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2 14:36: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通信网络理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由于通信工程的类别较多,因此对于不同的通信工程所应用到的通信技术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通信工程监理的过程中,需要在了解不同通信工程所应用的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对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相关操作进行客观地监督管理,从而保证整个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2.管理范围较广
由于通信工程所涉及到的施工范围较广,例如移动公司的3G工程,其通信范围基本覆盖了全国的各个地区,因此与通信施工相应的监理工作的管理范围也随之增大,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
3.监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通信工程监理工作并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于相关的工程监理工作则需要通信企业根据自身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摸索,进而提升其整体的服务水平,在摸索相关的监理经验的过程中,企业难免会出现“碰壁”的情况,从而降低了通信施工的质量。
二、网络图技术在通信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1.网络图技术特点
应用网络图进行通信工程的监理工作能够直观反映出工程的整体施工时间和施工进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各个施工环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描绘从而确定最佳的施工线路并提升通信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应用网络图进行通信监督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整体劳动时间的确定,从而方便了相关劳动力和机器设备的合理分配,提高了通信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
2.网络图应用于通信监理中的工作流程
一般按照网络图可将监理流程划分为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网络图完善阶段、施工时间计算阶段、编制可行网络计划阶段以及对基于网络图的网络施工技术优化和实施阶段。
3.应用网络图实现通信工程监理工作的优势
3.1优化工期
将网络图应用到通信工程的监理工作中可以使相关的监理人员对通信工程的工期具备整体的了解,从而合理地推迟对非关键性环节的施工时间并提前对关键性环节进行施工,从而提高整个通信施工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当不同施工环节存在相同的施工时间时,监理人员可以根据网络图率先对资源消耗强度较低的工程环节开展施工工作,从整体上缩短施工工期。
3.2资源优化整合
根据网络图,监理工作人员可以直观地对通行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中所应用到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并从施工的整体工期出发,实现对相关人员、设备和材料的优化配置,从而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1 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1],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2]。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1.2 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2 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方案
2.1 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 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2.3 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 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4 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
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网络高级分析软件包括网络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资源配置分析。
3 结语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比较迟,相对于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都落后了一步。目前,在电力通信网中未见真正的规模比较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监控系统和一些随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随着网络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目前这种状况的不适应性。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开发的建设者们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1 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1.2 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2 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方案
2.1 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 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2.3 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 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4 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
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中图分类号:TTM7 文献标识码:A
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造成了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设备逐渐复杂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技术中的某些旧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将逐渐排斥。电力通信技术已经以多种形式发展成今天的网状的网络,以保证为日益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的需求服务。因此,增强技术创新是现在刻不容缓的任务。
1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它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电力通信网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及严格的要求,并且电力部门拥有发展通信的特殊资源优势,因此,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有着严格的要求。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网元管理系统也应运而生,并且随着通信设备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通信网的规模和灵活性越来越大。网元管理系统有监控和对设备性能及安全的管理,在通信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已随处可见。
1.1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厂商,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问题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等多项内容。国际上的许多大公司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国内的许多厂商也利用TMN来建设网络管理系统。TMN的体系结构如图1—1所示。
1.2兼容其他网络管理系统标准
在强调经济效益的今天,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的网管系统对电力通信的建设是有好处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和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将SNMP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1.3网络化网管系统
异构互联网是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之间的互联,组成一个范围极大的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络管理系统。一种或者是几种标准互联网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
1.4综合性接入
网络管理系统必须满足各种要求。由于TMN网络管理系统的接口有限,所以,通信设备并不多,网管系统通过各种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转换成标准接口,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层次多、智能水平低的电力通信网络,整个网络管理系统就会变得不经济。因此,要用接入能力强的网管系统,将通信设备集中转换,再接入高层次网管。建立综合性的网管系统完成任务,对于中等以下的网络完全可以依靠综合接入网管系统,这是一种经济的方案,既可以综合接入又建立了分层管理,而且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大量的网元系统来说,可以改造成综合接入网管系统再接入高层TMN网管。
1.5应用功能不断完善和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如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网管系统应用功能的完善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得到客户的认可是网管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开放性,应该要满足第三方应用程序,不断的推出新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管理方式和管理功能不一样,开放性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1.6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的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要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风格和一致的名词术语,并且要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控制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平台上控制网络的运行。网络系统应该不依赖于某个制造厂商,而应该具备独立性。为了保证通信系统的发展,确保网管系统的选择不受限制,网管系统要保证公平和有效,这一点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尤为重要。
1.7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已成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要把对象化的思想贯穿其中,将图形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并将它所表达的数据对象联合起来,实现数据及其界面的统一。这种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数据与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系统的适应能力。因界面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因此,网管系统应采用新技术对其改造,提高其界面的可观赏性。GIS是一种支持地理信息数据并采用矢量图的方法,是一种可视性较强的信息技术。Web为人们提供了可接受并且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支持图片、视频等,并且支持数据库的浏览和各种数据格式。因此,利用web的优势作为信息的媒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例,江门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采用网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思想,将它所表达的数据对象联合起来,实现数据及其界面的统一。江门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网管优化后,人机界面如图1—2所示。
2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的创新
2.1电力通信网络技术步入正轨
电力通信专业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努力改变经营方式,使其管理基础不断增强,发展质量和社会形象不断提升,进而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2探索电网发展的新途径
(2)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的电力企业大都属于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很多的固有模式,在新形势下,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企业要革新发展模式,就必然会引入当代先进的科技来做活力的注入,网络技术借助计算机系统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以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实现了新的运行,对新型电网系统的运作效率有很好的提高作用。
(3)对电力资源的输送智能化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电力资源的地域输送是电网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输送组织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也就是新型的智能化模式,这种模式有效促进了电力系统中各个部门的衔接协调性,使整个电力运作更加有效率。
2当前我国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现状
(1)网络结构的构成不合理。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通信网络的发展来看,其结构大体上呈现出星型结构和树形结构,这种构成方式使得电力资源在共享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长此以往,很多电力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也无法做到彻底,这就为后期的电力工序活动开展带来一定的不便,遗留下安全隐患。
(2)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资源传输质量不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电力企业的电能资源输送管理出现了很多的不足,在很多的通信网线上只是简单的包装,没有进一步的屏蔽层包装,加大了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在线质的选择上大多采用的是单股的铜线,这种材质很容易折断,加上地域间的差异性和需求性的不同,SDH节点的数目就会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输线路的质量,影响到信息通信的有效性。
(3)地域间发展失衡。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间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在电力建设上形成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地方经济条件好,选用的建设材料质量好,基础设施也就更稳固,而有的地区由于资金缺乏,建设材料也只是根据资金状况来决定,而且这种差异性也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
3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信息业务中的体现。
(1)语音业务。这一业务主要包括基于电力在调度过程中的电话以及行政电话,而且,它为电力系统的其他行政工作与调度之间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其安全性也有了进一步的优化;
(2)应用在在电网中对于变电站的监控信息与电网在调度过程中自动化程序的实时数据基础上;
(3)对继电保护作用中的信号和电网管理系统中信息的实现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 F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31-1.5
为了更加明确地建立未来高校图书馆基于资源共享的发展目标及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里就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的几个问题作一阐述。
1 协同学内容简介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信息的形式很少遵循一定的标准,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混乱,使得人们难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比较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协同学不仅研究系统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化规律,而且也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规律。利用协同学理论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协同学理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系统内的协同运动是自组织过程的内在依据。二是在临界过程中涨落是系统有序结构的推动力量。三是开放是自组织形成的外部条件[1]。
2 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及特点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
所谓网络信息资源(Networked information resource)即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放在光、电、磁等非印刷形式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以通信的手段,用计算机或信息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2]。本文主要以因特网的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存储数字化。二是信息高度共享,使用成本低。三是信息包罗万象,分布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四是信息来源多样复杂,难以准确检索利用。五是信息更新和传播速度快。
2.3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 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也呈献出一种无序化,几何级增长的态势。给用户选择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带来了许多障碍。
2.3.2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与选择标准不统一。网络信息资源浩如烟海,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图书馆要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必须对相关信息进行评价,从而选择收藏。对于传统文献资源的选择与评价,图书馆界已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标准,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由于许多研究者观点不同,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2.3.3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功能尚不健全。目前,网络所能提供的检索工具往往制约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目前多数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是自行设计的,采用自然语言标引,往往使同义词、近义词得不到控制,词间关系得不到揭示,给用户检索带来很多不便。
2.3.4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律不健全。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法律,然而,随着人们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不同,以及社会对信息活动的主体缺乏有效的约束,政策和法律中还有相当多的盲区。
3 从协同学的观点看待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3.1 系统内的协同运动是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序性的内部作用力
协同或称协作,有协同作用的意思。系统的有序性是由诸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的,协同作用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即协同导致有序。系统的整体效应是由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互相协调,那么系统就可能会产生1+1>2的效果。反之,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相互牵制,不仅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应,而且还会使系统陷入一片混乱的境地。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首先,技术管理主要体现在提供先进的网络信息组织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其他方面的网络信息相关技术。其次,经济管理主要通过经济杠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规划和控制。第三,人文管理主要从法律、道德和信息政策的结合,来保证网络信息活动的规范性、合法性,促进网络信息资源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网络信息资源要想实现整体上的高效,就得首先加强各系统间的相互协同。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的相互协同合作,在政府的引导下,规范网络环境,提高技术水平,形成产业化、市场化的体系结构,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发展。
3.2 涨落是实现网络信息资源有序性的推动力量
协同学认为,大量物理系统和非物理系统通过不稳定性可以自发形成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当这些系统接近不稳定点时,系统的动力学和突现结构通常由少数几个集体变量即所谓序参量决定,而系统其他变量的行为则由这些序参量规定。
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中,网络信息资源处于有序状态还是无序状态都不是绝对的。涨落对系统由一种稳定态向另一稳定态跃迁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系统处于临界点以下的某种稳定状态时,涨落对系统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当系统在由一种稳定状态向另一稳定状态转变得临界点时,这时一个很小的涨落就可能影响系统全局的巨涨落,使系统跃迁到另一稳定态。同样,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接近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的临界点时,各要素之间的协同运动引起的涨落就不可忽视了,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序化。在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有序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第一,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处于发生质量转变的临界点之前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促使系统朝某一方向发生涨落,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在系统处于临界点附近时要注意控制参量的变化,使系统通过涨落向人们所希望的分支跃进,朝着机制完善的方向发展,并通过非线性机制的调节和自组织效应,达到稳定有序状态。
3.3 开放性是实现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化的外部条件
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功能不健全、网络活动失范现象严重、技术手段不完美以及政策法规不健全。对于这种状况,除了针对各种缺陷加强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标准外,引进其他专业的人才,引入其他横向学科的相关技术,积极利用外部环境来满足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也是极其重要的。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培养适应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人才,使这些人才转化为网络信息资源不断有序化的内部力量,对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还应注意引入其他学科的方法,使其转换为有序网络信息资源的工具。例如,网络信息检索方法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中图法》的规范去编辑检索[4]。只有在保持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开放性,不断引进外部物质和能量,才能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提供条件,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向有序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在人类社会进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剧增与人们急需获取有用信息的矛盾不断加剧。资源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延续发展、共建共享重要的基础工程。在建设中不仅要本着与时俱进、边研究边建设的发展思路,又要审慎研究,精心实施。应坚持系统的开放性、延续性,数据标准性,建设分布式统一性等原则。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来讲,要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人文管理相互协调,保持其开放性,利用各种机会使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获得飞跃。
参考文献:
[1]赫尔曼・哈肯著.凌复华译.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5(96).
[2]张怀涛,索传军,代根兴.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9.
[3]刘二灿.基于共享的异构数字化资源整合[J].情报杂志,2004(3):35-39.
二、网络培训系统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由网络和PC机结合的网络培训系统就应运而生,其传送信息,发送材料、多媒体等信息都是通过WEB来完成的。在国外,网络培训开发得比较早,在90年代就已纷纷投入使用。国外多数大的考试机构(如ETS)都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考试网点,提供一整套的咨询、报名、举办、评分和结果处理等服务。据统计,在美国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国内,教育部己批准67所高校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全国以远程方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己超过80万人。现阶段基于电力系统通信的网络培训系统还比较少,并且很不完善。在网络培训系统中,努力营造一个虚拟的网上教室环境,以多媒体形式再现教师授课的真实情景,创造一种全新的网上教学模式,使远在不同地点的教师和学生打破地域和时间的界限,师生如同面对面位于同一个多媒体化课堂,实现情景教育要求显得尤为迫切。为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知识成长,十分有必要构建一个平将员工的个人成长计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的平台,为员工营造知识共享的空间,使得广大员工能够随时随地的方便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电力通信网络培训的效果分析
1、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以500人的规模为例,每人每年40%人员培训一次(2周30天),每次培训费2000元计算,每年可节省40余万元。电力通信培训硬件只须配置一台网络服务器、软件方面以培训网站为平台,通过系统附带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培训,只需少量的预算即可解决。同时培训人员还可以实现不离岗、不请假照常工作,不影响正常的电力生产。
2、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力通信网络承载着电网企业绝大部分的生产和管理业务,电力通信调度人员自身的素质的提高对于提高电网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管理效率,起到重要作用,产生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对社会来说,增发电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对提高工农业生产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3、便于员工使用
电力通信培训仿真系统,以远程教育网站为平台,开发针对电力通信工作人员的在线培训和仿真课件,完成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任务,使广大工作人员不必请假离岗,而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模拟仿真操作,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提供一种良好的培训模式。
四、电力通信网络培训考试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
1、准确性。
这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在考试、计时、评分等方面应保证准确无误,否则会影响评分客观公正性。
2、安全性
要保证考试系统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防止考题泄漏,以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安全性等。此外,当用户进行不当操作时,能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给予提示或警示,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保障系统安全,是任何系统成果的基本要素。
3、及时性
当考试过程中出现停电、意外死机、网络故障等问题,在重新登录系统后,应能恢复考试现场,而不是重新进行考试。这就要求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及时一记录已经生成的试卷、考生已经完成的考试以及考试剩余时间,以免在出现故障时丢失数据。
4、可扩展性
系统需要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考试系统不断发展的需要。可扩展性是指系统能保证可持续增长以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复杂性要求。WEB系统为动态变化的模型,它们通常一开始很小,但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呈指数级增长。这种增长非常迅速,不仅表现在支持的用户的数量上,而且表现在提供的用户服务的复杂性和集成性方面。对于考试系统而言,这种扩展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考试系统的功能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可扩展性是非常重要的。
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二、电力自动化中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使用
2.1自动读取仪表数值
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帮助电力公司做很多事情。例如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以后,电力公司就不会再为人工抄写电表麻烦的事情烦恼。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指挥下,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自动读取电表数值。同时还可以及时准确的计算了本月用户的电费是多少,并且第一时间告知用户。这样既能够省去用户以及电力公司很多的麻烦,同时也能够极大地降低抄电表而造成的成本。对电力公司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2.2故障的监控及排查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电力线路出现故障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通常需要多人同时作业,经过长时间的排查,才能知道是哪个部位出现故障。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不说,浪费太多时间是对电力公司以及用户都不好的事情。有了无线通信智能传感器就不同了,智能传感器的智能遥测功能,可以通过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感应节点,时时监控整条电力网络的运行状态,只要遇到突发的故障,智能传感器就会第一时间将整条电路给切断,然后再对故障进行检测。检查出来哪部分线路出现故障以后,智能传感器就会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资料传送给电力公司,这样就能够及时避免出现更大的事故,同时也能够节省重新供电无线通信智能传感器不仅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排查事故,同时对于电力设备以及自然灾害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通过铺设可靠的感应节点,电力工公司完全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全面广阔的电力监控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这些节点进行控制。只要在有电力设备运作的区域发现有大规模的打雷闪电,或者发生火灾等等自然灾害,节点监控到的情况,就会第一时间传送给智能感应器。智能感应器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向电力公司汇报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是否立刻切断电源的指令。当今社会,电力服务行业已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以及激烈的竞争。能否保证电路网络的安全,能否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能否让顾客满意,都已经成为电力公司在市场中占据多大份额的标准。无线智能传感器绝对是一个可以很好提高电力公司服务的一个重要设备。
2.3无线传感器的体系结构
使用无线传感器,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实际使用情况,如果实际使用情况良好,那么电力公司接下来考虑的是无限传感器的使用成本,或者是使用寿命。同样的价格,能够使用的年限不用,成本可就差了很多。为了降低无线传感器的成本,首先需要增长其使用寿命,而无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与其内部使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有很大关联。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体系结构则包括:无线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无线网络的物理性及逻辑性,还包含了传感器的感应范围。那究竟如何增长无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呢?首先应该确定无线传感器需要覆盖的范围,范围的大小决定了无线传感器内部耗材的使用。其次,传感器使用的网络物理性以及逻辑性的也影响着传感器能量耗材的使用。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感应范围,以及选择合适的物理逻辑性,都是增长传感器使用寿命的办法。
(1)客户的选择,应该选择哪一种传感器的拓扑结构。因为拓扑结构与传感器的物理逻辑息相关。
(2)监控范围大小的选择。是选择一对一的监控,还是选择大面积的监控。
(3)环境问题。好的环境可以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恶劣环境,就会对传感器造成一定损害。因此,在什么样的环境监控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4)电力设备的感应节点铺设数量。
新型技术的涌现促使通信运营商不断壮大,射频资源逐渐减少,潜在的干扰源正在不断的浮出水面。干扰原因多种多样,例如现有的频率资源被占用,发信机本身的设置有误,小区重叠等,同时目前我国占用的射频资源全部在2.5G以下,这一频段最容易受到干扰,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先找出干扰源。
1 移动通信网络常见干扰类型
干扰的存在,将导致BTS 和MS 信息传递时误码率高,严重时会造成射频丢失,SDCCH 信道建立失败。干扰问题严重影响了通信业务质量,同时也是呼吸效应的根源,直接影响系统覆盖和容量;对视频与宽带和多媒体数据通信也将面临更大的影响。干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和互调干_,而且还有可能是外来干扰。对于干扰的解决,我们应抓住干扰产生的原因作为突破点,然后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1 外部干扰
1.1.1 强信号干扰
强信号干扰,是指合法的信号占用合法的频率,但是因为功率太大,会导致旁边的频段接收设备困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强信号杂散辐射太过宽广,就会造成临近接收频段的干扰。举例来说,最为常见的就是CDMA下行对GSM上行的干扰。
1.1.2 固定频率的干扰
固定频率干扰主要活跃于移动通信这一频段,但这类型的干扰频率基本上不会变化,就算变化频率的波动范围也很小,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这种现象都很明显。在新技术出现之前,专用的无线电系统就会经常占用移动资源,比方说原有的电力微波通信系统会占用移动1800M频段。因为干扰源是特有的通信系统,因此干扰信号的特征就是稳定并且频谱干净。目前受到固定频率干扰的小区基本上都是呈直线分布的。网络外部干扰严重时,由于某些地区可能存在较高的网络外部干扰,导致服务小区C/I过小、RLC层重传率过高,应查找干扰源,排除干扰。
1.2 内部干扰
1.2.1 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就是干扰源的频率与有用信号的频率相近或者相同,同时会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形成干扰。因为我国目前都会利用频率复用的技术来增强频谱效率,小区频率不断的被分裂,基站服务区就会被不断的缩小,同时基站的同频复用系数也在增加,此时同频干扰才是小区环境最大的困扰,而一些人为噪音和其他干扰都被其取代,小区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由噪音受限转变为干扰受限。而当同频干扰的比C/I小于某个固定值的时候,手机通信质量将会大幅下降,甚至产生信号掉线或者无法正常连接通讯信号。
1.2.2 邻频干扰
所谓邻频干扰就是指干扰台邻频道功率落入接收邻频道接收机通带内导致的通信网络干扰。这是由于频率规划原因而出现的情况,旁边的小区中存在与本小区工作信道相邻的信道或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比设计要求范围过大,都会导致邻频道干扰。
2 移动通信网络干扰分析与解决
2.1 强信号干扰解决措施
针对强信号所造成的干扰,首先要尽量远离强信号干扰源,让系统设备与其中的线路要与辐射源隔开一定距离。其次,使用屏蔽性能较为良好的电缆对于强信号的干扰能起到屏蔽作用,屏蔽网的编织密度将直接影响抗干扰性能,其中,密度越大,屏蔽性能就越好。最后,使用一些抗干扰的设备也能有效隔开强信号,如抗干扰模拟器、隔离变压器等等。
2.2 固定频率干扰解决措施
在数据库中,可以通过调整基站和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来达到解决固定频率的干扰问题。除此之外,对全网的上行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设置,也可以起到调整通话质量、减少掉话和降低内部干扰的有效手段。另外,由于移动通信的蜂窝系统大多都是采用频率复用的方式来达到提高频率的利用率。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容量,但是它也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干扰程度。因此,想要在一定基础上保证移动通话的质量,如果手机的发射功率越小,手机间的相互干扰性能就越小。
2.3 同频干扰解决措施
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城市中继站的覆盖范围也在越来越广,同时也更为密集。在繁华区域,两个中继站的距离已经达到了500米以内,如此近的距离很容易产生小区重叠与越区覆盖等现象。因为中继站的距离确实过近,再加之周围众多建筑的反射以及折射,单纯从TA上也不能准确了解到底是否有越区覆盖的发生。这时可以运用智能优化系统进行覆盖调整,搜集当前实时通话的频率检测报告并对其中的测量报告做统计,综合比对之后,得出关于TA、接收电平、通话质量的综合分析报告,精确得出以此对小区覆盖做出准确的评估。如果能额外将处于空闲状态下的DT测试一遍整理出结果,那么将会对繁华地区的覆盖问题能够得到非常精准的测试结果。
2.4 邻频干扰
要想彻底解决邻频干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基于覆盖调整以及数据库设置这两种优化手段,优化全网的频率规划或者对其重新设计。然而,目前的移动通信规模已经逐步扩大,小区间距也变得越来越近,其地理环境也在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与此同时,由于频率规划主要受到环境站址建筑物高度和建筑物材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传统的频率在规划调整上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大量的时间,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规划优化工作时,一定要充分理解系统,熟悉小区地理环境,争取取得最大优化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解决移动通信网络干扰时,特别是在降低系统内部干扰的问题上,是一项较为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因此,这就需要网络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的进一步探索、完善、并总结经验,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移动通信网络存在的干扰问题。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规模容量的扩大、技术层次不断涌现,对通信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运行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通信施工单位也逐步走向规范化,普遍实行了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全面负责的管理者,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心,在整个施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项目经理必须抓好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特别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已成为确保工程质量的头等大事之一。
一、通信网络建设工作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通信工程项目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始终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调动其积极性,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不断学习通信施工的章程、规范和标准,提高其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3.“以防为主”。“以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工序的检查,这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质量标准是评定工程项目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二者是经过科学论证后而制定的。工程项目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以测试的数据来说话。
5.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通信工程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面对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任何偏见、遵纪守法地处理问题,杜绝不正之风,做到既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二、通信网络建设质量控制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事前对这些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作为控制对象,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动力,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对施工队伍人员的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养、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外,还要根据工程特点,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来完成,严格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
2.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是关键,器材是保障。项目经理要了解通信设备及器材的质量、性能、特点、技术参数,必须把好质量关。特别是通信线路方面的器材,更应该注重适用地点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验证产品的合格证、使用许可证、入网证,杜绝“三无 ”产品和以旧充新、以坏充好的伪劣产品,避免器材质量问题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3.工程项目经理不但需要正确检验器材,还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机械设备和仪表等,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测试方法、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和仪表,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及仪表的校正。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 ”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4.方法控制。项目经理要制定施工方案,做出施工组织设计,采取切合实际的施工技术措施,解决施工难题,加速进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确保质量。
5.环境控制。通信工程项目由于点多面广、施工周期长、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同的工程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也不同,要根据工程技术环境、劳动环境、工作环境等具体条件和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杜绝“野蛮 ”施工和违规施工,保持器材、工料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通信网络建设质量控制阶段与质量控制方法
1.事前控制。控制的重点应放在施工准备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要做好对工程项目施工图纸熟悉和审查工作,做好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和项目组织设计等技术准备工作。要做好器材、施工机具、生产设备的物质准备工作。做好项目组织机构、集结施工队伍,合理安排人员,对施工队伍进行指导教育,编制好季节性施工措施,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等。
2.事中控制。除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放在控制工序质量,做到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隐蔽工程有验收、设计变更有手续、质量处理有复查和质量文件有档案,抓住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通病 ”以及难工、验工、隐蔽工程的薄弱环节,环环扣紧,做好质量控制。
3.事后控制。这是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项目经理要准备好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通过组织验收,对照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方法,完成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评定,将所有竣工技术资料交验收小组审查后,移交给维护使用单位。
4. 质量控制方法。工程项目经理通过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和直接进行现场检查等方法来实施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因而对技术资质证明、开工及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器材质量检验报告、工序质量动态统计资料和控制图表、工程质量检查、问题的处理报告,是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现场质量检查必须靠项目经理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追踪检查来实现。
通信工程质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项目经理在实际工作中,应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既要对建设单位的成果性目标负责,又要对企业效率性目标负责,切实抓好每项工程的质量,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作为每一个项目经理的座右铭。运营商项目经理应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来适应和以往不同的新项目。
四、通信网络建设项目技术管理要求与设想
随着我国的通信市场的垄断被进一步打破,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迅速占领市场,通信工程项目的时效性和以往相比被更高的要求了。同时大量的高新通信技术也被不断的应用,来培养和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使得通信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也愈渐加深。为了在通信市场上占有更有利的低位,我国大多数的通信运营商在国内外各大资本市场进行上市融资,加速发展。在得到资本市场支持的同时,也必须得到资本市场的监管,这就对通信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项目经理对通信工程项目的时间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的要求就更加高了。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对运营商项目经理素质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1. 项目经理的责任。组织协调各种可用资源实施项目计划、保证项目目标在预算内保质按期完成、决策者、冲突冲裁人、沟通渠道、与项目干系人的主要协商者、人员士气的激励、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