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1 22:39: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跨专业综合实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irtual Business Society Environment)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综合实训平台,可以由多个不同专业学生模拟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的经营管理,分别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锻炼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获得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学生的执行、决策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二)特征
1.仿真性。“VBSE”平台具有高仿真性,从机构设置、运行环境、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都是来源于实际案例,通过精心设计而成,为了使综合实训环境更加逼真,在环境搭建时,还可以在具体场景的规划上进行设计和模拟仿真。如:对银行环境的设计,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按商业银行模式建立银行柜台。
2.对抗性。“VBSE”平台能够同时设置多个同一经营项目的公司营造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跨专业综合性。“VBSE”平台可以用于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国际贸易等财会金融类专业学生的跨专业综合实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目标与作用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总体设计目标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目标就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高潜质、具备全局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根据企业财务职业岗位对人员的具体要求,将此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1.温故知新。学会运用所需理论与专业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通过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2.懂业务、知流程。提高学生对业务的解读能力,适应未来商业活动,能根据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解读分析财务相关业务,从财务角度对经营活动进行记录与监督;熟悉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了解并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结合岗位要求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整合内化为职业能力。
3.会软件、能核算。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的管理能力,熟练操作ERP管理软件、办公软件进行业务处理与管理;提高学生的业务核算能力,能从业务需求角度设置核算体系,熟知每类业务的记账分录与核算处理流程,并根据业务需求出具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
4.会沟通、善协调。体验部门内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协同关联,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具有全局观、会工作、会思考、善合作的未来职业人。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总体设计目标如下图。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作用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理念,将教学、实操、模拟实习完美结合,有效解决了多年来的实习难题。通过对“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如下:
1.可以使学生熟悉各财务及相关岗位的日常工作及职责要求,ζ笠挡莆窈怂阆喙乇淼サ奶畋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VBSE”平台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将现实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关的典型业务进行具体而全面的模拟,学生进入该模拟系统,一切都是高仿真的,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各种章证资质等,学生的角色进而转换成员工,持证上岗,从开始的应聘到上岗,从企业文化到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每个环节跟现实中并无两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2.较真实地感知企业财务核算内在的业务逻辑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合适且喜欢的职位,通过“VBSE”平台体验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并理解业务在财务核算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关键是学生在感知业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和职业素养。
3.通过线上线下模拟训练,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具体业务操作。“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线上线下两条线将真实业务工作的内部资料、具体内容在教学平台上进行模拟,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而生动的辅导,将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具体业务活动流程。
4.通过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工商、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VBSE”财务版的教学内容与关键点
(一)“VBSE”财务版的教学内容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教学应用平台,是开展“会计业务场景+会计岗位设置+会计岗位任务+操作角色”有机结合的虚拟实训平台,实现融职业认知、职业判断、业务处理、实务操作、教学评价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功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内容主要根据“知识技能、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分层多元化组题,融“知识运用测试+职业判断测试+技能操作测试”为一体,实现“即时分点测试、定期总结测试”等多种测试功能。集上传、同步讲义、课程选择等功能为一体的视频课堂系统,使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听取教学名师名家同步课堂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虚拟实训平台具有高仿真性、过程判断性与过程操作性,学生可通过平台提供的角色选择不同岗位按照业务流程完成各项典型任务。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一轮教学需要五天时间,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动员、组建企业团队、发放实习用品、期初建账、三阶段任务的推送及完成以及各种会议、流程演绎、LOGO海报制作、展示及评比、签合同、业务处理、团队汇报等环节。
(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推送并讲解第一笔行政专员借备用金业务时,一定要线上线下结合并慢速演示,选取其中一家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分角色扮演。
2.增值税在线纳税申报难度较大,要提醒税务会计按任务流程描述操作,只需填写4张附表和1张主表,其中主表的数据会从4张附表自动引入,附表填写完成后一定要点击暂存键,并注意附表数据不能从word文档中复制,4张附表暂存完成后,将主表的表头信息补充完整,点击暂存,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并上传,点击主目录查看主表出现扣款按钮,点击扣款并打印。供应商所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发票单价是不含税的。
3.关于材料入库、材料领用及完工入库,要提醒学生注意Word单据上的表头信息,要注意人物名称及虚拟人物日期。获取业务数据时,重点关注业务主体、业务时间、业务内容。
4.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不怕慢,就怕乱,线上系统任务和线下填写单据一定要同步,这样后面的任务操作就会更顺畅,更清晰。
四、“VBSE”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把企业搬进校园”使得原本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VBSE”平台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适宜的物理实训环境
物理实训环境的设计要使学生有一个类似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各个企业内部要设置各种主要业务工作岗位,并建立起各个业务岗位的管理工作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岗位之间、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体会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从而达到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业务工作能力的目的。
在物理实训环境搭建上,首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力求与实际相一致,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的文化与氛围。其次,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境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经济与管理活动实际,突出模拟实训的高度仿真性。从办公场地、使用的设备、办公用品用具、实训指导教师、管理方式与手段、业务触发机制等方面充分考虑如何贴近现实。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就要建立适宜的物理实训环境,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要相对集中,方便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办理,尤其像工商、税务、银行、客户、供应商等公司,一轮实训同时可开设10家企业,所以尽可能在面积较大的实训室开设,软硬件设备要提供齐全,除了具备计算机及网络环境,还要考虑进行信息的公布与交流互动,提供投影、打印、复印设备、电话传真设备及扩音设备的配置,将给整个实训活动带来更好的效果。
(二)提高领导对“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的重视
由于受教育规划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只注重理论教学,无暇顾及实践教学,使得毕业学生难以对接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品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只有将实践在课程中有效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企业员工,从事具体岗位的业务工作,才能实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领导重视,不仅要购买相关平台软件,还要做好实训前准备、过程中控制、实训后评价等工作。
(三)加强对师资的培训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懂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不仅要有动口能力,更要具备动手能力。教师要真正起到策划场景、节点管控、过程监督、疑难点拨、资源配置,奖惩评价等作用。但很多“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师资教学团队都以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大多从校园到校园,缺乏实践经验,因此,要加大对这些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比如:带薪实习,参加用友新道师资研修院假期举办的研修班等。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和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四)加强制度建设及规范化管理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主要是“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体验平台运作和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全面多维感受企业的运行规律,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因为与该实训相关的实训场地、软件平台、实物教具等的购买和使用均需进行制度化管理。充分利用各专业教师和实训科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实现信息系统的实时、自动、数据全面挖掘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构建“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该实训平台的实践对学生全局意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战略[J].会计研究,2009,(6).
[2]曹小林.刍议“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利弊影响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4,(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4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于2015年7月份引入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V2.0ps1,平台中的仿真组织有8家核心制造企业、4家供应商、4家客户,(其中1家客户为连锁经营企业,1家客户为进出口企业)、1家物流公司、1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服务公司,另加工商局、税务局、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该实训平台可同时容纳170名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其中核心制造业设有企管部、采购部、仓储部、生产计划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等部门,包含企业实际运营所需的所有管理部门。“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针对大三学生在第五学期开设,一共为64课时,其中8课时用于团队组建,24课时用于手工业务处理,16课时用于信息化业务处理,12课时用于自主经营业务处理,4课时用于实训总结。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一、目前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角色转变较慢
该实训要实现从校园走入企业,要求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由学生身份转变为员工身份,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关服务环境中,体验所应聘岗位在社会供应链中的位置,完成所负责的工作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角色转变太慢,甚至出现需要花费总实训课程的一半时间才能找到 “职业角色”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工作中遇到问题不会自己去思考和解决,而是习惯性地问老师,有时甚至还没弄清楚出现了什么问题;其次是做事没有规划,不能积极主动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最后是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表现为不按时值日,工作时间玩游戏等。
2.所学课程知识运用能力较差
该实训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涉及的课程既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以及“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也包括“应用文写作”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综合素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多理论知识都还记得,但是却不会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例如,学生对取得什么样的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能够一一背出;但是当工作中真正取得相应的发票时却忘记了去抵扣。再比如,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时,都按照操作步骤操作过“记账”功能,但当实际工作中查询科目明细账没有发生额时,却不知道其中原因。种种现象无一不在说明当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不会运用到实践中去,甚至对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做到真正地知其所以然。
3.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差
该实训具有高度仿真的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不管担任实训中的哪一岗位,都需要与相关内部部门或外部机构进行业务沟通,这就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远远是不够的,例如,常常让老师帮忙去给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解释;有的甚至连需要老师沟通什么问题都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二、课程的教学对策探讨
经过8期的学生实训课程的指导, 结合职业院校的发展思路和方向,针对该课程存在的以上情况,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1.加强实训室文化建设
实训室是各大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它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大体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建立仿真的职业环境;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是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企业的规章制度,例如,工作纪律、工作卫生以及企业的奖罚机制等,并将这些企业规章制度悬挂于企业内部相应位置;精神文化建设是一种隐性文化,如何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精神真正融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这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就需要实训老师将企业的文化融入到员工会议、团队游戏等日常工作中,让企业文化慢慢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心里。通过实训室文化的建设,最终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员工的角色,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来上班的,而不是来上课的。
2.完善学生的考核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反映,很后悔当时没好好学习,现在晚上都睡不着,一想到因为自己一个人没有干好、干完工作,导致整个公司都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就着急。这让笔者感触很深,禁不住要问:当初学基础课程打基础的时候,学生为什么没有这种压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以往教学中,不存在对团队的考核,甚至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考核也不能面面俱到,自己学不好和其他人没有关系。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这就要求日常课程教学中,必须完善学生的考核机制,组建团队或者小组,形成团队间的对抗,实现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并且要做到实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3.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所有课程
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似乎只在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个个满腹经纶,走入职场,却缺少了对职业人必备的专业以外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什么才是专业能力以外的基本能力?我们称为职业核心能力,它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需要长时间地去培养才能养成。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该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入课程的整体设计当中。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我们的课程融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一体,培养出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具有一定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4.进一步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
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的理论学习方式,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真正实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3.018
Abstract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spectiv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ter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he modern commercial society, between science an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the two universities to break through barriers, contribut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and compound, skilled management personnel, is a kind of potential strong teaching mode. This is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 in the new stage, this paper defines its connotation,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clarifies the basic operation mode, and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dition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Keywords college; economic management; inter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均提及高校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把实践教学作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1]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培养的人才入职后难以直接胜任工作,需要再培训。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经管类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设置实训课程,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实践教学设施。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专业间相互独立、缺乏交叉互动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以下简称“跨专业实训”)的开设可以突破经管多个专业之间的限制,将多门课程进行结合,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
1 跨专业实训的内涵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指多个专业围绕一个项目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2]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对该概念进行具体化,指的是根据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将多个专业有机结合,围绕数据模型,遵循特定的经营规则,通过信息化平台模拟企业的运作,进行协同对抗实验。具体来说,该课程有以下特点。
(1)跨专业性。跨专业实训在实训中将多个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学生从本专业出发,以某模拟角色参与企业的模拟运作,完成实训。这个过程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密切配合,也要求学生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所涉猎,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担任人事经理计算薪酬时,需要了解生产运作的相关知识。在跨专业实训中,可以安排的专业包括多个经管专业,均可设置对应的模拟角色进行实训。不同高校在课程设计过程当中,可以结合本校的专业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2)综合性。跨专业实训的综合性体现在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配合,也要求多门课程知识的整合。[3]以模拟的制造企业为例,由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担任销售经理,在与客户公司签订销售合同时,需要掌握多门课程的知识,既包括市场营销知识,也需要掌握合同法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跟客户沟通谈判的技巧等。因此,跨专业实训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锻炼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这也是跨专业实训课程开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2 跨专业实训实施的理论基础
协同创新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跨专业实训实施的重要理论基础。[4]协同创新是指打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通过有效的融合创新要素和资源,充分发挥包括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活力,进而达到深度合作的目的。[5]目前,我国高校系统内部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壁垒,各自发展,资源无法共享,难以发挥高校在人才、信息、技术和资本方面的活力。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传统的经管类专业的教育模式是实行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导致学生对其他专业的知识不够了解和重视。但经管类专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交叉性和关联性,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将经管多个专业的理论知R和方法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方面的效果较差。在协同创新视角下,跨专业实训将经管类专业联结起来,从而实现专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重组,提高整体实力,从而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
3 跨专业实训运行的基本模式
3.1 仿真的现代商业社会环境
跨专业实训通过模拟仿真的现代商业社会环境进行实训。模拟的商业社会环境包括四个区域,其中,行政服务区包括三类机构:综合信息中心、工商局、税务局;现代服务业区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认证中心、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市场等;商贸物流区包括客户公司、供应商、租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等;制造区包括多家制造企业。
以上多种类型的企业和机构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整个实训的模拟运作。其中,制造企业为平台核心单位,主要负责最终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客户公司主要经营产品采购与销售业务;供应商提供原材料、厂房、设备;物流公司的业务包括物流运输、代仓储业务;租赁公司经营租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财务审计、记账、纳税等业务;人才市场提供人才供给、培训业务;认证中心提供认证服务;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结算、贷款业务;证券公司提供证券相关业务;工商局负责工商设立、市场监管;税务局负责税务登记与变更、税务纳税与征收、发票销售;综合信息中心负责宏观经济调控、起始端信息、终端产品收购。
3.2 动态数据下的经营决策对抗
跨专业实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数据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在期初,同一类型的企业初始数据相同。随着决策的不同,企业的数据也会随着变动。在这个过程中,多家企业的决策之间形成对抗,影响着企业经营绩效。以制造企业为例,制造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决策,由于客户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制造企业不仅要考虑产品的需求,也要考虑竞争对手的策略。不同的战略导致不同的决策效果,如采取低价策略的公司获取的订单数量较多,单位利润较低;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公司定价较高,订单数量少但单位利润高。企业采取何种策略没有固定的模板,而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决策分析判断能力。不同的决策导致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的经营数据处于不断变动中,并且由于实训是存在多个周期,前期的决策对后期的经营存在持续性的影响,这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如何谨慎地做出决策,也要求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前期不当决策产生的影响。
3.3 多方面的职业技能训练
跨专业实训要求学生在实训中掌握多方面的职业技能。以财会专业的学生为例,单项实训往往训练的是单项能力,如《基础会计实训》训练的是会计岗位的基本技能,缺少税务、成本会计等多方面的职业技能。[6]在跨专业实训中,制造企业的财务部门包括多个模拟角色,如出纳、材料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这些角色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务技能。财会专业的学生可以兼任多个模拟角色,或者采取轮岗的方式担任多个角色,在实训中锻炼多方面的职业技能。除了专业技能以外,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均可以在跨专业实训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4 任务驱动下的协同合作
现代社会对团队协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缺少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跨专业实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其中,通过互相配合协作完成实训任务。以制造企业为例,制造企业内部设置多个部门,需要进行协同合作完成企业的经营: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总体运行,制定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市场部负责研究市场需求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并签订销售合同;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设备的采购,为制造生产提供支持;生产部门根据现有资源和能力,合理安排生产运作;人事部门负责人员的招聘、薪酬计算等;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筹划、财务核算。这些部门的工作不是单独存在的,而且紧密相连的,只有良好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经营绩效。
4 跨专业实训实施的条件
4.1 组建专职教学团队
跨专业实训涉及多学科多门课程,需要组建专门的教学团队从事教学工作。专职教师的专业包括财会专业、经济专业、企业管理专业等。教学团队的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原因在于,跨专业实训需要依托于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由于模拟的是仿真的商业环境,需要跟实践相结合,防止脱离实际。教学团队不仅需要在理论方面不断创新,开发出适应跨专业实训的教材和教案,同时要不断深入到企业当中,以锻炼实操能力,不断提高跨专业实训的教学质量。
4.2 合理地安排教学
跨专业实训要求多个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参加实训,因此需要在教学上做出适当的安排。院系之间需要进行沟通,进行教学的统筹安排,保证不同专业的学生同时参与其中。由于跨专业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为方便教学管理,经管类专业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批次参加实训。
此外,由于跨专业实训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综合知识,不适合在大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中开展,而是适合即将面临求职的大四学生。实训时间可以安排在大三暑假期间或大四上学期。跨专业实训要求学生能持续参与其中,因此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在数周内全天候完成实训,既可以达到较好的实训效果,也可以不过多地影响学生的求职。
4.3 建立实训平台
跨专业实训需要依托于特定的实训平台。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跨专业实训软件,这些软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基本都能达到跨专业实训的要求。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费预算情况选择实训平台。实训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功能:(1)资金的结算,不同类型的组织类型的交易关系必然会产生资金关系,实训平台必须能提供资金结算功能;(2)物资的调配,企业进行生产运作必然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在模拟运行过程中物资的调配必不可少;(3)模拟岗位的设置,跨专业实训要求进行不同业务职能的训练,设置合理的岗位是必要的;(4)业务流程的规范,企业运作需要内部的协作运行,各种业务流程遵循一定的规范方能进行。对于部分资金不宽裕和条件不健全的高校而言,跨专业实训可以在线下采用纸质手工方法进行,但需要制作大量的单据,做更多的准备,对教学团队的要求更高,相对而言难度较大。
4.4 开发配套教材和业务规则
跨专业实训作为综合类实训课程,需要配套教材进行辅助教学。由于跨专业实训在国内高校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相关的教材极少,可参考借鉴的方面不多,因此需要教学团队开发出配套教材。[7]此外,不同高校实施的跨专业实训需要结合本校情况进行改进,适应教学的需要。业务规则是指在企业的模拟运作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符合一定的规则,对违背业务规则的行为给予惩罚。如在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什么类型的生产设备,需要多少的原材料,需要什么级别的技术工作都是由业务规则进行限制和规范的。业务规则设计越完整,跨专业实训进行越顺畅。因此,完备的业务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5 结语
跨专业实训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间的壁垒,促进专业的交叉融合,对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经管人才具有良好的作用,其运行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基本模式,同时需要具备相应的实施条件。作为一种刚刚兴起的教学课程,跨专业实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祝爱民,张彦志,陈炜,等.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88-90.
[2] 朱科蓉,王彤,刘守合.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9):209-211.
[3] 曹刚.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18-221.
[4] 雷家彬.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跨专业教育的模式与实践创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4(5):83-8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92
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面向市场的需求,服务于社会。如何能让学生迅速掌握专业技能,毕业之后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这是一个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为例,现开设播、编、演、导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是从事群众艺术等方面的工作。这些职业岗位,分布面广,人才需求量大。而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的人才更多需要的是综合的艺术素养,并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业性人才。
一、跨专业联合授课的基本设计
专业综合实训课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本途径,是整个传媒学院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与市场零对接的目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从2014 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跨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共有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导,录音艺术、戏剧影视美术(化妆)等4 个专业300 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实践教学。
(一)整体构想
此次“联合授课”项目以职业教育为目的,希望以职业性实践来探索艺术教育水平这条“发展线”。依托综合艺术院校的声、编、播、导等多专业设置和丰富的艺术生产资源,将各类项目任务与实践相联系,真正导向驱动教学,形成“教学与市场结合”的有效教学组织形态二、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训模式。
(二)培养方向
在社会化群众化文艺活动日趋发达的当今社会,就业单位和社会对艺术学院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多元的要求。毕业生除了需要具备大学所学的本专业能力外,更需要在更宽泛的工作范畴内拥有运用多层次的技巧与素养。
(三)打破各实训课程之间的孤立性的实训模式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手段,把诸如影视策划、编剧、导演、化妆、摄像、灯光、道具、表演、服装、录音、影视制片、影视包装设计、后期制作等多种因素融合在一起,以拍摄电影、微电影或短片为形式,建立打破各实训课程之间的孤立性的实训模式。
二、跨专业综合实训的主要内容
(一)仿真的商业运营环境
传统的校内实训一般是授课过程中进行单项实训,这样的单项实训局限于本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跨专业综合实训弥补了这一不足。传媒学院4个专业300 余名学生在学院内建立电影、策划、电视、剧本、化妆、录音6个项目组。各个项目组通过营造仿真的工作情境即完全按照市场上的剧组、节目组的运营模式设计若干典型和具体的职业活动,对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等进行综合性和系统化仿真训练的实践训练。综合实训教学环境的仿真化与当下社会职业群和岗位群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高度一致,即在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完成典型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仿真剧组、节目组的不同岗位的实训演练,不仅强化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而且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岗位迁移能力。
(二)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内容
区别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仅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课前教师会布置一些命题,比如给出一个环境的限定,让学生先行组织剧本,让学生当导演挑选演员,让学生自行组织拍摄,充分调动学生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先行组织过程中,学生有了疑问,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办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建构学习的理念,也符合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况。
在学校这个象牙塔内,学生一直在进行一个系统知识的学习,但是学生一旦踏出校门,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更谈不上提供高层次的实践经验。这个是当下大学教育的一个致命伤。我们做的这个综合实训,学生进入仿真的职业环境中,所有的工作都由学生来承担,这样学生进入剧组后,就马上接受工作,就形成一个职业团队。
三、跨专业综合实训的保障体系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此次的综合实训项目,保障体系由师资队伍、设备设施和教学环境等条件要求组成,影响着整个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保证“跨专业联合授课”实训项目顺利进行,指导学生的导师组形成了“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还有一系列集教学、实践、生产等一体化功能的校内综合性实践基地,并营造贯穿艺术生产全程的真实职业环境条件,从而建立起在设施、环境、队伍等方面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四、结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36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42- 04
1 前 言
近年来,国家对于高校实践育人,加强职业化教育尤为重视,也提出了很多关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方案和举措。
国务院总理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会议要求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会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从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中,我们不难看到,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厚望。另一方面,不论是正在转型中的高校,还是各高职院校,对于如何真正做到实践育人,如何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化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都面临着新的思考和严峻的挑战。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将对职业教育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 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目前高校职业化教育的改革和推进,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发挥的作用将愈加重要。首先,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核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同时也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实践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最后,实践教学有益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 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化教育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设备场地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深层和细节方面剖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实践课程体系扁平化、模块单一化
目前大部分实践课程的设计都是根据理论课程的开设情况而定的,大部分是统一的标准化内容。一门完整专业课的教学通常是先上完理论课程然后进行实训课程,或者上一部分理论就同时进行一部分实训,实训课占总课时的比重相比以往也大大增加。就一门课程而言确实提高了对该门理论课程的动手能力或者实践水平,但实训课只是跟着理论课走,没有形成知识交叉运用,实践认知仍然只停留在对某一门课程知识的掌握上。以会计专业为例,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进行实训的内容就是针对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和业务内容;而在学习税法与纳税会计课程时,也是仅对纳税申报和纳税会计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教学的。这样的实践教学仅仅满足了对单一学科的知识运用,应该说还停留在对专业认知的层次上,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岗位认知。
3.2 实践课程设置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在现代企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要求下,每个员工除了要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还要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协同工作,理解社会供应链中其他组织、个人的协同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职业化教育下应用型人才应成为具有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宽专多能”式人才,才能更受企业青睐。
我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主要是单一的专业实训,并不涉及跨专业的岗位和职业群,缺乏系统性、仿真性和综合性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实验室建设没有考虑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层次性、系统性,缺乏整体性设计,实训室资源相互独立,未能有效整合,使用效率低下,实训形式单一,缺乏跨专业综合实训环境,导致学生实训过程中与整个职业环境脱节,对企业内部关系及其与企业相关经济活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缺乏了解。
4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设计理念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社会对于经管类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愈发注重, 人才培养的目标也由过去的“知识型”向着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三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转变,高校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也亟待在“课程开设深度”和“实训内容宽度”等方面寻求突破。
在此背景下,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以下简称“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实现了“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商业发展”的协调同步,尤其是该实训平台“把企业搬进校园”的理念,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确立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新高度。
4.1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描述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以“对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学生通过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营销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培养自身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提供模拟实习的引导系统和相关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完成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学会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处理,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理解岗位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真实感受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过程;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体验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及其与企业相关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进而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达到全面体验岗位职位要求,胜任岗位工作的初级目标。通过在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4.2 VBSE人才培养理念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通过对不同形态组织典型特征的抽取,营造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让受训者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同时,依靠由“基本规则”到“管理理论与策略”的知识体系递进以及基于“操作、逻辑、理论、应用”四个方面的培养层级,保障了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最终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人才培养理念如图1所示。
简言之,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跨专业:融合经管类多个专业学科的知识体系;第二,全仿真:基于企业真实组织机构、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与操作环境的全景呈现,达到机构仿真、环境仿真、流程仿真以及业务仿真;第三,对抗性:兼顾“创新、效率与效益”的综合评测体系营造出组间竞争氛围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5 VBSE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启示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引入,解决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职业化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5.1 打破传统实训模块的单一化,体现跨专业综合实训
基于VBSE“把企业搬进校园”的实训理念,实训课程在抽取不同组织形态,设置不同企业类别的同时,还仿真设置了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和相应的岗位。以其设计的核心制造业为例,就一共设置了7个部门,18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相应的职责和任务。组织机构和部门岗位设置如图2所示。
在VBSE的实训中,涉及的业务类别与整个经管大类的主要专业课程都有关系。如财务部门的实训业务就与会计专业中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又如市场营销部的实训业务会体现市场营销课程的相关知识;仓储部和采购部在实训中还会涉及物流专业的相关知识等等。这样就为经管类专业的实训提供了更多自定义的空间,其“跨专业”的特性笔者认为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可以得到其他专业的岗位锻炼,学习到其他专业的知识,为今后就业提供更多选择;二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同时进行实训,在充分锻炼本专业的岗位认知的同时,也能了解各部门和岗位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实训中只能就单一课程进行实训,无法把专业中各种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弊端。
5.2 VBSE为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平台
我们以往在提到教学方法改革时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转换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应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操作起来总是有困难。在VBSE的实训中,这一转变开始得以实现。VBSE实训平台通过其操作系统来控制企业的业务流程及业务的具体内容,实训中教师不再以讲授为主,教师只是帮助者的角色,真正的主角是学生自己。教师只是运用系统来控制课堂进度和推送任务,但所有的业务流程和操作都是要靠学生自己完成的,并且系统已经配合任务制作了相应的学习课件和指导手册,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完成操作,无法解决问题时求助老师,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达到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因此,在VBSE实训中对探索“翻转课堂”“行动学习”等一系列较为前沿的新教学方法都是有所帮助的。
5.3 VBSE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所以学生除了专业知识过硬,还需要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才能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VBSE的实训课堂中,除了完成系统推送的日常业务,还要配合一些特别的任务来完成,比如CEO竞选演讲、招聘宣传海报的制作、营销策划方案的制作、企业业务流程的制作等任务,需要同学们进行PPT制作,还要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这样不仅锻炼了同学们文档制作的水平,还涉及人力资源、营销方面的知识,还有沟通与表达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同学刚开始面对全班同学进行阐述时非常的胆怯,经过锻炼,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自信了很多。尤其是担任了CEO的同学能得到很大的锻炼,从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并且很能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感,而这些都是企业所需要的。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其事关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并将为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借助VBSE这一全新的虚拟商业环境的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将有助于高职院校继续开拓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过硬、具有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高教重点自筹课题(项目编号:B-b/2016/01/17);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33000)。主持人:梅元清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7-0118-02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介绍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与经管类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利因素: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单位需求有所脱节,而且,实践内容缺乏将经管类各专业纵向发展中上下游企业的岗位群和横向发展中与本企业有关联的事业单位岗位群有机结合;缺乏培养学生个性特征和职业发展全局观。这样的现状,激发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教师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热情。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irtual 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以下简称VBSE)校内实习工厂的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学者还不多,并且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对VBSE概念的研究和探讨。
由于传统的各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着上述不利因素,使得跨专业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平台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具体来说,它与传统单专业的实践课程相比在业务特点、业务流程和考核体系三方面,存在着显著特点:跨专业实践课程的业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丰富的组织类型与业态:制造业企业、材料供应商、下游企业客户、物流企业、工商、税务、银行、事务所等各种社会业态,可以通过课堂就能让学生体验正常的社会商业环境。跨专业实践课程的业务流程主要为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让学生可以分岗位感受岗位工作职责及岗位工作内容,并且业务流程分为固定模拟业务流程、仿真自主经营流程、O2O业务流程,能让学生多维度实践。跨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体系是贯穿整个实验课程的考核体系,将理论知识和企业经营情况体现在最终实训成绩中。
二、VBSE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跨专业实验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经管类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学生在VBSE实训平台上的跨专业的实践训练,来满足毕业时工作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标。如图1所示,VBSE课程培养目标是如何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通过VBSE实训课程后,形成工作单位所需的合格的岗位人才。
由于参加VBSE实训的学生需要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尤其是需要完成会计学基础、会计信息化等预修课程,而这些预修课程都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即经管类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这为经管类学生参加VBSE实训提供了知识储备。参加VBSE实训的学生,需要在企业内外虚拟环境完成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业务流程中的若干岗位所要求的任务。通过这种VBSE校内实习工厂实习,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全格的岗位管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毕业生。
为了实现VBSE实训平台培养目标,VBSE校内实习工厂课程按照人才成长规律,依据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从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供应链管理全景仿真和商业社会环境全景仿真三阶段分别完成各阶段的实验实训目标。其中,企业管理全景仿真是模拟现实经营环境作为教学实景,通过决策管理、过程管控等内容,实现对制造企业管理的全景实训。供应链管理全景实训是在企业管理全景模拟的基础上,增加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多组织、多形态和多流程的供应链协同与管控,实现供应链管理全景模拟实训中。商业社会环境全景实训是在供应链管理全景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工商、税务等政务服务机构和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公共服务机构,实现多组织架构、多行业模拟及多商业形态对抗。
三、VBSE实验课程建设的内容
VBSE实训平台的建设需要完成以下三方面内容:(1)VBSE实训平台场地布局;(2)VBSE实训平台环境搭建;(3)VBSE实训平台教学用具和教学成果。VBSE实训平台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仓储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管理、社保管理、客户业务和银行业务等17大类、97项实验训练项目。VBSE实训平台还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完善跨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
在以上VBSE实验课程建设三个内容中,平台训练内容是重点。第一个内容为实训平台的运行提供了硬件环境,第三个内容的平台师资队伍建设为平台训练内容得到更好的效果提供了保障。在实训平台练习中,VBSE校内实习工厂是从企业实际工作中抽取典型岗位的实训任务,仿真实际活动。因此,VBSE教学环境下,学生需要通过完成典型的岗位工作任铡⒀Щ峄于岗位的基本业务处理,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深化理解岗位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四、基于VBSE实验课程的实训
学生在VBSE校内实习工厂中进行仿真实习时,其内容包括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揽括供应链(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流通企业、国际贸易企业)、政务、公共服务、个人消费等,虚拟几十个机构,上百个角色,几百个训练任务。拟建立的仿真实习平台是仿真经济环境下的部门级管理、企业级经营和供应链级协同的三级模拟对抗平台。见图2。
如图2所示,VBSE仿真综合实习平台包括制造企业经营模拟对抗系统、工商局窗口业务模拟系统、税务局窗口业务模拟系统、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模拟系统、招投标中心业务模拟系统、物流公司业务模拟系统等子平台。依托上述实习平台,仿真实习训练的内容分别是:
制造业经营模拟业务训练主要模拟采购、生产、销售、财务、行政、市场6个部门的业务。具体业务包括:生产线管理、产品质量管理、采购管理等。工商局窗口业务模拟训练主要包括企业登记、企业年检、监督投诉。以核心企业和工商局两个角色进行互动完成业务模拟训练。税务局窗口业务模拟训练包括行政审批和纳税申报两大部分。银行窗口业务模拟训练包括开户、贷款管理、国际结算等。会计师事务所模拟业务训练包括审计、验资等。招投标中心业务模拟训练将把学生分成三类用户,分别是招标方、投标方及招投标服务公司。训练内容包括招标申请委托、招标管理、投标管理等。国际货代公司业务模拟训练包括货代业务操作、运价船期和最新法规等。咨询网业务模拟训练将把学生分成咨询专家、咨询公司及咨询方三种角色,提供咨询案例、现场咨询及咨询资源建设等。
五、VBSE课程建设的创新性
VBSE校内实习工厂通过对不同形态组织典型特征的抽取,营造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让受训者在虚拟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满足多专业学习与实习实践。这样有助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业务流程,也让学生体验到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及其与企业相关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VBSE校内实习工厂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跨专业协同性:即经管类多专业学生共同进行的校内综合实践教学有利于实现专业协同、岗位协同以及业务协同,有助于经管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基于机构、环境、流程以及用具等全方位的全景仿真,实现了运营柔性、制造柔性、物流柔性,将创新、效率以及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多元化的对抗性竞争环境;构建出多层次、多模块衔接紧密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用具、团队训练、柔性教学、自主学习以及网络开放教学等多种模式整合起来等这些也属于本课程建设的创新。此外,如果能在本实训平台建设过程中适当引入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情况,如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VBSE实训平台的仿真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尤其是校企合作单位的要求。
六、小结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构建VBSE跨专业实验课程来完成校内仿真实习,可以很好地衔接学生从校内到企业的过渡过程,弥补了以前只是单专业实验课程在业务特点、业务流程和考核体系方面的不足,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要求。
一、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实践教学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涉外商务专业(如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涉外文秘专业、国际旅游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发挥巨大作用。因此,研究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的经贸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及《国际结算》等专业必修课中,并不能体现出国经贸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刘丽、褚法政,2010)。总体上看,以经贸专业为代表的各涉外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不够科学,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不够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训练程序不当,实践教学设置应用性不强等。本文拟就涉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涉外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理念
1.培养应用能力是涉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除了一定的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外,涉外商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应该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能力的涉外商务专业人才。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却无应用能力,这不是应用型本科涉外商务专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立足点,因此,一定要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目标的构建要以培育学生“自我发展力”为终极目标。我们认为,大学教育教学的目的是锻造学生的“自我发展力”,这种自我发展力由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要素组成。而自我发展力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非适应能力。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此,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以创造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林雪燕,2011)。实践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力”形成的平台,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课程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的。
3.“校企交互”共同确立学生的能力目标并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培养符合学生在涉外企业就业及在涉外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单靠学校力量可能不行,因此,迫切需要涉外企业的积极参与,由学校和涉外企业共同探讨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只有根据学校与企业共同确立的涉外商务专业学生所必需具备的能力目标,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等等,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实现涉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涉外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涉外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的目标要求,与企业共同设计与涉外商务专业(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涉外文秘、翻译等)办学定位相一致的实践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我校各涉外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由三部分构成,即“校内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递进”分专业实训、“跨专业交叉实训”和“决策性项目实训”。
(一)“校内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递进”主要包括:(1)单项课堂仿真实训。通过营造模拟情景、设置案例等形式,将实训引入课堂。在学校创设仿真商务环境,利用真实的材料、案例对学生进行实训,该阶段的实训主要是根据各应用型专业的课程如《商务翻译》、《跨文化商务沟通》、《外贸洽谈》、《国际贸易实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会计电算化》、《审计》等开设的随课分散实训。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货物出口报盘、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出口退税操作流程、外贸实务单证的制作等单项实训;《会计电算化》课程中针对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总账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中的跨国公司外派失败的文化因素分析、跨文化沟通非语言障碍剖析、跨文化团队管理等单项实训。这些实训都需要体现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注意前后的连贯性,边讲边练,讲练结合。(2)岗位能力实训。即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根据岗位技能和课程的特点,适时地将某一岗位的实践信息进行传授。这一阶段的实训主要通过对一些专业主干课程的整合而设置的针对某一基本岗位进行的实训,如商务助理岗位实训、出纳岗位实训、外贸单证员岗位实训、企业报关员岗位实训、涉外企业办公室秘书岗位实训、商务口译岗位实训、电子商务专员岗位实训、市场开拓业务员岗位实训等。(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包括分课综合实训与毕业前的专业综合实训两部分。分课综合实训是对某一专业主干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如会计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单门课程的系统实训;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结束后对有助于提升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的各个环节包括进出口流程、出口退税、外贸函电、外贸单证、信用证、外贸保险、国际货运等进行的单门课程的系统实训。而专业综合实训是在某一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如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的综合实训。当然,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还应该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ERP沙盘对抗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4)模拟实体公司进行综合实训。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实体公司及相关部门机构,使学生的各项技能都得到训练和提升。例如,学校建立了商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在实验中心可以模拟完成进出口业务公司的整套业务流程。(5)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将校内仿真实训拓展延伸至校外,主要设置了认知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这些校外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地说,认知实践树立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获得对自己专业的感性认识;社会调查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内容。为了保证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我们聘请了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二)跨专业交叉综合实训。根据我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开发出具有特色的跨专业交叉综合实训项目。即在同一情景下,利用“嵌入式”实践周,组织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开展不同角度的实践活动,促进专业实训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例如,“外贸谈判项目”,可以由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汉语言文学(涉外秘书)专业学生在同一实训背景下共同完成模拟商务谈判、模拟翻译、模拟涉外秘书为一体的跨专业交叉实训教学模式,即4人一组:分别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扮演中方业务经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扮演外商代表、翻译专业学生扮演翻译人员、涉外秘书专业学生扮演涉外谈判秘书。又如,“产品会”项目实训,产品会方案策划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担任,会主持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或涉外文管专业学生)担任,礼仪人员由涉外礼仪专业学生负责完成,产品介绍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完成,现场签约仪式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完成,口译由翻译专业学生担任,宣传海报由涉外文管专业学生担任,展架布置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担任。上述例举的实训项目可以由多个专业的多名学生来共同完成。只要老师精心设计实训项目,通过这种多专业交叉实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商务项目设计实训。外经贸专业引入商务项目设计理念,实现文科教学工程化。商务项目设计是针对专业主干课程的深度开发与提高,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意识、知识转化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商务项目设计中,学生可以提高决策水平,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开设进出口业务项目设计、证券投资项目设计、银行信贷项目设计、理财规划项目设计等等。以进出口业务项目设计为例,通过让学生对某一产品的出口贸易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基本面的可行性综合分析,在进行一系列技术指标的观察研判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作出一份逻辑清晰、数据翔实、客观审慎的策划分析报告。项目设计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四、结语
近年来,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由“校内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递进的分专业实训”、“跨专业交叉实训”和“决策性项目实训”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本科涉外商务专业学生培养的实践教学,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落到了实处,从而解决了学生单一课程或单一途径实践的片面性。这一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由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要素组成“自我发展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引言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势,我国很多院校都对其专业学科教育教学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以工商管理学科为例,为了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许多院校都在探索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就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1工商管理学科综合实训平台搭建面临的问题分析
1.1搭建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工商管理学科而言,搭建综合实训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社会对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我国毕业生的规模出现了急剧的扩张,企业的用人压力减弱。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经管类人才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很多院校的教学体系都已经不再适用,许多院校忽视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推动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接轨,必须建立综合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发生了变化。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针对各层级教育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意见措施,高等教育承担的社会责任迅速提升,这使得其不得不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一定的改进。现阶段,“工学结合”的理念逐渐渗透到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院校都在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院校有必要针对工商管理学科搭建综合实训平台,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1.2综合实训平台搭建面临的问题
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英文简称。在现代经管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理论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兼具的应用型人才,很多院校都建立了基于VBSE的仿真综合实训实验室,为广大学生提供角色体验、自主学习、跨专业应用等多个角度的模拟职业体验。为了适应工商管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本文将研究依托VBSE搭建综合实训平台,希望可以为学生们带来真正工作环境的体验,为学生未来参与工作奠定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想要完成综合实训平台的建立,还要解决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理顺平台搭建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系。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远不及理论教学,而新形势下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更倾向于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训平台是实训课程开展的基础设施,实训课程则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目前很多院校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情况来看,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很严重的偏离现象,面向的并不是市场需求和专业性质,只是将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转换为实践技能学习,和工商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初衷出现了背离。因此,在工商管理综合实训平台建立之前,必须理顺人才培养和平台搭建之间的关系,明确实训教学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提升实训教学在教学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其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联系。工商管理是经济和管理学部的一个重要专业,就目前来看,其人才培养方案和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之间仍旧未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这使得很多实训软件在制式格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如何将各类实训软件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中是工商管理综合实训平台搭建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再次,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内容衔接不当。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旧是将理论式教学摆在绝对主体地位,相应的在检测学生学习成果时采用的考核标准也是以理论知识为准,其中关于实践的内容十分稀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训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之间就缺乏良好的衔接,导致实训活动的效能根本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即使完成平台建设也是徒劳无功。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内容衔接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课堂教学过度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因此经常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衔接中出现断层,实训教学课程只是走形式,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其二,学生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加之实训教学缺乏有效的监督,学生在实训中往往会表现出敷衍随意、茫然盲目的情况,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导致实训课程失去意义。此外,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专业,其中包含了许多层面,但是许多院校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往往会将该专业看作一个整体板块,很少会对其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这就导致实训课程体系形式混乱,缺乏条理性,从而使实训课程教学的效果很难达到理想预期。因此在搭建实训平台的过程中,应该同步对实训课程进行多板块设计,让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各大院校对实训平台建设投入不足。如今很多院校在建立实训平台时针对的多是理工类专业,因为这类专业的实践性质较强;很少针对经管类专业建立实训平台,一方面是受到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成本问题。因此很多院校工商管理学科综合实训平台的建立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即使投入建设,也只是简单地建造机房,配置软件,模式老套,缺乏创新,根本达不到仿真实验的效果。
2工商管理学科综合实训平台搭建的思路研究
搭建工商管理学科综合实训平台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结合院校实际情况,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训平台,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2.1加快教学制度改革,使其平台建设相互适应
首先,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平台建设的具体要求,对教学制度进行改革,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实训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平台的构建奠定基础。其次,创建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工商管理学科和经管类其他学科普遍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建立综合实训平台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局限于工商管理学科,而应该和其他相关学科联系起来,构建跨专业的综合实训平台。对此,可以利用VBSE,贯彻执行“将企业搬进校园”的理念,构建真实的企业职业环境。在平台搭建过程中,要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企业情境构建等方面入手做出完善的设计,突出模拟实训的仿真性。
2.2构建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VBSE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的搭建能够较好地真实再现企业工作场景及岗位运作过程,为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而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根据综合实训平台的功能和特点构建跨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确定专业教学目标,对此必须紧紧围绕工商管理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单相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四位一体的校内实践课程体系。
2.3加强平台集成管理技术的研究
一、引言
2013年6月,教育部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专题(独立学院创新与发展)培训班》,鲁昕副部长就应用技术院校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大学强调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职业教育为目标[1],以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为宗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而要发展好职业教育,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根据新的形势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搞好实践教学。本文首先通过独立学院的调研,对其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独立学院经管类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顺应国家建设应用技术院校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理念,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缓解经管类实践环节经费紧张的问题,提出了跨专业企业行为模拟综合仿真实训即把企业搬进校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在校内打破自然班教学的组织模式,以ERP协会作为主要载体,实现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和综合岗前培训为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特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概况
目前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开展的实训教学有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为了厘清实践教学目前的开展情况,我们对30个独立学院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1)经管类相关专业实践课程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各类实习教学(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OA办公软件的运用、员工招聘甄选录用实训、员工培训和开发课程实训、绩效管理实务、薪酬管理实务、5S管理实务、物流管理、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创业策划设计、企业沙盘模拟经营、企业模拟招聘等实验实训;
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广告学、渠道管理、CIS等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企业沙盘模拟经营、案例分析、营销沙盘等实验实训;
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网络营销概论等课程设计;网络营销型网站建设、市场调查、SEO和网站优化、数据化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网络整合营销等实验实训;
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等课程设计;审计、会计专业综合等实验实训;
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统计学、财产保险、银行信贷等课程设计;证券模拟、人身保险模拟、银行模拟、金融综合、期货与期权等实验实训;银行柜台实习、贵金属模拟交易实习等实验实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模拟参展、电子商务、报关软件、报检软件、制单软件、进出口贸易、国际商务谈判等实验实训。
(2)经管类相关实验室
目前经管类专业在注重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加大了实践教学实训平台建设。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践平台主要有工商管理专业的企业经营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金融专业的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会计专业的财务软件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电子交易平台、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营销实战工作室等[3]。
(3)实训内容、方式
实训主要以某门课程为依托,基本是理论课程的延续,缺乏与现实真实企业实务对接,并且以单专业实训为主,实训方式基本是老师开完动员大会后,然后学生根据设计指导书或实验大纲在寝室、教室或实验室完成,实训时间安排在1-3周,最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作为最后的实训成果。学校能提供的实训软件也基本上是单专业的实训软件,有些甚至没有软件设施作为实践的支持,学生只能进行手工实训,按照老师的设计指导书或实验大纲按部就班进行。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是1-2名指导老师进行辅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各司其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没有达到专业知识的优势互补。
(4)实训考核评价
实训考核主要考查成员在实训中出勤情况、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实习日记的完成等。这些侧重的是个人完成情况考核,而往往一个实训需要是团队合作完成的,因此在团队业绩考核如团队意识、经营决策、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考核不容忽视。
三、现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4]
乘着实践教学改革之东风,各独立学院也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实验室,进行了相关专业课程实训。经过调研发现,他们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各自专业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等一系列问题,以致于学生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中相关工作的认知及能力,也很难理解和社会供应链中其他组织、个人的协同关系。
(1)经管类专业重视实践教学不够
经管类专业虽然都开设了许多实践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主要侧重于专业课程的设计,而这些课程设计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师的指导按部就班获得相应的学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从实践课程学分占总课程学分的比例来看,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普遍偏低,这说明了经管类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仍需加强,以便突出专业培养特色。
(2)教学资源不充分
独立学院的教学资金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学生的学杂费,没有国家财政资助,并且经管类专业在综合性大学里一般也不是重点特色专业,因此学校对于这方面专业实践教学投入上比较少。一般经管类实践教学的投入就是购买几个专业软件或安排学生们参观、观摩、竞赛等活动方面的开支。
(3)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很多的实验课主要以简单的专业实习实训为主,没有将专业涉及的上下游岗位与岗位群串联起来,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也缺乏对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对应的,很多学校实验室建设也缺乏管理类相关专业实训的整体性设计,没有全面、完整、有层次地考虑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各构成因素;实践资料处于彼此孤立、分割的状态,没有把整个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效集约配置;实训形式单一,很多脱离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的职业环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总而言之,这种实验实训的效果非常差,是脱离真实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目标的。
在实训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创新的机会比较少,这与独立学院学生活跃的性格相悖。因为实训的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与其说是实训,还不如说实训是执行任务。独立学院现有的实训目的主要在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包括团队意识、创新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这样单一的实训内容与方式使得不能很好与行业及领域整合在一起,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不是社会亟需的人才。
(4)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首先独立学院中师资队伍储备不足,没有形成专职的实训师资队伍。师资主要依托于母体学校,而他们本身也身兼数门课程,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这也势必会影响到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另外花高额的费用聘请外校在编老师也成为学院一大负担。其次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性,老师上课的教程、方式和方法也都基本一样,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再者学院在师资管理上没有一个很好的手段和人才管理的程序,独立学院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上都与其他院校存在着差距,所以更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师资管理程序,形成系统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招人,用人,育人,养才,留才”的管理程序。
(5)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基本上以完成学分为目标,学生与老师交流少,课堂上的效果没有衡量标准。学校里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实训指导中心,不能有效对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应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因此,校内许多实践课也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让学生真正从这些实践课中学到知识。
(6)经管类实践平台不够综合,规范[3][5]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经管类实践平台主要有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平台两种。
校内经管类实验室的教学由于受现金的约束,使得实践资源比较匮乏。虽说资源缺乏,但是大部分的学院还没有将这些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最突出地表现在以各自专业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实训资源分散,这在内容上缺乏复合性、整体上缺乏系统性,未能发挥整体效益。实验教室主要考虑的是各个专业独立的需求,各个专业的资源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而未把实验室的资源进行整合配置。
而校外实践平台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经管专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不会热情地接纳学生进行实习,比如企业工作性质,商业秘密等于原因。即使接纳了,也不能让他们接触到核心内容,而且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接纳太多学生去实习。这样就没有真实起到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去实习锻炼,因此多数校外实践基地形同虚设,不够规范,只是签订合作协议而已。
(7)经管类实践形式不够开放
经管类专业的各学科是相互交叉的,而目前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与专业之间没有融会贯通及系统化,而是相互独立分散的。经管类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都是以自然班进行教学,而事实有些综合性的课程如创业策划设计、ERP沙盘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如果打破原有专业壁垒,让多个专业糅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效果会更佳,同学们对整体知识可以有宏观上的认识,不同专业在一起也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资源。
四、独立学院经管类实践教学改革取向
近年来,许多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提出了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教育部2012年6月颁布的《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教育部联合宣传部、财政部等部委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精神要求,以及2014年6月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强化实践育人机制,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本文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教学理念需要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是必要和紧迫的,改革取向跨专业企业行为模拟综合仿真,即把企业搬进校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该实践教学模式以综合实验教学、校内仿真实习、校内创新创业实践为主要着力点,基于企业真实岗位要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特点的大学生开展分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就业教育。实现将企业特定工作岗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结合;将ERP沙盘实训课程教学与ERP协会组织有效结合;将学生实验教学、学科竞赛、科研及社会服务有效结合等,以此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
(一) 当前经管类专业实训平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6]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下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企业,走向基层,走向社会经济工作的第一线,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在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顺应这一变化,各高校逐步向着更加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 人才培养的目标也由过去的知识型向着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三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转变,由此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平台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加剧,现代企业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因此,现代企业在选人上倾向于管理操作能力、分析策划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够不仅胜任本专业所对应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从事与本专业相近、相关专业所对应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7]。由此,各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训实验类课程开设及实验室建设就需要进行突破: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挖掘课程开设的深度,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展课程训练内容的宽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的人才。
(二)经管类专业实训平台改革取向――跨专业企业行为模拟仿真[8][9]10]
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理论与案例教学模式的颠覆,建立了“学生主体性,教师指导性”互动式的体验式教学意识。它主要把“市场引入校园,企业搬进课堂”, 把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场景完全平移到课堂上,建立起了逼真的、生动的、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平台,是对企业整体运营的逼真模拟,包括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流程。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经营分析+咨询顾问”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探究式、竞争性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形成学生、老师、学校、企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模式,就是要让学生既是模拟市场环境的创设者,又是模拟企业的行为人,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1、坚持四个结合
(1)坚持了知识、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实践教学不仅贯穿于教学内容中,也贯穿于实验文化环境建设和课外活动中,还贯穿于教师的指导、点评中,学生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
(2)坚持了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实践教学,教师的任务在其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搭建一个使学生能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多渠道地开发锻炼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创造力与才华的平台。
(3)坚持了三大课堂相结合。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实践教学,树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观念,强化了三大课堂的整合意识。在继续发挥传统技术对三大课堂整合积极性作用的同时,同时也高度关注和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三大课堂整合的支撑作用。
(4)坚持了“产学研”相结合。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实践教学及时引进了企业前沿的生产、管理指导思想。让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快速融入企业快速变革车道,真正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2、建构以企业特定工作岗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根据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构建基于企业特定工作岗位的课程教学体系应该构建创业、就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三维实践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专业实践模块、素质实践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特点,该体系贯穿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整个企业管理活动,赋予其相应工作岗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涵盖了目前大部分经管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 将经管学科不同专业实验课程衔接起来,整个实验体系从知识结构上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为了有效地落实上述的三维实践教育体系,学校在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在第一课堂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特定的工作岗位的需要,设置专门的岗位培训讲座,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以ERP协会为有效载体,开设协会培训课程,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以沙盘模拟经营,创业计划作品为主的学科竞赛和学科技能比赛。
3、采取“团队式”教师教学组织方式[11]
为了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保障教学质量,需要一支完善的,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建议采取“团队式”教师教学组织方式,形成了一支专职实训教师、校外特聘教师和学生助教组成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1)各教研室的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实习项目的研发、总体设计、策划及相关条件的建设;
(2)校外特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结合企业实际与现实经济运行开设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并作为兼职培训教师。
(3)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助教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教师对实习活动进行组织和指导。
4、建立完善的管理与运行体系
(1)组织与领导:建立系、教研室、学科三级组织体系
根据面向整体、分类指导的原则,组建系、教研室、学科实训总指导部。编制实训运行总体方案,组建实训运行与管理队伍,调控实训运行过程,考核实训成效与成果。
(2)健全监督与考评激励机制
争取学院支持,加强对企业行为模拟实践教学工作的全程化管理,对基于企业行为模拟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育经费的落实、实践基地管理等多方面的监督管理,做到人员、经费、时间、成果、奖惩的多方面落实。对企业模拟经营指导成绩显著的教师、学生进行表彰和经费资助。
5、构建以ERP为核心的跨专业企业模拟经营实训平台[12][13][14]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英文缩写,它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目前,经过调研,以及整理了武书连2013年中国独立学院评价和中国校友会网2013年中国排行榜100强的院校,发现大部分独立学院建立了ERP实验室,购买了ERP软件及建立了ERP协会,并且大部分独立学院也每年参加了相关ERP学科竞赛。各学院也为学生开设了《企业资源规划》、《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等企业行为模拟经营教育课程,这些都为ERP为核心的跨专业企业模拟经营实训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并且也可看出,这些排在前面的学校实施效果非常好,学生受益面广而大。
6、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创业、就业实践基地[15]
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是开展实践基地的重要桥梁。利用企业行为模拟全景体验中心,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科研活动,承接企业解决方案研究,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学习周期,缩短企业人才再培养的周期,缓解教育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适应当前就业导向教育观的要求,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特色。
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是以制造企业为核心,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
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不仅内容复杂,而且涉及到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同时需要教师、企业家等多方面的参与,因此,多学科切入、多成员参与是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基本特点;
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需要学术研究、理论教学、创业实训和校外项目实践多种形式结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7、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开放管理[16][17]
打破自然班界限,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组,突破了各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各自为政的局面,学生按照专业背景进行角色分工,组成模拟公司或市场组织,实现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全面触摸企业管理的核心业务环节,熟悉相关专业的业务。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模拟教研室或项目工作室,建立一支由实验室、教研室为中心的专职教师、校外特聘教师和学生助教组成的教师队伍;将学分制纳入企业行为模拟教育中来。选修企业行为模拟相关课程,参与ERP协会,参与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获奖均可获得相应学分。通过企业行为模拟教育学分的设置,加强学生参与企业行为模拟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结
总而言之,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原有的实验实训是脱离真实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目标的,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实施效果非常差。为顺应职业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发挥实践能力“推动器”力量,必须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是综合性的,开放性的,同时对人的培养是综合性的和全面的,教学过程、教学地点、师资配备等都是直接面向企业或行业的[18]。
本文提出的跨专业综合仿真即把企业搬进校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和完善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培训、文化等方面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的长效机制,使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相一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相一致、教学组织与生产管理相一致,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余凡,从职业教育本真价值透视高职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4年第6期:147-148
[2]曾繁相,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历史与现实成因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167-168
[3]刘贻玲、吴燕琴,以ERP为核心的经管类跨专业企业模拟经营实训平台构建研究---以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第35卷第4期:77-81
[4]徐张咏,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年第l期:61-63
[5]南海,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调查研究―基于某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3.33:80-84
[6]邵进. 独立学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索[J]. 江苏高教,2013
[7] 叶剑明.财经管理类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3):174―175
[8] 吴燕.“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3(9):86-88
[9]贺雪荣. 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构建与运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5):100-101
[10] 李高伟等.财经类高职院校“多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创新―――基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5) :39-42
[11]李静敏. 对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J]. 大众科技,2011
[12]刘良惠.企业行为模拟―――沙盘推演与ERP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13]刘贻玲.企业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14]陈嘉霞. 以 ERP为核心的经管跨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构建研究[J]. 高教论坛 2012
[15]申屠莉. 创 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16]蒋文杨,祝爱民,袁锋. 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训的探讨[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9
[17]翟悦,宁永红. 经济转型时期高校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4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构建
1.利用VBSE跨专业实训平台开展体验式教学
利用VRSE跨专业实训平台进行实践课程设计时,可以选取企业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组分岗体验,使学生熟练掌握经济交易与业务流程的运作模式,真正理解会计核算的本质,促使学生养成对经济交易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较为敏锐、准确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具体地说,VBSE跨专业实训平台的应用可分成以下五大模块进行。
(1)做足课前准备
首先,应依据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框架性信息,如课程结构、课程性质等,对课程中的典型场景及环节予以再现,并重点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加以展示,以增强学生理解。本模块中,需重点探讨以下问题: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做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例如,场地、环境、系统、时间、师资的准备等。
(2)引导组建团队
团队组建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实训效果。本模块应重点探讨以下问题:怎样依据班级情况划分团队?怎样安排CEO的选聘?怎样引导学生组建团队?怎样实施岗前培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模块强调发挥课程中的对抗性,重点渲染各团队之间的竞争关系,以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团队潜能,提升实训效果。
(3)整理企业信息
本模块要安排学生“接手”公司,扮演岗位角色,并尽快适应角色和心理上的转换。同时,要指导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公司业务类型,建立起对公司业务流程及业务处理模式的初步认知。本模块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怎样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怎样协助CEO完成成员的组织和任务的分工?怎样确保学生工作思路的正确性?通过本模块的实施,让学生了解到每种岗位均有各自的权责利关系,必须彼此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整个工作流程。此外,每完成一个阶段的体验之后,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感受其他岗位的具体职能与要求。
(4)教师从旁辅导
在开展VBSE实训课程时,固定数据阶段的经营不仅是学生了解规则、熟悉业务流程的必经渠道,而且可以为后续课程的自主经营打下坚实基础。本模块中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对于固定数据阶段和手工阶段,分别要理清、核查哪些知识及内容?各活动安排及教学环节分别面向哪些问题?怎样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来灵活机动地布置教学内容?本模块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从旁辅导,引导学生逐步弄清企业的经营规则、供应链的经营流程等,使学生摆脱注入式教学方式的影响,真正达到自主经营的阶段。
(5)练习决策经营
该环节要让学生充当裁判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干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增强挫折抵抗能力。本模块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在何种情况及前提下才能进入自主经营?进入自主经营之前应做足哪些准备?开展自主经营时如何帮助学生制定决策?本模块的实施需要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共同为其提供支撑,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进行角色的调整。其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始身份,以企业管理仿真实习内容的指导者和设计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学生则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坚持以任务为导向,做到边实践、边思考、边学习,切实践行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学习宗旨。
2.利用其他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要引进“沙盘模拟-手工做账-财务EPR”的综合实践模式,利用沙盘模拟的经营业务实施手工做账,然后通过财务软件练习电算化操作,以此实现对真实岗位环境的模拟仿真,使学生切实体验真实的岗位工作流程。其次,要引进“财税一体化”综合实践模式,改变ERP财务软件实训与税务实训相割裂的情况,设计出财税集中实训模式,以财税软件为基础,依附虚构的业务案例这条主线,对业务、财务、税务的协同一体化处理流程及信息化核算机制进行系统模拟,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