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3 16:08: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养结合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83
1引言
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加剧,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全市 60 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到 315 万,占总人口的 234%[1],这说明北京市已经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呈现失能化、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2013年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为北京市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2]
传统的居家和机构养老模式中养和医分离,忽视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等医疗问题,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够在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兼顾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为老年人养老提供高效、有品质的医疗和养老双重服务。[3]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主体为需要护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服务内容包括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两个方面,医疗服务更侧重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而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上,需要强调的是,“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是简单的打针吃药,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要有一流的水平。(位于北京昌平的泰康养老社区能够很好地体现医养结合的理念,配建以康复、老年慢性病为特色的专科二级康复医院)。B老服务包括老年人日常的文化娱乐活动、精神心理治疗等。[3]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够很好地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向健康老龄化转变的关键之举。
2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
211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基本形式
(1)养老机构外独立设置医疗机构。这里我们所说的养老机构包括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护老院、护养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服务中心。医疗机构包括各类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护理院、护理站。太阳城银龄公寓是这一形式的典型代表,在公寓外独立设置医疗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可按照程序免费享受体检、理疗、健康咨询等服务。[4]
(2)养老机构内配套设置医疗机构。这一形式充分整合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现有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轮班到养老机构巡诊,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便捷、及时的救助。双井恭和苑老年照料中心内设医疗机构并在老年病和康复医疗方面有着比较早的历史和经验。
(3)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可与医疗机构合作、签订协议。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康复医疗、理疗,大病恢复期的老人提前预约复查,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北京朝阳门街道东篱敬老院定期开展健康门诊,为院内老人提供基本健康服务。[5]
212资金筹措方式
北京市政府在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过程中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营利性机构,少部分来源于社会力量,比如社会福利彩票。近几年,北京市政府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个人、企业参与到这一模式中。对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可以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减免老年人医疗服务费用。[6]
213组织协调性
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涉及民政局、卫生计生部门、人设保障部门等多个组织,主管部门是民政部门,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人社部门负责管理医保定点事宜,发改委主管医疗服务定价。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还构建了会商协调机制和联合审批制度,充分做好对接工作,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顺利发展。[7]
214政策联动性
当前,北京市关于医养结合这一养老服务模式的政策相对完整,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6],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随后2014年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养老机构中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并提出了“日间照料中心”的概念。[6]
22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问题
221医养结合的政策效应甚微
首先,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国务院在国家层面上相继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但是在这些政策法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北京市政府没有颁布配套措施跟进和调整,法律衔接不够,出现断层,效果甚微。
其次,医养结合这一创新性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政策的有效配合,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不具有针对性和广泛性,一方面,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大,需要长期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然而,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只能报销部分费用;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护理问题一直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我国医疗保险没有这一方面专门的险种。
最后,对于民办非营利企业,在床位、养老机构运营管理以及税费优惠上,北京市政府的补贴政策收效甚微,扶持力度不够,限制了北京市养老产业的发展。[6]
222医养结合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医养结合的供给主体并不是单一的,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和个人,但是在供给主体的协调性和机构间的资源整合效果却存在问题。
第一,就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性来说,主管部门是民政部门,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人社部门负责管理医保定点事宜,发改委主管医疗服务定价。各部门各司其职,但是由于涉及主体较多,多元化的格局牵涉到多方利益,在职能上难免重叠交叉,在管理上也易断层和缺位,这给医疗机构和服务机构的合作带来了很大困难。[7]
第二,医养结合资源的联动性弱,北京市一、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功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上,政府虽加快更新和调整,但是仍然适应不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三级医院大多为独立和配套设置,虽然自身实力雄厚,在参与医养结合的积极性上还有待提高,就算参与其中,参与的医疗工作也十分受限。
第三,在床位供给、服务定价上的不合理。北京市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低,存在严重的缺口,同时,入住率也低,公立机构收费低,但是服务水平差,大多数老人不愿入住,民营机构收费高,一般家庭承受不起,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浪费让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留。
223信息供给面窄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他们对医养结合模式的认知度还不够,参加的意愿也不强烈。
另外,在对这一模式的宣传解读方面,不够准确,信息的更新和覆盖面不够,网络宣传的方式虽然波及面广但是不具有针对性和广泛性,所以应该开辟更多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的老年人和家庭了解这一养老方式。
224制度和法律保障不到位
在关于医养结合的法律法规上,虽然在国家层面上有法律支持,但是北京市政府并没有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在医养结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缺位现象。一方面,养老机构申请医保定点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存在难度。
225资金筹措存在困难,筹资机制还未建成
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性质,资金供给大部分来自政府和社会力量,养老机构内要设医疗服务机构,机构运营、人员调配、设施配备都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养老机构一直都是微利经营,这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综合实力强、功能较为全面的三级医院一般把盈利放在主要地位,养老机构盈利水平低,三级医院一般不会主动合作。
226人才供给体系不完善
在人才招聘和发展前景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机构基本不占优势,由于学医疗护理的时间成本较高,这些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或者是应聘人员更愿意选择普通医疗机构,因为这些机构能给他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且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相反,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的服务机构内,他们的社会地位、薪资待遇以及发展前景都受限,这使得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4]
227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
北京市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必须以健全的监督评估体系为支撑,医养结合监督评估体系包括机构和老人两个方面。在机构的监督评估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各部门各司其职,但同时职能又紊叉,在管理标准和养老服务标准上不统一,这样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标准不统一,可能会使同一个老人在不同的评估标准下进入了不同的机构,医养结合的实施也受到阻碍;在关于老人的监督评估体系中,主要是以老人的身体状况以及资质条件为评估对象,要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有针对性地为老人提供服务内容。
3北京市医养结合B老模式的对策分析
31加强医疗和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311规范投资管理和机构运营,统一服务标准,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手段
民政部门应该引导相关机构配合研讨并制定统一的服务、运营、管理和评估标准,各机构和相关部门可总结归纳交叉重叠的职能,再根据自身的管理和运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之后进行推广和实践,将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312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
欧美很多国家进入老年化社会比较早,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标准化设计上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机构主体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发展,推进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313对服从标准化工作的机构给予奖励
北京市医疗和养老机构大多以星级评定,可以在此基础上给予资金鼓励和支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32提高服务人员质量,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321全方位地引进专业技能和心理基础教育培训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在传统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还强调精神慰藉和康复护理等,所以在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服务水平、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还应设置一些心理培训机构并制定考核标准,让护理人员更好地引导老年人愉快生活,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322政策扶持应用型人才
我国康复医疗、护理类人才处于断层区,国家应该在这一层面实施优惠政策,扶持医学应用型人才,比如在职业学院或者本科教育中新开一些相关专业(如老年护理学,康复医疗学),为医疗和养老行业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23提升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
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国家应该在这一方面引入编制或者提高薪资待遇,鼓励更多的人来养老机构工作。
33为医养结合提供制度化规范和法制化保障
医养结合是一个比较新的制度,为了更好地推行和完善,关键在于:一要立法,二要制标。第一,完善激励机制,政府可采取财政补贴制度、报销制度、税费优惠政策,调动服务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立法,将医养结合的参保对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会让这一养老新模式发展的更加顺利;第三,建立管理体系,防止各部门“什么都管”和“什么都不管”的现象发生。
331完善监督和评估体系
严格准入机制、服务标准,各主管部门在统一评估标准的前提下,对医养结合机构的准入和服务进行规范,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尤其关注失能老人的身体状况。同时建立监督和评价体系,优胜劣汰,让不达标的机构退出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职责和监督方式。
332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法律是制度强有力的后盾,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我国老年照护保险发展的迫切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出台相关法律以及与之配套的法规,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医养结合法律法规。
333建立长期护理制度
北京市政府应积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在医疗保险中增加护理险种,减轻老年人的费用负担,同时,扩大报销范围覆盖面,建立统一的报销标准。
34在筹资、运营、服务方面全方位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因素
341拓宽筹资渠道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医保基金作为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应该引导社会资本,将资金与慈善事业相结合,丰富筹资方式,为医养结合提供财力支持。
342鼓励能够自理的老人加入服务群体中
关注一些特殊群体,让一些可以自理还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加入服务群体中,北京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中有城镇低保户和失业人员的数据,可以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基础上,让他们上岗。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人员缺口,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343引入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北京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学府资源,高校教育者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加入养老服务的组织中去,可以建立高校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学生组织志愿者社团,为老年人服务,同时给予相关奖励并颁发证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0]
344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微信平台和丰富的网络平台与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对接提供机构供应商,另外政府或者机构可以选择形象好的明星代言,扩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知名度;在思想意识上,可通过举办讲座和公益广告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养老模式。
345利用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北京市政府首先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对于社会兴建的养老机构政府应o予运营补贴、税费补贴,养老机构内设护理院、医务室的,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应该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养老机构外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对于专业医护人员实施“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走“政府主导,社会捐赠,市场化运作”之路。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 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21(9):129-36
[3]黄佳豪,孟P“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4]杨会英,彭嘉琳,李放北京市23家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5,8(1):36-39
[5]徐京北京市太阳城打造四种养老模式[N].中国老报,2008-09-18(003版).
[6]庄昱,张拓红,陈鹤国家和北京市医养结合政策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29(9):14-17
[7]王长青,毛鹏远,陈娜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医养结合资源的多重整合[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12(342):946-948
[8]成秋娴,冯泽永美国PACE及其对我国社区医养结合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5,36(932):78-8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胃溃疡;疗效;
胃溃疡在消化内科中比较常见,且中老年人居多,病程长,易反复。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胃溃疡的临床治愈率已有明显提高,但还是容易复发,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愈合率,降低复发率,笔者对今年来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效果满意,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3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3.5±3.4)岁,病程为7天~16年,平均5.3年。对照组41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29~71)岁,平均(31.4±1.8)岁,病程为10天~18年,平均为4.6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都有暖气、腹痛、反酸、恶吐。恶心等症状,并都排除得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的可能,且所有患者都无胃部手术史、严重的肾、肝、心等重要脏器疾病、摄入非甾体类抗感染药史等。
1.2 疗效标准 依据卫生部制定的《中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主要体征、证候全部消失,1年内不复发,胃镜检查判定溃疡完全愈合或炎症完全消失;显效:主要的体征、证候基本上已消失,且在1年内没有复发,镜检溃疡及炎症基本上已消失;有效::主要的体征、证候基本消失,1年内偶有发作,但只有轻微疼痛,持续的时间明显缩短,镜检溃疡有部分愈合,但还是有炎症,溃疡面缩小一半以上;无效:所有的体征证候都无改善,镜检时炎症无变化[1]。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0.5g,一日三次,连服两周;泮托拉唑钠胶囊每天40 mg,连服四周;西咪替丁40 mg,一日三次,连服四周;替硝唑0.25 g,一日两次,连服两周[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甘草10 g、海螵蛸20 g、制乳香15 g、白术10 g、延胡索10 g、制没药10 g,、香附10 g、半夏15g、当归10g,、黄芪15 g等加减,水煎,日服两次。患者依据临床病情治疗一到三个月。
2 结果
治疗后追踪观察一年,治疗结果见表1两组的疗效比较,并统计好复发人数。对照组在治后一年内复发人数为15人,复发率为36.59%,治疗组在治疗后一年内复发人数为7人,复发率为16.2%,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3 讨论
胃溃疡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公认为是对胃黏膜有损伤的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3]。前者主要是胃蛋白酶、幽门螺旋、杆菌胃酸、胆酸、溶血磷脂酰胆碱、某些药物、烟酒等的作用;后者主要为前列腺素、黏膜屏障、胃黏膜血流、非蛋白巯基、重碳酸氢盐的分泌、上皮细胞和生长因子的再生能力等自体因素的改变。目前病因的治疗仍有一定难度,主要方法是增强防御因子和减弱攻击因子。一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治疗:一是抑制胃酸分泌,减若攻击因子;二是保护好胃肠道的黏膜,增强防御因子,减少胃肠的损伤; 三是杀灭幽门螺杆菌[4]。长时间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复发率较高,总体疗效很不理想,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能有效的弥补西医治疗上的不足,效果更加显著。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9%明显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胃溃疡比单用西医治疗的效果要好很多,且在治疗后的复发率上也明显要低于只用西医治疗组。西医治疗主要通过靠护胃、抗酸、杀灭Hp等方法来达到治疗胃溃疡的目的,初期能迅速改善症状,但后期的易复发。中药治疗能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根本上来治疗胃溃疡,因为胃溃疡的病位在胃上,但与脾、肝关系紧密。治疗需要止痛、制酸、活血化瘀。自拟配方具有较好的制酸、止痛、促进溃疡地方愈合等作用。方中的海螵蛸有制酸、止血的效果;黄芪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延胡索具有解痉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香附能有效行气止痛;甘草、白术能健脾益胃;没药、乳香能消肿生肌、活血止痛;当归具有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半夏能通降气机、燥湿开结、和胃降逆。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甘草中含生胃酮,可抑制胃蛋白酶分裂,促进胃黏膜黏液的生成和上皮细胞的更新,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面愈合。海螵蛸中碳酸钙的含量高,能中和胃酸,促进溃疡面愈合。黄芪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以促进溃疡愈合。延胡索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降低总酸度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非常显著,复发率低,费用低,且治疗简单,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5]。
参考文献
[1] 杜红飞,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50例,山西中医,2010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2] 刘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中医中药,2010年8月第17卷第23期;
[3] 王敏,王嫱,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2 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 年第32 卷第3 期
[4] 李志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年04期;
[5] 温石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50例,山西中医,2010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作者单位:628015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西北乡卫生院
(上接第303页)
4 讨论
外感发热的病因为六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六既可单独致病,亦可两种以上病邪兼夹致病;疫毒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致病邪气,其性猛烈,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表症状短暂,较快出现高热,正如2003年的非典和近期席卷全球的甲型 H1N1流感。其病机是外邪入侵,正气与之相搏,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阴阳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即所谓“阳胜则热”,属热属实。若进一步发展则化火伤阴,亦可因壮火食 气而气阴两伤,若病势由气人营入血,或疫毒直陷营血,则会发生神昏、出血等危急变证。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该特点更为突出。此病病机虽有不同, 但发热为其共性,《素问•至真要大论》日“热者寒之” 。因此,外感发热应以清热为治疗原则,清热解毒作为治疗外感发热之主法 应贯穿于本病的各个阶段,是顿挫热毒,防止传变的关键,也是保阴存津的重要措施。银翘白虎汤由银翘散、白虎汤化裁而来,方中石膏、知母清泻肺胃而除烦热; 粳米、甘草合知母既益胃生津以滋燥热叉缓解全方之寒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牛蒡子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既外散风热又内泄其毒;诸药合用重点突出清气泄热、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以求截断病势,快速取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膏、知母、连翘、金银花有解热降温作用。石膏可减少大鼠的饮水量,缓解其“ 口渴” 状态;金银花、连翘、甘草有较强的抗感染、抗内毒素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石膏、甘草还能镇静止痛、改善咽部粘膜炎症刺激而发挥镇咳作用,能促进痰液分泌和支气管纤毛运动而发挥祛痰作用;地龙水煎剂中所含的蚯蚓解热碱有良好的解热作用;甘草甜素对一些过敏性疾病有一定 的解毒作用[5,6]。解热降温、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镇静止痛、祛痰止咳作用为该方临床用于治疗小儿感发热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方从标本兼治 出发治疗小儿感发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明代医家万全提出小儿“五脏 之中肝有余 而脾 常不 足,肾常虚”、“心有余 而肺 常不足”[1],而本方为苦寒清泻之剂,使用时应注意顾护脾胃,避免过度攻伐伤及元气。
参考文献
[1] 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3,33―47.113―11 4.
[2]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6 2―6 4, 112,171―173.
[3]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8:16―21.
[4] 姚晓黔.银翘白虎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高热40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56.
外阴瘙痒(pruritus of the genital)是外阴各种不同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症状[1]。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260力外阴瘙痒患者分别予以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外阴瘙痒治疗的2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患者在接受诊断期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瘙痒和湿痒生疮症状和体征,安排患者进行局部检查和全身检查以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确诊260例患者均符合外阴瘙痒的诊断标准[2]。采用抽签的方式将2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不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2±6.7)岁,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至3年之间不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3.6±1.7)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至68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38.5±6.3)岁;患者的病程在3个月至6年之间不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3.2±1.5)年。据统计,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针对对照组的13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予以患者采用苯海拉明(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豫中制药厂,国药准字H 41024879)进行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口服,25-50mg/d,3-4次/d。同时服用己烯雌酚(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34021250)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口服,0.25mg/次,1-2次/d,持续用药10d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组
针对观察组的13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行中医治疗,取羊藿15g、苦参15g、紫草15g、蛇床子15g、鹤虱15g,荆芥12g、黄柏12g、川花椒12g,枯矾10g、五倍子10g,煎汁500ml,每次以其汁加少许开水,倒入干净盆中,先熏后洗,持续15min,早晚各1次[3],持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瘙痒、剧痒、湿痒生疮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彻底消除的治疗效果为显效;瘙痒、剧痒、湿痒生疮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的治疗效果为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加重的治疗效果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据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外阴瘙痒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它往往是许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但有时也可能找不出什么原因,外阴瘙痒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药物过敏、局部皮肤不洁、外皮肤疾病、引导毛滴虫病、病毒感染、真菌性阴道炎等都是引发外阴瘙痒的主要因素。外阴瘙痒久治不愈或者经久不治,极容易导致患者并发感染,转变为顽固性瘙痒,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外阴瘙痒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体肝、肾、脾功能失常造成的,肝脉绕阴器,肝主藏血,为风木之脏;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脾主运化水湿。若肝经郁热,脾虚生湿,湿热蕴郁外阴,或肝肾不足,血虚生风,失于濡养,而致阴痒,临床常见证型有肝经湿热、肝肾阴虚和血虚生风[4]。
中药熏洗治疗外阴瘙痒,主要是借助于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给药,从而作用于病灶处,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驱除湿热蕴结之毒邪,养血滋阴并改善患处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女性外阴瘙痒疾病的目的。结合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相关数据,笔者发现,与西医用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的摆脱疾病的困扰,避免给身体带来更严重的危害。减轻了疾病给患者造成的困扰,提高了患者康复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立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瘙痒症165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4(28):215-216.
0 引言
飞机结构中的尾翼主要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其中水平尾翼是飞机纵向平衡、稳定和操纵的翼面,垂直尾翼一般起方向安定和方向操纵的作用。尾翼的布局一般分为普通布局、十字形布局和T形布局三种[1]。目前较为成熟的大型民机的尾翼布局一般都采用普通布局形式。
对机结构设计而言,外翼与中央翼盒结构的连接是重要环节之一,连接结构不同,传力路径也不同,对飞机的使用寿命,结构工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2]。因此,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的设计对于我国民机研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大型民机的水平安定面主要分为两种类型[3]:固定式和安装角可调式。固定式是指水平安定面固定在机身或垂尾上,一旦组装完毕,其安装角就不可变。这种类型为两个左右分开的水平安定面或由中央翼盒将左右外翼盒连接成一个整体水平安定面。安装角可调式是指水平安定面的安装角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可以调整。这种类型的水平安定面一般都是通过中央翼盒将左右两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从上个世界90年代开始,世界上有超过70%的干线客机都采用了安装角可调式的水平尾翼[4]。
安装角可调式水平尾翼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中央翼盒的前端通过升降螺杆机构固定在后机身的加强框上,后端则通过枢轴与后机身加强框铰接。驱动器驱动螺杆转动,平尾中央翼盒前端产生升降运动,使整个中央翼盒产生绕枢轴的转动,从而改变水平尾翼的安装角。
本文对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基于安装角可调式水平尾翼方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并进行了强度校核。
1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方案选定
目前,不同机型上的尾翼中央盒段设计各有特点。结构不同意味着传力路径,刚度和强度特点都不同。本文对6种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不同结构形式的中央翼盒建立相应的简化模型。保证每种结构形式中所采用的腹板以及梁的参数完全一致。对不同结构形式的中央翼盒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同的载荷条件。本文对每种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梁的接头处均施加10000N的载荷,将结构的最大位移以及最大应力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如图2所示。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方案4得到的结果最好,但是,由于方案4的结构设计中设置了更多的梁,也付出了更多的重量代价。因此,综合考虑重量因素以及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方案1(类似波音737-800的德克萨斯星结构)以及方案5比较合理。另外,考虑到传力路径最短的原则,方案5的前梁直接将载荷传递到连接接头处,更好地符合了传力路径最短原则,因此,本文设计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采用方案5,具体的结构方案如图3所示。
2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详细设计
根据确定的结构方案,对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的主要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绘制三维数模。整个中央翼盒结构的前梁为尾翼水平安定面的前梁延伸,在两侧的前梁交汇处设计一个连接接头,如图4所示。材料选用性能较好的30CrMnSiA。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后梁,材料选用7075-T7751铝合金。中间腹板结构设计如图5所示,考虑到腹板位于后机身内部,基本不会受到冲击载荷,因此,可以选择具有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等优异性能,但不耐冲击[5]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新设计的X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腹板,减轻了结构重量,借助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减少了连接件数目,提高了结构的维护性。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后梁通过枢轴与后机身的加强框连接,如图6所示。枢轴的设计参考了波音787的设计方案,采用左右两侧分别设计一个枢轴的结构。每个枢轴都采用内外轴设计。提高了连接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最终得到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如图7所示。
3 平尾中央翼强度分析
中央翼盒前梁和后梁的凸缘承受主要轴向力,故简化为杆单元,其他的薄壁结构,如各部件的腹板,均简化为shell单元。建立简化模型如图8所示,模型一共有6317个单元和6658个节点。
施加的载荷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平尾前梁和后梁的凸缘传递过来的轴向力;另一部分是主要由腹板传递过来的剪力。载荷的大小根据文献[6][7]中的经验公式经过计算得到,前后梁的轴向载荷分别为Nf和Nr,前后梁的剪力分别为Qf和Qr其值分别为:
Nf=506387.2N
Nr=759580.8N
Qf=103740.8N
Qr=155611.2N
整个结构在中央翼盒的前端的连接接头和后部的两个枢轴处进行约束。由于水平尾翼的传力最后都是通过接头传给平尾中央翼盒与后机身的接头处,因此,应设为固支,约束所有自由度。
建立有限元模型之后,提交到Nastran进行计算。图9为结构的整体应力云图,可以看出,由于整个平尾的载荷最终都传递到中央翼盒与后机身端加强框的接头上,因此,载荷在前端接头处以及后端的枢轴处应力较大。前端接头处最大应力为793MPa,小于所选用的30CrMnSiA的许用应力835MPa,因此,满足强度要求。后端枢轴处的最大应力出现在孔边,大小为471MPa,小于所选用的30CrMnSiA的许用应力。
图10给出了前梁和后梁凸缘的应力云图。对于后梁,最大应力出现在后梁外侧与平尾后梁以及枢轴连接的部位,大小为116.3 MPa,小于所用铝合金材料的许用应力280 MPa,因此,设计符合强度要求。
图11是各结构的位移云图,从中可以看出,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的最大变形出现在水平尾翼前梁与中央翼盒结构的连接处,最大位移大小为18.1mm,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设计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基本满足强度以及刚度要求。
4 结论
通过对一种民机尾翼水平安定面中央翼盒结构的设计与分析过程,得到了以下结论:
(1)设计的新型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相比较波音737的德克萨斯星结构更好地遵循了传力路径短的原则,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的特点;
(2)中间X形腹板采用复合材料结构,减轻了结构重量,减少了连接件数量;
(3)对水平尾翼中央翼盒前端连接接头与后端的枢轴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参考成熟机型的方案,考虑了安全可靠性,使设计更加合理;
(4)通过对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的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可知,前端的接头处以及后梁连接处应力较为集中,在详细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王志瑾,姚卫星.飞机结构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金晖. 民用飞机尾翼操纵面的特殊设计研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2增刊:69-72.
[3]《飞机设计手册》总编委会.飞机设计手册(第十册 结构设计)[S].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
[4]王伟,何景武,伍春波等.CJ828水平尾翼中央翼结构设计与分析[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3增刊:64-6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炎症[1]。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炎症[1]。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2例,均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纳入[2],男81例,女111例;年龄28~71岁,平均44.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2年。
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2例,均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纳入[2],男81例,女111例;年龄28~71岁,平均44.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2年。
辨证分型: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将溃疡性结肠炎(UC)分为湿热下注、寒湿凝滞、肝郁脾虚、脾肾阳虚4个证型。①湿热下注型:本组48例,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反复发作,大便夹有黏冻脓血,灼热,尿黄赤,口苦口臭,身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②寒湿凝滞型:本组40例,症见大便稀溏,久泄不止,夹有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白黏冻,里急后重,腹痛拘急,神疲乏力,口淡乏味,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③肝郁脾虚型:本组72例,症见大便稀溏,次数多,黏液便或带少量血液,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胸胁胀闷,每因情志变化而发病,苔薄白,脉弦。④脾肾阳虚型:本组32例,症见久泻不愈,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腹痛隐隐,喜暖喜按,泻下清稀或赤白黏冻,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型: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将溃疡性结肠炎(UC)分为湿热下注、寒湿凝滞、肝郁脾虚、脾肾阳虚4个证型。①湿热下注型:本组48例,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反复发作,大便夹有黏冻脓血,灼热,尿黄赤,口苦口臭,身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②寒湿凝滞型:本组40例,症见大便稀溏,久泄不止,夹有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白黏冻,里急后重,腹痛拘急,神疲乏力,口淡乏味,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③肝郁脾虚型:本组72例,症见大便稀溏,次数多,黏液便或带少量血液,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胸胁胀闷,每因情志变化而发病,苔薄白,脉弦。④脾肾阳虚型:本组32例,症见久泻不愈,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腹痛隐隐,喜暖喜按,泻下清稀或赤白黏冻,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方法:⑴西医治疗方法灌肠法:①思密达6g,溶于100ml温生理盐水中,患者于清晨排空大便后,于早晨9点保留灌肠,灌肠后膝胸位10分钟,转侧窝位保留2小时以上。②康复新50ml,0.2%甲硝唑液100ml,地塞米松针5mg,混合成灌肠液并加温至38℃左右为宜,保留灌肠1小时以上。两种灌肠液①、②按单双日交替使用。保留灌肠1次/日,12天1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停用。口服药谷维素片20mg/次,3次/日;柳氮磺胺吡啶(SASP)1g/次,3次/日。所有病例均服用。⑵中医治疗方法:①湿热下注型:治则:清热利湿,行气导滞。方药: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炒白芍30g,马齿苋20g,金银花20g,当归15g,槟榔12g,黄芩9g,黄连9g,大黄9g,秦皮9g,肉桂3g,仙鹤草30g,白及20g,地榆炭20g,槐花炭20g,炙甘草6g。加减:湿重于热,去大黄,加白蔻仁12g,苍术10g,薏苡仁20g,出血多,加三七粉6g,蒲黄6g。②寒湿凝滞型:治则:温化寒湿,调和气血。方药:藿香正气散合附子理中汤。藿香10g,苏梗10g,大腹皮10g,陈皮9g,党参30g,炒白术30g,附子9g,干姜6g,吴茱萸6g,五味子15g,三七粉3g(冲服),仙鹤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③肝郁脾虚:治则:舒肝健脾,涩肠止泄。方药:痛泄要方合逍遥散加减。陈皮12g,炒白术20g,炒白芍30g,防风12g,当归15g,柴胡15g,茯苓12g,薄荷6g,木香6g,黄连6g,砂仁12g,元胡10g,生姜10g,炙甘草6g。加减:大便溏薄如水,加猪苓15g,车前子30g。④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肾壮阳,健脾止泻。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10g,炒白术20g,党参30g,干姜10g,黄芪30g,补骨脂30g,吴茱萸6g,煨肉豆蔻10g,五味子15g,生怀山药30g,炒扁豆30g,肉桂3g,山萸肉30g,菟丝子30g,仙灵脾30g,枸杞子30g,仙鹤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加减:出血多,加地榆炭30g,槐花炭15g,三七粉6g,蒲黄6g。
治疗方法:⑴西医治疗方法灌肠法:①思密达6g,溶于100ml温生理盐水中,患者于清晨排空大便后,于早晨9点保留灌肠,灌肠后膝胸位10分钟,转侧窝位保留2小时以上。②康复新50ml,0.2%甲硝唑液100ml,地塞米松针5mg,混合成灌肠液并加温至38℃左右为宜,保留灌肠1小时以上。两种灌肠液①、②按单双日交替使用。保留灌肠1次/日,12天1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停用。口服药谷维素片20mg/次,3次/日;柳氮磺胺吡啶(SASP)1g/次,3次/日。所有病例均服用。⑵中医治疗方法:①湿热下注型:治则:清热利湿,行气导滞。方药: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炒白芍30g,马齿苋20g,金银花20g,当归15g,槟榔12g,黄芩9g,黄连9g,大黄9g,秦皮9g,肉桂3g,仙鹤草30g,白及20g,地榆炭20g,槐花炭20g,炙甘草6g。加减:湿重于热,去大黄,加白蔻仁12g,苍术10g,薏苡仁20g,出血多,加三七粉6g,蒲黄6g。②寒湿凝滞型:治则:温化寒湿,调和气血。方药:藿香正气散合附子理中汤。藿香10g,苏梗10g,大腹皮10g,陈皮9g,党参30g,炒白术30g,附子9g,干姜6g,吴茱萸6g,五味子15g,三七粉3g(冲服),仙鹤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③肝郁脾虚:治则:舒肝健脾,涩肠止泄。方药:痛泄要方合逍遥散加减。陈皮12g,炒白术20g,炒白芍30g,防风12g,当归15g,柴胡15g,茯苓12g,薄荷6g,木香6g,黄连6g,砂仁12g,元胡10g,生姜10g,炙甘草6g。加减:大便溏薄如水,加猪苓15g,车前子30g。④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肾壮阳,健脾止泻。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10g,炒白术20g,党参30g,干姜10g,黄芪30g,补骨脂30g,吴茱萸6g,煨肉豆蔻10g,五味子15g,生怀山药30g,炒扁豆30g,肉桂3g,山萸肉30g,菟丝子30g,仙灵脾30g,枸杞子30g,仙鹤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加减:出血多,加地榆炭30g,槐花炭15g,三七粉6g,蒲黄6g。
结 果
结 果
96例患者,随访0.5~2年,治愈78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无效2例为不注意饮食,喜饮酒嗜辛,未能坚持服药。
96例患者,随访0.5~2年,治愈78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无效2例为不注意饮食,喜饮酒嗜辛,未能坚持服药。
讨 论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3]。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脾胃虚弱。正如《医宗必读》云:“泄皆成于湿,湿皆本于脾虚。”湿胜能伤脾,脾虚可生湿,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泄不愈,愈泄愈虚,气随泄去,气去阳衰,久必及肾,导致脾肾阳虚。临床治疗上中医药治疗已显示了稳定可靠的疗效,要辨证施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扶正治疗与祛邪治疗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在具体病例的处理上应灵活多变,从实际出发,进行及时的随症加减,方能获得满意疗效,很难一方通治。需特殊说明的是:仙鹤草,味苦性凉,凉血止血,据现代研究报道,仙鹤草含有仙鹤草素、维生素K,能使血小板增加,使凝血时间缩短,其功效特殊,是中药的“激素”,此药扶正力宏而不留邪,绝无西药激素的不良反应。应用于各型溃疡性结肠炎,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白及,味苦、甘、涩,性寒微寒,主要功能为止血、消肿、祛腐生肌,并有收敛作用。与仙鹤草配伍,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溃疡面的愈合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灌肠方中的金银花、马齿苋、白头翁、苍术、秦皮,清热解毒,祛湿。地榆、槐花炭,仙鹤草、白及,凉血止血,祛腐生肌。锡类散中含有珍珠、青黛、牛黄、象牙屑与冰片等,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作用。以上药物配伍,采用保留灌肠方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使中药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直肠及低位结肠黏膜,有利于结肠局部炎症的吸收清退,改善结肠黏膜血运,促进溃疡愈合。加速组织修复,从而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脾胃虚弱。正如《医宗必读》云:“泄皆成于湿,湿皆本于脾虚。”湿胜能伤脾,脾虚可生湿,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泄不愈,愈泄愈虚,气随泄去,气去阳衰,久必及肾,导致脾肾阳虚。临床治疗上中医药治疗已显示了稳定可靠的疗效,要辨证施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扶正治疗与祛邪治疗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在具体病例的处理上应灵活多变,从实际出发,进行及时的随症加减,方能获得满意疗效,很难一方通治。需特殊说明的是:仙鹤草,味苦性凉,凉血止血,据现代研究报道,仙鹤草含有仙鹤草素、维生素K,能使血小板增加,使凝血时间缩短,其功效特殊,是中药的“激素”,此药扶正力宏而不留邪,绝无西药激素的不良反应。应用于各型溃疡性结肠炎,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白及,味苦、甘、涩,性寒微寒,主要功能为止血、消肿、祛腐生肌,并有收敛作用。与仙鹤草配伍,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溃疡面的愈合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灌肠方中的金银花、马齿苋、白头翁、苍术、秦皮,清热解毒,祛湿。地榆、槐花炭,仙鹤草、白及,凉血止血,祛腐生肌。锡类散中含有珍珠、青黛、牛黄、象牙屑与冰片等,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作用。以上药物配伍,采用保留灌肠方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使中药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直肠及低位结肠黏膜,有利于结肠局部炎症的吸收清退,改善结肠黏膜血运,促进溃疡愈合。加速组织修复,从而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任毅,张振忠,赵宏波.溃结灌肠液治疗慢性结肠炎45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7):30-31.2 王玉芳,欧阳钦.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8-370.
1 任毅,张振忠,赵宏波.溃结灌肠液治疗慢性结肠炎45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7):30-31.2 王玉芳,欧阳钦.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8-370.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科常见病症,好发与十二指肠球部[1]。临床治疗主要以西医为主,但疾病仍迁延不愈,且复发率极高[2]。我院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消化科接收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6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6.2±0.5岁,男性61例,女性35例,病史2~15年,所有患者均经纤维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且HP培养均为阳性。经中医辩证肝胃不和型33例,寒热错杂型33例,脾胃虚寒型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等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
给予患者治胃三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3次/d,甲硝唑片0.4mg/次,3次/d,阿莫西林胶囊0.25mg/次,3次/d,疗程为2个月,指导患者规律饮食,坚持少量多餐,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生冷。
1.2.2 实验组治疗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给予护卫益气汤加减,组方为:党参10g、黄芪10g、白术10g、当归10g、白芍10g、桂枝10g、陈皮8g、甘草8g,脾胃虚寒者加香附10g、元胡10g、吴茱萸3g,肝胃不和者加柴胡10g,乌药10g、川楝子10g、元胡12g、黄连7g,寒热错杂者加吴茱萸3g、蒲公英10g、佛手10g[3]。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HP转阴,溃疡面完全愈合为治愈,随访1年后无复发;症状基本消失,溃疡面缩小;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溃疡面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6系统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基准P=0.05.
2 结果
2个月后,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X2=8.36,P
3 讨论
消化液主要成分为胃酸与为蛋白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正常情况下,消化道黏膜具有自我保护作用,足可抵挡胃酸腐蚀,但由于饮食不规律,理化因素等影响,导致消化道黏膜抵御胃酸能力下降或破坏,消化液对自身消化道黏膜层造成损伤,形成溃疡,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最高。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临床研究证实,其发病机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密切。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症状为饥饿样不适、灼痛、嗳气等,空腹疼痛明显,进食后缓解,临床治疗主要以西医治胃三联疗法或二联疗法为主,但复发率极高[4]。
中医认为十二指肠溃疡属于情致损伤、外感寒邪、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或久病温热内蕴、淤血阻络而生溃疡,滋养胃阴、驱除内寒、调和肝胃、化瘀通络为其治疗根本。护卫益气汤具有扶正固本、补气调和、修复组织等作用,在此方上加减应对临床不同溃疡病症类型,起到修复溃疡面、调和肝胃、滋养胃阴等作用,彻底修复消化道黏膜,且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机理上治疗疾病,起到彻底治愈,降低复发率的作用[5]。
通过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与单纯西医治胃三联疗法疗效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P
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文斌,李志英.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05):962- 963.
[2] 刘铎,孙明军,魏敏杰.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02):141- 144,158.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相关调查显示人群中约10%曾患或现患有消化性溃疡[1]。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种类很多,单纯给予抑杀幽门螺杆菌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等西药治疗并不能完全达到根治本病的目的,而且长期进行西药治疗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耐药性。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瑰宝,与西医结合治疗相辅相成,可以弥补西医的缺陷,以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我科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科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住院患者,均符合文献《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的诊断标准[2]。138例患者中,男98例,女40例;年龄30岁46例,>30~50岁50例,>50岁42例;病程5~10a30例,>10a8例。138例中复合性溃病25例,胃溃疡4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8例。均以中上腹部疼痛为主症,伴有反酸、嗳气、胃灼热、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症。均经过电子胃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得到确诊,且排除胃肠道恶性病变,排除由肝脏、胰腺等影响胃肠道的疾病。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西医治疗口服雷贝拉唑钠20mg,每天一次,胶钵果胶铋干混悬剂150mg,每天二次空腹服,合并HP感染者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控制感染,对出现腹胀患者需合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促进胃蠕动,10mg,每天三次。2周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忌酸、辣、烟、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
1.2.2实验组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结合舌脉象分成5型。①瘀血阻络型。症见胃脘部庝痛,痛有定处,痛而拒按,食后痛甚,舌质紫黯,脉涩或沉弦。治宜活血袪瘀止痛,方选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②脾胃虚寒型。症见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绵绵不断,遇凉痛甚,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选理中汤加减。③脾胃湿热型。症见胃脘痞闷不适,口苦口臭,口干,容易口渴,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燥湿,理气和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④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胀痛,攻撑作痛,牵及两胁,遇情志不遂而加重,吐酸,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四逆散加减。⑤胃阴亏虚型。症见胃脘部忍痛或灼痛,午后尤甚,或嘈杂心烦,咽干舌燥,舌质红,舌苔少或剥脱,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和胃止痛,方用一贯煎加减。以上方药均在辩证基础上加减,日一剂,取200mL左右汤,分2次服完,服药期间禁烟酒和饮食刺激的食物。
1.3疗效观察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3],将治疗效果分为以下4个级别: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消失或转为瘢痕期、HP阴性为治愈;以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75%、HP检测阴性为显效;以临床症状减轻、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50%、HP阴性或阳性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恶化者为治疗无效。以治愈率加上显效率为显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以P
2治疗结果
实验组74例,治愈6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64例,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5.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逐年上升。从对照组的治疗结果可明显看出,西医对此疾病尚无特异性、可根治的措施。消化性溃疡治疗要虚实兼顾,寒热平调,采用理气、燥湿、活血、消食等治法。总之,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辨证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内科门诊病人110例经电子胃镜确诊为活动期胃溃疡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排除恶性溃疡,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55例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年龄(44.5±7.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平均为(5.4±2.5)年;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7例,复合性溃疡5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40例。对照组55例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0岁-72岁,平均年龄(43.9±6.8)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2年,平均(5.3±1.8)年;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复合性溃疡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41例。两组资料相比,性别、年龄分布、病程、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次,口服2次/d,早、晚饭前各服1次。阿莫西林分散片1 000 mg/次,口服2次/d,甲硝唑片200 mg/次,2次/d,早、晚饭后各服1次,威地美片1000mg/次,3次/d,饭后1小时碎服。一周后停服阿莫西林分散片和甲硝唑片,奥美拉唑改为20mg/次,1次/d。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党参15 g、黄芪15 g、茯苓10、白芷10 g、白术10 g、山药10 g、木香10 g、干姜5 g、白芍10 g、炙甘草6g、,合并出血加白芨6g,泛酸明显者加海螵蛸10 g,疼痛重者加玄胡10 g ,口干、舌燥、尿黄及脉数者去干姜,胃郁热者加丹皮10 g、山桅10 g,胃阴亏虚肝气犯胃者加沙参15 g、麦冬15 g,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者加茱萸12 g、半夏15 g、防己15 g,1剂/d,水煎,分3次服。.
1.3疗效判定标准
以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的缓解为疗效判断依据。治愈:胃脘痛,嗳气,泛酸,纳差,胀满等症状及体征消失,胃镜示:溃疡面愈合或留有瘢痕,胃黏膜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减轻或消失,胃镜示:溃疡面缩小50%以上。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胃镜示:溃疡面缩小50%以下。以上3者统称有效。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胃镜示:溃疡面无缩小,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加重。
2结果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作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属于口腔黏膜的常见疾病,据文献报道[1],其患病率约为20%,发作时常表现为剧烈疼痛,不利于患者进食和说话,易于复发,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癌变。本文就我院治疗的7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诊断标准,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2.43±8.67)岁,平均病程(2.65±2.74)年;对照组36例,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33.15±8.93)岁,平均病程(2.74±2.3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停用其他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禁止烟酒和刺激性食物,并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复合维生素B片,2片/次,维生素C片,200mg/次,口服,频次均为3次/日,强的松口服,10~20mg/次,1次/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白芨18g、白茅根15g、黄连10g、紫草10g、黄芩10g、大黄9g、附子6g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表现为心脾积热、黏膜红而微肿和灼热疼痛者,加用黄芩10g、连翘10g、薄荷6g、栀子6g;腮舌俱肿和大便秘结者,加用芒硝6g、黄连6g、生大黄6g;舌燥咽痛者,加用何首乌15g、枸杞子20g、山萸肉12g等。用法:用水煎服,1剂/日。两组疗程均为1周。
1.3评价标准 参照黄健吾[2]研究,治疗4天,疼痛症状消失,溃疡愈合,溃疡复发间歇时间延长为显效;治疗4天,疼痛症状显著缓解,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溃疡复发间歇时间延长为好转;治疗4天,疼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溃疡面积增大或无明显缩小,溃疡复发间歇时间无显著改变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设为0.05,当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有效人数为35例,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8例,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学中属于“口疡”、“口疮”范畴,最早记载源于《内经》,具有自限性,病灶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其具体病因及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据石鹏展[3]报道,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和功能紊乱、内分泌变化、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有关。最近研究表明[4],复发性口腔溃疡尚与免疫学功能紊乱、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微循环改变、变态反应、氧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有关。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机的研究,黄向群[5]认为其与脏腑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尤其是心脾两脏,并主张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应进行分型辨治。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西医多以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以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中医的治疗原则为凉血止痛、清热解毒、消肿生肌[2]。李源媛和王新文[1]综合多家文献报道,认为中西医结合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显效率为77.78%,好转率为19.44%,无效率为2.78%,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显效率为61.11%,好转率为16.67%,无效率为22.22%,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可显著增加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无效率,提高治疗疗效,是对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治疗的较好选择,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源媛,王新文.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270-273.
[2] 黄健吾.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B):63-64.
[中图分类号] R57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据相关资料显示由于人们生活压力增大和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胃溃疡的患病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且复发率一年内可高达50%[1],所以我们此次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以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20例胃溃疡患者且符合《内科学》[2]有关胃溃疡诊断标准,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存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病史者;②存在穿孔、幽门梗阻或是活动性出血者;③服用激素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者;④复合性溃疡者;⑤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100例胃溃疡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显示男61例、女49例,年龄35-68岁、平均(42.00±2.30)岁,溃疡分类:胃溃疡6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例,胃溃疡平均最大直径(7.5±2.2)mm,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平均最大直径(6.0±3.0)mm。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120例病例通过SAS软件得出随机数字,按1:1比例分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试验组)、每组60例,同时对两组研究对象诸如年龄、性别、病程、溃疡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后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此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根据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120例胃溃疡患者临床观察表》且指定专人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数据记录、分析;其中表中主要内容包括溃疡分类、溃疡大小、治疗方法和随访情况等。
效果评定参考《消化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即①临床治愈:临床表现均完全消失、镜下溃疡消失或是疤痕形成而无充血水肿;②显效:临床表现明显改善,溃疡面缩小50%以上或溃疡面干净、仅存在少量苔膜;③无效:临床表现无缓解、溃疡面无变化或加重。
生活质量参考Spitzer指数,共计10分,包括患者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生活感受、家庭支持,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3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①戒烟戒酒、规律生活、避免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等;②抑酸治疗:采取西咪替丁40mg、3次/d;③保护胃黏膜:给予硫糖铝1.0g/次、3次/d;④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克拉霉素片0.5g/次和阿莫西林胶囊1.0g/次、2次/d、饭后服用,连用一周。
试验组研究对象则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医药,基本方为:党参、海螵蛸各20g、茯苓15g、白术l2g、砂仁l2g、重楼l0g、沙参25 g、三七12g、贝母15g、乌梅肉20g、白芍15g、元胡15g、木香15g、莪术12g、甘草6g;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于气滞型加用逍遥丸或是柴胡疏肝散、对于郁热型加用左金丸、虚寒型给予黄芪建中汤、对于阴虚型加用一贯煎、对于食积型加用保和丸、对于血瘀型则加用失笑散。以上中药均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三个月为一疗程,共服用两个疗程。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段胃溃疡情况对比 见表1。
表1 (n,%)
注:在不同时间段两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相比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p
2.2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生活质量对比 见表2。
表2
注:两组生活质量各项内容除了家庭支持外,其他项目相比p
3 体会 胃溃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增强或者是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致使二者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所引起,另外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致使溃疡难愈且极易反复发作,所以西医治疗上给予抑酸、保护黏膜和抗感染为主,但存在复发率高等缺点。而中医对胃溃疡早有研究且认为该病属于“胃脘痛”,其发生或由饮食不洁(或不节)伤胃致使胃中气机受阻引起胃气失和而作痛,或由寒邪客胃造成气机阻滞使胃气不和而导致胃脘收引作痛,或情志所伤造成肝气犯胃致胃失和降诱发胃脘痛,或由脾胃虚弱引起中焦虚寒造成胃失温养作痛,或由热病伤阴、胃失濡养所致等。根据以上胃溃疡发病机理,我们在抑酸、抗感染和保护胃黏膜基础上对其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从表1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近期、远期效果显著,另外表2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也印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此次所采取的中药:党参、白术及海螵蛸等药物具有促进溃疡面愈合及抑酸、止痛等功效,乌梅肉则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繁殖与生长等。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