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9 14:39: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养老战略规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010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开始对悉尼大都市区战略规划进行反思和修订。本文试对悉尼大都市区的城市战略规划的过程、内容和作用作一简要介绍,并提出对我们中国城市的战略规划编制和使用的一些可能经验借鉴。
悉尼战略规划编制过程简介
2005年,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规划主管部门着手编制了悉尼都市区战略规划(Sydney Metropolitan Strategy Plan).
2005版本的战略规划称为“City of Cities”,关注的焦点是将悉尼大都市区由一个单中心的大都市逐步转变为以悉尼市区为主中心多中心结构。在此规划中,强调交通设施和到达的方便性。
2010年,规划管理部门启动了战略规划的修编。首先开始的是对2005年版本战略规划的反思,然后在完成反思报告的基础上编制了新一轮的战略规划。2012年06月,公示结束。目前2010年版本的战略规划正在根据公众意见进行修改阶段。
悉尼大都市区规划2005 (City of Cities: A Plan for Sydney’s Future)
从悉尼被规划建设开始,悉尼一直是一个围绕海湾建设的城市。随着城市人口、工作岗位的扩展,悉尼逐渐成为了一个东西70公里、南北60公里的都市区域。作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大都市区域,为了更好的指导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于2005年12月颁布了悉尼大都市区战略规划:City of Cities: A Plan for Sydney’s Future。该规划关注都市区内城市(centre)的发展,追求满足区域内居民“1小时”的工作、服务交通圈,以便提供更好的医疗、法律、文化、娱乐服务和区域开放、疗养空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大都市区战略规划的基本指导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了五个战略目标:
提高宜居性
增强经济竞争力
保证公平
保护环境
提高城市管制
该战略规划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分别从7个方面提出战略设想,分别是:
经济和就业
城市增长中心和廊道
住房
交通
环境和资源
公园和公共场所
贯彻执行和管制
为了更好的实现战略规划的指导性和动态性,一系列的重要行动已经被完成或执行中,主要有:
建立一个以公共交通服务为基础的,从北悉尼(North Sydney)到麦考瑞公园(Macquarie Park)的全球性经济走廊;
在4号和7号高速公路交汇处建立一个新的西悉尼(Western Sydney) 就业区;
建立一系列的区域步行休闲小道;
将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由一个以体育活动为主的设施区域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混合使用社区;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居住和就业向悉尼的西北和西南增长中心引导;
同时,规划要求新南威尔士州政府针对上述5大战略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回顾和评定。规划部每年将倾听政府、社区、市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整理意见,由规划大臣向政府报告。每五年(和人口普查年限相一致),政府将组织对战略规划的目标、目的以及行动计划进行更大规模的系统性回顾。
对战略规划的反思2010:( Sydney Metropolitan Strategy Review)
2010年是悉尼大都市区战略规划的第一次反思。反思分为三个部分完成,分别为:
反思提纲(discussion paper)
公众参与
基于公众参与的独立的反思报告
反思提纲(discussion paper)
2010年03月,规划部了回顾反思的讨论提纲(discussion paper):Sydney Metropolitan Strategy Review。
这是五年反思的第一步,在该文件列出了反思的计划和内容以供利益相关者知晓,并提出了未来25年悉尼大都市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到2036年,预期悉尼大都市区人口将达到600万,比2006年增长了170万人;
到2036年,预期悉尼大都市需要额外提供77万套住宅
到2036年,预期悉尼大都市需要额外提供76万个工作岗位,合计达到289万个工作岗位。
讨论提纲(discussion paper)对2005年战略规划设定的目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分为十个篇章对主要讨论的问题进行阐述,希望市民、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提出意见。十个篇章分别是:
为未来增长人口的规划
应对悉尼的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结合
提供更多的工作
提升悉尼的价值
强化悉尼城市群
满足住房需求
城市边缘地区土地利用的合理化
城市更新
执行
同时,为了更好的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发展相结合,新南威尔士州交通部同期公布了悉尼大都市区交通规划:Metropolitan Transport Plan,Connecting city of cities。该规划是为了更有效的将土地利用与交通联系在一起,并同时与讨论提纲(discussion paper)一起进行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
反思的第二步是公众参与。讨论提纲(discussion paper)后,将对外展示和进行公众参与,包括电台、电视台的宣传和专题采访,以及一系列的相关论坛、网络论坛等。
反思报告
2010年09月22日,规划部正式关于讨论提纲工作参与意见的独立报告(Review of Sydney’s Metropolitan Strategy and Metropolitan Transport Plan),并对外公布。该报告总结汇总了市民对讨论提纲(discussion paper)和大都市区交通规划公众参与意见。
报告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对战略规划和交通规划进行反思评估。对战略规划的反思包括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工作岗位、悉尼的价值提升、城市的多中心发展、住房、城市边缘区的开发、城市更新、实施和其他等。
悉尼大都市区规划2010 (Metropolitan for Sydney 2036)
在完成反思报告后,新的悉尼大都市区战略规划(Metropolitan for Sydney 2036)被颁布并对外公示。2012年06月该规划报告公示结束,目前正处于修改正式成果阶段。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也将长期存在。因此,新修订的《老年法》确定“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所谓长期战略任务,就是要有长期战略思维、长期战略规划、长期战略准备和长期战略对策。要有长期战略思维。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全新的社会形态,不管是解决养老问题,还是解决其他问题,都必须考虑到人口老龄化这个重要因素。要有长期战略规划和长期战略对策。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长周期性和复杂性,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能靠应急,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必须总体规划,超前设计,分步实施。必须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来进行全面规划,从制度和政策法规层面来进行顶层设计,防止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走弯路,甚至走错路,制定适应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和行动纲领。
积极应对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可逆转的特征,只能积极应对,不能消极回避。在联合国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之前,一部分国家政府和学界对人口老龄化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担心劳动力老化、劳动力素质下降,影响经济发展,担心老年人过多,家庭和社会抚养负担过重等。“积极老龄化”理念提出后,改变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传统认识,人口老龄化不仅有“危”也有“机”,老年人也不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因此,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积极的政策、更加积极的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要转危为机,人口老龄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挑战,也有发展机遇,我们既要迎接挑战,也要抓住机遇,特别要抓住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庞大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把沉重的“夕阳事业”办成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潜力和作用,老年人有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优势,要调整社会政策,破除影响老年人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阻碍,吸纳更多的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老年人独特的作用。既要看到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又要看到我国社会制度、组织体系和文化传统的特殊优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集中办大事的制度和组织优势,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孝文化传统的国家,尊老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是我们的传统,这些优势将在今后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综合应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长周期、深层次的,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的宏大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方面的积极性,既要建设“硬件”,又要完善“软件”,建立全社会责任共担、综合应对的体制机制,也就是按照我国老龄工作方针“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要求,构建大老龄工作格局。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的责任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当在建立制度、完善体系、提供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等方面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制度建构和政策设计上,必须吸取西方高福利国家的教训,立足我国特殊的国情国力,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只能承担有限责任,政府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特别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让发挥社会力量“唱主角”,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要根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软实力”,随着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软实力”将越来越重要。要加大敬老爱老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借鉴西方国家对公民道德和诚信信用情况进行评估的做法,把尊老敬老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作为择业、晋升、上学、考评的重要依据。要弘扬家庭养老的优秀传统,在强调居家养老的同时,不能削弱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我国历史上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老年人生活在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保障,靠的就是大家庭的集体力量。必须指出,今后无论国力如何强大,政府责任如何强化,社会化养老服务如何发达,也要坚定不移地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家庭仍然是养老的第一居所,特别是家庭提供的生活护理、精神慰藉、亲情关爱等是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
453期
投资者报
在经济放缓和金融脱媒提速的背景下,银行遭遇业绩增速挑战的同时,也迎来新的成长机遇。近年来,作为长三角地区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依托独特的上海区域优势,上海银行持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与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发展道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上海银行总资产为16181亿元,较2011年年末增长146.7%,相当于在规模上再造了一个“上海银行”。凭借多年的高速成长,上海银行近日获得《投资者报》颁发的“值得信任成长银行”奖。
上海银行去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募资规模为当年银行股之首。借助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后,其未来发展更值得期待。
业绩“优等生”
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以及全球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中心之一,已形成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与黄金市场等要素市场组成的多元化金融市场。借助地域优势,上海银行参与到金融要素市场与交易平台,分享超越地域限制的快速增长。
2012年,上海银行提出了建设服务专业、品质卓越的“精品银行”战略愿景,并同步实施两轮三年(2012-2014和2015-2017年)战略规划,加快创新步伐,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在“精品银行”的战略规划之下,上海银行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此前数据披露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上海银行总资产为16181亿元,较2011年年末增长146.7%,相当于在规模上再造了一个“上海银行”。2012年~2015年,该行净利润年均增速逾22%,高于上市银行年平均增速12.5个百分点。
不仅规模翻番,上海银行的业务结构也得到优化,中间业务净收入迅速增长,培育了中小企I、养老金融、财富管理、跨境金融、金融市场、在线金融等特色业务,同步实现了竞争能力和银行品质提升。
借助资本再发力
作为国内首家引入境外投资者、首家跨区域经营、首家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以及首批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的城商行,上海银行勇于创新,历经多年实践与发展,该行积极探索与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发展道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排名进入全球银行业百强。
上海银行去年登陆A股,成为当年IPO银行股中募资规模之首,充分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但同时,各方面也反映目前规划编制工作仍需要在五方面予以继续关注。
协调: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与正在进行的“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海市2050战略规划及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加强协调衔接,明确分步走的路径,使城市总体规划能更扎实落地。二是要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作用,要更加重视郊区尤其是远郊的发展,结合各郊区县不同区域的特点,完善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工作。三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加快解决城中村改造、疏解城市交通拥堵、统筹建设养老设施等突出问题。
前瞻:一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发展定位、空间布局、支撑体系,特别是在新市镇建设、道路网格优化、历史遗存保护等方面统筹城乡发展,并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二是要科学预测人口规模,促进人口合理分布。要在准确把握目前常住人口基数基础上,科学确定人口控制的目标,改善人口布局和结构,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随着上海进入深度老龄化,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并在布局和资源配置上作充分准备。要通过推动“产城融合”,科学规划布局,以产业为抓手,通过产业布局,带动人口的合理流动,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产业功能和居住功能的融合度。
(一)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结构性问题突出
一是养老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人员短缺,对老年人急需的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供给不足。二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一些老旧社区,老年人口多,却未配备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养老机构往往独立开展服务运营,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辐射作用不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四是民办养老机构难以与公办养老机构公平竞争,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大量闲置的现象同时并存。
(二)政策落实难,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名义政策多、实际落实难。一是办证难。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规定不尽合理,导致养老机构办证门槛高,办理时间长。二是社会力量用地难。一些地方政府执行养老服务业土地优惠政策的动力不强,社会力量用地难。三是融资难。这是民办养老机构在运营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三)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城乡和地区差距较大
中西部地^养老服务发展进程缓慢,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农村空巢老人比例高,失能半失能和病患老人多,养老服务需求大,但养老服务设施普遍落后,专业服务机构少,服务水平不高。
(四)医养结合受到多方面制约,推进难
一是医养结合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相关政策衔接不够,尚未形成政策合力。医养结合服务缺乏制度性资金来源。二是部门协作有待加强。医养结合涉及部门较多,职责界定不明晰,部门责任难落实,监管不足。三是信息互联互通水平相对滞后,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发挥不足。四是专业人才缺乏,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二、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
按照关于做好老龄工作的系列要求,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力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我国要从中长期战略规划的角度,统筹兼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一要统筹发展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着力推进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尽快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二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尤其要重视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出台有针对性的、符合农村实际的发展政策,有效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三要统筹发展低、中、高端养老服务,尤其要加强对困难老年群体养老服务的保障。四是要统筹不同部门的政策规划,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推动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兜住底线,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供给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基本养老服务的内容包括“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是全体老年人,而城市的“三无”老人和农村的“五保”老人是政府提供养老服务的重点对象,而重中之重则是“三无”老人、“五保”老人、失能失智老人。
基本养老服务需要资金保障。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现有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设置长期照护保险并纳入社会保险统一管理。
(三)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
要针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面临的问题,修改完善不科学不合理的政策规定。要整合政策及资源,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推动各项政策真正落地、落实。
要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坚持“非禁即入”,全面放开市场。对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等一视同仁,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拓展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空间,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做到放管结合、放管并举,确保养老市场活而有序,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四)结合试点实践,大力推进医养结合
建议进一步细化地方政府对医养结合的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服务方式。强化专业服务人才使用和培养,制定实施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方式,实现医疗、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
一、引言
油田物业管理走进电子信息化时代。数字管理平台的投用,可使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服务质量监督、处理用户报修投诉更加方便、快捷、直观。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可以一览热网、污水站运行情况,全面了解所属单位员工服务执行情况。
二、油田物业管理的注意问题
什么是战略?战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全方位的综合因素出发,对自己的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所做出的总体谋划。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指导企业全部活动的是企业战略,全部管理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而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关键是对企业内外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并使三者之间形成动态平衡。所以说,企业战略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在保持这种动态平衡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使命。可以说,一个不重视战略的企业永远不可能做强,也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
振兴公司是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第一家成立的物业管理企业,公司近些年来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的发展战略是:以品牌服务为主导战略,以低成本运营、市场开发为基础战略,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科技创新为保障战略。并加强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变化的跟踪,对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措施随时加以调整,做精做强主营业务,积极培育辅业项目,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效快速发展,努力实现打造石油系统一流物业管理企业的战略目标。
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在这方面,企业必须打破等级界限,打破专业界限,多渠道发现人才,真正做到识才用慧眼、用才有气魄、爱才动真格,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形成大力培育人才、广泛吸引人才、珍惜和用好人才的环境和气氛。振兴公司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从两个环节入手,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加强对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复合型技术人员的培养。鼓励技术精湛的老师傅与青年工人签订师徒合同,传授经验,同时加强多面手人员的培养,使他们在各个工种间可以进行轮岗操作,做到“精一、通二、会三”。二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举办各工种技能培训班,提高技术水平和实际能力。
三、油田物业管理的发展模式
1.走“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之路,广开财源
服务市场不发育、物业管理收入来源不足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拓宽收入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必须实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策略。油田矿区开展多元经营有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发展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业大有可为。独立工矿区因远离城市,许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依托城市供给,因此物业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家庭装饰服务、房屋出租等内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来源。
2.走精干高效之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
在实行物业管理的初级阶段,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务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物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化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物业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在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形势下,物业管理如果不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管理模式,不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方式,物业管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难以生存。
3.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的必然选择。
像石油企业这样的独立工矿区,居住区分散、规模相对偏小,物业管理机构往往按居住区设置,造成物业管理资源分散,成本偏高,形不成规模效益。随着服务市场的发展、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通过兼并、重组,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是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和生存之道。深圳、上海等地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独立工矿企业必须适应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对物业管理机构有计划的进行合并重组,以发挥规模效益。
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
青海油田物业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是过去从生产一线分离出来的老弱病残和闲散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已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油田物业管理必须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重视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素质优良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
5.物业管理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
新世纪里,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物业管理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走进市场参与竞争。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国内物业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物业管理市场容量不断扩展的机遇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平台,才能获得市场。
四、结语
因此,油田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要做好短期和中长期战略规划。主要内容有品牌定位、目标市场、发展规模、人才储备、服务方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同时,物管企业的战略规划还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整体性及目标性。既要做好中长期战略规划,使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增强企业品牌的生命力,也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势品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绝望的管理层……*
即便如此,竟有80%的企业对预算制定过程不满意,特别是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的企业管理层。在某些企业,我们发现管理人员在制定预算上花费的时间高达30%,但令人苦恼的是,预算不仅没能发挥其支持企业战略规划的应用作用,相反往往扮演着挖墙脚的破坏性角色。“这是美国企业的痼疾……事实上,预算制定已经沦为人们追求效益最小化的游戏。企业想方设法从员工身上得到最少的东西,因为人人都在为自己争取最低的指标而讨价还价”。这是通用电气公司刚刚卸任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说过的一段话。“预算一出台,就成了众矢之的,大家的目标就是怎么搞垮预算”。一位CEO这样说。
在访谈过程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预算的失望与无奈溢于言表。那么,现行预算制定流程的根本弊端究竟在哪儿?预算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企业能否对其实施卓有成效的变革?
*传统预算弊端在哪儿?*
传统的预算制定方法遵循着一种自上而下的流程:先由总部向下属各部门及经营单位一揽子预算方案,并辅以各种亟待填写的表格及要求完成的销售和营业预测,填表人本着忠实的态度填好表格,返还原处。接着通常是一段时间的讨价还价,一边是总部要求作预算调整(少花钱,多增加销售),而另一方面,各经营单位通常是怨声连连,诉说苦衷,双方纠缠不清。自第一轮预算方案起,这种情况往往要持续几周,甚至是数月的时间,最后上下才能达成一致的结果。这就是传统预算流程的弊端。而面对如今激烈动荡的经济环境,再采用这种过时的模式而忽略了战略规划的作用,后果必然是自铸其败。
我们来看一家制药企业的经历:该公司亟待推出一种新药,市场潜力巨大。战略规划结果显示,只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和营销支持,新药的推出将能提升公司50%的年收入,利润增长70%。可是,新药一上市,即告出师不利。原因何在?原来推出新药的战略计划在公司营业预算制定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销售预算编制人员认为主持战略规划工作的同事们对新药的前景过于乐观,因此他们把销售预测削减了50%。同时,生产部门人员认为销售部作此预测简直是白日做梦,所以他们又将预测数字打了对折。最后,经财务部门研究,又把预算砍掉了一大块儿。产品推出时,战略规划人员要求新药具备的生产能力仅剩20%。而新药推出后6个月时间内,市场需求量猛增。但不幸的是,新药供应严重短缺高达四至五倍,折合公司年收入造成机会成本损失约100亿美元。而且公司失去了一次向华尔街证明自己的机会,也就是说公司本可以顺利达成其战略规划与预算的紧密整合,而公司实力的展示将带来的或许就是股东价值的提升。
*能否另寻蹊径?*
面对如此陈旧的预算制定方法,面对其常常导致的破坏性后果,企业是否另有蹊径可寻?
答案是肯定的,有些企业已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预算制定流程。例如,Handelsbanken银行采取了一种分行绩效比较表。每个月,该银行都要逐一对各分行员工人均利润率做出考核,然后在整个机构内部进行广泛的传阅。名誉总裁简·瓦兰德说:“各分行的目标都一样,那就是要力争在竞争中赢得胜利,不管竞争来自银行内部,还是外部。”对于那些达标的分行,增加部分利润将划出1/3的比例,按员工人数平均加入个人养老基金。
福特公司引入了一套名为“闪念财务”的系统。通过系统,自上而下,各级主管人员均可随时调阅销售收入和产品设想计划,真正做到了随时输入,随时查看。因此,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削减也相当可观。
Handelsbanken银行也好,福特公司也好,成功的案例并不少见。但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预算模板,以便其他企业拿来运用。因为不同行业间的企业极具差异性,此外还要考虑到企业规模等的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把预算流程割裂开来,单独运作的做法是错误的。成功的企业将预算视为更大范围作业程序整合的一部分内容来加以对待,包括战略规划、绩效报告和目标确定。
*还要遵循什么原则?*
.速度取胜
首先,要彻底抛弃在预算制定中填写电子表格的做法。因为这样做涉及诸多烦琐的后勤协调工作,降低了流程速度,少说也得耽搁数天时间。今天,新型网络工具的运用有助于削减行政开支,节省管理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同样能够提供多年来由电子表格一手包办的数据信息。
思科系统采用了一种共同数据库的方法,该公司每购并一家新企业,都要鼓动对方采用与之相同的财务系统,哪怕将改换较新系统版本,走回头路也再所不惜。原因是,采用共同系统易于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数据整合。因此,公司就能确定每天的财务健康状况。在思科公司,只需短短一小时时间提前发出通知,就能迅速完成“虚拟结账”。
.信息准确
传统经验告诉我们,调整预算流程的窍门就是人介入越少越好,这样就能节省管理层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把所有的预算工作都交给财务人员去做,许多真实反映企业计划、卓有价值的细节信息就会遗漏,譬如企业推出新产品的数量等等,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此时只有那些当事的经理们才具体掌握着最新的动态情况。所以必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预算流程中来,但一定要有限制。
德国电信公司就是这样做的,以前,公司大约要靠80位高级经理来提供预算数据。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如果下至初级经理层,共800人一起参与到预算流程中来,就能获取反映公司实际情况的更准确信息。更重要的是,公司一改常规,不让经理们填写长达150至250行的预算表格,相反,只要求他们提供10项数据信息,包括:推销电话数目以及促销电话数目、新客户数量及促销活动次数等,但要求每月报告一次。显然,要管理好这样一个庞大预算流程,就需要企业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迅速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与绩效挂钩
负责规划与预算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对经营绩效负全部责任,他们的报酬也应与之挂钩。譬如:在英国石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要看是否完成合同规定的绩效指标而定。而这些指标的设定随美孚、壳牌等业内其他超量级竞争对手的绩效情况做出调整。
.协调一致
对于决策者个人而言,要持续不断地做出正确的管理与投资,从而取得整个企业的协调一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激发起他们的斗志,建立强有力的目标确定和绩效报告流程,同时还要帮助经理层管理人员也能得到恰当的激励,从而确保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同样做出正确的决策。
.目标确定
2案件处理情况
1990年前,LAB承接的主要是刑事案件,一般是通过合同请私人开业律师办理。1990年后,刑事案件仍然是法律援助机构关注的主要目标,但由于法律援助机构拥有自己的雇佣律师队伍,其办理案件的途径已有所改变(LAB在全国各地有自己的办公室)。目前,LAB的法律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中心办公室(雇佣律师和公共辩护人)、私人开业律师(LAB付费聘请)、LAB的合作伙伴(LAB提供资金的其他非政府组织)。
3资金与预算
LAB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另有一小部分资金来源于私人捐赠的实验性项目,国家资金并不影响该中心的独立性。它由一个独立的委员会领导,其负责人由司法与宪法法制部部长直接任命②。过去三年,LAB的资金预算情况可以比较如下:
4影响政策
传统上,南非法律援助机构主要为刑事案件提供辩护,但是最近建立了一些民事部门和一个宪法性的影响性诉讼部门。正是通过后者,南非法律援助机构内设影响性诉讼部门,为包括妇女、儿童和贫困人口在内的弱势群体开展分类行动和先例诉讼。2004年1月,南非法律援助机构采用了一项影响政策,法律援助机构不时地抓住机遇,通过承担或者资助诉讼和其他法律工作,积极地影响一大批贫困人口的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个人提供法律服务。南非法律援助机构在以下三个领域赋予影响政策以实际内容:(1)确立一项判例、法律制度或者解释涉及贫困人口方面的法律;(2)通过开展集体诉讼或者处理少部分事务从而能够解决大量的群体性纠纷,具备了处理群体性纠纷或者潜在纠纷的能力;(3)通过战略性干预或者非诉法律服务,具备了促进一个群体或者该群体中重要人群生活的潜力。影响性法律服务可由以下机制提供:(1)南非法律援助机构所属的司法中心和战略性诉讼部门雇佣的领取薪酬的律师;(2)私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3)南非法律援助机构的合作伙伴;(4)法律诊所;(5)以上机构和人员的组合。南非建立影响性诉讼部门,是为了保护人口中的边缘化部分,而致力于将宪法规定的内容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为南非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承担并资助诉讼或者其他法律工作的机会,并对一个群体或者该群体的重要部分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性诉讼部门通过诉讼,可以确立法律判例或者为法律的未知领域确立一个标准。此外,通过办理集体诉讼和战略性诉讼,影响性诉讼部门能够在单一事务中,确立解决群体性纠纷的有效方式。
5法律援助战略规划
2008年9月,LAB批准了南非法律援助战略规划(2009~2012),为了执行这项战略规划,实现法律援助的展望与使命,法律援助机构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工作计划。法律援助机构还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每年都对该战略规划进行评估。南非法律援助的展望是建立一个公正的南非,使宪法中所珍爱的权利得到尊重、保护与防卫,确保正义被及所有的人。南非法律援助的使命是使法律援助机构成为最重要的法律服务提供者,通过高质量的专业化法律服务,以独立、高效并充满关爱的方式,确保穷人和弱势群体获得社会正义。为了实现自己的使命,南非法律援助机构确立了以下目标和战略:(1)发展目标:法律援助机构成为积极高效的促进正义的部门;关注并帮助穷人和弱势群体获得社会正义,对所有南非人而言确保宪法权利得以实现;成为一个可持续的、有效的独立组织,以确保能够完成自身使命;培育尊重并服从宪法价值观的公民和社会群体。(2)2009~2012发展战略:①客户和社区、相关部门:为客户提供专业有效的法律服务;为社区培训有关宪法和法律援助服务的知识;致力于帮助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司法系统;定期向议会和行政机关作出解释,便于他们能够了解法律援助机构的规划和项目。②经费与可持续发展:维持可持续的、经费稳定的法律援助机构;确保管理良好;发展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广为认可的法律援助品牌。③事业发展进程:评估事业发展进程(服务提供和支持),确保服务是有效率的、有用的、经济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的、独立的;建立精确的、可行的和及时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告知事业发展进程和决定;确保财政管理合理,事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2案件处理情况
1990年前,LAB承接的主要是刑事案件,一般是通过合同请私人开业律师办理。1990年后,刑事案件仍然是法律援助机构关注的主要目标,但由于法律援助机构拥有自己的雇佣律师队伍,其办理案件的途径已有所改变(LAB在全国各地有自己的办公室)。目前,LAB的法律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中心办公室(雇佣律师和公共辩护人)、私人开业律师(LAB付费聘请)、LAB的合作伙伴(LAB提供资金的其他非政府组织)。
3资金与预算
LAB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另有一小部分资金来源于私人捐赠的实验性项目,国家资金并不影响该中心的独立性。它由一个独立的委员会领导,其负责人由司法与宪法法制部部长直接任命②。过去三年,LAB的资金预算情况可以比较如下:
4影响政策
传统上,南非法律援助机构主要为刑事案件提供辩护,但是最近建立了一些民事部门和一个宪法性的影响性诉讼部门。正是通过后者,南非法律援助机构内设影响性诉讼部门,为包括妇女、儿童和贫困人口在内的弱势群体开展分类行动和先例诉讼。2004年1月,南非法律援助机构采用了一项影响政策,法律援助机构不时地抓住机遇,通过承担或者资助诉讼和其他法律工作,积极地影响一大批贫困人口的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个人提供法律服务。南非法律援助机构在以下三个领域赋予影响政策以实际内容:(1)确立一项判例、法律制度或者解释涉及贫困人口方面的法律;(2)通过开展集体诉讼或者处理少部分事务从而能够解决大量的群体性纠纷,具备了处理群体性纠纷或者潜在纠纷的能力;(3)通过战略性干预或者非诉法律服务,具备了促进一个群体或者该群体中重要人群生活的潜力。影响性法律服务可由以下机制提供:(1)南非法律援助机构所属的司法中心和战略性诉讼部门雇佣的领取薪酬的律师;(2)私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3)南非法律援助机构的合作伙伴;(4)法律诊所;(5)以上机构和人员的组合。南非建立影响性诉讼部门,是为了保护人口中的边缘化部分,而致力于将宪法规定的内容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为南非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承担并资助诉讼或者其他法律工作的机会,并对一个群体或者该群体的重要部分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性诉讼部门通过诉讼,可以确立法律判例或者为法律的未知领域确立一个标准。此外,通过办理集体诉讼和战略性诉讼,影响性诉讼部门能够在单一事务中,确立解决群体性纠纷的有效方式。
5法律援助战略规划
2008年9月,LAB批准了南非法律援助战略规划(2009~2012),为了执行这项战略规划,实现法律援助的展望与使命,法律援助机构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工作计划。法律援助机构还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每年都对该战略规划进行评估。南非法律援助的展望是建立一个公正的南非,使宪法中所珍爱的权利得到尊重、保护与防卫,确保正义被及所有的人。南非法律援助的使命是使法律援助机构成为最重要的法律服务提供者,通过高质量的专业化法律服务,以独立、高效并充满关爱的方式,确保穷人和弱势群体获得社会正义。为了实现自己的使命,南非法律援助机构确立了以下目标和战略:(1)发展目标:法律援助机构成为积极高效的促进正义的部门;关注并帮助穷人和弱势群体获得社会正义,对所有南非人而言确保宪法权利得以实现;成为一个可持续的、有效的独立组织,以确保能够完成自身使命;培育尊重并服从宪法价值观的公民和社会群体。(2)2009~2012发展战略:①客户和社区、相关部门:为客户提供专业有效的法律服务;为社区培训有关宪法和法律援助服务的知识;致力于帮助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司法系统;定期向议会和行政机关作出解释,便于他们能够了解法律援助机构的规划和项目。②经费与可持续发展:维持可持续的、经费稳定的法律援助机构;确保管理良好;发展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广为认可的法律援助品牌。③事业发展进程:评估事业发展进程(服务提供和支持),确保服务是有效率的、有用的、经济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的、独立的;建立精确的、可行的和及时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告知事业发展进程和决定;确保财政管理合理,事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以远见寻求稳进
在林林总总的品牌口号中,嘉实基金“远见者稳进”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也面对保守的质疑。在赵学军看来,所谓“远见者稳进”绝对不是指保守,远见是属于战略层面的,从2000年至今,嘉实每年都要召开战略规划会,参会者队伍由最初的十余人壮大到2010年的七十余人,而指导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持远见,有了远见的高度自然就会产生创新的动力。
嘉实自成立伊始便被赋予了创新的基因,从最初倡导基金产品差异化到首只超短债产品,从变身合资基金公司到打造2.0版本的“全天候、多策略”投研模式,嘉实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2009年,嘉实在中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稳中求锐,就是说要通过远见和创新增加敏锐。赵学军表示,“稳中求锐”是战略指导下的现阶段战术,嘉实在新十年里仍将延续“远见者稳进”的品牌定位,同时我们将在内涵中融入之前的经验积累。新十年中我们关注的核心必然是业绩,坚持用优秀的业绩回报我们广大的客户和投资人。
对于业绩的考量上,赵学军给出了三个维度:广度,即优秀业绩能否在所有基金中全部体现;长度,是优秀业绩所体现的持久性;背后的深度,缘于公司的投研团队与体系。
把财富带进未来
不过,当我们的社会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老龄化的时候,当我们的肌体开始变老的时候,当我们的资产遭受通胀侵蚀的时候,如何把我们的财富带到未来生活去?让财富跟我们一起变老,是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命题?
赵学军认为,基金是让财富得以传承的重要工具。国内基金管理业应该成为中国养老体系的重要承担者,“基金业应该看得更远,看到自己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才能更好的认知在长远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责。”
具体来看,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目前的养老体系存在短板,养老体系的社会化、市场化已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大势所趋,而资产管理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公募产品还是企业年金产品,都可以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丰富的养老金投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未来的养老危机。
嘉实在11年前就提出了“创造财富增值,服务未来生活”的使命,“以客户为导向”担当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一直是嘉实使命的原动力。旗下基金也以优异的业绩成为财富传承、对抗通胀的重要载体。
用信仰实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