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质量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08 15:44: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旅游目的地质量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旅游目的地质量管理

篇(1)

一、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进展

1964年,美国学者Stansfield(1964)首次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城市旅游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世纪70年代西方开始关注城市旅游,Ashworth(1989)认为,城市旅游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中国关注城市旅游是在上海1995年首次提出要发展城市旅游以后。

“城市旅游”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旅游者被城市所吸引,是因为城市提供的专业化功能与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国内学者范能船、朱海森(1996)认为,城市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某种需要被城市吸引的旅游。彭华、钟韵(1996)将城市旅游定义为“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游憩活动的总称,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则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保继刚、楚义芳(1999)则认为,城市旅游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笔者认为,所谓“城市旅游”,首先必须把“城市”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其次要以旅游者的活动作为基础。因此,“城市旅游”的定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人们到城市去旅游,或是进行商务、观光、购物、娱乐活动,或是感觉现代气息,现代文明成果,或是领略异地风情,旅游需求可谓是多姿多彩,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却往往不以局部的资源、景观、情趣、环境来吸引旅游者,而是以其城市的整体形象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诱惑力,这样就冲破了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传统狭隘理解的局限。

二、城市旅游的地位与作用

早在20世纪70年代,霍尔就曾经预言:20世纪最后30年,对于欧洲主要的首都城市和众多的历史小城镇而言,最大的转变就是大旅游时代的来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必将从以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名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阶段,向包括城市旅游在内的综合性旅游模式发展。世界越来越多的城市(甚至包括一些传统的被认为缺乏旅游资源的老工业城市)开始致力于推进其“城市旅游”的发展,争相开发各种旅游资源,改进基础设施,以吸引游客。一些主要的大城市(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以城市旅游业为主导的消费业从业人中,其比重超过了生产业(如金融、房地产、保险等),在城市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城市旅游也在整个旅游业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50个主要旅游城市基本上占到全国旅游总量的70%以上,城市旅游已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一)城市本身地位的提高和功能的完善

城市化是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国家及区域的中心地位日渐突出,其功能也日益完善。它在兼具了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商贸、文化和信息等多种中心职能之外,也逐渐拥有了城市旅游的功能,成为地区、国家及区域的旅游活动中心。作为旅游目的地,由于其具有复合性,内容丰富而综合的特点,可满足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同时,城市交通方便,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旅游的可进入性、舒适性较高。

(二)城市旅游的需求不断升温

人们传统的以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确定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已经逐步改变,游憩空间目的地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现代都市生活对于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因而往往成为主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另外,商业、金融、工业、生产服务的功能都集中于城市,必然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会议、展览和商务旅游。

(三)城市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积极作用

从城市经济发展来看,发展城市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由于城市旅游设施具有共享性:不仅服务游客,同样服务市民,因此城市旅游的发展,可以使本地居民的游憩需求供给进一步改善,人们有更多地方可以娱乐、放松、增强体质和增长知识,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由于遗产旅游的开发,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继承。另外,发展城市旅游还有利于增进本地与国内外的各类交流,提升城市形象与区域影响力,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从环境和生态方面来看,发展城市旅游,可以有效的引导或加速环境质量的改善。

三、城市旅游产品谱及其特征

吴必虎(2001)有关旅游产品谱(TheSpectrumofTourismProduct)的研究表明,可以将旅游产品分为传统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及其升级产品、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和社会旅游产品)和新型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归属传统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之城市风光观光游憩和“升级观光旅游”之城市旅游(CityTourism)和都市旅游(UrbanTourism)之下。

对于城市旅游产品,JansenVerbeke(1988年)认为由三类要素构成。第一类要素是城市旅游的吸引物,包括以各种活动场馆为依托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和城市自然和社会文化风貌所营造的休闲环境。这类要素是旅游者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类要素是指旅游服务体系,例如饭店、餐厅、商场、购物场所等。此类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却是构成整个旅游者体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类要素是指各种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旅游者信息服务等,是城市旅游的辅助部分。

与一般旅游产品不同,城市旅游产品具有自身的特征:

第一,城市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城市旅游不是以单一产品满足市场,而是以复合型旅游资源加工的多样化产品创造需求,形成了寓经贸、商务、金融、会展、教育、购物、休闲、观光、度假、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的,综合性的旅游产品。第二,城市旅游产品的可塑性强。城市旅游产品除了要依托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现代人工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城市中心区的购物消费区、城市广场休憩区,城郊的各种主题公园、度假区、景观化的建筑、风景化的街区甚至可以是城市特有的社会文化。基于此城市管理者根据市场需求、城市形象定位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开发和组合的空间就变得更大了。

王庆生等(2007)从城市旅游产品内涵建设出发提出了城市旅游产品体系的概念,认为城市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城市旅游形象、城市特色旅游、城市游憩商业区、环城游憩带、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在上述城市旅游产品要素中,对于城市特色旅游的研究目前国内还比较缺乏。笔者认为,城市特色旅游是城市旅游的主要旅游吸引物,主要指对外地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景区、景点。各个城市因为其所拥有资源和所在的区位条件不同,它们所推出的特色旅游也千差万别,但从一般来讲,它们所倚赖的资源却无非是自然资源或历史文化遗产,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等。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来对城市特色旅游进行分类叙述:

(一)倚赖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旅游

人类天性就喜欢亲近自然,城市中的名山、江河湖泊、海洋、森林、各种特殊的地质结构等自然资源本身就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是城市不可缺少的旅游产品之一。历史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前者包括历史纪念物、考古遗址、建筑群等,倚赖此类资源各类旅游是我们所最为熟悉的旅游产品。后者包括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等,如城市的庙会、地方民俗游、传统的节庆活动(元宵灯会、风筝节、饮食文化节等)、民族风情游、宗教观光游就属于倚赖此类资源的城市特色旅游。

(二)倚赖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的特色旅游

城市内的精心设计的各类建筑、广场、景观街区、城市绿化、甚至基础设施都可能成为城市的旅游吸引物。如天津推出的五大道欧陆风情游、上海市推出的外滩、东方明珠塔、人民广场、金贸大厦观光游、著名商业街观光游、市政建设新成就观光游等均属此类。

(三)倚赖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的特色旅游

设施与旅游活动密不可分,是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如,以商务设施为基础的交易会、展销会等带来的会展旅游活动;以博物馆、音乐厅、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参观、文艺娱乐节目的欣赏活动;以体育设施为基础的各类体育赛事或休闲娱乐活动;以公园、人造园林、游乐场、海洋馆、主题公园等休闲娱乐设施为基础的各类游憩活动;以购物设施为基础的城市购物活动等。以上活动均有可能成为城市的吸引物,成为城市的特色旅游。

(四)倚赖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的特色旅游

此类旅游主要指城市承办地的各类大型活动或举行的节庆活动,如2008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长春国际电影节、大连国际服装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

四、城市旅游及其国际化

篇(2)

第一,优质的旅游资源。张掖拥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从自然景观看,张掖自然资源的丰富性、独特性和观赏性在全国、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张掖是能将蓝天白云、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沙漠绿洲、七彩丹霞、沼泽湿地、湖泊苇溪等各类地貌景观聚焦在一个镜头里的城市,堪称“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乃至世界地貌景观大观园,七彩丹霞全球唯一,七一冰川是人类可以登临的为数不多的冰川,这就是张掖自然资源的丰富性。从历史文化看,张掖是一个有足够历史长度和足够的文化厚度的地方,早在2000多年前,张掖就已经纳入中央版图。从文化的厚度看,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三大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造就了一大批文化遗迹,形成了很多充满价值追求的精神性文化和质朴性文化,张掖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品质都是非常高的。

第二,便捷的交通优势。张掖 “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使张掖成为一个立体交通枢纽。东西交通畅通,南北交通正在完善,公路、铁路、航空共同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旅游是离不开交通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的加强和立体交通网络的建成,以及新的大功率、高数量交通运载时代的到来,将会对张掖的旅游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发展的前景看,张掖旅游业大发展、大建设的时期正好重叠了全国和全球旅游业高速增长的十年黄金期,张掖发展旅游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第四,坚实的基础条件。张掖目前已经拥有了8个国家级4A级景区,正在公示待批的还有4个,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还有3个,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有望获批为世界地质公园。特别是张掖市委市政府把张掖4.2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张掖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观园,规划的思路,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五,千载难逢的机遇。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和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违建设,为张掖的改革开放和转型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二、建设旅游大景区的目标任务

张掖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龙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向的着力重点来谋划,把奋斗目标确定为“322”,到2020年旅游接待量达到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把张掖打造为西部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际特色旅游度假名城。

三、建设旅游大景区的几点思考

第一,精品化建设。选择有一定知名度、旅游基础比较好的景点作为精品景点来加以重点建设。如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张掖大佛寺等,以它们为节点形成精品路线。通过精品景点和精品路线的建设来形成特色明显的旅游景点,带动整体旅游景点和路线的发展,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把旅游资源开发为具有独特性,甚至惟一性旅游产品。

第二,标准化管理。把张掖打造成国际休闲度假名城,管理就要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要加强质量管理,严格防范在旅游人数暴涨的情况下降低旅游品质、影响旅游形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第三,规范化服务。按照旅游的行业标准,按照国际、国内的通行规范来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强景区景点的服务、宾馆餐饮的服务和特色旅游的服务,加大力度推广旅游规范服务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要建立行业的自律组织,制定行业的服务公约,强化优胜劣汰。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健全完善受理投诉、查处违规的快速反应机制。

篇(3)

一、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以建设“以长白山文化为底蕴的生态经济强县”为发展目标,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将其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在“坚持主景打牌、多点开花,山上引人、山下留人”的思路指导下,突出长白山的核心吸引作用,大力做好山下文章,开发特色景区(点),搞好产业配套,提高服务功能,延长旅游时限;坚持以打造长白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主攻方向,加大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力度,高起点规划建设景区(点),尽快形成旅游发展新格局。

到2011年底,全县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56万人次(含长白山池北区游客141万人次),每年接待游客数量以22%速度递增,实现年旅游收入15.91亿元。旅游各项指标均列全省县级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56.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53.3万人次,海外游客3.3万人次,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5.1%。实现旅游收入5.79亿元。

(一)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了改善通往景区(点)主干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我们采取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和吸引民间资本投入等方式,共筹措资金6000多万元,先后在明月镇通往长白山主干道沿线上修建旅游服务站(含购物店)3个,星级厕所5个,主要景区(点)新建和改造旅游水冲式厕所10个,完成了一部分景区通往主干道的公路路面硬化工作,还利用恢复植被等政策性项目,将明长旅游公路沿线进行了绿化、美化,新建和改造了公路沿线120多块旅游标识牌。2010年,我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后,部分旅游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给旅游经济收入造成影响。目前,明长旅游公路已恢复通车,为旅游产业恢复带来了生机,游客开始逐渐增多,出现了良好的态势。

二是高起点规划夯实项目建设基础。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规划作为龙头来抓,突出其先导作用,注重借助专业机构,以先进的理念进行规划、策划,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县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加上企业出资1770万元,合计规划资金2270万元,邀请北京达沃斯、北京奇创、北京华夏旅游、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浙江远见、中国行知网、东北师大、东北亚旅游研究中心、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和加拿大科力公司、法国滑雪专业设计公司(PlexusArtitectes)等机构的专家来进行规划编制和项目策划,先后取得了《旅游总体发展规划》、《雪山湖旅游区总体规划》、《红旗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平旅游度假区规划》、《长白山历史文化园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长白山文化养生谷规划设计》、《雪山湖红松庄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雪山湖雪山渔乡控制性详细规划》、《长白山快乐公社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五虎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迎月山滑雪小镇旅游规划》、《山滑雪乐园旅游规划》及《长白山旅游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一批成果,其策划理念、市场价值都为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大型项目建设构筑旅游产业大框架。在招商引资上项目方面,精心谋划建设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承接和补充长白山主景区相对缺失的休闲度假功能。通过大型综合型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进一步丰富了产品内容,从整体上拉大了我县旅游产业的框架体系。近年来,我县各类旅游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132亿元,已开工新项目规模27亿元,完成投资8.5亿元;推进项目规模58.8亿元;储备招商项目规模46.2亿元。其中,在建项目上,围绕挖掘和弘扬长白山文化,引进了总投资2.96亿元的长白山历史文化园项目,现已完成投资2.7亿元,其中,白衣观音已开光法慧,对外开放,其他项目因资金短缺停滞两年,今年新引进了山西国基建设集团分公司正在加紧建设;围绕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进了总投资13亿元的长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去年7月中旬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的宝石国际酒店已投入试运行;围绕长白山水上观光娱乐,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的雪山湖旅游度假区项目,其中投资近3亿元的红松庄园景区,现已完成投资并开业运营。另外,引进资金2700万元完成了白山宾馆四星级改造,并于今年6月份对外试营业;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九龙坪大酒店的土建工程,内部装修正在设计中;红旗村灾后重建已完成投资400多万元,扩建项目正在推进中,拟定8月底完成部分项目对外试营业。推进项目上,迎月山滑雪小镇(20亿元)、长白山快乐公社(18.8亿元)、长白山卡森滑雪乐园项目(20亿元),均已签署协议,正在有序推进。储备招商项目上,五虎山旅游度假区(20亿元)、药泉谷度假村(1.2亿元)、明月湖综合开发(20亿元)、长白山文化养生谷(3亿元)、长白山圣诞老人村(1亿元)、关东雪村(1亿元),正在进行招商过程中。

针对我县各类旅游项目总投资规模超百亿,且多数项目位于明长公路沿线两侧的现状,我们编制了《长白山旅游经济区发展规划》,准备将各旅游项目进行整合,向上申报旅游经济区,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更好的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旅游服务接待规模和档次整体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县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坚持从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入手,抓好旅游接待能力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在提升景点质量档次方面,着重加强景区内容的丰富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我县目前现已有AAAA级景区1个(峡谷浮石林),AAA级景区4个(“中国朝鲜族第一村”红旗朝鲜族民俗村、长白山文化博览城、和平滑雪场、福满生态沟),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福满生态沟),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海沟黄金城),国家地质公园1个(峡谷浮石林),省级水利风景区1个(雪山湖)、森林公园1个(明月湖)、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明月湖);在餐饮娱乐购物方面,我县共有旅游定点服务站、娱乐场所、购物店等22家,并形成了县城“美食街”、“烧烤一条街”、东风渔村、崇山渔村、石门民俗村、万宝红旗朝鲜族风味食品等特色系列饮食;在特色旅游纪念品方面,开发了绿洲国际“绿滋美”品牌土特产品、长白山浮石画、木雕、松花砚、金石工艺品等系列旅游纪念品,目前在各旅游景点销售的本地特色旅游纪念品有10余个系列50多个品种;在发展机构方面,县内共有旅行社3家,服务人员40人,其中导游28人,旅游车队3家,参与旅游营运的出租车100多辆,旅游大中型客车30余辆,直接从业人员15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2000人。

(三)全方位搞好宣传营销塑造旅游新形象

我县积极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开拓工作,组织旅游单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促销活动,形成了整体促销攻势。一是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促销活动。近几年,我县先后组团参加了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等地举行旅游贸易投资洽谈会、旅游交易会、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东北亚旅游贸易投资博览会等展会,通过“走出去”进行宣传,起到了招商、推介与学习经验共赢的效果。二是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了4届“中国朝鲜族第一村”民俗旅游节、长白山海沟黄金文化旅游节、福满采挖山参文化旅游节、首届斗牛节、2011年长白山野参谷旅游日和今年举办的中国·长白山龙顺雪山飞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企业家和游客参加,极大地提高了的知名度。三是通过媒体进行宣传。通过《经济日报》、《民族画报》、《日报》、《晨报》、《图们江报》、《自驾车营地》、《东方之旅》、《自游天下》等报刊杂志和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湖南卫视娱乐频道、电视台等多家国内媒体宣传推介我县的旅游项目建设及旅游产品,从多角度全面展示了县多彩丰富的旅游内容。同时,我县还开辟了网络宣传渠道,与北京行知网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了旅游网站,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优质、快捷的旅游信息服务,已成为宣传旅游业的重要窗口。四是通过旅游商品进行宣传。先后制作了以文化博览城及朝鲜民俗为主体的宣传画册两种4000册,旅游宣传片光碟2版1000张,《旅游指南》5000份,《县旅游交通图》1万册,并通过制作“伞、帽、包、牌”等服务用品和宣传用品进行旅游品牌推介,达到了“一张导游图、一个宣传光盘、一台民族戏、一桌民族风味餐、一场民俗展、一套地域文化丛书”的“六个一”工程目标,充分展现旅游特色、亮点和精神风貌。

(四)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促进旅游管理规范

近年来,我县逐步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管理和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维护了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一是坚持申报审核制度。按照《旅行社管理条例》、《星级饭店等级评定标准》和《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依法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二是强化受理旅游投诉和执法工作,建立了旅游投诉工作制度。旅游执法大队通过开展经常性旅游市场检查,有力的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三是实施“人才兴旅”工程。近年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对导游人员培训、举办“旅游安全警示教育培训班”、“旅游救护知识培训班”、行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导游员大赛、“优质服务年”、参加州烹饪大赛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促进旅游管理向规范化发展。

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我们深深感到,我县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我县计划成立长白山旅游经济区,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这一想法,需要协调上级多个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在项目手续办理、扶持资金上给予更多倾斜。二是重点旅游项目征用林地和土地问题,需要协调上级领导在我县办理相关手续时,尽快予以批复,以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建成运营。三是因我县财政比较困难,暂时还未能按照上级要求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有待以后进一步落实。

三、今后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

旅游项目建设上,根据目前我县旅游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尚未形成产业化规模。为此,我县将继续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工作重点,通过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和水平。针对现有档次低、规模小的景区(点)加大力度扩大规模、上档次,实现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经营;针对正在建设的景区(点)项目,加大力度跟踪服务,排解难题,使这些项目尽快建成投入运营;针对我县旅游资源,进一步深入挖掘,包装项目,推进大型综合型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建设,丰富我县旅游产品内容,旅游项目多样化,形成吸引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上述做法,把我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篇(4)

彩云日光城——永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在925--2884.7米之间,平均海拔在1530~170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丘陵季风气候,受金沙江河谷和元谋热坝地区热源的影响,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分明、光照充足的独特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17.7℃,降雨量833毫米,无霜期271天,平均日照2836.4小时,最高时数达3018.6小时,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拉萨)、全省第一,特别适宜多种生物生长。

绿色生态县——永仁县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全县森林综合覆盖率达81.95%,活立木蓄积量850.2万立方米,有许多国家珍贵树种和珍稀动物,有全省最大的万亩云南松母树林基地,有近15万亩野生滇橄榄,有板栗、核桃、樱桃、石榴等l7万余亩经济林果,有万亩蔬菜制繁种基地,有3500亩鲜食葡萄标准化示范种植园,有8963亩的桑园。野生食用菌、黑山羊、樱桃、草莓等都是适销远销的农产品。烤烟、畜牧、蚕桑、林果、优质米、蔬菜是我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另外,永仁土地富足,全县有耕地面积13.8万亩,可开发的宜农耕地l0万亩,土头深厚,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林果和经济作物。

民族风情园——永仁县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其中彝族是境内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服饰绚丽独特,民族歌舞优美动听,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这里有堪称当今时装赛鼻祖的直苣“赛装节”;有镌刻历史的精美而斑斓的彝族服饰;有流淌千百年的“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体现彝族同胞普通生活的“赛歌”、“打跳”、“三道酒”;有源远流长、妩媚无比、姿态万千的民风民俗。

特别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正月十五的直苴“赛装节”更是永仁彝族文化的象征。

、文化旅游资源情况永仁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使我县成为文化旅游资源最具多样性的地区之。

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婚育寿丧、生产经贸、工艺产品、信仰祭祀和文体技艺等诸多方面,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

永仁县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县内主要旅游资源景点203处,在《中国旅游资源调查规范》所列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74种,我县境内就有34种。目前在永仁境内保存完好,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多达13种,具体是:1.历史名胜古迹文化。永仁境内有被誉为“清凉世界”的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方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菜园子新石器文化遗址;有能充分体现滇西彝族民居建筑风格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和夏家大院、夏氏故居和方山诸葛营以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维的石棺墓遗址、比丘尼塔;宗教庙宇有方山观音寺、静德寺、活佛寺;城区的黉学庙和回族的清真寺和桥头寺的回龙桥等。2.节日文化。除了各民族共有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也叫七月半)、中秋节外,还有彝族的赛装节、火把节、牛王节(冬月初十)、彝族年(北部彝族农历冬月第一属龙或属兔日)、由街节:回族的圣纪节、代尔节、古尔邦节;傣族的泼水节等。3月陵饰文化。永仁的民族服装服饰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中和直苴为代表的彝族(倮罗)服饰;另一类是以永兴乡干树子、立溪冬、马颈子,现在的永定镇大土塘和莲池搬迁点为代表的彝族(诺苏)服饰。4.歌舞文化。主要有梅葛、山歌、情歌、劳动歌、赶马歌、婚嫁歌、苦歌、酒歌、祭祀歌等,这些民间歌曲,除祭祀歌外,大都是触景生情,即兴发挥;民间舞蹈主要有自娱自乐式舞蹈和祭祀性舞蹈两种。5.音乐文化。彝族民间音乐起源早且古朴,用说唱和伴奏形式表达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主要分打击乐和管弦乐,主要分为直苴派系和平地、维的、永定派系,分哀乐调和喜庆调。6.太阳文化。

有太阳的传说、太阳神的传说、太阳和彝人的传说7、莲花文化。有莲花的传说、莲花仙子的传说、莲花池的传说。另外还有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民族体育文化、婚恋文化、丧葬文化、民族宗教文化、毕摩文化、民族建筑文化等。这些都是我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可多得的独特资源。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十一·五”以来,县委、政府在科学判断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按照州委、州政府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战略目标,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五大重点产业之一来培植,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开始起步,旅游行业管理逐步加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赛装文化资源、太阳文化资源、苴却文化资源、莲花文化资源、彝族文化资源等自身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从游客的角度看,我县的文化旅游“没有看头、没有玩头、没有吃头、没有回头”的状况还客观存在;从工作层面看,讲的多、做的少,争论多、实干少的情况依然存在;就产业发展而言,还存在着观念落后、基础薄弱、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缺乏市场主体、没有品牌形象等问题。

三、打造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问题的思考永仁是~座充满动感魅力的小城市,正处在加快旅游发展的极为关键时期和难得的180www.spyzlzz,conr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历史性机遇。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充分挖掘好资源优势。

全力打造地方品牌,对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就地消费的特点,旅游者必须亲自前往才能完成。哪怕是规模不大的景点,哪怕只是一棵树、一个瀑布、一段河流、一座山峰,只要它有特色、有知名度,游客来过之后就会留下印象,记住它。通过调研分析,以特色为基点,着力打造地方品牌,要依托“方山”、“赛装节”的地方特色优势,以之为龙头,从打造“清凉世界、彝人空间、万燕天堂、莲花天地、奇观幽谷、石艺博览、赛装古镇、太阳名城、历史名胜”品牌入手。

1、打造清凉世界。方山是滇川边界的佛教圣地,也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途经驿道。

方山景区风光秀丽、气候温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集险峻、古朴、幽雅、秀丽于一山,融山川、自然、历史、人文、宗教、民俗于一炉,景色绝佳,各具特色。是避暑、疗养、度假、旅游观光、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方山以一个“方”字区别于其他的名山,其景点有诸葛营、望江岭、七星桥、珍珠滴水岩、犀牛塘、静德寺、乌龟碑、仙女潭、仙人谷以及仙人洞、比丘尼塔、立象峰、活佛寺、下棋岩、武侯石壁等。打造方山这一品牌,要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基础上,对百余座和尚坟加强保护力度,将和尚坟群积极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强方山的佛教文化内涵,提高方山旅游景区的文化品味。同时,从望江岭到对面金沙江岸架设一道供游客游玩的缆车,让游客浏览风景秀丽的方山和瓜果满园的螃蟹箐以及滔滔江水,这样能够吸引众多的游客到方山游玩,使方山增加客流量。

2、打造彝人空间。目前,坝塘边已经作了全面的改造,环境优雅,是打造彝族文化街最好的优势再此基础上,从彝族风情、风貌的角度,重新改造包装文庙街的民居。

借助以上平台,将彝族刺绣的产供销和彝族风味饮食放入其中,由当地群众主办,政府加强引导,以“扶优、扶强、扶积极性”的原则,给予适当扶持,使“苴却印象”、“文庙一条街”成为游客饮食、购物、娱乐的彝族文化街,提高彝族文化氛围,吸引游客,进一步增加客流量,培植壮大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同时,要求县级机关干部职工上班时间必须着彝族服装,扩大彝绣彝装的影响面。

在此基础上,注册彝绣专利和彝绣商标,申报“彝绣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打造万燕天堂。借助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神话故事,在永武或南永公路显目位置,大大的竖一块落有几十只燕子的苴却砚雕塑。同时,请鸟学专家到永仁考察后,为栖息于县城街道两旁输电线路上的数十万只燕子提出保护意见、建议和措施,加以保护,作为夜间游永仁县城的一道景观。

4、打造莲花天地。在当地有一个美丽动人的莲花故事,借助这一故事,在莲池乡境内恢复一块面积较大的莲花池,池中竖一个彝族姑娘偎依在人头鱼身的小伙子身上的大雕塑,因为,在传说中只有美人鱼的说法,没有人头鱼身的小伙子的传说,这个传说很有代表性,可以作为一个打造莲花文化的切入点。莲花池旁相应地配套一些供游客乘凉的亭子和餐饮服务设施。池内放养鱼类和配置一些小游船,供游客游玩、观赏和垂钓。

5、打造奇观幽谷。龙虎峡位于永仁县城东南永定河下游9公里,是滇西北有名的大峡谷之一,审视龙虎峡全景,起伏平缓,草蔓众生,茫茫苍苍,显得格外博大、雄伟。

龙虎峡有九潭十八瀑三十六绝壁一百零八景点,置此于峡谷中,地势十分险峻,上倚绝壁下临深谷,腰间有横贯栈道。有台头只见一线天的深渊,有奇形怪状似人似兽的奇岩怪石,有依岩就势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壁画,栩栩如生,俯视猛浪若奔、奇花异水的钟乳石,还有令人一tl,惊寒战的瀑布,由悬崖跌入深潭,再由深潭浩流跌入悬崖,如蛟龙翻滚,穿峡转谷,形同摔碎一块巨大翡翠,飞花似玉,湍流直泻,形成浩大水帘响声震耳,回荡山谷。龙虎峡景区景点有虎跳岩、神仙石、飞来石、金钟潭、月亮顶、天河瀑、玉带瀑、雄狮瀑、仙女瀑、乌龙瀑、合欢瀑瀑布、栈道长廊、苍翠壁、雄鹰岩、金鸡山、银鸡山(鸡冠山)、天狗吞月等主要景点,自然天成,奇险峻秀,步入峡谷,千姿百态,怪石磷形,自然奇观十分丰富,令人暇想,留连忘返,集雄、险、峻、幽于一峡谷,熔历史、山川、民俗、科考为一体。景区中最为壮观的是天河瀑,水势浩大,排山倒海、飞流直下、浪花飞溅、水雾弥漫,附近一片轰鸣山奇水秀,俯视山崖,风景这边独好,悬崖绝壁处,展翅欲飞的雄鹰就是老鹰岩,不到此峡中不知真面目。仙女潭无数涓涓激流,唤起了龙虎峡多少的生机,又给了龙虎峡多少灵气,激流击石,泪泪淙淙,激荡欢畅明快,峡谷的四周,山峦叠翠,芳草如茵,野花丛丛,水声、鸟声和风声,声声入耳,叫人留连忘返。根据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从雄、险、峻、幽的角度开发龙虎峡,使其融入历史、山川、民俗的内容,提高龙虎峡的知名度,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

6、打造石艺博览。据史料记载,中国制砚始于西汉,永仁苴却砚始于咸丰年间。苴却砚石质最为上品,它集中国四大名砚的优点于一身既有“眼”、“标”、“青花”、“水纹”、“眉子”、“金线”和“银线”,具有发墨滋润,存墨不腐,耐磨益毫的奇特功效,完全可以上接第186页为有效控制合同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评审,防止合同中的条款成为不利条款,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把好成本关。不管是按定额结算,还是清单报价,项目价格均不得低于成本价,必须坚持有利可盈的原则。在投标报价时,应准确把握成本构成的各要素,使报价准确合理,要有底线,杜绝成本风险。二是把好资金支付关。工程款到位的时间和数量关系到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就目前建筑市场而言,建筑施工企业垫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但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一旦资金缺口大,自有资金接济不上,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工程款如何支付应当在合同中约定明确,并有对业主方的罚则。否则,因资金紧缺造成企业内、外资金周转困难,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三是把好项目环境关。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地形、地质构造、周边状况等要作充分的分析,把这些环境因素对施工安全、质量、工期、成本、人的适应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反映在合同中,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避免因环境因素产生的风险。四是强化合同监控。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审批和管理,规范并形成为精细、严密、标准的合同文本,减少并跟中国四大名砚相媲美。苴却砚源于苴却(古时永仁县城)而得名。苴却砚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有天然的优良材质和奇异的石品,还有其独特的雕刻风格,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收藏爱好者的赞赏。

借助苴却砚这一知名度,紧紧依托昆攀文化旅游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建设一个高起点、高品位的占地面积为500亩左右的“中国永仁苴却砚文化博览园”,把苴却砚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品牌。把苴却砚文化博览园建成集苴却砚石(包括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优质石材)工艺品生产、旅游、商住、休闲、娱乐为一体,使之成为滇川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的砚文化和石艺文化园区。同时,将永仁申报为名砚之乡,把苴却砚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7、打造赛装古镇。云南许多地方的占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由南方古丝绸之路或茶马古道上的某个小驿站发展起来的,中和古镇也不例外,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上川滇相接的一段驿道。中和是川滇要冲,贯通着大姚、姚安、南华、楚雄、黑井及四川华坪、永胜、盐边、仁和等地。中和古街修得非常讲究:房屋依山就势,街两面(东西面)全用条石镶砌,街面用青石和大青砖铺设,街台用条石铺设。在条石上又一层接一层地盖房子,一共盖出十三套四合大院,请的是大理剑川的木匠,房门、窗柱、翘檐、回廊,雕龙刻风。街道就夹在上下民房的中间,整条街古朴幽深,井然有序。目前,街道和街道两旁彝族风格的建筑群保存完好。打造赛装古镇首先要将中和古镇申报为旅游古镇或名镇。同时,修复完善古建筑群,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旅游观光提供优越的条件。

直苴是赛装节、彝剧、梅葛的发源地,是研究彝族历史、彝族风俗、彝族文化的圣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直苴彝族赛装节活动,不论是群众自发还是官方组织都很有必要保留、巩固,包括民风民俗的巩固。在此基础上,继续将彝族赛装节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直苴继续申报为省级、国家级文化保护区。

要以“创一首歌、拍一部剧、出一本书、制逐渐杜绝在合同内容上出现大的漏洞。从合同的订立上防止经济纠纷的产生,降低合同风险。

(四)严把质量安全

质量与安全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管理内容,只有搞好安全质量管理,建筑企业才能持续生存发展,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根据项目工程特点,严格规章制度,规范施工,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始终坚持动态管理,将每道工序、每个部位都做成精品。实行质量安全监督,开展质量安全巡查、抽查制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履行好质量监督职能,强化对质量安全行为的监督,把工作重点放在质量、安全上对企业所承接的所有施工项目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规范项目部的质量与安全措施,全面抓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把安全理念、安全教育和安全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和企业内部监控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

施工企业质量部门,应配合社会监理单位把好工程质量关,督促项目部在材料进场验收,现场施工管理等方面都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通过加强管理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及技术粗糙、不按图施工的行为,一套碟”的形式,集中反映彝歌、彝居、彝风彝俗、饮食、自然景观,加大“赛装节”的宣传力度,充分展示“赛装节”的“古朴、自然、神秘、独特”。要以市场化运作的形式不断丰富“赛装节”内容,提升“赛装节”文化内涵,进一步扩大彝族赛装节的影响面和吸引力。

8、打造太阳名城。永仁县地处滇中北部,属内陆高原区和北亚热带丘陵季风(走,受金沙江沿岸河谷区热源的影响,雨水少,簇发大,形成了“冬元严寒,夏元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分明,阳光充足”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无霜期271.4天、降水量833.9毫米、气温17.7℃。云南省日照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而永仁县日照居全省第一,年平均为2836.4小时,太阳总辐射量全年158-3千卡/平方公里。根据永仁阳光充足的特点,大力发展蔬菜、水果,培植、做强、做大蔬菜、水果以及县内生产的其他产品的品牌,并申请“太阳”品牌专利,注册“太阳”商标,提高永仁境内所生产的产品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太阳广场竖一个身着彝族服饰的太阳女雕塑,增加太阳文化气氛。

9、打造历史名胜。永仁县境内有菜园子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和夏家大院、夏氏故居,方山诸葛营、比丘尼塔、观音寺、静德寺、活佛寺、和尚坟群,维的石棺墓群,城区的黉学庙、回龙桥等。利用这些文物古迹资源优势,开发已经有250多年的回龙桥以及桥头寺新老两座桥和桥头寺老桥头小山包为一道休闲娱乐景观;保护开发黉学庙,使其成为祭孔拜孔的场所,吸引众多的学子、家长前来祭拜;开发菜园子新石器遗址为新石器文化博物馆,可兼容其他文物的展览,使其成为研究历史、文艺、科学的基地和历史教育基地。

落实“九个品牌打造”的基础上,在县城周边整体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太阳园林休闲旅游,建设以彝族文化为主线的风味饮食、购物、娱乐文化园,塑造优美舒适的环境,让人们一提永仁,就向往永仁的美丽景象。

确保工程质量合乎规范的要求。必须按强制性标准实行标准化管理,安全防范的措施必须强力推行到位。对项目部要直派安全员,明确职责,做到项目安全专人抓。另一方面加强对项目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把安全理念、安全教育和安全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

篇(5)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是国家旅游局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全面落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15)》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一年来,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最显著的成效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全行业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国家旅游局根据市场形势,组织召开了旅行社发展座谈会、旅游饭店发展座谈会,出台了《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旅游饭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旅游饭店发展座谈会有近千人参加,向全行业有力地传递了抓质量的决心。我们还组织举办了全国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和全国导游员大赛,包括各地、各企业的预赛、初赛、复赛,全国有十多万人参与其中。各地也根据本地实际,结合质量年组织举办了大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全行业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初步树立起了“质量兴旅”的观念,尤其是不少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已经认识到了质量制胜的重要性,这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质量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了“品质旅游,伴你远行”旅游公益宣传活动,包括拍摄旅游公益广告宣传片、开展“做一个理性的旅游消费者”有奖征文、制作《旅游路上》警示片等。定期旅游服务警示和质量年工作简报,开展“旅游质量万里行”媒体采访等活动。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了“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进社区宣传活动,就如何提防旅游低价陷阱、关注文明旅游与旅游安全以及理性维权等热点问题,向消费者进行现场宣传。各地在工作中注意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如江苏在新闻媒体的质量年工作报道累计612篇;福建设立质量提升年专题网站,信息601条,在海峡都市报开辟“海峡旅游周刊”,宣传质量年活动资讯;内蒙古在《内蒙古日报》开辟“质量提升在行动”专栏;青海通过访谈和情景小品的方式在青海卫视《走进三江源》栏目宣传旅游知识等。这些宣传活动,使得社会、媒体、消费者对旅游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各方面理解和支持旅游质量提升的环境有所改善,尤其是媒体,对旅游的正面宣传明显增多。

(三)制度标准进一步完善。,国家旅游局制定、修订了1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启动了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确定了1个省、10个市县区、67家企业为首批试点单位。出台了《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实施办法》,研究制订了《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等,大力推广《出境旅游组团合同》、《国内旅游组团合同》、《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国内组团一日游合同》等。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了许多地方性标准、规范,如山东的《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江西的《江西省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海南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宁夏的《宁夏旅行社门市管理办法》等。这些标准和办法的颁布实施,使得质量体系更加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质量监管工作更加规范。

(四)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紧紧围绕质量年,大力加强监管工作力度。在4月、9月的第四周,集中开展了两次“旅游市场检查周”活动,共进行市场检查近11000次,检查旅游企业48208家,处罚违法违规旅游企业721家,处罚违法违规旅游从业人员690人。国家旅游局结合《旅行社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组织开展了执法专项检查。上海围绕服务“世博”,大力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一日游”市场以及游客集散中心服务规范有序,为保障“世博”成功举办发挥了作用。北京、南京针对“一日游”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取得了效果。江苏、重庆针对赴台游等存在的问题,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整治活动。内蒙古针对旅行社挂靠承包经营的专项治理,在全国起到带头作用。上海、浙江、湖北、甘肃等省加大了对星级饭店的暗访检查力度,处理了一批星级饭店。通过加强监管,使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一定的遏制,促进了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的提升,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五)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课题组结合春节、国庆假期、小长假、世博会等旅游热点时间,对全国50个样本城市开展现场问卷、网络评论和旅游投诉调查,每季度调查报告和排名。调查报告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成为各级

旅游管理部门衡量和改进质量工作的依据。很多地区也根据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的模式,积极推进本地区的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同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质监机构定期向社会游客旅游投诉处理情况。定期质量信息,促使各地与各企业更加重视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对提升游客满意度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取得初步成效,这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全面发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非常重视,都把质量年活动作为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层层发动,充分调动全行业所有单位积极参与。二是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质量年活动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紧紧围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国家旅游局在年初就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各地按照方案进行落实。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对质量年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各方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了解和认识,营造了良好氛围。四是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由于全国各地旅游发展不平衡,存在的问题也所有不同,因此各地的质量年活动按照全国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各种形式整体推进,确保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20__年旅游监管工作

去年和前年的旅游监管工作会议上,我们对旅游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认真研究,这两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和行之有效的,需要我们继续坚持。这一思路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核心、紧扣两个目标、完成三项任务、运用四个手段、建立五个体系,为实现把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做出贡献。

一个核心是:全面提升旅游业的质量、素质、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两个目标是:以保障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为目标。

三项任务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企业发展。

四个手段是:深入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

五个体系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服务业要求的旅游市场监管体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旅游投诉体系、旅游诚信体系、旅游标准化体系。

根据这个思路,国家旅游局对20__年的旅游监管主要工作作出了安排。监管司将就这些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下面我着重强调三个重要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开展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专项治理行动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专项治理行动的重要性。首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是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如何真正实现这两大战略目标,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关键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而旅行社的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是现在旅游服务质量中的难症、顽症,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不解决这个问题,让人民群众对旅游业更加满意就是一句空话。其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是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的要求。副总理12月6日就解决旅游市场秩序长期失范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旅游部门要特别加强对法不责众问题成因的调研、分析和思考。对旅游市场长期失范问题主要表现的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就是旅游行业坚决贯彻落实领导重要批示的一项具体举措。第三,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是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专门成立监督管理司,各地旅游管理部门专门设立监督管理处,从职能部门的名字上就赋予了旅游行业监督管理的重要工作职责。对严重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重要质量问题,如果旅游监督管理部门不想管、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就是失职。第四,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中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旅游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是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如果“十二五”期间“零负团费”的低价运作模式得不到有效遏制和扭转,旅游规划中的“质量效益型”发展就不可能成为现实。

2、抓住重点,确保专项治理行动稳步推进。今年开展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在三个方面,即旅行社的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这也是困扰旅游市场多年的突出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部门职能交叉和责任推诿的体制问题,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的责任,也有旅游企业自身缺少诚信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以及消费者不理性贪图便宜的因素。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在专项治理行动中要按照邵琪伟局长提出的“往深处抓、往实处抓”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善于发现和把握工作的关键环节。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旅游广告的监控,一旦发现恶性价格竞争和欺诈游客等不法广告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理。要加强对旅游合同的监督检查,督促旅行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与游客签订并严格履行旅游合同,坚决打击不依法签订旅游合同和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诱导、强迫游客消费和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违法行为。对旅行社转让、出租、出借、受让、租借许可证,准许其他企业、团体或个人以部门或个人挂靠承包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要加强区域分析,对存在问题比较多的重点区域,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旅游投诉和同行反映的问题中,挖掘重点企业和重点线路进行监管,确保专项治理行动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3、明确要求,形成专项治理行动整体效应。一是加强服务,加大引导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目的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为消费者服务,为旅游企业服务。在专项治理行动中要着力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规范服务。国家旅游局将在一些省区市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旅行社分等定级的国家标准,以促进旅游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二是加强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各级旅游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要与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建立行业监管和纪检监察工作互动机制,将专项治理行动与行风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下级治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行政监察。国家旅游局将加大对各省区市专项治理行动的督导力度,对影响较大的案件直接跟进办理。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法不依、推委拖延、行政不作为甚至是包庇、袒护违法违规者等行为,要依照纪律和法律予以坚决查处,确保专项治理行动落到实处。国家旅游局纪检监察部门将会同各地纪检监察部门把专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作为今年全国旅游行风建设的重点,加大工作监督力度。三是落实条例,加大处罚力度。《旅行社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在落实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还不到位。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在条例中都是明令禁止的,处理起来有法可依。可是现在这些现象依然在各地普遍存在,这说明我们的监管工作还有较大差距。在这次专项治理行动中,各地一定要按照《旅行社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大处罚力度,对长期严重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害群之马,一定要严肃惩处。对于查出来的典型案件,要召开新闻会,向行业

通报,向社会通报,增强震慑力,提高公信力。四是树立典型,加大支持力度。一个行业要想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就必须有一批优秀的引领企业。因此,各地在处理不法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同时,也要下功夫挖掘一批遵纪守法、规范经营和服务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树立行业好的典型,在政策、资金、宣传、培训等各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和榜样力量。(二)稳步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

1、以标准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引导和规范旅游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从1988年我国颁布实施饭店星级标准以来,标准化对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发挥旅游标准化的作用,拓展旅游标准化的综合效应,国家旅游局于去年正式启动了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并确定了首批78家试点单位,包括1个省、10个市县区、67家企业。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涉及的领域多,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组织协调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按照已经确定的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不断强化标准化工作对旅游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着力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扩大旅游标准覆盖领域,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培育旅游品牌,通过标准化手段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2、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开展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是全面落实意见的一项具体措施。这项工作对旅游行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是标准化由点向面拓展,着眼于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旅游目的地一个新手段,因此工作中需要创新和开拓的领域还很多,要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深化,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旅游发展中的规范、提升和引领作用。

3、加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在旅游行业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对于提升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整体推动我国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今年是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的攻坚之年,也是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的收获之年。今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将统一安排对各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的评估验收工作。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要不断创新工作手段,通过试点工作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标准化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树立标杆,以点带面,逐步在全行业推广试点单位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为进一步推动各项旅游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服务行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使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三)积极探索导游体制改革

1、导游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导游是我国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服务的重要岗位,是旅游业的形象和窗口。改革开放以来,导游为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推进导游体制改革,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是新时期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更高要求的需要。在旅游服务的各个链条中,导游服务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一个好的导游,可以在旅游中有效地传播先进文化,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给游客带来美好的享受和回忆。反之,一个表现不好的导游,则会让游客对整个旅游的印象大打折扣,对旅游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推进导游体制改革,也是稳定几十万导游队伍,保障导游职业发展,夯实旅游人才基础的需要。在所有旅游从业人员中,尽管导游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其影响力却是最大的,也是最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因此,如何稳定导游队伍,并使其在行业中得到成长和发展,真正为旅游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件事情。

2、导游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导游队伍的迅速壮大,导游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是劳动保障机制有待健全,部分导游甚至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固定薪酬、没有劳动保险,有的旅行社只向导游派任务却不支付劳动报酬,旅行社和导游管理服务机构不为导游提供劳动社会保障,有的甚至要求导游垫付、支付游客住宿、用餐、游览、交通等接待费用。二是导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不少导游的专业能力与旅游发展、游客要求不相适应,有的由于收入问题,将导“游”变成导“购”,导致游客不满意。三是导游队伍结构有待调整,现在全国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员已经达到70多万人,但实际上真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只有60多万人,并且大部分是初级导游、新导游。而实际从事导游的人员中,大多数都挂靠在导游管理服务机构,属于旅行社管理的还不足三分之一。导游队伍的这种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有待改进。这些问题汇集在一起,使得推进导游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3、导游体制改革任务艰巨。导游体制涉及到旅行社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导游管理服务机构的重新定位,事关从业人员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尽管困难很大,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是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力争取得一些实质性的效果,为全国层面的改革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两年来,国家旅游局一直在对导游体制改革问题进行调研和思考,希望在建立合理透明的导游薪酬制度、规范监督导游管理服务机构、完善导游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此次会议也希望听听大家对导游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弄清导游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出路。

三、周密部署,努力做好“十二五”期间的旅游监管工作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业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和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攻坚期,旅游监管工作必须为旅游业发展

保驾护航,为实现两大战略目标奠定质量基础。对于“十二五”旅游监管工作,各地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有序推进。(一)全面强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核心地位。从国家旅游局制定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15)》以来,旅游监管工作的核心就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包括提升旅游目的地质量、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升旅游行业自律水平、提升国民旅游素质等各个层面。“十二五”期间,我们仍然要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不放松,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为基础,将旅游监管工作更好地统一到改进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经营服务质量、市场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质量上,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旅游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二)全面推进法规、标准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旅游监管工作一是要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二是要严格执行法规、标准和规范,否则监管工作就不可能到位。目前对旅行社我们有条例,对饭店有星级标准。星级饭店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就在于我们一直以来比较严格地执行星级标准和星评制度,较好地保证了星级标准和星级饭店的权威性。去年一年,就摘了8家五星级饭店,在行业引起强烈反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抓紧制定、修订旅游监督管理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更要抓落实。

(三)全面加强旅游市场监督检查。对旅游监管工作而言,检查什么,行业就会关注什么。因此,加强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服务的现场检查,实现检查监督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督促、指导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贯彻落实,是保证监管工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级旅游监督管理部门和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善于运用监督检查这个手段,坚持常规检查和专项行动相结合,普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部门内检查和部门联合检查相结合,力争取得实效。

篇(6)

1、光伏建筑设计原则

光伏建筑—体化(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简称BIPV)设计主要包括两大项;建筑设计和电气设计,其中设计的主体是建筑,客体是光伏系统。因此,BIPV设计应以不影响建筑的美观、功能和结构安全为基本原则。同时建筑设计与电气设计应同步进行以保持整体设计理念,BIPV设计要综合考虑场地规划、建筑单体设计、技术措施应用以及围护结构采选等多方面要素,以保证光伏建筑的合理性、实用性、高效性、美观性、耐久性。

BIPV设计应结合建筑功能、建筑外观以及周围环境条件进行光伏组件类型、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的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光伏电池本身的电压、电流是否适于光伏系统的设备选型。

建筑师应充分发挥光伏材料的美学特性,重新组织建筑的形式和秩序,将其按照形式美法则与建筑有机结合,使两者在外观造型上达到和谐统一。此外,光伏系统的引入不可影响到围护结构的功能,如保温隔热、结构安全、采光通风、水密气密性等。以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阳宗海生态温室方案设计

项目位于昆明阳宗海旅游度假区内,距昆明市区36km,是针对昆明市及周边地区居民开发的休闲度假型旅游景点。为实现生态设计的理念,对项目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场地规划、所需电力负载等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

2.1 前期调研

2.1.1 地理环境

项目位于阳宗海湖畔,东经102°10’,北纬25°1’,接近北回归线,地处云贵高原,海拔1770m。因地处断裂带,地热资源丰富。

2.1.2 气候条件

项目所在地属于温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1)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图1),太阳能年辐射总量为5 182.88MJ/(m2·y);2)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每年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的月平均气温19℃~22℃,最冷的月平均气温6℃~8℃;3)全年盛行偏西风。年平均静风频率为30%,平均风速不大,仅为2.2m/s;4)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雨量集中,且多阵雨、暴雨;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年平均相对湿度74%,且降雪年份极少有。

2.1.3 场地概况

项目选址在阳宗海湖畔的一块东南向坡地之上。基地东南向坡下30m处为阳宗海湖畔,湖岸平直且有大片湿地,西北向坡地之上有旧昆石高速公路通过,西南紧邻柏联温泉SAP,东北接向白水台温泉水公园,往东2km处为阳宗海发电厂。基地有向阳坡地优势,周围环境不会对建筑物产生日光遮挡现象,太阳能利用条件优越。

2.1.4 用电负载情况

建筑功能主要为观光温室和生态餐厅,需要有良好的采光和相对稳定的室内温度,建筑能耗以空调能耗为主。观光温室需要将室内温度维持在15℃~32℃,相对湿度≥50%,生态餐厅的室内温度则需要维持在1 8℃~26℃,相对湿度维持在35%~65%。据当地气候环境、建筑面积和功能要求等分析得出:空调运行时间段主要在夏季与冬季,春秋两季可用被动式通风维持较好的室内热环境,初步估算建筑用电负载约为1 200kW。

2.2 建筑设计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 000m2,生态温室建筑占地面积约2100m2,总建筑面积2360m2,包括观光温室区1380m2,生态餐厅区980m2。

2.2.1 主题概念

建筑设计以“彩云之翼”为设计主题,强滑云南初印象一自然、生态、神秘、抽象、提炼云南地域印记的符号,结合场地情况生成建筑外观形态(图2)。

2.2.2 造型设计

结合地形的“嵌入式”方案减少了开挖土方量,并且减小了从高速公路视点观看的建筑体量感,使建筑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四个退台式体块从一个大的倾斜式体块中延伸出来,依地势逐层向上升高,空间变化丰富,有着很强的韵律感和可识别性。建筑形体面向湖面展开,与柏联温泉SAP遥相呼应,提供了宽阔的景观视域。

首轮建筑方案中,每个体块都有部分曲屋面作为形体的过渡方式,形式语言相对连贯并能很好地表达出“羽翼”的感觉,但过多的三维曲面会给设计、施工都带来诸多不便。后续方案对建筑形态做出局部调整:取消曲屋面形式,将光伏组件与屋面分离,利用支撑结构架构出倾斜曲面形态用竖向的木材杆件螺旋式排列方式来代替之前的曲屋面体块过渡形式玻璃和木材会在色彩、肌理方面形成对比,但明框形式的光伏玻璃组件会在这两种材料中间起到过渡作用(图3,4)。

2.2.3 功能布局

倾斜的大空间作综合展示区使用,不对地形做大的整改,可以沿坡种植较为高大的雨林植物;退台式体块最高层是农业科技展示区。建筑滨水一侧是生态餐厅,退台式的设计避免了观景视线的遮挡,顾客在就餐同时,亦可远眺前方水天一色的优美景色。生态餐厅共三层,各层都设有观景露台。嵌入山体部分为厨房、洗手间等工作空间。

2.2.4 拟采用的节能技术

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可采用光伏发电技术;结合风环境设计建筑物体型,倾斜式空间利于热压通风,可采用被动式通风技术(图5);基地地热资源丰富,可考虑采用地源热泵空调技术;运用绿色建材——玻璃、钢结构和木材(图6)。

2.3 光伏组件设计

2.3.1 光伏组件选型

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在夏季阴雨天气集中,日照条件并不算太好;2)地处低纬度地带,光伏组件的工作环境温度较高;3)建筑形体弧度较大,安装部位会朝向不同方位,应选用转化率受方位角影响较小的光伏电池;4)生态餐厅区对观景视线要求较高,需选用有透光性的光伏组件;5)温室的功能决定建筑表皮以玻璃幕墙为主,需选择相似肌理的光伏组件;6)距离发电厂很近,项目可更侧重节能示范效果,不需过分强调发电量。最终选用透光率为30%的非晶硅光伏玻璃组件。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为88Wp,尺寸规格为1500mm×1400mm。

2.3.2 组件朝向的确定

场地因素决定了东南向的建筑朝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利用PVSYST软件辅助分析和优化设计,最后将光伏组件的倾角确定为25°,主要朝向确定在南偏东30°左右,组件的最差方位角是东偏南15°,所获能量将会比最佳朝向时减少7.9%;主要朝向处所获能量则损失1.4%(图7),考虑到场地因素和建筑造型,这样的电量损失是可以接受的。光伏阵列通过支承构件跨过女儿墙,其构造设计见图8。

2.3.3 分区设计

由于不同朝向的组件所受光照强度不同,造成各组件间的电压、电流不同,影响系统的发电效率,所以考虑对光伏系统按光照度进行分区设计,并考虑将少数边角上的电池片不连接入电路。

2.3.4 发电量的计算

经粗略计算,建筑将集成约630m2的非晶硅光伏玻璃组件,通过软件PVSYST的分析,计算出系统的峰值功率为26.5kWp,年发电量约为32.5MW·h(图9)。

2.3.5 经济效益分析

设定光伏系统寿命为20年,平均电网电价0.6元/(kW·h),对阳宗海生态温室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表1)。在入口处设置LED数据显示屏,即时显示环境温度、电池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和上述技术经济分析数据等信息,加强示范宣传作用。

3、光伏建筑设计建议

3.1 多专业的协作

BIPV设计需要各专业尤其是建筑与电气专业间的协同工作,相关专业工程师应在前期便介入设计,各专业的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是—体化设计成功的重要保障。

3.2 技术与艺术的平衡

光伏技术对建筑造型提出一定的要求,光伏材料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元素,建筑与光伏的结合需要工程的严谨和艺术的灵感,这是难点,也是建筑创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BIPV设计初期,最好确定是以追求发电量为主,还是偏向于建筑外观,这样建筑师能更加集中精力,且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将新材料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3 设计的地域性与普遍性

我国的光伏建筑正处于以示范TA为主,逐步走向普及的阶段,国内已建成项目并不多;目光伏建筑设计受气候、地理纬度、场地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而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巨大,所以数量不多的光伏项目很难提供普遍性经验。建筑设计人员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并参与实际TA,设计出适合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光伏建筑,为以后的项目设计提供可参考借鉴的设计经验。

3.4 方案设计步骤建议

3.4.1 前期调研

(1)地理环境:纬度、经度、海拔、地质情况等。这些数据将作为建筑日照间距、节能技术选用、光伏组件选型和角度设置等方面的设计依据。

(2)气象条件:太阳能辐射量、最大连续阴雨天数、气温、风速等,这些数据与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太阳能光伏组件工作温度、最大容量等设计参数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的选型和造价。

(3)场地环境特征:包括坡度、交通、景观、空间分析等,这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和前期工作;另外要调研周围有无遮挡物,并要考虑这些遮挡在将来是否会出现,若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还要考虑与电网的距离。

(4)电力负载情况:只有清楚地了解负载的类型、功率大小、运行时间、运行状况等,才能对负载耗电量作出相对准确的估计,这些数据对侧重发电量或电气系统一体化的光伏建筑设计尤为重要。

3.4.2 光伏建筑设计

(1)根据前期调研进行建筑初步设计,同时考虑建筑布局及体型设计应为光伏组件接收更多的太阳直射光创造条件。

(2)利用相关软件辅助计算太阳能方阵最佳倾角,进行防阴影遮挡设计,计算建筑结构的受力状况,综合考虑建筑美学确定光伏系统与建筑的结合方式和结合部位。

(3)综合考虑相关设计条件决定光伏组件选型,并考虑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支架的设计,以及最大功率跟踪(MPPT)、测量和数据采集设备的设计等。

(4)利用相关软件辅助计算光伏组件安装面积和系统的年发电量,做出经济效益的分析。

(5)进行光伏建筑整合部位的细部构造设计,重点注意热工性能与结构安全性的设计。

上一篇: 现代商贸服务业 下一篇: 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