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取向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0 15:38: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价值取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价值取向

篇(1)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群体组织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其价值诉求与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基于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这种时展的视阈来确立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的核心应当是“以人为本”。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不能仅仅关注企业文化的功利性,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文化的人本性。企业应该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否真正体现这一点,是检验企业文化优良与否的一个“试金石”。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主张“企业即人”,企业中的人、财、物的管理应当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人”则势必处于管理的中心。在现代企业中,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在企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即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中,惟有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具有深度的可再开发性,具有可转化为其他社会财富的“增殖力”和“扩散力”。要努力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将企业文化建设同管理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用文化手段建立员工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用人、育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新制度中充分体现出来。这是企业推进自身文化建设的重点。

构建人本指归的企业文化体系,一要重视企业先进文化的培育。杰克?韦尔奇认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发展先进企业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帮助企业员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和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使崇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成为普遍风气,使企业员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信用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二要把握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导向。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努力的方向,以及个人行为的准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提高员工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把这些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和通俗化,建立本企业的“企业道德”,使每个职工都能够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层次上,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利益。三要重视企业民主建设。民主是企业人全体参与创立企业文化的条件。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企业人才能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关心、被爱护,才能调动企业人参与创立企业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民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层次。四要重视企业人的培育。重视企业人的培育,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精髓所在。要大力堤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使企业的发展有强大的智力支撑,把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使企业成为支持人与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的学习型组织。五要重视对企业人的精神激励。企业文化的根本立足点,在于对企业全体成员精神的激励,使企业人的精神力量在激励下转化为物质力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制度,形成人力资源

市场化配置机制,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竞争与流动的制度环境,使企业文化资本化。

二、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体现。“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动力,企业的和谐发展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进程。因此,在企业中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职工对和谐企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企业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相比,更具有以人为本、兼收并蓄、富于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它能在企业与员工、企业与部门、企业与市场和企业与社会之间形成和谐的内外部人文环境,促进企业在和谐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和谐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发展人文性,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强调发展应当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因素的协调共同发展,指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同一指向性,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从根本上科学地规定了发展的方向,从而保证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发展。二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的基石。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应强化对企业内的利益矛盾协调的导向。阶级、阶层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利益矛盾凸显,社会分化而形成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的增加等等,都会在企业中得到反映。其中,劳动关系矛盾的增多已经成为影响职工队伍团结稳定、成为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引导员工用和谐的观点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使和谐的理念成为整个企业的重要价值取向。三要通过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形成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在和谐文化建设中,要着力重视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把铸造企业发展之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绿色生态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绿色企业文化就是把绿色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理论中,使企业的各方面都灌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绿色管理理念,创造绿色生存环境,塑造绿色企业形象,营造良性循环的生态品牌经济。绿色企业文化它要求企业达到企业与环境、企业人际关系和企业员工自身心态三种和谐的统一。在这三种和谐的统一中把握企业机体的活力和动性,赋予企业以自然有机性的生生和谐、环境适应性的协变和谐和价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谐,从而使企业富有竞争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拥有和使用这种绿色文化,它将在拥有千姿百态的文化的企业中脱颖而出,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文化建设要求企业一是重视绿色生产。在选择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必须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技术选择。中国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加速科技进步,但是,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远未上升到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现阶段我国绿色文化对技术和产品导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既经济又环保”,化解这个“两难选择”的唯一现实的途径是大力开发“绿色技术”,实行技术创新。二是要求实施绿色战略管理,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绿色管理以绿色文化观念作为价值导向。实施企业绿色管理,要求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将企业的清洁生产作为主要目标;将建立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主要手段;将绿色营销、建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为最终目的;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当前特别要通过实施ISO14000和SA8000等认证体系,通过实施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管理,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为企业向世界经济一体化迈进奠定基础。三是强化绿色意识树立绿色企业形象。要以绿色为标志重塑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渗透到企业的理念识别(MI)系统和企业的行为识别(BI)系统的每一单元。以绿色为纽带把企业和社会、消费者、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四、节约增效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把建设节约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节约型社会”是人类一种良好的价值诉求,也是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必然逻辑。企业真正成为节约型企业需要文化的整合和良好的价值导向。应该特别地重视文化的力量――建立良好的节约文化的价值诉求,大力倡导和普及节约型文化,营造节约型文化氛围。

建设节约型企业并把它打造成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全体职工的认同和执行,才能发挥出它的独特威力和作用。一是领导应率先垂范,成为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带头人。因为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领导地位,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决策者思想意识及价值观的反映,领导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关系到企业文化的走向。企业领导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站在大局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快建设节约型企业的重要性,把建设节约型企业摆上重要日程,在构建企业文化中要走在前列,担负起企业文化的倡导、示范、整合和变革的责任。二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解决观点和认识问题。要从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文化内涵、重要性与迫切性、目标和基本原则、实施方法和步骤等诸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形成可行的操作方案或指导意见,以此确定建设节约型企业在企业文化中应有地位。三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在思想上树立节约意识,树立勤俭办企业、节约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新风尚。建设节约文化的核心在于把节约理念融入企业。四要把节约文化建设和节约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建设节约型企业必须有严格的法规和制度约束。在社会生产领域,强调发展生产与保持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在建设流通领域,强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推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采取有力措施,建设节约型企业和社会。

五、安全文明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安全文化,是以保护人的个体生命为价值取向的人类活动之总和。高度注重安全文化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命价值这个核心,已成为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企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不仅仅反映在经济指标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职工群众生活的质量指标上,反映在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环境上。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能,构建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互动。

创建安全企业文化要着力从加强设备硬件建设投入是基础;完善并规范地执行管理制度是关键;提高人员素质是根本保证三个层面来构建企业的安全文化。要看到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以人为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营造企业“关注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强化群体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技术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构建和谐的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和人文文化,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职工找到安全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安全决策和安全操作的目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2)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所以职工的身体健康关注着企业的发展,在人们逐步对于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有了一个较深入的了解之后,开始对于企业职工的体育活动现状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希望从中能发现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革的措施,以帮助企业职工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其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们发现,企业职工在体育价值取向方面还存在一些误解,具体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对于大多数企业职工而言,他们都为了生活而整天忙碌,在面对企业绩效奖励政策的鼓舞下,大多数企业职工都希望自己能够挤占更多的时间出来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从而能够拿到更多的收入,帮助家庭改善生活条件,为孩子教育和今后的发展积累一定的资本,面对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和赚钱,所以对于大多数企业职工而言,尤其是厂矿企业而言,在注重绩效工资和讲究工作效率的大背景下,很多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加班加点的工作,增加自己的月收入,调查发现,对于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对于人体健康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时,大多数都认可体育对于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人都坦言,在时间分配上,更愿意花费时间在工作上,这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很无奈的选择。

(2)职工参加体育锻炼主要目的为了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健身,消遣娱乐。45-60岁以上的职工由于常年的工作和家庭原因,其参与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及治疗疾病;25-45岁的职工由于工作和社会交际,其锻炼目的是健身健美;25岁以下年龄阶段的职工身体处于体制增长期,其体育锻炼目的消遣娱乐。另外,我国目前实行医疗制度改革意味着城市职工今后就医由个人负担,在我国目前各种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职工为减少疾病发生,预防疾病,从预防学角度看,科学进行体育锻炼是最好的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

(3)职工参加体育锻炼对项目的选择比较广泛,主要有:养生气功、健美操、舞蹈(包括交谊舞)、秧歌、武术、太极拳、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走或跑步、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从调查结果显示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深受群众喜爱的项目依次为:健身走和跑步是最传统的健身内容,在目前城市健身当中,我们观察到,不单纯是企业职工,包括退休的老人和城市自由职业者,在时间相对自由的人群当中,大家对于健身走或者健身跑的喜好程度也是最高的,调查发现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健身操是传统喜好的健身项目,由于其轻快的音乐节奏,其参与人群超过了五分之一、舞蹈也是现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喜爱的人群大约占到五分之一、养生气功大约占十分之一、太极拳参与人群大约占到十二分之一。由于这些项目简单易行、技术要求较低且不需要专门场地和设施,易为群众接受。各项目中,走或跑步之所以是职工首选的体育活动方式,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职工有与家庭成员、与邻居结伴就近活动的生活习惯,许多家庭在早晨或晚饭后走步健身;另外,各种节奏性、韵律性较强的健身操、舞也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特别是各种晨、晚练点开展的老年健身操、秧歌等活动,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愉悦了精神,很受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欢迎。

(4)95%职工体育消费每月在300元以下,(其中61%的居民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34%的体育消费在100-300元)而300元以上的仅占5%。这点足以说明,现有的消费状态主要由经济收入水平所决定的,在大多数职工眼里,由于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和赚钱欲望过高以及钱难赚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职工把自己辛苦赚到的钱更愿意进行储存或者花费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上,他们认为在体育方面过多的投资不符合他们家庭的状况,这种认为体育消费属于高层次消费和体育消费属于奢侈消费的观念成为众多企业职工不愿意在体育方面进行投资的障碍,尤其在企业职工当中,处在较低层次的职工对于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可能性更低。

综上所述,企业职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职工的身心健康关乎着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有义务对职工的身心健康进行实时诊断,并指导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并获取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岩.经济体制的转换与企业职工体育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

[2]李玉宁.广西职工体育取向层面的新积淀[J].体育科技.1996.

[3]兰自力.我国三资企业职工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3.

[4]徐霞.中国职工体育的历史回顾及发展趋势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

[5]凌青东.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职工体育文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

[6]任海.试论新时期我国职工体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

[7]任海.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工体育主体意识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

篇(3)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职工,研究职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新变化,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国企职工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新时期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职工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首先必须承认,我们职工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主流总体是好的,队伍是比较稳定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同的、有害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职工。

1、极端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不顾道德准则甚至法律规范的约束,对人对事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考虑社会、企业、他人利益。无大局意识,工作中不听从调遣安排,甚至与上级唱“对台戏”。

2、拜金主义。很多职工有金钱至上的思想,唯利是图,工作中斤斤计较,“精打细算”,有“好处”好说话,没“好处”不办事。产生与企业的对立情绪,难与企业同甘共苦。

3、悲观主义。信仰缺失,失去理想、追求,对现实迷茫、彷徨。工作中畏惧困难,外部市场形势稍有变化或企业效益稍有下滑就惶惶不安,无心工作。

4、享乐主义。“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思想严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工作中拈轻怕重,投机取巧,办事拖拉,相互推诿。缺乏进取心,满足于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懒于学习,不愿动脑筋,工作敷衍了事或应付式完成。

二、形成职工价值取向发生偏离的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在发挥着巨大正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效应。由于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趋利性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价值取向在讲求效益、以利益激励人们的同时,也容易滋生极端利己主义思想。职工的思想变得越来越现实,关注自身利益使他们趋利避害的人生态度表现明显。

2、国企改革不断推进。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管理中更多关注在经营任务上,而忽视了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被打破,收入逐渐出现差距,全新的管理模式、分配方式、激励机制对人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职工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3、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以曲解。把竞争理解为“不择手段”,把讲经济效益理解为“单纯追求利润”,把讲个人利益理解为抬头向“钱”看,低头向“我”看。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职工身边个别丑恶现象对某些职工产生了影响,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和政府产生疑虑甚至失望,也让职工感到无所适从。

三、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1、损害职工队伍形象和企业利益。一方面,一些职工思想颓废,精神萎靡,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部分职工不安心工作,寻找跳槽机会,造成企业职工思想波动大,职工队伍不稳定等现象,较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执行力减弱。难以形成统一的思想共识,职工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差,对企业的发展不关心,对于企业出台的政策不理解、不支持。对自己有好处的就接受,对己不利或者关系不大的,就抵制或敬而远之。

3、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部分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工作中只要求能应付过去,不精益求精。遇到技术问题不寻根问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闲暇时间用在牌桌上、电脑前,不愿学习专业知识,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四、正确引导职工价值取向的几点建议

正确引导职工价值取向,“针对病根下药”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1、加强全员思想教育,摆脱落后思想束缚。“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是中油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企业要结合单位生产经营案例和员工的思想工作实际,对“诚信”、“创新”、“和谐”、“安全”等做出深入浅出的解释,诠释价值观的意义,通过层层发动,层层动员,普遍教育,使全体员工能够熟知熟记企业价值观,能够明确如何践行企业价值观,能够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从而自觉把言行统一到企业价值观上来。要重点关注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主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到: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可见,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培育国企特色文化。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挖掘企业文化底蕴,弘扬优良作风和传统,形成企业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可以通过编写《企业年鉴》、《企业组织史》,《企业文化手册》,组织观看励志、警示宣传片等,让职工认识、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去遵守、维护。二是加强企业远景规划,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凝聚力。制定、完善企业发展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开发战略等重点发展战略,使职工看到企业发展的希望,更加坚定留在企业发展的信心。三是打造不同文化品牌。根据企业不同的作业区域、经营方式、生活场所等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在遵循共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让员工既感受到大家庭的发展远景,又享受到小家庭的欣欣向荣。

篇(4)

一、现代企业管理中注重非理性因素的必然性

企业管理的中心,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对管理要素的分析,核心也是对人的因素的分析,也最终表现为对人的因素的分析。因为只有人才能实现管理的各项目标。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欲望、意志、信念等因素,这几方面的因素构成了人的非理性因素。人的非理性因素渗透在人的整个活动过程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制约着人的实践和管理活动。

就我国企业管理和研究的状况看,目前还主要局限于“理性模式”,即片面注重于理性因素,而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企业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以及奖惩办法等,都着重于对物或事的管理以及定量研究分析。当然,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必要的。但这种模式的弊端却经常被人们忽视,即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企业管理以及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既不利于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道德观,难以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又不利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不能使职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企业管理的对象并不是纯生物人,而是外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是具有情感、意志的活生生的“高等动物”。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职工既是企业的主体又是企业的客体,企业的一切发展目标(包括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广大职工的行为去完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互反馈、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广大职工的反馈及作用不可避免地渗透着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又往往影响着职工对各项管理措施的认识、影响着管理者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职工的行为。所以,企业管理过程始终渗透着各种情感和意志的非理性因素,这种因素对人的各种行为的支配和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必然的。

二、现代企业管理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是我国当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而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除了必须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通本行业业务及理论知识与科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这些正是管理者所缺乏的。目前许多企业的管理,主要还是用经验和权力去硬性贯彻落实既定的各项目标。实践中,他们只看到权力的作用和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力,而忽视或看不到人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

(二)有利于管理者改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根据理性模式培养的管理人才往往缺乏开阔的眼界,缺乏对整体的直接感受和总体管理能力,从而也成为一架推行各项既定管理措施的“机器”。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注重非理性因素的研究和运用,可以促使管理者改善组织结构,加强文化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优秀的工作作风,潜心研究管理艺术,提高管理水平。

(三)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管理者来说,要真正从政治、思想、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去关心职工,加强同职工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彼此视为知己。同时,尊重、理解和信任广大职工,承认他们合理的个人价值并创造条件鼓励其去实现。切实实行民主管理,积极采纳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自觉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使全体员工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进而转化成一种合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对被管理者来说,通过强化情感、意志等,将广大企业职工的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力量,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动机和动力,激发其工作热情,使他们潜在的和现实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起整个企业的活力。

三、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优化非理性因素的对策

(一)加强情感管理。领导者在管理制度约束人的行为,达到组织规范化的基础上,要加强情感投资,创造宽松、温馨的工作环境,培育亲密的人际关系,以情感为纽带,加强正面激励,注重双向沟通和交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知人善任,使员工得到自尊的满足,减少挫败感,增加工作热情,从而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等高级的需求,真正实现符合人性的管理。目前,我国组织尤其是企业中的情感管理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仅停留在以激励为主的感情投资阶段,并没有深刻理解管理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发挥的作用,并没有真正从情感管理入手,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发挥,来提高管理效能。

(二)加强沟通协调。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沟通要求组织减少官僚作风,形成平等、民主的文化氛围,寻找信息的最佳流动方式,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的使命及其理念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途径形成组织成员的趋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培养组织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最后内化为信仰和组织的文化无意识。

(三)满足人性需要。人本管理不仅要求尊重人,也要发挥人的能力和价值,满足人性的需要。人本管理要求正确对待员工,树立管理者、员工和企业是有机地统一体的观念,增强组织员工的归属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工作生活质量运动”就是将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工作需要和尊重人性结合起来,并寓于每日实践之中。强调组织放弃一味追求效率的做法,重视组织成员个人价值在工作中的体现,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反过来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宁,冷桥勋.管理中的非理性及其扬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篇(5)

[3]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05-11-09)[2013-08-23]http:///politics/2005-11/09/content_3755770.htm.

[5]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教科版,2005(22).

[6]韦芳.中职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整合初探[J].广西轻工业,2010(10).

[7]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学科课程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郑逸农.语文教材应该有语文精神[J].中国教师,2003(4).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pecialized Chinese and it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DAI Lin-dong

篇(6)

    随着政治的民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我国女子的平等受教育权逐步得到保障,越来越多的女子有机会进入象牙塔里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接受到高深学问的熏陶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然而,在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前景下,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部门、学校、媒体纷纷对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择业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不同程度地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合适的职业选择。

    一、价值取向内涵及特点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与追求,它是一个人的内心向导,其中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则指女大学生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决定、支配着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主体自身、其他主体以及主体间关系均有重大的影响。从整体看,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的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个体看,多数女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价值取向观,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当代女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如下。

    1.自主意识下的独立性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学为核心,倡导男尊女卑的宗法观念。在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性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从而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国际背景下,20世纪初,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不断兴起,女权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从政治运动转入意识形态,继而向整个文化界、学术界弥漫,并由人文社会科学逐步渗透到自然科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从寻找“女性在科学中相对缺席现象”的原因为起点,对科学活动中的性别偏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标志着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随后知识女性脱颖而出,这批素质较高的女性,从男性和社会的认识与评价中挣脱,她们主动寻找自我的价值,有了自己较为独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她们主动投入社会领域,并要求社会和他人尊重自我的价值,她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其中不少女性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们有较高的文化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主意识,开放的思维方式,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和思想观念,因而有更多的实现自我的机会。女大学生作为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她们自主意识更加强烈,在追求独立人格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了这种价值导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强调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从而打破了由社会尺度规范自己的历史格局。在价值实现中她们主动寻求社会的需要,自觉的设定和选择自我的价值目标,追求属于自己的能施展才华的工作,通过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方式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自主意识下的独立性孕育而生,她们更大程度地追求经济自我、思想自由、行为独立,追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充分的发展空间以实现自立自强。

    2.物质追求下的功利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二重性给当今社会整体价值取向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作为当今社会的先锋力量,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受到的冲击亦为强烈,造成其价值取向的变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消极价值取向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女大学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女大学生在物质、精神价值取向方面明显偏于物质取向。大部分女大学生内心里认为金钱为代表的物质价值是无可置疑的基础价值,脱离金钱的价值是飘渺的、虚无的、难以理解的;金钱是衡量人生成功的基本的和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尺度,也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基础和前提。[2]她们心里常常在认同着“金钱几乎是万能的”,因为她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以越来越多的现实事例演绎着金钱似乎万能的故事,相反学习只是为了提高地位,谋求工作,赚取钱财。其功利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在政治理想方面,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政治资本;在知识学习方面,是“有用”就学、“没用”就不学;在就业目标方面,追求待遇高、工作轻松;在实现手段方面,考证热”,而且“逃课族”规模不断壮大,她们逃课之后,往往把目标锁定在考取各种证书上。这种功利化的倾向,势必导致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下降。

    3.网络生活下的不稳定性

    毫无疑问,网络的便利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丰富的信息资源不断地充斥人们的生活,然而女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情绪鲜明、波动,丰富多彩是其情绪与情感的主要特点。由于她们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因而网络生活时不时的影响着女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从而导致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不稳定性。时尚、前卫、个性似乎是潜意识的选择。网络上播放的各种各样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娱乐新闻中对歌星影星的大肆报告,五花八门的选秀造星活动(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另类“芙蓉姐姐”式的突现等等无形之中注入女大学生的头脑,使女大学生在性价值观、婚恋观和择业观等方面,倾向于张扬不羁、追求新颖奇特,但由于其受已有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又处在矛盾之中。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由不同环境影响而确立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发生转变。因此,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网络生活下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性。

    二、价值取向对职业的影响表现

    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人一生方向的重要指标,是保证人职匹配的决定性因素。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其职业选择的影响可想而知,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1.职业白领化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女大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职业选择机会,使她们能在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上“作为改革的力量—作为发展的规划者、实施者、监督者和批评者,积极参与发展的过程”,加之女性自主意识下的独立性要求女性自由解放,自立自强,从而促使女性趋向在社会各个领域(如政府部门、企业高层)施展才华崭露头角。而白领阶层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经营策划能力、专业技能和一定社会关系资源,收入年薪在15万到40万之间。这个阶层不一定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但拥有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技术和经营权。在其公司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其有六大特点: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及高质量;职业的高流动性;强烈的务实主义精神;关注个人职业发展;普遍具有紧张感和焦虑感;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些特点迎合了自主独立女性这一发展趋势,而女大学生又是这一群体中最具典型、具活力的代表,因此,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在自己就业选择时倾向白领阶层。她们更愿意从事政府企业管理、公务员、医生、律师、教职人员的工作,旨在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物极必反,这种趋势导致工作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自信心受挫的恶性循环,极不利于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职业金钱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交易充斥全球,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的物质的渴望和追求有甚无减。从而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蔓延并异化为知识改变经济地位,滋生了女大学生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潮。刻苦学习对今后工作有用的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努力考取各种证书,其目的只有一个——选择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一种舒适的生活。然而工薪的高低成为其工作是否体面的唯一标准,物质的多少则是生活是否舒适的硬性指标。因此,女大学生在利益驱使下,往往会选择在中心城市、工资高、福利好、工作轻松、环境优雅的职业以追逐更多的金钱财富。这种趋势可能会导致很多女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失业率高的不良后果。

    3.职业畸形化

篇(7)

一、我国动漫业出现的问题

我国动漫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创意人才的短缺。在我国第八届国际动漫节动漫人才交流大会上,共推出了将近一百多个中高端岗本文由收集整理位,其中有十多家企业推出年薪超过十万元的岗位三十多个,最高年薪达到了百万之多。这就看出一方面我国动画存在巨大的动画设计人才,动画公司希望能够得到真正的制作高手;另一方面,大量科班出身的动画专业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薪资。在南方的一所学院的教授曾说过说,迄今为止中国全国有2/3学校开设了动画及相关专业,但动画类专业就业问题连续好几年被第三方机构列入就业率最低的10个高校专业,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深醒。

现在,我们从整个动画制作流程上来看,编导专业、角色造型设计、美术设计等前期创意人员与策划运营等后期商业人才缺乏十分严重,而在这中期的生产人员非常的多;在技术手段上看,能够开发出动画引擎作用、设计系统的人员却寥寥无几,只懂后期使用软件前台的操作人员非常的多,从艺术创作上来看,有思想又有创意的原画角色设计人员非常的少,只能模仿别人设计的“设计师”十分的多。就现在这个阶段来看,中国动画人才中高等的教育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存在与真活真做的东西基本没有。

二、动漫产业改革的困境

无论我们说什么,到头来只能说是体制上的疏漏。现如今,在我国的一些动画制作公司,无非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动画部等有着传统实力的老牌企业。现在已面临转型的局面,长期形成的“国有化”阴影依然无法消除。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后,除少数几家大企业之外,针对创作方的企业基本都已消失了,这样就会导致创新思想设计者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我国的动漫产业播出方式也大多受到国家电台的控制之中,严重的影响了中国动画片制作的范围和界限。与此同时,中国对国外动画作品势力没有了诸多限制,大量的欧美日韩国家的动画片甚至科幻动画电影来到中国,对国内动画市场来说有着很大的冲击力,由此可以看出一些有能力的设计师走出国门,形成了今天这种动画高手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现如今,在新的形势下,政府部分没有很好地远见观,认为传统的发展固定模式可以稳定的带动中国动画的发展,但事实上并不像我们政府我想象的那样,动画设计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他需要的不仅在于政府资金的扶持,更是在于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的全面开放。仅从现在在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动画片针对的年龄层次基本都是10岁左右或者是10岁以下的儿童,不禁让我们感觉难道中国的动画片整体设计思维只能停留在10左右。为了迎合这种儿童作品,我们舍弃了一些好的设计和开放性的华丽的故事和角色。更多的希望政府能够积思广益,开阔设计领域的限制。

由于动画产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所涉及的领域也是十分的广泛,不仅在动画片方面、广告、电影、mv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这就使得我们政府的多个监管部分都在进行联合管理,没有指定或者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动画产业。中国的动画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初期又过于急速,这样不仅没有把动画产业发展壮大,反而使动画产业日趋低迷。就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报考动画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减少,其核心问题不仅在生源的减少,更说明动画产业的现状正处于下滑的趋势,导致连锁的反映就是未来数年学习爱好或者喜爱动画的人开始逐年减少。

三、动漫产业改革的新美学价值取向

(1)我们从中国以前的经典动画片中不难看出,其实中国真正的设计灵感不是来是外在的因素,而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中提取出来的,这些经典的作品让我们学习到了怎么能够做出国人自己原创的好的作品,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设计上其主要表现为传统美术风格上的单纯性、表现手法上的写意性和故事情节上的思想性。

如果说从动画设计美学角度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①传统动画片美术风格上的单纯性。

篇(8)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一些背景

IASB和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其基本意思是一样的,即公允价值是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即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当前资产的购买或出售(负债的形成或清偿)的金额。计量是会计的核心问题,很多的方法与理论研究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关于计量有几种不同的计量属性,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0世纪30年代以来,会计学界就逐渐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会计就是一个计量过程[1]。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会计都是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导,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形式存在。传统上,会计计量主要是以保护资产完整性即所谓的受托责任为其主要目标的,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便顺利的作为主流的计量属性被选用,因为历史成本会计能较好的完成受托责任观下的计量任务。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大量金融衍生工具和无形资产的出现,历史成本已经无法满足这些新出现的资产的计量问题,于是公允价值浮出水面,展现它的时代开始了。

二、公允价值对企业的若干影响

(一)对企业自身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和低成本的信任机制,是为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会计契约在企业契约耦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2]。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鸠雄士(YujiIjiri)所著的《会计计量理论》阐述了受托责任观会计。历史成本是和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理论相匹配的,这在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会计届的主流。但是历史成本计量却是有着先天的不足,它对资产的计价的确认基础建立在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它最大的特点与缺点都是面向过去,并引致会计计量也面向过去。这就导致在对资产进行出初始的确认计量是按照市场价值来进行,但是对资产的后续计量即再确认时资产的价值与实际的市场价值偏离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也日益提高,结果引入稳健性来弥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一些不足,但是却不能很好解决历史成本模式的缺陷问题。因为稳健性会削弱相关性,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必定需要权衡,过度的稳健性会损害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提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这意味着稳健性也是有成本的[3]。这就需要对历史成本模式进行调整或者改革,决策有用观的提出符合现在市场的经济发展趋势,相应的需要公允价值计量来与之相匹配。所以国家出台的新准则就引进了公允价值,新准则中有17个具体准则涉及公允价值的运用,目前主要运用在几个方面:(1)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2)投资性房地产;(3)企业合并;(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5)债务重组。

如今历史成本模式不能很好的反映企业经济事项的实质,比如在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就容易低估资产的价值。比如房产,2012年全国城镇平均房价5791元。2007年为3445元,五年上涨68%;2003年平均房价为2381元,十年上涨143%。企业拥有的房产如不考虑这些因素,就会低估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高科技在当今发展迅猛,一些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很可能在有新的替代技术出现时发生较大的贬值。例如90年代的Bp机(寻呼机)被手机取代。Bp机的生产设备及技术还允许它实现生产,但已经没有市场了,所以也就没什么价值了。这样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则不能反映资产和企业的真实价值。公允价值则能较好的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同时给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提高相关性。

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4]公允价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更符合逻辑和有用,它能给投资者和使用者更有现实意义的信息。所以使用公允价值还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利于企业的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总的来说,在较成熟的市场环境下采用公允价值,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等,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对企业的筹、投资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计量的企业价值相对历史成本而言更接近其实际价值,这对企业的筹、投资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有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股票等。若向银行借款,一般需要对企业的资产以及盈利状况进行评估。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若采用公允价值,企业的评估价值与其实际价值较为贴近,可以更方便从银行取得贷款。

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在市场变化较大期间,更好的确认企业的利润与资产实际价值。对于出租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其使用目的及产生的现金流量非常类似与交易性债券投资,都是在投资的期间获取定量收益,或者通过出售赚取差价,其蕴含的风险,报酬及投资回收的方式都类似与交易性债券投资[5]。因此采用公允价值在房价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当企业处于房价涨价的发展期,需要取得贷款的额度及容易度都会提高。当然,在房市低迷时,会造成利润较大幅度下降,企业取得贷款会较难,但从整体市场来看,可以避免银行发放的贷款无法收回,也有助于资金流向更有活力的行业。

例如,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中,方大集团(07年年报)所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4232.18万元,利润总额2385.05万元,如果没有这一部分收益,该企业将亏损1847.13万元。短期来看这部分收益对其账面利润产生了重大影响;从长期来看,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几年,无疑可以为企业的融资带来便利,促进企业高速发展。利润总额的变动会引起净利润发生变动,这将促使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发生变动,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融资决策。

企业的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等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更是不可能可靠的计量其实际价值,也有损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业,他们的总资产价值远低于其实际市场价值。

总的来说,随着公允价值的实施,对于企业筹资、投资的决策将会与采用历史成本时有较大的变化。尤其对于一些无形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或者项目。

(三)对企业所在市场环境的影响

市场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一个公平、公正和稳定有序的市场会促进企业保持长期的良好发展。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中国改革开放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产权问题,会计改革的首要变化是产权会计观的确立,它决定着会计改革的大方向[6]。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产权具有深层契合关系。平等、公平、等价、自愿和诚信五项原则是公平高效产权制度的基础,这些基本原则的实现有赖于公允价值计量[7]。

将市场中的企业看作一个整体,若施行公允价值则会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影响与之相关的事物,同样被影响的事物也会反作用与原来的事物。关于会计的法律法规,从06年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中,可以看出对公允价值的重视已经体现出来了,采用了新的政策后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那么这些情况会促进国家继续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改革和完善。

2、对经济环境的影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08页)对那些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中真正具有发展潜力者,会在筹资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可以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中兴通讯2010年为实现扩产与新建项目进行配股和贷款,成功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003,256,636元,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2010年的年报显示,非流动资产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数值占非流动资产总额的26.66%.为企业的资产保值和公允提供有力支撑,也让投资者可以更准确的认识该公司的实际价值和投资价值,为公司筹资做了有力的保障。公允价值可以改善高新企业的融资,促使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由工业型向高科技,创新型转变。

3、从市场文化环境来看,对于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不同,所以在对待同样的事物可能态度也不尽相同,会计也不例外,对同一个国家,会计改革也会对这个行业的文化产生影响。在公允价值实施前,历史成本是主流,是建立在受托责任观的基础上的计量属性;在公允价值实施后,则是建立在决策有用观的基础上的计量属性,人们会更多的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不论从制度上还是对企业管理层以及会计工作者来讲,这都是一个不小的转变,需要人们转变观念和已经熟悉的准则和文化。公允价值实施,若能经得住考验,则会对形成中国化的系统的企业会计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公允价值的发展趋势

公允价值是会计改革的一个趋势:

态度 非常支持 支持 不关心 反对

比例(%) 10.7 48.8 39.3 0.2

1、从我国来企业层面看,对其态度也是较为支持的。在一项问卷调查中,被调查企业领导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态度为“支持”的占到总数的48.8%,“非常支持”一项占10.7%,而“反对”一项几乎为0。总体来看,企业领导层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持积极态度的[8]。

2、从国家层面来看,也是呈现支持态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也日趋成熟和变得复杂化,单纯的历史成本模式已不能满足各方的需求,所以06年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规定,让我们看到国家也在做改革的尝试。

3、从市场来看,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但还不足够,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与西方有较大的差距,另外国有企业占比重较大,所以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也有不小的差别,应当立足国情,稳妥的推进改革。

4、从公允价值的评估技术和评估人员数量来讲,我们也与西方差距不小。专业的评估机构和人员的素质和数量都需要提高。

但总的来讲,在会计国际趋同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改革的趋势是不会变的。有人说公允价值是把双刃剑,从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还有不少的反对声音,说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帮凶。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这些声音,理性看待公允价值,我们不可放慢脚步,不跟随世界潮流,那样是会被淘汰的;也不可,直接全面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应当立足国内环境,走在改革的前列,这样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好处。如果把公允价值比作河流的话,那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掌握其汛期和枯水期的情况,加固、清理河道,使这公允价值之河能够更好的浇灌我们的市场环境的土壤,结出丰硕的经济成果。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2]雷光勇.会计契约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5-6.

[3]杨华军.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7(1):82-88.

[4]张凤元,符建华,易晓微.分行业公允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1).

[5]张奇峰,张鸣,戴佳君.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影响与决定因素[J].会计研究,2011(8).

[6]郭道扬.论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变革[J].会计研究,2004(2):8-15.

篇(9)

(一)、市场潜力的有限性制约了零售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消费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增长的缓慢性,与零售业连锁化的快速发展是相互矛盾的,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未来一定时期内必然形成一个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状态,而此时进入市场的零售企业所面临的结果便是:微利、亏损、倒闭及退出零售领域,发展规模经济的连锁困难。

(二)、合适物业的希缺性使把握商机价值巨大。每个城市中,适合零售的物业是有限的,而适合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所需的物业更难得。在零售业供给与需求尚未达到成熟均衡的条件下,谁发展的速度快、效率高、科学性强,谁就能抓住历史的机遇,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落后者只能在等待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望房兴叹”而无所适从。

(三)、快速积累滚动发展才能尽快形成规模效益。规模经济是企业经营效益之所在,是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最终成功的标志。而制约大型零售业快速连锁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除国外大型零售集团外,我国大多数零售企业都存在自有资金短缺的问题,发展靠银行贷款不仅困难而且对于薄利的商业企业,利息负担也较重;而进入现有物业最便利的方式—租赁,也常使租金高达经营利润的30%—50%左右。我国60%以上的大型零售企业无自有房产,致使大型零售企业连锁发展陷入进退两难的“二律背反”境界,而突破这一怪圈的根本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尽快达到规模经济。

(四)、尽快形成规模经济的选择方式。制约规模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然而资金的短缺是主要因素之一,而占用资金最大的因素就是对物业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获取,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以“加盟连锁”的经营方式来完成。即物业方以物业为加盟的条件,双方确定一定利润分成的比例,由连锁方提供商号、管理、货源、流动资金等要素资源合作经营。第二、以“连锁同盟”的经营方式来完成。即多家物业所有者和连锁发展的零售企业相结合,采取“统一商号、统一业态、统一定位、统一规划、统一CI、统一招商、统一行销、统一管理”、“分级经营、分级核算”、“共享资源”的“八统二分一共享”的经营原则。这种方式在国际连锁发展史上与“自由连锁”相类似。这种经营方式在早期的日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以租赁的方式来完成。发育较成熟且有一定实力的零售企业,可以租赁的方式来完成,但租赁相对以上两种经营方式而言,虽然利润空间较大,但所动用的资金额度也较大,风险也相对高些。连锁发展的初期应谨慎把握。 二、深刻理解连锁发展的涵义是大型零售业快速成长的根本

(一)、连锁发展对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具有双重涵义。第一、外延式的连锁发展。表现在增加资金投入、扩大企业规模,以此来增加企业收入。第二、内涵式的连锁发展。表现在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提高经营利润。大型零售业在连锁发展、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卖场数量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高已运营卖场的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单位成本的盈利功能。

(二)、价值工程是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的根本所在。价值工程的本质含义在于充分发挥作业功能,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即创造的价值与作业功能成正比与投入资源的成本成反比。按价值工程的要求,大型零售业在内涵式的连锁发展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提高资金与商品的周转率。充分了解市场,对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使商品能准确定位、有效地组合,采取系列行销手段提高营业额。第二、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经营费用。盘活固定资产和递延资产,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扩大进货渠道,减少进货环节;启用高素质人才,节约活劳动,提高利润水平。第三、扩大进出商品流量增强吞吐功能。建立广泛的货源渠道、增加贸易额及批发额,增强仓储及物流吞吐量,提高单位面积的盈利水平。实践证明,企业由“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的经营方式”转变,是企业经营壮大的根本所在。在中国的零售业中,年平米销售额在5万元以上,利润率在5%以上的“管理之花”并不少见。“一切效益都来自于管理”是真理!

(三)、连锁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客观条件。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体水平较高。国内生产总值的总体水平较高,说明本地区居民的消费品购买力和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水平较高,使规模销售成为可能。第二、市场容量许可。指市场需求与供给处于非均衡状态,即需求大于供给;有效需求充分即消费者不但具有购买欲望还具有购买能力。第三、发育较充分的市场机制。从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职能发挥,到企业竞争的市场行为,都能较好地处于统一而有序的运行之中,地区间非经济壁垒所产生的市场分割影响较小,地方保护主义和排外陋习较轻,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被置于统一、平等、公开、稳定的基础上。第四、连锁组织分店之间所处的市场结构正相关。在某一城市或区域的连锁中,各分店之间的商圈不相互重叠或较少重叠,各分店之间的市场占有率,在整个市场占有率中呈互补状态,或综合市场占有率较高,减少恶性竞争。第五、物业条件较合理。存在可供选择的物业且物业所处的商业位置适当,进入物业的买断、租赁或合作的方式较优越,物业的规模与连锁的要求相符合(这一条件对“正规连锁”的限定较大)。

(四)、连锁发展要客观分析企业内外部经营条件。零售企业单店的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包括历史条件、市场环境、供给强度、管理机制、经理人等等。单店成功并不意味着连锁的成功。要客观地分析企业的内外部条件,才能提高成功率。第一、要客观地估价自身的经营水平和资源实力。有些零售企业单店经营业绩较好,并非是由于经营水平高所带来的。而是因其在全国或地区处在城市商业中心的经营环境中,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广州的北京路、深圳的东门市场,这其中的很多商场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媒体而非卖场。身处其中经营水平较差而经营业绩较好的零售企业,犹如病人的肌体被注射了一种激素,形成貌似强健的一种假象,使有些企业陷入了一种“激素环境误区”,误认为经营业绩的极佳状态,是由于自身经营水平高所带来的,于是便盲目地连锁发展,结果失误不断、损失惨重;故经营较佳的零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理性地评估市场、客观地估价自我是必要的。第二、要客观地估价外部经营环境和竞争强度。零售业连锁发展,应避免盲目的“圈地运动”。WTO后许多内资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一道进行圈地,但某些内资企业圈地的真正意图在于,企图利用“圈地、包装、炒作、资本运营”进行“暴发式”的增值,似乎“入世”后一夜之间国外资本便会大量涌入。把握历史机遇抢占先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顾资产质量盲目发展,无形中增大了企业的风险。另外当零售企业拟进入所选定的商圈时,应对商圈内竞争对手的各种经营要素进行估价,当自身的竞争要素与竞争对手差距较大而又无法改变时,若市场的盈利空间已趋于饱和,放弃将是最好的选择。竞争要素可考虑:立地条件、业态确定、商品定位、规划设计、商品品质、行销企划、管理机制、经理人等。 三、大型零售业连锁化发展规模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策略

(一)、零售业连锁发展规模经济的组织数量。规模经济的根本含义在于,一个企业的供销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图3-1)零售业连锁发展规模经济的组织数量,经济学家菲力浦科特勒经过实证分析认为,连锁组织的店铺应达到11家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经营效果。这一数字也被“国际连锁店协会”所公认。

(二)、零售业连锁发展规模经济的时代特征。当零售业连锁组织发展不够充分时,连锁发展的区范围较小,采取统一配送也较方便;由于供给与需求呈现出“卖方市场”特征,也使集中采购的存货风险较小,因此,连锁发展的固定成本和不变费用与销售额和利润间的函数关系较紧密。规模经济连锁发展的“店数量”也是可量的。

(三)、零售业连锁发展经营方式的改变。在商品的市场供给充分发展,“买方市场”形成以后,随着零售业连锁发展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供应链商品的品牌化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地增强,零售业连锁化发展“统一配送”的功能,逐渐被品牌化商品的连锁发展所取代;而“集中采购”的功能和“存货风险”,也逐渐被代销(寄卖)的经营方式所取代和化解,经销采购商品的比例大大降低了。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零售领域的利润率在趋于平均化。

(四)、零售业连锁发展“规模经济”的内涵。零售业在连锁发展的过程中,当“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的功能削弱以后,零售业连锁发展的“规模经济”,将更多地通过“利润最大化”的效能体现出来,“成本最小化”的效能将逐渐地被削弱。连锁发展的固定成本和不变费用与销售额和利润间的函数关系也不再明显。连锁发展则更多地体现在商号价值、信息共享、业务流程、行销方式、企业文化、资本运营等商流的管理要素上;而物流配送在跨地区的大连锁发展过程中,却更多地体现在货源的组织上和对成本率的控制上。因此,零售业连锁化发展,要以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作为衡量“规模经济”的根本法则,而不必刻意最求“统一配送”和规模经济的“店数量”。

(五)、零售业规模经济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第一、规模经济的绝对性。零售业连锁发展形成一定数量规模后,应在经营中进行动态调整,确定规模经济的店数量,使经营效果最优,绝对地提高经济效益。市场规模范围越大,绝对规模经济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如“国际连锁”、“全国连锁”等。第二、规模经济的相对性。零售业连锁发展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主客观条件,不能形成一定的数量规模,只是在现有条件下适当地扩大开店数量及营业面积,相对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市场规模的范围越小,相对规模经济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如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区域连锁”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若刻意地追求规模经济的绝对性,会给企业造成一系列难以挽回的被动局面。 四、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业态选择要以市场供求为依据

大型零售业连锁化发展及各种业态在各国的产生及发展,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是有所不同的。无论是仓储式超市、百货商场还是其它业态的连锁,这种零售形式之所以能被企业所采用,都离不开一个简单的事实―利润。零售业连锁发展选择何种业态,要根据拟进入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综合的评价。视市场需求的经营要素而定。

(一)、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业态选择。零售业的营业形态简称“业态”。

不同的业态是零售业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和选择的结果。如仓储式超市是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用品需求的选择、现代百货是为满足人们追求时尚品位生活需求的选择。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主要业态为:仓储式超市、超级市场、传统百货、现代百货、主题商场、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等。

(二)、零售业市场经营要素与连锁业态。零售业市场的主要经营要素包括:商品的功用、品牌、种类、品种、价格、质量、款式、服务、行销等。零售业连锁发展,究竟采取那种业态,利用何种经营要素,要取决于有没有这种经营要素所对应的目标市场—需求;以及了解针对相同目标市场的竞争者―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制约基本经营要素的基础,也是业态选择的根本点。

(三)、市场差异的要素需求与业态选择。市场差异性决定了目标市场的不同,而不同的目标市场又决定了经营要素的不同。业态选择要以市场需求的经营要素为依据,进行科学的逻辑演绎(表4-1注释①)。

(三)、竞争者的供给强度与市场考量。国际通用的分析竞争形势的主要工具,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米凯尔E帕特提出的即“帕特模型”。运用于商业竞争格局的分析则为(图4-1)

对于一个预选的目标市场,最终的确定不仅要考量需求,还要对市场供给进行综合评价。1、现有竞争者盈利水平。这是考虑一个目标市场可否进入的主要依据,是进入该目标市场追求平均利润的基础。零售业通常以“现状饱和指数”IPS即单位规模的营利水平,加以反映和确定。2、多业态在目标市场中的布局与规模。它是分流目标市场需求的一部分,它的分布、规模与盈利水平,是可能获得该市场占有率的参照系。3、货源渠道、商品品牌、商品品种、商品价格、营销服务、规模经济等的对比与把握,可以对该市场的综合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估价。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行业内竞争的性质和强度,理解竞争的复杂程度和准入机会。 五、大型零售业连锁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及振荡整合

(一)、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的战略模式。大型零售业连锁化发展战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连锁化发展,指在零售领域以一种模式进行连锁发展;广义的连锁化发展,指在零售领域以多种业态模式进行连锁发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市场状况、发展阶段、资产实力及风险评价进行全方位的选择。第一、统一业态的发展战略。即把自己的发展战略限定在同种业态的范围之内,如仓储式超市、现代百货。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管理经验、商号价值,集中资本尽快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的初期应以这种战略为主。第二、多种业态的发展战略。即把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在整个零售业的范围之内,根据拟定区域的市场特征、竞争态势、需求状况、物业条件,作灵活的发展,以“需求”和“供给”作为发展的很本依据。如现代百货可将自己的一个业种进行扩张,形成一个区域性的主体商场。

(二)、零售业连锁化发展的业态振荡与整合。以市场为导向的业态选择,对于连锁发展的整体战略与布局,可能出现三种营运形态,对其运营模式进行规范和整合是必要的。第一、连锁形态。指所选择的业态与以往的业态相同,如现代百货。这种形态可纳入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战略之中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附属形态。指所选择的业态是以往业态的一部分,如新开一家食品超市。他恰巧是以往传统百货的一个业种,这种形态也可纳入整体连锁发展的战略之中,进行统一的管理,可化为连锁业态的附属物。第三、单体形态。指所选择的业态与以往的业态联系较小。如家私市场,这种形态可作两种选择:1、单体形态能达到一定的量,则形成一个单独形态的连锁组织,统一管理,生产或经销部分可集中配送;2、单体形态不能达到一定的量,可以“多元化产业结构”和“连锁化产业结构”相结合,进行战略化的管理。

(三)、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战略的补充形式。零售业连锁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当企业连锁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某些业种主力商品的销售量会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就会为零售企业展现出一定潜在的利润空间,这些盈利空间来源于流通领域的批发环节或环节,以及部分生产领域的销售环节。适时地向相关的流通领域或相关的生产领域扩展,将零售企业的“成本中心”变成“利润源”,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经营战略。可通过经销采购、投资设厂,也可通过参股、控股的办法,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运营格局。但当企业的发展没有达到一定的经营实力时,也会分散企业的发展资源,削弱核心竞争力。在日本有60%以上的连锁商业集团开发销售自有品牌,国内也有一些零售企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上海华联等。 六、物业进入方式应符合零售业连锁发展的战略要求

零售业连锁发展在物业的进入方式上大体可划分为三类,即买断、租赁和合作,选择不同的进入方式,对零售业连锁发展资产管理的意义是不同的。

(一)、物业合作的进入方式。对于连锁发展初期的零售企业、管理经验不够成熟的零售企业,要快速形成连锁发展的规模经济,最好的物业进入方式就是合作。可选择“加盟连锁”或“连锁同盟”发展模式。这种方式可以减小连锁企业的投资风险,又可以取得物业的经营权;使业主放弃物业的“机会成本”,与连锁企业共担风险。但这种方式通常对商号价值的要求较高,并大大降低了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在零售企业财务指标调控能力较差、市场竞争激烈或经理人资质不足的情况下,有可能给薄利的零售企业造成亏损。

篇(10)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 又名尿烷,是发酵食物和酒精饮品在发酵或贮存过程中天然产生的污染物,包括葡萄酒在内的发酵饮料和食品中含有的微量氨基甲酸乙酯早在1943年就被证实是一种致癌物质。加拿大和美国的卫生与预防部门规定佐餐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不得超过30μg/L和15μg/L[1]。目前我国尚未对葡萄酒中的EC作出限量标准[2]。

目前,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的萃取方法有液/液萃取、固/液萃取、固相微萃取及固相萃取柱萃取等几种,但是以上方法各有其缺点和不足[3]。液/液萃取法用于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定量检测, 提取效率很高,但是有机溶剂用量大,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大部分萃取溶剂都是有毒的,对实验人员的身体伤害比较大;固/液萃取,固相萃取柱萃取仍然要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固相微萃取法无需有机溶剂、所需样品量少,灵敏度高,重现性号,操作简单、快捷,但是由于萃取纤维重复使用,存在目标物残留的问题[4-5]。

液相微萃取技术(LPME)是在液-液萃取(LLE)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1996年由Jeannot和Cantwell提出的。LPME技术灵敏度高,富集效果好,同时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而且还具有快捷,廉价等特点。另外,该技术仅需几到几十微升的有机溶剂,是一项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特别适用于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6-11]。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样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GCMS-QP2010,日本岛津公司),微量进样器(10μL,美国hamilton公司)。氨基甲酸乙酯(98.5%,德国产)氨基甲酸丙酯(98.0%,德国产)癸烷(99.5%,德国产),十二烷(99.0%,德国产)辛烷(99.0%,天津产)甲苯(99.9%,天津产)乙酸乙酯(99.8%,天津产)正辛醇(99.5%,德国产)葡萄酒样品为不同葡萄酒厂取得的原酒和成品酒。

1.2.GC-MS分析条件

岛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10);30 m×0.25 mm×0.25?m Rtx-Wax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为250℃;载气(He)流速1.0 ml/min;柱箱起始温度为80℃,然后以20℃/min的速度升温到250℃,保持1.5 min。不分流进样。分析时间为10 min。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20℃;电离方式El;选择离子模式SIM;电离能量70 Ev;切割溶剂时间4.0 min。检测离子m/z 62、44、74,定量离子m/z 62。

1.3. 顶空液相微萃取

顶空液相微萃取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按照图1所示组装液相微萃取装置 (2) 取一支干净的10 ?l 色谱进样针用萃取溶剂清洗至少20次,以确保针筒和针尖内没有气泡残留 (3) 用进样针吸2.6 ?L 萃取溶剂,针尖穿透样品瓶的隔垫,小心按下进样器的活塞,使溶剂悬于针尖,在样品上空1 cm 处形成一个小液滴 (4) 接通电源,搅拌样品溶液,萃取30 min,确保水浴的温度始终控制在60℃ (5) 收回萃取溶剂液滴到进样针内,并将针移出样品瓶,直接进GC-MS进行分析。

上一篇: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 下一篇: 建筑业研究背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