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痛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01 15:50: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档案管理痛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档案管理痛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当下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突破了传统形式的管理模式,即抛弃纸质管理方式应用信息化管理。虽然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满足现展的需求,但是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在安全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档案数据被建立起来,电子档案管理会被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管理工作中,所以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加强重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档案管理同传统档案管理的比较

电子档案管理充分的体现了现代化元素的应用,例如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等形式对数据进行存储以及管理。在应用电子档案的过程中,不会再涉及到纸质档案资料的处理环节,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和一些专门的管理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电子档案管理同传统形式的档案管理相比,具有诸多方面的差异。

(一)归档时间不同。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具有归档时间的差异性。电子档案具有灵活的归档时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归档工作,没有束缚。在此期间,文件的建立部门能够应用网络把文件向档案的管理部门进行传输,再利用电子数码签名认证,为文件的归类等一系列工作都提供了便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对于传统形式的纸质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方式资料收集以及做档案表格等工作提供给相关部门,这些工作都是具有周期性质的,必须要在实施前做好具有标准性的表格等材料,以方便各部门之间的发放工作以及回收。

(二)管理方式不同。电子档案管理应用电子编码的技术,将各个不同的档案文件贴上不同的标签进行专门归档,所以造成在程序上具有较复杂的特点。与电子档案管理方式不同,传统档案管理因为在进行归档中只要具有有效的证明就可以,所以具有便捷的归档程序。

(三)保存方式不同。电子档案的保存主要是以电子文件为主要载体,虽然保存较方便,但是利用电子文件的方式很容易发生老化以及变质的现象,一旦发生这些状况就会造成档案的可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防止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应用安全备份等方式,并且联合形成专门的文件管理部门,转换文件的格式,将文件的格式统一转换后进行存储。而传统档案管理存储只需要保持纸质的完整性,令其不受破损即可,但是对于保护环境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传统档案管理对于档案的保存更具有困难性。

(四)查询方式不同。对于电子档案的查询,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满足条件方可进行正常的查询。例如,查询者只有经过申请注册的方式,正式的成为档案馆或者一些电子中心的会员,才能被允许登陆查询自己想获得的各类信息。而传统档案管理要先向有关的档案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再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查找所需的信息,所以工作效率较低。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利与弊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电子档案管理具有诸多的优势。首先,应用电子档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档案的效率。因为在归档的时间以及归档的方式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提高了档案的保存以及查询的效率。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应用数据传输技术,减少了文件打印、传输以及张贴的大量时间,采用专门的软件对档案的数据做好归类管理,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其次,采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对纸张的利用,所以在环保工作中具有突出的贡献。由于减少了对纸张的使用,不仅能够减少资金的投入,还能够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同时,采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能够降低对订书钉、印刷和笔墨等材料的应用。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弊端。采用电子档案管理,虽然应用了科学技术增添了现代的元素,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便捷。但是,不能忽略掉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首先,目前我国虽然对于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制订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其工作行为,但是以现有的法律规定而言,并没有得到健全和完善,还存在较多的漏洞。所以,当下电子档案管理在法律规定上还有待得到全方位的保障,怎样令电子档案真正受到法律的保障,是目前应该深入的研究的内容。其次,电子档案管理具有的最严重的弊端就是文件载体容易老化以及变质。因为如果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其很可能会造成无法读取的状况。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就会引发文件丢失等问题,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当下有关的电子档案管理部门正在寻求各种方式的保护措施,防止或者避免文件载体发生老化或变质,造成无法读取的现象。例如应用安全备份或云技术等方式,获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再次,电子档案数据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或在实施共享的时候,对于数据的安全保护问题也是一项要考虑的问题。当下信息技术正在高速发展,给数据信息的传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黑客以及各种病毒等不利的因素。在传输数据过程中很容易对其安全性产生威胁,所以应该引起有关的管理人员的重视,并且加强防范,例如应用加密措施或者防火墙等方式,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最后,应用电子档案管理对于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在归档程序中具有较复杂的程序环节,并且工作繁琐,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具备高素质能力的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李丹一.对比研究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利与弊[J].办公室业务,2014(21).

[2]岳锐.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

[3]孙丽梅.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刍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01).

[4]董利红.试析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的异同点[J].陕西档案,2015(02).

篇(2)

传统档案是记录个人或者组织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各种重要的文字文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录着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发展历程,这类档案在以前较多的是以纸质或者实物的方式来进行记录和登载。而电子档案是利用当前最先进的科学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档案的记录,利用电子的文档和文件进行文字和其他事件的记录,最后将整体的档案进行有归类性地整理和保存,这便是电子档案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目的。

1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在管理上的差异

1.1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的归档时间具有差异性

纸质的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归档时间是不同的,纸质档案一般要在进行细致的登入,进行相关的编号和分类处理,再进行细致的核对和审核整理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归档的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日常的处理和看护,归档时间还必须进行严格审核。而电子档案可以进行随时的登记和确认,利用电子计算机快速的计算和统计分类管理功能可以将繁多的档案进行统一归档,且速度极快,最后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发送给档案保管和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1.2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的归档方式存在差异

电子档案文件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中的电子编码技术,将需要记录的文字进行数字化,再利用文件将这些数字化的数据记录下来,不仅记录耗费空间小记录信息全面,而且可以实时进行档案错误的修改,将原始凭证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特殊记录,但是却较难以进行辨别和确认。而传统的纸质档案在归档时则只能进行传统的书面记录,且无法进行更改,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却没有存在电子档案在电子凭证方面难以辨别和真实的问题。

1.3档案文件分类和编目方式的不同

电子档案文件在进行分类和编目时主要还是利用了电子计算机的操作,首先在收到需要分类和编目的电子文件时,可以利用数字化程序对档案文件进行唯一文件号的编制,根据文件号的规律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号和归档号的编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分类号的归档号进行分类管理。而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归档和分类一般是按照档案的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录入和分类,在管理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主题词的分类归纳,分类完在进行归档管理。

1.4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保管方式存在差异

电子文件主要利用的是高内存的硬盘等载体进行保存和管理,而这类物理保存方法容易受到老化和变质的影响使其性能大不如前,其可读性也会遭受一定的损害,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文件的新载体和新储存载体的不断发展也促进着电子档案的发展提升,传统的纸质档案在保管方式利用纸质的文件载体,这也给改善电子档案保存环境的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在接受完电子档案后,可以打印出纸质版的档案用来辅助保存,也是保障电子载体档案保管的一个方式。

1.5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的查询利用方式存在差异

传统的档案的查询方式主要是利用关键词来进行相关的信息查询,但是每次的查询量可能较大,不一定能够很快地查询到用户想要查询的资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浪费人力、物力和精力。而相比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的查询方式则更为人性化和高效化,利用电子档案的归档关键词进行搜索,电子计算机可以搜索到用户输入的所有的相关的内容,以便读者的选用,同时读者还可以通过成为档案数据库的相关会员进行远程登录操作,在线上线下都可以进行相关的档案文献操作和查询。

1.6不同档案管理方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不同要求

不同的档案管理方式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传统档案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档案的管理进行基本的整理,但是电子档案的管理则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和使用素质,要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要领和技巧,能够进行电子档案的分类、查询和保存等基本管理手段,同时还要有创新能力,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方式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和高水平的提升,利用相关软件,将操作技能大大提升,优化电子档案的管理现状。

2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共性方面

2.1传统档案是电子档案的形成基础

电子档案并不是能够凭空进行记录的,其发展的基础仍然是纸质档案,档案资源的电子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而纸质档案的信息来源都是来自于社会的各项实际活动信息的记录,也是反应社会情况的重要载体,因此这些档案的信息资源是无法自觉地进入电子系统和网络系统的,需要通过电子档案化的手段进行录入和传播,才能形成电子档案来进行更好的记录。

2.2电子档案管理基本原理是传统档案的集成和发展

电子档案的管理并不是完全隔绝了传统档案的管理方法和理论,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创新和提升,具有着传统档案管理方法不具备的多个功能,但是其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也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在发现传统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不相适应的缺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从服务和管理方面改善电子档案的信息服务能力和保存能力,因此从服务手段、服务品质、管理能力和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电子档案的发展都是对传统档案的集成和发展,而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也将会比传统档案更加突出和优秀,进一步增强档案的实际管理功能。

2.3电子档案进一步扩大了传统档案的信息来源

电子档案由于其信息保存手段利用了最先进的电子科技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开拓性地将档案信息记录变为了电子记录的方式,使得电子版的档案可以在网络中进行档案信息的传播和使用,这也是传统档案所不具有的一大进步之一,传统档案的使用和传播范围较窄,而电子档案除集成了传统一些较好的优点外,信息来源的丰富更好地完善档案的社会功能和服务功能,更好地为需求者和阅读者提供服务。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档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档案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快节奏发展的社会脚步,因此电子档案顺应时代的需求出现并慢慢取代了传统档案的存在,但是电子档案的发展也不是空穴来风,也是从传统档案这一土壤发展而来的,两者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共性的,在其运行方式、管理方法和传播服务中都具有极大的共性特点,这也是电子档案发展的基础,从这些共性中取得发展的指导,但是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也存在着不少差异,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加强,力求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和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毕大鹏.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共性与差异[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1)

篇(3)

电子档案统计台账主要包括档案馆中文书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科技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数码照片统计台账、数字录音录像统计台账、会计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等几种类型。深入探究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构建对提升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电子档案统计台账应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准确、及时、连续、系统”的原则。在档案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种档案资料在入库上架或者销毁、移出之时应该及时进行统计台账登记。其中,在登记的过程中主要按照档案资料的年度进行分别登记,避免将多个年度的档案资料进行合并登记。

(二)注意计量单位的使用。在档案馆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其容量大小的统计单位是“GB”,而数字化录音录像的电子档案的时间在统计中以“小时”为准,这与档案馆的总库藏量最为适宜。因此,在档案馆的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登记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各个计量单位的换算,并严格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这样不但方便档案资料的统计,而且还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电子档案的库藏变化情况,有效提升电子档案的统计效率和准确性。

(三)统计方法要科学规范。在当前档案馆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光盘进行保存,但由于每张光盘内的电子文件储存较多,统一进行每个文件计算则非常麻烦,而且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因此,针对这种问题,便需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直接从光盘的属性或者文件夹的属性中去查看电子档案资料的数量和容量大小。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剔除光盘中自身所具有的,或者刻录制作过程中的管理性文件数量的大小,以确保档案资料的统计规范性。

(四)电子档案统计台账要电子化。在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EXCEL电子表格的强大筛选功能,逐步实现统计台账的电子化,以便在一张表格中得到自身所需要的多个数据。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全面提升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策略

(一)设立与馆藏门类及分类、管理规则相匹配的统计体系。在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将不同类别的档案资料纳入到统计体系中,其主要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人事档案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的统计需求,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档案馆的馆藏情况。同时,在建立电子档案统计台账体系时,应该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逐层下探,构建不同类型的档案资料分账。总之,为了保障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出F不缺项、不漏项、不交叉、不重复的现象,需要在电子档案统计过程中将深度逐步下探到二级类目,甚至还可以延伸到三级类目,从而有效提升档案馆电子档案的统计精细度。

(二)设立横纵结合的档案统计项目。档案馆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统计台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状况,而且还能够反映单位的发展情况。其中,电子档案统计在广义上是具有推广价值的,即从档案资料统计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横纵结合,充分突出多样性的原则。同时,在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虽然纵向内容是主体,但是横向的内容仍不可缺少。这是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部门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准确把握的重要指标。

(三)建立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层级体系。在我国档案馆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应该始终坚持以立档单位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充分尊重各种档案资料的来源;立档单位基层档案馆在管理中应该始终以整理单位的卷、件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全面准确地维护档案馆内部各种资料的内在联系;坚持构建与本单位相适应的统计层次,确保“全宗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其中,案卷账需要准确反映不同种类档案案卷的总数、长度和比例等各项基本情况。因此,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多级账来进行处理,以总账下有分类账、分类账下有分户账、分户账下有明细账,确保各个层次相互对应,保障电子档案统计台账建立的规范化。

(四)建立和维护精确的统计表间关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并不是一张或者几张报表,而是一整套涉及全面的档案资料数据表,所以无法避免在年表内、跨年报表之间出现承接、汇总和总分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具有特殊载体总量的电子档案资料会体现在档案馆的库藏总账中,而永久性档案资料藏量一般在各种分类账中体现出总值相等的数量平衡关系,而增量的归档表又与总表、分户、分类表之间存在加减平衡的关系。这种关系呈现出动态的现象,但并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建立在强烈的逻辑基础上的一种需要统筹考虑的关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档案馆的各类档案资料的统计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清晰明确的统计思路,采用先进的统计技术和手段,全面分析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再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案,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各个单位对档案资料的应用需求,从而全面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方式被社会企业广泛推广和使用,因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需要,但是电子文案档案化管理又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档案管理。因此,针对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特点的不同,将其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1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概述

电子档案管理是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之上被广泛开发应用出来的,从电子文件档案的本质体征来看,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网络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归纳和分类的一种形式,这种办公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使电子文件完成自动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能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实时准确、方便快捷、高效的档案信息内容[1]。

医院档案部门经过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内容集中管理,并把档案中的内容进行系统保存,存储成符合要求的电子档案。然后再由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和整理存储到磁盘中,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备份保存。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需要对使用者进行确认,然后为档案部门提供方便的信息内容查询途径。

2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特点

电子文件档案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它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和分类。电子档案既与传统纸质档案相对应,又与其相互关联,电子档案是通用的电子图像文件集合,通常是以案卷为单位的。电子文件档案中主要包含电子图表、报表、文件以及电子图书等。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和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差别,因为电子档案一定要经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复杂的编程和解码之后才能被供给使用。电子档案中的内容可以被粘贴复制存储到不同的媒介之中,比如优盘、磁盘等。当医疗工作者想对其进行利用时,就可以利用电脑等设备对它进行调出然后查阅出相关的档案信息内容。与传统档案化管理相比,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有如下几个特点:①传统的纸质档案内容比较直观,医护人员不用借助其他设备进行查阅。而对电子档案进行查阅时,一定要借助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比如电脑、手机等才能查阅利用。②传统的纸质档案在进行传送交接时,需要通过人工进行传送。而电子档案就可以直接利用电子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传送和处理。③传统的档案在使用时,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但电子档案的使用可以达到共享性,不受时间、空间以及距离等问题的影响。④传统的纸质档案的保存环境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而电子档案则不同,它不需要相应的保存场地,但是电子档案在进行保存时需要防磁性能条件比较强[2]。

3 电子文件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之间的不同之处

3.1在归档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归档时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合、编码和分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它有相应的载体,在工作人员进行编辑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更改起来比较困难。而电子档案则不同,它需要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技术编码,操作起来比较节省时间,但是电子档案的载体却不能固定,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不留痕迹的对信息内容进行修改,这样就会使得原始性的文件缺乏可靠性。为此,电子档案在归档的过程中,要在传统档案管理的经验基础上进行身份和信息验证,减少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以此来确保档案文件的真实准确性[3]。

3.2在归档时间上的差别 传统文件档案管理在归档时间上比较单一,需要系统的时间规定和期限。而电子档案在文件整合后,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随时归档,还可以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设置归档日期,在某一时期进行统一归档,文件形成以后计算机网络会自动整合和分类,方便使用者查阅和使用。电子档案的随时归档性,能够减少文件漏归等问题的出现,快速便捷,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3.3在文件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分类和编目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系统操作,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而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可以直接对档案文件进行分类和编目。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安装检索工具,以方便日后医护人员对档案信息的检索和查询,进而减少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

3.4在保管方式上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保管方式上,需要相关的档案存储室,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档案管理存储室进行定期检查并打扫。而电子档案管理需要工作人员把档案文件信息存储到档案管理中心的相关设备中或刻入到光盘中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保管和整理,占用空间小保存时间久[4]。

3.5在查询使用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查询使用时,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入档案室进行翻阅查找,查阅的过程比较复杂。电子文件档案在查询和使用时,它只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注册相关登记手续,然后在档案管理中心进行登陆就可以对档案文件进行查阅和使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从医院的档案管理来看,电子档案管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档案管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要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基础经验。尽管目前的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定优势,但是电子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传统档案管理对其进行辅助,才能够使得档案文件更好的服务于医院工作人员。因此,即使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存在差别,但是要让他们共同发展服务于医院工作的需要中。

参考文献:

[1]王碧英.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J].管理与财富,2011,09:43.

篇(5)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1-5049-02

Research on Records Using in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HOU Li-li

(Automation Institute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Whether the module of records using is good or bad, relates to value and efficiency of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in use. The functions of the whole and every modules in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of Petro China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records using;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of Petro China; records search; records lending; records report; records editing

档案利用,是档案利用者通过档案利用工作系统查找、利用档案信息,满足其利用需求的行为过程,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潜在的利用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档案利用模块,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直接衡量着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价值。开发一个好的档案利用模块,使档案管理系统不仅满足了用户查询搜索、借阅等功能,从长远角度看,将成为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知识平台和社会资源。项目组在信息部的支持下,与微软合作开发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本文主要介绍系统中的档案利用模块。

1 总体功能结构图

档案利用是用户利用档案资源进行工作,也就是各部门、各单位使用档案的过程。包括档案的搜索、借阅、报表、编研四个子模块。如图1。

2 各个子模块功能

2.1 搜索

系统不仅可以利用档案名、档号、类别、归档单位、归档日期等项结合进行高级搜索,还支持全文搜索。

2.2 借阅

系统除了可以借阅实体档案以外,还支持电子档案的在线借阅。电子档案的借出和归还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包括我的借阅、借阅审批、借阅办理等标签页。图2是档案的借阅/归还流程图。

2.2.1 我的借阅

用于实现用户的档案借阅以及个人借阅管理的功能,是用户自己的工作区。

包括我的借阅单、未归还档案和已归还档案三个标签页。

1)我的借阅单:保存在借阅列表中,但没有上交审批的借阅档案;

2)未归还档案:已通过审批借出,但未归还的借阅档案;

3)已归还档案:用户曾今借阅过,并已归还给档案馆的档案。

2.2.2 借阅审批

是对用户提交需借阅档案的审核过程。

审批部门包括用户本单位、归档单位、档案部门和指定的业务主管部门。系统规定了三种审批流程:

1)借阅无密级档案或借阅本部门有密级档案,如图3;

2)跨部门借阅有密级档案(归档部门是一般情况),如图4;

3)跨部门借阅有密级档案(归档部门为空或归档部门和档案保管部门是同一部门),如图5;

2.2.3 借阅办理

是由档案馆用户进行管理,主要管理档案的登记、借出、归还、催还、借阅查询等操作。

2.3 报表模块

固定报表模板有档基表、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档案利用统计表、历年各类档案库存统计表、档案库藏情况统计表等。系统还支持自定义报表模板,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报表的行和列。

2.4 编研模块

编研模块是为编研人员提供的一个讨论平台,其中包括编研编写、汇编、参与等工作。

档案编研的流程是: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填报“新建编研课题” 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审核 档案编研。标签页包括待审批编研、进行中编研和已完成编研三部分。编研模块的流程图如图6。

3 结束语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目前已在中石油多家下属单位上线。其中的档案利用模块以其强大的搜索功能、严密的借阅审批流程、方便快捷的电子档案在线借阅、灵活的报表模板自定义功能以及高效的在线编研平台,赢得了广大单位用户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邵彬,李莉.黄河档案利用软件系统分析设计[C].OA'2000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11).

[2] 马娟红.浅谈档案利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档案天地,2000(7).

[3] 赵屹,陈晓晖.中美档案利用若干问题比较[J].山西档案,2002(12).

篇(6)

2仿真实验及分析

通过应用云计算,能够大幅提高档案馆IT工作的效率,节约IT业务成本,更容易发挥档案馆的资源优势。随着“云”概念的深入及应用,越来越多的软件服务和虚拟计算资源将放入“云”中,这样无疑会增大对网络宽带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搜索速度。DE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随机初始化的种群中的个体进行变异操作产生变异矢量,变异矢量与目标矢量进行交叉操作产生试验矢量,通过“贪婪”的选择操作,产生新一代种群。将“云”中的每台服务器看做一个个体,整个“云”看做一个种群,采用基本的DE算法对种群进行全局搜索,每代搜索结束后,采用优化最优解机制构建局部搜索策略的初始解,以达到改善候选解的目的。如何使得缩放因子F既能有利于对解空间的开发又能利于种群的收敛,姜立强等对差分进化算法缩放因子取值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F随迭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有利于提高算法的收敛速率。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5-10127-02

现在大家谈论到信息安全,首先想到的就是病毒、黑客入侵,在媒体的宣传下,病毒、黑客已经成为危害信息安全的罪魁祸首。然而,对计算机系统造成重大破坏的往往不是病毒、黑客,而是组织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对信息的窥探或窃取。从技术上来讲,内部人员更易获取信息,因为内部人员可以很容易地辨识信息存储地,且无需拥有精深的IT知识,只要会操作计算机,就可以轻易地获取自己想要得资料,相对而言,黑客从外部窃取资料就比较困难,首先,他们要突破防火墙等重重关卡,然后,还要辨别哪些是他们想要的信息。

FBI和CSI对484家公司进行了网络安全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安全威胁来自单位内部,其中16%来自内部未授权的存取, 14%来自专利信息被窃取, 12%来自内部人员的欺骗,只有5%是来自黑客的攻击;在损失金额上,由内部人员泄密导致的损失高达60,565,000美元,是黑客所造成损失的16倍,病毒所造成损失的12倍。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内部人员泄密的严重危害,同时也提醒国内组织应加强网络内部安全建设。

1 电子文档泄密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光盘刻录机、磁带驱动器等存储设备泄密;

2)通过COM、LPT端口、调制解调器、USB存储设备、1394、红外线等通讯设备泄密;

3)通过邮件、FTP等互联网方式 泄密;

4)接入新的通讯或存储设备,如:硬盘;

5)通过添加打印机、使用网络打印机将资料打印后带出;

6)通过便携式电脑进入局域网窃取信息,带离单位;

7)随意将文件设成共享,导致不相关人员获取资料;

8)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带到单位,连上局域网,窃取资料。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被别有用心的内部人员利用以窃取资料。

2 传统解决方案的弊端

传统方案一:“我们已经部署了防火墙或专网”

防火墙或专网可以防止外部人员非法访问,但不能防止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地通过邮件或者移动存储设备将敏感文件泄露。

传统方案二:“我们给文档设置了访问口令”

口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先口令可以随着文档一起传播;

其次即使设置了口令只能简单的区分用户是否可以访问该文档,而不能限制用户对该文档的操作权限(如复制、另存和打印等操作)。

传统方案三:“我们安装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封住电脑USB接口、拆掉光驱、软驱、内网与外网断开、不允许上互连网络 ”

文档的原始作者泄密;文档在二次传播的过程中失、泄密。

3 电子文档安全有效控制方案

为了更有效防止文件的非法访问和输入、输出。就需要一套合理有效的电子文档安全管理方案。

以犯罪行为心里学为理论指导,以安全事件过程管理为主线,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安全管理。

3.1制定周详的事前预防策略

1) 控制信息传递途径,如通讯设备、存储设备;

2) 通过网络接入保护,限制外来电脑接入局域网;

3) 报警策略能够提示非法接入;

4) 互联网信息传递阻断策略能够阻断非法信息传递。

3.2 对泄密行为事中记录和控制,并及时启动控制和报警策略

1) 对泄密过程进行屏幕记录,方便现场查看,事后回放;

2) 详尽的电子文档操作痕迹记录,包括访问、创建、复制、改名、删除、打印等操作,便于信息泄密事后追查;

3) 集中审查终端共享,防止共享泄密行为。

3.3 详尽的日志信息,提高了事后追查的准确率

1) 进行电子文档操作及屏幕记录;

2) 对互联网信息传递进行记录,便于信息泄密事后追查;

3) 审计系统用户日志。

4 电子文档安全系统功能及技术阐述

1)禁用设备

程序功能:可按某台、某组或整个网络禁止使用哪些设备,包括:存储设备、通讯设备、打印设备、新加入的设备及其它属性。

管理作用:根据风险评估,制定事前预防策略,根据策略对相应的设备进行禁止,预防文件泄密。可以灵活的开启,不影响正常使用。

2)报警规则

程序功能:设置某个或某类文件的各种操作报警规则。

管理作用:对泄密者添加泄密设备(如:闪存、移动硬盘等)实现及时报警,对相应的文件或某个类型文件的操作实现及时报警,为安全事件发生后进行及时管理提供帮助。

3)网络端口管理(接入保护)

程序功能:通过设置禁用139和445端口,控制共享端口。

管理作用:可根据需要灵活的设置外来计算机跟网内计算机的通讯方向。

4)网络共享

程序功能:可以及时查看和删除网络内任意计算机的网络共享文件夹。

管理作用:员工往往因为工作需要设置共享文件夹,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员工或外来计算机窃取。

5)文档操作

程序功能:可以详细的记录每个员工在本机及网络上操作过的文件,包括访问、创建、复制、移动、改名、删除、恢复以及文档打印等记录。

管理作用:让泄密行为的痕迹得到监控,为泄密行为的事中发现,事后追查提供了帮助,弥补了电子文档安全管理中的最薄弱环节。

6)锁定计算机

程序功能:可以锁定网络内任意计算机的键盘和鼠标操作。

管理作用:若发现网内计算机有非法操作,可及时控制,挽回损失。

7)邮件、FTP和MSN监控

程序功能:记录通过POP和SMTP协议收发的邮件正文内容及附件,如:Outlook、FoxMail等,可记录通过web方式、FTP收发的邮件、传输的文件目标去向及名称。

管理作用:实现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安全管理,实现邮件备份管理,提高事后追查的便利性。

8)上网限制

程序功能:通过多种策略规范员工上网行为,比如:收发邮件、浏览网页、FTP、使用其它连接。若外发数据超过一定数值,可阻断此类行为。

管理作用:方便管理者对网络行为进行集中控制,避免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泄密。

参考文献:

[1] 綦科,谢东青.网络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6(10).

[2] 祖峰,熊忠阳,冯永.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新方法及实现[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

篇(8)

现在大家谈论到信息安全,首先想到的就是病毒、黑客入侵,在媒体的宣传下,病毒、黑客已经成为危害信息安全的罪魁祸首。然而,对计算机系统造成重大破坏的往往不是病毒、黑客,而是组织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对信息的窥探或窃取。从技术上来讲,内部人员更易获取信息,因为内部人员可以很容易地辨识信息存储地,且无需拥有精深的it知识,只要会操作计算机,就可以轻易地获取自己想要得资料,相对而言,黑客从外部窃取资料就比较困难,首先,他们要突破防火墙等重重关卡,然后,还要辨别哪些是他们想要的信息。 

fbi和csi对484家公司进行了网络安全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安全威胁来自单位内部,其中16%来自内部未授权的存取, 14%来自专利信息被窃取, 12%来自内部人员的欺骗,只有5%是来自黑客的攻击;在损失金额上,由内部人员泄密导致的损失高达60,565,000美元,是黑客所造成损失的16倍,病毒所造成损失的12倍。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内部人员泄密的严重危害,同时也提醒国内组织应加强网络内部安全建设。 

1 电子文档泄密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光盘刻录机、磁带驱动器等存储设备泄密; 

2)通过com、lpt端口、调制解调器、usb存储设备、1394、红外线等通讯设备泄密; 

3)通过邮件、ftp等互联网方式 泄密; 

4)接入新的通讯或存储设备,如:硬盘; 

5)通过添加打印机、使用网络打印机将资料打印后带出; 

6)通过便携式电脑进入局域网窃取信息,带离单位; 

7)随意将文件设成共享,导致不相关人员获取资料; 

8)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带到单位,连上局域网,窃取资料。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被别有用心的内部人员利用以窃取资料。 

2 传统解决方案的弊端 

传统方案一:“我们已经部署了防火墙或专网” 

防火墙或专网可以防止外部人员非法访问,但不能防止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地通过邮件或者移动存储设备将敏感文件泄露。 

传统方案二:“我们给文档设置了访问口令” 

口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先口令可以随着文档一起传播; 

其次即使设置了口令只能简单的区分用户是否可以访问该文档,而不能限制用户对该文档的操作权限(如复制、另存和打印等操作)。 

传统方案三:“我们安装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封住电脑usb接口、拆掉光驱、软驱、内网与外网断开、不允许上互连网络 ” 

文档的原始作者泄密;文档在二次传播的过程中失、泄密。 

3 电子文档安全有效控制方案 

为了更有效防止文件的非法访问和输入、输出。就需要一套合理有效的电子文档安全管理方案。 

以犯罪行为心里学为理论指导,以安全事件过程管理为主线,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安全管理。 

3.1制定周详的事前预防策略 

1) 控制信息传递途径,如通讯设备、存储设备; 

2) 通过网络接入保护,限制外来电脑接入局域网; 

3) 报警策略能够提示非法接入; 

4) 互联网信息传递阻断策略能够阻断非法信息传递。 

3.2 对泄密行为事中记录和控制,并及时启动控制和报警策略 

1) 对泄密过程进行屏幕记录,方便现场查看,事后回放; 

2) 详尽的电子文档操作痕迹记录,包括访问、创建、复制、改名、删除、打印等操作,便于信息泄密事后追查; 

3) 集中审查终端共享,防止共享泄密行为。 

3.3 详尽的日志信息,提高了事后追查的准确率 

1) 进行电子文档操作及屏幕记录; 

2) 对互联网信息传递进行记录,便于信息泄密事后追查; 

3) 审计系统用户日志。 

4 电子文档安全系统功能及技术阐述 

1)禁用设备 

程序功能:可按某台、某组或整个网络禁止使用哪些设备,包括:存储设备、通讯设备、打印设备、新加入的设备及其它属性。 

管理作用:根据风险评估,制定事前预防策略,根据策略对相应的设备进行禁止,预防文件泄密。可以灵活的开启,不影响正常使用。 

2)报警规则 

程序功能:设置某个或某类文件的各种操作报警规则。 

管理作用:对泄密者添加泄密设备(如:闪存、移动硬盘等)实现及时报警,对相应的文件或某个类型文件的操作实现及时报警,为安全事件发生后进行及时管理提供帮助。 

3)网络端口管理(接入保护) 

程序功能:通过设置禁用139和445端口,控制共享端口。 

管理作用:可根据需要灵活的设置外来计算机跟网内计算机的通讯方向。 

4)网络共享 

程序功能:可以及时查看和删除网络内任意计算机的网络共享文件夹。 

管理作用:员工往往因为工作需要设置共享文件夹,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员工或外来计算机窃取。 

5)文档操作 

程序功能:可以详细的记录每个员工在本机及网络上操作过的文件,包括访问、创建、复制、移动、改名、删除、恢复以及文档打印等记录。 

管理作用:让泄密行为的痕迹得到监控,为泄密行为的事中发现,事后追查提供了帮助,弥补了电子文档安全管理中的最薄弱环节。 

6)锁定计算机 

程序功能:可以锁定网络内任意计算机的键盘和鼠标操作。 

管理作用:若发现网内计算机有非法操作,可及时控制,挽回损失。 

7)邮件、ftp和msn监控 

程序功能:记录通过pop和smtp协议收发的邮件正文内容及附件,如:outlook、foxmail等,可记录通过web方式、ftp收发的邮件、传输的文件目标去向及名称。 

管理作用:实现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安全管理,实现邮件备份管理,提高事后追查的便利性。 

8)上网限制 

程序功能:通过多种策略规范员工上网行为,比如:收发邮件、浏览网页、ftp、使用其它连接。若外发数据超过一定数值,可阻断此类行为。 

管理作用:方便管理者对网络行为进行集中控制,避免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泄密。 

参考文献: 

[1] 綦科,谢东青.网络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6(10). 

[2] 祖峰,熊忠阳,冯永.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新方法及实现[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 

篇(9)

1 制度安全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所包括的公文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基于纸质公文制定的。其中,纸质公文的管理是由文秘部门或专职人员统一收发、审核、用印、归档和销毁。电子公文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保密一样,需要具备高度的保密意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电子公文档案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但能无限制地复制,还能进行编辑和修改。因而,其保密性更应该被重视,对系统安全保密的任务也更加严峻。要从制度上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针对电子文件的这些特殊性给予更多关注,有目的地加强他们的档案安全保密意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电子公文从文件向档案转化以及存储、利用等环节都需要有指定专人,各人对自己的工作环节负责。制度安全措施是电子公文档案管理安全机制的保障。

2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护数据库存储介质、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打印机和通信链路等物理实体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攻击。确保系统有良好的电磁兼容环境、建立完备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非法进入系统操作环境和各种盗窃、破坏措施发生。

系统的光存储方案从另一层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磁、光、电三种存储介质中,光盘的寿命最长,可达到50年以上,可用作长期存储数字化公文的介质。而磁、电存储介质的寿命较短,只能用作临时存储数字化公文的介质。由于一次性写入光盘具有一次写入多次读出、不能改写、不受磁冲击、离线存储不耗电、存储寿命长的特点,所以,本文采用一次性写入光盘存储电子公文档案。

有了物理安全措施,就可以保证电子公文档案信息载体的安全和系统设备硬件的正常运转,使系统的实体硬件不受自然和人为破坏,为系统安全建立了良好的前提。

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措施是主要针对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所运行的网络及其节点所面临的网络攻击威胁和系统的脆弱性而采取的保护措施。电子公文档案系统最大的优越性就是用户在异地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利用。因此,网络安全就成为用户真实有效地利用档案的保障。这也是系统安全机制的重要内容。

保证网络安全主要采用物理隔离、应用防火墙以及网络身份认证等安全措施。本文在项目实施中,使数据库服务器和提供远程访问的Web服务器分离,在Web服务器和接入Internet的路由器之间安装了防火墙,为网络安全提供了硬件支持。严格、分等级的网络用户身份认证保证了通过Web访问系统的用户合法性。

4 数据库安全

安全性对于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说至关重要,所谓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避免不合法的使用,以免数据的泄露、更改或破坏。

本文在项目实施中选用的是最成熟的非关系全文检索数据库Trip。Trip数据库的安全机制是多层次的,系统的登录采用用户身份认证的方法;对于数据库的访问采用授权的方法,在数据库级、记录级、字段级三个层面分别进行授权,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和访问内容;当数据库意外发生破坏时,可以进行数据库的恢复,甚至可以根据日志文件进行跟踪、审核,找出破坏的原因;对数据库的备份,可以简单地将数据库BAF文件进行整体备份,当该文件比较大时,甚至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拆分和合并处理。

TRIP有四级用户权限:系统管理员(system)、文件管理员(文件经理FM)、用户管理员(用户经理UM)和一般用户(user)。每个TRIP系统只有一个系统管理员,其用户名为system,他有完全的、最高系统权限,只有他才可以生成文件管理员、用户管理员。文件管理员(FM)有权建造数据库,并授权给用户或用户组去访向该数据库。只有经他授权的用户(包括生成文件管理员的系统管理员)才能使用他生成的数据库。用户经理(UM)有权建立新的用户或用户组。一个TRIP系统可以有不限量的文件经理或用户经理。如图1所示。

图1 TRIP用户权限图

5 应用程序安全

管理电子公文档案的应用程序安全是系统安全的核心。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本文在业务系统应用程序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机制,首先从源头上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同一单位中的不同部门可共用一套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但按照档案的类别,每个部门管理员分别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并管理自己的档案,如果他不授权给别的部门(或个人),那么,别人也无权查看,更无权管理。每个部门是TRIP中的组,部门中的人员即是该组中的用户。部门管理员默认授权给部门组。对于WEB检索,提供三种权限的操作:只能查看档案目录、可以在线查看档案原文但不能下载、能看能下载,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权限控制其进行相应的操作,严禁越权操作。

当然,为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人工)地备份数据库,而一旦归档,所有的归档文件将写入不可擦写的光盘中,光盘放在光盘库中,同时服务器硬盘的归档文件将全部删除,使之成为不可修改的真正意义的档案。

篇(10)

1.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档案门类的日益增多,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档案数字化越来越成为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必要手段。大唐南京发电厂档案室自2008年新厂搬迁重建以来,不仅接收保存了大量工程项目的科技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还包括自1934年以来的文书档案和1960年起始的会计档案,截止目前室藏档案已达到17万余万件。如果运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不仅档案信息利用率低,且查准率、查全率也不高,极大浪费了企业的宝贵资源,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发好、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源,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

大唐南京电厂档案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总体需求是实现大唐南京电厂的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实现各种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全业务流程的管理,将老数据转换到新档案管理型中,实现与OA系统的集成,搭建符合软件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以及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规范体系,具体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几点:

(一)档案系统建设

建设大唐南京发电厂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全档案业务的管理。

(二)接口开发

实现档案系统与OA中待归档文件的自动归档,实现档案系统与认证系统的单点登录。

(三)软硬件环境建设

主要是搭建档案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针对不同阶段的部署方案来搭建相应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有数据库、中间件等,硬件环境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并备有磁盘阵列和备份磁带库等。

(四)档案规范体系建设

在大唐南京发电厂内制定并建立与档案系统相适应的数据采集、档案信息管理和应用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

布署示意图如下:

3. 产品选型

企业以自身的需求为选型的基础,对软件公司与软件产品的功能及信息技术,软件售后服务的物质及涵盖地区等进行了解与比对,另外再考虑企业e化的预算及可承受的费用,以选出最符合本身需求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为了保证项目软件的使用率和可操作性,我厂进行软件选型时,依照下列的方式和顺序来考虑:

选公司:选择商誉卓著,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软件业进入门槛很低,但是软件公司要能长期经营的障碍却很高。软件及服务都是无形商品,应该选一家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

选产品:选择的产品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成长的需求,又满足未来多样化的需求,质量要稳定,维护要容易。

看服务:选择的公司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可提供满足其各种及各地需求的服务。

看案例:选择的公司,拥有广大的满意客户群,最好有其同行案例客户。

比速度:企业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系统。速度是现代企业适应竞争环境必须掌握的重要因素,速度越快,成本越低,风险也越小。

比价钱: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一致时,应该选择成本较低廉的解决方案。

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我们最终确定选用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的紫光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简称:UNIS-AMS]V8.0。

四、项目建设思路及内容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依据大唐南京发电厂档案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群体分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和档案利用人员,两部分用户的需求差别较大。前者以日常管理类操作为主,专业性要求较强;后者主要是检索和利用类操作。由于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办公地点分散,各自通过网络互联互通,故整个系统以网络为基础,总体的技术路线是以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实现不同的功能。

客户端/服务器(C/S)方式,主要满足档案管理人员、兼职档案人员的需求,实现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归档、辅助实体管理、档案统计、鉴定销毁等;浏览器/服务器(B/S)方式,主要是满足广大利用人员,实现档案的检索、利用、档案借阅、审批等。

本方案以关系型数据库为档案信息存储平台、数据加工流程控制和管理平台;以专业的全文多媒体数据库内容管理为数据平台;以XML作为档案交换的标准;采用成熟的主流技术和产品来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这些技术包括:档案管理平台技术,浏览器技术,视图技术,数据库加密技术,XML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

本项目的开发采用基于UML的需求分析方法,采用Rational Rose需求分析工具;开发工具C/S端采用Delphi开发、B/S端采用Eclipse开发;系统的负载测试采用采取企业标准级负载测试工具LoadRunner;系统功能的测试采用黑盒法和白盒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试。

(二)设计原则及特点

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确保安全的原则,立足资源服务和业务管理的宗旨,即按各类档案的管理规则,运用计算机技术方便、高效、可靠地采集和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简便、高效、稳定查阅利用档案资源;提供快速、准确、强大的档案行政监督、业务指导工作管理工具。

1、先进性原则

采用目前主流的技术和架构((C+B)/S架构),所提供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采用先进的、符合工业标准的系统平台、体系结构和开发技术,系统可以快速的进行应用扩展。

2、灵活性原则

业务和功能模块能够自由增加、删减和移动,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用户自己可以添加、减少项目、字段。查询信息方便、灵活。

3、开放兼容性原则

系统设备、软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所有硬、软件都应遵循业界相关标准,支持开放的标准接口,支持跨平台。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致产生运行上的“孤岛”。

4、安全性原则

系统须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功能,数据存储、检索、提取、和管理等各个层面和角度都须具有相应的安全机制。

在系统设计中,采用良好的安全机制;在数据传输中,选用当前成熟的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安全;在网络上,选用多层结构技术。同时,利用大型数据库的安全性能确保存储数据的安全。

系统建有完善的用户管理和授权机制,对用户在系统中的各种操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可有效防止非法用户入侵和最大限度地限制信息泄密;系统具有监控功能和日志功能,对在线用户进行有效的监控,记录下用户的任何操作,确保不可抵赖性。

5、易用性原则

提供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具备直观易用的人机界面、系统维护界面, 系统在使用界面上遵循档案及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习惯, 界面友好易于操作,方便用户的使用。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方式,满足档案管理人员、兼职档案人员的需求。对档案信息的检索和利用、各部门档案人员信息采集,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解决方案,后台数据库系统结构清晰,数据字典公开,系统布署方便快捷。

操作简单,查询方便,可以通过树形结构分层查询,也可以按任意给定的条件(简单查询、综合查询和模糊查询)进行查询。

6、智能性原则

具有良好的统计分析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系统应该有强大的图表功能,可以制作各种类型的报表、客户信息登记表等,制表方便、快捷,还能根据需要生成统计图表(如饼图、矩形图),报表可输出到Excel电子表格、Word文档以及其他特定要求的文本文件。

7、标准性原则

系统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的规范和档案标准要求;电子文件元数据符合最近将颁布的《电子文档元数据规范》要求。

8、可靠性原则

系统运行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容错性能。可靠的信息传输手段、存储方式、运行环境和安全保证是系统成功的关键。在整体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完善的备份方式和灾难恢复计划,确保系统的可靠性。提供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

9、扩展性原则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运行节点的扩展,系统对硬件软件的要求会不断提高,系统所有硬件、软件的选型和应用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可扩展性的要求。

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中,所有产品(包括软硬件)的选型及配置都应充分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将满足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而随时增加用户及软硬件产品的需求。

为满足数字化档案建设不断深入的要求,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系统扩充问题,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在程序结构设计和数据接口设计时,预留了各种接口(比如程序开发接口,数据移植接口),能在需要时与各种应用系统进行一体化联接,采用XML技术描述数据接口技术并提供数据接口程序。遵循XML 数据规范,具有自描述、结构化、交换性、扩展性特点。进行数据交互和关联操作。当需要进行系统性升级时,能保证数据的平稳迁移,能方便地调整。易于扩充升级,既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又为今后的扩充留有空间,用户可自行进行功能扩展。

10、成熟性原则

文档的获取、采集、存储、管理、检索、统计和等各个环节集成在一个统一的体系结构之中,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

11、可维护性原则

在系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因机构设置及业务流程的不断变动而带来的灵活性要求。所有产品(包括软硬件)的选型及配置都充分考虑到整体系统的灵活性,满足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增加数据量、用户、软硬件产品的需求。能通过自扩展的方式适应新类型的文件、档案和资料;系统中所有的数据结构、操作界面、打印格式及统计要求等都是可灵活定义的,以满足业务变化的需要;业务处理功能在一定程度内的增加或变更等需求不会影响系统的体系结构,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新的需求。

考虑到工程实施完成后系统的操作与维护,因此,该系统具备较强的可管理性和易操作性,便于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尽快熟练地掌握该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技术,以保证系统能安全可靠地运行。应用软件的开发选用了流行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在保证用户基本操作的前提下,给管理员有更多的自主管理功能。

(三)信息资源库建设

1、目录库建设

大唐南京电厂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在基于WEB服务基础上,实现现有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的需要,并具有开放性,能够与企业各管理系统集成,接收、管理各系统形成的归档电子文件,提供安全授权下检索利用。

系统主要分为四大功能模块:信息采集、日常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设置与维护。

档案业务管理系统具体功能设计如下:

(1)档案收集

档案的收集整理是档案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工作,因此通过管理办法明确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归档时间、归档责任和流程,通过应用系统提供收集手段、自动整理功能、归档流程的控制和管理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部份。

上图为归档数据的收集、整理、归档的总体流程图。如图所示,整个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移交接收和数据归档四个步骤,首先由全宗单位内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通过几种方式进行待归档数据的收集,之后由兼职档案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使其符合归档规范,然后由兼职档案员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移交,由全宗单位内的档案管理员对移交的数据进行接收,最后由档案管理员对所有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查、编目并归档。归档后的档案元数据进入元数据库,电子原文件进入系统电子原文数据库,系统将对照元数据库与电子原文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创建索引库用于全文检索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步骤的内容:

①信息收集

数据收集分为以下几种:OA接口收集;在线收集;离线收集;数据转换等手段。

OA接口收集方案

系统实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系统无缝连接,接口部份主要

设计方案如下:

图 OA 接口收集原理图

OA系统接口是保证文件自动归档的关键。通过接口,系统可以以自动或手动两种方式转入到档案系统当中去,文件及其属性信息归档到档案管理系统的收集整编库中,同时将收文单、发文单、正文内容、附件内容的电子文件转入文件服务器的电子文件存放位置,并建立目录和电子文件的对应关系。

在线收集

在线收集是提供各业务部门人员对重要文件进行收集的模块,不仅可以提供简单、快捷的档案录入功能,方便档案形成单位的归档人员进行归档录入,而且可以对归档范围外的重要文件进行收集录入,可以将个人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体文件直接在档案系统中进行著录。档案系统提供友好的著录界面辅助用户进行信息的填写。

著录部分提供的功能包括:

1.必填项标识功能。在界面中会对必填字段与可空字段进行明显的标识区分,方便用户进行识别。

2.著录字段可设定默认值。所有字段均可设置默认初始值,或可通过事件定义,自动跟据规则从其他著录字段提取。也可根据一定业务规则,从相关信息中自动提取初始值,如可自动提取题名、文号、发文时间和保管期限等等。

3.著录内容提交时自动验证功能。验证的范围包括:是否可空、极值范围、输入值类型(自然数、整型、日期等)、特殊类型(身份证、邮箱、手机号码等)。对不符合规范的输入,给出友好提示。

4.多种形式的输入控件。档案系统提供的多种输入控件有:文本框、日期输入框、多行文本输入框、下拉选择输入控件、树形信息输入控件、多选或单选控件以及可编辑的下拉控件等多种,方便用户的使用。

5.界面事件自定义功能。可预先定义在著录时要进行响应的事件,即某些著录项的内容可在其他著录项著录完成时,根据规则进行自动填写。如自动对A、B两字段值进行求和填写进C字段,或对A、B两字段进行截取或拼接后填入C字段。

6.著录信息自动继承。在连续录入数据时,可自动继承前一条所录数据的各个字段信息,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继承。在著录时还可根据一条已有数据,进行著录,系统会自动将所选数据的信息作为新记录的默认值。

7.支持TAB键及光标键的焦点跳转。在著录时,可方便的通过TAB键或光标键实现输入焦点在不同控件上的切换,无需点击鼠标,极大的方便了录入工作。

8.著录同时即可进行电子原文的挂接。著录时即可挂接电子原文,避免了在条目形成后再挂接的不便。

离线收集

9.离线收集是提供建设项目和流动性企业提供配套的离线客户端,作为离线状态下的档案收集工具。

10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为:

11.离线录入端配置文件:由档案管理系统生成离线录入端配置文件,为XML格式文件,各建设项目和流动性企业使用离线客户端导入配置文件后才能初始化系统,进行使用。

12.离线录入端数据:离线录入端产生的归档文件数据由各单位汇总到档案馆档案管理员离线录入端机器上,档案馆档案管理员离线录入端机器与档案管理系统网络联通,因此可由档案管理员上传离线录入端数据。

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可实现历史数据的批量导入功能,批量导入分为两部份:元数据和电子文件,其中由于历史数据所使用的业务系统不统一,数据格式和数据结构都不相同,因此我们这里主要支持:DBF、XML和EXCEL三种格式的数据导入,需要各原档案系统开发商将需导入的数据转换成上述标准格式,最终实现批量转换。

系统可为历史档案单独设置一些类别和数字化流程。针对历史数据和目前档案系统中数据结构存在不同的问题,系统会提供字段对应关系定义界面,是的用户可先定义好字段对应关系,然后再进行转换。

至于电子文件,则可通过内容管理平台中提供的电子文件转换功能形成规范化电子文件格式存入系统,电子文件与元数据可自动通过元数据中的关联关系实现自动对应。

②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部分面向全宗单位的部门兼职档案员或档案管理员提供对于进入系统的待归档数据的整理功能,通过整理使之成为符合档案规范的数据。此部分系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自动分组(分类)

由系统程序根据预先定义的业务规则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自动进行分组(分类)。

自动排序

由系统程序根据预先定义的业务规则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自动进行排序。

立卷(装盒)

由系统程序根据预先定义的业务规则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组卷(装盒)操作,并自动生成相关案卷级/盒级字段信息。此功能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自动组卷(装盒)

由系统程序根据预先定义的业务规则对某档案类型的全部数据进行自动组卷(装盒)操作。

手工组卷

由系统程序根据预先定义的业务规则对某档案类型用户所选择的数据进行手工组卷操作。

手工调整

对于已组好卷的数据提供由用户手工调整的功能,包含以下功能点:

增加

提供对归档案卷/文件条目信息的增加功能,并提供电子文件的挂接。此功能主要提供全宗单位的兼职档案管理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使用,用于录入需要归档的案卷/文件条目信息,同时挂接电子原文。

删除

提供对归档案卷/文件条目信息的删除功能。此功能主要提供全宗单位的兼职档案管理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使用,删除文件条目信息的同时也删除该条目下挂接的电子原文。

修改

提供对归档案卷/文件条目信息的修改功能。此功能主要提供全宗单位的兼职档案管理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使用,用于修改并保存案卷/文件条目信息的修改结果。

检索

提供对于案卷/文件条目中各字段的组合检索、模糊检索功能,最大程度确保数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此功能主要提供全宗单位的兼职档案管理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使用。

数据排序

主要是对于进入收集整编子系统的案卷/文件条目信息按相应排序规则默认排序,排序后便于档案整理人员对于数据的浏览和整理工作,此处的排序规则已在系统“档案业务管理设置”子系统中预先定义完毕,除预先定义的规则外还可以进行任意两条数据的位置对调和连续多条数据的顺序调整。此功能主要提供全宗单位的兼职档案管理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使用。

数据移出

将当前档案类型的文件级数据移入到其它的档案类型的整编库,如某个工程的申请文件在文书档案中,需要移入到科技档案中。不同档案类型的数据可以相互转化,且转化完成后可以保留不同档案类型间共有字段中的信息。此功能主要提供全宗单位的兼职档案管理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使用。

案卷打散

将已组好的案卷或盒内的文件打散,重新进行组卷/盒。此功能主要提供全宗单位的兼职档案管理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使用。

卷内文件抽出

将已经组好的案卷内的文件抽出,使其成为不属于任何案卷的零散文件。

加入案卷

将用户选定的零散文件加入某个已组好的案卷中,使其成为此案卷的卷内文件。

③数据归档

此部分主要是由档案管理员对已接收的数据进行检查归档的操作,包含以下功能:

数据检验:由档案管理员详细检查所接收的移交数据。

数据编目:由档案管理员操作系统自动生成数据的相关目录信息,以备归档。

数据归档:由档案管理员操作将数据归档进入档案库。

2、全文数据库建设

全文数据库建设一方面是对室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即利用高速扫描仪等设备对存量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的格式:TIFF、JPG、BMP、PDF等图像格式,扫描时采用黑白图像和彩色图像两种方式,页面为多色文字、清晰度高、带有图片的纸质档案,宜采用彩色图像扫描。因电力企业室藏档案图纸多,扫描仪还须具备消蓝功能,在扫描过程中不能只追求清晰度,将分辩设置过高,导致图像太大影响传输和存贮。在档案清晰度满足要求情况下,单色页面的扫描分辨率一般为100-200dpi,彩色页面的一般为100dpi。另一方面利用OA系统接口将归档文件及其属性目录信息转换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同时将收文单、发文单、正文内容、附件内容的电子文件转入档案服务器的电子文件存放位置,并建立目录和电子文件的对应关系,实现文档一体化数据共享。

2010年项目实施时,大唐南京发电厂档案室人员对室藏档案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加工,共建成17万余条档案条目数据库、约154万页原文数据库,并实现条目与原文100%挂接。

(四)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制度建设

为了规范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完善、系统保存本企业档案,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工作得到落实,我们陆续制订和印发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涵盖了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的移交、利用、鉴定、档案数据的管理维护、保管、备份、安全保密等制度。

自工程建设以来,加强档案管理“三纳入”、“四参加”工作。例如:(1)重要档案工作事项,纳入厂办公会领导议事日程,列入厂年度、月度计划一同安排;(2)档案信息化工作明确纳入单位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3)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办公室与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及岗位职责;(4)基建期间所有设备开箱、项目验收、资料交接等,都要求档案人员参加,并作文字、图片记录等。

2、系统操作安全保障

本部分安全设计方案主要是从应用系统安全设计、安全认证、数据加密方面,应用软件安全主要是从软件的角度考虑,主要从数据传输安全、系统操作安全、数据访问安全三个方面来考虑。

数据传输安全

①采用VIEW服务方式,每个客户端无需安装浏览软件,为系统维护带来极大方便,无需客户端。

②电子文件以流数据的方式进行传输,在客户机内存中显示,而不会形成本地的临时文件,排除了安全问题。

③流数据的传输方式解决了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系统操作安全

登录(和其它应用系统集成的安全访问控制)

①登录的安全控制任务

平台对外部系统提供相关的接口和服务,需要保证没有权限的人不能获取对应的服务,或者不信任的系统不能访问对应的接口。

平台登录的安全控制建立在用户信息平台上的统一用户认证系统之上。在用户登录后将持有相关的统一令牌,用户只需持有统一用户认证系统颁发的用户令牌,就可访问相关的接口和服务。用户进行统一认证时,进行如下的令牌获取操作:

从外部系统访问平台提供的接口和服务之前,先要获取相关的系统

访问令牌;持有令牌的客户端,访问相关的平台提供的接口和服务;平台验证令牌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将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构造相关的用户信息,并且访问相关的接口和服务。

②操作权限

操作权限主要分为子系统、模块、模块按钮功能三级。主要根据角色来控制,系统默认的角色有系统管理员、高级档案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兼职档案员、普通用户(利用者)五个角色。

定义角色的时候可以定义到子系统、模块、模块按钮功能三级权限,其中对应的收集整编、档案管理、借阅管理等的添加、编辑、删除、组卷、批量修改、批量删除等模块按钮功能需要涉及到档案类型,必须根据档案类型来分别设置权限。

判断的时候首先要根据用户的ID取得对应的角色ID,根据角色ID信息来判断是否在该角色中存在权限信息,如果已经存在则为有权,如涉及到档案类型需要判断对应的档案类型权限。

③操作日志

系统通过记录用户操作日志来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以便管理员可以对恶意破坏数据过程进行审计。在本系统中,提供有登录日志、操作日志和数据访问日志三类日志。

用来记录用户成功登录(退出)档案系统的事件。用户登录指用户由档案系统外成功登录进档案系统。其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由门户系统登录到档案系统;在其它系统中,访问集成的档案查询模块;直接登录档案系统等。

主要日志信息包括:用户帐号(ID)、所属全宗、登录日期(时间)、登录时客户机IP地址、退出时间,登录方式(门户、集成模块、直接登录)等。

用来记录用户在档案系统中所进行的一些重要操作事件。例如:全宗管理、部门管理、服务器配置管理、档案类型管理等。主要日志信息包括:操作者(用户ID)、操作日期(时间)、所属全宗、用户操作等。

用来记录用户对档案数据本身的访问。例如,对档案数据条目的删除。对电子文件的浏览、下载等。主要日志信息包括:用户ID、操作日期(时间)、档案类型、档案数据的ID、档案数据的标题(电子文件的标题)、操作方式(删除、浏览、下载、销毁)等。

数据访问安全

数据访问需要控制用户访问的条目和电子文件信息,并可以灵活设置权限。目前大唐南京发电厂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访问权限根据权限类型分为条目权限和电子文件权限,根据设置方式分为临时权限、规则权限、默认权限。

规则权限针对网上利用者和普通用户设置,针对条目权限和原文权限进行判断,可以设定对应的查询规则来批量设置权限。可以针对档案库进行设置。可以内置一些固定规则,如全部数据、归档前数据、归档后数据、职务对应密级等。可以选择组或组下面的人进行设置权限,如果设置了组的权限,下面的人自动继承组的权限,判断顺序为人优先于组。规则权限判断流程为:

默认权限主要针对网上利用者和兼职档案员,可以根据档案类型来设置,主要权限类型为条目浏览、电子文件浏览、电子文件下载等。

条目权限根据默认权限和规则权限组合得到对应的用户的权限。

电子文件的一般使用流程

电子文件一般的使用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主要包括了电子文件的提交、存储和利用三个环节,利用时可以对电子文件进行浏览、下载、打印、导出光盘等。以上应用模式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电子文件格式不统一,给各种电子文件的安全控制及利用造成很多困难;

②电子文件容易被篡改,篡改不易被发现;

③电子文件一旦提供用户浏览,则电子文件已无法控制,用户可进行拷贝、另存等,存在重要文档被转给其它人员的隐患。

电子文件访问安全控制的主要任务:

①能有效控制电子文件的阅读、下载、另存、打印、打印份数、修改、拷贝/粘贴、使用有效期限等。

②保证重要文档不转给其它人员。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阅读采用本系统加密的文档,未经授权的用户,即使拿到其他人的授权文件,仍无法阅读加密的文档。

(五)档案管理系统硬件设施的建设

1、机架式服务器一台

存储设备一台

2、建立档案原文数据库所需要的A0、A3平板扫描仪,高速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

五、“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特点及主要功能

大唐南京发电厂的档案部门担负着各类档案的最高管理职能,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管理职能具体定位如下:

完成大唐南京发电厂各档案所属各部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指导和管理各部门的档案归档工作,完成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编、录入和管理工作;同时,将与之对应的档案数据和文件系统中归档的档案数据归档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另外,大唐南京发电厂各类档案需要对各部门的年报进行接收和汇总工作,生成符合国家档案局要求的年报。

1.全文检索系统信息服务功能

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智能搜索产品,实现对附件的全文检索,并能对常用检索途径进行优化,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提供自然语言搜索和相似性搜索等智能搜索功能;支持对自动搜索到的全部信息进行智能分类,并可对设定的主题,将全部相关信息进行聚类;系统的自动分类和聚类功能可以以图形化展示,方便用户定位到关心的信息以及了解信息分类之间的关系。

针对上述各类搜索方式,都会受到系统权限的控制,保障档案数据的检索安全。

目前支持电子文件的格式:Tiff,JPG,BMP等图像格式;OFFICE、TXT、HTML、PDF等字处理格式。

技术特点:索引权限和系统权限完全融合;索引库、目录库、电子文件库三位一体;系统数据和索引库数据同步。

全文检索示意图

2.主动式检索服务应用

档案推送是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利用的一种主动服务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档案被动利用模式,通过管理员对档案信息资源打包并直接推送给利用人的方式,在保障了档案资源的利用安全前提下,更及时有效的发挥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档案打包推送一般分为主动推送和请求推送两种应用方式:主动推送是指档案管理员将组织好的档案数据包设定有效期后直接推送给用户进行利用,档案数据包可以是编研成果、事件专题等内容;请求推送是指利用者通过网络向档案管理员发出档案利用请求信息,档案管理员根据请求内容组织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设定有效期限后直接推送给利用者。

档案推送具有时效性,过期后将失效不能再访问既方便了利用又保证了安全。

(三)OCR技术的应用

与图像处理技术一样,紫光的OCR(汉字识别)技术也已嵌入到系统当中,在系统的所需要的操作中,可以随时调动OCR功能,实现图像汉字的识别。OCR技术主要应用与以下几方面:

紫光的OCR汉字识别技术在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和再利用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扫描电子文档的识别中,通过其独有的版面分析功能,不仅可以快速实现文档的扫描识别,同时还可以自动提取当中的档案关键信息,自动识别后填入档案的目录信息当中,大大减轻了录入工作量,而且为文书档案的批量录入提供了可能。

其次,快速OCR技术将扫描文件自动识别,与原图象形成PDF文件,为全文检索提供了针对图像文件自动建立索引的功能。

再次,在用户检索查询当中可以选定所需文件内容,自动对其进行识别,形成可以编辑的文档,以便于再利用。

对于中英文混排、表格等特殊格式可以比较好的识别还原。

档案人员在利用档案的时候常常需要浏览档案原文,对于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利用在线OCR功能将图片格式的原文,识别成可编辑的文本信息,以便于下一步的利用。

利用的时候用户在档案原文上选择需要的区域,系统自动将区域内的信息传到档案服务器进行识别,然后传到用户的窗口显示出来。

原文浏览的时候选择要识别的区域

识别后的文本文件

在线OCR支持网络上所有有权限的用户应用,同时允许多个用户并行使用。

(四)可扩展支持多种安全技术

系统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大唐南京发电厂对信息安全性方面的考虑,除了系统本身的用户权限控制系统和日志管理外,还可以支持与用户身份认证系统的集成、实现电子印章、数字水印、数字签名、数据加密、流技术浏览等信息安全技术。

(五)档案数字化加工模块中图像处理技术

档案数字化加工子系统由利用流媒体采集工作站、高速扫描仪、数码专用设备作为信息入口,将纸张、影像、音像的信息转换成数字影像文档,并将数字化信息的图文数据库存储到海量存储载体中,采用OCR技术,实现扫描结果的文本转化。对文档、图片及其他档案类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及标引。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系统中内嵌了紫光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电子档案原文的扫描和图像处理。

在收集整编、档案管理子系统中,都可以在数据录入和维护时自动打开图像处理模块,完成纸介质文件的扫描录入或对扫描文件的图像处理功能,利用系统中的图像挂接功能来实现图像文件与档案目录的自动对应。

图像处理模块最大的特点就是除了可以满足招标文件需求中所要求的图像处理功能外,还可以实现批量的图像扫描和自动处理的功能,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像扫描和处理模块。

图像处理功能介绍

该模块具有以下功能:图像的扫描、图像的旋转、图像缩放、图像幅面调整、图像分辨率调整、图像压缩格式转换、消蓝、去污、纠斜、合并等。

图像处理窗口

扫描的参数设定,在扫描的同时用户可以设定自动执行纠斜、去黑边、清除噪声等功能,扫描后也可以手动进行上述操作。下图是图像处理的几个功能操作界面。

扫描后的文件

去黑边处理后的文件

纠偏、去污点处理后的文件

扫描后的文件

图像拼接前

图像拼接后的效果(合并的时候可以选择上下合并或左右合并)

上一篇: 机械工程分析 下一篇: 电气工程师的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