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7 14:36: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上支付的利与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网上银行发展的背景
1998年3月,中国银行正式向客户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账户查询、银行转账及网上支付等金融服务,成为第一家使用网上银行的机构。它的诞生,使原来必须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客户,通过互联网便可直接进入银行,随意进行账务查询、转账、网上购物、账户挂失等业务,让客户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便可办妥一切银行业务。
二、传统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及不足
(一)传统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
为加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浙江省淳安县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村级财务收支均按照浙江省淳安县委、县政府2015年下发的县委〔2015〕23号文件规定,全部实行的是支票户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村社应设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实行支票户管理,其它账户经核实后要撤销归并,支票和印章要分开管理。
浙江省淳安县委、县政府在2001年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学习浙江省上虞市村会计委托制的经验做法,在全县推广了村会计委托制,也就是说,所有的村级财务支出先由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村支部书记兼任)、村经济合作社副社长(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人在相关票据及审批表上联合审核签字,然后再由村会计把村级审核签字后的票据资料拿到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资金审批后,最后报乡镇分管村级财务的领导审核签字。所有审批手续履行完毕之后,再由村会计填写现金支票或转账支票到银行柜台进行拨付。每个季度,村会计必须把村级所有财务收支相关票据按时拿到“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报账,由“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登记,并定期把财务收支情况明细表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传统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虽然村级财务从资金审批手续上可以说也做到了重重把关,但是任何制度不管怎么完善,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漏洞。笔者从事乡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已有7个年头了,平时工作都是直接跟村干部、村会计等人打交道的比较多,从我自身的工作经历来看,传统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在当前形势下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根据淳安县委办〔2014〕130号关于《淳安县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试行)》的通知第十一条关于规范印章管理条例中明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专用章统一由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法人章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以外的指定成员保管,其他任何人不得管理印章。
在该条例中强调村 (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专用章与法人章是分开管理的,一般财务专用章由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统一保管,法人章由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本人保管。也就是说,村级报账员(村会计)平时到银行购买支票时,必须分别到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处领取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才能从银行购买支票。按理说,这种印章分开管理的方法本身出发点也是为了避免个人权力过于集中,造成经济贪污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村级财务人员个人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他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地从制度中钻空子。比如从领取印章到购买支票整个过程中,就有两个印鉴章同时在手的机会,村级财务人员极大可能会想办法脱离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监管,在其购买的支票本上私盖印鉴章,借机套取村集体资金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从2014年淳安县县纪委查办的几起农村基层干部贪污犯罪案件中,其中有一起就是淳安县屏门乡屏前村村级报账员(村会计)洪某某趁到银行购买支票之机,利用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两章同时在手的情况下,避开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的监管,从2014年3月起多次在购买的空白支票上私盖印鉴章,前后总共挪用村公款达21.88万元的案子。后来,此事被乡镇纪委查到后,经过找洪某某谈话教育做笔录后,本人也意识到此事性质的严重性,在一周内已把相关被挪用公款如数退回,目前县纪委还在着手查办此案。洪某某本人因此也受到了乡镇纪委给予的免职处分。
从这个惨痛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村级财务管理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因为淳安县实行村账乡镇制后,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对许多村级开支实际真实用途是很难把握的。村里把相关报销票据拿来报账时,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只能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要求其报账手续的完整性、票据的规范性等基本要素进行审核,但是对村很多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却很难做到一清二楚。
另外,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不可能24小时跟踪村级报账员(村会计)的一举一动,在他们领取印鉴章到银行去购买支票这个间隙中,是很难做到监管无死角的。如果村级报账员(村会计)缺乏个人职业道德,利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在支票上私盖印章,趁机侵吞村级公款,造成职务犯罪,一方面会造成村级集体经济的流失,另一方面也会加速基层农村党员干部的腐败。所以,对于传统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有待于我们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来弥补其不足之处。
三、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利与弊
(一)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处
1. 方便快捷。针对村级财务传统管理模式在日常监管中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漏洞,淳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县农办多次沟通后,在全县先挑选一部门乡镇和村进行网上银行试点业务。根据试点情况,再逐步在全县各乡镇、各行政村进行推广普及。
据调查, 淳安县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使用网上银行的有8个乡镇、115个行政村,分别占总数的34.8%和27.1%。主要使用的软件是淳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出的丰收e企业网上银行。用户与银行签约后,银行可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查询和转账服务,方便用户随时掌握账户资金状况,有效延长服务时间。各行政村办公或家用电脑上只要下载丰收e网客户端,财务人员无需到银行网点排队等候,就可以在家完成村级各类误工网上、行内同名转账、对外付款等相关业务。
以前,每逢春节放假前,村级上级各项补助资金、扶贫资金等陆续到位,村级各项支出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候支付,比如:各类工程款、村级误工、困难党员、群众慰问款等。每当这个时候,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里可谓是人头济济,黑压压的一帮人集中在那里,等待拨款。又乱又挤,加上“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限,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是严重透支,很多时候,都要忙得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这种乱糟糟的办公环境,以及严重超负荷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村级财务支出票据的合规性的审核。村财务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同样也会受到干扰,他们在填写支票时,只要稍微不注意,大小写金额错误,这张支票就只能作废了,只能重新填写一张。这样一方面浪费了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增加了村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我乡镇15个行政村自从2014年12月份开始实行村级财务支出拨付网上银行转账以来。从开始到现在的使用情况来看,一切运行正常。而且深刻感受到网银支付的好处。不管是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层面,还是村级财务人员这个层面,都觉得网银支付的方便快捷性,既减轻了彼此的工作量,也节约了办公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力度。
2. 降低职业道德犯罪风险。交易复核、授权多重审核,可以避免双人或多人对同一笔业务的多次审核,减少业务处理风险。平时,村级报账员(村会计)需要办理支付业务时,先要把相关票据及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同意支付并签字的审批表拿到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资金拨付审批,由乡镇分管领导或项目分管领导签字审核后,再由村级报账员(村会计)在村级办公电脑上插入网银U盾,把支付信息录入丰收e网进行提交,但是每一笔支付款项要想成功拨付,同时必须由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乡镇电脑另一端进入丰收e网,插入U盾,点击审核确认通过后才能进行资金拨付。
同时,淳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在丰收e网支付的基础之上又提供了手机短信提醒与网上银行绑定业务,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把每个村经济合作社社长的手机号码报给银行进行登记,在银行柜台上为他们开通了个人手机号码与丰收e网进行绑定业务。以后只要村级财务支出数据一有变动,银行便会把支付信息马上发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手机上。所以,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就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村级财务数据动态信息。网上银行转账支付这种以交易复核、授权多重审核的资金拨付方式,与之前传统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使用支票户进行资金拨付的方式相比,可以说,在资金安全管理上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可以随时监控村级财务支出去向,一方面加强了对村集体资金的监管力度,同时,另一方面也大大地降低了村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犯罪风险的发生率。
(二)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弊端
1. 网上银行技术风险问题。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与管理性的安全已成为网上银行运行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主机、磁盘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网络攻击与病毒破坏,尽管丰收e网采用密码软键盘与验证码双重保护,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恶意程序监控键盘而泄露登录密码等重要信息,但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却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着,如果他们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侵入主机,发送假冒电子邮件,散播网络病毒等,造成整个金融网络瘫痪,将会对村级集体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当前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弊端之一。
打车软件作为智能叫车系统应用类软件,是我国第一次实现新型网络互联网技术的合并手段。该软件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引起不小的轰动,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并且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打车软件平台。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操作系统以及其他的外部因素,使得大众对于这款软件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便捷,也有人考虑到它的服务并不规范,这就引起了我们对这一款服务型软件的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如何使得这类打车软件更加规范的为大众所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其服务质量和研究其提升对策,旨在促进打车软件的更好发展以及对国内打车软件方面的研究作出补充。
一、打车软件的兴起和发展
2013年,上海出租行业兴起一款“手机打车软件”,用户在网上下载软件后,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等信息,再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并选择时间等各选项,点击确定后,就会看到下单成功的提示,继而出现的还有司机的地理位置和车牌号。
国外的代表有英国的Hailo和美国的Uber,国内除了滴滴打车外还有快的打车,优步中国等。不过,经过几年的发展,滴滴打车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历经了补贴优惠大战后,许多软件败下阵来,只有滴滴打车凭借其强大的资金背景让消费者养成了长期的行为习惯,这就导致了在优惠政策逐渐减少之后,消费者仍然会选择滴滴打车。
二、打车软件的优势分析
自打车软件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打车软件出行,人们提前在打车软件上下单,通过司机抢单便出现了该车信息和司机信息,表示下单成功。为人们节省了等车的时间以及降低了等不到车的风险性。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也大大降低了空载率,较大程度的减少了司机在路上浪费的时间。同时,因为能够很好的提高车辆的载客率,也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人们在使用打车软件时,不与司机发生现金交易,通常都是使用线上支付功能进行支付,这样也便利了消费者的支付,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司机的乱加价行为。
三、打车软件的问题分析
(一)消费者加价打车的弊端
由于打车软件内有是否愿意加价的选项,因此消费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得不通过自愿加价的方式尽快预约到车。而这时候如果司机在看到此单后碰巧发现了另外加价更高的急需用车的消费者,此时司机必定会接价高者的单子。这就导致了加价的恶性竞争,最终消费者掏出越来越多的钱受到一样的服务。不可否认,加价这个选项是自愿的且为有急事的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它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所以,如何更好的利用加价这个选项并且规范加价的程度也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打车软件对消费人群的歧视问题
打车软件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便捷生活的软件。根据调查,大学生和白领等上班族在消费人群中占比较大。说明了该软件仅在年轻群众和小康群众中普及,这里面就不包括还在使用老年机的老年人或者不具备视听,动手能力的残疾人。在其他人能够通过打车软件叫车的同时,他们还需要依从传统的打车方式打车。这样可能导致这一部分人群打车难的问题愈发明显。因此,如何让打车软件的受益群众范围更广也是软件的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乘客的人身安全问题
自从打车软件问世以来,专车和黑车的界限变得有些模糊,在软件平台上只需提供一些司机的基本信息和车辆的基本信息便可承担专车服务。因此,乘客的人身安全便得不到保障。不同于出租车行业的规范性,专车行业的人员和车辆也参差不齐,并且对于乘客在途中遭受伤害所需要负担的责任也没有划分清楚,这也导致乘客在受伤后的后续保障无人负责。所以,对于专车方面的人员和车辆的限定和规范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也仍需完善。
(四)人员的隐私问题
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越来越透明,我们的隐私保护也越来越值得重视。而打车软件从注册到使用的一系列过程都涉及到我们的诸多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网上支付账号,银行卡号甚至上车地点,目的地等,不乏有不法分子通过一系列手段窃取信息。因此,软件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打车软件的提升对策分析
(一)优化软件客户端设计,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打车软件作为服务型软件,面向不同的服务群体,就要努力使得每一位客户都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当前使用打车软件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但是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加,中老年人出行更加不便,他们对打车服务同样有需求,然而使用软件对他们来说过于复杂,这就需要设计出更加简洁、易操作的软件界面,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效仿当下的老年人手机,可以增加一键叫车服务,定时定点服务等等,还可以搭建“专车司机―老年人―子女”三方沟通的平台,由子女代替完成操作。不断优化服务,才能保持客户群体的忠诚度。
(二)建立更加完整细致的客户评价体系
打车软件目前采用的是简单的为司机打星的评价方式,不能细致的反映出乘客对整个专车服务过程中不同方面,诸如乘车环境,司机态度等方面的具体感受。公司可以开放一个平台,让乘客可以匿名投诉或者提出建议,并安排专业客服处理,将问题反馈给司机,提升服务水平。滴滴打车应当建立更加系统的评分体系,将其与司机的抢单和奖励机制挂钩,让好的司机享受更多福利,对长期服务差的司机进行罚款、降级类的处罚。将乘客纳入到服务体系中,通过乘客的评价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健全法律法规,保证专车的合法性
随着专车服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涌入专车行列,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群体对于专车的合法性存有疑虑,这也成为他们不经常使用滴滴打车的原因。为此,政府应当制定规范性文件,将专车司机纳入政府管辖范围,让专车司机持证上岗,拥有合理的运营执照,打消乘客疑虑,促进打车软件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保障客户安全,健全保险服务
1. 保障客户人身安全
对于提供专车服务的车辆要严格检验,消除安全隐患,对司机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从源头上保证乘车安全。对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根据相应的保险条例妥善处理赔付损失。此外,要建立系统的维权机制,让乘客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得到满意答复。
2. 保障客户隐私安全
由于乘客注册打车软件时填写了一系列个人信息,此外,在乘车过程中,软件也记录了乘客的出行信息。公司要保证这些个人信息不会用于别的用途,建立条款,明确如有信息泄露公司将进行何种补偿措施,从而给客户提供隐私保障。
3. 保障客户财产安全
由于打车软件采取的是线上交易,乘客需通过网络平台支付费用。网络的开放性给电子支付造成安全漏洞,因此,公司要重视电子支付安全性的保障,请专业的技术人员维护系统,向用户展现,让乘客信任,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五、结语
作为O2O时代的典型,打车软件颠覆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迅速占领了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在当前服务型主导的社会经济下,提供完善的服务,让客户保持忠诚度,实现双方共赢至关重要。
对于打车软件来说,一方面发展迅猛,取得很多成功,但总体来说,服务体系还不够成熟,服务质量也有待提升。因此,不断完善和优化软件是公司得以保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陆锡明,刘明姝.互联网时代出租汽车运营模式变革趋势[J].城市交通,2015(02).
[2]杨俊琴.对新一轮打车软件恶性竞争的思考[J].城市公共事业,2014(01).
[3]郝杰.打软件:夹缝中求生存[J].中国经济信息,2013(14).
[4]赵巧珍.打车软件鏖战急,管理松绑有底线[J].交通与运输,2015(04).
[5]张崇进.G市网络约租车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监管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6.
[6]孙悦,郭醒,徐欣欣.O2O电子商务模式剖析[J].电子商务,2013(11).
[7]刘馨蔚.移动打车新风乍起[J].中国对外贸易,2013(04).
[8]莫秀良,冯利春,王春东.移动商务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8(05).
[9]孙伟杰,张艺娜,王超.信息不对称角度下的出租车空载率成因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5-11452-02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与成熟,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由于多媒体能集音频、视频、图像、链接等素材于一身,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好多的弊端,下面结合我在工作中的体会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1 扩大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课件教师在课下时间已经完成,节省了大量的课上写字、画表、绘图等板书的时间。能使教师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向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学生在单位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操作系统原理,需要画大量的图表,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授课,一节课几乎讲不了多少内容,教学效率很低。
2.2 能使教学生动化,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素材集合在一起,使学生面对的不再使黑板、粉笔和静态的文字、图表,而是图文并茂的美丽的画面,对学生的感官造成很大的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无形中已被调动起来。
2.3 能提供仿真的环境,便于难点的讲解
讲课过程中好多的内容是用语言不能描述清楚的,“百闻不如一见”。如果在学习的同时学生能看到仿真的环境,就立刻明白学习的内容。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习中会遇到好多的部件,没有见过实物的学生靠想象是不能理解所学内容的,如果给其提供仿真图片,学生见到实物后就能知道该部件的名称、作用。
2.4 有利于资源共享、突破学习时空的限制
随着校园网的建成与完善,好多教师的课件可以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时间、地点巩固讲过的内容、预习未讲的知识,另外还可以根据学习兴趣浏览非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5 能完成传统教学不能完成的任务
利用多媒体具有网络视频播放的功能,可以组织学生在线学习专家讲座、学术讨论、网上支付等。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完成的。
3 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3.1 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得好多教师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且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致于多媒体设备暂时不能用时,不能进行正常的授课,我单位甚至为此出现了调课现象。这种多媒体授课教师只是进行电脑操作的工作人员,而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忽略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以致于出现了学生不喜欢多媒体教学现象。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还要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学生的表情,根据以上信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以便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3.2 授课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明显减少课程的学时数,但讲授速度太快,内容过多,难以记笔记,是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极大问题。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每一次授课,仿佛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都是采用课前准备好的“程式化”课件,呈现信息量大,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使学生听与记顾此失彼,无停顿与思考的余地,影响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更没时间进行分析、整合和储存,造成严重消化不良。当深受“电灌”之害的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时就会失去课堂学习兴趣,甚至“不愿学”和“害怕学”,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3 教师不熟悉多媒体设备,课件质量不高
由于多媒体是新兴的事物,许多教师不了解基本多媒体设备操作,只要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稍微出现故障,就不能正常上课,甚至因为操作不当影响教学的正常的进行。授课时许多教师只会播放PowerPoint幻灯片,音频、视频的播放都不能独立操作,更别提利用数码相机拍照、利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制作图标、利用Flash制作动画、利用Authorware合成需要的音频视频了。所以许多教师的课件就是教材文本的电子版、网上课件的下载版,不去用心设计创作,这样课件缺乏特点、质量不高,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不能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现在教育部把多媒体教学的开课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但并不是多媒体教学越多越好,要提倡合理使用,如在一个学期中,没有必要全部课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该用则用。一节课也是如此,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未必 要 从 头 到 尾 使 用 多 媒 体 教学。实践证明,如果不管是否需要,所有的课均在多媒体教室上,结果因学生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等原因,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3.5 多媒体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首先需要收集、制作大量的素材,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其次课件的版面要用心的设计、规划、美工,需要不同领域的老师共同合作完成;最后课件的内容要满足教学的需要、符合教学的要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比例要合适。
另外学校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去购买多媒体设备,例如计算机、投影仪、实物投影机、网络设备等。并且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维护多媒体教学设备。
4 改进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4.1 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
课件的好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不是全部。同样的课件,不同的教师授课的效果可能大不相同,除了知识底蕴不同外,教师的教姿、教态、魅力等方面也是影响教学效果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教师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是要把课件作为授课的辅助工具,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博学的知识去吸引学生,不仅做到了教书,还做到了育人,营造一个很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4.2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一定要站着讲课,以便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教学动态,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而不是坐着对着电脑屏幕“通读”课件内容。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多提问,这样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思考;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话语可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课下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意见,以便随时微调教学方式、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3 处理好信息数量和教学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不要认为讲授的越多、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教育心理学专家指出学生一堂课只能保持25-30分钟高度集中的时间,所以一定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把课程的重点、难点,各知识点的联系给学生讲解清楚即可,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4 定期培训教师,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
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使他们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基本功能,最好能处理简单的故障问题。要组织教师学习制作课件的技术,掌握常见的制做课件素材的基本工具使用、音频视频的剪辑技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立专人负责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减少了重复劳动。
4.5 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设备的维护
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指定特定的人员负责校园网和多媒体设备的维护,以便教师上传课件、及时处理多媒体设备的故障,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对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