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违法案例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16 08:34: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学生违法案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学生违法案例

篇(1)

案例分析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由于卫生化学所研究的是如何准确对真实世界中一个个未知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课题,因此每一种分析方法都对应着非常丰富的现实素材。同时,卫生化学也是针对预防医学领域分析方法的集合,对数据获取方法、生物样品的采集、分析方法的特点及选择等问题教师应做详细说明,使学生对案例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所选择的案例应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反映现实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与卫生化学相关的一般问题,但这个问题同时应具备争议性,即经过探讨,其结论可能是多样的,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比对优化,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应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来选择既能整合所学知识,又能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案例。所选取的案例必须目的明确、特点突出、生动具体;选择的内容应该将所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预防医学领域可能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每一个案例都要以卫生化学理论为指导,融入相关的理论知识。

2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第一步,教师要根据学科进度、教学要求等精心选择或设计案例;第二步,在课前一周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搜索案例中的信息和问题,并查阅相关资料;第三步,进行案例讨论。学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各自所观察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分析。教师则应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并密切关注学生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的讨论围绕本案例进行。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提出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案例的讲评往往也是教学的阶段,它能够强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篇(2)

一、个案描述

班级上有一位学生在大一报到的时候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母亲陪着过来的,但是老师的问题都是由她的母亲代为回答的,她只是偶尔 “嗯”一声。于是我就暗暗的观察她,她不太喜欢和身边的人走的太近,只说不得不说的话。后来了解到她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她在内心深处是有些自卑的,她认为自己和别的同学是不一样的,她不愿意和别人太过于熟悉其中也有不愿意让别人知晓自己家庭状况的原因。我觉得要帮助她树立自信心。我找到她身上的优点并从此着手,让她获得认同感。之后是三方面的同时进攻:我经常鼓励她,并且找她谈心;二是走同学路线,我找了两个值得信赖的班干部,让他们起作用,在大家搞活动的时候都要叫上她,不断鼓励她。三我也与她的母亲联系过,希望她的家庭配合一起开导她,关心她。最后,我发现这位同学渐渐的与同学间的沟通多了:下课能看到她和其他同学一起离开教室而不是和以往一样独自一人;也能看到她和其他同学一起开心在食堂排队买饭;见到老师也会比较主动的打招呼,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觉得很高兴。毕业环节中,我经常企业招聘信息,对于这位学生,我更加关心,她最后也顺利的找到了合适的岗位。

二、个案分析

(一)重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1.对个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基本情况分析

青年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建立客观清晰的自我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终生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上述个案中的学生,我分析其自我意识的情况如下:该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她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和观点去认识和评价外部世界,强烈要求独立,她的自我意识一分为二,一是出于被观察地位的“我”即理想的我,一个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即现实自我。本案例中的学生她属于理想自我占优势的情况,由于家庭的变故,总认为自己的有不如别人之处,低人一等,形成一种伤感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状态。

2.重视自我意识的积极统一

上述分析的个案中该学生存在一定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该同学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有差距的现实中,她害怕同学们瞧不起她,对自己家庭情况的失望,所以她在大学生活中寡言少语,很少与人接触,放弃对美好人际关系的追求和愿望,采取了放弃理想自我的标准的方式,以迁就现实的自我。综上,我觉得这个学生属于自我统一中的消极的统一。她不是积极去改变现实,而是放弃理想自我,进而对自己产生否定,心理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防御状态。因此,在我开始鼓励她,并且找她谈心的时候,她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有点不领情,有几次甚至于对我说不愿意来跟我谈心了,说老师你太烦了。我从和其他同学们聊天中也得到这样的信息:大家都说这位同学脾气有点怪,她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参加什么活动,慢慢的她就走出了集体生活,大家有什么活动很少去请她参加了。这个学生面临现状很困惑,由于自己的协调能力有限,因此,很容易出现上述消极表现。作为班主任,我应当去帮助其实现自我意识的积极统一。

3.因材施教,助其越过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容易出现偏差,形成各种各样的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本次案例中,该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障碍主要是过度拒绝和过度自卑。该同学不喜欢自己单亲家庭的状况,她的母亲为勤苦操持家庭,却忽略了与女儿的沟通。而这个学生眼看母亲为了自己一直保持单身独自辛苦维持家庭,因此对自己的存在给母亲带来的压力也深感不安,加上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也是平平导致该学生对自己产生不满情绪,对自己是多方面的否定。由于同样的原因,该学生在同学中间总是拿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较,往往得出处处不如人的结论,失败感很强,长期来就产生过度自卑的心理。要打开其心结首先要让她树立自信心,尝试肯定自我。我首先从她的一个优点着手,我发现这个孩子很有一点坚韧的精神。她是走读生,然而她的家离学校很远。出乎意料的是她每天都能准时到校,这意味着她每天坚持很早就要起床。于是我在早自习时间讲到纪律问题的时候特别表扬了她。看得出虽然她没有说什么,但是我注意到她的嘴角动了动,有些意外,有些惊喜。接着是双管齐下的动作,我要求该学生的母亲与孩子加强沟通,让她多了解家庭的状况,不要过于焦虑,打消感觉自己对母亲是个拖累的想法;学生干部主动、热情的邀请该学生参加活动,让她慢慢走出自己的封闭的小圈子,学会在群体中敢于展示自我。事实证明这些努力都是很有成效的。

(二)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完善自我

1.全面认识自我

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全面比较来认识自我。马克思说:“人类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叫保罗的人看作和自己相同。”一个人自我评价的高低,总是把自己与他相似的人加以比较之后作出的。但是这种比较不是片面的而应当是全面的,也就是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肯定自己的长处。个案中的这位同学就是属于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对自己不自信。我认为就要通过挖掘她的优点给予肯定帮助其全面认识自我。

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我。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参照。例如,一个人的工作很出色,经常受到他人的赞扬,从而获得自信心;相反,他就会缺乏信心。我通过班级得力的班干部带动起作用,多创造该学生的展现的机会并对其给予肯定,比如该学生其实脑子很活,点子多,每次搞活动,班干部都找她帮忙,同学们都夸她,时间长了,她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认识。

2.积极自我完善

全面认识自我,积极的自我评价有利于主体的自我完善。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当人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之后,他就会加倍努力地寻求对这种自我评价的社会承认。比方说,一个人在考试中失利,他会寻求机会展示自己从而坚持自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这也是要追求社会承认。这位同学在对自我意识发展形成积极的统一之后,能够全面的积极的认识自己,也加入了竭力追求社会承认的行列中。在毕业实习期间积极主动联系工作,努力证实自己,取得了单位同事和领导的认可,相信她的人生道理能够继续的顺利的走下去。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90-02

案例是对真实事件的叙述,包含了事件的人物、情节、困境或问题,以作为分析、讨论、问题解决等的基础[1]。

卫生监督学是研究卫生监督制度和卫生监督实践、揭示卫生监督工作一般规律的综合边缘学科。它从卫生监督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结合我国卫生监督实际,将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监督学等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阐明卫生监督学的基本理论、监督程序、具体监督事项等内容。卫生监督学是预防医学的必修课之一。

1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采用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一种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动性的最大发挥,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开放式学习、探索研究型学习的能力,使其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更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

2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均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对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对于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则缺乏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只知道被动学习,不能够勤于思考,不敢大胆质疑,没有创新精神,虽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知识的创新性[2]。

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查找相关资料,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对案例的认识,同时经过讨论、教师答疑等过程,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维训练,通过反复的思维锻炼,既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又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并能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全面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法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3]。

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3.1案例准备

精心准备与本节课相适应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是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案例的准备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有相当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要收集大量的实践案例,并从中选择最能够体现本次教学所要掌握目标的案例。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案例必须有一定的客观基础,在此前提下围绕教学目标对案件材料进行整理,对材料的推出要认真琢磨,既要保证案例基本要点必备,学生听后能够理解,不产生歧义;又要留下讨论和思维的空间。总之,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达到好的效果的重要保证。

3.2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实施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十分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应该在精心选择案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提前设定相应的问题,并且提出讨论提纲,对讨论中有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上课的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讨论的思路等都要考虑到。而学生上课前1周就要针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大胆质疑,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要注意案例材料中的每一个细节,与之有关的背景知识均不能放过。认真查阅资料,积极开展社会调查,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4]。

3.3讨论阶段

讨论阶段不同同学的观点可以尽情发表,充分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并且可以在讨论阶段丰富各自的内容,为下一步的发言打好基础。在发言的时候,发言学生应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论据加以说明,其他学生有不同观点可以发言加以驳斥,有必要的时候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进行辩论。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的观点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则可能会显得有些幼稚或偏激,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加以引导,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补充意见。尽管管理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但这并不妨碍教师对案例讨论的总结[5]。

3.4评价阶段

评价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中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否达到一定的高度。考核学生能否理解案例的考察点,是否具有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分析是否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案例教学法不单单能够让学生获取有关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案例教学法培养的不是能够记住多少知识,是否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而是培养能够有独立处理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生。正由于案例教学不追求、不重视是否能够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而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进行讨论,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促进合作,从而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关心他人感受。

[参考文献]

[1] 张民杰. 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 北京:九洲出版社,2005:64.

[2] 苏润泽,门九章,李晓芳. 浅析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6):59-60.

[3] 刘晓燕,郭霞珍,马淑然. 中医案例教学实现若干关键环节的探讨[J]. 中医教育ECM,2006,25(1):26-28.

篇(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变成了时代向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只有不断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我国才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社会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具备的素质是有创新方面的兴趣,其次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团队精神,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是重中之重。创新型人才要具备的素质还有独到的思维方式、探索精神、勤奋的习惯、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交流能力等。

我在多年的微生物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竭力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手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前人在本专业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环境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目前,这种教学手法已经在各个高校的法律、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将这种方法更好地应用于理工科学生的教学实践,由此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广大理工科教师值得研究和实践的一个新的领域。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环境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所讲述的内容主要是在介绍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介绍微生物的生理、遗传与变异,以及其在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特别是微生物在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新开发的研究技术和工艺比较多,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知识更新的速度就会很慢,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大学二年级时,学生接触微生物学,接触大量的微生物,内容多而又很杂乱,各种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很难记忆。同时由于学生未接触过实践,对一些技术和工艺的认识很少,对于利用微生物为本专业服务的理解很不够。因此,学生普遍感到枯燥、零散、难以记忆,同时感觉不到本学科与自己将来工作的关系,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利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图书与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取大量新近的研究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微生物在环境专业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1.准备阶段

(1)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可讨论性,能够体现出典型的相关知识,方便提出问题,并具有思考和讨论的余地。学生经过对案例的了解,结合理论的学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温故知新,给抽象的理论赋予形象客观的诠释,训练思维能力。

(2)选择合适的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要选择与实践关系特别密切的重点内容和一些难以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如:在环境检测领域如何检测水体中的大肠杆菌?最原始的方法是什么?涉及到微生物培养基研究领域的什么问题?研究者在传统方法应用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如果是你怎样解决?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快速的大肠杆菌的检测技术有哪些?根据你已经学过的各种技术加以总结,等等,使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问题展开并最终能够解决问题。

2.实施阶段

(1) 提出案例和问题

此阶段的教学时间控制在十分钟,教师在全面介绍微生物学基础理论之后,在“微生物在本专业的应用”的教学中引入案例,让学生能够应用已学的微生物学知识来分析对照,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产生对案例中可能涉及到的尚未学习的知识的浓厚兴趣。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要提出和本案例相关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原该案例的研究全过程,从发明者的灵感来源到技术关键问题的解决过程,从原理的知识基础到实际解决的环境领域的问题,使学生充分想象,假想自己是研究者,回到案例里面提到的新技术的研究现场,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边听课边思考。

(2)组织讨论

在提出案例和问题以后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帮助学生还原研究现场,组织学生讨论,根据问题的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假设每个学生都是该案例研究组里的一员,教师帮助学生找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十分钟之内找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3)问题总结

学生讨论结束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方案的总结。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讨论的结果简述给老师和同学,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先由学生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相关问题和不同意见,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将学生回答的问题与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归纳总结,使学生容易理解并记忆。

3.实施要点

(1)由于案例是教科书上没有的新近研究技术或工艺,学生无法完全通过材料了解案例的全部背景与内容,因此教师应仔细解释说明。

(2)若小组在研究问题时思考方向与训练内容有误差,教师应及时修正。

(3)各组讨论出解决方案时,如果教师发现各组提出的方案没有新意应加以提示,以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

(4)在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教师要鼓励其他几组提出质询,并阐明与自己观点差异所在,以相互激发灵感。

(5)教师在挑选案例时,应根据课程的目的和时间找出案例的重点内容,要在45分钟内完成一个讨论和总结,所以问题不宜过多。

三、教学效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我们围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

首先,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非常浓厚,经常主动提出问题,在95%的课时中学生的出勤率达到100%。

篇(5)

[作者简介]员宁敏,广西大学校长办公室副研究馆员,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4-0137-03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指申请研究生学位的学生(硕士、博士),为获得不同级别学位资格,在导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结合科研实践活动,经过大量的创造性思维劳动撰写的学术研究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是指在学位申请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包括学位申请书、答辩通过的学位论文以及论文开题、评审、答辩等材料。研究生学位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情报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对这一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使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得到有效的利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服务,同时又确保其著作权不受到侵犯的问题。探索研究生学位论文归档管理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著作权内容

著作权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一经形成,便包含了作者的人身权与财产权。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人身权。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人身权是与作者人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具体有以下几种:(1)发表权。即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或著作权人对尚未公开的档案有权决定是否将其公之于众的权利。(2)署名权。即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在学位论文档案上署名的权利。署名权具有永久性,作者终生享有,不因作者生命的终结而取消,不因著作财产权的转让和继承而发生变化。(3)完整权。即任何人不得违反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的意愿,对档案内容进行歪曲、篡改、断章取义等实质性的变更。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财产权。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财产权分为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具体包括:以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权利,以及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的著作权归属

确定著作权人,即谁依法享有著作权,是保护著作权的重要前提。《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是指创作作品的作者和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著作权人也因此而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完全归论文作者享有。《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如果从论文的开题、构思、写作、修改到最后定稿,主要由学生本人完成,其论文的来源既不是导师的科研项目,也不是学校安排的科研任务,并且论文内容的获得没有主要利用学校的物质条件,指导教师虽然也给予指导、修改,但没有参加直接创作,这种情况下学生是《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人。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作者仅享有部分著作权(如论文的署名权),其他著作权归学校所有。《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造的作品是职务作品。其第二款规定: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为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研究生参加由学校主持,指导教师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许多科研成果便成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这种情况下,从论文的选题到创作思路及最后定稿均由指导教师完成,凝聚着导师大量心血,不仅是由所在高校主持并承担全部责任和风险,而且还完全利用学校的各种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完成,利用了学校的资源(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研究生学位论文只是实现对该项目研究过程和智力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反映科研项目成果的载体。教育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由高等学校主持、代表高等学校意志创作、并由高等学校承担责任的作品为高等学校法人作品,其著作权由高等学校享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具备著作权人的条件,不能成为权利主体,法定著作权人是该生所在的高等学校。

(三)在职申请学位人员只享有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所在单位享有。《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在高等学校学习、进修或者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学生、研究人员,在校期间参与导师承担的本校研究课题或者承担学校安排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及其他技术成果。除另有协议外,应当归高等学校享有或持有。一般情况下,这类人在攻读学位其间开展的研究往往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利用工作单位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完成研究工作,其研究当属于职务作品。

三、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的合法使用

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的利用从法律角度审视可分为合法使用与非法使用。档案的合法利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学位论文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发利用工作中,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必须准确理解著作权合法使用的范围、界限、条件等,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合法使用研究生学位论文。

(一)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的开发利用情况。我国《著作权法》对一般作品的作者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实行永久保护,而对作者发表权与复制权、获酬权等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后50年。已经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除人身权永远属于作者外,可不经作者授权,不付报酬地查阅、复制或在网络上传播等自由利用。

(二)著作权保护期内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的开发利用情况。这里就有一个合理使用的问题。所谓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他人可以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或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合法行为。合理使用规定了三个必备条件:第一,仅适用于已发表的作品,未发表的作品不属于合理使用范围。第二,合理使用的目的仅限于个人学习、研究、欣赏或为教学、科研、公共文化利益等12种利用情况。第三,合理使用的“量”必须有严格限制,只能“少量”或“适当”,否则视为侵权行为。

(三)无论著作权保护期是否超期。合理使用的方式必须合法。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人身权等其他权利,并且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

称。已存档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有相当部分是未发表作品,按《著作权法》的规定不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笔者认为,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从未发表作品不具有公示性的方面考虑,但是制订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著作权行使的限制,界定是否合理使用的关键在于使用作品的目的,高校作为非赢利目的使用者,应充分享受著作权这一立法实质,应将这一宝贵的资源纳入合理使用范围。

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

所谓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指既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又无法律认可,擅自对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行使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使权利人合法利益受到损害的违法行为。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利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侵犯著作权人权益的法律事实的发生。

学位论文档案管理部门在利用活动中容易发生的侵权行为有: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以各种方式(包括网络传播)公布学位论文档案,侵犯了著作权人享有的公布权;改变作者的署名方式,对作品内容进行歪曲、修改,侵犯了著作权人享有的署名权;以合理使用为名,利用保管作品档案的便利条件大量复制学位论文档案并赢利,侵犯了著作权人享有的复制权;擅自对学位论文档案进行编辑、出版、发行,侵犯了著作权人享有的出版、发行权。在赢利模式下未经著作权人授权,未支付其著作权人报酬使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学位论文,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财产权。

用户在利用学位论文档案中容易发生的侵权行为有:以合理使用为名,剽窃、抄袭他人学位论文档案;以合理使用为名,蓄意歪曲、篡改、下载他人作品的名称、内容等;擅自将未公布的学位论文档案公布;超出合理使用权限等侵权行为。

篇(6)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48-02

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在实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科学对接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都和微生物有着比较紧密的关联。由于微生物具有种类繁多,内容抽象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很难理解与记忆。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侧重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学效果不佳。笔者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合理的应用在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中,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即为具体应用与体会。

1 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应用

1.1 案例设计

首先,应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案例。应该寻找具有代表性、可讨论性以及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并且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便于问题的提出与讨论。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再充分结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巩固所学知识,能够对其灵活运用,并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依据案例选取合适的问题,应该在充分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择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关键知识与较难理解的知识,对此提出问题[1],例如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肝炎病毒的基本结构、抗原组成、致病特点、临床检测方法等。从而以问题为核心开展教学,以期解决问题。

1.2 课堂总结

首先,设定案例与提出问题。教师在对医学微生物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阐述以后,应该将案例合理的加入到各论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借助自身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但能有效的巩固其所学知识,而且可激发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其它知识的兴趣。在各论的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后,再提出一些和此案例有关的问题,之后给予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听课的同时对问题给予深入思考;其次,讨论与总结问题。教师在完成讲解后,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首先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回答,其他学生可对此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之后教师给予总结。最后梳理本节课所讲解的具体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对此病原体的基本特点给予总结分析,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其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起点,围绕案例展开教学,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为归宿,经过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2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服务临床的使命感

通过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立克次体”时,可以先介绍立克次体是由美国著名的病理学专家立克次在1909年对落基山斑疹热进行研究时发现的,次年,立克次因感染斑疹伤寒而为科学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1934年,中国著名科学研究人员谢少文首次运用鸡胚成功培养出立克次体,从而推进此领域的发展。学生感动于诸位科学家为医学事业献身的伟大事迹,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

2.2 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充分结合目前疾病流行的现状,有效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医学人才。例如在讲解艾滋病毒的时候,应该充分分析当前艾滋病流行现状的基础上,列举典型的艾滋病例,详细的介绍感染方式、实验室防治与临床症状等知识,从而借助一个案例,就可充分传授艾滋病毒的防治、生物学性状等知识,同时实现了临床实践以及理论知识的充分结合,有效缩短临床以及理论彼此间的距离,为学生未来的临床工作与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2.3 拓宽学生知识面

案例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涉猎到其它医学相关科目,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等学科。如讲授“结核分枝杆菌”一章中,提供给学生一患者体征、病史、检测结果、治疗药物史等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了解了结核杆菌的基本知识,还了解到了结核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预防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将各个学科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开拓了学生视野,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2.4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高效开展案例教学,教师不但需要具有深厚的本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课堂引导以及组织能力,并要了解其它相关医学知识,如此才能深入的理解与分析临床病例,科学完成案例的编写以及设计。案例选择也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以保证选取案例更具有前沿性和启迪性,能够反映出教学的新知识、新动向。在应用案例时,教师必须要反复的分析案例内容与相关的问题,随时解决授课过程中可能要遇到的所有问题。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必须要不断的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 案例教学法存在的缺陷与对策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虽然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多优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3.1 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挑战

为了获得深厚的临床知识,教师不但要认真的备课,要掌握丰富的资料信息,同时还必须要进行临床实践,但是大部分基础课的教师都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难以充分把握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强化知识点间的联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系统的点评,这些都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2 学生面对的困难

由于学生还没有进行过临床实践,缺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意识,所以难以理解案例中涉及的一些体征以及症状等问题,同时也难以理解这些内容和本课程的关联,无法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这要求教师应及时的鼓励学生不畏艰险,战胜困难;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有关信息进行查看,从而更快的找到所需信息,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且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采用辩证的思维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解决问题。

3.3 课时限制

由于教师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讲解案例中包含的临床知识,同时也必须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堂的总结以及讨论,所以就会导致教学课时出现紧张的状况。为此可以采取提前将案例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提前的对有关知识进行预习与讨论,从而减少课堂占用时间[3];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精心备课,有效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不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能力,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其也存在一些不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结合教学现状,寻找有效措施合理的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双赢,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在中职学校从事专业课特别是专业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做的传统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少让学生喜欢你上的课!然后才有可能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目的。《烹饪营养卫生》作为烹饪专业的重要理论课程之一,属于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烹饪营养卫生理论知识,更要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我从事本学科教学多年实践,不断摸索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成效显著。

一、关于“案例教学法”理论及优势分析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在美国用于法律、医学界教学领域,用来教授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案例教学法可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切入点,以书面形式展现出的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任务上,要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获得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并在学习期间参与社会生活。

案例教学法被很多成功老师所采用,现在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它表现出较多的显而易见优势。

1.问题入手,注重交流,有利于激发兴趣

案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案例中的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做出反应,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开阔了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从而及时而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如在“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内容教学中,老师首先讲述一个古代人智慧创举保鲜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分析烹饪原料保鲜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小结除了冰箱冷藏和冷冻保鲜外,你家常用或是看过的食品保鲜方法,并且作为一个课后作业,每人要求在家完成一项食品储存保鲜的任务。良好教学效果可以证明“案例教学”对于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一种“量身定做”的一种教学方法。

2.形式丰富,过程情境化,有益于深化理论

案例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教学”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强调教学的过程的社会情境化,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会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快乐思考,如此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使不是那么完整全面,甚至有些别出心裁,教师也应该及时予以回复和肯定。

二、为什么要在《烹饪营养卫生》学科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法

从事专业课教学近九年,刚刚接触《烹饪营养卫生》,也曾为上好这本专业理论课犯愁,该课程教材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知识面广,内容虽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但由于图片少、学生普遍缺乏生活实践阅历和经验,按部就班讲课,规规矩矩做课后问答题练习对学生来说味同嚼蜡,效果可想而知。所以甚至上完一年的课后,有些学生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也没弄懂。比如有不少学生连脂类和蛋白质的功能都分不清。难道老师的上课方法有问题?答案是显然的!我们老师照本宣讲“纸上谈兵”的方法早就过时了,教学中理论和实际生活脱节太多、太大了!同时也在呼唤另一种新的教学法,它应该既能踏踏实实地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觉得在《烹饪营养卫生》教学方法应尽可能运用生活案例,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一般每一节课有专门的案例,案例中包含了新课中的相关内容。先讲述一些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案例,然后提出问题,再引入话题,导出新课的概念,在最后留给学生的作业往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高、不容易忘记,上课气氛也比较生动,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当然也成为我不懈探索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烹饪营养卫生》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模式

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法无从谈起,当然案例教学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过程:撰写或收集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和评价与总结。

1.撰写或收集教学案例

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撰写案例,撰写案例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案例必须从实际中来,真实、生动。如果是教师自己编写的,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第二,案例必须典型而贴近生活,同时案例也能反映对象的特点。第三,案例必须有针对性。就是针对教材内容,最好编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投其学生爱好的案例。笔者特别认为准备好的教学案例特别重要,如果学生对你准备的案例很感兴趣,那就事半功倍!

记得上到“畜肉原料的营养品质鉴定”这一章节时,一上课,我就讲述自己在生活当中到市场买肉的一段糗事――被奸商“呼悠”后将母猪肉当成野猪肉买回家,炖煮时骚臭味弥漫整栋楼层的经历,然后从这个案例着手导出本课内容,从多个角度分析传授畜肉的营养品质鉴定的方法,我发现这节课学生听得特别津津有味,课中同学们也踊跃发言,各自讲述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课后我布置学生抽空到农贸市场亲自观察,最好是真实采购一次、储存一次畜肉,下节课则可以与同学们分享经验或是教训。

2.组织案例讨论

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对于同一个案例,有人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有人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

例如学习水产品类原料营养卫生时,我组织学生讨论“北京出现了凉拌淡水螺肉导致寄生虫病的案例,分析说明淡水螺类原料将一票否决,坚决取缔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淡水螺的种类选择,烹调方法选择,消费者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素质提升、从业厨师的道德及技术培训及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等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全面、正确地把握该案例应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且更深刻学习掌握“淡水螺类”烹饪营养卫生。

3.评价与总结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重申案例分析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的不足与成功所在。

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在一节课案例分析完成之后让学生代表自己上讲台进行评价和总结,每名学生只有短短的3~5分钟的时间,但表现自我的机会难得,虽说有时学生讲效果并不是不理想,但我总是给予支持和鼓励,甚至课前我都会给下次课的将要安排上台的学生“开小灶”,教授他们几招,让他们体会成功的自信和乐趣,当学生一旦喜欢上案例教学,就会发现原料枯燥的文字理论充满智慧和乐趣,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案例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烹饪营养卫生》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用在教学法的选择与运用上也是非常到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万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种教学方法无疑是有缺陷的。现提出《烹饪营养卫生》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运用应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共同探讨:

1.案例教学的采用,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是,在案例教学中如果过于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就难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以学生的探讨获取知识可能费时过多,若无一定水平和经验,囫囵吞枣式的去指导,会出现上课时“学生呱呱叫,老师团团转”过程很热闹,而下课后学生却“不知所云,摸头不知脑”的奇怪现象,因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案例教学的采用要具体课程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2.案例教学要根据学生情况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正是由于担心学生素质差可能导致教学中师生无法配合而使得不少教师不愿采用案例教学。这种情况在职业学校的老师普遍有这样的担心。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即在教学初期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通过培养“教师助手”(即烹饪营养卫生和生活经验较丰富的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带领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应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

案例教学法,不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中间穿插几个例子那么简单,一定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牢记自己的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学生见解不一时,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切忌教师处处包办代替。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每个教师都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恰当选择和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的教学事实也说明,在《烹饪营养卫生》课程中推广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一慰.烹饪原料知识[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8)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3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st teaching methods for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 Methods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students,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the case centered teaching model. Results The new teaching mode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students’ 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participate active learning of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65%,the participate in active learning of control group was only 75.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Clinical medicine;Teaching reform

目前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问题,一是随着医学医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致使教材内知识的局限性日益凸显[1-2];二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未来实际的工作需求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很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3],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我院采取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3~7月期间,选择我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136例学生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授课对象,以《内科学》作为授课课程。将参与教改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和上学期期末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学生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主要给予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采取讲授式教学,教学内容按着课本顺序,按部就班开展。

1.2.2 观察组学生教学方法

1.2.2.1 引入案例 引入案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取自真实案例。教学所用案例的选择必须从实际案例中进行选择,其中无论成功的治疗案例和失败的治疗案例都是选择的重点,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所选案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有最终的治疗结果作为教学参考标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可适当进行修改[4-5];(2)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如对于重点医学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自学能力较强,可以选择较为前沿的治疗案例[6-7]。相反对于普通医学院校,在案例的选择方面不要一味的求难求精,应尽量选择常见病和多发病,若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或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后,可是当提高案例的选择难度。

1.2.2.2 核心内容精讲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围绕着上一环节引入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展开,教师讲解过程力求简短精炼,重点讲解基础和难点内容,知识之间不必连贯,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相关的医学知识有所了解。

1.2.2.3 自学思路提点 自学思路提点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1)如何自习。如某些医生是治疗该疾病领域的权威,可以建议学生通过作者检索的途径,学习以上医生与其他医生治疗方法的共同点和区别等[8];(2)知识扩展引导。医学是一门综合的知识体系,不仅临床医学各学科之间有所联系,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等学科也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自学思路提点的过程中,要有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1.2.2.4 学生自学 在学生自学方面,学生按着教师上一环节提出的自学思路进行自学。

1.2.2.5 师生有效交流 在大部分医学高校,教往往不用坐班,即上完课后或是到研修室备课,或是到图书馆和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等。但在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自然遇到更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仍然无需坐班,无疑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首先对教室坐班制度进行一定修改,要求每位教室每日固定在教室或办公室坐班1h,其作用就是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且在时间设置上以学生课余时间为准,不能与其他课程时间相互冲突。另外提供微信和QQ等现代化信息沟通手段,采取主动服务的方式,教师每日定时向学生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遇见问题及时加以指导。

1.2.2.6 学生讨论 学生自学完成后,统一回到教室中进行集体学习讨论。在讨论时,教师不对讨论内容加以干预,尤其遇到错误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之间自行解决问题。在该环节中,教师主要工作如下:(1)维持讨论秩序。要求每名学生先举手后发言,注意语言文明,若学生有过激或不当行为,及时加以终止。若多次屡禁不止,可取消其参与讨论的资格[8];(2)鼓励内向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对于性格较为孤僻和内向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先发言,或采取主动提问的方式,使其尽快融入到讨论的学习氛围中[9]。对于极个别不敢发言的学生,可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1.2.2.7 教师总结 教师对提出的案例进行总结,即围绕着案例实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精讲。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正反举例的方法[10],如哪种或哪些方法效果好,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相反哪些方法是错误的,带来的影响等。

1.2.2.8 学生总结 在学生总结环节,学生主要以笔记的形式加以记录,主要的记录内容包括:(1)对上一环节教师总结的内容进行详细整理;(2)对整个自学和讨论环节进行总结。如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师解决方法,讨论时观点和语言表述是否准确等[11]。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如下:(1)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以参与教改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是否增加了学习时间和学习压力两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为明显增加、有所增加和未增加3类;(2)学生本学期的《内科学》学习情况。以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查结果分为高、一般和低3类,整体情况为前两者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收集和整理完毕后,采用SPSS20.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本组学生中,86.76%的学生未感觉到学习时间有所增加,89.71%的学生未感觉学习压力有所增加,提示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较小。见表1。

2.2 两组《内科学》学习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内科学》学习的整体积极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讲授式教学是医学高校普遍采取的教学法,其主要弊端在于教材的知识是固定的,学生长期按着课本进行学习后,往往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拘泥于教材内容中,也与实际的临床实践相互脱节,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12-13]。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如在知识内容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围绕着真实案例展开,将教学起点由课本改为临床实践,从而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讨论作为教学过程中主体,在以上环节中,学生摄取的知识根据自身对案例的理解展开,加之教师全程有效引导,充分扩展了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互结合。因为若完全以案例教学法为教学手段,虽然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的灵活性,但由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习惯了讲授式教学,若突然进行教学改革,难免会使部分学生无法适应[14],尤其对于自学能力和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很可能无法与教学进度同步。因此采取以案例教学法与课堂教授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利用讲授式教学对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为学生对案例的自学和讨论提供保障[15],再引入案例教学的教学环节,以此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医学高校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如首先需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整体培训,使教师在主观上认识到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结合的必要性和结合的技巧方法等,增加教师对教改的理解[16];自学思路提点要适度,自学指导不能过于精细,也不能过于浅显,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因人而异进行指导[17];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在交流的初期,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如多到寝室走访等,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在学生讨论环节,教师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和讨论机会,不能向学好的学生倾斜,做到公平公正等[18]。以此保证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有序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发现,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学生的培养非常有益处的。如在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方面,仅有4.41%的学生认为学习时间明显增加,2.94%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明显增加,提示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明显。且与采取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对照组学生比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肯定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对其他医学高校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水莲.PBL结合OBL模式临床医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以“南山班”风湿免疫教学试点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2):227-230.

[2] 董敏.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140-142.

[3] 钟河江.semina教学在麻醉学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117-118.

[4] 付海亮.改良的PBL教学法在骨外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6):32-34.

[5] 梁艳虹,孙倩美.案例教学法培养临床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4,15(5):60-62.

[6] 董淑雯.PBL教学法在中职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91-92.

[7] 何川.PBL与循证思维相结合构建医学检验教学新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22):252-259.

[8] 陈娟.案例式P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74-76.

[9] 吴志远.典型病例资料库的建立结合PBL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3-5.

[10] 赵婧.案例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2):53-55.

[11] 步怀恩.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0,21(2):22-23.

[12] 徐正梅,吕开阳,贲道峰,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2):191-192.

[13] 崔静.内科学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5):84-86.

[14] 李春艳,王莺燕,刘丹,等.案例教学法结合PBL模式在医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8(36):126-128.

[15] 蔡晶,杨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1,32(21):59-60.

[16] 曾经章.联用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进行传染病学教学的效果探索[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112-113.

篇(9)

“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

首先要让学生知法。中学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先让学生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同时让学生明白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由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即:一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让学生懂得法律与日常生活中的规矩的区别,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法律对我们具有保护作用,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开法律,我们享受法律的同时需要法律的保护。

其次,让学生明白与自己健康成长具有密切关系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道什么是犯罪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即凡不履行法律规定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让学生知道犯罪的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知道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法不可为,违法必受法律的制裁。让学生在思想上对法律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学法打好基础。

二、结合学生实际渗透法律教育,让学生感受法律尊严

在思品教学中,许多学生总是认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许多学生甚至接近于法盲,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在思品教学中,针对这种现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大了法律知识教育力度,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律常识教育,如教学《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内容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正当防卫法律常识的教育,在教育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侵害、实施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意外情况,对正当防卫的定义、范畴、标准具有准确的理解,尤其是对防卫过当等概念的理解更为重要。二是利用教学拓展活动强化法律知识教育。如教学《走进法律》这一内容之后,可组织了情景剧辨析讨论活动,从网上下载几段教学情景剧,如涉及损坏他人财物、侵犯人身安全以及侮辱他人人格等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评述,在此基础上补充相关法律知识,生动形象地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运用宣传载体强化法律知识教育。在板报中专门设立了《法律园地》,安排每周一期,摘取各种法律常识要点进行宣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法律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对法律常识的了解。

思品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中发生的涉法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感知,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与行为规范产生警示作用,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增强教学成效。如教学《法不可违》这一内容时,除了运用教材中事例之外,还可补充发生在本地的较大影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从学生熟悉的案例入手,对学生强化法律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案例中人物因为违法而付出的重大代价,进而深入分析这些涉案青少年身陷囵囫的思想深层次原因,让学生明白:法制意识淡漠、法律知识缺乏,是造成这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

三、拓展思品教学空间,震撼学生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10)

一、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身体迅速成长,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这个学龄段独特的心理

特征。

1.年龄小,正处于发育阶段,胆子小,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受侵害

2010年、2011年先后出现两起校外青年敲诈勒索中学生钱物的案件,抓获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先后向乡中的30多名学生进

行过数次敲诈,但是没有一名学生报案。

2.好奇心、自尊心强,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模仿性

如今学生在发型上有追星染发的,着装上有奇装异服印有明星照片的,相互之间称呼张口闭口“大哥”“小弟”等都是很好的证明。

3.思想不稳定,自律意识差,辨别能力不强,自识能力差

在近几年查处的校内学生违法案件中,涉案人员中有15人曾经数次违反学校纪律,被形象地喻为“害群之马”“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地上大葱皮糙肉厚”的学生,他们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一抓一说便好,一停一放毛病又犯便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4.意志薄弱,易冲动感情用事,自控能力差,不计较后果,心理波动大

主要表现在发生的一些意外激情案件上,2008年乡中某男生,因一句话而气恼,遂用凳子将另一名学生右眼砸瞎,给被害人及被害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外报纸上刊登的其他县、市发生的一些案例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5.依赖性较强,容易贴近,容易沟通,易搞好正面疏导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自小受父母的疼爱,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升入初中、高中后学生在家对父母的依赖,逐步转向老师或其他能够为其提供安全保护和精神上寄托的人身上。

6.接受新知识能力强,易受启发,易被引导

在近几年的法律教学辅导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但其掌握的法律知识相对缺乏,所以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也就是愿意学,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有些做法敢于大胆提出异议,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就是说愿意用,这些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教育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针对中小学生的以上生理及心理特点,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思想品德、纪律和法制教育的效果。

1.内容上主要抓好正反两方面教育

正面教育做到三个突出:

(1)突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教育,使广大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集体、热心公益;

(2)突出分辨真假、美丑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扶贫帮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公德,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友善的家庭美德,等等。

(3)突出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教育,培养纪律意识,使学生正确把握违反学校纪律与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辩证关系,做一名遵守纪律的学生,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教育方法上把握“三宜三忌”

(1)宜多联系实际,忌空洞说教

青少年生性好动,思想活跃,单纯的法律知识内容深奥难懂,单纯的道德教育令人感到苦涩乏味、不易掌握,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而坚持以案说法,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能够让学生从案例及问题的发展中掌握一些知识,而且难忘记,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育的生动性、有效性。

(2)宜相互交流,忌单向灌输

施行换位教学,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学生正在想什么,正准备做什么,有什么问题,该怎样教学,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3)宜重教,忌偏重于言教

时刻注意方传身教,增强教育的科学性,使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在教育的形式上灵活多样

一是认真搞好法制辅导课的教学。做到教学前有计划、教学中有教案、教学后有调查回访,逐步改进教学,逐步巩固教学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包括校园广播、张贴标语宣传画、制作宣传园地、板报等,营造一种学法、知法、守法的法制教育氛围。三是设立一名专职民警常年担任学校法律顾问,并设立法律信箱,随时随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有关法律上的困难,将教育融合于平时,将矛盾化解于萌芽。

4.在教育的时机上把握机会

(1)刚入学

利用刚刚入学的时机进行法律教育,首先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面临的是新环境、接触的是新事物、学习的是新知识,此时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思想活跃,教与学能够较好地达到和谐统一。其次抓住依赖心理。从生活上照顾他们、学习关心他们、思想上行为上正确引导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教与学能够得到深化。

(2)放假前

放假对老师来讲意味着要休息,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放松,而对部分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辨别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讲便可能是一次放纵的机会。此时进行法制教育主要是“敲警醒鼓”“打预防针”。

(3)发生典型案例时

因复杂的家庭、社会环境影响,学校内外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事情。对于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威胁学生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教育学生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法律教育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 简述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下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