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4 14:40: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意识的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然而,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类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出现,给社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这类伤害与损失,已成为企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而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可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稳定和谐的发展。物的状态是被动的,员工的行为是主动的,物的状态直接取决于员工的行为。因此,消除员工思想根源上的安全隐患,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根本所在。
一、安全意识的作用和形成过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安全这一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核心就是人们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和认识水平,以及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活动和行为以达到安全的自觉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有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与方法,应当从三个层面去着眼与落实。首先,是制定安全规则,并对安全规则进行感性上的认知,这是安全意识形成的第一个层面。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教育、安全交底、违章处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员工按照规章、规则执行和操作,从根本上强化安全意识。这一层面,需要从基础抓起,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同时抓起,切实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必须针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全面地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对操作人员的行为制约;二是必须系统地、细致地做出各生产工序的安全交底与安排,保证操作人员及设备、财产的安全;三是重视做好安全教育,在操作人员中全面确立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操作安全。
在对安全规则认知的基础上,把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自觉有效的执行,这是安全意识形成的第二个层面。在对安全规则的理性认识上,形成自觉的行为规范,把安全意识上升到全体操作人员的自觉能动性,这是安全意识形成的第三个层面。在这个层面,依靠大家的自觉意识行为,相互提醒、相互督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见隐患,并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解决隐患。
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提高安全生产三个意识
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重视十分重要。但这种重视不能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强调,而应该是在实际行动中切实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因此,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提高安全生产三个意识。
第一,全面提高安全教育意识。意识决定人的行为与操作,因此切实提高与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教育,使员工从意识形态上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是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安全生产教育会在员工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对安全生产有足够的重视,做到时刻想到安全,积极提高安全意识,很好地履行安全职责,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极为乐观。
第二,全面增强安全宣传意识。宣传作为教育员工、推进企业生产发展的有力武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意识,让员工们切实感受到安全所承载的内涵与本质,感受到企业对员工们高度重视,并形成良好安全生产文化氛围。通过宣传和对生产现场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断使员工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的事,也是自己的事,好的会受到表彰,不好就会受到制度的约束,从而在工作中做到自觉注意安全。“安全为天”对每位操作人员来讲,就是要把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看作是天大的事情。作为操作人员本人,对你的父母、妻儿,对你的家庭来说,那就是天。如果你出了事,那就是天塌下来了。所以每位操作人员也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不仅仅是对你自己负责,还是对你家庭负责。
第三,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执行意识。安全生产是否有效,安全生产是否切实体现维护员工利益,关键在于各项安全生产指令能否得到充分而实际地执行。加强安全生产执行意识,是企业充分发挥关爱员工、关爱生命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深入加强安全生产执行意识还 (下转第34页)(上接第28页)是有效增加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最为有力的保障。
作为企业员工,要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关键就在于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充分的落实,而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各项安全措施落实的程度。执行的过程就是抓安全措施落实的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优良的执行力。再高的目标,再好的措施,如果不坚决执行,就会落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全局的安全工作的最终成绩,取决于锲而不舍的执行力,舍此别无他途。
企业执行力的提升,首先要求员工具有服从精神,服从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地按指令去执行。服从是执行的第一步,是落实的前提。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服从集体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一种大局意识。企业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员工则必须坚决服从,认真执行。没有这种大局意识,安全生产的计划、措施都是无法落实的。其次,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仅仅服从是不够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有时服从是被动的行为,执行力的真正升华,必须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安全习惯,使安全成为自觉的行动,变为员工在工作中必要的程序。每一名员工都应把安全意识灌输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杜绝习惯性违章。最后,提高执行力都要落实在每个员工身上。其中最关键的是领导干部和工作负责人,因为,提高执行力不仅仅是一般员工的事,领导既是安全生产决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而且是典范的执行者。安全生产各项决策和规章制度要有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其执行力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所以,领导干部和工作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对安全生产决策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地、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另外,其他员工都应把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一名员工不论在什么岗位,进行何种作业,都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履行好本职岗位的职责,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表现了一个员工的工作态度。选择责任,执行规章制度,这是对每个员工的起码要求。
三、操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与相互保护意识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让操作人员建立起安全意识,当所有的操作人员把安全生产作为自觉行为的时候,企业生产安全面貌就必将得到大大改观。
1.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源。
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依靠安全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而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很大程度则要靠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来实现。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克服侥幸心理的有效武器,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安全生产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道“防火墙”。
3. 坚持安全生产原则,树立安全观念。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但生产中伴随着一些不安全的隐患,和自然界打交道,随时都会发生意外的状况,因此要处处小心,时时提高警惕、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首要条件,生产又是企业效益的保障。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做不好,发生事故,企业和个人都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又如何谈效益?
3. 培养安全生产意识的意义。
安全生产意识包括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众多的安全事故案例显示,人们的安全意识薄弱。违章操作,是事故多发的根源。安全生产,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头脑中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这根弦,生产和生活中必须讲安全,生产过程中对工作高度负责,自觉遵章守纪,这是人生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一条,有了这份责任感,这份意识,工作才能集中精力,一丝不苟,事事、处处不忘安全 生活中重视对自己和他人的保护,自觉遵章守纪,既确保自身的安全同时又做到不伤害他人,才能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安康。
(1)安全检查并考核安全意识。检查与考核是促进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和发现问题、排查和治理隐患的必要手段,安全生产管理决不能忽略检查和考核工作,并且安全生产检查与考核的结果应作为绩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生产检查与考核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查自纠、互查互纠、专职人员检查、领导检查、政府部门检查、消防部门检查、认证部门检查”等,无论那种检查形式都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预防能力,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2)做好安全培训。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存在各种弊端,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思路理念、制度标准和效率效能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安全培训不到位,培训覆盖面低;少数“三项岗位”人员不持证上岗现象长期存在,很多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缺失;安全监管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率较低;教育培训基础工作欠佳,机构、师资、教材建设等方面优质资源缺乏与供求结构失调并存,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随便发文、随便办班、随便收费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培训内容不新颖、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3)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职工的安全教育在施工企业中应该是一堂必修课,而且应该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安全教育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纳入职工育、培训计划,由安全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和组织实施,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企业应立足于于满足各级各类人员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实施信息化管理工程与网络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4.坚持制度的落实。
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历程,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至亲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亲缘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责任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所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重心。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深刻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在校人数不断增多,开放型校园的建设和后勤社会化的发展,以及日益复杂的校园周边环境,这些影响高职院校稳定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一般都有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阶段,这是容易引发安全问题的重要阶段。因此,维护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的任务更艰巨。在加强高职院校安全与管理的同时,应该更重视高职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教育。安全问题决定的是人类的生存问题,没有安全的环境,人类将不能很好地生存,而安全意识培养是生命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决定了安全教育的本质。高职师生安全意识培养是公众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高职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学校,因为高职学生最终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并大多数在生产一线岗位,其安全知识水平对全社会安全水平有重要影响。
一、高职师生安全意识现状
1.高职教职员工方面。为反映高职教师的安全意识状况,研究选取与高职学校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校园安全、安全基本知识与学生安全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精心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对全校500名教职员工中的128名抽样调查发现部分教职员工对校园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于校园安全的内容认识不足,没有抓住校园安全的重点内容;具有一定的基础安全意识,但是消防安全意识不够;尽管大部分教职员工认为自己具有一些安全知识,但是具体到消防器材的使用、上当受骗真实经历等,还是暴露出安全意识的缺乏。
2.高职学生方面。为反映高职学生的安全意识状况,研究选取消防、财产、人身、食品卫生、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对全校2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并没有认可学校某些安全管理规定;缺少基本的消防安全意识;宿舍财产安全意识不强;在公共场所对财产安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信息安全方面安全意识薄弱;由于接受安全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因此很多人对道路安全标志了解甚少;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是很强等问题。
3.高职院校师生安全意识矛盾方面。通过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在遇到被盗、被骗等问题后,更愿意求助周围学生;认为校园案件发生的主要责任在于宿舍物业管理、校园保安管理等学校方面。而高职教职员工认为学生在发生各类安全问题后应第一时间向班主任、辅导员求助,学生发生被盗、被骗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学生的主观因素。另外,教职员工认为能让学生愿意了解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并达到较好效果的宣传方法主要有主题活动、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板或海报宣传、发放相关的宣传单等。这说明教师对于安全知识的宣传方面倾向于理论层面,这与学生容易接受的安全教育形式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更能引起兴趣的是观看知识影片、图片展、情景模拟等能参与其中的安全教育形式。
二、高职师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对策
1.明确高职师生安全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高职师生安全意识培养的首要内容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教职员工不仅要教育学生热爱生命,而且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高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实现自身价值。学生不仅要尊重、维护生命,而且要学习思考生命,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其次,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学习知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网络安全、防盗防骗等知识。师生只有真正意义上掌握安全知识,才有可能规避各种危险;熟悉危害自救及后续处理方法。高职教职员工必须熟悉各类应急预案,才能在自救的同时更好地展开救助学生的行动。学生应该学会面对各种危险情况时的自救方法,这样在应对危险时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保持强烈的求生欲望,正确判断,果断决策。
2.调动高职师生培养安全意识的主动性。高职院校教职员工更多注重的是科研、教学、技能水平,会主动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应帮助其认识到安全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主动了解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的观点,自觉提高安全意识。高职学生教学过程多会强调其主动性,在安全意识培养过程中应该贯彻这种思维。首先让学生端正安全意识培养的态度,安全素质同样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学生在安全意识培养中的主体性;其次,组织学生参与安全教育工作如宿舍安全隐患检查、校园巡逻、同学之间矛盾纠纷处理等,通过对违法违纪事件的检查、纠正,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3.采取多种高职师生安全意识培养形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通过道德修养的提高,为安全意识培养打好基础,依托课程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职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利用微信、QQ等平台宣传安全知识,能让更多师生接受。教职员工指导学生拍摄、参与、观看安全教育微电影,更好地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安全教育情景剧大赛,学生选取剧本、排练、表演、观看的过程,教职员工指导、评比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安全意识的过程;总结已发生的高校学生安全案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教职员工可以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事故案例,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与发生在身边的具体案例相结合,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更容易对安全事件吸取教训。
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教职员工的安全素质培养,培养具有较强安全意识的高校教师队伍。教职员工具备较强安全意识,才可能更好地给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具有较强安全意识的专业教师,课程教学中会利用自己的安全知识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高职院校应理顺安全意识培养的运行机制,建立学生安全意识培养专门机构,负责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郁涛.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及研究.时代教育,201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然而,审视当前的幼儿安全教育,教材缺乏规范,教学方法单一,且随机性强,没有较强的计划性,往往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为此,我们开展了课题研究,专门对如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进行了探究与实践。
经研究我们发现,幼儿的安全意识的形成,是通过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意识里的反映,其形成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幼儿园安全教育,并持之以恒,不断进行强化安全意识的形成。经过一年多的探究和实践,我们认为,幼儿安全意识形成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创设安全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安全意识
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首先,幼儿园要精心设计物质教育环境,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卡通形象的安全标志,贴在电源插座、保温桶、阳台栏杆等安全隐患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安全标志进行识别和记忆,逐渐产生安全意识。还可以利用安全教育宣传板,系统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通过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检查工作,若发现安全隐患因素,可由幼儿一起探讨,作安全警示。
此外,还要精心营造安全教育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在幼儿面前做危险动作,不放置危险物品在幼儿触摸到的地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注意安全教育。
二、培养安全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安全意识
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意识是在长期坚持的习惯中形成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例如,在入园喝离园环节中,维持良好秩序,要求幼儿不随意离开队伍;饭前便后,注意清洗小手;进餐过程中,不挑食,要细嚼慢咽,不得随意打闹等;还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教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会躲闪,不碰撞",在集体活动中知道躲闪同伴;教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玩玩具时注意安全并与其他幼儿和平相处;在集体活动中教幼儿注意良好秩序,培养纪律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促进安全意识形成:
(一)编制儿歌法。生动、形象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深受幼儿喜爱,编制安全教育的儿童,可以激发兴趣,提高效率。例如,我们编制了《幼儿良好习惯新童谣》,《幼儿自我保护新童谣》等儿歌,作为常规安全教育中,此外,《饭前要把小手洗》《吃饭不掉菜》《饭后要漱口》《碰到问题我敢说》等针对不同生活情境编制的儿歌,教给孩子具体做法,逐渐形成安全意识。
(二)亲身体验法。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有益经验及自护的能力。如我们设计的活动《各种路面我会走》,通过游戏使幼儿在大理石地面、有水的地面、有泥土坑的地方以及橡胶地面行走,产生不同的感受,体会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三)情境创设法。在教学过设置一些真实的情境,或播放具有真实情景的录像、情景剧,让学生意识到在这样的情境下,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形成安全意识。如活动"着火了怎么办",通过观看火灾中浓烟滚滚、房屋倒塌的场景,让幼儿知道着火了应马上采取措施、逃生,也可以进行一些安全应急演练,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四)后果预测法。对某些可能引发危险的事件或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后果预测,从中感受到危险,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安全意识。例如,《小药片不乱吃》的活动中,告诉幼儿乱吃药片之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跟陌生人走》活动中,让幼儿推测跟陌生人走后可能发生的危险;《我不玩火》活动中,让孩子预测玩火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五)经验讲解及讨论。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讲解分析;或者教师与幼儿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交谈,讨论交流,从而增长知识,形成安全意识。例如,我们请来在派出所工作的爸爸,告诉幼儿"走失了怎么办";请当医生的阿姨讲解怎样保护牙齿、眼睛;请勇敢的小朋友讲解如何过马路。又如,《当别人误解我时》《今天我一个人在家》活动,让孩子在讨论交流中知道被人误解、独自在家的时候,可以采取的方式,形成安全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讨幼儿安全意识形成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幼儿的安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形成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进行探究实践保证幼儿安全,完成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引言
大量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作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和疏忽引起的,事故发生与个人的安全意识、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的发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注重员工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解决好油田生产安全意识问题,做到防大于救,是解决油田行业的必由之路。
1.提高油田生产安全意识的作用
安全意识的教育就是把有关油田生产的科学文化知识、安全生产技术、注意事项和遇险求生自救知识教授给员工,通过作业实践将员工培养成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安全意识、安全知识集一身的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安全思想、意识、技能方面的培训、教育、和训练,也是作业人员获取安全知识的重要来源渠道,是油田行业防患于未然从根源上解决人为性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好办法,从源头上解决不但可以更大程度的解决安全问题还可以弥补事故后补救带来的大量损失。提高油田生产的安全意识不但是对企业员工人权的重视,也是降低企业损失,维护企业稳定发展,促进企业成熟运营的重大举措,更是对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实践;同时人身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是一个敏感的社会话题,解决好安全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2.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存在的困境
我国油田行业虽然起步晚基础薄弱,但是近些年国家和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精力进行建设,不文明的、无意识的作业现象越来越少,但是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员工素质有待加强。油田行业和建筑行业有相似点,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现场设备多、秩序混乱,同时需要大量生产工作人员,管理和调度难度大,员工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不高;再者油田行业基本是户外作业,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差,同时缺乏正规化、规模化的集中管理,员工之间因为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的差异,容易产生一些摩擦和冲突,都是阻碍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的因素[1]。
(3)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随着油田行业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成立了针对油田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部门。但是因为工作环境和人为原因,导致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很多工作流于形式、虚有其表,这也给油田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
(4)企业领导的重视力度和宣传强度不够。虽然全国绝大多数的油田产业领导做到了上下一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部分领导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对于安全生产意识存在误区,相应的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很多员工对于安全生产意识的模糊,为企业安全生产埋下不稳定因素[2]。
3.对于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意识的方式、方法的思考
安全生产是全社会的工作人员的共同目标,基于油田工作的特性,对于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意识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3.1 从油田企业产生的外部机制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的方法
首先,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意识还需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企业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细则,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定期检查和排查存在安全生产问题的各个环节,对于一线生产员工进行突击性检查,对于违规现象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处罚决不姑息,实行登记上岗、责任到人的;其次,要对于油田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把责任具体化。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意识,就要加强对生产的管理和监督,把生产的责任明确到人,细化分工,防治事故的责任额推诿,绝不给安全生产留下任何的隐患因素,再次,就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机构,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意识还需要对安全普及工作的效果进行及时监控和反馈,从而对油田安全生产的工作方法和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这是对提高油田安全生产的全局把握。
3.2 从油田企业生产内部因素来加强安全工作意识方法
第一,从油田生产的的主要参与者,员工自身考察。首要工作是对参与油田生产额全体员工开展严格的岗前培训,包括有关油田生产的科学文化知识、安全生产技术、注意事项和遇险求生自救知识等,并实行培训后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笔试和实践操作考试,考核过程中要严格遵照相关制度和要求,考试合格的颁发工作证,不合格的要进行二次培训并审核,杜绝不合格上岗或者未持证作业的现象,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于违规现象严惩不贷。培训过程中号召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对于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等理论方面知识要进行细致、耐心的讲解,对于安全技能、自救知识部分要进行实践操作,确保每个一线员工实际掌握;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第二,加强企业文化中的安全生产意识宣传和监察。从高层来看,需要油田行业领导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视,还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力度。企业还可以为张贴横幅、定期号召全体员工观看安全教育的录像资料,使整个企业形成一种安全生产的企业安全文化,对认真按规定操作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为每一个下发安全意识宣传手册做到人手一本,并成立工作组下基层为员工积极讲解和宣传,并定期检查员工的阅读情况和了解程度。第三,要及时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加强管理是目的,提高对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观念才是重点。油田企业对于全体员工实行集中化、规模化、人性化管理,组成调研小分队及时下基层调研实地了解员工的实际需要,合理调节和处理员工之间的矛盾,努力清除安全生产的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3]。
4.结语
安全生产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发展的效益,更是促进企业成熟运营,缓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油田行业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一、化工行业事故的主要成因分析
技术复杂、工作环境苛刻,常常会涉及到高温高压、低温低压;原材料更是有诸多不利因素,比如易燃、易爆、有毒、具有腐蚀性等等。种种原因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三违”可谓害人害己,数据表明“三违”所致大型、特大型事故约占80%,可见人的因素是不可以轻视的,无知的行为只能导致一次有一次的灾难发生。文明生产在其运作过程中得不到体现。事事运作都离不开人,这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创新文明生产,成了重点难点。目前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势在必行的趋势,只有提高了“人”的综合安全素质,才能抓住文明生产,抓好安全生产。
二、“三违”思想基础的剖析
(1)人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存在这不一样的陋习,生存的环境不一样,对待问题的看法也就不一样,生活中渐渐形成的习惯,成为“三违”形成的必要环境。(2)侥幸心理作祟,每个人对于环境都会产生惰性,以为一次安全就可以此次安全,“不遵章守纪-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这就形成了“惯性违章”,安全生产成了耳边风,等到真的酿成后果,悔之晚矣。(3)轻视,麻痹大意,滋生了事故的频频发生,造就一个又一个杯具!(4)唯我独尊,事事都要听从他的安排,认为其无所不能,不能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做着“三违”的行径。形成了“违章指挥”的局面,也是导致灾难频发的原因之一。(5)避重就轻,此类人是最不值得原谅的,是埋下事故种子的罪魁祸首,这类人大多法律意识淡薄,做事害怕麻烦,凡事图方便,做起工作来更会的是投机取巧。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问题的关键点还是在于人,虽然环境也会造成事故发生,但绝大部分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来源于“人”这个主体的,人作为管理的核心,有责任、有义务去避免事故的发生,成为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
三、教育养成为主、约束处罚为辅
纵观世界,凡是能做到“长治久安”的企业,无不利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每个人都具有学习与创造的本能,对于进入企业的员工来说,他们本身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进来的,面对新进员工,他们的化工安全知识、技能技巧可谓一片空白,所以说安全思想是需要早期教育的,成功的引导才是硬道理。每家每户都在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如何正确的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的安全素质无非与思想上、技能上、制度规范执行上,在教育上下功夫,耐心的、反复的灌输安全思想,从灵魂深处让其建立安全素质。其实安全意识就在不厌其烦的“安全喊话”“安全教育”中渐渐形成的。对于技能,更多的是需要学习以及强化,企业要教会员工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同时还要有创新、完善的安全技能,吸取先进的管理办法,不仅能达到安全效果,更能有效的缩短与先进企业的距离。
安全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创新安全生产,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吸取了广泛的意见,可以使方式方法更实用、更实际!上级主管部门则要认准培训目标,对于培训需要有侧重点,经常的开展“安全演练”,让更多的人从实际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有了亲身体验,想忘记都难!久而久之,则能形成大规模的能切实做好应事件,提高了每位员工的能力与操作水平。每日进行“安全喊话”长久、持续的灌输安全思想,定期的管理人员讨论会、业务培训,提升了管理人员的水平,自然也就拉升了整体团队的安全思想。从根本上做到专业、专注、正规!最后一点,则要选用必要的惩罚手段,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规范制度上进行约束,彻底遏制嘴上喊重要,行动不重要,忙起来更是不要的恶习。在提升安全思想的同时,加强管理手段,对于制度要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做到以儆效尤。
总之,实施“以人为本”的文明管理理念,强化“人”的教育,发挥“人”作为管理核心与重要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与落实本质安全的必要保障。做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孰不知: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生产确保每一位员工的安全。员工也是企业的巨大财富。创新安全生产,让企业发挥更大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梅强,刘素霞,陆玉梅.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对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50-02
当前的教育改革,不仅重视小学生的知识素养的培养,而且逐渐提升对安全意识的关注度。作为培养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不可或缺,也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学校而言,缺乏安全保障的学校,不能称之为优秀的学校,对于教师而言,无安全意识的教师,绝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面对当前小学校园频频出现安全隐患或者事故等情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及避免安全事故,维护学生的安全是关键。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展开积极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场所,也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场地。科学课程拥有独特的学科特征,并且同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展开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将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保护意识进行提升是良好的渠道。同时,也可以将安全教育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进行渗入。
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安全教育内容是首先要进行的任务,是常规性教育内容之一,也是顺利实现其他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为了减少直至避免产生安全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到安全要素知识,即通过时刻留意到自身生活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情况,产生防范认知和意识,最终达到防止事故产生的目的。
小学科学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其教学宗旨为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并且在科学课程中也涉及理性以及实证意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一方面具备了人文性特点,另一方面也涵盖人类生活的精神,包括对生命的珍爱、对他人的关怀等内容。因此,把安全教育渗透到科学课程教学工作中,将学生作为教育服务中心,明确其主体地位,并结合于自身的课程特点,充分将安全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有价值的安全知识内容,进而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高度的安全意识和培养规避隐患问题的态度。
二、针对安全教育资源实施充分、深入地挖掘
对于安全意识而言,对其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地展开,不可一蹴而就。小学生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例如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可塑性良好等,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优势,因此小学科学教学期间,也是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的关键阶段。其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包含安全教育的实施充分地挖掘并予以渗透是重要途径。同时,需要取材具备实践性,以现实角度进行考虑,使得安全教育内容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而且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于生活实践中进行相应的应用,最终切实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此外,在实施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现实感具有良好的认知,重视生命教育的意义。通过安全教育课程,可以获得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生命的定义、价值以及意义。例如,在讲授“生命周期”的内容时,应该将实际和教材内容进行充分融合,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宝贵,自觉珍爱生命。同时生命教育期间,学校在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也要应用有效的安全教育途径对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予以唤醒。整合有价值的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等,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并体验生活,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安全的意识,最终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进而在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三、切实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态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培养安全意识的期间要结合教学内容,具体的传授学生相关于科学安全方面的知识。例如,教学热气球的有关知识时,进行课堂实验教学的举措。选取自制热气球,将中间酒精棉进行点燃,则热气球就会飞到空中。在此情景下,不仅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增加他们的思考能力,并进行议论。在此期间,教师要抓住提问问题的机会,例如:“在热气球飞起的时候,大家都想到了什么问题?”等。在具有问题的情况下,在学生头脑中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例如“热气球是怎样飞起来的”,“热气球飘在空中,是什么力量支持它的”,“它可以飞多高”,“能够飞多久”等。在学生达到一定的热情度时,教师将提前做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包括氢气爆炸的照片、视频等内容,在出其不意的状态中,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到安全防范的角度上。所以,通过此种形式,用观察以及讨论等方法,将学生的探索欲望唤醒,在学生的头脑中有问题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将安全知识灌输到他们的脑海中,接受能力更强、更彻底。因此,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提问,再结合讲授内容贯穿于课堂中,通过长时间坚持此种训练举措,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更能够让他们加深安全意识。
四、注重加强学生避灾避险意识
小学生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少,若想保护自己就必须了解并掌握险境逃生技能,并真正的应用于实践中。同时,这也是生命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讲授内容。对于避灾避险意识以及安全防范意识的掌握、培养及提升,可以通过利用课程资源联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可于食品、交通以及防水、防火和防触电等诸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防灾本领。例如,针对地震自然灾害的防护,可以通过应用地球表面变化以及地球的运动等学习活动,播放地震实例,例如汶川大地震的录像等。利用这场因为由地球的运动导致的灾难,对学生实施避灾避险教育工作。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使其心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以及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如此近。并且在灾难面前,通过观察救助的场景,也会让学生领悟到灾难、死亡均为生命中的一部分,良好的掌握灾难避险的本领至关重要。只有将具体的灾难、危险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生命在避险的教育下才能够进行延续。
五、教学期间利用教学事件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若想获得安全意识的提升,学生自身的w验也是必要的实现途径。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不同的具备安全保障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亲历这些体验,并且在此期间实施自我反省,进而得到更多的安全保护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制造一些小突发事件,获得显著的教育效果。采取酒精灯打翻的方式,引发桌面上的纸着火,这时教师应该立即以湿毛巾进行灭火。在看到此种场景的情况下,学生的头脑中会形成深刻的体会,并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讲授一些防火自救等内容。
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周围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有些事情不可预料,所以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高度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可以展示发霉的面包,告知学生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远离食物中毒,教师也可以通过表演将食物中毒的症状等方式呈现给学生眼前。并且告知学生食品包装袋上显示出的安全信息,正确的辨别保质期,认知三无产品及其危害,不购买危害食品,进而避免安全事故产生。
六、积极增加科学实验课程教学
对于科学教学而言,教师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的科学探究中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样的,在进行安全意识培养期间,也可以通过多开展科学实验的方式,例如科学考察活动、科学实验活动以及科学测量、制作或者科学创新等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安全意识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并且亲身经历不同形式的科学活动或者实验,让其各感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和舌、触觉等进行协调活动。在教学期间,不仅需要讲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同时更应该渗入进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例如,让学生一定要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操作,如果违规操作,会引起怎样的后果;或者于实验期间,接触到了药品后,怎样进行冲洗,及正确的保护眼睛等内容。在实践期间,通过调动全身的感官,可以更理想的获得安全意识的掌握,有助于推动安全意识的提升。
六、结语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教育不仅需要灌输足够的知识,更应该充分保障学生的安全,避免安全隐患事故发生。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教材中有价值的因素结合实际对学生展开安全教育,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期间加入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远离伤害,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方亮.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安全意识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2):151.
[2]童瑶.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7):67-68.
[3]张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吉林教育,2015(7):97.
[4]胡士超.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5(2):21.
[5]任会乐.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途径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5(8):96.
[6]陈霞.小学科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180.
2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安全习惯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避免师生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安全习惯应包括:化学实验穿着装束、操作前仪器检查、正确使用仪器、规范操作、遵守安全规则、注意药品的用量控制等[9]。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留出3~5min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安全习惯。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安全文化,树立安全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化学实验安全的校园文化。
3建立学生实验安全操作评分体系
将学生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作为实验课程的重要考核内容。改革现有的实验预习、课堂提问、实验报告模式,在其中增加安全操作内容,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分阶段评分,并将加、减分作为实验常态管理,纳入实验课程评分系统,会同其他考核内容综合评定分数,记为考试成绩。对严重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达到提高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的目的。针对实验室资源紧张仪器设备多次循环使用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行互相监督管理和自查的手段。实验前督察结束课程学生的实验物品整理和保管情况,实验后自查本组实验操作规范和仪器物品的残损状态。教师及时做好记录和报告,同时一并纳入实验安全评分系统。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重视高校的安全教育。
高校学生的群体特征,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诸多差异使得他们被很多安全问题困扰。高校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困扰,竭尽全力给予学生安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其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开放度不断增大,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高校应注重提升学生面对危险的应对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一、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安全意识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如今,我国高等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这对中国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高等学校为了减少高校改革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高校学生也不再局限于校园,他们更多的参与到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中来,和社会的交流更加广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学生开始接受不同主体,不同途径传递的不同倾向的思想意识,接受信息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由于社会和家庭学校的各种影响,高校学生也正在被其他各种思想所包围,转型期的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高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阻碍了高校深化改革,影响了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保证高校学生安全是高校改革的当务之急,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是高校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
2、安全意识培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便利,与此同时,社会也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管理育人工作中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应真正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内容存在的问题
在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的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觉悟、价值观念、自律意识千差万别,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实习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使得个人或他人利益受到侵害。这说明我们的安全意识培养内容需要改进,真正做到为高校学生的安全服务。随着社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深,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形势日益复杂,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逐年增多,这就迫切要求安全意识培养教育的内容应该不断深化拓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对策建议
1、形成科学的安全意识培养理念
(1)培养大学生主动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安全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落脚点。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安全教育不只是为了学校安全,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安全为我,并做到我要安全,充分发挥学生在安全意识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树立安全意识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参与安全实践,齐抓校园安全。开展安全教育不能只是单向的灌输,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参与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安全工作实践。
(2)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针对性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又要因时制宜重点的进行,同时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安全教育必须贴近学生实际,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为高校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高校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2.确立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1)重视生命价值培养教育
一次次的生命活动组成了生命活动的全过程。生命价值培养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让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要让他们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并使其过的有价值。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自身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
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与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大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健康安全教育比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的又一关键。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学校通过心理咨询及时在发生伤害事故前进行疏导,防患于未然,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迈上新台阶。
(2)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很多高校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在适应社会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有些高校学生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悲观情绪,心理负荷过重,心理失衡。然而,在现代社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须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周宗奎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预防“校园侵害,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着良好的作用。从社会实际看,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会随环境等因素改变而发生变化。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在大学四年不尽相同:大一对环境的不适应、大二是人际关系、大三为情感问题、大四多为就业压力。所以,心理安全问题是高校学生安全意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要即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力争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安全教育中积极引入心理学内容,对高校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高校的安全防范体系更加全面。
3、创新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形式
第一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加强安全意识的理论修养。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完善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现如今,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管理好学生、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给学校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学校方面,应推广普及安全知识,让学生从内心对自身安全有全方位的认识,对于那些有危害的行为自发地避而远之。
第二是利用网络资源创建高校学生网络安全。如今网络已进入学生的生活中,但安全防范意识仍然薄弱。不仅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并且也要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高校涌出了一大批人才。但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和网络本身具有的隐蔽性等原因,一部分高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网上进行犯罪和诈骗,使得有关单位和人员蒙受巨大的损失。对此,各个相关部门应将安全教育延伸到网上,大力宣传互联网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普及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也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随时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与健康。校园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一个让人揪心的话题。那么,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我校安全教育的实践,针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探讨。
一、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校通过学习各类文件法规,使学校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安全工作对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推动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我校认真落实富源县教育局实施的1530安全日志,把各种常见的安全知识印成册,免费发给学生学习,让他们通过学习了解影响安全的常识,提高他们自身的防范意识。
学校专门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指导和监督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除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教育。开学的第一周要上好安全课,每周早自习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相关的安全知识竞赛和每天安排学生检查及每周校长在国旗下的讲话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加强学生“应急预演”,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开展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和制订相关安全应急预案是必需的,但不能局限于纸上谈兵,更要注重实战演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患未来。安全问题无小事,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要将安全工作做在前,做得扎实,需要居安思危,提前应急演练。
在活动之前,由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养成守纪律、讲秩序的良好习惯。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学生,制订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全校形成“人人参与,严格管理”的良好局面。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地震、消防等安全应急预演的练习。在演练前期,学校要制订演练的内容和目标。在演练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是负责人,组织学生统一听学校指挥,让学生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演练完后,要及时总结与反思,形成长效机制。我校地震、火灾等灾害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能有效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通过观看安全图片和安全教育片,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在学校的安全橱窗里我们将人被雷击的图片、烧死的图片、淹死的图片、交通事故中的图片和一些常用的安全图标张贴出来,加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感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各班利用早会、班会开展安全专题教育讲座;低年级组织各班到操场周围的安全宣传栏学习相关的知识;各班组织学生出一期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观看安全警示影片有《伤逝》《安全发展 成就辉煌》等。观看影片对提高广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减少各类火灾安全隐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增强事故逃生与自救能力,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利用现代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各种安全教育影片前,教师提出观看要点、观看的目的和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观看这些图片和影片,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片的自觉性,更能提高他们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