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14:35: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物化学的发展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物化学是一门探讨生命本质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快速地与其它学科进行交叉、渗透。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生物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概念抽象晦涩、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因此大多数学生感觉生物化学不易掌握和理解,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生物化学的课题教学效果。
1、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对媒体教学技术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比较难以观察,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进行丰富的课堂展现,不仅对生物化学的微观过程进行模拟,而且可以对一些抽象的生物现象进行直接表现。生物化学的一些概念较为抽象、复杂,学生难以通过语言或文字真而正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或视频,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直观展示。此外,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型学科,结合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好地直观理解。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时间较长,操作较为复杂,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结合实验教学。通过多媒体动画或视频展现实验效果,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互动。多媒体课件以其协同性、交互性、动态性,可以极大地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2、将生物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教学不仅要以教材为基础,还应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基因重组技术时,介绍一些化妆品具有抗衰老作用,是由于加入了从大肠杆菌获得的表皮生长因子。利用大肠杆菌获得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操作方法是:通过PCR技术人基因组中获得表皮生长子基因,将表皮生长子基因重组到原核表达的质粒载体,基因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诱导大肠杆菌表达生成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讲解过脂代谢时,将脂代谢与减肥联系起来。强调脂肪是在线粒体中进行β-氧化分解,由于线粒体膜的屏障作用,脂肪是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肉碱在脂肪代谢过程中作为搬运工,搬运脂肪穿过线粒体膜屏障,让脂肪在线粒体中“燃烧”。一些公司由此将肉碱开发成具有减肥作用的保健品。在讲解DNA时,介绍转基因植物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例如转基因西红柿是通过基因过程技术敲除了能够引起自身腐烂的聚半乳糖醛酸酶,因此转基因西红柿不易腐烂,能够保存较长时间。通过一些实例介绍,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交汇起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由此可以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3、通过介绍最新科研成果来提高教学效果
2通过有机化学的观点和理论解决生物化学
问题,促使两者的有机融合生物化学课程知识覆盖面广,物质代谢复杂,涉及反应多,知识体系和化学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别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基于此,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时往往感到不适应。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应在保证学生对生物化学整体知识框架的系统认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化学专业学生系统、扎实的有机化学知识,通过有机化学的理论和观点来讨论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问题,对缓解学生的这种现状有很大的帮助。如有机化学的学习主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学生很容易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从化学的观点出发,学生很容易理解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为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原因就在于比起反式构型的双键结构,顺式不饱和脂肪酸有较低的熔点,能够保证在生理温度油脂的液体状态。晒太阳能补钙的这个生活小常识用化学的理论解释是: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而人的皮肤中含有维生素D原,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周环反应生成维生素D,所以才有了晒太阳能补钙这一说法。类似的例子在生化内容比比皆是。通过有机化学的理论和观点来解决生化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生化课程的学习,发挥学生扎实的有机理论和知识的优势,降低学习生化的难度,变死记硬背为逻辑推理,在潜移默化中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激起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
3结合生活实例,促使两者的有机融合
众多的教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实例的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是通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体内的化学变化,所以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既以生化原理为基础,又和化学知识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应用事例,以此为桥梁,促进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如日常生活中的烫发,其原理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头发是角蛋白,角蛋白的螺旋多肽链间有很多的二硫键交联,二硫键的生成的位置是决定着头发的形状,二硫键是巯基通过氧化反应生成的[6]。烫发的过程实际就是通过还原剂破坏头发原有的二硫键,通过还原剂使二硫键在新的位置生成,从而达到了改变发型的目的。其中涉及到的还原剂就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烫发质量的好坏和还原剂有很大的关系,了解到这一点,思维活跃的学生就会考虑,在学习过的类似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中,有没有可以充当改良的还原剂,从而达到降低烫发的副作用,改善烫发的效果。通过类似实例的引入,作为学生会深刻的感受到,要使自己已有的有机化学理论和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造福,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化知识是非常必要。显而易见,结合生活实例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进行了融合,使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提升,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通过有机化学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的学习,促使两者的有机融合
在教材中并不能体现,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到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化的热情,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将利用丰富方便的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利用4课时左右的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有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同时,给学生指定内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相关小论文的撰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查阅了小分子有机化合、药物等与蛋白质、DNA的之间相互作用的文献,让学生了解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生物化学内容更新慢的缺点,有助于学生了解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交叉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学生的科研素质水平的提高,知识视野的开阔;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的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学问题。
生物化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生物化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微观领域,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由于不十分清楚生物化学在整个医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加之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探索精神缺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形成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如何使医学生对生物化学课产生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绪论课起着开宗明义和引领全局的作用,上好绪论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坚定学生学好课程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高职高专相关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密切联系临床及生活现象,认识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在介绍绪论部分时,首先,教师要高瞻远瞩地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学科,这是与其他医学学科的根本不同之处。而其他很多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不完全明确,治疗以控制和缓解症状为主,很难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其中肿瘤最为典型,外科手术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对绝大多数肿瘤疾病来说只能暂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蚀,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根治。这归根到底是由于人类对调控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不很清楚。人类的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大多是缓解症状,要达到彻底治疗需要从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因此,要消除人类之病痛、延长人类之生命,根本出发点还是在于了解生命的本质。如果物质代谢发生紊乱导致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功能的改变,出现相应的病理状态,通过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帮助疾病诊断。生物化学理论和方法在生物药物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合成或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生物药物,具有药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生活中的现象原理也是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如“三鹿奶粉”事件;节食减肥可能会造成头晕、出冷汗甚至休克;糖尿病人呈现的三多一少症状,都有待我们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来解释这些现象。绪论课讲解中通过相关临床知识的导入和对生活中可感知的现象探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讲述生物化学发展史中的科学家事迹,激发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激情
讲述生物化学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从以物质组成结构为主的描述生物化学,到以物质代谢与调节为主的动态生物化学,再到以功能与应用为主的机能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发展的三阶段同时也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介绍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工作和事迹。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实验依据,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重要性。伟大的科学发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好奇心是科学发现重要的动力之一,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于1962年在水母中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而分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他在少年时由于原子弹在他故乡爆炸,他曾数周失明。他不追逐功名利禄,低调而勤奋,直到80岁仍坚持科学研究。教师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图强,激发他们对生物化学的浓厚兴趣。
三、勾勒生物化学研究内容,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绪论课是建立新课程整体观念的起步,在教学内容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因此,绪论课要为学生建构生物化学课程知识框架,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课程的整体轮廓,明确课程的研究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模块:生物体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专题生物化学(肝脏生物化学)。参照教材目录给学生分析四部分内容,生物分子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功能(核酸和蛋白质)是理解的难点;物质代谢及其调控是学习的重点;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以自学为主;以肝脏生物化学为代表理解特殊器官的代谢特点。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与专业技能关系。通过勾勒课程的研究内容脉络,使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既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有专业针对性。有了课程内容的明晰框架,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消除了学生对课程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介绍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坚定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
对绪论课而言,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正是其教学要求之所在。生物化学本身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的学科,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理学发展起来的,内容抽象、复杂,所以在学习生物化学时,必须了解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并将它们结合起来学习。而高职高专相关医学专业大多在大一开始,有的专业与解剖生理学同时开设,护理专业在第一学期就已开始,这些课程背景的缺失,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尤其文科背景的学生常会感到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相关课程内容,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生物化学是一门记忆与理解并重的学科,更强调理解性记忆。学习时以生理功能为主线,侧重生物分子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代谢过程与功能的关系,无需过多纠结于物质的具体结构与反应式,要学会抓住要点,归纳总结。另外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即及时复习巩固。由于课时较少,课堂内容容量大,需要学生及时复习,才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将绪论课讲好了,教师必须对整本教材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调控,这样讲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收放自如;采取多种讲课技巧,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绪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生物化学“是什么”“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精彩的绪论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消除顾虑,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26-01
1 引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阶段在对自身和外部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的过程,是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时,职业规划教育关系着一个人能否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新的能力,是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和寻求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1]。
2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2.1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
能够充分认识到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是高校大学生有效进行职业规划的必要前提。但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对职业深生涯规划认识存在明显不足,对其内容欠缺足够的了解,且职业观念较为模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指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上,并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的职业规划。
2.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测评体系有待完善
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发展的时期还比较短暂,总体上,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职业规划教育系统理论、测评体系也不够完善。我国国内的相关学者由于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测评的研究和开发上,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修改和套用,并未结合我国国情与高校实际,制定出实效性强的职业指导和发展理论[2]。
另外,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体系也不健全,实践课时存在明显不足,且实践实习流于形式,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
2.3家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偏离
家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偏离是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局限性。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将所有的希望放在了孩子一个人的身上。同时过于溺爱子女,不断加大对子女的物质上供给,甚至是包揽了子女的一切事物。这不仅忽视了孩子的年龄段的感受和职业体验,还剥夺了了子女职业认知的机会。其二,功利性。部分父母过度的追求物质上的获取,把金钱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并把这种功利性的择业观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而忽略了子女的内心感受与职业认知。
3 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路径
3.1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足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是有效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因此,学校应当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而言,在学生进入学校的初期,就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然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出发点,并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装状况,教会学生如何把社会需求与自身目标与实际结合起来,来科学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最后,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校外用人单位的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同时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3.2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合理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还要紧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开发出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职业教育规划。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校内学生的职业规划档案进行整理和分类,并仔细的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以建立出与我国高校大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评价体系。其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的跟踪反馈制度,以不断调整、改善当前的测评系统,不断提升评价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3.3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让专职指导教师成为服务队伍的主导力量,这使得教师不仅具有足够的精力和实践去设计和规划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工作,还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的需求以及特点,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职业规划教育方案。其次,加强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通过专业的职业规划培训来提升职业规划的能力,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另外,将职业服务形式拓展开来,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即,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采取面授或一对一的个性咨询辅导方式。毕业后进行毕业跟踪服务,了解与掌握学生在单位的表现,以检验学校职业教育的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3]。
4 结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新型且日趋成熟理论体系和日趋完善的操作体系的领域。同时,它也是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就业的重要路径。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评价体系并努力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重要指导功效。
参考文献:
二、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研究下的护理教学心得
(一)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科性质,深入浅出介绍生物化学定义
虽然《生物化学》在教材的书面意思上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我们在介绍给学生时横向结合书面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与其结合,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学科的真实意义。比如,在讲到人体组织构成的问题是,先由基本构造层次使学生依次了解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之间的联系,在进一步的讲解分子水平上的认知和探讨分析。其实《生物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比如,有些女性追求时尚盲目节食而造成一定的头晕、出汗甚至休克的情况,这其实是因为大量出汗体内血糖浓度过低引起的症状,在比如,人们经常把头发烫变形,这是因为把毛发中的蛋白质进行了一定的化学反应的作用等,以及名噪一时的核酸广告宣传的营养价值没有理论依据等等;这些民生问题都是与生物化学息息相关互相联系的。只有不断的通过对相关生物化学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在结合更多民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才能从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这门学科的科学性有一定层次的认识,自发的原意去学,希望学好的热情。
(二)串并联讲解生物化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生物化学》这门学科,不仅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我国人民为其发展做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再加上近几年来频频与诺贝尔奖发生渊源,先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因此教师们在对其内容的讲解中可以充分的结合国别的线索,以时间为中心轴,为大家讲解学科发展史,是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这门学科。比如,我国的老农人们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学会了用粮食酿酒(当时的原料就是现今的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近500种动物代谢产物和分泌物,为医学的研究做出十分重大的贡献、“药王”孙思邈已探究中草药治疗维生素缺乏疾病等、还有近代留美生物化学家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贡献斐然,面对多国的热情邀请全然不顾,终身保留中国国籍,为国贡献满腔热血等等。这些不仅仅是体现的中国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展现了现代科学家们的满腔爱国热情,作为青少年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向这些前辈们虚心学习,用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以饱满积极的热情和心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三、项目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强与临床实践与理论基础的紧密结合,精心设计教学项目
通常人们的学习离不开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这三个方面,而教学项目的选取也是以培养基本技能为目的的验证性内容为辅,以运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综合性实验为主的相互结合和互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在接受完知识后把所学知识进行彻底的消化与吸收,最后结合实践完全的展现出来,服务大众。
(二)建立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15-02
一、高级生物化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科生物化学或基础生物化学是生物类和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最重要、最抽象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原理、技术和方法已广泛渗透到了众多其他相关学科,并日益推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研究生平台课高级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之间的一门平台基础课。它既是本科(基础)生物化学的提高和深化,又是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员在已有生物化学及相关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拓宽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高层面、多方位地认识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事实和现象,强化生物化学实验理论、技能、分析能力。促进学员相关研究的合理实验设计,提高其科研素质,培养其良好科学精神。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研究生教育日益发展,生物化学在相关学科中的不断渗透,其研究手段日益普及,愈来愈多的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将“高级生物化学”课程列入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课程的高校和专业也越来越多,研究生收益面愈来愈大。目前,高校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研究生群体。大多数研究工作都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具体实施研究完成的。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科研素质直接影响科研的发展。因此,在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中,如何以科研能力培养为导向,强化其科研素质,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一直是我们多年高级生物化学平台课教学实践中积极关注、思考并不断实践探索的问题。
二、高级生物化学课程中科研能力培养
1.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确定了三个基本原则。①根据学员基础确定教学大纲,目前,西南大学每年选修高级生物化学课程的研究生(主要为硕士生,少数博士生和海外留学生)约240人。涉及西南大学12个学院和研究所近20个专业。学员来源背景多样,基础差异较大,专业差异对课程要求不同,因此我们根据学员的基础生物化学知识背景确定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教学大纲。②优选内容,自成体系,当前国际公认的生物化学权威教材是《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David L. Nelson and Michael M. Cox Eds)和《Biochemistry》(Lubert Stryer Eds)。前者主要是本科生教材,后者主要为研究生教材。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从这两本教材中精选内容,主编出版了《高级生物化学》中文教材(李关荣,王贵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并制作了相应的英文教学课件。内容设置了5个模块:蛋白质结构、功能及研究技术模块、基因结构及研究技术模块、生物膜、跨膜转运与信号转导模块、基因表达与代谢调控模块,以及机动专题模块。设置前两个模块,是因为生物重要大分子核酸(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是生物学研究的重大而永恒的主题,而本科生物化学讲得很肤浅,在理论和技能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研究生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需要;第三个模块的选择,主要是因为在本科阶段对生物膜结构及跨膜运输没有系统讲述,信号转导很少触及,而这部分内容与生物对逆境的响应、抗逆性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是逆境、抗性生理等的主要研究方面;第四个模块的基因表达与代谢调控是非常复杂而综合性很强的内容,学员在本科阶段没能很好理解;机动专题模块旨在补充最新进展或灵活扩展教学内容,主要反映生物化学的迅猛发展,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发挥任课教师的创造性的开放性方面。五个模块的内容相互关联,自成体系。经近些年的使用,效果很好,颇受学员欢迎。③在本科生物化学基础上实现“补缺”、“提升”、“纳新”、“系统”和“双语”,“补缺”指的是补充那些在本科生物化学(包括实验)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没有学习而又很重要的内容,如蛋白质寻靶、生物膜和跨膜转运、生物信号转导、蛋白质研究技术等章;“提升”指的是对本科生物化学中粗浅涉猎的重要内容进行拓展和强化,如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功能等章;“纳新”指的是纳入新的生物化学知识,如代谢调节策略、生物信号转导等;“系统”指的是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以及每章内容的系统性;“双语”指的是教材为中文,课堂展示为英语,讲授为双语,使学员能够用双语学习、双语思维,培养其阅读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这些特点使得高级生物化学有别于本科基础生物化学。
2.强调研究技术的原理、方法和用途。①强化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理论的教学,如开设蛋白质研究技术、基因研究技术两章,设置重组DNA技术一章供学员自学。在生物膜和跨膜转运一章中,介绍了膜研究技术和酶学技术在膜转运中的应用等。②编制中英对照《高级生物化学习题详解》,编制了《高级生物化学习题详解》,含110多道复习思考题,以供学员复习思考,强化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知识。③采用兴趣教学法,联系生活和研究生研究实际,生物化学内容复杂、抽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列举反映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生活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还积极关注学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帮助学员分析研究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某些实验现象,指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三、强化学员科学研究思维,培养学员科学精神
1.注重生物化学发展史的教学。特设生物化学重要人与事(Biochemistry:Key Events and Personages)一章内容。系统介绍了近80位对生物化学做出重要贡献的生物化学家(大都是Nobel奖得主)的生平、科研经历、主要贡献等。增进了学员对生物化学重要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员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2.巧用课程论文,引导学员阅读学科前沿文献。根据多年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积累,课程组制作了《生物化学前沿研究导读论文集》,共收集近5年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00余篇(PDF),供学员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和兴趣选读,指导学员阅读前沿研究英文近刊,了解学术前沿,培养其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弥补其在大学阶段专业英语的不足,为今后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奠定基础。
3.尝试将学术报告引进课堂。适当将学术报告引进高级生物化学课堂,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做法。根据具体情况,每年我们都邀请相关学术专家对当年学员做1次学术报告。如2011年邀请了英国University of Bristol 的病理学和微生物学Xiaoli Xiong博士为190余位学员做了题为“Structures of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Protein Qnr and its Mechanistic Implication:Conserved Loops Directing Its Protection Activity”的精彩的学术报告;又如2012年邀请了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的Huangquan Zheng教授对学员进行了题为“From root hairs to corticospinal neurons:The tubular ER network and directional cell growth”的学术报告;再如2013年邀请了加州大学Davis分校知名教授、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William J Lucas做了题为“Series Lectures on Research Paper Writing for High-ranking Journals” 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Scientific Journals & YOU,Ethic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 Publishing,Code of Conduct & Ethical Principles in Science, Misconduct in Research,Preparing to Write Your First Manuscript:Things You Should Not Do,等等。这些多样的学术报告,既让学员了解了学科前沿知识,又让学员得到了学术交流锻炼,还培养了学员的科研思维和科学精神,效果显著,学员反响强烈。
4.专设高级生物化学机动专题模块,以适应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如先后特设“螺旋与生命”(Helix and life)、“大肠杆菌对生物化学的贡献”(The Contribution of E. coli to Biochemistry)、“从孟德尔到莫里卡”(From Mendel to Monica)、“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冲击”(Impact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on Human Society and Life)、“生物化学重要人与事”(Biochemistry:Key Events and Personages)等。可选择这些内容与学员探讨,或供学员自学思考。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与医学各学科关系密切。其特点为内容繁多、空间结构抽象、代谢途径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常常有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课的学习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一步,采取“先见林,后见树”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本课程的框架,让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工作相联系,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系统介绍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构建课程的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知识深度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包括四部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专题生物化学。在绪论课上,先对照目录上的章节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在头脑中先建立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即见林),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根据章节添加具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即见树)。同时,介绍这些内容各自的特点,如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物质代谢及调控是生物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部分与医学遗传学知识有交叉,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进行简单串讲,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专题生物化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关系非常密切,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对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的医学生来讲,如果一开始就从高深的原理、复杂的物质结构说起,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所以绪论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我们尝试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如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么,为什么体内的代谢速度这么快?这是体内众多酶集体作用造成的;烫头发为什么能使头发卷起来?这是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众多的现象,生物化学并非想像中那样深不可测。把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对以后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做了铺垫。
3结合临床应用,分析生物化学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物化学涉及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人体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体内生化改变引起的,如有些疾病是因为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有些疾病是代谢过程中酶发生改变引起的。在绪论课的讲解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临床应用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能促进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正确判断能力。如抽血检验血脂项目为什么要求空腹?是因为进食可影响血脂含量;严重糖尿病患者呼出的气体为什么有烂苹果味儿?这是糖代谢障碍引起的酮症酸中毒;临床上为什么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疫苗等生物制剂?这是为了防止蛋白质发生变性。通过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例子,能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知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认识到该课程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生物化学知识也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学好生物化学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涉及大量生物化学知识,在该课程学习中牢固掌握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可以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简介生物化学发展史,融入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代谢转变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
(1)用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和代谢反应式。(2)知识点多,且容易在识记中混淆。如:磷酸戊糖途径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糖原合成供体UDPG和生物转化结合反应供体UDPGA。(3)代谢途径繁杂,相互关联,不易理解。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大物质的体内代谢途径,皆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系列化学链式反应,且三大物质代谢中部分代谢物相互关联,形成网络,对于学生的理解易造成困难。(4)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学习基础课而言,理解透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若理解不透彻则对后续相关疾病的正确护理埋下隐患。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已有60年历史,为省内外各级医院输送了大量护理技术型人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如下。(1)高中学习文科者多,理科者少。在历年新课开始前的班级统计发现,高中学习文科者占比达到80%以上,学习理科的学生不足20%。(2)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历年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人数不到专业总人数的2%。(3)来自于乡镇地区的学生多,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少。生源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总体来源于乡镇,个别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而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较少。同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1)开课前学生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掌握不足,且有畏难情绪;(2)学生理解层次差异大,进度难以统一,部分知识理科学生接受轻松,认为进度慢,文科学生认为进度过快,不能消化;(3)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生物化学总学时为32学时,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略显困难。
3教学的优化设计
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优化措施。
3.1绪论课优化设计
绪论课并非只是常规介绍学科特点和发展史等基本内容,它还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科对于后续学习和实习的重要性等任务。该任务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对绪论课进行精心的优化设计。比如,介绍学科的前沿性特点时可介绍生物化学方向诺贝尔获奖者的生平和科研故事,介绍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时可初步联系每章临床代谢障碍疾病,介绍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时可联系营养的生物化学内容。利用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化学学科的“临床生活两相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荐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层层递进的介绍能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适时指导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常规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师授生收”,即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度过了最初的学科新鲜期后,面对教师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维生素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提前两周对学生分组,每8人为一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并派出代表在班级完成10~15分钟的讲解;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肝脏检验报告单实例,让其分组讨论不同指标分别来自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分别代表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将个别理论内容放在实验室教学,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3教学资源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既能服务临床也能指导生活的学科,而优化的课堂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潜心钻研、贴近临床、留心生活,不断收集各种资料丰富教学资源。临床的案例、报告单、各种病理现象的照片、专业文献、食物的配方及营养成分表、网络教学视频[1]等都是可以运用于辅助教学的优化资源。笔者曾经做过一组对比实验,两个平行班同时教授肝胆生物化学内容,一个班先上传笔者自制的肝代谢的简介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然后授课;另一个班直接授课,不观看该视频,授课内容相同。课堂授课结束后10分钟进行测验,先行观看视频的学生答题的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因此收集各类资料来完善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效果。
3.4考核方式优化设计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能学以致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全面化,不完全依托期末卷面成绩,而是由小组授课评定、讨论报告成绩、实验现象精准度等多部分构成,同时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设计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分值,题目设计偏重于基础概念、生理意义以及与临床相关的内容,摒弃繁琐的结构式和代谢调节等在临床和生活中无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内容。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必需、实用和适度”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方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和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并切实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12-01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建造和设置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的总称,它映射着整个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水平和文化发展样式。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活动场所建设等,它是育人方略的重要载体之一,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立足之本。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我校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作用,遵循科学规律,合理布局校园内部区域结构,打造功能划分合理、学习生活便捷的结构,利用每一道优雅景致,赋予它们人文内涵。
校园四季有绿色,三季花盛开,假山池沼,鱼戏水中,草木含情,山水说话,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倍觉舒心,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进而起到心理保健的作用。
其次,塑造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景观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校园物质文化为建设和谐的校园生态系统提供肥沃的土壤,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空间进行精心布局、艺术创作,使校园充满生机。
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建造雕塑、摆放石刻、设立展牌,传承学校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进取、拼搏、团结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学校通过定期更换校园广场、甬路边展牌,宣传学校各专业文化和心理文化;在教学楼墙壁展示优秀毕业生照片、合作企业公司介绍、学生的作品等,形成专业化的校园风貌;在办公楼走廊放置教职工规范及学生规范牌、名人警句、名人画像,向师生传递美的信息,用蕴含丰富的哲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我校充分挖掘学校人文历史背景。
教室环境的布置的标语、字画,花卉、鱼虫都对学生构成相应的刺激,引发美感的形成,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可以引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感受到向上的力量,良好的教室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力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公寓管理以“整齐、统一、卫生、清洁”为标准,入口处墙面定期出版黑板报,张贴宣传画,宣传心理文化,宿舍间间有绿色,室室有生命,由学生参与或自行设计宿舍的布置,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展示学生个性化文化,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第三,建造现代化的场馆设施是校园物质文化的坚实之根。
建设“书香型”校园。为丰富全体师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学校致力于建立现代网络管理系统,分门别类完善和规整图书馆数据库,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进行自我补充、开阔视野,为学生学习和科研提供详尽的信息和资料。
学校每年都要添置大量图书,藏书量呈每年递增,此外,学校每年还订阅百余种报刊杂志,购置大量的音像资料。我校图文信息中心现有纸质藏书近7万册,电子图书5万余册,音像资料900余盘。阅览室订阅报刊353种,电子阅览室拥有微机104台,馆内座位数为540个。在建设“书香型”校园活动中,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同时,学校还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学生读经典的书,读古今中外名作名篇,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 “每月一本心理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演讲、讲名著故事活动、书香班级评选、读书心得征文活动、名著影视欣赏等活动,使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充实了人生,陶冶了情操,力争“用读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
建设信息化校园。完善现代化校园网络,进而满足教学科研和办公现代化的需要,满足学生快捷多样地汲取知识的迫切需求。
(一)班级多媒体系统全部到位。在实现校园班班通之后,学校又投入资金将全校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实现班级教育教学的多媒体化。(二)学校网管信息中心改造。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学校重新添置服务器并改造了信息交换设备,改进建设校园网,传播校园文化,满足工作需要。(三)升级学校广播系统。校园每日三次播音,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新闻、音乐鉴赏、心灵美文、历史哲学、专业技术等栏目,每周日晚间播放以“真善美”为题材的电影,每月播放心理励志电影一部,让广播电视成为学校心理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阵地。(四)坚守“校园贴吧”,贴吧设有校园风云、心灵驿站等专版,师生互动,启迪智慧, 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08-02
本科专业课是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教授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的前沿科技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碰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对其未来的继续深造或就业产生极大的影响[1]。《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相关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亦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将很大程度上反映专业教学水平。由于生物化学专业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专业知识的覆盖的范围亦广泛,这给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许多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太理性。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及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又兼顾教育的个性。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教学是教与学同时存在,并相互统一的过程,教与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过程。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是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采用课堂讲解、写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专业课知识,学生一般情况下是被动地接受[2]。在这种传统的模式中,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成为知识的灌输者;“填鸭式”教育就是对此种模式的形象比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也来越显现出严重的问题,当前高科技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越来越不能得到满足。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上,教师自然而然地会成为课程教学的唯一权威。在这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似乎都仅仅成了机器,只做知识的简单传递工具与机械接受容器。②课程教学除了授业之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传道”。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学会思考,让理论知识生成生活智慧,形成“思想”,而这也应该是贯穿于生化课程的灵魂。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基本上是采取灌输式和强制式的,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只产生机械的“短时记忆”而已,而不是“有意义”的学习,很多学生期末考试一结束就把知识全忘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体现。
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及课程教学方式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食品物流管理等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涉及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学的综合性学科。《食品生物化学》从食品科学技术的角度,以人和食物为中心,概述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和与人类食物质量特殊有关的营养组成、结构和性质,并着重从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特别是蛋白质、酶、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功能来研究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新陈代谢、感应、运动、生长、繁殖、遗传等以及一部分生物所特有的保护、免疫等生命现象。
《食品生物化学》共4学分,理论授课为52学时,实验课12学时,共设3个实验,其中1个综合实验6学时,2个验证实验,各3学时。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以板书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专业基础课的特殊性及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课程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1.上好《食品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食品生物化学》这门课被认为是食品科学相关专业专业课的基础也是最难懂的一门课。一般学生都会对这门课有恐惧感,觉得上课可能听不懂,考试可能考不好。因此如何在第一堂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及传授学生一些学好这门课的方法技巧,就成为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与探索的第一步。要上好第一堂课,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课堂讲授的每一个细节。其次,在传统的第一堂课讲授都会大谈生化的发展史,事实证明在第一堂课多介绍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如介绍当年与生化相关的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第三,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诉学生在生活中生化知识无处不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对这门课充满热情。最后,在第一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自主学习,互助讨论,同时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他们带着问题的解决办法回到课堂,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科学故事教学、问题驱动以及形象教学的课程教学方式。科学故事教学的模式指的是教师选择生化发展史中的一些经典科学小故事如:DNA双螺旋的发现、维生素的发现、核酶的发现等以文字或小视频的形式给学生。教师首先讲解理论知识点,再对相关科学故事进行讲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科学故事让学生更深刻领会该知识点的重要意义并调动学生的科研探索的兴趣。问题驱动教学是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以专业知识相关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组讨论、总结阐述。让学生自己讲解清楚知识点。而形象教学的模式是让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多采用打比方、作比喻等较形象的方法来讲解生化中复杂、抽象的问题。如:讲解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时可用“农夫与蛇”的经典故事来打比方;可以将癌基因与抗癌基因比作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同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思考如何用简单形象的方式记忆复杂的生化知识。
3.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了解所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食品生物化学的许多理论知识较抽象,难懂,单纯讲授有困难,且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生物化学中的物质代谢是课程内容的重点及难点,涉及三大产能营养素的分解与合成代谢,有许多关键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催化的酶。通过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了解所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如,在讲解糖代谢时,结合现今社会糖尿病高发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清楚认识糖的代谢过程,帮助他们意识到维持血糖动态平衡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的可能出现高血糖症的长辈如何合理安排膳食;如,在讲解脂代谢时,结合学生比较关心肥胖和如何减肥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认真学习脂肪分解与合成代谢的过程,开展有关如何科学减脂的课堂讨论。
以上三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应用对改善学生被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十分有效,同时让复杂枯燥的生化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让学生认识到学好生化不仅对大学学习重要对他今后的生活都十分重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前,《食品生物化学》考试成绩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过大,造成了学生考试压力过大。而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的方式导致学生把重点放在了死记硬背概念、理论知识上,学生只记标准答案,尽量保证一字不差地照搬,从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后,《食品生物化学》考核方式也相应进行了调整,适当地放宽比例,将期末成绩调整为55%,平时成绩占45%,其中课堂出勤率占5%、随堂测试占20%,课程实验占20%,同时学生在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若表现突出可予以加分。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那些平时迟到、旷课,实验不认真的同学,光靠考前突击很难取得很好的成绩[3]。整个教学过程就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我们在工程教育认证相关理念的指导下,清楚认识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针对传统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太单调、教学过程死板、师生交流少等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问题,进行了《食品生物化学》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与探索。我们的改革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主体地位,主动学习;丰富课堂讲授方式,使课程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加大课堂的信息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更全面体现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设计性及创新性,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