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战略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26 14:46: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管理战略规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管理战略规划

篇(1)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

2、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战略规划能力、经营决策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资本运作和投融资管理能力、安全生产和现场管理能力。

二、培训内容

对企业经营者开展战略规划、风险控制、资本运作和投融资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对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开展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供应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对基层管理人员主要开展现场管理、安全管理、清洁生产等内容的培训。

三、培训重点与要求

1、战略管理。着眼企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围绕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制定,加强企业战略规划设计与实施、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领导能力与团队建设、博弈论与决策、组织架构变革等培训。开发和利用信息支持系统,科学制定企业总体发展规划。

2、风险控制。围绕建立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变化、风险评估与衡量、风险规避与补偿、危机应对与处理等培训,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内控体系,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应对系统和突发风险的能力,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风险损失。

3、资本运作。围绕高效利用资金、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成本控制与利润管理、投融资决策、企业现金流管理、境内外企业上市决策与运作等培训,促进企业合理运用资本运作规律,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能力。

4、质量管理。围绕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深入开展以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管理培训,促进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5、市场营销。围绕扩大需求、开拓市场,开展市场规划、营销战略、品牌建设、品牌管理、品牌营销、消费者心理及行为分析、市场渠道管理、营销队伍建设与管理、商务谈判与沟通、现代物流等培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体系,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增强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

6、安全生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需要,积极开展安全意识、劳动纪律、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等内容的培训。特殊行业、特种作业人员要按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培训,持证上岗。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和事故预防模拟演练,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意识,严格遵守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纪律。

四、培训措施

篇(2)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2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变的愈来愈大,项目的技术工艺日趋复杂,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专业化的分工愈加精细。项目开发的成败反映出某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被各大企业所重视,日益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为施工企业时刻处在一个动态的市场环境之中,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够在环境中保持较强的生存能力。若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施工企业需要合理评价自身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了解企业,改进企业管理。

一、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影响要素分析

建设项目是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其特点是:实施风险大、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建设周期长、耗用的资源量大。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看,影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因素比较多。笔者经过分析,在本文中主要从企业项目管理体系、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企业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水平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企业项目管理体系

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依照项目进行管理的企业,要确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形式,设计和开发一套适合于按照项目进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设计要结合项目管理的特点,其主要内容包括:责任和权利的分配与界定、项目管理支持体系、项目管理监控体系。

在设计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的时候要考虑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多头管理,要合理分配部门主管与项目主管见的权利;二是,项目与项目间的平衡问题,要正确处理不同项目间利益分配的问题;三是,人员的激励机制,要客观有效的量化考核。

企业中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高效率的项目管理工具与方法的使用将能够大大提升企业运行项目管理体系的能力。

2.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

项目管理若要顺利进行需要人员之间合作和资源之间合理协调,因此一种协作性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助于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全体人员的共同信仰的理念和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共同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全员对项目管理的支持和部门经理与项目经理的协作上。

职能型的组织结构最大的弊端是横向沟通困难,这是开展项目管理的最大障碍。因此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由“职能型”向 “项目型”转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环境项目资源的约束,能够推动项目管理的效率。

3.企业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水平

施工企业要进行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所谓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是指项目管理标准方法的开发,这种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能够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可以被反复的使用。一个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水平决定着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上下步调一致,减少错误的发生。随着员工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效应的提升,企业可以从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整体协调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项目管理战略规划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了一个沟通项目整体目标的工具。它可以在企业顶层至底层,底层至顶层、职能部门至其他部门间形成反馈环路,提升沟通效率。

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是一个标准的、结构化的平台,它能够提供一个方法合理、逻辑有序的思维过程,这样项目经理可以在其帮助下做出正确决策。

二、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价要有一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基础,遵循一定的客观程序,不能够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需要界定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和与研究对象相关的评价标准,然后进行定性分析,选择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指标构成预选指标的集合。这些相互联系的能够敏感反应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和存在问题的指标集合就是施工企业项目个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从过程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构建通用的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即各项评价指标的概念要确切、科学,评价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计算的范围明确,应尽可能全面合理的反应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要增加客观性、减少评价人员的主观性,尽可能反映项目整体效果和内在的联系,反应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

2.系统性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价结果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互相联系的表现。因此,在评价是应该考虑各种因素的相关性、整体性、目标性和有序性。

所谓系统性应该是评价指标的熟练和指标体系的结果能够全面系统的反应评价目标,从整体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系统的结构,不同类型的指标间不能合并,不能有交集,主要的指标和伴随指标有主次关系不能并列。

3.动态性

动态性指的是评价指标体系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管理的动态变化,能够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管理状况。

4.可比性和可测性

可比性指的是评价指标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共同属性,不同指标的量能够转化为能够相互比较、计算的量。

可测性指的是评价的数据能够进行确切的测量,是可以测定衡量的,而不是模糊不定的。

5.实用性

实用性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评价标准适当,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体、可测量,有层次、有重点、可实施、可评价。

三、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笔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按照项目管理的五个基本过程(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两项(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体系运行程度),建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体系。

由此,产生出7个一级指标:项目启动能力评价、项目规划能力评价、项目执行能力评价、项目监控能力评价、项目收尾能力评价、项目综合管理能力评价和项目管理体系运行程度评价。

根据已有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和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笔者采用了38个指标对构建的7个一级指标进行描述,包括:项目需求分析水平、项目可行性研究水平、项目方案策划水平、范围界定水平、项目进度、费用、质量规划水平、项目风险规划水平、项目采购划水平、项目团队的效率、团队成员的合作水平、团队成员学习水平、项目信息管理水平、冲突处理水平、按计划执行水平、项目协调水平、合同管理水平、项目跟踪水平、项目范围变更控制的水平、项目进度、费用、质量的控制水平、风险识别、评估及控的水平、项目按时完工率、质量验收合格率、项目交付使用水平、客户满意度、项目评价水平、企业高层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文化与组织机构对项目管理的支持度项目管理各过程的衔接水平、项目管理中文档资料的完整性、企业项目化管理水平、目管理战略规划水平、多项目管理水平、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培训体系立情况、项目管理工具与方法的使用效率。如表所示:

参考文献:

[1]戴家信,姚锦宝.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施工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7(04).

[2]李万庆,周冲,孟文清.未确知数学在建筑施工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02).

[3]王立海,赵闻.项目管理理论在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4]陈楚天.浅谈业主对建筑工程的管理[J].市场论坛,2006(08).

篇(3)

围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落实相关任务与要求。

(一)认真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指导意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等文件,配合做好其他医改文件的研究制定工作。

(二)做好卫生经济政策研究和经费保障工作,重点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政策等,指导和督促各地落实改革措施。

(三)积极参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开展药事费、处方费、护理费等专题研究。

二、认真做好“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及“*”规划纲要编制准备工作

在前期6个专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综合研究组,邀请社会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编制战略规划研究总报告。适时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参事室、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对战略规划研究总报告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择期向国务院汇报。经批准后正式启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

组织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为编制“*”规划纲要做好前期准备。

三、组织开展卫生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活动

在各项目省提前开展自查工作的基础上,年内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部内相关司局,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措施和建议,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督查的主要内容是:项目执行总体情况、项目方案实施情况、项目组织领导情况、设备采购、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执行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等。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督查的主要内容是:项目建设程序、执行标准、工程进度与质量、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及农村卫生机构人员培训、业务开展和运行管理等。

四、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认真组织实施好2009年中央专项投资建设项目。积极督导各地严格按照《县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开展规划设计,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快建设进度,切实发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加快卫生监督、妇幼保健、鼠疫防治、职业卫生防治以及儿童专科医院等专项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三)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分配机制,按照成熟一批下达一批的原则,尽早研究下达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预算。

(四)协调、指导对口支援省市和灾区省加快推进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卫生系统恢复重建工作进度,争取年内完成全部医疗卫生机构房屋维修加固,全面启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重建工作,力争年内能有一大批项目完成改造、建设任务。

(五)开展危房排查处理工作,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建筑安全。

五、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深入开展专项审计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收支管理,强化对部属(管)单位的财务、内控、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收入分配、对外投资与合作等方面的监管,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二)探索卫生项目绩效评价新机制,积极开展卫生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基本建设工程等审计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

(一)尽快完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版)》的全面修订工作,并下发各地执行。

(二)在东、中、西部选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监测工作,掌握医疗服务成本动态变化与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之间的差距,为进一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三)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医疗服务收费方式改革,探索按病种收费,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七、规范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和装备管理,促进城市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一)加大公立医院建设规模、装修标准、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管力度,促进公立医院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部属(管)单位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二)以2009-2011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编制和实施为切入点,深入开展阶梯配置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

(三)全面完成违规装备大型医用设备的清理工作,继续完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制度,调整管理品目,严格新型设备配置准入。

八、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资产管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制度

(一)研究修订《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公立医院收支监管办法,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内部分配管理,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进一步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资产处置和对外投资管理,研究制定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继续完善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办法,推动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全面实施,建立新农合基金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新农合基金支出监管,开展基金管理情况专项检查,保障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九、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

按照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指导各地全面推行以省为单位、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并抓好文件落实,做好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衔接。

篇(4)

云技术数字档案系统主要是由云技术数字档案管理应用程序数字管理节点、计算机专用网络安全防火墙、公用和私有的硬件设施等构成。云技术的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是分布式的,以数据流的形式分布存储在各个数字档案节点上的。在基于云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里面,核心的还是数字档案信息的组织形式。

这是档案云的一个基本架构,主要是和前面说的云技术的基础架构差不多,主要分基础设施软件、服务平台和客户端,另外有评估标准和咨询进行系统支撑。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统一管理可以实现动态的可伸缩的架构,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的需要。

二、云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优势

(一)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云技术模式,档案部门可以避免因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多头开发所造成的“信息资源孤岛”现象的出现,可以在档案部门之间共同构筑档案信息共享池,可随时获得相互之间的资料,也使用户的信息需求获得极大的满足。

(二)节省投资

众多的档案部门可以分享由云技术平台提供的基础设施,以极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克服服务器访问限制的瓶颈,不再需要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更高级别的服务器等相关的硬件,档案部门的运行成本在大大降低的同时,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提高可靠性

在云技术模式中,“云”中有众多服务器,因此即使“云”中的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他服务器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将这台服务器中的数据完全拷贝到其他服务器上,并启动新的服务器来提供服务,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无间断安全服务。

(四)解决目前档案部门信息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深入,档案部门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计算机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档案信息化的推进。而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的管理人员维护系统软硬件,云技术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工作强度也大大降低。

三、“云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一)档案数据安全保密问题

数据安全对企事业单位至关重要,一旦丢失,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当前许多档案都是有保密期限的,而目前对公开的人群也是有选择性的。哪些档案资源可以放到“云”中是档案管理应当考虑的问题。

(二)管理问题

云技术的应用是一项战略选择,一旦选择了云技术,必然会导致整个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同时会使整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面临云技术浪潮的冲击,档案部门该一味坚守原有的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还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或将其与原有模式进行融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三)数据兼容问题

目前,用于实现云技术工作的各种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技术标准还没有完全确定。不同档案部门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服务器的配置以及所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等方面也有差异。因此云技术能否解决不同数据的兼容性问题,可能会成为档案部门未来是否采用云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工作人员自身发展问题

云技术环境下,档案部门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关注将会逐渐减少,档案部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丧失。把电子文件信息资源交给云服务商进行管理,对档案工作人员确实是一次“减压行动”,不过档案工作人员有可能会形成“堕化”的心理,认为把电子文件信息资源交给服务商管理,自己便可以“万事大吉”了。长此以往,有可能会削弱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学习力及创新力。

四、“云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一)云战略规划与准备

根据自身目前的IT需求,做出云技术的战略规划与准备,包括:(1)公司采用云技术所期望达到的功能目标;(2)企业选择的供应商所能提供的平台和服务(具体需要分析供应商提供的与技术平台的特点,与其他供应商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当前所提供的服务范围,未来的发展及创新,对其服务平台的开发能力);(3)调查本企业当前的IT应用,分析其中能够使用云技术的应用,对其进行规划;(4)对应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规划(数据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划分清楚保密级别的数据与非保密数据。对于非保密级别的数据,可以在刚开始试验实施云战略的时候迁移到云中去,一定不要忘记进行本地备份在迁移之前);(5)在云战略规划与准备阶段还必须注意的是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包含了防火墙、入侵检测/预防系统、记录管理、应用程序保护、数据损失保护、身份和访问控制、加密与安全漏洞扫描等。

(二)云技术的安防

云技术的安全防护工作要做好,对于企业来说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对企业原有的安防管理设备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以云技术的框架为依据的,要弄清楚原有应用中的问题、瓶颈以及风险等等。然后企业要对自己的安防设备(包括系统设备适应性等)进行综合性评估和分级。其次,企业要对不同的云模型和云服务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的云模型在安全控制与责任上大不相同,理清自己所需要的是必须的。这对于企业明确自己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方向,确定自身是走整合还是在线服务的道路是必然的途径。总体来说,当前大企业发展公有云是重点,私有云则是中小企业应当侧重的方面。最后,安防体系在当前大多数企业中已经建立的相对完善,因此在云技术的应用中,不可忽视对这些已有设备的兼顾与整合,并且适当的结合安防的实际规划进行云技术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长久性,节约成本也更容易实现。

(三)研究适用于云技术的档案馆调整方案

篇(5)

完善的政策是当前大数据先行国家推广应用大数据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国家层面还没有专门针对大数据出台相关政策。研究国外大数据相关政策,对我国制订大数据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大数据政策比较研究框架

为更好研究大数据政策,建立如下政策比较框架,从战略规划、技术能力提升、应用与管理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各国政策着力点(见图1)。

“战略规划”层旨在通过分析国家级大数据战略或规划,探析西方国家发展大数据的目标定位、主要内容、重点发展的大数据应用领域,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等,总结各国大数据战略规划特色及要点。战略规划的制定为大数据技术能力储备、大数据推广应用与项目实施提供宏观指导与执行依据。

“技术能力提升”层探讨各国政府在大数据技术储备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基础研究部署、核心技术研发、为相关产业和研究机构提供的技术创新扶持、人才培养以及技术研发资金保障等。技术能力提升为战略规划的落地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

“应用与管理”层从推进政策和项目实施两个角度,研究为确保大数据推广应用与项目实施而制定的各项政策,包括数据开放政策、数据共享政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政策,以及政府和商业领域的试点项目规划等。应用与管理为战略规划的落地提供制度支撑和实施保障。

二、大数据战略规划比较分析

(一)美国大数据战略规划

2011年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提出建议,认为大数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联邦政府在大数据相关技术方面的投入不足。作为回应,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建立了大数据高级监督组以协调和扩大政府对该领域的投资,并牵头编制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2012年3月29日,《计划》正式对外,标志着美国率先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

《计划》旨在大力提升美国从海量复杂的数据集合中获取知识和洞见的能力。具体实现三个目标[3]:(1)开发能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维护、管理、分析和共享的最先进的核心技术;(2)利用这些技术加快科学和工程学领域探索发现的步伐,加强国家安全,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3)扩大从事大数据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人员数量。

第一波纳入《计划》的联邦政府部门主要有: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能源部、国防部、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地质勘探局等,投资两亿多美元,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大数据发展不能仅靠政府,因此《计划》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

(二)澳大利亚大数据战略规划

2012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澳大利亚公共服务信息与通信技术战略2012-2015》,强调应增强政府机构的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服务传递和更科学的决策,并将制定一份大数据战略作为战略执行计划之一。2013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AGIMO)成立了跨部门工作组——“大数据工作组”,启动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制定工作,并于2013年8月正式对外。

《战略》以六条“大数据原则”为指导,旨在推动公共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服务改革,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保护公民隐私。这六条大数据原则分别为:数据是一种国家资产,应被用于人民福祉;数据共享和大数据项目开发过程中严保用户隐私;数据完整和过程透明;政府部门间以及政府与产业间应共享技术、资源和能力;与产业和学术界广泛合作;加强政府数据开放。《战略》还决定成立数据分析卓越中心(DACOE),该中心将通过构建一个通用的能力框架帮助政府部门获得数据分析能力,并促成政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以培养分析技术专家。《战略》列举了2014年7月前需完成的6项大数据行动计划,分别为:制定信息资产登记簿;跟踪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发展;制定大数据最佳实践指南;总结明确大数据分析面临的各种障碍;强化大数据分析的相关技术和经验;制定数据分析指南。具体工作由大数据工作组与数据分析卓越中心协作完成。

(三)英国大数据战略

2013年10月31日,英国《把握数据带来的机遇:英国数据能力战略》。[4]该战略由英国商业、创新与技术部牵头编制。战略旨在促进英国在数据挖掘和价值萃取中的世界领先地位,为英国公民、企业、学术机构和公共部门在信息经济条件下创造更多收益。为实现上述目标,该战略从提升数据分析技术、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研究与产业合作、确保数据被安全存取和共享等几个方面做出了部署,并作出11项行动承诺,确保战略目标得以落地。

(四)法国大数据战略

为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促进本国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以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动权,2013年2月,法国政府了《数字化路线图》[5],宣布将投入1.5亿欧元大力支持5项战略性高新技术,而“大数据”就是其中一项。2013年7月,法国中小企业、创新和数字经济部了《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包括引进数据科学家教育项目;设立一个技术中心给予新兴企业各类数据库和网络文档存取权;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促进创新;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领域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如在法国和欧盟层面建立用于交流的各类社会网络等。[6]

(五)各国战略规划比较

按照政府大数据政策比较研究框架,从战略规划层面,主要从战略目标、战略内容、发展领域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各国的大数据战略规划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存在明显差异。

1.共同点

一是战略目标基本相同,均旨在通过国家性战略规划推动本国大数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相关行业的推广应用,确保领先地位。

二是战略规划均具有明确的行动计划和重点扶持项目。例如,美国大数据战略明确阐明了政府拟重点发展和扶持的领域和相关项目。法国为本国的大数据发展制定了五步骤的支持项目。澳大利亚列举了一年内的大数据行动计划和具体时间节点。英国规定了11项政府将采取的行动承诺。

三是战略规划指定了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美国由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牵头建立了大数据高级监督组,通过协调和扩大政府对大数据的投资,提供合作机遇,促进核心技术研发和劳动力发展等工作促进大数据战略目标的实现。澳大利亚设立跨部门大数据工作组负责战略落地,同时配备专门的支撑机构从技术、研究等角度确保对大数据工作组支撑。英国战略分别针对技术能力、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推进合作、数据开放与共享等指定具体的负责机构,同时,由信息经济委员会负责根据战略进一步制定具体战略实施路径。

2.差异点

一是战略规划的推动路径略有差异。美国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公布重要部门的大数据项目规划,扶持重要领域的大数据技术研发,带动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澳大利亚重在“方法指导”,通过设定大数据原则指导各部门应用大数据,同时注重技术跟踪、指南制定。英国和法国强调政府“铺路打基础”的作用,阐明政府在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项目规划、合作环境搭建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二是战略制定机构不同。战略规划推动路径的差异与政策制定机构有关。美国、澳大利亚的战略制定机构主要是科学技术相关部门。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是美国的高级科技咨询机构,该办公室主任被任命为总统科技顾问。澳大利亚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职责是就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投资管理、工程实施、ICT政策执行为澳洲政府及其机构提供建议,指导政府应用信息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好服务、提升自身运作效率。而英国和法国的战略制定机构则是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部门,制定大数据战略旨在充分挖掘大数据对生产、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大数据技术能力提升政策比较分析

(一)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

在大数据应用的技术需求牵引下,数据科学研究显得越发重要。美国大数据战略确立了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基础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为促进基础研究,国家科学基金会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将向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资助一千万美元,帮助他们研究如何整合机器学习、云计算、众包(crowd sourcing)三大技术用于将数据转变为信息;提供对地球研究、生物研究等基础性研究项目的拨款等。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联邦部门大数据项目列表[1]详细部署了国防、民生、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英国大数据研究扶持与技术研发政策包含在《英国数据能力战略》中,重在体现对高校、研究机构的资金扶持和合作平台搭建。

(二)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已被各国政府纳入推进大数据发展的重要议程中。Gartner预测,到2015年,全球大数据人才需求将达到440万人,届时仅有三分之一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7]美国《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扩大从事大数据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人员数量”。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鼓励研究性大学设立跨学科的学位项目,为培养下一代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做准备,并设立培训基金支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召集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大数据如何改变教育和学习等。英国《英国数据能力战略》对人才的培养做出专项部署,包括在初、中等教育中加强数据和计算机课程学习;全面评估当前大学各学科所教授的数据分析技能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实现跨学科交流;通过奖学金、项目资助的形式支持高校培养满足当前和未来数据分析需求的人才;政府与相关专业机构一起强化数据科学这门学科,勾画数据分析行业不同的发展道路。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强化政府部门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分析技术专家,同时计划将各类大数据分析技术纳入现行教育课程中,强化人才储备。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中第一步计划便是引进数据科学家(datascientist)教育项目。

(三)产业扶持

大数据对经济社会真正做出价值贡献,离不开对大数据相关产业的扶持。在产业扶持方面,《英国数据能力战略》指出英国政府将通过多种途径为大数据产业提供扶持,在资金支持方面,英国政府将为本国公司及有关组织提供更多机遇和便利,以获取欧盟研究与创新资金——展望2020(Horizon 2020)展望2020是即将于2014至2020年推出的欧盟研究与创新计划,拥有超过700亿预算,旨在提升欧洲科学水平。的资金支持,同时将各类大数据分析中心纳入“英国资本投资战略框架”中,促进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应用。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英国还通过建立研究成果展现门户、搭建多种合作交流平台等方式,促进产业与各类研究、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和成果转化。

(四)资金保障

明确具体资金保障是国外大数据政策的一大亮点。继美国宣布投资两亿多美元促进大数据研发后,英国、法国也相继宣布政府对大数据的投资。2013年1月,英国财政部明确将投入1.89亿英镑用于大数据和节能计算技术的研发,旨在提升地球观测和医学等领域的大数据集分析能力。同年4月,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又宣布将新增6400万英镑用于大数据研发,其中3400万英镑将用来建立“行政数据研究网络”,用于汇聚政府部门和机构所收集的行政数据,促进发挥政府数据对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作用。法国政府宣布将在2013年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7个大数据市场研发项目,旨在通过试点探索,促进法国大数据发展。这些国家对大数据的投资,体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一是投资领域均是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全民生活福祉的重要领域,这些领域仅凭市场资本无法推动;二是强化投资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关键领域的大数据技术能力,它是市场化应用的前提。

(五)各国技术能力储备政策比较

在大数据技术能力储备方面,各国的政策和计划均有侧重点。如下表2所示。

从纵向政策要点来看,注重人才培养、产业扶持、资金保障是多数国家的共识,这三方面正是政府为产业发展构建良性生态环境的政策落脚点。从横向国家来看,美国、英国国家层面配套技术能力储备政策较为完善,这也是两国引领大数据前沿的主要原因之一。法国和澳大利亚的配套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大数据应用与管理政策比较分析

促进大数据发展,除了搭建技术能力储备政策外,还从应用实施的角度,制定配套推进政策、规划试点示范项目,推动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

(一)应用推进政策比较

1.数据开放与共享

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是数据足量全面。为加强各部门所掌握的海量数据资产开放与共享,促进社会应用创新,美、英、澳、法等国政府均制定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具体统计如表3所示。

表中所述国家在政府数据开放政策上具备两个共性特征:一是数据开放政策均建立在开放政府行动之下,使得数据开放有了更高的战略支撑;二是建立数据开放门户成为普遍趋势,有力保证政策得以落地。

美国是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的领头者。从其政策制定脉络来看,数据开放共享分为两大维度:一是对公众和社会,大力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制定一系列确保公众平等获取数据、开发利用数据的政策法规,二是对政府自身业务管理,积极制定信息共享战略法规,特别是在国家安全等方面,要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分享给正确的人。英国政府数据开放强调政策的执行力度。《开放政府白皮书》明确要求各政府部门每隔2-3年就要制定详细的数据开放策略,阐述他们将要对外开放的数据内容、首次开放时间、数据更新频率,以及促进市场使用这些数据的政策、原则,并定期进行数据开放总结汇报。

2.隐私与数据安全保护

大数据所带来的一个全新挑战就是对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的威胁。因此,需要通过法规政策强化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对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的保障。当前大数据应用所适用的隐私与数据安全保护法规政策大多沿用多年前的法规文件。个别国家已经开始针对大数据特点制定专门的隐私与数据安全政策。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英国《开放数据白皮书》明确将在公共部门透明度委员会(监督各部门数据开放的核心机构)中设立一名隐私保护专家,确保数据开放过程中及时掌握和普及最新的隐私保护措施,同时还将为各个部门配备隐私专家;二是内阁办公室强制要求所有政府部门在处理涉及到个人数据时都要执行个人隐私影响评估工作(Privacy Impact Assessments),为此还专门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个人隐私影响评估手册》,三是各政府部门开放数据策略中均明确将开放数据划分为大数据(big data)和个人数据(my data),大数据是政府日常业务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对所有人开放,而个人数据仅仅对某条数据所涉及到的个人自己开放。在数据安全方面,澳大利亚政府于2012年7月了《信息安全管理指导方针:整合性信息的管理》为海量数据整合中所涉及到的安全风险提供了最佳管理实践指导。

(二)项目实施规划比较

试点示范项目的规划是推动应用实施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通过规划政府领域的大数据试点项目,有效带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通过规划商业领域的大数据试点项目,充分鼓励应用模式创新,促进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发展。

在国外政府大数据试点项目规划方面,美国政府最为明确,其特色主要是“聚焦政府领域应用,落实具体部门”。美国《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以及与计划同时的更为详细的联邦部门大数据项目列表,均是涉及国家战略发展、不便市场化的核心领域大数据项目,这些项目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机构来实施。美国商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已经广泛开展,因此政策引导重在推动政府领域的项目实施。

五、结语

总体来看,国外政府大数据政策措施体现出如下明显特征:一是颁布战略规划进行整体布局。为抢占大数据先机,增强国家在大数据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大数据先行国家均将发展大数据提升为国家战略予以支持;二是注重构建配套政策,包括人才培养、产业扶持、资金保障、数据开放共享等,为本国大数据发展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

随着数据的与日俱增及其背后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大数据正在成为信息时展的新潮流,谋划制订大数据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就显得非常必要。由于各国大数据技术基础、市场基础、数据文化氛围不同,各国的政策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对我国而言,大数据市场刚刚起步,配套规划与政策还存在较多缺口,为加快推进我国大数据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在政策环境构建方面:一是要加快研究制定大数据发展国家战略。战略应进一步阐明大数据的有利发展机遇,规划重点领域的大数据研究计划,布局关键技术研发方向,强化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对大数据产业的扶持,做好体制机制、资金、法规标准等方面的保障等,真正将促进大数据发展提升为一种国家行动,为后期专项政策制定、项目规划等提供依据。二是借鉴国外政府大数据政策,勾画符合我国实际的大数据配套政策制定路线图,注重从战略技术能力储备和战略应用实施两个角度,落实相关部门职责,为大数据产业孵化、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营造完善的政策环境。(文/张勇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电子政务研究室副处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Big Data Across the Federal Government.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microsites/ostp/big_data_fact_sheet_final_1.pdf,2013-09-10.

[2] Gartner. Gartner Survey Reveals That 64 Percent of Organizations Have Invested or Plan to Invest in Big Data in 2013.gartner.com/newsroom/id/2593815, 2013-10-11.

[3] 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 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microsites/ostp/big_data_press_release_final_2.pdf,2013-9-11.

[4] Seizing the data opportunity: A strategy for UK data capability. 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54136/bis-13-1250-strategy-for-uk-data-capability-v4.pdf, 2013-11-01.

[5] Feuille de route du Gouvernement sur le numérique. gouvernement.fr/sites/default/files/fichiers_joints/feuille_de_route_du_gouvernement

篇(6)

一、引言

《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大企业结构布局调整力度,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继续推进民爆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即从2006年左右至今,民爆行业进行了一场跑马圈地式的重组整合运动,也由此诞生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行业安全、清洁、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期发生的几起行业影响较大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暴露出了企业集团急需加强对生产点在安全管控力度,新型科学实用的民爆行业安全管理体系。

二、民爆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集中突发

2013年3月11日,云南包装厂四分厂乳化炸药生产线制药工序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三人死亡,工房及设备遭到大面积破坏。云南包装厂(国营九八一五厂)组建于1965年,是云南民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而发生事故的生产点是云南民爆集团22个民爆物品生产点之一,2010年10月投入试生产。

2013年3月21日,永平铜矿混装乳化炸药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9人受伤。永平铜矿是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炸药厂是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炸药总厂设在永平铜矿的分厂,2012年10月开始投入使用。

2013年5月20日,保利民爆济南科技有限公司乳化震源药柱生产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3人死亡、19人受伤。该公司始建于1958年,经过多次改制重组,于2011年加入保利集团,更名为保利民爆济南公司,为保利集团民爆产业的控股子公司,是保利集团民爆产业下属8个生产点之一,2012年2月开始试生产。

三、民爆行业大型集团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从集团高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加强集团安全管控力度,发挥资源优势互补作用,切实提升历史悠久的民爆企业生产点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民爆企业集团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发展壮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高效的集团安全组织架构和管理网络

由总部牵头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确定总部和生产点的职责和权限分配、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运行机制、总部管控的领域、管控方法。集团总部和生产点均设立安全管理机构,生产点安全管理机构实行双重管理。

2、统一集团安全战略和规划

在集团战略规划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生产点的安全生产现状,建立集团安全战略和规划。统筹规划生产点之间的资源优势,明确安全技改的优先级和顺序,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目标和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3、建立科学的集团安全生产业绩评价体系

集团安全管理侧重于对管理的管理。因此安全生产业绩评价体系包括:集团安全评审、集团体系评估、集团安全检查、集团安全绩效考核。集团安全评审偏向于安全政策、安全指标、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状况和效果。评审结果与生产点负责人薪酬、奖惩挂钩。集团体系评估侧重于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摸底。集团安全监察侧重于安全操作情况、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安全生产现状的突击检查。集团安全绩效考核是对生产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奖惩。

4、建立集团统一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主要内容包括:制度文件、程序文件和过程控制等。

5、建立集团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加强安全生产物联网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企业(集团)级应急平台建设,推进生产作业环境的监测监控、安全管理和应急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动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作业环境实现超前感知,提高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控能力。

在加强集团安全管控力度的同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民爆行业的重组整合接近尾声,要从行业特色及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考虑,把安全管理放到公司工作的首要位置,而不是口号重于实践。(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应配套详细的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目前中央企业自上而下推行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等管理方式,行业内也不乏推行三体系认证的企业,但是民爆企业因历史悠久、相对封闭而形成的管理方法已成习惯。新的管理方法不仅需要制度文件,更需要程序文件和一名深知企业隐文化的人员进行过程控制。(3)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一流企业靠文化。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弥补安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安全文化要从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问题认识上人的安全素质,即从知识、技能和意识等扩展到思想、观念、态度、品德、伦理、情感等更为基本的素质侧面。安全文化建设要解决人的基本素质,这必然要对全员的参与提出要求。因此,现代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大安全观的思想。(4)安全激励手段。安全激励方面多采用人性化的方法,对事故的追查不仅仅针对个人,要从事故发生原因、杜绝事故再次发生的角度下力气。同时安全奖励机制方面除了使用奖惩激励外,还应使用典型激励、定常激励、随机激励、群体激励、竞争激励等等多种激励方法。

四、结论

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寻求和确立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安全管理工作者探讨的永恒主题。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系统的、动态的和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由于民爆行业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在系统性、时效性、适应性以及体系的质量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行业现行的安全管理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型科学实用的民爆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篇(7)

(一)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各分公司与各班组签定安全责任书,明确、分解安全责任,把安全管理作为各级领导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细化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逐级抓好贯彻执行。

(二)进一步明确主管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加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及时分析、部署、督促和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安全管理部门要立足本单位、着眼全网,勇于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组织计划、协调监督的职能,强化人力防范、基础防范,依靠先进的技术防范措施,加快安全防范设施特别是技术防范设施建设,切实提升企业全方位防范的能力。

二、加强调研工作,积极探索适应横山移动安全管理的新方式,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一)要充分认识当前移动通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和不利因素,深入剖析几年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通信机房、通信基站、通信设备、营业厅等重点部位和设施暴露出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加强对策研究,实施分类管理,细化管理要求。

(二)要认真总结在企业内部实施安全管理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目标明确、责权分明、渠道畅通的安全管理机制的同时,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党政工团共同参与、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安全管理工作的格局。

(三)要针对如何建立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课题安排专题调研工作,加强安全管理系统理论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借鉴安全管理力度较大、措施具体、成效显著的单位的做法和经验,规划、制定本单位安全管理的基本策略和长远战略。

三、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员工的安全法律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做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深刻领会“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以不断追求卓越的具体实践丰富其内涵,积极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

(二)认真开展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和“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活动主题,以促进各个部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观念为出发点,以加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规范员工行为为着力点,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和监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三)做好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工作,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投入,推动安全生产各项要素落实到位。要继续做好应急疏散、处理危机事件演练工作,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员工的防灾、识灾水平和针对各类事故、紧急事件的自防自救能力。

四、加强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的制订和落实工作,使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一)各单位应对已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于已不适应的规章制度应及时修订,存在漏洞的进行完善,未建立的规章进行制订。

(二)各单位要按照消防设备实施动态管理的要求,严格执行移动通信安全设施审查控制制度,认真履行监督管理、审核把关的职能。

(三)认真执行省公司将制订《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保密安全管理规定》。

五、加强安全检查工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一)各单位要认真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在元旦、“五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以及重要活动前夕组织专项检查。在做好日常安全检查的同时,安全大检查活动每季度不得少于1次。

(二)要高度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做好生产用车安全检查和保养。

(三)开展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各单位要在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彻底整改通信大楼、机房、基站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拆除通信机房装饰性吊顶,解决机房气体灭火分区隔断、窗户玻璃的耐火、承压问题。

(五)对于新建机房、基站、营业场所,应及时配置消防器材和安防设施。

(六)加强消防、安防设备的维护工作。

篇(8)

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各分公司与各班组签定安全责任书,一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明确、分解安全责任,把安全管理作为各级领导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细化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逐级抓好贯彻执行。

加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二进一步明确主管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及时分析、部署、督促和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勇于自主创新,三安全管理部门要立足本单位、着眼全网。充分发挥组织计划、协调监督的职能,强化人力防范、基础防范,依靠先进的技术防范措施,加快安全防范设施特别是技术防范设施建设,切实提升企业全方位防范的能力。

二、加强调研工作。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深入剖析几年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主要问题,一要充分认识当前移动通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和不利因素。特别是通信机房、通信基站、通信设备、营业厅等重点部位和设施暴露出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加强对策研究,实施分类管理,细化管理要求。

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目标明确、责权分明、渠道畅通的安全管理机制的同时,二要认真总结在企业内部实施安全管理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党政工团共同参与、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安全管理工作的格局。

加强安全管理系统理论学习,三要针对如何建立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课题安排专题调研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积极借鉴安全管理力度较大、措施具体、成效显著的单位的做法和经验,规划、制定本单位安全管理的基本策略和长远战略。

三、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做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以不断追求卓越的具体实践丰富其内涵,一深刻领会“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企业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

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二认真开展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和“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围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活动主题,以促进各个部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观念为出发点,以加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规范员工行为为着力点,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和监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工作,三做好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投入,推动安全生产各项要素落实到位。要继续做好应急疏散、处理危机事件演练工作,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员工的防灾、识灾水平和针对各类事故、紧急事件的自防自救能力。

四、加强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的制订和落实工作。

对于已不适应的规章制度应及时修订,一各单位应对已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存在漏洞的进行完善,未建立的规章进行制订。

严格执行移动通信安全设施审查控制制度,二各单位要按照消防设备实施动态管理的要求。认真履行监督管理、审核把关的职能。

三认真执行省公司将制订《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保密安全管理规定》

五、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元旦、五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以及重要活动前夕组织专项检查。做好日常安全检查的同时,一各单位要认真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大检查活动每季度不得少于1次。

做好生产用车安全检查和保养。二要高度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各单位要在安全检查的基础上,三开展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彻底整改通信大楼、机房、基站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拆除通信机房装饰性吊顶,解决机房气体灭火分区隔断、窗户玻璃的耐火、承压问题。

应及时配置消防器材和安防设施。五对于新建机房、基站、营业场所。

六加强消防、安防设备的维护工作。

篇(9)

一、风险控制理论

上世纪40年代,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通过研究事故指出“人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导致风险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是人的违规行为。

对于集团企业来讲,集团所有资源的调配和运营都是有具体的人来操作,而由于人因为知识、精力有限以及主观故意等因素,难免在资源运作过程中出现违规或失误的情况,从而为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如果集团企业仅仅依本文由收集整理靠人工来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那么难免会因为上述原因出现违规行为,从而给资金的安全管理和合理调配形成威胁,因此利用现代it手段和互联网技术,通过设计和开发合理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用以固化资金管理流程,代替部分人工操作管理,应当成为集团企业值得考虑的课题。同时,良好的信息技术手段,也能使信息传递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信息滞后而出现的决策滞后甚至决策失误等情况的发生,使资金在集团内部更安全,更有效的得到管理。/

二、交易费用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coase)认为,企业如果把若干资源整合成一体参与交易,则会减少交易中的摩擦,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现代企业不断的大型化和集团化,正是基于降低资源交易成本,获取更大利润目的的考虑。对于资金管理而言,如果能将集团内各企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由集团总部统一调配、统一运营,那么就可以解决集团内企业部分中短期的资金需求,从而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但是,由于集团内部各企业在法律上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将资金交由集团统一管理,这是交易费用理论不能予以解决的问题。

篇(10)

农机能否安全、优质、高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直接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20世纪末,美国工程技术界曾把农业机械化评为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1]为此,本文以__市__区为例,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机安全管理作进一步探讨。

1 __农机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

__区位于钱塘江南岸,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32平方公里。人口11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93万人。辖22个建制镇、4个街道。随着__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农机化发展迅速,截至20__年底全区拥有农机总值6.16亿元,总动力68.89万千瓦,全区拥有各类农机10.43万台(套),其中重点安全监管2.95万台(套)。全区机耕、排灌、稻麦联合收获、农副产品初加工、农村运输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0%、90%、85%、75%、95%以上。全区拥有一支2.01万余人的农机化服务队伍,20__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3.62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市场化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近几年来,__区突出农机的安全监理和源头管理,通过完善安全制度、健全管理网络、深入开展培训教育、依法开展整治检查、扎实抓好牌证管理,标本兼治,依法治机,有效遏制了农机事故的高发态势,杜绝了群死群伤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但由于__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道路交通错综复杂,车辆拥有量很大,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__年全区发生本地农机事故33起,其中农机死亡责任事故6起死亡6人,20__年1--7月全区发生本地农机事故24起,其中农机死亡责任事故4起死亡4人,无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不容乐观。

根据公共管理理论,从农机安全管理角度分析,__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的原因是:⑴农机安全管理宏观把握不够,表现为管理内容相对狭窄,对象相对单一,方法相对简单;⑵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组织及个人级效考核不够全面、具体,责任难以切实落实到组织与个人;⑶信息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农机系统内部之间以及农机系统与外部之间信息流通不够畅通、全面。

2 推进__农机安全管理思路与对策

针对上述__农机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下面,运用公共管理理论,提出农机安全管理思路与对策:

2.1 依托战略管理,正确把握农机安全管理方向。战略管理既是一种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又是一种政府管理的新研究范式。政府部门实施战略管理,可以全面理解和把握战略规划、实施、评价和控制的整个过程及其内在联系,积极响应环境和社会的变化,使政府不断与时俱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奥斯本、盖布勒1996年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和特纳、巴可夫20__年在《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中提出的战略管理模式都可较好地应用。[2]基于战略管理要求,对于农机安全管理工作,__要求围绕“平安__”的总体部署和以“平安农机”为标准和导向,依法加强对10.43万台(套)(其中重点安全监管2.95万台(套))农机的安全管理。要按照农机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完善安全制度、健全管理网络、加强培训教育、抓好牌证管理、开展整治检查等手段,在抓好上道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生产的同时,依法加强对农田作业拖拉机、茶叶机械、排灌机械、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栽植机械等农机安全监管,确保农机安全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确保农业机械安全、规范、有序开展各项生产服务。

2.2 依托绩效管理,有效把握农机安全管理成效。自20世纪80年代初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与管理在许多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近几年也加大了绩效管理力度。绩效管理是把对组织的管理与对组织成员的管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体系,是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保障组织战略目标实现>:请记住我站域名/

⑴指标体系:学者福林(flynn,1997)指出,绩效测量应包括经济、效率、效能和公平四个指标,即4e。具体来讲,①农机安全管理组织绩效管理指标应包括:农机作业系统隐患指标和事故指标;工作指标如监理制度,硬件建设,信息建设,方式创新,政务公开,效率、成本核算等;学习、继续教育指标如农机专业知识学习,农机执法法律学习,管理知识学习等;农机使用人员和公众满意程度指标。②农机安全管理人员:主要是业绩指标,服务对象评价,学习指标,勤政廉政指标,而且应该量化。

⑵评估主体:应采用360度绩效考评体系,360度绩效考评体系也称全视角考评或多个考评者考评,就是由被考评者的上级、同级、管理对象及自我考评。对农机安全管理组织考评,应有上级组织、同级组织、下级组织、管理对象和自我考评;对农机安全管理个人,应有单位领导、同事、被管理对象及自我考评。

⑶评估程序。美国的阿里哈拉契米在《政府业绩与质量测评——问题与经验》一书中指出,一个良好的绩效评估应当包括七个方面步骤:鉴别要测评的项目,陈述目的并确定所需结果,选择衡量标准或指标,设立业绩和后果(成就目标)的标准,监督结果,业绩报告,使用结果和业绩信息。[4]农机安全

管理中的组织和个人绩效评估完全可以参照这个程序设计、开展。 2.3 扎实做好信息管理,科学把握农机安全管理动态。信息公开已经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公共管理范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信息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节约管理成本,促进信息流通与共享,提升公共服务与管理品质。__区应在20__年度取得省市农机信息工作先进的基础上,按照信息管理特别是电子化政府要求,加大农机安全信息收集、综合、分析与传播工作,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为:一是继续发挥传统公文传送渠道,并加大信息量;二是积极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农机信息网站的作用;三是要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和短信平台作用,使信息得到快速、准确、全方位的输送,使农机系统内外信息尽量对称, 从而达到领导为之关心、职工为之奋斗、社会为之支持的目标。

3 结论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以__市__区为例,提出了以依托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和信息管理为思路的农机安全管理对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同时,作为案例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外部有效性问题,希望同行们对此问题继续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茅临生. 茅临生副省长在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浙江农村机电,20__专辑:2-8.

[2]张钢.公共管理学引论[m].__:浙江大学出版社,20__:175-197.

[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__:281-283.

上一篇: 规模经济的来源 下一篇: 常见的网络营销方式及优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