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08 14:39: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风险防范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风险防范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9)012-032-05

一、引言

船舶业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该行业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先导性强,对一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来国务院先后颁布《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及《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支持开展船舶融资等高端服务,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为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的投放。上述战略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船舶融资提供了良好契机。船舶贷款是船舶融资的重要方式,本文将从船舶贷款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入手,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探讨船舶贷款的风险分析方法和风险防范策略。

二、国际金融市场船舶融资的主要类型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欧美经济的快速增长,跨国经营和国际贸易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航运业的兴起和繁荣,世界船队规模不断扩大(如图1所示)。船舶业是高度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船东单纯依靠留存收益进行投资的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开拓外部资金来源。近2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中船舶融资获得显著发展,融资产品和技术不断创新。总体来看,船舶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股权融资(Equity Finance),包括船东的私人股权、留存收益,公开市场发行股票、合伙人制度,如:挪威的K/S德国的KG模式和船舶基金等。

二是债务融资(Debt Finance),包括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债券发行,私募,出口融资和租赁等。

三是夹层融资(Mezzanine Finance),该类产品介于纯粹股权投入和高级优先债务之间,包括优先股、认股权证,可转换证券和后偿贷款等。

船舶业收入的不稳定直接影响船公司信用度,因此尽管船舶融资方式日趋多样化,但船公司在某些金融市场中仍然难以筹集资金,目前银行贷款是其主要资金来源,全球船舶贷款约占船舶融资总额的60%-80%。

三、船舶贷款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一)船舶贷款的分类

根据融资船舶是否建造完毕并取得所有权,船舶贷款可分为新船贷款和二手船贷款两大类。从贷款期限看,新船贷款期限较长,最长为12年,如果包括新船交付前的建造时期,一般最长可达15年。常见的二手船贷款期限为4年至10年:从贷款流程看,二手船贷款与普通商业贷款基本相似,而新船贷款发放程序相对比较复杂,通常需要与相关造船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相匹配。目前造船合同中常见的付款方式为:船东在合同期间以分期付款形式支付船舶总价,每次分期付款的时间和比例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新船贷款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买方信贷(buyer’s credit),“买方信贷”指船东(即“买方”)取得银行贷款,在船厂(即“卖方”)交船时或之前全额支付船舶价款。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造船合同都规定船东在交船日或之前以分期付款方式全额支付船舶价款(如图2所示),而船东一般会通过银行“买方信贷”进行融资。在“买方信贷”中,银行通常要求船东以自有资金支付第一部分价款(约为合同总金额的20%-30%),余额部分发放贷款。与合同中每次分期付款相对应,新船贷款也必须分批提取,每次提款前,船东需向银行提供船厂证明和船级社签发的证书,证实船舶建造的重要阶段(如:上船台等)已经发生,该次分期付款到期应付:二是卖方信贷(seller’s credit),“卖方信贷”指银行向船厂(即“卖方”)提供贷款用于船舶的生产建造,船东(即“买方”)同意以延期付款方式购买船舶。“卖方信贷”资金一般由各国国家银行(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和韩国的Kexim等)或政府支持担保的商业银行提供,作为政府对本国造船业的融资支持,因此“卖方信贷”可能获得利息或其它形式的补贴。

(二)船舶贷款的基本结构

无论是二手船贷款还是新船的“买方信贷”,大部分船舶贷款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借款人(单船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购买船舶,银行要求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保证措施主要有四种:一是对相关一艘或多艘船舶的第一优先抵押权,该抵押权所担保债权相对于无担保债权具有优先受偿的特性;二是将船舶各种保险赔付和互保协会(P&I Clubs)赔付转让给银行:三是将船舶所有租金或运费收入转让给银行,包括明确转让特定的中长期租船合同;四是船东个人或控股公司的担保,该担保使银行对船公司的实际控制力量具有追索权。此外,单船公司股票质押或对相关船舶的从属或次要抵押等也是常见的保证方式。如果新船尚未交付,银行还可能要求借款人提供造船合同和预付款保函权益的转让。在获得良好足额贷款保证的前提下,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船舶贷款。如果借款人与租船者签订了租船合约,借款人应与其账户行约定,租船者交纳的租金等账户收入首先用于按时偿还贷款银行的贷款,如该账户中金额不足以偿还当期贷款本息,借款人有义务用其它款项补足。

在新船“卖方信贷”中,虽然借款人是船厂,但船厂同时向船东提供延期付款商业信用,并要求船东以船舶抵押或收入转让等作为保证。可见,新船“卖方信贷”的实际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仍受船东及其营运收入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对船舶贷款的特征和风险分析时,我们均基于如图3所示的船舶贷款基本结构展开。

四、船舶贷款的主要特征

(一)行业具有较强周期性

船舶行业呈现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性循环(如图4所示),例如:20世纪70年代全球散货运输经历了长期严重衰退,而2003年以来航运业又出现近6年的“黄金时期”。船舶市场周期不仅受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还与船东在市场上升期过量订购新船的行为密切相关,这种多因素特性使船舶市场周期较难预测,贷款风险度明显提高。

(二)航运市场波动频繁

船舶市场变化无常,运费和船价有时会在短期内发生大幅波动,例如:2006年17万载重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价格为6800万美元,2007年上升至9550万美元,涨幅为41%,2008年6月6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为11612点,半年内跌至12月5日的663点,跌幅近95%。尽管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行业的波动性风险,但船舶贷款以中长期为主,风险防范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资产的可移动性

船舶通常被视为一项独立财产,因此船舶贷款有着很强的以资产为基础的融资特征。船舶持续地在全世界各司法管辖区域问航行,安全等受到港口所在司法区域管辖的影响,对可移

动资产执行抵押权等各项权利难度较大。

(四)资产的非同质性

船舶包括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和特种船等多种类型,每类船舶还可进一步细分。与飞机等资产不同,各类船舶的实际条件和用途存在很大差异,不能被视为同质资产,因此船舶贷款的复杂程度相对较高。

(五)资本密集

船舶贷款金额巨大。一方面,各类船舶价格昂贵,一艘超大型油轮(VLCC)价值约为1.5亿美元,而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的价格超过2亿美元:另一方面,船舶贷款金额占船舶资产总价比例较大,一般最高可达80%。

(六)船公司经营结构不透明

船东通常为船队中每艘船分别设立一家独立的单船公司(SPV),防止发生索赔时船队中其它船舶被扣押的情况。单船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不对外公开,这使船舶贷款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银行难以及时获取船公司相关信息并进行风险预警。

五、船舶贷款风险分析

由上述主要特征可见,船舶贷款风险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应根据具体业务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船舶贷款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国际商业银行通用的船舶贷款风险评估流程中{如图5所示),现金流、资产价值和公司信用是被关注的要点。我们也应从船舶营运现金流收支,船舶价值和船公司信用入手,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综合分析船舶贷款风险。

(一)运用现金流量法进行定量分析

现金流收入是偿还贷款的首要来源。国际船舶市场运费变化无常,很可能在贷款期间发生剧烈震荡。因此在船舶贷款的贷前调查中,我们应重点关注其还款来源,分析预测船舶现金流。如果融资船舶已签订优质中长期租约,具有稳定和高质量现金流收入,并且租金将成为还款主要来源,则该贷款风险较小;如果船公司通过短期租约或现货市场营运,则该贷款存在一定风险。同时,我们还应研究开发船舶贷款的现金流模型,定量分析预测未来现金流变化情况,并安排合适的贷款结构,避免发生违约。在业务实践中,我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现金流测算。

首先,计算融资船舶还本付息盈亏平衡点,即船舶每日营运成本、本金偿还和利息的总和。由于本金的分期偿还减少了未来利息成本c假设是固定利率),因此船舶的盈亏平衡水平将随时间推移而逐步降低。

其次,搜集该类型船舶运价指数的历史数据。可从克拉克松(cLARKSON)国际船舶研究机构等数据来源中获取历史上至少一个完整市场周期的运价指数(如:BDI、BCI等)。

再次预测贷款未来存续期间船舶收入。根据该类船舶运费历史数据,运用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历史模拟法或蒙特卡罗(Monte Carlo)随机模拟分析法等预测未来运费水平。在情景分析中,一般分别预测三种情景――乐观,基准和保守情况下的未来收益:在历史模拟法中,假定未来的运费变化与过去完全相似,根据历史上运费水平的实际变化,结合当前运费情况,模拟出运费在未来时期可能的价格水平;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分析中,首先要确定运价变化的随机模型和分布,并估计相关参数,然后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序列,从而模拟出未来可能的运费水平。我们应根据业务具体情况,综合比较各类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选择适当的方法合理预测未来运价状况。

最后,预测该笔贷款未来现金流。将船舶未来收入水平与还本付息盈亏平衡水平相比较,计算出未来净现金流状况,为贷款风险的定量判断提供依据。

(二)运用残值法进行定量分析

船舶价值受船舶使用年限,新船价格、运费和市场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波动将直接引起船舶贷款抵押率的变化。因此,我们还应运用残值分析法预测贷款存续期间船舶的未来(或剩余)价值,以防范风险。在具体实践中,通常通过对船舶未来折旧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预测来进行风险分析。

一是船舶折旧价值。船舶折旧后价值下降,可能会引起贷款抵押率上升,形成风险。因此在残值分析中,我们应根据船舶折旧速度,设法安排合适的还款比例,使贷款偿还远远超过船舶折旧率,例如:设定适度的初始抵押率,并要求借款人最初几年加速还款,从而使船舶折旧后价值与未清偿贷款问的缺口不断扩大,确保贷款抵押率持续下降。

二是一定船龄船舶的市场价值。船舶未来市场价值可能会下跌到历史低点,这将使船舶贷款形成风险敞口。因此还应将未来某时点未清偿贷款余额与相应船龄船舶的历史市场价值相比较,提前采取措施防范可能的风险。例如:某贷款融资船舶是一艘刚交付的散货船,规格为70,000DWT,该船舶总价为4500万美元,银行贷款金额为3600万美元(船舶总价的80%),期限为12年,采用逐年等额还款。在贷款残值分析中,我们可将贷款后第5年作为参考时点,首先计算出第5年末贷款余额为2100万美元,其次将该余额与近11年来同类型5年船龄散货船市场价值比较(如图6所示),最后预测5年后未清偿贷款超过该散货船市场价值的风险。由图6可见,在1998年至2008年的十一年问,同类型5年船龄散货船价格有五年低于贷款5年末预计未清偿余额,因此该笔贷款存在一定风险。如果风险较大,则贷款合同中应包括最低价值条款(Minlmum Value Covenant),要求借款人必须维持船舶市场价值与未清偿贷款间的最小比例,一旦船价下跌至该百分比之下,船东必须补充其它担保。

(三)对船公司信用进行定性分析

1,充分了解借款人的品质声誉

在贷款风险评估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客户,这也是国际船舶融资银行的历史经验总结。上世纪70年代末,全球船舶业产能严重过剩,船价和运费急剧下跌,导致许多船东破产,银行即使强制执行抵押品,融资船舶只能作为废钢船出售,不少银行遭受严重损失。可见,船舶贷款的关键在于信用风险,即船东中长期,即使在不利条件下,履行其所有金融义务的能力。因此在发放船舶贷款时,应更多地关注船东或租船者的声誉,主要分析船东的商业诚信、业绩记录、管理结构,经营战略、市场份额和风险管理等。如果船东在船舶业长期成功经营,经历过船舶市场上升和衰退期,或者租船者是钢铁或石油巨头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则该船舶贷款风险程度相对较小。

2,正确评估借款人的经营实力

船舶贷款的借款人通常是以专门目的公司(SPV)形式存在,因此银行不仅要分析借款人的财务结构,筹资渠道,船舶营运方式,收入,现金流和流动性,还应对其控股公司或担保人的财务状况提出要求,集中关注其股本,杠杆比率和现金流等指标,及时获得信用质量恶化的早期预警。

3,动态分析借款人的国家风险

船公司具有全球特质,船舶持续在世界各地航行,从不同的租约中获取收入。在风险分析中,应根据船旗国为船舶贷款分类,定期监控融资船舶注册登记国及航行主要区域内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政策及外汇管制状况等,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动向,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六、对船舶贷款风险防范的有关建议

(一)研判船舶市场周期,选择合适的贷款介入时机

与船东购船相似,银行的船舶贷款行为普遍具有“顺周期”特征,在市场良好时贷款显著增加,导致市场下跌时违约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在船舶贷款中,我们首先皮加强对船舶市场的跟踪研究,密切关注预示市场升降的标志,对船舶市场周期做出合理预测,其次,根据对周期的研判,选择合适的贷款介入时机。例如:在市场预期将有向上好转时适度加大对优质有前景项目的贷款发放力度,在市场高涨时则表现更加谨慎:再次,安排与航运周期相匹配的贷款还款计划,例如:当船舶市场达到历史高点时,我们应积极优化相关贷款结构,可要求借款人在贷款的最初若干年加速还款,使剩余贷款期间的盈亏平衡点(保本额)降低,以平衡船价和运费下降的风险,提前为衰退做好准备。通过对船舶市场周期的研判,既能及时把握业务机会,又能有效控制船舶贷款风险。

(二)分析各类船舶营运特征,把握相关贷款风险要点

船舶行业专业化程度很高,各类船舶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风险。因此我们在船舶贷款中必须根据融资船舶类型分析其“个性化”营运特征,从而准确把握相关贷款的风险要点。例如:散货船的重要特征是运价波动性大,我们应重点关注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的变动状况。与散货船相比,集装箱船和邮轮等班轮类船舶的运价相对较稳,但却存在其它风险:一是班轮类船舶运输许多小单元货物,需要更多管理费用,我们在现金流分析中应予以特别考虑;二是班轮类船舶的运输货最波动程度很大,但船公司必须严格按船期表航行,因此在航运业衰退期,班轮类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较低,短期内将产生大量营运损失。而散货船是不定期航行船舶,其船东对供求失衡可迅速作出反应,选择减速航行或船舶停止使用八坞修理等方式减少损失。可见对班轮类船舶,其运输需求的变化趋势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具体业务操作中,还应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借款人的品质声誉、经营能力、国家风险以及船舶的现金流收入、抵押物价值及其充足率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与判断。

篇(2)

风险指的是特定时间、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的变动程度,是对一定情况下未来结果中损失出现几率、概率的客观疑虑。金融会计风险通常是金融机构在会计活动中因核算失误、会计信息不准确所出现的错误决策,或者在内外部环境恶化等情况下出现财产、信誉损失的可能性,具有不确定性和一定的危害性。金融会计风险主要分为会计核算、会计操作、信息失真、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素质风险等。其中会计核算风险主要是环节失控而带来的现金收付业务失误、财务处理混乱、账务核对滞后、列支不真实等风险;会计操作风险是在人为工作差错、意外事故影响下出现的印章、有机单证等工作的疏漏而带来巨大的损失;信息失真风险是银行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完成相关经营指标、获取政治资本等在处理会计信息时不遵循相应的金融政策与上级要求,出现会计信息虚假、不完整等风险;会计监督风险是金融机构会计监督职能缺失,在不正当利益驱使下违章拆借、发放超出规定规模的贷款、私自设立小金库等而产生的金融会计风险;会计人员素质风险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违规操作、擅自挪用资金、贪污等风险。

二、形成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监管模式不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不完善导致了金融机构难以很好地控制金融风险,地方政策对当地金融机构的地方保护政策给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金融机构自身的宏观监管缺失,一些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无视相应的金融法律法规,给风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此外,很多金融机构还存在着权利缺乏有效制约、金融规章不健全等现象,内控措施的不足使得金融风险频繁出现。

(二)会计手段的落后

良好的会计运作手段需在实现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优化的同时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进行改善与深化,传统的账务信息记录、核算反映等手段已不再适应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新形势下金融业发展要求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工作突破传统的会计手段,具备对风险的分析、总结以及控制能力。

(三)人员素质的不足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与技术、会计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很多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亟待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不足很容易使其在会计工作中出现各种失误,带来会计风险。

(四)经济环境的影响

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所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在缺少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情况下很多社会资金受到金融机构账目投资回报的吸引,纷纷涌入到金融机构当中,同时市场准入标准不高、受地方政府偏袒支持,各地区的金融机构迅猛增长使得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促进了金融风险的形成。

三、新形势下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金融会计管理体系

一方面,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情况导致金融企业会计监督、会计风险防范等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对此必须在确保国家控股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银行向资本市场的积极推入来实现其内部管理结构的优化,给会计风险的防范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以大集中管理型三级会计核算体制代替原有的分级分散核算体制,利用当今时代的先进技术。借助互联网将一线柜台输机收集到的基层分行会计信息传递至大区核算中心的主机上,经数据处理后直接生成相应的会计报表,从而在保障基层增收节支的同时避免会计信息的恶意篡改,通过会计信息时效性的强化、银行服务效率的提高来有效地减少金融会计风险。

(二)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

首先,要对会计报表体系做好进一步的健全,会计报表是反映金融机构业务会计信息的重要方式,新形势下应当在原有报表基础上增加补充报表的编制,对银行的风险资产的总额、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的平均余额、资本的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其比率、不良资产情况和贷款的风险集中度等信息进行补充,确保会计报表信息的完整,从而方便银行经营情况的准确评价。其次,要加强充分揭示责任制度的建设,以防止金融会计工作当中出现对关键问题的隐瞒。根据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要求银行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制度规定的对银行资产运行质量情况、筹资具体成本、债权保全状况、重大事务变更等影响银行经营的信息做好充分的披露和揭示,同时借助责任制度的建立来将金融会计工作的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在严格的奖惩措施下确保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强化。最后,还需对金融机构的或有负债与资产、预期拆放款项等会计科目建立起完善的体系,确保金融会计风险的及时揭示。

(三)强化内部的管理工作

1.确立明确的经营目标与考核体系。一方面,要根据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经营要求和一级法人管理要求来建立起以总行为中心的管理考核体系,在市场的导向下将客户作为中心并将银行效益作为考核目标,对基层行的自主经营权进行扩大,同时以地市二级分行作为主体来建立起集中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为一身的管理考核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上级法人管理要求逐步完成一级分行的统一考核。另一方面,需对将利润作为核心的经营目标体系做出完善,要求上级银行立足于全局、长远利益角度对经营目标进行合理、科学的制定,避免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制定出不适应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赶超目标。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首先,金融机构要对会计工作人员做好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让会计人员在良好的法律意识下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具备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主动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次要做好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促进其通过业务知识与技能的不断提升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与电算化的要求。最后,还要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提高,使其具备高度的会计工作责任感,从而积极地为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提供更好地服务。

篇(3)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30日

根据《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册融资租赁企业数量达到4,508家,其中金融租赁企业47家,内资租赁企业190家,外资租赁企业4,271家。相比于2014年,这一数据实现了翻番,外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也推动了我国整体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急剧扩张所带来的副作用是风险问题的增加,它要求融资租赁企业必须提高自身风险防范及管理能力,充分考虑到融资租赁本身所具有的杠杆特性,明确资本资产比例1∶10的10倍规模扩大机理,也明确在放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所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是必然趋势。

一、融资租赁及其业务模式

(一)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就是金融租赁、财务租赁,它指代出租人依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有效选择。主要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所租赁标的物,并租给承租人使用。待租赁满期后,承租人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约定交纳租金再将租赁标的物所有权转让回承租人名下。从这一定义来看可以总结4点关键信息:第一,融资租赁业务涉及三方人员,包括出租人、承租人以及出卖人,这其中出租人也是买受人;第二,融资租赁业务在开启之前必须签订两种合同:出租人与承租人的融资租赁合同以及出租人作为买受人身份与出卖人所签订的买卖合同;第三,在权利方面,承租人享有选择租赁物及出卖人权利;第四,在义务方面,出租人必须按照承租人对租赁标的物与出卖人的选择来购买租赁物,同时提供给承租人租赁使用的相应义务,如图1所示。(图1)

(二)融资租赁企业主要业务模式。在融资租赁企业中主要业务模式包含多种,比如直接融资租赁模式、回租赁模式、转租赁模式、委托租赁模式、杠杆租赁模式以及风险租赁模式等等。

以回租赁模式为例,它就是指承租人将自有物品出卖给出租人,与出租人签订相关租赁合同,并将物品从出租人处租回的特别租赁模式。这种融资租赁业务模式针对企业的所有优质固定资产,如果企业急需现金周转,可以选择采用这种融资租赁业务模式。

而风险租赁模式则建立在较为成熟的租赁市场上,一般出租人会以租赁债券或投资形式将设备出租给特定的承租人,作为投资回报,出租人会获得租金及股东权益。这种租赁方式的本质就是出租人以承租人的部分股东权益作为租金,所以它被称之为风险融资租赁模式。这是因为出租人与承租人在此模式中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能帮助租赁行业解决担保瓶颈问题,可以说该模式的利弊明显,应该慎重使用。

二、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定性研究

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类型有许多,需要分别对它们进行定性,一般来说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在市场业务中都是比较常见的,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一)市场风险。融资租赁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未来市场中融资租赁物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它会对企业经营发展既定目标产生一定影响。由市场风险所分支衍生的其他风险就包括利率、汇率、商品价格以及股价风险等等。

以利率风险为例,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出租人自身将短期资金投入到长期项目中,或将短期资金的浮动利率应用于固定利率项目中。在采取该做法时,一旦市场利率出现波动,所投资项目收益就会同时出现波动,波动较大时可能会导致项目严重亏损,伤害公司经济利益。目前,我国利率发展逐渐市场化,它的走向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对金融融资租赁企业在处理利率风险时带来了巨大负担。基于此,本文希望就例证解析利率波动可能对项目价值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假设以MV作为概算成本,S作为等额年金后所支付租金,这里设置i为每期租金利率,m表示租期,那么就有:

S=MV■

以此算式来考察融资租赁所涉及设备的资本化价值就应该表示为:

MV=S■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项目的成本为1,000万元,它的租赁利率为10%,如果采用固定利率方式偿还租金,设置租赁期限为3年,带入以上算式计算,它的每期租金偿还金额就应该为971,150.83元。一般来说,融资租赁项目其资本化价值针κ谐±率的变化是相当敏感的,一旦国家进入降息周期,其融资租赁项目的资本化价值就会快速增加。此时也最容易出现利率倒挂现象,导致承租人不得不降低租金甚至拖欠租金。换言之,市场利率的下降会给融资租赁公司带来潜在的市场信用风险和定价风险。如果恰巧遇到国家加息周期,还可能为公司融资租赁项目带来资本化价值减少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融资租赁企业的流动性必须要基于合理成本条件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持有资产的变现能力。如果公司在融资租赁项目所产生的应收租金收入方面较为稳定无障碍,公司的流动性就会体现出较强优势;反之,如果应收租金严重逾期无法收回,资金来源渠道严重受阻,筹集资金无法满足企业业务发展扩张需求,公司就不得不选择变卖资产来调节现金流,这就会导致企业产生由融资租赁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所以总结来说,业务扩张速度、变现流动资产数量、流动性头寸、应收租金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等等都是融资租赁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当然,公司财务部门在资金周转运筹方面的业务能力也会影响到其融资租赁项目的资金流动性。也就是说财务部门资金运筹能力足够也可以实现对公司资产的有效盘活,一定限度缓解流动性风险所带来的企业利益伤害。

三、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体系模型构建及分析

为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打好基础,本文希望首先为其打造风险预警体系模型,从科学角度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理论分析。该模型属于预测模型,应该作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出现,它一般会事先选取预警指标并联系在一起,同时引入多变量分析方法,构建综合指标加权模型,通过综合指数大小来评价融资租赁风险。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计量单位都是不同的,这里存在正指标与逆指标两种,可以考虑采用功效系数法来解决指标异同问题,以便于统一计算。

功效系数法的计算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一个指标求出功效系数,首先消除指标中所存在的性质差异与量纲差异,再基于统一功效系数数值来实现对系统中指标值的全面汇总。具体来说,功效系数的算式如下:

Y■=(X■-b■)/(h■-b■)

其中,X■就代表指标的实际观测值,Y■代表对应于X■的相应功效系数,h■代表第i个指标的满意值,b■代表第i个指标的不容许值。这两个主要数值的确定主要根据融资租赁企业的实际经济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

在实现对上述功效指标系数的计算以后,根据加权平均方法来求得综合预警系数,并将该系数数值与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危机指标数值实施对比,分析企业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也可以用不同时间点的综合预警系数进行对比,它们可以确切反映出融资租赁企业所承担风险的实时变化状况。

四、融资租赁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文风险问题陈述,本文围绕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为融资租赁企业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希望解决这两种风险为融资租赁企业所带来的发展困境。

(一)基于市场风险消除的防范体系构建。融资租赁市场风险最为常见,这里提出两点应对对策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防范体系。

1、持续期缺口监测体系构建。融资租赁企业应该自行建立持续期缺口模型,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市场风险。要时刻监测缺口变化,维持企业资产与负债在持续期的合理匹配,确保持续期始终为零缺口。如此操作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有效避免利率波动所带来的租赁资产减值风险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准确预测市场利率的上升下调趋势。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始终保持持续期负缺口是极有必要的,它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降低长期资产配置,以达到调节总资产平均修正持续期的目的,有效增加长期负债来提高负债的平均修正持续期期限,这样就能保证资产增加幅度始终大于负债价值增加幅度,最终使企业净资产持续增加。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所以这种偏于主动型的利率风险管理办法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在未来,融资租赁企业在利率走向预测能力方面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利率化程度在逐年升高,到那时应该考虑更多采用被动型利率风险管理办法,继续维持持续期零缺口。

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也主要针对利率风险,因为融资租赁企业的租金回收期限都在2~3年范围,所以在租赁期间是存在一定利率风险的。如果能将未来租赁收益提前确定,就能降低利率风险,因此本文推荐采用融资租赁信托策略,该策略可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以信托计划为基础模式的募集信托资金体系,辅助企业合理使用融资租赁业务,也帮助企业定期收取租金来实现信托收益。这种方法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更为安全可靠和长期稳定的理财服务,确保投资人拥有长期回报。另外,它也可以盘活融资租赁企业在应收租赁账款方面的相关统计规划,强化企业资产的周转速率及效率。

(二)基于流动性风险消除的防范体系构建。一般来说,流动性风险都是伴随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规模扩张而越来越凸显的,所以本文针对流动性风险为企业构建防范体系。首先,融资租赁企业应该提高财务部门对自身资金的周转控制能力,确保企业资金预算体系规划,认真筹划供应商、承租人在未淼拇款支付,同时提高财务部从业人员的财务处理能力,实现企业较强的对外融资能力,并合理把握各个融资渠道及其融资成本;其次,要为融资租赁企业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即有效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过度依赖。因为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高密度运筹特点,所以必须为其提供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便于企业不断扩展业务领域及产业规模。本文认为,应该走银行保理及融资租赁信托路线,确保租赁资产证券化,同时积极为企业引入具有一定实力的股东,为企业融资租赁构建可操作、多元化渠道,构建以针对流动性风险的多元化融资租赁防范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类。有形贸易引起的国际结算为国际贸易结算。无形贸易引起的国际结算为非贸易结算。国际结算可以促进国际贸易交易,服务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国际金融一体化,进而繁荣整个世界经济;同时还可为本国创收和积累外汇,引进外资,合理使用外汇,输出资金向外投资,起到巩固本国货币汇率,提供本国对外支付能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国际结算风险的防范,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分析

1.汇付方式风险

汇付,又称汇款,是指进口商主动通过银行将货款汇交给出口商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汇付方式可以分为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预付货款,又称为“先结后出”,是进口商先将部分或全部货款汇交出口商,出口商收到货款后发运货物的结算方式。这种方式显然对出口商非常有利,因为进口商要单独负责融资,并且负担出口商不按合同规定货运货物的风险。货到付款,又称为“先出后结”,即出口商先发货,进口商收到货物后付款的结算方式。具体地讲,货到付款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售定,即买卖双方事先签订合同,待进口商收到货物后,用汇款方式将货款汇交出口商;二是寄售,即出口商先将货物运至国外,委托国外商人在当地市场上代售,待货物售出后,被委托人将扣除佣金后的货款汇交出口商。无论哪一种形式,货到付款方式对出口商不利,因为出口商既要单方面融资,又要承担进口商不付款的风险。

2.托收方式风险

托收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对出口商而言,由于托收方式是先发货后收款,如果是远期托收,出口商往往要货到才能收款,所以实际上是向进口商提供信用,而进口商只是在货款到期日才付款,因此出口方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在:进口商的资信较差造成的拒付。托收方式下的进口商一旦发生资金周转不灵,或进口地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商品价格下跌等情况,就会长时间拖欠出口商的货款,甚至拒付货款,即出现了进口商的“道德风险”。因进口国原因造成的拒付。因政治或经济原因,进口国改变进口政策,进口商没有领到进口许可证,或是申请不到进口所需的外汇,以致货物到达进口地而无法进口,或不能进口。贸易术语选用不当的风险。如果选用由进口方负责订船的贸易术语如FOB条件,进口商有可能与其指定的承运人或货运联合,利用与货运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取得货物的实际控制权,出口商会有丧失物权的风险。

3.信用证方式风险

信用证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它为买卖双方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但是信用证的国际结算方式也存在很多风险。

二、国际结算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1.交易前与贸易目标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与目标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是一种寻求官方保护的方法。外贸企业应尽可能与目标国政府签订官方合作协议,以使今后的国家风险最小化。这样可以为进出口贸易提供法律保护和支持,可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2.对贸易的合作国进行风险评估

了解所在国的政策及经济环境并做出评估,可以大大减少国家风险的发生概率。也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贸易国政府的支持力度及态度、各笔交易风险与收益的对比、当地消费者偏好和当地同行业市场规模等。

3.签订由官方承保的信用保险

使用进出口贸易的各种保险是一种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很多国家为了鼓励本国进出口业务的开展,对外贸企业提供进出口贸易保险,这些保险对外贸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风险遭受的损失都给予一定补偿。对于我国外贸企业来说,在从事进出口贸易前,可以选择签订出口信用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把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使企业本身能更好的进行国际贸易,而减少商业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

4.设立信用管理部门

目前,外贸企业内部管理中出口部门和财务部门往往在收账问题和风险控制上职责不清,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究其根源在于企业内部缺少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没有专业人员从事风险管理工作。国际经验表明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出口企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由特定的部门才能完成。信用风险是国际结算核心风险,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的重点是对客户信用的管理。

小结

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必须要面对国际结算存在的风险,只要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培养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勤于研究各种结算方式下出现的各种可能风险,在工作中细心研究付款过程中的每一个可疑之处,就可以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安全稳妥地与外商进行交易,促进我国外贸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增安.国际贸易付款方式的理性选择[J].国际商务研究,2002(02).

[2]周盟农.海外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成因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3]仪垂林.海外应收账款拖欠问题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篇(5)

一般地,在施工方对工程进行竣工前,会有相关的部门对工程进行专业的检测和评估,进而得出工程是否适合建造的结论。但是,现在的部分业主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而对数据进行造假,从而达到提升可行性的一个目的。但是,他们的经济利益只是一个眼前的利益,这样的行为背后可能却是给企业带来无穷的麻烦。设计环节是在整个工程时期的前期阶段,而且设计阶段的费用是占工程的整个费用很少的一部分,只要付出这少少的一部分,就可以保证企业工程的质量。

1.2外部环境导致工程造价存在风险

当今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良好,建筑行业更是发展迅速,使得建筑业变成一种吸金行业,因而许多的业主自行地开始接触建筑行业,这无疑也给市场带来一种风险。例如:部分业主也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忽略市场上的规定的规范操作;有些业主强行地把自己不喜欢的事项转给施工团队等。

1.3对风险的管理力度不够

近阶段,我国大多企业没有注意到造价风险的问题上,对工程管理的造价管理尚未做出相关的规定,使得企业的工程操作没有良好的操作规范。即使有些企业注意到培养工程总价风险防范的意识,但是也只是在表面上做做样子而已,并没有把这工作实施到工作当中去,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造价风险快速地增加。

2控制工程造价风险,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2.1做好施工前的经济分析工作

企业要想得到高的经济效益就要做到建造资金投入低、可行性高的建筑项目,因此,企业在进行施工前应该对工程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根据工程的地点、环境、可运用的设备制定一份科学的施工方案。

2.2改善工程的外部环境

工程的外部环境影响着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工程的效果质量,而在如此之多的外部环境因素中,施工团队的职工素质对整个工程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造价工程师的素质。所以,企业应该着重地培养全能型的精英,这样既能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而且可以保证企业的工程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形象。总而言之,企业要想控制好工程造价中的风险就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素质。

2.3严格地对工程实施评估

企业对工程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更好地检测出工程中存在的隐患,并且对测出的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减少“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比如:在竞标投标的时候,投标方已经对工程项目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一些可能降低工程量项目采取降低价格的做法,而对一些可能会增加工程量的项目实行加价的手段,这样能更好地使项目工程的造价处于较平衡的状态,进而不会导致项目预算失衡、资金短缺的现象。

篇(6)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大地保险等企业的发展,保险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认可,保险业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是中国保险业发展最好的一年,保险行业的总资产规模突破了10万亿元,全年保费收入2.02亿元,同比增加17.5%;全年保险业利润总额2046.6亿元,同比增加106.4%,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6.3%。但与此同时,保险业也进入了激烈竞争的市场时代,风险因素无时不在左右着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拟对保险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作一探讨,为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保险业的主要财务风险

由于会计反映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因此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广义的财务风险,甚至包括部分会计风险。

保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大致分为业务经营中的财务风险、投资产生的财务风险、融资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数据真实性风险以及系统性财务风险。其中,前四项属于保险企业的个别财务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第一,业务经营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保险业本职――保险业务带来的风险。

第二,投资产生的财务风险是保险企业为增加收益、提高偿付能力,在保险以外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

第三,融资产生的财务风险是因为保险企业的融资源自身的经营需求,企业获得更多资本的能力将受到自身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和外部负债的利率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融资行为必须考虑相关风险。

第四,财务数据真实性风险。保险业风险排在前列之一的就是一些虚假的信息,包括虚假的业绩、成本、费用信息和虚假的渠道营销、赔案、客户信息、服务价值。此外,还包括政府和企业虚荣的增长需求、虚妄的综合经营能力,虚无的辩证思维,这一系列的“虚”,最终都体现在企业财务数据上,构成了最大的不确定,也是保险企业最大的风险。

第五,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是指由政治、经济、社会等宏观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对企业收益的影响,这种风险保险企业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也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财务稳健性是保险公司价值最重要的指标,而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又是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保险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意义重大。

二、保险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经营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问题

(1)准备金提存不足或不实。保险业经营的特点是事先收取固定保费,一旦保险事故发生,按照合同事前协议的条款支付赔款。由于保险公司要履行的责任发生在合同签订后。因此,在收取保费时必须计提充足的责任准备金。准备金的估算金额会受外部(如通货膨胀)及内部因素变化影响而变动。这些变化很多不能直接量化,所以实际索赔付款与准备金估算额之间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责任准备金提存不足或不当,可能会导致无法显示公司正确的财务状况,更对公司未来的偿付能力有很大影响。

(2)偿付能力不足。对保险企业而言,保户从保险公司购买保单,即要求保险企业必须履行合同并及时足额予以保险赔付。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是指根据相关监管法规、会计准则调整后的认可资本(即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的差额)必须大于保险法规规定的金额,否则保险即被认定为偿付能力不足。随着监管的加强,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大大提升,2013年,仅有两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二)投资行为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问题

(1)资金流动性风险。保险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来自于资金利用率的局限性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以及保险企业盈利或亏损的不确定性风险,主要表现在因资金的不足而引发的现金流问题。这几年来,保险资金运用中银行存款仍占了较大的比例,而同业拆借和国债占的比例并不高,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以及其他投资的占比则更低。这种投资结构对保险企业并不利,保险资金资源难以优化配置,与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优化组合要求相悖。

(2)对银行账户管理存在很大的不足。为提高创造资金的能力,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险公司开展了一些货币市场投资经营业务。但一些公司在现金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支公司多头开户和银行存款过于分散,影响贷款力度;分支公司分别与银行发生业务关系,使资金成本和财务费用大量增加。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资金集中管理和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保险企业要面对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融资行为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问题

保险企业为实现业务增长、进入新业务领域和满足监管机构资本充足率或偿付能力额度的要求,必须开展融资业务。在融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控制融资成本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评级机构对保险企业的信用评级是衡量保险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若评级结果不理想,保险企业可能会为此承担长期的融资成本,从而加大公司经营压力。

而对上市公司而言,融资成本比一般的企业更高。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平洋保险等采用公开上市进行融资,需要承担比一般保险公司更高的信息披露成本、发行成本和维持成本以及向交易所缴纳的各种费用。

(四)财务数据真实性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问题

由于受长期粗放式经营管理的影响,一些保险公司的业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

(1)保险公司签发阴阳保单,虚假注销保单,违规批单退费、虚假理赔等造成财务数据不真实。如在收入确认完整性方面,存在坐扣保费和净保费入账的问题;收入确认合规性方面,存在以注销保单方式冲销应收保费、虚挂应收保费、阴阳保单、系统外出单、虚假批单退费等方式截留保费收入以及不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保费收入、款项未到账,确认保费收入的行为;收入确认真实性方面,存在虚增保费收入、跨年度调节保费收入、各业务渠道间调整保费收入及费用变通补充保费的情况。

(2)保险公司不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认保费收入,虚列手续费、佣金支出,虚列营业费用、虚挂中介业务等造成财务数据不真实。如手续费支出使用不规范的票据,而非保险中介统一发票;手续费支付没有按照合同内容来支付;手续费支付方式不符合要求,账外暗中支付手续费;手续费通过业务及管理费科目来转换。佣金支出方面,则有虚挂个人营销员来套取资金;还存在佣金未经系统计算、加扣款手续不齐全等不规范现象;虚列营业费用等形式套取资金用于补贴销售费用等造成财务数据不真实现象。

(3)保险公司通过设立账外账,坐扣、截留保费等,进行资金体外循环。在这方面存在审批流程及签批手续不完整、无授权委托书或者证明资料不齐全、业务支出依据不充分进行支付的行为。存在利用虚假赔案或虚增赔案金额套取资金、将与赔案无关的费用纳进赔案列支、以虚假费用票据报销套取资金、与其他单位合谋骗取赔款等问题。

(4)保险公司向保险监管机构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或资料。由于存在财务业务数据失真的情况,财务报表已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由此得出的统计数据存在明显的实际偏差。

(5)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一些保险公司存在未能依照有关会计法规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核算不合理不准确、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依据不完全真实准确,会计资料不规范,随意调整会计科目等方面。

(6)私设“小金库”,资金使用透明度不足。一些保险公司有假公济私的嫌疑,或截留或隐匿或转移业务收入,一些从业者隐瞒利润或结余,采取年底突击花钱或将公司收支结余虚列支出情况。

三、解决保险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问题的对策措施

笔者认为,保险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众多,其中有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因素、也有内部财务监管力度不到位、财务管控制度不完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保险公司必须充分认识、考量客观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机制,采取得力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效。

(一)提高公司上下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和素质

财务风险存在于保险公司承保、理赔、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必须提高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公司财会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控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始终。基于目前一些保险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现实情况,公司应定期进行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知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并积极与财务风险管理较好的同行企业交流,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经验,构建形成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文化,形成公司上下抵御财务风险的盾牌。

(二)加强内控制度的健全与落实

针对公司业务经营和财务数据真实性方面的财务风险,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财务“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贯彻保险业财经纪律的“十五条禁令”;完善现金预算管理制度;完善见费出单制度;完善单证管理制度;完善印章管理制度。特别是印章保管必须实行责任制,防止出现对外担保、私设小金库等情况,对违反规定使用印章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保管人的责任。完善财务授权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三)完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对保险公司短期偿付能力进行预警分析,可设置以下指标:1)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反映公司易于变现的资产是否足以归还到期保费和支付赔款损失,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2)现金比率。现金比率反映的是公司现金与现金等价物是否足以归还,未到期保费和支付赔款损失,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

(2)对保险公司长期偿付能力进行预警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指标: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或负债平均余额)/资产总额(或资产平均余额)。作为高负债经营结构的行业,保险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必须要高于一般的制造业,一般的财产保险公司指标值应

(四)加强对公司财务运营的管控

针对投资和融资业务财务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保险公司可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搭建有效的管控平台。具体举措包括:1)开发应用集中管控的系统,以中国平安保险为例,共经过四个时期才逐步完善了财务集中管理。2)事前审批、事中监控、事后评价。3)资金集中支付。4)费用预算管理系统的上线。5)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2)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财务风险,保险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切忌经验决策和主观臆断,从而降低产生决策失误的可能性,避免因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保险公司应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战略,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第一,要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第二要加强财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其管控财务风险的能力,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五)强化保险市场监管,防控系统性财务风险

近几年来,保险业已基本建立了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三支柱监管框架,监管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得到加强,提高了发现、识别、防范和控制保险业系统风险的能力。下一步要进一步建立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提高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和约束力,健全精算制度,统一财务统计口径和绩效评估标准。参照国际惯例,进一步完善符合保险业特点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关联交易,加强信息披露,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及时、透明。进一步强化保险市场行为监管,严厉查处保险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市场行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营造保险业财务依法、合规、真实反映经营结果的氛围。

总之,每一个企业自成立之日起,财务风险就相伴而来。对保险公司而言,财务风险更是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并加强防控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可以通过分析产生风险的缘由,采取合理的风险控制的方法,加以有效的防范,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作者单位为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嘉兴中心支公司)

[作者简介:汪燕,女,浙江嘉兴人,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嘉兴中心支公司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杜应生.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J].财经界,2014(12).

篇(7)

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针对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由实际出发,运用财务风险预警的方法,对其财务风险防范进行完善,使资金安全运作,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其意义在于通过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与问题;对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行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财务风险的相关论述如下:

James T.Gleason(2000)[1]认为,实施风险管理要与公司策略结合,要与公司能力结合;要对风险管理提供支持与资助;并且创建与风险管理相匹配的模型,启动全面支持团队。

Karen A Horcher(2005)[2]认为,财务风险产生于各种具有财务性质的交易之中,企业的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企业要实施风险管理战略以及对风险进行防范。

国外学者认为,当企业财务状况不利时会出现财务风险。要对风险管理提供支持,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创建与风险管理相匹配的模型,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达到控制的效果。

国内学者关于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论述如下:

李伯圣(2008)[3]认为,财务危机管理不同于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从内部控制和危机预警两个方面加强财务危机的事前预防,并从价值创造出发,为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提供走出困境的途径。

宋常阐(2009)[4]认为,财务预警分析侧重点,明确目标,通过收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研究,分析企业的现状和企业的危险程度。最后采取措施并将形成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管理活动规范。

王尔康,于万钧(2009)[5]认为,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设置预警指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

邓红征(2010)[6]认为,我国小规模企业通过负债经营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财务杠杆效应。但负债经营引起财务杠杆效应也会带来财务风险。从财务角度分析和确定负债结构,降低风险,增强企业偿债能力,积极地利用负债为企业谋取利益。

杜永生(2010)[7]认为,应收账款日益成为公司财务管理关注的重要项目,过高的应收账款,会使公司的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陷入危机。

张秀梅(2010)[8]认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它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通过财务预警对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下,结合福鑫公司的实际情况,运用风险预警的方法解决其财务风险防范的问题。

1.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现状与问题

(1)福鑫公司概况及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福鑫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节能环保空调,热泵,锅炉设计,销售,安装,调试,维护一体服务公司。主营业务是:锅炉;空气源热泵;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等。公司主要为家庭,商场,娱乐,酒店,工厂,医院等提供服务。

福鑫公司资产为140411.77元,盈利为11732.57元,货币资金为24490.6元,占资产总额的17.44%,资金风险防范不到位,导致资金周转不正常。应收账款为81000元,资产为140411.77元,负债总额为100411.77元,占资产总额的71.51%,即资产负债率高达0.7151。负债严重超标,风险防范有待加强。

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现状主要体现在负债和应收账款两个方面的防范上。

福鑫公司的负债总额为100411.77元,占资产总额的71.51%,即资产负债率高达0.7151。在负债方面的防范出现了漏洞,导致负债偏高。

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现状主要S财务风险防范不到位。福鑫公司的应收账款为51000元,资产为140411.77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36.32%,同行业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10%左右,福鑫公司在财务风险防范上对应收账款防范不到位,导致了应收账款回收率低的问题。

(2)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主要问题

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而福鑫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主恰当的财务风险防范系统,才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福鑫公司负债偏高。福鑫公司期初负债总额为82612.28元,期末负债总额为100411.77元,期初资产负债率为0.67377,期末资产负债率为0.7151。

其次,负债偏高是因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在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短期借款为49600元,长期借款为46773.99元,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数额相当是很不正常的,短期借款的利息会比长期借款的利息高。

由于借款期限的不合理导致企业的偿还债务的风险增加,负债偏高是公司风险防范不足之处的体现。

福鑫公司应收账款回收率低。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所占比重过高。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的原因分析

(1)福鑫公司负债失控

福鑫公司负债偏高,期初负债总额为82612.28元,期末负债总额为100411.77元,一方面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资产负债比率过高,这就导致公司负债失控。这就导致了福鑫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

福鑫公司短期借款为49600元,长期借款为46773.99元。公司使用短期借款多过于用长期借款来筹资,利息费用远远高于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将固定不变的长期借款所带来的费用。

企业是想运用负债来进行融资,将财务杠杆的作用最大化,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但不意味着以最低的利率借款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相反,公司借款结构的不合理和负债失控使福鑫公司负债偏高,负债的偏高就直接导致了负债失控。

(2)福鑫公司防范财务风险方法不恰当

公司在应收账款方面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经过了解福鑫公司的情况,年销售283701元,应收账款余额在81000元,已经核销的坏死账额累计3000元,账面还有呆账1000,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57.69%。

在资金运营方面还不是很充足,运营资金为49354.61元,应收账款大于营运资金,资金运作建立在应收账款收的回来的假设上,对方企业没有及时付款,福鑫公司在资金运作和偿还负债方面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很明显,福鑫公司的防范财务风险方法不恰当造成了公司应收账款回收率低,使得整个公司资金运作不够充分。

3.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财务预警防范福鑫公司财务风险的思路

针对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运用财务风险预警的方法,对其财务风险防范进行完善。基本思路首先是建立财务指标。然后确定预警界限,运用公式处理分析数据处。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相关对策。

(2)福鑫公司财务预警方法

针对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运用多变量财务预警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财务数据和指标,发现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达到防范作用。

选择福鑫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和指标。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是多变量判定模型中的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多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预测。

基本公式是: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式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收益/资产总额;X4=权益市价/债务总额账面价值;X5=销售额/资产总额。

确定福鑫公司财务预警指标预警界限。Z计分模型Z值越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埃特曼提出判断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的分界点为2.675,Z值大于2.675,为非破产企业,Z值小于1.81为破产企业。在本文中,设定Z值处于1.81-2.675之间时,表示财务状况不稳定。

(3)福鑫公司财务预警实例

以福鑫公司为例,结合福鑫公司财务风险的问题,设定福鑫公司财务预警指标,对福鑫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进行探讨。

1)建立反映福鑫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指标体系

经过对福鑫公司相关财务报表,收集到营运资金为49354.61元,留存收益为274125元,息税前收益为166933.43元,权益市价为40000元,销售额为283701元。套用埃特曼Z计分模型的公式。

2)确定各指标的预警界限

在本论文中,设定Z值处于1.81-2.675之间时,表示财务状况极不稳定。大于2.675时表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小于1.181时为严重警示,当处于两者之间时企业还可以采取恰当措施进行补救。

3)运用公式处理分析数据并分析

根据搜集的数据,可知营运资金为49354.61元,留存收益为274125元,息税前收益为166933.43元,权益市价为40000元,销售额为283701元。运用埃特曼Z计分模型的公式,计算过程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式中: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0.3515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9523

X3=息税前收益/资产总额=1.189

X4=权益市价/债务总额账面价值=0.3984

X5=销售额/资产总额=2.0205

那么有: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0.012*0.3515+0.014*1.9523+0.033*1.189+0.006*0.3984+

0.999*0.8810

=2.1148

4)根据结果制定对策

福鑫公司的Z值为2.1266处于1.81-2.675之间,属于埃特曼Z计分模型的“灰色地带”,表示公司的财务状况极不稳定。

经过公式的计算,可以得出福鑫公司财务状况的不稳定,要想使Z值增大,企业可以增加营运资金、留存收益、息税前收益、权益市价和销售额。企业也可以减小负债总额的账面价值,使X4增大,这就需要企业在风险出现之前控制好负债的数额,做好财务风险防范。

通过风险预警所提供的数据,企业可以了解到负债是否超标,进而达到控制负债,防范财务风险,达到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的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运用财务预警的方法,可有效防范其财务风险。该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比较完美的效果,它还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来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由于作者知识和水平有限,本文仅仅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财务预警付诸实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会密切关注该企业的财务预警动态,也希望引起专业人员的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James T.Gleason,The New Management Imperative In Finance[M].Bliimberg.Pr,2000:311-314.

[2]Karen A.Horcher,Essential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M].John Wiley & Sons Inc,2005:2-4.

[3]李伯圣.企业财务危机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5.

[4]宋常.财务风险防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63-367.

[5]王尔康,于万钧.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J].中国经贸导刊,2009(16):1-2.

篇(8)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到市场经济复杂多变性以及企业自身管理情况的影响,极有可能出现各种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发生时间、发生状况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不确定的。如果对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不仅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企业战略发展的挫败。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一、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复杂多变。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这种复杂多变性就决定了客观上存在着风险发生的条件,如果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对于一些关键环节控制不当,例如筹资借款管理、负债经营以及投资经营等方面,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企业财务管理环境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约束条件,是不会随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所改变的,例如企业经营面临的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内容,这些环境的变化调整都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3.企业财务风险意识不高,财务风险管理的局限性强。在现代企业管理形式下,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重视不足,而且也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导致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较差。此外,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法选择上还存在着较多而问题,财务管理流程设计不合理,导致对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各种财务风险问题经常发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分析

1.企业的债务比例较高。一些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不当,因此造成了企业债务资金处于较高的水平,财务负担沉重,如果偿债能力不足,极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的断链,造成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投资决策不科学。企业的投资项目由于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以及资本投入,如果企业投资决策之前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风险分析,容易出现投资风险问题。

3.应收账款管理力度薄弱。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不足或者是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大量应收债款回收困难,很容易造成企业继续生产或者是扩大经营缺乏资金,严重的可导致资金链断裂。

4.企业存货量过大。现阶段一些企业生产计划制定不合理,导致在生产经营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存货积压,同时对于存货缺乏盘点分析,导致存货量不断增加,大量存货的长期积压势必会造成大量资金的占用,造成了企业负担的加重。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1.准确把握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为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开展管理工作之前,必须对宏观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以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企业文化环境的分析数据为基础,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策略。同时结合宏观环境的变化及时的对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职能分配、制度建设以及流程设计等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此外,应该在企业内部全面树立风险意识,通过使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工作的重要性,将财务风险防范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的建设。在市场环境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财务风险问题就不可避免,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来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首先,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建立系统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由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主要负责人,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主导,重点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对于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的建设,应该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投资报告等资料作为依据,通过采用模型分析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进行分析,明确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重要程度,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完善措施。

3.合理的选择财务风险防范方法。为了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合理的选择财务风险防范的方法,现阶段应用较多的财务风险防范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回避法、转移法以及降低法。分散法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联合经营、多元化经营以及多种经营等方式,来降低大额投资项目的风险问题,通过将投资风险分散承担,规避财务风险。回避法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活动时,通过对多种投资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选择风险较小同时又能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投资方案,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转移法则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财产保险或者是担保协议,来将财务风险全部或者是部分转移给他人来承担的方式。降低法则是指对于客观存在的风险,通过采取配套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后损失的措施。企业应该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特点以及项目情况,合理的选择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四、结语

财务风险防范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复杂激烈市场环境形势下企业实现经营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在企业内部全面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完善财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设,强化全面预算执行管理,以及制定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方案和应对预案等措施,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金融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金融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挑战。因此,本文将从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对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

一、针对金融风险的研究

所谓金融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等经济活动中,受到各种因素变化影响,不能事先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预测,进而使得金融资产在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期收入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其种类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国家风险、战略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其中市场风险为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风险类型。

二、关于金融风险产生原因的研究

(一)原因之一——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的脆弱性特征

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的脆弱性特征的主要表现: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内在脆弱性特征,在外界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其脆弱性特征可能会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危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缺少拥有长期性投资观念的投资者或机构、股权分置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违规操作十分严重、市场泡沫十分严重;二是金融机构存在的金融风险大,金融体系十分脆弱,自身控制与防范风险的能力较低;三是金融机构之间的混业渗透与风险转嫁问题较为严重;四是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存在着大量的法规过时与法律空白矛盾,信用体系的建设落后,社会信用的意识较为薄弱,存在大量的道德风险。

(二)原因之二——金融信息存在非对称性与不完全性

金融信息存在非对称性与不完全性的表现:在金融交易的整个过程中,两个金融机构之间及和投资者之间关于金融交易信息的不完整,进而致使在交易的过程中交易双方之间的利益存在失衡的现象。金融机构作为核心债权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知晓不多,且企业筹资人员直接把握企业的负债、资产、生产经营状况、现金流动状况、企业发展规划与前途、企业获利与偿债能力等,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所获取的信息是不对等的。

(三)原因之三——金融创新存在风险

金融创新存在风险的表现:金融创新只有分散与转移金融风险的能力,却没有消除全部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创新只是简单地降低了金融系统中潜在的风险,从宏观方面将金融风险自风险回避方转移到风险偏好方。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内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创新虽然为金融机构的投机活动提供最新的方法与手段,一旦出现使用不当的问题,极有可能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危害与风险;二是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逐步形成以资金联系为前提的伙伴关系,在业务方面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一旦其中一家金融机构出现金融风险问题,将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危害;三是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联系,国外有大量的金融投资进入我国,进而导致我国银行等机构的资金流动出现大幅度震荡,银行信贷的规模出现不稳定状态,从而给金融体系造成极大的风险。

三、针对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的研究

(一)措施之一——构建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构建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严格观察与分析金融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从中发展金融风险问题并对贷款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同时构金融风险防范识别机制,建立健全信贷档案,对贷款的管理、发放、回收进行详细、全面、真实地记录;二是构建金融风险的风险防范分析研究机制,通过非财务与财务等两个层面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与掌握。

(二)措施之二——强化金融体制的改革

强化金融体制改革:根据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在的风险问题,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速度与力度,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各种类型金融风险潜在的风险,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构建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金融机构体系、金融调控监管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体系,进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与保障金融安全。

(三)措施之三——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一是采取措施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进而强化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在金融机构内部构建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风险业务的评价机制以及内部监督检查的评估机制等,对金融机构内部的一切违规活动进行披露与惩处;二是强化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严格规范市场准入规则,规范金融操作程序与流程,退出与进入市场交易等一系列活动均需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三是强化金融业成员的定期自查力度,强化对业务运行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进而有效预防金融行业运营过程中潜存的金融风险。

(四)措施之四——加强与国际金融界的合作

加强与国际金融界合作:在强化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约束与监测的基础上推进国际间的金融合作,科学分配国际金融储备,构建全球金融市场的预警与监测系统,对金融风险的状况、资金流动、国际储备的波动状况进行科学监测,强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尽全力化解与防范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结语

金融风险是指受到各种外界或内部因素变化的影响,在信用活动与货币经营中,使得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甚至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对市场经济与投资者利益的损害程度。

参考文献:

[1]于岩熙.浅谈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8(08).

[2]田春,刘鲁光.我国金融风险及其成因[J].现代商业,2009,10(21).

[3]张志凤.对防范金融风险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9,10(16).

篇(10)

关键词: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引言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工作至关重要,是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引起金融会计风险,从而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企业要想稳步发展,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就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金融会计是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企业金融会计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连,在现代社会里企业金融会计工作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一旦企业金融会计出现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倒闭。对于企业而言,在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效益与风险是并存的,在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企业金融会计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而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金融会计工作中,企业就必须重视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从而发挥企业金融会计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1-2]。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内部原因

(1)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能力、水平、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金融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就目前来看,企业会计人员是引起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发展,企业金融会计工作难度不断增加,现阶段的会计人员水平、能力不符合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里,企业会计人员很容易受到利益的趋势,做出一些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如携款潜逃、挪用公款、篡改会计信息等,使得企业金融会计承担着较大的风险。

(2)相关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

就当前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来看,企业追求的是效率性,而许多工作人员在这种效率性的要求下,往往会投机取巧,为了完成任务,不注重金融会计工作中的细节,从而使得金融会计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增加了金融会计风险的发展。另外,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金融会计工作主要有会计部分负责,缺少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使得企业金融会计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2.企业外部风险原因

(1)市场恶性竞争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在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面临着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就目前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一些恶性竞争行为依然存在,尤其是同行之间的竞争,为了打压对方,各种手段层次不穷,而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恶性竞争的存在使得企业金融会计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如果企业金融会计人员不能结合市场来进行工作,就会增加金融会计的风险。

(2)网络安全问题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托下,企业金融会计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安全问题给企业金融会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金融会计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一旦黑客入侵成功,就会窃取企业金融会计系统中的重要信息,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

1.提高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认识

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对金融会计风险的认识不足、不到位。为了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企业就必须提高对金融会计风险的认识,要将金融会计风险进行重点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金融会计风险的认识,要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考核领导层业绩的一个指标,这样就能充分调动领导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3]。

2.加强金融会计人员的管理

作为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企业应当重视金融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首先,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对企业文化、制度的学习,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次,要加强金融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强化能力训练,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再者,企业要加强金融让会计人员风险应对能力的训练,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处理能力,要将金融会计中常见、易出现的一些风险告知金融会计人员,进而提高他们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能力。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应当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性化管理,要积极的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激励员工,如绩效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强化会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服务企业金融会计工作[4]。

3.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脱离的制度的工作是难以顺利开展,实际过程中会漏洞百出。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要想降低风险的发生,企业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来完善相关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当将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强化制度管理;其次,要加强企业金融会计的监督,要对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全过程中进行监督,确保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透明性,避免的行为发展。另外,企业还必须将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将责任追求下去,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和责任意识[5]。

4.做好市场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环境,对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而言,保证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环境健康、稳定至关重要。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要想降低风险,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人员也应当结合市场环境来进行金融会计工作。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人员要全面的了解企业经营活动,要深入地了解市场,综合分析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同时,针对风险问题,要做好防范工作,建立紧急预备方案,当风险发生时,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最小[6]。

5.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目标

就是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进行引导性的作用,对财务活动的开展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了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效率。为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企业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认真地考虑到的自身发展,还要对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认真的考虑。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把好关,确保资金能够正常流通。另外,在财务工作中,要依法办事,确保企业资金的稳定性。

6.重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提供了保障。企业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金融会计工作的同时,善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金融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将一些威胁到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潜在因素扼杀在摇篮里。另外,企业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实现信息的共享,避免因信息不同而引起的风险问题出现[7]。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密切相关,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存在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故此,企业应当重视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企业金融会计防范及控制是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及控制策略,确保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怡.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商,2016,05:129.

[2]朱周雨.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6,08:185-186.

[3]丰冠华.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255-256.

[4]胡馨升.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6,13:208-209.

[5]崔扬.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12:228.

上一篇: 电路学习感悟 下一篇: 电子商务网络运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