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4 14:51: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在中原经济区建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河南省借此东风也做了相应规划与设计,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有市场前景,关联程度高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集中区域和民族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本地支柱产业。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将为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河南作为我国文化资源大省,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从夏到宋3000多年里,河南始终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形成了政治文明的鼎盛和辉煌。中国古都河南占其四,悠久的历史锤炼锻造出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正统”,这里的根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等是发展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古至今河南孕育了众多有影响力的名人,有思想家老子、列子、韩非等;军事家苏秦、司马懿、岳飞等;水利学家孙叔敖;文学家韩愈、刘禹锡、“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
现代河南文化发展更是百花齐放。中原地区出现了姚雪垠、刘震云、二月河等全国闻名的作家,作品先后被搬上大荧屏,代表作有电视剧《雍正王朝》,电影《手机》、《一九四二》等。丰富的中原文化资源, 未得充分开发的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奠定了扎实、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增长速度快,有发展潜力。2007年~2010年间,河南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5.5%、15.1%、15.9%,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其他生产总值,分别高出全省同期GDP增长3.4%、4.4%、3.7%。文化创意产业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为14311家,从业人员达到43万人,实现增加值338.7亿元。(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近年来全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实现较快发展,已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00家,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4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424家。
当前,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产业结构升级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河南省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催生了巨大的创意设计市场需求。业态模式创新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众创空间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内容和形式革新。科技进步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信息科技、纳米科技、生物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科技、新能源与环保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激发了创意设计发展活力,提升了服务层次和水平。
产业园区较多,各具特色。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依托城市、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态势,截止到2012年底,河南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家(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镇平县石佛寺镇玉文化产业园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园区、禹州市神钧瓷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10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示范基地52家,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特色乡镇34个、特色村41个,国家认定的中国民间文化之乡23个。①文化产业集聚区21个,文化企业达8000 多家。
以郑州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园区覆盖广告会展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演艺业、现代传媒业等。“洛阳牡丹名满天下”,洛阳充分发挥其传统的牡丹文化和河洛文化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开封大力弘扬宋文化,修复开封古城墙,营造清明上河园园区,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区。安阳依托殷墟甲骨文文化,发展以殷商文化、文字文化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南阳借三国文化,中医传统文化优势,打造镇平玉雕、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卧龙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政策扶植加大,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在《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河南省提出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实施意见》;2013年印发《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2015年8月出台了河南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这些政策的制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中长期规划和健全的政策扶植体系。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快,势头良好,也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与优势,但和上海、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总量偏小,比重偏低。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近年来表现不俗,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发展缓慢,2010年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367.13亿元,仅占河南省GDP的1.6%。《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提到,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到 2020年达到 7%左右,河南目前的发展低于3%的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创意产业在GDP所占比重更小。2010年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为14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05%;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为163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9.6%。河南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GDP的比重上远远低于其他省市,增加值总量也偏小。河南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
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开发。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过于强调规模、数量、效益导致重复开发,表面开发,甚至恶俗开发的现象屡屡出现。未能对文化资源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未能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和方向;未能充分开发出拥有鲜明地区、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甚至为资源只做表象之争,例如老子故里之争,安阳曹操墓之争等。这不但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相反使整个产业沦落到恶性竞争,低质发展。
传统产业占主导,创意类产业偏弱。目前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核心层”长久来看在文化产业中的比例趋降,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层”发展迅速。 但是总体而言,文化创意类产业的地位尚未超越传统产业。 2010年河南文化产业“核心层”、“层”和“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加值之比为34.8∶19∶46.2。②河南各地区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只限于传统领域,基本环节,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环节与内容开发不够;产业链未能得到很好的延伸与整合;高端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作品严重缺乏;跨行业协作整合力度不够,这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企业规模小,带动辐射效果不佳。河南除了有中原出版传媒、河南日报、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河南影视制作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外,还有开封清明上河园公司、小皇后豫剧团等民营文化企业。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拥有行业带动效应和辐射的大企业集团,龙头骨干企业。和桂林的印象山水、新浪、华谊兄弟等知名企业、创意品牌相比,河南创意文化企业在发展上任重道远。
文化投入不足,企业融资困难。2004年到2009年,河南文化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0.36%、0.33%、0.28%、0.29%、0.34%、0.32%,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0.4%、0.39%、0.39%、0.4%、0.4%、0.39%。人均事业费方面 2004 年到2009 年,河南省在全国排名分别为31、31、31、31、30、30,连续数年排名全国倒数第一。③虽然文化产业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但是资金短缺依然是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河南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小、观念落后,发展重复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只能通过自己的积累成长,导致资金短缺、管理不善,加以认知和政策上的限制,和资本市场很难形成有效对接,企业融资困难并缺乏融资途径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专业人才匮乏。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创新人才培训体系与平台。在国际大都市纽约,有约一成的就业人员直接或间接从事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中国部分发达地区所占比例不足千分之一。河南更是缺乏相关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将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人才。而能将创意文化、中原文化和产业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则更少。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突出中原优势,打出中原品牌。充分利用中原文化资源,依托中华姓氏、宋文华、功夫文化、甲骨文文字、轩辕故里等根亲文化资源优势。发掘民间工艺、民间演艺、民俗文化,比如开封汴绣、禹州钧瓷、平顶山汝瓷、洛阳唐三彩、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棠溪宝剑;浚县的民俗、宝丰的魔术演艺、镇平玉的文化、濮阳的杂技等。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武林风》便是利用河南丰富的戏剧、武术文化资源而创办,获得巨大成功。
建立大中原、大文化理念,结合区位优势,出台依托中原文化整合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长期规划图。加大财政投入,吸引民间资本,把具有示范性、能够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工艺艺术,文化名城和文物遗存丰富的地区项目列为财政支持对象。针对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出现的同质开发、无序竞争、低质开发、失当开发等现象,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对项目进行深入了解,统一协调。
重视创新驱动力,转变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转变以往重规模,轻结构;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摸索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以科技和创新为驱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具有自主产权的数字出版基地,扶持具有中原特色高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新型、有创意、贴近百姓的文化精品。通过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形成一个合理、高效的产业链和所有权结构;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科技的结合;通过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产业链的延伸,高附加值环节的拓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转变到高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整合升级的模式上来。
整合资源、培育知名品牌和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点、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一方面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知名品牌的扶植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创新,研发,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导示范作用,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跨地区、跨行业整合重组,实现集约化、大规模的管理,重点发展一批有核心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自我驱动发展的大型产业集团。另一方面,也应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市场中的大多数,能迅速贴近消费需求,鼓励私人资本和企业发展深度对接。发挥文化创意产业贸易组织、协会的中介作用,扩大资源共享,优势组合,优势互补。
拓宽投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现有文化创意企业多属于微小型企业,资金不足是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政府可以引导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评估机制和信息平台,企业需要融资时,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迅速获得融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经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消除资本市场与文化市场的种种障碍,促使社会资本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金融产品。促进银行和企业的合作,展开对话平台,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形成政府引导、投入,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多渠道产业融资机制。
实施创意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支持。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可以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优势资源。针对重点产业项目的特定人才需求,鼓励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培养计划,增设与文化创意专业相关的课程、讲座,鼓励整合艺术设计、科技、管理、营销及法律学科领域的课程。重点培养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营销、研发、财务、谈判、法律、资产评估和品牌经营等高层次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和文化创意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和企业进行对接,针对市场制作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执业素质,提前与职场接轨。加大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归,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重点吸引文化创意领军人才及精英团队。以海纳百川的心胸,打造河南文化创意产业智库。为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全面掌握文化创意产业营运状况,以研究为基础推动行业发展。官方统计数据对分析和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有相当的重要性,有必要发展一套特定的统计框架和方法,作为制订政策的基础。政府统计部门在企业、专业组织及学术机构的协助下,制定一套为文化创意产业而设的统计方法,并进行一次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全面掌握个别行业的营运情况,创意产业与整体经济的关系,其他行业的创意劳动人口,以及相关机构的创意活动等。每年更新各行业的主要数据,并每三至五年进行一次详细研究,以紧贴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可以拓展内需、促进经济、带动文化文明认同与发展。由此,掌握文明进程的脉动,厚植软实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作者为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软科学“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2400410848)
【注释】
①韩啸:“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及对策”,《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77-01
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通化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脚下,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可观的基础条件,因此通化市要充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本地的稳健发展。
一、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通化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新生力量,2016年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共实现产值约35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2%,在全市GDP中的比例约为4%,吸纳就业人数3万余人。在看到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以生产文化创意产品为主,在文化创意消费方面存在着营销手段欠缺的问题,导致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和消M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制约了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因素
(一)积极因素。1.基础条件。通化市区位条件优越,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在通化市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通化市政府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以及文化娱乐等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均得到了良好发展。2.人文资源。通化市是我国高句丽文化以及满族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化市在高中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二)消极条件。1.专业性的组织和人才储备不足。通化市虽然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但专业性的文化创意队伍以及人才数量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相比仍较少,制约着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化市高中等院校对于文化创意人才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2.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在整体发展中呈现出整体调控不科学、发展不协调的状态,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机制与扶持政策缺乏科学规划和明确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缺少联动效应,分散存在,没有形成经济型链条。
三、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议
(一)政府科学引导并加大扶持力度。通化市政府部门应在充分了解和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本地经济结构中的支撑产业。
(二)坚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发展战略。政府部门将对松花石以及集安玉等优势资源和企业进行组织协调,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促进品牌文化创意产业的壮大。
(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通化市可以将本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以及金融业融合发展,进而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规模,形成具有通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四)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既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具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通化市政府部门及文化企业要通过组织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展览会等活动,为该领域的人才交流提供平台,通过优厚的条件吸引其他地区及海外等具有先进视野的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人才,为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储备充足的力量。
(五)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政府部门要在不断改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由政府主导建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本地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
四、结论
通化市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既面临着优越的基础条件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受到专业性组织和人才储备不足以及缺乏科学统筹规划等制约。本文认为通化市要通过科学引导并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坚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发展战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软环境建设等措施,促进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花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04):26-35.
[2]王丽芳.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6):52-53.
[3]董菊华.关于促进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5,(05):16-17.
[4]董晓日.万寿岩“动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与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0-11.
【关键词】
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发展
1 河北民间文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省的民间艺术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虽在个别地区已见成效,但更多的地区及其艺术品种仍停留在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的阶段,甚至有的品种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即将灭绝的危机。河北省尚未形成较明显的区域中心态势。从产业格局分布状况来看,河北省的新兴文化产业开发不足,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均衡,地区产业结构有趋同现象。这些使得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不均衡,多元化开发不足,产业资源未得到合理配置,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我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产业化发展形式还是非常严峻的。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促进河北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产业链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河北省推行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利条件
在河北省推行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诸多的便利的条件。河北省地形多样,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河北民间艺术的地方戏曲、民间歌舞、民间美术、特色工艺、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这些民间艺术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像冀东皮影、乐亭大鼓、蔚县剪纸、武强年画、衡水内画、曲阳石雕、易水古砚、固安柳编等河北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不仅在当地称为一宝,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我省民间文化的许多优秀元素,也完全可以和时代生活气息相结合,寻找到创意价值的空间,打造出新品,让它与千百万大众生活有关系,然后利用市场的机制,找到资本和技术,成为市场所接纳的产品。地处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可以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与京津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对接,积极引进京津的优质、名牌创意企业,借鉴其先进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河北省传统制造业发达,转型升级的要求迫切,相关专业市场较为发达,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河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实例
我省大部分民间文化面临着断代危机,同时也有成功的民间文化创意产业案例。以曲阳石雕、唐山皮影、乐亭大鼓为例为我省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提供一点启示。
3.1曲阳石雕产业化之路
河北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保定市曲阳是中外闻名的雕刻之乡,雕刻艺术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曲阳打破传统观念,引入产业化发展策略。
2011年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旨在建成“中国雕塑文化产业基地”和“世界雕塑文化艺术之都”,国家对于产业化经营的支持与鼓励,大大促进了曲阳石雕的产业化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品牌、版权保护不力,造成了大量的仿制现象;产业化规模大,产值却不是很乐观,作品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造成了被市场不认可,销售受阻;影响曲阳石雕的发展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缺乏高素质人才,很难吸引外地知名石雕人才。诸多因素造成了曲阳石雕产业化发展之路缓慢,仍需要多方配合,促进曲阳石雕产业链健康发展。
3.2唐山皮影迎来辉煌发展的未来
唐山皮影,由来已久,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唐山皮影走出国门。先后到美国,摩纳哥、荷兰、日本、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及香港、澳门、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并获得赞誉。由于技艺的传承,唐山皮影曾有一段时间发展缓慢。
2006年春晚,《俏夕阳》的亮相,让唐山皮影声名大噪。这是唐山皮影进行品牌炒作的第一步,也是成功的一步。唐山皮影已不再是个人小团队的演出,而是发展成为组织有计划的创意文化产业。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唐山皮影剧团在宝钢大舞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奉上了精彩绝伦的演出,同时演出分为汉语和英语两个语种,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对唐山皮影文化的宣传起到了促进作用。除了演出之外,唐山市博物馆还设有专门展示皮影文化的展厅,这是普通大众深入了解皮影文化的端口,各类皮影纪念品的的售卖,也是皮影产业链逐渐健全的体现。
3.3乐亭大鼓的繁荣与发展
乐亭大鼓与唐山皮影、评剧并称为“冀东三支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在唐山民间文化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归根到底都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道路的结果。
目前,乐亭大鼓与乐亭旅游业紧密相连,形成产业链发展的态势,集商业演出与公益宣传于一身,促进了乐亭大鼓的繁荣与发展。同时,政府积极保护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了14个乐亭大鼓原生态保护村,并进行公益演出,培养人们热爱乐亭大鼓文化的情感;乐亭大鼓书场,将民间爱好者自娱自乐与专业的观赏结合起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乐亭大鼓少儿基地,为乐亭大鼓的创意文化产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培养当地继承人的同时打破传统地域限制,引入竞争机制,广泛吸收县外优秀人才。乐亭大鼓的产业化发展大大促进了唐山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我省民间文化必走的发展之路。
4 总结
事实上,民间工艺创作和创意产业本身就是息息相通的,其根和源就是文化。一些地区已开始在实践中成功地将自己的民间文化艺术进行了开发,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否成为新的经济动力,关键在于文化创意。如果能够通过文化创意对其进行市场化开发与传播,树立起河北省的民间艺术品牌形象,不仅能够从新的角度探索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对其加以有效保护,从而振兴燕赵文化,增强燕赵人民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和对故乡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必将促进河北文化产业的构建工作,有效地推动河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京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R].2007
[2]刘宝成.刘宝成VI设计作品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3]袁剑雄.文化资源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 发展创意产业 建设创意重庆 凤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初探 重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借鉴韩国成功经验 从韩国经验看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探讨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优劣势分析及发展策略 洋河酒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结合的合力及桎梏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基本趋势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机制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反思 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湖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链及发展对策研究 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及对策 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 英美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经验及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访问时间:2010.11.16)/group/topic/4699660/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市教委2010年度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推动重庆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项目编号:KJ1017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今社会,全球文化创意经济快速发展,根据《2013 创意经济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在创造经济价值、就业、国际贸易方面的贡献尤为明显,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就曾披露,2005 年的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总值达到 1.3 万亿美元,对全球GDP 的贡献超过 7%。据统计,2009 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 4.2 万亿美元的产值,五年间的平均增速超过 25%。2013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报告指出 2011 年世界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贸易总额达到 6240 亿美元,在十年内增长了一倍以上,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8.8%,值得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方面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达到年均增长 12.1%。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愈加重要的位置,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复苏、扩大就业空间的重要支柱型产业。
目前,全球众多国家及地区都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上议程,我国也在不断提高对文化创意产业及贸易的关注度,十报告中提到要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确立了扩大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文化贸易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创意之都”的发展目标,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进出口贸易、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正是提高北京“软实力”、“文化创意”的必经之路。近几年北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正全面优化空间布局,并在 2014-2020 年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北京文化软实力有了显着提升,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性明显增强。在国际贸易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各项国际活动在北京召集举办,吸引了全世界对中国、北京的关注,同时依托众多金融机构、文化创意型企业在京的聚集,以及国家文化贸易口岸、艺术交流中心、空港保税区等服务机构的支撑,北京文化贸易规模大幅上升、文化创意产业交流更加紧密,逐渐成为北京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首先各国家地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的定义、分类各有不同,在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前需要对其内涵、涉及范围进行分析。其次,目前关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的研究,缺少对其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支持,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框架体系。因此本论文借鉴现有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存在的差异,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独特性,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走出去”以及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提供理论支持。
1.2.2 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大多数自然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其对各产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低能耗、高效益的特点,能够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高度整合、传递文化价值和创意观念,能够提高附加值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十二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2012 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首次突破 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 2189.2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12.3%。2013 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 2406.7 亿元,增速为 9.1%,高于 GDP 将近 1.5 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 10022 亿元,同比增长 7.6%,全市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35.3亿美元,同比增长 15.7%,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已经排到了第二位。然而作为尚处在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中国及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方面都存在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为主的不利现象,缺乏品牌优势,附加值、利润率较低,因此对中国及北京国际影响力的推动作用不显着。
鉴于此,本论文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总量、贸易差额、增长速度等数据指标进行研究,科学合理的分析影响该产业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探讨克服目前贸易劣势、提高贸易规模的策略。本文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增强北京“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而加快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步伐,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
第 2 章 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理论综述
2.1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研究与界定
2.1.1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30—40 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作品中,这些作品痛斥艺术商品化,认为艺术商品化将为资本主义和流行文化产业的兴起提供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含有消极色彩。这些悲观主义观点还基于:文化和经济互相敌对,两者有完全不同的逻辑所推动,当我们试图将两者融合时,文化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
然而,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商品化过程未必会导致文化表现的衰退,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文化产业”一词不再带有原先的贬义色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文化产业”一词,并将其定义为:将文化的概念符号、创新思想与产业的各种功能相融合,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是在 2004 年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中,将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表述为“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3]。文化产品不仅广泛存在于音乐、美术、着作、时尚设计以及影视制作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在发展中国家大量的文化产品还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2.1.2 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一词是由英国首次提出,1997 年 5 月为振兴经济,英国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在 1998 年的《创意产业专题报》中定义了创意产业:以个人创造性为投入、以知识产权为产出、以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为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国家及 学者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2001 年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如何从创意中盈利》一书中,从经济视角提出了创意经济是由: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种行业构成的。
.........................
2.2 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国内诸多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其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额的实证分析,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水平、人均购买力、语言、教育水平、文化距离、地理距离等因素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白远(2010)从我国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力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情况,指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一个出口大国消费小国。张颖(2010)分析了我国创意产品出口现状的特点,同时借鉴国外创意产品出口的理论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创意产品走出去的政策建议。曲国明基于RCA、TC 指数,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在创意产业方面竞争力的差异,提出中国目前文化创意产品还未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竞争力水平不高的现状。曲如晓、韩丽丽(2011)提出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贸易流量的影响方式,认为贸易对象国之间较大的文化距离会阻碍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许陈生、程娟(2013)认为在国际化程度高的进口国家,文化距离会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造成阻碍。顾乃华、夏杰长(2007)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北京、上海、广州的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我国前三。
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对外贸易,但对各省市的相关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金元浦(2006)认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适应北京城市的新的定位,在国际城市的竞争中建立新的基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打造文化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高端品牌形象的必要战略。徐瑾(2009)认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贸易存在逆差,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扭转逆差的政策建议。尹秀艳(2009)认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更加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盈利水平逐渐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提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比重不合理阻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出口贸易,并从政策、人才、海外推广等方面给予建议。张炜、姚海棠(2011)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及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专利授权数量、科技研发投入,使用外资情况、文化创意企业资产总额,高技术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胡艳超(2012)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文化创意产业资产额、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和人均文化产业经费等因素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
第 3 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 14
3.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的基本情况概述 ........................ 14
3.1.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 14
3.1.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 .............. 16
第 4 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影响因素 .......................... 37
4.1 引力模型构建 ........ 37
4.2 变量选择 ............................ 38
第 5 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 45
5.1 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引导居民消费习惯 ..................... 45
5.2 重视本土文化保护 高效利用文化资源 ................ 45
第 5 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的分析,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出口贸易增长的相关建议。
5.1 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引导居民消费习惯
首先,北京需要提高经济水平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定的消费基础。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效率对发扬中华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前文提到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能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规模,同时,居民人均购买力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相关,这说明政府应重视经济增长,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的购买力提升有助于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不断升级。
其次,北京需引导居民消费观念,提高精神文化欣赏水平,尽量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通过具有创造性、文化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传递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如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基于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改善产品及服务,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使日本文化在本国与海外市场获得较高辨识度。通过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基础建设,降低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的进入门槛,转变现有消费观念,提升消费者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质量优化,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能够 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规模。
......................
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的结构层次为基础,分析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水平,通过 SWOT 分析及构建引力模型的方式分析影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提高出口贸易规模、国际竞争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本文概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在于“文化”与“创意”的高度融合,指出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比同行业普通产品及服务更具核心文化内涵,附加更高经济价值,应作为北京大力发展的朝阳产业。
提案的主要内容:
(1)文化创意产业细分及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支持 系统研究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界定,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和子产业的系统特征,借助产业分工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中投融资作用于产业发展的机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2)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运行现状及其资金条件的制约 分析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从中观的视角论述产业发展环境和发展优势,把握现存问题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在对行业规模、资本投入、成本分析等产业运行核心指标调研基础上,对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运行和包括资金在内的各影响因素对产业绩效的作用进行定量分析。揭示资金条件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分析目前的投融资平台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3)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平台设计 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和PEST分析,结合产业发展所拥有的优势和面临的调整,确定投融资平台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原则。对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在内投融资平台的机制进行设计。提出文化创意投融资平台建设的规划方案,选择投融资方式及其组合,对创新融资产品进行设计。
(4)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的实施对策 结合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针对投融资中的现存问题,重点选择投融资平台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适合于省情投融资保障措施和政策引导手段,建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的优化策略和具体对策。
技术路线图:
应对提案研究的应对方法的构想:
(1)关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规模测度模型的研究部分,将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而在其它部分,将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调研,对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态定性判断并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财务模型、风险模型以及趋势分析等定量方法对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资本条件的制约做出定量分析。
(2)方案设计与对策分析相结合。通过PEST分析和SWOT分析得出产业投融资平台的外部环境和发展重点,根据国内外其他的实施方案与经验,设计方案及实现的基本路径,提出对策和保障措施。
其中提案的重点难点:
(1)现有文献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研究较少,本课题对文化创意产业细分的投融资方式和机理的研究,可以弥补现有研究在理论上的空白。
(2)本课题通过构建完善的投融资平台解决了困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供应紧张、融资困难的问题。
(3)本课题针对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的投融资平台设计紧密结合河北省实际,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新的思路,切实有效地促进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②参见《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第八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二部分从第9条到第40条规定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
③相关论述详见孙玉荣的《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余 翔、李 伟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初探》;姜 南、徐 明的《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实证研究》。
④名人形象,即名人的身份及其所代表的商业价值。在美国知识产权体系中有专门的形象权,未经许可而在商业活动中适用他人的姓名、肖像、声音、签名以及显著服饰,均属于侵犯形象权的行为,应当承担禁令和损害赔偿的责任。
④《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社会科学辑刊,2015(3):60-65.
[2]邹龙妹.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策略[J].知识产权,2012(8):77-81.
[3]王 琪.“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甘肃理论学刊,2009(4):113-118.
[4]王红珊.保护知识产权与发展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与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1):58-60.
[5]王海燕.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J].特区经济,2007(11):250-251.
[6]雷丙寅,赵 凯.论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J].求索,2012(3):113-115.
[7]胡兆燕.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5[N].中国财经报,2015-10-22(007).
[8]孙玉松.试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61-64.
[9]何 敏.知识产权法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40.
[10]王海燕.武汉城市圈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6):60-62.
[11]杨德桥,田荣哲.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39.
[12]秦 昕,胡宗谦.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浅析[J].编辑之友,2010(12):102-103.
[13]詹 映,张 弘.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判例实证研究:以维权成本和侵权代价为中心[J].科研管理,2015(7):145-153.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56-02
一、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以及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指以创意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和前沿。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特点,它是一类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带给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上的收益,还可以极大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当代世界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来看,创意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创意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二、嘉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1.嘉兴文化创意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产业地位初步呈现。也许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尚未创成一定规模,现状可能附属于某个单位,但同样创造了高额的利润和附加值。其中,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部分重点行业优势突出。
2.嘉兴历史文化悠久,嘉兴孕育了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嘉兴交融了绵远深厚的吴越文化,灿烂辉煌的水乡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传承城市文明的社会价值,也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价值。
3.嘉兴科教资源丰富,人才荟萃。特别是嘉兴科技城,引进和合作建设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国(嘉兴)中心等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区域产业研发和发展的竞争力。另外,10 000人的同济大学浙江分院的成立,为嘉兴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直接人力资源和基础。
4.随着市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创意产品日趋旺盛的需要,催生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雏型,成为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
5.就东栅经济园区现状用地而言,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使之成为吸引创意产业集聚的重要条件。
(1)嘉兴位于上海都市圈、环太湖经济圈、杭州湾经济圈的交汇处,创意产业集聚的潜在优势明显。以上海为中心的创意产业集群不断扩展,产业辐射和扩散日益增强,同时出现了传媒产业等创意产业、培训机构向周边转移的明显趋势,嘉兴成为承接转移的“第一圈层”的城市。本区处于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离规划的嘉兴交通枢纽不到4公里,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铁和磁悬浮等快速交通的建成,必将大大带动本区域创意产业的发展。(2)本区周边配套齐全,西邻嘉兴市行政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大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规划中的国宾馆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3)本区位于城市东南部,西侧海盐塘沿线为城市南片楔形绿地控制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保护控制区,对于维护本区乃至市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开敞舒适的绿化环境也成为塑造园区景观环境的重要要素。(4)区内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已建工业等各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由民间人士发起的东栅当代艺术中心初具雏形,先后引进了多家创意企业。另外,区内还有二家设计院,二家装饰设计企业和多家服装设计企业和研发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崭露头角。
三、确立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主导产业
针对嘉兴特定的现状基础与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营项目选择的基本条件为,依托现状基础培育主导产业项目(如建筑与广告设计等);以上海、杭州创意产业向周边扩散为契机,利用现状工业厂房集中引进占地面积较大的产业项目;对区域具有一定服务性的产业项目;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产业项目;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在地方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的项目。
四、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实践
(一)规划背景
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在现状东栅经济园区基础上进行规划的。东栅经济园区位于嘉兴市中心城区东南部,是南湖区城郊型工业功能区,规划面积146.78公顷,1999年成立以来,经过八年多来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至2006年底,现状东栅经济园区已引进企业50多家,工业建成区53.03公顷,已建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根据2006年12月12日嘉兴市政府与马里兰大学、中美中心合作洽谈达成的意向,结合东栅经济园区现状,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东栅经济园区进行“退二进三”的改造,建设成为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马里兰大学传媒产业研究园区)。选择该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用地,可以起到强化嘉兴东南片城市副中心,改良区块用地功能结构,维持、恢复与提高功能区活力,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的作用。
(二)基地条件
从拓展城市功能需要的角度出发,结合南湖区的区域和产业特点,东栅经济园区要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符合现代服务业要求的新型发展体系。这样才能满足嘉兴市将来发展的功能布局,实现城市发展的多功能、集约化。
从现状调查情况来看,区内的工业企业由注重生产厂房建设逐步向综合办公转化,自发地体现了功能置换的思路。区内空置以及未投入使用的厂房约有十几万平方米,为功能置换提供了可能。
(三)规划原则
(1)按照整体协调发展原则,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实现适度开发和合理控制。采用loft改造和整体置换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2)重新整合原有工业建筑与附近街道及地段的使用功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创意产业区在形成与改造过程中,首先应重视延续原有工业建筑的基本面貌而对其功能进行强化,强化区内各功能区的整体性与相互间的联系,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力求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协调。(3)重新组织与协调区内外交通联系网络,建立合理的步行系统。创意产业区形成的同时,应特别强调区内外交通联系网络的重新组织,重点包括车行系统、人行系统与停车系统。交通条件的改变不应对城市的整体交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应通过有机的交通组织提高自身的区位特征,提高可达性、便利性与安全性。(4)利用创意产业带动文化旅游的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创意产业应较多地考虑为城市旅游业服务,产业区的形成也应具有商业运作的机制,通过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来完成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5)兼顾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坚持近远期兼顾,分阶段开发,滚动发展。
(四)规划方案
1.文化创意产业用地范围。规划范围内现有以工业为主等各类房屋约50万平方米,足以打造大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本次规划在对现有建筑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联性,确定文化创意产业用地以现有工业厂区的loft改造为主,辅以局部小型周边地块置换后使用。创意产业活动主要规划在建筑质量良好的建筑、空置单元为主组成的区块内进行。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用地总用地约为58.53公顷(包括部分配套设施用地)。
2.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结构以及发展方向。规划文化创意园分为文化创意一区、文化创意二区和文化创意三区这三个区块。本次规划把九大类产业布置在各区,实现区块的滚动发展。
(1)文化创意一区:为前期启动区块,作为园区初期打造品牌的门户区域,产业类型布置以文化艺术、艺术品展示交易、设计服务为主,其他辅以职业培训、新闻出版、软件开发等产业,并配以相应配套服务设施。(2)文化创意二区:是整个园区中心的所在地,产业以大型会展、设计服务和配套商业服务业为主,纺工路一侧布置旅游休闲娱乐业。整合现有的天歌服装、上海鄂尔多斯羽绒厂等企业,将企业的生产功能外迁,保留服装设计、贸易洽谈、服装展示等功能,在这一区域集中发展以服装设计、礼品设计为主的设计服务行业产业。将四通车轮制造公司整体置换结合天歌服装等企业的现有厂房建筑改造,作为服装设计、新闻等大型会展以及配套商业服务业设施。纺工路一侧结合中央公园布置大型商业设施、参与性手工作坊等为旅游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3)文化创意三区:作为园区第三阶段开发的区域,以新闻出版、广告电视电影、软件计算机服务等产业为主导,相应提供soho、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文化创意二区、文化创意三区区内纺工路、由拳路沿线用地,在用地性质满足的前提下,兼容为城市服务的商貌服务业的功能。
结合沿真家桥港城市绿带建设,对现有的两家三类企业――高能电池、华荣电池进行整体改造,形成一个soho区,使之成为艺术家与设计师居住和工作的混合空间。
3.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布局:包括商业办公设施、特色餐厅、旅馆、超市、住宅等。区内三个创意区各布置一个服务中心:位于富润路与富兴路交叉口的文化创意园区中心主要由商业服务中心及会展娱乐设施构成,将西北角的中环电器照明公司的简易建筑拆除,建设创意园中心广场;另外,在文化创意一区、文化创意三区各设一个服务中心,分别位于富润路和富民路交叉口,纺工路与文贤路交叉口东北角。前者作为整个园区开发初期的商业配套服务中心,包括艺术品交易市场、特色餐厅、酒吧等;后者除为园区提供配套服务之外,兼顾中央公园的旅游休闲配套服务功能。
可以看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影视作品主要以表现白山黑水的粗犷为主,自然景观原始而质朴,人物善良而狡黠,形成了迥异于其他地区的独有文化样态。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特殊景观,成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竞相开发的对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独有的自然景致并不能成为文化产业依赖的全部,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使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有顽强生命力的朝阳行。但是,需要指明的是,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景象只是表面的繁荣,内里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深度开发较少
主要依靠原始自然形态资源,如长白山及周边民俗村的旅游开发,主要依靠自然存在的原始样态,而对深厚的文化意蕴缺乏深度发掘。
2.缺乏精确的文化定位
仅把吉林文化展现为东北方言和乡村的喜剧性和娱乐性,吉林文化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并未得到全面的体现,如东北风二人转和乡村影视剧等。
3.缺少整体性文化产业观念,文化创意产业链并不完善
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表现为单一化、零散化和随机化,文化创意产业少有全局性的战略考虑和高层设计,缺乏文化产业理念,各自分散经营,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扎堆或发展不足的两个极端。
二、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是有诸多原因的,除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地域、经济等外在因素外,创意人才的教育问题阻碍了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较以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较少:2010年上海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8.94万,江苏省为111.9万,北京市82.9万,浙江省75万,而同期吉林省不足50万人,占总人口的2%不到。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吉林省创意产业人才数量上的不足,已经预示了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充满挑战。
复合型高端人较少,而且大部分缺乏现代文化产业意识。高校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但由于培养机制等原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少有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人才。所以,从事文化创意的人员不仅缺乏创意,而且少有精通策划经营和管理,熟知东北亚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更缺乏享誉国内外声望的高层次、高素质,能实现“头脑风暴”的个性化高端人才。
人才结构不合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人员主要毕业于传统的中文专业,重理论,但缺乏实践,更没有经历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缺乏明确的产业意识,不适应动手能力极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吉林省进一步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对地处东北腹地、经济不发达的吉林省而言,上述现象的出现确实为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挑战。从地理条件、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来看,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是存在劣势的,但从吉林省社会结构来看,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吉林省高校云集,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做好了准备。高校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还应是文化创新的发动机。
三、发展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改变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探索吉林省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教育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最重要的基础性人才。这就要求改革吉林省高校传统中文教学体制,创建文化创意写作学科。只有通过创意写作这个管道,让创意写作机制发挥作用,文化产业才能在市场这个怪兽面前依然保持价值观和国家意志的敏感度、清晰度,从而帮助吉林省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自我确认和向外伸张。吉林省高校教育,尤其是中文教育将会面临巨大改革,将会出现大量创意写作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urb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s and the official standards of local park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he paper figures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parks and local economy. Finally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covering three aspects: sum balance evaluation, operation benefit evaluation and oper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Key words: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 Zhuhai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4- 54(7)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全国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据中国创意产业网(.cn)的《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2013-2014》显示,截至2014年,世界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2181个,其中中国营运中的创意产业园区共有1127家,在建中的还有2000余家。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城市之一的珠海,重视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当地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珠海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也是珠海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具体实践。2012年以来,随着V12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多个园区的建设与运营,以园区为重要空间载体的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格局正加速形成与发展。
然而,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及园区的概念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打着创意产业旗号的各类商业开发项目层出不穷,园区运营水平的参差不齐引起社会各界的质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尚未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政府考核管理缺乏标准化参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的创建,是解决园区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条件。目前,珠海市已投入运营的产业园区有3家,正在规划建设的有7家,尚处于快速起步发展阶段,亟需对园区的实施效果提出科学而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将参照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法中的基本条件,对认定指标进行完善,对园区提出合理的评价方法,有针对性的甄别不同类型空间资源、产业配置和创意产业园区运营效益之间的匹配关系,并从全市产业发展角度,对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阶段进行定位分析。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全球的发展,西方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范围,其特色是将城市的文化与娱乐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空间区位内,将文化生产与消费方式结合,使多元都市功能 (工作、休闲、居住、学习等)相结合。
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有,文化产业孵化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等。与西方注重园区的社会效益不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出现较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也显滞后,园区建设大多具有鲜明的经济目的与效益驱动特征(方红田,曾刚,2011)。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文化产业集群特征和产业的经济效益研究。因此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更多被视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园区化、规模化的空间表现形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谭娜等,2011)。通过一系列产业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进而形成了一个适合于企业发展、政策落地、项目孵化、产权交易和后勤服务等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形式。
综合西方与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不同侧重点,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要素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单元,是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市功能园区。
2.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标准体系
正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定义一样,我国各地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办法和标准也存在差异。例如,根据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8)颁布的《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市属创意产业园区的认定条件主要有:1、经营方面,出租率达到70%以上;2、产业发展方面,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定位,产业门类符合《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主导产业门类的企业应占园区全部企业总数的70%以上,同时园区内的配套服务设施面积不超过园区总建筑面积的20%;3、空间规模方面,园区建筑面积应在1万m2以上。相较而言,《广东省文化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管理办法(2013)》的主要认定条件有:1、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业态,具有鲜明的产业定位和特色,并已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企业,且文化创意企业数量占园区(集聚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或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占园区(集聚区)总产值/营业收入的60%以上;2、园区(集聚区)内的文化创意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内容健康,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原创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3、具有功能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不难看出,两地标准在文化创意企业占园区总进驻企业的比例存在差异,并且广东并没有对园区(集聚区)的具体规模和商业服务配套比例提出要求。
2.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日益增多,该类研究主要针对园区开发的绩效(performance)指标评价体系,侧重于反映运营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建构与成因分析。从目前研究进展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园区所在地方政府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标准,进行相关指标检验和分析。例如,对照《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中园区认定标准,王怀、栾峰(2013)在上海市18家市级创意产业园的问卷调查结果和2008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从改造发展(空间改造特征与规模)和创意集聚(入住率与租金水平)两个方面的多项指标对上海市属产业园区展开绩效评价。
另一类则是基于国外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独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例如,谭娜等人(2011)基于一般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特殊性,提取了三类一级指标――规模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和管理创新能力指标,细化为22个二级指标。2013年,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清华大学新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标准化评价体系研讨会”,初步制定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标准化评价体系”,经过一系列修改完善,评价体系的架构分为3种类型、六大要素、27项基本指标、82个子项指标。其中,第一种类型是园区发展总体引导性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影响权重为17%,其核心指标是主导产业。第二种类型是园区运营指标,包括4个要素,一是园区建设的硬件服务要素指标,权重为16%;二是园区建设功能软件指标占19%;三是园区发展创新驱动指标占17%;四是园区发展资本驱动指标占13%。第三种类型是综合效益指标,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品牌影响力等。
综合以上,尽管近年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标准及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从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来看,并不理想,更缺乏从城市整体发展方面进行产业关联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基于当地园区认定标准的指标体系存在地域适用性问题,其他地区或城市由于认定标准不同而并不能简单直接运用。(2)独立绩效指标体系的复合化、综合化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众所周知,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讲,要构建数十个绩效评价指标实属不易,在我们实际调研中也发现,由于园区运营者对入驻企业间经营数据的掌握并不完整,很多评价指标其实无法落实。因此,本次研究将基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明确园区建设与城市产业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基于《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试行细则》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角度对园区主导产业进行分析。
3 珠海实证分析
3.1 研究前提
2014年9-12月,课题组在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组织下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通过产业协会座谈、园区实地调研、企业问卷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征求相关部门及单位意见等方式,重点摸查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情况、空间分布和产业集聚情况,并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园区的类型特征进行综合评价。
3.1.1 研究范围
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目前珠海市的五个管辖地域单元: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横琴新区和高新区。
3.1.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珠海市已建和在建(包括规划中)的、符合《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试行细则》认定条件①的园区或符合《广东省文化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管理办法(2013)》的产业功能集聚区。截至2014年11月,全市共有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园区3家,总占地面积10.4公顷,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在建或待建(规划)的园区共7家。产业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主要针对三家已建成园区进行讨论。
3.1.3 园区空间特征
上述10处已建和在建/规划园区,在空间处理特征上可分为两类:改造整治型(6处)和新建型(4处)。从空间分布来看,改造整治型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区(香洲),基于旧厂房的改造为主;新建型园区大多分布在近郊新城区(横琴新区和洪湾地区),建设规模普遍较大。
3.2 珠海市产业特征分析
3.2.1 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规模有限,产业发展尚处于“跟跑”阶段
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作为城市经济的两个主要变量,彼此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1、2013年全国经济统计数据显示,珠海市GDP位列国内第104名和广东省内第10名,与国内一线城市及主要二线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属于典型的“中等二线”城市。2、与城市的经济规模相对应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较弱比重。从国内主要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9%以上属于领跑阶段、4.5-9%属于跟跑阶段、4.5%以下属于起步阶段,详见图2),可以看出珠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在产业显著性方面,刚刚进入“跟跑”阶段,即产业发展主要依附于城市整体经济的表现。与第一阶梯(领跑阶段)城市存在差距,尚未成为引领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
3.2.2 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与城市经济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珠海市人均GDP高居全省前列。2013年,珠海人均GDP达到1.7万美元,位列全省第三。根据钱纳里工业发展阶段理论(按2013年元与1970年美元的换算因子为5.5),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即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产业迅速发展,传统工业全面转型。根据我们对全国主要城市的人均GDP与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的趋势拟合来看(详见图3),随着人均GDP的提升,尤其是过了12000美元的门槛,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会加速提升。目前,我国主要的一线城市都已进入产业的稳步发展阶段,珠海正位于产业加速发展和提升阶段。
由此可见,珠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贡献率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后工业化步伐和产业优化具备加速推进的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3.2.3 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文化服务为主,代表产业未来方向的文化创新型企业不多
根据2013年珠海市经济普查数据,“广告设计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占据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半壁江山,具体企业数量构成如下:“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占11%,“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占3%,“广告设计服务”占31%,“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占5%,“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占2%,“文化娱乐服务”占26%,“工艺美术品服务”占4%,“创意设计服务”占19%。首先,从产业类型来看,代表产业未来方向的产业类型比例依然较低,尤其是“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其次,从产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经营类型来看,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文化服务为主,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企业类型和企业数量依然较少。比如“广告设计服务”企业中95%为广告打印/印刷等服务型企业,广告创意设计类企业很少。
3.3 园区主导产业分析
3.3.1 现有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效应有限,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集聚特征明显
珠海市2631家文化创意企业中,仅约1.9%位于现有的三家产业园区内。按照不同产业类型来细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类企业是最倾向于入驻现有的三家产业园区,达到8.5%,最低的是“创意设计”类,为0.4%。可以看出,尽管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中,“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比例最低(2%),但却是最具园区集聚效应的产业类型。
3.3.2 现有产业园区基本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但园区个性不明显,受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影响较大
如前所述,“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是园区空间集聚效应最显著的产业类型。但在园区的产业类型构成上,“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位列第四(15%),前三大比例的产业类型依然是“文化娱乐服务”、“广告设计服务”和“创意设计”,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主导类型基本一致。可见,园区的特色产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尚未能成为优势主导产业。
现状三家园区的主导产业各不相同。对比三家园区的产业类型可以看出,“文化娱乐服务”在各园区的比例都比较高(25-45%);除此之外,各园区又有各自的第二优势产业类型,如V12文化创意园的“创意设计”比重较大(31%),吉莲19的“广告设计”比重较大(30%),金地动力港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比重达到27%。
3.4 园区综合发展评价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运营质量和水平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建设管理能力,同时也取决于城市的整体产业(供需)环境、配套环境和产业水平,并最终体现为园区各异的产业集聚特征和运营模式。园区综合发展评价主要包括三部分:总量供需评价、运行效益评价和发展质量评价。
3.4.1 总量供需评价
园区建设是否过剩可以从现状与趋势两方面来考量。首先,从产业园区的现状建设强度指标(对应产业规模)来看,全市现有园区建设总量并不存在过度建设的情况。截至目前,珠海市的园区数量建设强度(园区数量/文化创意产业年增加值)为3.2个/百亿,在国内属于中等水平,低于深圳的4.1个/百亿和上海的4.9个/百亿;全市的园区面积建设强度(园区总建筑面积/文化创意产业年增加值)为22.8平米/百亿,低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大大低于青岛(31.5平米/百亿)和南京(73.4平米/百亿)等二线城市的园区建设强度。
其次,从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来看,按照珠海市近5年GDP发展速度以及目前已进入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假设5年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现4.8提升至9%,则园区面积建设强度将从现状的22.8平方米增加到36平方米。这一指标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5年近期内尚不存在建设过剩的问题。
综上所述,从城市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珠海市园区建设不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近期建设强度也基本在合理范围内。
3.4.2 运行效益评价
园区入驻率与空置率是考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据调查,全市现状3处园区的整体企业入驻率超过8成,空置率约19%。然而,园区间运营差异明显――V12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吉莲19艺文空间的入驻率都超过95%,处于饱和状态;而金地动力港由于偏离城市中心区,配套实施与交通条件均受限,故其入驻率仅60%。入驻率的差异也反映在租金水平方面――V12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吉莲19艺文空间的平均租金在55-65元/平米,金地动力港为35元/平米。另外,部分潜在的企业需求直接转化为对在建园区的等待。如尚在建设的金嘉创意谷,目前已有1/3的办公建筑面积签署了入驻协议。
总体来看,全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实际整体运营效率尚可,但园区的区位条件直接决定了园区的配套水平与吸引力,进而导致各园区的实际入驻率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必须对存在问题集中解决,以充分利用园区空间资源。
3.4.3 发展质量评价
创意活动是任何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根基,创意活动又体现在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本次研究提出了“创意指数”②和“生产指数”③。参照国内外园区案例经验值,确定两个指标的经验阈值和对应区间,进而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致分为三类:消费型园区、创作型园区和复合型园区(图5)。
从两个指标的情况来看,金地动力港体现出“消费型园区”的特征,V12文化创意产业园则更倾向于“创作型园区”,而吉莲19艺文空间更符合“复合型园区”特征。然而,三个园区的创意指数都刚好低于或略低于各园区类型的下限,如V12的56%还低于“创作型园区”的60%下限;金地动力港甚至有滑向“商业地产”类型的危险。因此,创意指数较低,文化创意型企业比例不太高,依然是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硬伤。
4 结论
珠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但目前规模有限,产业贡献率也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珠海市后工业化步伐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空间巨大。
在园区建设方面,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珠海的产业园区建设强度处于中游水平。从城市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新增园区的快速建设,不会导致供过于求的问题,近中期建设规模也基本在合理范围内。
现有产业园区基本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但园区个性不明显,受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影响较大。园区的区位条件直接决定了园区的配套水平与吸引力,进而导致各园区的实际入驻率与租金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从园区发展质量的“创意指数”和“生产指数”两大指标来看,创意指数普遍较低,文化创意型企业入驻比例不太高,这依然是珠海市产业园区的主要硬伤。
注释:
①园区界定标准主要参照《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试行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认定条件:1)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符合珠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主导产业属于珠海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行业;2)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入园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硬件环境,能提供一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3)文化产业园区建筑面积一般不应低于20000平方米,且文化企业入住率不低于60%;4)入园的文化企业不少于15家,并属于《细则》中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门类;5)入园的文化企业占全部入园企业的比例应不低于70%。
②入驻企业中文化创意型企业所占的比例。
③入驻文化创意型企业中以创造设计、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方红田,曾刚.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1,(8).
[2]甘巧玲,陈汉欣.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布局[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3]兰建平,傅正.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J].浙江经济,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