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1 15:57: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三化学大概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我是本班的化学老师,我姓马,今天,借这个机会想和家长们交流一下孩子的化学学习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初三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可能好多的家长也听说过这们学科比较难学。确实是这样的,化学是整个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学生们最难搞定的一门学科,但化学又是中考当中拉分大、容易形成瘸腿的学科之一,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其次、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化学学科的特点:初中化学上学期,主要学习化学用语的基础知识,较为抽象,要记忆的概念会比较多,与数学几乎没什么关联性,有比较浓的文科特点,可以说是理科中的文科,希望家长在和孩子谈化学学习的有关内容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就本学期而言,智力因素对化学学习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考试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到第二学期的时候,化学规律性的内容相对要增多一些,综合性增强,化学学科的这种理科性质也就开始显现,难度也会大一些的,到那个时候会比较容易出现分化现象,也就是学习化学入路的学生,会越学越有兴趣,越想学,而似懂非懂甚至不懂的学生有可能对这门课产生厌学心理,会越学越不想学,甚至干脆放弃。
再者,谈一下本次期中考试大概情况。本次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满分50分,与中招考试分数一致。这次是市里统一网上评卷,改卷要求非常严格,少有一点问题就扣分,改卷之后,我把所有题的平均分加起来不到25分,也就是全市所有九年级学生化学平均成绩,由此可知这次出题难度大,当然化学这科学生初次学也难学。所以这次考试总体并不很理想,虽不理想,但同兄弟学校相比而言,我们也占优势。大家也看到了,我所担任的两班化学,九二班的成绩在煤山辖区三所中学中位居第一,九一班位居第二,当然这离不开学生们的努力,也离不开家长们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透过学生答题成绩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化学难学,又是新接触的科目,但学习态度是关键。首先,学生只要学习态度端正,能按照老师指导进行学习,既能取得较好成绩,例如:
然而有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析根本原因,就是体现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有效地听课,不能自觉地积极进行习题训练达到提高的目的,这部分学生似乎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来学习。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抱着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自暴自弃的态度,想这些学生,平时作业方面要么不交,要么随便抄别人的应付着交,要么交空白作业,有些甚至干脆不交。抱着对学科考试无所谓的态度,把选择题随便一填,其他就放空的情况。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习惯把学生分为好、中、差生,这种传统观念上的差异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学生升入初三刚开始接触化学,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为好、中、差哪?对于学困生,我们又应怎样转化?下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在研究化学学困生现象中,有两个基本问题要解决。一是从思想上入手,摸清学困生的本质和成因,对症下药;二是防治与转化学困生的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
我觉得,在对待“学困生”这个概念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困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与不足。化学教育中学困生成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四个方面。
一、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化学教师的言行、工作方法、态度,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有的学校管理不健全,不能实施科学化管理,学校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人为将班分成“实验班”与”平行班”,人为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不能实施全面教育,考试排名,按名次排座位,这种现象无疑对学生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有的学校不重视思想教育,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学生的德育,批评学生主观武断,这种做法使学生对学习化学越来越失去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力量。
二、家庭因素
每个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父母是启蒙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对青少年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不少家庭对学生太过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的学习成绩若达不到他们的理想目标,他们就横加指责,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长的否定中变得自卑起来,对学习化学也越来越缺乏兴趣。还有的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生怕孩子吃一点苦,这些极端的做法都会影响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和探究。
三、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如网吧、游戏厅;社会不健康的文艺作品,如电视剧、电影、书籍等;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如赌博,拉关系、吃喝浪费、虚假之风等。目前,有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受升学后不分配的影响,因而有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以上这些不良因素都在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整个社会都要关注这个问题。
四、自身因素
学困生主要表现在: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稍微遇到点困难变会退缩,因为初三刚刚开设化学这门功课,入门可能会遇到些困难,有的同学不能和老师及时沟通或者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基础不太好,所以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既然对化学学困生的形成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怎样防治化学学困生,怎么对他们进行转化呢?下面结合自己从事初三化学教学的一点体会,介绍几种方法:
一、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困生往往渴求得到尊重、信任与关心,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卑感,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激励是最为重要的。学困生成绩差,老师不给好脸色,同学瞧不起,家长责难,他们感到升学无望,信心越来越差,所以我们作为他们的化学老师千万不能嫌弃他们,要爱他们,允许他们犯错,给孩子们改错的机会。在上化学课时,哪怕是一个期待的眼神都会让他们倍感温暖。
教师的爱和热情是教师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语言感染、动作和目光交流能使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当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课上回答对问题时,可以说:“你真聪明!”“你说的很有道理。”“你一定能行,老师相信你,继续努力”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随着化学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教养。
那一天,我看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普通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中的“你”是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收到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有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说了上面的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一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这个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学校与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作为化学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要把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视为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要用“心”去施教。
二、要努力激发孩子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这门课拥有先天的优势,它与生活紧密相连,许许多多的化学知识都是从试验中获得的,这为我们化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就要用实验、模型、挂图、甚至多媒体等手段把孩子们的心紧紧抓住,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无处不在,它时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的一切。我们的吃、穿、住、行、工农业生产、科研项目、国防技术等、哪样离开了化学。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好化学是那么的有用。
比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时,我总是事先准备好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上课时让孩子们走上讲台自己来试验,下边学生来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毕后,还要让下边的人对他们的实验做出评判。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化学与我们有关,它是有意思的,我乐于学它。
再比如学“酸碱盐”时,我在一张白纸上先用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写上几个字,当然这是看不见。上课我故作神秘的说:“今天给大家变个魔术,你们一定要看仔细呦。”然后我便拿出事先处理过的白纸,让他们仔细检查,当然他们什么也没看出来,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演示,我拿出一瓶无色的液体(酚酞试液)向纸上喷去,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大字,孩子们一声声惊叹,我说:“魔术没完,请继续看。”我又拿出了无色的液体(稀盐酸),又向红色的字上喷去,这回红字消失,底下又是一阵惊叹。孩子们虽然还未开启“酸碱盐”的这扇门,但早已被变化多端的现象深深地吸引了。当然这都是化学中的一些小伎俩,但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们真正喜欢上了化学。
三、要改变化学教学的方式
老师不应该再做知识的“传话筒”,而应成为学生的启蒙者与引路人。评价教学的优劣,不能只看学生对知识存储了多少,而且更要看学生的化学能力与素养是否有所培养与发展。教学方法要从“教”法向“学”法转移。要让我们的教学变成参与式的、互动式的、对话式的教学。在组织教学中,人人参与,营造一个人人都能分享的轻松环境,这样我们的化学教学才是有色彩的、是富有活力与魅力的。
例如:我以前在讲“分子与原子”这章内容时,孩子们总感觉抽象、难懂,那些本来学习就吃力的同学更是学得糊里糊涂,我就想:自己真是费力不讨好,怎没做才能使学生接受起来容易点哪?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在未学之前先让他们去自学,如:到学校图书馆或网上查资料、还让他们通过获取的信息利用橡皮泥、火柴棒亲手来制作一些简单的分子模型。为了帮助他们理解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总体积为何小于200毫升这个问题,我还让他们从家里拿来小米和黄豆,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试验。当然宏观物体与围观物体是不一样的,这其中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但通过这样的比方,那些学困生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确实感到容易了。
记得以前讲授“元素化合物”这块知识时,同学们总说:这块反应多、现象多,很难记。于是,我把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把演示性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探究A与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仪器,若缺少药品,就寻找替代品,光做实验还不够,还要他们表达,尤其是不太自信的学困生一定让他们说,说实验设计的思路、说实验的步骤、说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有条件的话,还会叫他们写个简单的实验报告。由于这些小的改变,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变得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了。
教育是需要改变思路的。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黑色粉末会变成红色,实验结束时,我故意操作错误,让学生看到红色物质又变成黑色,这时他们感到特别疑惑,我及时引导他们找到原因,明白了为什么,怎样防止出现这种结果哪?让学生讨论出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当然变的方式有很多,譬如: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演示;请学生讲课;让孩子们写科学小品;让他们自己出卷子互相测验;编写一周菜谱进行营养方面的研究等等。但是不论我们如何改变,我们的目的是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但其中有一点要注意:我们的教学方式一定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教学的难度要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而且要随着成功率及时调整。
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对他们的转化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困生有的是基础较差;有的是缺乏学习动力;有的是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情况千差万别,我们不能指望几次的教育努力就能解决,它需要时间,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充满希望与期待,不断鼓励他们,从一点一点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五、实施优先教育策略
对学困生采取的优先教育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优先提问。 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多提问,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优先表扬。 学困生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表扬。因此,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只有多表扬、优先表扬,才能使他们感到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从而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三)优先参加活动。 由于学困生学习较差,有些教师限制、甚至禁止他们参加学校的活动。这种做法不仅违反教育规律,而且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让他们优先参加学校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施展才华、表现自我,这对转化工作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减少学困生,我们的教师就要多动脑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对学生负责,并对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待。而且要逐步将学习的一些责任转向学生――鼓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决策。用我们的真心和爱心把我们的学生引向化学那变化无穷的世界,让他们在这种科学的启蒙下能永远领略到化学的魅力与精彩!
参考文献
[1] 鹿艳萍.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初探.试题与研究.2010(17)22
[2] 王金霞编著.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9
[3] 席位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 (1~2) 33
[4] 邓涛.新课程与教师发展[M].北京出版社,2005.63~68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以为将课本看一遍就算是预习,常常不能抓住课本中的重点,进行思考,也就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科学指导预习。
化学学科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化学语言读懂课文。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这是需要教师科学的引读,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
在学习预习前,应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实验观察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初中生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等特点, 教师应提前引导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及步骤,如果仅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
(一)防止学生看热闹
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丢掉了“门道”,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弄清概念不混淆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三)细心对比防马虎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便得不到“淡蓝色火焰”和“明亮的蓝紫色”之的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四)观察全面不遗漏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巧用记忆
(一)理解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二)趣味记忆
1.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我们知道,教和学是一物两体,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交互作用,因此教的方式的转变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既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也受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制约。要有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得先弄明白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都有哪些特征。简单地概括起来,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等五个最基本的特征,这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五个最基本特征——“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新课改之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有意识地设计能够形成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课,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现代学习的“五个特征”[3]。
陈兆勇[4]认为教学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他指出如果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就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就教不了;没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就教不好,并进一步提出“走进”学生、变革教学方式是新课改的核心。而顾丽红[5]更突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她认为新课程的实施,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并要求教学方式必须随之变革,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沈国强[6]则强调了新课改的目的性,为此他坚持“以人为本、成功育人、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向积极方面转变。谢岱燕[7]则更关注新课改中的新教材的实施问题,她认为新教材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的质量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有效载体,这对于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贡献具有重要意义。而王德志,徐基仁[8]从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学习兴趣出发,认为教学应该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丰富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积极探究自然变化的奥妙,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自然学科的自信心。
二、课改后的中学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化学教学为例
近年来,初中化学开始进入新课改阶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对教材开发、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运用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而是一个开放性探究过程。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化学教学方式转变影响中学化学师生进行研究,以期探索该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化学新课改逐步推进,课改新理念越来越渗入一线教学者的思想中,影响着化学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过程”,并“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化学对现代生产显得越来越关键,并由于其理论和实践融合、主观和客观并行的特点,成为了新课改中的一把新亮剑。化学课程对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科学精神培养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化学课的教学中贯彻新理念,实现化学教学方式转变,以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2]。
在新课改实施后,为了对崇左市中学化学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我们特别走访了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中学、天等县天等镇中学、龙州镇中学、江州区太平镇中学、宁明一中、凭祥一中和雷平中学等五县一市一区现任初二、初三化学教师共15人,以及初二、初三200余名学生,并针对学生和教师设置了相应问卷调查,调查中学生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化学方法”和“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而教师部分我们设置了教师对新课改的主观价值判断“中学教师对化学新课改标准的评价”,教师的客观实践“中学化学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实施情况的评价”以及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效果“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情况”等三大部分进行。
通过以上问卷形式,我们对两级师生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现状,以期寻求对策。以下是本文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情况。
1.对学生学习化学方式的调查研究
据调查发现(见表1、表2),该地区的200名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普遍没有形成预习的习惯,课前计划预习的只占26%,有55%的学生甚至从不预习,而在听课方法的问卷中有45%的学生选择“边听边思边笔记”,还有10%的学生选择“只听老师讲”,另有45%的学生表示在听课做笔记时“有时开小差”,这说明新课改理念在该地区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仍然是以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主。在做练习题与实践作业时,大部分的学生(66%)选择看书做作业的选项,有一个可喜之处是,仅有3%的学生选择“只做书面类不做实践类”的选项,这说明新课改在实践层面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尤其可喜的是,在“做活动与探究时”,大部分学生(61%)是独立完成,另有39%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解决问题时,有56%的学生选择“和同学交流”中完成,这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倾向,也就是说新课改在合作学习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学习兴趣调查方面,在一开始就有兴趣的学生有27%,而有53%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有兴趣,这说明后天教师的努力可以改变学生的兴趣,说明新课改的实施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进一步问及“学习化学的态度”时,有44%学生表示“喜欢”,说明新课改在转变学生的认知态度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也有37%的学生选择“不让师长失望而学”,这说明传统的学习态度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我们知道,学习态度是比学习兴趣更持久的学习心境,标志着学生对学科知识已经内化为稳定的学习倾向。
表1 “学习化学方法”的调查表
表2 “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
在问及化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时,多数学生(44%)表示“化学实验”最好学,而仅有23%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最不好学,与此相反的是,多数学生(37%)表示“化学计算”最不好学,而仅有26%的学生认为“化学计算”最好学,而在无论是在问及“最不好学”还是“最好学”时,选择“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的学生比重都较低,这体现出较为突出的两极分化倾向。
在问及“最喜欢的栏目”时,分别选择“插图”、“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拓展视野’的学生依次为23%、32%、14%和44%,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新课改标准下设置的新内容感兴趣,说明新课改标准理念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2.关于新课改后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
在本次调查中,参与调查研究的化学教师共15人,以年龄29—45岁的中壮年教师为主,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超过三成,这些教师都是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成长起来的,有的还是经历了从传统课程标准到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当然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较为成熟的时期成长起来的,由此可见,本次调查的样本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在对化学新课改标准的评价方面,教师普遍比较谨慎理性,大概53.3%的教师认为“比较好但还需要进行适当改进、修订”,而认为“不好”和“非常好”的学生均低于30%,这说明新课程具有一定科学性,但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也日渐暴露出其固有的问题来
表3 中学教师对化学新课改的
理论和实践的认知情况
中学化学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实施情况的评价方面,结果显示,有53.4%的教师认为课改后,转变教学方式进行“比较顺利”或者“非常顺利”,有47.6%的教师认为进行得“很不顺利”或者“不太顺利”,这说明新课程的实施的影响正面因素为主,但依然存在较大的课程实施压力。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方面,调查显示,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对学生的影响力,所有教师均表示“能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而93.3%的教师则表示“能有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3.3%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能通过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另有60.0%的教师认为“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说明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作用。
三、调查结果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新课改对中学化学师生的影响是主要方面,但在对学生的影响和教师的影响方面呈现出不对称性,总的来说,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力远大于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学生而言,新课程标准下设置的新内容对学生有较大影响作用,对转变学生的认知态度、学习兴趣方面也具有一定影响,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产生一定作用。不过,调查也发现,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仍以传统学习方式为主。就教师而言,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方面明显要比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更理性,新课改理念逐渐深入教师思想中,当前主要问题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矛盾上,即新课改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影响力明显大于对教学实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课程实施压力。
由此,我们认为应在“国培”中加大对教师的新课改实施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各种化学教学直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11.
[2] 王玮.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3] 周平儒.现代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2006-3-24.
[4] 陈兆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发明与创新(教研之窗),2011(3).
[5] 顾丽红.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初探.现代教学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