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14:40: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药理学的基本作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错题本”是将同学们做习题时做错的题目进行归集总结的一个学习工具,错题本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梳理错误点,彻底掌握真正的原理,避免下次做题时犯同样的错误。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由于该学科知识点庞杂,基础理论较难掌握清楚,再加上同学们存在思维定式,做过的题目再遇到时仍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这个时候“错题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用“错题本”将错题记录下来并进行总结,以便经常翻阅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一、错题本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一)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错题本中记录的都是我们做练习时出现错误的问题,它暴露了我们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点,这些知识点正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浮躁大意而没有完全掌握的物理概念或物理定理。或者说我们没能学以致用,做题时不顾知识点的应用范围生搬硬套。总之,出现了错误我们不能一笑置之,应该重视起来,将它记录到“错题本”上,这样同学可以通过“错题本”将知识盲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的记忆,从而熟练掌握,争取下次不再犯错误。同时,这还有利于培养同学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能力,促使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我们取得优异的物理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错题本是复习的重要依据
同学们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去买专家编写的复习资料,然而错题本其实是最符合自己的复习资料,“错题本”记录的都是同学们曾经做过的错题,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疑难杂症”,它切中我们复习中的盲点,因此它更有针对性,能够提升复习效果。它的作用可远远超过了一本复习资料。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错题本”可以帮助他们夯实自己相对薄弱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错题本”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全面复习,查漏补缺,绘制出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因此一本“错题本”在手,我们就能从容应对考试。
(三)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上面谈到的都是“错题本”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其实错题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同样可以给教师带来重大作用。老师们可以经常翻阅学生的错题本,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错误,这样他们可以帮助学生将出现错误的题目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全面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事实证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抓出来讲解的习题在我们学生的脑海中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且老师的资历更深,对同样的问题看法更全面,这样通过老师的帮助,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错题,提升学习效果,物理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错题本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本人相信很多同学其实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错题本,但是拥有归拥有,最重要的还是学会用。下面本人对如何使用错题本提出几点看法。
(一)错题本要经常查看
很多同学在使用错题本时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往往只是错题的“搬运工”,平时做错题时把它摘抄记录好后就不再“临幸”错题本,等到快要考试的时候才将错题本拿出来复习,错误地认为这样就能将错题本的作用发挥出来。其实这种做法和“临时抱佛脚”无差。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祈求一蹴而就,既然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反复做错的题目,那么其中的重要概念必然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查看才能加深印象。因此同学在使用错题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查看,这样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才能查漏补缺,考试的时候也能轻松应对。
(二)错题本要不断总结
正确应用错题本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点便是不断总结。很多同学在记录错题时只是原封不动把错题和答案摘抄下来,久而久之就记录了很多错题。但其实仔细翻看会发现有些错题考的是类似的知识点,这样重复记录只会增加阅读负担。因此在同学使用错题本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总结,通过总结找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错题与错题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整理出某类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便将零散的知识点汇聚起来,也能提升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三)错题本上写上激励自己的话
由于错题本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错题,同学在翻阅的时候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候同学可以在记录错题时写上一些激励自己的话,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等。此外,也可以画上一些漫画,反正都是为了缓解心理压力,放松心情,使自己心情愉悦地复习错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充分认识到错题本的重要性,正确运用错题本,做到平时记录整体错题,经常翻阅错题,并且注意进行心理鼓励。这样,相信同学们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会不再迷茫和枯燥,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46-02
长期以来,护理专业一直都是中等卫生学校的主要专业,每年学校都要培养大批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医院临床护理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医院急需技术型、专业型、实用型临床护理人才,希望学校培养的临床护理人才毕业后就能够迅速走上医院工作岗位,胜任临床护理工作,这对中等卫生学校培养临床护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基础专业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药理学不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为护士临床用药护理提供合理指导,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必须认真学好药理学。以往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药名多,烦琐、抽象、枯燥,需要记忆的知识多,难记、难背、易混淆,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从事药理学教学多年,摸索出了一些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药理学既要全面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等内容,又要了解如何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能正确预防和处理。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之后,学习的动力会大大增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在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就要下一番工夫,在教第一章绪论时,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利用学生以前使用药物的情况,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忆以前使用过哪些药物,如何使用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使用药物之后病人的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感到药物离我们并不遥远。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上是医生医嘱执行者,不但要熟悉基础药理学知识,还要了解如何注意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让学生明白学好药理学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慢慢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很快就会对药理学产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中增加护理方面的知识
首先,选择正确的教材。当前,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护理专业选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物应用护理》,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教科书,该教材注重解决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中“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按照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掌握应用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的要求,依次阐述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特别是增加了护理方面的药物基本知识(如处方与医嘱、药物配伍禁忌)、基本操作(如药物调配操作、浓度计算等)、系统用药护理实践(如心血管药物用药护理、抗菌药物用药护理等)等内容。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面性,既具有治疗作用又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使用药物时要特别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用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世纪震撼全球的药害事件“反应停事件”,2006年“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的事件,2006年“欣弗事件”,2008年“刺五加致人死亡事件”。
其次,提醒合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代表药物和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护理,如何防治不良反应及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采取何种措施,从而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不是盲目服从,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因为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要经常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如何使用药物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药理学的基本知识与护理专业中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做到融会贯通,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用药工作中。针对护理专业特点,药物的结构、作用机制可以少讲,但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药物相互作用要多讲,甚至要重点讲。对于一些常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的可引起毒性反应,以及如何防治,教师要特别提出,引起学生注意,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耳毒性、过敏反应、肾毒性等。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方面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扎实,教学中突出每一种常用药物的护理用药、注意事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物基本作用和临床应用。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不同的信息于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多媒体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以语言、文字描述为主,学生理解、记忆较为困难的状况。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认真备课,设计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做好课件。传统的板书教学无法将大量的新知识和一些相关的临床知识在课堂上补充给学生,而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这些缺陷,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丰富。教师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药理学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挖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多媒体教学还要与传统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提高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歌诀教学法帮助学生增加记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目前常用药物有近1000多种,药物名称、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内容烦琐,难以记忆,在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歌诀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许多章节中的一些基本内容,都已经被归纳总结变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诀,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喜欢这些歌诀,很容易理解掌握,特别是对一些难记忆、容易忘的知识,通过一些歌诀学生学起来很轻松,提高了记忆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热情,有的可以起到终身不忘的效果。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笔者选取部分章节教学,将几个班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歌诀法,另一组没有采用歌诀法。经过几次的教学,发现采用歌诀法教学的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程度明显比没有采用歌诀法教学的学生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例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可总结为“四抗”(抗炎、抗毒、抗免疫、抗休克)、“五多”(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质、中性粒细胞增多),“三少”(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减少)、“一降低”(中性粒细胞功能降低)。将其不良反应归纳为“一进”(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一退”(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五诱发”(诱发感染、溃疡、癫痫病、精神病、糖尿病)。天然青霉素的特点可归纳为“一低”(低毒)、“二高”(高效、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三不”(不耐酸、不耐酶、不广谱)。青霉素的抗菌谱可归纳为“五球、四杆、三螺旋、一放线”。
(三)在教学中穿插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把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成应用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针对护理专业药理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突出药物临床应用和临床用药护理,既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在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选取一些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影响、不良反应防治与监测等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药理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临床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开始时向学生展示案例,由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章节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再来和学生共同讨论以上案例,学生这时马上就能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案例中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也很快理解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也学会和掌握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要针对护理专业特色,结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将药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操作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高科技术,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确保学生全面理解掌握药理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临床动手操作能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郑志民,黄宁江,杨红霞.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J].医学信息学,2015(28)
[2]李志毅,王莹.对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大专班药理学教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2)
[3]马骏,吴国泰,任远.多媒体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存在问题[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5)
[4]毛讯,任亮,王雁梅.歌诀卡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33)
[5]周四桂,藏林泉,冯冰虹.几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地医学教育,2007(13)
[6]张南文.多种教学方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3)
上世纪80年代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在日本第一届和汉医药学会上首次提出的给动物灌服中药一定时间后,取其血清进行实验的方法,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其后的应用中,国内外学者很注重中药复方血清制备方法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药血清药理学在我国兴起。作为一种改良后的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它使人们对于中药的评价系统产生了观念上的改变,尽管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此种方法的应用对于中药进行药理乃至药效学的研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主要疾病,如以神经元病变为主的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及以急性脑出血为主的急性脑血管病变等的发病率都在逐年增高,进而使得中药及其复方对于神经系统保护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日益兴起,脑脊液药理学这一概念随之被提出。
1.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1中药药理作用的多效性
黄芩一味中药的药理作用就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变态反应和抗炎、解热、抗氧化、抗肿瘤、调节cAMP等13项。
1.2中药药理作用的复杂性
1.2.1影响因素多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有诸多方面,药物因素有药材、制剂、剂量和配伍等,机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病理因素,此外还有环境因素等。药材的不同产地、品种、采收季节、贮藏条件、制剂的不同炮制工艺剂型、剂量、煎煮方法、复方的不同配伍、机体的不同体质、年龄、性别、情志、机体功能、环境的不同地理条件、气候等等对中药药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2.2药效化学成分复杂
中药中即使是单味药材,其含有的化学成分也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譬如人参,更何况中药又多以复方用药,药效化学成分也极为复杂,有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类、糖类、苷类、生物碱、单宁、甾体、酚类、醌类、挥发油、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1.3中药药理作用双向调节性
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为同一药物对机体某一功能合适剂量时使之兴奋,超大剂量时使之抑制;或同一药物对机体若干功能,有的呈现抑制效应,有的呈现兴奋效应,麝香主要成分麝香酮小剂量可缩短戊巴比妥钠所致的小鼠睡眠时间,大剂量则使睡眠时间延长。表现为双向性影响。即小剂量兴奋神经系统,大剂量抑制。
1.4中药药理作用整体平衡性
中药及其复方种类繁多,功效复杂,但其基本作用为“扶正祛邪,调节平衡”,通过扶正祛邪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现代研究表明补益药,如:人参、黄芪等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尤其是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而产生扶正之功效。通过调整阴阳,调和气血使机体的各功能相互协调与平衡,如寒凉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温热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补偏救弊,促进平衡是中药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之一。
2.中药药效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2.1中药学清药理学
2.1.1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优势和特色
中药药理学方法是在以前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的,即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体外实验,它不仅具有体外实验的优点:如条件可控性强,可在细胞、亚细胞水平进行超微、生化、受体、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揭示药物作用机理较为深入,重复性好,使
用材料少等,而且有其更适合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研究的独特之处。因为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经过体外的煎煮或其他制备过程,再经口服以后在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有的是药物本身物质发挥作用,有的是经过肝脏代谢的产物发挥作用,有的是肠道细菌代谢产物发挥作用。因此,以中药的粗提物的体外实验结果来评价药物的体内效应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确切的。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实验更接近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效的真实过程。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优点如下:采用含药血清培养细胞可以直接观察中药的药物学效应,便于从微观阐明药物作用机理;利于用现代生命科学阐明中药复方配伍实质,便于观察和追踪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排除体外干扰因素影响,较清楚地认识药物活性成分和活性部位,为药物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因而特别适用于中药及复方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
2.1.2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血清药理学方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次数与时间、给药剂量、含药血清的采集以及含药血清的灭活等几个方面,其关键技术在于含药血清的采集、含药血清的预处理以及血清药理实验作用效应-剂量关系这3个方面。血清药理学在方法学上解决了中药复方提取物直接应用于离体实验的难点,可以研究进入体内的中药有效成分或其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
2.2中药脑脊液药理学
2.2.1脑脊液药理学方法的建立及优势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脑的内环境、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与自身血液系统有着显著的不同,而且药物是否能透过血脑屏障已成为研究中药神经保护作用的关键;同时,由于血清中含有多种活性酶及蛋白,对神经细胞均有一定的影响。
梅建勋等、冯淑怡等的实验证明也了这一点,并发现利用含药脑脊液进行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效观察明显优于血清药理学方法。基于上述原因,梅建勋等在研究中药复方对神经保护作用时,初次提出了脑脊液药理学的概念。在该研究小组随后的清脑益智方对谷氨酸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正式建立了中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即用含药脑脊液代替含药血清,研究中药及其复方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该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正常血清还是药物血清均显现对神经元的毒害作用,对于观察中药的药理作用产生了障碍,而采用脑脊液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脑脊液药理学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药及复方的化学成分,在生物体内经生物转化成活性成分,或代谢后失活,或没有被吸收入体内,或通过第2、3信使等信号级联反应间接起作用,这使得中药及复方的研究趋于困难;又由于化学成分或生物活性成分通过血脑屏障的数量有限;而脑脊液药理学的方法可以简化这种研究过程。二,脑脊液药理学排除了体外实验的各种干扰因素,可直接以观察中药及复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效学效应为导向,确证中药及复方药物中主要的有效成分及生物活性部分。三,血清本身内源性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神经细胞有一定影响;而脑脊液避免了血清本身的毒害作用所遮盖的药效作用。四,脑脊液药理学方法不但适用于口服给药的中药对神经保护作用研究,也适合于注射给药的药物研究。五,脑脊液药理学更解决了中药大分子能否通过血脑屏障的问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更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行性。
2.2.2中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研究中的关键技术
脑脊液药理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新兴的主要评价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其实验条件尚不十分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张启春等,通过观察当归芍药散精简方(FBD)含药脑脊液在不同条件下(给药方案、添加量、处理方法、批次及保存时间)对过氧化氢所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对脑脊液药理实验条件规范化进行了初步探讨。而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获得有效的含药脑脊液,其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动物的选择,一般多选用大鼠、家兔、犬等动物来制备含药脑脊液,由于各种动物间存在种属差异,且脑脊液含量相对较少,采集比较困难。因此在采用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时,一方面,应考虑制备脑脊液的动物应与获得离体细胞的动物相一致,从而缩小动物脑脊液间在理化、生物等特性上的差异,减少因种属差异造成的免疫反应;另一方面,根据实验的需求,确定含药脑脊液的用量。二,给药次数及给药剂量。大多实验研究通过增加给药剂量倍数来弥补实验时所稀释倍数;但是,含药脑脊液组和含药脑脊液冻干浓缩组比较,对β样淀粉蛋白所致细胞损伤研究显示,含药脑脊液冻干浓缩组保护作用较强,提示增加给药剂量不一定被动物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这可能导致药效浓度与脑内产生效应的内环境存在差异所致。因此,为了使试验条件更接近于药物在体内产生效应的内环境,建议含药脑脊液的制备,可采用连续多次给药方案,无需灭活处理,一般以体外添加终体积的10%、-20℃保存、不超过30d为宜。三,脑脊液的采集方法及制备技术。准确的采集足量的含药脑脊液,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富宏等,采用经皮穿刺延髓池抽取兔和大鼠脑脊液的方法;曹远东等,对比了两种采集SD大鼠脑脊液方法后,认为经枕骨大孔法简单易行,损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优于经侧脑室法;李惠勉等设计了一种经颅钻孔开窗置管采集兔脑脊液的方法,此方法采集脑脊液量大且快速省时。
2.2.3脑脊液药理学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脑脊液药理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中药复方对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对海马神经细胞、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以及对PC12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星形胶质细胞CRL-2541活力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等的体外观察。
脑脊液药理学方法为研究中药及其复方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及行之有效的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Htioko I, Sekae A, Yukio O.Effect of shosaikoto, a Japanese and Chinese herbalmedici nal mixture on the mitogenic activity oflipopolysaocharide, a new pharmacological testi ng method [ J ] .J Ethnohperm acol, 1987,21: 45-53.
2 梅建勋,张伯礼,陆融.中药脑脊液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初建—对中药影响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作用的观察[ J ].中草药,2000,31: 523-526.
3 张方,黄泰康.中药药效研究方法进展 [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21(2):156-159.
4 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866—1868.
5 薛洁,谢梅林.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近况[ J ].中草药,2003,34(6):附9~l1.
6 孙艳红,方晓艳,刘红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概况[ J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ll4~l15.
7 刘成海.抗肝纤维化有效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 J ].中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2):16~19.
8 崔晓兰,贺玉琢,高英杰,等.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研究方法学探讨Ⅲ[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3):45.
9 王力倩,李仪奎,等.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探索[ 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2):35.
10 周明眉,杨奎,姜远平,等.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Ⅳ)——采血时间的确定及时效关系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 J ].1998,14(增):110.
11 黄敏,杨坤杰.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改进思路[ J ].湖北中医杂志, 2006, 28:24-25.
12 冯淑怡.含与不含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丸对大鼠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D ].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13 梅建勋,张伯礼,陆融. 中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的建立—清脑益智方对谷氨酸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天津中医,1999,16: 25.
14 闫晨,康立源.中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研究进展[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3):257-259.
15 张启春,寇俊萍,朱丹妮,等.脑脊液药理实验条件规范化初探—当归芍药散精简方的神经保护作用[ J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13: 10-13.
16 Van den Berg MP , Romeijn SG,Verhoef JC , et al . Serial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ing in a rat model tostudy drug uptake from the nasal cavity[J ] . J Neurosci Methods ,2002 ,116 (1):99-107.
17 富宏,陶迎红,王学美,等. 经皮穿刺延髓池抽取兔和大鼠脑脊液的方法[ 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11):684-687.
18 曹远东,章龙珍,王梅申,等.两种采集SD大鼠脑脊液方法的比较[ 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25(4):317-319.
19 李惠勉,李建章,姚淑芬.一种实用的采集兔脑脊液方法[ J ] .解剖学杂志, 2000,23: 488.
20 谢宁,邹纯朴,牛英才,等.地黄饮子对海马神经元AD模型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4,10: 29-32.
21 郭建文,何迎春,陈绍宏.Beagle犬含药脑脊液对神经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研究[ J ].中医药通报, 2005, 4: 54-58.
22 郭建文,何迎春,陈绍宏,等.Beagle犬含药脑脊液干预皮层神经元出血损伤细胞凋亡时间窗的实验研究[ J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3: 884-886.
23 林志宏,严永清,朱丹妮,等.当归芍药散对β2淀粉样蛋白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5,36:346-349.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更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性学科。它涉及内容多而庞杂,涉及药品种类繁多,单个记忆很困难,系统性和整体性差,涵盖基础知识面广。对学生的基础、迁移和联系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普遍认为药理学是一门比较枯燥、难学的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那如何才能使同学们对药理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自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采用
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于教学。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同学们能在课堂上活跃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式教学模式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药理学的教学中。
1 启发式教学法简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也是今天“启发式教学”的由来。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所谓启发式教学法是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主要靠学生的自身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这种教学思想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生动、活泼地学习。
2 启发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设问式启发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开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引导,有意创设问题情境,是打开学生心扉,促进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但是,教师不能盲目地随意提出问题,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适时设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镇痛药时,从临床用药的区别入手,提出看似简单却未必简单的问题:比如创伤或术后止痛为什么常用吗啡或度冷丁,却不用阿斯匹林? 学生被这一早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给问住了。立即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再给他们做出解答,使学生对两类药物基本作用有了深刻地认识: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不同,前者属于中枢性镇痛药,激动中枢的阿片受体,从而阻断痛觉神经通路的传导;后者归类于外周性镇痛药,抑制炎症反应时产生的致炎致痛及增敏放大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因此对直接刺激神经末梢的创伤性和术后疼痛无效。总之,在教学中,设问可以设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但应注意知识结构的衔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问得巧、问得活,诱导其想象,启发其思维。但不能随心所欲,胡乱提问。在药理学教学中善于设问,往往有柳暗花明之功,点石成金之效。
2.2 对比式启发
药理学理论性强,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如果靠死记硬背,学起来自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将易混淆的知识点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找出,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刻的记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时,启发学生从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都能降低体温这一共同点入手找出两者的区别。解热镇痛药能使过高的体温降低,使之恢复至正常体温37℃,而氯丙嗪在低温环境下,可使体温降至35℃,甚至更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差别?因为两药的降温机制不同。前者使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并导致体温升高的前列腺素不能合成,因而使体温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后者阻断体温调节中枢的多巴胺受体,使体温调节中枢失灵,使体温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外环境低温条件下,可使体温降至37℃以下,如果外环境高温同样可使体温升高。因为两药降温机制不同,导致其降温特点和用途不同,因此,解热镇痛药一般用于感冒发热,而氯丙嗪主要用于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经过这样对比启发引导分析,不仅使学生对阿司匹林和氯丙嗪认识深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横向思维的能力,即把事物放到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去考察事物运动的特点和它的本质的一种思维特性。
2.3 推理式启发
药理学的很多内容是有理论可寻的。很多药物可以由药物作用机制推导出药物的作用,再推导出药物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所以药理学学习的基础在机制。推理式启发教育法在药理学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比如在教授阿托品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方法。M受体广泛分布于腺体、平滑肌、心脏等部位,M受体激动以后产生M样作用。阿托品阻断M受体导致腺体分泌减少,那么哪些腺体分泌减少呢?唾液腺、汗腺最明显,由这个药理作用就可以推导其临床用途了,由于其抑制唾液腺分泌,可以治疗流涎症,但是会产生口干的不良反应;抑制汗腺分泌,可治疗多汗症,但是会导致发汗不畅,导致体温增加;由于其松弛膀胱逼尿肌,导致尿潴留,故前列腺肥大患者不能用。在药理学教学中可广泛使用该方法,学生可以由浅人深的理解授课内容,增强理解记忆,吸引注意力。
2.4 案例式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10-01
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 其教学目的和学习任务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1]。药理学覆盖面广,涉及传出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和其他内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化学治疗药物,与临床各科用药联系紧密,具备适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抗心绞痛药属于心血管系统药物,在心内科是常用药.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冠心病是当前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的10%~15%。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心健康。本文以抗心绞痛药案例为基本素材,讲述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
1.抗心绞痛药案例的准备
在讲完上一次课抗高血压药后,将打印好的抗心绞痛药案例材料发给每一位学生。嘱咐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课本,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和上网搜索查找资料等手段来探讨。案例内容如下:
患者,女,68岁,工人。
主诉:胸痛反复发作两年,1小时前复发
现病史:患者有高血压史14年。两年前开始,做剧烈活动后感心前区疼痛。发病初期,停止活动休息后胸痛可自然缓解。但发病一年后,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药物胸痛才能缓解。今晨大便时,突发心前区剧烈疼痛伴胸闷、憋气,胸痛向左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无明显缓解。
体格检查:脸色苍白,面容痛苦。皮肤潮湿、呼吸急促。心率96次/分,血压160/100mmHg,ECG提示ST段抬高。
诊断:(1)高血压;(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心绞痛
医嘱为:
普萘洛尔片 10mg×9
用法: 10mg tid po
硝酸异山梨酯片 5mg×9
用法: 5mg tid po
问题:
①案例当中哪些叙述支持心绞痛的诊断?本次发作属于何种类型的心绞痛?
②心绞痛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③为什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症状?
④入院后,此联合用药是否合理,为什么?
⑤作为一名护士,你认为在使用抗心绞痛药物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2.案例的实施
根据班级人数按照学号顺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也可以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团结协作。首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其次,每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然后,听完各组代表发言后,各组成员之间重新交流、讨论,再由小组长对其他小组长的发言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作为“考官”或者“教师”的成就感,所以积极性也较高;最后,每个小组完成病例分析报告,于下节课上交。对于在本次讨论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表现较差的组,课后给予指导,希望在下次讨论中能有好的表现,迎头赶上,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3.案例归纳总结
在学生充分的分析、讨论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问题一 案例当中支持心绞痛诊断的叙述是:今晨大便时,突发心前区剧烈疼痛伴胸闷、憋气,胸痛向左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属于自发性心绞痛,因为患者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无明显缓解。
问题二 心绞痛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肌组织供氧需氧的平衡失调, 即供氧
问题三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症状的原因:硝酸甘油首过消除率高,不宜口服给药。舌下含服可迅速吸收。硝酸甘油的基本作用是显著松弛血管平滑肌:①扩张冠脉,缺血心肌血液灌注量,缺血心肌供氧量。②舒张外周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及心室壁张力心肌耗氧量;扩张动脉,后负荷,心室壁张力心肌耗氧量。③舒张心外膜血管及侧支血管,重新分配冠脉血流量,心内膜下缺血区的血流量。④促进保护心肌物质的释放,减轻缺血心肌的损伤,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心律失常的发生。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对抗血栓形成,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
问题四 普萘洛尔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是正确的。两者联用,可相互取长补短,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普萘洛尔能对抗硝酸甘油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的作用。硝酸甘油可减轻β受体阻断药引起的心室容积增大和心室射血时间延长。
问题五 在使用抗心绞痛药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告知患者或其家属,硝酸甘油遇光、遇热极易分解失效,故应置于棕色玻璃瓶内,旋紧瓶盖,避光保存。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过期药一定要及时更换。2.硝酸甘油一定要随身携带,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化片剂0.3~0.6mg/次,采取坐位含药。如有灼热或刺激感,说明药物有效,让病人不要过于恐慌;症状若无缓解,5min内可再含1片,最多可连续使用3次,15min仍不缓解,提示有心肌梗死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3.如果是缓释剂应整粒服,不能嚼碎;喷雾给药时应喷于舌下或口腔黏膜上,不可将药物吸入;贴膜剂应贴于胸腹、大腿前部及前臂等无毛发处。4.嘱咐患者避免过饱饮食,过度劳累和寒冷刺激等,以免诱发心绞痛。
4.开展案例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选择案例时,要做到与教学目的相一致,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药理理论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案例的难度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案例太难,学生因知识储备不够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教师的灌输,丧失了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例过易,信息量较少,过程简单,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会降低学生经过努力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所以,案例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成败。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一定要让学生提出见解,去分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各小组见解不一致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逐步统一认识,教师的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切忌老师处处包办代替,否则起不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采用案例教学法,不是说本次教学内容只有这一种方法,而是要做到案例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他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6-01
人是客观物质世界这个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统一体的一个要素,又作为较低一级的系统由更低一级的要素组成,存在着维持其存在的方面,也存在着破坏其存在使之发生转化的方面,疾病成为生命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现象[1]。
药物是作用于机体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药物作用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发生的反应,是通过影响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表现出来的[2]。
决定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是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多种多样的,药物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其特殊性。把药物与机体作为一个矛盾共同体时,药物的基本作用是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具有了普遍性。从认识药物共性再到认识药物特性,符合人们的认识习惯。
把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看作是一个过程时,药物作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具有的共同点是药物未被吸收时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局部作用和吸收之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发生的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比较单纯,大多是药物理化性质的直接体现[3]。吸收之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的药物对不同的组织器官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能对某些组织器官产生特别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不明显,表现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是由组织器官的循环状况、药物对组织器官的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组织器官对药物的反应性等诸如此类药物与机体这一矛盾共同体自身矛盾运动的特殊性决定的。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相对的,这与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有关,也与用药剂量有关。对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这一特性的了解既有认识论层面的意义,也有方法论层面的意义。如果将所有药物看作是由具有不同选择性的药物组成的,就可以将选择性极低、对各种组织器官都产生类似作用的药物称为普遍细胞作用药物,作为消毒防腐用于体外杀菌,将具有相当选择性的药物称为选择作用药物,用作防治疾病。提高药物的选择性是医药工作者的追求,既可通过药学工作者科学研究开发更具选择性的药物,也可通过医务工作者恰当掌握剂量来逐步实现。具有绝对选择性的药物是不存在的。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各自的选择作用,有不同的适应证和毒性,具有两重性,既可呈现对机体有利的防治作用,又可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二者同时存在。
药物的选择性是由药物本身所决定的,成为医务工作者选择用药、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的依据。医务工作者的选择权是由药物的选择性决定的,不可夸大医务工作者的选择能力,又要重视医务工作者选择能动性的不断提高,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医务工作者选择了药物,就同时选择了药物的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必须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矛盾运动的过程。在疾病尚未发生但必然会发生的时候,适时给予干预可以阻止疾病的发生,药物起到的是预防作用;疾病发生之初,病因作为主要矛盾激发了病理生理过程,规定和制约症状这个非主要矛盾;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病因可以转化为非主要矛盾,症状也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病因是深沉内隐的,既不易发现,也不易祛除,症状显而易见,容易得到控制;病因与症状有时是不平行的,机体与疾病的矛盾运动也是不平衡的。在医疗活动中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既要重视对因治疗,也不能忽视对症治疗,尤其当症状上升为主要矛盾后,控制症状、缓解病情成为当务之急,需维持生命、发挥机体的抗病能力,为对因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不良反应作为药物作用的一部分是与防治作用同时存在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是防治作用,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不利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一般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将药物作用划分为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是一种人为的分类法,是药理学知识认识的需要,也是医疗实践活动的需要,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更是医疗实践活动中趋利避害、发挥医务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需要。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危害不大。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可随用药目的的不同而相互转化。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持有者被赋予神圣的职责,唯有将整体观念、循证观念、以人为本观念彻底贯彻于医疗活动始终,药物的作用、患者健康的恢复、医疗活动的价值才可能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7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9(b)-0152-03
Clinical effect of Danzhen headache capsule combined with gabapentin treating migraine
YANG Jiang-de1 XU Ting-lan1 WEI Qiu-yi2
1.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ujiang College in Jiangxi Province,Jiujiang 332000,China;2.Qinghai Yixin Pharmaceutical Co., Ltd.,Xining 81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anzhen headache capsule combined with gabapentin treating gmigraine. 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migraine treated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ujiang College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2014 were selected.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63) and control group (n=63).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gabapentin,whil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Danzhen headache capsule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4 months and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Treatment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experimental group (92.06%)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69.84%) (χ2=3.97,P
[Key words] Danzhen headache capsule;Gabapentin;Treatment effect;Adverse reaction;Migraine
国际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有近2000万头痛患者突发性瘫痪,800万人因头痛病不及时治疗导致抑郁甚至自杀。我国头痛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在7.7%~18.7%,偏头痛是临床头痛最常见、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在全世界约有6亿偏头痛患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1],而临床单用加巴喷丁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 10~11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26 例,每月偏头痛发作5次以上,持续时间>72 h,偏头痛发作后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活动加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符合2004年国际偏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2]。将确诊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35例; 年龄20~75 岁,平均(40.3±10.5)岁;头痛类型:先兆头痛19例,无先兆头痛44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16~72岁,平均(36.3±11.2)岁;头痛类型:先兆头痛 23例,无先兆头痛40例。比较两组患者组成数据无显著差异。该研究方案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恒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62) 治疗,初剂量为300 mg/d,1次口服;第2天剂量为600 mg/d,分2次口服;第3天剂量为900 mg/d,分3次口服,第4天维持此剂量,然后根据患者治疗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给予丹珍头痛胶囊(青海益欣药业,国药准字Z20025871)1.5 g,3次/d;嘱咐患者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详细记录患者在偏头痛发作前及治疗研究结束后的头痛程度分级、发作频率和相关伴随症状,并严密观察、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必须检测肾、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每周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严密观察,3个月后复查。
1.3 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治疗4周后症状完全消失,3 个月内未见发作;显效:治疗4周后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内发作次数比以前减少>80%;有效:治疗4周后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内发病次数比以前减少50%~80%;无效:治疗4周后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内疼痛发作次数比以前减少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 SPSS 14.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69.84%(χ2=3.97,P
表 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3.97,*P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0%,对照组为 1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P>0.05)(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1.28,*P>0.05
3 讨论
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等。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可有或无先兆症状,常有伴随症状。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涉及血管、神经、血管神经多种机制。偏头痛患者的血黏度增高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聚集的血小板释放出 5-羟色胺、组胺、二磷酸腺苷及儿茶酚胺、花生四烯酸等物质,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血栓素又可促进血小板聚集释放,从而诱发颅内外血管的张力改变,导致偏头痛发作,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可改善偏头痛症状。目前,国内外防治偏头痛的药物很多,如麦角胺制剂、普萘洛尔、苯噻啶、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但因服药周期长、不良反应大都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偏头痛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增加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加巴喷丁作为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具有多重作用机制,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偏头痛的常规治疗,并在急性发作期的治疗、降低发作频率方面效果良好[3]。加巴喷丁已知的作用机制有:①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作用;②中枢神经系统钙通道的拮抗作用和对外周神经的抑制作用;③对γ-氨基丁酸(GABA)介导传入通路的抑制(这样减少了兴奋性传入信号),引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效作用在脊髓和大脑水平);④可增加 GABA 的合成,减少 GABA 的降解,但更多的证据倾向于对 NMDA受体和钙通道拮抗两种机制;⑤可与中枢神经元突触前P/Q型电压依赖钙离子通道α2、δ亚单位结合,以抑制细胞的钙离子内流,达到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或谷氨酸释放[4]。国外研究报道,加巴喷丁主要是通过GABA的增强作用而治疗偏头痛的急性发作[5]。加巴喷丁对许多常见受点无亲和力,如苯二氮■受体、谷氨酸受体等;与大脑皮质外层和海马神经元中钙通道的α2、δ 亚单位结合,而神经元的钙通道在外周受损时上位调节,其开放与发生痛敏有关。加巴喷丁通过抑制钙通道而减少神经元的钙离子内流,进而减少脑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有助于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另外,加巴喷丁的作用也可能与GABA、突触前 NMDA受体、去甲肾上腺素、脊髓 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腺苷A1受体有关。加巴喷丁口服易吸收,2~3 h达峰浓度,其生物利用度与剂量呈反方向变化,如单次口服 300、600、1600 mg 时生物利用度约为60%、40%、35%。食物对加巴喷丁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只有轻微影响。加巴喷丁不诱导肝药酶,在人体的代谢不明显。虽然有报道,在偏头痛发作频率方面至少可以降低达一半以上[6]。在临床观察中,加巴喷丁如果长期使用将会使耐药性增加,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依据中医理论,偏头痛属中医“头风病”范畴,其主要特点为发作性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发生在部分患者的先兆症状。高发于中青年,以女性为多,女∶男=4∶1,全球患病率约为12%。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的主要病机为肝风上扰,肝阳上亢,长期反复发作,伏邪日久入络,滞留不去,加剧气血逆乱;甚则聚湿为痰,痰瘀互结,或动风化火,上犯清窍,使头痛加重。其病机为邪阻清阳,或为脑失濡养,或为气血逆乱、血行不畅而致病,故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7]。丹珍头痛胶囊由纯天然药物制剂组成,由高原丹参、川芎、当归、钩藤、夏枯草、熟地黄、珍珠母、鸡血藤、白芍、、细辛等药材组成。川芎能活血祛瘀,行气、散风止痛[8],川芎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9],对风邪致脉络瘀阻所致头痛起到了治本作用。丹参和川芎有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负荷、降低血黏度,改变血液流变作用[10]。高原丹参起活血化瘀作用,含有丹参酮ⅡA,有改善大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的功效。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蒿本内酯,有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作用,有保护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11];减少氧自由基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12]。夏枯草可祛湿,鸡血藤有强活血化瘀作用,细辛有散寒止痛功效,钩藤具有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功效。白芍有调节免疫、镇痛、抗炎作用[13],诸药合用,起息风止痉、活血通络作用,对偏头痛都有较好的效果[14]。现有药理学研究认为,丹珍头痛胶囊限于药物浓度和给药的体积不能再增大,测得其最大耐受量为 247.8(生药)g/kg 体重,相当于成年人日服剂量的1034.5 倍,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和死亡。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69.84%(P0.05),说明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加巴喷丁既可快速解除急性偏头痛的相关症状,又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综上所述,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显著,能快速解除偏头痛的相关症状[15],有效降低偏头痛复发的频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朝B.某社区200例青少年偏头痛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127-128.
[2]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
[3] 赵晓霞,李美艺,牛敬忠,等.加巴喷丁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4):218-221.
[4] 胡银娥,张义轩,王斌,等.龙胆泻肝软胶囊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21-122.
[5] 刘少宾,陈以卫.中西医结合治疗肝亢血虚型偏头痛 51 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8):20-21.
[6] 尹帅领,卜淑芳.加巴喷丁胶囊治疗丛集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6) :549.
[7] 郭桂珍.丹珍头痛胶囊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24(12):119-120.
[8] 高明达,李灵芝.丹珍头痛胶囊胶囊治疗偏头痛10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33-34.
[9] 岑显娜.川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1996,3(2):27.
[10] 戈继业,张振玲.川芎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0):638.
[11] Kuang X,Yao Y,Du JR,et al.Neuroprotective role of Z-ligustilide against forebrain ischemic injury in ICR mice[J].Brain Res,2006,1102(1):145-153.
[12] 杨海霞,张玉芹,刘斌,等. 丹珍头痛胶囊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 :230-232.
[13] 王芍.同基原赤白芍增强小鼠免疫作用力异同及成份相似度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8):635.
【关键词】 鸡胚地龙接骨膏;骨折;中药外治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Jipeijiegu oint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and explore its mechanism.Methods Animal fracture models were made in in 60 rabbits.They were pided randomly into treatment group,control group and open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JiPeijiegu ointment,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hangkejiegu tabella,and the open group didn't given medicine. All rabbits were fixed with the same bandage and adhesive tape for 28 days.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respectively in the 7th,14th,21st and the 28th day after treatment,and the radius specimen were examined by Xray,restence test,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calus score,and made cell stereo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bone cell lineage within osteotylus by using 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system.Results The wounded limbs repaired completely,fracture disappeared and marrow cavity unobstructed again in treatment group within 21 days after operation,the Xray films suggested that the fracture healing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pen group.the result of biomechanical property tested and integrate intensity of callus by Xray film and bone cell lineage within osteotylus by using 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pen group(P
【Key words】 Jipeijiegu ointment;fracture;TCM external use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废和死亡。中医中药治疗促进骨折愈合疗效肯定,已被临床广泛证实。但大多偏向于内服中药方面的研究,而外用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较少。鸡胚地龙接骨膏为我院临床应用20多年治疗骨折的外用中药制剂,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之功效。我们选择新西兰大白兔制作骨折动物模型,采用鸡胚地龙接骨膏外用治疗,观察其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实验药物 (1)鸡胚地龙接骨膏:①药物组成:由透骨草、地龙、五加皮、骨碎补、乳香、没药、血竭、川续断、红花、威灵仙、自然铜、五倍子及刚出壳的小鸡等23味中药组成。②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先研成细粉备用。
③提取: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投入药料,后下透骨草、地龙、五加皮、骨碎补、川续断、红花、威灵仙、自然铜、五倍子,文火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温度控制180℃~200 ℃,加入血竭、乳香、没药熔融。④炼油:改用中文火,继续熬炼,不断撩油,避免触及锅底,程度通过温度、油烟、油花、滴水成珠判定。⑤下丹成膏:温度约300 ℃时,加入黄丹(除去水分,过80目筛) 采用火上下丹法,同向搅拌,速度适宜,随时用“滴水成珠”法检视合适度,加入蜂蜡熔融,收膏。⑥去“火毒”:膏药倾入冷水中,木棒搅拌,使成带状,反复捏压,制成团状,浸入水中,每天换水1 次,约2 周,使火毒去尽。⑦摊涂:取膏药熔化,加冰片,粉碎小鸡搅匀,塑料袋包装,由本院制剂科生产。规格:80 cm×80 cm,院内制剂。(2)伤科接骨片(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1021461,生产批号080924)。
2.动物分组 10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由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统一提供,体重(2.0±0.2)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及开放组,每组各20只。
3.动物模型制备及治疗方法 所有动物于实验前禁食12 h,按体重剂量30 mg/kg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左前臂皮肤去毛,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局部作一切口,剥离骨膜。于旋前圆肌止点远端用双锯片造成右侧桡骨中段3 mm宽的骨缺损后,缝合伤口,不作任何固定。术后用抗生素3 d,并随机分为3组分笼喂养。造模后1日,治疗组待伤口干燥后,外敷鸡胚地龙接骨膏,每只动物取该膏药25 g,约相当于人的等效剂量,平摊于无纺石膏药棉上,以骨折处为中心宽大约5 cm,环状包裹,外用绷带、胶布固定,每7 d 换药1次。对照组不外敷药,仅以相同大小外用绷带、胶布固定,更换时间与治疗组相同,术后第1天即开始口服伤科接骨片,每天150 mg/kg,相当于人的等效剂量。开放组不外敷药,仅以相同大小外用绷带、胶布固定,更换时间同治疗组。三组试验时间为28天,饲养条件相同,研究期间三组均无动物死亡。
4.观察指标及方法
(1)X线检查 术后7、14、21、28天三组动物分别在48 kV,25 mA,0.12 s,50 cm的投照条件下进行X线摄片,以观察骨折修复过程和效果。
(2)抗折力测试 采用直接抗折力方法,取兔完整桡骨标本。剔除骨膜,测试时以骨折处为中心,跨距5 cm,谨慎添加重量至标本自骨折处折断,得抗折力(单位:g)。
(3)组织学观察 术后7、14、21、28天各组随机杀死5只新西兰白兔,取下右侧桡骨,10%甲醛固定,混合脱钙液脱钙,逐级脱水,石蜡包埋,每只兔作2张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4)骨痂积分 每个标本切片镜下所见4种骨痂(外骨痂、内骨痂、桥梁骨痂、联接骨痂)记分按:血肿1分,纤维(成纤维细胞)2分,软骨细胞和类骨细胞3分,小梁骨4分,计算所得分相加为总分。
(5)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分析 在HE染色切片上,取骨痂远、中、近3个视野,利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切片图像,分别计算出骨折后7、14、21、28天骨痂内成骨细胞的平均体积密度(Vvt),平均体积(Vv),数量密度(Nv)。
5.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1.X线检查所见 术后14天,治疗组动物右桡骨折处已有明显骨性骨痂形成,局部增粗,骨密度较高,骨折线不清,但断端骨髓腔未通。而对照组在骨折处仅见纤维性骨痂,骨痂密度较低,骨折线清楚可见。开放组动物伤肢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未见有骨痂形成,断端无骨连接,骨折线清楚。术后第21天,治疗组动物伤肢已完全愈合,骨折线消失,断端骨髓腔再通,骨皮质厚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对照组动物伤肢局部已形成了骨性骨痂,但骨髓腔未通。开放组动物伤肢局部仅生有大量纤维性骨痂,密度较低,断端清楚可见。术后28天,治疗组动物骨小梁排列较规则,分布较均匀,连续性好,顺力线排列,骨折端修复的塑形基本恢复到解剖形态。对照组和开放组显示骨折处膨大状,塑形效果差。
2.三组抗折力比较 同一时间测试抗折力,测试跨距5 cm。术后7天三组抗折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4、21、28天时治疗组、对照组桡骨标本抗折力较开放组显著增强(P
3.三组组织学观察 治疗组动物术后7天,外骨痂中含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纤维性结缔组织及新生的毛细血管,骨生成细胞数量较多,呈群存在,位于幼稚骨小梁边缘有众多呈层排列的成骨细胞;术后14天,骨小梁进一步成熟,呈网状或海绵状,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功能活跃的破骨细胞同期发挥作用,进行内外骨痂塑建和改建,部分骨小梁被吸收;术后21天,内外骨痂改建、塑建进一步完善,骨髓腔已通,骨折线消失,骨折被修复;术后28天,骨折处大部分可见内外骨痂已桥接,与相连的健康骨相近似,骨小梁数量较多,顺力线排列,骨髓腔全部已贯通,血管丰富,可见大量密集排列整齐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数量少。对照组动物至21天,内外骨痂处于塑建和改建阶段,而开放组在骨折处有大量纤维组织和成纤维细胞,仅见大量成骨细胞,断端依然明显;至28天,对照组、开放组两组骨痂生长稀疏,排列紊乱,外骨痂数量大、较厚,未形成与健康骨形态相近的致密性骨皮质,骨小梁大部分未会师桥接,骨折处可见较多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部分标本软骨化骨不全,骨髓腔未再通。
4.三组骨痂积分比较 每个时间段动物数为5只,每只兔作2张切片,每组观察10张切片。术后7天三组骨痂积分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21、28天治疗组骨痂积分与开放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5.三组不同时期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比较 每个时间段动物数为5只,每只兔作2张切片,每组观察10张切片。术后7、14、21、28天三组Vvt、Vv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骨折属于中医损伤“血瘀证”范畴。中医认为,骨折损伤气血,导致血液离经妄行,恶血留滞,形成血瘀,以致气血运行不畅,瘀积不散。气血瘀阻,经络闭塞是创伤骨折的病机核心。历代医家均把药物外敷视为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祖国医学认为骨折愈合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内经》曰:“气伤痛”,“形伤肿”,骨折损伤气血、经脉, 气血运行失常,致“气血凝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作为治疗骨折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骨折修复的必用之法。鸡胚地龙接骨膏是我院应用多年治疗骨折的外治药,其遣方用药严格遵循祖国医学外治之法。《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之法, 药物可直达病所。“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攻而激之,较之服药尤有利,此至妙之法也”。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1~4],外用活血化瘀中药后,骨折部位的脉冲迅速下降,增加了骨折断端组织毛细血管的开放量, 改善循环,瘀血消散,代谢产物的清除加快。改善微创伤造成的血液流变学向高凝状态转化。促进骨折局部的血肿吸收,多核白细胞活性明显增强,表现为吞噬功能增强,血肿吸收机化加快。
鸡胚地龙接骨膏由透骨草、五倍子、五加皮、骨碎补、乳香、没药、血竭、川续断、红花、威灵仙、自然铜、地龙等23味中药组成。该方针对骨折损伤后血脉受阻,瘀血,留滞经络,局部肿胀,疼痛或骨已接正,筋已理顺,瘀血未净,合而不坚。损伤后期筋骨软弱,筋肉挛缩,关节不利,兼有外邪等症组方。方中乳香、没药、红花、牛膝活血散瘀,行气通经;川续断、西瓜子、自然铜、骨碎补补肝肾、壮筋骨;五加皮、透骨草祛风湿,止痹痛,强筋壮骨、威灵仙、川草乌祛风除湿,通经止痛;生鹿角清营凉血,地丁、银花清心解毒,消散瘀痛;檀香、冰片走窜之品开窍醒脑;儿茶清热止血,妙用出壳之小鸡血肉有情之品,益气补精生肌,引药入骨肉血脉为使药。使药物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病所, 发挥诸药之功。其中川续断[5]、自然铜[6~8]等均有改变骨的形态,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纵观全方组成, 君臣佐使, 相得益彰,诸药合用可使腠理疏通,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风邪得去,散瘀止痛不忘壮骨生新,标本同治。本研究显示,给予鸡胚地龙接骨膏外敷治疗21天,新西兰大白兔伤肢完全愈合,骨折线消失,骨髓腔再通,而对照组和开放组动物骨折处未愈合,断端清晰可见。并且观察到鸡胚地龙接骨膏组用药14、21及28天的X线检查显示,骨折修复、作生物力学性能抗折力测试、骨痂评分及骨痂内成骨细胞立体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开放组(P
参考文献
[1]黄春梅,苏培基,李大刚.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文献的评价[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 2:123-124.
[2]舒玉林,吴文华,王绳新,等.补损续筋丸化裁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 (3):157-159.
[3]翟献斌,王宗辉.泰山接骨膏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7,19(4):11-13.
[4]高启龙,陈永强.活血化瘀法对血管生成效应与机制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459-462.
[5]陈小硅,李福安,葛亚飞.续断对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的骨形态剂量学研究[J].中医正骨,2004,1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