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0 16:21: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育率的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我们飞车赶了过去。
朋友正在拍摄一部反映吸毒者生存状态的纪录片,拍了近三年了,所以,她跟这些另类人群熟悉起来,宛如朋友。小燕子是这一群吸毒女中较年长的一个,我们并不知道她的真名实姓。在那个群体中,每个人都保有各自的私隐,我们自然也要遵守“规矩”。
小燕子和七八个“姐妹”合住在位于城中村仅十来平米、靠纸板相隔的廉价出租屋里,这些外表看似光鲜的女孩,大多是吸毒女和艾滋病患者,毒瘾的时常发作和艾滋病常年低烧、高烧的疾苦,早已使得她们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和廉耻心,取而代之的是扭曲的心灵和苟活的欲望。她们为了应付无法摆脱的毒瘾,解决生存困境,常常在夜幕下如魔鬼般站在马路旁,艰难地扭动着水蛇般的身躯,幽灵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来往的路人和车辆,怀着做几单“生意”尽快填补毒瘾的强烈渴望,一次又一次的攫住男人,带回窝棚……,换取三十、五十元的报酬。
朋友告诫我,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有各自独到的招术,常常是骗你没商量。我心情很复杂,一严肃地点点头,表示理解了朋友的话。
当到达小燕子的住所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狭窄潮湿的一间窝棚,这间窝棚不足六七平方米,房里一片狼藉,海洛因燃烧后散发的恶臭萦绕在这狭小空间里,夹杂着汗味、物品的霉味,小燕子痛苦地蜷缩在床上,哆哆嗦嗦地重复说:“我快要生了,不骗你,真的快生了……”。朋友在我耳边嘀咕:“这些话已经从她嘴里听过好几回了,她习惯用这方法来骗取朋友的同情心和金钱”。说实在的,朋友已经有些麻木了。
“别信她!昨晚到现在她接了3个客人呢!”“你们来之前不久,她还在和客人呢,有说有笑的。小燕子是不是?”果然,有毒友的话从隔着薄薄木板的另一边丢了过来。
小燕子默认了,此时的她已顾不得难姐难妹的冷嘲热讽了,即将分娩的子宫阵痛使得她脸庞扭曲着,大口地喘着粗气。她艰辛地爬向床头,颤抖的手从床边小木柜抽屉里摸出极小的一包“白粉”, 摊在一张小小的锡箔纸上,她用白纸卷了根小小的空心烟卷,接着,用打火机烫烧着小小的锡箔纸,用空心烟卷小心翼翼地、熟练地吸了起来。
天呀!我做梦都不曾想到,竟然会在这样的场景中,见识、吸毒,尤其是面对面撞见即将临产的孕妇那种贪婪的、毫无顾忌地吸毒。
我不知道刚刚和小燕子上床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做生意时有没有带安全套?我不知道这种带给他们的是什么样的感受?我的内心实在难以接受临产妇的和吸毒,难以面对这类场景,忽然感觉到我的胃激烈地痉挛起来,我忍不住冲出房外呕吐不止。
等我吐完了,再次走进屋里时,小燕子也是一身大汗淋漓,这是由于分娩前的宫缩疼痛,这时,她吸完一小包“白粉”,看上去,神色似乎镇静了些。我看了看她的白带,带着血丝和鲜红的颜色。凭着我的专业经验,我知道她这次没骗我们,看样子她真的是快生了。
“快叫车,送小燕子到医院吧!”
面对一大群束手无策的吸毒女和那个茫然失措的朋友,我替他们做了一个不得已的决定。
在送小燕子去医院的出租车上,我问小燕子:“你干这行(吸毒、)为什么还让自己怀孕呢?”
“我不知道怎么怀上的,更不知道是和谁怀上的,真倒霉!”
“你不是说过你们这些姐妹们都是要客人带安全套才做的吗?”
“碰上熟客或手头紧(没钱买安全套)时也会做的。”
“你难道不知道这样更容易传播性病、艾滋病,还容易怀孕吗?”
“知道也没办法,要找钱买白粉呀,总要生活嘛。”
我问不下去了,我提了最后一个问题:“那孩子生出后,你有什么打算吗?”
小燕子沉默了一会,突然拉着我的手热切地说“大姐,你行行好,帮我找户人家把孩子卖了,我只要三千块钱,我求求你!”
天呀!这人难道配做一位母亲吗?我突然对她反感到了极点,恨不得打开车门逃跑回办公室,再也不理会这等烂事。
我们在医院妇产科的走廊上等了几小后,小燕子安全地生下了一位女婴,婴儿哭声很有劲,两只小拳头捏得紧紧的,似乎在向无情的命运做些抗争。
孩子的出世,多少给这些特殊的人群带来了短暂的快慰,小燕子的姐妹堆里,有艾滋病晚期患者阿华、吸毒女阿香、阿秀……她们都争相为这苦命的女婴买些用品,衣物,还在病房的一角,郑重其事地“开会”讨论BB的安置题。
两天后,我拎着一袋奶粉去看望小燕子。那一天,小燕子在某正规医院检查室里,被医生告知她身患梅毒。我听了头皮也是发麻的,心里立刻想到她的孩子如有梅毒,必须加紧治疗,不能耽误下一代!
几天后,听我的朋友说,为了筹钱购买,小燕子狠心地把生下仅六天的女儿抱上街头,让一位断了一只胳膊的残疾人揽在怀里作为道具,在东门闹市“展览”苦难――在他们的面前,是艾滋病患者阿华替他们写的启示:母亲生下孩子六天,因病逝去,无力抚养婴儿,希望好心人捐助女婴……
天桥底下,小燕子孤苦无助的坐在那里,远远地看着断手抱着她的刚出生才六天的女婴讨钱。大街上,人来人往,行色匆匆,不时有人停下来驻足观望,不时有人往女婴面前的小碗里扔上两三元钱。
我还听说,小燕子的这番行动仅换来102元钱,那钱还未在手中捂热,便进了毒贩的钱包,换回来少得可怜的,小燕子那可怜的一点母性在海洛因臭气的散发中灰飞烟灭了……
小燕子最终以3000元的价格卖掉了婴儿,并把卖婴儿所得的钱全部用于购买。
也许是为了躲避我们的责备,也许遭受了良心的过度折磨,小燕子在卖了婴儿不久后,便悄悄地离开了这群姐妹,此后杳无音讯。
生态旅游说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旅游,其特点是:游客的大众性、地区的广泛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增长的持续性、影响的双重性和运作的综合性。
大众旅游,首先是指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大众旅游的另外一层含意则是现代旅游活动开始形成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并且形成广大民众中占支配地位的旅游形式。所谓大众型,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和安排下,借助各类旅游企业提品和服务,按照规定的时间、线路和活动的内容,有计划的完成全程旅游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一、用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文明
用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既要建设物质生态文明,也要建设精神生态文明,更要建设政治生态文明。同时要注重中华生态文化传统的弘扬。
1、发展生态产业是物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为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性需要认真管理人类生态系统,保证社会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全,并保障人类生态系统的健康。
2、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以生态教育为核心,必须坚持把生态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和全球意识,创造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提倡生态善美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
3、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要保证社会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健全、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社会中人群的健康。保证人人享有生态福利和生态公正,就必须建设政治生态文明。
二、生态旅游与生态道德教育
1、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旅游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包括一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态产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以及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艺术、生态旅游以及绿色生态运动、生态伦理学、生态教育等诸多方面。生态文化建设要注意建设生态社会,以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必须形成科学的生态氛围,同时制定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成功。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这种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环境相和谐,并且使后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当代人平等。并且,当代人要为后代人创造更新更美的人文景观。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地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
2、树立生态旅游理念,培育生态旅游文化
树立生态旅游理念,并以此指导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有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其要义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当代人享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应该是平等的,而且当代人还应为后代人创造更美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景观;生态旅游一定要有公众参与,并使当地人民受益;旅游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是有影响的,因而应注意旅游的生态环境承载量问题,并把旅游收入相当一部分用于景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培育生态旅游文化,引导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大自然是旅游的物质载体,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大自然以它丰富的色彩、形状、声音等元素,及所包含的内在的和谐、统一等特征,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思考和追求。在大自然中畅游,与大自然交流,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发展生态旅游,就要培育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文化。
3、生态旅游与生态道德教育
应该看到,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民生态意识薄弱,生态道德尚未形成普遍社会风尚的国家,需要政府决策部门对旅游业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包括土地、空气污染、噪音,以及游客产生的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等,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旅游业的发展适度和强度以外,生态旅游中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我国倡导生态旅游,首先是要各级旅游部门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才能长期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既不愧对祖先,又不有负后人。在我国倡导和发展生态旅游,就要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这个最直接和最生动的大课堂,对广大游客进行生动形象的生态道德教育。为了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的旅游行业提倡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全国的旅游商业实行生态培训,建立生态道德教育的旅游体系,以宣传教育为主,大力倡导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变“每一个人都是污染源”为“每一个人都是环境保护的卫士”。
三、小结
那时,一心为了“跳出农门”,我利用业余时间搞文学创作,团部图书室里收藏的近30000册图书和80余种报刊成了我增加知识营养的最佳“补品”。庆幸的是,图书室订阅了《人生与伴侣》这本通俗耐读的期刊。那时,我读的是《人生与伴侣》的创刊号(1985年4月出版的)。与《人生与伴侣》的第一次的“艳遇”,让我这位涉世未深的军人爱不释手。很快,《人生与伴侣》就成了我在绿色军营里每天工作和生活的“指南针”。那几年,在《人生与伴侣》的影响下,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近6万字,并荣立3次三等功。
3年后,我告别了军旅生涯,带着收藏的一本《人生与伴侣》创刊号,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湖北。在武汉工作3年,我每年都自费订阅《人生与伴侣》,因为我的人生航道上永远离不开这个“指南针”。可以说在武汉3年是我人生收获的“黄金季节”,我在工作之余,将自己的新闻写作、文学创作和美术设计这“三大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的作品也先后在中央、省、地市级报刊上陆续发表。一本本厚厚的发表作品的剪贴本,成了我日后追求“高薪”工作和安谧生活的一本“绿色通行证”。
为寻找人生闪光的价值,我毅然辞去了武汉那份“铁饭碗”的工作,携带一本“绿色通行证”,直奔当时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东莞。由于打工地点不稳定,我只有在报刊亭里寻找《人生与伴侣》的足迹,断断续续地去购买这本已伴我多年的“精神食粮”。
在广东,10年漫长的打工路,10年与《人生与伴侣》携手同行。我从一名文员、行政助理、企业报总编、总经理秘书到人事经理,打工仕途一路“绿灯”,我还收获了一段美好的“打工爱情”,也得到了人生价值的高薪回报,还圆了我儿时的“记者梦”和“作家梦”。
告别南方打工生涯,我又返回老家湖北。无论是在某个单位就职,还是投身到竞争激烈的商场,我心中一直惦念着《人生与伴侣》,还是习惯不断地在报摊上购买阅读。我发现《人生与伴侣》越办越漂亮了,栏目多,版面美,大众口味浓,经典故事多,哲理小文让人“久旱逢甘雨”。如今,在我的影响下,《人生与伴侣》走进了我的家庭,妻子读后如获至宝,读高中的儿子也喜欢评头论足,一本《人生与伴侣》成了我家中不可缺少的“开心宝”!
2011年7月,与我“相依为命”的《人生与伴侣》创刊号,终于走进了我创办的“家庭报刊收藏馆”,成了我收藏的近100种全国期刊创刊号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与《人生与伴侣》牵手快30年,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现在摇身一变,成为湖北襄阳大都市的新市民。从一个敢于放飞七彩梦的“单身贵族”,如今拥有一个浪漫温馨且甜蜜蜜的“三口之家”。2006年湖北发行量最大的《楚天都市报》和江苏《南京日报》的《周末》报还用了一个专版报道了我在南方收获的“打工爱情”。
浓汤、鲷鱼的鲜香已经刺激到了我们的嗅觉,再加上一丝绿茶的清香,让菜中有茶香,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这道特别的菜品为我们带来的不止是烹饪过程的考究,更是中国茶餐文化的升华。
台湾地区的茶餐文化
对于四川人来说,茶餐可能有些陌生,我们熟悉的茶叶煎蛋、茶粥等等,也只是茶餐文化中较为简单的菜品。但茶餐已经在台湾地区盛行了60多年,这和台湾地区是一个茶业发达的地区无不相关,以种茶为主,同时台湾人也很爱喝茶。在这种浓郁的茶文化背景后面,聪明的台湾人想到了将茶元素带进菜肴中,因此出现了“茶料理”。它属于农家菜系列,同时也属于养生系列。在台湾地区,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常常到了假期,便会来到茶农家,享受着茶农用采好的茶与其他食材融合在一起为他们做出的美味佳肴。
绿茶的功效
绿茶中含有一种鹅黄素,它不仅耐泡,有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在台湾,盛行一种用绿茶做的“冷泡茶”,就是在矿泉水中加一点绿茶,封好后放进冰箱内。冷藏一段时间后即可品饮,不仅很解渴,还有减肥的功效。除此之外,绿茶也有去除腥味的作用。
绿茶浓汤煎鲷鱼:
准备材料:鲷鱼80g、枸杞3g、蛤蜊 30g 、绿茶3g 、豆腐50g高汤200g
调味品:盐2g、鸡粉2g、鸡汁5g、葱油1g、生粉5g
制作步骤(见图1-6):
1、绿茶取60度温水泡出汁水,加入盐、鸡粉腌鲷鱼10分钟,使其入味。
2、取浓汤加入鸡汁、蛤蜊、豆腐煮其入味备用。
3、同时将加入浓汤的食材放火上烧,烧开为止。
4、将腌好鲷鱼洒少许生粉入铁板上煎金黄。
5、将鱼取出后放入浓汤,再放入绿茶,枸杞即可。
菜品口感特点
绿茶尽量保持茶的清香,在菜肴中可以喝到浓而不重的鲜汤,品尝到美味的鲷鱼、豆腐渗透出的一丝丝茶香。
大厨烹饪心水
1首先,对青少年经常进行家政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随着人们旅游视野的开阔与消费愿望的上升,更加生态化、绿色化的旅游方式也成为消费者的强烈追求。据此,笔者针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意义与途径所做出的分析,也便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相关概述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指的是将大自然的价值进行开发,通过让消费者去感受自然美景、去畅快的欣赏与获得由自然禀赋所给人们带来的和谐、轻松、清新的气氛,并让人可以从中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感知美好等。通过这样一趟生态旅游的旅程,不仅能够让游客的身心都能够更加健康舒展,与此同时也保障了生态旅游的经济价值可以得到实现。生态旅游同普通旅游相比,最为显著的区别就在于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大自然的基础之上,并且这种旅游能够具备可持续性,这种旅游环境的创造,不需要通过破坏、开采等方式去建立旅游景点。而是通过将人与大自然相互连接,既保证了生态圈的正常运转,同时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从旅游产业的效益性来看,要想使得整个经济产业链条可以长久的维持下去,做好经济管理活动则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效用。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管理,才能将旅游收入与生态维护相互统一到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的目标中来。举例来说,生态旅游景点中植被的灌溉、修剪、养护、修复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所以经济管理活动的必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了。
二、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优势意义
关于生态旅游管理的投入建设所具有的意义是多方面的,简要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好生态旅游的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维护地区生态资源的长远发展。生态旅游同其他性质的旅游不同,该种旅游方式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中,依托于整个大的生态环境。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环境所带来的损害是有限的,并且经过合理的规划,这种持续化的发展方式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实际效益,而一旦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走上了误区,那么不仅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收益,甚至严重时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举例来说,过度的旅游开发便是造成生态旅游难以持续发展下去的一项重大阻碍。自然界与生态系统中的每一项生物不仅同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生物同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稳定结构也是不容打破的。但是,当缺乏正确的管理规划时,生态旅游景区则通常会面临着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与其他生物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而当这些蕴含自然风光的生态环境全都“改造”成为景区,那么脆弱的生态环境则不能再建构起坚强的防护“壁垒”。当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害发生时,自然的抗风险能力与自然承载力也势必会因为经受不了压力而“崩溃”,最终给地区的生态与经济维护带来巨大“灾难”。
第二,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也是各个地区发展地方经济所必须进行的一项措施。要发展生态旅游,则必须要注重对于生态景区的保护。这既体现在对于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的适度利用上,同时也体现在放眼长远的经济管理活动上。一方面,旅游管理负责人员能够不盲目追求游客的数量与效益,而是将适度与适当作为考量自然景区承载力的首要因素,那么所制定出的旅游发展计划也必然会更加符合地方景区的实际发展需求。举例来说,对于有的自然生态区域来说,发展大规模的旅游是不能为当地环境所承受的,那么则此时便需要转变发展思维,重点发展与培养规模较小、档次较高、辐射作用较强的景区。在景区住宿、游客用餐等配套设施的设置上也尽量规划的更加低密度,那么即使该生态景区的游客数量上限较小,同样所获得的效益也是较为可观的。
第三,科学性的发展规划有利于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的保障实现。在过去的旅游开发实践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污染自然环境、破坏资源的低水平旅游项目。这些重复性高、特色单一的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仅给地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实际效益也是较为负面的。在国家大力推崇绿色化、环保化发展的今天,过去这种旅游模式也显示其巨大的落后性,换言之,只有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制定政策措施与发展规划时,能够将生态环境保护、地方实际情况、特色经济创收结合起来。才能使得生态经济在满足高质量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达到发展经济的需要。
三、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
要实现对于生态旅游经济的良好管理,关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1.建立起關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专项部门。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而许多学科内容的交叉便要求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依靠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才是最为恰当的。此外,当地政府也可以适当介入到生态旅游的项目开发中,通过对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监管,从而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可以同旅游项目相互适应。
2.重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与科普工作。为了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相互配合,加大对于生态景区环境资源保护的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宣传也是极为必要的。仅从旅游开发者一方面来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游客作消费活动的对象,在景区中的行为也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与美观性。对于旅游者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普及与环保法制观念的灌输,都能够产生更加积极有利的效果。举例来说,生态旅是为了让人们体会到自然之美,这种“天人合一”的美妙感受也是同悠久的传统文化相互衔接的,要达到热爱自然,那么从中寻找“连接点”,让游客能够从中受到启迪,也应当成为生态旅游管理中的题中之义。再如,旅游项目时常伴有对于周遭环境的累积性破坏性,特别是对于资源的破坏也是较为明显的,所以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宣讲与告知,也能够为游客更加珍视自然环境奠定基础条件。
四、结语
旅游业作为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重要部分,不仅对于直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对于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开发与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优质的经济创收方式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地区的响应,由此,只有不断加强关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方法意义探究,并且将这些探索得出的有益经验积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使得各个地方的生态旅游取得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沙志云.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J].信息化建设,2016,01:214.
[2]袁静,明庆忠,李长凤.旅游产业生态化效应研究方法综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33-37.
[3]李向明.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来源、构成及其实现途径[J].林业科学,2011,10:160-166.
自古以来,中国的语言较世界上的其他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和形式美,这是因为汉语在发展过程中,根据汉字发声的高低、长短而定四声,使得中国的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都讲究声律之美。魏晋至南朝,随着诗歌创作的逐步繁荣,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是当时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的声律论即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但声律论的发展有一个由自然发展到人为总结、规定并施之于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过程。《诗经》、《楚辞》这些中国早期的文学作品,因为当时是“诗、乐、舞”三位一体,就具有自然的音乐美。汉代,随着文学的发展,有些文学创作者开始注意到,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使用语言文字时要讲究音乐性。例如司马相如论赋时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到了魏晋时期,写作时讲究声律,已然成为一种L气了。陆机就在《文赋》中提出:“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固崎而难便。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叙,故L荻不鲜。” 意思是说,文学的声律是由语言的声和音的更换迭替组成的文章,犹如颜色鲜明的五彩交织而成的锦绣。在这里,陆机的“音声迭代”指文学语言的音乐美。文学佳作,不仅要有巧妙的艺术构思和华丽的词藻,还要在声律运用方面具有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其后,长于弹奏,尤其擅长演奏琵琶,且能谱制新曲的范晔又提出了“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的主张,但是,他们谈论的都是一种比较自然的音律。也就是说,在齐梁声律论产生之前,诗赋创作并非不讲声韵,但那时讲得都是自然的声韵,多是与音乐有关。到了南朝,沈约、周等的四声说兴起,声律论才从对自然声律的注意进而提出许多人为的格律要求。所以,永明体的代表人物沈约与其声律论的提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是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的。
一、“声律论”的意义
“沈约声律论提出的巨大意义在于找到了一种简单的便于合乐的作诗方法,即通过音韵的合理组合便可写出达到合乐要求的诗歌,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吴相洲)
沈约声律论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诗歌如同音乐、雕塑、舞蹈等艺术载体一样,它们的形式跟内容一样重要,如同鸟儿的双翅,是不可或缺的。正如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中所云:“诗所以能激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
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八病”,在一定意义上为诗歌音韵声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五言律诗的正式形成开辟了通途,而且影响到骈体文,促使作者更加注意音节的铿锵优美。
沈约声律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永明体,也就成为近体诗形成的前奏,成为人为诗歌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四声和八病由於创作主客引导差异的影响,于是所能表达的价值意义有所不同,后者更能反映诗人主体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态度。“八病”透露诗人对诗文声律的高度认知,八病是为诗人审美感知的体现,而近体格律的形成则证成八病之价值,近体格律乃为八病审美价值之体现。它反映了诗人对“声与情”之关系的自觉意义,将人们对“声与情”的共同认知与体会进行理论,系统化的工作。
二、“声律论”的局限
因为声律论中的“四声八病”说所规定的条目太繁琐,都是诗歌声律上的各种禁忌,其规定极为苛细,对诗歌的创作造成了一定的束缚。汉语中的声调也是不能因为四声八病的规定就随意更改的,这就对诗人们创作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必须在保证内容与形式的同时,还要注意音韵声律上的种种限制与忌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诗人的表达,影响了诗歌的创作。就连沈约自己在创作中也不能完全顾虑到他所提倡的有关声律的各种规定,不免出现触犯“八病”的时候。
声律论中的各种规定有可能使诗歌的写作因重格律而产生形式主义的流弊,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因为重于声律方面的追求而忽略诗歌本身的内容形式的情况。
总之,沈约声律论从产生到现在,文学界对他褒贬不一,南朝的两个文学评论大家对它的态度也不一致。《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表示赞许,而写《诗品》的钟嵘则表示反对。赞同者重在肯定声律论在我国文学史、诗歌史中的历史意义,反对者着眼于声律论对诗歌的束缚和因重格律所产生的形式主义的流弊,双方各执一词。在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的来说,声律论对后来唐朝近体诗的繁荣还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正是有沈约的声律论,才有了后来的日趋完善的声律论,使中国的诗歌创作在声律方面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技巧,甚至影响到词律和曲律。
参考文献:
【1】李文钢,浅谈沈约“声律论”的价值〔J〕.梧州学院学报,2011年12月;
【2】张泉,沈约“声律论”再审视〔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6月;
【3】张静文,沈约声律论新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12月;
【4】张柽寿,诗体的重大变革――重评沈约“声律论”和“永明体”诗〔J〕.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8月;
二、大学生法律援助的现状分析
1、相关法律制度模糊
截至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法律援助制定的实体法只有《法律援助条例》,而该条例自2003年9月1日实施后,至今未修订或颁布司法解释及实施细则,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的规定仍是非常原则性的。这就造成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形式和认可度无法明确。在实践中,大学生自发组成的法律援助机构往往得不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认可,学生只能以个人名义参与案件。而根据《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大学生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参与刑事或行政诉讼案件的,其享有的诉讼权利受到了较大限制,尤其是在阅卷和会见当事人方面的限制,直接损害作为弱势群体的当事人利益,使得法律援助的宗旨和意义得不到实现。
2、组织建立与管理不健全
目前高校内的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大多是由学生自发建立的学生社团,其基本成员(包括社团领导和骨干分子)主要是在校学生,指导教师多是受学生邀请而自发参与的。学校对社团工作基本不参与,对其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在校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历,与社会接触不够,对如何管理和运营一个团队缺乏经验。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主要依靠个体兴趣和新鲜感维持,缺乏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管控或有制度却不能很好的贯彻实施。这就导致了社团呈现出组织管理松散、成员流动性大,社团稳定性差等特点。
3、成员分布不均,能力有待提高
从在校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学生年级分布来看,各高校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人数的80%都来源于大一、大二学生,大三学生所占比例很少,大四学生几乎不参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一、大二学生进入高校时间不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对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激情高,而大三、大四学生由于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多数学生都忙于备战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或者在校外找工作,空余时间大大压缩,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法律援助中来。但是由于成员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完成全部法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专业知识不完整,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不能够很好的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提高后,又因面临毕业而无法继续参与法律援助,造成大学生法律援助能力始终停滞在较低水平。据统计,在上海接受过高校法律援助咨询的当事人对大学生所提供的援助服务的满意率仅为50%。①
4、指导老师人数不足
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活动,而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是不足以支撑其独立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因此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离不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办案经验以及较强的办案能力的指导老师。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老师除教授课程外,其主要工作是做学术研究,能够兼顾并做好法律实践的双能型老师数量不多。此外,作为法律援助指导老师,目前主要是以无偿帮助为主要形式,指导工作也不是像日常教学工作那样有固定的场所和工作时间,往往需要老师随着援助案件的处理进程不定时往返于司法机关、当事人和学生之间,需要老师牺牲大量的个人时间和精力,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参与指导工作。
5、法律援助经费筹集难
大学生一般是以校园法律援助中心等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参加法律援助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但这类社团主要是学生自治组织,而非盈利机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高校社团经费拨付和学生自筹,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固定的资金来源。与此相对,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法律应用类实践活动,大学生参与援助必然要求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办公场所、办公用品、差旅费等,而这些目前都是由高校法律援助学生社团自行承担。因此,高校法律援助学生社团常常出现资金短缺的困境。援助资金的匮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的正常开展。援助活动质量的高低受到资金情况波动的影响,造成援助活动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降低了当事人对大学生法律援助的认可程度。
6、与其他力量缺乏沟通
在大学生法律援助面临种种困境,难以独自前行时,更多时候选择的是暂停活动甚至放弃,极少与法律援助的其他力量进行沟通,寻求支持。《法律援助条例》第3条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第6条规定律师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依照上述法律,政府机关和执业律师有参与法律援助的法定义务,而且由于其所具有的特定身份,使得他们在参与法律援助的不同阶段或方面具有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所不具备但又急需的资源优势。如果不能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的生存和发展,那么大学生法律援助将是举步维艰的。
三、大学生法律援助的意义
1、社会层面
(1)大学生法律援助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我国法律援助资源紧缺的局面。我国现有参与法律援助的主体主要是职业法律人,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执业律师。但是目前我国在册的执业律师尚不足30万,仅仅是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的1/3。此外,职业法律人分布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覆盖面有限,但大学生因其来源的广泛性,造成其能够有效辐射的覆盖面要远远大于职业法律人。
(2)大学生法律援助能够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减少政府负担。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自《法律援助条例》颁布以来,鲜有其他法律法规提及或完善,加上当事人寻求救助途径不畅通、政府投入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缓慢。依照《法律援助条例》第8条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不仅具有法律制度上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更是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模式单一的缺点进行了完善。同时大量愿意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大学生的加入,还能够减轻政府经济负担,促进法律援助经济资源的优势配置。
(3)大学生法律援助是对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重要补充。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总体而言是一种以教为本的应试教育。②这种教育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让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而鲜活的案例来源,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印证,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4)大学生法律援助能够切实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通过与当事人交谈、收集整理案件材料、分析案情、拟定法律文书等方式将自己所学所会应用于当事人的实际案件。一方面,当事人通过法律援助能够平等的面对法律及司法审判,确保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成司法案件的个案公正;另一方面,当事人在接受法律援助过程中不断接收、理解案件相关法律知识,既能提高普通当事人的法律认识,帮助其树立法治意识,还能促进当事人对司法审判的理解,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个体层面
这是重庆外国语森林小学开展“生活教育”的一个场景。
“事实上,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钱昌愈校长说,“我们看重的是让每个孩子自己动手去做,用心去感受,学校组织孩子们到工厂、企业、农村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适应,在适应中创造。”
“六段”生活教育模式
体验生活是森林小学特色教育探索中践行的一种新范式。学校从1998年开班之初就有住读,当年是重庆市少有的小学住读学校之一。钱昌愈校长说:“教育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寄宿也是对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挑战”。住读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由于父母工作忙,孩子一周才回家一次,祖辈、父母的宠爱,无形中滋长孩子凡事“以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基础教育,应该从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开始。为此学校大胆实践,将学生在校各个时段的教育内容、活动形式加以充实和更新,构建了“六段”生活教育模式,即:紧张快速的早晨――快乐活泼的课间――愉快生动的课堂――寂静休闲的中午――丰富多彩的下午――自主自动的傍晚,为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创造了最佳环境。
“六段”生活教育模式的实施,让学生在“五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中,形成五个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造能力),养成“三个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三个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提高八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好,基础知识扎实,生活适应能力强,劳动、服务积极性高,体魄和心理健康,创新实践有潜力,个性特长有发展,合作交往能力强),取得较好效果。
“全班乘200米接力赛”,是森林小学坚持了十二年的传统体育项目,今年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将此项目作为了冬季象征性长跑的终点冲刺,达到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锻炼的目的。每个学生都是运动场上的主角,在那200米的跑道上,每个孩子都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
事实上,围绕自主教育,学校搭建了许多可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的平台,如举办“足球争霸”、“森林小百灵”、“红舞鞋”、“疯狂计算”、“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有不同特长的孩子都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艺术星、劳动星、智慧星、文明星、健体星等“星”级人物的评比,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又受到榜样的激励。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还组织了“认识妈妈”、“我是生活小能人”、“今天我当家”、“我劳动,我快乐”等主题的活动,让“小皇帝”们走进父母,学会孝敬,懂得感恩。
学校针对劳动技能、生活本领、合作精神、健康体魄适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开展“生活小能人擂台赛”、“森林科技园蓓蕾创新赛”、“争做合格小公民”、“自己的书包自己背”等活动,并要求以班为单位,全员参与。力求每个孩子既是优秀独立的个体,又能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成为和谐向上的集体中的一分子,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让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影响孩子一生的财富
小学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财富,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学会生活,并从中学到“探索、思考、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真、善、美”的品质,能让孩子一生爱益匪浅。‘
十多年来,森林小学践行“生活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从未间断,历久弥新。通过搭建适合孩子和谐发展的平台,引导每一个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寻找一个岗位,获得一份感受,明白一些道理,养成良好品质。
学校发挥英语教学、教改科研、环境教育、社区教育和网络教育等优势,形成了“一特色、五优势”的校园文化特点。研发了综合经验性校本课程《我与社区》、《学会生活》、《艺术与生活》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课题《小学(寄宿制)生活教育研究》研究成果获重庆市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成果集《走进生活》一书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