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0 10:58: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属普通中等卫生专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医药卫生类的初、中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会主要是农村和城市社区培养护理、医学相关专业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包括为广大农村培养适宜的乡村医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专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重大战略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能力。使医疗技术操作更加科学、规范、安全,更好地为人的健康服务。实验实训教学是最好手段和方法。实验实训教学是指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和理论课中的实验实训环节,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也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操作能力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实训操作能力训练为主,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操作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培养现代医疗技术人才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一观点,笔者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需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实验实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鉴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笔者认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实验实训设施主要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
1、给药治疗技术实训室:
实训项目:各种注射药物的配置技术、给药治疗技术、标本采集技术、预防交叉感染技术等实训。
实训设施:全功能护理人、带警示臀部肌肉注射训练对比模型、带解剖结构的臀部注射模型、多功能注射模块、带警示上臂肌肉注射模型、全功能完整静脉穿刺及注射训练手臂模型、婴儿头皮穿刺模型、输液泵、脊椎穿刺模型、骨穿及股静脉穿刺模型、器械柜、护理床等。
实训目的:该实训室为培养临床护理人才组建的,以提高培养临床给药治疗技术操作能力。
2、换药技术实训室:
实训项目:伤口处理、小手术的操作等实训。
实训设施:缝合练习模块、外科缝合包扎展示模型、外科多技能训练模型组合、气管切开护理模型、外阴缝合练习模型、担架车、器械柜、护理床等。
实训目的:进行切、缝合、拆线、包扎等外科基本技能的练习。练习和提高各种伤口的护理、清洗、换药、包扎等基本技术。进行皮肤、血管、肠管、深部组织的切开、缝合、打结等技能操作训练。
3、观察实训室:
实训项目:观察床的放置、铺床技术、生命体征评估技术、帮助病人清洁身体,促进舒适技术、帮助病人移动,维护安全技术、满足病人营养需要技术、满足病人排泄需要技术、冷热应用技术、尸体护理技术等实训。
实训设施:全功能护理床、担架车、高级成人护理模型、超声雾化器、制氧机、灌肠训练模型及灌肠包、轮椅、着装式偏瘫护理模拟装置等。
实训目的:进行铺床、生命体征评估、帮助病人清洁身体、帮助病人移动、满足病人营养需要、各种灌肠操作等操作技能的训练。
4、抢救技术实训室:
实训项目:制氧机、鼻导管给氧法、鼻塞给氧法、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洗胃法、简易人工呼吸器使用法、呼吸机使用法、打开气道畅通呼吸道法、口对口吹气法、胸外心脏按压法、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等实训。
实训设施:简易人工呼吸器、全功能呼吸机、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新生儿气管插管模型、电动吸引器、带警示透明洗胃机制模型、自动洗胃机、全功能急救人、模拟除颤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担架车、护理床等。
实训目的:训练操作洗胃法、氧气吸入法、鼻饲法、气管切开护理、十二指肠引流术、食管及胃底双气囊压迫术等技能。进行瞳孔观查、模拟颈动脉搏动、打开气道、CPR急救、胸前捶击、气管插管、血压测量、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方面的全方位练习,同时还可以使用真实除颤仪进行除颤操作,及外接心电监护。模拟产前检查,产中分娩和产后护理,提供典型的正常分娩和异常分娩案例。
5、示范教学室:
实训项目: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等设施进行理论教学、音视频教学、操作演示等。
实训设施:多媒体教学系统、开放式基础护理辅助教学系统、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数字遥控式电脑胸部心肺听诊模拟人、电子孕妇腹部触诊模型等。
实训目的:通过大量的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来介绍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护理技能。进行肝触诊;脾触诊;胆囊触诊;肝、肝囊、脾综合体征触诊;常用疾病压痛与反跳痛等教学训练。在模拟人相应的听诊部位进行听诊训练。进行四段触诊、胎儿心音的听诊、骨盆外部测量和护理的练习和指导。
实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形成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实验实训教学的优势,逐步形成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研究单位团体奖
文/特约通讯员 周大勇
日前,在2014年度湖北省职业教育培训课题研究成果评审中,荆门市技师学院陈卫民院长主持研究的课题《职业素养基本训练》获得省级省重点课题一等奖,彭彬林老师制作的课件《flash动画——制作逐帧动画》获教案、课件类一等奖,柴玉姝老师的《中职课堂师生冲突的校本研究》获论文类一等奖,学院连续五年获得湖北省职业教育培训课题研究单位团体奖。
近年来,荆门技师学院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围绕现代产业转型与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改革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大了教研教改的力度,多举并措,教研教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是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学院贴近企业生产岗位,引入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设计生产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室车间化、学生员工化、课题产品化”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达到更好的教改效果,被确定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二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学院经常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积极倡导和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通过视频、图片、声音、文字形象化地展现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传授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引领教师成长。学院定期组织教育教学课题研讨会、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际同行交流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听课、评课及优质课评比活动,为全体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和研讨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热情,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营造了学习型、协作型的教师文化氛围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据悉,荆门技师学院今后将不遗余力地为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平台,展示才华的舞台,鼓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打造一支教学教研水平都领先于同类院校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加快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山西交通技师学院:
获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和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文/特约通讯员 赵启文
近日,山西交通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公共管理系现代物流专业分别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两个项目共计获得省级财政支持资金400万元,项目资金将用于设备购置、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
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建设期为3年,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年。建设期间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企业与学院共促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步伐,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实现一体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强化实践育人。
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成功,为学院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实训水平,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向山西产业发展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奠定了基础。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举办意大利高级服装创意制版研修班
文/特约通讯员 李文胜
就业的稳定性通常以某一工作平均持续时长来衡量,国际上通常以从事某一工作的时长是否持续6个月以上来判定工作的稳定性。在此,用就业的平均持续时间来考察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按照不同就业时长可将其就业稳定性划分为4个档次:就业持续时长1年以上的为稳定性良好,6个月至1年的为稳定性较好,3~6个月的为稳定性较差,3个月以下的为稳定性很差。据此标准,结合调研数据,统计分析如下,就业稳定性良好的占比为21.3%,其中51.8%的人员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就业稳定性较好的占比为23.6%,其中48.2%的人员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就业稳定性较差的占比为28.7%,其中31.3%的人员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就业稳定性很差的占比为26.4%,其中仅有10.5%的人员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职业教育培训对于就业稳定性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二者存在正相关。就业定是劳动者专心从事本职工作,获得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其对劳动者和用工方都具有深远影响。研究表明那些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进一步发展,而岗位经常变动且无成功可能的就业是较低质量的就业。劳动者获得长期稳定的职业,更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有利于在选定的职业中获得更高质量的就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稳定的就业环境和人力资本更利于单位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本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稳定性可以体现在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与职业地位方面。职业教育培训对其影响也是比较显著的。调查显示,农民工通过相关职业培训,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对劳动合同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相比未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显著提升。而且,通过访谈得知,参加过职前教育培训的人员对于劳动合同的期限、公正性、具体条款的表述更加重视,能够很好地规避一些恶意企业设下的“陷阱”。对于存在异议的合同条款,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公平。双方协商签订的劳动合同赋予劳动者更多应有的权利,能够保障劳动者参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决策、自由表达意愿,切实保障员工的民主参与和监督。然而,许多未参加过职前教育培训的农民工,由于社会经验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用人单位利用,从而陷入被动局面。此外,通过职前教育培训,可以促使劳资双方签订更加公正合理的劳动合同,保障各项条款准确翔实、指标细化、工资待遇合理、在劳动法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合理的工作时长,使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障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职业教育培训对于农民工获得稳定的职业地位,拥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质量就业与职业地位息息相关,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往往与职业声望、职业性质、权力、收入、学历、自由度、自主性等因素有关。分析这些相关因素可发现,不同社会分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不平等,这种分层往往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相关调查研究人员发现,职业教育培训与农民工的职业地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经过一定期限的职业教育培训与未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及培训期较短的人员相比,前者往往能够获得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声望较高的职业。
(二)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者社会保障的关联性
社会保障是高质量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提供带薪休假等基本社会保障。这些社会保障,尤其是“五险一金”是国家强制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障基金,也是公民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基金项目。然而,现实中却有一些用人单位为追求高额利润,凭借自身在就业市场中的强势地位,减少人力投入资本,不为企业员工缴纳应有的“五险一金”,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基本劳动权益。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劳动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劳动保障对自身权益保护的价值,认真了解“五险一金”的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基本权益。调研数据统计显示,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普遍偏低。养老保险参保率为15.8%,其中,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占比为72.8%;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7.9%,其中,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占比为65.3%;工伤保险参保率为25.8%,其中,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占比为67.6%;其他保险参保率均不足10%。调查显示,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社会保障意识明显增强,未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对于社会保障的参保意识淡薄,未参加基本社会保障的比例相当大。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好多人对于企业克扣“五险一金”行为采取了默认态度,并未提出任何质疑和申诉。这反过来又助长了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对于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就业造成了巨大障碍。然而,劳动保险待遇的落实是就业队伍稳定的基石,是社会保障制度稳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可靠保证。因此,要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堵塞漏洞,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职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水平,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职业教育培训与中观就业质量指标的关联性
(一)职业教育培训与劳动条件保障的关联性
劳动条件保障是否到位反映了企业基本保障制度是否健全,以及实施是否有效。劳动条件包括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的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条件。物质条件包括国家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长、劳动保护设施、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满足要求的办公设施等;精神条件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的激励机制、和谐上进的团队氛围、友好互助的团队精神等。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农民工平均每周超过法定工作时长的比例为16.7%,其中,未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比例为78.9%;劳动保护设施满足工作要求的比例为96.5%,其中,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占比82%;安全卫生符合要求的比例为91.2%,其中,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比例为95.2%;办公设施满足要求的比例为85.6%,其中,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比例为65.3%。调查显示,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更加注重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劳动条件保障状况,关注工作时长和节假日的安排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注重自身劳动安全的保障以及健康卫生条件的供给,更加重视团队关系的和谐与精神上的满足。工作环境安全与否事关农民工生命安危,卫生条件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因此,高质量就业要求用人单位为农民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然而,现实状况令人担忧,我国每年因工伤事故、职业安全漏洞造成的伤残死亡比例以及职业病的比例依然很大,尤其是农民工所占比例更大。这与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比例很低存在直接关系。
(二)职业教育培训与职业匹配度的关联性
为了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时,专业对口成为其选择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由于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较强,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职业教育培训是针对就业市场需求开办的,因此,经过培训的农民工更容易找到与所学专业匹配度较高的职业,其比例达71.7%。知识、技能、职业的广泛性决定了任何人不可能成为全能型通用人才,人力资本专用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本使用的专业性特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只有在相匹配的职业领域方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职业教育培训减少了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盲目性,增强了其专业优势,使其能够找到更加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职业角色定位。因此,只有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让农民工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并保障农民工持续社会化发展的需求,才能有利于农民工职业生涯的不断社会化发展,适应社会环境、生产条件等的持续变迁,从而跟上时代步伐,顺利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发展。
三、职业教育培训与微观就业质量指标的关联性
(一)职业教育培训与职业收入水平的关联性
劳动报酬是职业收入的外在表现。职业收入水平是劳动者能力、价值以及对所属单位贡献值等内在属性的外在表现。当然,这种衡量标准往往因时、因地而异,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该职业地位的被认可程度。由于不同职业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异,诱导劳动者对自身利益和收入水平的更高追求。调查显示,农民工的职业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上的仅占15.6%,其中66.3%的人员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43.6%的农民工月收入低于2500元,其中,51.2%的人员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30.3%的农民工月收入不足2000元,其中,33.5%的人员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此外,还有10.5%的农民工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其中,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比例仅为19.6%。可见,职业教育培训与职业收入水平呈正相关。调查显示,农民工实现职业收入水平增长较为便捷和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获得更高级别的技术职称,例如,高级工、技师等,这些更高级别的技术职称与劳动者职业收入水平的提高呈正相关。此外,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可获得相应职业的从业资格,而这些职业往往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和相对可观的职业收入。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培训与职业收入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具有良性的互动效应,彼此相互促进与提高。
(二)职业教育培训与职业满意度的关联性
调查显示,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工有73.8%找到了满意度较高的职业。职业教育培训与职业满意度呈正相关,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工往往能够找到符合自身意愿、具有一定职业声望的职业,工作环境、方式、状态、挑战性等更容易满足自己的期望,往往就业压力适度、人际关系和谐。声望越高的职业要求劳动者的职业素养越高,劳动者只有不断进行继续教育才能满足职业的要求,形成了劳动者素质与职业声望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因此,若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劳动者就需要不断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便在劳动力市场中谋取更高的劳动报酬,获取更优质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承担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等,提高职业满意度。此外,劳动者的职业满意度还体现在劳动者的利益表达和自身权益维护,以及自由决策方面。调查显示,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工,更善于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此情境下,政府和用人单位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才能实现各方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调查显示,经过专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工,往往更自信,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个人决策力和执行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此情形下,若用人单位能够为员工提供自由的决策空间,就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员工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其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调查显示,员工参与所从事职业的某项决策后,会增强其使命感,使其更加努力地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奋斗。根据管理学家道格拉斯的Y理论,对人的激励主要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其承担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参与更多职业决策,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潜能,做出更大业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员工更多的自,实行自我控制,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因此,只有通过以上手段,赋予员工更大的自和决策空间,才能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因此,建议企业采取激励手段,尤其是提供员工免费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促进员工高质量就业,实现企业、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职业教育培训与职业发展的关联性
劳动者个人职业发展是高质量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公平的晋升机会、个人发展空间,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单位内部流动以及向上一层次发展的机会等,高质量就业要求打破阶层封闭固化的局面,保障社会合理化流动。调查显示,职业教育培训为农民工职业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参加过职业教育的人员相比之下职业发展更为顺利,晋升和自主改变现状的比例更大。尤其是对新入职的员工来说,处于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职业发展进步的热情和动力更高,职业教育培训则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农民工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内在储备,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大的职业发展机会。由于职业差别,不是所有用人单位都能为劳动者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劳动者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获得并胜任高质量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参加专业教育和培训,是提高自身胜任力的有效途径,若不能通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即便获得挑战性的工作也很难胜任。调查显示,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更容易获得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更容易激发劳动者的内在工作动机。职业教育培训助推劳动者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自身最大潜能,从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3-01
职业病即为一种因从事某种职业而得的病症。职业病为可控制、预防的病症,有着明确的发病原因。为了防止工人患职业病,一定要重视职业健康教育,使之卫生习惯以及卫生行为得以优化,进而达到防治职业病出现的目的[1]。2012-07到2013-08,我市某企业到中心职业健康岗前体检653例,对653例岗前体检工人行职业健康教育资料予以研究,以此来分析为了防治职业病行职业健康教育的具体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人群资料 2012-07到2013-08,我市某企业到预防控制中心岗前体检工人653例,男性481例,女性172例,年龄:17岁到68岁,平均:35.50±11.20岁,653例岗前体检工人都是粮油厂的工人以及来我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岗前体检的工人。
1.2 调查方法 经问卷调查探讨为防治职业病行职业健康教育的作用。调查所用问卷内容涵括:①基本情况。②从事职业的相关卫生法规。③从事职业的相关职业病防治内容。题目形式:是非题、选择题,每人所需回答题目共有40道。用“了解者题数”表示“答对题数”。调查时间:在岗前体检工人初次到预防控制中心体检时予以调查。岗前体检工人对调查表的填写状况为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前的资料。在体检后,通过针对性辅导、发放相关资料以及知识讲座、发放相关图片等形式对岗前体检工人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在行教育培训2个月后,再对之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以及方法同初次调查相同[2-3]。
1.3 统计学分析 初次调查与再次调查所得结果依照检验学(t检验、P检验)、统计学(SPSS15.0软件)予以对照、分析。若P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在653例岗前体检工人中,共有四个基本特点:①文化水平低。在653例岗前体检工人中,文化程度:232例小学以下,380例初中,41例高中及高中以上。②从事工种时间短。411例从事工种时间低于1年,概率:63.08%;242例从事工种时间在1年之上,概率:36.92。因此可看出大部分都是流动职业群体。③外地人居多。在653例岗前体检工人中,502例为外地人,概率:76.92%,151例为本地人,概率:23.08%。④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的人较少。在653例岗前体检工人中,121例有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经历,概率:18.46%,532例从未接受任何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概率:81.54%。因此对于所做工作有无有害以及有毒物,很多岗前体检工人并不清楚,见表1[4]。
2.2 教育前后的职业健康知识了解率
2.2.1 知识了解率 比较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前与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后,岗前体检工人对防治职业病相关知识以及职业卫生法规相关知识的了解率,差异显著,P
2.2.2 文化水平不同者了解率 比较在文化水平不同者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前与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后,岗前体检工人对防治职业病相关知识以及职业卫生法规相关知识的了解率差异显著,P
3 讨 论
通过职业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患职业病率,并使得工人有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意识。本文和教育前相比,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后,岗前体检工人对防治职业病相关知识以及职业卫生法规相关知识的了解率明显提升,P
参考文献
[1] 杨智仲.浅议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219-220.
[2] 洪燕,王建英,傅武良,等.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门诊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职业医学,2011,32(4):71-72.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99
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有着重要关系,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饮食卫生健康教育培训,提高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自觉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准则,是贯彻《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有效方法[1]。2011年6~7月,对鞍山海地连大酒店、鞍山恒泰酒店、鞍山华世博际餐饮部等6家酒店新雇佣的350名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卫生知识培训,并对员工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有关卫生知识和卫生法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鞍山海地连大酒店、鞍山恒泰酒店、鞍山华世博际餐饮部等6家饮食行业新雇佣的、未接受过卫生知识培训的从业人员350名。本次共调查新员工350名,其中男145名,女205名,年龄17~27岁,其中16~19岁106名(占30.3%),20~24岁147名(占42.0%),25~27名97例(占27.7%);文化程度为初中129名(占36.9%)、高中(中专)206名(占58.9%)、大专15名(占4.3%)。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分2次进行,由鞍山市健康教育所培训部设计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岗位、文化程度等一般项目和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掌握情况(测试得分)。首次调查前,由培训教师将调查表分发到参加培训的350名员工手中,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要求等,采取闭卷形式,由调查对象独立、真实地填写调查表后,在课堂上统一回收;首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表中各题目按统一标准评分,并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测试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新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并依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培训,选用鞍山市健康教育所编写的《2011年卫生监督防疫培训教材》,培训20学时;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调查(测试),就参加培训的员工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和重点培训内容等掌握情况进行测试,按统一标准评分及评价。
2 结果
2.1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前情况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前,共测试与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有关的卫生知识题20道,与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有关的卫生知识题30道;按标准答案和判分标准评定,平均得分49.4分,其中
2.2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后情况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后,共测试与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有关的卫生知识题40道,与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有关的卫生知识题60道;按标准答案和判分标准评定,平均得分79.7分,其中
3 讨论
3.1 开展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的意义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上岗前和定期的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素质,而且对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减少食源性疾病,可起到重要作用[2],也是帮助食品从业人员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准则、贯彻《食品安全法》[3]、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有效方法。
本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在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前,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掌握情况很差,测试平均得分仅49.4分,不及格者占67.1%、优秀者仅占9.7%,尤其文化程度和年龄偏低的男性员工其卫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差,提示开展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非常有必要。实施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后,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卫生知识有了充分了解,测试平均得分为79.7分,不及格者仅占24.8%、优秀者占29.7%,而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掌握卫生知识的程度均显著提高;此外,新员工们对留长发、留指甲、带戒指、不穿工作衣帽上岗等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的错误操作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食品安全法》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也有了深入了解。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对饮食行业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知识,建立正确的卫生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3.2 建议 (1)认真贯彻国家食品安全教育有关规定,确保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的明确要求[4],对食品行业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 h,每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年也要接受不少于40 h的集中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达到基本掌握与本人工作有关的食品卫生法规、标准和卫生知识。在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要进行复训,采用定期举办培训班的形式,以保证现有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每年都轮训到,新招员工必须在上岗前进行培训。(2)在确保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全员参加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抓好重点人群的培训。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或单位的法人、厂长、经理等负责人是培训的重点,只有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领导提高了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水平,才能带动其单位整体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才能让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自觉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及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3)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培训效果。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以讲课、录像、挂图、图片、幻灯、案例、具体操作来进行直观的培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贴近现实,使从业人员通过观看影碟、图片、照片及实物等达到一定的视听刺激,加深印象,从而更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培训质量。
总之,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高鞍山地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琳,范苏芸,周洁.深圳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9):216.
[2] 吴坤,孙秀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2.
为确保我中心健康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召开站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由*同志分管此项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由*同志具体负责实施。
二、教育内容
1、《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各种卫生法律法规;
2、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性病、艾滋病、地方病、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
3、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常识,如何正确选购食品和参与社会卫生活动等;
三、教育方式
1、结合“科技之春”、“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4.7”世界卫生日、“4.25”预防接种日、爱国卫生宣传月、“5.14”地方病防治宣传日、食品卫生法宣传周等各种重大卫生宣传节日,通过举办电视专题讲座、张贴标语、上街宣传、悬挂过街红、出动宣传车、散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并按月出1期黑板报,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卫生防病常识的宣传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全县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防护意识;
2、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组、街道、学校等场所,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不健康行为,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加强本中心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工作,教育全中心职工自觉维护和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强业务知识自学,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认真开展基层防保人员的健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逐步提高基层防保人员的工作水平、业务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保障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正常开展。
1、《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各种卫生法律法规;
2、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性病、艾滋病、地方病、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
3、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常识,如何正确选购食品和参与社会卫生活动等;三、教育方式
2、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组、街道、学校等场所,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不健康行为,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加强本中心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工作,教育全中心职工自觉维护和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强业务知识自学,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认真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81-01
一、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在各类矿山事故中,因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和管理不善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所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的必要保证。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属于特大型矿井型动力煤选煤厂,近年来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拥有职工1300余人。因此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
2.1、设置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有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并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制定和完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的各项制度。负责组织安全教育与培训,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监督检查、管理考核。协助各单位解决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安全培训计划与经费
2.2.1培训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负责编制本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根据本单位《安全培训需求调查报告》,对各单位上报的培训计划进行统一审核、平衡、汇总,编制下发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培训的人员岗位名称、人数、培训内容以及预计经费。
2.2.2安全培训经费的投入必须保证以下范围内的支付:
(一)聘请教师的学时费、教材费。
(二)教学设备购置费。
(三)按规定应付的其他费用。
三、安全教育培训要求:
(一)安全教育和培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安全意识、安全法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能的教育;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应保证职工经培训后,掌握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岗位标准、安全工作程序等。
(二)安全教育培训采取强制培训的原则。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安全培训不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
(三)安全培训教育要保证时间、内容、质量“三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事故案例教育、安全作业规程等培训要规范填写有关记录并存档。
(四)要对职工进行与其所从事岗位相适应的安全教育培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当对相关职工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教育或培训不合格的职工,不得上岗作业。
四 各类人员培训内容要求
4.1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要求: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安全培训,是最基本的,也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培训内容为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案例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有关规定;及事故调查处理等。
4.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企业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煤矿的具体贯彻执行者,是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规程的具体制定和落实者,对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提高的安全培训对于加强其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安全生产也不可或缺。培训内容为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经验;典型事故案例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以及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3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
其他从业人员也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直接的劳动者,安全培训也不容忽视。培训内容为车间、班组、岗位生产状况、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安全要求、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机具设备原理及安全防护设施性能、作用等知识;选煤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知识,作业现场
4.4三级教育培训内容要求
(一)厂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要求:包括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及预防常识;事故应急救援、消防知识等。
(二)车间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要求:应当包括: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知识,作业现场危害因素的控制方法和安全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等。
(三)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知识,作业现场危害因素的控制方法和安全防范措施等。
五、 安全培训形式要求。安全培训应积极开发利用多媒体培训教材、仿真实训系统等,创新安全培训形式,提高安全培训效果。
六、培训考核
当新一代农民怀揣梦想,涌向城市,将身后那片故土留给渐老渐衰的父辈时,“未来中国谁来种地?”“现代农业谁来承当?”这些难题已经迫在解答!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职业农民正在走进中国农村广袤的舞台,成为支撑中国现代农业的主体。中国职业农民群体的形成、发展、壮大,离不开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全面推进。因此,探寻“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
时展,呼唤农民教育培训要走基层、接地气。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在科技,因此,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今年国家制定了《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提出扩大人才规模,农村实用人才2015年达到1300万人、2020年达到1800万人的目标,并在《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扶持培养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7万名农村生产能手和3万名农村经纪人的具体任务。肩负这样的历史使命,要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走出机关大门、走下教室讲台,深入乡村农家,接地气、访民情,及时了解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下,农民的急、难、忧、盼,农民的所思、所想、所需,如此才能明确服务方向,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开拓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办农民之所需,解农民之所忧,做农民之所盼,全心全意为农民办实事、谋福祉,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农民需求,呼唤农民教育培训要走基层、接地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对教育培训也产生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走基层、接地气”,是落实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载体、根本途径。只有到了生产一线,才能听到农民的心里话、了民意知民需;只有“俯下身”,才能对培训的需求了解得更深切,更好地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只有真正地“弯下腰”,在唠嗑中谈农事,在田野间感民情,才能更好地“送教下乡”――把优秀的专家学者、培训教师及时请到田间,把优质的农业技术、媒体资源迅速送到地头,把适宜的人才培训班早日办到村里,实现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根据农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需求,构建丰富的教育内容,运用多样的培训方式,不仅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还要立足于改变观念、更新理念,传播普及法律、文化、生态、卫生、市场营销等知识,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根据农村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现代农业的高度组织化要求,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到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中,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火热的实践在呼唤我们,伟大的时代在期待我们,到基层去、到田野间去、到农民中去、到农业合作组织中去、到农业企业中去,这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根本所在。以往,老一辈农民教育工作者以“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走遍乡村大地、服务广大农民;今朝,我们“走基层、接地气”,无不渗透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三农的深厚情感。投身到“走基层、接地气、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活动中,“身入”更“心入”,“一身汗、两腿泥”,我们才能把教育培训办到广阔的田野间,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本刊编辑部
一、教材及其出版概况
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安全意识,是解决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三大原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之中“人的因素”的最重要手段。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有违反,将受到罚款等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如逾期未改正将会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金,同时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为了避免实习生发生安全事故,让学校能够在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之前强化补上安全教育这一课,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养今后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学生实习(实训)安全教育读本》,本教材由我国著名的安全专业领域专家吴超教授主编。吴超教授是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著名安全生产专家、教学名师,国家注册一级安全评价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协助组副组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等。
应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邀请,吴超教授在编写此教材的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与热情,紧扣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将本教材编写成了一本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简明扼要、易学易懂的实习生安全知识教育读本。本教材还配套了大量事故案例及其分析的PPT课件,需要的师生可以与出版社联系免费索取。
二、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重要而紧迫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实习生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可达万分之四,基本与在岗职业劳动者持平,事故的发生贯穿于包括岗位实习、交通、住宿等环节在内的整个实习过程。这一现状侧面凸显了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和安全知识与能力的欠缺,也能够间接反映了一些技工院校在学生实习组织与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分析近些年实习生安全事故案例可以看出,导致实习生安全事故伤害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仍处于缺失状态,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校在教育中能够重视防火防盗、交通安全等公共安全内容,但是缺少业安全与卫生知识的普及;学生到实习岗位之前,没有进行厂、车间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或教育不到位,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实习单位存在设备老化、危险源没有及时消除或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等。
因此,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和实习风险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重视实习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使他们在实习岗位能够有安全意识,自觉反“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三、实习生需要补充学习的安全知识内容
实习生工作岗位环境一般与普通职工相同,但是在生活环境中有与企业职工有不同之处,仍然在某些方面没有脱离教育环境下的集体生活。实习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设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安全意识和安全观
具备科学的安全观和培养敏锐的安全意识,及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规律至关重要。可以从几个方面内容着手教育培训实习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树立生命安全至高无上的观念,建立“安全为天,生命为本”的安全理念等;培养时刻防范意识,认识到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没有绝对的安全,而危险确是每时每刻每地客观存在的等;人人需要安全,是人类普遍性和基础性目标,安全需要人人,需要每个人付出努力去争取等;安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教育是终身教育等。
2.职业安全基础知识
实习生需要补充的职业安全基础知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管理理论以及技术基础等,具体应该重点包括内容:事故致因方面,如事故特征、事故预防的原理,哪些行为属于不安全行为等;危险辨识能力方面,如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辨识人、机、环境潜在的可能危险源和存在的风险并正确处理或避开等;消防安全方面,如火灾的特点、原因、扑救原理等基础知识,常见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等;机械安全方面,如常见机械伤害的类型、机械安全功能以及特种设备基本知识等;电气方面,如电气致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触电急救等基本常识等;交通安全方面以及公共设施安全方面等。
3.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实习生需要补充的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职业病的法律法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职业病特点与损害;劳动生理与心理健康知识,女性特有的劳动保护等;粉尘与常见生产性毒物的常识,粉尘的危害、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职业中毒表现等;一些物理性因素职业病知识,知道生产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噪声、电离辐射、射频辐射、不良照明和气象条件对人体的伤害及其预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