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3 16:08: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心理咨询自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是2010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顺子。
内容简介:内容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此外作为对执业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内容也涉及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职业操守等内容。
2、《咨询心理学》是 200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凤池。
内容简介: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相关学科学生及专业工作者学习心理咨询的专业教材,也可供临床医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学工作者、社
(来源:文章屋网 )
2.不武断原则即当一个人听另一个人诉苦时,他应特别注意自己的反应与态度是否生硬,是否带有个人的偏见在里面。曾有过这样一个笑话:某夫妻不和,女方找到男方单位领导告状。该领导在听完她的诉说后讲:“凡是夫妻不和,都是第三者插足的结果。你们要好好想一想,到底谁有了第三者。”于是,女方更是火冒三丈,连声分辩说:“我可没有,一定是他有了。”显然,男方单位领导的话突出地表现了他对夫妻矛盾的成见,这不但没有帮助女方缓解其家庭纠纷,反而还增加了女方对男方的不信任。从心理咨询角度讲,这样做即失去了听话人对诉说人所应有的尊重和中立立场,其结果,听话人不再是诉说人的参谋,而成为其主人。这对于诉说人独立解决问题是十分有害的。
最早接触心理学知识是在师范学校——十六岁正值青春懵懂之际,被心理学那神秘外衣所吸引。
最初接触心理咨询是在N年后,当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元,当人际关系日趋敏感而世俗,家庭、生活、工作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我不知不觉地想去探寻一种能量,让我更加胜任我的工作,让我和这个多元的社会更加和谐,让人际关系更加友善,让我的家庭生活更加美满,摸索了很久,思考了很多,终于明白,那就是要找到一个更好的自我,这也是我来培训的目的。
十九天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很辛苦,但还是觉得过得太快了,虽然没有让大家认识我,但却认识了那么多各行各业,性格迥异的学员,还聆听了那么多心理门派的名家大师的字字珠玑,尤其感谢张业祥老师让我不惑之年茅塞顿开,让我明白了咱要“活到老,学到老,开脑洞到老。”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独一无二的张老师,我喜欢。这短短的十九天里,从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到咨询技能、诊断技能、测量技能,可以说,一路走来,我学得好辛苦,可我却学得很充实,虽然长时间的听课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我依然听得两眼放光,学得津津有味。无论是资深,极具亲和力的陈建华教授,才貌双全、技艺超群的美才老师,执着敬业、接地气的李阳老师,沉稳淡然、秉承张氏门派风格的郑霞老师,绞尽脑汁、苦口婆心给我们讲解测量的刘欢博士,尤其是我最最喜欢的优雅、美丽、博学、宁静、温柔的还夹杂着些许小可爱的杨琳老师无不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给我陪伴永生的回忆。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olut 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是Steve Deshazer和妻子Insoo Berg Kim于20世纪70年代在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的咨询模式[1]。该中心为世界各地提供训练,举办工作坊,并且著书立说,一些期刊发表专文和研究结果,积极倡议他们的工作模式和对治疗的信念[2],由于其发展性的观点而受到了各国心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所谓“焦点解决”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而不是像传统咨询理念那样寻找问题原因、追溯个人历史或宣泄不良情绪。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这种模式日趋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治疗、学校辅导、婚姻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领域。
1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形成背景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形成基于三大文化历史背景:一是短期咨询的兴起;二是系统观的影响;三是后现代哲学观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的影响[3]。短期咨询是相对于传统的没有时间期限或长期咨询而言的,是指以尽可能少的会谈次数,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促成其积极的改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心理咨询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短期咨询以其省时、高效的特点应运而生。研究者只关注来访者的好行为,正如系统观强调的是系统的平衡、系统内的互动和反馈,认为一旦来访者好的行为增加了,那么坏的行为自然就减少一些,那么个体整个内部系统的改变也就发生了[4]。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形成还深受后现代建构主义的影响,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改变是以环境和社会的改变为基础的,人必须通过自身积极创造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建构真实的主体经验,强调对事件的多元意义与互动性。它认为个体的状态是自身与环境、文化建构的结果,改变的仍然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建构,用新的建构模式替代旧的建构模式,来访者的问题状况就会得到自然改善。同时,它也十分强调语言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认为人们是通过语言表达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变[5]。
2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
21关于问题事件本身。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认为,事出并非必有因。许多事情的复杂程度很难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梳理,问题往往是互动的产物,有时可能互为因果,一味地进行因果分析,并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不会耗费时间去寻找问题的原因,而把焦点放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上。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还认为,“问题症状”不一定全是负性的效果,同样具有正向的功能。
22关于来访者自身能力。与人本主义对来访者的看法一致,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来访者是有能力、有资源的问题解决者,是最了解自身问题的专家。治疗应该从来访者的优点而非缺点着手,而治疗过程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统一的模式,主要关注个案的特性、力量与偏好[6],强调利用来访者本身的资源达到改变的目标,提供以来访者积极发现改变线索的机会。
23关于解决方法。前面说道,咨询师“引发”来访者运用自己的经验,使其产生改变,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一定要懂得变通,在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寻找解决方法时,合作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在帮助来访者的过程中遇到的失败和挫折,可能只是沟通的方式不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强调以“建构解决之道的耳朵”倾听来访者述说出的故事,通过配合来访者的声调、感情和用语,一步步进入来访者的世界做积极的行动引导,促进来访者的进一步改变,协助他们搜寻并创造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想法与行为。
24关于“改变”。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小的目标可以带动来访者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小改变是曾经发生过的成功例外时,则行动起来就更容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凡事都有例外,只要有例外发生,就能从其中找到解决方法从而促发改变,对此,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通过提出赋予来访者以积极想法与行为的目标,来强化来访者已有的、改善处境的成功经验,即使这些经验非常的微小,帮助个案意识到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拥有比想像中要大得多的控制力,他们所作所为肯定会有意义[7]。小的改变就像骨牌效应,会促发更大更多的改变。
3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流程
31主要技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寻找问题解决方法为导向,使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改变,通过小的改变带动大的变化。其中的主要技术包括:一般化、会谈前的改变、预设性的询问、刻度化询问、奇迹询问、例外询问、任务/家庭作业、EARS询问、因应询问。这些技术都以语言为载体,通过找寻成功例外,帮助来访者找到自身解决问题的资源,建立新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2一般流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一般流程:
描述问题。咨询师询问问题的性质和细节,倾听来访者的表述,尽量使用来访者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及追究问题成因。设定目标。咨询师要引导来访者设立正向积极的目标,并且目标一定是肯定的、是指向未来的。例外探索。这一阶段探索来访者问题的例外经验,并详细挖掘这些例外经验的发生条件。咨询师要采用例外询问的技术,将来访者不易看到的例外找出来,并重视它。结束回馈。在会谈结束前,咨询师需要回顾并整理来访者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途径,并以正向的态度回馈给来访者,通过家庭作业促使来访者的行动或改变。
4简评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聚焦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取而代之的行为代替问题的继续”来代替“导致问题发生的深层原因”,咨询过程中积极关注问题行为的正向功能,以合作沟通的姿态与来访者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充分信任来访者的自身力量。其次,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过程简单,结构性强,操作简便,强调语言在建构现实中的核心作用,运用积极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技巧,实施有效的信息回馈,并运用“奇迹提问”的技巧,将语言作为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最后,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强调来访者的主动角色,认为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潜质,咨询师应以来访者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反对真理的灌输以及病理的理论套用。
但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缺乏丰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其次,它在使用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策略模式。最后,有研究表明[9],对于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短期治疗即使是达到25次以上也不能比长期治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De Shazer SKeys to Solut ion in Brief Therapy[ M] New York:Nort on,1985
[2]杨家正,游达裕,梁玉麒解困之道[M]香港大学出版社,20014-5
[3]何鹏,梁艳艳,李婧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形成的背景,理念与技术赤峰学院学报,2012,28(2):106
[4]许维素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商台北: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5]申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6]Marcheta PEAlbert AV,Shaun B,Vicki RBri ef and Non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MentalHealth Counseling:Practitioners Att i tudesJournal of Ment al Health Counsel i ng,2002,24(4):317- 329
美术教师培训属于职后教育范畴,在教师职后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学员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热情不高,训前不了解课程设置,对施训单位的培训方式不认可,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界备受关注和重视的心理咨询理论,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共情”改进培训体验
“共情”是心理咨询中最基础的原则条件,“共情”就是“感同身受”,与咨询者有“同感”,即心理咨询中要求咨询师把来访者与自己位置互换,全面地体认来访者这个私人世界中的一切,就好像在感受自己一样。
在美术教师培训中,培训的主体是受训的教师,培训的目标出发点应该从“共情”出发,即受训教师需要怎样的知识?是专业知识的短板还是教育理念的短板?这些都是施训者要训前深刻调研的。通过“共情”培训目标设置,就是要调研清楚受训学员的实际需求,从学员所处的职业生涯时期出发,了解学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与学员一起订制培训课程,为培训建立良好开端;在施训过程中,课程培训教师也应当从关注自身感受转变成关注受训学员感受,通过观察学员的表情和学习反应,提升课程体验度;在培训管理中,培训实施方应恰如其分地了解受训学员的需求、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及时合理地给予学员受训情感支持,感受学员的学习困难,帮助学员解决学员生活困难,促进培训顺利开展。
二、“无条件积极关注”改进培训方式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心理咨询中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示看重、认可,欣赏其价值,喜欢他、爱他,这不是强迫出来的,而是自然、无条件的。
在美术教师职后培训中,“无条件积极关注”就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受训学员的个体差异,正确区分个体学员的优势和弱势,把全部学员都视为可造之才,发掘并欣赏学员的长处,训前对学员进行有效测评,获得学员基础背景信息;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安排可选修式菜单课程供学员选修,建议来自山区的学员多关注国际国内美术教育新动态,建议来自二线城市的学员多关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等等,甚至在一定情况中,可将学员的内疚感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提高受训效率;在培训管理中,施训管理方应积极关注每个学员的研修效果,洞察并及时鼓励其个性中的闪光点,如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教育技术专和教育科研能力高等,把受训学员热爱教育的态度和信念泛化到教师终生教育中。
三、“对质和澄清”改进培训效果
“对质”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情景中,咨询师有意识地使有疑问的现象清晰明了,使其在来访者的意识层面予以明确。“澄清”是咨询师运用自己的潜意识、同感和直觉以及理论知识,对来访者的精神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两者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解决自身问题道路上的两个环节。
在美术教师培训中,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效果的提升就必须直达培训目的,譬如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学员受训过程偏离培训目的的,要及时纠正。“对质”就是让培训目标简单明了,该是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课程,就不要让学员走弯路,该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课程,就应当在课程反思点评中直截了当。
“澄清”即施训教师要根据受训教师的特点,在施训过程中动态了解受训教师的变化需求,尊重受训教师的背景知识,达到培训“不是改造,是支持”的目标理念。
总之,心理咨询视野下的“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对质和澄清”理论在教师培训实施中应同时进行,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从教师培训出发,实施心理咨询理论改进培训效果将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全新视角,也是回归教师学习本体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2]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滑明达,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腾讯QQ的发展改变了数以亿计用户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便捷沟通平台,在人们生活中实践着各种生活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及商务应用功能,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创造着更广阔的互联网应用前景,也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QQ的功能
1.1文件传输QQ传输文件的速度惊人,是QQ最具口碑,也是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几乎全方位满足了用户传输文件的需求。QQ还提供了断线续传的功能,即使在传输过程中意外中断,用户仍可从断点处重新开始传输,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带宽资源。
1.2群组聊天群组聊天是网民最喜爱的QQ功能之一。有接近七成的QQ用户,每天都在使用QQ群组聊天的功能。QQ群是QQ独有的一项功能,是按照某种人脉关系、某种特别兴趣或话题而建立起来的职称论文。
1.3语音视频宽带IM时代已经来临,语音与视频已经是IM软件不可或缺的“标配”之一,QQ更是把语音视频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为QQ用户提供更清晰更流畅的语音视频,更好地满足他们与好友、家人,乃至商务领域的面对面的沟通需要。
1.4截屏截屏是一种截取图片或文字的途径,也是一种计算机运用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人们可以从网上或本地计算机截取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或文章供自己使用观看,这是很方便的一种途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去理解、使用或传播知识。QQ屏幕截图功能更强,用户可以在截屏时调整图片大小,从而精确地截取图片。
1.5个性展示个性展示是QQ用户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一直以来,QQ都力求将最新鲜的创意性元素,迅速地应用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这样的理念,QQ陆续推出了QQ秀、个性签名、个性头像等个性化元素。
1.6远程协助这种远程协助是在网络上由一台电脑远距离控制另一台电脑的技术。QQ的远程协助功能方便用户浏览或者控制好友的电脑,帮助好友解决问题。
1.7异步通讯基于异步通讯的QQ离线传文件功能,无论好友在线离线,想传就传,让你尽情享受离线传文件带给您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网络生活。当好友上线后,还可以及时收到提醒,绝不错过任何关键文件。新开发的QQ离线文件传输功能更是在实时断点在线传输的基础上,通过异步传输技术完美地解决了办公环境下大文件传输双方必须同时在线的问题。
二、QQ的特点
2.1实时性通过QQ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QQ群)的实时交流。只要双方或多方同时在线,就可以实现即时信息交流。
2.2交互性QQ软件具有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功能,能够有效地发挥交流双方的交互作用。
2.3灵活性QQ软件使用非常方便、也非常普遍。在中国,几乎所有的联网机算机都预装了QQ。QQ软件具有电子邮件的易用性和全球的通用性,用户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网络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咨询。手机QQ的推出以及留言、电子邮件等功能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交流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2.4广泛性腾讯QQ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IM软件。从1999年QQ的诞生,仅仅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3月5日,腾讯QQ已经拥有10亿注册用户、1亿在线用户的空前规模,QQ用户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使用者几乎不需要任何培训,只要知道对方的号码,就可以申请将对方加为好友,请求咨询服务。
2.5匿名性利用QQ进行交流时,交流的双方多采用昵称。因而交流双方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有利于消除咨询者顾虑,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种匿名聊天方式便于双方的沟通。
三、QQ在信息咨询服务的应用
根据以上对QQ的功能及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在QQ和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之间找到许多结合点,将QQ引入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工作中,更大程度地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3.1实时咨询服务实时交流是QQ最常用的功能。当上线以后就可以接收读者发来的信息或者向读者发送、回复信息。咨询馆员可以利用QQ的这种即时交流功能,开展常规的在线咨询服务,读者不必亲临图书馆也能借助网络向在线馆员咨询问题,使读者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更好地避免了E-mail、BBS等服务的滞后性。图书馆利用QQ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有三种模式:文本模式、语音模式和视频模式。
3.1.1文本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读者可以直接点击咨询服务人员的头像,进入聊天界面,直接在聊天框内以文本的方式,输入要咨询的问题,然后按“enter”或者点击鼠标发送就行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在对方不在线的情况下,也可以给对方留言或呼叫,只要对方一上线就可以看到。另外,还可以把聊天记录保存下来,以便查询和翻阅。缺点是,如果双方或一方打字速度太慢的话,会影响咨询的进行。
3.1.2语音模式腾讯公司最近几年的QQ各种版本都有语音功能。只要对方在计算机上安装声卡及其驱动程序,并配备耳机和麦克风,就可通过点击聊天窗口中的语音聊天,向对方发送连接语音交谈的请求。对方确认后,便可以进行对话。QQ的语音聊天功能在使用中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效果跟电话差不多。对读者而言,无需拔打电话就可以在线咨询,非常经济、快捷和实用。图书馆利用这项功能进行咨询服务,可以避免文本聊天模式下打字速度太慢的弊端,增强网络咨询的活力,大大提高服务效率。但语音模式也有它自己的缺点:一是双方需要声卡、耳机、麦克风等设备,二是聊天记录难以保存,不便以后的查询和翻阅。
3.1.3视频模式视频的使用跟语音有些相似,优缺点也很相近,除了语音聊天需要的设备外,还需要摄像头及其驱动。在这种模式下,读者与咨询人员能相互看到对方,将读者需要的信息通过视频展示给读者,双方交流起来更加贴心。但如果有一方网速较慢的话,最好不要使用视频模式。
3.2文件传输服务利用QQ文件传输功能可以开展电子文献传递服务。读者可以将其所要咨询的问题及各种要求以文件的形式传递给咨询馆员;咨询馆员可以将代查、代译的电子文献传递读者。QQ的这种文件传输服务有三种方式:直接传递、通过共享硬盘和通过QQ邮箱。
3.2.1直接传递当读者和馆员都在线时,利用“传递文件”功能,选定要传送的文件,点击“发送”等待对方接受请求即可。这项功能是在实时的情况下完成的,比E-mail传送文件更即时、更方便。图书馆可以利用这项功能为异地读者提供电子文献传递服务,使读者能够即时获取原文。利用这种方式传递文件,优点是能即时传递;缺点是要求双方同时在线,而且太大的文件不能通过这种方式传递。
3.2.2通过共享硬盘传递在QQ中通过共享硬盘传递文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QQ的网络硬盘(QQ2OO4以上版本)功能,直接与对方共享网络硬盘中的文件,这种功能的限制是需要会员才能使用这种功能。另一种方式是通过QQ群中的【群共享】,咨询馆员可以将电子文件上传到共享硬盘中,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下载,从而避免了直接传输中需要双方同时在线的弊端。缺点是,普通群的共享空间有限,最多仅能存放总计16M的文件量。
3.2.3通过QQ邮箱传递进入QQ聊天模式以后,点击“发送邮件”,就可以直接给对方发邮件了。
心理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活动进行感受、体验,在交流探讨中思考、感悟,从而收获心理成长。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其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回答的回应就显得尤其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体验、内心感受及思考感悟。如能将心理咨询技术与课堂回应用语相结合,不仅能体现出心理教师的专业性,也能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探索。
一、心理咨询常见技术
心理咨询技术包括用于咨询的面谈技术以及用于治疗的各个流派技术。在课堂上较常用到的是面谈技术,而面谈技术又包括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性技术。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提问、鼓励、重复、内容反映、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等技术;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等技术[1]。
我将这些技术与心理课课堂回应语言相结合,建构了基于心理咨询技术的课堂回应模式。
二、基于心理咨询技术的课堂回应模式
这一模式包含八种方式,分别是:内容复述式、情感互动式、点评鼓励式、观点具体化、问题启发式,同伴互助式、非言语回应、自我开放式。以下将逐一介绍。
(一)内容复述式
这是基于内容反应与表达技术的课堂回应方式。内容反应与表达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观点加以综合整理,再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在心理课堂上,教师如能把学生的主要陈述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反馈,便能达到加强理解、促进沟通的作用。
内容复述式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1.归纳与重组
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词不达意或冗长繁琐,教师有必要对其发言进行归纳重组,使之言简意赅、易于理解。
2.进一步释义
在倾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其他学生是否理解刚才学生所说的话,通过进一步释义来强调某一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如在“搭起信任之桥”一课中,教师问:“到底什么是信任?”一名学生答道:“信任就是愿意把自己的事情交给别人办,让别人帮助自己。”教师回应道:“解释得很好,信任就是一种相信他人并愿意把自己托付给他人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的及时回应和必要释义不仅让回答的学生感到被理解和肯定,同时也加强了其他学生的理解,提高了思维层次。
(二)情感互动式
心理咨询中的情感反应与表达技术是指把求助者陈述的情绪、情感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后反馈给求助者。这就需要咨询师的共情能力。共情,也称同理心,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敏锐、准确地领会与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心情感[2]。
师生互动中,学生不仅需要解决问题,更希望得到情感支持。因此教师应时刻把握共情这一心理辅导的精粹,巧妙进行情感反应与表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沟通,也就是进行情感互动式的课堂回应。
情感互动式的课堂回应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初级就是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明白呈现的感受并进行反应,高级是指教师不但感受到学生表面上传递的情感信息,还能体会并反馈其“隐喻或未觉察”的感觉,甚至给予积极的支持。
比如,“好成绩坏成绩”一课,在引导学生回答自己对待成绩的心态时,一学生说:“我的成绩不好,妈妈总说我不听她的话不好好学习,其实我每天都认真上课做作业,但成绩就是提高不了,我也很难过。”
初级的情感互动回应:努力也没有达到自己和妈妈的期望,还因成绩不好被妈妈责备,我能感到你的委屈和难过。(能够感受并反馈学生言语信息中的基本情感信息,并且给予同情与支持。)
高级的情感互动回应:为了提高成绩,你已经很努力了,结果却不尽人愿,也得不到认可,你感到委屈、挫败,但是我看到了你不言放弃的精神,你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孩子。(不仅能够说出学生表面呈现的情绪,还能反馈其深层次中渴望得到认可的意愿,而且给予了积极的情感支持。)
(三)点评鼓励式
鼓励技术,就是咨询师通过语言对求助者进行鼓励,鼓励其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心理课堂中,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坦诚相待,畅所欲言。只要学生能够说出、敢于说出自己心中所思所想,都应当加以肯定[3]。教的肯定与鼓励能帮助学生尽快消除阻抗心理,建立安全的心理体验,激发他们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积极意愿。
比如,在“我能行”主题课上,教师问:“你们觉得自己哪方面的表现值得骄傲呢?”一个怯生生的孩子举手说:“我学习不好,但是我也有我的优点。”教师微笑地注视着他说:“说得很好,我很感兴趣,可以具体说说吗?”学生高兴地说:“我家务做得好,会拖地、洗衣服,还会蛋炒饭!”教师:“哇,你真是既勤快又能干!”
有时候,虽然只是简单的语言,比如“嗯”“很好”“还有呢”,却能够激发学生表达的意愿。当然,如果能在鼓励时点出学生的具体表现,比如:“你的观点非常新颖,让老师耳目一新。”“说得很好,不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还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不错,你的陈述条理很清晰。”“的确是这样,可见你的感悟很深刻。”这样的回应具有针对性,彰显诚意,更能激发学生的信心。
(四)观点具体化
具体化技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情。小学生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模糊不清、笼统不明确或者矛盾不合理的表述,这时,教师就可以以“何人、何时、何地、有何感觉、有何想法、发生什么事、如何发生”等问题,协助学生更清楚、更具体地描述其问题,即课堂回应中的观点具体化。
例一:
在“做情绪的主人”主题课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想法产生情绪”这一概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悬崖冥想”体验,在此之前,教师出示一张悬崖图,并问:“你们在这张图片上看到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悬崖。”
师:对,是悬崖,这是怎样的一座悬崖呢?
生1:十分陡峭,很危险。
生2:又高又陡,站在上面会发抖。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一开始仅简单地回答“悬崖”这个模糊、笼统的概念,这时教师进行观点具体化,让学生的回答充实丰满,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和想象,为接下来的“冥想体验”奠定了氛围。
例二:
在“和苦恼说再见”一课中,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指数。
生:我的心情指数是0。
师:看来你的心情很不好,可以具体说说吗?
生:每天都是烦心事,不知道怎么说。
师:那就说最近最令你苦恼的一件事吧,看看我能不能为你提供帮助。
生:大概就是昨天……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的回答毫无头绪,也不知要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时,教师进行观点具体化,引导学生从烦乱的状态进入明晰的状态,引导他就某一点进行阐述,从而打开思路。
(五)问题启发式
小学生受限于自身的认知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或难以探究事件的因果本质,或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感受,看人论事也难免有偏颇之处,这些认知缺陷可能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时,教师就应该指出学生发言中的缺憾,启发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其自我探索,从而实现心理成长。
例一:
“盲人哑巴”体验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享。
师:你在扮演盲人时,走得小心翼翼,前进非常缓慢,为什么呢?
生:路上障碍很多,我又看不到,所以要小心一点。
师:可以说说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
生:很紧张,很害怕。
学生的感悟往往是切身的情w感受带来的,这段对话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情绪,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悟。
例二:
生:我喜欢科学学科。
师:你喜欢科学的哪个方面呢?
生:具体哪一方面?让我想想……我也说不准……
师:课外,你做过一些对科学感兴趣的事情吗?
生:没有。
这节课主题为“我的兴趣爱好”,辅导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能用积极的态度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话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兴趣和态度之间的联系,他没有对学生对某事物既感兴趣又不行动的情况提出批评,但学生却可以从老师的应答中得到启发,从而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行动之间的关系[4]。这种抓住问题、呼应主题的提问可以说是抓住了课堂的辅导点,促进了课堂目标的达成。
例三:
在“悦纳自我”一课中,一名学生说道:“我成绩一直不好,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不难看出,“成绩代表一切”的观点已经在这位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教师马上回应:“看来你认为学习成绩就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其他同学怎么看?”教师正面地指出该生的问题,同时也把思考留给了全体学生。最后大家得出了“可以从多方面评价一个人,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悦纳自我”的观点。教师的回应及时扭转了学生片面化的错误观点,并且通过启发式的提问紧扣课堂主题,达成了辅导目的。
(六)同伴互助式
心理课是一种自助和互助相结合的过程,学生在人际互动中了解:“哦,原来你也有这个问题,原来你也有这种感受,原来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是这么想这么做,而你却是那么想那么做的。”从而产生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链接感,并在分享中解决心理困扰,学习经验,获得成长。
心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个学生的回答扩散到其他学生身上,激发全班一起思考讨论。
比如:一个学生发表对于追星的观点:“追星是很盲目的,一点帮助都没有,还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不置可否,而是将问题抛给全班:“他不赞成追星,觉得有害无益,你们怎么看呢?有相同或者不同的观点都可以说一说。”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全班的讨论,形成了互助式的课堂氛围。
(七)非言语回应
非言语行为主要表现在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言语的信息能够修正和补充言语的内容,在心理咨询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非言语行为传达的共情态度甚至比言语还多,影响更大。心理课中,教师并不仅仅通过语言组织课堂,而是整个人在组织课堂,课堂氛围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非言语的表达。因此,在课堂回应中,教师可以巧用非言语技巧,营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发现回答的学生感到紧张,可以走过去拍拍其肩膀,传递“我支持你”的信息;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时,可以竖起大拇指或者鼓掌,用实际行动表达“我欣赏你”;比如,学生回答时,教师身体前倾,目光注视表示认真倾听;再比如:结合学生的回答中释放的情绪,传递不同的面部表情,或开怀或皱眉等。
(八)自我开放式
自我开放技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分享自己与求助者类似的经历、体验、情感等。在心理课上,教师适当的自我开放能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阻抗,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自我开放中得到启发[5]。
例一:
在“感受信任”一课中,教师问学生:“你经历过不被信任的时刻吗?”此时课堂却陷入沉默,教师及时注意到学生状态,于是问:“老师经历过,想知道吗?”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全神贯注盯着教师看。教师说:“小时候,我把做好的作业忘在家里了,跟老师说,老师却不相信我,说我说谎。我当时可委屈了。”学生产生共鸣,纷纷诉说自己的经历。
例二:
在“换位思考”一课上,教师让学生分享近期发生的一个矛盾,进行换位思考。
生:上周,我把妈妈单位的一支笔带回了家,妈妈狠狠地骂了我,还说我是小偷,我心里难过极了,不就是一支笔吗?
师:老师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小时候,拿着粉笔在小区墙上乱涂乱画,被妈妈发现了,不仅被责令擦得干干净净,还要写一封道歉信给清洁工阿姨,当时觉得妈妈小题大做。现在长大了,站在妈妈的角度,换位思考,才知道妈妈这么做,是为了让我牢牢记得爱护环境卫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正是妈妈小题大做的教育,让我成了一个有素质的人。
以上是基于部分心理咨技术提出的小学心理课堂的回应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教师的反馈语即引导语,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开拓学生思路,加深学生体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畅所欲言,实现心理成长。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要时时牢记,课堂回应必须围绕课堂目标进行,而且教师的倾听比说更重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比说教更重要,发现优点比直指缺点更重要,多问感受比多问为什么更重要,引导情感体验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忽略了这些,任何技术都是形式的、肤浅的。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张付山.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19):23-25.
[3]潘蓓蕾.浅析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课堂回应”[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1):20-22.
[4]吴增强,蒋美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一、需提交资料:
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大一寸免冠白底光面无花边相片1张;登载证书遗失声明的报纸(须属国家认可公开发行)。登报纸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内容:姓名,证书编号,级别,职业工种,声明遗失。二、补办流程:
申办人将相关的资料提交当地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综合服务科;填写《证书修改补发申请表》并对资料齐备的予以受理;审查完毕,发放《证书补发修改回执单》。
(来源:文章屋网 )
著名的教育家陶宏开以解决网瘾问题著称,他也因为这个名气被媒体陷害了一把。一次,某家报刊办了一个网瘾问题讲座,台上有包括陶宏开在内的几位专家,主持人叫了两个网瘾少年上台,请陶先生当场解决!
结果可想而知。不要说解决,双方连对话都难以进行下去。于是有媒体笑称:网瘾专家败走麦城。
毕竟,让陶宏开成为事件的主角,多少有些不厚道。因为他不是心理咨询专家,而是位教育工作者。他本来就反对把网瘾当成疾病,而是只把它当成一个教育问题。
如果做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工作,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一个来访者坐到你面前倾诉时,你一边保持关注姿态,一边在心里不以为然,“这算什么问题呢?不过就是有些错误的观念罢了”。
“追求成长”、“助人自助”,这些口号心理咨询师们耳熟能详。如果刚刚加入这个队伍,第一节课上老师就会给我讲到这些宗旨,但很少有人思考,这是医学的目标吗?哪个泌尿科大夫,或者心血管病专家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他们都是自己动手来解决病人问题,病人只需配合医生的指示:要你站着,你就不能坐着;要你服三天药,你绝不能服两天。相比之下,没有一种心理咨询技术可以这样严格地控制“病人”,最终达到效果,反而还得由来访者自己去解决问题。那么,这些被称为“疗法”的技术真的是医术吗?
“疗法”这个称呼是不能随便授予的。在发达国家,一种技术要想上升为“疗法”,必须经过许多关才能判断它是否有效。
首先,判断一种“疗法”是否有效,要考虑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许多疾病不用任何治疗是可以自愈的。夏天吃坏了肚子,不去治,也不会拖到冬天;冬天得了感冒,完全不理睬,也不会拖到夏天。当然,它们有可能加重,但大部分情况下身体可以直接治愈这些小病。
除了自愈能力,一种疾病还可能因为治疗以外的因素而痊愈。比如,一个营养不良的人,医生并没有看出病因,开了其他的药,过了一段时间,病人的营养跟上了,病自然好转,但并不是医生开的药起了作用。
把这些因素排除掉,还要考虑这种技术体系的作用是否属于“安慰剂效应”。它是真有用,还是只提供了精神安慰。“生物磁力”、“外气发放”这些在物理上已经被检验为并不存在的虚假事物,确实对许多病人有效。
此外,还得拿出统计数字说话,并且考虑方法带来的副作用。经过如此长时间的严格检验,一个疗法的诞生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们也可以用这种严格的程序来衡量所有的“心理疗法”:许多心理疾病本来就能自愈,环境在心理疾病的形成和变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咨询师的身份就是“安慰剂”,即使真有效果,如果咨客对咨询师产生依赖,仍然属于副作用……可是,在心理咨询界,却是从精神分析开始,经过患者中心疗法、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到现在派生出音乐疗法、叙事疗法、绘画疗法……五花八门的,据说总数多达四百余种,全是发明人说它有效,它就有效了,从未经过什么检验程序。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其实根本没拿它们当医术?“疗法”只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
当然,我并不是要否定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比如,一个人心情不好,经过咨询师的劝说,解开心结,满意而去。但它就因此该被称为是“治疗”吗?通过谈话,改变了别人的想法,这不正是一种教育吗?
现代心理咨询业从精神分析开始,最初是由一群以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科医生创立的。草创之初,他们的科学武器都来自于医学,只能用医学术语解析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而用医学术语标识自己的工作方法。直到今天,心理咨询业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医生手里。尽管不少非医学背景的咨询师反复声称,“我们不是大夫,心理问题不是病”,但这类声明没多少实际意义。
在这种话语模式中,首先便要把各种心理问题统统称为“病”。这个名单现在越来越长,已经包括了诸如“处女情结焦虑症”、“恐艾(滋病)症”等稀奇古怪的名称。有“心理疾病”的人自然是“病人”,能够解决“心理疾病”的方法,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心理疗法”。
实际上,许多心理咨询技术,我看更像是“教育法”。
从弗洛伊德开始,心理咨询的目标就被认为是引导来访者完成他未完成的成长问题。在咨询师看来,由于种种原因,来访者的成长过程被“固着”在人生较早的某个阶段,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他们就是要让来访者再次成长。以“成长”而不是“病愈”为咨询的目标,这不正是一种教育吗?
曾在美国学习了四年临床心理学的徐浩渊,1998年回国后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通“徐博士心理热”节目。1999~2001年,徐浩渊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教授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的课程。
在记者面前,徐浩渊并不掩饰对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失望,“通过考证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太多不应当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进来了。有些人简直是在屠杀心灵,他们没有资格做心理咨询”。
“给病人开腹后扔到大街上”
徐浩渊曾接触过很多国内的心理咨询师,她的感觉是真正懂得用合适方法做咨询的人太少。
1998年,刚从美国回国的徐浩渊发现,国内的心理咨询师爱跟病人讲道理。“我告诉他们,讲道理没用,那是你的模式,你要了解对方潜意识里的问题。”
不久徐就发现她的劝告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因为多数从业者“没有受过正规的心理学教育”。她不止一次地看到,那些把内心伤痕埋得很深的来访者,在咨询所因为咨询师的不当“治疗”而受到的伤害。
“好比肚子重有个瘤子,咨询师能够打开看。但他不知道怎样安全地把瘤子切除,然后安全地缝合。他能做的,就是拿着刀拼命戳那瘤子,最后就是让人开着腹走出门满街跑。”徐浩渊认为,很多人之所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都是因为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是到一个并不合格的咨询师手里,这个人就很可能就会病情大发,“正常生活都被毁掉了”。
徐浩渊在美国接受临床心理学教育时,老师强调的第一点便是“安全”。
“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往下挖,什么不能挖,在怎样的情况里可以动,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好比是一个手术,这人体质根本不行,非要打开肚子给人动手术,缝上人就死了。”徐浩渊说,不少心理咨询师包括很多大学里的心理学教授,把让来访者痛哭流涕看成自己“会了”,这样的咨询无异于杀人。
“赤脚医生课程发医学院毕业证”
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的多数心理专家认为,现行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制度存在很大缺陷。
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心理咨询师的入门门槛做了提高。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等级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其中申报心理咨询师三级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条件一中的被业内称为‘学院派’,偏重理论研究,实际进入市场执业的并不多。”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的郑军,现为天津作协会员,发表过《心理误区二百例》、《心灵简札》、《说文解字话心理》等数部心理科普类作品。郑军曾走访过全国多个城市的心理咨询机构,发现多数从业者是通过培训加考试的方式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
“很多人跟他们_接触就知道,这人没上过大学。”郑军说,学员花上数千块钱,在四个月周六日上课,一共五百多个课时。教材的内容是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各个科目的一个浓缩本,相当于大学心理系学生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
“如果学员一点心理学知识都没有的话,看了之后只是一个入门。如果本身就受过专业教育的话,这个培训是没有用的,还不如当年在学校学的东西多。”郑军认为通过这样的培训拿到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非常尴尬。“好比一个赤脚医生的课程,培训完以后就给他发个医学院本科的证书,你说这人出去能看病吗?”
雨后春笋,成材不多
北京心恺信心理事业发展中心首席顾问张丽,从2003年开始讲授心理咨询技能和咨询师个人成长两门课程。在4年的培训生涯中张丽发现,学员在参加培训时“为考而考”的心态明显,少有人能主动去学习咨询师心态等与考证“不那么大相关”的知识。
“我们说到培训,首先就会想到英语培训。计算机培训等这种技能性的培训。心理咨询被戴上一个培训的帽子后,学员就会觉得:我交了钱接受培训了,我就知道怎样做了。事实上不是那么一回事。”张丽说。
在张丽看来,心理咨询师不是能培训出来的,而是一定是用师傅带徒弟的实践带出来的。在美国,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或医学的博士学位和两年以上的咨询实习证明才可从业;而国内的情况,多数还是在边干边学。
郑军曾在北京、天津、重庆、济南等城市摸过底,每个城市中真正实现赢利并良好运营的民营心理咨询机构都不超过十家。“这几年确实是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笋子长成竹子的太少。”
目前,全国心理咨询行业收费价格是根据咨询师的级别而定。最低每小时收费100元到150元。普遍价在200元到300元,再往上走是500元、800元、1200元不等。但郑军认为,心理咨询行业普遍经营惨淡,他们“用宣传自己的价位的方式来宣传他们的红火”。
“很多人敢进来,是因为这个行业门槛很低。一两万块钱租间房子,还不用门面,居民楼上的那种就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合伙,撑两三年,最后没业务也就散掉了。”郑军说。
张丽也认为这个行业需要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考完证后就开业,多数人慢慢就会发现做不下去,最终选择退出。因为来访者在掏钱后,如果发现咨询师对他的问题没有帮助,可能对咨询师整个行业都会产生质疑。这个新兴行业对口碑的依赖很强烈。
“真的想靠做咨询来养活自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张丽说,有志于做心理咨询,还需要有一定的费用支付能力,他们需要在执业后还得“经常充电”。“国内的老师讲课,一个班五六天下来就得两三千。做心理咨询的人为了能更好的工作,可能一年得参加六七个班,这些费用就不下两万块钱。”
“这些问题我们在培训时也跟学员讲到,要对做心理咨询师之后遇到的困惑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急于考证,这些问题不大能听得进去。只有当他遇到这样的问题,才能意识到。”
学员身份五花八门
进入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人群中,女人比男人多。“女性能占到60%~70%,因为女性更敏感,对人本身的问题更加关注,相比之下男性关心具体的事。比如我跟你抱怨,一边哭一边说,男人就会认真听我说的事情,而忽视了我一边哭一边说的情绪。”张丽说。
学员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最受张丽们欢
迎的是被他们称为“行业内”的人:武警,监狱管理者,妇联,教师等。因为他们是“源源不断”的,单位出钱。批量供应。
自己掏钱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大约占到五六成,其中有人力资源工作者,医生,律师,“也有跟你一样的记者”,张丽笑笑,“大家出于职业规划的需要,也都是想有个好前程。不过接触到的大部分人,聊到后来就发现,都是跟个人的困惑和问题有关”。
部分靠单纯一对一咨询难以维持运营的心理咨询所,逐渐将业务转向心理咨询培训。“搭一个平台,请当地的大学老师来讲课,他们收取一些中间费用。”郑军说。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模式与传销倒是有几分相似。
“早年有个比喻:大家都去加利福尼亚淘金。也有一些人跟着去卖水。淘金的人里面,有的人发财了,有的人一无所获,但无论如何,卖水的人肯定会赚钱。搞心理咨询培训的人就好比那卖水的。”
郑军认为,心理咨询行业从2001年到现在,几乎没有人“淘到过金子”。“重庆曾有人投资400万,搞大型的心理咨询机构,最后也是血本无归。在下游持续不能淘到金子的情况下,上游奏水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专家们看来,国家现行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制度“达到了普及推广心理学知识的效果”,但作为专业队伍的建设而言,还“远远不够”。
“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做心理咨询的认证都是心理协会的行为,政府不应当成为认证的把关人。”张丽拿中国香港地区为例,心理咨询师有自己的联合会。联合会中的专家们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去审核培训教材。认证一个咨询师是否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会考虑申请者是否取得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受过多少年的专业训练,再看他受到的技能培训如何。
张丽介绍,香港地区的心理咨询师每年都要经过审核,其案例报告、学术论文、案例督导都有详细的备案和记录。“有一个专业的行业协会来很好地维持这个行业的纯洁度时,心理咨询就会在公众中有可信度,也就意味着其学术的位置越高,公众才会愿意花钱去购买这样的服务。”
美国被认为是心理咨询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但在美国有过多年学习生活经验的徐浩渊却认为,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而言,收费心理咨询是失败的。
英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奥德综合北美西欧等国对心理咨询业的调查数字后,得出结论:在西方工业社会,每年大约只有平均4%的成年人接受心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