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06 14:38: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护理教学的基本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护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篇(1)

护理教育学》是围绕着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技巧为目的,以综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为中心而设置的科目。通过护理教育学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护理教师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掌握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护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学科,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畴,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护理教育学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因而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护理教育学之学科分析

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中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这几个方面要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管理与科研实际上在临床护理能力范畴之内)。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一;同时,作为培养层次较高的本科护理人才将来还要承担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带教的任务,均要求护理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还应具备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开设护理教育学课程,努力提高其教学效果,是培养护理学生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护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不能变成普通教育学的翻版。普通教育学的内容涉及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史学、课程学、教学论、德育论、体育学、美育学、教育管理学等内容,是庞大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论,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护理教育学是主要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现象(即护理学教学或健康教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侧重点是介绍关于护理学教学和健康教育方法的一般性知识,帮助护理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和护理教育教学技能。国内出版的有关护理教育学的教材存在着照搬普通教育学内容框架的倾向,尚未将该课程的特定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完整地反映出来。

二、护理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突出重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学的知识信息量很大,若系统地讲授,将占用大量的学时。因此,我们把内容的侧重点富有针对性地取在关于教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的介绍上面,内容布局突出专题性。根据我院的做法,护理教育学课程包括理论讲述和教学实践(讲课实习)两部分,共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18学时,理论与实践之比为1∶0.6。

2、创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本身就是其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观摩示范讲课的过程,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护理教育学比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强,对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要求更高。为了使该门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院打破了其他专业课程长期以来沿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的单向呈示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行双向对话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问答、参与课堂讨论和做心得体会式的课堂笔记。理论课每次安排3学时,1/3时间用于教师讲述,主要讲解本次课内容的基本框架、学习范围和一些重要概念;另外1/3时间用于课堂讨论,按座位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6~8个讨论小组,将学习内容设置成6~8组问题,并阐明其冲突和争议之处,将问题分别布置给几个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另外1/3时间用于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后的专题发言。每次课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做学习笔记,笔记内容不仅要求有听课的简要记录,还必须有听课体会的简要批注或小结。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地将教师教与学生所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从教师讲解和自学教材中学到护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到最直观的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还能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去分析评价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总结经验教训。

3、重视实践教学,培养教学技能

护理教育学实践环节教学共18学时,分四个阶段安排,包括撰写教案、小组“说课”与互评、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全班内讲公开课等。教案撰写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课程选择一段内容,撰写一份20分钟的教案(含教学设计和详细讲稿)。小组“说课”与互评安排4学时(半天),每15人一组,每个同学通过“说课”的形式介绍自己试讲内容的教学设计,接受小组同学的评价,然后根据同学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改教案后交给老师评阅和评分,最后根据老师评阅意见再次修改教案。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安排8学时(两个半天),每组30人,每组安排2位教师做评委,所有学生均参加讲课评比,评委老师对每位学生的讲课给定评分。全班内讲公开课6学时(半天),按各大组讲课评比情况选出6~8名同学做全班示范讲课,颁发护理教学实习示范讲课证书。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新的医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方法和手段也将向现代化、多样化 方向发展,而手术室工作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无菌严格,秩序严谨,工作节奏快,抢救过程紧张,常使实习护士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如何提高实习护士在手术室的学习效率,使实习护士尽快熟悉手术室环境,掌握手术室护理技术,对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严格要求针对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问题,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如下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1 影响手术室护理教学的不利因素

1.1 学生自身的因素(1)理论与实践脱离 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重理论、轻实践。(2)依赖性较强 缺乏主动性思考,习惯于被动工作,依赖带教老师指导。(3)自信心差 缩手缩脚,失去许多临床操作机会。(4)沟通能力弱 手术室护理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还有手术医生,学生在与人沟通时存在着拘谨、生硬、被动、不自信的现象。(5)其它因素学生因找工作不安心实习,或是专业思想不稳定,不重视实习,恐惧心理,身心健康等。

1.2 教师方面的因素(1)师资力量不足 我科每年承担着近100名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带教老师仅10名,而且有些带教经验不足,特别在面对护理系本科生的带教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缺乏综合性知识的积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手术室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手术任务,双重任务造成带教老师有时忽略临床教学工作。(3)缺乏耐心 有些老师嫌学生动作慢而不让她们动手;对学生缺乏耐心细致的讲解 ,导致了学生盲目跟从 ,动手不动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的掌握难以系统化。

1.3 其他因素受医疗环境的影响,新的医疗差错事故责任认定与处理结果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机会。临床教师将“放手不放眼”过渡到尽可能不让学生操作,从而使学生缺少了许多操作机会,也丧失了自信心,妨碍了临床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现在就业困难使学生过早离开实习岗位。

2 手术室护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正确认识临床护理教学(1)临床护理教学的含义:临床护理教学是帮助学生将以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把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2)教师榜样作用 临床教师既是护理实践的参与者,又是护理教育者 ,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工作技能,积累经验施之于人,使学生能够尽早成为一个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2.2 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经常与学生沟通,使其认识到实习过程的重要性,是从事临床工作不可缺的一个阶段,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岗位竞争最有力的武器。

3 合理的教学方法

3.1 授课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授课是理论升华不可缺的方式,是评价教学效果重要部分,所以我们要求:(1)授课时语言表达应规范化,操作示范标准化,训练方式多样化。包括理论学习、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2)授课要有艺术性 :授课应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印象深刻,达到能在实习过程中给学生以真正的指导,一节课的条理性、层次性、灵活性的掌握和展开可以充分显示一个教员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

3.2 临床带教进入临床实际工作是学生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变,临床带教的质量与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决定实习质量高低极其关键的阶段 。具体时间安排 第1周,让学生熟悉环境,了解手术室基本理论知识、操作规程。第 2、3周,在全面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实习,从简单操作到复杂的过程,从单个操作到整体操作,从情景模拟操作到实际临床操作。第 4周,继续强化实施整体护理,作好评估工作。 具体内容安排:(1)了解手术室基本知识:每批学生由带教老师首先介绍环境,了解手术室的布局、区域划分及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掌握清点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制度。(2)实施整体护理带教:此阶段不断加强和巩 固基本理论知识,并运用护理程序对手术病人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整体护理。(3)情景模拟教学 将实验室按医院管理要求改装成模拟手术室,让学生身临其境 ,实习时能尽快熟悉手术室环境,从而消除陌生感,将多而繁琐的护理操作统筹安排 ,按照手术室要求演练成完整的手术 ,并将手术室护理操作融入其中。教师强调各项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分组演练,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2]。

3.3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3.3.1 出手术室前,由护士长、主管带教老师对学生学习内容及护理记录进行检查、指导,对学生在整个实习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评价依据是[3]:(1)是否全面了解手术室基本知识,无菌操作掌握程度如何;(2)实施整体护理时,对病人是否进 行耐心的指导和宣教,对病人的症状反应是否进行仔细观察;(3)制订护理计划是否合理;(4)各种记录是否及时准确。

3.3.2 带教老师与学生进行座谈,反馈实习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征求学生对带教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3.4 追踪调查我们正在着手调查不同年限在我科实习毕业后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同志,了解他们工作情况,与其交流,反馈信息,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们手术室的护理教学工作。

总之,护理专业是 21世纪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专业 ;同时,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完善 ,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医疗市场,护理专业也面临机遇和挑战。搞好护理教育,完善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使护理专业适应市场需求并与国际护理接轨,加快发展护理专业教育的步伐,已成为国内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32-02

1 背景概述

伴随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医学模式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全能型护理模式因具备系统化特性而越来越被护理工作者所接受,它也已经成为社区保健和临床护理的主要模式。这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有特定的护理,它的基本要求是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灵活思维能力,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病人的护理要求,并且能灵活利用护理环境和条件提高护理的质量。传统中专护理教育所培养的护士已不能完全适应全人护理的要求,即使她们具有熟练的护理技能。因此,当护生进入实习岗位时由于无法适应全人护理的要求而感到迷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惯性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这就造成学生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很少主动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然而,全人护理要求护士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不同喜好,不同阶段,制定严格的护理措施,让护理的病人能够得到最佳的护理照顾。

其次,中专护理课业繁多、内容广泛使学生苦于应付,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要求的内容,很难有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临床工作,最好的情况是在模型上对想象中的病人进行操作,进而造成护理教学与临床要求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综上所述。现存的护理教学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了,否则无法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更不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出具备更强动手能力的护士,应对社会对护理人员更大的需求,护理教学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不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要求学生把书本的知识转化成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依据具体的对象和内容设计特定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强迫式灌输教学,体现对教育改革的魄力,护理教师从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敦促者、引导者。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创新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有机地把课堂精讲、合理外延同讨论、导学、自学和强化实验教学相结合。将各类教学体例和手段有机结合,例如以下这堂理论课:首先以提问为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指导后在讲课的中间插人相应的案例,加深护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的敬重(如,腰穿后未予患者采纳去枕仰卧位后发生脑脊液外漏后的严重后果),在结束讲课前,将本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出考题测验护士对该课内容掌握的程度,并安插课后作业加以巩固,同时给出复习、预习的内容;教学用词必须专业化,在课程教学中辅以临床实践内容,使学生充分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学生们的互动,让学生尝试自述本章节的重难点及操作注意事项,加深印象。在教学操作中努力做到严于律己,严谨规范,一丝不苟,增强学生的零细菌观念。

采用规范化教学与设置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在全人护理的概念已被医学界和护理学界接受的今天,原本合理但单一的程序化教学的缺点也显露出来,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养成学生的刻板性,使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上了日程。教师可以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情景问题,利用病案激发学生思考并提出各种遇见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比不同的病人在使用同一种治疗措施后的差异,迸而使其明白只有结合具体的情况,护理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2 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里,它能够将声音、图像和文字三者融为一体,应用于教学中,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形象记忆以及提高思维能力,使教学的内容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更强烈的感染力,实现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针对护理教学课程的特点,适当采用CAI课件不但可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加强实验教学

从教育的发展史来看,很多公理定理都来源于实验中获得的提示或结论,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实验是科学的基石,实验教学又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部分。当今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标准是,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即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人才。这便需要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上花更多的功夫。而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护理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所以护理实验教学在护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在实验课中吸取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尤其重要的是做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重视实验教学改善实验条件

解剖学实验课是医学院校必备的基础实验课。如果在解剖实验课上,学生的操作方式不正规,就会直接影响到生化、病生、生理等其它医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此,大部分中专院校都加强了对解剖实验的教学,增加了护理实验课的学时量。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比将近1∶1。同时,学校还组织力量编定了新教材《解剖学实验》。这本书把理论与操作联系起来,既有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又有常用的实验模型和器具,让学生实验训练做到有章可循。并且,本校在上级教学单位的扶持下,购买了一批实验设备,改善了实验场地,优化了实验条件。让学生在做实验时,每组均配备一套人体模型,两组协同操作并记忆一台综合制备,基本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观看并触摸模型。在实验课之前,实验教师需要精心备课,熟悉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内容,明确实验要求,教师还必须做预备试验,观测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数据是否合理,确定对学生测试数据的要求范围。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各个实验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做到因材施教。

3.2 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循序渐进重复巩固每项实验的操作技能,采用循序渐进,重复巩固的原则。在安排实验内容上,做到前后内容的连贯,操作的衔接,多次重复慢慢提高。比如:在运动系统肌肉的实验讲解中,从肌肉的数量、外形结构,到分析肌肉的作用,准确触摸肌肉的起止点、分析肌肉的走势,从而确定肌肉的功能,为解剖学的学习开个好头,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系列的操作帮助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剖学实验的过程,更使学生从使用真人标本的恐惧、害怕到逐渐泰然并能分组准确地进行实验。在实验课中要求指导教师巡回指导,严格要求。通过系统地、全面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做实验习惯。这在期终实验技能考核中基本操作模型测试中得到验证。测试证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或较熟练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只有少数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体基本结构还不太熟悉。教学效果良好,确有成效。

4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适应时代,首先就要求教师了解评判性护理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摆脱自己受到的传统教育观念束缚,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作为一个评判性思维者在做决断、或者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具有独立思考,谦虚,勇敢,诚实,公正,坚毅不拔的品质,确保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和努力探索其他人的想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护生坚持“拿来”主义,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以及世界上先进的知识技能,从而够为我所用,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引导护生推陈出新,积极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培养护理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在继承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去创造新的成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评判潜力,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创造一种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成为参与者和组织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利和选择权利,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民主“对话”甚至“争论”,促进她们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评判性思维的时候,才能有助于护理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自信,才能用于对自己所做的操作承担责任,才能够有利于发挥其实践能力。因此,评判性思维是提高护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基础。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行业也在日新月异地往前推进。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一般的中专教育中,护理教学的问题也越发突出,护理教学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多的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不是遵循以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之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加强教学课程中实验课所占的比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华茵.论中专护理教学中灵活性思维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19(7):56-57.

[2] 候晓静.中专护理教育现状及展望[J].中等医学教育,2000,8(18).

篇(4)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日益在临床医疗中显示出其优势。作为综合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我们承担着西医院校护理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临床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向临床一线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西医院校护理学生在中西医护理中的临床教学已引起高度重视。

1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1 将“辨证施护”融入“整体护理”,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与自然和社会相统一。这种将患者置于自然和社会的整体中通盘考虑的护理理念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进行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1]。而其中“辨证施护”又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其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护理评估,进而辨病辨证,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措施。因此,“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近年来有人提出将辨证施护融入现代护理的新观点[2],认为中医“辨证施护”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有利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现代护理理论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继承祖国医学基本学术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观等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理论及工作模式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成为防治疾病,解除病痛的重要护理手段。因此,对此加以发展巩固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1.2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使学生具有中西医护理双向技能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但课程设置时间较短,往往只着重于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学、针灸经络学等基本理论,对针灸学等在临床上更有实践意义的内容则浅尝辄止[3]。而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熏洗疗法、敷脐疗法、捏脊等,至今在临床护理上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西医护理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将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科室的临床护理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掌握中西医护理的双向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相结合,从而提高护理实践的有效性。

2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教学方法

2.1 重视临床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带教老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临床教师都是西医护理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中西医兼通的护理人才,中西医护理方法和手段也未能真正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临床上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而且普遍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育者,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和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认识各自优势和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我们组织西医护理专业的带教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护理理论,并组织所有带教教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集中培训,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带教流程和方法,鼓励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科研。最后,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才授予带教资格,提高带教教师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将中西医护理操作紧密结合,为临床实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2 探索有效教学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建立科学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设立教学总带教,负责安排临床理论授课、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及时听取带教教师及护生之间的相互反馈,进行经验总结,改进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到位。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带一”临床教学模式,安排一名带教老师带一位学生,分管4~8个病人,运用护理程序对所管辖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开展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运用“望、闻、问、切”采集病史评估资料,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确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并完成健康指导、医护患的沟通、中西医结合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工作。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一对一随师带教,并注意结合PBL教学法,带领学生到床边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实地讲解、手把手操作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随时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及时整改。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提高和巩固临床所学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及技能。

2.3 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技能培训

通过改革带教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随时与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相联系。在相关项目的基础操作练习中增加中医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在注射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在大量不保留灌肠练习中结合示教中药保留灌肠,护理肿瘤化疗病人时采用药物止吐的同时配合穴位按摩、耳穴敷贴等方法,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由于中医的护理操作技能较多,而实习课时有限,并且有些项目在带教中也不能由护生直接在病人身上练习,对于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我们便通过开展强化训练完成,让学生和师生之间相互操作共同提高。操作训练时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医生查房、典型病例讨论等,着重培养其临床分析判断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以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把现代护理理念与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相结合,创建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模式,是中西医护理同仁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路径和临床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护理人才[5]。

参考文献

1 黄君,毛喜莲,秦锋,等.临床护理教学中融入“辨证施护”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5):85-87.

3 Tanner CA. Nursing education: current themes, puzzles and paradoxes .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2007,(40):3-14.

篇(5)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09-02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学理论体系,突出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原则和护理操作技术、方法的总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已不单纯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让患者康复并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1]。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加强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是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护士所做的必要准备。现代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并较好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熟练地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方法,对适应和发展科学的护理模式,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医护理教育教学的现状

中医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后加强了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护士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医护理事业正在从附属走向专业。但是中医护理教育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如临床需求与教学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师资与教学内容的矛盾等[2],致使一些中医护理人才进入临床后无法找准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优势和发挥作用。只有探索或创建新的教育模式,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积极寻找中医护理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临床服务的目的,教育才能结出丰硕之果[3]。

中医护理首先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中医学的基础和骨干课程。在学习中医护理学基础时,普遍存在着兴趣不高、不愿动手实践的问题。应该说,中医护理学基础中的基本理论与其他中医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雷同和重复,讲授这门课的难度也在于如何把握课程特色、以何种形式讲授其基本内容。

2 中医护理教育应当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2.1 重视师资的培养

要想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首先就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护理教师队伍,因此构筑中医护理师资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在中医护理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为数不多,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医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4]。

我们一向认为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是教师的水平高低。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此,系统地学习中医护理理论和相关的许多技术,如《中药学》、《推拿按摩学》、《针灸学》,参加有关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到中医医院进修学习,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集体备课,从中学习不同教师应用中医护理知识的技巧。

2.2授课形式多样化

教师课程讲授应改变传统的主动教、被动学的单一模式,应拓展课堂讨论、启发式提问、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增加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常用中药知识的学习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除常用课堂教学外,还可带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实验室。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通过图片视频看到中药的鲜药、成药、饮片等性状以及中药的产业化发展,便于通过形象记忆加深印象[5]。

2.3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技术,进行基护技能的培养

本校历来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提高,教师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随时与中医护理技术相联系。在相关项目的操作练习课中增加中医方面的知识,如灌肠法与中医的导便法相似,在保留灌肠法中,学习运用中药灌肠治疗某些疾病;在注射法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6]。

2.4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弥补理论与操作技能的不足

由于中医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较多,而中医基础课课时较少,很多内容在课堂上不可能完成,因此对于常用的护理技术,我们通过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的教育活动)完成。如按摩法和拔罐法等。按摩法是运用医护人员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推穴道、循经络,并结合有关部位进行按摩,使机体内部产生发散、宣通、补泻等作用;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排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施术部位的体表产生温热刺激,造成局部淤血现象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的功用[7]。结合临床常见的颈椎病、风湿痹痛等症,教给学生常用的手法,并到社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锻炼了动手能力,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护理工作的意义。

2.5 加强对外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使祖国医学护理发扬光大

中医护理要发展、提高和完善,中医护理教育作为先行者应走在前列,及时了解国际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一些先进的护理经验和信息为我所用,向国际护理界广泛宣传中医护理,让中医护理为世界人民的保健事业服务。因此,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运用这些理论维护自我健康和患者的健康,使祖国的医学护理发扬光大[8]。

总之,中医护理教育应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在不断创新中寻求发展,为我国的护理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全冬.浅谈多元文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13(3):184.

[2]周萍.中医基本常识与针灸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2-54.

[3]张玉珍.中医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103.

[4]吴霞.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M].上海:上海中医药出版社,1994:20.

[5]李冰雪,王峰,吴丽圆,等.亟需开展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8,5(4):78.

[6]朱怡,方敏,高显琼,等.从护理学发展谈现代实习护生的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93.

篇(6)

临床实习是护生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能力的中心阶段。我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习护生特色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职业能力的内涵。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通俗地说,是指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

2对象和方法

2.1对象

以2011~2012年在我院实习的254名护生(其中,本科生114人,高职生110人)为研究对象,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2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习护生特色培训体系,现介绍如下。

2.2.1特色岗前培训

2.2.1.1医院概况介绍

实习生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及专业特色、硬件配备等,使护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2.1.2专业特色讲座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

聘请省级级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服务标兵等担任主讲,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患沟通技巧、《护士条例》解读、实习护士职业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1.3临床护理技能实训

我院根据临床护理教学培养目标及护理岗位能力的需要,将临床护士所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分为若干项,每一项给出评分标准,并设计了完善逼真的场景供学生训练。

2.2.2特色教学团队建设

2.2.2.1临床护理教师的任用

我院规定的护理师资准入条件是:在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护师职称;护理部定期组织临床护理老师的选拔考试,通过考试结合平时表现择优录取,给予资格认证,持证上岗。

2.2.2.2注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每年定期举办临床护理师资骨干培训班和专题讲座,聘请辽宁医学院的护理学专业教师担任主讲,传授护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

2.2.3特色实训教学和评价

2.2.3.1特色教学模式

护生在科室实习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对每项技术操作要求教师要耐心讲述操作要点,让护生掌握正规的操作方法。然后尽可能争取机会,让护生多动手实际操作。

2.2.3.2特色小讲课

每周结合临床实际为学生开设专题讲课,每次一个主题。主要讲解科内一些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并结合病例提出系列问题,组织护生讨论。

2.2.3.3教学计划安排

我院护理部负责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并制定护生基本护理操作项目安排表,明确护生所需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要求轮转科室在教学中根据护生实习情况,制定本科室不同批次护生的具体带教计划,逐步完成护生的训练内容。

2.2.3.4教学评价

利用护理部制定的操作掌握追踪记录表,评价学习效果。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考试题目,完成对护生的出科测试。

3结果

通过对254名临床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结果的调查显示,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特色培训效果和实习护生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服务对象的肯定,对实习护士的工作满意率为95.0%。

4讨论

4.1注重特色培训,促进实习护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

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特色实训教学的开展,提高了护生的动手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强化了实习护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特色的护理讲座使护生理解了护士职业的价值和情感,增加了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此外,本培训体系突出了岗前教育的作用,使实习护生较快地适应了医院环境,完成了从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换。以上这些使护生将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内化、迁移到具体情境,从而促进了职业能力的形成。

4.2改进临床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护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现代临床护理教学要求教师减少说教式(灌输式)教学,留出足够时间开展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本培训体系提倡护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根据护生的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小讲课”中,教师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运用讨论法启发护生思考,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的发展。

4.3规范教师管理,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临床教学过程中,护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带教老师是执行护理教学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临床护理教师承担着老师和护士的双重角色,对护生有至深的影响力,在教书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培训体系强调了护理教师的准入,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标准,旨在选拔优秀的教师充实到临床教学岗位,从而对临床实习护生护理知识的学习、临床技能的掌握以及职业能力的形成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4.4实施教学考评制度,加强护理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教学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因此,我院应用“护理操作追踪记录表”,结合护生出科考试成绩,评价护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在护生出科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有助于护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总之,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护理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习护生特色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能优化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士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

\[2\]胡爱招,章晓幸.临床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J\].护理杂志,2009,(26).

篇(7)

护理教学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是教学中不变的主题,护理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较系统的方法 ,并为学生的全科护理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保能够培养出实用型、高素质的护理学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和加大监控范围,进而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1 提高护理教学的重要性

近几年,临床护理的许多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明显不如以前,有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合适,教学手段还很落后,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在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中老师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老师不能利用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理论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将理论与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不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而是一味讲述枯燥的理论知识,使课堂变得乏味,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课堂灌输的知识,但是听课效率不高。课前的准备也不是很充分,老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并没有对一些现象进行很好的引导,课堂导入也很一般,没有新意,使上课的最开始就不能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觉得上课非常无聊,从而导致了他们的听课效率不高。

2.2 老师的专业技能未能得到及时的提高 知识就是老师的命脉,古话说得好“若学生想要向老师索取一碗水,老师就要拥有一桶水,若学生要向老师索取一桶水,老师就要有一缸水”。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老师都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拥有的知识已经足够了,所以就不用再继续深造,因此他们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所学的知识,这也就造成了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手段落后,老师们一直在运用过去的知识和观点来解决学生们现在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知识越学越死,而不能灵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2.3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所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2.3.1 改变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主要是以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学生则总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对课堂上课没有兴趣,因此听课效率也会显得非常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提倡情境教学,从而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从较为单一的听课模式中转变出来,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讲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向主动地向老师索取知识进行转变,使学生们逐渐对课堂的教学产生兴趣,进而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来学生们亲自探索奥秘之所在,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3.2 通过开展临床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和任课老师都应该积极准备实践课,老师要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怎样将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同时还应该给学生树立信心。这样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才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才可以从容面对自己的工作,才能发挥出他们自己的真实水平,而不被社会所淘汰。由此可以看出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我希望学校和任课老师能够积极的组织和引导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双丰收。

2.3.3 教师通过积极参加校内外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护理学将人的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所谓一般能力指人们从事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的综合,如记忆力、注意力和观察力等。所谓的特殊能力就是指为了顺利地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的综合。

校内外培训的教师的能力是老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其形成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多种能力整合形成的能力体系,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并在校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表现出来。在校外科技培训中老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与它是否具有较为合理的能力结构以及他们的能力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有着直接的联系。

4 结语

目前我国为涉外护理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就业环境,但是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应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涉外护理教学的方向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教学改革能顺利进行这有赖于学校的关心指导,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及老师与学生的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有效提升医学院高专课堂教学质量的新构思.怀化医专学报,2006,1:95-97.

[2]王丽婷;张文杰;杨武峰.中专内科学教学艺术.卫生职业教育,2006,23:56-57.

[3]刘志伟;王瑞杰;程牛亮.护理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护理研究,2006,12:3368-3369.

[4]杜慧敏;于瑞英;罗文川.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护理管理杂志,2003,3(3):42-43.

篇(8)

一、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整体上看,传统护理教学模式中,护理实验过于单一、简单,技能操作也大多有“作秀”之嫌,设备陈旧而简单,教学内容多以教材为准,总体水平较低,和医院的临床工作脱节严重。具体表现在:

(一)护理教材和临床实践脱节

在传统的护理实验教学中,任以21项护理基本操作为主,主要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口腔护理、铺床、导尿技术及护理、氧气吸入等,而在实践中,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添加,如电脑录入医嘱、数码皮试等在临床中普遍应用,但教材没有及时更新,甚至常见的留置针在教材中也涉及较少。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即护理专业的护生临床后一切都需从头学起,导致新护士上手慢,动手能力差,对新技术不了解等问题。

(二)教学模式较单一

在传统的护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延续的是演示-模仿练习-指导三段式模式,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对操作程序的精确性的强调,在动作上更注重规范,而对护生在操作中的应变能力培养则不太重视。虽然这种手把手式的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能给予护生以引导,但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护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便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护生进入临床后,需要面对各种复杂而多变的紧急情况,在学习中长期形成的依样画瓢的思维模式让护生的实践能力大大削弱,适应能力不高。

(三)实验室设备不足

首先,随着医学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医疗器械不断研发、投入使用,临床中虽然有能力能够利用,而学校却因经费方面的因素,无能力购买高昂的新器械用于教学,导致护生实践能力和临床的脱节;其次,近年来随着大专医学院校的扩张,护生数量的增加造成了学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之间的差距,以至于新毕业护生动手能力差;此外还因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以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教为主,让实验设备成为了空头摆设。

除此之外,实验教学理念落后、实验室管理水平滞后、护生动手能力差等也是当前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二、提高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要提高护理专业实验教学效率,促进护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还需立足于护生这一主体,以观念和教材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多方面着手进行。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

现代医学发展让护理模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系统化模式上,那么,在教学中,对护生的技能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以人为本首要要做到以护生为本,以护生的护理技能培养为本。众所周知,护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传统的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却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护生的学,这是完全为本护理教育原理的,这不仅不利于护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可能导致护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另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是要护生在掌握基本护理技能的基础上以人的健康为护理目的,在临床实践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自我技能,为护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注重教材和模式的更新和改革

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对现有以来哦和护理教材和设备进行思考,如在医院临床中,氧气吸入、电动吸痰等已经有了中心控制、管道化应用,而教材中依旧是人工操作,再如目前部分医院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而教材中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导致很多护生在临床中不安规程操作,违反无菌操作要求,甚至造成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现象。这就要求各医学院校在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时,要结合最新医疗技术的发展来整合教材,对教材中落后的章节进行修正,甚至是剔除,而对新增技术则要及时补充。

在教学模式上,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综合利用演示教学法、PBL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体验法、技能操作讲解法、分解整合法、考核反馈法、分析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护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从传统“教”的角色逐步过渡到“引”的角色,让护生在主体参与的情况下获得真正的护理技能。

(三)增设实验器材,加强实验室管理

一方面,院校要争取相关资金,对现有实验室器材进行增补,对落后的器材进行更新,保证护理实验教学能在以实验为基础的环境中进行;另一方面,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采用循环或轮流的方式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甚至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开放实验室,增加护生参与实验的时间,促进技能的提高。在管理方面,要以绩效制为基本管理理念,提倡“优劳优酬”的管理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护理专业培养的基本方向,护理专业教学应落实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着手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促进护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9)

手术室护理专业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而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发展需求,我们采用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即护生入科后首先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集中示教,然后再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86名护生作为观察对象,男4名,女82名;年龄18~25岁,平均(18.6±2.5)岁;文化程度:中专30名(34.9%),大专46名(53.5%),本科及以上10名(11.6%)。按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名,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大体一致。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实习护生入科后由科主任指定一名临床带教老师,实习护生采取“跟人”式见习方式,并由带教老师根据近期科室所收治的患者情况结合实纲进行随机的带教教学实习。1.2.2观察组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用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实习。首先制定教学实习方案,在科主任带领下,选择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有较强讲解能力、大专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作为带教组长;选取责任心强、临床业务素质高、沟通和示范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由科主任、带教组长、带教老师组成教学实施小组,在充分掌握教学大纲、护生实习要求和评价标准的前提下,针对传统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两段式阶梯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内容。第一阶段:护生入科后由带教组长负责为期3天的集中示教,重点是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各类工作制度、流程、医疗安全及法律法规、手术室护理理论知识等。第二阶段:护生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实习,采取跟人跟班法,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提示和指导护生在手术过程配合有关工作,然后由护生进行逐一操作。在此过程中,随时关注手术进展情况,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和指导;带教过程老师及时评估护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随时给予补充及强化专业知识,并耐心解答护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1.3评价方法护理实习结束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内容包括:①基本理论考核,采用我院编制的三基基础理论标准试题库进行考核,总分100分;②护理操作,采用我院制订的《手术室护理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总分100分。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综合能力4个方面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经过严格培训并熟知本研究的调查者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问卷的填写方法,被调查者以不记名方式自行进行填写,填写完毕后由调查者现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100%。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后,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基本理论、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表2)观察组护生在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与综合能力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与临床护理相比有十分显著的专业化和独立化特点,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护生的毕业实习是其由护生向护士转变的重要阶段,近年来部分护理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相脱节、不能融会贯通等问题,这一状况可能与现行的实习教学方法和护生的学习方法有关[1]。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教学模式,使护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手术室的相关专科理论与护理技能,是手术室护理教学管理者应着重关注的问题[2]。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充分发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联系临床实践,极大限度上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总体效果[3-4]。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基本理论、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与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的优点:①护生在进入手术室后由带教组长向其介绍科室环境、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和相关规章制度等,加强护生对手术室工作的了解,缓解其因陌生环境而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②两段式阶梯教学使护生实习计划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护生在获得临床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实践指导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既检验、巩固和强化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使操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③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带教老师一对一的教学工作,护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多,使护生能较快进入实习状态,带教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凤苓.河北省6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技能统考成绩评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2):96.

[2]赵香凤.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61.

篇(10)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即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即具有公共卫生学的特点,又具有护理学的特点,其教学过程是由课堂教学、临床实习,社区实践等环节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只是向护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基本过程,不是教学的全过程。要使护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与社区实践相结合,主要需通过临床实习加强知识的理解和更好地以理论指导操作掌握多项护理技术,同时培养和提高护生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直接为病人服务加深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专业思想,通过对社区居民的防病护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护士素质。为此临床实习和社区实践是护生巩固知识,锻炼技能,开拓思维和积累经验的必经之路,是社区护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社区实践的好坏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能否培养出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应用型护理人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护理临床教师在护生整个的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始终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有一支优秀的护理师资队伍,是保证护生临床实习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护理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护生实习阶段的效果。护理教师的职责就是以准确、正规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精心指导护生进行多种护理操作,使护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强化与升华,从而实现实践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牢固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护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护生提高自己的理想道德和情操,成为全科型的护理人才。因此提高护理教师的素质,增加教师的意识观念,是培养合格护士的根本保证。

1、具有优良的师德

带教教师是护生的良师益友,是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灵魂的塑造者。为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型”护理人才,带教教师必须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优良的师德去熏陶护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加强救死扶伤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全科型护理,满足其身心需要,使其成为病人利益的保护者,健康的照顾者。才能发扬南丁格尔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要有长远意识

就是指护理带教教师立足护理理论教学实践,着眼护理未来发展需要,有培养合格人才的思想观念。首先护理教师要热爱护理教育事业,充分意识到护理带教工作的任务重大,牢固树立承担带教工作是培养护理全科人才的重任,是护理教师个人的光荣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带教工作,无私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第二,要继续医学专业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更新知识的能力,重视科技信息的作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需要。第三,在临床实习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我。

3、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护理教师超越传统方法去考察所授对象,从而得出新的结果,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创造性地解决所要遇到问题,才能适应教育教学中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错综复杂的问题,有变通地运用创新性教育方法及其他种类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其他任何一种技能一样也需要不断练习、不断熟练。在护理教育教学中研究护生创新性的发展与培养,是时代赋予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4、增强信息意识

上一篇: 儿童绘画分析案例 下一篇: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