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16:22: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2.3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创建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导致投入大、收效小。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2.5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甚至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先行一步。
2.6 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集思广益,做出既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城市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城市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转贴于
3.2 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3.3 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4 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讲当然是时不我待,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现在”就上马信息化项目。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员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
3.5 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就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没有一支素养良好的劳动大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3.6 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3.7 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针对企业资源规划方法和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问题的研究。
3.8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5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1 中小企业、云计算的相关概念阐述
1.1 中小企业的范畴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规模小、市场份额较小、资金技术相对薄弱、所有者亲自管理、企业独立运行。
1.2 云计算的概念
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因此,中小型企业可以在云计算环境下充分运用各种云服务,尤其是一些具有针对性业务的云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2 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的建设现状
2.1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具有鲜明的特点
中小企业因企业规模和资金水平限制,与大型企业相比,其信息化需求具有一次性投入资金不足、看重短期回报、对信息化产品实用性要求较高、个性化需求量大、灵活性需求较大等鲜明特点。
2.2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所提升。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迅速加入信息化的浪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意识有了显著提升,各项资金预算和人才分配有计划性地向企业的信息部门倾斜。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2.3 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层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来自许多方面,例如,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以及信息化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又如,传统行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遇到缺乏专业人才、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自身的运营体系被破坏,而又未形成新的良好的运营体系的状况。
3 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的SWOT分析
3.1 优 势(Strength)
第一,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较小,信息环境不复杂,通过云计算实现信息化的风险较小。第二,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较为简单,对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相对单一。第三,中小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信息系统集成外包给云计算服务商,避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构建自己的信息系统。
3.2 劣 势(Weakness)
第一,当下我国的云计算水平还不够高,相关技术瓶颈尚未突破。第二,中小企业利用云计算实现信息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对云计算及信息化的必要知识储备。
3.3 机 会(Opportunity)
第一,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面向云计算的技术研发呈现井喷式发展,可以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第二,国家已将云计算列入“十二五规划”,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云计算的发展。第三,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长,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持。
3.4 威 胁(Threat)
第一,当下中小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发挥云计算的优势。第二,初期投入的成本较高,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具有一定的冲击性。
4 云计算条件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4.1 明确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目标
中小企业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和需求特点的信息化战略目标,从自身体制、技术特点、管理水平、人才储备、所处行业水平等各个方面衡量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企业业务层面、战术层面、战略层面的信息化目标。
4.2 提高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水准
对于云计算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小企业通过云计算实现信息化的安全风险来自企业自身的安全防范水平、云计算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等各个环节。企业自身应当加强安全意识,提升对安全密钥的重视程度;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努力提升安全水平,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4.3 加强员工的信息意识和基本能力
中小企业通过云计算方式实现企业自身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在于企业的员工,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因而,中小企业要从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氛围、员工激励制度、内部培训制度等多方面入手,促使员工提高信息意识和基本能力。
5 结 语
在云计算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紧跟时展潮流,树立积极的信息化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云计算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帮助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的大环境中赢得长远发展。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义及信息化管理具有的优势
1.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甲骨文公司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ORACLE数据库是一个关系数据库,具有完备的关系;ORACLE数据库还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分布式处理问题的功能;另外ORACLE数据库的所有知识都具有互通性,即在一种机型上学习ORACLE知识之后,在其他所有机型中都可以使用该数据库。
信息化主要是指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可以享用和传递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的过程,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对企业现有的设计、管理、生产、制造、经营等数据模块进行整合,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定。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完全在线管理与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在线获得企业的全部数据信息,这样管理层就能够对企业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企业信息化管理所具有的优势
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更加快速、有效的沟通。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彻底消除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2)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资源的共享,企业可以把一些重要通知、文件上传到企业的内部网站,员工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工作经验、先进技术,这样其他员工可以在自己的PC机上阅读和学习这些文件,员工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建设性意见;3)节约时间,传统的公文流转方式是手工传递,速度慢,利用企业内部数据库进行公文自动流转,可以保证文件快速、准确地送往收件人处;4)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5)更加便捷,只要拥有PC机和网络(不需要再安装其他程序),即可实现远程办公、移动办公;6)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减少打印纸张、电话费、传真费用,还可以降低差错率。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2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企业信息化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普及之后,信息化发展更加迅速。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众多的IT人才,大量的资金投入等,其中企业数据库设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现在比较成熟的数据库有Oracle、Sybase SQL Server等。现在我国大型企业大多数已经引入信息化技术,并设置有相应的部门负责信息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工作,但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等原因信息化程度还很低。
2.2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化管理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一些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激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其次,专业人才和资金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次性投入资金过多,一些企业资金难以周转影响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企业信息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来实现,高技术人才更愿意到IT行业或者大公司任职,这样就给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带来困难,甚至阻碍我国企业进入信息化时代;再次,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国内的信息管理软件市场混乱,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不完备,且集成能力较差,这样就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国外的管理软件虽然先进,但是价格昂贵;加之,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不能摆脱陈旧的管理模式,仍然把人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而不是更加方便、快速的计算机。
3 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3.1 企业数据库设计
当今时代,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传递、保存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就需要数据库系统。企业的数据库主要是按照数据结构对数据进行保存和管理。一个企业的数据库就是指用户关注的、有相关性的数据库的集合。企业数据库的设计主要是围绕数据库内模式、概念模式和外模式三种模式进行,主要流程有需求分析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数据库的实施。需求分析是企业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主要是准确了解和分析客户的需求,找寻符合客户企业的数据库设计方案;概念结构设计主要是结合需求分析结果,抽象出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并思考如何实现理想效果;逻辑结构设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得出的抽象的概念变为DBMS(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支持的数据模型;数据物理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存储记录的格式、存取方法、存储方法;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完之后就可以对设计的数据库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成功就可以把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了,当然在运行的过程中还需要继续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3.2 Oracle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Oracle数据库的功能非常强大,提供丰富的选择环境。Oracle数据库硬件环境独立性好,能够支持各种类型(如大型、中型、小型等)的系统,对硬件要求少;Oracle数据库可以更好地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它遵守企业数据的存取语言、网络安全协议、操作系统等工业标准;Oracle数据库的内存大,数据库集成性好,数据保存更加持久,更容易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共享。
Sybase是另一种企业信息数据库。Oracle数据库和Sybase SQL Server比较起来,前者采用并行服务器模式,后者采用的是虚拟服务器模式。查询时Oracle将一个查询分解为多个子查询,然后在不同的CPU上同时执行子查询,大大提高了查询速度,可以说在对称多处理方面Oracle优于Sybase。正常情况下,企业的业务量会不断增加,这就必然导致处理及存储的数据量的增加,需要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性能优化,除增加服务器数目,Oracle还可以通过在对称CPU系统上进行并行处理来提高单台服务器的性能,而Sybase只能通过增加服务器的数目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增加服务器就会增加成本,因此选择Oracle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比Sybase更加合适。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是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的在线管理与经营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和竞争力。我国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不足,阻碍了信息化的步伐。企业数据库设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Oracle数据库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数据库系统之一,可靠性强,稳定性好,数据共享快,软件集成性强,系统性能优化简单,把Oracle数据库应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促进制造企业发展方面,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4]。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促进和提升了制造业技术水平,给制造业技术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为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制造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制造企业经济效益和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为分析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2010年7月对以皖南机床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制造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分析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提高制造企业信息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1硬件方面有一定提高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调查资料显示:几乎所有制造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其中拥有10台以上电脑的制造企业占47.9%,甚至有6.2%的制造企业已经拥有100台以上的规模;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被调查制造企业中,82.7%的企业拥有局域网,其中50.6%的企业局域网已覆盖了全单位的所有部门;71.9%的制造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而且有21.5%的制造企业拥有3台以上的服务器,26.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网络设备;34.8%的中小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超过90%,42.5%的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率低于70%。
1.2投资额逐年上涨
根据《e制造》的调查,2009年我国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良好,信息化建设共投资521亿元。根据调查数据测算,在制造企业快速增长的信息化投入的推动下,未来几年内,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预计2010年全年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为65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1.4%。
1.3加强内部员工的信息素质,注重信息化人员培养
在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许多企业已意识到员工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因此,部分资源充沛的大型制造企业利用高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企业信息化具体组织实施的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同时,部分企业还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与开发,利用其技术优势开发和市中小型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信息产品,甚至与相关大学签订用人合同,制造企业负责资金投入和提供特别奖学金,大学负责对制造企业的信息人才培养,以此吸引和培养信息人才。
2存在的问题
2.1系统应用程度不高,管理不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制造企业中全部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不足10%,目前已实现ERP系统的企业仅占2.9%。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实施了ERP和CRM方案的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SCM方案的制造企业仅占6%左右,绝大多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初级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导致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程度不高。同时,重硬轻软、重建轻管、重购买轻服务现象普遍存在于许多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导致资源浪费;造成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成为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引起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
2.2资金投入较低,产出不明显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较快,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有关部门统计,70%的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投资总额,仅占总资产的0.3%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10%的水平。相比之下,信息化产出更是低下,投资上千万的MRPII/ERP软件实施成功率一般只有10%~20%。部分制造业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没能收到预期效果,不仅造成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打消了其信息化动力,制造企业因此深受困扰,甚至在制造企业内部出现了“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的悲观论调。
2.3人员缺乏,素质低
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导致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参与、指导,信息化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调查显示,制造企业内部信息技术人员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其中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制造企业高层管理者信息化意识薄弱,影响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发展对策
3.1实现专业化咨询,提高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程度
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是健康、有序地推进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多数制造企业而言,由于缺乏专业化人才,导致信息化硬件设施齐备,运行管理体制不良。因此,必须管理和规范企业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商业行为,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咨询服务。前期可由政府组织相关咨询机构向制造企业提供免费服务,保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充分应用,一旦咨询服务业走上正规,则应根据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商业化运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有完善的监理服务做支撑,确保供需双方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切实应用。
3.2增加资金投入,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实现制造企业信息化,必须以制造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筹措和用好信息化建设资金。首先,要根据投资效益、市场需求和投资性质,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制造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重点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支持,在税收、信贷、市场等政策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对重大公益型、中长远工程给予政策导向性投入。在资金筹措上,一定要走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路子,放开搞活,开展资本经营,努力争取资金良好循环。其次,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即企业信息化优先考虑有较大把握实施成功,能取得明显实施效果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对刚刚开始信息化实施进程的制造企业来说,突破口选择是否恰当,对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能否有效实施,以及员工对信息化能否支持和接受都有重要的影响。
3.3加强信息化人员培养,提高管理者信息意识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者的信息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培养信息化人员,提高管理者信息化意识十分有必要。首先,加强企业信息化人员素质培养的过程就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由于信息设施靠人操作,信息的组织、管理靠人进行,系统建设、维护、升级、改造都要靠企业自己的人员去干,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及以后的运营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下大功夫培养和造就一支力量雄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人员队伍,彻底改变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专业技术力量匮乏的状况。其次,目前导致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宣传、培训和推广,特别是要加大对落后地区制造企业或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
4参考文献
[1] 付睿臣,毕克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9(9):378-379,387.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等内容,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自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市场营销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通讯设备为企业营销服务,市场营销信息化作为现在较为高效的营销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企业如果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企业在当代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以企业局域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计算机科技将局域网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建好基础信息网络系统有利于企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各种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现在大多数企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信息化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自身服务质量,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初目的。
4、对员工加强信息化水平教育,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应对员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信息素质,普及员工信息知识储备等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各种衔接断层问题,比如组织结构的断层、信息对接的断层和复合人才的断层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方面的投入不均匀而造成内部信息分享流通不畅。
2、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掌握甚至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够或不完善,欠缺长远考虑,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看不到长远利益,这使得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无法持续高速发展。
3、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不抓重点或脱离实际不知做什么,还有的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对洋货迷信、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使所建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大相径庭,造成极大的浪费,实施后毫无成效。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信息化应用衍生的产物,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这个系统能够利用以前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有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加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四部分:EDPS部分、分析部分、决策部分、数据库部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质是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层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为主体是人,主要完成信息处理任务,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从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原因是管理企业管理人员的理念、人才、购买能力、基础条件等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多方位的工程,而且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灵活调整,根据企业本身特点,对职工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集成化信息系统。主要加强以下几点:
1.增强企业决策者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要了解信息化实质,并按照信息化要求对传统的模式进行调整,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认识,首先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管理者带动员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将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改革,就要对机构进行改革,通过组织改革,保证信息数据等传输顺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另外要保证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很多领导只看到短期资金大量投入没有看到长远利益,所以中断资金投入,造成信息化建设断层,这种企业必将会被经济社会淘汰。
3.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或分担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环境当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从而加快信息化建设也成了全国各地企业的共同目标和抉择。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省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流通不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因此,内蒙古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要因地制宜根据内蒙古企业的特色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内蒙古根据国家的政策积极着手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加快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社会各领域的实施运用,使全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现阶段我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基础性设施方面
截至2012年底,所有乡镇和95%的村庄已被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主干光缆线路总长度已达9万公里;局用话交换机的总容量633.4万门;盟市间,中心城市建立的宽带骨干网络达2.5G,全面提供语音通讯依据,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在此基础上,电信基础服务的快速发展的势头迅猛,该地区的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324.4万户。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的调频广播发射台的联盟,共742座,大于1kw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共80座,共有14家电视台,微波站132座,卫星地面站1座。达到2.5G SDH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的东西主干环网已逐步建立,东西主干环光缆干线总长度已超过13300公里。连接各盟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9.76%。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
蒙牛和伊利集团是内蒙古的优秀企业,并且以进入我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名单。通辽、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呼伦贝尔四个市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行点,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包头是我区典型的以工业化发展的城市,曾在2009年内蒙古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使得包头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大了建设的改革力度,所以包头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该地区的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大力推进,随着包头市企业将工业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信息化为新的产业化机制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产业发展方面
我区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包头市现今已经成为我区有名的软件园区,已获得了国家批准,是我区唯一国家认可的软件园区,代表着内蒙古的软件园,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50家之多。2012年销售软件的这部分收入增加到22.5亿元,比去年增长64%。在包头软件园积极引导,到目前为止,软件企业已接近250家,软件行业员工4800多人,已登记的软件产品认证数已达到123项, 25家软件企业获得了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集成资质证书。特别是蒙古文的应用系统软件产品的开发,填补了蒙古文软件开发制造领域的空缺,并为该地区形成一个新的创造类软件产业,首次突破了软件出口零的大关。
二、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能看出,我区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有的还是停在初级层面即信息化建设外部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充分
一些企业管理者满足于企业现在的情况,觉得不搞信息化建设也能够把企业建设好,所以这些企业管理者不会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而有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重要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以为信息化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抱的期望过大,结果发现初期建设资金投入较多,收益不明显而放弃企业信息化建设。这种态度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法用长远看待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益,这种态度很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觉得自己经验足,过分重视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意或者排斥接受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觉得信息化建设会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威胁,所以不愿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局面只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最终影响企业发展。
(二)对软件应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现在内蒙古多数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过分重视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建设,而对于核心的软件应用存在轻视的现象,软件应用的投入只是对网络建设,而这部分投入只是占到总投入的百分之十几的比例,乃至是百分之几的比例;对软件应用投入的比重远远跟不上对硬件设施建设的比重,这就是使得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应用的现象十分突出。尽管企业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硬件网络平台建设,但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企业忽视了软件应用建设,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和信心。
(三)企业战略与信息化建设不一致
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信息化建设是具有风险性、它涵盖的内容也很广且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内蒙古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财务和人力资源,但是却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级技术人员,这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具体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
1.企业无法发挥出引进的信息系统的功能
企业购买信息系统是一个单方面的需求,因为企业觉得自身需要购买功能较多的系统,但是企业在购买时忽略了自身是否能够驾驭该系统的能力,所以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购买信息系统后造成系统闲置,无法发挥出系统的功能。这就是一项双向浪费,既浪费企业的资金又浪费信息系统,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比较为难的问题。
2.企业无法将信息化建设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当中
企业出于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无法将信息化建设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当中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和物力,却忽视了这种新模式会对企业已有的管理造成的改变,无法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这就会阻碍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是说这种信息化建设是不够成功的。
3.企业信息资源不够充足
企业信息化建设会为企业带来效益但同时它具有风险性的,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很广且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涵盖的内容广就需要很多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够的话就会导致信息阻碍无法成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也会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发挥它的效应。
三、对于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把它同企业的战略、组织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作用。
(一)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支撑
我们从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中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支撑,而政府就不可避免的担当了这一重任。当地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同时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政府对信息化建设外部环境的改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几点,首先是基本的网络设施建设还有其配套的系统建设;其次就是对网络安全的保证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因此政府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而美好的外部环境,能够保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优秀的服务。
(二)积极推进网络设施基础建设
企业信息化推广网络设施基础建设的前提下,网络设施基础建设是网络设备的基本结构,它主要包含:传输各种信息的网络建设、研制传输信息的设备、开发新的信息技术等设施的基础性建设。因此内蒙古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大投入企业内部投入比例,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缩小企业间因为信息化建设而拉开的距离。
(三)要加强和完善网络安全认证体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要依靠的就是网上交易。网上交易存在很多风险的,如用户信息被盗用、信息丢失、在结算交易时账号被盗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就是能够解决的,它需要政府通过出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网络安全认证体系,保证交易双方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交易的有效性,防止因为系统原因造成的故障、计算机病毒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障碍,要确保交易双方内容的安全、账号的安全及用户密码的安全。为了确保网上交易的安全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企业内部营造与信息化相适应的运转机制
内蒙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应该全力建设良好的内部信息化运转机制,及时的解决面对的困难,解决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运行。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建立内部交易网络,通过内部交易网络使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好处,并且可以制定相关的规定,如对每次交易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要真实地反映交易中的情况,这样做可以及时了解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机制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内蒙古企业应建立包括管理、规划、物流专家、系统分析师和决策成员。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通过机制的研究,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其他相关部门分析讨论,明确的业务目标,认真听取各方,并增进加了决策的透明度,完善了民主、科学决策。
(六)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团队来支撑
人才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懂管理、懂技术,合理否认只是结构,硬件技术的“复合型”信息技术团队,这将对内蒙古企业通过培训需求,技术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建立专业知识一些熟练的,还必须有专业人才时间能力的记录,内部信息对企业建设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大求全。要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逐渐推进。因此,内蒙古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原则,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促进内蒙古中小企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晓晖.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
[2]施雄锋.论县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3]姜泽民.浅论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情,2010
[4]张莉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2006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资源,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企业的生产、设计、经营、管理、采购、仓储等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它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电子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辽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据对企业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部分大企业对企业信息化认识较高,很好地实施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如2005年1月,朝柴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5月CRM系统在朝柴销售公司、全国27个驻外办事处和600多家服务站正式运行。系统上线运行虽然才几个月,但其在企业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生产计划的科学制定、准时化生产组织、库存管理、财务和成本数据的动态反应、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等企业经营各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05年9月该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验收专家组对朝柴ERP/CRM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整体集成性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朝柴ERP系统与CRM系统、条码系统、质量系统和供应商的MRPⅡ系统充分集成,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在因特网上的信息交互,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整体的信息平台。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又处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对辽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中发现,辽宁省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认识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的现象,在被调查的123家中小企业中,处于企业信息化中级阶段占30%,初级阶段占56%,还有14%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进行任何信息化工作,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大部分中小企业核心流程信息化只占到5%,更多地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由于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结构不健全、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管理尚未深入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经营管理中各环节出现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在实施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和宣传力度。充足的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进的设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制定有效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社会企业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新市场,自觉走上信息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和大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技术、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结构的误区。
(二)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实效性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性,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要使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系统,使信息化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这样才能走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三)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据资料统计,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及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计划,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实处真正到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要大力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全方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选择经济实惠的信息化建设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1、充分利用资源,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也将不可避免的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建设充分体现本企业特色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同享用。伴随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将逐渐从辅助管理过渡到主要管理,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分步实施。这种实施也被称为渐进式实施,主要是指企业为了避免项目实施风险,使信息化能够在平稳状态下顺利执行,在具体实施步骤上遵循“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采用从最需要的部分开始的层层开展原则,这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想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存在很多困难。中小企业信息化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应从最基本的做起。首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中小企业可利用企业局域网首先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共享的目的。其次,从最基本的管理系统开始,各种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比较早,大多比较成型,因此选用成型的管理软件对于中小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没有任何风险。再次,建立企业网站,逐步探索电子商务,企业上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由于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建立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而且更有助于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及信息互动交流。最后,在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等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分步实施”具体过程来说,每一步的目标应该是“一步到位”的,而对于建设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它要求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技术人员掌握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综合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造就大批既精通企业管理又掌握过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管理专门技术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选择
企业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可能不同,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系统实施比较容易,风险较小。但对于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很难使用这种建设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合作联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中开发经验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企业人员参与开发与建设全过程,使得系统实用性得到保证,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
3、整体引进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一般商品化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价格昂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成本较高,可能造成软件包中的很多功能模块根本无法使用,据统计,购置成套商品化管理软件的用户模块使用率不足40%,浪费严重。由于商品化软件不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容易脱离企业实际,适用性较差,项目实施风险较大,这种方法一般不太适合于中小企业。
4、系统托管模式。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比较差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租用专业的软件托管服务商的融合商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该平台上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及升级工作有托管商完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价格昂贵是最主要的问题,在线托管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大问题,从一次性大的建设投入到租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尤其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日益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对于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实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必然的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日趋完善,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高效率及管理科学化,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豪锵.电子商务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管会生.大学信息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和经营水平的过程。但近几年国有企业由于信息失真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现象并不少见,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破产、三鹿集团倒闭等都凸显了继续加强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仍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国有企业逐步走上了信息化建设之路,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企业的实践活动正式开始。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国有企业甚至实现了人手一网电脑。就目前来说,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观念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没有在观念上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没有意识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也没有领悟到信息化的内涵。①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集团没有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认为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中可有可无。②有的企业,舍不得对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短期内见不到较高的效益便匆忙放弃。有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大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般占总资产的10%左右,而我国国企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般占只总资产的1%左右。③有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投入较高,但却及时更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的最新发展。殊不知,信息技术工作难度大,知识更新快,只有随时根据业务创新才能达到较高的效益。④有的企业认为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购买了ERP系统,就是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对自身业务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⑤更有企业,虽然构建了信息中心,却长期将设备闲置,未能充分发挥信息设备的作用。
(二)国企信息化人才匮乏,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信息化建设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人,靠此方面的专业人才,IT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国企中IT人才流失却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①很多国企IT部门建设不完善,一是IT部门人数少,我见过人数过万的国企IT部门却只有寥寥数人,IT部门办公设备与其它部门相比不够先进。②招聘IT部门人员时要求过低,仅看在校时是否学的与此有关的专业,却忽视了考察处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造成了该部门人员整体技能不高。③重视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了信息人才的培养,对IT部门人员很少有专门的培训,他们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化的最新动态,也不能汲取此方面最新的知识。④国企信息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由于企业对IT人才重视度不够,业务部门对IT部门的存在召之即来,挥之即去,IT部门工作人员感觉不到自己再公司存在的价值,因此国企IT人才跳槽现象一直屡见不鲜。
(三)信息化基础薄弱,发展不均衡。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信息化起步晚。国企信息化改造大多是从引进国外信息技术软件开始,但在使用时却没能结合我国国情及所在公司具体的情况而加以灵活变通。“克隆榜样”式企业信息化模式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成了一句空话。跟随榜样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企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非常容易使企业走入“东施效颦”的误区以及“战略合作陷井”。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资金的损失,而且打消了不少国企实施信息化的积极性。另外,我国国企中的排头兵如森达、春兰等大型国企内部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意识大大超过一般企业。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子公司之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国企中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普遍。
二、提升国企信息化的一些对策
(一)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
吴邦国在谈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时着重强调了要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创新水平才能提升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信息化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要保证企业发生的每一笔开支、业务及时进入系统,以便财务人员跟踪;由不接触客户的财务部门监控电子商务系统可以避免权钱交易。高效的信息系统能够将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人财物的变化通过财务绩效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流程再造的概念被提出。流程再造是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机制的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海尔集团通过“金子塔式”的组织管理、“矩阵式”的管理、“市场链式”的管理三个步骤,建立了新品开发和生产制造的支持流程,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招纳贤士,注重人员培训。
美国Autodesk公司大中华区总裁Martin Harri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人。”可见,人力资源在国企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培训,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转变陈旧观念;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领导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三)建立企业信息港,构造高效的电子商务平台。
如“外贸协同商务平台”,可以发挥资源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机会。该平台通过外贸协同供应链平台(SCM)、外贸运营支撑平台(ERP)、外贸营销平台(CRM、BI等)将商业模式在一个规模企业内整合实现,建设成真正的资源整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外贸供应链的软整合,进而进行组合式的国际市场营销。此法能够整合资源优势,提高信息化效率。
三、结束语
在国企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难免跌跌撞撞,但企业信息化在国有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推动国企的各项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信息附加值,促进国企产业结构优化,全面提高企业收益,推动社会整体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国有企业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企业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科学化程度,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制定明确、合理的目标以及计划,每项内容之间不仅应该保持独立,也要有一种联系,使企业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及时做出反应。
(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确保特定的质量、成本预算以及时间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工具确保能顺利、高效完成任务的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全面考虑到时间、成本以及范围等因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目标。通常项目管理的流程包括项目的启动、策划、执行、监控以及完成等几个过程。
(三)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依存,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项目管理作为支撑,而项目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的目标基本一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改造项目管理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企业为了适应管理需求,一定要制定具体、详细的流程,同一个信息化系统中也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统一的组织架构,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每一个流程之间都不能有盲点或者重复。换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将项目管理进行细分的过程。而且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水平。总而言之,项目管理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仅可以对企业各细分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也可以有效协调、组织各项目的关系,保证能顺利实施项目。同时,实施项目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优化配置企业当前拥有的所有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最大作用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使企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时间成本。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的具体体现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
1.需求分析,确定目标项目的初始阶段应该深入、全面地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宏观市场,总结企业自身状况,认真、客观地分析新产品或者新系统的可行性,而且应该细分整个过程,基于效率、时间以及成本等各方面对每一个分阶段进程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得出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2.制定实施计划如果经过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该项目可行的话,应该组织专业的项目团队共同讨论,相互合作,一起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尽可能做到没有重复的项目,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应该结合企业宏观战略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不仅要求可执行性高,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3.执行计划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后,应该具体细分整个项目,结合项目执行计划进行测试,并且分析、总结该计划项目的可行性。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且制定一套科学的阶段性评估体制,客观评估项目实际运行结果和预期项目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且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修正,不断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以及项目价值。4.收尾阶段到了收尾阶段,团队领导者千万不能认为已经结束了,一定要持续保持严谨的态度,客观、科学的评估整个项目实际运营的情况,如果出现较大问题,应该及时修正,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工作质量。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1.计划阶段项目计划阶段,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全面分析客户的需求,并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同时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分析后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客户需求编制最终的项目计划。全面收集信息,并且进行数据调查分析,合理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2.组织阶段正式开始实施项目之前,应该准备好项目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整体分析项目策划后进一步细分,将每一个细分项目合理分配给不同的工作小组。同时应该做好团队成员的协调沟通工作,使团队成员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完成项目目标。3.领导阶段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领导阶段的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完成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必须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严格控制每一个项目小组的实施进度,组织、协调好每个项目小组的工作,才可以确保能够高效、按时的完成项目。4.控制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具体细分整个过程,并且严格控制每个阶段,才可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项目计划。因此企业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项目控制体系,及时对比实际实施和项目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进行整改,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步骤
(一)项目组织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仔细分析企业的宏观环境以及企业当前发展现状,这些都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后,应该组织每一个细分项目,这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具体而言,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全面分析企业的需求,明确具体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目标以及大体的组织方向,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任务,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也可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资源,缩短项目实施时间。其次,应该做好项目团队的内部沟通,这样才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使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能高效协调、配合。
(二)项目计划
项目团队成员分析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战略需求后,应该制定一套可行性高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细化项目目标,合理分配项目目标,明确主次关系。对相同的问题应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经过相互协商后筛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尽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应该制定一个工作流程图,全面分析每个项目,预估实施项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尽可能优化项目实施流程。
(三)项目实施以及控制
分解整个项目计划后,对每一个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明确每个分项目的先后实施次序,一步步实现项目目标。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是能充分利用企业当前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组织工作人员有计划的开展每一个细分项目。签订合同后,企业就可以按照项目计划开始实施,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该由企业领导者带队,和专业团队一起实施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还需要进行有效地监控,每当完成一个细分项目后应该将实际完成结果和事先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及时进行修正。有效的监控有利于确保项目实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