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3 09:11: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15-01
陈旧的教学观念,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制约着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把课堂交给学生,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尝试教学法便是对这一新的教改观念的有力印证。尝试教学要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由台前进入幕后,充当教学的“推手”和引导者,促进了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下文中,笔者将就尝试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具体论述。
1 关于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的尝试教学方针,旨在“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学习和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尝试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可概括为八个字,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也就是人们常言的“先学后教”。尝试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可分为七步:①准备练习;②出示尝试题;
③自学课本;④尝试练习;⑤学生讨论;⑥教师讲解;⑦再次尝试练习。从这七个步骤可以看出,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练习则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根据尝试教学的理论及实施方法可总结出尝试教学的三大原则:一是合作互补原则,即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教学;二是问题新颖原则,即教师的提问要新颖,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且提问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学习水平;三是尝试教学指导原则,即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学科特点有所不同,对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教师应多加辅导,对于高年级学生可逐步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 农村小学数学开展尝试教学的方法
2.1精心设计导学案
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上往往缺少家长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不强,很多学生没有预习和复习知识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为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运用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吸引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学案:
(1)梯形有( )条高,( )个底边?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是( )。
(3)利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你能拼出或剪出梯形来吗?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4)想想怎么通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求出梯形的面积?
通过导学案,学生能从已学的知识入手,了解梯形的图形特点,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预习习惯具有积极作用。
2 巧用自学提示
鉴于农村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在学生完成预习之后,还会留有许多学习盲点,因此,在尝试教学的自学课本阶段,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有效设计自学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有目的地学习。例如,在学生自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得设计的自学提示如下:
(1)梯形的特点是什么?
(2)梯形能转换为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3)梯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4)字母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什么?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如何表示?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教材和教学目标展开,既引导了学生深入开展自学,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2.3开展小组合作
农村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能力水平的限制,通过个人的学习往往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且难以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为更好地进行尝试教学,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例如,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过程,深刻理解该公式的特点,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习题:求出平行四边形内的梯形的面积,看看各小组能有几种计算方法,并说说你们组所认为的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在这样的合作探讨中,学生对梯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计算梯形面积以及计算公式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2.4教师点拨指导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水平还不足以让其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和重点,为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学习知识,真正掌握知识,还需要教师在课堂进行指导和点拨。数学老师在学生了解、讨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实践之后,应就学生讨论后的答案和计算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提点学生所忽略的知识点和不足之处,并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有更好的理解。
2.5练习巩固提升
练习贯穿于尝试教学的始终,在学生进行完前期自学和教师的讲解之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应再次设计尝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练习题,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尝试教学实践反思
在尝试教学中,教师既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多层次、难易不等的尝试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此外,教师还应处理好学生的尝试练习、自学、讨论、教师讲解等各个环节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努力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扬长辟短,有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技能的掌握。学生有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将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校开展的尝试教学改革中,我结合实际运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育理论,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在数学尝试教学实验中的收获:
一、课前预习,打下思维基石
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和体系性。新的知识总是与以前学过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尝试教学强调课前预习,特别是到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回家做预习工作。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问题。这会促使他们主动学习,通过回忆以前旧知识的学习思考的全过程,为新课的预习、学习打开思路。
以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我在上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通过预习后能正确笔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986÷2。学生在预习时会想到以前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6÷2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哪一位不够商一就商0”,再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帮助思考,能很快地得出986÷2笔算方法。
二、基本训练,赢得思维效率
数学双基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基本的运算和基础的思考化为“直觉”,能够不假思索地进行条件反射,才能赢得时间去进行更高级的数学思维活动。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数学学习不只是简单的计算,更为重要的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很多时间去审题、分析、解答,所以要学好数学就需要有一定的计算速度,以便能留出更多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尝试教学课堂中安排5分钟的基本训练,包括口算、解决问题、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
在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经常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视算、听算练习,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和思考方法,甚至看到题目后不需思索计算方法、不用背乘法口诀,直接能得出答案。为后面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原因在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中需要学生不断地式商,而式商的关键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熟练程度,如果学生能很快式商,就可以多留出时间思考什么时候商的中间或末尾要加0?为什么要加0?这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因此,把基本训练弛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每堂课中,让学生能够不假思索地进行条件反射,才能留出更多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理解数学的本质。
三、尝试练习,探求思维方法
尝试教学课堂中的尝试练习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探求思维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学生已经有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经验,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尝试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经验,积极思考(或思考不出,看书自学)后,通过动手尝试,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有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有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这些图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学生讨论,拓展思维空间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一个人的想法往往不够全面,不够长远。在尝试教学课堂上,学生讨论是重要的环节。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大家一起探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争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思维空间。
还是以《梯形面积》教学为例。学生积极思考或看书自学后,通过动手尝试,用割补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但有的同学只得到一种推导方法或者只知道公式,对推导过程还不理解。在学生尝试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推导方法,讲解自己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和同学展开讨论,让全班同学都能在讨论中得到启发,拓展思维空间。
五、教师讲解,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尝试教学课堂中,有教师讲解这一环节。对于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或小结的知识要点,老师要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其本质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国分类号:TS972.1
一、中职烹饪专业实践“尝试教学法”的现实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进入21世纪,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接受用人单位的考验,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如何迎接新时期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社会的发展,生源的变化,迫使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师研究新时期职校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探索、尝试适合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项目管理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入了职业学校,走进了课堂,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烹饪专业的“尝试教学法”也不例外。
1.改革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现状需要“尝试教学法”
新时期中职烹饪教学的真正内涵,是要向市场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烹饪人才。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教育和教学,除了传授传统的烹饪工艺外,应当包含培养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中出色地创造性工作的理念与能力,还包含培养学生自主创办行业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专业建设是职校提升内涵的重要载体,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更是职校提升内涵的根本目标。
如何改革中职烹饪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烹饪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直是困扰中职烹饪专业教育教学的难点问题。目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一言堂”、特别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以师带徒”的教学方法仍普遍存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天经地义;教师先讲、学生后学,正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深蒂固,严重地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和烹饪专业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近年来,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烹饪专业学生素质总体不高,文化基础较差,对脱离专业的文化课不感兴趣,对枯燥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中职烹饪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现代的独生子女的烹饪专业的学生,由于从小学到初中,文化成绩一直较差,得不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听不到学校和家长的表扬,受挫的心理严重,心情压抑。但是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生命力顽强,他们有浓厚的专业兴趣,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都不差,运用尝试教学法,正是避开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的弱势而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尝试能成功“的“尝试教学法”迎合了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现状的改革。
2.现代烹饪事业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尝试教学法”
中国烹饪博大精深,是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知识的结晶,有着非常完整、独特的理论与工艺体系,精湛的烹饪技艺和极为丰富的菜品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烹饪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西菜肴的合壁,更加丰富了中国菜肴的品种。新的原料、新的调味品、新的配方、新的设备、新的烹饪技法、新的菜品不断的引进、开发、创制、改良,以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同时餐饮业的发展,其餐饮管理理念、菜品的设计包装、宴席的改革创新、餐厅的装饰布局等综合因素,为我们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烹饪事业发展的新趋势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尝试教学法”便是探索现代中职烹饪教学的门路。
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以实践操作为主,更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就业上岗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烹饪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本位,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努力用于创设情境,为学生架设认知的桥梁。中职烹饪专业的“以师带徒”的教学方法在一定时期作出过贡献,但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局限在于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操作时更多的是模仿,教师(师傅)这么操作,学生跟着这么做,不能也不可能跨雷池一步。因此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仅是研究教师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怎样学。中职烹饪专业的操作教学中应更多的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探索操作要领,开发学生的智能,引导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摸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新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自学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去尝试。不去尝试何来探索;不去探索,何来创新,更难创造。摆在中职烹饪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这种新时期应当具备的素质,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就是我们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的出路和方向。
二、中职烹饪专业实施“尝试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
1.中职烹饪专业“尝试教学法"的探索和构建
“尝试教学法”的精髓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中职烹饪专业的技艺传授可以“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学生在尝试操作中遇到困难,会寻求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使学生主动地去自学课本、教材或接受教师的讲解,学习变成了他们自身的需要。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先导,而且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当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具备求积极的心理状态时,主动性、积极性的潜意识能量才能释放出来。学生尝试求知欲望愈强烈,学生兴趣愈浓烈,学习、钻研的劲头就愈高,探索创造的动力就愈大,就愈能促进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愈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积极地探索。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一言堂”、“以师带徒”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讲、示范,学生的听、模仿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后讲;从单纯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被动听、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展的青年初期,其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思维的系统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上。他们在学习各种技能时,逐步学会逻辑加工的思维方法,有意识的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分类、归纳,能概括出原理、原则和规律;他们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对已有结论持批判态度,喜欢怀疑争论,但并不固执已见,愿意接受有事实、有理论、有说服力的分析论断。在认识活动中,强烈需要别人对其自身认识能力的尊重和肯定,喜欢独立思考,并勇于进行尝试探索,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使中职烹饪专业实施“先试后导,尝试中学”成为可能和需要。
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要求教师在课前发挥主导作用,设计编制尝试问题及相关技能目标。在上课时则让学生在解决尝试问题及达成相关技能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获得学生尝试练习(操作)的反馈信息后作针对性讲解和相关技能演示;在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和达成技能目标后作点评小结。其构建模式为(如图):
2.中职烹饪专业“尝试教学法”的实践
第一步: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中职烹饪专业实施“尝试教学法”,第一步是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具备了与其水平相应的知识积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操练习,不仅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也对本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自学和探索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专业教师在每次操作课结束时,应布置下一次操作课的训练(教学)内容所要达成的技能目标,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行课前预习。例如,《中式烹调技艺》操作课中在学习制作“清汤鱼丸”成功后,布置学生在已经能制作鱼茸的情况下还能制作哪些菜肴?这样既是对已操作的技能进行回顾和巩固,更是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的重要一步。
第二步:教师以旧引新,提出尝试问题(含项目、任务)及相关技能目标
专业课教师提出的尝试问题可以是问题、是项目、是任务,它们一般都有相关的技能目标。再如《中式烹调技艺》课中“鱼茸”菜的创新,提出的尝试任务是在复习练习旧课中“鱼丸(鱼茸)”制作的基础上制作自己创新设计的“鱼茸”菜肴。学生所要达成的技能目标是三条:一是前人没有制作过的;二是有食用价值的;三是能够推广的。
第三步:学生先试着动手实践操作并自主选择其它学习方式
学生为解决尝试问题而先动手实践操作,不仅需要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而且还必须自己先动一番脑筋,因此习得的技能往往能使学生比较快捷地牢固掌握而终身难忘。这一步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也可自主选择其它学习方式,如自学教材、合作讨论、网上查询、向教师提问请教等。学生解决尝试问题的策略应该是多样的。其中的自学教材与提问请教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直接向教师请教;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弄懂弄清,从中获得解决尝试的问题。例如,学生试图创新“鱼茸”菜肴,自己想象的与实际效果不相符时,就会对自己提出许多假设,还不能解决时就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习得的技能才是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真正的技能。
第四步: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操作及学习情况作针对性讲解或示范性操作
这一步完成得好坏的关键在于针对性。不论是讲解还是示范操作新技能都要针对学生在第三步中动手实践操作及学习情况所反馈的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起到纠正学生错误或不当之处、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作用。由于教师这样做迎合了学生的期待和愿望,因而学生记得住,学得会,教学效果也就十分明显。
第五步:学生为解决尝试问题(含项目、任务)再次进行实践操作
这一步是为最后解决尝试问题、达成相关技能目标所进行的实践操作。在这一步中,教师对学生要完全放开,让学生独立地去完成实践操作任务。例如《中式烹饪技艺》“鱼茸”菜创新操作教学课,学生通过教师的技术讲解和技术要点、难点点拨后,学生创新制作出了“葵花鱼茸脯”、“鱼茸”、“兰花鱼茸”等新菜,无论是菜肴的色、形、味、原料的选用搭配上,还是食用价值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技术境界,受到了教师的赞赏和学生们的认可,达到了尝试教学应该出现的教学效果。
中职烹饪专业的实训操作“尝试教学法”中,尝试问题往往就是一项实训项目,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去完成实训项目。在《中式烹饪技艺》操作课中,我们要求学生单独或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完成“中餐宴会菜品”的设计。学生要完成此项任务,势必考虑包含“热菜工艺”、“冷菜工艺”、“食品雕刻工艺”和“面点工艺”四个学科的内容,甚至把学到的各学科的内容综合在自己设计的“中餐宴会菜品”中,学生要考虑厨房人员的安排、分工与协作;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考虑菜品的成本,要进行成本的核算,甚至于要借助计算机的应用;要考虑菜品的营养,应用学过的营养知识;要进行菜单的设计与包装,尽可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寻求合作、讨论交流、分析工艺、修整项目、确认方案、编制程序、仿真施工、疑难咨询、实际施工、确认成果、最终评价等,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完成实训项目,了解并把握项目的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习、选择、训练相关的分支技能,因而成为整个过程中的主角,而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成为一名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指导者。在这些全方位、开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自己评价自己,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满足了餐饮企业急需的“有素养、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敢创新”中等烹饪技术人才。
第六步:对学生解决问题(含项目、任务)及达成相关技能目标进行评价
在学生解决问题(含项目、任务)及达成相关技能目标后的评价可分为“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测试点评”二个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培养自己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教学目标来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助推学生自我成长,学生自我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互评。中职烹饪专业每次操作课后,学生都有作品,如果这些作品展示出来由学生自评及互评,不仅是自己打分,而且同学之间互相打分,最后交教师按产品统一标准评定是否技能达标。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测试点评。教师评价相关技能达标的依据主要是“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教师测试完成后对未达标的学生要告之补测的限定时间,对测试的总体情况要作小结,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涉及安全性的问题要重点点评,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要发表看法,并提出相应的希望,指出今后努力的具体方向。
中职烹饪专业通过“尝试教学法’’后,切实改变了传统的“以师带徒”、“一言堂”、“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知识潜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中职烹饪专业实施“尝试教学法”是一次根本性的教学方法的变革
1.“先试后导”实现了烹饪专业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操作为主的烹饪专业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提出要达成的技能目标后,先让学生尝试,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2.“先练后讲”实现了烹饪专业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烹饪专业技能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技能的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才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问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烹饪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烹饪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先学后教”实现了烹饪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一言堂”、“以师带徒”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学华.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第l版
[2]邱学华.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第1版
1.问题的提出
历年来,试卷讲评课都是高中复习课中最普遍、最重要的课型,已为每一个英语教师所重视。但是,讲评课上常见的情形是:老师讲得很投入,归纳得也很全面,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漠,消极被动听课,难以达到学习兴奋点,以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我在多年高三英语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尝试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尝试运用讨论、尝试释疑、角色转换等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中,总结出了讲评课的综合授课模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清楚解析考试中所暴露的问题,并尝试释疑、归纳要点,再由教师点拨或进一步补充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举一反三的拓展练习,真正从课堂活动中获益。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1]。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观,也正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和适用的教学方法指导,想真正上好试卷讲评课,并非一件易事。本文尝试构建综合式讲评课教学模式,以增强讲评课教学效果。
2.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2.1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讨论中与他人合作后,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通过讨论合作我们可以共享知识,解决我们原以为解决不了的问题。讨论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要使讨论达到既定的目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因为问题的存在支持着讨论的进行,所以我们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对讨论的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某些知识疑点当场就能得以解决,或至少使学生通过讨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具体问题所在。最后,教师还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他们积极的形成性评价,然后对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有效解决学生的疑问。
2.2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由我国著名教学法专家邱学华老师提出的。“尝试教学法”的思路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的“三主”原则,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努力让学生自我解决,尝试成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既落实了重要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使学生在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信心。学生的自主活动不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高了课堂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乐学、好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备课的步骤和重点
3.1研读试卷,抓住命题特点。
英语试卷的学科特点非常明显,不管是单元检测、模块考试,还是高考模拟试题,卷面总是选择题多,主观题少,而且客观题分值比重远远大于主观题。这样的试卷讲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务必吃透试卷内容,了解试题的难度系数、考查的知识范围(包括具体的词汇和语法)和解题能力的要求(如审题能力、阅读速度、猜词能力、概括能力、深度推理能力等),抓住命题特点,提纲挈领,将试题进行归类、提炼,以避免不分主次的逐一讲解。
3.2分析考情,找准矛盾焦点。
备课包括三部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所以教师在研读试卷以后,一定要分析考情,即统计、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一方面,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具体记录得分率高的题目,甚至记录某些学生的姓名,以便适时表扬。另一方面,找出学生共性的典型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显然,后者更应作为重点来处理,因为找准学生现有水平与考查要求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在课上的兴奋度。
譬如,教师对书面表达中典型共性的错句(如,There are 3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y should not be forbidden to take mobile phones to school.)分析原因,判断出这是学生由于受中文干扰而产生的错误,绝不是纯粹因为不懂才出的错。因此,对于这类错误,教师应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反复读句子,让他们注意句子结构是否完整,通过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自己纠正。如果学生刚开始未注意到句中“not”的特殊用法,可再次启发。在生生互动中,问题一定会得以解决,而且学生又会多一份自信。
3.3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
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讲评目标分为内容目标和能力目标。内容上,一堂课突出处理两、三项题型,譬如单选和完型在一节课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和作文放在另一节课。讲评课的能力目标也要明确,不是仅仅纠正答案或抄写范文,而是以一份试题为抓手,有层次、有重点地解决学生在应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如,词汇用法或语法概念的混淆、审题马虎、忽略情境,阅读速度慢、写作中时态不一致或汉式句问题,等等。教师要牢记一节讲评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每节课都要突出重点内容。把讲评课当成一个系列来做,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3.4选编巩固性练习。
针对单选、完形中的典型试题,在词汇语法方面编制相应的巩固或拓展练习,也可以通过直接在原题上稍做变动,创出新题;对于写作中的某些语义的表达也可设计为一句多译题;听力、完形填空、阅读可视情况按微技能分类编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习题设计需要有一定的梯度。
除了笔头练习,也可结合学生实际,穿插一些相关的口头练习。如,针对含有插入语do you think的特殊句型的巩固,可以通过近似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选择一个特殊疑问词,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人进行口头造句。学生的句子能表达感情,往往很有新意,时而给人启发。如,What do you think I should do when I can’t finish my homework?Why do you think he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再如,对于一些重点的动词搭配、固定句型(如强调句的疑问句形式,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等),都可以通过设置一个简单的语境,让学生来创造发挥。让学生在“Tom lost his money”这个语境中, 用强调句型来提问;让学生用“If I were a color/an animal,I would be...(because...)”进行口头表达,让试卷上的考点生活化。我认为,在讲评课上适当加入一些口语练习,有助于学生在课上持续保持专注。
4.讲评课授课流程
4.1明确讨论焦点,分小组讨论。
教师首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或优势,同时鼓励学生正视暴露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向学生呈现得分率低的题目,引导学生将错题分类。进而根据错题类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前,教师一定要提出具体要求,绝不能仅把“讨论”当成课堂指令。如果试题不复杂,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解题依据或阐述解题过程。如果试题较难,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找到“突破口”,让学生在明确讨论焦点后展开小组讨论,切忌对难题进行未作任何铺垫的泛泛讨论。
譬如,考查从句的题目失分率较高,可以让学生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理清解题基本思路,重温从句特征。
试题:_________is known to us all that the modern city has been set up in what was a wasteland 20 years ago.
A. AsB. It C. This D. What
①显见题干缺主语,是主句的主语还是从句的主语?为什么?
②如果选A项,题干应如何变才能正确?
③如果选D项,题干应如何变才能正确?
4.2学生尝试释疑,归纳要点。
在讨论中,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部分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就能清除一些知识点或解题思路上的困惑,生生互动的学习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证明,同学的语言有时候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在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发言,陈述讨论的结果,包括正确的答案和解题的思路。有时学生甚至可以归纳出解题的关键,此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大力表扬。而当学生回答并不准确,暴露出或又提出新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组织学生利用新生成的课堂资源,积极思考。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兴奋,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有提升感。
4.3教师点拨,补充归纳。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表现之后,还要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语言知识、解题技能等方面再上一个台阶,这时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只有针对性强、言简意赅的点拨,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另外,教师还应酌情对重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归纳。
我在教学中一直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强调答题时要具有在语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譬如,要求学生把握情境对话的交际功能;做时态题时务必注意已知时态和时间状语;做从句和非谓语动词题时,尤其要分析句子结构,找动词,看主语,判断所缺的成分,再“见机行事”。分析长句时要从连词入手,划分主从句;无连词时要从谓语入手。在讲评时,常通过在原题上做一点变化来启发学生思考。
如,把习题“This is such a beautiful place ______everyone wants to visit.”改为:
①This is such a beautiful place ______everyone wants to live.
②This is such a beautiful place ______everyone wants to visit it.
再如,以it开头的句型中,有四个是学生最易混淆的。如果让学生分清点时间和段时间,分清时间名词和时间状语,另外再注意句子的时态,难点就很容易被消化。当学生顺利完成下列句子,说明that/when/since/before的用法已完全掌握。
①It was at five o’clock______Mr.Smith arrived in Beijing.
②It was five o’clock______Mr.Smith arrived in Beijing.
③It is about two years______Mr.Smith came to China.
④It will be two years______Mr.Smith returns to America.
在点拨环节,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区分易混淆知识点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帮助学生理清基本概念、找准解题关键,其作用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是向学生传递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4.4举一反三,拓展练习。
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归纳之后,即向学生提供巩固性配套练习,让学生当堂反馈。通过选编的、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这符合客观认知规律,保证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前面复习了以It开头的易混淆句型,后面练习中再现考点,就此考点编写两道难度相异的习题,既达到巩固的目的又体现练习的拓展功能。教师应根据具体学情,增加或删减能力题的比例,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注意到问题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结语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运用多种教学法,把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一定会让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在两个平行班进行对比性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运用上述授课模式的班级中,学生表现积极,学习效果优势明显。本讲评课模式应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当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其课堂尤其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教师要学会灵活机智地利用来自学生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学生活动,不能成为形式,要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载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积极情绪主宰课堂,语言教学的课堂才会生动、有活力。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Stephen D.Brookfield & Stephen Preskill著.罗静,褚保堂译.讨论式教学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邱学华.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王松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8.
我国农村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许多不足,每周课时数少,教学设备缺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学生差异大,有的学生很少或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老师为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实施教学难度很大。所以笔者从 “演示与操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当前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1 演示与操作教学法
演示实物和计算机操作的演示,分别是在讲计算机实体或硬件和讲具体操作的演示[1]。演示实物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容忽视,如计算机各硬件组成教师用实物给学生观察就一目了然。计算机操作的演示是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如极域电子教室、科教2000电子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操作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
演示教学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所以其过程可以归纳为:教师示范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和师生归纳交流。演示与操作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教师的示范性操作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要点,使学生在自主实践时减少错误,以节约上机时间。
②演示与操作法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做而不是教师灌输,引导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
2 任务驱动教学法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task-driven)是奥苏伯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模式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提出任务解决任务产生新任务”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课时任务,创设教学情景,将任务以情景的形式出现,学生分析了由教师创设的情景后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进行共同研究的任务。[2] 合理运用该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能力。此外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课堂内容灵活,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从而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同时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先让学生参照课程表设计一个10行5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
3 发现教学法(又叫探索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探索是学生求知的本能,而“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设置疑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探究问题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索发现式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环节:设疑——探究——解决——发现。
例如在学习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排出期中考试成绩单,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是用哪个函数求和?,确定了函数(sum)类型之后,通过分组协作,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成绩单的排榜,学生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的同时完成本节知识点的学习。
4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工具性较强。“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是以教师启发为激励手段、以学生实践运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分析问题;③解决问题。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用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教师的逐步启发和有效引导完成知识点的学习。[4]
5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即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尝试是学生听教师精讲,或自己阅读教材,参考资料之后的产生预测和疑难,进行上机实验的过程。尝试教学法的教学包括:①讲练结合法,此方法的重点在练,老师在预习的基础上精讲。②练讲结合法;③练习讨论法,教师不作总结,而让学生分组去讨论总结,教师只作顾问和控制进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研究,对好的方法,正确地思路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向“机器”提问题,向老师提问题。
总之,尝试教学法是针对计算机软件发展快,种类多的特点,在一种软件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其它软件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经过培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技能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1]
6 作品展示法
在每一节实践操作课结束时,把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通过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在教学中可以展示历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活动中获奖的作品,比如电子板报,也可以展示教师、校内外同学制作的动画、网页等电脑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开阔视野。
结束语: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知识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有时甚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防止单调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教学方法是互相联系的、互相渗透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综合性原则,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需要结合各种教学方法。[5]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 李龙景,叙述演示教学法,《计算机教学法基础》,1999.11
[2] 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
农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仅存在课时少、教学设备缺少的问题,还存在学生差异大,学生很少或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问题,实施教学难度很大。所以笔者从 “演示与操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当前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1.演示与操作教学法
演示实物和计算机操作的演示,分别是在讲计算机实体或硬件和讲具体操作的演示[1]。演示实物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容忽视,如计算机各硬件组成教师用实物给学生观察就一目了然。计算机操作的演示是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如极域电子教室、科教2000电子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操作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
演示教学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所以其过程可以归纳为:教师示范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和师生归纳交流。演示与操作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教师的示范性操作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要点,使学生在自主实践时减少错误,以节约上机时间。
②演示与操作法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做而不是教师灌输,引导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
2.任务驱动教学法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Task-Driven)是奥苏伯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模式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提出任务解决任务产生新任务”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课时任务,创设教学情景,将任务以情景的形式出现,学生分析了由教师创设的情景后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进行共同研究的任务。[2]合理运用该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能力。此外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课堂内容灵活,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从而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3.发现教学法(又叫探索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3]。”探索是学生求知的本能,而“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设置疑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探究问题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索发现式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环节:设疑——探究——解决——发现。
例如在学习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排出期中考试成绩单,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是用哪个函数求和?确定了函数(SUM)类型之后,通过分组协作,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成绩单的排榜,学生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的同时完成本节知识点的学习。
4.实践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工具性较强。“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是以教师启发为激励手段、以学生实践运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分析问题;③解决问题。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用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教师的逐步启发和有效引导完成知识点的学习。[4]
5.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即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尝试是学生听教师精讲,或自己阅读教材,参考资料之后的产生预测和疑难,进行上机实验的过程。尝试教学法的教学包括:①讲练结合法,此方法的重点在练,老师在预习的基础上精讲。②练讲结合法;③练习讨论法,教师不作总结,而让学生分组去讨论总结,教师只作顾问和控制进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研究,对好的方法,正确地思路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向“机器”提问题,向老师提问题。
总之,尝试教学法是针对计算机软件发展快,种类多的特点,在一种软件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其它软件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经过培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技能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5]
6.作品展示法
在每一节实践操作课结束时,把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通过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在教学中可以展示历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活动中获奖的作品,比如电子板报,也可以展示教师、校内外同学制作的动画、网页等电脑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开阔视野。
结束语: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知识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有时甚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防止单调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教学方法是互相联系的、互相渗透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综合性原则,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需要结合各种教学方法。[6]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李龙景,叙述演示教学法,《计算机教学法基础》,1999.11
[2]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
新课程改革提出后,单元整体教学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法。传统的课堂教育手段难以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以课本知识为教育主体的教育写作手法,过多重视课程的总体教学,对单元教育缺少探究。借助于单元整体教学理论和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的相互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育的教学效率,增进单元教育的教学成效。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含义
单元整体教学指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的章节、重点进行有机的划分,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教学手法。通过了解小学语文的发展结构,能够对将单元章节进行有机归纳,进一步分析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序列性,增进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秩序。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在不同年级的构建中,细化语文教育的单元知识层次能够使语文教育的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小学语文的教学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单元之间的连通性不足
在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对教育知识点的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对其中思想内涵的组织和传达。使不同单元之间的知识点相互分散,难以凝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单元教育的创新意识淡薄
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单元成为教育活动范围的代名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中,学生需要对不同单元的识字教学、作文教学、阅读教学进行组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过多重视课程的总体教学,对单元教育缺少探究。难以针对学生进行创新,使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无法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效果。
三、强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措施
(1)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中,科学开展教学规划对语文单元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施此项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确保语文单元教育的发展规划。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手法,在每一项单元内容的发展初期,应当让学生对单元章节进行初步的预习、然后在由教师进行分层次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针对学生实际,提升单元整体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考虑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实际认知,要尊重学生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认真探究每个单元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置符合教学情境的各项策略,例如小组合作教学、单元知识竞赛等手法,将小学语文教育变的更加生活化,促使学生能够处于一个教学情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单元整体教育的发展水平。
(3)增加整体特性,统一单元知识要点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新旧知识链接在一起,帮助学生转移知识要点,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和阅读水平。同时,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参与到单元知识点的挖掘、整合中,在实践中激励知识素材,组织学习语言,让学生能够具备完善的教学理念,通过单元预习、单元交流、单元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结构,通过一系列的开拓,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归纳意识才能得到发展。
(4)拉开教育层次,规划单元教学重点
在小学教育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教育上的发展目标也各不相同。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小学低年级,因此,对生字、生词的教学关注点较高。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说,他们需要了解教学中的语句段落,因此需要以单元主题为导向,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字词、语句的理解和体会。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综合感知能力,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发展基础,增进单元教学的教学规划。
(5)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师资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升,但仍有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及理论水平有待提升。例如有一部分教师仅局限于自己常用的教学策略,不善于进行新的教学策略的尝试及探索。当单元整体教学与其习惯的教学策略发生冲突时教师急于否认其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所展现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及专业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整合、统摄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此类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策略及文化知识,进行多方面教学资源的整合,勇于尝试积极探索,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灵活的进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而将单元整体教学落到实处,彻底改变单篇课文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彻底的将传统的教教材转变为灵活的运用教材。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秉承着规划、发展、整合、创新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单元为基础结构,增进语文课程的思想性,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得到充分的调动,对整组的单元知识能够实现整理、归纳和概括,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明显滞后,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仍仿照临床医学专业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用性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性护理人员,护理解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解剖学教学内容。
1.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删去部分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教学要以与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和压缩对护理工作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为此我们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进行综合和删减,精选教学内容。在对各章节内容删减时,要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注重实用,同时要保持知识的连贯性。
2.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系统解剖学中。
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由于学制较短、学时的限制,我们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我们把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的内容进行精选,实现系解与局解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熟悉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器官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知识的掌握。
3.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
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
4.增加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增加了模拟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改革解剖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解剖学具有教学内容多、专业名词多,记忆知识多等特点,学生常感到难学、难记,易使学生厌倦而影响学习效果。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不同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式”、“导入式”、“启发式”、“演示式”、“讨论式”、“比较式”教学法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绘声绘色而又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和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使解剖课鲜活起来。
2.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我校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应用多媒体与网络进行解剖教学已经成为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信息量小,教学效率低,远没有发挥教师的智力潜能,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上增加电子教案、建立自测题库。制作解剖教学课件,购置了多种多媒体教学光盘,并充分应用于护理解剖学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评价方法。
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建设了完备的解剖学试题库,逐步完善护理专业学生考核办法。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理论考试从试题库随机抽调,施行教考分离,考后集中密封阅卷,理论考试成绩由原来占总分的70%调整到50%。我们更加注重了实验考核,我们增加标本考试的内容及分数比例,注重与护理密切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方法应用试题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由原来占总分的10%增加到30%。学生的平时成绩仍占总分的20%。 转贴于
(四)取得成效。
1.优化了课程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改革,解决了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了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学生通过学习,普遍反映激发了学习兴趣,开发了智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快师资的培养。
由于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大多数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不能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此我们加强了与护理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掌握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以适应解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3.加强教材建设。
编写出高质量的护理专业使用的解剖学教材是推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制定出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指导、自测题库等教学文件,参编的护理专业使用的解剖学教材(将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编写中。
一、学案的概念
学案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而提出的,是教师在充分掌握学情、大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出的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学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更多地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案与教案在角色定位、目标的选择和出发点上有很大的不同。教案侧重于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学案的着力点是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教案着眼于教师的主导性思路,而学案则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教案侧重于将知识掰碎了如何“喂”给学生,而学案则侧重于研究学生如何“取”。教案一般更多地考虑如何将知识讲深、讲透,而学案则更多地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二、学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1.教学理论依据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激励学生思维、探究成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理论的特征在于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有三个特点:(1)通过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性问题。
学案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使知识的获取与能力培养于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
2.学习论依据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基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原理,在学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学案的设计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以诱发学习者思考,使其在认知上出现新的不平衡,并利用这种不平衡来刺激学习活动,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②在教学设计中,应提供机会并帮助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使其对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认知结构从平衡经过不平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在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以区别“现有发展水平”。认为“教育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所以,运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首先检测学生对某类问题的掌握程度,然后是学习活动的选择,其目的在于使学习任务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而不至于过难或过易,最后是提供教学的支持,即在学生需要时,为搭建“脚手架”来支持他们的学习,教师的适时指导就是一种“脚手架”。
三、学案的设计原则
1.时间原则
学案应该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知道学习内容,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自我或与同伴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学习,发现学习的难点,使得课堂学习更有目的性。课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应尽量精而少,腾出时间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
2.方法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是学案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3.梯度原则
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难度适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认真努力能达到目标,体验成功,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4.参与原则
不仅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还可以邀请学生一起编写学案,融合师生共同的心智和学习方略。但是学案的设计无论是自学预习,还是课堂的演练,都不能离开老师的主导作用。
四、学案的基本内容
1.学习目标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认知目标、体能目标、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要在学案上明确、具体的体现出来。但不能面面俱到,而只能结合具体学习内容突出重点。
2.学习内容与重点难点
学案要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体、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深化理解,培养体育学习能力。
3.问题设计
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层次性、启发性、趣味性,又要通俗明了。
4.教法与学法设计
学案,不仅需要设计教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与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5.媒体使用设计
媒体既能弥补示范之不足,突出重点难点,加快学生对基本技术的理解、掌握,又能变枯燥的说教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正确地使用媒体,如挂图、模型、幻灯片、教学视频以及学校的网络学习资源等。
五、大学篮球选项课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模式的分析
1.篮球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的主要优点
(1)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每次课都是教师宣布内容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教学(示范、讲解学生模仿分组或集体练习评价教学比赛)课堂小结,这样周而复始。教师讲什么学生预先不知道,课上学生被动地看、听、练,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不喜欢上篮球课。
学案教学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要根据学案自学相关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探究问题,再根据反馈的问题精讲并给出总结性结论,最后进行相关练习。在学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处主导和主体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只占总学习时间的小部分;教师引导过程中,尽量不给现成的答案,而以指方向为主,学生不靠教师“喂着吃”,而是自己学习探索新知识,并用自己独立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以体现自我价值,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2)体现篮球运动的特点。学案教学模式着眼于把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战术意识的培养视为核心,将训练大学生应对篮球比赛中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作为学习的关键,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教授各种技术动作。教学由比赛开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确定学习的重点,然后经自己和小组探究,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赛。不只是教单纯的动作技巧,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和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强调对战术的理解。教学比赛的经历强化了对篮球运动本质的认识,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又促使比赛水平的提高。
2.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1)精心备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钻研教学大纲,进行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根据学习重点设计问题,创设比赛情境,备好学法,促进学生领悟和掌握要点。
(2)合理分组。为了便于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探究、合作和比赛,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可以按水平分组、寝室分组或自由组合。每小组的人数在4-6人为宜,一段时间后视比赛情况可以再次分组,但不宜频繁变动组内成员。
(3)学习资源。学案必须提前一周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学案中学习内容与目标查阅资料、探究、演练,以便在课上更好地学习或展示。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学习材料,它不只是教材,还包括篮球图书资料、教学课件,如:图解、ppt、flash、教学视频等供学生在线观看或下载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论坛、邮件等进行在线或离线的咨询与交流。
(4)课堂导学。以“问题引入――比赛中发现问题――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评价反思――练习巩固――比赛运用――学习小结”为主线,通过学生看、听、问、练、演、赛、评等活动体验和分享学习成果。
3.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网的优势
将大学校园网与学案相结合,主要体现以下方面:学生可以下载或浏览将要学习部分的学案;可以将篮球教学视频、课件和技术图解挂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下载或浏览;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新知识;通过EMAIL反馈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组织学生们在统一时间在线讨论;教师根据反馈问题及讨论情况精讲等等。
基于校园网的学案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篮球基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如果学会某个动作或不知道动作的技术细节,可以重新观看、模仿、练习;可以自己支配学习的时间;学习进度可以自己把握。
4.基于大学校园网的篮球课学案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教学所需的资料库。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新知识时,要用到大量的学习资料,教师要预先准备好充足的学习资源。在建立资料库后,要提供多种检索方式,使学生能按需“点播”,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和材料,更有利地利用各种网上资源,促进学习进程。建立资料库时,每个资源要给出其相关的其他知识的链接资源清单,使学生可以通过个别问题学习到很多相关联的知识。
(2)互动问题。与在线教师之间的互动。当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系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暗示和反馈,帮助学生做出适当的对策。
与同学之间的互动。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互助、小组评价等合作形式,以单元、活动、兴趣、话题等组织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与网络工具之间的互动。通过篮球学习的QQ群、论坛、邮件列表、答疑区等工具,保证自主学习的一些基本环节,如教学内容的、答疑、讨论等能在系统中获得很好的支持。
与学习评价系统之间的互动。学习评价包括学习者选择学习内容的难度评价;学习者的答疑情况评价;学习者的讨论情况评价;学习者参与的态度评价;最后通过加权评分作综合评价。
以上互动是直接影响师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能否准确评价学习状况,是决定网上自主学习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3)课堂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在课外(课前、课后)利用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能代替课堂学习,相反更需要课堂学习。基于校园网的学案教学下的篮球课堂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大舞台。课堂要以模拟篮球比赛为主线,设置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课上不是简单的教授和练习篮球动作技巧,而是通过比赛强化学生对篮球运动本质的认识,对篮球运动的理解来促使比赛水平的提高。
六、学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案不能成为教案的翻版,学案也代替不了教案,二者的适用对象不同。教学过程要将学案与教案有机结合。教师要能充分预计学生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师不能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成为答题的机器。问题要精、有深度,学案中要有一定的“留白”,能激发学生动脑筋去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总结,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如鹏.“学案”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4,
(7):35-37.
[2] 范一龙.试论“教案”与“学案”[J].宁夏教育,2001,(12):
42.
[3] 米祖林.基手WWW的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远程教
育杂志,2003,(1).
[4] 廖玉光.球类领会教学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5] 杜军,余勇.对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学案设计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新兴发展的医学类专业,被学界赞誉为朝阳专业。①毕业生从事各种口腔修复体制作的工作,各级大医院的技工室和义齿加工厂是该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口腔修复临床提供优良的修复体。我院从2007年开始建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来,针对口腔修复工技能标准以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循序渐进地对《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的教学方法、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以前的教材就是精简版的本科教材,没有突出体现口腔技师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因为课时的不足,部分章节只能选择性放弃,而且存在大量重复内容,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时也会有部分内容重复。而课程目标部分陈旧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用不着,而加工厂中广泛开展的内容,学生却知之甚少。②
(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传授知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的目标,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了次要地位,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味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其结果就是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就无法转变为能力。③
(3)“两段式”教学模式。传统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即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实际操作,虽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新知识 ,但这种枯燥抽象的纯理论教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在实验开始之前还需要再次讲授理论知识,占用了实验课学时,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内容
2.1 “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
采用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④当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并不急于纠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这个错误引起的后果,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烤瓷全冠堆瓷时,有的同学瓷层堆筑完后气泡未排尽,水分未完全吸干或是烤瓷炉操作不当,教师让学生完成的操作步骤而不介入使其纠正,最终导致烤瓷失败,这时教师可以针对每种问题分析原因并集中讨论,让学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牢记操作要点。这种教学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实验教学更接近于临床,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⑤
2.2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和临床思辨能力等。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方法是将本课程中的部分章节设计为PBL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个典型的案例并提出问题,比如烤瓷全冠崩瓷的预防和处理,然后学生分为l0~l5人的学习小组。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烤瓷修复体相关的基础知识并提出金瓷的结合机制、崩瓷的原因等若干问题,小组中的各位成员都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寻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集中小组讨论,直至达成共识,问题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做过多的介入,仅起一个引导作用。PBL教学法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求知欲、领导能力、与人交流以及团队精神方面优于多媒体教学法。⑥
2.3 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做合一
在课程目标的制定时,我们不再区分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做合一 。所有课程授课地点均在技工实验室,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工作任务导向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很好地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序化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掌握,有机地将教、学、做结合在一起,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鲜明了职业特色。理论与实践的完整和统一在一体化教学中得到了合理性体现,教学改革成果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是备受瞩目的,它强有力地支撑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地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⑦
2.4 新考核的方法与标准
摈弃传统的考核方式 ,减少了理论考试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课程卷面考试成绩占40%。侧重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定 ,加大技能考试成绩的权重,占总成绩的60%,其中包括平时实验作品(产品)评价、期末技能考核和职业素养。期末技能考核标准引入按义齿加工企业的质量评价体系,其中包括每个制作步骤的考核成绩,确保考核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3 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历经5年循序渐进的教学改革,我院教学督导处专家及来自武汉美观义齿的行业专家评估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日常讲学多达二十余次,评估内容包括课程目标、多媒体资料、考核体系以及教学质量等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本课程的改革效果给予充分肯定。实践证明,义齿加工企业对我院历届学生的工作能力给予高度评价,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但在目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CAD/CAM的推广普及,行业岗位设置和需求也在改变,对于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注释
①②倪成励,罗晓南,唐勇.《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探索.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92-192.
③ 步怀恩,王泓午,赵铁牛等.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南方医学教育,2010.2:10-11.
④ 贾天法.“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化学教学,2000.22(7):4.