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4 14:51: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航空运输行业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01-02
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在2010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提出了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可以预期在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首先,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开放程度将不断提高,中国航空运输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而现状是中国航空运输业在国际竞争中与处于劣势地位。其次,从国内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发展趋势看,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国内市场受到切割。近几年来,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都对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带来显著影响。最后,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外部资源环境,比如空域资源等严重不足,同时还存在保障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跟不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结、完善航空运输经济理论,在形成航空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同时应用其系统的分析航空运输实践,从而有效指导中国航空运输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航空运输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运输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运输方式通常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和管道运输五种,因此运输经济学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运输方式,而是在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经济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门跨部门的综合性的经济学学科。虽然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该是普遍适用的,但这些原理一般不能随意平移或套用,因为每一个具体领域都存在着使用经济学一般原理的技术约束或体制约束。同样,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和管道运输虽然都是运输方式,运营的目的都是为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对人或货物空间位移的需求,但是其相互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各有各自的特点和经营范围。因此,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的实践特点分别开创各自的经济学,比如航空运输经济学、铁路运输经济学和公路运输经济学等等。
既然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居于首要地位,理所当然地也就决定了航空运输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以及它在运输科学中的地位。令人遗憾的是,关于航空运输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到目前为止,中国理论界没有定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是起步晚,因此,有关航空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当然会更加滞后;(2)虽然有很多学者就航空运输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虽然一些民航相关的高等院校开设了《航空运输经济学》这门课程,但是很少有学者站在航空运输经济学这样一门学科的角度去全局、系统的研究。直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有航空运输经济学这样的书籍问世。国外虽然有几本航空运输经济学的著作问世,但是关于航空运输经济学的学科定位没有给予阐述。我个人认为航空运输经济学不应该作为运输经济学的分支,因为它与运输经济学的区别仅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一个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五种运输方式的共性,一个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航空运输,因此二者的关系不是包含与被包含,而是并列关系,都应该是经济学的分支。同时,航空运输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有关航空运输的学科提供必要的经济理论基础。当然,航空运输经济学也必须与有关航空运输的其他学科一起共同发展,只有航空运输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探索航空运输经济问题的内在规律,比较圆满和有效率地实现航空运输目标。
二、《航空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航空运输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是航空运输经济学这门学科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为了确定航空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清楚地认识民航。
民航是民用航空的简称,是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航空活动,包括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两大部分。它是一个行业,属于服务行业。航空运输又可分为航空客运与航空货运两种业务内容。经营这些业务的都是一些大型企业,提供航空服务可获得一定的利润,所以也被称之为商业航空。商业航空是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很大作用。通用航空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自驾飞机从事的各种活动。一般使用小型飞机或直升机。例如农用播种、灭虫、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空中摄影、旅游、驾驶员学习飞行、私家飞机等等。通用航空灵活机动,用途很多,在发达国家中已是大众飞行的领域,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
民用航空从组织体系上主要可分为四种,即政府部门、空管部门、机场和航空公司。机场构成网络的节点,空管部门保障网络路线的形成与正常运转,而航空公司在由机场与空管部门构成的运输网络上,完成航空运输生产,即旅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移。作为网络性产业,机场与空管部门形成的路网由于大量的资本沉淀及国家空域资源的特殊性等,具有自然垄断性的特点;而在路网之上运营的航空公司则体现竞争性的一面。同时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三者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完成航空运输生产。政府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必须按照三者的特点,三者间的关系,制订相应的政策,促进行业的发展。
航空公司处在航空运输生产链的最前端,直接与消费者发生联系,受到的关注最多,对航空公司经济特性的研究也较多。同时,在民航运输生产的整个供需链条中,航空公司处于中心地位,而机场、空管部门的产品则是为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因此,航空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以航空公司为主,即以向公众提供航空运输服务以获取报酬的承运人为主。国际上这一系统包括从最小的“空中的士”到最大的拥有大型机队的航空公司,从包机到定期航班,从货邮运输到旅客运输等所有提供公共航空运输服务的方式,但不包括军事飞行和我们称之为“通用航空”的范围广阔的民用飞行。
三、《航空运输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明确航空运输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和确定研究对象之后,航空运输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已经清晰了。概括来讲,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与航空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讲,就是研究航空运输的需求、供给、市场结构、运价和政策等内容。其中,航空运输需求这一部分注重分析航空运输需求的特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航空运输的需求函数,进行需求弹性分析和需求预测等。由于民航是属于服务行业,而消费者在服务行业就是上帝,因此,航空运输的需求分析在航空运输经济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航空运输供给这一部分在阐述航空运输供给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通过构建航空运输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分析航空运输生产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同时,深入剖析航空运输生产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三个特性,并且界定三者的关系。此外,近二十多年来,航空公司联盟发展非常迅速。由于航空运输生产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是航空公司联盟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因此,对航空公司联盟的产生背景、主要合作形式、分类、经济动因和发展现状的阐述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才会趋于均衡,并且出现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而现实经济社会中,完全竞争的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航空运输经济学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研究一个国家内的航空运输市场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其中市场行为包括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在明确航空运输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航空运输经济学重点研究航空运输价格的影响因素、制定方式和管理方式等内容。但是,航空运输价格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价格相比更加复杂。首先,航空运输涉及国内航空运输价格和国际航空运输价格,而且这两种价格的形成方式不同,其中国际航空运输价格更加复杂,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谈判和协商,不是由一个国家所能掌控的,因此航空运输经济学侧重于国内航空运输价格的研究。其次,由于航空运输自身的特点,使得航空运输价格具有其他运输方式的价格所不具有的特点,比如多等级票价体系等,这些也是航空运输经济学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最后,与航空运输价格有关的航空公司的其他一些行为比如超订也在航空运输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内。航空运输政策对航空公司的影响非常巨大。航空运输政策主要涉及航空公司市场进入和退出、航空公司间的合并和收购、航空运输价格的制定和管理、航线(包括准入、暂停和终止经营)和航班安排等方面。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央行于2005年7月份进行了以建立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目的的改革。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特点决定了汇率变动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航空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随着经济学中外部性理论的成熟和完善,很多国内外学者对运输外部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航空运输外部性系统的研究工作可以说还没有展开,至少在国内是这样的。因此,航空运输经济学应该系统全面地探讨航空运输的外部性,并且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比如为制定机场收费政策)和进行机场投资决策时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陈林.航空运输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4版[M].张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126-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我国民航业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航线布局、法规建设以及运输保障等方面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自贸区特别是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对于中国航空运输业航空枢纽的建设和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浦东机场综合航空城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现状
1.1航空运输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近年增速趋缓
从2005年开始,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排名世界第二位,是世界航空运输大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民航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旅客吞吐量增长率逐年增加,但货邮吞吐量增长缓慢。
2011年我国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2053.7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0.0%。其中,国内航线完成5711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国际航线完成493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我国运输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在快速增长,增长率在逐年增加。2011年我国运输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157.8万吨,比上年增长2.6%。
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2012年3月,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8.3%,较上月减少了0.9个百分点,一季度同比增长10.3%,较上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2.8%,较上年同期减少3.8个百分点,货邮运输量同比下降7.4%。
1.2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与我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情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明显不相适应。我国的航空运载量发展很迅速,但是和美国、欧盟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美国的GDP是中国的1.9倍,如果算我国航空运输业按比例落后,美国国内运输也应该只是我国的2倍,而现实却是美国国内运输总周转量是我国的3倍。
1.3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弱,导致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国际市场开拓不足截至2010年,纳入中国民航局财经信息统计的通航企业共83家,资产总额仅94.7亿元,仅相当于运输航空企业的1.8%;全年营业收入26.6亿元,合计实现利润1亿元,不足运输航空企业的1%,且大多数企业半数飞机机龄超过30年。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通航飞机在册总数仅为1154架,不到全球通航飞机总量的1%,通航飞行员1719人,年作业飞行量不足14万小时。通用航空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受到极大制约。
1.4航空运输企业面临着“收入下降、成本上升”的现状由于国家对经济发展速度适度调整,同时高铁网络日趋完善,使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增速持平。在货运市场方面,受外贸、内贸等增速下降的影响,航空货物运输量下滑严重,其中中国大陆、中国港澳台、国际航线分别下降1.6%、13.9%、19.0%,总体同比下降7.4%。由于通货膨胀蔓延的影响,航油、人工、设备、资金等几乎所有成本费用项目均面临着不断提升的压力,其中航油成本同比增长超过20%;“民工荒”的出现使航空公司人工成本同比增长超过10%,使航空运输企业的利润下降。根据学者的相关研究,国内航空运输企业的经营状况原本就非常脆弱,平均收入利润率(税后)不到2%。其中,运输收入下降1%会减少利润约58%,运输成本上升1%则会减少利润约46%。特别是航油成本上升1%则会减少利润15%以上。航空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将使其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2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
现阶段,自贸区涵盖的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是唯一一个临空经济园区。上海自贸区对航空业的推动作用目前仅体现在自贸区内部,主要体现在对上海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影响,以及由于货源聚集给航空业带来的收入增长。随着上海浦东机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显现,相信中国航空业将改善目前相对低增长的现状,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1推动机场的客货吞吐量提升,加强上海机场航空枢纽的建设上海作为境内最重要国际航空货运港,2013年1月1日起,经浦东和虹桥国际机场中转第三国的45个国家外籍旅客将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的政策。便利的通关条件和更低的税费,会吸引更多的旅客和货物到中国转港,巩固上海的航空客运货运枢纽地位。伴随我国的产业升级,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带来更多的航空货源,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浦东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港地位。浦东机场可以依托自由贸易区发展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使其成为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突破口。其对航空运输业的效应辐射范围将跨越园区,惠及整个长三角区域。
2.2集聚货源,扩大航运规模开拓国际市场,带来收入的大额增加便利的通关条件和较低的关税政策将有利于降低商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商品流通的速度,为航运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1]制造企业对外出口成本降低,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在自贸区内聚集,为航运业提供了更多的货运资源,进而增加航空运输业的收入,也给机场的非航运业务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3引导航空货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自由贸易区的两大特色就是贸易自由和运输自由,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在园区开展如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仓储、商品展示等多元化货运业务。自由贸易区的综合可以解决货运业务单一、通关不畅、政策约束等诸多限制问题,引导航空货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
2.4有利于航空运输业融资,节约成本
自贸区出台的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取消融资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单机单船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这将为航空业融资租赁带来更多的契机。航空租赁起到了为航空业融资,降低成本,引导资本有序流动的作用。
2.5增大航空运输业竞争压力,考验面对冲击的能力
自贸区为航空运输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增大了其竞争压力。我国航运业运力不足,成本高,利润低。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服务和整体机队建设水平上都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开放程度越大我国的航运竞争压力越大,使得我国的劣势更加凸显。这些都考验着我国航运业在更加开放的政策下抵抗全球化冲击的能力。
3对航空运输业的建议
自贸区建设是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可以给航空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市场的扩大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进驻自贸区,而我国的航空运输业也要积极迎接巨大的挑战。
一是上海自贸区成立后,航空公司应该密切关注各项具体政策的,关注各项政策对航空货运市场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协调航空运力和最大化地利用资金。
二是航空公司应该增加在上海的货机运力投放,完善上海的航线网络布局,强化长三角地区的卡车网络建设,提升客机腹舱与货机中转对接的效率,加强在上海的枢纽集散能力。同时,关注以上海为中心的 3 小时航空运输圈的货源流动情况,适时调整货机航班在圈内城市的串飞安排,逐步构建以上海为运转中心的货机运行网络。
三是加强上海的货运地面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打造适合高科技产品、电子信息商品和其他高价值商品运输的产品服务体系,构建空中运输、地面操作和地面运输三者一致的产品服务程序[1]。
四是航空运输企业应该努力提高服务能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加强自身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完善服务体系,紧跟国际化服务标准。[3]
五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尤其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只有在技术上独立和过硬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六是提升运输效率,更加合理地安排航空运输资源的配比。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利用自贸区开放的条件,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航空运输规模。
4结论
中国的航空运输业发展现状良好,但是近些年因受到国内外经济的影响而增速放缓。上海自贸区不仅为上海航空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而且必将会推动整个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航空运输业不仅要加强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完善服务体系,提高运营效率,更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监管协同工作,共同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共同促进自贸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引言
世界民航组织对航空运输行业中的地区定义有别于其他划分方式,世界民航组织根据行业和经济等因素,界定了七大地区,分别是亚洲和太平洋(APAC)地区、东部和南部非洲地区(ESAF)、欧洲和北大西洋地区(EURNAT)、中东地区(MID),北美、中美和加勒比(NACC)地区、南美(SAM)地区、西部和中部非洲(WACAF)地区。根据国际航空组织的定义,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所包括的国家有阿富汗、澳大利亚、泰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库克群岛北朝鲜、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基里巴斯共和国、老挝、密克罗尼西亚、蒙古、缅甸、瑙鲁、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帕劳共和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韩国、萨摩亚群岛、新加坡、马拉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泰国、东帝汶、汤加、瓦努阿图、越南等国家。同时该定义的范围还包括了智利的复活节岛、法属波利尼西亚及新喀里多尼亚岛等岛屿、新西兰的纽埃、英属皮特克恩岛及萨摩亚等、美属北马里亚那群岛、关岛、萨摩亚、北马里亚那群岛等太平洋岛屿。
亚太地区近年来航空旅客运输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从政策方面来看,主要得益于航空自由化政策在该地区的广泛实施。就航空自由化政策对航空旅客运输市场的影响而言,在最早推行该政策的美国,据美国《航空公司》杂志2003年10的调查显示,放松管制政策使空运旅客每年节省支出100亿至200亿美元;航空票价下降与经济发展,使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对航空运输需求增速加快。
从航空运输与地区经济贸易之间的关系来看,航空运输作为运输服务的一种,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航空运输实际是对外贸易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国际贸易中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外贸样品运输、高附加值高精端商品的运输以及对时限要求较为严格的订单一般均采用航空运输的形式来完成;另一方面,航空运输业往往也可为对外贸易及国际旅游业带来发展机遇,如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国际化大都市往往发展成为航空枢纽港,航空服务网络通达世界各地,而支线航空网络的不断扩散,也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的便利与快捷,从而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旅游起到促进作用。
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旅客运输与航空货物运输一样对一国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贸易促进、旅游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全球民航发展的历史来看,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与GDP增长有正比关系,GDP越高,航空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地位就越加凸显。近年来有关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影响及其运输业结构变化的研究层出不穷,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航空运输显示出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作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亚太地区,对其航空运输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与分析,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带动该地区的经济贸易进一步的发展,并将为在该市场从事运营的航空企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2航空自由化及其在亚太地区的蔓延
航空自由化的程度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航权的开放程度。航权是世界航空业通过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一种国家性质的航空运输权利,因为航空运输只要超出自己的国界就涉及到其他国家的,因此航权属于规范全球范围内国际航空运输统一规定的一部分。其中常为人们所熟悉的有领空飞越权(第一航权);技术降落权(第二航权)。目的地下客权(第三航权);目的地上客权(第四航权);中间点权或延远权(第五航权);桥梁权(第六航权);完全第三国运输权(第七航权)及国内运输权(第八航权)等。航权开放即是在《芝加哥公约》里航空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双边或多边协议向协议国的民航飞机开放航权,航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城市的垄断资源,航权开放的实质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航空运输自由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航空公司不管制法》,在国内实行航空运输自由化政策。在美国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允许美国空运企业自由开辟航线,自由进入和退出已由其他航空公司经营的航线、自定票价和航线班次。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那些经过激烈竞争后生存下来的航空公司更具实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不断扩大,各国纷纷推进航空自由化进程,在全球的天空越来越开放的大背景下,亚太地区各国也纷纷实施航权开放政策。以中国为例来看,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的2003年3月24日,中国国家民航总局正式批复,建议将海南作为中国民航开放第三、四、五航权的试点地区,此举意味着海南将拥有“中国最自由的天空”。中国海南在开放第三、四、五航权后,美兰机场可望成为南中国海区域性航空枢纽,连接越南、柬埔寨、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国内则辐射到全中国,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之间的航线发展网络。2004年签署的《中美航空协定》是中国航空运输市场新一轮开放的标志,此后中国又分别与香港、新加坡签署了新的航空协议。国内航空公司也因此面临国外航空公司更多的竞争,而机场则受惠于天空开放,继续分享中国经济及外贸快速增长。从2004年的《中美航空协定》的实施效果来看,至2007年美籍航空公司已经把2004年签署的中美航权谈判规定的航权全部用尽,而国内航空公司至少有一半航权尚未使用。2007年7月,中美两国签署了扩大航空运输市场准入协议,新协议对指定航空公司的数量、运力和代码共享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修订。
由于航权开放的积极意义,除中国之外,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在近年来也均采取了逐步开放航权的政策,双边及多变航权协议不断签订与实施,亚太地区的东京机场、仁川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香港机场、新加坡等逐步发展壮大为世界知名的航空枢纽港,在世界航空旅客运输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亚太地区的航权开放带动了该地区航空运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引入了多家境外航空公司在本地区的开航,既有利于原有航空公司抓住机遇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完善航线网络,也使原在该地区运营的航空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3亚洲航空旅客运输市场发展现状预测
从世界国际航空运输的发展来看,根据全球经济预测组织环球透视的分析,世界国际客运量在2010年增长了8.5%,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长途商务和休闲旅游出现了强力反弹,大批旅客出外旅游。中东地区的航空公司国际运量增幅最大,达到20.5%,非洲地区次之(18.3%),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航空公司客运量增幅为12.6%。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市场的国际客运量分别增长了7.7%、6.6%和6.6%。由于拥有较大的客运能力,欧洲和北美地区出现了相对较低的增长数字,但其绝对增长仍然比较客观。
从国内航空服务方面来看,2010年的市场总体比2009年增加了7.1%。拉丁美洲的增幅为拉丁美洲18.6%,亚洲太平洋地区次之达到12.8%,而北美、中东、非洲和欧洲的增长率分别为2.4%、7.7%、7.6%和9.9%。期中亚洲/太平洋客运量得益于中国国内市场增长的部分大约占到17%的比例。
就世界各机场的航空旅客运输量而言,根据世界航空组织的统计数据,2010年客运量排名前20名的机场中,亚太地区机场达到一半以上,总吞吐量达到达到595671人次,亚太地区机场吞吐量之和占到前20名总吞吐量的50.11%,其中中国机场有北京、香港、广州和上海四个,总吞吐量占前20名总和的17.32%,接近美国的比例22.03%(见表1)。根据国际航空组织对亚太地区航空运输业的预测2009~2020年,亚太地区的GDP有望达到年增长6.2%,自2020~2030年,将达到5.1%的增幅。而对于泛太平洋地区的旅客运输量的预计,2009~2020年增幅为0.2%,而2009~2030年则有可能下降0.5%。
基于GDP和航空旅客运输量之间的正向关系,跨太平洋地区的航班起降架次(包括货机)至2020年有望增长至228.5千架次,年均增幅将达到4.5%,从2009到2030的这个期间来看,年增幅在4.1%左右,2030年预计达到327.6千架次。亚太地区间的旅客运输量从2009~2020年间的年均增幅为6.9%,至2020年,有望达到211百万旅客人次,2020~2030年间的增幅将达5.4%,至2030年,航空旅客周转量将达356.2百万人次。亚太地区间的客机起降架次在2020年将达到1853.6千架次,平均年增幅达到5.6%(2009~2020年间),至2030年,有望达到2889.3千架次,增幅将为5.1%(2020~2030年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98-02
一、引言
1995年,按照教育部专业建设的要求,中国民航大学(前身是中国民航学院)的民航运输业务专业更名为具有普适性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专业,其行业特征逐渐淡化。例如,从名称上看服务面向都没有明确的所指,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尽管学生期待着分配到航空公司和机场工作,同时企业也存在着大量的人才需求,但是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人力资源部在招聘时又面临着招不到专业明确指向的所需学生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声誉,因此,民航行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从理论上看,结合民航业的实际和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的特点,陈布科教授提出“专业平台专业(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宽口径培养。于剑教授分析了航空运输管理专业“基于数学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基于经济学基础的社会科学课程、基于组织行为学的人文科学课程之间系统组合与优化”的学科特性,提出“以民航运输业为背景的‘面向应用、面向实际、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对航空运输产业管理学科和行业社会用人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理解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模型,搭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平台。因此,从现实意义和理论方面,研究行业类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有极强的迫切性。
二、民航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民航产业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通过前期对全国重要枢纽机场及重点航空公司的实地调研,发现在航空公司及机场运作过程中对本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规划发展部、企业管理部、地面服务部、候机楼管理部、安全质量部、市场部、客运部、货运部等,同时民航政府机关、科研机构、民航相关产业等对本专业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1)航空制造业市场,处于民航上游行业的航空制造业大约有50万的从业人员,按照国际著名飞机制造企业商务人员比例的1/6来计算,民航管理人才年均需求量约为8000人左右。(2)航空旅游销售市场,我国旅游业直接、间接的从业人员达6000万人,这方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有民航特色的管理人才。(3)本地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本地的机场、航空公司及相关产业、具有一定需求。另外,依据“拇指原则”,对于每100万旅客(工作量单位),机场支持了大约2950个全国性职位,2000个区域性职位,1425个子区域(sub-region)职位。以天津机场为例,按照规划,2013年,天津机场计划实现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2015年,实现16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支持该地区3.2万个职位,机场地区则可以支持近2.3万个职位。
三、特色鲜明的民航管理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发展规律、专业底蕴和所依托的行业需求,工商管理专业需明确体现民航管理特色。面向我国民航运输和航空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诚实守信,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扎实、系统掌握管理科学方法,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为航空运输管理,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企业从事战略规划、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等管理工作,或在相关企业、行业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及相关院校从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并根据上述特色、专业定位构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模型。
四、构建凸显专业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满足民航强国战略和航空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内外最新理论和实践发展动态对专业进行建设,为了凸显行业特色,该专业名称增加了特色名称,即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管理)专业。专业建设首先从专业的顶层设计抓起,顶层设计从了解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准确把握民航运输产业特征和管理学科特点着手,根据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模型,同步设计了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和以能力点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及以素质点为核心的课内外一体化体系,最后将这三个体系有机地融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使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管理)专业在明确了综合化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进行脚踏实地的改革。
1.特色鲜明的理论教学体系。对航空运输以及航空产业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增补、修改和完善,建立管理基础理论、航空运输经济、科学管理方法基A理论和方法课群,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机场运营管理、航空运输业务三大民航管理特色课群以及基于专业特色能力提升的民航运输实践体系,做到内容纵向不断线,横向不缺失,保证课程体系完整,专业特色鲜明。
2.四位一体”提升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行业院校特色建设重点突出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与企业联系紧密的特点,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促进教师实践、科研合作、学生实习、企业培训活动等的联动机制,加强学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1)体现在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上。新教师入职后,根据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方向,进行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实际问题。(2)要求教师必须主持或参与行业项目的科学研究,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3)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学校建立了若干个校外实习基地,实习采取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两种方式。(4)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行业相关培训,并且通过聘请校外导师的方式,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
五、建以特色促发展的制度体系
教学管理改革朝着系统化、实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专业特色建设效果凸显。
1.形成了教学质量的闭环管理。学院先后颁布了适用于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的人课匹配制度、课程组管理制度、课程大纲验收和反馈修改制度、教学规划化管理制度和集监控―反馈―改进为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专业逐步推开,做到了教学质量的闭环管理。
2.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制度。服务于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的发展,近年学院新增建设了数据中心、航空服务实训室、航空企业运营沙盘室、管理决策剧场(实验室)、案例实验室等。
3.毕业生质量跟踪制度和社会需求调研制度。一方面跟踪调查毕业生的质量,掌握企业鼓励和认可哪些方面,企业认为哪些需要改进,同时了解掌握新的社会需求。
这些制度的实施为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杯”大赛创造了条件。
六、结论
行业性院校发展要按照专业建设的规律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以凸显专业特色为核心,通过夯实专业基础,打造专业特色,并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学生既可以实现快速融入行业的发展,又具有持续的坚实后劲,从而使行业院校的专业焕发勃勃生机。中国民航大学经过近三年的特色专业建设,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天津市的品牌专业。
参考文献:
[1]陈布科,刘宝树,赵廷渝,孙宏.航空运输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07):72-73.
[2]肖国平,严新平,刘清,郭国平,王克,张庆年,范世东.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3,(03):52-54.
[3]潘连柏.工商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1,(06):129-130.
[4]于剑.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综合化改革的顶层设计[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2,(05):27-33.
A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of Industrial Universities
―Taking BA of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ZHAO Gui-hong,MA Chun-fang,JIANG Hong
中图分类呈:F273.1 文献标识码:A
航空物流是以航空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发展起来,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产成品从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便利化、一体化服务。由机航空运输成本核算简单、安全性好,因此航空物流也比较适合附加值高、时效性强的产品,以最便捷的手续、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货物运输的全过程。
一、近几年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依靠陆路物流和海路物流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航空物流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势头。国内航空货运量平均每年以26.8%的速度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空运输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根据民航总局的预测,2006年,中国航空物流同比增长达到11.7%,中国航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场,在中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中,其中到东北亚地区的年运输增长率将为7%,成为中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地区,到北美地区的年运输增长率将为6.1%,到欧洲的年运输增氏率将为5.4%。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我国迫切需求与之相匹配的航空运输能力。
与此同时,国内一线城市均建设有较大吞吐能力的航空物流中心,航空运输量在过去几年增加了十几倍。中国加入WTO后这几年,不仅推动了我国航空货运市场需求的更快增长,而且航空运输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如今,中国航空物流主要运输鲜活产品、精密仪器产品、电子产品、商务文件、通讯产品价值高、时效性强的产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航运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
1.航空物流总体水平低。我国航空物流虽然发展较快,但从总体上看,规模小、货运能力低。经营范围窄,多为从事中航空货运或航空,物流整合及技术水平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货源以普通货为主,高附加值和快件等高端产品比重较偏小,航空物流优势发挥不够,航空物流人才不足。
2.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增多。在物流方而,无论国内还是国际运输,航空运输量在整个运输量的比例,不足1%,但其增长却很快。这几年适合空运的货物增多了,即附加值高、体积小而且价格高、重视时间价值、讲究新鲜程度等物资。国航空物流主要服务十鲜活产品物冰果、鲜花、精密机械产品和医疗器械、电子产品、商务文件、通讯产品等行业。随着服务开放的不断深入,书籍、药品、软件、玩具等也逐渐会成为航空物流的服务行列。
二、当今我国航空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航空运输能力需要大大提高。面对日益增大的航空运输的需求,国内航空运输能力的增长还不能适应运输需求的增长。航空运输能力主要取决行航空物流中心的货物吞吐能力、工作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货运飞机数量以及响应时间等因素,而我国的航空物流起步较晚,单从运力来看,国内航空公司货机的数量仅为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货机总量的2%,不仅适用货运的飞机数量少,运力有限,而且各项硬件设施和人员的工作技能还相对落后。
2.国外公司已占大部分市场。虽然国内航空公司都加大了货运业务的投入,试图将货运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纷纷成立了专业性的货运公司或货运管理部。但是由于国内的航空公司起步晚,目前有近2/3的货运量被国外的航空公司所控,这就使得本就刚刚的起步的国内航空运输市场面临严重的危机。据统计,目前已有近60家国外航空公司在国内开展国际货运业务,如美利坚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等国际航空公司由于货运业务相对成熟,货运的均价更是低于国内的航空公司,冲击非常大。
3.基础设施条件及技术水平低。国内航空公司中,有一定规模的货代企业建立自己仓库及处理中心,但存在建设水准不高、网点布局不合理、集约化与规模化水平低、设施总体利用率低等问题,国内及本土物流企业管理与物流技术上严重落后于与国际著名物流企业。
三、面对严峻形势,我国航空物流可采取的措施
1.应该尽快增加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航空物流业的发展,是以现代化大型立体仓库和专业化的现代机械设备等硬件设施作为基础的。建立和完善现代化、高科技、一体化、专业化、程序化的硬件设施,是实现当前航空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应加快物流设施的建设:主要是现代化的仓储设施,货物处理中心,保税物流设施,商务办公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专业化的机械设备等,实现场内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应加快完善地勤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机场连接市中心以及主要工业开发区的快速干道,提高进出机场的道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以机场为中心,发散式的集、疏系统,提高空港物流聚散的效率和能力。
2.加快物流信息化管理建设。现代物流最具特色之处就是网络化、信息化,基本特征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数据的交换得到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的服务,以缩短物流的响应时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港口码头、货运场站、货运公司、货主之间的信息共享,甚至实现跨地区、跨运输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将大大提高运输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航空物流信息管理可分为内部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外部的商务营销系统两个方面。内部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负责在作业过程中将运输、装卸、分拣、保管、配送等流程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完成,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外部公共网络实现流程和货物跟踪的公开,实现信息共用和无缝交换;外部的商务营销系统则是对物流公司、货运等业务链上相关的企业,了解航空物流的运营模式,通过系统进行订单以及过程查询。
3.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全球网络。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快速扩张,要求国际物流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全球网络而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建立战略联系是开展全球物流服务。应对生产及销售企业的全球战略的必要于段。特别是针对于中国当今航空物流的现状,更应积极寻求与国际航空公司的合作。
4.利用优势,加强合作,进行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和运作。公路是最具有门到门运输的便利条件,铁路则是多式联运的重要环节,而港口作为物流平台,可以成为物流所需的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国际航运企业本身拥有在全球范围的网络,遍及各大洲的分支机构,对就地组织物流作业非常方便,海上运输又是物流链诸环节,流通时间最长、费用最高的一环,其投资也最大,因此国际航运企业应利用自身优势,密切与港口、铁路和公路企业及物流企业的物流配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共同构成便捷的供应链系统,达到现代物流服务“高效、节能、迅速”的目的。
5.大力培养专业的航空物流人才。航空物流不同于一般物流,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拥有一批具备熟悉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熟悉航空物流服务组织、运输组织相关业务,熟悉市场营销、物流网络、现代航空货运业、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了解相关的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业务运作程序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物流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为此,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航空运输具有运输速度快、航程远、跨越地理障碍、安全、舒适等特点,同时在货物破损率、包装、储存费用方面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物流业的发展,航空物流也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一艘新的物流航母,引领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何汉武,汪斌. 论我国航空物流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1:34-36.
[2]马骊. 论物流企业的营销战略[J].商业研究,2006,19:71-74.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06-01
一、引言
现在,正处于全球经济化的环境中,多边和双边贸易逐渐增加,航空运输以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等优点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全球贸易运输量的40%由空中运输承担,是发展潜力最大、提高速度最快的运输方式,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
我国正处于经济飞跃发展阶段,正在全面健康城镇化和小康社会,逐步从民航大国转变成为民航强国,民用航空为我国发展航空运输提供绝佳的发展机遇。民用航空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是国家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快速发展民航业是国家战略和地区规划的组成部分。随着国际交往、对外投资、贸易量的提高,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增强,民用航空运输是推进消费、投资、流通、生产全球化的基础。航空运输业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能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
二、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系统管理的环境分析
(一) 内部环境分析
第一、管理模式。民航空管系统是由三级机构组成的,就是民航局空管局、各个地区空管局以及空管分站(局),根据行政区域不同划分成新疆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等七个空管局,每个地区空管局管理37个空管分局。实行三级运行、两级管理的制度。两级管理就是地区空管局和民航空管局,由于空管分站(局)的物权、财权、人力资源属于地区空管局管理,更多的担任运行和执行机构的责任。
第二、运行模式。民航空管体系现在运用三级运行机制,涉及的主线有三条:塔台管制、终端管制中心、区域管理中心三级保证管制服务;民航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分站的技术保障部门保证设备顺利运行;民航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分站三级的气象中心完成气象服务。由地区空管局和民航空管局的运行管理中心担任运行协调的工作,行使监控和协调的功能。但目前运行模式存在运行中心难以发挥作用、没有协调权威性等问题。
第三、空管保障。我国民航空管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很快,空管体系需要的设备国内的厂家难以满足,需要进口大量的设备。存在的问题包括设备兼容性差、集成度低;设备种类多,要储备很多零件而造成浪费;国家投入资金多,重视建设、轻视维修,没有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第四、人力资源。空管体系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制人员,大部分人员经过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但很多人对职业没有进行规划,经常出现离岗现象。部分领导是专业干部提升的,缺少正规培训以及系统的管理知识缺失。空管是专业性较强的行业,需要综合性、复合性的人才。
(二) 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政治环境。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交通运输业和航空产业,在规划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构建起现代化、科学的化空中交通管理体系,让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交通管理中心。
第二、经济环境。2010年我国创造40万亿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达到19109元;2011年GDP达到47.16万亿元,财政收入逐步提高。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GDP总值达到56万亿元。经济发展推动空中交通的发展,2010年我国民航运输总量为528亿吨公里,运输旅客22.68亿人次、贷邮运输量为563万吨,提高了综合运输的能力。
第三、社会文化环境。我国地域广、人口多,改革开放解放了人的思想,更新人的观念,让人有走出去的愿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也不断提高,另外国家调整法定假期,设立长假,更多人愿意出去旅游,这就提高民航的需求量。
三、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系统管理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健全监管体系
因为空管行业在国土防空和航空运输中具有特殊的属性,并发挥出重要作用,国家很重视对其的监督和管理。要逐步完善政府空管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由民航局按照法律授权制定行业标准和产业政策,并监督控制行业服务的质量,按照行业具有的自然垄断特性,制定管制行业进入和行业服务的相关要求,并增强监管能力。通过逐步健全行业标准和行业约束机制,引导空管行业增强服务质量,减少服务成本,提升体系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最终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强。
(二)完善行政与运行关系
按照我国空中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第一要理清政府机关权责,包括民航局、民航直属单位、民航地区管理局以及地区空管局、民航局空管局在行业管理和运行中的关系。真正做到“政事分开”,也就是将原来由地区空管局和民航局空管局行使的管理职能分离开来,实现管理职能和运行职能的分离,将管理职能交与地区管理局和民航局行使,而民航总管理局、空管分局和地区空管局则管理运行业务。这样能够杜绝空管部门既是规章制度的设计者,是安全运行的监督者,也是管理业务的提供者的现状。让政府可以集中精力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并全力以赴建设空管的法规体系。明确权责,统一政令、高效办事、畅通信息,提高空管体系的安全性、统一性、稳定性、可靠性,也能保障空管部门能将精力集中在保障能力和提高效率方面。
(三)调整“一体化”结构
运用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对结构进行调整,增强民航空管系统的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民航空管体系管理“一体化”是指空管内部对物力、财力、人力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人力就是人力资源,只有民航局空管局行政主管是由主管部门直接任命外,其他系统机构和人员都由民航局空管局来设置和任免,第一能够对机构设置进行调整,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第二是按照岗位要求,对人才进行调整选拔,有机的统一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财力就是指财务资金。年度预算由主管部门制定,由民航空管局负责分配、使用预算,并制定投资计划,主管部门对财务进行考核、审计和监督。首先能够增强资金效率,其次能够集中资金,解决问题。物就是基础设施,统一管理基础设施,不但能够紧急调配设备,应对突发事件,也能够确保系统的持续、均衡发展。
结束语:
航空运输是现在全球范围内最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在发展世界经济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空中交通管理是发展民航的基础和前提,是民航运输体制中重要的环节。但是当航空业务量不断增长时,空中交通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难以满足航空运输发展的要求,逐渐成了阻碍其发展的瓶颈。本文重点分析了空中交通体系管理的内在和外在环境,研究出通过健全监管体制、完善行政与运行关系、调整“一体化”结构等措施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改革,促进航空运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民航运输服务是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运输行业的窗口,也和人们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民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各航空企业之间进行激烈的价格战,利益严重受损后,市场竞争的焦点逐渐理性回归,开始把高质量的航空服务作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但是,如何有效提高民航服务质量,一直是困扰民航企业管理者的重要问题。
民航运输服务属于一种伴随少量产品的服务。旅客购买的是运输服务,这种服务要在飞机这种资本密集型的产品的作用下完成。这包括旅客在机场办理完成登记手续,从走进客机的机舱开始,到航班结束走出机舱的这一段时间内,航空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礼仪、迎送、提供餐饮、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这其中也包含了某些有形的物品,例如食品和饮料、航空杂志、机上配备用品等等。
近年来,服务经济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0%。交通运输业的服务关系着人们“吃穿住行”中“行”的方面,与人们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航空服务是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运输行业的窗口,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各项事业深入改革的形势促进了中国民航现代化进程,同时对航空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航空服务质量的现状令人堪忧。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优质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
优质服务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的规范与创新的竞争,在于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关键还是要依靠服务的规范与创新和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此,研究航空服务的规范与创新,提高空中乘务人员的素质,创造有利于高素质客舱乘务员成长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大力开展职工培训,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一个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的激励机制,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对提高空中服务质量,改善民航企业经营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破坏性创新理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教授最早对创新展开研究。他从经济学角度,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新的组合”,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认为,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包括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等。这一论述为后来学者研究创新问题奠定了基础。
1986年Barras提出“逆向产品周期理论”,使服务创新领域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针对服务创新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Bilderbeek Hertog Marklund Miles(1998)提出“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四个关键维度:即新服务概念、顾客界面、服务传递系统和技术选择,成为后来学者们研究服务创新的重要参考模型。
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何难以长期维持以及如何维持的难题,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Christensen 1995为主要代表。通过对磁盘驱动器工业的案例研究,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理论。所谓破坏性创新,是指通过推出一种性能较差、价格更便宜、结构更简单的新型产品或服务而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新产品代表了新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趋向。该理论的提出,为人们探索新企业的进入和优势企业如何保持优势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我国民航运输服务需要引入破坏性创新理论
航空运输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而国内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比较弱,如何在未来若干年内赢得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值得高度关注。服务破坏性创新很可能成为弱者战胜强者的有效路径。因此,我国民航运输服务需要引入破坏性创新理论。
(一)符合我国民航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
民航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民航运输业的作用更加凸显,国家适时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发展战略,指出民航强国的核心是服务大众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重要标志之一是创新能力强。所谓创新能力强是指民航业能自主创造及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有效地提供航空运输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大胆探索,致力于服务破坏性创新,是推动我国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符合我国民航业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航空运输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这为民航运输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激烈的竞争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机场、空管部门、航空公司高度重视、协同配合。在各自的领域范围内尽职尽责,为民航运输服务破坏性创新的开展创造条件,通过服务破坏性创新来推动自身不断深化改革,以促进民航运输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符合我国航空公司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航空自由化的进程加快,高速铁路异军突起,对我国民航运输业构成巨大挑战,可以想见,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航空公司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将急剧增加,生存环境将更加严峻,服务破坏性创新很可能是我国航空公司实现生存和发展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民航运输服务领域的破坏性创新,是指相对于当前大众普遍认可的主流航空运输服务模式,通过提供更加便捷,价格更加便宜,内容更加简单的服务产品,从而开创出不同于当前普遍认同市场的新市场。起初,认为破坏性创新只是一个技术概念,采用新技术的产品性能比主流市场已经定型的产品要差,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进一步拓展了其理论,提出破坏性创新不仅仅包括技术上的革新,还应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客户价值提供方式的创新,只要这些创新满足从非主流市场演进最终颠覆原有主流市场,改变竞争规则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首先,破坏性创新所包含的内容具有发展性,既包括了技术层面的巨大创新,也包括了商业模式以及顾客价值提供方式的创新。这就为航空运输服务破坏性创新提供了可能。其次,破坏性创新一般都是从非主流市场开始,航空运输服务主流市场即是方便、快捷、舒适而昂贵的服务,非主流市场应当是更简单、更快捷,可能不够舒适但却更便宜的服务,这种服务在中国现阶段和未来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再次,破坏性创新的最终目的是颠覆原有的主流市场,在我国航空运输业目前的发展阶段,航空运输服务范围正在急剧扩大,服务对象由过去的精英群体逐渐转向大众化,可以想见,在未来若干年的时间内,大众化的航空运输服务必然成为中国航空运输的主流。因此,航空运输服务进行破坏性创新符合我国航空公司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破坏性创新理论对我国民航运输服务创新的启示
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于跳出传统航空运输市场的“红海”,开创出属于自己的“蓝海”,这才是我国航空公司未来发展之道,因此,我国民航运输服务突破性创新迫在眉睫。
(一)增强对航空运输服务破坏性创新的认识
研究认为,破坏性创新的产品或服务可能会与主流产品或服务不同,其针对的是潜在的客户、产品或服务在性能上稍差,但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因此,也更会受到非主流客户的认同,然后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最后颠覆原有的主流市场。而航空运输服务提供的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它除了具有一般服务的基本属性以外,还具有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风险性等基本特点。航空运输服务破坏性创新的表现可能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也有可能是因对突破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更加便捷和价格更加低廉的服务,它可能是服务的某一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也有可能完全颠覆人们长期以来对航空运输服务的基本理解,从而形成对航空运输服务的全新认知。
(二)政府部门积极为航空运输服务破坏性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民航运输事业,作为一个高科技、高风险、资金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创新在其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政策法律制度因素。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策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推动我国民航运输服务破坏性创新,必须有良好的法律政策制度环境。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民航主管部门,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借鉴国际民航强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实际,制定出科学的的促进服务破坏性创新的政策与制度,引导我国航空公司积极实践服务破坏性创新。
(三)加强组织学习,不断提高服务破坏性创新能力
组织学习的概念是Arlgyis和Schon于2O世纪70年代提出,组织学习通过共享观念、知识和心智模式而进行并建立在过去的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之上,以此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STATA1989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可导致创新,尤其是在知识密集的产业中,个人与组织的学习引导创新,进而成为组织中唯一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组织学习同时促进了突破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绩效,过程创新对产品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航空运输服务破坏性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应成为我国航空运输服务破坏性创新实践的理论依据。
(四)加强研究,努力吸收与借鉴
一般来讲,成功的工业组织大都有完善的研究系统,通过深入研究以便为自身的创新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而服务性企业,大多没有专门的创新研究机构或部门,在新的竞争环境条件下,需要航空公司增强创新意识,建立健全服务破坏性创新的研究机构,积极开展服务破坏性创新研究,认真评估服务破坏性创新的风险,为自身将来的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史心良.规范旅客服务标准 做好不正常航班服务[J].中国民用航空,2012(01).
[2]甄小燕.我国民航运输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综合运输,2012(06).
[3]龙继林.我国民用机场服务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2011(09).
[4]龙继林.对我国航空运输服务创新的探讨[J].企业经济,2012(07).
二、民航和铁路竞争的现状
(一)铁路运输的网络布局接近航空化通过2009年4月的大提速,和2009年底开始的武广高铁运营,到2012年底铁路可以实现10000公里的高铁运营里程,同时已基本实现G、D、Z、T三级短、中、远程运输网络。铁路运输已基本上完成了以高速铁路、动车组、直达列车、特快列车为代表的,融合了空调快车和慢车等车型与线路的短、中、远程三级运输网络,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其枢纽建设与网络发展基本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到南京和杭州基本上实现了公交化铁路。其中,G(高铁)字头列车,基本上实现了以北京、上海为一级枢纽、以南昌、武汉、长沙、郑州为二级枢纽涵盖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这个网络在运行时间上形成了三个梯次,即:短程在1~2小时(400公里以内)、中程在2~4小时(400~800公里)、远程在5~10小时(800公里以上,最远为北京—上海,1436公里,5小时),在频率上实现了每天2个班次以上;Z(直达列车)字头列车则完全覆盖了北京与我国东南沿海、乃至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甚至是经济高度发达的非省会城市(如苏州、扬州等),时间上表现为夕发朝至;T(特快列车)字头列车,则覆盖了我国所有省会城市,时间上基本与Z(直达列车)字头列车类似,但其在运输网点上却覆盖了主要经济城市,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这样铁路进入了800公里以内的航空业竞争领域。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铁路运输网络具有相当高的通达率与覆盖率。相比之下,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我国的航空运输网络,由于支线航空与低成本航空运输主体的相对缺乏,网络的通达率与覆盖率明显不足。
(二)铁路的价格优势与此同时,铁路也针对性地推出了新的销售激励计划。根据铁道部新出台的《关于短途卧铺票价优惠办法的通知》,列车运行最后一日(含当日运行)6点以后的空闲卧铺可以执行卧铺优惠票价。通知中明确规定,200公里内的硬卧(上、中、下铺)优惠票价按照该次列车对应硬座票价的170%计算,软卧(上、下铺)优惠票价按照该次列车对应硬座票价的270%计算;200公里至400公里间的硬卧(上、中、下铺)优惠票价按照该次列车对应硬座票价的158%计算;软卧(上、下铺)优惠票价按照该次列车对应硬座票价的258%计算。根据这一规定,符合条件的空闲卧铺车票普遍优惠幅度在20~50%之间。与铁路运输打折优惠一样,航空运输票价折扣也到了白热化的状态。但是,这种高折扣率的价格是否真的能够起到杠杆的作用,将铁路客源吸引到航班上呢?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出行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主要参考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价格因素,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机票至少在五折以下,他们才有可能接受,政策限制他们报销的费用标准是火车硬卧的价格(大致与3折机票价格相当);二是通达方式因素,即是否直达,在需要中转的航班与直达的列车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直达的方式;三是时间因素,这包含两个方面,即时间的长短与时刻的便利。由于铁路运输网络的完善,大多数经济发达城市都存在G、D、Z、T四级运输网络,时间较为灵活,且都具备“夕发朝至”的列车,一些对出行时间较为敏感的旅客,会习惯性地认为铁路运输比航空运输在时刻上更为便利。因此,仅以低价格的手段来吸引铁路运输客源是比较困难的。
(三)铁路的服务提升以前的铁路服务总给人不方便的感觉,这次随着铁路的提速,服务也上了一个台阶。铁路的G(高铁)字列车,无论是在服务硬件配置上、还是服务人员及软件配置上,都开始接近于、甚至是超越了航空运输的服务配置。当前铁路的安检程序较航空简化,售票也比以前方便(当前已经实现了全面网络化购票)。同时铁路很少出现因为天气等因素的延误现象,准点率明显高于民航。因此,在相同的市场上,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竞争态势,服务也成为航空运输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民航和铁路的合作化发展
但是,应该看到,二者之间并不会只是竞争关系。国内一些政府在枢纽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已提出了以机场为辐射中心的目标。就我国目前城市交通与机场建设现状来看,更要实现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交通行业的大发展。从欧洲巴黎、法兰克福等城市的运营情况来看,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之间具有合作的市场基础与共同需求。以法兰克福机场为例,作为德国与欧洲的地理中心,法兰克福机场是星空联盟的中心枢纽。在1991年,德国也开始开发城际快速列车服务。2001年,法兰克福机场提出了联合运输的发展战略,将机场与高质量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虽然由此流失了支线航空市场客源,弱化了支线航空服务,但却扩大了机场的容量与机场覆盖范围。自1998年以来,法兰克福机场先是于1999年建设了具有长途火车站功能的空铁候机楼,接着于2000年在法兰克福火车站设立了值机柜台,并于2001年扩展了行李传送系统,开始在斯图加特、科隆、莱茵/美茵地区提供空铁服务。在这些服务中,除了汉莎航空与德国铁路系统之间的代码共享之外,还有美利坚航空公司、全日空航空公司、葡萄牙航空公司等与德国铁路系统之间的代码共享。由于这种空铁联运项目的开展,经由铁路到法兰克福机场乘机出行的旅客比例几乎达到了3年就翻一番的业绩。当前,法兰克福这个总人口65万的小城市的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在所有旅客中,30%的旅客是搭乘短途火车到达法兰克福机场,16%的旅客由远程火车站输送。在2010年,每天有174班远程火车和223班短途火车经过法兰克福机场。火车站与机场的零衔接加上高密度的火车频次,让法兰克福机场的空铁联运真正实现了联合运输。由此可见,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的联合运营,有着市场需求与效率提升的基础,两者的联合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因此,未来空铁联运模式是可以实现的,但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努力。同时,政府部门需要理明管理思路,理清目前的管理模式,树立大交通的理念,打破条块分割的现状,加强多式联运的规划与协调,在航空枢纽与铁路枢纽、机场选址与铁路车站选址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统筹协调,奠定未来多式联运发展的基础。当前大部制改革为多式联运系统的形成提供了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
《空运地理》是我校工商管理专业(航空运输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以航空运输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要求学生掌握航空运输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及经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航空运输的发展规律。该课程教学内容知识点多,有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拥有分析航空运输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的能力。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教学中,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PBL教学方法分析
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由美国的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引入到医学领域,旨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结合患者的症状、表象、检查数据和病历等信息,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1]。目前,国内各高校有不少专业开始研究采用PBL教学模式,尤其在医学、经济、数学、语言学等专业应用较多[2]。
1.1PBL教学方法的实质
PBL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而设计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团队为单位,以问题分析、探索、交流、讨论自行寻找答案并进行深入思考为形式,进而使得学生掌握知识点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搭建了新的学习环境,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质疑、分析,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较大促进作用[3]。
1.2PBL教学方法的实施要点
基于PBL的实质,该教学方法在实施中,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生能力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方位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的分析、探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最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起到引导及总结作用,在学生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小组讨论等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应参与,并最终总结归纳,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2《空运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组对教学对象进行学习状态的调查中发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前突击、不了解行业动态、不关注行业热点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可见,大多数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未能很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关系。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才能使学生进入良性的学习状态。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进一步融入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的思想,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质疑、多探究。课程组选择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中。
3PBL教学方法在《空运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3.1《空运地理》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分析
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应根据课程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判定应选取何种方法,《空运地理》各部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如表1所示,其中航空运输与空间环境、航空运输布局、中国航空运输地理、世界航空运输地理部分均适合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3.2PBL在《空运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主要分为5个步骤: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检索资料、分组交流和讨论、教师总结[4]。在《空运地理》课程的应用中,PBL教学方法的实施按照设计问题、计划实施、过程引导与监督、交流讨论、总结与评估五个环节进行。3.2.1设计问题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设计合理的题目是PBL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石。根据上面对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的分析,并结合教学时间,每一个教学周期课程会选择三个知识点设计问题,近两个教学周期课程组选择的问题如下:问题一:整理世界火山带的分布规律、火山灰影响航班飞行的历史案例及应对措施,分析得出遇到恶劣天气后正确的处理途径,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环境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也可选择其他天气现象,如雷暴、大风等);问题二:结合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因素,选取某一航空公司或某一国家分析其航空运输布局的现状、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要求学生理解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因素;问题三:对比分析新加坡和文莱这两个经纬度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或其他组合),其航空运输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原因,要求学生理解在不同自然及经济环境下,航空运输发展途径及规律的差异性,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航空运输发展的规律及内外在原因[5]。3.2.2计划实施为了配合PBL教学方法的实施,在学期初教师将教学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成员间做好任务分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及问题的难度设计详细的活动实施计划,要求各小组按照实施计划完成相关任务。从进度安排上从教学第二周开始,最终在教学第12周结束,贯穿整个教学周期。3.2.3过程引导与监督问题布置给每一个小组后,给学生大约一周时间进行资料的初步收集,一周后与教师交流资料收集过程中的心得与感受,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情况给予资料收集渠道、资料分析筛选、归纳总结等方面的指导。第二周或第三周后,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检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和疑点问题。总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定期检查每个小组的进度和阶段性成果,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主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6]。3.2.4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环节一方面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在小组内部进行,另一方面则在任务完成后在全班进行。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鼓励小组内部进行定期讨论,以加深每位成员对问题的总体认识,不同学生针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看法和认识,通过组内交流可以补充和完善小组对问题的最终呈现,也可培养学生间的信赖、创新和协作能力。最后,组织各小组在全班就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交流在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对于同一命题,小组间交流讨论可以促使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对于差异性命题,则可以就相同的知识点进行全方位解读,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认识问题。3.2.5评估与总结评估过程主要采取小组间评估与教师评估两个层面。一方面,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的成果进行质疑与评价;另一方面,每个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及时、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在鼓励、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指出有待完善和提升的部分,使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拓宽学生思路。不同角度的评估利于学生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应就所设计的问题针对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总结,为学生系统的指出分析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对照小组完成情况找出不足。
4结束语
《空运地理》课程引入PBL教学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经过两个教学周期的实践,在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该教学方法改变了自身的学习方式、拓宽了知识范围,较明显的改变表现在,查阅与航空运输相关网站、资料的次数增加,关注航空运输热点问题的积极性增加,参与课堂讨论、发言的主动性增加等。但就目前来说,《空运地理》课程在PBL方法的实施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同时也有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首先,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而言,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大一的同学对于航空运输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同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较差,PBL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PBL方法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如何从“知识的提供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化,如何在教学中起到恰到好处监控和引导作用,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掌控能力。借助PBL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应是一个持续、深入长期的过程,还有待于课程组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BarrowsHS.Problem—basedlearninginmedicineandbeyond:abriefoverview[J].NewDirTeachLearn,1996,68:3-11.
[2]吴文静,罗清玉.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交通运输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158-159.
[3]王露,王欣,王丽丽.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21):122-123.
[4]袁莉,杨兴斌,朱彩平.PBL教学法在高校本科生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8):390-392.
(一)国内外现状在总结自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航空货运峰会”的八年时间后,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航空货运业的深刻变化,虽然表面上货物的航空运输量或吞吐量是大了许多,但是真正在货源品质和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方面,相对比国际上四大快递巨头而言着实还相差甚远。这些集中体现在:1、在国际市场中,我国航空公司在境内所承运的国际货运份额正逐渐下降,今年已经跌破了30%;而枢纽机场却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在近八年中,中国主要的几大枢纽机场均已成为国际各快递巨头在全球布局之下的区域枢纽,他们通过承诺货运量、用工和税收来换取了土地、时刻和资金,甚至是专属跑道的专用,显然达成这种“交易”的各利益方均是皆大欢喜,而真正代表中国航空货运业强大与否的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则在此轮的“交易”中成为了弱势群体和旁观者。反观世界各国,除了属弹丸之地的国家之外,真正拥有类似中国国土面积的国家也没有像我国机场这样给予国际快递巨头们如此之高的待遇(见图1)。2、在国内市场中,我国的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始终处于腹舱运输为主的格局,伴随着国内运力的不断投放,国内腹舱运价是连年持续降低,且货运的收益还不及客运的十分之一,这一趋势正愈演愈烈。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全货机企业更是难以进入国内市场;在没有实现传统航空货运转型成为现代航空物流的情况下,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始终也没有脱离被“采购”的命运。3、中国的航空货运业虽然避免了重大空防安全事故的出现,但是面对整个行业上的安全、效率和效益方面,我们依然面临十分巨大的潜在压力,尤其是危险品的大量出现加剧了行业安全风险的压力。4、中国的航空货运业正在由高度集中走向一种高度分散,这使得原本同样属国有性质的各航空公司和机场均隶属在了不同的政府机构;尤其是在2003年民航改革之后,由于对国内机场货运方面在特许经营领域迟迟没有出台可供执行的细则,由此引发一个矛盾,即货运业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全行业正处于一个更加关注安全、更加趋向分散和更加不公平的时代,急需破解机场货运站特许经营的坚冰。5、中国航空货运业的信息化进程也呈现乱象。从总体上来看,整个行业依然处于非常低下的水平,虽然部分国内承运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但是并不能为全社会所有利益相关方使用,尤其是竞争对手之间更是如此;全社会至今没有一个可供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使用的具有公共、公开、公平和服务性质的查询平台,尤其是对于每件货物的信息查询依然困难重重。虽然按照传统的国际理念,仅对货运单实现的查询就可以代表万事大吉了;但是,我们却发现真正需要全行业采取信息手段关注恰恰是每一件在航空运输中流动的货物。例如我国政府更关心每件航空货物的安全与否?托运人和人也更加关注所交运货物实时安全与否?而航空公司和机场也是通过每件货物重量累计来获得利润的,所以说针对货物的信息化需求和重大意义要远远大于对货运单的信息化需求,这或许才是我们中国航空运输业要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和捷径,同时也是创造出中国理论的源泉。6、中国航空货运市场中被长期培养的大型核心人正在转移成为公路快运的承运人,他们在掌握了更多的货源和运力之后,转而成为航空运输业的巨大竞争对手,使得我国航空公司在国内的处境更加艰难。尤其是国际各快递巨头在不能直接经营国内航班的情况下,转而发展地面转运枢纽和转包国内全货机实施“毛细血管”加“区域机场枢纽”的做法,全方面争夺国内市场份额。7、中国的航空货运业正不断集中在几个国内最为繁忙的客运枢纽,但是直到今天我们或许才恍然发现,这些成长于客运枢纽之上的航空货运企业正在受制于时刻、跑道、空域、交通和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时至今日,国内真正具有专属、独立的航空货运枢纽至今无法寻获,而这些正是成为我国航空货运业做强做大的最大基础和瓶颈。8、针对中国机场的货运部门在涉及服务、收费和垄断的争议自20世纪90年代民航开始改革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民航2003年改革之后,隶属于机场集团之下的各个机场货运站就拥有安全检查、配载、销售和货邮行李邮件装卸等多项垄断资源,随之引发机场为追求运量和运营规模效益而不断扩建,并导致建设的高额成本迅速向下游传导。最令人费解的是,这种扭曲的发展模式至今仍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国内各机场货运站俨然已把自己当成了类似国内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并对来往这条“空中高速公路”的所有参与者和货物进行收费,而这条“空中高速公路”并不是由机场建成的)。
(二)我国航空货运业的亮点与此同时,在已过去的八年中,中国的航空货运业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和亮点,这些亮点也集中表现在:1、伴随着中国贸易的持续增加和国力强大,中国的航空货运量始终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今年的总量预计将达到600万吨左右。2、中国政府的主管部门也意识到中国航空货运业的发展困难,在一系列鼓励政策之外,也成功促使国内运力资源得到了整合。3、国内航空货运业的货源结构也已发生重大的改变,传统货源正在被迅速崛起的快递所取代,快递已成为推动货运发展的动力。4、在目前中国航空货运业处于分散经营的状况下,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提出了要通过实施航空电子化的手段来降低行业成本和提高行业效益。
航空货运电子化
(一)IATA的电子货运(E-Freight)计划众所周知,电子化作为一项新兴的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均获得了眼球效益。尤其是将航空货运电子化作为“商务简化”项目一部分的IATA,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荐其电子货运(E-Feight)理念,并重点放在了纸张节约、实现各国海关无纸化程序等方面,虽然这些概念确实非常不错,也吸引到足够的志愿者和眼球效益。但是,这并不能适合全球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巨大本国市场和广阔国土面积的国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国内航空货运业的人员,笔者将着重就我国推进航空货运电子化的风险分析如下:1、由于电子货运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国际航空货运领域,所以各国海关的无纸化程序的进展程度是所有各方最为关注的;2、但是我国海关部门在近几年推进电子货运项目中一直未能与国际航协所要求的电子货运目标达成一致,并存在一定差异和难度。因此,上述的困难直接导致了我国各航空货运企业及业均无法享受到电子货运所推崇的节约纸张和简化海关流程的理想目标。
(二)贸然推进电子货运的国内化发展分析正如上述存在的困难,在本次航空货运峰会上,有部分的国内机场就提议改变原有电子货运项目的推进路径,即将原有的电子货运国际化战略转为国内化实施,虽然这一提议和试点目前仅仅在我国境内的一两个机场得到了实现,但是这一变化就像一根导火索,未来一旦贸然推广电子货运国内化,笔者分析将有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我国航空货运业的格局,这是为什么呢?1、电子货运理论所提倡的节约纸张、海关简化等理念固然具有非常超前和理想化思路,但实际上作为航空货运业中的纸张节约众所周知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各国的海关简化理念更是涉及了所在国政府在有关本国法律、规则和执行的深层次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2、电子货运目前仅仅宣传了其项目第一步为电子运单,第二步为电子货运的概念,其实根据笔者长期深入的研究,其电子货运计划还有其第三步的发展,这就是“电子结算”;IATA依托的其已在国际上进行20年之久的CASS(货运结算项目)为基础,一旦上述三个步骤(电子运单和电子货运捆绑电子结算)在我国境内实现捆绑或合并,届时我国航空货运业的近百亿的运费交易、100%国内货运数据以及人管理均将受制于这个电子货运捆绑项目。3、与此同时,国内军事、警用、维稳物资的运输也将被彻底曝光并一览无余。4、正如IATA推广其E-Freight的描述一样,电子货运可以取代纸质货运单,但是我国目前的纸质货运单还是一种发票的体现形式;假如一旦我国国内实现IATA的无纸化运输,那么是否也需要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许可?毕竟我国航空货运产业链中各个参与方均需要纸质的发票,至少这样的现状还需要维持多年。以上这四点可能是我国广大的航空货运从业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的一个严重问题。
(三)我国航空货运业应对电子货运持有的正确态度作为一个研究人员,笔者借此次文章想郑重地向我国广大国内航空货运业人士强烈呼吁,我们一定要区分其利弊,电子货运固然是一项国际航空货运业的新兴技术,但是是否符合国内现状,国内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和由谁引导均是值得我们广大业内人士深思的问题,笔者在此倡导如下:1、鼓励中国的航空运输企业和枢纽机场应在其他国家更多地参加这样的国际峰会,不能老是邀请竞争者在中国常年开这样的峰会;2、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鼓励我国各航空运输企业和货运枢纽机场应当积极实施为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而在全球推行的各种货运计划和规则,包括在国际运输市场竞争使用电子货运或电子运单;3、但是,对于庞大的中国国内市场,笔者主张应当谨慎从事,因为国内市场是我国航空货运业的惟一“自留地”,一旦对外开放其数据、信息和交易,那么将势必会造成相当严重的不良后果;4、应当积极创造“中国规则”和“中国理论”,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在基础信息化方面大大优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应提出解决国内航空货运信息的新方案,并由此建立起具有权威的国际话语权。
笔者的解决方案———智慧空运
(一)何为“智慧空运”及其关键点这个“智慧空运”在这里仅仅是一个简语,这也是我们中国向全球提出的首个针对航空货运业实施信息化推进的一个先进理念,其基本内容如图2所示。
(二)将RFID印刷进普通的航空货运标签将是一重大理念的突破众所周知,无论是世界各国的航空货运业,还是我国的航空货运业,所有各个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最大重点是———货物本身,其所附带的运单、文件等,均属于次要资料。因为货物本身是所有各方获得利益的最大源泉,也是政府关注安全的最大焦点。与此同时,这贯穿整个航空货运业的惟一核心也是货物本身,在观察货物所经过的托运人、包装人、地面人、销售人、机场地面人、承运人、中转人和收货人等这一链条后,我们不难发现能够自始至终并伴随货物的就只有货物标签,而货物运单往往会依照不同阶段的人而发现不同的变化,例如分运单和主运单。因此,航空货物标签才是惟一跟随货物“终身”的证明文件,尤其是目前广泛推行的电子运单理论,是完全可以把有关货物的其他文件,例如装箱单、舱单、报关单等实施无纸化改造,但是惟独不能将航空货运标签实现无纸化。否则由于货物本身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将会导致机场的搬运人员无法识别而产生严重的混乱。
(三)部署机场货运站的信息采集将是最大的中国特色亮点根据“国内智慧空运”的设计理念,我们此次重点是实现机场货运站的透明化,其采取的主要技术依托于先进的RFID技术,将机场货运站的货运流程实施全程信息化,从入库最终到装机。
(四)客机腹舱的信息化采集是未来的中国特色亮点之一考虑到目前国内近95%以上的普通货物(含部分快件)均采取客机腹舱运输的现实,而且这一现状也将维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在过去二十年中,由于机场作为惟一地面操作,由于种种因素所导致航空货物在运输途中丢失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均是数额较大的贵重货物,而最终的赔偿往往是航空公司和受损失的人。因此,非常有必要使用先进的技术为航空公司和机场之间的货物丢失进行界定。我们在保障空中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将采取以下信息措施,即我们将在客机的两个散货腹舱门及舱内上安装读写器和天线,这样一来将彻底解决航空货物装入机舱和卸出机舱的责任界定,同时机舱内的读写器也将实时掌握装卸人员在机舱内搬运装卸货物的状态,避免机舱内的货物丢失,当然这些动作均是在飞机经停时进行的,完全不在飞行中启动天线功能和读写功能,因为RFID及读写器设备均具有这样“睡眠”被控制的特点。
对国内各行业利益相关方的好处和难度分析
考虑到这个“智慧空运”是一个大概念,也是一个综合体系。因此,就需要对参与这个体系的各个行业利益相关方进行逐一说服(如表2所述)。
智慧空运”中的行业标准
根据对IATA电子货运的研究,其理论在前期最为显眼的是各类标准化领域和标准化程序。因此,作为我们提出的“智慧空运”项目也有相应的标准化领域和标准化程序(见表3)。
智慧空运”在未来带来的行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