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防范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16 08:34: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煤矿安全防范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煤矿安全防范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TD72

煤矿的通风安全的问题不但关系到了煤矿工作是否能顺利地进行,而且关系到了工作人员生命的安全及其它的各行业的工作顺利地开展。

一、制约通风的安全的因素分析

1、人为的因素

煤矿整个的运转过程之中均有人的参与,人是煤矿生产中的关键的因素。因而,煤矿通风的安全同样也有人的参与。制约通风的安全人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点:

(1)安全的意识。安全的意识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各级工作人员须时刻的注意安全,包括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通风的安全意识关系到了煤矿工人生命的安全和整个煤矿工作的顺利地进行,加强员工安全的意识极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缺乏安全意识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个也成为发生煤矿事故的原因之一。

(2)员工的培训。员工的培训是指为提高员工整体的素质进行的知识、思想及技能的培训。员工的培训在提升员工知识和思想水平的同时还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煤矿生产的效率。煤矿生产的员工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因而煤矿的企业应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的生产意识,这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度及安全的生产极其重要。

2、环境的因素

制约煤矿的通风安全的因素中,除人为因素以外,环境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种:

(1)社会的环境因素。社会的环境因素是指煤矿的过度开采给生态带来了破坏,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浪费和地表的下沉等。矿井周围的环境破坏不但直接地影响到了煤矿设需设施和员工生命的安全,还对煤矿正常的运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改善矿井周围的生态环境尤为的重要。

(2)科技的环境因素。科技的环境 素是指科学理论和科技装备的研究。在科技理论的方面,现今,在己发生的重大事故中,瓦斯和煤尘爆炸占了绝大多数,因而对于煤和瓦斯爆炸的发生的理论应深入研究,加强煤和瓦斯爆炸发生的理论研究不但能了解其发生的机制,还能减少杜绝爆炸的事故。在科技装备的方面,较高端的装备能减少矿井事故,而较低劣的装备可能会增加矿井事故。因而,研发和购买高端先进的科技装备也尤为的重要。

(3)管理的环境因素。管理的环境因素包括管理的方式和管理的人员两大方面。就管理方式而言,通风安全的管理是一个跨门类的、综合性边缘的科学,任一环节出现了疏漏都可能引起事故,而造成生命财产巨大的损失。而管理人员水平和素质的高低以及责任心强弱将会直接的影响煤矿的通风安全。

二、通风的安全防范措施

做好通风安全防范措施,能有效的遏制煤矿事故发生,而防范通风事故发生,最为有效的方法足将隐患在萌芽的状态解决。各类的事故多是由隐患发展而形成的,因而,要做好通风安全的工作,应建立并完善通风安全防范措施,做好通风事故隐患的管理工作。

1、健全法律法规和各种的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落实法定的代表人,努力的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的综合治理的工作的体系。进一步地健全煤矿事故的应急救援的体系,实现应急救援的产业化。

2、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做好通风安全的培训工作。人为的因素是通风安全工作的关键及核心。不断地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因素导致的通风安全的事故。因此,煤矿企业各级安全峪察及管理的部门须高度的重视通风的安全工作,切实的提高对通风的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及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员工安全生产是生产力和安全生产就是生命的观点,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的状态。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落实通风的安全培训及教育,高度的重视培训的方式和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联系,解决员工自身的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在核心的岗位上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好日常的工作。

3、提高煤矿安全装备的水平,保证通风的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煤矿企业须配备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监控的系统,并设立瓦斯专职监测员,时时地对矿井环境进行巡查 测,及时地处理发现的问题。同时,应不断的完善煤矿的通风系统,做到随煤矿生产的变化及时地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和协调,确保煤矿安全的生产。严格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串联通风,保证正规合理的、稳定的、可靠的通风,防范二次串联的通风。工作中,还应加强局部通风的管理,杜绝通风机计划外的断电。有局部的通风机的部位须安装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监控的系统瓦斯的传感器。当瓦斯浓度超过限值时切断局部的通风机的后部用电装备电源,以确保安全的生产。

篇(2)

1煤矿采矿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工一般都是在矿井下进行生产作业,井下环境具有光线暗、空气少、温度高、湿度大、粉尘多等特点,且随时都可能受到多种灾害的威胁,如矿压、瓦斯、煤尘、突水、火灾等,如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会影响采矿作业正常进行,严重时会造成井毁人亡的恶性后果。国内近几年各大地区煤矿安全事故的统计情况。东南、东北和中部地区的煤矿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部地区每年的煤矿安全事故最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事故有瓦斯事故、冒顶事故、井下水灾、火灾等。鉴于此,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尤为必要。引发井下安全事故的原因较多,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作业环境复杂多变

随着中国煤矿产量逐年提高,很多煤矿的采掘作业面都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开采空间深入地下较深位置。由于地底与地面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加之地层土质稳定性欠佳、空气稀薄、光线较暗,给正常的生产作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开采作业,只要出现细微差错或失误,都可能引起严重煤矿安全事故。

1.2设备陈旧

国内大部分煤矿都兴建于20世纪,井下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煤矿开采设备价格比较昂贵,更新换代需投入大量资金,所以很多煤矿企业的设备都比较陈旧,同时,受煤矿生产作业时间制约,设备维护维修很难按时进行,进一步加剧了设备老化速度,有些设备虽已出现问题,但为保证正常生产,仍带病运行,这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一定隐患。

1.3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煤矿井下开采作业主要涉及以下人员:设备操作人员、采矿人员、设备检验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他们的安全意识高低与事故发生频率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通过对国内各大煤矿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很多意外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成为诱发井下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1.4安全管理不到位

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致使安全管理成为一种形式,其应有作用未能获得有效发挥。同时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未能深入到矿井内部,仅仅是做一些表面功夫,致使安全管理形同虚设,给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煤矿采矿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策略及事故防范措施

2.1安全管理策略

a)完善安全制度。为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贯彻落实,可将之与员工绩效结合到一起,并通过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全体员工行为。同时要加大对违规违章作业的惩处力度,以此来减少不规范的操作,杜绝安全隐患;b)加大安全投入力度。煤矿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力度,对陈旧、老化的设备设施要及时进行更换,降低设备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以此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如建设井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c)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煤矿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借此来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使其了解并掌握更多的安全防范措施,增强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2.2防范安全事故的技术措施

2.2.1防火安全技术

a)可在回采作业面的走向风道位置处加装CO传感器,报警值可设定为0.0024%,通过该设备能提前掌握作业面CO情况,从而及早发现高温和火点,及时做好防火灭火工作;b)采掘作业面的专职检查人员可随身携带CO测定装置,对作业面各个地点的CO情况进行排查,每个班次的检查不应少于3次,一经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并进行处理;c)可在走向溜子道上设置防火工具箱,并确保箱内消防火设施齐全、性能完好。

2.2.2防水安全技术

a)在采掘作业面的准备及回采阶段,测量人员应及时对旧巷和采迹进行核实,并通过联系单的方式将旧巷和采迹与作业面的位置关系交待给施工段;b)当作业面遇旧巷前10m时,应采用套钎向旧巷和采迹打不少于2个探眼,并由瓦斯检测人员对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如果探眼中出现以下异常现象时:有水、有温度、有瓦斯和CO等,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并向调度室进行汇报,待处理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作业。

2.2.3防尘安全技术

a)由专人负责对采掘作业面的防尘管路进行维护,管路接至两道与作业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5m,以此来确保作业面水源充足;b)设置专人对作业面进行洒水灭尘,借此来减少或杜绝井下煤尘堆积和飞扬现象。同时,在放炮前应及时进行洒水灭尘,并由专人负责定期对作业面上的各条巷道进行洒水清洗;c)应在作业面的入、排两道距离作业面30m以内设置防尘水幕装置,并确保雾化进行喷雾除尘。同时,在进行放货前后必须进行洒水灭尘。

2.2.4防瓦斯安全技术

a)采掘作业面应至少配备1名瓦斯检测人员,由其负责对作业面、回风道及存在瓦斯隐患的地点进行检查,每班不得少于3次。同时测风员应每天对作业面风量进行一次测定,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因风速过低而引起瓦斯积存的情况发生;b)应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在作业面回风巷内设置2个瓦斯传感器,并由维修人员负责对装置进行日常检查维护,每间隔10d左右,对装置进行一次充气、校正,以此来确保其灵敏度;c)应进一步加强气压变化预报工作,当气压下降时,必须做好瓦斯检查,发现瓦斯超限或积聚时,必须及时汇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

篇(3)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302-01

前言

受煤炭开采的复杂性特点影响,煤炭开采事故不断出现,尤其是瓦斯煤矿爆炸事故。而在这些瓦斯煤矿爆炸事故中,大部分是由于通风不良而造成的,因此有效解决煤矿的通风问题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煤矿通风安全的诸多制约因素

1.1 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方面

煤矿通风安全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①涌出的煤矿瓦斯的总量过大,煤与瓦斯突出的不良现象日趋恶劣。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瓦斯的涌出量也随之越来越大,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并且高瓦斯突出矿井也不断增多。②由于煤层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在不断地增加开采深度的同时,地温、瓦斯压力及地应力也逐渐上升,进而加重了煤矿自然灾害的威胁。③普遍存在着爆炸性煤尘的危险,并且煤层的自然发火相当严重。

2)物的环境方面

在物的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有:①通风网络有待稳定,无法确保稳定的风流。许多矿井普遍存在通风设施放置位置不当、通风系统不够完善、开拓布置不够合理,并且矿井还易受到自然风压的负面性影响。②通风能力不充足,无法充分确保矿井内部的有效通风。比如一些矿井存在外部漏风率与有效风量率差、不合理、超通风能力生产等的不良现象。③矿井内部的防尘设备不够健全,极易导致煤尘的飞扬与堆积。④对矿井的机电管理不善,矿井机电设备以及机电设备配套设施有缺陷或者不匹配,使得矿井无法正常通风。⑤由于井下环境对矿井的影响,导致矿井的各种仪表、仪器和监控系统故障频发,最终使得监测数据的传输发生错误。

1.2 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

1)轻安全,重生产

一些煤矿存在轻安全而重生产的不良管理缺陷,并且经常采用超定产与吨煤工资来激励井下作业人员,最终引起井下作业人员为了做出业绩而违章冒险状况的产生。

2)缺乏对通风安全的重视

许多矿井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对通风安全工作的认识与重视,井下作业人员的工资待遇过差;在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上,随意地安排非专业人员来进行煤矿的通风管理,由于这些人员通风知识欠缺,极易导致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3)安全基础工作过于薄弱

①安全基础不够牢固,与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相关的各种安全指令、法规及规章有待完善,与此同时,缺乏对安全科技的投入;②安全培训工作与安全技术装备不到位,许多安全器材和安全设备面临着淘汰,无法切实地跟上煤矿科技发展的步伐;③缺乏对标准化的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标准化通风质量没有到位,造成设施及设备的安全性偏低。

4)安全管理技术滞后

煤矿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管理技术滞后的问题,严重地忽视了将系统整体安全性能提高的重要性,绝大部分煤矿企业依然仅仅是在事后对教训和经验进行总结,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被动性。除此之外,对应急救援工作也没有切实做到位,救援队伍的检测系统及建设装备无法跟上矿井日常的生产,并且还存在着社会各个阶层不协调支持及配合的问题。

2 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2.1 环境因素的预防

1)制订和实施矿井通风和瓦斯、煤尘的控制计划和管理方案,建立确保通风系统和瓦斯、煤尘控制的程序,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实施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2)矿井开拓布置必须事先设计且设计合理,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保证矿井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的位置合理,质量合格,切实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3)加强机电管理,强化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管理,保证矿井正常通风。

4)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地质预测和瓦斯管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设立专用回风巷,积极开展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完善手段,坚持走瓦斯、地质、矿压治理相结合,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5)做好火灾危险因素控制,完善矿井防尘系统,坚决做到有巷必有管,有管必有水。

6)切实做好煤矿安全评估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7)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各种仪器仪表必须配备齐全,加强瓦斯、粉尘、温度等危险参数的监测,所有数据必须与上级部门监控系统实现联网通信;同时设立专职瓦斯监测员,随时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测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行全方位在线监测。

2.2 人为因素的预防

1)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统一思想,落实法定代表人是瓦斯治理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应急救援产业化。

2)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本质通风安全系统,突出“一通三防”的安全第一地位改变通防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企业领导者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对通防人员的需求由量化向质化逐步转变。改进职工收入分配政策,通防人员虽然劳动强度相对一线职工低一些,但他们安全责任重大,最好的激励政策就是细化现有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分配机制总体上向效益倾斜,同工种向苦、脏、累倾斜,同时单位要把岗位工种按要害程度划分,按岗位职责轻重划分,实现责、权、利的最佳配置,激励通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通防队伍的相对稳定,坚决消除“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和行为。

3)实行每月瓦斯评价和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提前预测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隐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预评价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改善,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安全验收评价,进一步确定该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有隐患不生产,有问题先解决,形成预先评价―安全信息采集―辨识重大隐患―过程重点监控―消除隐患的闭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工作由被动检查型向超前防范型转变,增强企业管理的针对性,体现管理的系统性,形成强有力的管理文化氛围。

4)强化安全培训,搞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强力推进“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制度。变理论培训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采取模块式技能培训方法,将系统知识分成单个知识点,利用班前会或每周一次,结合现场实际讲授1个知识点,每月1次小结考核,结果同奖金挂钩,使职工对自己岗位的技术规范,熟记于心,践行岗位,切实提高他们驾驭现场自然环境复杂万变形势的能力。

5)注重延伸教育,努力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工的职业责任感和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6)推行人本管理,关注职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行职工轮休制度,使职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安全生产之中。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整个煤矿的生产而言,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是及其重要的,虽然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了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的通风管理当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有待于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威胁着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制约着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煤矿企业应当积极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尽快地将煤矿通风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以推动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小江,张军辉.煤矿通风安全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

[2] 杨明全.刍议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管理因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篇(4)

由于矿产资源分布没有规律可寻。在资源上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大的难度,所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是开发矿产资源中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瓦斯爆炸事故,是资源开发利用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重大事故。井下作业过程中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通风设施可以将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率进行有效的降低。所以解决的井下作业的通风问题,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1 煤矿通风安全的诸多制约因素

1.1 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1.1.1 自然环境方面。煤矿通风安全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①涌出的煤矿瓦斯的总量过大,煤与瓦斯突出的不良现象日趋恶劣。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瓦斯的涌出量也随之越来越大,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并且高瓦斯突出矿井也不断增多。②由于煤层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在不断地增加开采深度的同时,地温、瓦斯压力及地应力也逐渐上升,进而加重了煤矿自然灾害的威胁。③普遍存在着爆炸性煤尘的危险,并且煤层的自然发火相当严重。

1.1.2 物的环境方面。在物的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有:通风网络有待稳定,无法确保稳定的风流。许多矿井普遍存在通风设施放置位置不当、通风系统不够完善、开拓布置不够合理,并且矿井还易受到自然风压的负面性影响。通风能力不充足,无法充分确保矿井内部的有效通风。比如一些矿井存在外部漏风率与有效风量率差、不合理、超通风能力生产等的不良现象。矿井内部的防尘设备不够健全,极易导致煤尘的飞扬与堆积。对矿井的机电管理不善,矿井机电设备以及机电设备配套设施有缺陷或者不匹配,使得矿井无法正常通风。由于井下环境对矿井的影响,导致矿井的各种仪表、仪器和监控系统故障频发,最终使得监测数据的传输发生错误。

1.2 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

1.2.1 轻安全,重生产。一些煤矿存在轻安全而重生产的不良管理缺陷,并且经常采用超定产与吨煤工资来激励井下作业人员,最终引起井下作业人员为了做出业绩而违章冒险状况的产生。

1.2.2 缺乏对通风安全的重视。许多矿井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对通风安全工作的认识与重视,井下作业人员的工资待遇过差;在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上,随意地安排非专业人员来进行煤矿的通风管理,由于这些人员通风知识欠缺,极易导致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1.2.3 安全基础工作过于薄弱。安全基础不够牢固,与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相关的各种安全指令、法规及规章有待完善,与此同时,缺乏对安全科技的投入;安全培训工作与安全技术装备不到位,许多安全器材和安全设备面临着淘汰,无法切实地跟上煤矿科技发展的步伐。

2 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2.1 环境因素的预防

2.1.1 制订和实施矿井通风和瓦斯、煤尘的控制计划和管理方案,建立确保通风系统和瓦斯、煤尘控制的程序,充分利用技g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实施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2.1.2 矿井开拓布置必须事先设计且设计合理,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保证矿井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的位置合理,质量合格,切实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2.2 人为因素的预防

2.2.1 完善法律法规。在资源开发的利用过程中,资源开采上的质量与数量想要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就需要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我国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使得在事故发生率施工人员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可以有法可依。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为了使得施工员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矿产管理人士应积极地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进行指导与培训,并将瓦斯爆炸事故可能引发的重大不良后果与伤害进行详细的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将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此同时,还应将通风上的安全系统进行技术上的保证。

2.2.2 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为了让通风环境进行最良好的构建,并将通风安全系统进行完善。系统内容主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口号为宣传的侧重点。企业中的领导阶层应将眼光方的更加的长远一些,对于消防上的技术要求与设施建立进行最大化的满足,并对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进,守卫在通防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虽然在劳作的强度上的不如井下的工作人员,但是通防人员的工作上的责任重大,所以通防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才能将这份工作给做好,所以在工作制度上的激励政策上可以采取将分配的方式进行细化的处理,将经济分配上的优惠政策总体向上倾斜,在同种类的工作上,一定要将政策倾向于更脏更累的工作。与此同时,单位机制中的要将工种上的厉害进行层次上的划分,将责任与权利上的分配进行最佳比例上的分配。这样的人员制度分配可以使得安全上的事故出现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并且人员上的责任分布也可以得到公平原理上的分布。

2.2.3 注重延伸教育在职工思想水平上的提升作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将延伸教育上的思想进行重视,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与职业素养上的水平进行科学上的提升,并在培训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手段与方式,让职工身上的职业素养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对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与高度进行同步意义上的培养,让工作上的员工认识到职业上的素养与思想上的深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让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树立工作上目标,并将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制度上的规划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与心理健康进行积极的关注,并依据员工的工作的年限与表现进行档案上的的留底建立,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员工健康上的情况与工作表现,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将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进行满足,为了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得到身体上的充分休息,应让员工拥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上的时间,可以保障员工可以在工作的岗位上时,拥有最充沛的精力。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煤矿事业上的安全生产是工作中最应得到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对于整个煤矿事业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影响安全生产主要的因素是煤矿上的通风系统的建立。许多的企业虽然知道通风对于生产上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机制建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让这些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煤矿企业应与技术上的开发人员积极的寻找解决上的对策,并利用高端的科学技术,将问题从根源上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白桢.刍议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知识经济,2014(22).

[2]辛礼彬.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4(20).

篇(5)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确保煤矿通风安全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性工作,它不仅能够有效防控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隐患,降低作业风险,还能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一、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性

煤矿的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安全生产中的比重较大,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好坏直接与矿井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据统计,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多数是与通风系统有关。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飞速发展,而作为基础工业的煤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煤矿工业的发展中,我们不断通过创新改革来不断完善我们煤矿的通风系统,但是煤矿通风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由于管理人员疏忽问题较多。安全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系统环节中重要的辅助系统,很多瓦斯爆炸事故引发大多是由于安全通风系统没有管理好,所以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提高通风系统的管理,预防或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矿井通风的要求

1、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风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

2.1 风路稳定性

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风路风流大小变化;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

2.2 系统风流稳定性

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3、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3.1 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

3.2 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

3.3 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

3.4 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

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入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置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三、煤矿安全通风防范措施

1、加强煤矿的通风管理系统

为了保证煤矿作业安全,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通风系统,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1.1 矿井领导部门高度重视,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从思想上高度统一,加强人员的监管,保证通风可靠、管理落实到位。作为员工也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提高警惕,杜绝懒散情绪。

1.2 制定严格的工作章程,保证工作人员生产有章可循,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掌握丰富的安全生产知识,煤矿企业要制定安全规范,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实训,加强员工处理灾难的能力。重视人才培养,煤矿的开采需要很强的技术,因此,要重视专业技术人员栽培,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2、加强通风安全控制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涉及多种专业和学科,管理起来比较复杂,安全管理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和漏洞,否则很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为此,要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按照规范进行生产,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优化人员结构配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员工的组织协调能力,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安全控制制度,包括岗位安全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

3、建立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主要是给作业地点供应新鲜空气,因此,通风系统要根据进回风井这样的布置方式、主扇的工作方式及安装地点进行设置。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中央式、对角式、中央对角混合式;按主扇的工作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压轴混合式。要根据不同的矿井地形设计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

四、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1、合理选择矿井风的调节方法

在通风网络中、风流按巷道风阻的匹配关系,分配到各作业地点的风量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采取控制与调节风量的措施。此外、随着巷道的推进和更替、相应的要求及时进行风量调节,按调节的范围可分为矿井总风量进行调节和局部风量调节。

1.1 矿并总风量调节有:改变主要扇风机特性,主要通过改变主要扇风机转速或改变主要扇风机叶片安装角的方法。

1.2 局部风量调节有三种方法:增加风阻调节法、降低风阻调节法、辅助通风机调节法。这三种方法各有特色,应当根据矿井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2、加强井下通风设施的管理及维护、减少漏风

在采区通风网络中,为了控制风流的方向和风量而构筑的隔断、通过和控制风流的通风构筑物称为采区通风设施。主要的通风设施有:风桥、挡风墙、风门、调节风窗等。合理地安设通风构筑物,并使其能常处于完好状态,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通风设施损坏时,如不能及时维护就会造成大量漏风,这必然使工作面所需风流下降、容易造成瓦斯积聚,气温升高,形成不良的气候条件,所以必须加强采区通风设施的维护、管理,使它们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才能避免发生无风、微风等通风重大隐患,保证矿并的安全生产。

3、加强瓦斯管理、防止瓦斯积聚

防止瓦斯积聚,保证工作面的供风。合理选择矿井通风系统、正确确定矿井风量,每一矿并采用机械通风,每一个生产水平和采区都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通风,掘进巷道采用矿井全风压或局部通风机通风。认真进行瓦斯检查与监测、低瓦斯矿井每班要检查两次,高瓦斯矿井检查三次。有煤与瓦斯突出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检查瓦斯并安设甲烷断电仪。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瓦斯,生产中容易积存瓦斯的地点有:采面的上限角和采空区边界。处理方法有:风障引导风流法、风筒引导风流法、尾巷排放法。掘进巷道瓦斯积聚的处理方法:增加风量稀释瓦斯法、引导风流排放瓦斯法、填堵抹逢、防止瓦斯涌出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防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煤矿必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运用有效通风事故防范技术和措施,做好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世界家苑,

篇(6)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61-02

摘 要 在煤矿作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发展、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事故的频发让这个问题重新被人们认识,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是矿井作业安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煤矿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状态中占大量比重,是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状态及矿井中其他设备的波动息息相关。煤矿事故中,绝大多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都涉及到矿井的通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煤矿工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头,已经实践改革了多年,矿井的通风系统也经过不断改造与完善,但煤矿的通风安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大多为人为管理不善、矿井设计缺陷及风力设备不够等原因所导致。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一定要做好通风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使煤矿事业得以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1 通风设施设置

通风设施设置的不合理应主要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器材选用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在设计时放置位置的不合理,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通风器材选用的不合理的原因分为人为因素和财务开支预算因素。例如由于在通风系统改造时矿井位置已安装主要通风机,承建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愿进行更换,虽然部分风机仍可勉强使用,但不在矿井运作最佳范围内,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对矿井安全生产产生消极影响。规范化行业内的通风设施管理不仅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健全通风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 矿井通风的要求

2.1 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风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2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1)风路稳定性,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风路风流大小变化,二是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2)系统风流稳定性,①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②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2.3 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②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③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④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入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置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3 通风事件的预防措施

制订和实施有效地通风系统的管理的计划和方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做到权责分清。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知识及通风管理知识的培训。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进行预测预报,使用可靠的预警系统。改进现有的通风管理系统,加快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对日常通风管理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对矿井的通风安全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通风网络管理、瓦斯管理、火区管理、通风报表管理等子系统,做到资源共享,科学化管理。通风设施设置不合理会对矿井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所以要不断健全通风设施设置的规范化。通风设施设置主要包括器材和设计。为了节省开支承建单位可能会选用不合理的器材,这样就使得矿井的运作达不到最佳状态,成为安全隐患。所以在设置器材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追求利润节省这些必要的开支。同时通风系统的设计也要做到合理,尤其是矿井通风管理的设计,要确保矿井有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安全性,保证提高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在设计巷道的时候要做到设计的断面大小合理,巷道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通风阻力等问题。

4 结语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煤矿通风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安全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系统环节中重要的辅助系统,很多瓦斯爆炸事故的引发大多是由于安全通风系统没有管理好,所以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提高通风系统的管理,预防或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篇(7)

中图分类号:X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052-02

由于监控系统在煤矿预防自然灾害、有害气体等事故方面的重要作用,是确保煤矿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煤矿安全监控是综合性技术,涉及到计算机、电子技术、通讯、物理、化学、电工等多种学科,与矿山采、掘、机、运、通等生产环节密切相关,功能复杂,技术难度高,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和责任心。由于部分监控系统由于技术水平低、功能和扩展性能差、现场维修维护和技术服务跟不上,使监控系统不能够长期、稳定、无故障地运行,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要保证监控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必须在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信息传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方面不断提高和更新还要加强管理,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

1、系统和监控探头误报警

煤矿很多监控系统在实时监测中,会不定时地出现一个或几个峰值,因持续时间极短,极易造成断电仪无动作,也就是俗称的“误报警”。其危害在于影响对采掘工作面实际瓦斯涌出情况的正常判断及瓦斯隐患的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

1.1 产生误报警的原因

1)系统抗干扰能力差,由于煤矿井下条件的复杂化,矿井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导致了井下大功率设备的大量使用以及变频技术的推广应用,而这些设备、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强电场、强磁场也是造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抗干扰性弱的直接原因。

2)传感器故障,由于传感器处于煤矿井下环境恶劣,碰撞、进水等情况极易造成传感器发生故障,从而使系统显示数值突然升高,再瞬间恢复到原来值。如不及时对发生问题的传感器进行维护与调校,可至其显示的数值发生漂移、精度下降。

3)通讯线路故障,其表现为:瓦斯数值陡然升高,报警超限时间往往也只有几秒钟;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的数据时断时续。造成其原因为:由于现场工作人员无意间撞击到监测电缆接头处或延接、回收线路引起;传感器电缆或主通讯电缆发生故障。

4)瓦斯传感器复电后数值瞬间冲高。其表现为数值冲高后又立即下降,持续时间一般为20 s内。发生这类现象的前提条件是:井下监测设备临时停电后,对其恢复送电后的一瞬间产生。通过询问厂家技术人员了解,部分电气设备在突然复电的情况下,过高的电压电流会引起监测传感器数值突然冲高的现象。

1.2 防范措施

1)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是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应与厂商及研制单位共同研究、分析现场资料,对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设计及生产工艺环节,提高传输质量,从原理上解决稳定性差的问题。

2)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要求,定期做好瓦斯传感器的日常维护、调校与检定,确保其完好率和准确性。推广应用新型设备和技术,淘汰老化设备,降低在硬件方面发生误报的几率。

3)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操作工序,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各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最大限度地杜绝人为因素。加强监测系统通讯线路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监测监控系统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

4)井下安装的监测监控设备应配有专用电源与专用开关,可保障其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同时加强监测监控设备的日常巡检,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时升井进行检查、调校和送检。

2、数据采集传输故障

随着传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系统”走进了千家万户矿井,为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高效的便捷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自动化矿井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煤矿井上、井下环境参数及有关生产环节的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等,都是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监测的,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控制局部生产环节或生产过程,通常情况下,该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信息传输装置、中心站的硬件及软件等共同组成,其中信息的传输部分是中心站与井下各测点联系的通道,如果信息传输装置中的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井下各测点的实时监测和监控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井下通讯故障的原因进行研究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尽快排除故障、及时有效的消除事故隐患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数据传输故障的原因

1) 噪声侵入接口与过程通道,以及静电噪声或电磁干扰传输线路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信息传输时发生故障。通常情况下,这些噪声借助导线、电磁耦合、空间等进行传输,进而侵入的各种电磁干扰。如何消弱或避开干扰,这就要了解这些干扰是如何侵入到系统内以及它们在传输媒介中又是如何对系统进行干扰的。?各种规格的通讯电缆往往被大多数矿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作为传输的媒介。我们知道,在由电容、电阻、电感组成的集中参数网络中,电场绝大多数能量集中在电容中;磁场绝大多数集中在电感上;电磁能耗绝大多数消耗在电阻上,并转换为热能。而在传输线路中,就大不相同了,电场能和磁场在传输线的任意长度的任意一段上普遍存在着,同时也有一定的能量发生转化,例如电磁能转变为热能等。由于,电容、电感、电阻和绝缘电导等广泛存在于任意一段路线上,所以,在传输线路上,不论干扰从何处侵入,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井下各测点信息进行正常传输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些干扰有与信号源回路串联的串联干扰,即正太干扰,这种干扰主要来自:长线路传输的互感、分布电容、50HZ的工频等,还有共态干扰等。

2) 干扰信号严重影响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准确性。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煤矿现场主要位于井下,井下测点的特点是:测点多、地点分散、传输距离远,通常情况下,各测点与中心站之间的距离往往达到几公里。通讯电缆穿越这段距离,其所经之处的敷设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各种干扰不断地侵入传输路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测点的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在敷设传输线路的过程中,在某些地方,传输线路与一些动力电缆,以及一些传输信号电线等共同敷设,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太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动力电缆或传输线路都会发生有间歇性的电晕放电现象,同时伴随着高频振荡,信息的长距离传输肯定会受到这些间歇性的电晕放电和高频振荡的干扰。敷设的传输线路旁边有电焊机作业时,产生的火花也是较强的干扰源,另外,自然界中的雷电等同样属于较强的干扰源。无论是电焊机产生的火花,还是自然界中的雷电,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传输线路产生干扰,与辐射产生的干扰相比,这些干扰要严重许多。通过容性耦合或感性耦合,电磁场干扰在这些干扰源的影响下被直接辐射到系统内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信号传输系统正常传输和处理井下各测点传输的信息。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如何减少传输线路遭受外部损害这是安装之初考虑的重点,但是没有考虑消弱或避开外界干扰因素的问题,在敷设主通讯线路时与大巷的动力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并且系统屏蔽线的接地发生故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方面原因造成的信息传输故障所占的比例较大。

目前,树型分布式网络结构是国内多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的主流,对于这样的网络结构来说,其特点是:节省传输电缆;但是这种网络结构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其缺点主要表现为:难以匹配传输阻抗,并且多路分流,在这种情况下,当信号发送功率一定时,那么接收端的信号功率就比较小;信噪比较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干扰能力。正是因为树型分布式网络结构自身固有的特点,系统分支多少、分支位置、线路长度、端接阻抗、分站发送电路截止时等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同时系统的传输质量受到漏电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且对各分站之间产生很大的影响,整个系统信号的正常通讯当系统中某一分支、某一点的传输线路出现短路或短路故障时就会受到影响。还有就是传感器等质量不过关,抗高浓冲击性能差,抗中毒性能差,载体催化元件制作工艺水平低,元件一致性差,也会造成系统信号传输的不正常。

2.2 数据传输故障的预防措施

1) 系统传输线路和系统接地系统在日常维护中需要加强,对于传输线路中出现的任何异常现象都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确、及时的处理,系统实时信息传输方面的故障将会大大的减少。因此,井下现场各处线路敷设的具体情况需要我们随时的掌握。对井下现场的各处开关、变更的动力设备位置、各种动力及电源线的位置调整情况等都有准确的了解,信号传输线路要根据具体的变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和维护水平。做好传输线路的维护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线路的完好性。对于常用的树型结构系统来说,信号受端接阻抗的严重影响,整个系统都会因一个地方发生短路故障而受到影响。因此,在井下现场进行包干作业的人员每天巡查的过程中,传输线路的各个接头是巡查的重点,及时修复那些遭受意外伤害,发生破损的传输线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处接线、内接头的良好性,以及绝缘的良好性;监测监控工作人员在安装、维护及使用过程中,要防治传感器、传输线的进水和碰撞,预防短路现象,发生误报警,传输信息不准确等事故。系统的接地问题,以及通讯电缆和设备的屏蔽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虽然在维护系统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改变系统设备的电路有点不太切合实际,但是,通过注意系统的接地问题,以及通讯电缆和设备的屏蔽等问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的提高,同时对于提高系统传输信息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交流电网是一种严重的干扰源,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抑制或消除电网传递中出现的电压波动和系统周围动力设备的变频干扰,通常情况下,通过专用电路供电措施,将系统供电电路与其它动力电路进行分离,为了确保系统主控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稳定运行,需要借助精密净化交流电源、UPS不间断电源等有效手段进行保证。?在系统接地方面,交流地与信号地公用的现象要尽量避免,这是因为电源地线的两点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毫伏级甚至数伏的电压。这些电压往往会对小信号电路产生严重的干扰,所以隔离交流地是有必要的,电源接地与信号接地混用的现象更是不能发生。通过屏蔽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传输线路的分布电容,以及外来电磁场的干扰问题。因此屏蔽层接入大地,通常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电缆屏蔽层的完整性,尽快修补好破损的屏蔽层,并且屏蔽层要单独使用一个接地盒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屏蔽层内形成地环路,使屏蔽层中间出现电流流动,产生干扰。

3、主备机监测数据不同步

3.1 矿井监控中心微机操作人员在增加、删除、修改监测点数据时,往往忽视对备机监测点数据进行同步修改,造成监控系统主机、备机上监测点数据不同。如果监控主机出现磁盘损坏或操作系统不能正常启动等故障,将不能按标准规定的在5min之内完成切换。

3.2 主备机监测数据不同步的预防措施,配备双机自动切换功能,不同生产厂家实现双机自动切换功能所采用的技术不尽相同。有的采用信息传输接口可以主备机同时采集、存贮监测数据,有的主、备机则不能同时运行系统软件,有的利用网络技术和同步软件实现,还有的利用监测数据服务器的多机备份系统实现。为了保持系统主、备机监测点数据同步,监控系统管理维护操作人员在变更监测点信息时,应根据系统自动切换功能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备机进行同步操作来保证监测点数据的同步。

4、监测点更换名称后历史数据查询不准确

4.1 历史数据查询不准确原因分析

按照《AQl029―2007》的规定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时间不少于2 a。而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矿井采掘接替的不断变化,分站测点名称需要及时进行更改。通过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更改监测点名称后,查询到的历史数据均显示为当前监测点名称的监测数据,过去的测点数据则无法查询,不具有通过分析瓦斯历史数据指导矿井安全生产的意义。

4.2 历史数据查询不准确预防措施

优化数据结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的数据库主要以SQL Server2000为主,为了方便查看与监测地点始终相对应的监测历史数据,因监测点不经常变化,数据库在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时,采用了监测点和监测值两个表分别保存各自不同的数据,历史数据的查询通过两个表中传感器编号相关联生成视图得到。如果在测值表中加入监测点名称字段,则在查询历史数据时直接查询测值历史表即可,同时也不会出现测点名称与监测值不对应的情况。

5、监控系统维护不到位、操作人员技能有待提高

5.1 原因分析

随着矿井开采范围不断增大,要安装的瓦斯传感器的数量却达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而维护人员配置少,直接造成维护工作量大。加之现场设备维护队伍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现有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完好率低,容易造成设备维护的误判、漏判现象。

5.2 预防措施

篇(8)

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性能检测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低位成交,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比较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煤矿在生产技术的更新方面和安全投入方面的资金逐渐减少,促使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煤矿企业的安全观念与安全意识有待提升,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和安全性能的检测工作也没有到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的检测非常有必要性。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性能检测的意义主要有三点:①确保煤矿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②加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维修费,从而降低与设备相关的成本投入,进而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③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检修工作也能够促进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促进其向高科技、现代化发展,从而加速了煤矿实现现代化生产的步伐。

2.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性能检测

2.1进行检测的煤矿机电设备的种类

在煤矿企业,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的机电设备和项目有:主扇通风机、空气压缩机、主排水泵、主提升绞车、主皮带运输机、架空乘人装置、矿井通风能力以及矿井通风阻力等。对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二是在发现异常现象后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和诊断。

2.2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性能检测的手段

当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所用的手段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分析处理技术、光传输网技术等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机电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安全监视、监控系统等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工作;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被检测机电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一类器件或装置。传感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检测中主要用于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自身与操作对象、作业环境的状态,能够有效地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情况,为安全检测提供必须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信号分析处理技术能够检测机电设备的技术性能、技术状态以及诊断故障,它所测得的信号多是时间的历程函数,利用这些所测信号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能够对设备进行准确检测、监测和诊断;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光传输网络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测中也得到了应用,它主要是用于信息的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

3.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性能检测中的防范措施

3.1要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日常及定期的检测和检修

为了做好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工作,首要是要基础着手,及做好日常和定期的检测和检修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每个煤矿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机电设备日常检测办法,并要安排专人专项负责;②要按照要求对每一个矿井生产线进行定期的计划检测和检修,主要是对零部件的磨损进行及时的解决,以及对零件超负荷运转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3.2在检测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制度

设备安全性能检测工作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属于特殊的工作岗位和工种。要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首先要制定与检测和检修工作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度,将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化、清晰化;其次要确保每个相关的检测和检修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有工作任心;还有,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设备维修、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来执行,将工作情况与经济利益挂钩,进行量化管理。再次,为了实行必要的绩效考核制定,要定期对对应管辖的设备责任区进行验收检查,达到一定要求的给予奖励,否则给予相应的处罚决定。最后,还要对设备的维修及使用情况进行动态检查,追究那些不按规定流程操作致使设备损坏的相关人员的责任。

3.3在煤矿机电安全性能检测中要做好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

煤矿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开拓更大的市场,对机电设备进行改造非常有必要性,另外,安全性能检测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对设备的技术进行改造。煤矿企业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来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改造工作要求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尽可能的多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此外,技术改造工作还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就要改进相应的生产技术,发挥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科学成果的转化率。先进的技术装备是煤矿企业顺应市场需要,提高生产装备和工艺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从而达到增加收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只有依靠科技的进步,才能保证煤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4建立良好的机电安检和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建立良好的机电安检和质量监控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首先在设计阶段,要做到标准化、全面性、规范化和系统化。②要购买那些质量好、信誉高的设备产品,由专人负责。另外,要把好验收关,要进行必要的检查。③在安装环节,要严格规范要求操作。④要开展定期检修工作,在每次停产检修时都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检修计划并保证检修彻底实施。检修结束后,检修维护人员还要现场对检修设备进行试运转操作,对于不合格的设备切不可对其签字审核,确保每个项目检修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只有建立良好的机电安检和质量监控体系才能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

3.5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安检工作中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管理技术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在煤矿机电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使用、检修、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具体来说,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工作来说,相关部门要逐步建立起所有机电设备的使用、检修、保养等的电子档案。这样能够便于安检工作的深入化、细节化、具体化、系统化和智能化。

4.结论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涉及的知识和方面较多和宽泛,其中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这项工作在煤矿产业发展中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对其不断的改进和革新,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实现煤矿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180-01

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必须采用科学合理有效地管理办法,及时找出问题源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事故隐患,真正的保障煤矿施工安全生产。全文从安全事故发生原因,防范措施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论述,煤矿企业应切实落实好安全工作。

1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

1.1 煤矿企业对事故安全措施投入少

现如今,煤矿企业越来越多,许多煤矿企业的老板只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对于煤矿内部的安全措施以及安全方面的投入觉得没有必要,导致真正的安全防范设备比较落后,真正发生事故时往往遇难者不能得到及时施救,造成采矿人员生命危险。

1.2 少数领导对煤矿安全生产观念认识不强

很多煤矿企业的领导在真正的煤矿安全生产中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把预防事故发生的工作方法摆在首要位置,安全措施方面的投入费用不多,使生产缺少有利的保障。部分煤矿企业瓦斯超限时间一般都超长或者通风缺口没有充足风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企业事故发生时,领导者往往放松生产过程,过分注重利益是否受到损失,使得企业安全生产只是口号而无实质作用。

1.3 采矿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没有严格生产纪律

煤矿业每年都需求大量采矿人员,对人员招聘没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农民工群体是煤矿业基础工作人员,它们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安全防范意识,由于在井下作业要求的是技术以及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而他们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开采工作,自身对危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不高,没有严格的生产纪律作为约束工作条例,也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4 采矿工作现场管理松懈

部门煤矿企业管理者由于下井时间少,忽视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对井下工作环境没有实际情况的了解,存在忽视管理的态度,在采矿现场,现场管理工作的松懈,不严格导致违章违规现象的发生,导致煤矿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1.5 对煤矿事故预防工作不到位,培训流与形式

很多煤矿企业对施工现场预防不到位,甚至有的管理者明知存在安全隐患却还不加管理,最后形成矿上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大。

2 做好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经济生活条件的日益增长,“远离事故,关爱生命”,成为当今煤炭业发展的中心主旨,建设安全的煤矿开采环境是作为煤矿企业的重要责任。然而,煤矿行业是我国高危行业,产量占企业的主导地位,由于其生产的环境的特殊性,多变性和其不可预测性,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有关煤矿采矿的安全防范措施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工作中,下面是促使防范的几个方面。

2.1 加强安全基础工作

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把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基层工作上,基层工作者是企业的基础,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时基层工作者是直接受害人。因此,煤矿企业在开展安全工作时,应把基层工作作为主导工作任务,设置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为基层工作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2.2 对于煤矿安全找好经济和安全平衡点

煤矿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生产”,为主要原则,安全生产是企业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决定了长远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应该做好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两大点的平衡。企业在保持安全生产的同时才能得到经济利益收获。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长远的经济效益,两者平衡发展才能长治久安。假如企业生产安全出现问题,一定会造成经济损失,相反指抓安全生产不考虑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上去了,但是企业没了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也不会管理好。

2.3 对采矿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作为煤矿企业的执行者和管理者不是单纯的实施管理,需要所有人员一起支持。由于煤矿企业基层工作者大多数文化素质比较低,对自我安全防范没有意识,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定期对人员进行井下安全知识的培训,加强采矿人员安全素质教育以及生产安全意识,提高基础人员的技术素质,建设一支“安全,高效,技术”,团队,这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保障措施的主要手段。

2.4 加大采矿人员安全监管力度

人员在生产煤炭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关键的制约作用,安全监管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防止施工作业人员不合理的操作规范,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安全的防范工作。管理人员在监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人,物,环境”,三方面协调工作,实际监督时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安全监管力度。

2.5 提高企业安全技术水平

面对我国目前采矿企业设备落后的情况,应采取科技化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有关煤矿企业应该做好技术,安全相结合手段,使安全管理方式和防范措施做到同步水平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地提高,应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项目资金的投入,施工设备的完善化,这样既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也能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所以,在煤矿企业基层工作者日常工作中,应该采取先进的安全设备和防范事故发生的新技术,真正的做到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和防范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树立“预防为主”,思想,通过合理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事故的有效防范。因此,我国煤矿企业开采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一、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所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矿行业的永恒话题。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具体来讲,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一,安全生产的意识仍未得到牢固树立。长期以来,在一些煤炭企业的“潜意识”里始终存在着侥幸心理,对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这反映在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就体现为不能真正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以及各项具体规定不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这一切都是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的体现,也是安全事故难以根除的症结所在。

第二,安全防范措施不能真正落实到位。在煤矿生产中,能否在生产活动开展之初就做好防范工作关系到安全生产状况的优劣。在一些煤矿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特别是在管理、技术以及安全层面的监督、监察工作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这也就为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三,职工整体安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这种提升距实现完全安全生产还有一段距离。总体上讲,一些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并不具备其所从事工种要求的安全资质,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一些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加以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也就必定困难重重。

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具体路径

煤矿安全生产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当前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症结所在。针对以上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面对严峻的煤矿安全形势,运用各种方式来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煤矿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其职位要求相应的安全资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从事所承担的各项任务,保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与此同时,要对各项安全培训活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并且根据培训效果加以及时的总结与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安全培训的内容,保证各项培训均能够不折不扣的落实。

第二,按照相关要求具体进行培训规划与安排。根据《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第八条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特别是按照《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所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针对本矿区的各项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教材编写完成之后,及时报上级培训主管部门进行审查批准。根据审查批准过的培训教材来组织专人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对顺利通过培训的人员颁发相关证件。

上一篇: 商业模式的变化 下一篇: 常见的网络促销方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