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需求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04 16:48: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老年护理需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老年护理需求

篇(1)

2社区护理模式

介于家庭护理模式与机构护理模式之间,包括社区的小型服务机构和老年人的居家服务,还没有形成全覆盖网络;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归属感;政府主导的护理机构在资金来源、管理制度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上都有待改善。若要充分发挥社区护理的优势,首先建立一定数量的网点。

3我院开设老年关怀病房进行中长期护理的实践

以上三种老年中长期护理模式各有利弊,均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为此,我院开设老年关怀病房进行了中长期护理的实践。服务设施均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理念。病房整洁舒适,空气新鲜,常年室内温湿度控制适宜。老年人入住时可以带自己喜欢的照片、工艺品等,让老年人有家的感觉。在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安装扶手,各种通道设施无障碍。到处都有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报警系统,紧急情况,消防门关闭,可以减慢火灾的蔓延,得到消防队员地及时救助,减少伤亡。收住目标人群为60岁以上带病生存老年人,部分失能及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入院时对老年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家庭状况、联系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及疾病情况等,在日常生活照护和健康照护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同时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提供针对疾病的医疗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护理计划,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各种管路及压疮护理;提供针对日常生活的生活照料,包括按时喂水、喂饭、喂药,协助大小便,保持身体、床单位整洁,摆放舒适的;提供侧重健康服务的健康照料,包括针对所患疾病给予健康宣教,讲解防治疾病相关知识,建立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的理念;提供精神慰藉的社会心理服务,包括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需求,争取社会支持;提供全天监护的看护服务,解除家属的后顾之忧,减轻家庭负担,回归社会;提供临终关怀,提高临终老人的生存质量,维护临终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使临终者的生命得到尊重,在尽可能无痛、舒适和尊严的状态下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达到优死的目的。

4思考和建议

篇(2)

进入21世纪以来,养老问题日趋凸显重要性、紧迫性。文章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烟台市老龄化现状、养老机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养老机构的缺陷,探讨了老年护理院模式优势及发展前景。

1.烟台市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烟台市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如图1显示,烟台市老龄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预计2015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14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2.7%;到2020年将达到18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7.7%,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1]。

此外,烟台市老年人口也在逐渐呈现出高龄化和空巢化现象。至2011年底,全市百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73.73/百万,8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3.22%。全市共有老年人家庭55.79万个,其中纯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32.05万个,占比达到57.43%,高龄化、空巢化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2]。

2.养老机构调查现状综述

(1)供给不足。截止到2010年底,烟台市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已发展到208处,床位20625张,每千名有养老需求的老人仅拥有床位17.22张,数量上远满足不了需求。

(2)各类养老机构存在诸多不足

① 老年福利院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聘用的服务人员90%来自下岗职工及无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对于如老年人康复保健、临终关怀等多项服务技能缺少,只能实现低端服务功能;

②敬老院的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县区街道财力有限,难以有效保障敬老院的运营。此外,敬老院还存在管理服务人员老化、待遇低等情况,老年人养老存在较大隐患;

③老年公寓是具有开放性特点的老年人养护和生活社区,然而政府办的老年公寓限于资金问题,数量上无法满足需求。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实施,一些民办老年公寓也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仍然处于敬老院的发展模式,硬件设施局限在休闲、健身的功能上,软件条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服务项目单一,层次不高;

④社区养老在一些大中城市仍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独居老人、不能自理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老人,需要更加优质的服务,但费用较高,一些老人无法承受;社区方面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服务人员较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社区养老不能处理好盈利性与福利性的矛盾关系,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大,无法使社区养老得到顺利发展。

3.老年护理院的独特优势

老年护理院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配套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也是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

随着经济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传统养老机构设施配置低,服务功能不全面无法满足现阶段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唯有老年护理院模式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高端化的需求。

老年护理院服务功能:

(1)提供日常起居、餐饮、医疗保健护理、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既能使老人感受到居家养老的生活氛围,又能享受社会化服务;

(2)按照入住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种租住模式,满足不同收入的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3)综合医院和普通养老机构的优点,填充医疗、保健、护理功能。弥补了普通养老机构的缺陷,对老年人养老无疑是最优选择,尤其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极大便利。

(4)配备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交流场所。开设各类课程如舞蹈、书法、乐器等,为老人继续学习提供便利,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老年人仍能有充实的生活感受。

4.老年护理院发展的政策建议

老年护理院是个具有集成功能的养老机构,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政府对这种新兴的企业模式积极的推广,在政策角度,宣传、引导角度做好保障工作,才能使烟台市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得以满足。

(1)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护理院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护理院的建设当中;

(2)政府引导设立老年护理院的旗舰企业,形成养老市场的竞争机制,使护理院功能齐备,收费趋向合理;

(3)政府应承担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培训及上岗监督工作,保障护理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2000年11月底,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3亿 ,占总人口的10.6%,65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占人口总数的6.96%,2002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7.06% ,按国际标准,2000-2002年,我国己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2.218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5%,65岁以上老人1.4373亿,占人口总数的10.47%。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84亿,占人口总数的19.3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4.48 % ,进入老龄化高峰期[1]。2015年,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529.4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45%,65岁及以上人口333.43万,占人口总数的9.10%。大同朔州地区(以下简称同朔地区)2015年人口总数516.3万,按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山西省老年人口比例推算,2015年同朔地区60岁以上人口可达83.38万,65岁以上老人可达54.06万。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及失能老人的增加,老年人预防保健、疾病护理、生活照料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发展更加缓慢。在国家最新的中高职专业目录中,也没有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只在护理专业下增设了一个老年护理方向,没有明确的教学标准和完整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处于摸索阶段。为更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我校护理专业开设了养老护理方向班,但人才培养方案极不成熟。2016年,有幸将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为一个课题,成功申报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因此有了这次调研活动。希望通过调研为我校乃至全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我校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老年护理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级各类养老机构,本次调研只涉及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状况,不涉及家庭养老领域。

2 调研对象与方法

2.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选择了同朔地区二级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发放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90.47%,其中包括4家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家养老机构。调研对象为医院老年病区护理部主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养老机构负责人或主要管理人员。

2.2 调研方法

调研采用问卷调研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研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六部分:(1)医院的等级、养老机构的性质等。(2)目前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学历、性别、年龄、来源、人员稳定率等信息及对新招聘从业人员在数量、学历、性别、年龄等方面的要求。(3)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依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咨询护理专家并查阅大量文献[2-3],将养老护理工作任务列出,按照“每天做、经常做、偶尔做、几乎不做”分4个等级,每个等级按4、3、2、1计分,统计时计算平均分,将工作任务按分数高低排序。(4)对老年护理人才主要知识能力需求。根据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转换的原理,列出主要知识和能力,每个条目分为“掌握、了解、基本不需要”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按3、2、1计分,统计时计算平均分。(5)老年护理人才核心能力需求。核心能力按照“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 分4个等级,每个等级按4、3、2、1计分,统计时计算平均分,将核心能力按分数高低排序。(6)制约养老护理机构发展的主要原因。这部分采用访谈形式,设置开放式问题,由被调查对象自由作答。

对参与调查者进行培训,在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中充分解释,确保调查对象能充分理解调查内容。

3 调研结果

3.1 当前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基本状况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大量的从业人员都没有学历,以女性为主,而且年龄偏大,流动性较大;医院学历层次最高,其中本科67.2%,专科20.5%,稳定性最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历层次适中,稳定性较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老年护理人员性别比例基本平衡。

3.2 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状况

所有调查对象在未来两年希望招聘222人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其中4家医院需要13名,10家社区卫生机构需要172名,5家养老服务机构需要37人。

在调研中还了解到,目前仅大同市城乡就有290多家申报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按现有日照中心每家平均30张床位、护理人员与老人3:1计算,我市两年内就需要近3000名具有康养一体护理能力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员中如果按50%为中职学历,那么就需1500名。中职学校老年护理专业大有可为。

3.3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员主要工作任务

表3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员主要工作任务统计表

老年护理主要工作任务为生活照料、安全护理、老年人健康状况观察,老年人健康教育、常见病护理、给药及药物治疗等医疗护理也是老年护理人员重要的工作任务。

3.4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知识技能需求

表4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常用知识技能需求统计表(前14位)

除上述内容外,老年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还包括压疮预防与护理、热水袋及冰袋的使用方法、常用物品消毒隔离、肌肉注射等共计57项知识与技能。

3.5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核心能力需求

?o理核心能力指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4]。

表5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核心能力需求统计表

在老年护理工作中,危急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老年人安全隐患防范及管理能力、与老年人沟通能力、老年人心理护理能力、老年常见病观察与护理等非常关键,被视为老年护理核心能力。

4 调研结果讨论

4.1 根据需求层次,培养适用人才

各类老年护理机构对人才需求层次不同,社会应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对中专层次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康养一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比为48.3%;医院老年护理以医疗护理为主,工作技术含量高,待遇也高,工作稳定,所以要求的学历层次最高;养老机构工作主要围绕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工作辛苦、技术含量低、待遇低,要求的学历层次也最低。因此,各级涉医类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培养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人才,以满足不同工作场所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4.2 强化职业思想,稳定从业队伍

篇(4)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患者就诊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就诊服务工作已是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分类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到某院门诊就诊的10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护理服务的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老年患者就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工作模式,为方便老年患者就诊、提高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6年1~10月在某院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放调查问卷1 165例,收回有效问卷1 000例,年龄在60~91岁之间,其中本地居民462例,外地居民538例;城镇居民403例,农村居民597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478例,高中以下者525例,文盲97例。问卷有效回收率85.8%。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门诊老年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就诊范围、诊治费用来源、心理健康状况、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对门诊服务需求及健康教育的需求等。每个调查项目采用单项选择法,填表时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做肯定或否定回答。全部资料经审核合格后,统计时按每张表的肯定回答计算百分比。调查结果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老年患者一般情况

老年患者中男574例,女426例,男∶女=1∶35。本地居民46.2%,外地居民53.8%;59.7%来自农村,40.3%来自城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47.8%,高中以下者占52.2%;86.4%自费,34.8%复诊。47.3%患者表现忧虑、36.4%情绪稳定、10.2%焦虑、6.1%抑郁。

2.2 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

9.27%的患者对门诊服务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其中高中及以上者占75.5%,主要原因为门诊服务流程欠佳,边缘服务不到位。

2.3 对护理服务的分类需求

68.9%门诊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全程服务,即挂号、陪诊、陪检及保健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其中外地农村患者占55%,城镇患者占45%。20.1%老年患者在候诊过程中最希望得到面对面的健康教育, 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城市居民占61.6%。

3 讨论

3.1 我国是世界上进入老龄化社会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亿。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大大增加,到2010年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将成为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2]。加之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大,常常无暇顾及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成为家庭的最大负担。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老年人常常独自到医院就诊,由于老年患者具有体弱、行动不便、病情复杂多变、对疾病和衰老认识不足、交流沟通困难、多疑、对陌生的环境和生活往往产生不安全感、以及亲情疏远的失落感,渴望得到护理人员的理解、关心和尊重等特点,老年人就诊逐渐成为医疗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了解老年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怀势在必行。

3.2 调查结果显示,9.27%的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欠满意,主要原因为门诊服务流程欠佳,边缘服务不到位。68.9%门诊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护理服务是全程服务,即分诊、挂号、陪诊、陪检及保健咨询等。由于外地老年患者对医院情况不了解,城市老年患者大部分无陪护,加上看病的迫切心情,希望得到门诊护士的全程帮助,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尽可能的帮助。20.1%的门诊患者在候诊过程中最希望得到的护理服务是健康教育,其中又以文化程度高的城市居民为主。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时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要求就诊时不仅得到诊疗服务,也希望获得心理关爱及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指导,并对健康知识有着强烈的知晓愿望。

3.3 主要对策

3.3.1 增强服务意识,重视健康教育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了解患者的疾苦,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就诊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需求。实施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对老年人均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强调重点,加深记忆。对文化层次较高的可采用书面材料、讲解、征求意见等形式,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多用讲解与示范的教育形式,或采取直观的、带有故事性的教育方法[3]。

3.3.2 注重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是服务意识里重要的一个环节,沟通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不可缺少的方法,尤其对老年患者最有效。心理特征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对性格开朗者多讲道理;对疾病不在乎的,重点讲解疾病的危害性及预防;对抑郁内向的,要语言适度,耐心解释。对少数民族患者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4,5]。

3.3.3 优化人性化服务流程

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患者就医途径增加,而患者流向则取决于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医疗费用和就医环境,人性化的就医流程在于简单、方便、快捷。优化服务程序,通过在关键时刻和瞬间服务的管理,给患者留下亲切和深刻印象。因此,门诊需提供多种便民服务措施如配置足够的轮椅、平车,提供开水、临时日用品等。设立老年患者就诊服务小组,并主动为年老体弱、残疾病员提供“四有”服务,即看病有人引,检查有人陪,配药有人拿,住院有人送。缩短患者挂号、划价、收费的等候时间,尽可能使老年患者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4 结论

多数老年门诊患者对就诊过程中护士全程陪护有强烈的要求,需要近距离关心和心理安慰,而城市老年患者不仅要求全程陪护,更注重就诊环境、门诊秩序维护及高质量的门诊服务,多数患者希望门诊能提供较广泛的健康教育,文化程度越高,对门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容要求也越高。因此,门诊护理服务应顺应老年患者就诊需求,根据其心理特点,尽可能多的提供便民服务措施及健康教育知识,方便老年患者就医,以尊重、关心、体谅、理解的态度去满足不同层次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荫华.住院患者结构改变与人口老化.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0,17(6):372-374.

2 韩峰.现阶段护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2:191-192.

篇(5)

我国自2000年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以来,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数量巨大的老年人口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社会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各国的普遍规律,所以积极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对于解决我国的老年护理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分析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是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将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行的可行性提供必要的参考。

1.文献回顾

汤文巍(2005)[1]研究指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包括职业、单位性质、文化程度和收入。苏永莉(2007)[2]定性分析了观念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其他机制的代替等因素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并指出其他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还有性别、健康状况、种族、以及对待风险的态度等。孟昶(2007)[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们未来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会因地域,生活形态、是否参加其他社会保险而产生一定差异。郝乐(2009)[4]指出,社会形态与家庭结构,长期护理保险的价格及社会经济状况,风险概率以及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程度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王维,唐幼纯,武学慧(2011)[5]提到,预期寿命、疾病谱、收入水平、替代制度、认知能力、老年人口失能状况,人口老龄化程度、护理费用、家庭结构9个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都有影响。戴卫东,陶秀彬(2012)[6]研究发现,地区变量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而担心老年无人照料、不了解该制度、担心老年生病、担心将来经济不宽裕和教育程度5个变量影响显著。

2.数据与变量选取

2.1 数据介绍

调查问卷由我校与重庆大学共同组成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课题调研组共同设计。问卷包含基本情况、生活形态及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三大方面,调查范围涵盖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我们选取60岁及以上老人的问卷作为研究样本,有效样本共1378份。

2.2 变量选取

我们把问卷中“您是否愿意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前缴纳护理保险费”作为因变量,答案“很愿意”与“愿意”都视为有需求意愿,“不愿意”视为无需求意愿。结合目前学者的研究及问卷调查,本文选取7个可能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产生影响的代表性变量,变量定义与赋值情况见表1所示。

3.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基于东中西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选取的变量和需求意愿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Sig.值为0.006,说明模型整体是显著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我们选取的7个变量中,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对护理保险认知程度3个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其他保险参保情况在5%水平上显著,年龄、健康状况2个变量在10%水平上显著,居住方式影响不显著。下面我们根据显著性高低讨论回归结果的具体意义。

文化程度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风险意识也就越强,从而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家庭年收入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受访者整个家庭的经济水平越高越有能力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对护理保险认知程度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受访者越不了解长期护理保险就越缺乏参加该险种的愿望。年龄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受访者年龄越大越不了解长期护理保险,因而对其需求也降低。其他保险参保情况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参加了其他保险的受访者更具有风险意识,因而更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健康状况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受访者身体条件越不好就越会担心以后的护理问题,因而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准备。居住方式对需求意愿无显著影响,居住方式反映的是受访者是否与子女同住,笔者之前推断与子女同住者在需要护理时可以依赖子女,因而会降低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但回归结果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虽然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但中青年人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家庭护理,所以这一因素没有对需求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4.结束语

社会结构的变迁,家庭形态的改变,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都影响着老年人口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意愿,如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建议:一、认识到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年人口的护理风险已无法完全由家庭承担,需要协调国家社会资源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减轻护理提供者个人或家庭的负担。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加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提高需求意愿。三、制度的推行应体现政府的财政责任,增加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补贴和支持,提高覆盖率,以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汤文巍.上海市老年长期护理保险(LTCI)研究[D].复旦大学,2005.

[2]苏永莉.影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供求因素分析[J].中国保险,2007(09).

[3]孟昶.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实证分析[D].北京大学,2007.

[4]郝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及其均衡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5]王维,唐幼纯,武学慧.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求影响系统结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

篇(6)

目前, 老年患者入住ICU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与我国社会现状密不可分, 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估计至205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家属作为其主要的支持系统, 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因患者病情危重, 常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 死亡率极高, 其家属承受极大的身体及精神压力。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不仅服务于患者, 家属的心理波动同样应受到大家的关注。因此, 作者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对吉林市人民医院ICU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欲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老年危重病患者(年龄超过60岁)直系亲属, 包括患者的子女或配偶;已探视家属1次以上;愿意参加调查且有中文阅读能力, 并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1. 2 调查方法 在入住ICU的24~72 h内, 对家属进行一般情况、家属身心状态及家属需求调查, 调查表由作者自行设计, 家属需求参照中文版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ritical care family number inventory, CCFNI), 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 要求家属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问卷, 如有疑问给予必要的解释。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2. 1 家属一般情况 患者家属100例, 男56例, 女44例, 年龄37~70岁, 平均45岁。文化程度:中学(包括初中毕业及高中毕业)40例、大专37例、本科21例、研究生2例。患者共100例, 其中重症肺炎32例, 心力衰竭26例, 慢性肾衰15例, 脑血管病27例年龄60~89岁, 平均76岁。

2. 2 100例患者家属身心状态见表1。

2. 2 100例患者家属需求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中家属为中年人, 此群体作为社会、家庭的中坚力量, 他们应对各方面冲击及压力, 处于各种身心疾病的“危险期”阶段, 家中老人生命垂危更是重锤猛击其身心, 关注老年患者家属亦是医护人员不容忽视的职责[1]。由表1所示, 100例患者家属身心状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分析原因为以下几方面:患者病情在短期内加重且病情危重, 家属不能接受现实;患者被送入重症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家属不能陪伴其左右, 照顾其衣食住行, 不能亲眼看见其治疗过程及病情进展, 担心患者是否能得到细心的照顾;重症病房的紧张气氛, 对医护人员、医学常识及医院流程的不熟悉, 被告知各项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并发症, 家属常常焦虑、不知所措。老年患者常常罹患多种慢性病, 体现为多系统、多学科疾病集于一身, 且各脏器功能减退, 疾病的治疗难度大, 预后欠佳, 故其家属的需求有别于一般重症患者家属需求。如表2所示, 保证和减轻焦虑得分最高, 说明家属最关心的是患者的健康状况, 获取信息领域的需求不及接近患者及支持领域。殷睿宏等[2]发现家属有接近患者的需求, 空间及情感上的接近, 便于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家属希望多陪伴老人, 切实的感受到老人受到细心的照顾, 他们才安心。同样, 老年患者常常孤僻、少言寡语, 家属的探视能够平复其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而这与ICU封闭式的管理发生冲突, 为了减少矛盾的产生, 弹性安排探视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措施, 如患者外出检查时通知家属陪伴, 患者病情恶化时, 安排家属探视, 抢救成功后, 可再次安排探视, 缓解家属的担心。此外, 表2所示约75%家属因承受较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 他们往往需要外界支持, 这要求医护人员设身处地的为家属着想, 尊重他们, 理解他们, 关心他们, 尽量满足家属的要求。当家属情绪激动时, 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关爱他们, 避免发生冲突产生医疗纠纷和不必要的伤害[2]。在此次调查中, 家属对于自身舒适度要求并不高, 但因尽可能给予家属提供较舒适、安静的环境, 便于他们缓解焦虑心情。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患者家属的身心状态及需求, 相应的护理对策为: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博得家属的认可;改进服务理念, 示患者如亲人, 贴心照顾每位患者, 获得家属的信任[3];加强宣教, 仔细的告知家属重症监护病房的制度及工作流程, 耐心解释家属疑问;当好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传递兵, 将患者的病情准确并及时的告知家属, 详细解释病情, 并将家属的爱与关心传递给患者, 给予患者精神支持;针对家属的性别、文化层次, 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 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 为患者出室后的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1.1 国外现状

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同时还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体制。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PACE全方位养老服务项目就是通过多科合作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英国重视人本精神,通过多种形成的养老服务以及完善的监督体系,开展个案管理式养老服务,同时采取分级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这些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有重要借鉴作用,同时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更好的开展、体系更加的完善提供经验支持。

1.2 国内现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养老模式历经20多年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上海、大连、广州、宁波等多个城市分别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点,且取得良好效果。尽管我国在新型养老模式建设方面有一定成绩,但因制度、资源等因素影响,制约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老年人对养老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距离[2]。

2 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2.1 健康状况

有研究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状况有直接的联系,在老年人群中通常存在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出现行动、肾功能、视力等方面的障碍,对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伴随老年人疾病情况和疾病种类的加重和增多,使得其健康状况处于下滑状态,这也会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度,加重经济负担,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3]。

2.2 经济状况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容易受到经济状况影响。有研究指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比月收入不足1000月的老年人高。据相关调查显示,生活质量与财务满意度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经济状况越好,其社会经济形象越佳,这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4]。

2.3 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作为一种生活因素,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同时对疾病发生有延缓作用,另外还可以使老化程度得以减缓。有国外学者指出,身体活动与自我效能、自我价值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进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4 文化程度

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则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越高,两者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高,其健康观念则更加积极,对精神生活质量较为重视,可以使自己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节,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生活质量比较高。

2.5 社会支持

据国外报道指出,生活满意度与社交网络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对于老年人而言,社会网络的建立与保持可使其负性情绪减轻,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国内报道中,社区支持变量影响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社区对老年人养老支持存在一定限制[5]。

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护理需求

3.1 日常生活护理需求

有学者对某省1018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照料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度最高,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卧床的老年人,对社区的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极高,如洗漱护理、进食护理、饮水护理等。也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度随年龄增长也不断升高。对于此,社区应对社会资源进行积极整合,为社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多种优质护理服务。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基于社区服务强化建设外部资源,如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室等。另外,还应不断强化照顾护理团队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化和多样化,增加社区宣传力度,使照护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使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3.2 个体化护理需求

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6-02

糖尿病(DM)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DM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60岁的DM患者已经在1亿左右,正确的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认知得到有效提高,并发症有效降低。因此,通过对老年DM患者健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此问题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则极其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选取我院门诊DM患者414例,其中男236例,女178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7.4±5.3)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2.4±4.5)年;文化程度:≤小学86例(20.77%),≤初中158例(37.92%),≥高中170例(41.06%)。

1.2 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从我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中选取自愿参与调查的老年DM患者,发放自制健康需求调查表,内容包含: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身体情况、DM健康知识了解情况等。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414份,回收有效问卷414份。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护理干预内容

①加强DM知识宣传:发放DM防治知识手册,电话联系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DM相关防治知识及并发症,使其明确治疗目标,积极配合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②加强饮食及生活指导:合理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是DM有效防治的基础,目前老年DM患者最合适的饮食疗法的食品交换,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指导DM患者饮食应当遵循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糖、低盐的原则,定时定量进食,同时主食应当采用杂粮、粗制米,并控制蛋白质摄入,若患者伴肥胖、高血压,则应当给予低钠饮食;③运动指导:适量运动能够使肌肉对糖的利用能力提高,血糖降低,并且可以老年DM患者动脉管壁中的胆固醇移出增高,从而有效减少沉积,使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得到有效防止或减缓。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餐后2h适量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等,同时外出锻炼应当随身携带食物,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④正确血糖测量: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血糖测量,并指导其对血糖进行测量,由此能够对患者用药水平及血糖控制情况全面了解;⑤预防并发症:大部分老年DM患者同时伴有其他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肾病等,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定期全身检查,避免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保护皮肤避免损伤,注重身体清洁[1]。

1.3.2 护理干预技巧

大部分老年患者存在记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同时其理解能力也相对过差,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指导中,应当尽量避免采用专业术语,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话语,缓慢对患者进行讲解,并重点突出[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n(%)]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卡方进行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DM防治知识、用药知识、常规规护理方法;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医务人员授课、电话指导、DM健康教育录像,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根治,且具有较多并发症的终身性疾病。大部老年DM患者均由于缺乏系统的DM知识,同时对运动、饮食控制、定期监测血糖等认识严重不足,而引起诸多严重并发症,因此,通过对老年DM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DM患者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率最高的是DM防治知识、用药知识、常规护理方法,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率最高的为医务人员授课、电话指导,由此表明,老年DM患者极其希望通过医护人员及相关健康材料中了解DM相关知识、饮食、运动及血糖控制知识。

DM控制仅仅依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患者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及密切配合,由此,则需要医护人员给予DM患者系统的健康施教。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有效控制血糖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医护人员应当结合老年DM患者个体差异,选取最佳教育方式及时间,根据患者对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指导,使其能够真正掌握DM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管理和控制,从而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4]。本研究中,给予护理干预后,患者DM知识了解情况、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用药情况等明显优于干预前。

综上所述,了解老年DM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炯,刘军,查英,等.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198-200.

篇(9)

采取整群抽取的方法,随机选择奎屯市3个社区300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以上;②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者语言表达能力,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③经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后,被调查对象愿意配合调查者。

排除标准:①非常住人口;②存在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者。

方法:⑴调查内容:①社区居民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患何种疾病、家庭所在社区、联系电话等。②家庭护理评价表:调查表根据国内有关文献和本社区医护人员及当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其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1部分为老年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医药费用来源、慢性疾病种类、生活自理能力等条件。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评定以KATZ指数作为评定标准2,才有较好的信誉度。第2部分,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度调查,总分50以上的,为高度护理需求,总分40~49分的中度护理需求,总分30~39分的为低度护理需求。第3部分为居家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其内容包括:称呼的满意,对时间的满意,倾诉的专注度,与您关心细致、耐心、周到,对您的帮助度,健康教育指导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知识讲解,饮食的关心,个人卫生的协作护理,减轻痛苦,解决问题,尊重意见等内容。⑵调查方法:调查前培训调查员,统一调查标准,采用入户提问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就调查内容与被调查者进行交谈,排除干扰,根据社区居民回答的问题在相应的格式内认真填写。

结果

社区居民一般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300位社区居民中,年龄60~90岁,平均75岁,其中男140人(46.7%),女160人(53.3%),独居老人4.3%,所调查的300位社区居民中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95人(31.7%),糖尿病48人(16%),心脑血管系统103人(34.3%),风湿性关节炎29人(9.7%),各类腰腿痛200人(66.7%),其他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胆囊炎、慢性骨炎、慢性肠炎、痛风、前列腺炎等疾病130人(43.3%)。

社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需求程度: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他们将逐渐从群体生活中退出。在我国80%的老年人身心处在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经济情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年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一些慢性病、小病不愿意进医院,导致评估老年人的护理需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康复护理、维护良好的生活健康习惯以及健康教育和指导,确认患者与健康人的健康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系统科学的正确指导,特别是孤、寡、残老人身体与心理往往感觉不到依托感,更得不到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和怎样预防疾病及并发症发生的方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社会流动频繁,家庭照顾老年人的时间及精力急剧下降,无法给老年人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抚慰。再加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日益增多,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社会保障体系欠完整,这就使得老年人更加需要及早的接受社区卫生提供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家庭护理。

社区居民对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社区居民对家庭护理服务的不同项目满意度存在差异,如对社区服务人员访视的时间、护理操作及用药注意事项说明,对护理知识、宣教的广泛性、全面性,患者接受治疗时的关注度满意度比较高。而对护理人员留有充分时间与居民交流、实际解决问题的满意度比较低。

讨论

社区居民对家庭护理需求分析:随着老年化社会的不断深入,社区老年比例逐年上升,因而老年人患各种慢性病的概率更大,因此更需要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其预防保健与用药,提高其生活质量,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把被动变为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护理要求。

社区家庭护理现状分析:⑴社区家庭护理存在的问题:①社区护理人员数量有限,但他们承担着繁重的社区护理任务。如:为辖区内居民入户建立健康档案,筛选老年患者并根据病种分类排序,一旦老年人生病住院就会迅速得到关于老年人病情的详细资料与治疗方案,预后及家庭状况的信息,及入户随访和平日宣教,还要进行简单的体检,和家庭访视,进入家庭为需要照顾的居民进行健康保健等服务。每个社区服务中心护理人员对社区居民尤其是居家患者做全面周到的护理照顾难度较大,因为护理人员太少。②社区护理人员对所管辖区社区居民的情况比较熟练,能适时地给予治疗和照顾,便于达到最准确、最实际的沟通,只因人员紧张,有些更实际、更具体的事情无法完善。⑵大多数居民反应社区服务机构药品不齐全,社区硬件设备不完善,对疾病诊断和治疗不确切,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①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认识不同,给社区家庭护理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②大多数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全,治疗环境差,医疗服务质量欠满意,他们认为有不舒服去大医院比较可靠。因此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是很了解。有些老年人独自居住,无人照顾,使得他们性情怪癖,不愿与人沟通,使我们居家护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篇(10)

在调查中发现,阜新市城市生活的老年人口数量较多,且受访者的教育程度集中在初高中及中专,收入来源多为退休金,遇到的疾病困扰多是视力、记忆力、听力下降,对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的需求较大。

调查显示,老年人对上门服务的生活护理提供方式有较大意愿,对日常健康保健讲座 、陪同散步、帮助理发、帮助洗澡、建立家庭病床等服务项目感兴趣;在服务人员素质方面,受访老人对服务人员有医学护理专业背景和有工作经验的需求较大;在老年护理服务的价格方面,愿意为服务支付的价格很低。

阜新市能够提供生活护理服务的机构较少,服务项目不齐全,护理人员数量较少,在生活护理方面的人才稀缺。而家庭护理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在生活上自己照料自己,其次是选择子女或孙子女照料,选择政府、社区、集体照顾的比例最少。并且在调查中显示子女无法照料老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个人供给状况来看,大多数老年人接受私人公司提供的老年生活护理服务,且老年群体大部分对私人公司提供老年生活护理服务有信心。

二、影响老年生活护理需求的因素

(一)家庭结构小型化,子女负担过重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人们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病后照料的需求强烈。由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子女与父母的分住,子女参与社会竞争的激烈, 老人希望完全从家人和晚辈那里得到生活照料的需求已经无法实现。[4]

(二)文化程度的不同

具体来看,相对于学历低的老人来说,学历高的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护理需求大。老年人接受教育年限越长对自身的护理问题认识越清楚,因而其护理需求就越迫切。同时,就现代老年群体而言,一般情况下接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这也意味着这部分老年人有经济承受能力来接受老年护理服务。

(三)宣传力度薄弱

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的宣传力度薄弱是影响老年生活护理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年人不了解老年生活护理的运营模式,收费标准以及服务项目,且受传统的养老模式影响,对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的概念模糊。

三、影响老年生活护理供给的因素

(一)对老年人照料成本过高

对于老年生活护理服务机构来说,要充分考虑照料成本,具备充足的资金才能使服务平台链条式运营。照料成本是研究老年生活照料问题中不可忽视的方面。照料成本是在照料老年人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同时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的长期照料95%以上均由自己和家庭支付,其他途径占不到5%。[5]

(二)专业服务人员的稀缺

我国护理教育一直以培养普通临床护理人才为主,尚未设立专科护理制度,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几乎是一项空白。老年护理教育观念严重滞后,认为老年护理只不过是生活照顾,不需要专业技能。很多职业院校即使开设老年护理课程,由于师资、办学条件限制,教学效果远远不能满足老年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的需求。[6]

四、解决老年生活护理供需矛盾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老年护理服务

合理规划老年生活护理服务,减轻子女负担,努力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和家庭良性互动的老龄服务新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搭建服务新平台。

(二)加大老年生活护理的宣传力度

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的提供要通过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服务机构宣传等有效途径进行,利用一定的传媒吸引老年群体加入。力图使需求者了解老年生活护理,认识到老年生活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多渠道增加老年护理服务资金保障

完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加大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在国家政策范围内,提高养老金水平,提高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的能力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民办养老机构及其建设项目加大信贷投入,并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7]

(四)加快老年护理服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上一篇: 小学语文教学基础 下一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