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15 16:49: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篇(1)

1工程概况

华士镇,徐霞客镇为江阴市2014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该区域因泵站老化,设备陈旧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的农业发展,根据新农村建设水系相关的规划要求,两镇根据相应的防洪标准,排涝标准,灌溉保证率等进行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主要内容包含更新改造泵站17座(灌溉泵站11座,排涝泵站6座),新建地下渠道7.4km,高效节水压力管道11.12km,整治排水沟5.61km,铺设排水暗管10.373km,喷滴灌1320亩,1000亩智慧农田水利信息化系统1套,维修改造排水沟10.389km。在该项目中,由于工程量大,涉及面积广,笔者根据实际工作,对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监理水平进行了相关探讨。1制定科学的监理工作规划首先,要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完善的监理制度,即完善技术文件审核,审批,原材料,设备检验,工程计量付款签证,各类会议,工作报告,工程验收等等制度。其次要明确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质量,进度,安全等内容。三是要组建监理组织机构,对常驻现场人员合理分配,明确其岗位职责。四是对原材料,半成品,工序过程等,配置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以保证监理工作的科学准确。

2在实施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做好各项环节质量控制工作

2.1施工前的控制

在本工程中,由于工程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且排水沟,暗管等线路较长,工程点多,施工内容多且分布在二个镇区。监理组会同业主与施工方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另外将项目经理,地方农技站分管领导,现场施工小队几方协调在一起到工地现场进行事前技术交底,对下面的施工人员说明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详解施工图纸,施工要点,做到事前控制,因为大多数施工队伍本意还是想把工程质量抓好,苦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导致施工质量有偏差,最后还要他们返工,损失量大,执行起来就困难,所以我们采用事前控制的措施得到了他们大力支持,效果非常好。

2.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首先,严格落实“三检制”,针对原材料这一块,监理组事前编制材料送检计划表,督促施工单位按计划要求送检,例如一标段(华士,马镇项目区)排沟工程中部分预制混凝土板钢筋不合格,现场实际测的4mm~4.8mm,监理组要求不合格的板全部清场,如三标段(喷滴灌项目区)检查发现黄砂,石子不合格,监理组要求不合格的原材料全部清场。其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事先编制的质量控制点和待控点加强事中控制过程的巡视和旁站,记录好第一手原始资料。例如,对于各主要工程的施工,监理采取以下措施。泵站工程中,编制了质量控制点和待控点,常规的原材料进场控制,土方开挖,立模,砼浇筑等施工工序作为质量控制点,平时进行旁站和巡视为主,经检测或经现场整改后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重点还对泵站基坑处理(超深部分),底板高程,泵站平面尺寸,回填土压实度,水泵中心线安装高程,水泵试运行等作为质量待控点进行重点控制,必须经报验现场监理在旁站确认无误的情况下施工,检查是否符合图纸规定,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经常进行测量和校核开挖区的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机泵设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排沟工程中,线型放样控制由施工单位联系地方村委,就施工区域的排沟线型放样进行确定,排沟开挖采用小型挖机,根据沟断面大小定制挖机斗,设置不同的样架(一级沟,二级沟,三级沟)进行开挖,这样既能保证开挖质量也能够保证进度,排沟高程控制,要求各种类型的排沟顶高程控制,高出该地区田面10cm~20cm。沟底高程控制,新开挖段,控制底高程在田面高程以下30cm~50cm,原有老排水沟段,以清除沟底淤泥面至原始土层为沟底高程控制。排沟最终顶面高程和沟底高程由业主代表,现场监理,施工人员及地方村委现场确定。沟板预制选择预制场进行预制,钢筋抽样送检,砼浇筑采用抽检砼做试压块控制。运至现场后再对板的断面尺寸和钢筋,强度进行复核,合格后方同意施工。预制沟板安装根据样架拉线放置,板后土方回填密实,在沟板施工过程中一般要求板后回填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降后再压实,最后才同意压顶施工。板前采用木方对向支撑,确保排沟线型顺直,一致。渠道涵管铺设中,由于地下渠道的砼管规格有Φ400,500,600,800四种,管道基础为C20素砼浇筑。砼的粗,细骨料采用人工小车过磅计量,划线标记。拌和采用0.35m3搅拌机进行搅拌。砼熟料运输采用小车运输,砼振捣采用插入式震捣器震捣。经监理检查,砼制作及输送工艺可行,砼质量稳定。对脱模后的砼质量及时检查,对出现的质量缺陷勒令施工方修复,尤其在试压过程中如发现有渗水现象的,及时以满浇的方式进行返工,最终确保无渗水点。由于各标段施工点多且比较散,对此监理过程加大了现场巡视力度,以保证对每道工序都能及时控制,对于重要部位以及隐蔽工程,如灌注桩施工,基础处理,泵站进水池,排涝站底板,墩墙砼浇筑,水泵安装等,必须实施监理旁站,并做好监理记录。

2.3验收的控制

篇(2)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水利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注重对施工成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通过有效的控制其施工成本,也能够有效的节省国家政府在这一方面的财政投入。

一、建设施工前的成本管理

(一)施工项目成本目标预测的程序

一是根据合同中的承包价格将整个项目中的承包成本明确,并与估算成本之间相比较,其中估算成本一般都需要高于承包成本;二是按照企业的利润目标,提出降低施工成本的要求,合同承包成本和成本水平都有所降低,根据量本利分析法将降低成本率计算出来,并有效的评估出降低成本率水平,这些结果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三是按照降低成本率的决策目标将决策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和决策降低成本额目标计算出来,并最终制定出责任成本目标。

(二)编制施工项目成本计划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是由项目经理部编制完成的,主要是对成本承包目标实施方案进行规划,并将降低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确定下来。根据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来分解降低成本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明确其目标成本。施工项目内部成本承包实行的基础和前提是分部分项工程目标成本,并将其成本承包责任确定下来。项目经理部门需要对各个承担对进行组织,计算并制定出降低成本效果和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将项目经理的降低成本目标与制定的降低成本计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通过反复的对比和修改,并最终确定。

(三)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一是在设计和制定降低成本措施的时候,需要充分的从组织和技术方面进行考虑,组织因素和技术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成本的形成。在制定技术措施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生产要素中的各个方面,其目标主要是降低生产消耗;在筹划组织措施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到经营管理,特别是施工管理方面,这样固定成本才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减少非生产性损失,显著的提升其组织管理效果和生产效率。二是需要充分的考虑费用构成要素,首先需要减少施工材料费用,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价值分析法、ABC分类法等先进手段的应用,注重对A类关键材料的控制,虽然A类材料的品种较少,但是在整体的费用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样就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其次是需要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提高其效率和利用率,并将机械生产能力措施充分的发挥出来,比如在土方工程中,通过对数理手段的充分应用来调节土方挖填平衡,并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来有效的提高其操作效率;最后是减少人工费用,通过对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来构建合理的责任制度、激励制度以及分配制度,充分的调动操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三是提高对降低质量成本计划和措施的重视。在施工项目中主要包括质量鉴定成本、质量预防成本、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以及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四个方面的质量成本,其中最主要的是内部质量损失成本的降低,因此最关键的就是需要提高施工质量,减少修补和返工的次数与规模。

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一)实施归口管理

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加落实组织措施,通过对工期的合理控制,来增加产值,这样就能够减少间接成本;对于施工人员,应该真正的落实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节省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的停置时间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无产值用工和非生产用工,加强对用工的有效控制和班组管理;机械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机械效率、完好率以及利用率的控制;材料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做好节约代用、修旧利废、领退料、保管、验收、采购、订购等环节的工作;质检人员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控制;核算人员建立台账,做好成本分析和成本核算的工作,避免出现欠收、超付、开支差错等问题。

(二)加强目标成本分析和落实

确定好目标成本之后,项目经济需要有效的分解出目标成本,并逐步落实,同时与施工人员之间还应该签订承包合同,并实行“四包”、“四保”措施,这样就能够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密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有效调整。其中“四包”措施指的是包成本、包安全、包工期、包质量,“四保”措施指的是保证合同兑现、保证及时的提供技术指导、保证施工材料能够按时供应、保证施工环节的连续性,其中“四包”指标与施工人员的工资效益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存在利润超额完成部门的话,应该根据比例提供提成。

(三)加强检查和协调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单位应该连续的、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来有效的控制成本支出,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如果出现成本偏差的话,应该及时的分析和研究其原因,然后提出有效的控制和解决措施,并对原先的成本计划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支出。

作者:韩笑 单位:茂名市电白区水利水电建设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抗御水旱灾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形式多样,如何更好地加强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管理措施,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对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水利工程投资和农民自主兴建的小型水利工程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规范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基本都通过公开招标选取有资质的施工企业,但仍存在部分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甚至还有部分存在转包、非法分包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

(二)集体观念不高,管理落后

目前,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自主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集体观念不高,以至于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很多农民只知道用水,不知道进行管理,有些水利工程用水无人管理,漏洞百出,使水利工程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整,破坏严重,即使有些小型水利工程有人修但无人管理,破坏严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也得到快速开垦,充分利用地下水进行开挖机井,但是由于农业用水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在农村,大部分机井离农田非常近,方便人们灌溉,但开凿量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周围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资金投入较少

因为地方财政的缺乏,使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及有关的配套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扶持和补助力度加大,有些地方使用的“公助民办”的形式,使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国有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根本没有太多的资金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使一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不能按期完成,况且地方政府考虑眼前利益过多,长远利益较少,讲求的是在职期间的直接经济实效,因此,根本没有多少投资驱动力。

(四)农村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工程规模也在加大,但是由于受到以前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水管部门机构臃肿,非工程管理部门人员过多,人浮于事,而真正所需要的低、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影响着水管部门的发展。

(四)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

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建设过程中也存在部分纠纷问题,拖延了工程建设进度甚至长期拖延,对开发农业以及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有的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机制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农田水利建设和治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人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加强工程监管制度和健全管理体制,去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根本问题,让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议

水利建设,建是基础,管是关键,效益是根本。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如何做到建管并重,抓好管理,延长河道使用周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是新时期对水利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认识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进行科学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通过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的充分利用和合理维护使之良性运转是更为现实可行的选择。结合小型农田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符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政府引导扶持机制、落实农民自主管理机制以及水利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

(二)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农田水利建设固然重要,它事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发展大局,但巩固农田水利的建设成果更为重要,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把思想统一到建管并重上来,要认识到水利设施管理比水利建设还要难。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才能加强管理工作力度。在工程中要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将河道管理推向市场化运作,建立了一支常年负责水利设施管理的队伍,且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河道环境优美,河坡绿化成荫、河道畅通无阻,河水清澈见底。

(三)转变观念,提升全民的参与程度

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应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各区域的水利管理部门应严格的落实水利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方针,进一步的完善管理体制,真正的形成“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的思想观念,准确的把握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管理中提高效益并且促进发展。对于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应广泛的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遵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到水利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法律保护、资金补助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上,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护。

(四)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在当前情况下,国家不可能把大量的财力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要把分散经营的农民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管理,建立层层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实施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五)改革和完善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

农田水利建设中,农民是建设施工的主体,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所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该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水利建设者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明确了建设目的同时,积极联系群众,使其懂得主人翁地位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去工作,主动为水利建设进行投资。并且能够采取严谨的态度,对工程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使工程建设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农民各主体之间互相协作,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开展工作,充分落实团队生产理论,采取市场化运作,通过各种形式和策略,做到“明确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打通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综合性治理、规模化推进、新技术支撑、高标准建设、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发展思路,利用新阶段新格局的优势,把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支撑。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为确保建设优质的农田水利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规划设计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淑欣.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2-36.

[2]胡志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D].中南大学,2012.

篇(4)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6-0095-02

1基本情况

为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我县紧紧抓住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机遇,2009年7月,通过竞争立项,富顺县在全省107个县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0月编制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并经省水利厅、财政厅审查批复,下达了投资计划和资金。该项目总投资6 599万元。项目实施后将使项目区内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5提高到0.60,新增和恢复灌面0.107万hm2,改善灌面0.093万hm2,将大大提高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1项目建设计划

2009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计划安排在富顺县北部富世镇、互助镇、狮市镇3个乡镇实施。主要建设内容有:

(1)水源工程。改造山平塘111口;改造石河堰18处;改造堤灌站13处;新建和改造蓄水池271口。

(2)灌溉工程。新建和改造渠道125.7 km;新建排灌渠14.1 km;高效节水灌溉区2处,各类输水管道共计30 km。

1.2项目投资计划

工程总投资3 155.23万元:中央投资9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400万元;省级整合资金7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0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655.23万元。工程建设完成后可新增蓄水55万m3,恢复和新增灌面积0.107万hm2,改善灌面积0.093万hm2,排涝面积0.015万hm2。

1.3项目区整合情况

2009年,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平台,通过整合发改、农发、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对项目区进行整体打造,从而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整合项目主要集中在富世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面积约0.067万hm2,其地点主要分部在富世镇的海棠、光灯、共和、团结及互助镇的李寺等村。共整合资金3 444.76万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投资798.9万元、金土地项目总投资1 155.9万元、渠系配套项目总投资227万元、集雨节灌投资165.96万元、现代农业项目400万元、标准粮田建设697万元。计划新建和改造渠道66.3 km,改造山平塘178处,改造石河堰6处,新建蓄水池256口,改造堤灌站7座,改造囤水田449座。

2工程进展和管理情况

2.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

成立了“富顺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官勇任组长,分管副县长金永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水务局、财政局、发改局、国土局以及项目乡镇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在县水务局设立办公室;县发改、财政、农委、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县一盘棋,整合力量,通力协助,目标一致,整体联动;各工程建设项目乡镇建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把工程建设和管理落到实处。县水务与项目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定任务、定工期、定质量、定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到位,并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纳入政府阶段性和年度目标考核,奖惩制度明确,确保工程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2.2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确保工程质量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加快建设任务,该县认真组织施工设计,邀请县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队和自身的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同时设计,逐个项目到现场精心组织测量和设计。认真落实施工监理队伍和质量监督,在项目未实施前,我们公开招标监理单位,落实监理人员,质量监督由县水务局水利水电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确保工程质量。

2.3结合实际,灵活建设形式,加强项目管理

2.3.1工程建设方面

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和形式,采取不同的建设办法:①对农民自筹较多和施工较易的单项工程,山平塘、蓄水池由镇政府组织当地用水户协会实施,目前,蓄水池、山平塘已经现场放线和材料的准备工作。②技术含量较高,施工难度大的项目工程,公开招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实施,现已经将施工设计预算送财政评审。严格按国家基建程序,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合同制,认真组织专业技术队伍,精心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优质,干部廉洁。

2.3.2建立管护制度

项目区为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形式。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特点,合理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和法人主体。一是对主要干支渠由水库管理所统一管理,负责渠道的维护。二是对末级渠系和山平塘、石河堰等实行灌区用水户协会管理,代表村民行使经营和管理权,并合理收费。三是对蓄水池工程实行自建自管,乡镇政府颁发所有权证,让拥有者终身受益。目前,项目区已成立用水户协会5处,管理灌溉面积576.2 hm2,参与人口达5 782人。

3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班加点,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仍显进展较慢,主要原因是:①单项工程较多,工程设计不断发生变更,增加了施工设计工作量。②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程序多,严重影响工程开工时间。

在下步工作中,全县将进一步查漏补缺,加快建设进度,严格管理,强化考核,全力加快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造福于农民群众。

On Small-scale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篇(5)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1-0050-01

1 概述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势西部高峻,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祁连山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东靠景泰县,南接永登县,北邻凉州区、古浪县,西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西与青海省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海拔2 040~4 874 m之间。地跨内陆、黄河两大流域。

全县现有19个乡镇,176个行政村,人口22.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62万人,农业劳动力人口10.46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71.50万hm2,总耕地面积达到2.12万hm2,其中山地1.78万hm2,川地0.6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63万hm2。2007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9万hm2,油料播种面积0.39万hm2。全县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8 6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为10 702万元,第二产业为19 730万元,第三产业18 219万元。农村纯收入21 97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 180元。

2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没有骨干型调蓄工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性,致使灌溉高峰期缺水时有发生,农田得不到适时适量的灌溉,而丰水期余水大量下泄。灌区缺少排洪工程,且汛期洪水时常冲毁农田和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干、支渠老化、损毁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低,造成灌区效益衰减。缺乏渠系末端田间配套工程,灌水困难。渠首多为无坝引水,因河道主流的变迁,河床下切,渠首进水困难。以上基础性水利工程的缺乏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直接影响到天祝县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灌溉网络系统的灌溉保证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水量,增加供水能力、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等。在挖掘现有水利骨干工程潜力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灌区新改建工程的实施,搞好渠系配套,加强工程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项目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 项目建设的任务

通过截、引、提、蓄灌溉,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和相对效益;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确保农牧业灌溉特别是特色农业的用水要求,使当地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可对干旱、二阴山区的区域性气候起到改善和调节作用,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的损失;水利工程改造建设、渠系配套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0.47万hm2农田和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用水问题,还可新增灌溉面积0.07万hm2,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客观,因此该工程的配套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4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全县未衬砌土渠有126条380 km。该项目支斗农渠配套工程98处、引水管道工程28处、机电井工程38眼、小提灌工程25座、涝池工程13座、其他综合工程22处等6种类型,配套农田灌溉面积5 667 hm2。其中金强河灌区48条支斗农渠、土质渠道127 km、机电井工程6眼、小提灌工程5座、涝池工程5座、其他综合工程6处等,配套农田灌溉面积2 058 hm2。松山灌区24条支斗农渠,土质渠道115 km。

5 工程管理

本项目为天祝县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前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务、计划、财政、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成员按各自具体分工负责工程建设及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国家扶持资金应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切实做到工程建设管理有序,严把工程质量大关。项目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创建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

本工程为以灌溉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及配套工程,工程实施完成后,交付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水源及渠首工程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护;干、支渠道及建筑物采取专业管护与群众管护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保证渠道畅通,延长工程寿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6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为6 79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为5436万元,各级部门及群众自筹资金1 359万元。

7 效益分析

7.1 农业效益

项目实施后,年净产小麦78.96万kg、油料2.82万kg、秋禾28.20万kg、药材16.92万kg、蔬菜67.68万kg、干草36.66万kg、草籽7.33万kg,年节约水量346万m3,减轻农民水费负担34.60万元。

7.2 牧业效益

篇(6)

2009年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下发文件建设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目的是为了扩大我国内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主要执行方式为政府或地方相关部门参与到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中,积极推行扶持政策,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总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情况,并总结相关的经验,为古田县后期和其它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可以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对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田县是个农业大县,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利工程建成年代早,工程标准普遍较低,大量建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水利工程经长期运行,已经整体老化,功能衰减,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利设施的落后已经影响到这个山区县份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情况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中北部,是一个北靠屏南、建瓯,南界闽清、闽侯,东邻蕉城、罗源,西连延平、尤溪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辖七镇五乡二街道,28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2.56万人,耕地面积40.31万亩,林地面积268.04万亩,淡水湖面积6.5万亩,其他11万亩。古田县也是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之都和水果之乡,水果总产量6.74万吨,食用菌总产量54.8万吨。2009年,古田县有幸被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从2009年至2011年分三年实施,建设范围涵盖14个乡镇(街道)和1个国有综合农场,惠及159个行政村。经过三年来建设,共完成投资6814.35万元,完成小型水源工程176处、灌溉渠道整治217处共414.149km、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146处、排涝工程26处共15.799km、高效节水喷灌0.2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2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54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37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87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15万亩。灌区内形成布局合理,输水畅通的灌溉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三、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经验

古田县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于2009年12月中旬开工建设,第一年度实施平湖镇、大桥镇、鹤塘镇、城东街道和国有综合农场,主要建设任务为新建、改造塘坝2座,改造拦河坝17座,改造农田灌溉渠道65条143.91公里,排水工程17条7.41公里,渠系建筑物52座。古田县“小农水”项目特点为工程分布面广、工程数量多、单个项目工程量小、建设点分散,并且建设地点大都在不通路、不通车的田间地头,施工的地形条件很差,模板、水泥、沙石等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都得靠人挑或抬,劳动强度非常大。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施工进度慢、许多工人都不愿干。为了解决建筑材料运输难问题,首先由鹤塘镇经过多方联系,引进了广西“马帮”,共调集了8匹骡马帮助运送建筑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效果不错,因此,通过“小农水”领导小组在其它乡镇(街道)和国有综合农场推广。古田县“小农水”项目在建设施工中,通过引进广西“马帮”,巧妙解决当地雇工难找和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如期完工。考虑到古田县“小农水”项目涉及面广(三年共涉及135个村),监理单位监理人员不足,不能对每个项目进行全面监督,古田县“小农水”领导小组在项目建设前,由项目村各选择了一名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的农民监督员协助监理单位对本村“小农水”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等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可向施工方和主管部门提出质询和建议。为确保这些农民监督员能基本胜任、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在每年项目实施前,古田县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内容涉及农田建设知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三年古田县共聘请了135位当地农民监督员,有效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提高古田县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广西“马帮”和农民监督员的经验确保了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作者:李云锦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1]杨傲男.山西省河津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与问题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161-162.

[2]张翠华,候绪东,张汉军等.东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经验做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384,362.

篇(7)

1实行领导领办制,强化组织领导

1.1在成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落实一名副县以上领导领办负责,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领办领导定期开展调研检查,全程负责项目推进的指导协调和攻坚克难,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1.2建立重点县建设专报制度,专送县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

1.3将县委办、县府办、效能办、重点办“四办”充实到领导小组,加强工作考核力度。

1.4为加强协调管理,提高效率,又专门从财政、农业等成员单位抽调骨干力量充实到办公室。

2实行项目“双业主制”,优化建管模式

2.1本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行“双业主”模式,遂昌县乡镇水务公司为县级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申报、年度实施计划编报、施工招标、项目日常管理、阶段验收等工作属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项目区业主,主要负责政策处理确保无障碍施工工作,协助项目法人的现场管理,引导受益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具体负责农民的筹资投劳工作。

2.2为增强群众参与重点县建设的积极性,作为遂昌县出台了《遂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体化实施办法《(式行)》,重点县高效节水项目采取“建设管理一体化”模式建设,即采取“新型主体直接申报项目,并负责项目实施和建后管护”的模式。

3突出“中介+群众”的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3.1拓展“四制”管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小项目大工程”的理念规范管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项目业主负责、监理单位管理、施工单位保证、政府强制监督”的体系,在项目管理“四制”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扩展为“十制”管理。

3.2强化中介的管理体系。在设计、监理、检测等中介单位的选择上,好中选优,以人员到位、承诺兑现、服务质量为核心强化对中介单位的标后管理。

3.3建立农民质量监督员监督机制。对实施项目实行“立项前、实施中、竣工后”公示,以村级水务员为基础,在各受益村推选出一批有一定专业基础且责任心强的群众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参与到工程质量监督,依靠群众实现“自主监管”,重点县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村级水务员培训,提高专业能力。

4突破政策瓶颈,完善两化五到位的项目推进机制

4.1政策处理难一直是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针对该情况,遂昌县出台了《遂昌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山塘综合整治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办法》,办法明确考核范围、对象、内容、要求、时间节点以及“以奖代补”标准,对项目推进顺利的政策处理费用以“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因政策处理不力,造成窝工、停工、延误工期的,其政策处理经费全额由乡镇、街道、村自行承担。办法的出台极大的激发了乡镇、村项目推进积极性,破解了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

4.2在项目推进方面,继续深化“遂昌两化五到位”的工作机制。一是人员责任到位,由重点县建设管理办公室专职管理和监督项目的实施工作,责任书由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逐个项目落实到技术联系人、监管与现场直接责任人,项目推进与年度综合工作考核相挂钩,建设不力的要问责。二是领导重视到位,县政府安排县领导对重点县项目推进实行“领办制”,项目推进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绩效考核挂钩。三是考核督查到位,水利、财政、“四办”联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结果实行排名,定期通报,相关情况定时报送县主要领导,与乡镇工作经费安排、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进行挂钩。四是部门联动到位,县财政、水利、农业等涉农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整合项目资金资源。五是宣传到位,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舆论工会以及培训座谈会、现场推进会等方式,提高全县乡镇部门和项目区群众对工程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从而更加关心和支持项目建设。六是常态化巡查,动态化服务,重点县管理办公室量化和细化建设任务,实行动态化管理,做到周周有目标,天天有进度。

5实行县级报账制,规范资金管理

5.1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遂昌县已出台了《遂昌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建设资金报账严格实行“二对三审四杜绝”的内部控制制度,拨付资金须通过县水利局和财政局审核,为加强投资控制,项目实行工程预、决算中介审价。

5.2县政府将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把重点县建设县级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严格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并有效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两区”建设等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激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筹资筹劳,确保建设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6实行管养分离,确保发挥长久效益

6.1遂昌县出台了《遂昌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遂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确权和移交管理办法(式行)》,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受益对象,明确建设主体和建后管理单位。

篇(8)

1.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灌溉涵管漏水,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1.2设计问题。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沿着预可研、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不断深入,不仅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实际情况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强烈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

1.3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

1.4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部分农业开发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1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1.5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6产权方面。从20世纪50~70年代,实行合作社和集体所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建成的设施归公社或生产队集体所有,实行集体管理,工程维护管理较好。实行以后,产生的问题是: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本该由“集体”办的事,造成政府“越位”。兴修农田水利是农民自己要干的事情,结果变成政府要农民干,甚至被人理解为政府加重农民负担。工程集体所有与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导致“集体”工程有人使用、无人管理,老化、损坏、丢失等现象严重。

2. 建议

2.1全面加强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2.1.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1.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工程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

2.1.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

2.1.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已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1.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成一套真实完整的资料备案。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要严厉打击。

2.2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2.2.1安全管理。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人为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

2.2.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2.2.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篇(9)

1.目前农业水利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水平不高 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没有进行调查或者调查时没有掌握科学、全面的设计资料,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只满足于现状,或只考虑到节约资金等情况,设计的农田水利工程尺寸偏小。在正常情况下,或当年的运行中,还能发挥正常作用,但是当集中供水或扩大了种植面积后,就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1.2施工单位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有些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开挖基础时碰到流沙,塌方会比较严重,为了省时省工没有把流沙全部挖出,就进行基础施工,正常运行时间不长,基础就发生不均匀沉陷,建筑物出现裂缝,高水位运行时,向外串水造成水利工程倒斜与损坏。有些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时,底板高程没有按照所在渠道的纵坡要求施工,底板偏高造成下游水工建筑的底板比上游还高,结果促使渠道淤积严重,增加了渠道清淤费用。

1.3施工效率低,质量差 个别施工队的项目经理、施工技术员素质偏低,在施工中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偷工减料。造成水利工程质量与设计要求相差很大。投入使用以后,没到保质期就变成“豆腐渣”工程。有些水利工程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无法使用,只有拆毁重建,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1.4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 管理单位领导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认识不到位,没有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建筑物运行一段时间后,管理维护工作跟不上,造成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5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措施不到位 团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都是由建设科或水管科负责设计和实施。近几年团场机关进行机构改革,人员编制少,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事务繁重,没有时间或很少去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监督。有些工程技术人员实践经验少,难于承担有一定难度的工作。水利建设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制度,也没有科学的质量监控措施,再加上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只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

2.应对策略

2.1规划设计要起点高,上档次 工程设计人员要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充分掌握设计的第一手资料,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全方位考虑,要有发展的眼光,尽量避免重复建设,不但要搞好水利工程项目规划图,而且要求每项水利工程有施工设计图,做到水利工程无施工图的坚决不批,规划设计标准低的坚决不批,为保证工程质量打下基础。

篇(10)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摘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如经费不足、产权不明、运行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Abstract: Irrigation works is agricultural lifeblood. Construction of small-scale irrig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output,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Meanwhil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China's small-scal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such as funds inadequacy, unclear property right and unreasonable operation mechanism etc. In this paper, thes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 水利项目建设 项目运营管理

Key words: small-scale irrigation;construction of water projects;project operation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93]/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321-02

0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建设规模划分,属于基本项目建设中的小型项目(3000万元以下),其辐射和服务范围窄、规模小、建设投资的额度少;按项目隶属关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划分,分别属于地方项目和生产型项目。小型农田水利主要包括农田灌溉和排涝水渠修建,蓄水塘坝及引水泵站,取水机井,配套建设等内容,它可以蓄水排涝、缓解旱情,同时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具有大中型水利设施所不能替代的直接作用。然而,实地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的功能越来越弱化,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建设方面

1.1.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不足首先,国家财政及地方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小型项目)的投入不足。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量是不断增长的,然而这些资金多用于对大江大河(大中型项目)的治理。《水利统计年鉴》表明,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主要是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投资治理,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等。但是,国家财政用于水利支农的资金是有限的。其次,农户投资欲望和能力缺乏。实行家庭承包制度后,由于土地细碎分散且面积小无法形成规模,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的条件有限。同时,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较小,农业同其他行业相比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农民自然会减少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

1.1.2 用水机制不畅,水利设施产权不明由于多数村集体未能组建用水合作组织,过度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不可避免地引发农民杂乱无序的用水行为以及小水利重复建设。另外,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未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立农村的用水规则,农田灌溉的可分性和排他性也没有合理有效地进行处理,致使不交费的农户也在灌溉中受益,这时,不少农户就有了贪图功利的行为。

1.1.3 灌溉技术水平低,农业科技薄弱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2/3 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9,造成水利资源的极大浪费。首先,资源浪费型的传统落后生产方式,造成了农业水资源严重紧缺和浪费并存的局面。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村并不重视地面灌溉中的高新技术。另外,对节水农业综合系统的认识较为片面,忽视节水管理及其配套的政策法规。这不利于区域水资源的整体、高效、持续利用,致使在节水推广中对新的灌溉技术盲目崇拜,而对节水新技术的适用范围及投入产出比缺乏系统研究,以至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却不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1.2 管理运营方面

1.2.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农村现有的水利设施很多是上个世纪修建的,排水标准很低且功能普遍弱化。这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除,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田间的一些水利设施(小型水坝、池塘、沟渠等)多是计划经济时期修建的,由于管理粗放,有的已是杂草丛生、排灌不畅,使有限的水资源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由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统一规划以致农民随意在良田上大肆开沟挖渠,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而且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1.2.2 农村基层干部组织工作困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属于公共产品。农村的税费改革使农村的公共积累和提留被取消,进而导致农村原来的“两工”政策被停止使用,使得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的集体组织能力和统一调配的功能被弱化。一旦村里的每一件公共事情都要通过“一事一议”的既定程序来进行,这就很难统一农户分散的思想。因此,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好农民的组织和动员工作确实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和困难。

1.2.3 灌溉用水管理体制和政策不够完善首先,灌区没有经营管理的自。灌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收取水费,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愿意鼓励用户多用水,进而造成水资源浪费。其次,没有实行梯级水价。同等的水价使得农民在节约用水后经济上不能得到实惠,从而认为实施节水灌溉没有任何益处。以上管理机制必将导致不论是管理部门还是用水户,都缺乏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营维护中的资金筹措

2.1 建立国家、地方、农民三者结合的小型水利建设与管理投入机制首先,国家应该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特殊性和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划拨出一定专项资金对农村的塘、坝、沟渠进行修建规划,确保有一定的比例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其次,政府应该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自己的工作目标,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政府可以根据水利设施的渠系等级,在考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的条件下,给予不同比例的财政补助。同时,抓大不放小,保证本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条件年年有新的改善。最后,农民应明确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义务。农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受益者,因此,在对其投入中,农民应该占相当大的比重。另外,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办法,把农民分散经营的思想统一起来,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探索民营水利建设与管理办法,鼓励民营水利建设,有效地扩大水利投资渠道。

2.2 选择适宜的融资模式不论国家、政府或个人,任何一方都很难独立承担起小型农田水利这一重大的工程,加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其特殊的属性,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团结治水”。以水利合作社为基础的PPP模式就是其中一种较好的方式,它是公共部门和用水户以合同方式确立的,基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农村水利采取这种模式时,私人投资者(包括用水户)可以通过收取水费获得收益,增加其投资积极性;公共部门参与投资管理,可以对合作组织进行有效地监管,更高效地为农户提供服务;政府更看重的是水利设施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水利合作社对水利设施具有经营权,是主要的投资者,并从中获取收益。因此,这种模式能达到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的共赢及价值增值。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营维护中的制度创新与机制构建

3.1 强化管护制度,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制度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民参与建设的管理机制。积极倡导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项目规划,对于跨乡(镇)、村的河流、沟渠、塘坝等区域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县乡(镇)政府组织受益乡村或其自愿组合开展相互协作。统一规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整修。同时,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额内实行统筹安排,采用借工、换工或有偿用工等办法组织实施改革。为此,各级地方基层组织或部门应密切协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新局面。

3.2 明确产权,增强农民责任心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不断放开、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权,调动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对于使用、受益农户较多的水利设施,可打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集体所有的方式,组建农户水资源协会来承担农村水利技术设计的建设和维护,从而避免集体建设、维护滞后的问题。同时,将农民水资源协会作为一个投入、建设和受益主体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维护,增强农民维护设施的责任心。

3.3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科研工作稳步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积极采取如激光平地、间歇灌、膜上灌、管道输水和小畦灌等技术,因为实施这些技术的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农民易于掌握,节水效果也比较明显,并且特别适宜我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管理体制。另外,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与建设,推广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国外已有较成熟的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的科研成果,我国也有大量适应不同水文环境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如:黄土高原的水窖集水法、新疆的坎儿井引水法以及水袋缓渗法等。

3.4 加强水利灌溉管理,提倡节水意识,建立激励机制农业必须在节水中求生存、求发展,走“节水增产”的道路。目前一些地区实行的阶梯制水价制度有较好效果,即适当提高灌溉用水价格,并根据该价格按实际用水量收取水费。同时由国家向农民发放灌溉用水补贴,补贴费用的高低,以当地采用常规灌溉方式的灌溉定额为度。节约用水者,补贴费会有少量剩余;用水浪费者,则需要自己多付款,这种机制可以很好地激励农户节约用水,从而促进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在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国家也要依据农村的经济承受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编制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切实可行的农村水利计划和实施方案,从而有效地指导小型农田水利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兴佳.浅谈农村水利基础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2.

上一篇: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下一篇: 互联网素质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