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3 03:05: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诵读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诵读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及诗歌的内容

2、通过古诗改写领悟诗的意境。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配乐)

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翻开历史的画卷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但统治者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杜牧面对此情此景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无比的愤慨。

二、了解作者

(一)、读诗句

知诗人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走进作者,来了解杜牧的生平经历,我检查一下,看谁预习的好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悟

1、配乐读诗歌

(师:作者的爱国之心,济民之意,有诗为证,朗读时要注意语速、停顿、感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遍《泊秦淮》的朗读。听读的时候注意老师在大屏幕上标出的停顿。(大屏幕朗读))

2、学生自由读诗歌

师:《泊秦淮》这首诗意境凄迷,感情深刻,在朗读时一定要把握他的感情,接下来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大声的自由诵读几分钟。

3、分组选代表读读,进行pk(配乐)

师:时间到,男同学中推举一名,女同学中推举一名,男生女生比拼一下,看谁读的好,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后给出评价。

师:以上两位同学都读完了,谁来评价一下,这位男同学把手举动这么高,就你吧!

请坐

师:你认为谁读的好,哦!你说男同学好,是不是因为你是男生呀!你带有主观臆断

,同学们在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客观的评价态度!

师:这位同学你评价一下,评价的很客观,非常不错。

4、齐读诗歌

师:我总结以上两位同学的评价,整体来说还不错,男同学的声音略小,女同学停顿语速过快,其他同学也要注意以上几点,接下来拿起书大家再来分行读一遍课文,从读中品味其语言的朦胧美。

二、释诗意

品语言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百读欣赏美点现,让我们一起品读这首富有深远意境的诗歌,在品读之前老师给同学介绍赏析诗歌的方法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1、练字(重点字词)

2、修辞方法

3、描写方法

4、抒情方式

师:接下来同学们就按照赏析诗歌的这四个方面,选择一方面进行赏析就可以。首先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个示范,我就第一方面抓住重点字词赏析诗句。

“笼”字“笼”是什么意思?(笼罩)映射出美丽的秦淮河笼罩在皎洁的月光下,画面十分的唯美。。

1、赏析一、二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生:“寒”字

一提“寒”令你想到了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给人以朦胧冷寂的气氛。

生:我是从描写方面赏析的

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生: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秦淮河夜晚寒烟淡水的美丽景色。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什么是互文。(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谁来按照互文的手法释义一下

生:如烟的水汽,淡淡的月光笼罩在秦淮河上,映照着江边的沙岸。这样宁静的夜晚淡烟寒水,凄迷朦胧。

师:

释义的很好

看样这个手法是真的学会了。哪位同学说一说你还从哪方面进行赏析了。

生: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的融合的在一起,会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师:王国维说过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杜牧笔下凄迷朦胧的夜景将蕴含怎样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接着品析下一句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生:

商女,(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说明当时的人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生:从描写方面(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花》。

生:运用典故

《玉树花》的简称,是南北朝时陈朝最后的国君陈叔宝所做的舞曲,词调凄伤,被称为亡国之音。作者此时引用这个典故意在批判当时的人们。

生: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表面看似作者是在斥责歌女

,我个人认为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师:这位同学思考的非常深刻,想问题很深入,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生:(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师: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生:(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

师: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三、抓词句

悟情感

师: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板书),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三、借诗境

学手法

师: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四、扩语言

延意境

师: 既然秦淮河畔的歌女用《花》感怀身世之苦,那么作者杜牧的这份忧伤

悲愤必须也得用最优美的文字书写出来,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同学们了,用你们大胆的想象描绘一幅秦淮晚景图,写完之后和同学们分享,看谁写得最好。

找同学朗读写得散文,通过写意境锻炼其语言能力

、背古诗

悟感情

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诗最重要的是熟读成诵,在背诗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情感,同学们大声的自由背诵吧

六、全诗小结。

篇(2)

摘录余老师上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实录中凡涉及读的内容如下:

一、起始部分

师:看大屏幕,咱们今天学习的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进入诗歌学习的序曲。出现字幕之后,同学们一起读起来。开始了,“他是……”,读。

生:(读大屏幕)

二、第一乐章

师:初步地了解了作品,然后咱们开始课文的学习。进入课文学习的第一乐章。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呢,我想向大家念几个语言的片段。这是现在的成人、长大了的人,他们童年的时候或者少年的时候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感受……咱们今天来学习这首诗,咱们青年、咱们少年来学习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先把诗歌读起来。

咱们这一次的学习有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这首诗;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好,现在自由地、大声地,好像自己在感受这首诗的奥秘。大声地读,开始吧。

(生自由诵读)

师: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生读)

师: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我想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

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的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的小孩子写的几句话。那么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

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大家试一下,用说话的方式,互相讲给对方听一下。开始吧。(生试着读)

师:真好。你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下面我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已经扛担不了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那么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用于诗歌朗诵,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试一下,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动我们的心情。试一下。(生尝试着读)

师:有没有点感觉啊?

生:有。

师:有吧,好吧,自由地背。开始。(学生背)

师:好,老师评价你们三个是“很努力”。一起来背一下。这样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假如……”,背!(生背)

师:多好!下面,静静地、静静地考虑一下,抒发感受。

(生互相小声交流,然后有学生谈感受,老师点评)

师:这一次读要分角色,男生第一次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舒缓的,女生“不要忧伤,不要心急”,亮丽的。咱们按照这样的、老师的演示,把它读一遍。

(生分角色读)

三、第二乐章

师:好,咱们再来看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我们来看,这是中国诗人宫玺写的一首短的说理诗,他的诗是这样的……(教师朗读《假如你欺骗了生活》,要求学生自由读)

(再次自由地读)

四、第三乐章

师:继续我们的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新开始的生活?

我们这一步的学习,首先是,你结合生活的体会自由地写诗,然后我们再来欣赏人家写的诗。怎么写?“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第一句话,然后你再写一句话,就是两句诗了,或者再写三句话,就是四句诗了。试一试,展现你们的思想和才华。(生写诗)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说理诗。假如你没写好,就听人家是怎么写的;假如你写好了,你就可以大胆地朗诵你的诗作;假设你还差一句话,你也可以站起来朗诵。这位是最先举手,请你来朗诵你的诗作。

(生诵读自己的作品)

师:老师也写了四句话,想念给你们听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鼓励一下。(生鼓掌)

……

师:我们再来看看人家大诗人是怎样写的,进入美诗欣赏。(师发放资料)

师:好,快速地看一看。

师:好,一起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作者邵燕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好,开始!

(生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五、结束

师:在这课的尾声,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一起读起来:

生:(生读大屏幕)“生活就像大海,总是有风雨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我们要珍视生命,珍惜青春,珍爱生活。”

本堂课的教学,与读有关的过程如下:一、齐读作者、作品介绍;二、自由读和齐读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指导学生用说话的方式互读,用独白的方式自读,背读,最后分角色读;三、教师范读、学生两次自由读宫玺的哲理诗《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品出诗作的涵义;四、朗读学生个人创作的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每名学生读完,执教者就给一句评价;五、执教者朗读自己创作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六、齐读邵燕祥的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七、齐读教师送给同学们的话。以读始以读终,执教者把本课课型定义为朗读体味课,真是准确不过了。

综合来看,用了如下几种读法:齐读、自由读、学生个人朗诵、教师示范朗读、用说话的方式互读、用独白的方式读、分角色朗读、背诵读、品读、评读共十种。这十种读法在运用中传导出如下用意:指导读法要求;激发诵读兴趣;锤炼朗读能力;把读与品、评结合,锻炼读思结合、读说结合的能力及习惯。

我们来看执教者在运用“读”上有什么特点:

其一,读执教者精选的作品介绍,或读教学要求,或读对课文内容、特点凝炼的概括,这是余映潮老师绝大多数课常用第一步,均采用齐读,其作用是既迅速凝聚学生注意力,又记住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其二,自由读课文,余老师显然认真倾听了学生的读,发现了读中的问题,当即要求学生要吟诵,而不是念书。

其三,分别用说话的方式读诗句、独白式地读课文,这是基于本诗的写作缘由和哲理诗的性质,设计出的创造性读法,在学生读前,余老师既有解说又有示范。

其四,根据本诗先设问再回答的特点,分角色读课文,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余老师不仅分配了男女生读的内容,还对读法进行了指导。分角色读一般用于角色多、对话丰富的作品,运用于哲理诗也是一个创造。

其五,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这一节的特点是展示的学生多,共九名学生朗诵了作品,每个学生朗诵完,余老师都用一句话作精当的点评。

其六,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宫玺的诗和齐读邵燕祥的诗。余老师引导学生品出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我们的启迪是面对生活要“乐观、坚强”,读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在内容上与课文形成对比,品出的启迪是面对生活要“诚实、踏实”;在学生交流了自己对“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的设想后,齐读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很快的进入美文欣赏状态,同时获得面对生活的新启迪“自信、自强”。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到《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到《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看到的是余老师对品读材料的精心选择和在教学中读与品有机结合的高超技艺。

余映潮老师课里的读,读的内容上除了以上所涉及的,还有要学生读词语、读注释、读重点句子、读自选段、读教学要求和步骤等。在读的形式上,除了上面所列举的,还有趣味诵读课文,如读蒲松林的《狼》最后一段要求学生加进一个“啊”字;演读课文,如教《曹刿论战》要求演读,读出语音语调;说读课文,如教《卖炭翁》设计了五个板块,说与读结合的有四个,分别是动心朗读互说译文,动情朗读析说文句,动容朗读评说字词,情感演读叙说想象等……凡有所读都是信手拈来。

叶圣陶说:“无论出声朗读或是轻轻吟诵,严格要求学生口到心到,务使口头的轻重徐疾抑扬顿挫,跟心里的领会和感受相印合。”①在余老师的课里,诵读就是教学的线索之一,诵读就是教学的一连串灵动的细节,诵读就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激发思维的第一手段,真正做到了诵读与眼、耳、鼻、舌、身、意的相融相合,从而实现“让学生在朗读之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②。

叶圣陶在谈论朗读时说:“从前的人读书,多数不重内容与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③我们揣摩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案例,看到的都是“吟诵”与“讨究”的统一,正是对叶圣陶所希望的境界的达成。

语文阅读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语文老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更应引导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让我们的语文课真实高效地读起来!

————————

注释:

①张定远主编:《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篇(3)

以党的__届__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与自信,努力建设文化强市。深入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展示我市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的变化,特别是我市教育校安工程、现代学校建设的巨大成就,为__的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__营造社会氛围。中华历史源远流长,__文化博大精深,__清明堪称经典。打造宣传这一品牌,是__人的责任,是建设新__的需要,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天赋资源。在主题诵读活动中,特别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清明文化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既宣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使广大师生受到文明道德的教育,也是对我市各学校多年开展读书活动的检阅、是学校形象的展示,同时也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一次实践活动。

二、诵读内容、形式及要求

诵读内容:诵读作品为中华经典诗文、美文等,包括古代、近代与现代作品。结合学校特点及学生实际,立足课内(含推荐篇目),拓宽延伸到课外。可分为五个篇章:①先秦时期的《诗经》《论语》《离骚》;②唐宋时期的诗词;③《三字经》、《弟子规》;④咏介(子推)诗文;⑤诗词。各校要认真策划编排,编写主持词,形成系列的整体。

诵读形式:以经典诗文进社区表演的形式进行。要以较大规模学生的集体诵读为主,穿插领读、对口读、几个人的小合读等;以诵读为主,适当穿插唱红歌、伴歌舞、讲故事等表演。今年学习雷锋活动再掀,各校要把唱响雷锋、学习雷锋作为展示活动的新内容。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间一小时。

活动时间:农村学校统一于4月23日下午(世界读书日)以校在校园或在村广场进行;城区学校于清明节前后在学校所在地的社区进行。

三、保障措施

篇(4)

云南省西北地区已建有多条输电线路经过3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降雪量大、低温持续时间长,易形成较大的导线覆冰现象。云南西北地区已有多条输电线路发生导线覆冰灾害事故,严重威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导线设计冰厚取值直接影响到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设计冰厚的合理取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苗尾电站500kV交流过渡送出工程,线路起于大华桥水电站升压站,止于500kV大理黄坪变电站,沿线海拔1600~3700m,线路全长139km。其中马鞍山地段(本文重点论述)海拔3500m以上,长约5km,该段线路呈西北-东南走向。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的规定,本工程设计冰厚按10m高50年一遇设计。

1 地形条件及气候特征

本工程线路所经的马鞍山区域地处云南大理州鹤庆县和洱源县的分水岭,山脉呈南-北走向,最高峰海拔3998m。平均气压669.2hPa;多年平均气温8.4℃,冬季平均最低气温-8.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9.2m/s,主导风向为WSW;气候特点为:气压低、低温持续时间长、降雪及积雪时间长、湿度大、风能资源丰富、立体气候较为明显。

2 覆冰成因分析

马鞍山区域冷空气主要来源为:西伯利亚寒流南下,经新疆向东南方向移动,跨越青藏高原南部,然后沿澜沧江、怒江等南北走向的河谷南下,入侵到本工程区域。水汽来源主要为:印度洋―孟加拉湾地区向西南地区输送的水汽,加之线路区域洱海、西洱湖等大型湖泊水汽蒸发效应,使得马鞍山区域湿度较大。在冷空气和水汽的共同影响下,形成降雪天气过程,加之风速的作用,易形成导线覆冰。根据附近区域洱源、鹤庆气象站1971~2000年冻雨、降雪日数统计资料,区域内未发生过冻雨天气过程,并根据对马鞍山区域附近村民的走访调查,此区域的覆冰性质主要为湿雪覆冰,密度约0.1~0.3g/cm3。

2 导线覆冰相关气象要素分析

1) 气温

根据马鞍山区域附近洱源气象站(东经99°58′,北纬26°07′)历年各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得马鞍山地段月平均最低气温见表1。

表1 月平均最低气温计算成果表

马鞍山地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最低气温(℃) -9.0 -6.9 -3.9 -0.6 3.6 7.5 7.9 7.1 5.4 1.5 -4.3 -8.6

2) 湿度

根据马鞍山区域附近各气象站1951~2005年降雪时段同时相对湿度均大于90%。另据马鞍山区域附近恩兆山风电场2014年2月16日~19日降雪天气同时相对湿度观测资料见表2。

表2 恩兆山风电场一次降雪过程气相对湿度统计表

日期 平均相对湿度(%) 最大相对湿度(%)

2014年2月16日 87.7 95.4

2014年2月17日 92.5 93.8

2014年2月18日 91.7 94.5

2014年2月19日 76.8 93.8

3) 风速及风向

马鞍山区域0003号测风塔(东经100° 6',北纬26°13',海拔3706m)11月~次年4月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见表3。

表3 月平均风速及主导风向统计表

测风塔 项目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0003号 风速(m/s) 8.1 11.6 11.7 12.3 11.2 10.6

主导风向 WSW WSW WSW WSW SW N

4) 降水

根据马鞍山区域附近洱源气象站降雪时段过程降水量资料系列,采用P-Ⅲ型进行频率计算,计算成果见表4, P-Ⅲ频率曲线见图1。

表4 各频率月最大降水量表

重现期(年) 50 30 20 15 10 5 3

月平均降水量(mm) 93.3 84.0 75.5 70.9 61.8 75.5 37.7

图2 11月~次年4月平均降水量频率适线图

5)气象要素估算导线覆冰厚度

根据上述气象资料分析,马鞍山区域气温、湿度、风速和降水均能够满足导线覆冰的条件,当湿雪覆冰条件满足时,导线覆冰厚度主要取决于过程降水量的大小。现根据云南西北地区近期几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降水量与导线覆冰厚度关系来估算马鞍山地段50年一遇导线覆冰厚度,计算成果见表5。

表5 过程降水量与导线覆冰统计表

时间 地点 海拔(m) 过程降水量(mm) 标准冰厚(mm) 覆冰图片

2011.1 碧落雪山 3500 72.3 25.5

2013.12 马鞍山 3300 37.2 16.5

2014.2 恩兆山 3400 62.0 20.8

根据上表统计情况,导线覆冰厚度与降雪过程降水量呈正比关系,马鞍山区域50年一遇月降雪时段过程降水量为93.3mm(此计算值为气象站数据推算值,随着海拔增加降水量还会相应增大),故估算得马鞍山区域(海拔3500m以上)50年一遇导线覆冰厚度将大于上述2011年1月发生的导线覆冰厚度25.5mm,达到30mm覆冰量级。

4 覆冰调查计算

根据马鞍山附近区域较可靠的覆冰观测及调查资料,采用《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范》(DL/T 5158-2012)覆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离地10m高50年一遇设计冰厚见表6。

表6 马鞍山区域覆冰计算表

序号 调查区域 海拔

(m) 调查覆冰直径

(mm) 标准冰厚

(mm) 50年一遇设计冰厚

(mm)

1 马鞍山 3500 130 25.5 28.2

2 3600 150 30.0 28.4

3 3300 100 20.8 20.3

4 2900 80 16.5 18.2

5 已建线路设计冰厚及运行情况

220kV骑龙山风电场送出线路,海拔2900~3520m地段设计冰厚20mm,其余地段设计冰厚5mm和10mm,2011年投运,2014年2月大雪,导致N9号塔(海拔约3400m)三相导线脱落。

220kV金华风电场送出线路工程,海拔2350~3800m,马鞍山山梁地段(海拔3000~3800m)设计冰厚20mm,海拔3500m以上按25mm冰厚验算,其余地段设计冰厚10mm。

220kV剑川变~黄坪变Ⅱ回线路工程,海拔2200~3800m,翻越马鞍山段(海拔3000~3800m)设计冰厚20mm,马鞍山山梁段采取加强措施,其余地段设计冰厚10mm。

35kV石蒲塘风电场集电线路,海拔3300~3700m,设计冰厚20mm,2011年12月风电场区域发生覆冰压断导线的冰灾事故。

5 设计冰厚

根据马鞍山区域覆冰成因分析、覆冰相关气象要素计算成果、覆冰调查计算成果、已建线路设计冰厚及运行情况,并结合马鞍山区域地形条件、水汽情况、风速及主导风向、海拔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本线路工程马鞍山区域,海拔3400~3700m地段设计冰厚为30mm。

6 结语

本工程线路区域无观冰站,通过气象站、测风塔观测资料分析计算,马鞍山区域能够满足较大导线覆冰的条件,且估算得马鞍山区域海拔3500m以上地段50年一遇设计冰厚大于25.5mm;通过已建线路运行冰灾事故资料计算得马鞍山区域海拔3500m以上地段50年一遇设计冰厚已达30mm量级;并考虑到本工程线路马鞍山段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基本垂直,且处于分水岭、风口等地形,有利于风速作用下形成导线覆冰,故本工程线路马鞍山区域海拔3500m以上地段设计冰厚30mm取值依据是科学、合理的。

(2)马鞍山区域地处大理州洱海周边分水岭地带,本文论述成果可适用于大理州洱海分水岭高海拔区域,可供其它输电线路的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1】许金义. 高海拔重冰区送电线路危害分析及抗冰措施.

篇(5)

1.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才能上课,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和“信口开河”。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好本册教材的重点,与前后教材的内在联系及函接,各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教师必须弄懂教材的知识,以保证准确、无误地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2.备每一课必须做到:

①备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的要求要明确、恰当。要分节备课。

②备教法:教师应不断探讨新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③备学生: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既使中下生能学会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

④备练习:改革课内外练习的形式,激励学生爱练 ,善练、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篇(6)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

1.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音乐习字”和“大量阅读”的校本实验,各班营造读书氛围,养成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开展以“小学生经典美文诵读训练”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和学科竞赛,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方位协调发展。

2.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把课堂作为主阵地。执行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常规,把教导处关于备课、上课以及作业的常规要求落实到位,争取在期末上级调研考试中语文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进入坂田第一。

3.“小学生经典美文诵读训练”课题研究继续进行,各备课组确定好诵读内容,坚持利用语文课/早读/思品和阅读课进行训练。

4.积极组织参加各项比赛。

5.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备课组长督促引导,沟通交流教学方法,发挥有经验老师的传帮带作用,集中群体智慧。教师要在分析理解教材、钻研教学方法、准备教案教具上多花心思,保证实效。

6.抓实常规教学管理,备课和作业布置都要讲究质量和效果。教定期相互交流听课,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以上,多反馈交流,共同提高。每月检查一次教案和作业,重点落实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具的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坚持写教后记或教学反思。作业布置科学合理,精而巧,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和巩固。

总结起来就是:注重过程,提高质量;作业规范,活动创新;考试严格。

三、常规活动要求

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语文组活动计划,各语文教师制定学科计划;

2、组织学习《新课标》解语材料;

3、教学检查。

十月份:

1、课题分工与设计;

2、集体备课;

3、每月教学检查。

十一月份:

1、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4、期中教学检查。

十二月份:

1、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2、组织手抄报评比活动;

篇(7)

二、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兰祥勇

副组长:周全 代勤杰 王玉兰 陈挚

成员: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音乐、美术教师

三、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四、实施过程

(一)营造氛围

利用黑板报等大力宣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每周黑板上写诗文、警句或名言。

每日一诵(3~5分钟)形成常规。

(二)用好“课程”。

1、语文阅读课。

本学期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

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学科整合。

1、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

2、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

3、其他学科,如品德、科学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检查方式: 看课 备课教案 要求备课中有所体现

每位教师要围绕学校和区教委的计划安排制定个人的实施计划。不用复杂,简单写出你准备怎样做?有操作性即可。

(四)活动开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师带生,生带生。

(2)形式多样的读念: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篇(8)

1.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不断积累有利于教学的材料

由于现在的中学教师工作较繁重,很少有时间重新学习,尤其在文言文这个离生活相对较遥远的科目上,教师在资料的积累上显得相对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连续几年在教案上都只字未改,完全是以前的积累,这样的教案和备课明显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2.教师要把文言文带进生活去感悟,尽量将作品的思想感情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因为在中学语文文言作品所选篇目中,表现的主题,大多是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找到与作品中相似的结合点,这就需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找到了类似的融合点,并运用到教学中。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与现代不合拍,无法引起感情的共鸣。假如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这一点,学生一定会做得更好。

3.教师应当重视语言研究和语言积累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完成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在语言文字方面下功夫,利用更多的时间多积累、多学习、多研究。要在学习研究中加深自己对语言的热爱,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4.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剖析自我,走出误区

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可以普遍运用的,唯一正确的就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努力根据文本寻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讲解文言文的社会功能――传承

文言文的社会功能十分广泛,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文言文是研究历史的切实保证。利用文言为工具研究历史,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教训,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推进我们各项事业发展。其次,文言文的社会功能还表现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它是民族精神支柱。孔子的“克已复礼”,孟子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超越古今时空的精神正是通过文言文载体代代相传,至今仍在升腾激荡着我们的后生学子。再次,文言文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工具。诵读文言文可以时时激越浓郁的情愫,产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无限依恋,从而形成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并随时化作重振河山,再创辉煌的力量。

三、把握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诵读

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精辟指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钱梦龙也说应重视学生的“自得、自悟和语感”的培养。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

新课标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体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是因为语文素材的教育意义是潜在的,它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经验才能够被激活而得以彰显。所以要想让学生能浸润在作者的情感当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并再创自己的理解、欣赏境界,就必然要丰富学生的体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得这一切,“诵读法”是无数前辈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强化体验的有效方法。诵读对于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均有裨益,诵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感。

同时,在把学生有效引入课文情境之后,不能熬米粥似的带领学生字字句句落实,剥夺掉他们浸润体验和培养语感能力的时间,而应不断地引领学生进入诵读的氛围。常用方法可以是自己大声自由诵读一遍(自我熟悉和感受时间),齐读一遍(校正错误读音时间),欣赏诵读一遍(借鉴诵读技巧和浅层的体悟时间),交流诵读一遍(互相借鉴和校正时间),自己自主诵读时间(提倡默读、吟诵、品味但不强求整体划一),展示诵读时间(尝试背诵的环节:如不算长的文言文,经过反复几遍之后,那些正处于最佳记忆年龄的学生们已变得很熟悉,这时,如让一起“背”,那些背得快的同学脸上就满写着自豪。同时由于允许不熟悉的学生可不时浏览书本,每个学生都不至于陷入“哑口无言”的境地。)通常情况下,这会用去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这也要求老师不能在字词翻译上占用学生的时间,从而逼着老师精炼自己的内容与语言,还学生以自我体验空间。

四、重视多媒体的作用――创新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文言文教学能将丰富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引入语文课堂,使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为文言文教学所用。

篇(9)

二、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兰祥勇

  副组长:周全  代勤杰  王玉兰  陈挚

  成员: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音乐、美术教师

三、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四、实施过程

      (一)营造氛围

 利用黑板报等大力宣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每周黑板上写诗文、警句或名言。

每日一诵(3~5分钟)形成常规。               

      (二)用好“课程”。

      1、语文阅读课。

      本学期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

      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学科整合。

      1、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

      2、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

      3、其他学科,如品德、科学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检查方式: 看课  备课教案  要求备课中有所体现

   每位教师要围绕学校和区教委的计划安排制定个人的实施计划。不用复杂,简单写出你准备怎样做?有操作性即可。

      (四)活动开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师带生,生带生。

(2)形式多样的读念: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中高年级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10分钟。

      (五)活动评价

      1、开展班级“诵读争星”评比活动。

      (1)各班学生自备硬面抄,将“我会背的诗”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多。

      (2)组织学生自评,由学生从诵读数量与质量两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组织学生互评,通过检查古诗记录本,抽背古诗,给对方评出相应等级。

      (4)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孩子诵读情况评出相应等级。

      (5)教师评价,教师综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以及学生的动机兴趣、活动表现综合评定,填写数。

      (6)评选班级“诵读之星”。

      2、评选“诵读大王”、“诵读能手”。

篇(10)

一、在学习中领略古典诗词的美

1.以读促学,体悟古典诗词的意蕴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古典诗词最常用的方法是诵读。诵读有着多方面不同的效果,首先是让学生直接感知诗词的音调美,还可以感受到诗词中独特的人文气氛。随着诵读越来越多,还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教师可以在节奏、速度、轻重音、表情等上作具体指导,并给学生示范,或指定学生诵读表演。例如教学 《春夜洛城闻笛》,可做这样的指导:首联、颔联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传送给在外做客的人听,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要读得深沉,语速要相对慢一些;颈联、尾联写了听到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勾起了思乡之情,“闻”“起”二字要重读,要把哀怨的愁绪读出来,“折柳”“故园情”节奏要缓慢,以加重悲苦情绪。这样,学生在诵读中就能感受到了诗中沉重离别之情的感情基调。通过这样的诵读训练,学生将会体味到古典诗词中的意蕴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2.个性化的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古典诗歌鉴赏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前提,而朗读则是体现诗歌内蕴的瑰宝。诗歌是强烈情感的录音,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具有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朗读正是理解诗歌的前奏。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将诗歌最原始的魅力展现出来。学生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个性化的朗读能有效地将自我的感情,融入诗歌里。或许你被某一点所触发,或许他被某一点所感动。只有自己真情的演绎,才能更好的诠释作品,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作品中。例如我在教授陶渊明《饮酒》时,第一次设计的教案时并没有把读作为重点,而是对作者的背景介绍和整首的诗歌意境、内涵的把握。让学生通过品味本文朴素的语言来理解作者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沉闷,我发现同学们整节课都是在关注到一个一个问题,而缺少了学习诗歌的意境和氛围。接下来,我开始调整教案,重新备课。这一次我重点在营造一种气氛,通过这种无形的东西将学生的融入进来。于是,我选择了一首适合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加入我的个性化朗读,学生深深的吸引进来。看到这种情景,我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放声朗读。可爱的孩子们沉浸在自己构建的图画中,想象着诗歌里蕴含的内容。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与我们分享。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融入了诗歌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之情。因而,学生也就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希望进一步学习了解诗歌更深的内容。这时,教师再作朗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出这首诗歌朗读时语调应清新朴素,寄情深长,以读出这首诗歌的意境,通过这两个步骤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融入到课堂的笔练和口诵之中。学生通过这些富于变化的诵读,再加上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和多媒体课件中的名家朗诵,初步从整体上感受到了诗中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获得了一种审美体验。

这样的课堂,我发现不仅学生很容易把握诗歌的内容,关键是让他们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下,同学们对我说,老师现在我才发现诗歌短小精悍,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上诗歌鉴赏课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熏陶。同学们意犹未尽,课后也把自己的心情写成小诗。 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仄交错组合,抑扬顿挫,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品味理解古诗的重要方法。

二、在创作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如何鉴赏和感受古典诗词之美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那就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古典诗词创作。这种创作首先从模仿开始。

上一篇: 普通个人简历 下一篇: 护士毕业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