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环境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28 14:37: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传统教学环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传统教学环境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告诉发展,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它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的机遇,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并逐渐发展成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规程中提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为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适合信息化时代需要的全新的学习环境。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进行交流和互相帮助,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毕业,并与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进行衔接。由此可见,初中英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W习习惯和技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为目的的。而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以其开放性、平等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使英语教学越来越有其独特的发展空间。其中,网络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的改革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必将带动英语教学新课程的进化,也必 将助力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 网络应用在教育中的优势

我国的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要求学习英语,如今,英语已成为了除汉语以外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升学考试、工作的必要考察科目之一。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网络与教育的结合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这将是一场英语教学的改革。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材讲解为主,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感到厌倦和乏味,上课的内容也很有限,因此对网络教学的尝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好的教学方法,以便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寻找更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学大纲中许多教学知识点在网络上能够找到许多的应用实例,尤其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网络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帮助。

网络教学另一方面还使得初中英语教学与国际接轨,让学生从“灌溉式”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主动的去接受英语。现在大部分的教材都是为了中考、高考而设计的,与实际生活相关性不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网络的应用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有趣新奇的新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喜欢具有新鲜感的东西,网络世界的新事物层出不穷,能够很好的维持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二、网络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

1.增加学生的阅读信息量。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的阅读信息量都不足,更不用说主动阅读一些课外英语文章了,而且学生的英语课外读物一般是由学校统一订购的报纸等,仅仅几页的内容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如果借助网络的作用,学生接触到更多、更新的英语材料,这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教材的购买都是学生自行采购,一些英语书籍通常都是原装的,价格比较昂贵,而且适合初中生学习使用的英语书籍更是寥寥无几,并且初中生的学业压力也比较大,很少有同学在课后进行英语学习,少部分学生进行主动阅读,但其效率也不是很高。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后半段预留一部分课堂时间,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与现实相连。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与现实连接不大,适用性不大,学生很难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连接,有很多同学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英语学习上,但是却全然不关心自己所学内容是否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网络便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大量的英语实例。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章比较书面化,与正常的口语有着一定的差距,而网络上的一些英语文章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教师更应该多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练习,在一些网站上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借此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技巧。

三、总结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现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与教育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在教学中会越来越普遍,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而有趣的学习环境。英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吸取有益的地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素养,开启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33-01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的说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1]。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高速的更新,培养适应时代的人才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网络环境改变和拓展了传统的教育教学功能。本课题将“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讲授辅助指导”的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相比较,旨在探讨采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优势。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校2008级护理专升本的全体学生列为对照组,2009级护理专升本的全体同学列为实验组,进行《护理研究》教学。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全面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学生依托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教师通过QQ群提供网络资料、课程网站,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内容进行课题设计及科研论文写作,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并进行重点难点强调、疑难问题解答。

1.3 评价方法

(1)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对网络环境下教学和考核模式的态度,收益等。(2)两组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笔试结果的比较、科研设计及科研论文撰写效果评价的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对比方法作为基本的研究方式,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统计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分析

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2份,回收8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统计分析,70.7%的学生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更能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76.8%的对照组学生想参与该模式的学习,92.6%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普遍认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更具有优势。

2.2 综合测试

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同一试卷进行笔试,并且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完成课题设计及论文写作。从表1、表2中的测试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笔试成绩: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差不大(P>0.05)。(2)课题设计:从研究质量和研究能力方面评价,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论文写作:从选题、研究结果、研究过程、文字表达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网络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要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到网络的作用,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信息和教学文件,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引导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以及获取信息的良好习惯。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学习内容和教学任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形式,便于多样化获取信息,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性。

本研究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讲授辅助指导”的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帮助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篇(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216-02

1 MOOC、SPOC的概念

1.1 MOOC的概念

MOOC英文缩写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称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又称慕课。MOOC是一种学习的课程,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不对大规模的人群收费,任何人只要决定学习MOOC,就可以登录网站并注册学习。注:“M”代表Massive(大规模);“O”代表Open(开放);“O”代表Online(在线);“C”代表Course(课程)。

MOOC是一种新形式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式课程,由加强知识传播、分享、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替代了传统的资源学习管理系统的模式,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地开放网络综合在一起的新的课程模式。

1.2 SPCO的概念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称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仍然像“慕课”一样属于在线课程,全球学习者都可以申请,主要特点:人数少、在校注册(收费),除了在线视频和习题等,还可以辅助线上或线下课堂并进行答疑。优点为:(1)模式自由度;(2)全程关照度;(3)出勤率;(4)身份验证等。其缺点为:教育效率,SPOC的教师需要投入比MOOC教师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但学习课程的学生人数却往往只有后者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效率”自然也就相对较低。但是学生人数较少,才可以实现教师完全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帮助完成作业地批改、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讨论,甚至可以面对面“补课”。与MOOC相比,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基本独立自主的学习,即使有讨论区,也就是那些少数活跃学生的舞台,并且提问后获得解答的效率还是和直接询问教师是无法相比的。

2 大学生传统英语教学的现状

2.1 大学课堂教学形式陈旧单一

就目前而言,大学课堂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导向,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单向灌输为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规律性下降,从更深层次上说学生的观念功利化,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无法发挥出来。使得学生收获和满意度降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很多大学教师试图发掘运用MOOC的发展与学生需要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替换掉以往的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2 大学教师操纵教学过程

目前,在大学课堂模式中,教师主要扮演传道授业的解惑者、指导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分配等都由教师安排,教师习惯性的把一节课的完成视为教学任务的短暂性结束,忽略了学生课前知识预习和资料搜集的重要环节,从而也忽视了学生朋友的角色发挥,使得师生之间有一定程度上的隔阂,无法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参考,从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失去了主体地位。

2.3 教学内容预成化

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教师自然而然的就产生预设心理,所谓预设心理就是教师上课的地点、时间都是固定的,面对固定的学生,使用固定的教材,支配着教师课前进行固定化和程式性的备课,形成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而不去发掘最新的授课内容吗,没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纵使学生对知识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无法得到先知状态,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创新和全面能力的发展。

3 MOOC以及SPOC环境下的大学生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3.1 增加高校管理制度的弹性和灵活性

高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创造精神、追求文化的场所,高校管理制度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标准具体的制度要求,有利于绩效测定、责任界定、提高高校管理等具有理性权威。首先,高校要经常进行自我提升和改善发展,提出新高校制度要求,社人、人和学校的发展实现对高校制度化的超越,重构制度的程序。其次,是制定制度的多样化,制定管理硬性指标的同时,大胆创新和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放在首位,灵活将精品课程建设和实施方面有效结合,避免了高、大、空等具体制度,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和最大发挥限度,实现民主、自由、公平、宽松的人性化教育环境。最后,根据教学科实际情况和学生专业特点,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经过不断地尝试、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意识的提高,去热爱它、认同它,同时教学也就会成为教师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3.2 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宣传引导

对于受传统文化和教学习惯的影响,同时教师对分层混合教学模式的认识、了解以及熟悉程度都不够透彻,教师通常会继续沿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意识里只有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即可,对该模式不予以采用和实施,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对分层混合教学模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此进行该模式的理论构架和实践操作进行详细解说。其次,对该模式进行探究和想法研讨,可以利用座谈会的形式,对该教学模式的利弊进一步交流,创新,加强引导,沟通交流是对该模式通过的重中之重。最后,就该模式进行课堂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认可,进行课堂运用,运用到实践当中,从实跟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整套教学模式,虽然在整个推行过程中很困难,很复杂,但该教学模式能够引起高校重视,大力推行相关政策并施以指引,运用中敢于实践和勇于创新,进一步带动高校创新发展的新气象,使该模式在实践中体现真正的实践价值。

3.3 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教师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缺少相应的动力机制,人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换言之,寻求目标、满足需要是人的行为方向,人如果有了动机,有了激励,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实现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激励机制。

为了能够使分层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激励教师更加努力,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其中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缺一不可。首先,制定相应的奖励标准和量化指标,让教师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步步的朝着成功努力。其次,需要公平、公正的评估机制来维系,在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避免所有努力功亏一篑,必须将评估机制在运作程序中公正透明,严格按照指标完成,教师通过客观评估机制来获取相应的奖励。最后,敢于实践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秀教师,还需要注重精神奖励,颁发荣誉奖章,使其成为学习者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激励其他教师更加地努力,进一步提高高校良好的教学氛围。

4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正逐渐呈现信息教育的特征,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环境虚拟化,教材立本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评估过程化等,甚至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诸多教学要素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使计算机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但事实证明,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帮助学习,关键在于师生将现代新兴技术发挥到最大功效,与日常英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它和语言一起成为积极思维和行动的工具和目的,运用信息构建新知识能力、培养用英语和网络进行各种交际合作,成为当代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2.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本位主义的文化,它以崇尚道德为最高价值追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如“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尽管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其体现出的重德、务实、奉献、宽容、人道等精神至今仍是我们应该继续和发扬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医学文化,出现了像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一大批医学大家。“医乃仁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医学的基本看法,也是中国传统医学职业精神的写照。当今时代“,珍惜生命,关爱健康”仍然是对医学生的最低要求。加强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传统美德教育,能够促进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

3.有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孟子•告子上》篇中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荀子•荣辱》中讲:“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强调的是义的重要地位,启发和引导人们自觉远离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这种义利观念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学习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明辨义利的优秀思想,有利于医学生摆脱拜金主义、本位主义、个人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干扰,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奉献精神。

4.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持久不衰。孟子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体现出的都是心系社稷的爱国情怀,是一个民族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前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牢记肩负的责任和重担,始终把报效国家、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作为终身的追求。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思考

1.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医学生信息甄别能力。在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除了传统媒体,以网络和手机为传播媒介的手机电视、IPTV、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获得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快、更广、更直接。新兴媒介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海量的信息鱼龙混杂,负面的信息传播不易控制等。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抢占新兴媒介阵地,这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医学生媒介素养,让他们学会甄别、判断网络信息,不轻信,不盲从,理性思考,自觉抵制各种媒介中的非法、庸俗及暴力等低俗信息。同时,加强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发扬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完善精神和道德的修养。

2.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创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加强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功能。因此,要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多形式全方位地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在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加强校园广播、电视、论坛、讲座、图书、校报、校园网等载体建设和管理,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占领正确的舆论宣传主阵地,积极倡导附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的主流文化。加强学生会、青年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医学生在实践中更多地了解社会、锻炼能力。

篇(5)

ZHOU Yu-ping1, DU Ming-e2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2.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Abstract: In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 normal cours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modern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factors were compared. Based on two kinds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modern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the teaching effect.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t teaching environment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eaching effect Affirm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points out the faults of the modern teach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environment;the classroom;the teaching effect

1 概述

教育技术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以及系统化设计教学等基础上发展并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中的分支科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1]。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的总称。从实践应用来说,教育技术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2]。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发表了教育技术定义(AECT’94定义),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2005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经过充分讨论后发表了新的定义(AECT’05定义),定义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随着教育理论、实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运而生。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属于同一个概念。目前人们逐渐习惯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概念,这使得教育技术有了更加强烈的现代化、信息化色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学环境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2 教学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环境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环境有物理层面上的,也有心理层面上的。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不同的教学环境往往会将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既包括硬件环境,也包含软件环境,还包括人力资源环境。教学环境贯穿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始终,深刻影响着学生创造力的智力因素[3]。

《现代教育技术》是很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所学生所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其目的是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增??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为培养和造就能适应未?禳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13.html" title="社会论文" target="_blank">社会?济发展需要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不言而喻,《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对于高师院校的学生来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该课的“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从事师范教育的工作者所密切关注话题,然而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课环境的关注往往易被忽视。其实,《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环境对于当今的师范人才培养来说,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教学离不开“教”、“学”二字,无论是“教”还是“学”都离不开教学环境。

3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与现代课堂教学环境

我们处在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年代,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一直在经受着各种考验,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已成了今天课堂教学的首选,两者各有利弊,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教学环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本身内涵,将传统教学环境与现代化教学环境较好的融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1传统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角,老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课堂教学环境以黑板、粉笔、教材、简单教具为主,构成了教学资源的主要部分。单一的教学环境构成了单调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显然不相符合的。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无法突显反被压抑。

但这种传统式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不是就一无是处而应完全摒弃掉呢?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并不是这样的,在有些课程或知识的传授方面,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依然可以采用,甚至这种环境的下取得的教学效果可能还更佳。如:在高等数学的公式推导、推理方面,程序设计过程中的程序分析等。

3.2现代课堂教学环境

以海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环境看,分为两种:一种是多媒体教室环境,另一种是多媒体实验室环境。多媒体教室提供有教师上课用的电脑、大屏幕投影、音响设备等硬件环境,还有教师上课所需电子教学资料及课程所需的软件等环境。多媒体实验室除包括以上资源外,还为每位上课的同学配有一台电脑,教师机还安装有广播软件。同学们不用担心座位离讲台远的问题,在自己的电脑上就能清楚显示出老师的讲课内容。学生还可以随堂练习所学知识,利用电脑上网搜索资料、与老师在线交流等。显而易见,现代课堂教学环境比传统课堂教学环境要丰富些。然而这些丰富的资源有时也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极大的诱惑,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3.3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与现代课堂教学环境主要因素对比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虽然缺少了很多现代化的成分,但有时也能显出它固有的优势。与其相比,现代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势则很突出,从下面表1中给出的教学过程表现形式来着,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与现代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同。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现代课堂教学环境比传统课堂教学环境要好很多,但它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教学环境,对于有些教师和学生,若不能正确、充分利用它,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是资源的浪费,效果可能恰恰相反。传统课堂教学环境有它的劣势,但同时也有它的优点,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不用。只要在恰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环境,都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课程教学效果

为了说明最终的教学效果,我们对2009级到2013级五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来说,大多数学生喜欢现代课堂教学环境。原因很简单,这门课程就是要突出“现代”、“教育”和“技术”这几个字的内涵。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不能充分体现出这些因素。

当然,课堂教学环境除了人们常说的基础硬件设施以外,还包括一些其他因素,如:教师上课的教法、教师讲课的水平、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别、学生的相互交流、学生的学法,甚至是上课时间的安排(如:有些学生更喜欢晚上上课)等等。

到底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好,要用事实来说话,用数据来证明的。我们还对2009级到2013级我校的部分专业师范生,采用不同课堂教学环境的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做了一个统计,参与统计的学生人数每年级均不少于150人,统计的数据情况如表2所示。

5不同教学环境产生不同教学效果的分析

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一点从上面的统计表中已经看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传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偏于理论,对于理论性的内容来说,不可避免会有枯燥感。很多形象化的教学现象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而有了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这些内容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非常形象的展示出来。内容上会丰富了很多。

2)多媒体技术的魅力会不知不觉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很自然的学到了知识,形象、生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教学环境所不法比拟的。

3)现代化课堂教学环境使用的是电脑、多媒体教学环境,给教师提供了更高效率教学的环境,可以每堂课多向学生输送很多信息而学生又不感觉到累,这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传统的课堂教学靠的是黑板和粉笔,加上老师的教材和简单的教具。

4)学习资源丰富,网络可提供海量参考资料。学生们通过阅读大量网上资料,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从横向到纵向均得到了拓展。而传统环境在该方面是受限的。

5)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紧密了。现代化的交流环境,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条件,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空间距离,也节省了时间。这一点与传统环境相比,比传统教学环境的时间和空间减少了很多。

6)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现代教学环境在团结协作方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哪怕两位同学距离很远,也可以在线随时交流与协作,而传统的教学环境做不到。

6现代化教学环境的不利因素

现代化教学环境是不是就十全十美,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学环境了呢?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的因素。我们看特任何事物都不能用绝对的观点。其实,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也存在一些不足,以下即是几个存在问题的方面。

1)对教师的要求高。使用各种教学设备的能力,如:对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应答能力、对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对电子教学资源的建设能力等。

2)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网络上资源丰富,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学生要有判断能力,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无用的。要有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

3)要求师生会使用海量的网络资源。网络提供给我们大量资源,利用得好,则事半功倍,利用得不好,则事倍功半。不会使用这些资源,是一种浪费,也谈不上与时俱进。

4)学生的自由度大了,自主学习时间的把握,可移动电子设备各种各样,学生要学会管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否则就会浪费掉大量的宝贵时间,这种现象在当今时代屡见不鲜。

篇(6)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环境设计行业在高校教育模式当中的直接体现,其对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环境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背景下,其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这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紧紧围绕市场环境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水平来看,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教学方法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的情况,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遇到了发展问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1、学生积极性不高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学习兴趣不高,笔者认为导致学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环境艺术设计学习内容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该学科的复杂性使学生提不起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始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极易产生疲劳感,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始终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发挥。

2、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对实践性要求较高,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随时掌握市场环境的需求,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设计人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由于受到外部因素、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市场环境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分析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是使学生能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也是环境艺术教学的主要方向。传统封闭的办学模式要彻底改变,要满足市场环境的需求,要与社会接轨,就要转变为开放式的办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所面向的是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可持续发展观与了彩色设计、环保节能理念等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学科发展观要转变,要朝着学科群方向转变,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发展为交叉学科。对于学生的培养方面,也要做出改变,由传统教学中只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教育,转变为向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环境艺术设计等社会职能方向,进而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够满足市场多方面的需求,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的设计人才。

2、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科学。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只在课上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实践,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这样才能够达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市场环境下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将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市场环境的对接,使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后,能够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将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设计师,否则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要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及,将校内教学与市场需求进行完美对接,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学生实践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逐渐的接触到社会,并了解市场环境和需求,学会与各种客户如何交流,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在基地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的积极主动,通过实践,环境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建立专业的实训室,如建筑材料工作室、设计车间、灯光效果实验室等,将其作为补充学生课堂不论不足的实践场所,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真实的认识。

3、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设计就是寻找创新的生活环境、新的设计理念、新的造型符号。校方可以定期开设相关内容的讲座,使学生通过听讲座使自身的视野更丰富,聘请高级讲师、该领域专家学者,讲授最新的设计理论和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设计语言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现代设计语言包括现代设计思维方法、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表现手法、现代设计理念。简单来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和理论原理内容的教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熟练运用的能力,从而更满足市场环境对新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拓展教育,提高学生的借鉴、吸纳异域文化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中以艺术原理发展为基础,建立可以科学表述出产业发展与艺术设计属性关系的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发挥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就必须要保证其教学目标与环境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的一致性,为此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教学引导者作用,通过超前的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在保证教学目标与环境行业市场人才需求目标一致性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他们的环境设计专业技能提升创造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的环境设计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姚辉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篇(7)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国家对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方向愈加重视,因此对于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研究,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出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以及其界限的区分理解,研究发现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建议对策,达到高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实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高校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学习方法。

一、较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普及效果,也符合当前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的特点有:教学的环境更加独立自由、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以及教学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

1.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环境更加独立自由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习会更加的独立和自由,高校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独立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以及学习的地点,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另外一个方面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多种的交流方式来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询问,这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交流避免了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环境,另一个方面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而不敢提问的发生,在网络上的交流可以更加的轻松以及开放,使得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间拥有更多的沟通学习,拉近彼此之间的学习,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相互提高,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感情的促进。网络环境下的独立与自由更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

2.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室课堂的学习资源主要依赖于手中的教学材料以及教师课程内容的讲解,具有目的性较强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网络环境下教学上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与补充,其资源特点在于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以及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高校教师可以整理出更多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更高效率与质量的教学。另一个方面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及时的为不同W习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学生也可通过丰富的计算机网咯教学资源,选择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辅助学习,提高学习的选择能力与独立能力。

3.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的内容、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展示学习的成果以及提出学习的建议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在教学的方法上有了很大突破,而且教学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有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教学交流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自主学习,而且能够为合作学习以及探索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个方面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以及学习方法,例如教学资源的及时传输、通过教学工具实现多方式教学以及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方式等,大大改进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生动丰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可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方向的选择也更加的开阔,更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二、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以及其界定区分理解

1.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有效性意义在于课程教与学的影响大小,一方面是教师在课程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在教学的内容上是否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教学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性以及教学的方法是否能够在其他课程教学上得到效益的应用,另一个方面是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判断学习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后的记忆情况和分数高低,而是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后,掌握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拥有终身受益的能力,比如知识的实际灵活应用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的处理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自我修养的能力。

2.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界定区分理解

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界定区分主要是通过教师教学的活动客观规律,通过最优的教学速度、效益以及效率督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以及运营的过程,另外教学的责任态度以及教学内容价值的体现等三个方面的目标,实现教学目的以及满足社会以及个人的教育价值。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影响有效性的问题

1.教师教学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不管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还是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可或缺并且在这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因此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影响有效的因素中就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首先是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对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根据有关调查,在我国的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还存在大部分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不了解甚至是更本不知道,而据北京学院以及教育部门的教育管理的信息中心联合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所显示,还存在多数的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上的应用能力低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其原因在于对于高校信息技术的系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并且没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下而持续学习,对自身知识系统进行更新。另外在实际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未得到现实中的操作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知识教学上的漏洞或者是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具体,另外一个方面是高校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态度不够重视,对于教学的内容敷衍了事,更谈不上在信息技术上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上的结合讲解。

2.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

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学习思考能力、学习的应用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能力会影响网络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对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会产生一定的热情与兴趣,但是长时间的教学过程后,学生大多在网络环境下各自的查找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对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选择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学生利用网络观看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内容或者是玩游戏,这都是导致课程教学有效性降低的影响因素。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还是脱离不了传统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还是脱离不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主要是在教学方式上没有创新意识以及保留着传统教学观念,这无异于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不了网络环境下对高校信息技术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到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传统课堂教材教学没有多大的区别。

4.n程教学资源较少且效果较差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资源通常限制与学校对于网络教学的设备投入以及教师的应用频率,居于当前的网络教学资源投入,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是相对较少的,而且由于学校投入的资金有限,做出来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不仅画质不够清晰而且在播放功能上也有局限性。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建议对策

1.提高高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

提高高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首先要对教师进行重新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并且通过考核模式了解教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直至过关才能投入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上。另一个方面是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是教学责任心以及教学态度上的更正,对学生教学应富有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全心全意将所学的知识内容、方法以及理念教授给学生,并抱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教导学生,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2.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对于学生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上的学习,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去学习,首先是对在网络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进行网络监控,对于不专心于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学习的学生进行纠正,其次是在网络教学下应提倡多方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最后是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主要有知识实际灵活应用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的处理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自我修养的能力。

3.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创新

转变教学观念主要的是能够改掉一些不良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且能够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提高的同时对自身教学知识系统的学习与更新能力,并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呈现于学生。

总结

综上所述,学校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投入,包括对网络设备的购买、网络数据的收集与应用以及教学环境的布置,改善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视屏的画质以及采用多种播放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如,诸峰,张再跃.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探讨[J].科技视界.2015.

篇(8)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1-0094-04

引言

传统课堂教学在人类发展史上, 对促进知识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的一些不足。例如,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突破,课堂效率不高等。而云教育环境课堂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以网络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课堂为舞台,两者结合构成新型教学环境。因此,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日益信息化的社会浪潮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是否就应抛弃传统课堂,转战云教育课堂呢?两者在教学模式上有什么区别?在教学效果上又有什么不同?

传统教学课堂

1.传统教学的课堂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为理论基础,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中心地位,传统的教育把传授知识作为学校的唯一任务。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支配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服从者,学生的大脑则是学习的容器和仓库,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其所能地向这个容器和仓库中灌输知识。图1为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2.传统教学课堂的优势

传统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不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能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重视知识传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能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以提高教学的功用和效果。

教师通过师范院校的专门培训,懂得一定的教育规律,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经验,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或发生矛盾时,教师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启发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避免了走弯路;再则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生可以“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治学态度、方法、才能、人品、世界观等均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这些都是任何先进的教育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3.传统教学课堂的弊端

传统教学课堂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课堂上演的是教师的独角戏,容易出现注入式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教师不能完全照顾到课堂中基础和兴趣不尽相同的每位学生,不能使他们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的讲授,被动地学习,对知识死记硬背,且往往因教学缺乏民主和启发诱导而强迫命令,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

传统教学课堂侧重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极少考虑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这些知识的意向,也很少顾及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需要,只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学生。由于它侧重的是让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因此缺乏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发散思维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

云教育环境课堂

1.云教育环境的课堂模式

云教育环境课堂是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以网络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课堂为舞台,两者结合构成新型教学环境。我们将这种新型教学界定为一种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时间和空间不再受限制,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学习网上开设的任何课程。图2为云教育环境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知识总量的迅速膨胀,另一方面一个人在现代社会能否适意地生存,关键不是知识量的多少,而是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能够适应社会变化,这就使得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短短十几年的学习时间内把人类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能力。云教育环境的课堂教学正是着眼于以下两点:一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立足于当前;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未来。

2.云教育环境课堂的优势

爱因斯坦曾指出,应当始终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要使学生跟得上科技发展的步伐,除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外,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经过自己努力探索得到的知识,将其理解得深刻,记忆得牢固。还课堂于学生,注重课堂的生命内涵,交给学生一生“带得走”的东西,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云教育环境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使他们对所汲取的知识、得出的结论和规律不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适应变化,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独立做出决定以及行动的能力。而自信心和满足感又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又驱使着他们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这就形成了一种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3.云教育环境课堂的不足

有些学科不适合这种教学模式;有些学生不适合这种教学模式;因重视学生独立作业难免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要靠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则所学知识费时过多,不经济,不宜于教师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若无高水平的教师及时点拨和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容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的主动性、积极性,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两种课堂的教学效果比较

本研究试图探究传统课堂与云教育环境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差异,以某高职院校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两个平行班级为模型,班级人数均为40人,男女比例相当,教学内容选择DNS正向服务的搭建,教师相同。教学A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B班采用云教育环境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编制教学效果测验,采用任务考核的方式考查学习效果,并向学生分发调查问卷。

1.学习效果研究分析

学习效果从以下3个维度评分:①完成时间的快慢,即以20分钟为节点,区别完成时间的质量;②完成内容的准确性,即用nslookup测试是否能实现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③技能的迁移性,即是否能完成DNS反向服务的搭建。

教学A班,即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班级,能在20分钟内完成任务的人数为22人,精准完成任务的人数为30人,能够实现技能迁移的有11人;教学B班,即采用云教育环境课堂教学的班级,能在20分钟内完成任务的人数为31人,精准完成任务的人数为33人,能够实现技能迁移的人数为26人。图3为两种课堂的学习效果比较图。

云教育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了传统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参与式教学、个性化教学和优秀资源共享,实现了“先学后展,当堂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借助云平台,结合网络学案、班级论坛、多媒体课件等模块,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多样性的多元发展,让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彩。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也让课堂的教与学充满情趣,知识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实现了教学的生态课堂,学生乐在其中,学习素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2.调查问卷研究分析

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不同,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结果,而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学过程,更关注学生,因此本研究设计了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左下表为传统课堂与云教育课堂的比较问卷。

教学A班,即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班级,认为参与度高的人数为16人,认为课堂气氛活跃的人数为21人,认为师生互动多的人数为24人;教学B班,即采用云教育环境课堂教学的班级,认为参与度高的人数为29人,认为课堂气氛活跃的人数为33人,认为师生互动多的人数为31人。图4为传统课堂与云教育课堂的教学过程比较图。

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了学生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具有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等优越性。

篇(9)

2工科院校环境科学教学的改进

2.1教学理念与内容的改进

工科院校环境科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环境意识、环境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教学体系应由知识、技能、意识、态度、实践这相互联系的五个方面构成[2]。教育和激发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个人环境技能的知识与信息,形成系统的环境知识体系[3]。工科院校环境科学的教学内容要从介绍解决污染的科学知识逐步扩展到生命、地球空间,深入到资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探索上来,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学-传统实验-教师科研紧密结合,开启学生的钻研潜力;开展工科传统专业与环境紧密相关的教学,体现院校特色,凸显学生就业专长。

2.2教学课程设置的改进

工科院校环境科学的课程设置应既具有鲜明的学科前沿性和社会适应性,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将通用性基础知识和专性人才培养紧密结合:①专业课教学增添新内容,关联工科院校如冶金、机械、建筑等专业相关的新污染(物理性污染等)方面的教学。②选修课注重与其它专业内容交叉,形成如环境材料、能源/资源、环境设计等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需要;③增设一些人文辅修课,如环保教育、环境律法等课程,既可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其环境道德修养,也为入门环境行业(如环境类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2.3教学方法的改进

工科院校的环境科学教学方法尤其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①运用以“点”辐射“面”的教学方式,即在强调开设核心知识点的同时,授课内容需辐射同专业其他课程或不同专业相关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全面、综合地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知识.②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实施教学。其有助于学生课堂上理解,课下自学,且能达到教学资源利用便捷。③实验课程适当渗透教师科研,其目的在于、培养与开发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达到教育和科研并举。上述几个方面的改进将有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培养,为继续深造和钻研做好准备。

2.4教学条件的改进

篇(10)

关键词:

能力导向;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立项名称:《基于“五法四性”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2016JGA226.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满足社会以及企业的要求,高校需加强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技能培养。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体系更加偏重于学科导向,着重知识基础的传授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忽视能力导向,对创造、应用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投入过少,导致目前国内出现虽高校大量招生但是应用于企业的优秀人才却甚少,国内设计水平较发达国家远远落后的现象。因此,基于能力导向进行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以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致力于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与市场接轨的现代环境设计人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者应针对目前以学科为向导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寻找一条以设计能力培养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现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弊端

1.以学科为导向规划课程设置

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以学科为向导,专注于传授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将综合的设计知识分解为结构、形式、艺术以及技术等方面授课,将本身统一的知识体系分割,学生无法锻炼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大学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学习室内设计、风景园林、公共艺术等多方面的基础课程,宽泛的知识点无法使学生完善自己的环境设计应用能力。过多的基础课、设计课而实践课程较少的教学课程设置,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不足,毕业后无法顺应社会市场需求,使其岗位时间较长。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着重理论课程而忽视了综合素质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教学课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办法而忽视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轻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继承、模仿与引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处于被动的,缺乏思考与分析过程,遏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毕业以后,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缺乏应用能力,无法与市场顺利接轨。

3.教学评价体系并未完善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是采取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大多数课程是以静态图像或者是文字论文形式已经评鉴,忽略了多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评价,使得学生将大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理论知识上而忽略了对设计内容以及创新逻辑的追求以及实际环境设计中与功能、环境以及文化之间的关联。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使环境设计教学逐渐变成形式主义,并没有重视学科的前沿性。

二、以能力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办法

1.以能力为导向规划课程设置

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要注重以能力为导向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协调空间、尺度、场地、功能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将环境设计课程由浅到深的传递给学生,并将设计的原理、方式、过程以及技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督促并培养学生将一维的视觉设计思想向功能性以及适应人们心理与生活环境的设计,重视理论与实际校核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更适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企业需求的社会型专业人才。

2.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校应在传统枯燥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增加以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主的情景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引入情景模式教学以后,要督促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打破理论学习的传统构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设计以及案例分析等实际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倡导以互动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评价体系上不能一味采取传统的美术学评价体系,要以学生为主题,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与应用方面全面且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教育者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获奖竞赛、专业交流、参与讲座、展览参观等方面的成绩考量,协调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重,加大对平时成绩的重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竞争意识以及市场适应能力,加强其在学校期间对市场的动向了解,寻找自己的特长,从而才毕业以后可以更迅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快速的融入到工作环境中。

三、结语

以能力为向导,注重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现阶段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培养目标,社会环境设计的实际需求要求改专业教育方向需不断地进行调整。作为环境设计类专业教育工作者,以及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落实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其首要任务。教育工作者要同步自身的学识,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与市场接轨、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现代环境设计人才。

作者:刘景群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苏子东.艺术性不等于美术性——兼谈室内设计学科基础与美术教学[J].美术研究,2004(3).

上一篇: 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下一篇: 医养结合的重大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