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7 14:36: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对法医学的认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回顾人类语言学习的历史,我们发现,人们总是不断研究学习语言以及教授语言的方法。几个世纪以来,各种教学法都曾登上人类语言学习的舞台,也曾大放异彩;几百年来, 随着世界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学科的发展, 外语教学法的研究也随之演变和发展,至今世界上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不下于十几种。我国的外语教学方法,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桑演变, 前后主要采用了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还有其他的教学法流派, 如直接法(Direct Method),静默法(Silent Way),暗示法(Suggestopedia),领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活动法(Activity Method)等等;可谓枝多叶茂,名目繁多。
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都和语言学研究,教学实践,心理学以及社会需要有着密切的关联。首先, 语言学的深入发展以及人们在语言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新观点不断地改变着语言教学所采取的实践方式。其次, 人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以及对教学所取得的新认识帮助语言教师不断地发现和理解存在于教学中的一些客观规律, 并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最后, 在不同的时期社会对语言的不同需求也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法的不断变革。英语教学法的产生同样依赖于英语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和教学实践。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正是遵循了以上客观规律, 它的出现绝非偶然,它的存在更不是“过时”一词所能概括;本文将讨论语法翻译教学法产生的背景,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并展望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前景,对它存在的必然性进行再次认识。
二、语法翻译法产生的背景
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eaching Method)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教学法,近年来也引起广泛争论。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出现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分不开的。根据《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的解释,语法翻译法,又叫语法翻译教学法,是指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以翻译和语法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它是欧洲教学拉丁语和希腊语的传统方法。那时, 人们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阅读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籍。他们需要懂得这两种文字来进行交流, 能够使用这两种文字著书立说。由于他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和翻译, 因此在课堂上借助文法进行教学, 通过翻译来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则显得非常有必要, 而且颇有成效。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外语学习的需要是语法翻译教学法形成的前提。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其最早的倡导者是德国学者麦丁格(J.V.Meidinger)和费克(J.C.Fick)。这种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学习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语法翻译教学法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最初的只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以文字为依托,读、听、写、说齐头并进的教学模式由于它强调的是阅读而不是语言交际能力,所以从19世纪末以来的一百多年里,语法翻译法不断遭到一定程度的排斥乃至否定,并出现了与它对立的教学法。尽管如此,它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在当今世界各国学校的外语教学中,它依然存在着,并且仍是一种较盛行的教学方法。
三、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特点及优势
在18、19世纪, 在语法翻译这个领域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理论家或大师。到20世纪初期, 随着教授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普及, 以此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才逐步形成, 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桂诗春,1988:51):
1.语法体系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语法翻译教学法借助原“希腊-拉丁语法”的规则, 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统的语法教学体系。这一语法教学体系对于初学者以及外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体系有利于学习者较好、较快地掌握目的语的整个结构。
2.语法翻译法以及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组合等。它在很大的程度上符合并顺应了人们认识和学习目的语的客观规律, 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好这一体系。
3.语法翻译法较好地体现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功能, 即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 进而达到语际信息交流的实际目的。它在一定的程度上验证了学习语法和词汇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同时翻译是实现信息交流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4.语法翻译法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 它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巩固, 有利于打好语言基础; 更方便于语言教师的教学安排。人们甚至将语法规则比喻成房子的结构, 词汇是盖房的砖,只要将这两者相融合,即掌握了该语言。
5.语法翻译法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 着重原文的学习, 这样它有利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语法翻译法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教师用母语对课文以及句型进行语法分析,逐句翻译讲解,在此过程中,主要围绕着句子的结构、复杂的语法现象以及两种语言的互译来进行。最后,要求学生背诵有关的段落,熟记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相应的学习方式通常是:学生形成了熟背单词和语法规则的习惯;以语法规则为准绳,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语法现象;以母语为基础,理解课文内容。以上5个教学步骤在这种类型的课上不断地重复, 体现着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受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影响, 许多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或者编写方式是按照英语语法规则的顺序编排的。这些语法规则的排列不是按照儿童习得语言的顺序, 而是根据语言研究者对该语言的词和语法规则的研究顺序排列的。很多英语教材都是以语法规则的难易顺序组织编写的。以这种方式编写的英语教材循序渐进, 具有完整的语法体系和从易到难的梯度。
语法翻译教学法提倡的是对原文的书面理解, 强调的是两种语言书面形式的互译。因此, 考试形式自然是目的语和母语的互译,强调意义的准确和语言的流畅。这种翻译考试形式在今天的考试中依然较为流行, 因为它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了目的语的规则以及理解了目的语的意义。
在国外的语言教学研究者中,有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法翻译教学法”进行过客观的描述和评论。其中, H.Brown(2000:15)对这一教学法的优点做了以下概括:
1)在语法翻译教学法中, 精细的语法规则和广泛的词汇知识使得语言输入更易于理解。能够使外语学习者所接触到的各种语言现象系统化, 由浅入深地将语言分级处理。
2)语法翻译教学法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肯定或否定他们对目的语所做出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假设, 辨别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
3)语法翻译教学法能够帮助学习者将目的语的结构内化, 从而提高其使用外语表达的能力。
四、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现状及展望
从19世纪末开始,语法翻译法受到广泛的质疑和非难,被认为是落后的、不实用的教学法。对于这一教学法的争论也一直延续至今。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语法翻译教学法自身也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并努力克服不足,以适应语言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目前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法翻译教学法在一般情况下忽视了口语教学, 不重视学习者的口语交流。虽然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语法规则, 但是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口语交流的意识不强。
2.过多地重视了语法规则, 忽视了必要的语音和语调教学。
3.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 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目的并非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全部交际能力,而是培养学习者的对语法知识的理解,高水平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对智慧的开发上面。这一点可以体现在语法翻译法最初对拉丁语的教学上面:拉丁语是一种语法比较复杂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需要通过学习语法来促进人的智慧的发展,所以它强调学习语法,同样这也适用于英语语言上。语法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也是语言基础的重要组成成分;语法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
课堂教学枯燥,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也是对语法翻译法的批评之一,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教学法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再好的工具也需要人的巧妙运用,呆板、严厉的教学往往是来自于教师本身的原因。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现在许多教师偏重于只使用目的语的课堂环境。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只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由于师生之间目的语语言能力相差较多(除非双方语言能力都很高),往往会在师生间产生无形的隔阂,阻碍他们之间真实的交流和互动。教学中使用语法翻译法,学习者能够用母语与教师对目的语进行探讨,从而意识到母语与目的语是如何联系的,如何使用的。语法翻译法对学习者意识的培养是其它教学法所不具备的。
另外,语法翻译法在我国仍具有可操作性,我国各地区之间国民整体的外语水平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师资条件差,部分地区学生班额常常偏大。而语法翻译法正好弥补了这些困难。一是对教师的英语能力要求不是太高,在具体教学中,语法翻译法采用母语与外语对比的方式,大部分内容用母语讲述,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比较容易操作。二是对班额无特殊要求,有利于大班上课。因此,我国英语教学中的种种客观因素,为语法翻译法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语法翻译法在经过合理改造后,仍不失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
目前,那种将语法翻译教学法和语法能力的培养完全看作是所谓的“旧的教学法”、“落后的教学观念”等认识正在得到澄清。在目前的外语课堂上,语法翻译教学法依然很活跃。许多教师仍然喜欢采用英译汉或汉译英的练习形式, 也喜欢结合课文讲解必要的构词知识和语法知识。这些方法比较有实效; 同其他教学法交替使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五、结束语
语法翻译法形成至今已有百年,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认识语言的一种必然结果。语法翻译教学法已展示了它在外语教学中的特点以及不足,在语言学研究和语言学新观点的影响下,它也在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吸取新的教学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已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其主要的原因是它的一些特点符合了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符合了外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它也在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教与学的需求。在今天的外语课堂上,语法翻译教学法依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能将它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综合使用, 就可以达到扬长避短, 让外语教学的方法达到最佳合理的状态, 从而大大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在真正意义上提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Bruner,J.1990 Learning the mother tongue.Human Nature 1 (9):42-49[M].
[2]Brown, J.D. 1994. Pri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ition) [M].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3]Brown,H.D.1994.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4]Brown, G et al. 1994.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rashen, S. D.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5]Krashen, S. D.1985.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 Longman.
[6]夏纪梅,吴潜龙: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外语界》,1997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23-01
一、通过趣味化的课堂导入,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抓住他们的学习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善于通过趣味化的课堂导入,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以便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让学生通过简单的2、4、8、16这些小数的乘方来认识到数学的神秘之处,引导学生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进而计算出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书目,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自主参与积极性也得以体现。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通过探究式的问题引导,创设探究的学习情境
数学是一项逻辑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知识层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联系数学知识点的纽带,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协调者,教学中就要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几组电信运营商的不同套餐,例如神州行、全球通、动感地带、4G自由套餐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父母平时的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选择,以便能够达到在够用的基础上最实惠(省钱)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需求,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在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主性、课堂参与热情都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在教学中多创设探究式情境,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创设实用的学习情境
数学是一项实用学科,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影子,数学学习中也有很多生活案例的体现。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以便能够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对于理论知识有了很好的巩固,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本地两大购物中心为了迎接五一假期都开展促销活动,其中A商场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B商场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同时运用生活情境也能够很好的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掌握。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用于协助侦察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1]。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基本都开设了法医学公共课,甚至是法医学专业课。临床医学教学大纲设置法医学课程,目的是使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医学和法律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法医学课程的开设,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有着极为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法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内容繁多,几乎涉及了病理学、组胚学、影像学、解剖学、生物学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多个学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临床医学生的法医学课程往往面临课时数偏少的难题,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探讨,因此对于法医学教学的开展有着一定的难度[2]。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1.临床医学专业法医学课程实施CBL教学法的必要性
学习法医学课程的学生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能够真实地了解并参与法医学案件的鉴定过程,满足自己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描述,使学生能够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在模拟的场景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法医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法医学的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践工作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是案例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通过提供案例,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案例资料并开展讨论,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最后进行总结而达到教学目的[4]。
2.CBL教学的实施
2.1案例的选编。
课堂教学案例展示的都是真实的事件,而且是学生在平时生活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能较全面反映本次教学内容的案例,既要包含问题又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法医学案例选择的基本要求是:(1)案例具有典型性,要体现法医学科的特点和检验鉴定的内容,能带来一定的启发和体会。(2)每一个案例的选择都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体现教学内容。(3)案例所包含的知识应与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水平一致,同时涉及多个章节的内容,从而使各章节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融会贯通。例如,脑动脉瘤破裂致死的案例,死者生前曾与他人有过肢体碰触、头部被拳击等,在对学生详细叙述案情及尸体检验、病理和毒化等检验报告后,可将讨论扩展到动脉瘤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病理学特征、损伤机制及法医学伤病共存的死亡原因分析等,通过这种知识的交叉汇合,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
案例编写不仅包括文字、照片,有时还需有动态的画面、录像等,要给学生留下最直观的印象。精选出所给案例相关的现场照片、周围环境照片、尸体解剖照片,以及部分显微照片,同时要附有相应的思考题。通过采用这种真实完整的法医学案例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中,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2.2课堂分析和讨论。
课堂教学前,教师让学生提前预习所讲内容并给出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讨论问题、总结病案。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同学们对于案例的讨论。如:在学习电击死这一章节时,先给出案例:某男,于某日凌晨被发现死于公路旁,尸体旁有一翻斗车,车斗上方接触高压线,尸检见:左手食指见一2.5cm×2 cm大小皮肤烧灼伤,深达肌肉,有烧灼痕迹,色黑,周边隆起,左足底内侧见一3 cm×2.5 cm范围皮肤烧灼痕迹,边缘隆起。病理报告:灼伤处表皮剥脱,周边表皮细胞融合变薄、致密,基底细胞呈极性化改变,细胞及细胞核纵向伸长、染色深,排列紧密,呈栅栏状。局部呈凝固样坏死,左心室局部心肌可见断裂;右心室心肌纤维呈不规则波浪状排列,嗜伊红性染色增强。首先提供本案例后,让学生根据现场的情况和尸体现象,分析并推测死亡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出电击死亡后,进而提出电击死的概念,然后根据尸检及病理所见提出电击死者机体内外都有哪些损伤征象及形态学改变,并分析其死亡机制是什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做出适当的补充和正确的指引,同时要提出对于没有明显损伤征象的非典型电击死的确认,以弥补案例的个体性和局限性,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点,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地方,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纠正错误的观点和方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开阔视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3案例总结。
讨论结束后,教师需对本次案例的重点、难点及讨论的不足之处进行最后的总结,引导学生完成整个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案例及案例所包括的各种问题有更加直观、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本章节的法医学内容,既巩固原有的知识,又弥补不足,同时掌握新的知识,达到预期效果。
3.C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的意义
3.1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CBL教学法联系的是实际发生的案例,围绕案例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临床医学、法医学及课前查阅的其他相关医学资料,进行热烈的讨论和分析,使教学更加直观和真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对法医学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听课效率。不仅强化了学生已有的法医学知识,巩固了临床学知识,而且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知识的迁移,逐步提高了学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3.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应用CBL教学法,要求教师课前要熟练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同时需要查阅大量文献,搜集法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宽知识面,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精心挑选出典型的案例,使理论和实践能够充分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期间,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和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掌握好课堂的节奏,控制好教学的时间。课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于教师而言,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惑答疑,才能保证法医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法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CBL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好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临床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具有创造性和综合性思维的医学生,而且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对于提高法医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保捷,主编.法医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2]徐广涛,郑漾,朱紫宛,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法医学教学的认知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760-762.
一、“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大凡学游泳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在岸上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会使人感到厌烦。但如果能亲自下水体验一下,并努力地去学着游,情况就不一样了,渐渐地会爱上这项运动。人往往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而且变得越来越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把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具独特魅力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语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心理学者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二、“模仿”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说到模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发音,纯正的发音会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别人也会对你的英语水平刮目相看。如果发音不好,即使你以后的英语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对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断,更糟的是,它对今后的听力会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个音素,千万不要认为发音好不好无所谓,这个关攻不下,就会导致你学习中的残缺。有位成功人士谈他学英语的秘诀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外国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外国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世界闻名的英语专家亚力山大为英语学习也下了这样的定义:“语言是一种表演技巧,我们在思考语言的时候,不是考虑我们对它了解多少,而是我们能把它表演得多好,我们能把它用得多好。”说到底,学英语就是模仿那种腔,那种调,那种味儿,如果我们能够模仿得像一个Native Speaker,那就绝对成功了。 要突破语音关,首先要明白单个音素的发法,在此基础上把握连读、缩读等口语表达时最常发生的语音现象,进而练习语调和节奏,练习时最好模仿原声录音,有条件的还可录下自己的发音,与原声进行对比,这样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纠正发音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唯有耐心、细心和恒心,才会有进步。我们常说,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学英语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端。
三、“氛围”是学好英语的途径
曾经有人向老外请教:What's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学英语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老外随口便说:“G o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marry an American.(到美国去或与一个美国人结婚),如不可能做到就Watch American movies(看美国电影)。你们中国不是有一句老话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吗?’在家看一部电影就好比在美国生活了一天。”这些话就告诉我们学语言离不开环境,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所以我们决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认为教学任务完不成,而随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组织并设计好Work in pairs, Read and speak out, Group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种口语活动,创设一个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对话,如起居、节假日、生日聚会、拜访、打电话、看病、购物、游泳、体育活动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有的学生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课前势必去积极准备,把生活引入课堂,再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这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英语,锻炼英语,突破口语屏障。
四、“毅力”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44-01
学习中国山水画,首先要传承。要学习古人的绘画经典,掌握古人技法,从而培养自己的绘画能力。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渊源悠久,在表现技法方面有极丰富的历史积淀。其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浓淡干湿、墨分五色,构成了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性和趣味性。不学习传统,就谈不上学山水画。有人认为,学习传统山水画技法,会束缚自己的天性,对于学习山水画,不是胡乱涂写,山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学习传统山水画技法并不等于束缚他们的感觉与思维,学习技法是为了掌握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技巧及规律,而不是照葫芦画瓢般的描摹。所以临摹是必不可缺少的训练过程,而又是学习山水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明朝的董其昌提出:“先师古人后师造化”,意思就是以古人为自己的老师,从古人所留下来的作品中,学习古人的理想和技巧。任何民族艺术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于内在精神价值的支持,从而才能够稳步向前的发展。山水画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更是要发扬光大。由于古代的中国讲究师承和门派,所以每个朝代的山水画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但都对于我们学习山水画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山水画学习方法上,重视临摹,在临摹过程中,要求我们用心揣摩用笔的节奏、力度和墨色的关系,有时候可以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古人的用笔方法,可以通过范本的某一部分,去感受其用笔的顿挫、缓急、轻重、浓淡和墨的虚实相应的感觉,在通过整体与局部的对比,从而临出原画的精神品质,黄宾虹说过:名家临摹古人的画,发挥笔墨的意境,疏密对比参差不起,如果安排位置不稳定,那就远近不分了。临摹贵在把握范画的精神要求,而不在一笔一势上,先要学习古人作画的状态,在脱离古人,从而达到形似与神似的效果。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生活又与艺术是有很大的区别,通常意义上的生活概念,艺术家只是把它当成原型,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深入概括、提炼、加工等过程,才能完成其创作。因此说艺术要源于生活,却又必须高于生活,但也有一些美术创作者们,好像已经远离了生活之中,也许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使好多美术创作者走了好多的捷径,多元化的素材载体已经如潮水一样涌现,深入生活的习惯已经被高科技产品所代替,进而产生的后果是,画速写的人少了。拿照相机拍照的多了,出去对景写生的人少了,上网下载照片的多了,进而表现出绘画作品没有生活的气息,比较死板,没有生命力。
只有去亲临感受生活,记录生活,它们表现生活时更加深刻,所以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画家,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他不仅是一位国画大师,也是著名的油画家、教育家,曾专门学习过中国古代大师的山水画,尤其是浙派的山水画,其别喜欢石涛的山水画,石涛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黄山为题材的作品,殊不知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观察,他在黄山待了十年,不仅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而且撰写有独特见解的画论,在他的画论中这样说:“阴阳浓淡,山水之凝神也”。没有丰富的生活基础和艺术的长期实践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解。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艺术家,刘海粟坚持走古人艺术道路,并又突破了古人局限,也为了完美再现地表达出对于黄山的热爱之情,五十年里共登临黄山十次,观察和体会黄山特有的风貌,绘制了无数的写生稿如《黄山奇观册》,终于完成了一部独具特色的黄山系列《画册》。以上例子说明,体验生活是认真仔细的观察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而不是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所以说注重生活的感受对于山水画创作有着重大的意义。生活感受不仅要记录下所有看到的物象。更重要的是体会真情实感,我们常讲的“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便是这个道理。山水画创作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不是在画面上经营山林和丘壑并随着自己的性子胡乱用笔用墨的,而是一种高层次的,复杂的审美活动的过程,创作出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并非易事,首先要热爱生活,贴近大自然中,还需要创作者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更需要深化的文化底蕴,综合的艺术素质等。
学习山水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的。因此,我们要按照山水画技法的学习规律,用长久的眼光看待每个部分的训练,以传承性学习为基础,创造性学习为过程,老老实实地学好每一个环节。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和文化修养,只有不断深入生活,挖掘自然中的美。才能在面对真山真水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把自己对于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心完全表现出来。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水画精品。
参考文献:
法医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而传统法医学教学模式比较僵化,多采用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学者们提出BlendedLearning(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化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混合教学模式。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是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在国内被广泛采用。因此,依托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将混合学习模式和混合教学模式引入法医学教学工作中,便于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法医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法医学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分析
1.法医学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分支学科有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理学、法医人类学、法医毒物分析学等,与医学上的内科学、外科学、影像学等基础、临床学科,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法医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用到多学科知识,这对法医学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法医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依靠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其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法医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这是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每个老师的精力、知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精通和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另一方面,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将所有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即使能够全部传授,学生也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会所有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时间短和教学内容较多之间的矛盾。课后,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困难与不便。
基于以上特点和现状,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体现学科特点,并具有创新理念,并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是法医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法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清华教育在线是一个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综合网络教学平台,其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具有中国特色,开发了许多适合我国老师和学生使用特点的功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方便地以网络课程为媒介进行课程内容的交流。使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有利于解决传统法医学教学中存在的矛盾,方便学生以课程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弥补其不足,达到优劣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构建法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有效管理课程、制作课程内容、布置作业和进行在线测试与考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点播、作业提交、在线答疑等学习交流活动。网络教学特别适合医学教育特点,既能发挥教师教授、启发、引导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交流和积极参与,实现教育方法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从而优化法医学教学和学习效果。
三、构建基于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法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面对面的教学和网络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它们的优缺点。面对面教学是基础,网络教学是补充,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法医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精选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注重发挥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法医学各分支学科包括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分析学、法医人类学、法医精神病学等主干学科,学科门类多,信息量大,这就更要重视面授教学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面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在有限的面授时间内,将精选的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2.加强法医学各分支学科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搜集和整理。
搜集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大纲、课程测试试题等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这些搜集不是盲目的,要在明确课程资料在网上实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之后,有针对性地搜集教案、课堂录音影像、课后试题训练等教学资源。
3.依托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管理和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依托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为“教”与“学”创建良好的虚拟环境。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设计和制定好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表,明确课程性质、学习目标、课程重点和难点,建立教学交流和教学评价机制,并将之分为以下几大模块: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操作录像、作业测验、课程评价、资源库及参考书目等。其次,将各分支学科的面授教学内容在平台上按几大模块分类,形成比较完善的网络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分类地学习。
4.基于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和学习交流。
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登录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弥补课堂学习受时间限制的不足,也可以通过平台上面的作业测验进行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评价对教师的面授过程进行评价和交流,以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正,这是对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另外,在法医学网络课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医学科技的发展增添新内容,保证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法医学知识。最后,学生可以通过法医学网络课程提供的教学资源库和参考书目进行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四、结语
基于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法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随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并与医学教育相结合而产生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时数、空间受限的缺点,还能弥补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受教材局限,不能与科技发展进步同步,具有一定滞后性等不足。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法医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法医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坤明.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构建[J].成人教育,2007(11).
[2]杨冬艳.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实践探索――以清华教育在线(THEOL)平台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9).
一、引言
视觉系统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最重要的通道,在实验心理学的早期历史中心理学家就开始注意到眼动特征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意义,利用眼动技术探索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信息加工机制也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型,其研究规模和涉猎领域在国内外都迅速扩展。
眼动记录技术是指利用眼动记录仪,记录和分析人们在阅读文章、浏览图片观看实景时的各项眼睛运动指标,来揭示人们的心理加工过程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Javal首次报导了人在阅读过程中眼球的运动模式是由一系列快速眼跳和注视停顿所组成。此后,许多研究工作得出同的结论:眼动反映了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眼动模式的特点与脑的信息处理都有密切的关系。
二、眼动研究
1.眼动研究方法
西方对眼动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心理学家最早是用肉眼或借助简单仪器对眼球运动进行观察的。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机械记录法等。Javal在1987年开始用一面镜直接观察被试的眼动,首次发现了阅读中的眼跳。Miles在1928年使用窥视孔研究眼动。第二种方法为机械记录法,所谓眼动的机械记录,指眼睛与记录装置的连接是由机械传动实现的这种方法是利用角膜为凸状的特点,通过一个杠杆传递角膜运动情况。杠杆的支点固定在被试头部,杠杆光滑一端在轻微的压力下,轻触已被麻醉过的眼球表面,而杠杆的另一端在运动着的纸带上进行记录。眼动的机械记录法复杂且准确性较低,故这种方法已被淘汰。
实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当代的眼动记录方法有光学记录法、电流记录法等。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为光学记录法,据角膜和瞳孔的反光法原理生产的眼动仪,采样频率可以达到500HZ,使得眼动数据更加精确,可以研究涉及到认知机制的内容。电流记录法:眼球运动可以产生生物电现象。角膜和视网膜的新陈代谢不一样的,所以两者间就形成了电位差。当眼睛注视前方未发生眼动时,可以记录到稳定的基准电位。当眼睛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眼睛左侧和右侧的皮肤之间的电位差会发生变化,而当眼睛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眼睛上侧和下侧的电位差会发生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电流记录法是应用广泛的眼动记录方法之一。20世纪60年代,Robinson首创了电磁感应法。此法可以监视双眼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将被试的眼睛麻醉,把一个装有探察线圈的隐形镜片吸附在眼睛上。线圈中存在感应电压,通过对感应电压的相敏检测,可以精确地测量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眼动。目前,这种精度最高的电磁感应法主要用于动物眼动的研究。
2.眼动的三种方式
20世纪70年代后,眼动追踪方法在视觉认知研究领域里得到广泛发展。人的眼动行为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在获取信息时,眼睛停留在所加工的物体上,称之为注视;二是在转移加工对象时,人眼在两个注视点之间的快速动,称之为眼跳;三为追随运动当被察物体与眼睛存在相对运动时,为了保证眼睛总注视这个物体,眼球会追随物体移动。眼动追踪方法则通过记录人眼运动的注视时间、视位置、眼动轨迹等眼动指标来了解人对实时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过程。以上三种眼动方式经常交错在一起,目的均在于选择信息,将要注意的刺激物置于像与中央窝区域,以形成清晰的像。
3.眼动的相关研究
眼动追踪方法早期主要用于人类阅读过程及其认知机制的相关研究。在该领域中,眼动追踪方法日趋完善,研究成果众多。彭腆龄等人比较了23名中文读者和20名英文读者阅读中英文故事时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在决定读者眼动模式和注视停留的因素中,认知因素比知觉因素有更重要的作用。有人针对汉语阅读与英语阅读时的眼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阅读横排版汉字时眼动模式同阅读英文时的眼动模式非常相似。
随着研究者对眼动过程认识的深入以及眼动技术的成熟,眼动方法在HCI和网页视觉搜索的眼动研究菜单视觉搜索过程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arkinson等人通过对英文菜单的研究发现,下拉菜单的选择时间较横向菜单选择时间短。Nilsen的实验结果表明,菜单视觉搜索过程是一个系列加工过程,成功地排除了阅读加工等因素对菜单搜索作业的影响,逐渐成为当前菜单视觉搜索研究的典型范式。
在各种体育运动过程中,视觉信息的提取是其基本的心理支持,而视觉信息提取的不同模式可能正反映了运动员的水平差异。目前的眼动研究,已经发展为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动态图像或现场模拟,加上便携式眼动仪的应用,使得眼动研究可能在实际的运动场景中进行, 实验情境和真实情境更加接近,眼动研究的生态学效度得到提高,实验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对眼动研究方法的认识
眼动心理学的研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其技术手段、研究思想和涉及的课题领域都还处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大学纷纷开办心理学专业和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包括“眼动仪实验室”在内的实验研究基地,了解和准备使用眼动仪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队伍越来越多。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更新,眼动仪的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其精确度和采样率的大幅度提高,进而促进眼动研究向广度、深度及应用领域扩张。此外,小型化和便携式眼动仪,使得眼动研究可以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大大改进研究的生态效度。
国内外眼动研究顺应当前整个心理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加强应用研究,特别是与经济建设和高科技领域结合的研究将会成为眼动心理学的主题。但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眼动研究也成为心理学基础实证研究的重要手段,即利用眼动记录技术对视觉信息加工进行精细地记录和分析,从视觉信息加工的行为特点来探讨心理活动的深层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
同时眼动记录技术和其他研究技术的结合使用,为深入认知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如近年来不少学者尝试将眼动记录技术与脑电、脑成像技术结合,探讨字词认知加工过程。从本质上看,这种结合是将心理学中的行为实验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带来了方法学上的突破,为深入探讨认知加工过程的本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69-02
一、明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在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0~2岁时感知运动阶段,2~7岁是前运算阶段,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11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发展水平,形成适合其年龄水平的认知结构。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了解班级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阶段,只有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才能采取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活动能和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特殊的发展水平,如果忽视这些阶段特征,将对幼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一些幼儿园和社会上举办的兴趣特长班上举办的诸如珠心算等课程,有的是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过早的让幼儿接触到这些与其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内容,这将严重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0~2岁是幼儿的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幼儿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并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物体的不同。“客体永存性”概念的发展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这一阶段的幼儿主要靠感觉与动作认知事物,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该多提供一些可供幼儿自己探索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去摸索,通过实在的接触去感觉物体,幼儿的认知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2~7岁是儿童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学习并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并用符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给幼儿创造可供交流的环境。这时候幼儿也愿意用语言和老师沟通,喜欢提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是这一阶段幼儿的普遍特性,教师在对幼儿的这种提问中要有耐心,要积极地去回应他们,抓住机会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要对那些不太爱说话的幼儿给予关注,以免错过了其语言发展关键期,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尊重幼儿主动学习的权利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环境,儿童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因此他们对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批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课堂和课本来展开,教师就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应做的就是不断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皮亚杰对这种教师主动地教而学习者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的教学提出了批判,他认为儿童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教师应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创造适合他们主动探索的环境,让他们在亲身的实践中去主动建构他们的知识。
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喜欢自己探索事物等这些都是幼儿固有的天性,然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中这些天性都被抹杀了,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嗓门一开,幼儿就会一致的坐直,把小手放在背后,笔直的坐在座位上,俨然如小学乃至初中的课堂一般。幼儿园应该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的,这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教师应明确幼儿是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自己应做的就是事先制定好教学计划,设计好主体活动,创造适合的环境,让幼儿在丰富的环境中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教学活动轻松愉快的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索事物是每一个幼儿向往的,他们不希望别人在他们不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打扰他们,我们应该尊重幼儿主动学习的权利,当然这也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所应当做的,只有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尊重幼儿,发挥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才是幼儿教师应该做的。
三、学会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
皮亚杰理论认为认知发展以来于四个因素:生物性成熟、有关物理环境的经验、有关社会环境的经验、平衡。平衡是认知发展中的一个核心因素和动机力量。平衡是指在认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生成一种最佳均衡状态的生物驱力。同化和顺应是平衡的两个过程。当儿童在接受新的信息时,同化和顺应就会发生。我们从六岁的艾莉森和她的父亲在一辆车里的事为例。他们的车以每小时6英里的速度行驶着,在他们面前大约100码的地方,有另外一辆车。他们在这辆车的后面行驶了好一会儿,两辆车之间的距离一直没变。艾莉森的父亲指着这辆车问她,“哪辆车开的更快一些?是那辆还是我们的?还是两辆的速度是一样的?”艾莉森回答说另外一辆车更快。当父亲问为什么时,她回答说“因为它在我们的前面”。她的父亲对她说:“实际上我们的速度是一样的。”这就给艾莉森制造了一个认知矛盾。若是同化信息,艾莉森就会认为她爸爸在和她开玩笑,她的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若是她的观念系统顺应新的信息,其认知结构发生了改变。在这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儿童的认知获得发展,但是需要制造认知矛盾,只有当输入的环境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儿童的认知才会得到发展。
幼儿教师要善于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因为只有当输入的环境信息与学生的图式不相匹配时,学生的认知才会出现发展,但是在给幼儿呈现学习材料的时候,要做到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不能被幼儿立即同化,如果提供的学习内容太过容易,幼儿则没有兴趣,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内容也不应太难,内容太难,超过了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则幼儿就无法完成顺应。
四、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
皮亚杰理论认为社会环境是认知发展的关键资源,认为儿童的知识、认知结构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的,儿童在于周围的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认知的发展,因此认为教师必须设计一些能提供社会互动的活动。学前儿童处于2~7岁的年龄段,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思考,皮亚杰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我向思维”或“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简单的理解就是说幼儿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与自己的完全一样。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没有意识到其他人能够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儿童要想顺利进入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就必须去“自我中心”。发展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因此给幼儿提供互动的机会很重要,幼儿在与其他幼儿的交流和合作中慢慢学习到他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别人与自己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有助于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当儿童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顺利进入了更高级的认知阶段了。
幼儿的发展需要尤其需要丰富的环境,同时幼儿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诸如语言、社会等方面认知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所提倡的活动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都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为这些主题活动和方案活动是幼儿自己讨论或者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的,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幼儿积极的互动、交流和配合,这给幼儿提供了充分互动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幼儿如那自然生长的植物,他们需要自己的自由和空间,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他们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但是对幼儿来说,直接的方式是最适合他们的,也是幼儿最乐意去做的。幼儿有其自身认知发展水平阶段,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做的就是要认清这种认知发展水平的阶段特征,在教学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主动学习的权利,要去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美]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家雄.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梁志.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15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72
[本刊网址] http://
在新时期背景下,英语专业毕业生需具备较高的英语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翻译能力是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翻译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高低。学生具备了较高的翻译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因此翻译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把二语习得和语言迁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任务作为组织语言教学的手段,可有效地指导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定合适的任务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英语学习者需要经历一个大量参与英语活动的过程才能掌握语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需借助有效的活动形式。任务型教学法在形成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优秀的教学方法,具有其独特的内涵。设置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核心,是保证任务型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根据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任务,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实现对语言的掌握。它将语言教学有效地结合到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运用语言,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教学内容。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应明确教学任务,保证其具有可行性;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任务;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地模拟真实的场景、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使教学步骤具有连贯性、设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形式和功能性的关系。
二、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
翻译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翻译课程需要一定的基础课程作为支撑,所以很多高校会在本科三年级为学生开设翻译课程。听说读写等课程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而翻译课程则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双语转换和信息交流,因此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重点与听说读写等课程不同。它不再偏重学习语言本身,重视让学生体会两种语言相互转换和应用的思维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打好翻译基本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提升翻译水平。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专门人才,帮助他们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进行翻译实践,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任务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满足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专业性、实用性的要求。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真实而具有操作性的任务,结合翻译理论教学和翻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连贯性的互动和合作中完成任务,加深学生对不同语言的语言形式和功能的理解,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翻译基础。
三、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
(一)对教学理念的启示
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和学生机械记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实现互动性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差。许多学生死记硬背了很多翻译理论和翻译范例,只能应付熟悉句子或相似句子的翻译,遇到陌生的句子或有差异的句子就束手无策。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对翻译课程产生厌倦情绪,为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阻力。任务型教学法帮助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并积极地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学生不再只是面对老师一个人,而是面对许许多多的互动者,并和互动者一起探索任务、完成任务。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翻译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教学活动的启示
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任务,并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为了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使课堂教学丰富化,教师还可以丰富所设立的翻译任务,采用翻译游戏任务、翻译写作任务、翻译阅读任务等活动,通过丰富化的任务型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三)对教学工具的启示
在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上,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工具是教材、粉笔、教案等,难以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进入教师们的视野,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和采用,有效地辅助了翻译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合理地选取图像、影像、音频等辅助翻译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工具向学生传递翻译教学信息。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翻译场景,还可以为课堂互动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从而为任务型教W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例
法医学本科专业作为温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唯一专业,温州医学院也是我省唯一开设法医学专业的院校,现设有法医病理实验室、法医物证实验室、硅藻实验室、法医图象分析实验室、法医毒物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依托公安局、检察院、附属医院和多家司法鉴定机构作为实习基地,为法医学专业提供了优良的办学条件。通过十年实践,积累了医学院校举办法医学专业的办学经验,并显示出自己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医学院校办法医学专业有一定的优势,如: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及临床实习均可以在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内实习,法医学专业实习与各个县、市及厅级公安局建立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具有医学背景的,能从事于公安、检察、法院、社会保险及司法鉴定机构法医学鉴定及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具有法医学技术专业人才。
(二)、教师队伍现状:法医学专业专职教师现有10名,包括硕士生导师教授1名,副高级职称教师2名,中级职称教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名,硕士学位教师8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学位占80%以上;兼职教师来源于不同单位如:温州市精神病院、温州市公安局等。
(三)、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基础医学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重要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皮肤科学、麻醉科学、五官科学等学科。专业课程为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化学、法医精神病学、刑事科学技术等学科。
(四)、实验室建设及法医学实验教学:现设有法医病理实验室、法医物证实验室、硅藻实验室、法医图象分析实验室、法医毒物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法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五)、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在浙江省内各地区建立法医学实习基地,如杭州地区、宁波地区、绍兴地区、金华地区、丽水地区、台州地区及温州地区等。有条件的话,应该向省外建立法医学实习基地,如:北京市、武汉市、上海市、沈阳市、太原市等省外大城市建立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
(六)、毕业分配去向:在全国省厅级、市级及县级公安、检察院、法院、社会保险及司法鉴定机构从事法医学鉴定工作及在医学院校、科研部门从事于法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或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二、法医学本科专业今后发展规划思考及对策
(一)、组成国内一流教师队伍,定期送法医学专业教师到国内外有名院校学习进修,引进国内外有名法医学专家教授,法医学博士,来组成国内一流法医学教师队伍。逐步办成有特色,在省内及国内法医学界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检案三结合的法医学专业教师队伍。
(二)、加大对法医学专业资金投入,建立法医学科研实验室,为法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提高法医学对社会服务内涵,使法医学系,司法鉴定机构,基础医学院,整个学校在国内法医界有一定知名度。
(三)、利用本校设有司法鉴定中心的优势,实行“司法鉴定助手”,进行检案的见习及其他司法鉴定的学习,加强在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切身体会法医工作的职责和意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四)、大力推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我校法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案例教学的反响甚好。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检案过程中,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为将来实习检案打下基础。
(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实行法医学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这一办法,由此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因为专业缘故,也更加了解学生在学习上要注意的重点,同时在生活上,也能更好地去关怀学生;学生也可以有更多地机会向老师了解更多法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跟随老师进行科研活动的机会。
(六)、为更好地解决法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可邀请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谈谈自己的经验及当今社会就法医专业的新动态,也可邀请校外法医学专家谈一谈参加公务员考试及面试的技巧及考研方面的经验。
(七)、加强对法医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如:到浙江地区如平阳瑞安等革命老区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活动,如篮球比赛、羽毛球等比赛,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全面成才;同时也要成立法医学专业科研兴趣小组,提高和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论文的书写技巧,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友谊和感情,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