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8 13:16: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

篇(1)

我国汽车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带动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业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长速度,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产业正快速成长起来,并将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工学结合的“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对汽车营销、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 对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进行重新论证,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岗位认真研究、分析和论证。确定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化情操、语言交流、沟通合作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具有专业能力的汽车服务和销售人才,面向4S店前台接待员、汽车销售员、售后服务顾问、维修信息反馈员、维修服务顾问、保险公司汽车理赔员、定损员、二手车鉴定评估及相关的扩展岗位。

二、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制订了基于工学结合的“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1年”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英语、计算机、数学、应用写作、汽车文化、汽车构造等基础课程,开展市场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1年”为专业领域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开设专业领域课程,主要有电子商务概论、消费心理学、汽车电子学、汽车售后服务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营销、现代汽车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修理技术、二手车评估鉴定、汽车法规、汽车科技英语、汽车驾驶知识。采用“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理论知识和专业训练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能力培养。

第三阶段:“0.5年”为岗位能力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由“双师型”专业教师带队,到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学习,按照岗位标准要求,各岗位轮换实训,巩固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阶段:“0.5年”为顶岗实习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具体岗位操作训练,经过训练后达到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专业学习和岗位学习写出毕业论文。实习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由企业和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

三年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1+1+0.5+0.5”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方案最重要的部分,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是在对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领域课程、岗位实训课程、顶岗实习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与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公共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需要、专业课程定位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拓展课程满足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优化课程体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适应岗位是汽车营销、汽车技术服务,拓展岗位是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这些岗位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化情操、语言交流、沟通合作能力,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要加强礼仪、普通话和应用写作的训练;在专业能力方面确定汽车售后服务、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评估鉴定4门核心课程;在实训方面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及综合技能训练三个环节组成的教学体系。

三年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四、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

以岗位需要为基准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理念,消除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的陌生感,实现学生实训环境与未来职业环境的“零距离”。要从职业能力要求出发,设计实训教学体系,采用岗位轮换的方法,实现全部岗位模块轮换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要有“双师型”教师全程指导,实训要人人过关,严格按照职业标准进行。实训结束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实训有目标、有动力、有标准。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要积极开辟校外顶岗实习基地,选择具有发展潜能的企业进行合作,寻求长效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能够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选择顶岗实习岗位要与专业学习相吻合,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企业安排的技师进行全程指导,所学的知识、技能符合职业岗位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朱慧敏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2010,11。

2、唐永泽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篇(2)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与技能抽查相结合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实践》( 项目编号:13C272)成果之一。

当前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然而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已成为汽车服务行业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汽车营销及技术服务高层次人才,是当前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出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核心课程的开发研究,为培养高素质汽车营销及汽车技术服务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1、课程开发研究的目的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的关键因素。

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已在高职课程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联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技能抽查的标准和试题库,但基于工作过程与技能抽查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还不太充分。

从技能抽查考试标准来看,抽查的技能点多、操作性强,尤其将核心技能融入核心课程当中进行综合考评,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包括发动机舱目视检查、汽车底盘目视检查、车辆展示与介绍、试乘试驾以及交车服务等多个内容。因此,汽车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及教授方法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

2、课程开发研究的过程

按照汽车技术服务从业人员专业要求以及高职学校教育规律,汽车销售专业的学生学习时间短,任务重,必须做好教学授课计划的制定、课程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工作。

2.1 核心课程的科目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营销管理》、《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管理沟通》、《汽车构造》5门课程。

2.2 教学要求

汽车营销专业关于汽车知识方面的课程包括《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等。但本专业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上述课程的要求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本文以汽车构造的教学内容为例介绍,阐明课程改革的思路。

《汽车构造》这门核心课程分为《汽车构造》(发动机篇)和《汽车构造》(底盘篇)。根据技能抽测标准和基于工作过程来看,包括发动机舱目视检查、汽车底盘目视检查、驾驶舱设备操作与调整等,主要培养学生在汽车售后服务这一块对汽车发动机、底盘等主要零部件进行故障分析和初步故障诊断的能力。

2.3 教学内容

对于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掌握必要的汽车专业知识,会讲出所售车型汽车的基本结构,能解释清楚所售车型的技术参数,能对消费者的问题进行全面回答。需要的知识是综合的,专业知识不必研究得很深入,因此在课程整合中需要将课程设为《汽车构造》结合汽车销售知识进行讲授(如表1所示)。

表1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构造》内容

2.4 教学方法

本专业教学方法响应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模块化教育方针,采取了模块化、任务驱动的形式,以“教以学生为本、学以市场为需、育以人品为主、才以应用为先”为育人宗旨,摸索出了一套递进提升的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解决因果关系的推理与归纳;案例教学:解决思维方式对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角色演练:解决在工作中如何寻找最适合的处理方法;情境模拟:解决如何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问题。

2.4.1 课堂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又称为课堂教学,以教师在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利用教材(包括教科书和电子教材等)为媒体,学生通过听课、思考、讨论、练习来接受到理论知识。

2.4.2 案例教学

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体现在相应的案例分析里面,让学生在设定的工作环境下以大型作业或案例分析的形式把所学知识体现在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描述中。例如,对于汽车营销方法和汽车事故理赔这两个教学模块,采用案例教学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4.3角色演练

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客户和销售顾问,掌握专业的销售方法和技能。比方在了解客户需求环节中,通过提问和倾听分析客户需求。交通工具的背后许多实际的需求:身份的需要;可能是运输的需要;也可能就是以车代步;更可能是圆梦。

2.4.4 情境模拟

在讲授促销策略的推销技巧时,可以模拟汽车专卖店形式,由学生扮演顾客和汽车销售人员,在双方沟通过程中体验营销矛盾。如果是由于销售顾问本身专业知识欠缺,还会激发他主动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4 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各占50%,加大实训考核部分,能够真正检验学生对营销知识的理解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教学保障

拥有完备而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基地主要包括:一汽丰田F-SEP汽车销售仿真训练场、汽车整车实验场、形体礼仪和声乐训练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90多家。

3、课程开发研究的结果

篇(3)

作者简介:谭克诚(1974-),男,广西象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教育教学管理等。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3LX232),主持人:谭克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48-0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着力构建五个方面的内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而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实施与落地要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核心。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在2010年正式成为广西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来,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围绕柳州是“广西汽车城”,柳州职教园区就座落在“广西汽车城”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广西汽车城”的核心龙头企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以来,正式拉开了“城校企”合作模式。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说明“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所解决的相关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力求在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上探索更为有效的途径。

一、开创“城校企”模式,提高合作育人工作系统化程度,解决合作育人不落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依托柳州职教园区座落在“广西汽车城”内的优势,学校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通用五菱”)共建、共管和共享“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简称“培训中心”),建成上汽通用五菱全国最大的“校中厂”培训中心,形成合作育人工作体系,整体推进合作育人,惠及所有汽车专业学生。

(一)创新平台的建设理念

根据柳州市政府的总体规划,在建设思路上,把柳东新区建成广西汽车城和柳州职教园区,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入驻柳东新区,市政府对整个州职教园区实现金钥匙工程,搭建城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上根据广西汽车城企业对人才需求转化为教学模式,为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为育人服务[2]。

(二)城校企平台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培训中心的管理上,按照“一个模式,两个中心”,即以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按照企业要求建设全国样板“培训中心”,学校结合教学要求构建与企业培训中心一模一样的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学校管理制度,全部由学校对培训中心进行管理,对汽车技术和销售服务培训、实训教学安排、企业文化建设、库房管理、实训场地建设等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长期存在的问题[3]。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平台

引入企业新车型、新技术、新服务和新文化,与企业共建和共享企业培训中心和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教学基地,解决工学结合相关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核心专业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教学设计能力、校企合作科研课题能力、汽车技术服务水平能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构建“城校企”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践平台

(一)以“建城引企、企校融合”的建设理念,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按照“一院一品,校企深度融合”的思路,汽车技术学院依托“广西汽车城”,引入一家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重构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专业办学的综合实力,提升专业社会服务与辐射带动能力。

(二)“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综合运作机制,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困扰学校的“一缺五难”问题

1.解决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缺乏有效载体的问题。按照学校“一院一品,校企深度融合”的思路,即一个骨干专业配套一个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带动其他相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专业群优化发展,建成一个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企深度融合过程中,我院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基本实现实训室建设上三个标准化模式:实训室建设标准化,实训项目标准化,实训行为标准化;实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准员工”合一,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

2.解决了专业教师开发课程遇到困难、教学设计提升难、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难、兼职教师聘请难和教师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难的问题。汽车技术学院常年有15名专任教师通过上汽通用五菱的专业认证,被聘为企业的培训讲师,汽车技术服务水经验丰富。上汽通用五菱常年有5名工程技术人员被学校聘为专业建设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4]。学校与企业共建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团队,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管理与技术服务开发,有效解决了教师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难的问题,同时与企业合作申报相关课题。

三、“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推动汽车专业群的优化与发展

校企双方建成“培训中心”,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与售后服务人才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合作育人平台“培训中心”、信息、设备、师资等资源,紧紧围绕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厂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4S店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为上汽通用五菱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利用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和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开创学校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汽车技术学院从2007年建系开设1个专业(汽车运用技术)2个教学班级69人开始创业之路,通过平台建设,目前开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技术服务方向)、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等5个专业(含方向),共22班级856人,推动汽车技术学院专业群的建设、优化与发展。

(二)推动汽车技术实训中心三个标准化建设

学校利用合作育人平台,引进企业文化,对接职业环境,建设成全国样板“实训中心”。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4S店特有的环境为参照,建设“真实性、先进性、综合性”的校内实训中心[5],真实的汽车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完全满足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技术服务培训要求和学生对汽车技术服务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诉求。通过合作育人平台,推动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实训室标准化建设、实训项目标准化建设、实训行为标准化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实训室标准化建设是指按照汽车企业6S要求进行整改和完善;实训项目标准化按照校企共建实训室的设备开展相关的实训项目以目视化的形式展现在实训室;实训行为标准化按照企业员工着装要求学生进入到实训室统一实训着装,并且手机入袋。

(三)推动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需要相关联

依托广西汽车城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对接行业企业用人和技术标准,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以匹配汽车技术服务对人才的需求,重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专业培训教材。以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为依据,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对接工作任务,重置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以匹配企业岗位要求[6]。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5个专业中设计相关教学项目。校企共同编写教材,新教材以实践整合知识和技能,从实践过程着手,由实践整合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教材编写体现学生的成长成材规律,按照初级维修技师课程、中级维修技师课程和高级维修技师课程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编写。

(四)学生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8%,受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厂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4S店经理的高度评价;在顶岗实习和参加工作期间,70%的同学走上班组长、管理员和技术服务主管岗位。

四、“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成果

(一)建成了“一个模式,两个中心”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

目前,校企双方统筹建成6500多平方米“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作为上汽通用五菱全国最大的“校中厂”培训中心,具体包括:“1个汽车营销中心;10间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整车实训室3间,发动机实训室2间,电气实训室3间,底盘实训室2间;配件室2间;资料室1间;多功能会议室2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汽通用五菱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汽车技术学院已建成与培训中心零距离对接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形成标志性“上汽通用五菱培训中心”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成果。如表1所示为汽车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标志性建设成果。

(二)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广西汽车城“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构建了“以岗导学、项目主导、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通过本项目的实施,2011年以来,该成果先后应用于本校汽检、汽运、汽电3专业,惠及1500多名学生,有效支撑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国家级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自治区特色专业1个(汽车运用技术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出版教材近10部,校企合作开发培训教材38部,项目教学案例64个。

(三)“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培训中心”成为专业教师提升技术服务能力的摇篮,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教师,在“培训中心”通过上汽通用五菱认证的培训讲师达到15人,提高了“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达80%以上,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获得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教师获得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4名教师获得市级优秀教师,教师发表核心论文4篇,一般论文40多篇。“培训中心”连续三年成为柳州市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能比赛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的举办场地。

(四)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五年间(2011-2015),学校利用“城校企”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和“汽车营销”赛项两个项目中全部获得一等奖,获得一等奖9项;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1金8银8铜的广西最好成绩。

(五)服务社会功能得以强化,服务区域经济成效明显,校企合作成果显现

“培训中心”构建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培训平台的社会服务综合体系,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平台,又可提升教师的科研综合能力。2011年以来,汽车技术学院教师获国家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专利12项;获专利受理25;立项区级课题13项,开展职业技能服务和培训达2.5万人次,连续5年为上汽通用五菱全国汽车4S店员工技术服务技能大赛提供技术支持,教师作为技能大赛裁判人数为206人次。

五、校外推广和社会影响

本项目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国政协相关代表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相关代表团、广西教育厅相关代表团、柳州市政府相关代表团、柳州市教育局代表团及其他、广西职业技术院校等20多批次国内代表团共2658人次来校进行学习和交流;并在2014年11月汽车产教对话活动暨第十一届全国汽车职教年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广西汽车城”作为区域经济优势特点,校企合作建成“培训中心”育人平台作为载体,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标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以及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

[2]邓志良.职业教育(园校企)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

[3]产教园+工作站:合作育人平台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

篇(4)

论文关键词:汽车维修;中职教育

一、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中职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据调查表明,在汽车行业里,目前以“四位一体”品牌企业为主,集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同时,汽车维修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整车或总成大修作业已经不适宜,行业的重点转向检测诊断技术和售后服务,但既掌握汽车专业技术、又懂服务管理的人才奇缺,特别是掌握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的人才。为此根据中职的指导思想,确定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以汽车维修为主,兼顾具有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实际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必须要达到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形成了汽车维修专业基本操作训练、基本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与汽车发展相协调或超前。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修订教学大纲应以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为依据。汽车维修专业重点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其分为理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或者是教学标准),把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控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四门课作为改革对象,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约为1:1。各门实践课程都编制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要服务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要面向实际应用。实践教学要与汽车维修专业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让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顶岗实践。

(三)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同时可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求学生考取汽车维修中级工等级证、汽车营销师证和汽车驾驶员证等证书。

三、加强校内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加强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应有一定的规模,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场地面积和设备布置要求与实际的企业接近,最好能开设校办汽车维修企业,与品牌企业联营,提高相应的职业仿真的程度,并且要规范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

(二)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为了适应汽车修理企业的需要,实习实训基地应配套先进的设备和检测仪器。由于中职教育起步比较晚,中职院校大部分对实习实训设备投入少,现有的实习设备陈旧、数量少,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大实习实训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比较重视对实习实训的投入,引进500万欧元的西班牙政府贷款购买实习实训设备,加上南宁市政府给予的配套资金,在未来几年内该院将建成设备先进、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发挥整体的培养优势,完成本专业所有必要的技能训练,成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

(三)加强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充足完善的实习设备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汽车技术日新月异,要跟上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步伐,应注重实习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以便及时给学生补充新技术、新知识,适应企业的需要。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篇(5)

(1)合理加强公共、专业基础平台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不代表授课内容系统性越强越好、深度越深越好、难度越难越好,恰恰相反,应用型院校应该不脱离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授课内容应该越简明越好,越通俗易懂越好,关键是把要求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融汇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比如高等数学、工程图学、机械大类等课程都有需改进的地方。

(2)根据专业特色,增设前沿性课程汽车新技术课程除了汽车专业基础课,如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设计等为必修课必须开设外,增设前沿性的汽车新技术课程,如汽车空调、电动汽车、轨道车辆等。

(3)专业模块各具特色各校学科发展方向不同,课程设置有所侧重。其课程设置中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如屏东科技大学为车辆动力系统工程师、开发工程师、服务工程师、生产制造工程师开设了不同特色的课程。

(4)学生接触专业早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即安排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程,如屏东科技大学在一年级新生的课程中安排了“车辆工程概论”、“车辆实习”以及“车辆应用材料”等课程。

2.三明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2.1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二十一世纪科技进步和海西经济区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管理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2业务培养规格

学科基础知识的要求以及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汽车相关的机械领域基础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当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车辆及其相关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大学外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要求。本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工程材料、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设计、汽车营销等基础知识;(3)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汽车设计制造方向或汽车服务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实践能力的要求:(1)具有解决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掌握汽车常见结构拆装、汽车驾驶等基本操作,能够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与分析工作;(2)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就业方向的要求:可直接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制造、运营维护与检测等工作,亦可从事与汽车相关背景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战略策划、软硬件应用或机械工业领域的相关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2.3课程设置研究

通识教育平台52学分:其中必修课44学分,占25.9%。主要包括:大学英语(Ⅰ-Ⅳ)、大学体育(Ⅰ-Ⅳ)、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等。选修课合计8学分包括:人文社科类4学分、艺术类2学分、心理健康类2学分。专业大类平台62.5学分:其中大类基础课程24学分,数学4门13学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大学物理7学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学分;大类核心课程38.5学分,包括材料与力学类3门10.5学分;设计制造类课程3门17学分,热学与流体类1门2.5学分,测量检测与控制工程基础3门8.5学分。车辆工程专业平台17.5学分占10.3%,其中汽车设计制造模块包括: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设计等4门课程;汽车服务模块包括: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与电子学、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工程等5门课程。专业选修课11学分,主要有:专业英语、汽车动力学、汽车CAD/CAE技术、载重汽车技术、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安全技术、人机工程学等总共开课近20门。实践教学环节28学分,共8门专业相关的主要有: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结构拆装实习、汽车工程认知实习、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驾驶实习、汽车生产实习、综合论文训练。

3.结论

通过对新建应用型本科学院新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得到如下启示:

(1)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不是研究性教育,而是一种为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具有明显的择业性倾向或就业导向。这种选择就业不是面向单一职业,而是面向某类行业或职业群,使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性。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少量的学生有机会立即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或出国深造。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从源头上化解这个矛盾。

篇(6)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背景下,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将学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走以“应用化、特色化、地方化”为特点的发展道路。作为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核心任务,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服务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发展空间和潜力且要求越来越高的技术服务性行业,但高素质、高层次汽车服务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国内汽车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出于培养广西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的目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首批申报的6个本科专业中申请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从2012年开始招生,由此成为广西第二所举办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一、明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确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举办该专业的宗旨及专业特点为出发点,同时也要根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及地方性高校生源构成情况等诸多因素来决定。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按照学院“产学融合、异科融合、工学融合”的教学方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遵循以现代汽车服务技术为主线,坚持实施融汽车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宽口径、厚基础教育,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面向汽车服务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其规格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知识及技术基础, 掌握必要的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论、汽车市场营销、汽车维修服务、国际汽车贸易和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 能够从事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汽车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资料,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具有本专业前沿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先进的科学知识。

2.素质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汽车服务职业道德;具备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3.能力要求

作为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能力体现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基本能力是指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沟通能力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应具备汽车市场调查和营销管理能力;具有汽车电气、电子控制技术分析能力;具有汽车技术状况测试与评估,汽车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等工程技术能力;具有汽车运用管理、汽车服务企业管理能力。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

4.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用人单位普遍注重应聘者的职业能力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毕业时具备汽车维修工(高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汽车营销师、汽车碰撞估损师、汽车保险公估师等职业技能素质,我们鼓励学生考取一个或多个与本专业相近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建立“本科教育+职业技能素养,3.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能否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地方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笔者所在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提出了“本科教育+职业技能素养,3.5+0.5”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将4年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压缩为三年半完成,最后一学期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培养汽车服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坚持专业改革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教学计划与职业生涯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的原则。以培养和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以全方位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平台,课程改革为根本,职业考证为入口,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用人要求课程设置专业理论教育实践环节教育师资建设”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逻辑建设主线,重实践建设强师资队伍,促进资源保障条件建设。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为本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校内环境下的实习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获得最为直接、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三 构建模块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动态特征和极大的柔性特征, 能在保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和专业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加以引导, 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根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通识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三大模块,本专业毕业要求达到的最低总学分为20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模块的学分数为32学分(必修27学分,选修5学分),占总学分数的16%,包括《基本原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体育》《航天概论》《文学欣赏》等主要课程;理论教育模块的学分数为85学分(必修66学分,选修1分)占总学分数的42.5%,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服务工程》等主要课程;实践教育模块的学分数为83学分(课内实践36学分,集中实践47学分),占总学分数的41.5%,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拆装实习》《汽车故障检测诊断实训》《汽车营销实训》《驾驶实习》《汽车维修工培训及考证》《汽车营销师培训及考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内容。该课程体系完全突破了高校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充分的体现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厚基础,多方向,重实践,强能力”的课程结构特点。

四、结语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 开拓创新。只有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寻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才能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篇(7)

一、 创新扩散理论概述

1. 创新扩散概念。近几年,创新扩散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创新的热点,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对创新扩散进行了研究。熊彼特(1912)最早对技术创新扩散进行了定义,他认为技术创新的大面积或大规模的模仿就是技术创新扩散。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是指技术创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种渠道在社会系统成员中进行传播并被成员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由创新、沟通渠道、社会系统和时间四部分构成”。斯通曼(1989)定义技术扩散为“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舒尔茨(1990)认为“没有扩散,创新便不可能有经济影响”。我国经济学家傅家骥(1992)认为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武春友(1997)认为技术扩散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后续子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技术与经济结合的运动过程。

同时,创新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新扩散的速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相对优势、复杂性、可试用性、兼容性。

2. 技术创新扩散的过程。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的传播过程符合“S”形曲线,在扩散的早期,用者很少,扩散速度也很慢;当采用者人数扩大到相关群体人数的10%~25%时,扩散速度会突然加快,扩散进入所谓的“起飞期”;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又会减缓(如图1所示)。并将技术扩散过程随时间变迁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认识阶段、说服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证实阶段。

纵观已有的研究文献,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角度对技术扩散的研究并不多,对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模式的研究就更少。因此,本文π履茉雌车技术扩散理论与模式研究,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扩散的政策建议。

二、 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由2010年的8 000多辆提高了2015年的33万辆(如图2所示),同比增长3.4倍,占全球销量的60%(201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达到55万辆)。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1辆,销量3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25.5万辆和24.7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4.5倍(如图3所示)。

根据销售数据,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占汽车销售量的比重为1.35%,说明新能源汽车的扩散还处于开始阶段,在扩散的早期,用者很少,进展速度也很慢,还没有到达“起飞期”。同时,我们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扩散符合S型增长曲线(如图4所示),新能源汽车的扩散还处于初始阶段,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拐点还没到来,虽然2015年市场销售量突然很高,但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受政策比较大,所以还处于扩散的开始阶段。

三、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

1. 技术要素。

(1)技术关联性。通常情况下,技术关联性越强,其扩散的速度就越快。这种以创新性为核心,加强其关联性的技术发展,从而形成一个集团产业,而创新者是这种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引导技术快速、大规模化的生产,从而与其相关的企业或技术都得以扩散与发展。

(2)时效性。基于技术创新,时效性越长,其推动力越大,技术也发展得越快,从而新能源汽车企业就会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规模,但创新者为了使自己的优势得以保持,一般不会将其创新成功向外传播,甚至会保护其创新,这种做法就会影响甚至妨碍技术的扩散。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由于基础性技术发展较快,而产品型性带来的利益更大,因而发展产品化的技术就是其首选,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等。但这些技术的时效期较长,让技术达到稳定状态需要不短的时间,因此,时效性也是影响技术扩散的原因。

(3)成本。由于技术创新的成本是巨大的,这样一种背景下会影响到技术扩散的积极性。为了达到创新费用最低,技术发展也快,那么就需要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从多方面获益,有了收益,才能继续技术创新,所以成本也是影响技术扩散的重要原因。

(4)技术的复杂程度。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技术的接受度会被用户对技术使用的难易度所影响。也就是说,技术扩散的速度是受其复杂性的影响的。一项创新技术越简单,那么其就越容易被用户接受,所以其扩散的速度也越快,越多人去学习其中的技术。

2. 市场结构。

(1)企业规模。新能源汽车业的产业集群是以大企业为主导带动生产配套产品的中小企业发展的。大企业通常是技术扩散的上游企业,由于他们对整个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保证了技术扩散可以被更多企业所接受,加强了技术创新的实用性。关联密切的零配件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大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对是否要进行配套零配件创新作出决策,可以提高零配件企业技术创新的适用性。这样,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企业可以大大降低创新技术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促进技术扩散和进步。

(2)专业市场结构。新能源汽车业规模较大的专业化产区往往有比较发达的专业市场与之相配套,如深圳的比亚迪、硅谷的特斯拉等。专业市场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企业的技术也可以更好的在市场中扩散、提升。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群,就可以将大量的市场技术创新的信息有效地扩散,从而使其他产业中的企业能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对汽车技术的口碑做出评估,并做出是否采用新技术的决策。

3. 社会结构。

(1)政府政策。新能源汽车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其创新扩散强有力的推动因素,也是创新扩散早期阶段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十二五”期间,国务院、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先后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三十多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支持:一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和人才战略。

(2)企业自身机制因素。从新能源汽车长期稳定发展来看,企业作为主要生产者和科技创新者,是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新能源汽车在中后期持续扩散的主要驱动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具有正向影响,调查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质量、使用便利性和安全保护性是消费者在购买时重点考虑因素,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性价比和性能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同时,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尤其是电池维修和更换服务,也影响着新能源汽车扩散。

(3)采用者因素。采用者在创新扩散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用户体验者,可以反馈信息,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进与营销方式;二是作为口碑扩散的主要力量,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扩散过程中。

四、 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的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扩散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企业导向模式和政府导向模式。企业导向模式又可分为转移扩散模式和融合扩散模式,政府导向模式可分为政府引导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

1. 企业导向模式。

(1)转移扩散模式。转移扩散型是指技术比较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技术转移给传统汽车企业的扩散方式。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若企业依然坚持只生产传统汽车,将研发经费全部投入到传统汽车技术的升级改造中的话,企业必将被时代所淘汰。传统汽车企业可以对生产车间的升级改造,引进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备,对员工进行培训,使T工可以尽快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使企业可以早日将转移来的技术运用到汽车的生产当中去。

对于多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讲,可以通过生产混合动力汽车以达到过渡的目的。但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再逐渐增加纯电动汽车的生产。

(2)融合扩散模式。融合扩散型是指技术比较落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将从技术先进的企业通过扩散得来的技术与自身原有的技术相融合,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产能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当中来。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长,且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产业内的企业,使得产业内相关企业众多,扩散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这就形成了融合扩散的基础。然后寻找与企业原有技术相适合的升级技术或配套技术,通过产、学、研的密切配合,进行技术升级,以市场在推动技术的扩散。这种融合扩散的方式风险更小,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需要。所以,从中国发展的阶段和实际来看,融合扩散型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最有效的扩散技术的方式。

2. 政府导向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在技术扩散中对扩散的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提供大部分或全部研发经费,将产、学、研组织起来,合力研发这种需要扩散的技术。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并未成熟,导致新技术的研发具有较高的风险,企业不论采用何种研发方式,这种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府主导的模式主张由政府出面,凝聚社会上的顶尖科研力量,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由政府部门承担主要风险,对共性技术进行研发。帮助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打牢产业基础,降低企业风险,增加国家整体在产业中的国际竞争力。树立国家品牌,避免激烈的国内竞争,替企业分担经济压力。

(2)政府引导模式。政府引导型是指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引导产、学、研的研发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部分经济补偿,研发成果可以为参与研发的组织共同使用。

政府引导型平台的在扩散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因为针对企业需要的研发都是有较高适用性的,通过了解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然后组织研发,提供一定的研究资金,鼓励研发机构攻坚克难,在研发成功后供企业有偿使用,这样不仅科研院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并为企业提供与科研院所的对接渠道,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节约时间,企业也会更积极的参与到技术的扩散中来。

五、 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

尽管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其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结合本文的分析结果,为新能源汽车相关生产企业和政府提出以下建议:

1. 进行合理战略定位,引领技术发展方向。首先,进行合理的整体战略定位,明确重要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确立重点技术发展路线。总体上,应该按照《“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电动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其次,政府应该在技术的研发上起到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尚需完善的技术进行研发,并通过政策引导,将已经完善后的政策合理有效的扩散出去,对提供技术者人提供一定的补贴,对购买技术者提供开放的购买使用权的渠道,引导行业走向成熟,将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做大做强。

2. 加大扩散力度,构建完整产业链。根据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应将研发的主要方向放到纯电动汽车上来,完善重点产业链,包括电池技术、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上下游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此外,实现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体系的融合,实现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规划,与区域经济规划、交通枢纽规划、智能电网建设等互相融合。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领域,创新PPP模式,制定法规保障其权益,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进行税收减免。

3.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统一规范。在标准化建设上,加强重点企业主导的标准化建设,推进产业链协作的标准化、专业领域标准化组织。政府要尽快出台各类型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和配套设施的标准,进行规模化生产,促进技术扩散大规模的推广,为技术应用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撑,确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4. 进一步推进示范运营工作。在具体示范推广的实施上,可以在一个区域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建设。对重点示范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监督,探寻存在的关键问题,加强重点示范城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分享经验,为新一批的重点示范提供政策参考。鼓励个别城市群和重点示范区自行联盟,从政策、充电设施规划、协议等方面形成一个小区域,从小面渐渐扩展到大面。

5. 构建合理的平台组织,提升技术扩散效率。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鼓励以技术创新联盟为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式创新,鼓励区域性、专业化技术研发联盟。同时,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平台降低技术研发费用,使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M].北京:企I管理出版社,1992.

[2] 武春友.技术创新扩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3] 董景荣.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许慧敏,王琳琳.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1):292-294.

[5] 李平.国际技术扩散对发展中国际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效果及对策分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6] 张海洋.中国工业部门R&D吸收能力与外资技术扩散[J].管理世界,2005,(6):82-88.

[7] 徐建中,徐莹莹.政府环境规制下低碳技术创新扩散机制――基于前景理论的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5,(2):118-125.

[8] 王珊珊,王宏起.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综述[J].情报杂志,2012,(6):197-201.

[9] 闫振宇.技术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10] 廖志高,徐玖平.一类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的稳定性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8):65-74.

篇(8)

中图分类号:F241.4

【资助基金项目】:2009年湖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263,项目名称: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的汽车营销人才

汽车营销专业作为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兴起的新兴专业,在2004年国家六部委所圈定的6个紧缺专业中,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成为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鉴于此,我校从2005年开始在本科专业中招收工商管理(汽车营销方向)的学生,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也从汽车企业不考虑招收到汽车企业有意向准备定向招聘的转变。

1汽车相关企业对汽车营销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现状

汽车营销专业方向是一个跨越经济管理和汽车两大门类的交叉专业,其职业素养和专业岗位技能涵盖了汽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从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来看,汽车营销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市场策划及销售管理工作、汽车服务企业的汽车销售与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岗位群,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汽车企业对本专业方向学生的能力需求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汽车营销专业知识及汽车工程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外语,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汽车及相关行业从事管理、策划、咨询、销售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人才。这就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要达到相应的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我们在衡量专业办学情况时,往往以就业率为考核指标,笔者认为,不仅考虑就业率指标,还应考虑在本行业的就业率,如果学生都能就业,而就业的岗位大多与汽车有关,那就说明本专业开设很有必要。学生经过本专业的学习与训练,在毕业时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一是掌握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汽车构造、汽车技术及服务的基础知识。二是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市场研究、营销活动策划以及企业管理工作。三是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四是掌握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方法,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外语,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侧重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市场分析和研究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资料收集和文献检索能力、写作能力。

3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计算机基础、windows、Office等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理论课程来实现。

(2)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作为汽车营销学生,在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因此应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spss统计软件应用、CRM实训等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学会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借助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市场分析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不管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都必须要了解汽车市场,可以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行为学、营销前沿知识讲座、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当然,学生必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才能做市场分析和市场研究,这还需要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二手车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金融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4)营销策略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学、汽车营销学、营销策划、广告学等理论课程和市场营销模拟训练、汽车市场营销课程设计、汽车销售实训等。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管理沟通、商务谈判、商务礼仪、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等的学习,掌握沟通和协调的方法,在汽车销售实训、社会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都会应用到这些具体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这些环节锻炼沟通和协调能力。

在培养途径上,可依托东风公司的汽车行业背景,利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资源,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汽车营销人才,在培养环节上,通过理论课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独立实训课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校外实践环节的实践能力培养这三个环节,探索并实践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堂学习+课外指导"、"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可过相关比赛,以赛促学,学生可以参与的主要比赛有岗位技能模拟大赛、全国营销大赛、各类行业及企业举办的汽车营销策划大赛、全国ERP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和湖北省组织的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及论文比赛,也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提高研究能力。

4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

(1)实施障碍。一是体现在课程体系设置的滞后性。原因主要是学校实行教学计划制度,许多课程是在学生入学之前人才培养计划中就已经设定好的,不能随意更改。二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因此,从事实践教学的往往是职称不高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三是学生实习过于形式化。一些学生在实习中成为某个特定业务环节的临时打工者,不能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运作。四是作为工科院校,我校对汽车营销专业实践经费的投入远远不够。主要是因为我校汽车营销专业开办的比较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不大。

(2)实施对策。一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系统的汽车营销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联系。二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选派一些理论扎实、业务水平高的教学骨干到汽车企业任职,或者是从企事业单位聘任既有丰富的实践背景,又有深厚的理论积淀的优秀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可利用学校师生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费用支出少;对于学生而言,实习工作更有针对性,避免了形式主义;对于学校而言,事后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的标准会更客观。四是学校政策的支持,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

篇(9)

高职《汽车销售》课程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技能抽查,逐步推行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探索高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之处

(一)传统考核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考核方式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传统考核方式造成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思考,缺少参与,投机思想严重,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追求课程的及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和提高。

(二)传统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职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教学,更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汽车销售考核方式偏重于学习结果的检验,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汽车销售能力和过程的考核。高职教育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汽车销售》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能力之外,还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做的能力,开口说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传统考核方式的量化指标不明确

《汽车销售》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实训报告和实训完成情况为标准作为成绩判定的依据,没有对实训项目和实训过程形成完善的量化标准和评价体系,无法按照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因此考核结果不能体现真实性,同时还存在“同学之间替做”和部分同学“懒得动口”等现象。

二、基于过程考核与技能抽查相结合的课程考核

(一)《汽车销售》课程过程考核设计

《汽车销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按小组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相结合,得到学生的评价成绩。在自评和互评阶段,学生要根据自己负责的子任务完成情况做汇报和总结,提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实际销售实训操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出勤考核和课堂表现成绩应保证一定比例。

(二)《汽车销售》课程过程考核试卷分析

在考核过程中我们结合技能抽测和我系实际情况设定该模块主要包含“电话与展厅接待”、“需求分析与洽谈”、“车辆展示与介绍”等三个项目。在抽考方式上做到“三个随机”,即:系部随机抽取学生、学生随机抽取项目、学生随机抽取题号。在随机确定学生后,参考学生须在三个项目中各随机抽取一个项目进行测试,并从每个项目的 30个题库中随机抽取项目题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企业操作规范独立完成,并体现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如表1所示)

课程考核是课程建设核心环节,也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之一。通过对《汽车销售》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过程考核,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方法和效果,得到了良好的实训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巩固,这应是高职教学的发展和改革的探索方向。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与技能抽查相结合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实践》( 项目编号:13C27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罗双(198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汽车销售。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GDP总量在去年终于首超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经济的发展大大刺激了国内汽车销售,随之而来的是汽车营销方面人才的紧缺。为紧跟社会潮流,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人才,运输商务系与时俱进,设立了汽车营销实训课程,同时还建立汽车营销实训模拟基地,并依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汽车专业软硬件优势,在职校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宝贵的探索。我认为汽车营销实训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理论基础

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学生们应以课堂模式集中学习汽车专业知识以及营销专业知识。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主要掌握汽车技术,了解汽车的发展趋势、汽车文化以及汽车发展历史,熟悉营销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先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突出基本知识,减少不必要的公式推导和论证,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目的(营销方面的公式可以简单了解,不必过分精通);精选教学内容,通过整合,优化课程结构;打破学科壁垒,组织复合性课程(即汽车和营销知识结合起来讲);同时注意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另外,还应拓宽专业面向,加强辅课程建设,拓宽专业面。拓宽专业面的关键是要按专业方向建设好辅助课程,供学生选择进修,这样既满足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满足了行业多方面的人才需要。要实现这一点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设辅助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没兴趣的也不勉强。可以开设的课程有心理学(在与客户交流时可以更好的把握客户的心态)、驾照考试(可以更贴切的了解客户对汽车性能方面的需求)、汽车修理课程(可以更准确的知道不同车辆之间的优缺点,在向客户推销时可以扬长避短)等。

二、建立汽车营销理念

理论基础打好之后,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汽车的主要技术知识和营销概念。此时安排一些汽车营销方面的专家教授和有经验的汽车公司营销人员以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为学生们建立汽车营销的理念,在此之间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定期不定期进行讨论和研究并递交交流研究报告。比如说可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种营销理念。服务营销,即企业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采取的策略。网络营销,即再网络上宣传自己。绿色营销,即在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上做文章。关系营销,即再企业盈利的基础上,建立、维持和促进与客户或其他伙伴之间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走的更好。

三、实战阶段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学习训练,学生们对汽车营销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论认识。因此在这个阶段可以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实战训练分为几个部分,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大型经典案例或实际问题分析解决,主要是以比较成功的汽车营销案例为分析学习对象,或者以目前汽车企业的实际状况作为分析研究对象,提出解决方案。2.模拟市场环境,假象一个市场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提出自己的营销策略和方案;实战阶段的形式可以是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由汽车营销专家和人员共同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实训阶段

上一篇: 居委会统计工作计划 下一篇: 条例学习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