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2 11:22: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篇(1)

0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类数据潜在的价值已具备充分挖掘的可能,通过搜索、分析、总结等过程,数据产生的价值将不可估量。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包括农业机械行业的各个领域,但我国农机水平起步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应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大数据背景下农机行业该如何发展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相关部委都对我国发展智慧农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对农业机械的研发、购买等进行补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和能源、材料等共同成为驱动国家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各个传统行业发展的驱动剂。如,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环节的漏洞,可以及时发现哪些农业机械不按时年检、逃检等问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让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具备定位、测量、计算、管理、自动调度等功能,使得农业机械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2大数据在农机方面的应用前景

2.1开展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控制

我们可以开发专门的系统,利用遥感、传感等技术手段,采集农业地理、土壤、气候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归类、分析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再将这些数据作为农业机械操作的决策依据,帮助实现精准的农业种植和养殖。如,可以根据土地的肥力等因素,进行变量播种、变量施肥、变量喷灌等,大大减少了农业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也可以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农业机械的操作提供决策。以收割作业为例,运用信息技术,不需要人工对作业的场地进行测量,只需通过GPS的定位就可以得出农业机械的运动轨迹,把经纬度进行计算,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对参与收割作业的机械的行驶速度、割台、脱粒等零部件的参数进行动态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收割物的掉籽率、机械故障率。还可以对收割作业的仓库进行监控测量,不仅可以精确计算出收割地的产量,还可以有效评估农业机械操作员的效率。

2.2对大规模机械作业提供调度决策

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定位、导航和联动调度,大大提升了农业机械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系统作业时,如果没有借助信息技术,管理者很难对作业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很容易造成农业机械的闲置或冲突,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协同效率。如果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各个农业机械的工作情况,通过专门的软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作业场景的模板给出决策数据,帮助管理员对参与作业的机械进行合理的调配。另外,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管理,可以对各个参与作业的机械进行评估,为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空驶率提供帮助。

3加快农业机械信息化应用的建议

3.1为农业机械信息化制定行业标准

为了加快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为行业量身定做产业链标准,如统一数据格式、编写数据接口规范等。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农业机械的作业信息与农业地理信息、气候信息、土壤信息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还要开发一个便捷、直观、数据可管理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系统,并引入虚拟管理技术,让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化、网络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实施集中化管理。

3.2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建设必须将农业机械化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必须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大科研院所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力度,多给一下政策性引导。大力发展农业高等院校中农业信息类和农业机械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高层次人才的的培养,要支持和鼓励产学研联合技术研发,从实际生产中的难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突破瓶颈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加强现有农业机械化设备操作人员的水平,安排一些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加大对农业机械智能化产品研发的政策支持

要重视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加快国内信息化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和相关农业化机械产品的供给能力。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多引导和鼓励相关行业国内外龙头企业入驻,对产业链中的电子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器、数据传感器、B/S平台、3S技术(GPS、CIS、RS)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行业的技术革新。同时,也要加大对农业企业购买智能化农业机械和大型、高端农业机械化装备的补贴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忠富.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6):63-71.

篇(2)

农业机械是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载体。所谓农业机械化,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过程。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可见,只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维,充分提高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落后的生产环境,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下一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希望对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借鉴帮助。

1.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整体发展水平低

从当前我国农作物机械化程度来看,小麦生产基本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很多地区拥有较多的小型农业机械,动力很小,新技术的农业机械没有完全普及开来。其中,拖拉机、三轮农用车作为目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机,在农村、农民的普及面较广。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农机结构的不合理性日益显现,也就是动力机械配套的比例比较低。同时,农机化发展也存在着地区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边远山区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也是制约我国农机整体发展的一大瓶颈。

1.2农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

目前,农业机械的陈旧老化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国农民多是小规模家庭经营,农民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农民手中现有的农业机械比较陈旧老化、技术状况差、生产效率低,新型农机十分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阻碍了农机化发展进程。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选择农业机械,优化机械化各个环节,借鉴先进经验,集成有关技术,在农业机械的管理、推广方面进行创新,尽快改变农业机械陈旧老化的现状。

1.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正在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向效益农业等领域拓展迈进。同时,原来以产中为主,而目前则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新机具、新技术满足不了农民要求,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太少,个别领域甚至是空白,这也不适合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1.4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但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显然跟不上农业发展要求。当前,我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很少,合作社经营耕地比较有限。此外,农机服务市场还不够健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实现规模经营。农机服务组织相对薄弱,经营机制比较松散,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服务程度比较低。近几年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机合作社,发展资金缺乏,诸多合作社存在机具不配套、建设不标准、管理不规范、功能不完善、经营没效益、发展没后劲等问题。所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而能够掌握运用的农机从业人员少,农机管理、服务、监督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下一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2.1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建立

在下一步的工作进程中,建立起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有力举措。在创建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过程中,要着力引进先进、高效的新技术、新机具,逐步形成合理高效、节能低耗的科学机具结构,实现农业发展全程机械化,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进而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集约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2.2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调整更加配套

随着未来农业机构的进一步调整,要进一步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调整优化农机化结构布局,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步伐。要全面优化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的比例,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的比例以及种植业机械与其它行业机械的比例,以此优化农机结构,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方特点和产业特色,合理进行农机发展布局,努力形成区域发展优势。要把农业机械化产中环节利用向产前、产后利用延伸,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2.3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持续加强

随着我国农机化的深入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向产业化、社会化迈进。其中,要尽快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农机服务队等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其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也就是说,要对目前的农机资源进行重新合理优化配置,确保得到有效利用,克服农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全力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实现农机规模经营,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2.4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日益优化

可以说,农业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产业,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农业机械作为服务产业,其使用经营风险更大。为此,我国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是一部与农机化密切相关的法律,目的就是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农机扶持力度。目前,我国正处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早、中期阶段,也是政府支持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发展农业机械化投入,尤其是加大农机部门研制开发力度,加大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经费投入,加大农民购买先进机具资金补贴扶持,从这些方面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和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践“中国梦”的具体行动。未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全面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目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全面服务“三农”,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农业机械整体发展水平低、农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将逐步建立,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调整将更加配套,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将持续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将日益优化,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篇(3)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装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1.1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农业收益率

传统农业需要人工进行种植的全过程,而农业机械化当前不断发展、更新,日益发达。很多原来必须由农民亲自完成的工作,可以交由机械来完成。生产效率十倍,百倍的提高了。而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未来,中国即将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带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时代已经悄然而去。未来,每一个劳动力都需要更高效的实现价值。而所有,可以由机械来完成的工作都将不再需要人的参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正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业人口将转移至城镇,由农业生产转业工业生产与工业服务。那么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劳动生产力,以解放大量农村劳动力。

同时,对于农民种田来说,大规模机械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的收益不断的提高。这也是当前,农业机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东北作为农业的主产区,农业耕种面积大,很适合大规模农业机械作业。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对于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的广泛实施,很多农民都用上了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尝到了甜头。部分农民也因为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有能力耕种更大范围的土地,从而进行土地承包,进行更大范围的机械耕种。

1.2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虽然已经很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10年当中,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还发展阶段。据官方数据统计,200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2.3%,至2011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4.8%,10年间这一数据增长了22.5%。学者们称这是“10年跑赢30年”!

农机总动力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参数,在2011年我国的农机总动力达9.8亿千瓦,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装备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增强。

当前农业机械化已经不仅仅是为农民、机械操作人员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还为我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例如,过去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通常为20天左右,而在2011年底的数据显示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为10天左右。缩减一半的收割时间,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来说,是可以避免病虫害,尤其是自然灾害的重要方法,而这只能由农业机械化收割来实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包含技术水平的进步、应用的不断推广,同时也包括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7.1万个,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达到2.8万个,入社人数达58.2万人。以财政补贴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订单合同作业、承包租赁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作业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

3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望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到了飞速发展阶段。在未来,我国农业必将进入更高水平的机械化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农机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深刻影响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

(2)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由解决关键环节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快速推进转变,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全程延伸。

(3)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

(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各区域将进一步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4 小结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应认识到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C],乔金亮.通讯员.邹 红, 经济日报, 2012-09-17.

[2]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王丽[D],吉林农业[D],2013-10.

[3]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陈金虎,长江大学, 2012-04.

[4]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鞠金艳,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篇(4)

1.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它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

1.2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开展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离开机械化都是不可能完成的[1]。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3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人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仅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左右,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到全国劳动力的比重的46.9%。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愈高,农民收入也就愈高,社会经济相对繁荣。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优势,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再就业。

1.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现代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全面、业务精通、理论功底扎实、技能娴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2]。

2.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

2.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

按照“十七”大和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适当扩大补贴机具品种范围,制定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补贴操作规范,真正地实惠农民,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

2.2加大农机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

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鼓励科技创新研究,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消化吸收国外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为我所用,研制出适宜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先进的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还必然需要高素质的农机劳动者,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造就高素质职业农民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到农机培训的队伍中来,因此要继续组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组织举办全国性农机技能竞赛,激发农机人员学技能、用技能、专技能的热情。

2.3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空间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

2.4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对于沿海一带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机化发展就很快,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高,购买力要强,西部由于经济落后,农机发展速度也较慢,农机拥有率就低于耕地拥有率。因此,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3]。对于西部的落后区域更要抓住现在的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改进农田结构,整合产业,争取做到粮食主产区达到大宗农作物机械化,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达到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要求;改善农机“三多三少”的现状,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3.小结

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功能多、能耗低、效益好、适应性强的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4]。

【参考文献】

[1]李凤兰.浅谈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地住和作用[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2):25.

篇(5)

二、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1.农业现代化是指在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素质的发展过程。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用机械代替手工劳动,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经营循环市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生产绩效的高优化、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发展方式的集约化和劳动者的智能化,是机械化生产的必然发展。2.农业机械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它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离不开农业机械,这就反映出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1.农业生产规模小,需求能力弱,对于单一的家庭式作业模式,农业生产规模很小,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很小,产业形不成规模效应,农业产出效益低,制约着农业机械的使用。2.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很多,单一的家庭式作业方式,加上土地资源的限制,劳动力剩余的现象突出,没有形成产业转移方向,并且劳动力素质较低,影响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3.农业机械的季节性强,功能单一,利用率低,很多农业机械只在农忙季节使用,其他时间大部分闲置,无法发挥其效益和功能,这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如何推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

1.继续推行国家农机购买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普及农业机械化生产。2.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宣传,提高农民科学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水平,在推广培训工作中,做好农技服务工作,对于农机维修、新技术应用、常见问题的解决等,推行上门服务。3.政策导向引导农民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实行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对新型环保型农业机械和技术采取政策性支持,比如水稻、玉米薯类机械化联合生产技术,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产地烘干及初加工技术,畜禽废弃物处理技术,农机节能技术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产学研结合,推广农机维修、研制、推广的工作,推行节能、高效、多功能联合农业机械,因地制宜,研制适合山区作业的特种小型机械和是和特殊功能的小型机械。

篇(6)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45

玉树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受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该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生产条件差,农业机械投放不足,农业机械专业人员匮乏,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当地农业机械的发展。截止2015年,玉树州有拖把机8595台,其中14.7KW及以上的有4183台,占48.67%;拖拉机配套农具6997部,其中小型的5077部;播种机699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1台,全部为柴油机;农用运输车376台;农用基本建设机械14台。虽然比地震前提高了许多,但对于农业机械化玉树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2015年底,玉树州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达8万多人,耕地面积1.41万hm2。全州有拖把机8595台,其中中小型(14.7KW及以上)有4183台,占48.67%;拖拉机配套农具6997部,其中小型的5077部;播种机699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1台,全部为柴油机;农用运输车376台;农用基本建设机械14台。虽然比地震前提高了许多,但对于农业机械化玉树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2 玉树农业机械化面临的问题

2.1 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整体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玉树地区的农民普遍没文化或文化水平低,对农业机械的认识与使用,都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在使用农机产品时不会操作或操作不当,从而影响了农业机械使用的效率。另一方面,虽然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加快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但却忽视了农机的操作人员和技术维修人员等专项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农机的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不能到位。

2.2 缺乏农机经费,推广难度大

虽然政府对于农机补贴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受当地财政的限制,能够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民比例仍然比较低。同时,由于经费不足的问题,也制约着对新型农机的推广、示范、培训和维护工作,从而阻碍了农业机械的投放、推广和普及。

2.3 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低

在玉树的农业发展中,中小型的拖拉机比较多,高性能动力机构少,并且拖拉机作业项目单一,且大部分的机械已经老旧,耗能高污染重,利用率作业率都不高,缺乏适应玉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农用机械。

3 玉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政府资金的扶持力度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提高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政府就必须在资金上给予保障。由于玉树农民靠天吃饭,缺乏副业,农民们收入单一且不高,所以严重缺乏购买农机的资金。为此要努力倡导政府资金的扶持,加大购机的补贴力度;也可加强贷款的扶持。通过银行的一些信贷服务为购买农机的农民提供免息或低息等贷款方式,刺激农民购买,从而加快农机的发展。

3.2 加强农业机械的宣传力度

由于玉树农民居住比较分散,信息闭塞,文化程度低,对新事物认知能力差,为此加强农机的宣传工作尤其重要。在宣传方式上,采用当地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座和培训;在宣传渠道上,利用他们的大型节日、宗教活动等发放传单和实地演示。同时对于农机工作人员,则需定期进行培训,或向农机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进行观摩学习、交流、从而累积经验,与时俱进。并且让农机工作人员到农民中去走访,发现问题现场指导解决,从而加快农民对农机的认知、使用、推广和普及。

3.3 加快农业机械现代化的进程

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和研发适合玉树区域作业的农用机械。根据玉树的地理特点,应选用操作简便、机动性灵活、安全性能高、用途广的高质量农业机械,从而推进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进程。

3.4 完善农机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玉树农业机械若想长足发展,必须要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培养专业农机队伍,同时整合新的农机发展信息,以科技的力量,解决农机创新滞后的问题。同时加强各区域服务部门的联系,形成农业机械服务网络化,以保证农民遇到问题时有处可询,有人可解决。

4 结论

在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农技人员的努力下,在农民的素养提高下,玉树的农业机械化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篇(7)

    1.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以集安市的葡萄喷药问题为例,在政府的引导下当地农民种植葡萄200hm2,但是由于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雇工喷药不仅用工价格高,而且很少能够雇到人。因此,由于防治不及时,人工作业效率低,葡萄病虫害发生严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为此,一些农民自行改制自走式喷药机,大大提高了葡萄喷药时期的作业效率。目前,青石村葡萄发展前景良好,其种植面积已超过666.67hm2。

    1.2农业机械是实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有许多技术如化肥深施技术、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种子磁化技术等是无法依靠人畜力作业来完成的,必须依靠机械技术的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技术的效果。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施的重要载体。同时,农业机械化在解放农村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农业综合能力等方面功不可没[2]。

    2农业机械化使农村经济更加活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力壮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留守农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的多是老弱妇孺。大量劳动力转移以后,农村迫切需要更多的农业机械,以完成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因而,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重要保证[3]。

    3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手段

    随着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地风蚀水蚀现象得到抑制,水土流失现象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美化了农村、城市的环境,而且对农村不良卫生习惯的改变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改变。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4]。

    4农业机械化是乡风文明的保障

篇(8)

中图分类号 S514;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45-02

Sorghum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China

LI Hui-ming 1 LI Xia 2 PING Jun-ai 1 * DU Zhi-hong 1 ZHANG Fu-yao 1

(1 Sorghum Institut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zhong Shanxi 030600; 2 Seed Management station,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of Shanxi Province)

Abstract Sorghu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ereal in human cultivation.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tered a market development stage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90s,but development was not in balance.At present,Sorghum production was still mainly rely on manual.Sorghum had great dem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the wine sorghum requirement was increasing in domastic.Sorghum production had a better prospect.Seed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ere two important elements to achiving the target of Sorghum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orghum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Key words sorghum;mechanization;cultivation techniques

高粱作为重要的谷物之一,在世界五大洲48个国家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寒带、温带也有种植。由于高粱耐干旱,耐瘠薄,抗逆性强,在气候恶劣、条件差的地方也能生长,因此,高粱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作用,被称为 “生命之谷” “救命之谷”。至今,高粱在非洲大陆、印度等国家地区,仍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全世界年种植高粱约4 400万hm2,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列第4位。全球高粱种植面积逐渐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稍有提高,近2年种植面积有增加的趋势。我国年种植高粱150万hm2,产量低于4 500 kg/hm2,居世界中上等水平。高粱生产条件已由过去主要在平肥地种植,现在逐渐向半干旱、干旱、盐碱、瘠薄地区发展,由食用转为酿酒等多种用途,由以粮食收益转为综合利用的收益上来[1-2]。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后,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发展很不平衡,目前高粱生产还是主要靠人工完成。国际市场上,高粱需求量很大,国内酒用高粱需求量增加,高粱生产有着很好的前景。实现高粱机械化需要的2个条件是种子和农业机械,从而推进高粱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1 国内外机械化生产现状

1.1 发达国家机械化发展概况

20世纪40―60年代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其70%的农业生产率增长来源于农业机械化。2000年,美国工程院指出,农业机械化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可见美国乃至世界农业受机械化影响非常明显。目前,美国农业人口、农业劳动者分别占总人口的2.20%、1.00%,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人口达128人;法国农业人口、农业劳动者分别占总人口的3.20%、1.40%,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21 hm2。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迅速发展,农业劳动者比例不断下降,将更多的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社会其他工作,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其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我国机械化进展情况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市场为主导。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新机具、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05年底,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全国农机总动力分别为1 083亿元、 6.8亿kW,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分别为8.9万、 47.4万、 8.0万台。全国机耕、播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50%,其中,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播、机收水平80%;水稻机收、种植水平分别达到30%、10%;玉米机播水平50%,机械化收割水平不高;而高粱在机械化生产方面,水平更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逐渐由产中向产后、产前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作业领域由大田农业逐步向设施农业、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种植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发展。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取得了巨大发展,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3]。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高粱在播种和收获农机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农机农艺配套。

2 高粱的主要用途及需求

2.1 高粱的主要用途

高粱既可直接食用、饲用,又可加工利用。近年来,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发展十分迅速,高粱籽粒可作为主食、饲料,在酿制啤酒、白酒、食醋、生产酒精、提取淀粉、生产高粱面包、高粱甜点、加工成麦芽制品方面应用广泛,饲草高粱可青贮作饲料,甜高粱茎秆可用于造酒,高粱壳可提取色素、种植食用菇,高粱茎秆制板材、造纸、日用品、编织品、制饴糖、做架材、做蜡粉等[4]。

2.2 我国高粱生产现状

我国高粱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初种植普遍,1914年全国种植高粱740万hm2,占全国农作物面积的7.5%,总产1 110万t。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小麦、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明显,高粱生产逐渐萎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到20世纪60年代为400万hm2。70年代,高粱杂交种发展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粱的种植面积,达到600万hm2,平均产量2 310 kg/hm2。80年代后,我国高粱生产出现三大转变:一是应用范围扩大。高粱产品原来主要供食用,现在饲用、酿造、加工等方面发展迅速。二是种植区域改变。高粱以前主要在平肥地种植,现在逐渐向半干旱、干旱、盐碱、瘠薄地区发展。三是高粱发展方向转变。高粱以前的生产主要是生产籽粒,提高产量,现在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高粱产量不断提高。2002年,我国高粱种植面积、总产分别为为146.3万hm2、585.7万t,分别占世界的3.3%、8.9%;单产4 005 kg/hm2,为世界的2.7倍[5]。

2.3 国内外高粱市场需求

目前,国际市场对高粱需求量较大。仅东亚的日本、韩国和南亚国家每年就需要500万t高粱作饲料,大多从澳大利亚、美国进口,由于受转基因影响,有转向从中国进口的趋势,因此国际高粱市场较好。

国内酿酒业发展势头不减,酒用高粱需求逐年增加。除传统的四川、贵州等地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市场持续走强外,一些新兴白酒产地,如东北、山东、内蒙古等地产白酒销售见热见旺。据经济日报统计,国内大型酒厂在百家以上,年需高粱100万~150万t,各地的中小型酒厂需高粱也在100万t左右,都较往年增加约10%。初步统计,国内所有酒厂需要高粱250万~280万t,酿醋用全国每年用高粱70万~80万t,其中山西省一直生产老陈醋就有30万t[5]。

3 高粱机械化需要的条件

3.1 实现高粱机械化生产首先是对品种的需求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轮作倒茬的需要,机械化栽培高粱日益受到关注。我国一直没有专用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品种选育严重滞后,严重影响我国的高粱生产。为此,选育耐密植、产量高、专用、矮秆、抗逆性强的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非常紧迫[6-7],以满足市场需要、种植结构的调整。从株型选择、种子质量选择、幼苗拱土能力选择、品种耐药性选择、品种抗性选择、经济系数选择、落粒性选择及破碎率选择等方面选育高粱机械化栽培的品种[8]。选择实现高粱机械化在于品种,有了专用机械化高粱品种,才有高粱机械化的基本。

3.2 实现高粱机械化对农业机械的需求

实现高粱机械化首先要从高粱播种,高粱播种实现机械化必须有专用播种机,目前我国的玉米等作物已经很好的解决了播种问题,高粱播种滞后于玉米等作物,不过在玉米播种机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宋旭东等研究出了专用高粱播种机,并获得了专利。其次是中期管理,中耕除草及病虫害防治,除草剂的使用可以解决除草,病虫害防治新式喷雾器也能够很好的解决。最后高粱收获需要专用高粱收割机械,目前还是利用小麦或者玉米收割机,存在问题是损失大,小麦或者玉米收割机要收割还需要加以改进。

4 机械化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4.1 实现高粱机械化对种子的要求

主要考虑的是种子的播种质量,包括种子籽粒的大小、均匀程度、发芽率等,应该从抓种子质量入手,保证种子籽粒大小均匀,发芽率90%以上。

4.2 实现高粱机械化的主要栽培技术

根据专用机械化高粱品种特性及生长发育特点,采用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保证得高产,必须改变原来的栽培模式。一是改变施肥措施,播前采用施肥机一次深施复合肥600~750 kg/hm2、尿素225 kg/hm2,有条件的地块加施农家肥,不追肥。二是改变播种方式,4月下旬播种,机械化单粒播种,免间苗。三是改变管理方式,播种后出苗前在地表机器喷施40%莠去津除草剂。四是改变收获时间和收获方式:霜降后机械化收获。五是增加种植密度,种植密度由原来的12万株/hm2增加到15.0万~16.5万株/hm2。

5 机械化高粱发展前景

5.1 提高机械化程度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推广,高粱机械化生产规模扩大,要使高粱生产获得高产,对机械整地、播种、肥料施用、田间管理、防治病虫草害、收获等进行试验研究,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快速推进高粱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5.2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高粱曾经是我国在粮食紧缺时解决人们口粮的重要粮食作物,随着改革开放、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高粱生产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一是高粱已经不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口粮;二是高粱生产较费工,高粱的价格和玉米基本持平,有时略低于玉米,用工比玉米多;三是玉米的用途广、用量大,商品玉米好销售,高粱相比玉米用途较单调,销售难;四是高粱的机械化程度很低,而小麦的生产基本上已经是机械化,玉米的机械化程度也远远高于高粱。由于上述原因我国高粱生产正处于低谷状态,但是这不能说明高粱就满足了市场需求,目前生产的商品粮高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许多大型酒厂还得靠进口商品高粱来维持生产,还有许多中、小型酒厂用玉米来代替高粱作为原料,但是酒的独特风味受到很大的影响。要改变目前的状态就必须改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对高粱生产的认识,认识到高粱产业的重要性和急迫感,而推进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改变目前高粱生产状态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粱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基础[9]。为此,抓住我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的契机,逐步提高高粱播种、施肥、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从而解决高粱生产规模小、质量低、不稳定等问题[10]。高粱机械化栽培是高粱种植的必然趋势,机械化高粱发展前景广阔。

6 参考文献

[1] 成慧娟,马尚耀,白大鹂,等.高粱新杂交种赤杂16号的选育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6):13-14.

[2] 张志学,刘占江,高振东,等.国内外高粱发展趋势及对策[J].杂粮作物,2002(2):72-74.

[3] 史红梅,宋旭东,李爱军,等.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J].山西农业科学,2012(4):307-309.

[4] 邹剑秋,朱凯,张志鹏,等.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2(5):296-298.

[5] 卢庆善,邹剑秋,朱凯,等.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J].杂粮作物,2009(2):78-80.

[6] 焦少杰.机械化栽培高粱龙杂7号的选育[J].中国农学通报,2006(2):140-141.

[7] 王黎明.早熟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龙杂7号[J].中国种业,2006(3):44.

篇(9)

1.1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这表明我国进入了工业支持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建设的新阶段。纵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虽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是在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后的20~30年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进步,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1.2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先进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把农业机械作为载体和桥梁。新型的农业机械也催生了先进适用的农艺技术,为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由于农业机械化不仅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能够做到定时、定量、定位且精确完成作业,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特别是在抢农时、抗灾害方面,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1.3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首先,从劳动力结构看,在我国近5亿农村劳动力中,大约有2亿多人转移到乡镇企业、进城务工和从事各种经营。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然要求机械化的替代;其次,从农业生产的特点看,季节性劳动力严重不足,如果不能提高机械化水平,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第三,从劳动者的观念看,随着农业机械的日益普及和作业成本的降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

2.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比较低。但从发展阶段来看,已进入初级阶段后期,处于迈向中级阶段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有一个新的发展,必须弄清当前我国农机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机配套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大型农机具少,中小型农机具多,农机具配套率较低,作业规模、作业效率受到限制。适用于粮食作物常规生产的农机具少,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机具少。产中作业和运输服务机械多,产前、产后机械少;二是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市场法制观念不强,农机产品质量差,并有假冒伪劣现象;三是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不完善,土地分散经营,户均耕地有限,与农业机械相对要求大规模作业之间存在矛盾,农业机械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四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较慢,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接受能力差,而且农机具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耕作较粗放;五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大多数农机科研生产部门都已转向,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3.当前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条件

3.1农机作业成本下降和农机服务收入增加,使得使用农机、购买农机成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近几年来,由于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促使农机作业收费下降,一些关键农机化技术获得突破,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许多农机作业成本已经低于雇工价格,农民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高涨。农忙季节屡屡出现农民在路上竞争揽雇农机的现象。另一方面,购买农机的农户,通过跨区作业增加了农机作业量,提高了利用率,缩短了投资回收期,已成为当前农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社会经济的进步,达到了农业使用机器的临界点,阻碍农业机械化的经济“闸门”已被冲开。

3.2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装备与技术已经基本形成,大范围普及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 从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环节看,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基本成熟,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正在加紧攻关,油菜、花生、牧草等作物的播种、收获机械技术已逐步试验应用。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粮食产后烘干等新型农机化技术的示范进一步扩大。农机化生产的规模效益日益显现,这为农机具的研制、推广、普及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篇(10)

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随着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开始探索绿色化产业道路。农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我国要坚持绿色农业,必须使用高科技发展新型低耗能、低排放的节约型农业设备。节能型农业机械也是市场所需要的,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节约型农业机械的发展。我国农机生产企业应当更具我国农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重点放在水田机械化和旱地作业的产品研发上,发展节约型的农机不仅能够降低农业成本,对环境有所保护,而且也符合国家政策和市场的需求,能够进一步的促进自身的发展。

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政府的大力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将农业发展作为维持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为农机工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国家持续对农业进行投入和补贴,间接拉动了农机市场经济;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带动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工程器械的发展;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农机企业机械研发的步伐。

上一篇: 文学语言分析 下一篇: 大数据营销核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