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2 08:47: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校宣传思想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汇聚着许多人才以及各种思想的地方,在这里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以及他们的价值取向,人才的质量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一些高校老旧的思想宣传方式以及原来的工作机制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怎样面对这些冲击,又怎样面对新时代下产生的问题,怎样增强思想宣传工作的效果,需要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不过怎样进行实践与创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是现在的高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工作宣传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主流的意识形态逐渐变淡
高校,本来就聚集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再加上新媒体技术中的一些信息载体的影响,例如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等,这些引擎虽然能够给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学生能够从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学生具有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利,但是,这样的方式也是比较容易让学生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对一些主流的信息丧失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再加上学生本身对于价值的取向比较模糊,在行为上也比较自我,所以导致学生的理想以及信念等都会慢慢会受到侵蚀,长此以往,国家的未来发展就充满不可预测性。
(二)思想宣传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的成效是需要一个健全的机制来维持的,在进行宣传工作时,需要师生之间相互配合,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但是,就现在的实践情况来看,高校的宣传机制并不是很完善,具体表现如下:1.宣传工作者中学历高、专业的人员较少,压力大。在现在的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中,拥有高等学历的人才比较少,特别是拥有博士、硕士这类学历的人较少,拥有哲学或者是政治学这类专业的人才就更少了。当下,在高校的宣传工作中,很难引进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导致了工作人员的数量与工作的范围之间产生了矛盾,这样的矛盾致使高校教师、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长此以往,高校对学生的思想管理、政治引导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必然受到严重影响。2.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前景不好。进行思想宣传工作的工作人员是必须要进行长期的培训以及不断进行实践才能够成为行家的,这就需要有相关的职业发展规划,也需要相应的政策的支持,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没有一部能够让思想宣传工作人员同时拥有教师和行政人员这两种身份的文件,国家在教师的聘请以及思想宣传工作者学历提升相关方面的政策也不够完善,致使思想宣传工作的员工的发展前景堪忧。3.宣传工作的工作机制结构不健全,分配不合理。高校的宣传工作是需要各个机构相互合作的,主要有新闻网部门、校园报的编辑部门、文化的建设部门以及电视台和广播站等等部门机构,但是,很多高校往往会根据学校的规模的大小,减少了一些部门,这就导致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太明确,或者是一些职责会缺失,不完整的机构系统,思想宣传工作的实效性也会受到影响。
(三)传统的方式不适合使用,新型的方式不会使用
传统的宣传方式显然是已经不适合在当下使用了,只有运用新型的宣传方式才能迎合新媒体的发展,但是,在运用新型的方式时,总是会因为对新媒体的认知缺陷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导致工作出现问题,具体表现为:新媒体时代,宣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型的宣传方式,但是宣传的工作人员对于新的方式运用的不怎么好,而且很多高校的宣传工作过于求稳,仅仅是将一些传统的媒体信息直接网络化,在版面的设计以及布局内容上,与之前并无太大的差别,呆板枯燥,忽略了像QQ和微信以及微博等这些新的宣传方式,使得宣传的范围减小许多,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受到影响。
二、加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创新与实践的策略
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是当下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想宣传工作的发展,是必须要进行的,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研究出新的策略应对,具体策略如下:
(一)坚持以主流思想作为导向
学校的宣传部门要始终把宣传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抓住,掌握在网络舆论方面的斗争的权利;是在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宣传工作的首要前提。始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敢于批判错误的言论,坚守原则,帮助学校师生找到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并且拥有主流思想,坚持将主流思想作为导向。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
1.工作人员的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思想宣传工作人员的福利制度,保障员工的就业前景,积极鼓励员工去提升学历,增强知识文化素养;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保证员工的思想健康以及提高专业的水准;政府要完善与思想宣传工作者有关的政策,例如同时让思想工作者拥有行政工作人员以及教师这两种权利的政策,保证这类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前景。2.宣传机制的完善和分配机制上:一是要建立健全舆论的处理机制,在思想的宣传工作中,是不能没有舆论的处理机制的,构建一批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且又能够很好地进行宣传,还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的人才,能准确地对舆论的情况进行分析,协商解决的方案,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第二点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健康的上网,引导学生正确筛选网络上的信息,避免负面信息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于舆论的免疫能力。
(三)构建“全员宣传”的宣传体系
要想使全体学生深入贯彻地了解、认识、学习先进思想,就必须要重视“宣传”,因此学校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积极动员各部门一起行动,将宣传工作体系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首先,学校要明确政治课堂一定是政治思想宣传的主战场,而思想政治教师又是课堂的主导者,因此学校要以思想政治教师为基础,再与学校各主管部门领导、党委宣传部、各学院的辅导员等相互配合,共同打造出一支政治素养高,精于宣传,又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的舆情分析队伍,并在该队伍内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职权分明。其次,互联网时代出现信息透明化,文化多样性的趋势,这些都不是不可避免的,而学校能做就是加强学生们的媒介素质教育,例如实时提醒学校网连接的设备要提高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当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时,学生们可以快速分辨出低劣的信息并加以屏蔽,甚至举报。引导学生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习惯,提高自身对负面信息的抵抗力。最后,学校可以抓住各种校级活动宣传爱校护校,敬党、护党的先进理念,增强学生们、教师们的认同感,进而学生与教师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维护学校、党、国家的形象。这样一来,全校师生,乃至全国人民可以统一战线,那这样也就不惧什么风险了!
(四)积极拓展非媒介的宣传渠道
在宣传教育工作中,除了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之外,一些非媒介形式的宣传方式同时也是需要重视的,例如,建设文化学习基地,对于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单纯地进行宣传,是达不到效果的,让学生亲自感受宣传,效果会更佳,高校可以将本校或者是本地的文化特色建设成文化园进行展示,在校庆以及其他活动时组织学生学习,再进行思想教育,这样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宣传的效果也更好。还要注意充实学生的社会实践,利用不上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去社区,下到基层去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社会,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新媒体时代,除了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外,利用实践进行宣传的方式也不能摒弃。
三、结语
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在迎来了发展机遇的时候,同时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在进行实践与创新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会显露出来,思想宣传工作想要迎合时代的潮流,迎来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对每一次的实践都要进行反思,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始终要坚持主流信息的引导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切实做到既迎合潮流又具有实效性的思想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昊翔.论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市场周刊,2013(2):84-86.
二、新媒体的环境认知功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目前已有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其交流、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又是互联网中大学生使用最多、最频繁的信息传输工具。新媒体的环境认知功能主要表现在具备影响特定的时间之内对特定的人或事件在视觉或者听觉方面的影响,然后得到传播者或者想要得到的效果。
目前,高校多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手段重要的信息,上传资源。新媒体在环境与认知的功能中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使高校思想宣传具有跨越时空传播信息的特性,打破、改变了以往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内容的僵硬的宣传模式。E-mail、QQ、微博、微信、手机等活动载体,可以使宣传者与被宣传者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实现思想交流、探讨问题、分享快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想要传播的信息同时送到身在不同地域的受众身边,使思想宣传的渗透速度和传播范围更快捷、更广泛、更深刻、更有成效。
三、新媒体的价值形成功能
新媒体逐渐在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方式和途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信息高速发展时代,新媒体与高校对大学生思想宣传二者已经须臾不可分,因此,高校在对新媒体的认识、态度、包括对新媒体的选择与接触和传播内容方面的选择与判断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宣传过程中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即新媒体的价值形成功能。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宣传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中具有导向作用。与传统媒体一样,新媒体在传播的信息中体现了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全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青年人思想状况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提供给大学生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视角。在这种信息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高校思想宣传借助新媒体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媒体发挥“议题设置”的功能,关注大事件,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大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为大学生运用新媒体提高良好服务,也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这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四、新媒体的社会行为与示范功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广州商学院把“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把道德品质作为首要任务,使学生得到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办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教育。学院在落实“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办学理念过程中,开展“每周一星”评选、宣传等系列活动,塑造师生典型,传播正能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产生背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念支撑:立德树人,以德为先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却要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他们的道德品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发展。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只有具备了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师,才能承担起教育事业重要创造者的角色。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的宣传思想工作,用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主要做法:评选“每周一星”,传播正能量
1. 建章立制选“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州商学院开展了“每周一星”评选、宣传活动,制订《广州商学院“每周一星”(学生)评选办法》和《广州商学院“每周一星”(教工)评选办法》,明确评选标准。全校的老师和学生既可自荐,也可相互推荐,或通过组织推荐,成为“每周一星”候选人。学校分别组织“每周一星”(学生)和“每周一星”(教工)遴选小组,对“每周一星”候选人的事迹材料进行评审,最终确定“每周一星”人选。候选师生不是像评优秀教工或优秀学生那样,要各方面表现突出,而是只需有一个闪光点,即可获评“每周一星”。自2013年4月开展评选以来,已有100多名师生被评选为广州商学院“每周一星”。
2. 形式多样亮“星”。“每周一星”人选确定后,学校办公室根据“每周一星”人选的材料,对所有“每周一星”人选进行排序,确定播报顺序。学校办公室宣传科老师每周一早上,对拟播报的“每周一星”人选材料和图片进行编辑,在学校官网“校园速递”栏目。在学微信微博、移动终端也设立了“每周一星”栏目,与校园网同步播报本周“每周一星”的事迹。在第一行政楼和第二行政楼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报本周“每周一星”的名单及事迹标题。在《广州商学院报》第二版(综合版)开辟专栏,刊登当月的“每周一星”事迹材料。在教学楼前宣传栏,对一学期来评选的“每周一星”进行集中展示,彰显榜样风采,传播正能量。
3. 学习典型追“星”。古人云:“见贤思齐焉。”人们敬佩名人,崇拜英雄,常用以激励自己。这是开展榜样教育的心理基础。获评“每周一星”的师生,在某个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对其他师生有感染、激励作用。学校各二级单位召开部门教职工大会时,会宣讲“每周一星”的先进事迹,号召大家学习典型,学而思进。学校团委组织各系团委,指导每个团支部,在每个月的团组织生活,开展“每周一星”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广州商学院“每周一星”宣讲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对新生宣讲“每周一星”先进事迹。营造“学习典型,我也追星”的浓烈氛围,号召大家学习典型的精神,学习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的方法。
四、基本成效:一花引得百花开,精彩纷呈
1. 激励本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被人接纳、关注、支持等“爱与归属”的需求,以及被他人认可、赞美、关爱等“尊重”的需求。获评“每周一星”,使大家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成为激发大家不断追求进步的内在动力。评上“每周一星”的老师,在工作上更加努力,不少获得了优秀教职工、年终考核优秀、教书育人标兵、管理育人标兵、服务育人标兵等荣誉称号。评上“每周一星”的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很多同学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标兵、学校优秀学生等荣誉。
2. 带动他人。评选“每周一星”让看似平凡的师生展现了不平凡的一面,也让其他师生看到自己其实有很多方面值得被肯定。获评“每周一星”的师生在激励自己,增强自信的同时,也使校内师生的自信心普遍提高。评选“每周一星”,树立师生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师生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赶先进,让更多师生追求卓越。目前,在广州商学院内,初步形成尊重“每周一星”、学习“每周一星”、争当“每周一星”的良好风气,营造了独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
3. 促进校风。“每周一星”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选、树、学、宣多措并举,共同评出一批师生认可、领导赞赏的先进典型。并通过校园网、微信微博、移动终端等自媒体向社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力,让外界知道广州商学院就是一个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充满正能量的学校。收到凝聚人心,激发士气,对内弘扬正气,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的效果。“每周一星”评选活动是一个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校建设优良学风、教风、校风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社会反响:释放光彩,群星璀璨
1. 引发热议。“每周一星”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在全校引发广泛热议,受到了学校董事会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现在,每到星期一上午,全院一万多双眼睛,几乎都在盯着“每周一星”。大家会看这周是谁当上了“每周一星”,其闪光点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等等。这促使学校加强“每周一星”宣传报道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确保“每周一星”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2. 媒体关注。“每周一星”既通过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媒介向校内进行宣传,也通过校园网、“两微一端”等自媒体向校外宣传。一些师生的事迹播报后,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如获评“每周一星”的旅游管理系彭彩金同学,她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孝女彩金》,南方电视台、南方都市报等社会媒体进校采访了她,使“每周一星”的事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 社会关心。“每周一星”的先进事迹,既有校内师生和新闻媒体关注,也有社会热心人士的关心,特别是彭彩金同学的事迹受到媒体报道后,海外客家联谊会给予彭彩金同学学费和生活费资助,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一行专程到学校看望彭彩金同学等等。“每周一星”活动开展近三年来,在学校自媒体平台展播,已累计有10多万的点击量,社会反响较大,被评为广东省2014年以德立校系列“百个优秀德育案例”。
通过“每周一星”的示范带动,一花引得百花开,全校师生学习典型,追赶先进,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风气已悄然形成。广州商学院“选星D亮星D追星”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为平凡的师生创造了积极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自信、乐观、向上,释放充满“正能量”的光彩,使校园“群星璀璨”,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谢芳青.每周一星让更多的人体验成功[J].班主任之友,2003,(4).
[2]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数据承载方式和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数据信息应运而生。“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大数据时代”看作是继工业革命、电脑时代、互联网时代之后又一次颠覆性的时代模式。“大数据时代”的新变革给人类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的同时,也给思想宣传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应积极把握大数据时代下的新要求、新观念、新方法,积极转变更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方法,探索一条新的工作思路,提升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 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基本特征
“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是互联网高速发展条件下的产物,具有 “5V”(基本属性,即 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eracity(真实性),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基于新媒体、物联网等的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发展,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将呈现“内容丰富、研判精准、评估科学”等一系列新的显著特征。
一是共青团宣传思想内容极大丰富。近年来,随着共青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各类信息系统、互联网、局域网、数据库等软硬件建设不断升级完善,与高校共青团思想宣传相关的教案、课件、视频、图片等数据信息极大地丰富,特别是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资讯、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空间、博客等社交媒体软件,参与热点话题讨论,时刻都在产生积累着体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数据元,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与大学生思想动态紧密相连,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有规律性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加以分析挖掘和整合运用,就能成为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是分析研判更趋于精准。“大数据”帮助人们不局限于因果关系,广泛探寻相关关系,其所强调的分析预测功能,就是从巨量的、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特点规律,进而“预知未来”。这一点对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很有启发,毕竟在一些情况下,知道“是什么”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比如,共青团干部在考虑究竟是选择演讲比赛还是读书活动来作为某次主题教育的配合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他发现大学生对演讲比赛的兴趣更大、效果更好,于是他果断决定开展一次主题演讲比赛,而完全不用考虑究竟为什么。这种“大数据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共青团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是效果评估更加科学。长期以来,如何评估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的效果一直是一个难点,其原因在于教育效果往往以精神成果的形式显现,而精神成果是难以量化的,只能从总体上做定性的分析判断。比如,评判某位共青团干部的思想宣传水平,过去主要依靠专家听课打分,由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假设大学生的体验,而忽视了共青团员的真正体验。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大学生的体验经由分析处理变得可视――受众在听到什么话的时候微笑点头,在什么问题面前皱眉头,在什么时候记笔记,思想“开了几次小差”等等。这些数据完全是共青团员不自知的情况下被观察、收集的,直观地反映了共青团员听课的状态。以此类推,运用大数据方法有助于客观地评估共青团思想宣传的效果。
(二)积极更新“大数据时代”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的思维观念
《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认为: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是一场思维的大变革。共青团干部要研究“大数据”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带来的变革,深入分析其作用机理,紧跟时展变化更新思维观念。
一是明确全局意识。高校共青团思想宣传“大数据”不是现在就有的,而是几十年来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实践积累的再创新。当前,不少共青团干部对“大数据”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系统,片面地理解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的“大数据”,将其与传统的思想宣传工作相分离,失去了“大数据”全域性、广泛性的特征。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如果离开了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就失去了坚实的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迷失方向。因此,共青团思想宣传“大数据”建设,要确立全局意识,既要适应当代社会深刻变革和推动共青团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的要求,又要继承和发扬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要把思想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融会贯通到“大数据”的手段和方法中,丰富时代内涵,创新表现形式,使思想宣传工作在保持系统性连续性中不断改进提高。
二是确立精准思维。“大数据”与以往数据处理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改变了“样本代替整体”的传统处理方式,通过对全时域、全维度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到分析结论,极大地提高了结论的准确性。高校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的主体和对象是人,要始终紧紧围绕共青团员实际想问题谋对策。宏观上,要用“大数据”揭示群体的思想特征,深入了解掌握大学生业余时间干什么,平时上网看什么,相互之间聊什么,外出购物买什么,家书短信写什么等各种行为数据,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把握大学生的行为规律,精确分析大学生思想与各类事件的联系;微观上,要用“大数据”清晰地揭示个体思想行为状况,加强对大学生家庭成员、经济状况、成长经历、恋爱情况、性格爱好、健康指数等各种自然数据的采集掌握,建立系统完备的“数据库”,为组织开展思想宣传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实现教育的“私人定制”和“精准点穴”。
三是构建前瞻意识。要紧扣“大数据”分析预测这个核心,搞好思想宣传工作各个环节的预前设计,预测不同层次类别、时间阶段、任务进程等方面大学生的思想反映,进而调整宣传方案、策划,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宣传实效。比如,通过对新生开学、复习备考、期末考试等各个阶段共青团员的动态行为、话题偏好、思想倾向、关注热点等数据分析,可以有效预知共青团员思想反映和行为特征,从而为实施有效管理,进行针对性教育提供依据。
(三) 有效改进“大数据时代”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方式方法
大数据时代,通过创新数据使用方式,探索数据交叉复用的巨大价值,从而帮助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财富。共青团干部要着眼效益最大化,适应“大数据时代”新要求,不断创新思想宣传的方式方法,增强宣传质量效益。
一是应用新媒体宣传。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继续推进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不断升级完善各级团组织网络平台,有效整合优质传播资源,拓宽宣传互动渠道,构建网络宣传生态系统。依托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时效性强、互动性高、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为团思想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宣传方式,积极探索实践共青团思想宣传“慕课模式”,选调优秀共青团干部集中企划、策划、制作讲稿、实例、图片、视频等,共同打造品牌系列课程,实现全网集中、全时同步、全员覆盖、全团共享,大力营造大数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浓厚氛围。
二是制定私人订制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无二的世界”。共青团员的思想境界、认知水平、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各不相同,过去那种一人讲、大家听,一锅煮、大呼隆的思想宣传工作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共青团员的思想行为特点。思想宣传工作要善于从共青团员档案入手,合理确定施教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为共青团员制定私人订制教育方案;要针对不同心理状况,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宣传工作,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地因时施教。
三是倡导主动式学习。“大数据”的运用,有效解决了教育者精力不足、教材资源短缺、教育时空受限等客观矛盾问题,为共青团员主动式学习提供了前提基础。共青团干部要主动摒弃“我讲你听”的被动灌输式思想宣传模式,把重心调整到引导共青团员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上,开展“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辨、道理大家讲、答案大家找”等活动,充分激发共青团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共青团员成为思想宣传的主人。(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93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固本、铸魂工程,事关党的领导,事关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宣传建设,但同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是喜忧参半,网络新媒体环境的适用正是问题之一。如何把握网络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这对于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中的作用,促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久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保障的宣传工作,一直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当前网络新媒体发展迅猛,据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权威数据显示,微博和网络两大新媒体的公信力已远远超过了杂志和报纸两大纸质媒体。同时,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过程中也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的运用,使在校师生对于信息的获取时间和灵活性以及对获取信息的思想反馈方式上都有着质的飞跃。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作用。
1.1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地位
1.1.1网络新媒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
当前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其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宣传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借助网络环境的平台优势,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逐步实现传统宣传思想阵地的数字化与信息化,使之得到创新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高校的办学目标,组织开展富有正面意义的宣传,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加强网络新媒体主流阵地建设,因此网络新媒体环境已经无形中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2008年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宣传文化座谈会上就强调:“如果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不重视、不善用,就会陷入被动,更谈不上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1.1.2网络新媒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传播载体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融合发展,网络新媒体较之广播、电视、报刊这些传统的传播载体来说更具影响力,我们既是网络互动的接收者,也是网络互动的传递者,微博与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宣传方式往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高校可以搭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微信微博公众号以及思想宣传反馈平台,把网络传播优势与学校信息具有的公信力相结合。这样做能迎合大学生们的需求,并及时给出改进的建议,往往能很快吸引师生的参与度,促使舆论的理性化,发展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从而更好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凝聚人心。
1.2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1.2.1网络新媒体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增添了有效的手段
众所周知,传统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多是通过墙报、广播电视、报告会、演讲等手段开展的,更多的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已经跟不上网络新媒体环境的适用。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无疑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开辟了新途径,增添了新的方式和手段。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大多处于“90后”阶段,其生活环境、成长阅历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性、多样性等这些特征,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通过网络的便捷性节省了人力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校内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老师以普通用户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这既利于取得学生受众的信任,又便于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因此,网络新媒体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隐性教育的作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2.2网络新媒体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建立舆情预警机制
大学校园是青年学生集中聚集地,如何有效预警、防患于未然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追求的目标,舆情监控和预警也成为宣传工作的难点之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舆论监督和对应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校宣传人员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判断并制定应对方针。这为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奠定基础。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面临网络社会挑战,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能够利用网络新媒体在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危机苗头并建立舆情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45-02
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校中心工作之一,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背景和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影响下,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彰显大学精神,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对内凝聚师生共识,对外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工作平台,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创新人才培养对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任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当前,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已从工作形式拓展发展到大学文化的内涵建设和大学精神的传承引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由浅层次问题向深层次延伸,工作的突破口已从外在表征的改变转向了内在质量效能的追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文化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和暴露的弱点不容忽视。同时,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也对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1]
1.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很多高校对专业教育关注多,对师生思想状况关注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意识不强,对讲座、论坛、公开出版物、宣传平台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制度不严格;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不强,忽视了自身修养的提升和对大学生人格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等现象在校园师生中时有显现。
2.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精神内核不够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精神内核。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精神内核还不够凸显,部分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较为刻板、缺乏活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广大师生实际工作生活的有效途径有待拓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营造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高校没有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放在提升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的高度上来予以看待,师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载体还需进一步丰富。[2]
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和手段有待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适应新技术手段与师生获取信息的新习惯,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当前很多高校对全媒体时代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的挑战估计不够,工作理念时有滞后;“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的能力不足,未能很好掌握新媒体发展的主动权;部分高校网站建设滞后,更新不及时,功能不够丰富,缺乏美观性,存在安全隐患。
4.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组织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各条线各部门一起来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把宣传工作同管理工作、业务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中心工作与宣传工作要同部署、同落实。当前,部分高校部署重点工作、开展重大活动前没有对宣传工作进行预先考虑和谋划,对宣传工作的科学性和纪律性认识不足,工作随意性大;对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舆情认识不足,缺乏舆情应急预案与应对机制等。
二、面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加强能力建设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实现思想引领和文化影响,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要充分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注重研究新情况,认真分析新问题,积极寻求新对策,全面提升理论引导能力、舆论影响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
1.加强理论引导能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将中央精神切实转化为工作理念和具体任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之中,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要加强对报告、讲座、论坛、研讨会、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加强对人文社科类出版物及研究项目的建设管理,坚持正确的文化传播导向。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2.加强舆论影响能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适应网络、移动信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积极应对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给传统的传播观念和宣传方式带来的巨大挑战,不断拓展工作平台,切实增强广泛运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要继续发挥、巩固和提高校内传统媒体的主导作用,以生动鲜活的报道提升宣传的感染力;加强新闻宣传策划,适时推出重点报道、专题报道,实现学校文化更深远的传播。要顺应媒体发展大趋势,建构新媒体传播平台,深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机制,增强与师生的互动和反馈。要发挥师生个人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扩大正效应。通过微信、微电影等载体,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动性、体验性,让师生爱听、爱看,产生共鸣。[3]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校园大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作为学校做出决策和改进工作的依据,建设“智慧校园”。
3.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更新工作理念,实现由“宣传”到“传播”的递进,要以全校师生不断提升的精神境界和工作学习的优秀成果,支撑学校文化形象的提升,更好地担当大学社会责任,实现深远的文化传播力。要积极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工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和传播阵地建设,积极举办国学讲座、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积极利用网络载体、新媒体传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要营造以育人为核心的一流文化环境和氛围,强化校园文化道德养成功能;积极开展科普教育,重视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素养。要加强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建设,推进形成“展览联动、讲座联办、育人联盟”的工作机制,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着力完善机制保障
如果说能力建设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工作实践,那么机制建设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两者相辅相成,必须同样予以高度重视。当前,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着力完善宣传工作机制、舆情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机制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
1.完善宣传工作机制。高校要按照中央有关要求,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全校动员,努力构建“党委领导、宣传部门落实协调、基层单位各负其责、各方齐抓共管”的宣传工作机制。学校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努力消除意识形态工作盲区,推进工作扎实开展。[4]
2.完善舆情管理机制。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舆情工作机制,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快速妥当处置突发舆情事件,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舆情负面影响,加强舆论引导。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加强舆情的收集、分析和研判,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同时发挥舆情的信息反馈和监督作用,促进工作改进。[5]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赋予新闻发言人更多的知情权、协调权和组织权,支持发言人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3.完善队伍建设机制。高校要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能打硬仗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规律,又能较好地掌握新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要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全覆盖”式专业化的培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高校宣传部门可以与新闻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建设新闻专业实训基地,培养新闻人才。[6]
参考文献:
[1]林淑慧.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J].文史博览(理论),2013,(5):76-77.
[2]王路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教育工作[J].北京教育・德育,2011,(3):4-6.
[3]向来生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探析[J].实践与探索,2013,(1):84-86.
摘 要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中国梦”是他们的成才梦,要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中国梦”教育探讨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设计探析 将企业梦融入中国梦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中国梦”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探索 关于“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中国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将生态体验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讨 将情感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如何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中学思想政治课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中国梦”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 唐洲雁.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3-28.
③ 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3(9).
④ 教思政厅函[2013]10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
逆向思维通常是对现有行为模式的延伸和创新,通过逆向过程的思考和再造达到改进和提高效果的目的。目前,开展符合纳税人需求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税法宣传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对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模式进行延伸思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需要扩展:内容上,税务机关税法宣传除公布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外,还应经常性地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公布和提供最新税法信息和纳税人关心的实时纳税信息;形式上,税务机关不单要通过报刊、杂志宣传,还要在广播、电视方面增加税法宣传的节目和时间,以及自己制作或征集电影、短片、小品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来满足纳税人对税收政策和税收知识的需求,确保纳税人享有的《征管法》规定的知情权落到实处,使纳税人知晓自己缴纳税金的实际用途,提高对税收的理解,从而形成积极的纳税意识,树立主动依法纳税的观念。
通过逆向思维,改进和提高当前税法宣传的水平,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平时的工作中,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应该由被动的“受访宣传式”转化为主动出击的方式。在平时工作中,税务人员通过纳税服务工作和网站等渠道,主动采集归纳纳税人关于办税的需求,经过分析总结后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纳税宣传和辅导,使纳税人在办税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他们最想知道的涉税信息,加强税法宣传的效果和针对性。例如:根据纳税人的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办纳税人税收业务培训班;及时在办税服务厅的公告栏上公布出最近开始生效执行的税收政策文件;主动向纳税人介绍涉及的税收法律法规和纳税流程;在工作中注意体现出纳税人优先和荣誉感等等。在实际税收工作当中,灵活的运用这种有的放矢的主动出击式税法宣传,不仅可以大大充实纳税服务的内涵和实践,也能使平时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获得更加满意的社会效果。
第二、在税法宣传月中,税务机关由主动出击式的税法宣传转变为社会公众主动参与式的税法宣传。我国每年的4 月份是税法宣传月,每到4 月份,各级、各地税务机关都会大张旗鼓的举办声势浩大的税法宣传活动,尽管方式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各种各样的展览展示活动和接受公众纳税咨询等宣传方式,这种殊途同归的活动固然场面比较宏大,社会影响比较深远,但从其实质来看,大都脱不了税务人员热热闹闹,参加群众冷冷清清的窠臼,自然税法宣传的效果也有所折扣,不能起到调动群众积极参与进而增强纳税观念的宣传目的。因此,作者建议在税法宣传月当中,采取能够吸引各类社会公众参与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且根据不同的纳税宣传受众采取不同的宣传策略,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针对青少年,税务机关可以举办图画、书法、征文等等文化活动,最后通过评奖和发放奖励及纪念品,让少年儿童从小开始具备税收的概念,培养他们以后的纳税意识,并且这些融入了作者对税收和纳税的种种理解和思考的文艺作品也是税法宣传的成果之一,它们从另一个角度对税收的诠释也可以让专业的税务机关去欣赏和品评,体现出纳税服务的一种和谐魅力;对于成年受众和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制作各种有内涵的音像节目,税收知识竞赛,向社会和广大纳税人有奖征询纳税建议等形式,调动社会公众和纳税人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税收和纳税,增强他们依法纳税的法制观念,进而提高履行纳税义务的自觉性,使依法纳税逐渐成为全社会都来自觉维护的共识,从而切实起到税法宣传的目的。
第三、重视对青少年纳税意识的培养。介绍税收知识到大中小学校、职校、技校等社会教育机构,培养青少年对国家税收的正确认识,树立起良好的纳税意识,从小做起,逐渐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纳税意识。通过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纳税宣传,让他们简单了解税收的意义、税种的大致分类和税率,介绍一些与他们生活学习中付出的消费相关的流转税等税种的简单计算,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或家人朋友通过进行社会消费而在为国家纳税的实际情况,增强他们的纳税贡献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建立正确的纳税荣辱观,继而影响他们的家长和亲人在纳税问题上的认识和态度,从而促进税法宣传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
第四、重视税企互动式的税法宣传。改变税务机关大量的说教式税法宣传方式,建立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平等、和谐的氛围,通过文化体育等交流方式做为载体,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建立融洽的征纳关系,对于税法宣传和提高纳税遵从将产生积极作用。
[2]龙德毅.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3-8.
[3]吴娜,余宏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J].职业教育,2013(20):87-88.
[4]杨维东.发挥学生记者在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J].经济师,2006(1):10-12.
1、网络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概述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1.1 网络时代的特点
在网络技术影响日益加大的今天,网络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平台和工具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网络时代具有实效性,网络可以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和达到目的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网络时代具有广泛性,网络将高校师生最大范围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共享和互联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其三,网络时代具有便捷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知识和教育手段,为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服务。最后,网络时代具有亲民性,网络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非常切合大学生的思维、行为、情绪和习惯,是他们乐于接受的一种交流方法。
1.2 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
首先,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支撑作用,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图像、文字、声音及影响的组合,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直观化和形象化。这些都为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支撑,是传统的宣传模式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其次,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拓展作用,网络的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的特点,人们获得资讯的渠道得以全方位的开放,资讯的内容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开辟了人们全面了解世界的新窗口。网上大量优质的宣传思想信息资源扩展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形式和影响面,提高了宣传思想的效果。最后,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加速作用,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有利于其及时了解社会,促进其社会化,深化宣传思想工作的速度和程度。
2、网络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
2.1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质
高校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宣传思想工的实质就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教育和社会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宣传、引导和沟通,起到交流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目的。
2.2 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转变
目前,在高校进行宣传思想工作应该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实际和时代的需要。在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要实现如下的转变:首先,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心应由以学生为主体过渡为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转变,实现师生在思想上的共同进步。其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应由专职人员转化为高校全员参与,推进各界对学生政治思想的提升。其三,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应由简单说教转化为利用各种高科技元素适应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最后,宣传思想工作的评价应由简单地政绩考核转化为突出实效。
2.3 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
首先,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网络时代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提高科学化的水平,就要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着眼大局,深入的研究大学生的需求,抓住机遇来应对挑战,以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其次,构建新型的高等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始终把开展网络进行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阵地,把校园网络这块阵地建设好和利用好,有的放矢的强化宣传思想的引导,进而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最后,借鉴网络宣传模式来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立体化宣传格局,做到切实把宣传思想工作融入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同时也要融于师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中,为高校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大力加强网络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建设的措施
3.1 提高对网络时代的全面认识
认识网络时代的特点和本质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当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了解网络时代的特征,认识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大学生的紧迫感,历史责任感,从而能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2 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建立精干和有效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网络时代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既有深厚的理论素质,又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以敏锐的思维和敏捷的行动迅速地抓住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效能。
3.3 改善高校校园网络环境
网络正在逐步成为取代传统的媒体,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支持平台,在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该大力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的改善,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阵地,努力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使得正面的声音成为网络信息的主旋律,用健康、科学的交互信息。
3.4 推进高校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
高校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该促进高校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高校网络的信息进行监控和过滤,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空间和宣传工作的阵地。
参考文献
[1]郑远.发挥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华章,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