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重大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28 14:37: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养结合的重大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养结合的重大意义

篇(1)

【关键词】 子痫前期;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胰岛素样因子结合蛋白1; 胎盘; 滋养细胞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xpression and implicatio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IGFII)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 (IGFBP1) in the placenta of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Methods Expression of IGFII and IGFBP1 of placenta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logical method and compared between women having a normal pregnancy (31 cases) and women having a pregnancy complicated by preeclampsia (31 cases). Results IGFII and IGFBP1 were located on trophoblast,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nd villous stroma. The level of IGFI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reeclampsia group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P=0.02). The expression of IGFBP1 in the placenta of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preeclampsia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26). Conclusion The unbalamced expression of IGFII and IGFBP1 in the placenta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reeclampsia.

【Key words】 Preeclampsia;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I;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binding protein1; Placenta; Trophoblast

胎盘浅着床为目前子痫前期最主要的病因学说之一,其病理基础为螺旋小动脉重铸的数量明显减少,并且重铸的深度仅限于蜕膜段,而重铸过程是滋养细胞生理性浸润的结果,因此,重铸障碍的实质是滋养细胞浸润能力下降的结果[1]。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有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binding protein1,IGFBP1)是影响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正常孕妇及子痫前期孕妇胎盘滋养细胞中IGF及IGFBP1的表达情况,旨在为子痫前期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共31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6例,重度子痫前期15例,孕龄( 245±23) d,年龄(30±4.5)岁,均为初产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产后3个月复查时血压均恢复正常。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31例为正常对照组,孕龄(270±11)d,年龄(29±3.6)岁,均为初产妇,本次妊娠经过正常,胎儿发育正常,无任何合并症和并发症,无不良妊娠史,无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炎等病史。

二、方法

1.疾病诊断: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及分类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

2.组织标本收集与处理:胎盘娩出后30 min内取胎盘母面中央组织约1 cm ×1 cm ×1 cm, 立即置入10 %甲醛溶液中固定24 h, 常规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厚4μm) 。

3.IGFⅡ及IGFBP1的测定: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doublestain immunohistochemistry,D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IGFⅡ、IGFBP1兔抗人单克隆抗体及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me,DAB)显色剂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2种抗体的工作浓度均为1∶100。阳性对照片由博士德公司提供,阴性对照实验过程中以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代替一抗。

4.结果判定:病理科医师以盲法读片。阳性细胞表现为镜下组织细胞结构清晰,细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沉着, 染色明显高于背景。根据细胞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分布确定IGFⅡ和IGFBP1在细胞浆中的表达水平。无染色或染色不清染色强度为0,浅黄色为1,棕黄色为2,深黄色或褐色为3。阳性细胞百分率,无阳性细胞为0,50 %为3。取以上两项的乘积,积分 0~1分为(),2分为(+),3~4分为(++),≥5分为(+++)。

5.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en相关分析。双侧检验的显著性水准为α= 0.05。

结 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3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龄子痫前期重度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IGFⅡ在胎盘中的表达

IGFⅡ的表达位于滋养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见图1、2。表达强度对照组>重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IGFBP1在胎盘中的表达

IGFBP1表达部位与IGFⅡ相同,见图3、4。3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 IGFBP1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注:3组表达强度比较,P=0.26

四、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胎盘中IGFⅡ与IGFBP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IGFⅡ表达越强,IGFBP1表达越弱(r=0.298,P=0.037)。

讨 论

一、IGFⅡ、IGFBP1与滋养细胞浸润的相关性

胎盘的发育需要母体与胎儿细胞间一系列复杂有序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滋养细胞不断增殖分化,迁移至蜕膜,侵入子宫肌层内1/3的螺旋动脉,取代血管内皮细胞直至血管肌层部分,完成血管重铸[2]。此过程受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当细胞因子水平发生变化时,可作用于滋养细胞,引起滋养细胞的侵入缺陷,螺旋小动脉生理性变化受阻,使胎盘浅着床,胎盘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引起全身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和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IGFⅡ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和新陈代谢的能力,可能在许多方面影响胎盘的形成和功能。对IGFⅡ的mRNA进行定位,发现在固定绒毛的滋养细胞柱上,尤其是在细胞柱的边缘可见大量IGFⅡ的表达,提示IGFⅡ可促进绒毛细胞向子宫内膜的种植[3]。对孕早期绒毛进行体外培养进一步证实了滋养细胞的迁移可被IGFⅡ增强[4]。对于IGFⅡ促进滋养细胞浸润的机制研究较多,认为IGFⅡ结合到滋养细胞的Ⅱ型IGF 受体并增加滋养细胞的迁移能力;IGFⅡ可以促进滋养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IGFⅡ抑制IGFBP1的合成,从而间接促进滋养细胞侵入[5]。

IGFBP1主要由蜕膜细胞及肝脏产生,可调节IGF的活性,在胎盘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妊娠后IGFBP1水平逐渐升高,于28~30周达到高峰,33周后开始下降。Paul等[6]发现IGFBP1转基因孕鼠滋养细胞侵蚀入子宫蜕膜的深度明显浅于野生孕鼠,提示IGFBP1过度表达可能抑制滋养细胞的侵蚀过程。

二、IGFⅡ、IGFBP1与子痫前期

本研究发现,IGFⅡ、IGFBP1在正常组和子痫前期组均有表达,子痫前期组IGFⅡ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实验中,对照组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孕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孕龄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轻度子痫痫前期患者,对照组胎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子痫前期各组,说明子痫前期对孕妇及新生儿存在危害,可导致早产及造成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正常妊娠时,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在妊娠早期最强,中期逐渐下降,至孕末期则趋向于无。IGFⅡ与IGFBP1为调节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孕龄相关。孕龄越低,IGFⅡ的表达越强,在本文中,重度子痫前期IGFⅡ的表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也说明了此问题。同时,子痫前期组IGFⅡ总体表达降低,IGFBP1表达升高,抑制了滋养细胞的侵润,导致胎盘浅着床,进一步导致了子痫前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其德.子痫前期及子痫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35.

2Hedley A, Coppock, Anne W, et al. Matrix Metalloprotease3 and 9 proteolyz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J]. Biology of Reproduction,2004,71:438443.

3Lacey H, Haigh T, Jones CJ, et al. Mesenchymally derived IGFI provides a paracrine stimulus for trophoblast migration[J]. BMC Dev Biol,2002,2:5.

篇(2)

中图分类号:S532;Q786;S4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7-4238-03

Effects of Infection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 Gene Expressions of Key Enzymes in Salicylic Acid and Ethylene Biosynthesis in Potato

ZHU Jia-li1,DING Yan1,XU Hong-zhang1,XIN Cui-hua1,CAI Lu1,XIAO Huan-huan1,

HE Yan-hong2,LI Na1,GUO Jiang-bo1

(1. Inner Mongolia Key Laboratory of Biomass-Energy Conversion/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 Inner Mongolia, China; 2. Forestry Colleg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uhhot 010020, China)

Abstract: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 and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 synthase(ACS) are the key enzymes in the biosynthesis pathway of salicylic acid and ethylene respectively. Expression patterns of gene encoding these key enzymes(poPAL and poACS) in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were investigat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fter injection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physiological strain 89148-9 to potato transgenic resistant strains DR1, DR3a and wild susceptive line D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ression of poPAL and poACS genes was increased in leaves of the three potato lines after inoculation of P. infestans. The expression level in transgenic lines was mos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ild line and the peak value in transgenic lines generally appeared earlier to that in wild lin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oPAL and poACS were related with the resistance to late blight in potato; but the expression model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ransgenic lines and wild line, which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resistance or susceptibility to P. infestans.

Key words: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Phytophthora infestans; salicylic acid; ethylene; gene expression

收稿日期:2012-08-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344);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BS0506,2012MS030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NJZZ11139);内蒙古科技大学李保卫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教育厅“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朱佳莉(1990-),女,江苏丹阳人,在读本科生,生物技术专业;通讯作者,郭江波(1976-),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博士,

主要从事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电话)15044701654(电子信箱)。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缓解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马铃薯晚疫病则是限制马铃薯生产的第一大病害,给马铃薯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培育优良的抗病品种、探明其抗病机制意义重大。

植物在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后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以降低病害造成的伤害。其中体内产生信号分子进而诱导一系列防卫基因表达和代谢变化是植物抗病行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乙烯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可以诱导植物的抗病反应[2,3]。本研究以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2个马铃薯抗晚疫病株系DR1、DR3a和野生型株系DG为材料,利用水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基因(poPAL)和乙烯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合成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ACS)基因(poACS)的保守区设计特异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研究接种晚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理小种89148-9后各株系中两种酶基因的表达情况,为深入了解马铃薯抗晚疫病能力与水杨酸和乙烯信号分子介导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前期试验获得的转基因抗晚疫病马铃薯株系DR1、DR3a和野生型株系DG为材料,采用苗钵(10 cm×10 cm)温室培养。取生长8~10周的植株为接种对象。

1.2 试验方法

1.2.1 马铃薯接种晚疫病病原菌 ①制备游动孢子。将生长14 d的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89148-9的孢子囊用无菌水冲洗到灭菌培养皿中,在4 ℃冰箱中放置6 h使其释放游动孢子,然后镜检游动孢子浓度并稀释调整到终浓度为5×104 个/mL用于接种。②接种。每株系只取中上部3片叶接种,每片叶接种20 μL游动孢子液,接种后置于接种箱培养,培养条件为18~25 ℃、光照16 h/d,接种后24 h内用塑料膜覆盖保持100%的相对湿度,分别于接种后0、12、24、48、72 h取样用于poPAL和poACS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1.2.2 基因特异引物设计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poPAL(序列号Z37106)和poACS(序列号AB041521)基因序列,使用软件Prime 5.0设计特异引物,引物序列分别为poPAL,5′-GCTAGAGGTGCT

AGTGCTAAGGGATT-3′和5′-TTTGAAACCCTAGA

TAAGGAAATGGC-3′;poACS,5′-TCCTGGTGATGC

ATTTCTAGTTCCT-3′和5′-ATCCATCCAAATAAA TAGGCCAGCAT-3′。

1.2.3 目的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 植物总RNA采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RNAprep法提取,cDNA的合成按照普洛麦格(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M-MLV逆转录酶操作说明进行。各株系cDNA浓度通过内标引物(poactin,5′-GATGGTGTCAGCCACAC-3′和5′-ATTCCAGCAGCTTCCATTCC-3′)来调整,然后以该cDNA为模板扩增。反应程序为:94 ℃ 4 min;94 ℃ 45 s,60 poPAL/57 poACS ℃ 45 s,72 ℃ 70poPAl(poactin)/40poACS s。PCR产物用1.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T-PCR半定量积分分析使用GelPro 60分析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晚疫病病原菌后各株系poPAL基因的表达情况

接种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89148-9对3个马铃薯株系poPAL基因的表达都有持久的诱导作用,从3个株系中都扩增出了长度约为1.2 kb的产物。对RT-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图1)和半定量积分分析(图2)发现,转基因DR1株系中poPAL基因的表达量在接种后24 h时达到最大,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迅速下降,到72 h时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接种前水平;转基因DR3a株系中poPAL基因的表达量也在接种后24 h时达到最大,并保持一段时间的高表达量然后缓慢下降;野生型DG株系中poPAL基因表达量在接种后12 h时达到最大,到48 h时仍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接种72 h后该基因的表达量略低于接种前水平。除72 h时转基因DR1株系中poPAL基因的表达量与野生型DG株系相当外,接种晚疫病病原菌后72 h内转基因DR1和DR3a株系中poPAL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DG株系。

2.2 接种晚疫病病原菌后各株系poACS基因的表达情况

接种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89148-9对3个马铃薯株系poACS基因的表达都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从3个株系中都扩增出了长度为681 bp的产物。对RT-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图3)和RT-PCR半定量积分分析(图4)可以看出,DR1株系在接种后12 h时poACS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在12~48 h内一直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然后逐渐下降,但72 h时其表达量仍高于接种前;转基因DR3a株系接种后12 h poACS基因表达量迅速升高,24 h时poACS基因的表达量略有升高,但与12 h时没有显著差异,之后poACS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下降,到72 h时其表达量低于接种前水平;野生型DG株系接种后24 h时poACS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到72 h时poACS基因的表达量已检测不到。在整个观察期内,转基因DR1和DR3a株系中poACS基因的表达量远高于野生型DG株系,而且转基因株系中的诱导为连续诱导,而野生型为不连续诱导,在接种后72 h时该基因不表达。

3 小结与讨论

水杨酸在植物的系统获得性抗性中是必不可少的信号物质[4],研究发现增加内源水杨酸表达量或者外施水杨酸都可以诱导系统获得性抗性[5-7]。本研究发现,接种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89148-9后,在马铃薯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株系中都诱导了poPAL基因的表达,表明水杨酸可能是马铃薯抗晚疫病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8]一致。但同一株系不同时间和不同株系同一时间该基因的表达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转基因株系可能通过调控poPAL基因诱导表达的强度来实现对晚疫病的抗性。

在高等植物中,ACC经ACS或者ACC氧化酶(ACO)合成乙烯,它们是乙烯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而ACS和ACO受生物胁迫或者非生物胁迫正调控[9]。本研究发现,在接种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89148-9后,在马铃薯转基因和野生型株系中都诱导了poACS基因的表达,表明乙烯可能是马铃薯抗晚疫病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这与之前的报道一致[10]。但同一株系不同时间和不同株系同一时间该基因表达量有一定的差异,这说明转基因株系可能通过对该基因诱导表达的强度和时序的调控来实现其对晚疫病的抗性。

本研究选用的2个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株系在接种晚疫病病原菌后都启动了水杨酸和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只是启动的强弱和时序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表明并非只有抗病株系才启动防御反应机制,而是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中,植物都具有潜在的防御反应机制,这些防御反应基因通过识别、信号传递和诱导,使植物自身防御系统被激活而相关防御反应基因被诱导表达[11,12]。同时也支持了有关水杨酸和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在抗病防御反应机制中的复杂性和可能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复杂的交叉与重叠作用的结论。但是各株系接种晚疫病病原菌后相关基因的启动强度与时序性有较大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植物与病原菌所组成的不同互作系统引起的,也可能就是抗、感晚疫病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 屈冬玉,谢开云,金黎平,等.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食物安全[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358-362.

[2] DEMPSEY D M A,SHAH J,KLESSIG D F. Salicylic acid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J].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1999,18(4):547-575.

[3] DONG X. SA,JA,ethylene,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J].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1998,1(4):316-323.

[4] GAFFNEY T, FRIEDRICH L, VERNOOIJ B, et al. Requirement of salicylic acid for the induction of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J]. Science,1993,261(5122):754-756.

[5] MALAMY J,CARR J P, KLESSIG D F, et al. Salicylic acid: A likely endogenous signal in the resistance response of tobacco to viral infection[J]. Science,1990,250(4983):1002-1004.

[6] YALPANI N,SILVERMAN P,WILSON T,et al. Salicylic acid is a systemic signal and an induce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 in virus-infected tobacco[J]. The Plant Cell Online, 1991,3(8):809-818.

[7] ENYEDI A J,YALPANI N,SILVERMAN P,et al. Localization, conjugation, and function of salicylic acid in tobacco during the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to tobacco mosaic viru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92,89(6):2480-2484.

[8] HALIM V A, ESCHEN-LIPPOLD L, ALTMANN S, et al. Salicylic acid is important for basal defense of Solanum tuberosum against Phytophthora infestans[J].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07,20(11):1346-1352.

[9] BLEECKER A B,KENDE H. Ethylene: A gaseous signal molecule in plants[J]. Annual Review of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2000,16(1):1-18.

篇(3)

中图分类号:R5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2-0094-04

Effect of NMDA Receptor within 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

on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Induced by Withdrawal in Acute Morphine-dependent Rats

LIU Cai-Yi1,2,3,LI Yong-Hui1,BAI Yun-Jing1,2,et al.

1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

2 Graduate School of CAS,Beijing 100087

3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Military Command, Beijing 1007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glutamate receptors (NMDA) within the CeA in the negative affective component ofwithdrawal from acute morphine-dependent rats.Methods: The negative affective component of naloxone-precipitated withdrawal in acute morphine-dependent ra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paradigm (CPA).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sham control group, the rats in withdrawal group spent significantly less time on naloxone-paired compartment (230.4±32.8 s/457.6±47.8 s P

【Key words】dependence; acute withdrawal;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the central nucleus of amygdala; NMDA receptor

急性阿片依赖是指一次或短期给予阿片受体激动剂后给予阿片受体拮抗剂,能诱发广泛的戒断症状, 除躯体症状外还包括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反应,这些症状与长期依赖戒断相似[1]。新的药物动机理论(负性强化的情绪过程模型)[2]强调:在一开始的偶然用药发展到强迫性用药的整个过程中,戒断性负性情绪在成瘾用药行为的维持和复吸中均起着关键作用。相对于慢性依赖的深入研究,对调控急性依赖的神经机制知之甚少。深入研究急性(早期)依赖的神经机制,对揭示从偶然用药到强迫性用药的转变机制以及寻找有效的方式降低渴求、治疗成瘾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泛杏仁核(包括杏仁中央核、终纹床核和伏隔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杏仁中央核(CeA)在焦虑等情绪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并且CeA的C-fos在急性吗啡戒断诱发CPA建立中反应增强,说明CeA参与急性CPA的建立[3]。同时CeA分布有高密度的谷氨酸神经元胞体和受体。近来大量的实验表明NMDA受体具有明确的抗焦虑作用。最显著的是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在Vogel test实验中外周给与极低剂量的MK801即有显著的抗焦虑作用。因而,推测CeA的NMDA受体参与吗啡急性依赖戒断诱发的CPA反应。CPA模型是根据经典条件反射原理,通过阿片μ受体拮抗剂纳络酮诱发吗啡急性依赖大鼠产生戒断性情绪反应,使之与中性环境(包括视觉、触觉及嗅觉等线索)相结合,建立起条件性厌恶反应。本研究将以CPA为戒断性情绪反应模型,利用脑区微量给药技术研究CeA的NMDA受体在急性吗啡依赖大鼠戒断性情绪反应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动物

雄性Sprague-Dawley (SD) 大鼠55只,初始体重280±20g , 分成 5组每组9-13只,去除定位手术点位不准确大鼠,实际每组7-8只。购自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试剂和仪器

盐酸吗啡(青海制药厂),纳络酮、地卓西平(MK801)(均为Sigma公司)。仪器为两箱式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试箱,两端箱体中间有一黑色有机玻璃插板隔开,一端箱体三壁上各有两条3cm宽的红色竖条纹,光滑底面;另一端箱体侧壁无条纹,栅格底面。摄像跟踪系统自动记录动物在两侧箱体停留时间。

1.3 实验方法

1.3.1 脑区定位手术

手术前禁食、禁水12h。以10%水合氯醛(3.5-4.0ml/kg)腹腔给药麻醉。将大鼠头部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Narishige SN-2型,Japan)进行脑区定位手术。参照图谱(Paxinos and Waston, 1986), 杏仁中央核区外套管植入点的坐标为前囟后2.3mm,中缝外侧4.3 mm, 颅骨表面下7.0 mm(位于杏仁中央核上方1.0 mm)。动物术后恢复7-10天后进行行为学实验。

1.3.2 CPA实验程序

CPA程序分为适应、自然位置偏爱倾向测试、条件化匹配训练、训练后偏爱测试四个阶段。第1天适应环境,让大鼠在两箱内自由活动15min;第2天进行自然偏爱倾向测试,记录大鼠在两箱内停留时间;结果表明大鼠在两侧箱体内停留时间无差异。第3至第6天为条件性匹配训练阶段,用隔板将两侧箱体隔开,共分4天进行,每天训练一次,每次训练40分钟;注射生理盐水和药物训练交替进行,两天为一轮实验,其中第3天上午注射生理盐水,间隔4小时后再次注射生理盐水并放入一侧训练箱40分钟,该箱称之“非药物匹配侧”或“非处理侧”;第4天上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5.6mg/kg,间隔4小时后皮下注射纳络酮0.5 mg/kg并放入另一侧训练箱40分钟,该箱称之为“纳络酮匹配侧”或“处理侧”。第5天和第6天分别重复第3天和第4天的训练。第7天进行训练后位置偏爱测试,将隔板拿开,将大鼠放入箱内自由活动15分钟,记录大鼠分别在两箱体的停留时间。以训练前、后在“纳络酮匹配侧”或“处理侧”停留时间变化来衡量CPA反应是否建立。

1.3.3 实验分组及脑区给药

在CPA程序的第二天前测结束后将大鼠分为戒断程序组和非戒断程序组,其中戒断程序组包括假手术组、戒断组和戒断干预组,假手术组大鼠只作手术,CeA给予生理盐水0.5μl皮下注射,不给予吗啡和纳络酮皮下注射;戒断组大鼠与假手术组不同是给予吗啡和纳络酮皮下注射来制作戒断模型;戒断干预组与戒断组的不同是注射纳络酮前20分钟CeA微量注射MK801(20nmol/side,0.5μl)以考察CeA注射MK801对急性依赖戒断CPA建立的影响。非戒断程序组包括急性吗啡依赖组和未接触组以考察CeA微量注射MK801对急性吗啡依赖和未接触吗啡的大鼠是否有奖赏或厌恶效应。与戒断干预组的不同是急性吗啡依赖组不给予纳络酮注射,只给吗啡皮下注射和CeA注射MK801。未接触组与急性吗啡依赖组的不同是不给予吗啡注射。

1.3.4脑区注射位点鉴定

行为学实验完成后,在大鼠CeA内注射1%的滂胺天蓝0.5μl,断头取脑,冰冻切片,显微镜下鉴别注射位点。图1 显微镜照片显示了注射位点的典型位置。图2取自图谱Paxions and Wason (1986),示意注射套管的针道及内套管末端注射位点位于CeA,末端灰色圆形范围包含了本实验中所有位于CeA的正确位点。

1.4统计方法 进行t检验。

2结 果

2.1 CeA注射MK801对CPA建立的影响

表1显示训练前戒断组在纳络酮匹配侧停留时间与假手术组和戒断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停留时间戒断组短于假手术组,说明纳络酮能够诱发急性吗啡依赖大鼠建立CPA;戒断干预组的停留时间长于戒断组,说明训练前CeA注射MK801阻断了CPA的建立。

2.2 对未接触吗啡和急性吗啡依赖大鼠CeA注射MK801的条件性位置效应

无论是未接触组还是急性吗啡依赖大鼠,训练前、后在处理侧停留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训练前CeA注射MK801既无奖赏效应也无厌恶效应(见表2)。

3讨 论

本研究表明CeA 注射MK801可阻断急性吗啡依赖戒断诱发的CPA的建立,但对急性吗啡依赖或未接触吗啡的大鼠并无奖赏或厌恶效应。有研究表明MK801不仅影响情绪,其本身亦有奖赏效应并且能影响学习记忆,因此需要深入讨论CeA微量注射MK801阻断急性CPA建立的神经机制。

尽管有文献提示外周注射MK801具有奖赏作用能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oference,CPP)效应[4],但MK801产生CPP效应可能依赖于使用剂量和实验条件,因为另有研究表明MK801在啮齿类既不产生位置偏爱也未产生位置厌恶[5]。在Watanabe的研究中[6],在CeA采用两个剂量的MK801(10nmol和30nmol/每侧)进行微量注射,30nmol/每侧脑区的MK801有轻微的奖赏效应而10nmol/每侧的MK801无奖赏效应。本研究中采用20nmol的剂量,结果表明该剂量在急性吗啡依赖及未接触过吗啡的大鼠均未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可推测本研究中MK801本身的奖赏效应对CPA的建立无影响,但由于第二大组的两组大鼠均未设立各自的对照组,故结论尚需验证。

许多研究显示NMDA受体参与学习记忆,例如NMDA受体拮抗剂微量注射到杏仁核损害对条件性恐惧的记忆 [7-9]。然而亦有与此不一致的结果:NMDA受体拮抗剂苄派酚醇能抑制吗啡诱发的CPP,但其对记忆无任何影响 [4];类似地,Popik [5]研究表明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抑制纳络酮参与的吗啡戒断诱发的CPA,但对食物诱发的CPP无影响,也不影响Morris 水迷宫空间任务的记忆提取。这些结果表明CeA的NMDA受体参与吗啡诱发的CPP或吗啡戒断诱发的CPA并不是因为其对学习记忆的影响造成的。提示MK801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可能不是CeA注射MK801阻断CPA建立的主要原因。

谷氨酸受体和细胞体遍布整个杏仁核,并且在杏仁中央核和基底外侧杏仁核有着高密度分布[10, 11]。这里的谷氨酸纤维大多起源于皮层和皮层下脑区,负责将感觉信息传入杏仁中央核,对识别和习得这些感觉信息所携带情绪和动机成分起重要作用。推测CeA是谷氨酸受体参与急性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诱发的CPA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由于本研究未设立非CeA干预组,因而使CeA参与CPA反应的特异性受到影响)。

总之,CeA的NMDA受体参与急性吗啡依赖戒断诱发的CPA反应,提示CeA的NMDA受体参与急性吗啡依赖戒断诱发的情绪反应。

参考文献

1 Harris AC, Atkinson DM, Aase DM, et al. Double dissociation in the neural substrates of acute opiate dependence as measured by withdrawal-potentiated startle. Neurosci, 2006, 139: 1201-1210.

2 Baker TB, Piper ME, McCarthy DE, et a1. Addiction motivation reformulated: an affective processing model of negative reinforcement. Psychol Rev, 2004, 111:33-51.

3 Jin C, Araki H, Nagata M, et a1. Expression of c-fos in the rat central amygdala accompanies the acquisition but not expression of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induced by withdrawal from acutedependence. Behav Brain Res, 2005, 161: 107-112.

4 Suzuki T, Kato H, Tsuda M, et al. Effects of thenon-competitiv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ifenprodil on the morphine-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in mice. Life Sci, 1999, 64: 151-156.

5 Popik P, Danysz W. Inhibition of reinforcing effects ofand motivational aspects of naloxone-precipitated opioid withdrawal by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ntagonist, memantine. J Pharmacol Exp Ther, 1997, 280: 854-865.

6 Watanabe T, Nakagawa T, Yamamoto R. et a1. Involvement of glutamate receptors within 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 in naloxone-precipitatedwithdrawl-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in rats. Jpn J Pharmacol, 2002, 88: 399-406.

7 Kim M, McGaugh JL. Effects of intra-amygdala injections of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s on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inhibitory avoidance. Brain Res, 1992, 585: 35-48.

8 Maren S, Aharonov G, Stote, DL, et al.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in The basolateral amygdala are required for both acqui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conditional fear in rats. Behav Neurosci, 1996,110:1365-1374.

9 Miserendino MJ, Sananes CB, Melia KR, et al. Blocking of acquisition but not expression of conditioned fear-potentiated Startle by NMDA antagonists in the amygdala. Nature, 1990, 345: 716-718.

篇(4)

关键词

友谊医院 功能组团 环境治愈

一、引言

北京友谊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一所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另设有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和北京市卫生局泌尿外科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机构。在保持综合优势的基础上,泌尿、消化、中西医结合、热带病4个专科特色日益突出。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现有条件和规模已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此医院于2011年启动了新院区的规划建设。该项目基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北临机场北线,西邻残奥中心,东临天北路,交通十分便利,环境优美。总建筑面积14.557万平方米,住院部设床位1000张,其中儿科床位设置不少于200张(图1)。

此次设计是基于循证设计理念,从多年积累的研究和设计经验出发,针对友谊医院老医院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侧重前期对基地的分析和功能的论证,并强化实施科学的方法和医疗建筑系统的专业性,使之成为一个研究型的设计方案,即从实际出发通过研究论证和逻辑推理而得出的设计结果并赋予医院新的设计理念。该设计方案的研究型设计理念主要包含4个方面,即:以患者为中心、 功能组团、环境治愈、物流发配中心。

二、设计理念解析

(一)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做患者之所需”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方案设计的全过程。

在功能布局方面,方案围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就医效率为出发点,把联系紧密的部门合理科学的安排在一起形成功能组团,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往返流程。

在环境质量方面,方案引入“治”与“养”的理念,设计以效率为中心的治疗轴和以养为中心的景观轴,并设置春、夏、秋、冬4个庭园景观,为患者营造一个步移景异、心旷神怡的环境。

在医技设置方面,方案设计打破了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布置的模式(图2),从医院特殊需求出发,以病种为核心,将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分娩中心、儿科病房组合设计,内部设置妇产儿相关的医技设施,创造以患者为中心的院中院模式;重点、特色科室消化科与窥镜中心相邻布置,并在消化科内设置简单的胃肠镜检查,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路线迂回,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二)功能组团

功能组团是指将医疗功能联系频度、密切度和紧急度较高的两个以上相关功能单元尽可能就近布置,并形成功能组团。

1.中心手术功能组团

中心手术功能组团(图3)是一个集合中心手术室、血库、中心供应、病理科和ICU这些高紧急度联系科室的重要组团。这个组团理念在方案中得到了完整的实现。鉴于手术中人流、物流的高急切度和高密切度要求,设计方案中将中心手术、ICU、病理科及血库均同层布置相联系,ICU与手术部距离较近,有利缩短术后患者运送距离,便于医生和麻醉师与ICU护理人员进行术后监护的交接安排并提高医疗质量。手术部需要大量的消毒、灭菌和一次性物品,为此方案将中心供应与手术室物流垂直联系,并设单独的提升机以便快速发送、回收。手术部在医院中用血量最大,用血急,血库设在手术部附近便于血液配送。现存医院的中心手术室忽视了与病理科的联系,导致手术中等待病理检验结果的时间过长,造成手术流程不连贯,影响手术效率。因此,病理科布局在本方案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安排。

2.心内科功能组团

心内科功能组团是针对心脑血管患者的高紧急度组团,内部主要由DSA、CCU及心内护理单元三部分组成。由于该类患者来自住院部和急诊部,所以要求其与急诊部有便捷的联系。在造影手术和CCU监护过程中,患者随时会有紧急情况发生,因此DSA、CCU与手术部有快捷的联系。现存医院通常的误区是将DSA与中心影像放在一起,但两者其实并无功能和流程上的直接关系,这样布局使DSA距离CCU、心内护理单元和手术部等的距离较远,造成流线上不合理,并降低心内科的救治效率。本方案四层DSA、CCU及心内护理单元同层临近布置,患者始终在同一楼层上移动,免去了等电梯或走楼梯的麻烦,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始终在1分钟左右。DSA也与急诊及急救区上下对应布置,与中心手术部上下可用专门的手术电梯联系,路程时间均不超过两分钟,形成了布局集中的高密切度功能组团。

3.产科功能组团

产科功能组团(图4)主要针对产妇这类特殊人群,她们一般行动不便,应避免与其他患者流线交叉,所以涉及到的服务科室应尽量自成一区,就诊流线应十分便捷。方案在满足200张儿科病床要求的同时传承了老院区单独设置妇儿楼的优点,将妇科、产科、儿科等关联度高的相关科室,以病种为核心,进行功能科室的布置,单独设置妇儿楼,形成产科功能组团。妇儿楼有单独的出入口与垂直交通系统,避免了与其他人群的交叉,并且内部单独设置治疗与检查设备,创造以患者为中心的院中院模式。

(三)环境治愈

在已往我国医院传统医疗流程中,大多只注重患者单纯的医疗需求,而忽视了患者的精神需求。国外心理学家对同样两名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一名患者病房窗对着一面砖墙,另一名患者病房窗对着绿地树林,窗外有树林的患者要比窗外是砖墙的患者服用止疼剂量低,服务需求少,并提早出院。可见,医院疗愈环境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患者对医院空间环境的认知往往来自于个人的体验,让患者从水泥丛林走进天然美景,让医院从单一化的医疗功能空间到多元化生活空间,让患者从被动接受药物治疗到主动交流,这样可以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的与丰富的体验性。

1.现代医院医疗环境从水泥丛林到天然美景

研究表明,患者在医疗环境中使用便捷的室外花园利于身体和精神的疗愈。在医疗建筑中花园的种类有庭院和屋顶花园等可以刺激患者做些休闲、交流、就餐、散步、等候、探视患者、儿童嬉戏以及室外治疗等活动。患者对在室外花园的治疗反应是具有不同的感受,更放松、更乐观、更能改善心情。

本方案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并强调景观与建筑空间的有机结合,整个景观规划以入口景观、景观花园、内庭院景观、绿化隔离为基本点来组织展开(图5)。从中心公共广场引出三条景观轴和两块绿化缓冲带,三条景观轴为:一条是从入口广场往东西侧,贯穿住院广场、门急诊广场的景观轴;第二条是门诊与医技之间围合的室内医院街景观轴,所有医疗活动都在这里完成;第三条是贯通住院护理单元之间的休闲文化立体绿化景观轴,这里只涉及到与康复相关的休闲活动,沿景观轴布置景观休憩空间,花园贯穿整个院区,建筑内部的中庭与患者的等候空间相渗透,使庞大的建筑内部充满阳光、景观宜人,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创造美好的微气候环境(图6)。两块绿化缓冲带为:一是基地北侧,二是基地东侧,除了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外,对于外界造成的噪声影响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现代医院功能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患者在住院部内部完成所有在城市中进行的活动,如购物、娱乐、休息、用餐、居住、工作等(图7)。从这一层面上讲,住院部可视为一座微型城市,它的功能应该包罗万象,而不是单一化的医疗功能空间。本方案将4个护理单元用一条景观文化街联系,沿景观街设立花店、超市等设施,将银行、餐厅、商店、休息厅、儿童娱乐设施、问讯、健康咨询、网络、院史展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引入医院公共空间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多样化生活需求与体验。

另外,美国和西欧国家正在开展环境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如瑞典率先将投资预算的1%用于布置艺术品,对改善心情和减少压力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在景观街首层结合娱乐休闲空间设置了艺术作品展厅,很多当地的艺术家和雕塑家被委托提供的艺术作品摆放在医院内的展览空间,既给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又可以满足患者的艺术追求(图8)。

3.现代医院患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交流

患者刚进入医院住院治疗,最初心中充满怀疑与恐惧,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治疗的过程,这种被动与消极的心态会一直伴随其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单一、严肃与冰冷空间环境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消极作用,加上疾病本身所带来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也会加重患者心理上的负担,而主要原因在于住院患者远离自己的亲朋好友、社区邻里,从而缺乏人际交往,倍感孤独。

让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交流,首先就是要让患者走出病房,进入到公共空间中去,增加接触机会,所以本方案在景观文化街内设置丰富多样、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势必会激起患者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的发生。如果你喜欢喝茶,可以在喝茶休闲中结识新的朋友;如果你热爱艺术,这里的艺术展厅有琳琅满目的绘画、雕塑、摄等作品,可以漫步其中感受艺术气息;如果你喜欢下棋唱歌,可以在灿烂的阳光下的庭院里就共同兴趣爱好交流沟通;或者你饭后可以在康复花园中闲庭信步。我们秉承如下设计宗旨:创造家一样心理无障碍的环境,让患者更有尊严,并鼓励家属的参与。

(四)物流发配中心

本方案物流系统设计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设置物流调度和发配中心(图9),集中设置物资收、存、发中心楼及物流调度室,形成一个独立统一管理的部门,解决了全院的物流分配问题。通过物流调度室的时间安排,将洁物和污物错开分配,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同时该设计打破了在空间形式上洁物污物完全隔离的传统模式,既避免了空间的浪费,也避免了运输物品时造成电梯拥堵与流线交叉。

三、结束语

篇(5)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离退休干部是高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离退休干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高校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我们必须了解高校离退休干部的群体特征。首先,高校离退休干部普遍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经历了长期的实践锻炼和党的培养教育,有些还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生死考验,在社会和群众中有较大的影响力;

其次,高校离退休干部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多为老干部、老专家、老教授,知识分子比重大。从事教育事业多年,讲道理,有忧患意识,工作经验丰富,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多年的高校工作经历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理性的独立思想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第三,高校离退休干部存在鲜明的心理特征。离退休干部在退下来的最初往往有种莫名的失落感,从而郁郁寡欢;另外,离退休以后一般和原单位没有什么联系了,住地分散,信息不灵,加上年龄较高,病痛多,困难多,他们怕孤独,怕寂寞。个别离退休干部人还存在清高自傲、自我封闭等特征,有的当过领导的老干部还存在架子大、爱面子等心理特点。由于高校离退休干部有着与其他行业老龄人不同的特点。因此,高校对离退休干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应紧紧围绕上述特点来展开,具体讲,应该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高校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高校离退休干部工作,概括起来说,就是执行、检查、协调和落实党和国家对离退休干部的学习、生活、医疗保健、发挥作用、文化娱乐、丧葬优抚等政治、生活待遇的政策规定、以及老干部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离退休工作部门和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总和。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是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方面和基本要求。高校离退休工作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务老年人;要服务老年人,就必须紧紧依靠老年群众,离开老年群众,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个老年人都像是一棵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树。树的年轮珍藏着往昔美好的记忆;树的枝叶流淌着生命不息的汁液;每棵树都有一片绿荫,滋润自身,造福他人。老年人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的工作必须依靠老年人,要最大限度地激发老年人的热情和创造力,这样才能真正把老年工作做好。离退休老同志毕生为高校工作,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理应得到很好地安排照顾。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他们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充分认识到离退休干部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今天五个文明建设中具有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才能加深对广大老干部的感情;只有充分认识到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的重大意义,才能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了解当前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切实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推动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关键在领导。领导重视了,工作中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关键在领导,除了在一般意义上讲之外,还有其特殊意义:一是领导班子年轻化后,不断有新的年轻同志进入领导岗位,有的同志对离退休干部工作不太了解。二是离退休干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许多具体问题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本身解决不了,需要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离退休干部工作涉及到不少政策性问题,这些问题又与整个干部政策、与改革中其他配套政策密切相关,其中一些问题需要领导拿意见,作出决策。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站在党性原则立场上,充分认识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性。一些新上任的年轻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单位的领导要尊重离退休干部,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那种把离退休干部当作负担,甚至认为是包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困难很多,要排除畏难情绪,克服各种困难,下功夫把离退休干部工作做好。各高校领导要把离退休干部工作放到学校整体发展中来考虑,放到整个干部工作中来考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继往开来的重要保证。

2注重离退休干部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高校教师与干部离退休之后,由于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心理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反差、经济收入的下降、身体条件的变化等原因,使原先的心理平衡状态被打破,出现了新的心理不平衡。空虚感、孤独感和冷落感等也随之产生,急切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即尊重他们的社会地位、尊重他们历史上发挥的作用,理解他们的正当要求,关心他们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文化娱乐、身体状况。此外,离退休老同志还面临着健康受损,各种疾病的困扰。

老年人渴望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实现健康老龄化”是老年人最大、最现实的愿望。所以要努力营造健康老龄化环境,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因此,各高校应该有计划、较系统地向老同志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加强运动健身,为预防疾病打好基础。

针对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问题,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离退休干部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安排,认真实施,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和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例如,武汉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紧紧围绕如何使老同志生活更无忧、精神更充实,围绕如何提高老同志晚年生活质量等工作,想办法,下工夫。一方面从制度入手,不断完善医保制度;另一方面,用实际行动说话。首先是关心老同志的身体健康,组织好体检疗养工作;其次是不断探索新时期离退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改进、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办好老年活动室,根据老同志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此外,还先后成立了老年协会和老教授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紧紧围绕以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以落实“两项待遇”为根本,以在“五个文明建设”(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中发挥作用为重点,将服务老同志的工作落到实处。文艺活动方面,离退休工作处不断尝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成立了乒乓球队、门球队、太极拳队、健身舞队、民族舞队、时装队、书画社、珞珈诗社、体育舞蹈队、常青合唱团、康乐园、网球队、京剧社等13个文艺团体,积极参加和开展各项比赛和文艺活动,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的比赛中获得骄人的成绩。

3建立健全对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帮扶机制

对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帮扶工作是做好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帮扶制度和办法,加大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助老帮困爱心工程,及时解决老同志最紧迫、最直接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尤其是对失独、高龄、空巢、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同志,要给予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通过上门服务、电话问候、精神慰藉等形式,为他们雪中送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例如,武汉大学利用武汉市2013年为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安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求助系统“一健通”的有力时机,积极推进利用社区资源为高校老同志服务工作。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协作,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努力为高校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发挥作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创造有利条件。要创新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对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研究,建立健全单位、社区、家庭相结合的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体系,提高服务管理质量,努力让他们过一个幸福、安宁、有尊严的晚年。

篇(6)

临床实习是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必不可少的实践学习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带教老师作为毕业实习生的指导老师,带教老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带教效果的好坏。为确保药学专业实习工作的顺利展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药学人才,本文就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并积极探索带教老师需要的个人综合能力,简述如何才能提高药学实习的带教能力,提高实习生的带教质量,为药学实习带教工作提供参考。

2.带教老师需要的综合能力

2.1 带教老师的资质

带教老师是药学实习生最先接触的人,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深刻的影响。要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离不开一支专业、规范、优质的带教队伍,故必须建立一个不断优化的带教师资库。

2.2 带教老师的专业能力

对如何提高药学专业带教质量是带教药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为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实现现代药学人才需求的教育目标,药学教研室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努力为实习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深入探索教学方法,教师积极争取外出参加学习、学术会,外出参加培训后及时把新知识新技能作回科交流,定期组织内部讲课,总结以往带教及临床药师培训的工作经验,通过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带教质量逐年提高,教师的实习带教能力也明显增强,得到了各院校及实习学生的充分肯定。

2.3 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

我院药师大多是传统培养模式即化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偏向于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动学方向等基础学科,临床医学知识及临床实践工作时间不长,缺乏缜密的临床思维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容易从药学的角度出发,难做到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因此开展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存在非R抵识因素,非教育专业毕业的带教老师,只是通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储备的人文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不充分,交流沟通技巧确有欠缺,不了解一些最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教学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单一,不善于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互动,这对提高实习带教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然而药学带教工作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工作模式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加快教学内容改革,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提升带教能力,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1]。

2.4 带教老师的培养充实

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建立临床药师制,要求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查房、参与危重病人的救治和病案讨论。临床药学专业是一门医学与药学相结合的的临床应用学科,既不同于临床医学,也不同于传统药学。临床药学是时展的必然,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安全,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在毕业实习安排上,和以往的药学实习也相去甚远,不仅要求熟悉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药品依法采够、调剂工作规范,掌握各种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还要求努力学习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并建立临床思维,要求跟随带教药师学习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医疗机构改革,以药养医的时代已终结,大批药师工作重心发生质变,必须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顺应时展,否则必将遭到淘汰。医院应当给予大力的扶植与培养充实,“掌好舵、扶上马送一程”,让药学这个学科在改革的浪潮中奋力前行,广大药师更应把握好机会,用好药物这把“双刃剑”,造福于百姓。

3.合理安排实习内容

3.1 调剂实习

药房作为重要的窗口科室,担负着药品供应、药学服务的重任,了解药房工作程序是以后参与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的基础[2]。我院门诊药房采用大窗口透明式发药,配合门诊自动整盒发药机,患者近距离等候调剂、审方、发药一系列过程,对药师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不容毫厘差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房的工作程序、药品管理知识、能独立审方、对处方用药进行评价、识别处方中潜在的配伍禁忌、解答患者提出的用药咨询;要求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认真调配,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通过处方点评,门诊用药咨询服务,与患者面对面的沟通解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将来从事药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库房实习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招标采购政策,药品采供程序,药品入库验收登记制度、分类储存制度、养护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以及药品储存的温、湿度要求。让学生了解药品从验收入库、药房请领到患者取药的帐物管理流程,了解药品数量管理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使学生对财务制度及医院药品计算机管理(HIS系统)有一个基本概念。

3.3 临床药学实习

我院临床药学科建于2005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16名成员,(硕士5人、学士11人),其中专职临床药师9人,覆盖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ICU、肿瘤科、感染科、儿科,待规培临床药师7人。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规培基地,培训专业为通科临床药师。2016年3月临床药学科开始面向全省招收药学专业学员,已完成第一届4名基层临床药师的培养。作为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具备丰富的临床药师带教经验,并建立起完善的临床药师培训制度。

主要带教内容:合理用药、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等。培训目标:药师在完成通科培训后,应在审核处方、用药医嘱以及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和慢性病药物治疗管理方面具备基本药学服务能力;掌握常用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方法与指标控制;了解指定学习病种的临床基本诊疗过程与初步知识;具有独立完成处方及医嘱的审核能力;掌握指定学习病种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临床药物治疗;掌握对特殊生理、病理人群开展基本药学服务的技能;具有与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交流的技能,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能力,能够参与常见慢性病药物治疗管理。培训方式:严格按照培训指南要求,通过理论授课、临床查房、药学查房、病例分析讨论、文献阅读报告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开展学习,定期考核。通过对临床药学实习模式的摸索和不断完善,科室带教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各学员的充分肯定,带教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4 制剂室实习

了解医院自制制剂生产的相关政策,了解设施设备及生产环境方面的要求,重点掌握国家GMP标准对医疗机构制剂室的布局、净化条件、生产品种申报的要求;熟悉医院自制制剂的管理制度及生产检验情况;掌握制剂车间的清洁消毒操作规范;了解并掌握普通制剂的配制和检验方法;掌握静脉营养的配制及操作规程。

4.对毕业实习的改进建议

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适应社会,为社会输送合格有用的人才。毕业实习是学生从理论教育走向实践的特殊阶段, 它对学生的思想和能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应通过实习期的锻炼 ,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观念, 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为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1 强化纪律意识和法规教育

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禁止实习学生未经允许擅离职守、迟到早退、树立严格的作息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如《处方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管理制度》、《品管理条例》等。牢固树立法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医务工作的任, 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保证医疗安全和实习质量。

4.2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带教老师应为实习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除讲解示范外,尽量让他们独立操作 , 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及互联网

实习期间,学生被分到不同的部门 ,实习内容各有侧重点。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及网络资源,加强实习学生间的学习交流,通过定期组织小讲课,学生制作PPT轮流讲课,以锻炼动手动口能力, 探讨实习存在问题,适当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 ,以达到的预期教学目的。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资源作为交流平台 ,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 解决学生实习中的困难, 定期通报实习进度,交流心得体会,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组织能力。

4.4 科研实践

建议由教研组牵头、带教老师拟题, 根据医院药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课题。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 查阅资料 , 了解所拟定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写好综述 ,拟定实验计划 ,了解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准备相应的试剂、药品、实验动物等。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到论文写作, 由老师指导学生一步步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学会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

5.结语

总之,教学实习能够很好地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是养成学生良好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的重要阶段。实习带教的质量,实习内容的安排,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能否承担起药学工作任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带教药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医院也应健全配套的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带教药师的带教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整体的药学带教质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临床药学人才,实现既定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医院的实习 ,学生对医院药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有所了解 , 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 ,制定择业目标。通过各部门的学习 ,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使之能够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发挥作用,成为医药单位欢迎的有用人才。

篇(7)

这些年,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步认识到,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责,主要是围绕两条:一是确保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还不完善,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无论哪一个方面,都离不开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仅因为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所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经过全省上下大胆探索、不懈努力,目前全省已基本建立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浙江特色的大社保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一是初步形成了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35万城镇就业岗位,帮助近16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年以来,累计新增217万城镇就业岗位,帮助120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120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其中7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从20****年、20****年的4.2%、4.1%下降到20****年的3.7%,今年上半年继续降为3.55%。二是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实际缴费人数分别达911万人和679万人,分别比20****年末净增276万人和219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达24个月,比20****年末提高13个月。三是率先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

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慈善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省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由20****年末的29.8%和33%提高到92.5%和97.6%,目前已转入稳定巩固阶段。全省208万被征地农民被纳入有各类保障范围,其中174万人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实施,2800万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71.3%。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实施面扩大,目前全省已有59个市县的1万多户家庭享受到了该政策。应该说,我省大社保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不少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大社保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扩大就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广,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完善大社保体系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才能全面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解决好基本生活问题。包括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在内的大社保体系,都与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息息相关。因此,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浙江要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必须脚踏实地把这项工作认真抓好。

(二)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就业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不仅通过就业而生存,而且通过就业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一些拉美国家的教训告诉我们,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同时社会保障措施跟不上,往往会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当前我省正处在人均GDP3000美元以后的发展阶段,这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一方面,我们必须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另一方面,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社会成员系上一根保障基本生活的“安全带”。所以,省委、省政府把完善大社保体系作为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是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项工作抓得好不好,关系到我们是不是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很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均居各省区首位,但必须看到我省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不少城乡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贫困。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对于因疾病、失业和意外灾害等丧失劳动能力或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我们绝不能撇在一边,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所决定的。建立健全大社保体系,让城乡群众少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致力解决好的民心工程。

总之,建立和完善大社保体系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谋民利的实事工程。我们必须将之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深入分析形势,认真把握今后一个时期大社保体系的总体要求

****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体制转轨、结构转变、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必然出现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这给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更好地从总体把握工作要求。

一是当前扩大就业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从今后一个时期看,我省就业矛盾面临着两个“叠加”。一方面,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快速增长与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叠加”。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省每年将新增城镇劳动力30万,转移本省农村劳动力40万,净增省外来浙劳动力15万,这两年我省新增就业岗位60万左右,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就业总量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的“叠加”。我省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而且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现有产业的就业容量还将有一定的压缩;但同时不少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岗位,却面临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们就业工作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大课题。目前,我省还有760万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4.5%,要真正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有相当一部分要转移到二、三产业;而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也有一个向城镇集聚的趋势。所以,对就业问题要有全面的思维。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将进入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浙江的老龄化程度在全国仅次于上海。预计到201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1%,到2****4年将达到2147万的高峰值,占总人口的41%左右。现在虽然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300多亿元,但假如全部充

实到个人账户,缺口还达200多亿元。所以,必须未雨绸缪,为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提前做好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和资金储备上的准备。同时,社会保险体系建设还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这项工作涉及人员数量庞大、构成复杂,要有针对性地研究;还有社会救助覆盖面扩大和救助水平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深化研究。

因此,省委、省政府把完善大社保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着眼于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随着过去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中,我们同样要充分考虑城乡统筹问题。在就业方面,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促进制度,努力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提供有效帮助;要建立城乡统一的企业用工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社会保障方面,在继续做好城镇社会保障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把工作延伸到农村。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农村实际的新型养老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率先试点;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好地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对城乡生活困难群众,对他们的基本生活、住房、医疗、子女读书等问题,要努力实行救助和帮扶,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是着眼于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大社保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面广,利益主体多,政策性强。因此必须通盘考虑、整体推进,我们宁可步子稳一点,切忌盲目冒进,欲速而不达。在政策制定中既要考虑眼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特定的利益主体,又要考虑相关的利益主体;既要考虑保障的需要,还要考虑能力的可能,切实处理好各项政策制度之间的衔接,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绝不能因解决部分人的问题而引发其他新的矛盾。目前的大社保体系建设,我省已到了拓展保障范围、完善保障体系的新阶段,这项工作必须稳步协调地推进。

三是着眼于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大社保体系建设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我们建立大社保体系,主要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系上一根“安全带”。因此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否则不仅不能持续,最终反而会影响发展,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还应看到,完善大社保体系,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理应列入公共财政的范畴,但并不意味着大社保体系建设由政府包揽,必须组织广大企业、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只有这样,我们的大社保才能越抓越好。

以上这些,既是我省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的一些基本体会,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努力开创大社保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三、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明确当前工作的重点

去年和今年,国务院连续发出了一个决定、一个通知、一个意见,即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以及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此,省政府将下发7个相关文件。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认真学习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

这项工作主要是抓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各类扶持对象就业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当前,要继续突出三个重点关注对象。一是“4****0”等城镇困难人员再就业。在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的同时,大多数政府创造的公益性岗位,要定向用来安置。二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这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要高度重视。但大学生也必须转变择业观念,现在大学生往往宁愿拿低工资,也要挤在大城市,而广大县域和小城镇的民营企业却招不到大学毕业生。因此,要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发挥聪明才智。同时,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二)关于社会保险工作。

当前主要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两个重点。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政府即将下发通知,总的要求是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建立起适合我省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我省在养老保险扩面上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连续六年实现了参保人数、基金收入的“双增长”,有力增强了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现在的重点要转移到“促中间”上来,争取把更多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险范围。同时,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总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具体做法需因地制宜。比如,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在12个月以上的统筹地区,起步比例可按3%—5%,今后逐年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可一步做实到8%;支付能力在12个月以下的统筹地区,由当地确定做实个人账户的比例。做实个人账户,目的是防止未来支付风险,而难点在支付能力弱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扩面余地有限,财力也相对薄弱。但是,对这件事必须高度重视,我们不能等养老保险基金完全出现赤字后,才想到财政注资,而应未雨绸缪。各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宁可多压缩一些无关紧要的开支,也要在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方面尽力下功夫。

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但还有不少群众游离在这两大医疗保障体制之外。如何解决他们“病有所医”的问题,不能成为各级政府的盲区。为此,省政府决定在总结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建立面向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总体上,这项工作要兼顾各方承受能力,立足保障基本,重点解决城镇居民大病医疗问题。在待遇水平上要根据当地实际,可以低标准起步。资金筹措要坚持多渠道,以家庭、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方式筹集。总之,要通过深化改革,把所有城镇居民分层次纳入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

(三)关于社会救助工作。

一是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要规范低保标准、低保范围,而且要切实加强动态管理,避免一旦“入保”,不论经济条件是否改善,都将终身拿低保金的局面。要严格审核把关,特别是对那些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介绍就业者,无故不参加社区公益劳动者,原则上不纳入低保范围。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去年开始,我省已在所有县(市、区)全面推进农村大病统筹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医疗费报销的标准,在确保制度稳定运作的前提下,设法扩大参保农民的受益面,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保积极性。要加快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并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的相互衔接。三是继续扎实推进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现在,全省所有县(市、区)的集中供养率都达到了80%以上,下一步要把重点转到长效机制建设上。四是继续开展教育、医疗、住房等其他专项救助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农民健康工程,以及廉租房建设等工作。特别是今年因“桑美”台风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倒房很多,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救扶工作。

(四)关于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是伴随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一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要消除歧视性政策规定和体制,使他们和城镇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二要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全国目前有1.2亿农民工,还有1.5亿农村富裕劳动力,这么大规模的人口转移,不能一窝蜂向大城市转移,必须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既要组织引导他们进城务工,又要大力提升县域经济,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转移,确保合理、有序流动。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帮助解决好当前农民工的突出问题,又要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循序渐进进行探索。

结合我省实际,解决好农民工问题,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民工权益维护机制,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合理确定和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认真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工资偏低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切实做好农民转移就业的各项服务工作,逐步形成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促进农民技能就业、稳定就业,融入城市社会。今年,省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全省技能竞赛,对优胜者要大力表彰,而且在技术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在全社会形成重技能、学技能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争取三年内基本做到全覆盖,尽快将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要针对农民工特点,认真做好社会治安、农民工子女教育、居住条件改善、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等工作,使他们无后顾之忧,进一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消除制度障碍。

四、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努力推动我省大社保体系再上新台阶

大社保体系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各级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应尽之责。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完善目标任务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于具体的政策问题,各地必须切实做到严肃纪律、令行禁止,防止因局部政策不合理导致全局不平衡、不稳定。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大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大社保体系建设中去,群策群力把这项工作抓好。

上一篇: 传统教学环境 下一篇: 重金属污染现状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