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0 14:38: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对法医学的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所谓构建质疑式教学,就是解决由谁来问的问题,即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与成人不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有助于克服老师的满堂问,避免“繁琐的分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奇妙的问题,还能补充老师备课的不足,加大课堂容量,更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中图分类号:D909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①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指导和理论要求。
1、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立法工作的指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立法工作的指导,第一就是要求立法机关在立法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群策群智,做到立法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就是要求立法工作立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实际,让立法真正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保障经济建设的桥头堡。第三就是要求立法工作要做到法规全面,形式协调,内容可持续,作为规范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法规的全面是实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立法形式的协调有利于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识法、懂法、守法,从根本上保证法律的实施。内容的可持续要求我们的立法工作要与时俱进,立法既要反应社会发展变化,又要对社会发展产生规范指导的反作用,以此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2、加强科学发展观对司法工作的指导,有利于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科学发展观对司法工作的指导,首先要求司法机关切实维护司法工正,坚持以人为本,在司法工作中做到保障人权,尊重人民的司法权力。其次要求司法机关充分发扬司法民主,通过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司法实践。在司法工作中做到公开公正。第三要求司法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廉洁自持,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切实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司法权力,努力做到公正司法,民主司法。第四要求司法机关在审判,检察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办案经验,与时俱进,把司法工作与立法工作相结合,不断推动立法完善,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3、加强科学发展观对行政工作的指导,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加强科学发展观对行政工作的指导,其一,要做到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能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利,履行行政职责,行政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行政法规的制定也不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其二,切实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方便群众,执法为民作为行政工作的最高准则。加强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质量。其三,廉洁执法、政务公开是保证行政工作廉洁公正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保证执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体现。
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遵循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目标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必由之路。十报告再次明确了依法治国工作在我国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基础和基本条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将法治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相结合,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者:任华杰,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中国化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学及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崔瑞兰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哲学方面的研究)
注释: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11-8.
参考文献:
[1]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2]陈文通.科学发展观新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
[3]邢贲思.科学发展观读本.人民出版社,2006,6
本课例题为:
面对此新增内容,教师可以预设六个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呈现例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摆桌椅”情境,以“这样摆和那样摆有什么不同”为引子,引导学生对两道题做出比较分析,发现两道题中虽然都有4和5,但意思不一样。学生可以在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具体体会“4”和“5”在不同摆法中的不同意义。
2. 组织探究,方法交流。教师以问题“该怎样解答呢?方法一样吗?”激发学生的解题积极性,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写画画,再进行小组交流,互相展示自己的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运用投影展示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学生可能先画图来帮助理解,有可能是在头脑中进行了一番思维解析,也可能直接列式来求得结果。
3. 检查方法,培养习惯。教师对学生展示的方法进行提问,可以用“他这样的解答正确吗”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检验,还可适当点拨,如“先检查图画得对不对”,“再看看算式是不是正确地表示了图的意思”。
4. 方法对比,归纳提升。在学生完成两道题的解答后,可强调“乘法”和“加法”在解决问题的具体用法,抓住两者的运算意义来区分,即加法是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乘法则是把几个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运算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具体问题去分析条件的意思和数量关系,进而选择合适的解答方法。
5. 巩固练习,促进内化。教材P64~65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用“加法”或“乘法”来解决的练习,可有选择地将其作为课堂练习。也可将问题进行改编,增加条件——“数字”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对比性问题,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解题经验,将方法内化为个人能力。
6. 全课总结,画龙点睛。组织学生对本课的解答问题过程进行一次梳理总结,提炼出解决同类问题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运用。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教材的修订是根据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学习需求进行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教材。教师要注意运用教材中出现的提示来组织、开展教学环节。例如,“知道了什么?”是要组织学生阅读理解题目,包含什么信息,信息表达了什么意思;“怎样解答?”是用问题来提示教师去组织学生分析数学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到解题方案;“解答正确吗?”则是要提醒学生学会自我检查,教师给出一些检查的方法进行辅导,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和严谨求实的数学态度的重要步骤。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广泛实行,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小学英语师资的学校也要相对地做出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以适应这一现状,这就要求培养师资的学校作出实质性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使现代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随着学前英语的普遍实施,幼小衔接的陆续提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局限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学,忽视了语言本身用以交际交流的作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控制较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太过注重于语言知识的教学,只限制于教材表面,忽视了语言的实践性,使原本生动有趣的英语变成了条条框框的知识点和语言点,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教学大部分停留于机械性的重复和模仿。课堂上的步骤也都是“Review─New lessons─Practice─Class Closing”,忽视了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反馈、课外学习和交际的指导,不利于语言的学习。以上这些问题使得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师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也要求教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能力,保持开放的心态,真正做到学无止境,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现在的社会、家庭及教育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小学英语师资的学校也要相对地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授课英语教学法的老师们及时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最新形势和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好让他们在给师范生授课的时候,清晰地说明现在的状况,并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作出适当的改变,以适应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而让授课英语教学法老师们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到小学调研。
二、小学调研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一门非常特别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既涉及教育学体系中的知识理论,也涉及英语学科中的很多知识与教学的技能技巧。因此,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既要熟悉教育学科中教学法的理论知识、教学原理和教学原则等,也要掌握英语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的技能技巧。这对于很多教育学科的老师要求就非常严格,也导致了小学英语教学法师资的缺乏。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很少有专门培养这一学科的课程,即使有这样的课程,也是作为一门不太重视的学科来教学,因此也就没有专门教授这一学科的专业教师。在很多的中职学校,甚至大专院校,担任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教师通常是教育学科的教师,或者是英语学科的教师。但让这两学科的教师来担任教学法教师都存在问题:首先,教育学科的教师来教授小学英语教学法,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理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有一个缺失就是他们普遍不是英语科班出身,很多的英语知识、教学技能技巧,甚至最基本的英语语音问题,他们都很难胜任,这就很难给师范生们做出正确的示范,显得很难有说服力。其次,如果让英语学科的教师来教授小学英语教学法,他们在英语知识、教学技能技巧等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他们的理论知识不到位,实际经验与理论结合不足,造成理论知识表面的缺失。
从这两方面问题上看,要让教育学科的教师去学习英语知识,纠正语音,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只能让英语学科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吸取经验,做到理论与经验结合。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小学进行调研。所谓小学调研,就是派老师到小学去作调查研究,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相关的数据,或者说实际的案例调查,并进行实际的分析,提出一些思考与对策,并应用于相关的教学当中。可见,只有通过小学调研,才能丰富老师们的教学法理论知识,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教学法知识的理解,从而成为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因此小学调研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小学调研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有着实践性的意义
今年4月起,我校为了提高小学英语专业师资的素质,也为了适应现在来自于社会和教育的需要,特别对老师们作出了实践性的要求――让老师们到小学听课调研。此次听课调研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实施的状况,能够更好地把握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教学,按照学校的安排,由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带队,让我们每周分别到小学进行2天全面深入的听课调研这次小学的听课调研。我充分地体会到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对师资要求的不断改变,学生们对老师要求不断提高,意识到培养小学英语老师的责任之重大,以及所面临的种种严峻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我不仅能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从实际出发去给师范生们灌输知识,把实际的案例给师范生们进行分析,而且让我更多地从实际给师范生做示范。而从这次的调研当中,我充分地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充分反映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在小学英语教材里,有很多单元的题目和内容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简到繁、逐渐展开。例如:在学习my family一文时,老师应该从生活中出发给学生们解释一下aunt,uncle,grandfather,grandmother,由于这些词在英语中涵盖的中文意思比较多。因此,在学习这些词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们在真实情景中把课文中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I’m a doctor”一单元中,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模仿课文当中的人物,做动作,表演人物的语言,分别饰演Tony,Gogo,Mother和Doctor等,让学生用英语真实再现学校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教具要不断地更新,要与学生的兴趣有关,才能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除了教材里面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外,很多时候老师们还会利用其他的一些教具或者图片来引入教学内容。但如果这些教具和图片都是从90年代起就开始沿用到现在的话,相信现在的小学生们也不会对它们再感兴趣了。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导入的教具应该不断地更新,要与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和现实有所联系,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共鸣,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我在小学听课调研当中所听的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课,内容是“What are you doing?/What are they doing?/What is she doing?/What is he doing?”。由于句型多,而且句式相类似,有沉闷感,英语老师魏老师别具新意地利用了现在小学生们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和“暖羊羊”来导入新课文的句型,让整一节英语课不但没有沉闷感,而且气氛好。由此可见,利用学生们现在感兴趣的内容来作为导入,既能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又能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要懂得把握好课堂评价的时机。
现在的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不留意的举动或者评价,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甚至会影响到他以后学好这一学科的信心。为了不让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或者举动产生任何的误会,老师们就要把握好每节课当中课堂评价的时机。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根据学生们的不同情况,如不同的性格、学习情况等,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不能有所偏私,要尽量抓住学生的闪亮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们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们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对于那些很少表现、很少发言的学生,更要给予其表演的机会,给予适当的鼓励,从多角度去看待这些学生,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亮点,让他们体验成功,找回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产生进取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What do you do?”一课当中,对于学习到的职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还懂得很多课外的单词,如:manager,lawyer,office lady等,对于这些学生能扩充更多的知识,老师固然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他们只能掌握课本上的单词,如fire fighter,teacher,office worker等,老师也要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而有一些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也不能给予批评,而应该尽量地给机会他们尝试,体验成功,并找回上英语课的自信,从而不再对英语产生恐惧。
总的来说,这次小学的听课调研对于我所教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有着实践性的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很多这样类似的问题常有发生而且需要老师们注意,然而对于在校学习小学英语教学法的师范生们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经验,也没有预示问题发生的能力,他们可能只停留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只关注于自己的问题,还不能很全面地关注学生们的问题和情况,这就需要授课老师给予他们适当的训练。而这次小学听课调研正好给予了我重新体会新形势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机会,让我从中获益良多,从实际的课堂当中让我获得更多实际的例子,给予我的学生们真实而有用的案例来学习。使我不断地更新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信息,更新我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发散思维,解放思想,放宽思路,不拘于以前已经有了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长时间使用相同的几种方法。要让学生们大胆假想设计,不断提出新思路、新点子,学会吸引小学生们的目光。从而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上尽快适应小学英语教学,慢慢地能够独当一面,形成自己的一种上课模式和特色,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第二教育网.浅谈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英语教学.2010.
素描是什么?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素描是绘画的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而在《布列塔尼卡百科全书》中则解释为“单色的徒手画,是用线条或块面进行造型的绘画形式。素描,主要是以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艺术形式。”①不论从哪一种描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素描是以塑造形体为主要目的一种徒手表现技能,是描绘者在既定的面积或在平面的物质(纸、布……)上--描绘出外在的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并藉此训练来掌握物体的明暗层次和基本形。它描绘的内容既包括真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思维构想的瞬间结果。其表现形式既可全面地表现形态的结构、动式、明暗关系,也可以提取其中的某一种要素作有针对性的表现。由此可见:素描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它包括感知、思考和表现,它既是一种表现手段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其内容与范围具有多重性,应当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需要而有所侧重。
二 现行素描教学的现状
建筑学专业定编于工科院校,在工科院校建筑艺术常常被忽略,只强调它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美术类院校学生要弱很多(至少在目前或相当一段时间里),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美术学习。虽然许多学校对入学的学生加试了素描,但只是作为参考分,并没有列入总分。学生起点低,课时少,这就为后来的素描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教学课时少,造成教学安排分散,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素描技法和表现形式。从教学角度看,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延续绘画素描的研究课题;二是到“静物写生”为止素描课程就此结束,这两种教学方式对于建筑学教育都是相对粗糙的。绘画素描,由于历史相对久远、体系也相对成熟,在素描教育之初对比例、透视和构图的认识的优势是很显然的。例如:绘画素描的入门课题“几何形体”就是很好的研究课题通过这一课题老师可以训练学生对比例、透视、构图等基础要素的理解,这些对任何设计学科入门的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对几何形体内容的绘制是让学生体会通过观察、思考、描绘将三维的空间形体转化在二维空间中的过程。然而,在教学逐渐深入的过程中突出设计素描的独特性,向设计素描转型也是十分必要的。设计素描的引入在与传统的绘画素描产生碰撞时,我们更多的是规避它们的共性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与个性,这就造成了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对立。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学生认为素描与其专业没有太大关系的想法。
三 建筑学教育对基础素描的独特需求
建筑学是研究各种人类居住空间环境的学科,对空间的认知和运用是建筑学主要教学内容,所以与之相适应基础素描教学也应围绕此项内容展开。在基本技能方面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放在培养空间造型的能力上,适当减少明暗素描的课时量,加大结构素描素描的训练。例如,在基础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形体与形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方向、角度、间距等)、形体与形体之间的衔接方式(咬合、穿插、相切等),以及形体与形体的空间构置(虚、实、封闭、延展等)。尝试层面剖析、拆卸分解、透明想像、置换推理等多种方式适应建筑设计教育的特殊性。另外,在对形体、光源、色彩等要素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给予更多理性的思考。在静物的选择上应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院校,以罐子瓶子蔬菜水果等作为作画对象,而是应根据专业要求,可以选择造型别致的机器零件,工业产品,或者是凳子的重叠堆放等一些有特色的物件来培养良好的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除此之外,风景写生的训练课题对学生的建筑空间表现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建筑学的素描教学绝对不应该只是在室内,大家需要的是勇敢的走出去。
建筑设计教育对基础素描教学的需求有着鲜明的专业特征,在素描课程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多想办法做好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条线,以建筑设计教育对基础素描教学的独特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良好的空间认知与控制能力为主线,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与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准备工作
首先,将PBL教学模式介绍给实验组的学生,力图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面临难题时相互协作的本能,可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以有助于学习的各种资源途径,拓展学生的思维。PBL教学组的教师必须进行PBL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从而熟练运用PBL教学并理解其精髓。PBL教案的编写须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根据脑卒中的诊断、评估、康复治疗相关的临床病例编写,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案须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自学从而达到知识的牢固掌握,最后将理论结合到临床,完成技能的掌握。课题组共同参与教案的修改,完善后统一同意通过方可实施[4]。
2教学模式
至少在开课前半个月将PBL教案发到实验组学员手中,开课前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发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每周进行两次教学(周一、周四上午),共学习两周,每次教学时长40min;25位实验组学员被分成5个小组,每组配备一位已通过PBL教学培训的带教老师,每个小组分别于康复科病房同时进行临床教学。整个临床教学查房过程都由学生主动进行,然后每个小组学员之间进行讨论,带教老师只能在必要时引导,不可直接传授;如有存在有无法确定的问题由学生回去自主查找资料,于下一次课继续讨论,带教老师负责最终课程结束时的总结、归纳、修改和补充。对照组仍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由带教老师查房,直接教授相关知识,每周进行两次教学(周一、周四上午),共学习两周,每次教学时长40min。
3结果评价
对参与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都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学员对相应教学方法的评价。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员都需参加统一的试卷考核(满分100分),同一时间、同一试卷;试卷中与脑卒中的诊断、评估、康复治疗相关的题目占试卷总分的25%,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学生的总成绩和单项成绩(脑卒中的诊断、评估、康复治疗部分)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问卷调查
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对PBL教学法相当满意,并且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
2试卷考核
试卷总成绩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项成绩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2)。
讨论
1优势
通过探讨改革教学,将PBL教学法引入康复临床实践教学中,取得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最为突出的是:①探索出适合我校康复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新体系。②建设成梯队合理、业务精良的康复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团队。③建立较为完善的临床教学规范(教学示范病房建设、教学查房规范、教学病例讨论规范、名医查房带教制度、实习小讲课规范、临床操作示范规范、住院医师带教规范)。④转变学生以往只接受知识,而不主动思考的想法与态度,让学生形成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⑤通过PBL教学法的学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临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不足
由于PBL教学法在我校尚无先例可循,本次研究基本处于边学习边探索,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具体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项目实施的落实情况不是非常到位。因临床工作繁重,带教老师工作任务过重,老师的带教时间难以保证,需积极督促,加大检查力度。②教师队伍比较年青,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不足,主要是近两年医院规模扩大,新进大量年青医生,对PBL教学法的理解尚浅。需要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力度。③教研室面积太小,不能满足全员实习生。准备采用教研室与病区多地方教学方式。④医院的条件有限,不能及时提供足够的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⑤许多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信息收集比较费时,同学们为了快速完成任务过分依赖参考书及教师课后总结,而不进行仔细认真的讨论。将采取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问题讨论的形式,让带教老师能及时有效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虽然我校PBL教学法在《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研究的成果表明这一方法有着切实可行性,它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股劲流,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各所学校的特点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肖海鹏,韩建民,陈琼珠,等.临床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85-87.
[2]刘忠秀.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6.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029-02
法医学的社会性、特殊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都较高的行业[1],而法医学教育质量的高低更是影响行业水平的关键因素。鉴于我国的现代法医学起步较晚,整体教育水平与国外较发达国家相比又有一定的差距,也就导致了国内外法医学培养模式的不同。如在丹麦的法医学教研活动主要以大学法医研究所为中心,研究所的设置使法医学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也使法医学成为取得学位的毕业考试课程之一。因此丹麦医学教育的最后一年,法医学成为必修课和毕业考试科目,而法医学与社会医学、卫生学等又构成了社区(公众)医学的主干课程。同时新法规要求国家执业医师的获得必须拥有博士学位并经过法医学、卫生学等4个月的学习培训;法医病理医师资格的获得比执业医师要求更为严格,除拥有博士学位外,在病理科至少全勤工作3年,取得授权病理医师资格,再到大学法医研究所全勤进修数年方可獲得法医病理医师资格,最后由司法部任命是否合格[2]。同时美国也要在普通大学进行4年工科的学习,再经4年医学专业学习,而后2~4年普通病理学专业培训,最后经7年的法医学专业培训后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法医病理学专业人员。德国的法医学人才培养对象主要是法律专业和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当前我国的法医学人才培养仍处于本科教育阶段,毕业后大都直接去工作,因此我国的本科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国内各大医学院法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该专业课程均大致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法医专业课程等五大部分。公共基础课程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必修课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也与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极其相似,只是在部分课程和学时安排上稍有更改,这些课程在大学的1-4学年均已完成,法医学专业课程如《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理学》等课程仅仅只有第四学年下半学期和第五学年上半学期的时间学习,第五学年半学期为实践培养阶段。通过以上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高水平法医学人才的培养与国外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通过对国内外法医学领域专业人才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培养出的法医学本科生存在不足之处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我国的法医学人才招生模式及教育模式存在些许弊端
如今我国法医学本科生招生模式仍是通过高考选拔,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而西方国家的医学本科生教育为一种通科教育,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对以三级学科为基础的专业化学习,原则上放在后期转化、毕业后接受再教育去完成[3]。目前我国法医学本科生教育模式为大学五年级才进行法医学专业课学习并实习,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学生被灌输大量专业课程,同时实验课的安排多为验证性,缺乏实用性及专业性,学生的实习时间也相对较短,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会导致法医学人才的综合能力欠佳。
(二)教学环境较差,各项设施相对落后
由于法医学是一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均较高的学科,加大教学的各项投资力度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实验室配套硬件设施及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等对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需要更是不可或缺的。而目前我国对教育的人力物力投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在部分院校内部,法医学科重视力度不够,影响法医学本科教育的资源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导致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因此,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提供给法医教学的硬件设施及实习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的需要,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法医学教育的发展。
(三)现行的教学模式不够完善且课程设置单一
目前,我国的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和临床专业的教育模式基本一致,授课老师也均是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教师去完成,课程安排及教师授课方式易将学生的思维模式从一开始就定位于救死扶伤,医治病人,是一种自然发展的“顺序”的概念,而法医学更加侧重于由后往前的逻辑推理思维培养,长时期的基础及临床医学思维模式易导致法医学专业课学习思维方式的僵化及脱节。再加上法医学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如目前全国法医学统编教材才第4版,而相比临床医学教材已有第8版或者7年制教材等。并且除文字教材外,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材、多媒体课件、形象教学和实物标本均较欠缺,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国际化环境。
二、作者结合当前国际化视野下国内外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现对我国法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建议总结如下
(一)改革招生体制
虽然我国法医学人才招生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但鉴于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作者建议我国的法医学招生体制既不保持现况,也不完全照搬国外的通识教育后期转化的培养模式,而应综合考虑、相得益彰。一方面,部分院校继续通过高考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以维持当前社会法医学人才的平衡;另一方面重点高校可借鉴国外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从医学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后期转化学生学习法医学,以培养一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水平较高的综合型法医学人才成为法医学领域的核心骨干。这两种招生模式相结合即能满足我国当前基本国情的需要又能为我国法医学人才的培养开辟新的前景。
(二)调整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多数高校的法医学专业大都未开设法学专业课,培养出的本科生在解决相关专业问题需要用法律专业知识时就显得力不从心[4]。因此,需要在课程安排方面增加法学专业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出秉承法医法学理念,按照法律要求,科学、公正地为公检法系统工作的法医学专业人才。同时为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场勘查知识的学习也应该作为一门法医学本科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与法医学专业课程同期进行。
(三)强化人文科学知识体系的再教育
法医学相关工作原则性强、社会效应较大,在医疗纠纷及刑事案件等的审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只偏重某一专业知识学习的培养模式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已暴露诸多不足之处。国外医学院校的课程安排涵盖了社会人文科学、医学及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其中医学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在美国和德国达20%~25%,在英国和日本约占10%~15%[5]。因此要调整法医学专业知识结构,加大通识教育的力度[6],重视和加强自然科学及社会人文科学等知识体系的再教育,力争培养出科学严谨、公平公正,成为新一代专业能力强、职业道德高尚的综合型法医学专业人才。
(四)重视教学实习单位的规划与建设
法医学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应用学科,仅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体规划教学实习單位的建设,对各实习单位要相互沟通,加强合作,提高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及增强老师们的责任感,力争对学生在实习阶段的学习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建议在大学第四学年之前就学习法医学概论,第四学年利用暑期时间去实习单位见习,第五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法医学专业课,第二学期再去实习。及早接触法医学课程可以让学生对法医学专业有较早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以后法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在理论学习中的疑难杂症可以通过在实习单位的学习得到解决和强化。
(五)加强国际化教育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日益突现。以美国大学为例,为了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培养出占绝对优势的综合型人才,就非常重视在本科生教育中灌输国际化的思想。一是开设国际化课程,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中学习多方位的国际化知识,如哈佛大学通过开设很多国际化课程及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二是互派留学生等以加强学生间的国际交流和学习;宾夕法尼亚大学派送本校学生外出留学的比例和招收留学生的比例都是较高的,宾大国际项目办公室(OIP)每年都会选派数名优秀生外出留学,同时与各学院委员会合作在德国、英国、法国和中国等国家开办了多个校方资助的教学项目,优秀生可获得不同程度的资助。因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议与国外法医学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签订互通协议,在合适时段互派优秀的学生交换学习等;同时也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比如聘请外教,或者选派教师外出深造,即强化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能了解国际上法医学领域的新动向,为我国法医学本科生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国际化视野下,建议对现行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从招生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实习单位规划及国际化合作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建以招生模式为导向、以课程设置为基础、以教学管理为手段、以实习单位规划为保障、以国际化合作为突破及以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能力全面提高为强大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法医学本科生。
参考文献
[1]张奎,刘莉,余舰,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44-946.
[2]贾静涛.世界法医学与法科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梅人朗,龚幼龙.中外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比较和调整我国医学院校专业设置的思考[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0,21(1):1.
[4]倪志宇,马春玲,丛斌,等.法医学本科生教育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9,24(2):143-144.
Abstract:Modern surgery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past 30 years under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MIM).The writer studied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MIM,and though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IM is the mirr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cision medicine.Precision medicine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individualized medicine.It should be an intact system,and it should b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IM.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M;Precision medicine
精准医学是2015年的热门词汇。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发展战略,计划于2016年投入2.15亿美元来推动其发展[1]之后,中国也迅速出台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然而,目前所提出的精准医学都是借助于基因组测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对某一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鉴定,寻找到疾病产生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同时对一种疾病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更精确的亚分类,从而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的精确的和个性化的治疗。这一理念的提出能够推动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如果做为一个新的医学体系来提出,笔者认为目前的理念还有一定局限性。
现代外科学在近30年里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微创、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等概念和理念的提出。我们对"微创"、"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等概念和内涵以及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借鉴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对精准医学的未来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1微创医学理念的发展
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于1985年第一次使用"minimally invasion procedure"这个词汇[2]。这个词汇被认为是今天微创外科这个概念的最早来源。事实上,微创外科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是继德国医生(1986)和法国医生(1987)完成了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并应用了"minimally invasion surgery,MIS"这个词汇之后。当时的微创外科的概念比较狭隘,它特指腔镜技术,而像超声介入技术、X线介入技术和纤维内镜技术都不属于微创外科;另外它在内容上强调的是技术,缺乏一个完善、系统的理念。虽然微创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以当时微创外科的概念和内涵并不能构建一个新的医学体系。2004年,王永光[3]提出微创医学的概念,标志着一个新的医学体系--微创医学的建立。
在微创医学的理论体系下,微创的理念向着诊断微创化,治疗微创化,人文社会微创化延伸。①诊断微创化:胃镜在传统基础上缩小了外径,由原来的9.8~12mm降至5.6mm。检查的途径也由从口腔插入改为从鼻腔插入,使患者的咽喉反射程度降到最低[4]。目前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不久的将来将被手持式血液分析所取代,这种分析仪所需的血液标本仅约0.2 mL,检测过程只需2 min。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微创诊断技术和设备将出现,造福于人类。②治疗微创化包括治疗技术微创化和治疗策略微创化。微创治疗技术除了腹腔镜技术,还包括内镜外科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内镜括约肌切开的鼻胆管引流术(ENBD)以及肠镜下结肠梗阻内支架减压导管引流术等。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或X线引导下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胆囊引流术(PTGD)和腹腔脓肿引流术等等。微创治疗策略的提出是建立在微创医学的理念之上的。1993年,损伤控制手术概念的提出催生了"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和推广,不断推动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对急腹症的传统治疗进行反思,进而助推了多种急腹症治疗策略的转变,在严重急腹症及其并发症处理方面尤为明显,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为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等[5]。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是另一微创治疗策略,主要是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各种处理,减少手术及其相关的创伤和应激,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③人文社会微创化: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心理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创医学的理念是在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服务的同时,使患者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心理、精神创伤降到最低,经济负担降到最低。
所以,微创医学理念丰富了微创外科的内涵,赋予了微创外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当今的微创外科发展的趋势是,①多元技术的组合应用,如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肠镜或胃镜等. 手术适应症的逐渐扩大。如腹腔镜技术由原来的择期胆囊切除术扩到急诊胆囊切除,由胃肠道良性疾病的治疗扩展到肿瘤的治疗。由简单的手术迈向复杂的手术,如目前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越来越遵循循证医学的依据,逐渐走向规范化。④技术与理念并行发展。微创外科不再单纯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2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
微创医学理念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代外科学的发展。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理念和技术是一个学科的两个最基本要素。理念是技术发展的方向,技术是理念发展的手段。理念和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互相促进。所以对于一个新的学科,我们要善于发现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在理念和技术两者之间选择相对滞后的一个去加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一个学科更好、更快的走向成熟。
3精准医学发展的思考及展望
精准医学的提出是建立在现有高度发达的科技之上的。与现有高度发达的科技相比,目前的精准医学理念比较狭隘。精准医学的精髓不外乎是追求最佳的诊断、治疗效果,最小的创伤。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借鉴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精准医学与微创医学是一脉相承的,精准医学应该是微创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不应该被简单的认为是个体化医疗。他同样应该是从诊断到治疗,从技术到策略,从疾病到人文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精准医学中的精准不但是诊断上的精准,更有治疗上的精准;不但是医疗技术的精准,也要有医疗策略的精准;不但要有疾病管理的精准,也要有人文关怀的精准。
在精准医学时代,疾病的诊治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首先行基因组检测,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特点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将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胜任更复杂的操作,同时也将得到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可能会成为精准外科的时代先锋。机器人手术在精准外科时代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机器人手术系统向更小、更轻便、更方便移动方向发展将是必然趋势,并有望实现多方面的技术优化[6]。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技术正在迅速崛起[7,8],在精准外科时代将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术中诊疗中。现代医学人文精神需要现代医生具备超于常人的一切优良精神品质:仁爱、利他、热心、周到、尊重、谦虚、果断、沉着,科学而不迷信、冷静而不盲目、进取而不保守[9]。而在精准外科时代,外科医生不但要具有上述一般的品质,还要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声音,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心理状态,甚至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而给与更精准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有把精准医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来发展,才能依托现有的先进的技术,更好、更全面地促进当代医学的发展。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必将带给我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赵晓宇,刁天喜,高云华,等.美国"精准医学计划"解读与思考[J].军事医学,2015,39(4):241-244.
[2]PAYNE S R,FORD T F,WICKHAM J E.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J].Br J Surg,1985,72:822-824.
[3]王永光.微创医学--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J].医学与哲学,2004,25(11):1-4.
[4]Haga Y,Esashi M.Biomedical microsystem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Proceedings of the IEEE,2004,92(1):98-114.
[5]李宁.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8-32.
[6]唐鲁,李翠,李晓芳,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6):1932-1934.
[摘要]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乙肝患者150例,分离血清后分别应用ELISA和ECLIA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 ELISA和ECLIA检测出HBsAg阳性分别63例和82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ECLIA法检测的批内CV和批间CV的重复性均明显高于ELISA法(P<0.05)。结论 与ELISA检验法比较,ECLIA法具有更高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且能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ELISA;ECLIA
[中图分类号] R37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32-02
[作者简介] 张怡莎(1982-),女,汉族,河南省太康县,本科,技师,研究方向:免疫类,从事的工作:医学检验。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且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疗法,因此对于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采用标记免疫学方法检查HBV血清学指标是诊断HBV感染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本文就这两种方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以为临床选择有效的诊断手段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乙肝患者150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均参照《WS299-2008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性86例,女性64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41.3±5.7)岁。
1.2 检验方法
1.2.1 仪器和试剂对所有患者均分别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验 。
1.2.2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检验当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10 mL,以3000r离心率离心10 min后分离出血清待检。将所有患者的血清均分为两份,先后采用ELISA和ECLIA进行检验,每次以定值参比血清作为质控,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3 ELISA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进行测定,用去离子水稀释将50 mL的浓缩洗涤液至1000 mL置于专门的洗液瓶中,并将酶标试剂置于试剂预定位置读取吸光度值,以阴性对照平均吸光度(A)值×2.1为临界值,以标本OD值与临界OD值的比值(S/OD)≥1.00判定为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1.2.4 ECLIA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同样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检验,将配套反应杯、吸头和洗液等放置在预定位置,采用75%酒精棉球擦洗试剂,将HBsAg和生物素标记的HBsAb与待测样品共同培育,再和亲和素标记的磁微粒孵育,经过反复洗涤使游离的抗原和抗体与复合物分离,并加入三丙胺,启动ECL反应,用其激光强度判定HBsAb浓度,若HBsAb>10 mlU/mL则判定为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1.2.5重复性比较选取HBsAg含量低、中、高浓度的阳性血清共分成20份进行冷冻保存,每天测量1次,其中10份计算批间重复性,其余10份用来计算批内重复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sAg阳性率比较
对ELISA和ECLIA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ECLIA测定的HBsAg阳性率明显大于ELISA,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重复性比较
对ELISA和ECLIA两种检测方法的重复性比较,除高浓度HBsAg含量比较外,其余指标结果的比较均显示ECLIA的重复性明显优于ELISA,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全球性传染性疾病,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高达10%[1],其中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人体感染HBV后针对HBsA生的特异性抗体,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所有早期诊断HBsAb尤为重要[2]。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分别应用ELISA和ECLIA进行检验比较,结果显示ECLIA法HBsAg阳性检出率为54.7%,明显高于ELISA法的42.0%(P<0.05),这主要与两种不同检验的具体方法有关,其中ELISA法是临床中传统的诊断乙肝方法,因其具有简便、快速、价格低廉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HBsAg的检测中,但该方法仅能进行定性分析,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当待测标准中物质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且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抗原和抗体试剂具有较大的差异,加之反复洗板带来的误差,更易出现较高的假阴性[3-4]。ECLIA技术是一种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技术,其在电极表面可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系统之一[5]。
ECLIA技术使用的载体是受电磁铁控制的顺磁性微粒,其全面的实现了检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了因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并可精确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大幅度减少了批内、批间的误差[6-7]。同时电磁铁的电磁快速消失性有利于游离抗体和复合抗体的分离,从而降低了由游离抗体所导致的假阴性结果,提高了ECLIA检测的特异性[8-9]从本研究批内、批间重复性的研究结果中发现,两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低浓度,而高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ELISA可对高浓度的HBsAb进行检测,而对低浓度的HBsAb检测率较低,而ECLIA具有更加广泛的检测方法,同时在我们的检验结果中,其检出率差异主要集中在低浓度区,而高浓度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ELISA更适用于高浓度HBsAb,而ECLIA的检测范围更广,而加大对低浓度HBsAg的检出率可更加有效的控制传染源[10-11]。
总之,与ELISA法比较,ECLIA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可明显提高HBsAg的阳性检出率,并能准确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可早期发现病情,从而更好的为临床及时可控制传染源提供依据,为改善患者病情赢得时间,意义重大,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朱火星.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0,16(16):89-90.
[2]何宗忠.三种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比较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3]严伟玲,严春玲,赖在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14(12):1748-1749.
[4]梁秀云.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人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浓度的差异性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3,24(8):4946-4947.
[5]Higgs DR,Engel JD,Stamatoyannopoulos G.Thalassaemia[J].Lancet,2012,379(13):373-383.
[6]Harteveld CL,Higgs DR.Alpha-thalassaemia[J].Orphanet JR are Dis,2010,5(13):20-21.
[7]成军,孙长贵,陈瑜,等.低浓度HBsAg人群HBV-DNA与HBV-M定量结果的关系及评价[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5(7):631-636.
[8]朱雪娟,张欣欣.乙型肝炎病毒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8):637-640.
[9]王秀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临床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4(12):522-52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正逐步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传统的手工设计正逐渐被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代替,而辅助设计是借助于诸多的设计软件尤其是三维CAD/CAM软件来进行的。高端的三维CAD/CAM软件是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的基础,在制造企业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所以,这些软件的学习也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专业应用技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课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灵活性、情境化等诸多特点,若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会产生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相脱节的问题。文章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四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高职CAD软件的教学问题。
1 重新理解课本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反映,仅是对现实做出的一种较为合理的阶段性的总结与概括。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更新,知识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需要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再创造,即建构主义知识观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知识观。
按照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作为一种阶段性的知识参考与提示,它们能为我们进一步接受、学习新知识提供种种帮助与支持,而不能将课本知识绝对化、权威化地加以机械式的死记硬背。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CAD软件版本的升级换代很快,要时常关注其发展,了解最新版本的信息和新增功能,迅速接受最新的技术信息与内容,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所以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工具去学习最新的软件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技能,最终帮助学生建构起不同问题情境下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技能知识体系。
2 重新理解课堂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老师传播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老师、同学等人的帮助下,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商互动来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个性化理解和建构,即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自主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观,CAD课程的学习,不能是学生被动地在课堂上聆听教师的讲解、记录教师的ppt板书、观看老师操作软件,而应该是在教师所营造的真实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演示,通过与同学、老师的协商、讨论,经过一次次思维的强烈碰撞,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完成学习的过程。
3 重新理解课堂教学
“知识不是东西,学习不是接受东西。那么,教学就不是传递东西,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我知识建构。那么教学,就应该是帮助学生实现这种知识的自我建构,为建构的实现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提供各种支持与保障。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CAD课程的教学,也就要求老师努力创设需使用CAD软件的真实的问题学习情境,提供合适的学习认知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协商软件使用的心得体会,支持、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软件的使用知识。总之,教学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教具等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指有利于建构性学习发生的学习资源。教师创设的有关软件使用的学习情境,师生共同营造的讨论、学习软件操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支持与保证着建构性学习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