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5 16:49: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按照市委市政府“六增六强”决策部署,全区上下坚持把“项目增速强发展”摆在头版头条,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推进重大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灵魂和主旋律,高质量的项目投入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面对高质量发展竞争态势,在项目突破、奋勇争先上怎么办?那就需要各挂钩帮办单位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紧扣党工委、管委会部署要求,增强目标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坚决打好今年重大项目建设收官战,推动明年项目建设开好局。
一是围绕定位,实施精准招商。将以空前的力度,强力的措施,以服务设计、文化创意、生物科技、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基金+基地”招商模式优势,依托投资客商的资源优势开展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主动对接诺百克生物科技、悦妍生物科技等业内知名企业,力争在引进投资超十亿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为洋河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二是优化服务,加快项目建设。全面实行领导包挂、分类推进、领导现场会办等项目服务机制,加倍服务项目,深入开展专项行动,推动服务再提升,不断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营商环境氛围,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努力形成在项目谋划上见高低,在项目建设上分胜负,在项目服务上比优劣的良好态势,确保项目建设的速度和量质。
三是加强帮办,做好培育工作。对于竣工投产项目,深入实施“两访两帮”、领导挂钩帮办等制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力推进“521”工程,建立投产企业项目库,实行档案管理,摸清问题和需求,制定“一企一策”。全力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全力为搭建企业用工平台,提供人力保障;全力为企业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36
1 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城市内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如今城市居民日渐增多,工业生产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气体以及各种垃圾,再加上人口增多带来的大量污水和生活垃圾,使得许多农田遭到严重污染、土壤肥力或者利用价值大大降低。目前我国国内的自然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所需的资源更是处于一个单向不可逆的状态,遭到污染后很难恢复。国内农业技术发展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在生产时,农户除草和灭虫等都会选择毒性较大的化学药剂,从而使得农田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喷洒农药深入地面后,将会对农田的生态造成立体的污染,使土壤肥力等也受到极大的损害,极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壤等的污染,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以往的农业注重依靠作物本身的生产力,增产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技术手段增大生物的转化,生态农业秉承其精华,以传统农业的优点为基础加以科学技术的辅助,利用酶工程、细胞与基因技术等将农业打造成机械化和自动化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这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3 调节生态与经济的关系
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其可以保证高产和产物的高质量,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在生态农业中,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是通过对农业施以科学的管理,合理的管理下保证土壤、水、大气等自然环境和资源免受污染,使资源与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保证经济效益和环境。
2 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具体措施
2.1 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部分耕地改为林地或草地,将部分田地还原为湖或者湿地,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的地区进行改造,严格控制恶化的趋势,尽全力做到农业、资源、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发展。多种植林木,可优化农业生产的环境,森林对改造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保证农村生态能够进入自我修复的良性循环状态。
2.2 利用农业技术优化土壤环境
在生产中要避免田地与水的直接接触,可以在两者之间种植一些植被以作为缓冲,增大湿地的面积,可以在某些地形骤变的地区种植树木或者设置水沟,也可以根据农地的地形采取套种、轮作等,关键是要避免地下水受到耕作时所用的化学物质的污染。
3 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方法
3.1 以新兴能源为主
沼气能源可以将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种植或者养殖业。在养殖中,可以将沼气池、排泄处与禽畜所联结在一起,种植业中可以联结阳光温室和沼气池,这样对植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造成环境污染,使生物能资源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沼气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保证生产出高质量且安全的食品。
3.2 做好虫害治理
生态农业中对于虫害的治理偏向于自然,利用生物链关系,保证虫害的天敌维持在一定的数量。目前很多农户对虫害的治理多依靠化学药剂,但此种方法弊端很大,不仅会造成天敌的大量伤亡,更会影响作物的健康成长。利用科学技术是将虫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最有效手段,其可以控制住虫害,降低经济损失。
3.3 适当发展养殖业
养殖业的污染是目前的一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合理限制养殖场的规模,建立以保护生态为主题的养殖场,倡导养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生产高品质作物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19-01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在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但由于过度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滥用农药、化肥的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在此形势下,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在保证实现基本产量目标的同时追求高质量,致力于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性、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1]。
1 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 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一直以来,农业生产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项目,我国古代更是有“重农轻商”的观念,近几年来,国家更是出台了许多农业相关的支持政策,由此也推动了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化肥、农药、地膜的无节制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污染和水源污染,其中S多难以降解的物质导致大面积的土地和水源在很长时间内无法继续使用。而生态农业主张绿色生产,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
1.2 有利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良性转化增值的“农户+公司”的模式,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业为龙头,产加销贸一体化的格局[2]。
1.3 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农业模式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到了一起,致力于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生态农业中可以减少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的使用,通过合理分配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数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避免了对土地及水源的过度利用,为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1.4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生态农业提倡绿色、无公害生产,使用的有机肥料、农药等较少,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另外,生态农业提倡循环、科学种植,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利用率,还会避免土壤因过度使用而营养成分大减,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2 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
2.1 创新生态农业发展观念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以实现农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将产业化、工业化理念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相结合,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增加农产品的种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如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区域性,即某一地区的农民种植同一种农作物。现在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采用大棚技术或地膜技术,增加农作物的种类,同时采用科学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国家要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生态农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各级政府要完善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管理体系与监督机制;再次,政府要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投资积极性;最后,国家要出台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当地生态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调整执法措施。
2.3 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生态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是基层的农民,所以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各级政府要注意制定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加大对开展生态农业的农民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保障农民的基本经济利益,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力量,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3]。
2.4 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生态农业的目标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的高质量农产品,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农作物进行改良,因此,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必须组织建立专家队伍,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科研人才,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解答在生态农业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并进行新品种的研发培育。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保障措施,对生态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并对农产品进行指标检验,以促进生态农业更好的发展。
2.5 制定政策,强化服务
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政府除了要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外,还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为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增加人员福利,保障生态农业建设队伍的稳定性,调动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国各级政府要增加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促进广大农民转变自身的观念,积极主动的发展生态农业,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总体思路:以灾后恢复生产为主线,立足长远规划、围绕市场调结构、绿色发展提品质、强化科技促增效,大力推广关键实用新技术,全面提升秋冬季农业发展质量,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有新发展,农业增产增效有途径。
具体目标:全镇秋冬播面积4.2 万亩,其中小麦2.2 万亩、油菜0.5 万亩、蔬菜1 万亩、其他经济作物0.5 万亩。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
1 、稳定发展小麦生产。等村是我镇传统“一稻一麦”模式重点村,要科学指导农户和经营主体合理安排小麦播种时间,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多措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镇小麦种植面积不少于2.2 万亩。推广应用抗病(重点是赤霉病)耐渍的优质(专用)春性品种和抗性较强的优质专用品种,如宁麦、扬麦、镇麦系列。
2 、调整发展油菜生产。等相关村要紧抓退水后空档期较长的优势,恢复油菜生产,引导和鼓励种植大户、农户大力支持发展“油――稻”或“油――稻――再生稻”的模式。选择优质双低、菜油兼用、花期集中且较长的油菜品种,积极推广轻简栽培,提升机械耕作播种水平,推广生产性较强的德油、秦油等系列杂交品种。
3 、恢复发展蔬菜生产。等村居的设施栽培和露地蔬菜基地要积极恢复生产,结合产业结构布局,指导农户和经营主体排好茬口、确定品种、及早准备苗种,坚持短长结合,提高复种指数,扩种速生叶菜,确保全镇蔬菜等种植面积不少于1 万亩。
(二)切实抓好秋冬季畜禽养殖。
1 、抓防控、保安全。扎实抓好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对存栏禽畜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3 种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建档率、牲畜二维码标识打挂率、免疫抗体合格率5 个100%,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完善年饲养500 头以上的养猪企业政技联系制度和包保责任制,落实监测排查、清洗消毒、生物安全、调运监管、禁用餐厨废弃物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庐城无大疫。
2 、抓治理,保生态。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染资源化利用,推动建立畜禽粪污全链条责任管理制度,持续推进肥料化利用。加强对畜禽养殖户畜禽粪污综合治理,落实养殖企业和专业户“一场一策”治理方案,着力解决问题清单,确保全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95%以上。
(三)切实抓好秋冬季水产养殖。受损的精养鱼塘、稻渔综合种养设施及时修复补养;少数面积不大、无人居住的小圩口,相关村居可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围绕市场需求,投放大规格鱼苗种,适度喂养,确保春节前上市。
三、技术要求
(一)调整优化秋种结构。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510 ”产业提升工程目标任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加大农业招商引企力度,加强农业产业标准园建设,打造特色高效产业园和一村一品,着力构建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结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大力推广关键技术。加快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多抗适宜机收新品种,挖掘品种增产提质潜力。积极推广秸杆还田、深松整地、旋耕镇压等关键技术,突出适墒适期适量适法播种,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努力实现一播全苗和壮苗越冬。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和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力度,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加速品种、栽培和机具的优化组合,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
(三)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积极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围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统配统施、烘干仓储等秋种关键环节,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秋种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效对接,提高秋种产销一体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各村(涉农社区)和镇直有关单位以坚定的信心、有力的措施,扎实抓好灾后秋冬季农业生产,以秋补夏,努力降低洪涝灾害损失,夯实明年夏季粮油丰收的基础。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各单位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今年秋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紧迫感。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秋冬季农业生产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确保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2农业机械是提高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显着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这是因为现代农业机械不仅功率大、速度快,还能够同时进行几种作业的联合作业,有利于抢农时、争积温、抗灾害、降成本,而且它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造和调节,以完成高精度的作业,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作业。如种子精选、精量播种、化学除草、喷药治虫、深施化肥、喷灌、滴灌等,成为实现现代农业技术措施的手段。农业的增产离不开优良品种,先进的耕作制度和科学的灌溉、施肥、植保技术等。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必须依靠工程措施来实现,一切农艺要求必须依靠农业机械才能达到高质量的实施,如大面积的整地、播种、施肥、灌溉、植保和收获、干燥等一系列环节。农业机械化增产的机理是通过各个作业环节对各种劳动对象施加作用;有的是直接减少作物的损失,如谷物联合收割一次完成所有的工序,减少用人工收割时间、捆、运、脱、扬场多道工序的损失,机械烘干减少谷物腐烂损失等;有的是通过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而实现增产的,如机械深耕、分层施肥、节水微灌,这些机械作业质量非人工可比。有的机械作业比传统方式可以节省耕地,如喷灌技术比地面沟灌、漫灌,节省耕地达7%~10%,增产20%~30%。科学施用化肥,才能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科学施肥只有使用农业机械才能够实现。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机械施肥等措施,化肥的利用率达到60%~80%,而传统人工撒施的化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美国利用卫星定位系个统,用于机器定位施肥,根据1公顷内4个观察点的氮、磷、钾含量的信息,机器可相应调整施肥的构成与数量,这样,化肥有效成分利用率就更高。农药利用率也大体如此,发达国家通过对各种作物施用不同农药时最佳雾点尺寸的研究,导致了控滴喷雾技术的发展,采用静电喷雾技术以提高药液的沉积量,采用回收式喷雾机及间歇式喷雾技术减少农药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药的效能,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农业机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发展
以关于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重要指示为遵循,围绕“绿色产业、绿色生活、绿色村庄”的绿色体系建设,创新示范村发展模式,通过打造“五个一”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即:一村一社、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网,促进全镇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二、目标任务
全力打造“五个一”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利用三年时间,使全镇6个行政村均达到“五个一”示范村建设标准。具体是2021年完成2个村;2022年完成2个村;2023年,完成2个村。
三、工作思路
以绿色崛起、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一谷一城”建设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三产融合,统筹推进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加工、绿色旅游协调发展,把镇建设成为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示范乡镇。
四、工作内容
(一)村、村:
(二)村、鸡冠砬子村:
(三)村:
(四)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绿色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示范村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调度、监督、考核等工作。
(二)抓基层打基础。加强民主管理,保障群众对建设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建设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尤其是示范村建设要在村“两委”领导下,做好发动引导、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种子质量是决定农产品质量、产量、效益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种子管理服务是体现农业推广质量的重要参考,高质量的种子管理服务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基层农业人员收入与生活水平提升的保障,并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农产品。虽然我国对于农业服务中的种子推广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推广服务中仍然有很多问题,相关服务流程、人员素养、后期服务仍然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推广效率与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相关部门需要对农业推广中的各项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充分了解当前种子管理服务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从制度、人员、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改进优化,提升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的水平,使之逐渐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现状
1.1 种子管理服务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
种子管理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势,管理服务中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这样基层用户才愿意接受种子管理中的各项要求,但是当前种子管理服务队伍的专业性并没有达到要求,一方面,专业的种子技术人员不愿意参与到基层管理服务中,相关工作对种子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相关人员的服务素养不足,对于种子管理的服务内容、技术标准培养不足。根据我国的种子推广调查数据显示,管理服务中心的高级技术人员占比不超过10%,高级技术人员的短缺严重限制了农业推广管理服务的发展,所以未来农业推广种子管理服务的发展必然需要对服务团队素质进行整体提升[1]。
1.2 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受经济利益的影响
种子管理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当前的种子管理服务市场还不够完善,很多种子企业与管理服务中心还是会受到利益驱动,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安全、高质量的制种条件,仍然盲目制种,造成市场种子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种子管理服务市场口碑,同时对于正常种子生产企业来说也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最重要的是影响到农作物生产质量,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到广大农户对于种子管理服务的自信心,甚至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相关部门对于种子生产来源监管不严,相关服务中心也没有进行及时筛选,导致市场上的种子管理服务质量缺乏保证。
1.3 种子管理服务销售环节存在问题
种子管理服务的销售也是影响用户使用满意度的关键环节,大部分基层用户并不具备辨别种子质量的能力,只能依靠种子价格与服务人员讲解进行区分,这种情况下,在服务过程中就会存在人员与利益因素的影响,部分服务中心与销售人员为了业绩会刻意夸大种子使用效果,对用户选择造成干扰,甚至服务中心会将一些低价种子以高价进行销售,造成基层农户的经济损失,同时影响到用户对种子服务的效果评价。
1.4 缺乏管理服务监督机制
种子管理服务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管理服务市场的不健全造成的,我国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建设虽然形成了完善的流程,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依然会受到市场因素、利益因素、人员水平的干扰,出现一系列问题,说明管理服务流程运行中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导致管理服务在实际运行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如种子生产企业的资质检查、管理中心的种子质量、定价管理等,这些监管措施都是当前种子管理服务市场需要改进的。同时,对于用户的使用效果也缺乏跟踪,没有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使得部分农业推广服务得不到良好效果。
1.5 无法保证种子质量及是否适用当地生产环境
我国农业种植地区幅员辽阔,很多区域内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虽然一样,但是实际的种植环境还是有一定差异,同时各个地区对于农产品种类需求的增加,也使得各种农作物开始进行跨区域、反季节种植,但是很多新上市的种子品质和种植环境难以得到保证,部分企业对于种子的适应能力、种植效果夸大宣传,但实际上并不适合当地的种植环境,最终导致农业种子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还需要考虑到地区差异性,避免造成种子管理服务与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的偏差。
2 提升种子管理服务工作水平的具体措施
2.1 提升种子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农业推广种子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专业人员在基层的知识技术普及,针对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术进行提升。首先,相关部门对种子推广中的各流程节点要安排对应的技术人员,这样可以提升各种子服务管理中心的专业能力,同时对其他业务人员也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其次,对种子管理服务中心的经营人员进行培训,尤其对种子质量的筛选能力、品种选购进行提升,保证种子管理服务中心所推广的种子有良好的质量保证。最后,对种子销售人员进行综合管理,加强对销售环节的重视,要求种子销售人员具备种子使用与农业生产的基本素质,提升销售人员的道德水平,避免不合格的种子混入服务流程中。
2.2 完善种子管理服务监督机制
种子管理服务监督机制的完善,能够避免农业推广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第一,根据种子管理服务的流程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于农业推广的相关政策进行充分普及,提升管理服务人员对于农业推广的重视程度。第二,在基层种子管理服务中安排相应的监管人员,对种子的生产、采购、检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保证到达用户手中的种子质量符合农业推广要求。第三,对不符合种子管理服务经营人员进行处罚,对种子生产企业进行资质检查,确保种子生产、销售、采购各个环节都具备相关资质[2]。
2.3 开展服务信息化建设
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改进的重要方向,我国农业生产在信息化建设中也取得一系列成果。一方面,种子生产企业通过信息化生产技术生产的种子品种更加符合区域化需求,为越来越多的地区提供了高质量的农作物种子,也为我国的农业推广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广大用户通过信息化设备,也了解到农作物种植的新方式,对于不同品种种子的种植要求更加了解。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种子管理服务效率,让各个环节的运作流程都可以被参考,有效减少了种子管理服务中的各项阻力。
2.4 提升种子管理服务意识与手段
种子管理不仅是将种子销售给用户这一过程,种子管理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在种子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出科学管理服务的特点。首先,要加强服务中心与用户的联系,及时为用户提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其次,对用户的种子使用效果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反馈种子使用的实际效果,为农业推广服务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最后,针对种子采购中的一些注意点进行普及,让用户具备农业种子筛选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农业知识讲座的方式,提升用户自身种子管理的水平。
2.5 加强对新品种的质量把控
农业生产部门在引进新品种时要严格做好质量把控,根据引进流程与质量检测标准确定是否引进,对于新产品的引进要具备足够的试验数据,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农业种植情况进行分析,考察新品种的种植要求是否与当地环境相适应。在种子引进管理过程中要遵循3 个原则:一是新品种种植是否符合当地的种植特点。二是新种子的价格是否满足广大用户要求,是否在多数用户的承受范围内。三是新种子的种植在当地是否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原有产品的改进品种要切实做好优势分析,从数据的角度进行新品种应用价值的全面分析。
2.6 制订种子品种展示计划
种子管理服务可以通过建设新品种试验田的方式,通过实际种植效果的显示提升用户的选择准确性,农业管理部门也要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种植效果、经济效益综合分析,从而筛选出最适合广大用户种植的品种。有关部门可以发动农业生产的整体调动性,鼓励区域内用户进行统一化种植生产,从而形成区域特色农业生产品种。相关单位也要不定期深入用户了解农作物种植情况,了解用户种植中的优势与不足,加强种子管理服务的售后支持力度,确保种子管理服务能够涉及用户生产的全流程。综上所述,农业推广中的种子管理服务作为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我国农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种子管理服务,并提升种子管理水平与用户种植技术。同时,也清晰地看到了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存在的不足,因此相关部门与管理服务人员应不断改进,尽早实现我国种子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发展,全面保证用户的农业生产利益。
二、项目资金管理,资金监管。农业项目多,财政资金量大的现实,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是摆在面前的艰巨任务。在对支农项目资金管理中,制度,按程序办事,依法理财,资金跟着项目走,杜绝截留、挪用、套取财政专项资金问题的。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同的专项资金,《江苏省农业园会计核算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徐州市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等操作。经常到项目实施地点察看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实施进度拨付款项。项目完工后,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拨付余款。人手少、缺少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实,在项目验收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项目工程的性、完整性及工程质量审计,防止工程中偷工减料、高估冒算的。,分清财政与项目实施的责任,项目实施是责任人,并写进项目实施合同。了社会上及对应由项目实施承担的责任而加给财政的误解。
三、千方百计农发债务核销申报工作。财政、开发的文件要求,精心组织的农发债务核销的证明材料。在紧、任务重、材料要求高、内容多的情况下,加班加点,通宵达旦,高质量地组织好债务核销一系列资料。省市财政、开发对我科上报的材料肯定,共批复核销560万元农发债务呆帐,了我县债务。
四、努力支农报表的编制上报工作。农财的报表较多,主要有农发资金报表、世行项目报表、“两高于一”统计表、财政支农投入情况统计表等等。领会报表口径和上报要求,严把报表质量关,报表数字无误,上报。支农资金支付进度,对支农资金支付进度慢的,指出原因,写出分析报告,向局汇报,支农资金支出数、支农增幅、支农支出进度符合“两个高于一”的要求。
五、责任状及工作有性地工作。市局支农资金、农发资金考核办法,局与股室签订的责任状文章。分值高的内容,努力的工作,力争不失分。,加分因素,工作,多得分。该得的分不失分,努力加分的因素多得分。力争在全市、全县的考核中好的名次。
二、存在的问题:
1、支农资金量大且项目多,是财政报账制的项目较多,审核起来工作量非常大。人手较少,且知识结构有局限性,是对工程类项目的审核不深不透,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大。:
2、防洪保安资金的征收征管办法不多,征收不大,仅仅依赖地税,征收任务难度大等问题。
三、明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之年,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对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实现我县“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各乡镇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化问题排查,狠抓问题整改,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和建县40周年。
二、工作任务
本次排查整治重点围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风险、生态修复治理、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改6个方面,聚焦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涵养、水土保持、河湖“清四乱”、产业布局、节约水资源及各类督察、巡视、审计反馈整改等问题开展排查整治。
(一)生态破坏方面
1.重点排查整治各类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建设、非法开采、矿业权退出不彻底,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各类采砂、采石、采矿企业项目审批及验收手续,矿业权日常监管,超时限、超规模、超范围开采、以采代探和非法侵占河湖岸线及林地草地问题;河道、耕地非法采砂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水务局、县林草中心、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二)环境污染方面
2.重点排查整治全县各领域各行业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3.重点排查整治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进度缓慢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规范,污染物超标超总量排放、乱排乱放、暗管排放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4.重点排查整治辖区内河流沿岸违法设置的排污口,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内环境违法行为等突出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水务局
5.重点排查整治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等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及运行不规范等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6.重点排查整治建筑工地6个百分百抑尘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7.重点排查整治公路扬尘污染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交通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8.重点排查整治烧荒、烧秸秆、烧垃圾、烧落叶杂草等违法行为和违规使用塑料薄膜、废弃农膜回收不到位等白色污染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城管局、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9.重点排查整治危险废物处置和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不力,危险废物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不规范堆放、随意倾倒、非法处置医疗废物、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商务局、县卫健局、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
10.重点排查整治畜禽养殖厂废弃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不到位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1.重点排查整治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不规范,渗滤液渗漏污染环境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城管局
(三)环境风险方面
12.重点排查整治沿河、沿库生产企业环境风险隐患以及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不到位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水务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3.临大高速、旅游大通道等生态敏感区域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等可能带来的次生环境风险以及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不力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应急管理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分局、县交通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
(四)生态修复治理方面
14.重点排查整治砂厂、砖厂采矿区及历史遗留无主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不到位的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5.重点排查整治生态敏感区域生态功能退化、草场林木退化等问题、草畜平衡措施落实不力、草原减畜任务未完成、禁牧措施不落地等问题,生态治理修复措施落实不到位,自然保护地违规人为活动等情况。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林草中心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
16.重点排查整治各类水土保持工程、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区域植树造林工程落实不力问题,以及日常水土保持预防、监测、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水保站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林草中心
17.重点排查整治河湖长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河湖“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机制不到位,非法围河围湖、以及在行洪区非法堆放固体废物、违法建设房屋、违法种植养殖等情况。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水务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
(五)高质量发展方面
18.重点排查整治违反产业政策项目环境上马的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等工程项目和“散乱污”企业等问题,以及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化工等行业企业环境安全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9.围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基本要求,排查整治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合理用水,以及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重点排查整治违规取水、超采地下水、中水回用目标不落地,以及大水漫灌、违规占地挖湖等侵占耕地和浪费水资源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
(六)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方面
20.逐一排查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两轮中央巡视和国家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对已办结销号的问题,要排查是否整改到位、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出现问题反弹、是否存在群众反复投诉等问题,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治到位;对正在组织整改的问题,要强化部署、加大力度、压实责任,确保整改工作的进度、质量和效果。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2月28日至3月3日)
按照省州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谋划召开专题会议,启动排查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1年3月4日至2021年4月20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要根据实际,围绕排点,举一反三开展自查,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帐。坚持从实际出发,能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需要分阶段推进的,把握时间节点,在规定时限内取得阶段性成效;需长期整治的,持续推进,确保整改到位。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4月21日至5月30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要在确保全面排查到位、查处整治到位的基础上,对排查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县直有关部门要结合排查发现的问题,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对共性问题加强政策指导,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组织凝练一批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为持续推进我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