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行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07 15:55: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流金融行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物流金融行业

篇(1)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触及我国实体经济,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创新业务的物流金融,物流银行业务同样受牵连。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物流银行业务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物流业是现代产业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危机使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对于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许多以航海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方式进行物流的企业面临着破产。这种影响会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不断渗透而变得更加严峻,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银行放贷需要抵押,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银行不承认这些能做抵押,因此物流企业贷款难。在目前这种经济不景气导致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须资金支持。

物流银行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重要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主要以供应链上的动产担保为依托,给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发展物流金融创新,还可以改变银行担保贷款集中在不动产领域的状况,对降低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金融业与物流业应以创新为契机,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

物流银行的产生

物流银行也称为“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物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商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商业银行的资金流与物流商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因此,物流银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金融服务抑或物流服务,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的一项综合服务。物流银行以商业银行与物流商两个支点,为商贸公司架起了资金融通的大桥。

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机构创新意识增强。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这就促使了物流银行的诞生。物流银行是在运输与库存过程中,将凝聚在运输的资金剥离出来,让其“”流通,而没有占用生产资金,从而达到资金快速回笼,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相比较而言,引入物流银行的物流服务后,减少了资金占用,加快了资金流转,生产企业能用1元钱做10元的生意。物流银行可以帮助银行吸引和稳定客户,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物流瓶颈”——质押物仓储与监管;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

物流银行表现为物流金融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通过向企业提供“物流银行”的服务,构建相关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可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间的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结合,有效简化付款流程;银行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凭贷,从而降低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风险,因此银行便可向中小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利率,使其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物流银行的发展现状

物流银行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一)发达国家的物流银行业务

国际上最全面的物流银行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物流银行的主要业务模式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物流银行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二)中国物流银行的发展

国内物流银行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银行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更加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跟银行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在国内实践中,中国储运集团从1999年开始从事物流金融部分业务。物流银行给中国储运集团带来了新发展机遇,最近该集团公司总结了部分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并在集团所有子公司进行推广。据了解,“物流银行”在山东省最早的“样板”是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近几年,“物流银行”被山东省物流企业所采用,目前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也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

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

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1/3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 ,商品周转时间缩短1/3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

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物流银行运营模式

物流银行运营要求银行针对现代物流运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资金融通服务。物流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以下模式:

(一)资金贷款融资

大型融资贷款业务。主要针对物流规划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或关键技术合作等与物流经营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性融资或大型设备租赁和技术参股;或采用票据性融资业务,使物流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业务。物流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固定可抵押资产的状况而设计金融综合业务。银行以市场畅销且价格波动小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和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后向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多项银行综合服务。一般最多见为融通仓业务。融通仓业务主要提供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变现综合性物流服务。融通仓业务主要有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两种模式。

(二)资金结算业务

国内物流业务结算模式。资金结算是物流业最普遍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国现行的结算方式主要运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等八种代表性的结算工具。

国际物流结算。物流金融业务延续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的传统做法,并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使之更加便捷、规范,成为实现物流全球化的有力支撑。银行为物流企业提供l/c(信用证结算)、t/t(现汇结汇)、d/p(付款交单)、d/a(承兑交单)以及多币种结汇、打包贷款等全功能贸易融资服务和非贸易国际结算服务。同时开办银行保理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

(三)银行保理业务

在物流银行服务成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物流业为保证资金及时安全回收、减少资金占用,需要银行提供与其贸易结构相适应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及其它保证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这些带有国际金融性质的物流银行服务产品。

(四)物流保险

供应链运行的各环节,无处不存在风险。物流保险作为物流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物流供应链条各个环节,合理的规避物流风险的方案是保证物流供应链安全的必要环节,也是物流银行服务的重要职责。

物流银行发展的策略

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还在于金融机构过度开展金融创新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了对相应风险的承担与控制。这实际也给物流金融创新以重要的警示: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监管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促使其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一)加强物流银行的风险管理

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目前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一是法律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合约欺诈及质权是否成立的风险等;二是操作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物的管理等;三是信用风险,主要是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四是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的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等。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历程,彰显了从系统角度考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二)关注与控制物流银行新增风险

类似于住房抵押贷款,物流金融创新可以缓释信用风险,但同时又会增加一些新的风险,例如担保品价格风险、变现风险等,对新增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业务能否正常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将最终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

(三)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银行分散机制

物流银行应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分散机制,比如,构建担保池、应收账款资产池,促使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这些有利于将业务风险有效分散和转移,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即便在业务蓬勃发展时,实时的监管、贷款审核条件的严格遵守等等仍然需要,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四)建立物流银行的保障机制

开展好物流银行业务,需要在银行内部确立和完善制度保障。首先制定科学的定价机制,其次制定独立的考核机制。再次建立专业的培训机制。最后制定快捷的信息传导机制。

另外,应该鼓励银行基于物流金融的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模型来设置相应的资本金,确保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防止流动性问题产生。

现代物流一体化运作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银行服务的支持,同时银行本身也需要物流这个巨大的市场吸纳、消化金融资金,实现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业务的持续创新,对银行的资金营运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银行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而且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篇(2)

引言

物流金融是专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将资金流有效地整合到物流中来,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新型贷款融资服务,同时又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银行、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因此,很有必要对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揭示出物流金融的融资优势及其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性。

一、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综合评价的意义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交易一方不能履约或不能完全履约而给另一方带来的风险。本文研究的物流金融信用风险是指中小企业作为授信方,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时所存在的信用风险。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是指处在物流金融背景下的中小企业的综合信用风险,不仅包括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而且还包括物流金融的运营风险因素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信用风险,如质押货物风险、产品风险、质押物变现风险等。在物流金融业务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彼此依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涉及其他环节,影响整个物流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对于中小企业,由于本身经济能力的限制,面对危机的自我反映和调节能力较低,因而受到物流金融运营风险的影响就显得更加明显和难以克服。

而本文所建立的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专注于对企业本身风险的考察,也转变为对企业所处物流金融运营过程及其交易风险的综合评估,进而决定是否给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该信用评价体系与目前关于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最大的差别点就在于它不仅包括对中小企业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成长能力、信用记录,以及行业状况等影响因素的考察,还包括对物流金融运营状况等因素的综合评价,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中小企业的综合信用状况。

二、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分类,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及其特点,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行业风险因素。行业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和监管环境、行业状况、发展前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企业进行行业风险分析,目的是判断企业所属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对经济变化反映的敏感性,行业风险揭示了行业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

2.中小企业综合实力。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企业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成长与发展能力、现金流量分析和履约状况。这8个要素科学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

3.物流金融运营状况。中小企业所处的物流金融的整体运营状况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物流金融的运营状况良好,交易风险较小,就可以弱化中小企业的综合信用风险。反之,则加强中小企业的综合信用风险,使其信用状况恶化。根据本文研究问题的需要,主要通过物流金融运营过程中信息化程度、相互间的合作,以及质押物质量等要素来反映物流金融的整体运营状况。

三、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前文讨论的影响中小企业信用的三类主要因素,设计了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及向专家学者请教,结合实地调研,确定了指标参考权重,针对不同的区域,权重可以适当进行调整,重新确定。

四、结束语

物流金融是中小企业突破“融资难”的一条捷径,因此加快物流金融的发展,将是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建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及长远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改造升级自身的物流体系。但是目前对于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

参考文献:

[1]刘 青: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的策略[J].创新科技,2007,(02)

篇(3)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30-02

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给客户提供与物流有关的保险、结算、信托、租赁、资金支付以及资金信贷等金融服务。物流金融的功能是实现金融产业和物流产业的相互结合,其目的是通过开发和应用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对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流通进行有效的组织。由于目前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传统的业务已经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众多物流企业通过与保险公司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业务,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然而,物流金融业务要想得到有效地发展,选择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极其关键,下面重点分析了几种物流金融业务的运行模式,并对物流金融运行的风险管理做出了科学的研究。

1物流金融业务的运行模式

物流金融业务的运行模式具体是指物流金融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各种合理的流程、结构以及方法的组合。在传统的物流金融业务的运行模式中,由第三方的物流企业代替传统的监管企业,通过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对资金约束企业的流动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资金约束企业取得享受银行融资服务的资格。这样的融资服务以及监督管理方式可以同时实现银行、资金约束企业以及物流企业的利益获取,并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物流金融业务的运行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本文根据不同的质押物性质将物流金融业务的运行模式分为三大类。

1.1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金融运行模式

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金融运行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存货质押融资。存货质押融资具体是指资金约束企业将动产作为质押,向一些金融机构,如银行出质,并由具备合法资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质押的动产进行保管,从而使资金约束企业取得享受贷款服务资格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家电、钢铁、建材以及石油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般情况下,质押物必须具有稳定的产品价值以及较好的市场流通性,以便在风险发生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变卖质押物来避免风险。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静态质押融资和动态质押融资。静态质押融资具体是指资金约束企业将质押给银行或其他金融企业的物品放置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的仓库中,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质押清单或者质押专用仓单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并对质押物进行监督管理,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会以质押清单或仓单为依据对资金约束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在静态质押的过程中,质押物一旦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督管理后,资金约束企业只能根据融资余额的逐渐减少提取相应的质押物,不然的话将无法更换物品,直到将借款还清为止。动态质押融资是以静态质押融资为基础演变而来的,但跟静态质押融资相比,动态质押融资具有灵活、方便等优点。动态质押融资的运作方式与静态质押融资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动态质押融资只需要确定质押物的最低质押价值,在质押的过程中,资金约束企业可以根据先前约定的方式进行物品的置换,以最低质押价值为标准,高出或低出的部分可以进行提取和存入。如果资金约束企业拥有较多的产品种类,并且没有稳定的产品目标市场,那么选择动态质押融资比较合适。

1.2以权力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金融运行模式

以权力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金融运行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模式具体是指资金约束企业将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当做质押物,然后让银行或其他融资机构提供融资服务的模式。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仓单重要融资在目前我国的小企业的融资行为中被广泛地应用,这是因为小企业没有一定的固定资产,且无法让具备一定实力的第三方做担保。因此,很难获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但是小企业往往拥有大量的存货,为了使存货流通以及取得短期的信贷支持,通过使用仓单质押模式,可以获得短期的金融支持。

1.3动产和权利混合质押的物流金融运行模式

在动产和权利混合质押的物流金融运行模式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信用证项下的商品质押融资。在这种模式中,资金约束企业将拥有的进口信用证单据交由融资经办行审查合格后,可以将进口信用证单据下的提单当做质押,然后向银行或其他融资机构申请融资服务。此外,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可以将报关、提取货物以及运送到仓库等工作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处理,并赋予其监督管理的权利,直到资金约束企业还清借款后,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退还质押物。这种模式在以L/C结算方式进口商品或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中被广泛使用。

2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2.1风险管理的特征

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受到业务的结构和整体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发生,因此,物流金融业务风险不但和企业密切相关,而且会受到行业以及供应链等条件的影响。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业务风险的大小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要将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深入到每个环节中,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2.2风险管理系统

2.2.1建立跨行业的信息平台

跨行业的信息平台具体包括信息的共享沟通和管理机制、专门处理相关业务以及物流金融的信息系统,此外,还应该涉及结算支持、业务营销、评估控制、物流监控、风险识别以及调度优化等功能。在建立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应该加强提高内部的信息化水平,还要和物流金融业务所涉及的各个企业以及协会间建立起能实现共享的综合信息系统,这样有利于物流金融对信息的快速提供以及监管物流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业务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和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统一集中管理。这样不但能保证业务信息的实时共享,还可以对物流金融业务的运行进行实时监管,大大降低了业务的操作风险。此外,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地掌握供应链运行状态、行业市场走向、行业政策以及企业数据等相关信息,不但可以实现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实时监控,还能实现物流监管企业、银行、监管部门以及生产企业等多方的共赢。

2.2.2建立支持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的组织平台

建立支持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的组织平台对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物流金融中进行组织创新主要包括组织间和组织内的创新。组织间的创新具体是指将资金约束企业和银行的两方关系转变为资金约束企业、银行、物流企业的三方关系,在这种组织创新中,银行应该选择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实力、广泛的客户网络关系以及业务管理较为规范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并建立物流金融平台,通过和业务相关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核心能力,实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此外,银行可以通过和一些大型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分行层面和地方物流企业以及合作物流企业的分支机构进行业务合作,以提高物品处置、物品评估以及业务监控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此外,通过和担保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等机构进行创新和合作,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不断地完善物流金融服务。

2.2.3建立业务风险管理的综合技术支持平台

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综合技术支持平台不但要能实现对业务风险的综合集成技术控制,还要能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技术控制。因此,物流企业和银行应该通过合作共同开发一套完善的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控制以及贷款分析系统,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此套系统应该具备风险预警、风险评估、技术选择以及违约后处理机制等功能。在物流金融风险综合集成技术平台中,实现相关技术的集成极其重要。先要对融资的风险进行整体的评估,并系统的考虑整体风险的控制技术,从而进行融资整体风险的控制。然后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技术进行集成,结合业务的变化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最后,物流企业和银行要根据物流金融的特点建立授信和评级制度体系,并将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中的主体评级和管理方法转变为债项评级和控制方法,通过分析资金约束企业的结算方式、经营行业、回款方式以及历史记录等,并根据企业的经营规律作出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

3结论

综上所述,物流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理念,是物流和金融的结合产物。物流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率,而且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对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仔细分析,科学研究了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旨在为物流行业和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毅学,徐渝,冯耕中.国内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演化过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

[2]艾东.中小企业物流融资风险管理探讨[J].上海金融,2005(12).

[3]李贤忠.小额贷款发展路径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9).

[4]蒋益辉.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4).

[5]郑 祥.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09).

篇(4)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54

[中图分类号] F253;F8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126- 03

0 引 言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它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国家支持。但我国物流金融并不成熟,还存在着众多的风险,制约着它的发展。发展金融物流业务虽然能给金融物流提供商、供应链节点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共赢″效果,但提供商却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物流金融的外部融资行为将受到法律、政策的限制和影响,也给物流金融业务本身增加了诸多不_定性。同时,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是物流金融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1 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

物流金融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风险有行业系统风险、运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担保物风险,见图1。

1.1 行业系统风险

物流金融行业系统风险的专题研究文献较少,个别文献在研究物流金融业务整体风险影响因素时会有所涉及,如陈祥锋(2005)、冯静生(2009)等,也有文献直接构建包括外部风险因素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体系与模型来分析整体风险。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观点,行业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1.2 物流金融的运作风险

在物流金融风险中,运作风险导致的直接或者间接损失已经呈现出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趋势。金融实务界和监管机构非常关注运作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和组织框架的探索与构建。

于洋(2003)认为,操作风险包括仓储企业或者银行内部操作失误的风险以及仓储企业与银行之间业务衔接操作失误的风险。陈祥锋(2005)则认为解析运作风险应首先需要揭示各阶段资金缺口或风险发生的可能点,然后再在风险多发点上采取相应措施,特别地“付现”至“销售”阶段,最易招致风险的发生,此时大量货币现金转变成动产形式存在,资金缺口为最大。物流金融依赖于供应链,供应链衔接将受到诸如文化观念、监督管控、交通状况等各方面的影响,其中任何一方面的管理不善(如效率低下、违约风险等)都会给整个物流金融的运行带来风险。随着物流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物流金融的运作风险已逐渐贯穿于整个业务的全过程。物流金融研究应当从担保物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作用、风险控制指标、风险预警及违约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李毅学(2011)在后续的研究中,把操作风险总结为合规风险、模式风险、流程风险、具体操作风险四个方面,其描述较为详尽。

1.3 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

物流金融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业务表现形式之一,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信用风险隐患。对于物流金融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学者建立了众多模型进行研究。关于信用风险评价方面,学者们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和博弈论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评价模型,据此对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信用实施评价管理。唐少麟(2006)则用纳什均衡矩阵模型概括了物流供应链中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方(多为中小型企业)和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关于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应对措施方面,金融机构、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应建立共同的提出防范措施,适当规范的授信和物流融资商品市场选择及其统计分析,培养管理人员理念、能力,健全制度,强化对质押货物的控制,进而构建物流金融业务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1.4 物流金融的担保物风险

物流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式,它关注的不仅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盈利能力等基本财务报表层面的东西,还在于抵押担保物所承载的各类信息,如:规格、型号、价值、价格波动走势、市场供求情况、交易双方实力等各个因素。物流公司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成为连接金融机构和融资方两者的桥梁和纽带,物流公司如何控制好它的担保物对物流金融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胡剑(2009)认为,担保物风险应当从质押物所有权的法律风险、质押物监管风险、质押物产品市场风险和质押物变现风险这几个方面分类归纳。张忠辉(2011)则进一步细化了担保物风险,并把担保物风险具体分解为:担保物自身的风险(包括质押货物选择、质押货物市场价格稳定性、质押货物是否投保、质押物合法性和所有权归属等)、仓单质押技术风险、仓单风险(仓单的灭失或造假)等。吴春平(2016)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提出了“三个确保”:确保货物质押率、货物存放地合法合理有效;确保仓单内容的真实性和唯一性;确保货物的保值率以及它的真实存在。

2 物流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物流金融业务的专业化发展

物流行业的简单运输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物流公司或者下设的子机构会演变为专注于某个产业的形式以求增加其竞争力。比如天猫超市会为普通商品和生鲜产品,配备有不同物流运输系统。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呈现专业化细分。同时,物流公司对某个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加深,能够使得物流公司更了解其货物信息,从而减少物流方和银行方跟抵押物有关的风险。

2.2 大型物流公司承担“物流银行”功能

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该规划积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进一步加速自身发展,也表明了他们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相应市场秩序。我们可以预见,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兼并收购阶段,并呈现出集中化趋势。其中,个别物流公司做大做强,资金力量更加雄厚,加以利用收现付现时间差,甚至可以直接担任某些中小企业的“物流银行”,使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串谋所造成的信用风险降至最低。

2.3 大数据下的“一体化”物流金融模式

物流金融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失误、管理不善,货物、仓单的电子化监控以及物流金融蓬勃发展所伴随的各类烦琐而又冗杂的数据等都急需物流大数据金融平台的搭建。现物流大数据已经有所发展,而这里更强调的是一种“一体化”模式,一种强大的智能化互联网共享技术连接起物流金融参与各方以及货物仓单等各种相关信息,使得物流金融业务不仅得到流程上的简化,更能帮助其消减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风险。

2.4 物流金融将迎吸纳资本井喷期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国的物流金融行业正处在成长期,它的行业吸引力逐步呈现。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有关研究表明,其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有近70 000亿元人民币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出台了诸如《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加大投融资支持。此外,我国将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物流金融行业将迎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金融、物流等企业也因此开始重视起物流金融行业,加大投融资力度,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占先机。

主要⒖嘉南

[1]陈祥锋,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物流[J].物流技术,2005(3):4-6.

[2]冯静生.供应链金融:优势、风险及建议[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9,7(11):51-52.

[3]代剑环,闫英,付林. 基于AHP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 [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10):52-54.

[4]于洋,冯耕中.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 [J]. 管理评论, 2003,15(9):45-50.

[5]陈祥锋, 石代伦, 朱道立. 融通仓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 [J]. 科技导报,2005,23(9):30-33.

[6]孙颖. 浅析物流金融风险 [J].金融理论探索,2007(3):27-28.

[7]李毅学.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物流金融风险识别分析 [J].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35-39.

[8]潘永明,刘辉辉,朱茂东,等 基于BP-DS模型的银行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研究[J].价值工程,2015(6).

[9]李政道,任晓聪.博弈论视角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信用管理[J].企业经济,2016(11):183-187.

[10]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讨之一[J].物流技术,2006 (2):99-102.

[11]所娜.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J]. 经济视角,2013(33):123-124.

[12]赵长明.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7):36-38.

篇(5)

面临日益激烈的行业内部竞争和国外同行的压力,一场在物流领域的改革势在必行。伴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国内金融行业的成熟,将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物流金融,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发展,这将是我国的物流产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最佳契机,也是物流企业规模向集约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物流金融的分析

1.物流金融的背景与现状

1.1物流与金融的脱节

物流和金融的脱节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脱节。首先,我国以“物流”命名的企业有73万多家,除了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外,其余的均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金融意识较差,金融管理部门控制能力弱,企业闲余资金的合理利用率差,多数物流企业的利润依靠物流运输的收益,从而难以规避金融风险,使得企业步履维艰。其次,金融机构缺乏对物流企业的支持,金融信贷业务手续繁琐,针对物流业务的金融产品屈指可数,金融部门对物流行业重视程度低。最后,物流与金融的脱节,不是两个部门的脱节,而是社会两个最重要的职能部门的相互背离。物流是社会的可见性资源的移动,而金融是社会看不见资源的流动,物流与金融的脱节,势必会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物流企业内部强化的需要

物流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必须了解市场规则和游戏。而市场经济要求资金的最合理和最大化的利用,物流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实力,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在会计核算,监督上做好基本功,与金融机构合作发展。如今,不少物流企业不单引进物流方面的人才,而且还大量引进金融和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内部强化的意义。

1.3金融机构创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不断完善,金融行业也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成熟,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相同的条件改革创新。而物流行业在证券、保险、期货等上却处在相对的空白期,面对如此大的一份蛋糕,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会轻易放过,要想获得市场,金融机构必须在业务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获得较好的收益,取得市场优势。

总而言之,物流金融就是在新时期,新的创新下,物流企业在满足企业内部强化基础上的一种物流和金融紧密相关联的各项金融业务的总称。

2.物流金融的模式与分析

2.1物流银行

所谓的物流银行,又称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的银行,是指银行在满足市场稳定性,流通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以符合抵押要求的相关物流商品为信用质押,通过银行的审核和监督,开展向有信用的物流客户提供信贷、担保、结算等中间业务的一种综合性质的银行。

2.1.1物流银行信贷担保

银行在放贷过程中都践行“谨慎安全”的原则,往往把资金投放给信用条件好,收益稳定且具有良好名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对像物流行业这类高成长高风险的中小企业,往往力不从心。物流银行就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与传统银行相比,物流银行有以下先天的优势:

第一,在资产抵押方面,更具灵活性,无论是有形、无形资产,还是流动、固定资产,都采取合理评估。现代与物流相关的企业都拥有大型的仓储仓库,搬运的机械,运输车辆设备以及办公场所和相应的财产,这都可以增加贷款时企业的资产信用,不少企业还拥有保税区业务,港口场地,进出口报货单证等无形资产,企业将其作为资产抵押或者担保,其融资额度也必将增加。

第二,在信贷投放上,物流银行采取了公摊风险和合作收益的原则。所谓的公摊风险,也称优而则其选,是指银行客户必须把会计核算与财务审核的数据反馈给物流银行,银行控制企业在风险业务上的资金使用,而在具有高速成长的业务上,会扩大其原有的资金投放,将风险与企业公摊承受,从侧面减少了企业的风险成本,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收入。而合作收益,是指在信贷投放的过程中,物流银行将企业业务中的订单、生产、供应、储存、运输、服务等活动视为一种与资金业务相关的互动系统,银行会利用其手上的信息管理技术,为每一环节提供资金的支持,使企业业务更加规范,资金使用更加合理,也就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第三,在风险控制上,企业的日常的经营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决策,也会出现很多的诚信问题,信贷担保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诚信的金融交易。物流银行在坏账准备,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业务处理上,会产生很多的信用问题,这是因为行业的革新是机遇与风险并行的,在风险控制上,企业需要创新和挑战,更需要资金支持,物流银行就很好的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

2.1.2物流银行结算

银行与企业的结算,是企业日常成本计算的依据,也是企业资金核对的保证。中小企业对于票据和资金的结转管理都比较薄弱,如果需要清算结算,而资金又很紧张,银行的结算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流银行在服务上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采取现代的结算支付手段,开展网上银行结算业务。物流业务是物资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合,其复杂性、变化性和不可预见性使企业的结算业务遇到很大的调整。而物流银行开展现代结算业务,可以有效监督结算双方的经济行为,监督企业的应收,预收账目,为企业的资金保驾护航,由于采取现代的结算方式,同时为企业和客户节省了时间,增加了社会效益。

2.1.3物流银行中间业务

如今的银行的收益不单是存贷之间的利率差,而更多的是中间业务的收入,也就是银行的服务。现在的银行采取了全面撒网的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间业务服务,往往是服务项目众多,但是收益不如预期。物流银行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无论是企业的物流部门,还是专门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银行都是立足于物流方面,开展金融政策的解读,金融理财投资和特色业务服务。广东发展银行在这方面是开拓者,利用珠三角的有利环境和众多的物流企业,开展了形势多样的服务,无论企业大小,广发行都为其定制特色的业务,讨论合作事宜。广发行利用自己的营业网点和区域内众多的物流园,点对点服务,获得了双赢的局面,对物流银行很有启发意义。

2.2物流金融仓库

物流金融仓储金是指:生产经营企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作为质押物存入企业的仓储中心并据此获得协作银行的贷款。然后在其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分阶段还款。物流企业提供质押物品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管、信用担保等服务,从而架起银企间资金融通的桥梁。其实质是物流企业提供货物的存放与保管、信息增值等中介服务,将银行不愿接受的信用资产转变成其乐意接受的质押品,获得像物流银行般得金融服务。

物流金融仓库的新模式,对于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物流企业来说,已经成为其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为那些有保管实力的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担保模式

2.3物流金融的资本模式

金融市场的本质是资本市场,这就要求企业要合理利用一切资源,为企业、社会、国家创造最大化的资本收入和最安全的收益保障,为股东和所有者的合理权利服务。物流金融的资本模式在我国现行的一般有三大类:物流金融证券、物流金融基金、物流金融保险。

2.3.1 物流金融证券

资本市场最好的融资方式就是发行股票,进行上市。在我国的主板市场上,涉及物流行业的运输物流股票有78只,其中大部分都是大型的国有企业,比如港口运输类,大型仓储类、公路铁路类、运输投资类的企业。在相对灵活的中小板上,物流相关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因此,发行物流金融证券,是不少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的最佳选择,也是物流企业所进行的高端竞争之一。

发行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的同时,也是企业自我提高的途径。因为企业在发行IPO的时候,有着严格的资质审核,企业必须整合利润收入和经济资源,完善企业的经营结构,建立顺畅的董事会制度以及独立的会计审核,并且要拥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这些都是不少企业所欠缺的。在国内,顺丰是物流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之一,但是在发行上市这个问题上,其总裁王卫却提出暂不考虑上市,这就是国内不少物流企业融资时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自己的心血企业上市后就需懂事会共同经营决策,另一方想要做强做大自己的企业就必须上市融资。

面对这样的境地,国家证监会应对物流企业在股票上市适当放宽限制条件,鼓励企业规范上市。资本市场的完善同时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努力,物流企业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融资体系,于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尽快建立正常的债券或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体系,给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2.3.2 物流金融基金

基金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一种有效的投资和融资模式,能为社会、企业和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利润收入同时,最大程度的做到专业化和风险规避化。因为基金是通过专业人员的利用金融知识对资金的管理和投资,具有共担风险,分享收益的特征。

物流企业的基金模式有三种。第一种,物流企业如果拥有闲余的资金而没有专业的投资规划部门时,可以把资金委托给专业的基金公司,为企业资金提供合理的投资规划方案,还可以利用资金建立起企业自身的基金公司,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设立公募基金,进行专业的金融投资。第二种,大型基金公司和物流企业建立合作的关系,为物流企业设立专项的基金,吸引投资者,面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资金可以支持物流企业开展创新业务,开拓市场。第三种,私募基金,这是一种不面向公众的基金,也是一种高风险的基金,又称风险基金,这和物流企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的行业特性密切相关,企业的发展决定了私募基金的收益,所以私募成为不少企业的一种冒险而又创新的挑战。

2.3.3 物流金融保险

保险是金融领域中的金钥匙,为企业乃至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国内的物流保险中,主要是财产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但是作者认为,物流金融保险仍为一片新的大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代物流的服务性质是多功能、全方面的,其增值的第三方服务较多,供应链控制因素复杂,质量难以控制,运营风险也随之加大,传统的车险和货险早巳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运作需求。物流公司迫切需要专业的物流险种,为其分担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所承担的运输压力。因此,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开设长途、短途、地面、航空、航运、固定区域运输和国际运输等不同情况的更为细化的保险模式。

物流专业险种的开设,能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利润源泉,也能为物流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是行业间双赢的局面。

2.4物流金融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任何一个行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金融创新是指变革现存的金融体制或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得现有体制和工具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创新可以是制度的、技术的、工具的,甚至是理念和构想上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成熟,金融创新成为国家新的进步手段,也成为物流行业内的竞争的制高点。

物联网的提出与发展,新的电子商务格局的转变,电子技术(GPS、NFC)等智能科技在物流发展中的使用,物流金融创新的局面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企业只有紧紧跟随创新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节奏,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成就物流金融的一番新事业。

二、物流金融的作用及意义

UPS中国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代表陈学淳曾表示,未来物流业的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他认为,未来的物流企业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目前,国际四大物流巨头在海外也均已涉足物流金融领域。物流金融已成为物流企业和金融部门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各自新的利润源泉。发展物流金融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一,物流金融能有效降低金融风险,提高了中间业务收入。并成为拓宽金融服务领域的新渠道,在增加了金融服务项目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能力。

第二,物流金融能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营利润,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资金和安全的保障。

第三,物流金融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为企业和金融部门的信用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平台,为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提供了市场信息依据,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物流金融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为物流开展的增值服务,并降低资金需求方的融资成本,成为中小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企业可以拓展服务领域,有助于积极争取客户,赢得市场份额,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做出贡献。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的领域中都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其成就令世人瞩目,新时期以来,创新成为各行各业前进的动力。物流金融对于企业、物流公司和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中国的物流金融正处在蓬勃发展向上时期,这是中国物流金融理论体系不断创新,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国家法律政策逐渐扶持的结果。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风险和机遇是共存的,物流金融还有许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去克服解决。本文通过对物流金融理论的梳理,介绍了物流金融背景和现状,并着重分析了物流金融的几种现代资本模式,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规划方案,同时为商业银行从事物流金融业务提供一些运作思路。希望中国的物流金融能走出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为民族和国家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茂海. 新时期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思路探讨[J].当代经济,2010(9).

[2]左雪莲. 物流金融风险规避途径研究[J].商业时代,2011(11).

[3]刘华,曾小贵,程海峰.物流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1).

[4]马辉.基于物流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篇(6)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一、物流金融的特点

1.物流金融的概念和类型

作为授信主体银行的人和受信主体客户的委托人,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独特的桥梁作用,它通过货物的质押监管,帮助银行和客户达成信贷交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可以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或其分支机构,也可以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联合体。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可以分为基本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和创新形式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1]。

2.物流金融的特点

物流金融涉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三个主体,是物流业和金融业因各自发展需要而相互融合的产物,是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物流金融的核心是物流融资。同时物流金融的服务具有标准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

3.发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

物流金融不仅能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及效益,更可为企业融资并提升资本运用的效率,同时可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扩展服务业务,降低信贷风险。因此发展物流金融业务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金融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津台物流金融合作的前景分析

1.津台两地贸易发展态势要求两地物流金融加快合作

贸易结合度是把世界出口或进口总额作为衡量基准,两国(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以这个衡量基准偏离的程度,从而成为表示两个经济体间贸易紧密化的一项指标。而“贸易结合度”是从“贸易依存度”扣除了对象国(地区)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这一规模因素之后的数值,这样可以更清楚地发现两个经济体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动趋势。其数值超过1,说明两个经济体贸易联系密切,数值越大说明关系越密切。小于1则说明贸易关系不密切[2]。

2.两岸金融合作政策前行推动津台物流金融全面合作

2009年4月26日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以及2009年11月16日签署的《海峡两岸银行业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为推动两岸银行业开展合作与交流,提高两岸银行业作业的层次和水平,为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创造了积极条件,也为津台物流金融的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3.天津台资银行的投资势头促进津台物流金融扩大合作

首家由海峡两岸合资的华人银行——华一银行天津分行于2009年4月3日正式营业,将切实为投资大陆的台资、港资及其他外资企业以及政府基础设施提供服务。两岸签署《海峡两岸银行业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后,土地银行董事长王耀兴说,土银未来考虑在天津、海西、青岛等地设点。这些都表明了台湾银行对天津投资的热情,将促进津台两地物流金融合作不断扩大。

4.天津港的经济优势吸引津台物流金融长期合作

2011年天津港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中列第四位,货物吞吐量为4.53亿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50万标箱,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人民币;致力于建设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其庞大的资产规模、完善的管理和良好的信誉,深受用户信赖;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和丰富而可靠的物流信息资源,实现各合作方信息共享,从而促进港口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3]。因此天津港的发展吸引津台两地物流金融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

三、津台物流金融合作模式选择

1.现行的物流金融合作模式的类型

通过上述分析,津台两地在物流金融合作上,可选择天津港和台湾银行合作,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可以是专项服务,也可以进行供应链金融全面服务。因为天津是港口城市,物流是重要的支柱产业。2007年底天津港进军物流金融业务,并积累了一些经验。而台湾方面,2006年台湾银行业增长相对缓慢,整体收益普遍较低,收益指标为负。2007年收益指标虽转为正值,但是数值仍然很低,提高其银行收益能力仍然任重而道远,急需拓展市场。天津港和台湾银行进行合作,既有助于台湾银行吸引和稳定客户,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增强竞争能力,又可增强天津港综合服务功能,稳固和增加货源,提高经营绩效和综合竞争能力。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的良性互动和两岸发展共赢。

2.模式的运行方式

(1)天津港和台湾银行专项合作

天津港和台湾中小银行可按图1的基本流程进行专项物流金融合作,开展物流融资业务。物流融资业务是银行与物流公司共同合作,为拥有在库、在途货物所有权的企业提供以货物或代表货物权利的凭证为质押的新型融资授信服务,属于基本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2)天津港和台湾银行全面合作

天津港和台湾已推出物流金融服务业务的银行,如国泰世华银行[5],可联合打造供应链金融,开展全面合作。

篇(7)

国内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最初是沿着物资银行、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的业务总结开始的。早在198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的陈淮就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90年代初期也有学者发表文章,探讨物资银行的运作。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由于物流的概念没有被充分发现和认识,所以当时的物资银行的概念与现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1998年4月,时任陕西秦岭曾氏有限金属公司总经理的任文超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是这一概念的一个突破。随着物流学的不断发展,物资银行的概念也逐渐发展成熟。2003年9月,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学者于洋、冯耕中,2004年任文超以及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治等,都对物资银行的含义重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比较规范的概念。仓单质押业务的理论总结始于1997年6月,当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张平祥、韩旭杰对粮棉油货款的仓单质押业务展开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将物流的概念结合进来。

此后,随着物流学的兴起,相应的研究开始增多。2001年,烟台大学的房绍坤;2002年,学者孙宁;2003年,东南大学的郑金波;2004年,学者邵辉等对此都进行了研究。该业务与物流业发生紧密联系只是近几年的事。对于保兑仓业务的研究则是基于仓单质押业务而衍生出来的。

物流金融领域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是“融通仓”的研究。2002年2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罗齐和朱道立等人提出“融通仓”的概念和运作模式,迄今仍有系列成果推出。2004年5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邹小、唐元琦首次提出“物流金融”的概念,定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物流金融”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至此,物流金融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基本确立,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归纳出了一系列的运作模式。在学科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学者做出探索。2005年3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陈祥锋、朱道立提出了与物流金融相类似的“金融物流”的概念。但因其相对于“物流金融”在表达上不够准确,续用者不多。物流金融领域的另一项标志性成果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出现与普及。2004年,广东发展银行在“民营100”的金融平台基础上及时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期望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与发展难题。从2004年底至今物流银行业务迅速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如中储与华夏银行的合作,福建中海物流公司、泉州正大集团与中信银行的合作等等。物流银行业务是以产品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抵押或质押为授信条件,运用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业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可以看出“物流银行”是“物资银行”业务的升华,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物流金融近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物流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等领域。

物流金融的相关概念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他们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该定义指出了物流金融所研究的领域和基本的研究方向,它还强调金融创新思维和金融工程技术的运用。

“融通仓”作为物流金融领域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复旦大学的罗齐和朱道立在2002年提出。朱道立等人系统地介绍了融通仓理论。他们认为,因为融通仓所涉及的对象数量众多,要想把这些分散的个体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资金、信息和物流的结合,除了借助先进的信息通讯系统和交通技术之外,还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模式和结构,包括基于动产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资金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等三种。他们设想的融资结构有纵向结构、横向结构、星状结构和网状结构四种。这些结构的设想主要是来自对不同环境与规模类型的企业给出的因对象而异的分析。基本思路是以“仓”为突破口,运用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程序,实现对仓中动态的物资的计价,使它们可以与资本实现转化。资本、物流、仓储是企业运作过程中流动资产的三个代表性的形态,它们覆盖了企业日常运作的全部流程。朱道立等人的理论研究强调物流对金融的融资功能的辅助,注重基于银行服务的讨论,给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大服务范围,开发新的高利润服务项目的思路。其中虽然涉及了物流金融的结算职能,但没有把它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讨论。

物流金融理论在实践中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物流银行打破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创新地运用动产质押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广发银行在国内物流银行业务的开拓上走出了第一步。广发行对生产企业的一个(或多个)品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经销给予支持,改变了以往单个经销商达不到银行授信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支持的局面,同时银行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和生产商内部的调剂,分散了风险。“物流银行”与前面的“融通仓”在寻求对流通中的资产进行评估的思路上保持了一致,区别是它更多地站在银行努力寻求在扩大贷款的同时控制风险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物流金融理论的研究发展

在“物流金融”概念问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他们的研究丰富了物流金融学的内容。刘高勇(2004)从网络技术的角度讨论了企业物流与资金流的融合。他论证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物流与资金流融合的可能,其中信息充当物流和金融整合的媒介,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陈祥锋、朱道立(2005)提出了面向供应链的金融物流的概念,尝试从物流金融提供者的角度转换到物流金融的客户角度来开展分析。徐莉、罗茜、熊侃霞(2005)介绍了物流银行业务的特点与作用,指出开展物流银行业务面临的风险,并就风险防范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提出设想。王颖琦(2005)介绍了物流保险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唐少艺(2005)以UPS和和广东发展银行为案例,描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向准备在我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提出了针对市场现有状况合理运作的建议。邹小(2005)在《管理塑料价格风险的利器:网上中远期仓单市场》一书中指出,在传统现货批发市场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而建立的中远期仓单市场,是全新的流通方式,极具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满足业界规避价格风险和违约风险的需求。该书以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仓单市场作为研究对象。从阐述仓单交易市场的基本内涵、形成、现状、功能作用和市场运作等角度入手,对网上中远期仓单市场的组织架构、市场管理、交易者、交易行为、交易目的等进行论述,对市场的操作流程和基本制度作了详细的解说,研究了衍生品交易和物流服务如何结合并产生效益和控制风险。唐少麟、乔婷婷(2006)用博弈分析的方法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论证了对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可行性,指出相应的风险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采用新的管理工具(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有效控制。

现实世界里,“资金”、“原材料”、“库存”这三种资产形态经常相互转换,而转换过程通常很难受到全程不间断地跟踪,特别是“物流”的过程在先进的通讯和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之前是很难被考察的。因而传统的会计学和金融学在研究企业运作时通常取其“现金”或“库存”的静止状态进行分析,很少涉及动态的转换。“物流金融”的长处就是能解决运动中或处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资产利用的问题。它好比社会科学中的“微积分”,使商业领域中的变量可以计量。

篇(8)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2

引言

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物流与金融的协同发展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不仅是经济上的风险,同时在管理上也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风险。因此对物流与金融的协同发展进行合理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来不断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降低风险。

一、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概念及内涵

物流行业是顺应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物流行业相对来说并不是独立的,是与各个行业相联系的。金融业主要是以运营各种金融产品为手段来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活动。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这个行业并不是简单的将金融与物流行业进行简单的结合,而是通过两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两个行业的发展,实现共赢。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是有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的,并且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一系列的运营管理措施来实现物流金融的真正协同发展。

二、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物流伴随着资金流,在物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金融业提供的财务支持;同样,金融业的运营发展也要依靠物流业开拓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降低信贷风险。物流金融协同运营,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物流业和金融业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太完善,所处的信用环境也比较差,物流业和金融业各自面临风险。因此,对物流金融运营系统中的风险分析,加强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是保证物流和金融平稳健康l展的重要前提。

三、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

1.物流行业在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风险

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的合作在传统的运营发展中也有发生,因此对于一些常态的运营风险物流行业也有相应的规避措施。对于物流与金融行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运营物流行业将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

(1)物流企业融资风险

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开展秉承着“谨慎、严格”的原则,对于需要融资贷款的物流企业的资产进行严格的审批,银行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审批更加的严格,需要各种各样的程序,从而加剧了物流企业融资的难度。金融企业对物流企业进行审核考察的过程中,对物流企业相对来说技术含量比较低,同时发展前景不明确的状况也会考虑周全。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规模是有限的,并且自身的资产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这也会让信贷企业对物流行业通过融资贷款的审批加大难度。物流行业自身的综合发展情况来说客观会加大从信贷企业取得融资贷款的难度。

(2)合同责任风险

在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物流行业的合作者实力也是越来越雄厚,但是因为在合作的过程中,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会因为自身的企业规模优势来强迫物流企业签订很多不平等的合同条款,这就导致物流企业会在合作过程中承担更大的风险。

(3)提供物流方案的风险

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很多物流企业和许多大公司进行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物流企业需要提供更加一体化和专业的物流服务,这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物流企业更多的是为企业提供单项物流服务,对于整体化的物流作业方案是非常缺乏经验的,这就导致在物流目标达成与合作企业的期望值有所差距,不仅不利于双方的继续合作,甚至会让物流企业承担很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4)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

物流企业在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向一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业务,一方面是能够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是能够不断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来实现长期的合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需要物流企业提供金融业务的公司相对来说信誉度是比较低的,并且对于长期的服务也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因此物流企业的提供金融服务的对象加大了物流企业的风险。

2.金融业在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中的风险

(1)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要保证信贷业务能够长久持续的运营下去就需要安全可靠的监管控制机制来进行制约并且监督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自身的监管控制制度比较薄弱,再加上很多商业银行设有很多的分支机构,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够进行集中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会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条例进行实施,这就进一步的加剧了商业银行资金控制的难度。同时商业银行的很多资金被一些企业长期的占有使用,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额和占比,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金融创新风险

金融创新对于银行来说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同样的物流与金融行业协同发展的创新也是具有这种效应的。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一方面对于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的,但是一旦金融创新不恰当就会导致整个金融行业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就如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一样,金融创新风险使全球经济陷入了动荡之中。

(3)质押风险

对于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来说质押物相对来说比较特殊,比如仓单和物流过程,这些质押物本身是乜有一个固定的评估标准的,因此对这种质押物的估价就会不稳定,受到质押物升值和贬值的影响。同时因为没有固定的估价标准导致在进行估价的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难免会出现一些私自估计和徇私的行为,从而就会损伤银行的利益。

四、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控制

1.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物流金融信息共享受平台,统一收集各类数据,设立风险监管指标,提供风险解决方案和手段,实现对整个物流金融业务的全过程管理。设立物流金融业务的信息化标准,推出软件设计和运营咨询服务,促进物流金融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金融业务的电子信息化程度。设置标准化管控流程,银行与银行之间、 物流监管企业与物流监管企业之间的跨行、跨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受,充分实现银企有效对接。

2.加强信用管理

对合作方的资信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扼制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客户的诚信档案,对监管企业和出质企业建立 “失信人” 名单。对客户进行事前评估、 事中监控及事后跟踪,建立完善可靠的数据处理中心,将物流企业提供的企业信息与自身调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不断完善企业诚信档案建设,使之更加真实地反映融资企业的状况,进而更准确地确定授信额度。重视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科学分析和评估客户偿债能力及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要健全企业财务体系,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

3.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操作

建立统一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标准,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提高网络信息技术。金融企业要建立培训机构,加强对员工以及管理层就相关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减少操作风险。制定科学的定价机制,减少物流金融的逆向选择。物流企业应当建立风险管理部门,选择资信较好的融资企业为其提供担保,对质押物严格把关,确保质押率的充足性。同时,物流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管理和业务培训,尽量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完善价值评估系统、 提高评估技术。

五、结束语

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是两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和经营效益,还能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运营效率。因此,我们应加强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分析,从而进一步优化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总体环境,促进两个行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物流金融;物流金融产品;物流私募基金;互联网物流金融

一、物流金融概述

“物流金融”的概念最早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邹小和唐元琦在《物流金融浅析》提出,他们把物流金融定义为:“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金融作为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的新产物,是基于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逆向物流和信息服务等)而开展的金融服务,是物流业和金融业因各自发展需要而相互融合的产物,其对物流行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物流金融的发达与否,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现出某地区物流行业发展的快慢。

二、北部湾经济圈物流金融产品的现状

物流金融产品类型的丰富多彩,也决定了物流企业融资易难程度,从而也影响了某一区域的行业发展。从北部湾经济圈区域的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金融产品与物流企业匹配的情况来看,也反映了本区域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填空式”补课发展,但随着市场空白点逐渐被填充,物流行业发展也迎来了瓶颈期,区域内物流企业自身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也即是缺乏资金,这也与本区域内物流金融产品类型息息相关,就目前本区域内存在的物流金融产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是指融资需求企业以企业自身拥有的动产作为抵押,将抵押物存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中介方向融资需求企业出具仓单,融资企业利用仓单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评估质押品的价值后按照有关规定发放一定的贷款资金。在此融资业务中,融资需求企业应当提供足够数量的拥有所有权的动产作保证,并在出质期间内不可动用质物。 银行占有或委托监管人占有该笔动产,并按约定发放贷款;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中介方向银行和质押人

2 保税仓

保税仓模式是仓单质押模式的一种延伸,在此模式中,买卖双方签真实的交易合同,由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四方经过协商设定保税仓,签署“保税仓”业务合作协议书。买方根据与卖方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申请贷款,专项用于向卖方支付货款,银行选定监管仓,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买方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货物销售的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承担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这一过程中, 假如买方违约,卖方或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承担回购义务。基于动产质押的一种模式,这也是目前比较适合北部湾地区的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的。

3 代收货款模式

代收货款模式是指在合同约定的时限与佣金费率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达提货方后,货方收取货款,并在约定的时限内将货款返还发货方。代收货款业务在电子商务尤为发达的今天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因为这种模式解决了商品配送与资金结算不方便、不及时的难题,为买卖双方规避非面对面交易带来的信用风险。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 to C业务中,并且在邮政物流等快递类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广泛开展。

4 银行垫付货款模式

还有一种模式就是银行垫付货款模式,这种模式是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资金不够雄厚,不足以支付货款的情况下引进了银行作为第四方。银行垫付货款模式中,供货方将货物发到第三方物流企业指定的仓库,同时将货物所有权转给银行,银行根据货物信息按一定的比例向供货商提货货款。当收货人向银行还请货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放货指令,将货物所有权还给收货人。

三、北部湾经济圈物流金融产品的创新

本文认为未来物流金融产品发展一定会出现这些新融资方式互融互通的嫁接,推动物流金融产品的创新,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仓单证券化。仓单证券化本身是基于仓单的基础上延伸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区别于传统的仓单质押,其实,仓单本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也具备有价证券的基本特征,即企业可以直接通过仓单质押进获得银行的贷款融资,也可以依托特殊机构(如证券公司)在有限的市场上进行发行融资,这也就是仓单质押与仓单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2、物流信托。信托有“金融百货超市”之称,它是以有价的资产作为抵押担保,信托公司根据借款企业的资金需求信息,结合信托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一款信托产品,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募集后最终由第三方银行托管,根据融资企业的经营计划或用款计划分批次的划拨到企业账户,企业按规定时间进行还款。

3、物流私募基金。随着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也开始从房地产、能源等热门领域转向物流领域,其介入的具体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大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为主,直接控制或投资于从仓库到冷藏食品运输、甚至物流园区的建设等一系列物流领域,最终通过租赁或转让给实际需求的物流企业,实现投资回报。

4、互联网物流金融。近年,互联网模式逐渐颠覆着各类传统行业,形成了各式各样新的行业互通互融模式,物流行业也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物流金融也势必会出现互联网物流金融模式,可以较为通俗的认为互联网物流金融是基于资金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等“四位一体”下,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各物流领域供应商、收货方或物流企业解决融资方案,同时为客户、社会投资者等提供虚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将资金的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实行各自诉求。

结语:

从北部湾经济圈的物流金融产品与未来创新的产品来看,物流金融产品的创新势必会出现在金融机构发达的区域,首当其冲必是上海自由贸易区与深圳前海金融特区,因此,对于北部湾经济圈的物流企业欲想实现飞跃式发展,就必须能插上新的物流金融产品翅膀,这就需要本区域的物流企业采用纵向的发展模式,与自由贸易区或深圳特区相关企业形成上下游企业,利用发达区域企业与金融之间的有效嫁接,实现融资多渠道,这一发展模式可以适用于本区域类的普遍中小型物流企业,从而增强本区域内物流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

综述而言,北部湾经济圈的物流行业发展,必须依托于各类金融机构,与本区域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创造出更合适的物流金融产品,成为区域物流行业腾飞的引擎,才能不断地提升物流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广西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小,唐元琦,物流金融浅析〔J〕,浙江金融, 2004,(5)

〔2〕 李蔚田,物流金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

〔3〕 黄涛,张景新,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思考〔J〕,

篇(10)

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行业的供应链中,将金融工具运用到这个业务活动当中,这样就可以更有效的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对资金在供应链中的运作可以更好的进行组织和调节,从而实现资金价值增值的一系列业务经营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金融公司与物流公司在供应链运作的时候,像所服务的对象提供各种服务,例如贷款、租赁、保险等。

二、现代物流与金融的关系

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而金融行业也同样需要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和壮大。可以说物流是一种基础,资金是一种形式,它们之间是需要互补的,只有做到相互促进发展才能形成一个物流金融生态圈。物流和金融这两个行业的融合,形成了是一种新型的业务领域,它们的协同发展既是现在的一种趋势也是共同盈利的一种选择。

从物流行业的角度来说,物流金融可以有效的推动资金在这个供应链中的使用效率,这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物流企业需要和银行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银行对客户抵押贷款的物品进行管理,同时增设一些配套的功能,这样它的附加值就会增加,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从金融行业的角度来说,物理金融的出现为这个行业开拓了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也成为拓展新型服务领域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物流公司在日常运营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资金在供应链中运作,与其有合作关系的银行可以对这些资金进行管理,并将这些资金投入到所提供的理财服务中,这些做法都是金融行业不可小觑的经济利润来源。

三、物流金融协同发展盈利的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物流金融合作关系

物流公司需要和金融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物流公司需要他们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在建立合作关系时一定要以长期互信为基础,这样才能得到他们最大的资金支持。首先可以对物流业开展统一授信,就是将银行的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然后物流公司可依据客户的需要进行质押贷款和最后的结算。但是物流公司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向银行做好担保工作,然后就可以将银行所提供的信贷额度与其他公司灵活的办理业务,在办理业务的过程当中银行是不会参与的。这种模式减少了传统贷款中一些复杂的步骤,从而提高了办理业务的效率,可以让企业更加容易的融到资金。在运行这种模式的时候需要与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

(二)增强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

物流行业的发展正在趋于全球化,所以要尽快地建立起物流金融服务体系,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的金融保险市场已经完全的开放,这将非常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物流金融服务理念,同时也能促使我国在这方面的改革创新。现代的物流行业需要建立起自己供应链服务,同样需要金融机构可以快速的融合到其新的经营模式中去,就可以更方便的向物流企业给予资金的服务。

然而,近些年金融行业各方面的不断改革也让物流业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现代化金融结算方式让信息的交换和流通更加的通畅方便,并且去除了一些繁琐的步骤,使资金的运行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国际经济协同发展的趋势下,金融行业中的服务与技术正在不断的与国际接轨,而我们也正在学习国外一些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并不断将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因为这才更有利于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金融协同发展要给予相互的支持,物流业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不仅仅只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各种先进的金融结算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辅佐。

(三)加强物流保险,化解物流金融风险

现代物流不仅仅只是传统的货物储存和运输,而是一种集现代运输、信息网络、仓储管理、产品后加工、营销策划、组织等一体的多技术、多领域、多环节、多学科的综合领域。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风险,为了将这些风险降到最低,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运用配套的风险管理技术、保险技术化解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还蕴藏着许多的市场,例如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保险行业,因为物流公司中大量的货物都需要买保险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打造了良好的基础。物流企业需要借助保险服务轻装上阵,增强物流产品国际化竞争优势,以保障物流业稳健经营、持续发展。

(四)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监控物流运行的全程

上一篇: 工程预决算审计 下一篇: 防溺水科普宣传活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