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课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10 09:54: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教学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课

篇(1)

根据教学进展的不同微课可以被划分为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几个类型。结合微课的不同划分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有价值的知识点。微课也是翻转课堂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传统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知识讲授,学生通过课后的练习来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内化。翻转课堂则能通过微课的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知识背景,在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花费几分钟的时间介绍文章背景。为了节省这一部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制作背景知识视频,从而更好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文本知识的解读上,有重点地开展语文教学。比如,在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文章背景知识和相关事件,并截取相关的视频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二、利用微课创建情境化和互动化的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忽视了情境氛围的创设,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更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培养。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培养学生的语文抽象思维。比如,在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观潮》的学习中,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语言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为此在讲解的时候引入微课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化的冲击,以具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情境化教学,而且也体现在互动化教学。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要适当融入假想式虚拟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从而深化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了解。同时,教师要做好和学生的在线交流沟通,将学生对课堂的疑问反映在微课的制作中。比如,在小学人教版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学习圆明园精美建筑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圆明园景观通过微课课件再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化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微课实现学生的自主化探究学习

微课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课程教学方式,教师利用微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壁虎的了解在微课视频教学中适当地设置疑问,引起学生对壁虎的好奇心,学生通过微课基本了解小壁虎的样子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发现过小壁虎?生活中的小壁虎和作者描述的小壁虎有什么区别?”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调动自己的回忆,将自己见到的壁虎和教材上描写的壁虎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2)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发展趋势与未来规划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正随着教育改革大潮的推进而逐步提升。微课的出现正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参与互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而微课的出现也恰恰突出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关系。运用微课,不仅能够更好地完善语文教学,同时,微课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则更加体现了我国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态度与决心。可以说,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增加学生的感官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智力与身体的发育水平都处于一个逐渐提升的阶段。新鲜的色彩、明丽的图案、生动的描绘等都能够让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更加清晰和主动。因此,微课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设备等,集中地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1]。实践证明,对这种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知识内容,学生的接受更加积极主动,而且记忆程度更加深刻。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单一地将知识点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学生被动地接受,效果不好,而且课堂乏味,与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旨相悖。而微课的出现,正在逐渐改变这样的被动局面,教师变成“桥梁”,将学生与语文知识,学习与兴趣相互连接,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重点与难点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理解,记不牢。一旦出现学生弄不懂的问题,大部分小学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弃的心理。微课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考。通过运用微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展开热烈的讨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理解了知识点,最终将重点、难点逐一消化。

三、营造生动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博大精深的语文学科考验着学生的记忆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由于小学生现阶段各方面的发育水平还不够完善,对于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很多知识不能够充分理解,甚至觉得是晦涩乏味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微课,将单调乏味的文字变成便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形象事物。例如,在课文中出现桥梁的发展和构造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们知道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同时,微课的运用还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媒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一种成长的经历。

四、尊重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大胆表现自我

在微课的运用中,教师的角色很重要。众所周知,以往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需要记住的内容。而现代化的教育观提出,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扮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因此,微课上教师通过对于课文相关视频、图像、音频等的展示,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意境,敢于发言,积极发言,把自己通过观察、理解获得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和探讨[2]。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角度都有着自己的判断。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对待。

五、充分发挥想象力,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在微课上,学生通过对视频、文字、图像等的赏析,能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微课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视听结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3]。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恰到好处地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这不仅能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还能够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良好的互动式课堂,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六、结语

微课是时代的产物,是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优秀的成果,也是未来小学阶段教育发展的趋势。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将语文课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识和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实现语文学习的进步,这才是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小霞.绚烂中色彩释放,明丽中自主求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49.

篇(3)

一、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兴趣,乐意在自己空闲的时候学习语文知识,那么,教师就要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足够大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有意愿学习语文,自主去思考问题,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而且,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方式比较简单,一般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方面较为直观,对一些图画类型的科目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利用微课的方式,把课本上文字化的抽象知识简单明了地展示给学生,以方便学生更容易去理解课本内容与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一些色彩比较亮的图画或者找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形象,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微课教学中,享受微课带给自己的学习乐趣,享受语文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悯农》这首古诗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勾画出一个老爷爷在日头正大的太阳底下,一滴滴的汗水往下滴,却还是坚持耕种,利用微课将这个情境展示出来,让学生有一种身在农田的感觉,从而深刻感受到农民的辛苦,知道以后要节约粮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愿意跟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观察问题,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学习质量。

二、利用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在不同的领域上对语文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因此,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多种多样、复杂多样,甚至有很多语文知识并不能简单地靠教师陈述学生就能掌握的,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领悟能力,就像一句话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也就是说,有些内容并不是书写陈述出来的简单意思,更深刻的意旨是言语无可传达的。面对语文知识的这一大奥妙,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多培养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借助微课辅助教学,构建语文的知识点框架,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语文内容的学习中,然后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语文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思考领悟语文知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小学语文有了微课的帮助,学生开阔了思维,能主动和小伙伴讨论互动,能更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如果这时,教师能细心地指导学生、引导学生,那么学生将会对语文有不一样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题西林壁》这首诗时,可以先让学生知道这是苏轼写庐山的一首诗,让学生知道庐山的壮观,然后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庐山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对庐山进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里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三、利用朗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因为有效合理的朗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使心情保持愉快,一定时间的朗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在大脑里形成一个词库,使学生方便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而且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复习了上课时所学的知识,增加对知识点的记忆度,加深印象,学生通过朗读,把无声的书面知识转化为有声的语言知识,致使眼睛、嘴巴、耳朵、大脑共同合作一起完成朗读,使思维变得活跃,从而更好、更有效地记住课文,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教学所谓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常督促学生多朗读,最好是能够用普通话对课文进行流利的朗读,在朗读中学生会对课文的整体知识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解,同时在朗读中培养了对语文学习的感情,也深深被语文的内涵所熏陶,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给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更准确、标准,更深刻地理解语文课文内容里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课堂变得复杂多样,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教学在微课的帮助辅助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热情,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首先,微课是一种具有生命力和前瞻性的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固有的前提和技术支持。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了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小学生对这些现代设备已非常熟悉并能够熟练掌握,尤其处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功底和文字辨识分析能力,更能够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来达到学习的最优化。而且,通过下载达成可移动,通过小媒介可达成随时随地不受限,这种高效学习方式更为微课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其次,微课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习惯。传统教学课堂时间较长,而学生集中精力听讲也许只有十五分钟,《小学生心理学》中明确显示:十至十二岁儿童的持续注意力在二十五分钟左右,十二岁以上也没有超过三十分钟,那一般微课十分钟以内的录制如此浓缩高效,更加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时间上的需要,此外,小学语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版块的分支,每一分支中各种题材和表现手法的细化,对于学生的整合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高且难度大,而微课对于学生实现某一细节的学习和最后整体知识的链接,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也具备了学习和录制微课的各种条件。如果说各种多媒体设备为微课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那教师的存在就将这种支持变得更加鲜活和具体,术业有专攻,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优势经验制作成微课分享开来,这样也让其他教师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老教师可以更容易分享经验,新教师可以更容易学习技术,共同提高教法,为学生学习提供优质资源。因此,微课也是教师完善知识储备和提高专业素养的有利平台。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微课运用技巧

微课即“微型教学视频课例”,要想让它彻底融入课堂教学,就要注重融合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达到灵活运用,增强实效。

1.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根据地方教育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所制作的微课内容和难度应该有所不同,班级教学制度让教师忙于授课,很难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次地将内容扩展开来,满足不同层次和理解能力的学生的需求。

2.融入教学,有的放矢

微课也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和表现手法,例如修辞手法,可以以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等某一要素为题材;往大了扩展,写作中也可以以写人、写景、写事、抒情等某一方面为题材,只要抓住重难点循序渐进,就能让学习过的某一分支变成总目标中的坚实的壁垒。但要注意微课只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不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和主体,不可本末倒置,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3.高效学习,自主探究

微课内容的高效性取决于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功底,但再深奥的知识在小学语文阶段,也需要教师想方设法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清楚,而这种浅显易懂不是语言的简单罗列,而是内容的精彩和简洁,例如吸人眼球的开场白,内容讲解时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关照,相应的适时适量的背景音乐、动画等的运用,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l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自主探究学习,这才是双赢的教与学。

篇(5)

说课是指教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向同行或者考评人员阐述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教学设计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说课有哪些技巧呢,本文将通过分析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思想融入说课的整个过程中,并阐述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通过翔实的情景材料丰富说课课

堂以及“活化”教材展现出自己的教学能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让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融入说课的整个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不断接纳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信息、新成果,并将其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阐述教学思想、突出教学理念并不意味着向听课者宣讲教学理论,而是说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安排的思想。倘若抛开了说课的基本内容,单纯地阐述教学理论,就会让学生产生深奥难懂的感觉。

二、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

由于每章节内容是不相同的,从而在学科中所处的地位也是不相同的,有些内容是只是学生需要了解的,而有些内容则是重点。从而就需要老师全面了解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重点,而且要将这些重点知识指导给学生,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参考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更好地了解并掌握重点知识。此外,在说课中阐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是很重要的。

三、展现出翔实的情景材料,丰富说课课堂

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

营造出生动形象的情景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知识。与此同时,使用恰当的案例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试想,若一位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不仅没有情景设置,还没有相关案例,这样的课堂就会很呆板,缺乏生机。因此,就需要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创造出恰当的情景,活跃教学氛围。

四、将“活化”的教材的做法说出来,展现教学能力

对于说课,如何体现出教学能力是重点。具体方法就是将如何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不断寻找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并将此作为教材知识和学生生活情景的出发点,营造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将活化教材内容说出来。与此同时,对教材进行活化的过程也就属于展示教师思维能力的过程,从而就能够有效地展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总之,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自己是怎样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并且要将自己活化教材的一些方法以及参考依据说出来,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自己能够驾驭教材,在教学课堂中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理论,将自己独特的教学能力展现给大家。

五、对本节课进行预评估

由于说课无法与公开课进行比较,这样就不能够充分体现出实际上课取得的效果,从而就要求教师对自己说课的内容进行一个预评估,同时要将此纳入说课内容中。通常情况下,预评估应该涵盖教学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等。

本文就简单地从让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思想融入说课的整个过程中、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展现出翔实的情景材料等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说课技巧。

篇(6)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虽是古话,但至今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一天之中的早晨,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上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早晨是播种最佳的时节;对于一个工人来讲,早晨是生产的黄金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早晨是朗读的美好时间。

尤其是对一个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科学研究发现,人们的大脑的清醒度在早晨是最高的,早晨开始朗读会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产生朗读效果。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这显然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这句话则强调了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大声朗读可以排泄胸腹中的郁闷之气,使人心神气爽,在新的一天调整一个良好的状态。所以,对于一个大脑、身心等各方面发育正在进行时的小学生来讲,早读课是规范学生的习惯、增强对汉语语感的把握、锻炼记忆力一个相对理想的手段。

一、可以规范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五个环节 :预习、听讲、复习、做作业、检测。学习最容易忽略的是预习、复习这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早读时间强化了这两个环节,使这两个环节落到了实处。同时,早读时间激活了学生朗诵、表演、讨论课文内容的热情,他们或扮演角色,或摹拟人物语言,或交流情感体会,往往笑声不断、掌声不断,教师和学生一样成为早读学习场合中的一个分子,同一盘棋中的卒子。”

小学生的学生习惯养成是一人令人头疼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最易受到其它各个方面的影响。因为,他们多动、爱玩的的天性,使他们无法很快集中注意力到一件事情上来。所以,在此阶段利用早读课来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做一定的要求,相信可以得到一些显著的效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在早读课堂上,尤其是在周一、周二的早读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明显不高,精神明显不振。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早读时间来帮助学生矫正他们慵懒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几十分钟的朗读,能够相对自觉地又迅速地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学习状态,潜意识里提醒自己周末已经结束,该是学习的时间。个人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规范小学生的习惯,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还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于学生自身发展还是于课堂纪律都非常重要。

二、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早晨朗读尤其重要。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还未完全,早读有利于他们对所读内容有或多或少的见解。这就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对他们所读内容作一定的规范。比如,中华民族经典诵读名篇美文。小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潜意识里能够积累一些相关的名句名言,为以后的升学储备知识能量。

尤其是对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与意味的领悟与把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常按照固有的模式去进行教学活动,往往搞得学生云里来雾里去的,学生基本没有得到实际上的知识。据调查,如果教师提前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对于即将要讲解的诗词进行有准备的预习,即大声朗读。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朗读可能贯穿一堂的始终,早读课教师可以专让学生大声诵读,“在抑扬顿挫之中,学生自然领悟了诗词中某些无法言说有时也是无须言说的神韵。它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文章的理解。”这就像观看电视电影比只看文学作品印象更为深刻一样。

这样看来,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学习,绝对有助于学生对于汉语语感的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肯定不会拿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来进行这个教学活动。所以,朗读很自然就落到了早读课堂上,这是无可厚非的。

转贴于

三、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记忆力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在一天的时间当中,早晨是我们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多读多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锻炼记忆力,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清晨早读,头脑经过一晚的休息而格外清醒,没有杂念与束缚,所以更容易记住材料。德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艾宾浩斯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通过机械记忆复述记忆长度不等的音节序列,得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由于课时减少,课程量增多的现状,许多老师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许多教学的质量,以致于很有一部分学生压根儿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骤,成绩一落千丈。这时,早读课就可以发挥应用的作用。老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已学过的一些知识,需要学生记忆背诵掌握的内容,在最近的早读时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复习,有助于学生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生复习效率。这个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也是这样过来的。只是,现在有些小学时的教师忽略了这点,有的教师居然利用这段时间来上新课,这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实在不可取。这样大好的时光,理应为了孩子们的将来考虑,而不是在乎那一小点儿新课。如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把早读课用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这项工作做好了,那么这位教师是功不可没的。因为,记忆力在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道路与方向。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一个人的记忆力是否强弱是有直接关系的,虽说“勤能补拙”,可记忆力好会轻松一些。

综上所述,早读课在小学教学过程发挥着很显著的积极作用,即规范学生的习惯、增强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可以这样说,早读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起着先锋的作用,带头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对我们的早读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养成语文早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7)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有效的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利用微课来辅助学生进行预习不仅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预习的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山行》这首古诗时,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能很快地将古诗理解并流利地背诵出来,因此笔者借用微课给学生布置了《山行》的课前预习作业。其中微课预习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初步感知,笔者搜集了《山行》的名家朗诵视频,让学生对《山行》的整体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是学生跟读,让学生在合适的音乐背景中,聆听有感情的朗诵并进行跟读,很容易使学生和诗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共鸣;最后是熟读成诵,通过引导学生大声读、镂空读、摇头换脑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之中,学生会对故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知,为之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通过微课进行提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更加熟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课堂讲解,开阔学生视野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其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长时间的课堂讲解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下降,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大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单调乏味的讲解使得语文课堂的气氛十分沉闷,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此,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来丰富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时,笔者首先利用微课给学生介绍了司马光的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司马光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接着笔者展示了几张图,让学生来简单描述图中的内容,即图上画了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还有一个蹲在缸边、扶着缸里的孩子往外爬的小朋友。通过图画描述,笔者提出“这五个小朋友中哪个是司马光呢?”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然后笔者又给学生播放了《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对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更加了解。在讲解完之后,笔者还利用图画的形式给学生分享了司马光的奇闻轶事,如“诚信卖马”“藏书故实”等。如此一来,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学生对司马光的了解。

三、课后复习,培养学习习惯

篇(8)

所谓的结课,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尾,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有效地回顾与总结,强调关键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结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情,真切融入课堂氛围当中,就要加强结课技巧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注意力的二次集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本文选择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一、自然结课技巧

自然式的结课方法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时间与内容进行严格的匹配。自然式结课方法,就是指在教师说完课程教学的最后一句话之时,上课时间刚好用完。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将教学的进度与课堂时间进行对比,使自然式结课方式达成。教师要利用课上四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安排好课堂活动,最后可以利用提问与讨论等形式作为课堂的最后环节,方便控制时间,完成自然式结课。

二、归纳结课技巧

小学生在知识的总结方面与知识体系的建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束之时,教师利用归纳式的结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系统。在进行归纳式结课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也可以教师主体归纳,学生辅助归纳。如:在讲解《爱迪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进行条理性较强的总结。首先教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要深入掌握。诸如闻名、书报、器具、瓶瓶罐罐、白磷等。其次教师要对文章各段落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申文章的主旨。最后教师要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确爱迪生身上体现出的正确人生观。提醒学生珍惜其所拥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悬念结课技巧

利用悬念式的结课技巧,不仅可以对本结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总结,还更可以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教师要利用具有思考性或者具有衔接性的问题作为语文课堂的结尾,可以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更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投身于下节课的预习当中。如:在讲解《李时珍》之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将课文以时间为依据进行李时珍行医前与行医后的分割。在完成第一部分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悬念设置来结课:“在李时珍那个年代,行医是不被人看好的行业。在经历了多种坎坷之后,李时珍终于可以如愿以偿。那么在李时珍行医之后,他就真的可以顺风顺水吗?同学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等待下节课谜底的揭晓。”

四、练习结课技巧

练习与结课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利用练习式结课方法,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其次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以《掩耳盗铃》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本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诸如“你怎样看待文章中盗铃者的行为?”或者“你觉得这个寓言的意义何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以升华。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家庭作业的布置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运用课堂学习成果。如:作业可以布置如下:本节课的作业有两种,同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第一,以《掩耳盗铃》这篇课文为文本,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第二,利用《掩耳盗铃》的寓意,自己创作一个寓言,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这样的结课方式引导之下,学生会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笔者从四个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以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同仁对于结课技巧的重视,利用结课技巧的提升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篇(9)

一、微课对小学语文教学行为的影响

掌握微课对小学语文教学行为的影响,不仅是广大一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扬长避短,将微课切实地应用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去,并确保其实现价值最大化,因此,笔者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了如下分析和研究。

1.有利影响

第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微课通过视频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满足小学生对画面比较感兴趣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求知欲望的激发。

第二,能够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也就是说,相比传统的“一书、一笔、一板书”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的使用能够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够让学生在游戏、看动画等形式中度过。

第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语文是中国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如何让小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到语文知识单单靠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而微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使学生知识得到有效丰富的可能性,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能够图、文、声并茂,多方面地激发学生,也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拓展。

第四,有助于课程学习可重复性的提高。可以说,任何人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需要多遍的反复刺激和记忆才能完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如果对于同一问题让老师重复讲授,不仅容易产生倦怠的情绪,每一遍的讲授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而微课却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循环播放,可以说是帮助学生学习和复习重难点问题的重要手段。

2.不利影响

微课的应用能够给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的益处和积极影响,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利有弊的,微课同样如此,在微课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变得过于依赖电子产品,致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下降;其次,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局限在课堂之内,并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此外,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或者对微课的认识不够科学合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过度地应用微课,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学生的成绩有所下降。

二、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微课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工作是有利有弊的,而如何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深入探究。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1.坚持基本的微课制作和使用原则

基本原则的坚持是确保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到实处的关键。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微课程为原则。微课程之所以称之为微课,是因为其短小精悍,所以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微”原则,即选题简单,内容简洁,时间简短。二是课程内容难易适中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设计微课的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到本班大部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之后做到因材施教。三是互动性原则,也就是说,为了有效地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提高其应用的有效性,比起让学生直接观看语文某个知识点的微视频,先设置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再让学生来观看微视频,就会变得更加有效,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整个学习效果也能够有所提高。四是科学使用原则,也就是说对于微课的应用既不能过分地使用,将整节课作为视频的展示课,也不能不用,纸上谈兵,而是能够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适当、适时地使用。

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在掌握了微课使用的基本原则后,为了确保其能够真正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以确保在微课主题选择、内容制作、利用微课讲解知识等各个环节都有新的突破和进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紧跟时代的潮流,明确新课改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总之,微课是新课程标准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简单的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重难点问题,通过碎片化的训练和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高和成长。因此,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掌握微课的精髓和内涵以及利弊影响,将其有效地用到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中去,进而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实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进步。

篇(10)

在网络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盛行的今天,微课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时代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技术与教学应用融合的高级阶段。作为一种新兴的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形式,它不仅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顺应了社会对知识的快速需求,?而且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学资源,更构成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课的概念及内涵

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并进一步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微课既是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定义的内涵是目标单一、内容短小、时间很短、结构良好、以微视频为载体。

二、微课的特征

从微课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来看,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突出特征。

(一)主题突出,短小精湛。微课只围绕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将其制成教学视频短片。整个微课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没有过多的铺垫和渲染,视频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使得主题突出,短小精湛。它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的设计,而传统教学视频往往是一堂课的复制,包含多个知识点,含有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更注重教师的“教”,可以说,微课是传统教学视频精华的浓缩。

(二)以“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线学习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工具来学习或训练的方式。移动学习是一种跨越地域限制,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手机、PDA等移动设备进行远程学习的方式。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一个完整的课程学习资源环境,包含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还有教学演示课件、讲义、教学案例素材,以及课后微练习和微练习的素材等教与学的资源,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

(三)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微课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ppt转化而成的微视频,这种视频由文字、图画和音乐三部分组成,即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字故事;第二种类型是课例片段,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操作人员将精彩片段拍摄下来的一段视频,这种视频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是长达四十分钟的公开课;第三种类型是教师自己通过录频软件针对某个知识点(重难点、习题等)录制下来的一段视频,区别之处在于没有学生。微课针对的对象呈现多样化,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也可是一个小故事、小问题、小策略等。

三、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探研究

目前,各地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微课应用的频率不高;微课教学效果不显著;微课的应用仅仅是局限于课堂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是一门学生启蒙阶段的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面向6到12岁的学龄儿童,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使他们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以现实为根基,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获得当代社会所需求的语文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无意识占主导地位,逐步向有意注意过渡;思维发展是具体形象占主导地位,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理,趋向于接触有趣、新鲜、 生动的事物,同时比较好动,容易接受新事物,求知欲十分强烈。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而具有时间短、主题明确、效率高等特征的“微课”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正好能对症下药,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快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相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更新了教学理念,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既然我们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那么我们应不容忽视,大力推进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具体的事物能引起他们更大的兴趣,同时小学生比较好动,容易接受新事物,求知欲十分强烈,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

上一篇: 机电一体化的特征 下一篇: 城市社会治理体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