术知识,希望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追求人生的自我价值,以报效祖国。他们认识到,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更加雄伟祖国,只有祖国强大了,他们才能大有作为,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施展才能和获取物质精神营养的环境。青年的自身发展,就是要完成素质的优化,完成大量的实践活动。青年自身发展好,那么他们在社会的地位就更高,作用会更大。这也是由他们自身的思想特点决定的。
3 青年的思想气质特点决定必须要加强教育
3.1 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成为经济的强国。
青年人时代感非常强,观察问题敏锐,他们热爱党,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耳闻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身处这种氛围和经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青年自身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3.2 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方式灵活。求新求异是青年人思想的重要特征。他们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快,对时代变化的反映更敏捷。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各项建设成就的取得,使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西方文化,再加上政治的逐步民主化,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模式也由静态、单向和直线思维向动态、网络、辩证思维的方向发展。多维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确立,使青年中不少人的思维活跃。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想象,勇于探索和大胆求证。
3.3 青年人大胆追求,竞争意识强。
青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从有益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使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生活更加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加快了。在短时间内,他们力求吸收更多最新的知识信息。他们不满足书本知识,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杂志,扩大知识面,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大胆追求美的真谛,部分青年由过去只注意形态美、风度美发展到气质美和心灵美,由对美的欣赏发展到参与美的创造。总的说来,青年人的优点是其他年龄段的人难以比拟的。他们生气勃勃,充满青春的活力,思维灵活、反映敏捷、思维活跃、不迷信、不僵化、敢想、敢干、敢说。尤其是他们政治热情高,关心祖国、关心党风、社会风气的好坏,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他们正以自己特有的风采,在各条战线上发挥自己的先锋和突击作用,他们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科技化、走向世界不可能缺了当代青年的努力奋斗。
3.4 青年的思想存在不成熟的一面。青年是成长中的茧蛹,他们涉世浅,经历简单、知识不足、能力弱、更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这些不足,决定了青年人看问题简单、理想主义成分重、思想不稳定,遇上困难和挫折易于动摇。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这个群体作为主要对象。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够,急于求成思想重,支持经济基础建设速胜论的观点;二是思考问题易走极端,易盲从、盲动;三是追求民主热情高于理性,梦幻多于现实,或者片面吸取过去搞民主的教训,对政治、民主淡漠,讲求实惠,注重眼前享受,追求金钱;四是对存在的社会腐败现象认识不清,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和抵触情绪。青年群体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缺乏理性的判断,遇事不冷静、不沉着、易冲动,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
4 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青年的优势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的不足,也决定了他们应受到教育,科学的迅猛发展,青年人是科学的带头人,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夯实了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青年的取向将越来越成为社会价值取向的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有肩负特殊作用,是其他年龄段的人根本无法取代。
4.1 青年人是各行各业的接班人。社会发展是一项无限运动,而人只有有限的生命。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要被传承,要被创造,并被应用,必须有中老年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须加强对青年人的培养,并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5至10年后,祖国整个建设重担将大部分落到他们的肩上,再过20年左右,整个国家的命运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都将由他们承担。
4.2 青年人还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社会责任,青年人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还处于组建家庭、繁衍后代的阶段,必须花大功夫去培养后代,保证后代的健康成长,合理有效地开发后代们的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为后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莫定坚实的基础。
4.3 青年人是社会生产的突击队、生力军。青年人自身的体力、智力处于旺盛期,思想日趋成熟有条件成为社会生产的突击队。中年人要锻炼培养他们,大胆锻造他们,会把一些重要岗位交给青年人去干,青年人从中得到锻炼尽快成长。青年人成才欲望强,又富有冒险精神的群体,在社会生产中,他们常常在搞技术革新、搞发明创造和攻克科学难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果,甚至是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不少都是青年人取得的。他们的创造活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生机,产生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从一开始的种子长成大树,成为栋梁。
5 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5.1 培养青年的全面发展是目标。这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决定的。青年人肩负重任,只有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他们才能承担起未来和责任。另外,青年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各方面都需要全面教育,全面发展是当前的任务。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社会的快速进步,对人们的思想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种社会思潮的形成,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的社会变迁下,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及时更正人们的错误观念,准确定位人们的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正确思维的必然需要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多年。但是,经济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不良思想的滋生。在一定的范围内,信仰缺失,道德缺失,社会风气急转直下。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思想中的弊端,从理论上加深对社会变迁的理解,从而使行为走上正确的轨道。
2.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发展和建设中的思想保证
我国的发展和进步依托于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一个民族拥有什么的样的发展理念,就会走向什么的发展道路。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跟随着发展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要与国家发展进步统一起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是快速,思想政治教育就越会显示出其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从所有环节上达到思想的保证,能够使思想的进步和发展与国家进步和发展形成一致性。
3.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是人们的思想建设。而思想建设是人们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提高全民素质的形势下,思想教育就是首先要未完成的教育内容。思想教育的成败决定了人们的基本观念,决定了人们能否坚持走一条正确的道路。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融合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民的思想进步能够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掌握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长期教育原则,建立思想教育工作的常态机制
我国的教育内容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贯穿于教育活动的主线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武装头脑,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促进思维形成,融合现代化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一种长期的教育模式。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各类学校,都应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机制。建立常态机制,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走形式,而是真正符合教育的宗旨和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实施教育和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2.注重能力培养原则,实施学习与讨论同步进行的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的停留在课堂上,不是只是理论的阐述,而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社会现实相融合,才会产生出新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观念。那么,在教育活动中,既要注重学习的方式。正确的去判断和思考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开展讨论分析等活动,追求思想的碰撞,使思想教育活动能够产生智慧的火花。
3.提高创新意识,加强思想教育课程的丰富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政治工作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树立人们正确的、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指导人的行动,纠正人的错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枯燥无味,只是单纯的强调理论知识。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创新意识,在课程内容上增加更多的项目和内容。例如结合时事的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个性培养等等。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从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养入手,以教育的实用性为原则和目标。
三、结语
当前,国家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形势。国际争端时有发生,国内矛盾时常出现。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立场和观点,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铺开,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全面实施,形成一种中华民族共同奋进的良好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能够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是思维进步和行动统一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候全友.浅谈新形势下增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
[2]彭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必要性[J].神州,2011(05)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隐性教育”一词,最早见诸于美国教育社会学家菲利普・杰克逊于1968年的所著的《班级生活》一书中关于学校的“潜在课程”或译作“隐性课程”的概念。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同样,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给出的定义各有侧重。笔者综合学者们给出的涵义归纳得出,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将其目的和意向渗透于受教育者日常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各种活动中,对其思想和行为进行渗透性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现实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性,不断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自身进行调整,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下去并且保持生命力的前提。从国际形势上看,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向各个领域的拓展,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思想和文化的渗透,淡化,推销其资本主义腐朽价值观的做法愈发严重。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公民尤其是青年人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从而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国内形势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相互交织,进步观念与落后观念相互影响,特别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也日益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也必然反映到思想领域中来,使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逐渐增强,加之我国政治领域的腐败现象和经济领域的诚信危机,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种厌倦、怀疑、不满、抵触的情绪和逆反的心理,使我国的思政教育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依靠单纯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使其效果大大减弱。基于这一大背景,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实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的需要。
2.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的需要
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较为重视的是以课堂式知识教学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对以情感、信念为主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关注不够。而长期以来,传统单一的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理论性过强,教学内容过于刻板,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育方式过于单调,缺乏实践性、灵活性,很大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与人的心灵产生隔阂。心理学实验证明,当某种信息的诱导性过于明显和强度过大时,人们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容易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只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理论宣传,尽量回避那些错误的思想言论和社会现象,突出强调教育者的权威意识和教育的唯一正确性,受教育者只能听从是命,师生之间较缺乏沟通和广泛互动,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这种状况常常导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甚至演变成为一种消极反抗的病态心理:盲目抵触教育者所谈及的任何事情,对教育内容采取极端的反对态度,趋向或偏好于教育者所反对的事物,或非主流的观念意识。这些问题制约着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要求的理解和内化,从而导致传统单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再能“一呼百应”式调动起人们的热情;不再能“快刀斩乱麻”式解决思想难题;也不再能“刻骨铭心”式占据人们的心灵,已难以单独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而与此同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却逐渐凸显,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相较于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隐性、渗透性、全方位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恰好能够弥补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它通过间接的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无意识、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影响。在方法上它是一种非课堂教学传授的教育方式,无需在课堂中传授,也无需集体灌输,往往通过暗示、启发、引导和鼓励等方式,以情感人,以景育人。大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领悟出道德的价值和真谛,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突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重视和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3.面对当代大学生新的思想特点的现实需要
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使他们的思想接受方式呈现出独特的新特点,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且随时随地于无形之中进行的优点,恰恰适应了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的新要求。它创造了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使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成为一个平等、独立、自主的个体,淡化了他们的被教育者的角色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在“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在看待问题时不仅仅被动地接受某些观点和理论,而是倾向于以主体身份探究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这种主体意识的明显增强,使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加以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但是,大学生尚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特殊阶段,这种主体意识还不成熟,很大程度上带有一种“自我”倾向。所以当外界的宣传教育与自己的主观意愿不一致时,就可能产生对抗甚至是逆反心理。大学生的这些思想变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地灌输某种现成的观点和结论,而应该让大学生自主地做出判断和取舍,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达到某种认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间接、隐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方法,设计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活动,将教育内容等巧妙地寓于多种形式之中,以大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使大学生自行选择、自我体悟、自我提升,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来得出价值判断,满足了他们渴望成为主体的愿望,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有效地消除了他们的逆反心理,提高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欢迎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主体意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要求注重隐性教育,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如今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促使受教育者实现知行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更应充分重视并且着力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多种途径打造适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J].求实,2006(2).
第一,与课堂教育相比,公寓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起着其他环境因素起不到的作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其言行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公寓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为自由,有些不便于在正式群体如课堂和组织里讨论的问题,在这里可以进行自由讨论。由于高校往往采用流动教室,班级管理的作用相应减弱。而相比之下,在公寓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思想和行为表现得更加真实。课堂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但在公寓里,学生间的互动对思想品德的影响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进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公寓这种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对公寓管理一般只注重公寓硬件的建设和维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有的高校把公寓管理委托给物业公司,因为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忽视了大学生公寓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注重服务功能而忽视了育人功能。公寓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道德观念、集体观念、人格修养等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努力营造出舒适的公寓文化环境,即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公寓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有的高校不太重视公寓文化建设,多元化思潮和网络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公寓文化建设也产生很大冲击。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依赖性较强,但社会责任感不足,很多问题在公寓里都体现出来,比如: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外地生和本地生之间,贫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都容易产生隔阂,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他人很少交流;由于就业难等社会问题,在少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种读书无用论和厌学情绪;一些学生缺少环保意识和节约习惯,水电资源浪费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及矛盾都急需解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人们的思想问题往往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交流的场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入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方法
第一,加强日常公寓管理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公寓管理。科学的规范的公寓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作用,这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有效的公寓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公寓管理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科学地促进公寓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对法规、制度、纪律等管理手段产生认同感,自觉遵守它们,公寓管理的作用才得以实现。制度建设可以规范大学生的公民道德行为,维持公寓管理所制定的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公寓是一个群体生活场所,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公寓文化建设包括公寓区的公寓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第二课堂的实施、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等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必须贯彻在公寓的一切设施、制度和活动中。如:公寓区的整体布局、生活环境和活动设施的布置和行为规范的确定等等,必须贯彻教育目的并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通过公寓文化建设,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构建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学生生活习惯的形成。比如公寓里张贴的励志格言、名言警句对每一个都有激励作用,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共同制定的学习计划,成绩好的同学带动自制力稍差的同学共同进步;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如公寓间球类对抗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公寓里的发生的好人好事、文明行为要及时宣传,弘扬正气,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对大学生品德教育;公寓管理老师和学生会,定期检查评比公寓卫生,并将检查评比结果公示,分别加以批评和表扬。激励学生搞好公寓卫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第二,每个公寓楼配备生活辅导员,发挥生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同时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搞好公寓管理的关键。生活辅导员是从教师中挑选出专职人员担任学生的辅导员,在公寓里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生活辅导员要求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和随时到公寓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特殊能力,同时兼备辅导员的基本素质。
第三,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公寓管理老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引导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帮助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充分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引导大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最终内化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让学生自主管理。组建公寓自律委员会、公寓文化宣传部、公寓党支部、公寓团支部,建立学生管理自律委员会、楼层长、宿舍长的自我管理体系,以点带面,每栋公寓楼配备党支部办公室、活动室、学习室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经验,寻找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向自治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近年来变化巨大,表现之一便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变化。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中心地位得以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愈发彰显。学界甚至已经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组织和个人。按照这个定义,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由于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也进行自我教育,具有主动教育功能,因而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1](P351)。这一观点的出现表明学界已经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意识到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是有其必要性的,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实践力具有深远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日益彰显的原因
(一)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坚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的思想品德与一定社会要求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不断缩小,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品德。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先发地位,要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理论、思想品性、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规律、有计划地施加给教育客体。现代社会信息资源共享范围逐步扩大,教育者不是各种信息的唯一掌握者和拥有者,教育者也有必要向受教育者学习,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教育影响也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并消化吸收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在总体目的上旨在提供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价值引导,并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个体特性,启发教育对象的自觉意识和主体建构,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目标上具有层次性,应该同时关注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所谓关注社会的发展,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思想品德;而关注个人的发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服务于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在关注社会发展的同时重视个人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完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本身具有主体性
哲学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标志。人的本质是一切社关系的总和,必然兼具主体与客体两重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客体,是被教育、被改造的对象,但他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他们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判断。教育者不能对受教育者只进行一味地说教和灌输,应该尊重受教育者内心真实的想法,重视教育客体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更好的实效。
二、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必要性
(一)是充分尊重人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真正的全面发展,就是以一种全面方式,按照人应有的发展需要,占有人的类本质,而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存在。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人的本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首要内在属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重视教育客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发挥,而且把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作为重要主体。”[2](P197)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挖掘,适应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要求,即适应了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和提升的要求。
(二)是适应现代社会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展开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任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都要还原到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中去。现代社会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解放,个人和社会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成为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既是被改造被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方法的适用者和教育环境的适应者,因此不能将其“当作某种驯服的自然力来驱使,而应当当作主体来看待”[3]P250。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扬客体的主体性,才能适应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新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才能以积极能动的姿态配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凭借自觉意识进行自我教育,才能通过主体意识,以自然和社会的主人的自我意识来处理和谐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现代性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是新媒体发展境况的时代要求
现代传播媒介与方式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在改变,教育客体的思想和思维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新媒体的出现使知识和信息可以快速、大规模地交换和延伸,大大拓宽了教育途径,教育客体的知识获取来源不再仅限于教育者。这种全新的知识、信息传播手段和交往方式使得教育客体可以更广泛和自由地去了解和交流不同的知识和信息,这种网络化、信息化的生活方式为教育对象主体性的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空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平等意识、主体参与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下愈发彰显,并以客体自身的自主创新意识推动新媒体的现展,实现由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
参考文献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全新窗口,增加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信息的获取突破了传统的限制,知识获取的途径极大简化,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自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都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价值和伦理精神丰富了人们的道德生活,提升了人们的人文境界。
1.网络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道德进步的巨大杠杆,道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保证。网络的发展引起了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己经从最初的科技运动演变成为一场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运动。德国技术哲学家拉普曾经指出“:实际上,技术是复杂的现象,它既是自然力的利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网络使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使得大学生可以实时得到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且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发展,网络可以提供或虚拟社会生活的情境,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并使教育效能不断得到提高。
2.网络信息的发展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改革,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软环境支持。网络信息传播具有瞬时性、交互性、隐蔽性和可存贮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被大大拓宽,从而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网络信息的瞬时性特点,使得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变得十分快捷、准确,并能够实时开展交流和沟通。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特点,使教育效果大大提升,教育者可以同时和多名大学生快速互动,一名大学生也可以同时和多位教育者保持沟通,互动的频率可以提高。网络信息所具有的隐蔽性特点,可以缩短大学生和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所提供的虚拟环境方便人际交流,减少心理防卫。借助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进行原生心态的交流变得十分方便,甚至可以在虚拟空间上进行“毫无顾忌”的交流。教育者可以摸清他们的真实思想,有效帮助他们在工作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引导。网络信息的可存贮性、可下载性特点,延长了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思想互动交流的时间,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教育和思想引导。
3.网络空间的发展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主体性地位,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模式,确立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机械式“灌输”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网络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交流主要依托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现代网络信息条件下,大学生推陈出新的思想特点得到了特别的满足,因此,他们对借助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有着特殊的新奇感和投入欲。这种特殊的心理过程,对于受教育者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很大帮助。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加强,网络的交互性推动大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思想沟通,在思想交流中顺其自然地接受引导和教育。网络时代,身份、地位、年龄不再是重要标识,人人一律平等,交心讨论式的交流变得十分普遍,见字不见人成为通常的交流形式,促进了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发表个人见解,有时甚至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大大缩短了人际心理距离,真实的观点和直接的情感交流更加常见,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网络时代引导式、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量使用,促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大大提高。
(二)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使得个人主义膨胀,人际关系疏远。网络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使网络世界足以能以假乱真,以现实为基础的网络世界彻底模糊了幻境和真实的区别,以至于人们认为它比现实更真实。
1.网络的虚拟化隐藏了主体的真实性
网络中的主体行为往往是在“虚拟实在”情形下进行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间接的“人机交往”,人人都有可能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易导致人们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
2.网络的多元化迷惑了主体的价值观
网络的多元化为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通过网络渗透提供了机会,这使得一部分网络人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淡化。同时,在网络上我们的民族文化被漫天遍野的西方文化挤压、排斥,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面临冲淡的危险,极易造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扭曲。当前,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且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很容易引起淡漠政治观念、淡化民族意识,使他们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3.网络垃圾腐蚀了主体的意志
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高速发展和广阔的辐射领域与不很完备的网络管理矛盾,以及网络和网络信息自身的许多特性都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是一种新事物,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既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也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和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感官实现的信息接收占到83%。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是网络语言的特点,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网络上人的多种感官可以同时获知,表现效果更加逼真,同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影响。另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存在,互相之间不知道真实身份。匿名方式的消息,者的责任感被削弱,也不再担心受到社会的惩戒,甚至把一些人的破坏欲望诱发出来。青年大学生,特别是一些自控力缺乏的大学生,有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或把自己心里的愤怒进行发泄,经常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行为,甚至有时会做出欺骗他人或虚假信息的行为。
二、网络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服务与发展并行网络时代,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进网络,网络使用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困难,提高教育实效才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发展与成才是青年大学生关心的话题,把“为成才发展服务”作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把网络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把枯燥的说教变得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地开展网络教育,必定能够能引起青年学生的极大兴趣。
(一)开拓新思路,建立健全“网上辅导员”制度
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对于辅导员来说,通过网络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网络的“高速公路”特征,可以使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适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网络覆盖面大的特点,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面进一步扩大。如在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上,辅导员可以就具体问题与很多学生同时展开讨论,获得传统班会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通过网络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对话,逐渐成为学生信任的网络朋友。
(二)拓展新空间,建立健全“网络阵地”制度
创新德育阵地,建立网上党校,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高校要大力拓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用科学发展观去统领网上阵地,让具有良好教育功能的足量信息经常围绕在学生周围,才能更加有效地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网上党校可以在网站传播党的基本知识、党员的标准与要求、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程序等;开发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堂,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教育和培养;将网站变成飘着党旗的“红色网站”,开辟理论学习、时事追踪、热点新闻、专家评论等栏目。
(三)建设新内容,建立健全“职能三化”模式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努力实现服务化、信息化、发展化。网络所具有的隐蔽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工作对象,即大学生相对真实的想法,这有利于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信息化功能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功能。我们应做到网上教育阵地与现实教育阵地相结合,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主流价值观念,弘扬社会新风,更有效、更快捷地服务于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利用网络特性,拉近学生与辅导员的距离,进而大大增强学生对其中所包含德育内容的认同。
1.学工信息网络化。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工作的计划与重点,特别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奖惩助贷、优秀评比、党员发展等信息全部上网,让学生参与其中,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教学信息网络化。学生的学业计划来自于学生的专业计划。因此,基于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我们可以将专业介绍、课程介绍、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以及学生比较关心的考试信息、学业成绩等内容借助网络实现信息公开。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教育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兴趣广泛、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思想上、政治上都不成熟,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全面发展的方针的实现,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对中、小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增强法纪意识,从而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抵制不健康意识和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逐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人民,激发学生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和四化大业而刻苦学习。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使学生明确学习,要使他们懂得,广大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在。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需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人才,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本领,学才能,从而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的目的。
科学研究表明,青年正处于素质优化期和创造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正担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青年中的现实思想又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应当将他们作为重点教育对象。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摇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科学技术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穷国;但又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向现代化进军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不止一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必须进行改革,若不再进行改革,或者放慢改革的速度,就会使中国再次错过使自己富强起来的机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出现了几次经济发展的时期。现在又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如赶不上这次经济振兴的大潮,就会再次与发达国家拉大差距。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头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十年。
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但是无论是科学技术知识的繁衍、传播,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恐怕最现实最快捷的最主要的当从今天的青年中来。他们又怎样才能成为人才呢?只有通过教育,知识教育固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青年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才能,而且更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青年的品德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青年的正确的三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青年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充分发挥,为中国的富强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时代需要青年,中国的发展依靠广大的青年人才,青年人应义不容辞地挑起祖国交给的重担。
二、青年自身发展的摇要
现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青年在身体发展方面能得到较好的环境。青年的心智发展,则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青年在身体发展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科学技术知识,希望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以报效祖国。他们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他们才能大有作为,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施展才能和获取物质精神营养的环境。青年的自身发展,就是要完成素质的优化,完成大量的实践活动。青年自身发展好,那么他们在社会的地位就更高,作用会更大。这也是由他们自身的思想特点决定的。
三、青年的思想特点
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之心强烈
青年人时代感非常强,观察问题敏锐,他们热爱党,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耳闻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他们的经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青年自身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方式灵活
求新求异是青年人思想的重要特征。他们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快,对时代变化的反映更敏捷。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各项建设成就的取得,使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西方文化,再加上政治的逐步民主化,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模式也由静态、单向和直线思维向动态、网络、辩证思维的方向发展。多维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确立,使青年中不少人的思维活跃。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想象,勇于探索和大胆求证。
关键词: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重点
科学研究表明,青年正处于素质优化期和创造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正担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青年中的现实思想又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应当将他们作为重点教育对象。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摇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科学技术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穷国;但又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向现代化进军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不止一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必须进行改革,若不再进行改革,或者放慢改革的速度,就会使中国再次错过使自己富强起来的机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出现了几次经济发展的时期。现在又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如赶不上这次经济振兴的大潮,就会再次与发达国家拉大差距。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头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十年。
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但是无论是科学技术知识的繁衍、传播,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恐怕最现实最快捷的最主要的当从今天的青年中来。他们又怎样才能成为人才呢?只有通过教育,知识教育固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青年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才能,而且更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青年的品德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青年的正确的三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青年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充分发挥,为中国的富强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时代需要青年,中国的发展依靠广大的青年人才,青年人应义不容辞地挑起祖国交给的重担。
二、青年自身发展的摇要
现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青年在身体发展方面能得到较好的环境。青年的心智发展,则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青年在身体发展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科学技术知识,希望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以报效祖国。他们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他们才能大有作为,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施展才能和获取物质精神营养的环境。青年的自身发展,就是要完成素质的优化,完成大量的实践活动。青年自身发展好,那么他们在社会的地位就更高,作用会更大。这也是由他们自身的思想特点决定的。
三、青年的思想特点
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之心强烈
青年人时代感非常强,观察问题敏锐,他们热爱党,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耳闻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他们的经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青年自身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方式灵活
求新求异是青年人思想的重要特征。他们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快,对时代变化的反映更敏捷。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各项建设成就的取得,使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西方文化,再加上政治的逐步民主化,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模式也由静态、单向和直线思维向动态、网络、辩证思维的方向发展。多维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确立,使青年中不少人的思维活跃。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想象,勇于探索和大胆求证。
(三)青年人大胆追求,竞争意识强
青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从有益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使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生活更加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加快了。在短时间内,他们力求吸收更多最新的知识信息。他们不满足书本知识,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杂志,扩大知识面,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大胆追求美的真谛,部分青年由过去只注意形态美、风度美发展到气质美和心灵美,由对美的欣赏发展到参与美的创造。总的说来,青年人的优点是其他年龄段的人难以比拟的。他们生气勃勃,充满青春的活力;思维灵活,反映敏捷;思维活跃,不迷信、不僵化、敢想、敢干、敢说。尤其是他们政治热情高,关心祖国,关心党风、社会风气的好坏,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他们正以自己特有的风采,在各条战线上发挥自己的先锋和突击作用,他们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科技化,走向世界不可能缺了当代青年的努力奋斗。
(四)青年的思想存在不成熟的一面
青年是成长中的青年,他们涉世浅,经历简单,知识不足,能力弱,更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这些不足,决定了青年人看问题简单、理想主义成分重,思想不稳定,遇上困难和挫折易于动摇。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这个群体作为主要对象。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够,急于求成思想重,支持经济基础建设速胜论的观点;二是思考问题易走极端,易盲从、盲动;三是追求民主热情高于理性,梦幻多于现实,或者片面吸取过去搞民主的教训,对政治、民主淡漠,讲求实惠,注重眼前享受,追求金钱;四是对存在的社会腐败现象认识不清,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和抵触情绪。有的青年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受到黄色流毒的侵害,受到“黑客”的侵扰,思想上出现一度的困惑甚至产生犯罪心理。这一系列的青年思想的不足与缺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重视,迎接新的挑战。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教育体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1.1脱离、忽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
高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这就使其必然要面向“职业”,要以高职教育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导向近乎被无视,绝大部分学校都“抄袭”现成的两种模式,套用中学的应试教育模式或直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模式,严重脱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
1.2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不当
近年来就业压力逐年增长,许多高职院校急功近利,过分看重学生就业,重专业而轻人文、轻素质的现象屡见不鲜:加大专业课的课时比重,大量挤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课时;甚至个别教师、领导无视教育育人的本质,以“工厂”出产“产品”来看待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这就使得高等职业教育退变为职业技能训练,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这种教育倾向将对学生的培养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教育内,只能培养出“工具人”来,丧失了全面发展的能力。
1.3实施方案和教材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国家教育部于2005年出台全新的实施方案(后简称05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校学生学习的状况。05方案中却没有出现“高职”字眼,只笼统使用“大专”,忽视了高职院校的需求。05方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方面也没有区别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致使教学内容中“职业”特色缺席。这些都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方针方案上就缺少相应的“职业”特色。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需要与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专注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体系中。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针对性乃是提高其实效性的必经之路。
2将职业针对性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可行办法
2.1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
首先,要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使其充分发挥方向性的向导作用,并形成积极有效的纠偏机制。在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及各级教师都应明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从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在观念上根本改变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受重视的现状,以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2.2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必须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与各专业的职业特点结合。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针对性。这一操作的前提是充分明确各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群,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契合点。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不露痕迹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采用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形式,并深入研究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点和应该加强改进的地方。学校要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全面、系统、灵活并充满青春活力的独特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3推进校本教材的自主研发
在教材方面,可以针对05方案所要求的通用教材,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化特点,进行二次开发。这一过程要注意突出“职业”特色,形成适用于高职院校体系的教材和教材应用流程。有关部门可进一步下放职权,让各高职院校依照本校各个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新性研发。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技术支持,促进校本课程的研发和推广。
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当今社会建设真正需要的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作用,才能突破狭隘的“工具人”观念,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在根本上要求教育观的转变。人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就将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追求公平与平等、关爱他人、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开展各种人文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既便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管理,又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弥补高职教育的不足有重要意义。各个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并将之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将之贯彻、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参考文献
[1] 冯双鹏.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