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沟通技能技巧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20 15:43: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沟通技能技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效沟通技能技巧

篇(1)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医观念的不断改变,病人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病人在就医过程都希望知道更多的 诊疗情况、费用情况等信息服务。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医院纠纷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加强护士沟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许多事件都与患者沟通障碍有着直接和间接地 关系。

1.2 护理沟通技能的培养是护理教育新模式的需求。传统护理教育模式对护士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对于其他方面的 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信息获得能力、交际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的 培养甚少,然而为了适应当前需求,一名合格的 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构建良好和谐的 医患关系,才能更好的增强护患双方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避免纠纷及医闹事件的 发生。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 不断提高,护理模式在不断转变,由“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就使护理工作有原来的对病人的护理,扩展到对病人的生命过程的护理。护理的对象、护理的 内容、护理的 场所都有可能变化,因此,对于护士的沟通技能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 沟通技能是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2 护理工作沟通技能培养的要素

2.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护理道德是护士的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遵循的行为规范。只有良好的 道德修养、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在工作中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改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品质,才能更好的满足病人越来越高的自我保健需求和生命健康需要。护士要正确理解护患关系的位置,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只有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也是提高沟通技能和搞好护患关系的重要前提。

2.2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提高沟通技能的基础。良好的文化修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宽阔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锻炼成素质优良的护理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因为病人也是一个心理的、生理的、社会文化的综合体,需要一个全面的护理服务。

篇(2)

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经常性地被应用到课堂中来,但是课堂讨论乱哄哄,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是不少老师头疼的问题。在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时,要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对症下药。

一、教师方面

思想政治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在决定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高效实施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理解不深入

目前很多教师虽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高效的特征、高效的检验标准”等问题认识模糊,从而导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合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无效学习。

2.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不恰当

合作时间的多少对小组合作学习是否高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思想政治教师安排的时间太短,学生通常还没有完全投入状态就结束了。有的思想政治教师安排学生合作时间太长,学生说说笑笑,浪费时间,这些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产生了影响。

3.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把握不适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伙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会对合作的成效产生很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师要深入小组,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下达完任务就完成任务了。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教师还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无疑会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高

效进行。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都应该围绕学生开

展。学生自身的因素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也会产生重大

影响。

1.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受遗传基因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的个性特征,从而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会使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差异,在组内进行统筹安排,尽量避免个体差异带来的效能低下。

2.学生合作意识淡薄

合作意识是学生产生合作行为的重要前提。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要交流、沟通、合作,小组成员间要相互信任,建立积极互赖的关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不愿或不会与人合作。在一个5人学习小组中,如果有两个人缺少合作意识将使学习效率大大下降。所以,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才能、参与意识,让学生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意义,促使成员间发展成为依赖关系。

3.学生合作技能与技巧的欠缺

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技能与技巧,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开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缺乏合作的技能与技巧,高效学习是谈不上的。这些技能、技巧包括: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倾听同伴的观点,及时发现和提出问题,吸收和保留同伴的意见。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技能。

三、小组方面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载体,教学设计的完成,教学目的的实现,都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小组的因素也是学习高效性成败的又一重要因素。

1.小组的规模、数量与结构不当

在当前的中学课堂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导致普遍出现小组规模过大,数量过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小组规模过大,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也不利于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小组数量过多,教师对小组的调控能力也会减弱;小组结构不合理也会影响合作学习效果。使组内成员不能在能力、性格、学习成绩方面实现很好的互补,进而影响高效合作学习的开展。

2.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氛围不浓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需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如果班级氛围较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同学之间就会互相帮助,学习气氛浓厚,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比较容易

开展。因此,良好的班风、学风就需要在平时注重积极培养。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不全面

评价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无评价标准、标准是否全面等,都会影响最终的合作学习效果。如果在合作学习中没有评价标准,教师则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作出调整;若没有全面的评价标准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就不能激发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所以,为了确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制订好全面的评价标准。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改变原来的单一传授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尽管小组合作学习还不是主流的学习方式,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尊重、学会沟通,从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廖伟章.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几种类型[M].北京教育,2000(11).

[2]李信.新课堂新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20.

[3]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02).

篇(3)

您掌握平衡绩效和员工良好感受的沟通技巧吗?

您知道如何建立一只高绩效的团队,并对他们进行有效地沟通、激励和指导吗?

一套完整深入的领导力发展体系带您找到答案!

市场上有一些常见的领导力发展课程,这些课程的设计或基于“个人体会”,缺乏广泛使用效果的验证;或只针对局部题目,脱离具体应用环境来泛泛陈述;甚至有些课程还会混淆素质发展和领导力发展。

与这些课程不同,爱立信的领导力发展项目课程的设置综合反映了全球领先的领导力理论和实践,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深入性。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系统供应商和服务商,爱立信凭借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市场经验,能够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爱立信为客户提供的领导力发展项目课程源于爱立信公司内部久经考验的“全球领导力课程体系”,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了客户公司的远景目标、战略、价值观和公司对经理人的要求;同时,爱立信强调行动式学习,并可将该课程融入客户公司的领导力发展建设体系。

正是因为上述优势,爱立信领导力培训课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8年来已有超过一万名学员参加了该课程的学习。

作为爱立信领导力系列课程核心产品的“领导力发展项目”(LDP)是面向应用的中基层经理领导力系列培训。其特色在于:综合反映全球领先的针对中基层管理者的领导力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完整、连续、深入;可通过定制,体现客户公司的远景目标、战略、价值观以及公司对经理人的要求;理论和实践并重,强调行动式学习;可根据需要融入目标公司领导力发展建设体系,成为目标公司领导力共同语言。

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学员将能够深入理解领导和管理的不同之处,体会领导沟通和沟通技巧的区别,理解和体会沟通、团队建设、情景领导、创新等主题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将领导力学习和本公司的远景、战略、企业价值观和对经理人的期望联系起来,学习使经理人和下属分享领导力学习心得,帮助下属提升,学习如何使领导力培训学以致用,产生真实的行为转变和业绩提升。

LDP的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模块一:个人领导力。内容包括:了解自我风格,并通过多角度地接受反馈更好地了解自已领导风格的长处和短处;理解领导沟通的含义,并学习如何平衡工作绩效和员工良好感受的沟通技巧;一对一反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模块二:情境领导力。内容包括:了解情境领导的中心思想和组成模块;了解与学习情境领导的3项主要技巧;诊断员工的发展阶段;采用弹性的领导风格以匹配员工的发展阶段;建立与员工以绩效为导向的伙伴关系;学习如何帮助部属成长,提升其技能、应变能力、及勇于迎接新的挑战;学习透过照顾员工的情绪、感情与技能来支持组织的远景与价值观,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

模块三:团队领导力。内容包括:理解团队的重要性及高绩效团队的特征;学习如何鉴别团队发展的阶级并应用正确的领导风格以协助团队的进展;学习如何发展高绩效的团队的程序;学习利用团队而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理解人们面对变革的反应;学习如何诊断带动变革的需要;学习如何带动变革的一套过程。

爱立信的目标是将本课程内化为客户企业内部的一种力量,将领导力发展融合为企业的文化的一部分,结合公司远景目标、战略、价值观,以及企业对经理人和其团队领导能力的要求,使本课程成为各级管理人员轮训的经典课程。多年运行的经验表明,本项目的典型贡献主要有如下方面:

对参训者:提升参训经理人的领导素质,适应知识型企业、社会的要求

*发现自己的领导潜质及特征

*理解领导者的使命和追随者的期望

*学习卓越领导的行为及人际技巧

*树立正确的领导力沟通的理念

*有效地培养对上和对下的高效沟通的能力

*学会有效地培养、激励和指导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意愿和能力

*培养建立和带领高效团队的意识和能力

*反思并分享作为一线经理人面对的挑战、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

对人力资源部:领导力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手段之一

*建立以激励和沟通为核心的管理文化

*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建立学习型的组织

*发现潜在的高级经理人才

对组织机构:

1.提升一线经理人领导力素质的手段之一

*发现自己的领导潜质及特征

*理解领导者的使命和追随者的期望

*学习卓越领导的行为及人际技巧

*反思并分享作为一线经理人面对的挑战、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

2.推动参训经理在人力资本管理和开发上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

*学习激励员工追求卓越的方法

*学会带领团队共创佳绩的技巧

*了解如何调整领导者的行为模式以对周边环境产生希望的影响力

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建立公司领导力发展的共同语言

篇(4)

[作者简介]林灵(1962-),女,广西贺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礼貌言语与交际策略。(广西南宁5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口才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A16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52-02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教育核心和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能力本位”,这与核心理念——注重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不谋而合,使得行动导向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凸显出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

一、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性质及定位

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为顺应现代社会和职场工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课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劳动者的技能分为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能力三个层面,在规定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就占据了前两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交流沟通”能力正是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应职应岗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编写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高职教育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的要求,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应基于“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开设口才沟通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突破自我,当众说话和发表演说,能够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沟通,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用口头话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作为当代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素质。

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综合运用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口语交际能力一般规律的应用语言学科。作为现代社会使用频率最高、实用价值最强的沟通类课程,它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向,淡化传统口才课程“才艺演讲”的舞台表演性质,明确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课程目标,注重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体现以应用实践为主的职业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高职口才是实用口才,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彰显出鲜明的职业化教育特色。

二、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职教育教学遵循“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方针,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所有课程,都应以从业中习得实际应用的经验与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体验与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阐述为辅。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也不例外。而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蕴涵在“行动中”,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世界职业教育理论中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策略,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发展为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它所构建的是一个与培养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行动体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培养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是主动同时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

现代职场中职业核心能力是就业竞争的关键,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说,作为职业核心能力项目之一的语言表达与交流沟通能力既是一种智力、交际能力、竞争力,又是一种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起点和择业前景。我国经济现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地提高高职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刻不容缓。因此,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语言使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训练是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应在强调学科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普遍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势下,行动导向教学不失为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提高交流沟通表达能力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的应用

1.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重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由于传统学科型的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无法体现高职教育职业属性的教育特点和规律,自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预期目标。因此,我们进行了充分调研,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基于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职业属性定位,对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名称、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重构。重构后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具有“培养目标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语言学习的层次性”等鲜明的职业化特色,由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学科型体系转型为能力本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体现了“以增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能力本位、“强技能、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建构的核心理念,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转换教师角色,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高职院校新兴的“素质+技能”课程,熟悉并把握口才教学的内在规律是授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拥有“双师”素质及能力是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的质量保证。而目前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多是由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来自于语言文学等相关文科类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教理论是强项,但教技能则略显经验不足,不能完全胜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任务。为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使教师尝试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且具备专业资质的教师队伍。要通过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需求及岗位实际操作流程,或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还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行动导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3.整合课程内容,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因而我们首先对“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等性质或内容相似的课程巧妙地进行优化组合。整合后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在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上,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代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行动体系课程模式。在内容设计方面,淡化传统口才课“才艺演讲”的舞台表演性质,强调从口才基础突破,在职场沟通中,向生活口才、职业口才倾斜,注重凸显高职教育职业化、实践性特色和专业特点,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同时,为给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供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于一体的、便于操作及应用的、突出“能力本位”的口才沟通类课程教学提供便利和依据,编写了《实用口才与职场沟通》教材。在编写模式上,教材突破了强调学科知识系统化、完整性的传统编写体例,学习和借鉴了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将口才基础知识与口才实际运用的职场沟通情景融合,优化整合集成一个个教学模块,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强化当众说话口才的基础训练,并最终落实在校园、求职、社交、服务、办公室等职场情景的沟通实战演练中。本着基础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还增加和细化了口才沟通能力的训练内容及操作环节,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及学生参与教学及互动创造了教学条件和训练便利。

4.引入项目化教学,自创“高效七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成功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口才沟通课程,并自创“高效七步”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被动局面。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协作以及与人沟通进行项目动作等各种社会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课程的实施运用,最为成功的是创建了“高效七步”的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形式为:遵循“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情境体验—发现不足—引导点拨—训练提高—效果检测”的集约型训练过程,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以“口才训练”项目里的“面试口才”教学的“七步”为例。第一步:项目名称,如何构建有效面试?第二步:实践教学,“理论点拨+企业招聘面试视频片段观摩”。第三步:情景体验,包括小组讨论,设定模拟岗位,事先告知岗位职责;面试的具体实施内容及过程(进门;鞠躬问候;根据示意坐下;3分钟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面试结束,鞠躬、致谢、退下。)第四步:发现不足,采用现场观察、微格回放(视频片段)等手段,以自检、互评等方式,发现并指出细节上的不足。第五步:引导点拨,教师点评,归纳做法。第六步:训练提高,重复训练。第七步:效果检测(面试评分标准)。

通过这样规范严谨且注重细节的语言表达训练,真正落实行动导向、任务驱动、互教共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设计思想,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为真正实现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奠定良好的基础。

5.创建行动导向教学环境,落实口才实训设备。教学环境和设备要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需要。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要有充足而适宜的模拟实训场所和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以及适合学习小组讨论的教室,提供可供所有学生活动的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成果展示的展板等。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以确保师生互动过程中具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和环境。为此,必须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适用于口才教学的实训环境设计布置和实训设备优化整合。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新建成的人文实训室、专为高职口才沟通课程配备的便携式麦克风及摄像机等设备,为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的有效运用,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在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微格回放、重复训练等训练方法,保证教学任务高效、顺利地完成,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

[参考文献]

[1]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教通讯),2008(5).

[2]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50-02

一 高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是教师投入一定时间、精力,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后所获得的最佳课堂教学效果。而高效课堂教学需要运用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手段等,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等。

二 高效课堂的构建

1.高效课堂的实施模式

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掌握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研究模式、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实施各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2.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实践价值的小活动,并采用协同训练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学生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特长,共同努力达到老师要求的目标。通过协同训练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能力,有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3.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

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多向老师请教或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获取有用信息,再进行筛选和思考,独立地思考一些能够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任务后,学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了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 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应对教学范式进行研究,以揭示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教师应掌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式,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对打造创新型和高效的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技能的应用应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采取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需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和创造新的教学技能,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技术和教学资源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后,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课堂学习所需要的材料,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和掌握学习的技巧和增强自学、动手的能力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教学的小活动,并多鼓励学生上课前收集相关材料,有助于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后,总结出一些实际有效的教学技能,及时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检验教学技能实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技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必须指出的是,一些教学理论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技能进行讲授,这需要教师开阔思路、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新的教学技能,致力于有效地开展高效教学。

因此,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把教育技术理论和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把教育技术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技能,把教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高效的课堂。

四 结语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研究模式、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在课堂上师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实现高职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2010(6)

[2]张明.高效课堂实施障碍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篇(6)

管理沟通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并达成企业共同目标有着战略性意义。只有沟通好了,才能做好管理,才能意见统一、思想统一,才能上下齐心,共同努力。这些道理虽然人人都懂,但实践情况却难以令人满意。本文将指出个人发现的我国企业管理沟通上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企业管理沟通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的管理沟通状况普遍不容乐观。而问题不仅在于个人,还在于企业机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沟通双方是思想问题。首先,各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人物,如果自身存在管理沟通的思想问题,那么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便难以顺利实现。迄今为止,仍有一些中高层或管理层领导没有从根本上重视管理中的沟通,没有肯定沟通对管理的强大影响力。其次,员工的思想问题。沟通作为促进管理、促进合作的必要途径,在领导主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敢于表达,敢于指出,而不是附和领导,讨领导欢心。正是因为双方都有思想问题,才常常出现领导有领导架子,员工有员工样子。也就是等级观念,导致沟通氛围严肃。上级对下级进行发号施令式或考验式沟通,导致单向性沟通。而下级出于对上级的畏惧心理,不敢与上级进行交流,或是出于个人私利,沟通交流时难以谈及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样的上下级沟通局限于形式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促进企业的管理毫无作用。

2.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笔者认为,只要是能促成企业内部沟通的方式都是有效的,无论正式与否,传统与否,直接与否。但在很多企业,对沟通方式进行了限制。比如,企业内部各部门平常不交流沟通,到正式集体会议才提出,这就是典型的“横向合作难”。再比如,一些企业内部的交流沟通以小道消息、甚至失真消息为主,这样的沟通也称为间接沟通,它的效力远低于直接沟通,还容易导致凝聚力差,团队破裂。此外,还有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员工满意度低下、离职倾向严重等等。在中国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在这些不足上表现明显。最后,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沟通方式有待改革创新。

3.缺乏管理沟通的技巧。优秀的沟通技巧可以使双方更有效、更轻松地进行交流,当说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听者则更容易听懂,接受观点,再进行好的指导或是反驳。但在企业的管理沟通中,常常是其中一方的沟通技巧出现问题甚至双方都存在问题。首先,管理者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点:缺乏有效的倾听技巧,缺乏口头及书面形式的沟通技巧等等。其次,企业员工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合理有效的表达技巧、舒适而有力的言辞技巧等等。但笔者认为,管理沟通的关键还是在于管理者,因为管理者作为主体,只有当管理者制造出轻松平等的氛围,以技巧性沟通带动员工们的沟通积极性时,才能实现最真实、最有效的沟通。

4.缺乏管理沟通的机制。任何行为都需要相应的机制加以约束,才能在各个场合、时间都发挥它的作用。管理沟通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行为,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如果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明确的沟通机制,而具有随意性、个人主义,将出现沟通混乱、沟通不及时、沟通有效性降低等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在三点:(1)没有明确的沟通目标,即沟通随意性,涉及范围大。(2)没有固定的沟通频率,容易出现有问题不能上报或者晚报,即沟通不及时且频率不高。(3)没有及时的反馈机制,导致沟通的有效性降低。因为沟通作为双向过程,不仅要求传递到位,还需要及时有效的反馈,才能促成双方达成共识,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

5.缺乏沟通的组织机构。个人认为,管理沟通的组织机构是达成有效沟通的最大保障。它的存在能让企业内部沟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高效有序地进行,保障沟通的频率、质量,从而促进企?I的管理工作,促进形成高效率的企业团队。以学校为例子,现在大多数有条件的学校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部门或者心理咨询教师。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及身体健康,所以需要配备相应的心理教师,在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和疏导。当然,学校及社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重视这方面问题,是社会教训和实践让他们渐渐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反观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设立相关的组织机构,甚至都没有设置专人专项负责企业的管理沟通工作。这无疑导致沟通频率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即使进行了管理沟通,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二、解决中国企业管理沟通存在问题的对策

对于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正确认知管理沟通。正确认知管理沟通,即管理沟通是为了促进企业的管理,提高团队效率。首先,企业的上级和下级都应当重视管理沟通,肯定其影响力。其次,在沟通过程中,上级始终处于高位,应当努力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而不局限于形式。最后,在沟通过程中,上级与下级是平等关系,不是上级对下级的发号施令的单向式交流,不是对下级的考验,也不是下级说好听话的场合。而是领导没有领导架子,虚心听取下级的意见和建议,好的便接收采纳,不好的便进行指导。员工也不拘泥于下级身份,积极与上级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指出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整合有效的沟通方式。对于多种多样的沟通方式,应当进行调整组合,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在保留原有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后,还应当删除其余的效率低下或是没有实际效果的沟通渠道,然后再进行吸收并实践新型的而人们又乐于参与的渠道。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信息多样化,沟通交流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人们不应局限于传统,拘泥于形式,而要进行吸收和创新。如果在别的企业管理沟通中,匿名型问卷调查法、意见箱、邮件型沟通等等效果佳,那么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对于好的方法就应该在企业内部试行或普及。当然,能直接交流时选择直接为上。但只要是真实有效的,就都是好方法。而企业管理者应当整合这些方法并形成系统,供员工选择和实施,同时严格要求企业内部的消息传播风气,不得以权虚化或选择性传递信息,不得传播还未确认的信息,不得以讹传讹,传播小道消息。

3.提高管理沟通的技巧。同样,沟通是双方互相传递信息,所以双方都应该有足够的沟通方面的技巧。首先,管理者应当提高自身的倾听技能,足以让员工知道领导在认真听,并中肯地在思考,比如一个细微的点头示意、肯定的眼神、嘴角上扬等等。其次,管理者也应当提高自身的表达技巧,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形式。此外,对于下级说的有道理的,应当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而对于有差池的想法,给予相应的令人信服的指导。最后,员工应当提高自身沟通技巧,高效率而又谦虚礼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会使领导抓不到重点而失去耐心,还能有力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4.建立管理沟通的机制。以机制对管理沟通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才能避免行为的随意性,才能保证质量。建立管理沟通的机制,才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主要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明确确切的沟通目标。以确切的目标才能缩小沟通内容范围,提高沟通效率,并及时解决问题。(2)确定固定的沟通频率。固定的频率,同样能够减少或避免沟通行为的随意性,更有效地解决每个阶段的企业内部问题,促进企业的团队合作。(3)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反馈机制的建立才能使沟通成为真正的双向过程,使建议的提出者知晓建议的可行与否,领导决策的实施与否。这样不仅能提高员工沟通的积极性,还能促进企业进步。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87-01

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护患沟通又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一门有着专业特殊性的服务行业,因其社会性广、责任心强、工作量大、风险性高,极易发生护理质量缺陷而导致护理纠纷,及时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是避免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所在。护士只有大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的修养,才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才能使患者被理解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不仅消除了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还能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感激之情。由此可见,有效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在优化护患关系中,沟通极为重要,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病人,无法收集病人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充分认识护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过去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1]。

2 护患沟通的基础

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沟通的基础。护士要不断地提高思想素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无论面对怎样的患者都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急患者及家属所急,帮其所需,遇事沉着、冷静,解释病情态度要真诚、语调要柔和、音量要适中。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还须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和扎实过硬的护理理论基础,才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爱心的就医氛围;才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

3 护患沟通技巧

3.1 内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孤独、悲观、情绪淡漠,不愿与人交谈,有些甚至心理丧失平衡,形成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易采用婉转性语言鼓励他们,提醒他们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强调心情舒畅对疾病康复的作用,并动员家属亲朋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用满腔热情去感化病人,理解谅解病人的情绪障碍,建立彼此之间信赖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3.2 外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疾病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应采用针对性语言进行正确引导,分散和转移负性情绪,要谅解病人的各种情绪变化,做出一定的忍让和回避,理解病人的内在感受,尊重他们,尽量选择适当的时机,从正面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适当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必要时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反映,面对护理人员善良的愿望,病人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3 治疗性沟通技巧:治疗性沟通是一种沟通技巧,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以及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2]。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工具,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与病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彼此之间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会影响病人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若能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其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病人得知病情后的心理状态、存在的心理问题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沟通治疗,可增进护患关系。当病人切实感受到被接纳、被肯定和被关怀时,对医护人员信任变会自然地产生,病人就会向护理人员倾诉他们的处境与内心感受,并愿意接受护理人员的建议和帮助,护士运用人际沟通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护理理论与病人建立起治疗性沟通与信任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3.4 重视与家属的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把沟通技巧与家属相联系,将家属作为沟通对象[3]。请家属配合工作,可将鼓励病人的话语或祝福卡片及时传递给患者,这样不仅可以从家属那里收集到有关病人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家属对病人进行安慰教育,重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馈,共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总之,护患关系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我们要大力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意识,充分意识到护患沟通既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需要,又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护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确认,而且,还将会促进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丁书琴,黄建明,何丽华,等.新世纪医院发展的创新战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1):695.

[2] 莫孙淑冰.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中华

篇(8)

二、构建企业以及市场运作模拟系统

企业的运行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企业运作模拟系统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培训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对企业营销管理、物料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模拟,使学生对于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若干个决策环境,让他们在实验中扮演不同的决策角色,通过对企业运作决策系统的模拟,培养学生对满意决策制定的能力。而在市场运作模拟系统中,主要是通过市场需求、供给以及价格机制的变化方面的调控,使学生对于市场的运作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和认识。在市场决策系统的模拟中,通过对多个竞争主体以及一系列决策变量的模拟,训练学生在市场的综合决策中通过决策对经营绩效进行控制的能力。

篇(9)

沟通,可以解释为它是人们进行思想或情况交流,以取得彼此的了解、信任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沟通也可以称为信息交流,即指发讯者把信息也包括发讯者的思想、知识、观念、想法等在内按服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收讯者,达到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的效果,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沟通是当代职业人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拥有良好的共同能力,不仅能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顺畅、明确,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在交流的同时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人的发展积累良好的人际资源。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很好地与客户交流,因而获得沟通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一、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1.未来职业的需要

适合设计专业的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可避免的就是与客户、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高效的沟通,能够使其在面对以后的工作时获得准确的信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使得自身工作的开展更为顺畅、快捷。而在公司内部,合理的沟通能够使得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与同事之间实现亲密、和谐的关系,有助于建立起有效、高效的合作关系,同时实现彼此在价值观等方面的统一,有助于集体工作的完成。而通过沟通建立其与同事、上级之间融洽的关系,能够使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从而降低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摩擦、误会,使工作中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得到有效避免。沟通合理、高效、适宜,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满足客户需求,实现自身在工作中的流畅,有效融入集体,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沟通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学校期间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顺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能够很明确地为教师所知,从而获得教师更好的指点。同时善于沟通、乐于沟通的学生,能够和身边同专业的同学、不同专业的校友之间形成较为和谐、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资源在其走出校门之后都将会成为不可多得的资源,能够为学生终身受用。而从长远来看,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使学生在遇事之时更加冷静、淡定,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想法,因而可以积极、高效地处理问题,减少麻烦。沟通的魅力,可以使学生的人生之路更加平坦、顺畅,因而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自身对于沟通能力忽视

当代的室内设计教育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技术教学、知识教授这两个层面上,重视的是对于学生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了沟通能力培养这一重要的“软实力”培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评价,对于沟通能力的考核是没有的,教师不会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因此学生对于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很低。在室内设计课堂和课下,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埋头看图纸、做设计图,很少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即使在合作的作业中,学生也多按照自己的个性随意地进行发言,缺乏对沟通的重视和技巧的自我培养。

2.缺乏沟通能力培养的有效环境

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环境,然而当代室内设计教学却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适宜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一言堂”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不需要进行沟通与交流;而在课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不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而集体作业、集体合作的缺失,也使得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缺乏必须的环境。目前大学生针对专业进行的交流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而课堂教学对于沟通培养引导的缺失,导致学生失去了进行沟通的有效环境,自身沟通能力培养举步维艰。

3.沟通能力培养缺乏职业导向

部分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缺失涉及一些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然而这种教学却是泛泛的,缺乏职业针对性的。这些课程可能会教授学生如何去进行与家人、朋友、同学的沟通,然而与室内设计职业方面沟通的教育,却几乎没有涉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着实获得一定的基本沟通技巧,然而这些技巧对于自身的职业帮助却并不大。室内专业学生如何与客户进行信息的采集,如何应对顾客不满的投诉,如何应对上级的要求等方面的沟通能力,许多学生尚且不具备。

三、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教育方式分析

1.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培养沟通能力

自主认同、积极参与,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沟通能力教育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自主培养沟通能力,需要多种方式的结合。

一方面学校要采取多重方式,让学生知晓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对于沟通能力的培养具备基础认识。

实现这一目的,专业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于沟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宣讲,使得学生提升对于这一教育重要性的感受。同时院系、专业的相关教师可以邀请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回到课堂中,就“沟通的重要性”这一课题与学生闲话家常,通过对于自身职业故事、沟通误会等实例的讲述,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沟通能力对于本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这种实践可以融入学生的集体活动、团体合作当中,通过为集体制定目标、分工协作来促使学生进行沟通,从沟通的各种模式、情况中感受有效沟通、无效沟通、不当沟通等沟通方式的成效。这种实践也可以通过纠错的方式来进行,可以通过模拟各种沟通场景,用错误的沟通方式进行对话,展示沟通方式方法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提升对沟通能力重视程度。

2.创设沟通能力培养的环境与渠道

沟通需要环境与渠道,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多数时间处于个人单打独斗的学习状态中,不具备实现沟通的基本条件,如若学生自身比较内向,那么沟通能力的培养就更是难上加难。学校、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沟通能力培养的环境与渠道,使学生参与到社交、集体活动当中,使沟通、交流成为常态,使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获得沟通技巧与沟通能力。

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社交渠道,通过各种打破专业限制的活动的开展,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交往开辟新的渠道与通路。

目前,在学校中很多活动是按照级别、专业进行分组的,这些规定需要被打破。如在选课方面一些不属于专业核心的课程,尤其是公共课和公选课,要鼓励学生跨级别、跨专业进行选择;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一是要增加活动数量,二是要大开方便之门,破除专业限制。这样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才有多种沟通渠道以进行沟通实践。

另一方面从专业教学来看,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沟通环境。

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扭转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更多的在课堂上发言、主导,锻炼学生的胆量;要改变教学方式,变学生单个学习为团队学习、小组学习,通过团队任务、团队作业的完成来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内部的交往、交流;在课程考评方面,除了专业技能之外,也需要将个人口才、沟通能力等纳入考评范围之内,实现有效的激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专业学习方面获得有效的沟通培养渠道。

3.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需要彰显专业特色,否则就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的,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彰显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着重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职业从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交流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有条件的院系,可以以讲座、课程的形式,专门针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沟通方面的诉求进行教材编写,讲授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该专业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各个击破,实现问题的有效、快速解决。

另一方面如果学校、院系没有这样的资源,那么就需要提倡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授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或者间接经验,对于本课程中可能出现的误会、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心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如此教授给学生,让学生避免今后在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使得学生以更好的面貌、更为自信的心态、更加职业的态度进入工作当中,同时使得自身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少犯错误,使得自身的设计师之路更加顺畅、平坦。

总之,沟通能力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能力,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这不仅影响到其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成效,更影响到其在今后工作中自身的发展和个人的晋升,也影响到其生活质量与未来的发展。然而从现状来看,我国室内设计专业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还是不足的,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环境,对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学生需要对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明确室内设计专业未来职业方面沟通的必须要性与具体方向,然后按照确定的目标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力的培养。未来的室内设计这一职业的服务性将更为凸显,毕业生唯有在沟通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才能应对这一职业逐步发展的需求,在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明坤,杨静.高校课堂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

篇(10)

中图分类号:TN94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016-01

信息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持续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模式多元化发展,逐步创设了桌面演播室、非线性工作站等实践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类文件的数字化记录、存储,优化更新与编辑制作,令非线性技术发挥了核心优势,可高效的实现原始节目编辑,优质进行镜头切换、剪辑、特技处理,并借助计算机实现视频数字处理,令完整视频有效转移至相关设备之中。该类制作技术体现了良好的便利性、优质性与高效性。当然,线性编辑在非线性技术产生之前,也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良好的辅助后期制作,其无法实时更新、快速处理等缺陷导致了非线性编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优化发展。由此可见,线性制作技术为非线性编辑理念的产生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后期制作领域发展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科学做好软硬件协调处理

广播电视事业基于艺术视角、现代化处理技术手段建立了受众广泛认可的媒体形式,发挥了良好的娱乐、教育功能。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发展,电视技术由黑白到立体、彩色、高清,实现了跨跃式腾飞,并令节目制作技术也实现了优质发展。各类双向、直线联系播放、现场直播等模式的创立,对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技术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考验。电视节目是艺术与制作技术的完美融合,也就是说制作阶段中涵盖对艺术的鉴赏创作以及实践技术处理,即软件与硬件处理。该两类过程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重要部分,硬件应用目标在于面向软件服务,为其提供有效保障,而两者则存在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依赖的现实特征。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实践中,应科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工作人员不仅应掌握良好的艺术修为、文化素养,艺术鉴赏能力,提升节目制作水平、艺术品位。同时还应对各类制作设备、手段、装置熟练操作,明确其指标性能,有效开发各类优质应用功能并掌握数字化处理技巧。倘若无法协调处理好两者关系,全面掌握软件硬件应用实践素养,那么即便是再好的构思编制、内容设置、到位的解说、良好的文笔描绘,也无法令电视节目制作达到良好的效果,体现上成的技术标准。由此可见,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确保软件硬件的协调优化、良好组合、互相补充,进而发挥综合处理能效,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综合质量水平。

3 保持与编导的良性沟通,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质量

电视节目的优质制作,离不开后期制作团队的协同合作、完善配合,可以说是集体力量的展现。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应保持与编导的良性沟通,协同合作。倘若缺乏具备敏锐洞察力、良好观察力的节目编导,则无法为后期节目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就制作人员层面来讲,只有编导为其搭建良好的平台,才能确保优质的节目制作。因此基于两者的交叉工作属性,编导应丰富自身知识素养,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而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人员则应与编导形成良性沟通,把握其核心思想,通过平等互动交流,吸纳编导的独特构思创意亮点,形成对其有效的尊重。对于节目制作中产生的意见分歧,应进行良性沟通,广泛交流、协作探讨,进而真正保证创作意图的完美展现,升华节目内涵价值,提升后期制作综合水平。

4 完善二度创作,优化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效果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针对于前期处理,可称之为二度创作,其体现了良好的创作要素,可通过制作人员理解节目核心内容、把握中心思想,进行二度的完善创作。当然该过程需要工作人员长期经验的积累、技巧的掌握与素质的积淀,持续优化综合艺术素质、思想水平,方能令二度创作不偏离主题,形成良好的效果。同时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把握良好的实践技巧,应基于电视节目核心思想、重点内容,恰到好处的应用制作手段、模式,抓住信息传递、语言表达特征,展现节目精髓。为此,相关制作人员应强化自身建设,充实自我,丰富后期制作经验。应通过持续的实践学习、博学多览,熟悉各类电视节目专业制作技巧、丰富技能知识,进而对各类稿件信息科学理解,并快速准确的把握编导意图。在二度创作中,应有效的进行画面选择、转接,印象效果的处理、转化,字幕特技的规划创作,并令照明色彩处理更具特色化,进而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艺术性,令其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同时,二度创作中,应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创造热情,体现高水平的艺术格调。应在后期制作中体现良好的点睛处理、恰到好处的妙笔应用,应提升自身审美意识。 实践制作中,工作人员应掌握精炼的艺术制作技巧,科学应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语言进行艺术再创作。通过对电视画面深刻内在张力的优质挖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升后期电视节目制作的综合艺术水平,令其展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令观众印象深刻,视觉感官受到有效冲击,进而全面提升节目收视率,赢得受众认可。再者,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树立良好的危机意识,提升竞争比拼与持续奋斗精神。把握电视媒体发展建设步伐,并充分了解当前形势下大众的审美需求、文化水平、综合素养特征。针对其对电视节目的高水平要求,应不断优化提升后期制作实践技能,强化综合竞争力,获取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5 优选后期编辑制作方式,丰富实践技巧

为优化后期电视节目制作效果,我们应优选后期制作方式,结合应用线性与非线性编辑技巧,提升节目制作水平。例如在片头制作中,可引入非线性编辑模式,采用画面的透明处理、运动变化、快慢更替、颜色变化、动画模拟、字幕特效、长镜头转换,提升电视节目制作艺术效果。新闻节目后期制作中,为丰富信息量,可降低特技处理,将各类镜头进行直接联系,并通过同期声、混音或后期配音,体现灵活制作特征。可基于线性编辑进行分量连接,降低信号损失,提升节目制作质量。对于一些娱乐、直播、访谈电视节目的制作,应基于线性编辑模式,结合其真实性特征,提升设备处理速度。另外对于一些赛事的直播处理,应把握各类精彩瞬间、特殊镜头做好重复制作处理,可引入非线性技术设备,体现良好的后期制作效果,满足不同节目的播放制作要求。网络信息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有效基于网络模式,进行完善的制作处理,借助网络平台实现素材共享、同一节目的集成、高效制作、确保制播信号质量,并契合节目流程特征,创设良好的一条龙制作创作模式,进而真正优化制作效果,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实践水平。

6 结语

总之,针对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重要性,技术发展特征、我们只有在实践制作中处理好软硬件关系、完善二度创作、与编导良性沟通、优选后期编辑制作方式,才能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质量水平,创设显著效益,打造优质节目品牌,并促进其实现良好的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 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